资阳区职业教育工作汇报(推荐7篇)
资阳区地处湘中偏北,镶资水尾闾、北濒洞庭湖,现有人口43万,辖6个乡镇,全区总面积736平方公里。近年来,资阳区职业教育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调整总体思路,克服种种困难,全区的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11年,全区现有区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1所,民办职业学校6所,市属中等职业学校2所,高职院校1所,区属学校在校学生5362人。学校占地面积23.7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4万平方米。涵盖幼儿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服装设计与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多个专业。较好地发挥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需要的重要作用。
一、我区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了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的观念,切实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发展职业教育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后发赶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统筹规划,全力推进。一是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教育、劳动、发改、财政、农业、经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二是制定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资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资阳区 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与目标。三是经常开展职业教育调研,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深入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充分听取学校、企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资阳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开展了资阳区农村人才需求大调查,这些举措,推进了我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推动了校企合作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四是确保了各项职教经费的投入和落实。确保了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的发放,教职工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发放由区财政足额打卡发放,职业学校学杂费全部返还学校作公用经费,财政不冲抵,区财政按区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设立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2011年为43万元),并把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解决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上级职教经费投入配套问题。2010年城市教育附加费征收299万元,拨付职业教育90万元,2011年共征集到城市教育费附加645万元,拨付了194万元用于职业教育,确保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落实。
(二)调整高中阶段布局,加大了职校招生力度,促进普职协调发展。
区政府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高中阶段布局调整方案,将市九中改为初中,停止招生普高生,为职高腾出了招生空间。加大了对职业学校的招生力度,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制定了职业教育招生宣传方案,通过电视、宣传栏、宣传标语、宣传车等平台进行宣传,让职业教育宣传进校进班进村进户。二是中职招生实施“一把手”工程,将中职生源输送任务分解到各中心学校、各初级中学,由校长负总责,奖惩兑现;三是严禁普高学校突破招生计划;四是区委、区政府、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搞好中职招生工作,将中职生源输送情况纳入对乡镇重视教育工作的指标考核体系。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高中招生2127人,中职招生2120人,职高招生占高中阶段总数的49.9%,2010年,高中招生2076人,中职招生2065人,职高招生占高中阶段总数的49.9%,2011年,高中招生2041人,中职招生1880人,职高招生占高中阶段总数的47.9%,普职招生比基本达到了1:1的比例。在市教育局2011目标管理考核中,我区荣获2011全市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三)加强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建设。
近几年,我们通过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优化布局、改革扶持和配套投入,强化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益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楼建设项目,争取到中央、省级项目资金290万元,区政府配套资金100万元。近两年来,对一职中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进行了改造、维修和添臵,新建了校门,修建了一个有18级大理石台阶的升旗台,修建了两个羽毛球场,配臵了一个拥有40台电脑的计算机房、一个多媒体教学室,一个大型的会议接待室,购臵了23台电子琴,修建 450米围墙等。近几年投入资金631万元,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加强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为促进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积极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尤其是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通过抓好 “送、引、激”三项工作,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送,就是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的有关专业教师培训。2007年至2011年间,先后派送了肖燕等19位老师参加了相关专业的培训。使得专业课教师水平得到了更好的充实。引,就是不受身份限制,积极引进“能工巧匠”,高薪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2011年益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就聘请了匡雅虹等12位专业教师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大大充实了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激,就是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从2008年起,一职中先后有胡红萍等4位教师评上高级职称,赵珊等10位教师评上中一职称,全区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聘比例高于普通教育。2011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职工262人,专任教师217人,占教职工的83%;专业课教师138人,占专任教师的64%;双师型教师76人,占专业课教师的55%。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一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根据《益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分别从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师业务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职成教股每学期对中职学校进行两次教学检查,督促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益阳市劳动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陈宇参加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获三等奖。通过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的氛围。认真组织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切实加强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2011年全区组织中职学生41人参加计算机及应用的专业抽查考试,成绩全部合格,参加应用文写作341人,成绩全部合格。三是全面推行“双证制”。严格实行“双证”教育,让学生们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能够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011年我区中职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256人,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255人,全部通过考试并取得了相应证书。
(六)加强校企合作,走专业特色化之路。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人才培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益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分别与益阳市学前教育中心、资阳区中心幼儿园、益阳市好孩子幼儿园等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合同,计算机专业与珠海伟创业制造有限公司、模具专业与东莞骏豪模具制品有限公司、旅游专业与湖南海外旅行社及东莞市青年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与东莞会展国际酒店等多家单位签订了人才培养输送计划。益阳劳动科技职业学校与湖南金龙国际集团公司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每年为该公司培训机电技工60名,实现了校企合作的目标。还与江苏省服装制造行业协会协议,每年定向派遣80-100名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去公司工作,实行联合办学,委托培训,定向分配,校企联合,使教学与生产,教育与经济建设更加贴近。近年来,我区各职业学校“订单培养”的学生达到30%以上,2009年,全区毕业学生2299人,订单培养840人,订单培养率为36.54%;2010年,全区毕业学生3279人,订单培养1210人,订单培养率为36.9%;2011年,全区毕业学生1901人,订单培养855人,订单培养率为44.9%。
近三年来,全区各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为学生就业开辟绿化通道,2009年,全区职高毕业生2299人,就业2250人,毕业生就业率97.9%;2010年职高毕业生3279 6 人,就业3193人,毕业生就业率97.4%;2011年职高毕业生1901人,就业1866人,毕业生就业率98.2%。
(七)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为了使农村新增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加强了乡镇农校的建设工作。每个乡镇都有了乡镇农校,其中茈湖口镇农校列入了省“十一五”重点项目示范性乡镇农校。新桥河镇农校、茈湖口农校为市示范性农校。2011年,我区6个乡镇农校共办班62个,培训人数6236人。村农校共89个,开班194个,培训人数1.754万。为加快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输出步伐,大力实施了“阳光工程”培训。根据全区各乡镇的摸底情况,我们认真进行分析,制定培训转移计划,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注重实效为原则,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的方针,适时调整培训项目,增强培训转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2011年,市一职中采取“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公示”、电话与各乡镇负责人联系等渠道加强宣传力度,与迎风桥镇花卉苗木基地、新桥河镇蔬菜种植基地、长春镇果树种植基地取得联系,办好阳光工程培训班,完成了上级下达的400个指标的培训任务。去年,省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检查组组长、省农业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刘年喜率团对一职中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进行了检查,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全区创业培训510人,农民工培训 3000人,企业职工培训2921人,失业人员培训1016人,共培训7447人。
二、今后我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政策,加强对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
二是加大与企业、产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推动产教结合和校企结合,开展“订单式”培养,促进职业教育更好的为我区经济建设服务。“十二五”期间,力争“订单培养”达50%以上。
三是优化学校专业结构调整,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高科技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要求,统筹规划职业学校专业设臵,根据各职业学校特点,打造一批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十二五”期间,力争打造精品专业3个,形成特色专业4个。
四是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制定和完善职 8 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五是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改革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职教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分层教学、模块式教学,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制,探索“订单式”、“菜单式”教学模式,组织开展教学工作检查与评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六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各类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形成遍布城乡、覆盖全区的职业培训网络。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培养培训农民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人员和新型农民,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和城镇失业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的要求,认真贯彻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努力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使我区职业教育走上稳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教委教学设备中心结合本区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实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教学设备管理、节约型校园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成就, 为展现他们在教育装备管理等方面做出的最新的努力探究与创新实践, 我刊特组织了“在新形势下朝阳区教育装备工作”专题。
在组稿过程中, 我们也曾两次与朝阳区教委教学设备中心徐学鹏主任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但都因公事繁忙被迫中断了采访, 但在这点滴的交流中, 他的“教育装备工作者要树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装备观”的理念, “教育装备决定教育质量、推动教育走向”的认识, 教育装备工作的核心“不是配的问题, 而是用的问题”的判断, 都令我们耳目一新, 为之一振, 我们也期待能完成对徐学鹏主任的专访。
04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
07中小学教学设备政府采购管理初探
09学校设备的有效使用和管理
12纵论职校教学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1益资教发〔2018〕8号
益阳市资阳区教育局
关于印发《资阳区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长春经开区中心学校,区直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局属二级机构:
现将《资阳区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益阳市资阳区教育局
2018年6月26日
资阳区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18〕5号)、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招生管理做好消除大班额有关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8〕145号)、益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8年全市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益教发〔2018〕32号)、益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益阳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益就学指导意见的通知》(益教通〔2018〕16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切实做好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科学、明晰、便利的招生入学管理制度,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情况
全区2018年适龄儿童入学人数3954人,其中乡镇2151人,城区1803人,全区可提供小学新生4250个学位,其中乡镇学校可提供2540个学位,城区学校可提供1710个学位;全区2018年小学毕业生共3361人,其中乡镇1681人,中心城区1680人。全区可提供初中新生3415个学位,其中乡镇学校可提供1815个学位,城区学校可提供1600个学位。
三、主要任务
(一)消除超大班额65个班:实验小学12个、石码头小学12个、人民路小学16个、汽车路小学4个、长春经开区完全小学5个、新桥河镇第二完全小学1个、益阳市六中初中部15个。
(二)中小学起始年级按标准班额(小学45人/班、初中50人/班)招生,禁止出现大班额。
(三)保障随迁子女和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权益。
四、基本原则
(一)合理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区教育局建立由学校、社区(乡镇)、派出所、房管、工商等单位组成的工作协同机制,组建专门班子,对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新生的入学资格进行摸底、核实。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乡镇、街道、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采取“一校多片、一片多校”的办法,依乡镇、村组、路段等,区教育局为区直中小学校、长春经开区每一所学校划定招生片区,乡镇中心学校按行政区划为乡镇学校划定招生片区。招生片区内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入学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按照先户口加房产,再户口,再房产的顺序确定入学对象,并向社会公示。
(二)控制班额、均衡调剂的原则。在确保起始年级按标准班额招生、不新增大班额、完成65个超大班额消除任务的前提下,妥善安排随迁子女的学位。如果所申请的学校招生计划已满,学生不能就近入学的,由区教育局按照“相对就近、均衡调剂”的原则安排学位。
(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乡镇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由乡镇中心学校负责;区直中小学校、长春经开区中心学校招生工作由区教育局统筹。区教育局、区直中小学校、长春经开区中心学校共同组织实施。
(四)公平公开、阳光操作的原则。确保入学机会公平,确保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程序公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实行“联审会签”。
五、工作要求
(一)按划定的区域招生。小学一年级招生计划不得与入幼儿园、入学前班挂钩。不得组织选拔性招生考试,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中心城区将逐步取消校车,所有新生一律就近入学,不得乘坐校车。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坚持免试入学的原则,要在学校总招生计划中安排足够的学位,用于招收服务半径范围内(小学500米、初中1000米)的学生。不得强制适龄儿童缓学、免学,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免学的,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交申请及证明材料,报乡镇、长春经开区中心学校或区直中小学校审批,区教育局备案,可延缓或免于入学,期满应及时入学。鼓励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到所属片区的学校随班就读。
(二)按规定的班额招生。起始年级按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的标准班额招生,各学校不得新增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学校实行随机均衡编班,均衡配备科任教师,不得办各种形式的重点班。
(三)按限定的年龄招生。各小学不得接收2018年8月31日未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
(四)按设定的程序招生。各乡镇、长春经开区中心学校,区直中小学校的具体招生方案(或招生简章)于6月30日前报区教育局中小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方可实施。非起始年级插班生入学由各乡镇、长春经开区中心学校和区直中小学校按照“先转出后转入”“先备案后办理”的程序操作。非起始年级不得因接收插班生新增大班额和超大班额。
1.城区小学一年级招生工作程序:
(1)2018年4月,中心城区(含长春经开区)各幼儿园、乡镇中心学校所辖幼儿园收集户籍(当年4月30日之前登记或者迁入户籍有效)或房产(含小产权房)在中心城区的适龄儿童(当年8月31日之前年满6周岁)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户籍本和房产证(小产权房提供相关佐证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2018年户籍(或房产)在资阳中心城区的适龄儿童入学意向申请书》(见附件3)。
(2)2018年5月,区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现场查验、审核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交的资料。
(3)2018年6月,城区小学分别公示户籍或房产在划定招生区域和公共招生区域的适龄儿童就学意向摸底名单。
(4)2018年7月2-6日,未在区内幼儿园就读,其小孩、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户籍和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房产(含小产权房)在资阳城区的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需将《资阳区2018年适龄儿童少年就读城区中小学学位申请表》(见附件2)和户口本、房产证的原件和复印件、就读幼儿园证明交区教育局审核后,摸底名单交由学校向社会公示。
(5)2018年7月7-8日,户籍或房产在划定招生区域和公共招生区域的适龄儿童报名。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根据摸底名单,需将《资阳区2018年适龄儿童少年就读城区中小学学位申请表》(见附件2)和户口本、房产证的原件和复印件交相对就近的学校(公共区的适龄儿童还需提供由区教育局统一制作的就学意向卡),由学校联合所属社区、派出所、房管等部门集中审核验证签名后报区教育局审批,若符合条件的人数未超出学校学位数则确定为入围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同时公示学校剩余学位数;若符合条件的人数超出学校学位数,在区教育局监督下,学校依序采取抽签或电脑派位等随机方式确定入围名单并向社会公示;未入围的适龄儿童可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其他仍有学位的学校就读(公示时间:7月18日前,公示地点:城区各小学)。
公共区的适龄儿童领取就学意向卡时间:7月7-8日。
领取地点:城区小学公共区和石小、人小公共区到人民路小学领取;实小、石小公共区到石码头小学领取;三中、经开区完小公共区到经开区完小领取;汽车路、三中、万源公共区到汽车路小学领取;三益、经开区完小公共区到三益小学领取。
(6)2018年7月19-20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有随迁子女就读小学一年级的进城务工人员(含在城区没有户籍、没有住宅、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城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适龄儿童)需将《资阳区2018年适龄儿童少年就读城区中小学学位申请表》(见附件2)和相关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交相对就近有剩余学位的学校(每个适龄儿童限报一所学校),由学校联合所属社区、派出所、房管、工商等部门集中审核签名和入户调查后,报区教育局审批。若符合条件的人数未超出学校剩余学位数,则确定为入围名单并向社会公示;若符合条件的人数超出学校剩余学位数,在区教育局监督下,学校采取抽签或电脑派位等随机方式确定入围名单并向社会公示;未入围的适龄儿童可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其他仍有学位的学校就读(公示时间:7月31日前,公示地点:城区各小学)。
(7)2018年8月31日-9月1日,新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持户口本、《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回执单》到指定学校报到注册。
2.城区七年级招生工作程序:
(1)2018年7月4-5日,各学校划定招生区域和公共招生区域内有户籍或房产(含小产权房)的资阳城区在籍小六毕业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需将《资阳区2018年适龄儿童少年就读城区中小学学位申请表》(见附件2)和户口本、房产证(含小产权房)原件和复印件、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交对应学校,由学校联合所属社区、派出所、房管等部门集中审核签名后,报区教育局审批,若符合条件的人数未超出学校学位数,则确定为入围名单并向社会公示;若符合条件的人数超出学校学位数,优先保证划定招生区域内小六毕业生,对于公共招生区域内小六毕业生,在区教育局监督下,学校采取抽签或电脑派位等随机方式确定入围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划定招生区域内入围的小六毕业生中,未在规定时间内到相应学校递交资料的学生、公共招生区域内未入围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向几所学校递交了资料的学生均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其他仍有学位的学校就读。
(2)2018年7月6-7日,城区在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含在城区没有户籍、没有住宅,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城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少年儿童)小六毕业,申请就读城区初中学校,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需将《资阳区2018年适龄儿童少年就读城区中小学学位申请表》(见附件2)和相关材料原件和复印件交相对就近有学位的学校,由学校联合所属社区、派出所、房管、工商等部门集中审核签名后,报教育局审批,若符合条件的人数未超出学校学位数,则确定为入围名单并向社会公示;若符合条件的人数超出学校学位数,在区教育局监督下,学校采取抽签或电脑派位等随机方式确定入围名单并向社会公示;未入围的学生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其他仍有学位的学校就读。
(3)2018年7月9-10日,没有城区学籍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小六毕业,申请就读城区初中学校,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需将《资阳区2018年适龄儿童就读城区中小学学位申请表》(见附件2)及相关佐证材料交区教育局中小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审核,根据申请学校剩余学位,确定入围名单并向社会公示。
(4)2018年7月10-12日,未在户籍所在地小学就读的小六毕业生,如申请升入户籍所在地初中学校,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需将《资阳区2018年适龄儿童少年就读城区中小学学位申请表》(见附件2)和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身份证、小孩和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户口簿、房产证(含小产权房)和学籍证明等相关材料交区教育局中小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审核,根据申请学校剩余学位,确定入围名单并向社会公示。
(5)公示时间:7月31日前,公示地点:城区各初中。
(6)2018年8月31日-9月1日,新生持户口本到对应学校报到注册。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到城区中小学校就读材料要求。
①流出地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夫妻双方进城务工或其他监护人进城务工、在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同意外出就读的证明(注明进城务工所在地)。
②家庭户籍本和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
③进城务工或外来经商人员子女,其父母双方或其他监护人当年8月31日之前已在资阳城区实际居住或租住八个月以上,已取得的暂住证或已签订的房屋租赁协议(须加盖社区公章并签名)。
④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与资阳城区用人单位签订的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者工商部门已办理年报的工商执照(父母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提供单位证明)。
⑤一年级新生提供《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回执单》,七年级新生提供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⑥租住情况入户调查证明(由学校、社区、派出所提供)。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回执单》办理要求:先持儿童预防接种证到居住地乡镇卫生院、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取或资阳区妇幼保健院进行查验,并领取《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回执单》,并加盖接种单位公章,开学报名时交给就读学校,如需补种且完成补种的,一并将《儿童免疫规划疫苗补种完成通知单》交给学校。
3.民办中小学校招生工作程序:
民办中小学校招生方案或招生简章报区教育局审批同意和全区招生工作安排部署后,国基实验学校、华德博才经典学校小学部先面向全区招生,若仍有学位经请示区教育局同意后再向区外招生;益阳万源学校先面向城区招生,若城区生源不足,经请示区教育局同意后再向城区外招生;华德博才经典学校初中部、卓帆创二代学校面向区外招生。按学生自愿的原则录取,当自愿报名人数超过其核定的招生控制计划数,则需对服务半径外报名的适龄儿童少年采取抽签或电脑派位等随机方式录取。
六、招生纪律
(一)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办重点班,也不得以举办实验班、特色班、创新班等名义变相举办重点班,所有报到注册的学生一律实行常态平行编班。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划定区域的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就读,不得拒收由区教育局、乡镇、长春经开区中心学校统筹调节安排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就读;任何学校不得违规招生,不得擅自提前招生,不得超过区教育局规定班额招生,不得擅自招收未经区教育局、乡镇、长春经开区中心学校审核批准的学生,不得擅自超计划招生,要确保辖区内当年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就读。
七、制度保障
(一)建立义务教育阶段“阳光招生”制度。各学校(幼儿园)要在6月30日前将《资阳区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向社会公示,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实施方案的宣传力度,让学校、学生、家长充分认识招生实施方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招生前,各校要把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报名条件、报名时间地点和办法、需携带材料、招生录取办法、招生结果等招生信息,在校内宣传窗、告示栏、校园网上向社会公布,同时公布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二)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督查制度。区教育局将对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进行严格督查,对出现违规招生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照市监察局、市教育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益阳市中小学招生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益教联〔2014〕10号)和《关于印发〈益阳市中小学招生工作十条禁令〉的通知》(益教联[2017]1号)严肃处理。适龄儿童、少年父母要为其所提供的材料真实性负责,凡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入学资格的,一经查实,取消其录取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单位或居民区,由此形成的空余学额不再补录;凡擅自修改或伪造户籍、婚育、产权、社保等证明的,将依法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八、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2018年资阳区中小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基教股、职成教股、幼教股、招考中心、教师工作股的副局长和局纪检书记任副组长,办公室、基教股、职成教股、幼教股、招考中心、计财股、督导室、纪监室、教师工作股、教研室、勤工俭学装备服务中心等相关股室负责人和招生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基教股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职成教股股长、招考中心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乡镇、长春经开区中心学校和区直中小学校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和牵头组织本校招生工作,乡镇、长春经开区中心学校的招生方案须报乡镇、长春经开区人民政府审核。
九、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区教育局负责解释(咨询电话:0737-2663110)
附件1:资阳区2018年各中小学招生区域及计划招生班级数
附件2:资阳区2018年适龄儿童少
年就读城区中小学学位申请表
教育科研工作是立校之本、兴校之策、强校之路。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轴心,而教育科研工作更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为此,我们立足本校实际,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中心,在各级领导关心下、在各位老师的参与下,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教科研兴校、教科研兴教”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学校承接了武汉市“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开放教育研究》、汉阳区“十一五”重点招标课题《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教与学策略研究》、湖北省《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实验研究子课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等等。通过我们的努力,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深感受到:课题研究与课改相结合、以校本教研为基点、用科研能力作标尺、与全体教师同成长、用科研成果来激励,才是取得教研成果的根本。多年来,在区教科室的具体指导下,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教科室努力发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要求,认真做好学校教育科研和区教育学会的各项工作,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立足常规工作,加强科研管理,创新科研机制,全力推进课题研究,力争把各项工作做扎实,求实效。现将工作简介如下:
一、增强科研意识,课程改革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开展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让全体老师能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学校只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课题研究。
首先,让全体教师“树立一种意识、形成一种思想、发生一个转变”。一种意识:就是要有一个科研型、学者型的校长,在校长的带动下,全体教师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意识,让科研意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一种思想:就是在平时的教科研中,要让教师们真正懂得教科研源于素质教育,课题源于教学实践,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形成“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专家,结果即成果”的科研思想。一个转变:就是要让教师对课题研究从自我取向和任务取向提升为教育价值取向,实现以课题研究促进课
改实验,以课改实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其次,让课改工作“聆听窗外声音,挖掘本校资源,交流反思实践”。聆听窗外声音,即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课改专题的培训和点拨,其内容主要涉及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反思所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我校先后聘请了葛声海、徐宜汉、韦志成、马青山、朱小石、李希才、涂宏国等二十余位教育教学专家对教师实施实时指导培训。同时,我校在近五年中共安排教师百余人次外出参加各种研讨会或学术交流会议,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教师。另外,学校充分发挥场地优势,相继承办了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十余次,在宣传学校的同时,方便教师足不出户更好地学习、反思,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挖掘本校资源,我们采取新教师拜老教师为师,青年教师拜名师(包括科研名师)为师的策略。新教师与老教师、名师结对子,使青年教师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中青年教师拜名师为师,让教师很快就渡过了教育教学的高原期,使得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多年里,在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参与下,经推荐、评选、民主测评、集中评议、组织审批,我校产生了名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多名。交流反思实践,即承担课改任务的教师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及在行动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自觉搜集资料,为自己的研究和实践反思寻找理论依托而自觉地进行理论研习。此外,我们还向教师推荐课改书籍供参考学习,并组织一些研讨会、示范课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的舞台,充分将学习到的新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二、狠抓校本教研,教师培训与课题研究相融合。
在校本教研上,我们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教师对话、学校论坛等9项内容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师同年组集体备课、抽签上课、教学观摩、专家教学视导、教学反思评优、“名教师”公开课等系列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研讨—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多年来,我校将“研训一体化”作为广大教师课题研究的主要形式,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一个课题中,通过相关的培训,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各种问题,以研
带训,以训促研。请专家引领有效地指导了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了起来。教师们在研究中反思共撰写了案例、论文、教学设计几十余篇,使课题真正地走进了课堂,作用于教学实践中。
三、加强过程调控,课题管理与课题研究永相随。
1、规范课题管理:注重建立、健全“校长负责——教科室具体管理——课题组负责落实”的管理模式。课题负责人全程指导课题顺利实施,负起引领、指导和管理的全责;依据课题方案,成立子课题组。每个子课题都确定了负责人、主要成员,从而由点及面地实施方案,群策群力,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得课题研究更加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在组织管理上,学校采取了四项措施,制定了《西大街小学教科室岗位职责》、《教科研工作方案》、《西大街小学教师奖励办法》及《西大街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并设置了教科研经费。为保证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我们加强了对科研工作的过程调控,做到“四定”、“四抓”和“四查”。“四定”:就是“定人员”——根据教师的志愿和个人申报,确定科研人员;“定课题”——在学校总课题的基础上,自己选择子课题;“定时间”——科研人员在学校教科室的总安排下,自己确定科研时间;“定目标”——根据自己的课题制定完成目标。“四抓”:就是“抓骨干”——抓好骨干,每一课题指定一名组长,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开花;“抓过程”——抓过程实施、抓过程管理、抓过程调控、走好每一步;“抓成果”——积极创造条件,抓教师科研成果的形成,要求每学期完成科研论文一篇,学校制成教师论文集;“抓量化”——以学校教师素质评价为考核依据,对教师的科研进行量化考核。“四查”:就是“查实施”——每学期对教师实施科研情况检查2次,看实施情况是否正常;“查总结”——每学期末对科研情况总结一次,由组长面向全校汇报;“查进展”——不定期地对教师的科研进行督导、抽查,看进展是否顺利,是否有困难需要解决;“查记载”—看科研记载是否详实,是否在积极开展。
2、扎实推进课题研究:课题的研究,我们注重运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注重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小学开放教育研究》结合学校德育、学习、管理三个层面,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工作措施和途径,寻求学校实施开放教育的有效做法,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实施开放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教与学策略研究》则
与数学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依托每周的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注意建立课题研究档案,会议记录、研究活动的记载详尽、客观。积极参加区教科室组织的招标课题月度研究例会,加强和其他招标课题学校的联系和沟通,不断深入推进课题的研究工作。坚持特聘专家进校制度,发挥专家对课题的引领、指导作用。发挥校园网站的作用。湖北省《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实验研究子课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我们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校本教研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构建教师识字写字教学评价体系。在研究过程中,具体做到“三定”:定课题讨论内容;定讨论时间;定课题发言人。每次课题研讨会上,课题组的老师们都会集体备课,抽签上课,专家都会根据当天的研究课做出精彩的评课,让老师们在校就能吸收到最前沿的课改信息。通过专家点拨,打破了教师原有的平衡,促使其自我觉醒,促进其对教育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最终让教师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再次上课,反思教学,总结经验-----在反反复复实践中积累成果,在实践中构建教师识字写字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证明,构建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需要重视识字写字课堂教学中的趣味,需要加强识字写字课堂教学中的引导,需要注重识字写字课堂教学中的效果。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正确的导向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优良师资队伍的建设,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我们设计制定了《教师识字写字教学评价表》。评价表从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老师识字写字教学。评价表既体现了学生主体识字写字能力,和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重点问题,又体现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评价表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老师们在平日教学中可以以此来评价自己的教学,同时也是老师们共同教研、评课的标准之一。评价表设计有一定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表现在它是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
四、激发科研热情,科研成果与课题研究共收获。
教育科研成果是检验科研成效的主要依据。通过开展教育科研,学校理清了在新形势下的办学思路,形成了“以教师成长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教师的论文撰写、课堂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获得国家、省、市奖的比例不断攀升。参加科研的人数逐年增加,教师和领导的课题意识增
强。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一批科研骨干脱颖而出,一支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已经初步形成。
多年来,在课题---《小学开放教育》研究的推动下,学校在开放的环境中走向发展,在变革的状态中走向激活,在激励的推动中走向成功,真正实现着学生快乐、家长满意、教师成长、学校发展,让学校正逐步成为对师生充满吸引力的地方。学校实施开放教育的一些举措,如开放教育的办学理念,校长负责制下的层级管理,开放式的校本研究活动,学生社会实践行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等已在区内外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并多次在市区各级专题会或成果集上作经验交流。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台及武汉晨报、晚报等媒体也多次从不同方面进行过宣传报道。课题研究初步成效
(一)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实施开放教育以来,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丰富,开放而高效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的课外兴趣小组与社会实践活动,多元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成为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放型小主人:近五年,我校学生有一千五百余人次在科技、田径、劳技、艺术、习作、数学等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校园足球队、兵乓球队参加武汉市比赛跻身强队之列。2010年6月25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报道“11岁武汉女孩独自玩转世博会”中的周璟慧同学就是我校六年级学生。她在父母不能同行的情况下独自前往上海,一天参观了12个场馆,所表现出的自立自主的良好素质应该说是西大街小学学生的缩影。
(二)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通过课题研究造就了一支富有开放意识、用新课程新理念和开放教育原理进行教育教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近五年学校教师参加全国语文、数学、写字、信息技术等各类教学竞赛获奖达20余人,省市级教学竞赛获奖30余人,汉阳区优质课评比中我校每年都有多人获一等奖。李莉、徐靖、彭娟、邢宪生、徐雪萍、熊菲等多位学科带头人在全国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中作教学展示。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获奖如下:国家级30余篇;省级50余篇;市级100余篇。
(三)开放教育特色逐步形成开展“小学开放教育研究”,学校在开放的环境中走向发展,在变革的状态中走向激活,在激励的推动中走向成功,先后被授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全国劳动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教改名校、省中小学校本研修示范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师德建设十佳集体等荣誉称号三十多个。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汉阳区“名学校”称号。《中国教育报》2009年9月1日“现代
校长”专版《李校长和她的开放教育》中大篇幅地介绍了我校“开放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11期以《别样校长李莉》为题宣传报道了我校的开放办学及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
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形成了特色化的校本文化。“快乐二十分,师生同成长”活动在经历了五年的实验、摸索、总结、提高后,逐渐形成学校“开放教育”的品牌,得到了学生、教师、家长、社会认可。《家长报》2008年11月24日第一版大幅宣传了我校特色活动,标题是“特色二十分钟”——浓缩的素质教育。社会媒体给我们的评价是:快乐二十分,班班齐发展;快乐二十分,师生共进步;快乐二十分,开放教育的“试金石”。
《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教与学策略研究》已初步形成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内涵”、“教与学的策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阶段成果。湖北省《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实验研究子课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我们设计制定了《教师识字写字教学评价表》。评价表从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老师识字写字教学。评价表既体现了学生主体识字写字能力,和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重点问题,又体现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评价表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老师们在平日教学中可以以此来评价自己的教学,同时也是老师们共同教研、评课的标准之一。评价表设计有一定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表现在它是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
市、区两级对学校承担的“十一五” 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小学开放教育研究》和区招标课题《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教与学策略研究》以及湖北省《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实验研究子课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进行了结题评审工作。三个课题均被评定等级为“A”。几个课题组的老师也被先后评为省市先进实验教师。
本学期,学校承担的“十一五” 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小学开放教育研究》被评为武汉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西大街小学荣获汉阳区先进科研单位;张艳萍校长被评为“汉阳区十佳科研先进个人”;张蕾、陈菲、彭靖、尤竹青等老师被评为“汉阳区教科研先进个人”。老师们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认真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案例,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举办的论文评比,取得较好成绩。
五、几点体会与思考。
总结我校几年来教科研工作的实践,我们觉得课题的规划和研究必须形成一条锁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1、处理好点的研究和面的研究。
由于学校教师水平不平衡,所以对于一般老师,应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教科研讲座,阅读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使其认识教科研的意义,掌握一些教科研的方法,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参加一个课题的研究,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在研究中可以是一堂课,一种教法,研究范围尽可能小些;对于骨干教师,则给任务,压担子,承担主要课题或担任课题组长,使之能成为产生辐射效应的科研核心群体,依靠他们去聚合一批人,培养一批人。这样,科研骨干队伍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并带动和指导广大教师开展科研活动。这种以点面结合形成一个锁链来抓课题研究,既保证了重点,又达到了全面练兵的目的,较好地处理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2、处理好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
我们的教科研工作应该,面向实际,重在应用;面向教师,重在实效。要注重科研与教研的结合。应该从教师教学实际中寻找问题,对于带有普遍性的或特殊性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总之,教育科研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认认真真地抓好教育科研工作,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坚信:有“十一五”教科研成果经验奠基,有强大的教科研队伍作主流,有科研型的领导班子作支撑,有市、区各级科研部门的专家、学者作指导,我们“十二五”教科研的路会走得更顺畅,步子迈得更坚实,研究的过程会更完美,取得的成就会更辉煌。西大街小学全体教师会携起手来,用我们的行动,为“十二五”教科研谱写新的篇章!
汉阳区西大街小学教科室
明德(2016)5号
━━━━━━━━━━━━━━━━━━━━━━━━━━━━━━━━━━━━━━━
芹河镇明德小学教育工会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在上级工会和学校的领导下,明德小学教育工会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工作中的桥梁作用,从积极维护教职工的权益出发,组织大家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制度的健全工作;参与调整优化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完成;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规划和实施。为学校在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学习,树立理想信念,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素质(1)、以党的十八大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理论,学习《工会法》、《中小学教师职工道德规范》。
为了使广大教职工了解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两学一做”“四讲四有”。
(2)、开展读书活动,倡导精神文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每位老师都能认真学习,写好读书心得。开展“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师德教育活动,宣传先进班主任的德育经验,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促进学校稳定发展。(1)健全工会组织,完善了工会的各项制度。
(2)工会每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工会工作的特点,做好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认真实施,及时召开工会委员和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阶段总结和年终总结,整理各种文件资料,做到完整规范。
(3)严格执行工会经费预算、决算制度;管好用好工会经费,财务规章制度健全,无违反财经纪律问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经费使用坚持计划性原则,合理使用每一笔经费。每年年底财务人员在区财政核算中心的帮助下及时向学校提供经费使用结算报告,校长在工作总结中向全体教职工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三、加强民主管理,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1)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管理制度,做到民主管理渠道畅通,积极推进职工代会标准化建设。健全职代会组织、完善制度,规范落实各项职权。
(2)建立和实施校务公开制度,推进校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凡涉及职工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经会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学校工作计划、重大活动、经费收支、教师晋职进级、评优评先等情况定期向职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3)认真做好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促进廉政建设。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是教代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有效形式,是加强党建和领导班子建设、完善教代会制度、深化校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校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民主评议干部工作,有利于激励领导干部奋发进取,敬业勤政;有利于密切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增强学校内部团结和凝聚力;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廉政建设。并强调全体教职工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评议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工作实绩,为进一步持续深入开展做好工作。各位领导干部就自身一年来的工作履职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得失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向全体教职工作了简要汇报。教职工代表仔细聆听报告、认真履行职责,对领导干部分别进行了民主评议。
四、规范建家工作,积极开展活动。
(1)学校工会的工作受到了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把工会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给予指导和支持。首先,学校领导对教职工代表大会十分重视,从会议的筹备,征集提案,到会议的召开,校长参与其中,并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带有政策性的问题亲自过问,使教代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其次,对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给予了指导和支持,如看望生病教职工、慰问困难职工、各项比赛比赛等活动提供了经费支持。今年,学校安排陈军飞、郝利、曹冬梅、曹爱萍、高原等十多位老师分别到西安、南京、甘肃和安康等地学习培训。六月份和九月份学校两次组织教师与十二中进行体育联谊活动。
(2)建立对困难职工帮扶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帮扶救助机制,建立职工档案,及时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帮扶救助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职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机制,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对患重大疾病的职工进行最大限度的帮扶救助。“教师节”学校派专人去看望离退休老教师,并送上节日的祝福;“国庆节”,学校工会再次组织人员看望老教师党员,还送上了慰问品。二是积极借鉴一些单位的成功经验,实施和完善职工互助、爱心捐助等措施对困难师生和退休教师实施帮扶救助。十月份,张校长亲自安排并带头无偿献血。三是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救助制度,多渠道筹措救助资金,探索救助资金统筹,增加调剂余地;四是坚持帮扶救助工作的公开透明,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充分发挥职代会和职工大会的作用,实行帮扶救助工作公示制度。
(3)开展文化教育和文艺体育活动,陶冶职工的思想情操,丰
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为他们营造健康、愉快、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今年4月师德杯演讲比赛,5月份组织了春季学生运动会; 9月份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不断提高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和压力,以积极的态度化解压力。在教师成功、失败时引导正确总结,帮助教师克服盲目乐观或自卑自怨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10月份组织了学生趣味运动会。
一年来,凡是教育工会主持的各项活动,我们学校工会都能够按照教育工会下发的通知精神认真落实,并组织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国家和地方未出台培智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及教材。原国家教委1994年颁布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 (试行) 》 (教基[1994]21号) 和1993年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 (试用本) 》只适合于轻度智障学生。随着随班就读深入开展, 轻度智障儿童已逐渐进入普通小学, 原先以招收轻度智障儿童为主的培智学校转而以招收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教育对象的变化, 导致原有的课程、教材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学校必须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进行课程改革, 只有当学校的教学内容、环境、方法适应了学生的需求, 我们的学校教育才能真正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 构建从学前到义务教育阶段, 再到职业高中阶段的培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2006年开始, 我校受朝阳区教委委托, 把课程改革放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首位, 全力以赴开展培智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经过五年多的努力, 初步完成了朝阳区培智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任务。本文集中论述朝阳区培智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学前教育及职业高中教育学段的相关内容从略。
二、相关概念
1. 课程
教育家们对课程有各种论述, 如“课程是指一定的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个进程有量、质方面的要求。它也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级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 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1]我们认为, 课程即为达到培养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计划和活动。
我国课程体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改革文件要求, 为满足教育需要开发的课程应属校本课程。它由学校自主决定, 开发主体是教师, 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过程中, 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 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 从而确定目标, 选择与组织内容, 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本课程研究定位为培智校本课程。
2. 培智校本课程及体系
我国培智课程基本是二级管理, 即国家和学校两级的管理。国家出台培智课程指导性意见, 学校进行课程运作开发。培智校本课程开发程序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1) 调查评估; (2) 制订规划方案; (3) 组织与实施; (4) 实验评价。培智校本课程更强调学校地域特征与学生特点, 开发要“以本校的基础和条件特色、师资情况、社区生活环境及学生在这些环境中的特殊需求为依据”。[2]
课程体系研究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办学体系, 指课程要涵盖学前康复、九年义务及职业高中所有培智教育阶段;二是培智课程自身体系, 指课程研究应包括课程规划文件, 课程标准、目标、评量工具, 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等。
三、研究的目标、任务与课程建设原则
1. 研究目标与任务
我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和北京市没有统一教材的情况下, 按照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教基[2007]1号) 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教基[2001]17号) 要求, 依据区域生态资源和学生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从学前康复、九年义务教育到职业高中教育的培智课程体系, 基本满足本区培智教育的需求。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研究旨在建立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的实施主题教学的模式, 制定出学校教学工作流程, 编写出一套区域化的校本教材、教参及评量手册。这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适合培智学校学生的课程。我们旨在通过这个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构建以生活适应为核心课程, 以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健康为辅助课程, 以信息技术、康复训练、特长训练、实践活动为选择性课程的校本课程系统, 充分尊重智力残疾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 满足学生的教育需要, 丰富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2. 研究意义
本研究能够较好满足培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 并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一旦建立了课程体系, 有了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评量标准, 就能够更好地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学校教学管理,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通过课程建设工作, 也能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此外, 课程建设对促进特教中心校“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的发挥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3. 课程建设的原则
本着“实用、好用、有效”的课程建设方针, 我们在遵循课程一般性原则的基础上, 明确了以下原则:
(1) 生活化原则, 即课程设置与实施以生活化为导向。本着这一原则我校将国家一般性课程中的“劳动技能”课纳入“生活适应”课, 将“生活适应”作为核心课来实施。
(2) 功能性原则, 即注重功能性能力的培养, 选择对学生最有用, 最能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 以满足智力残疾学生个人、社会及职业的特殊需要。如生活适应课以活动为主, 生活语文课和生活数学课的内容基本选择学生生活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3) 生态性原则, 即注重调查分析, 充分使用学校、家庭及社区的环境资源。如生活语文课文中包含的“我的家庭”“我的学校”“我的社区”“我的祖国”等主题内容。
(4) 个别化原则, 即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为每位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课程设置以及实施, 都应与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紧密结合, 尽量满足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需要。如制订课程评量标准手册, 就是为了满足个别化教育的需求。
(5) 支持性原则, 即课程实施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具等方面体现支持性, 注重利用现代科技及辅助手段, 支持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让他们适应学习、生活及工作的要求, 实现提升生活品质的人生目标。
四、研究内容和评估方法
1. 研究内容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面向7~16岁的中重度智力残疾学生, 学校课程以“目标-主题”模式实施 (即以目标为导向的主题教学模式) 。“目标-主题”课程模式构建的主要思路是:
第一步, 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学生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需求, 确定校本课程五大方面教育总目标。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有爱家、爱校、爱社区、爱祖国的良好品质。二是公德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和法律观念意识, 懂得遵章守则, 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三是文化知识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四是生活技能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及生活的技能, 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社会与自我服务的能力, 为他们独立生活或自食其力打下基础。五是休闲娱乐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美术、体育的学习训练培养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健康的体魄。课程目标按“沟通、认知、自我照顾、健康安全、社会适应、休闲娱乐”六大领域细化为34个次领域和321个分项目标。
第二步, 根据校本课程总目标确定八大主题目标和学科目标。八个主题涵盖六大领域目标, 按学年实际教学月份实施, 具体是“我长大了 (9月) ”“美丽的大自然 (10月) ”“我爱我家 (11月) ”“快乐的节日 (12月) ”“健康平安伴我行 (2—3月) ”“我是理财小能手 (4月) ”“课余生活我做主 (5月) ”和“我进步了 (6—7月) ”。学科目标围绕主题和学科知识体系制定。
第三步, 对主题目标和学科目标进行分解, 形成“目标-主题”目标网络。如“我长大了 (9月) ”主题分担了“建立、形成自我概念”“认识成长过程”等8个教学目标, 并分别分解到九个年级中, 每个主题按年级设计了“校园游”“交个好朋友”等若干个活动, 由核心课程——生活适应课来实施。学科目标在支持核心课目标完成的同时, 将学科体系目标分别落实到相应的月主题教学中去, 最终形成“领域目标”与“主题、学科、年级”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目标网络体系。
第四步, 依据目标网络将各科内容分解出“块”“条”式的单元内容, 进行教材编写。“块”主要指生活适应课以主题活动为主, 突出学生综合适应能力的训练, 教材内容以“块式”模式呈现;“条”主要指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辅助学科以学科目标系统为主线, 教材内容以“条式”模式呈现。
第五步, 制订课程实施方案 (如评量手册、教参编写) , 进行教学设计, 将目标落实在每节课中。义务教育校本课程构建及设置详见图1、表1。
2. 评估方法
校本课程体系需要通过评估体系来不断完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节课有课堂目标评估, 内容有达标率和课后小结反思;每月有课程实施小结, 内容包括完成目标评价、百分比达标率, 以及根据问题提出教材修改意见;每半年进行中期评价, 中期评价与IEP (个别化教育计划) 相联系, 根据评价结果修改调整教学及教材, 考核课堂教学效果;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估;终结性评估要全面总结教材教法的实施情况, 修订培智校本课程, 评价教师教学及科研成果。
五、研究结果
我校培智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五年多来,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目标-主题”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学生更有兴趣参与教学活动, 能够运用更多的自身生活经验来参与到真实问题的学习中。在课堂上, 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体验彼此的互动和相处。学生通过这些跨学科的活动, 能亲身体验到教师创造的情境或真实的环境, 从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就“我长大了”主题, 通过“校园游”“我的成长册”“我有好习惯”“我懂事了”“我帮父母做件事”“参观自然博物馆”“成人仪式”“网上冲浪”等19个学生喜闻乐见、亲身体验式的教学设计和活动, 较好地达成学校适应、家庭适应及社会适应的教学目标。
二是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提升。起初教师对自主设计的课程感到困惑, 认为培智课程体系建设工程浩大, 仅凭本校教师经验和能力, 很难选择或取舍教学目标与内容。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也总感觉到教学内容的贫乏和教学方法的单一。但是经过不断地研讨与实践, 教师进步很大, 已经能够领悟课程的内涵, 专业化水平也逐步得到提升。教师们渐渐体会到只要用心, 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愉快胜任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课程建设五年多的时间里, 我校多次聘请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给予具体的指导, 提升教师特教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此外, 通过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 及时总结教研工作, 交流教研经验, 教研组长的教研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更好地发挥了引领作用, 促进了全组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此外,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校外交流和展示活动, 几年来, 教师参加区“朝阳杯”教学创新大赛年年取得好成绩, 两次为全区特教教师做示范课。干部、教师也多次在国际国内特教论坛进行课程建设经验交流, 赢得了专家及同行的认可。
三是通过课程建设和改革, 学校教科研工作更加深入扎实, 学校管理也更加顺畅。学校整合了人力资源, 将科研—教研—教育整合起来, 形成以科研为中心, 以教研为实践, 以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几年来, 学校课程建设课题、市级课题立项4个, 区级课题立项2个。近五年来, 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国家级奖3篇, 在国家级刊物发表3篇, 获市级特教论文奖39篇, 区级特教论文奖近百篇。
四是课程建设成果初见成效。到目前为止, 我们已编制课程文件8册, 其中《义务教育课程目标网络手册 (试用) 》《义务教育课程评量标准手册 (试用) 》已于2011年4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外, 我们编写完成了学前、义教、职高三个学段及住宿生活全部教材, 共计113册。
六、存在的问题及设想
课程的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繁杂的工程, 朝阳区培智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 无论是课程结构与设计, 还是教材的编写与使用都存在问题。主要问题是在试验中发现校本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还存在不适应性。如学科课时比重不合适, 有的学科教材内容选择不恰当, 有的问题和练习设计不合理, “学科教学主题统领”存在辅助学科教材内容与主题不统一的问题等等。
检核课程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标准是看通过实践, 学生的各种能力能否得到切实的提高。首先, 课程正处于试验阶段, 要建设科学、实用及实效的教材, 必须通过实验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其次, 作为编写教材或者试验教材的教师, 应该不断调整课程来适应学生, 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目标还是教材内容, 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为首要考虑因素。教师在教材试验中要坚持边试验、边研究、边修改的原则, 使之日臻完善。再次,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 在尝试新理念和新方法时, 我们更需要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唯有在不断地沟通、建立共识后, 才能化阻力为助力, 使家长成为教学的最佳伙伴和最有力的后援者, 这样也才能使教师专心教学与研究。
总之, 社会在不断发展, 培智教育对象在不断变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仅仅是探索的开始, 需要继续研究和实践。此外, 我们也盼望国内培智教育资源库的建立与共享, 以实现各地培智校本课程建设成果互通有无、相互借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状况,团区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下村走访等方式,对17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摸底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资阳区2008年、2009年先后接收17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其中长春镇6名,新桥河镇3名,迎风桥镇3名,沙头镇2名、张家塞乡2名,茈湖口镇1名。17名大学生村官分别毕业于全国15所高校,涉及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给排水工程、会计学、农学、林学、法学、计算机、英语、新闻等10个专业门类。全区大学生村官基本信息详见下图:
二、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区的大学生村官大部分工作积极肯干,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协助村两委做好村里的工作和当地乡镇交办的事项,使农村工作呈现出新气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走访中,各村的村干部几乎一致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整体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文化知识水平,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2.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作用,通过会议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他们在如何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上,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乡镇和村委会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如沙头镇忠义村的大学生村官向佳围绕本村的主导产业,充分利用远教设备为蔬菜种植户定期播放远程教育课件和最新农业科技节目视频,并定期在网上发布本村无公害绿色蔬菜的供求信息,吸引了益华园艺等公司长期优价大量收购该村蔬菜基地的拳头产品—无公害“甘溪”牌长白丝瓜,为村民致富拓宽了销售渠道。迎风桥镇鲜鱼塘村是苗木大村,该村大学生村官郭灿充分结合自己的园艺专业知识,经常为村里的苗木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并为村民救活了一批濒死的贵重苗木,切实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挽回了经济损失。
3.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对当地村干部普遍存在一种戒备心理,担心他们顾及乡里乡亲情面,调解时有个亲疏之分,一碗水端不平,处事不公。大学生村官发挥法律知识丰富、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并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如长春镇许家坝村的大学生村官曹凤利用法学专业知识,独立完成了该村的“反邪教”工作台帐的建立和“反邪教”光碟的制作,帮助该村创建“资阳区反邪教”示范村。新桥河镇牛眠石村的大学生村官吴峰毕业于法学专业,现在被抽调到新桥河镇综治办协助工作,并经常下村调解村民纠纷。
4.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他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广播,坚持每天播放新闻和农村节目,组织群众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例如长春镇桃子塘村的大学生村官徐实利用村级宣传栏,大力宣扬乡村清洁工程,并主动上门劝说村民配合村里新修垃圾池115个,桃子塘村面貌焕然一新。许家坝村的大学生村官曹凤组建了村里的腰鼓队、花鼓戏文艺队,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文娱表演活动,村里的军鼓队还参加了区“建国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5.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走访中,村支书都一致表示,原来村两委的基础工作不是很规范,开会没有会议记录,图书室没有人管理,文书档案也没有系统整理,更没有建立制度规范。大学生村官来了以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村里的组织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党建工作逐步得到规范。同时,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也为日渐薄弱的农村团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受到了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扎根意识不浓。在问卷调查中,对于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原因,有80%的以上大学生村官同时选择了“投身基层,服务农村”和“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两个答案。而在回答“愿意从事大学生村官最长年限”的问题时,86%的“村官”选择了“三年”,选择“四年”和“五年以上”的分别只占7%。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是把到村任职工作当成一种向上跳的踏板,并没有长期扎根农村工作的打算。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大学生村官很难真正安心投入工作,很难真正为农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工作作风不深入。一是很少深入到户,对村情了解不够。在问卷调查中,5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坦言自己最大的问题是对农村工作不熟悉,从而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调研时随机走访的村民中,居然有80%以上的村民叫不出所在村大学生村官的名字,甚至还有很多村民对大学生村官闻所未闻。大学生村官往往习惯性的待在村委会办公室,等待村民来访,很少主动到村民家里拜访,对村情了解不够,很难真正和群众建立感情。二是深入重点、难点工作不够。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有60%左右的大学生村官主要从事端茶送水、文书档案之类的办公室日常工作和基础性工作,只有40%左右的大学生村官能协助村两委开展科普培训、土地流转、产业引导等农村经济工作和处理村民利益纠葛等群众工作。此外,大学生村官都兼任了所在村的团支部书记,但70%的村官对所在村有多少青年、团员都回答不上来,更毋说开展团的活动有效吸引和凝聚青年。三是工作责任感不强。村干部反映,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个别村有时甚至一个星期也见不到村官。
3.综合能力不强。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农村能力的欠缺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通过问卷调查,有42%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影响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在于“自身能力不足”。通过对村两委负责人的走访,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生还需要提高以下四种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4.专业不对口。据调查统计,我区大17名大学生村官中,仅有2人是农、林专业,比例仅占12%,普遍存在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不对口的问题。专业上的“不对口”,使大学生村官在村里从事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在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帮助农民致富等方面发挥作用有限,呈现“有理论用不上,有知识道不出”的尴尬境地。
5.结对联系等制度不到位。《资阳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每名大学生村官与一名区级领导领导和所在乡镇一名班子成员形成结对联系,以迅速熟悉工作,得到有力指导。但抽样调查显示,只有25%的大学生村官与结对领导主动汇报和交流,75%表示几乎没有联系,甚至连结对联
系的领导更换了也不清楚。
四、对策与建议
实践证明,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要增强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的归属感。一是加大政策宣传。要积极宣传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给大学生村官搭建工作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得到基层群众的认可。二是强化媒体引导。电视、报刊等媒体要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政策、事迹的报道,增强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了解。三是注重树立典型。要充分挖掘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对在履行职责、创业创新、带富帮富等方面表现
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要给予支持和奖励。
2.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是要建立科学选拔机制。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择专业对口、本土为主、真正有志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优秀大学生,让他们真正扎根农村、热爱农村、奉献农村,在农村锻炼成材、实现抱负。二要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帮带制度。区级领导、乡镇班子成员与大学生村官结对联系制度要进一步落实,在思想情感上给予关心,在工作上给予指导。建立村两委班子帮带机制,让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帮带,切实培养大学生村官独立开展工作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尝试在重点工作领域大胆使用大学生村官,让大学生从“办公室”走出去。三是要建立大学生村官挂钩联系特殊村民机制。明确要求大学生村官联系几户村里的致富能手、科技能人、特困户等,加强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之间联系,提高他们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他们与农民的深厚情感。四是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五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
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3.要搭建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有效平台。一是要搭建学习培训平台。一方面要在大学生走上村官岗位之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特别是要进行农业适用技术、农村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在村官任职过程中,要经常性地在经济、管理、法律、农村工作方法等各方面给予专业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直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此外,团区委也要积极开展团的业务培训,指导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开展农村基层团建工作。二是要搭建大学生村官交流平台。要定期召开联谊会、座谈会,让大学生村官谈经验、谈感受,加强村官之间的经验交流,共同提高工作能力。要举办“村官工作交流互访”、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拓展交流学习载体,开阔农村工作思路。三是要搭建大学生村官活动平台。要通过各项文体、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全方位搭建大学生村官展现风采、成长成才的舞台,通过活动参与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四是要搭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平台。鼓励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创业,通过举办青年创业论坛、专家讲座,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智力支撑,积极争取青年创业专项资金,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4.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团建中的作用。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原则,切实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团建中的作用,并促进基层组织的整体活跃。党团在基层工作目标、工作对象上高度一致,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方式上优势互补。乡镇党委、村“两委”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开展农村共青团工作,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团建工作提供基本的条件。要通过开展希望工程助学行动、领办科技推广项目、百万青年学百技、保护母亲河行动等团的品牌活动,服务农村青年创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切实发挥农村青年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使农
村真正焕发出青春活力。
5.要努力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村官投身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一要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扎根农村,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二要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要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四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
【资阳区职业教育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资阳市职称改革办公室09-23
资阳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11-12
朝阳区教育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信息06-18
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12-12
朝阳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标准01-07
朝阳区普惠性幼儿园09-11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一模10-25
隆阳区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07-26
北京市朝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