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精选8篇)
为规范云南冶金集团进出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财务信息管理工作,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合法权益,依据《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云南省省属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子公司可参照本制度执行。3 定义
3.1财务信息披露:是指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核心,向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
3.2重大财务事项:是指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事项。基本原则
4.1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是:可靠性、重要性、及时性。4.2 财务部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4.3财务部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项。
4.4财务部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4.5重大财务事项报告遵循财务信息披露基本原则。5 应传递和披露的信息
5.1公司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沿革、注册地、公司地址、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母公司及投资者、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所处行业、经营范围、业务性质和主要业务板块等。
5.2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5.3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5.4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以及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
5.5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前期差错更正的说明。5.6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5.7现金流量情况。5.8或有事项的说明。
5.9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5.10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5.11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5.12企业合并、分立等事项说明。5.13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5.14母公司主要会计报表项目注释。5.1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的说明 5.16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说明。5.17审计报告。
5.18其他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披露的信息。6 重大财务事项
重大财务事项包括重要会计政策变更、财务预决算、利润分配、重大资产处置、对外担保、对外投资、重大融资、委托理财、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可能引起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等的各项经济行为等。财务信息披露的方式、职责和程序 7.1方式
财务信息披露以财务会计报告及专项财务信息的文件形式披露,包括:财务会计报告、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及专项财务信息。
7.2职责
财务部负责财务信息披露工作或提供由其他相关部门披露的财务信息。
7.3程序
7.3.1财务会计报告经审计机构审计,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审阅签字(章)后,由董事会提交股东会审议,经股东会审议通过,董事长签署后报送。
7.3.2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及专项财务信息由总经理及总会计师签署后报送。重大财务事项报告的方式、职责和程序 8.1方式
重大财务事项报告以专项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文件形式报告。8.2职责
8.2.1公司涉及重大财务事项的相关部门是重大财务事项报告的责任人。
8.2.2公司财务部负责重大财务事项信息的汇总、整理,并在财务信息披露时反映重大财务事项。
8.3程序
8.3.1涉及重大财务事项的相关部门对已经公司审议的重大财务事项,应及时提交公司财务部。
8.3.2重要会计政策变更、预决算、预决算重大调整、对外担保、重大融资事项经董事会或股东会审批,由财务部以专项报告形式向集团公司备案。
8.3.3利润分配方案经股东会审批,由公司以专项报告形式向集团公司备案。
8.3.4重大资产处置事项经董事会或股东会审批,以专项报告形式向集团公司备案。
8.3.5对外投资、委托理财事项经股东会审批,由公司以专项报告形式向集团公司备案。
8.3.6重大法律纠纷事项经股东会审批,由法律信用管理部以专项报告形式向集团公司备案。
8.3.7其他可能引起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情况的各项经济行为,由相关归口管理部门以专项报告形式向集团公司备案。
8.3.8财会部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重大财务事项。9 保密措施
9.1财务信息和重大财务事项未经批准,不得发布及对外提供。9.2财务信息和重大财务事项知情人在财务信息披露时间前不得对外提供信息。
9.3财务信息和重大财务事项知情人须按《公司保密管理规定》履行保密义务
10附则
10.1国家相关法规对本制度内容另有规定的,遵照相关法规执行。
(一) 财务信息披露的新古典理论
财务信息披露新古典理论就是要实现市场的作用, 其认为会计信息具有市场价值, 它是具有市场产品的功能, 因为企业的各种利益关系都要使用会计信息进行价值的实现, 因此对于会计信息它就必然存在供方以及需求方的关系。对于会计信息市场的供需要求主要就是依据会计信息产生的效益与会计信息获得成本达到平衡。财务信息是通过以下方式来设定安全状态的:存在大量的企业和投资者;信息是充分的, 每个企业和投资者都能够以零的代价获取所有的财务信息;投资者有完全的能力理解信息的意义。
(二) 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理论
规范理论和新古典理论最基本的分歧是规范理论把财务信息看做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规范会计理论认为市场不能有效地调节财务信息的供求, 必须通过公共力量加以干涉, 因此规范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国家干预实现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标准化, 以限制资本市场上的垄断和投资行为。
(三) 财务信息披露的实证理论
实证会计理论主要吸取了经济学的两个流派理论:一个公共选择和国家调节理论;另一个是代理理论。实证会计理论的重要一个内容在于分析公共干预的政治程序和解释会计标准的制定过程。实证理论认为应尽量发挥市场机制和避免利用公共干预。虽然实证理论支持者认为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 但他们仍然强调公共干预的代价要高于市场失灵的代价。
二、小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一) 小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特征
会计信息披露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 因此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仅是社会对于企业财务信息了解的需要, 还是企业自身实现高效管理的要求, 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需要分析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以此发挥小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在对其内部进行资源优化的促进作用, 同时对于小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特征研究要与大中型企业的特征区分开来:
1) 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为一体。2) 市场占有率低。3) 资源短缺。
小企业的发展受到生产要素短缺的困扰, 这里所说的资源主要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及信息等生产要素。生产要素虽然限制了小企业的发展, 但是它的发展环境是大型企业不愿从事的行业, 这样小企业的竞争压力就会少, 同时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具有独特性, 它的特征使得为大型企业提供一定的服务。
对此为了适应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我们应该对小企业的特征进行设计, 使其具有:
1) 保密性。小企业从事的是以劳动密集为主的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程度高的行业, 再者他们的资源限制比较多, 存在许多的发展瓶颈, 因此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充分披露方面他们会做出保密性的信息保留, 以此减少小企业因为会计信息的披露造成的利益损失。
2) 灵活性。小企业因为它的经营具有灵活性, 具有:小而专、小而优、小而精等特征, 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组成部分, 它为社会提供优质的零配件或者各样的社会服务, 它能够及时的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产品生产。这样的能满足不同分工协作的方式需要会计信息也要满足分工协作的需求。
3) 简便有效性。财务信息的披露需要在前期经过会计人员等企业相关部门大力的合作, 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有效地会计信息文字, 而这一切都需要企业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等资源, 但是由于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有限, 他们不可能有足够的条件进行会计信息的系统披露, 而小企业的信息使用者主要就是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与其进行协作组织的企业, 他们对于会计信息的要求具有专业性, 不需要进行全面的了解, 因此简单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 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二) 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结构
会计制度决定会计信息结构, 不同的会计信息结构又会形成不同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小企业的经营模式就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集中统一, 通过所有权对控制权的直接约束, 在产权上有效地解决了所有者对经营控制权的激励约束问题。小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化, 管理权力统一集中于所有者手中, 管理者与一般从业人员之间的距离较短, 相应的信息传递层次较少。因此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结构, 既要体现会计信息披露规则的强制执行, 又要反映出实务中的自愿披露。前者一般由法律规范和准则制度形成, 有专业性规范和相关性规范组成, 专业性规范对于会计的信息披露要求更为详细、具体, 负有可操作性。后者针对的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殊影响, 披露有关企业的发展前景、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以及公司部门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等, 提高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揭示能力。
三、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已经取得一定的进步,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状况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小企业会计披露方面没有规定
小企业虽说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不能发挥主导作用, 但是它的贡献确实非常大的, 尤其是对于经济的贡献以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面, 但是我国相关制度却对于小企业的有关规定没有细化, 尤其是对于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没有依据其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规定。
(二) 会计信息披露目的不明确性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就是要明确企业相关利益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情况, 作为小企业由于他们的经营者与利益所有者基本是相同人, 因此他们对于会计信息报表没有系统制度的必要, 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他们没有明确的目的, 而是依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披露, 比如对于银行部门、工商部门由于他们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要求不同使得小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过重于披露的片面性, 常常造成信息披露的不真实。
(三)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信息披露不及时
企业的财务信息是企业发展情况的真实写照, 通过对于企业的会计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发展前景, 以及企业的生产规模等, 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真实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分析企业前景时得出的结论正确。但是正是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使得企业也不愿意公布真实的信息, 因此许多的小企业为了自己的私有利益, 他们通过各种违规的会计处理, 使得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上存在虚假的信息, 或者企业通过对于信息的延时披露, 保护企业的会计信息。
(四) 会计信息披露随意性大、不完整, 缺乏相关性
在现实中我国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尤其是对于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方面存在较大的灵活空间, 比如企业可以随意的改变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 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中对于上季度的相关数据没有公布, 这样不利于相关利益者掌握其发展规律, 没有鲜明的财务信息对比, 有时小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中乜有进行必要的项目的公布。现实中, 小企业在财务信息方面往往注重和关注其内容的真实性, 反而忽视了相关信息的及时性, 从而造成公布出来的信息就失去了原本应有的实效, 以此就对有关的财务信息效率产生不良的影响;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会计信息软件比较适合大型企业财务管理, 对小企业来讲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明显, 这样就会对某些信息的传递产生一定的难度。
(五) 披露方式过于简单, 未经审核即对外报送或披露会计信息
小企业种类繁多, 但企业经营规模均不大, 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相对粗简, 在我们国家许多的小企业是没有会计岗位的, 会计人员没有明显的区别, 在小企业的人员管理上, 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 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一般的情况下都是由企业的管理者的近亲属或者他所熟悉的人员担任, 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的财务报表等在实施的过程中, 具有很多因为会计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 导致的会计信息披露过于简单, 再加上小企业本身就没有专门的审计部门, 这样企业出具的财务信息披露就不能保证其真实性等。
四、构建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措施
(一) 完善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传导机制
1. 通过有效地措施降低企业披露信息的费用
由于小企业的资金规模不是很高, 它的信息披露费用占据小企业生产费用的很大一部分, 这样的结果是导致小企业不愿披露会计信息的重要原因, 所以为了提高小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积极性, 就要采取有效地措施降低小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费用。首先国家有关部门、银行借贷部门以及相关协作组织是小企业信息的主要需求者因此要简化其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其次对于小企业可以对它们进行对外公布财务信息披露的选择, 如果选择可以披露简要的现金流量表、简要损益表以及财务状况简要说明。最后加强企业信用的宣传, 促进小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氛围, 对于主动的披露会计信息的, 而且具有真实性的要在税收或银行贷款方面给与照顾。
2. 完善小企业的诚信建设机制
对上市公司以及大型企业的财务信息一般都会要求具有审计资质的社会独立机构进行监督以此提高其披露的真实性以及时效性, 但是由于小企业的规模发展小, 社会对其监督力度不够, 这就需要小企业自身加强诚信, 依靠良好的信誉意愿去公布会计信息, 对此我们要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 促进小企业依靠良好的信誉实现会计信息的有效真实披露。
(二) 加强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能力
对小企业来说重要的是政府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当监督, 进而可以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可信性。除此之外还要在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以及内容上加强对于它的监督, 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制定有效的法律制度, 通过法律的手段促进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明确会计信息披露相关利益的权利与义务, 充分发挥国家行政部门对于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违法的处罚权, 对小企业的违法披露形成震慑作用, 总之强化行政部门对于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 建立高效、权威的小企业信息中心, 促进会计信息发布
小企业要积极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建立以网络为依托的小企业信息中心, 通过网络的形式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 打破地域额、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促进会计信息的及时快速公布, 便于企业的管理者及时的掌握会计信息, 进而做出最快、最科学的决策。同时还要发挥信息中心的管理集中机制, 建立企业网络信息查询系统, 强化对于企业的信用体系的建设, 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形成立体式的会计信息披露管理结构。
参考文献
[1]杨晓玲.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中国证券期货, 2011.
[2]夏爱芳, 王煜.中小企业信用危机与会计监管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5.
摘 要 在线交易作为一种新型交易方式,对传统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西方国家对在线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较之我国有其先进之处,本文将详述之。
关键词 在线消费者 知情权 在线信息披露制度
在线交易作为一种新型交易方式,对传统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迫使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交易模式下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作出必要的修改与更新,以回应于在线交易下这些新的挑战。本文笔者就在线信息披露制度进行比较法分析,以求对我国在线交易领域的相关立法提供比较法视野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在线经营者自身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
1.经合组织的相关制度
经合组织(OCED)在《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指南的建议》(以下简称“指南”)中规定,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应以易于接受的方式提供自身充分信息,最低限度应包括以下信息:a.企业的身份,包括企业的法定名称及用于交易的名称,主要的商业地址;b.电子信箱地址及其他电子联系的方法或电话号码以及有效的注册地址等;c.与企业进行迅速、简便和有效的交流方式;d.能适当和有效的解决争议、法律程序的服务,经营场所和法律实施的负责人及执行规章的官员;e.企业是任何有关自律性组织、商业协会、解决争议的组织或其他认证机构中的成员,企业应提供消费者适当的联系方式和核实组织成员简便的方法以及获知认证机构的有关法规和规则。
2.欧盟的相关制度
欧盟在《远程销售指令》中规定,在任何远程合同缔结前的适当时候,消费者必须被提供充分信息,其中包括:在线经营者应提供供应商的身份,在要求预付款的合同下,还需要提供供应商的地址,以确保消费者无论如何都必须能够得到供应商营业地的地址,在该地他可以提起诉讼。另外,还明确规定了经营者应予明示自身信息,应以与所使用的远程通讯方式相适应的清晰易懂的方式予以提出。
3.其他国家的相关制度
日本的《ECOM虚拟商店与消费者交易准则》中规定:电子商店必须提供足够信息,使消费者能充分知悉其交易对象为何者而提高电子商务的可信度。应该提供的信息包括:网络经营者公司名称、商店名称、地址、电话、传真、E-mail及依据商业法规所要求经营资格的内容。
我国台湾地区的《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纲领》中规定,企业经营者应至少披露以下信息:登记名称、负责人姓名及公司简介;公司所在地及经营处所所在地;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联络方式及联络人;经营型态及核准证照号码;加入的自律机构或计划相关规定与措施及其会员资格确认方式。
二、国外在线商品服务信息和交易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
1.经合组织的相关制度
经合组织(OCED) 在《指南》中规定:可使用的和合适的交易信息应包括:a.分别列出企业收取和/或征收的总成本;b.非由企业收取和/或征收的针对消费者的既存其他常收成本提示;c.交付或履行期限;d.付款的期限、条件和方法;e.购买的限制、限度或条件,如父母/监护人许可条款,地域或时间的限制;f.正确使用的说明,包括注意安全和健康警示;g.有关有效售后服务的信息;h.有关撤回、终止、返还、调换、取消和/或退款政策信息的细节和条件;有效的担保和保证。
2.欧盟的相关制度
欧盟的《远程销售指令》中规定,关于商品服务信息和交易信息应充分披露:a.商品或服务的主要特性;b.商品或服务的含税价;c.适当的话,运输费用;d.付款、交货或履行安排;e.有撤销权;f.不按基本比率计算时,使用远程通讯的费用;g.要约或价格的有效期限;h.适当的话,长期履行或经常履行的产品或服务供应合同的最低期限。此外,欧盟指令还要求消费者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收到适当履行合同所必需的书面信息,以克服电子信息的短暂性、易修改性。
3.美国的相关制度
美国的《BtoC 网络交易指导原则》中规定,交易过程的相关信息必须充分披露,包括:交易条件、交易流程,并告知消费者在何种状况下可以取消交易;以适当的语言表达所有相关讯息,即销往台湾省地区的商品或服务必以繁体中文表述,销往日本者,则必须以日文表述;交易信息必须妥适保存,并使消费者可以随时查询;价格信息透明,包括定价、运费、货币类别、附加税款等;物流处理信息透明,包括运送方式、运送时间等;退换货处理信息透明,包括退货、换货、退款等的相关规定,如鉴赏期长短、退换货流程等。若厂商不接受退换货,则必须在交易尚未完成时就明白告知消费者。
三、国内外在线信息披露相关制度的比较分析
关于在线信息披露的我国国家级相关立法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这些法律文件中的信息披露主要是针对传统交易模式下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特点而设计的,因而很多规定很笼统,操作性差,并且已经很多规定无法适用于在线交易的情形。如《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53条规定,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应当置于公司住所或者分公司营业场所的醒目位置。在线交易模式下,在线消费者不可能到经营者的住所或营业场所去查阅经营者执照,这些规定显然在在线交易模式下是无法适用的。另外,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告》,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分别对经营者在线信息的披露提出一定要求,但立法层次与适用空间的局限性,使得我国在线交易模式下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方面的制度立法仍处于空白或低层次的探索阶段。消费者在线知情权的实现是依赖经营者信息的披露程度的,国外相对成熟的立法经验很值得我国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双元,王海浪.电子商务若干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007年8月24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境内外上市地证券监管规则等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除非文中另有所指,本制度所称信息是指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或对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的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即股价敏感信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上市
地证券监管规则要求披露的其他信息。
信息披露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指定的媒体上、以规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布前述信
息,并按规定及时报送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部门。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及各分公司和子公司负责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及持股5%以上的股东,以及公司其他负有信息披露职责的人员(以下单独或合称“信息披露义务人”)。
第四条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在披露信息时应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原
则,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信息。
第五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关注信息披露文
件的编制,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公平。
第六条公司应在各上市地同时(时差引起的差异除外)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相同的信息,但对非实质性且不影响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及相关股东利益的信息,在遵
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规则的前提下可以有所不同。
第七条除监事会公告及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外,公司披露的信息应当以董事会公告的形
式发布。
任何机构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非经公司董事会书面
授权,不得对外发布公司未披露的信息。
第八条公司信息披露文件采用中文文本,同时采用外文文本时,应尽最大努力使中外
文文本内容一致,两种文本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第九条公司信息披露文件和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行信息披露职责的记录由公
司董事会秘书局或相关部门整理并妥善保管。
第十条公司认真执行并不断完善现有内控制度,保障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及完整。公司管理层每年对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检查,董事会定期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
第二章信息披露的职责
第十一条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董事会应对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实
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在公司报告内部控制部分中披露评估意见。
公司董事长为公司实施信息披露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公司董事应当了解并持续关注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公司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
发生的重大事项及影响,主动调查、获取决策所需要的资料。
第十二条公司监事会负责监督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对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实施情
况进行评价,并在报告的监事会报告中披露评价意见。
第十三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及时向董事会通报有关经营或者财务方面出现的重大
事项,已披露事项的进展或者变化情况及相关信息。
第十四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5%以上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实
际控制人应当及时将与其相关的公司关联人名单及关联关系的说明告知董事会秘书局。公司应当履行关联交易的审议程序,并严格执行关联交易的回避表决制度。交易各方不得通过隐
瞒关联关系或者采取其他手段,规避公司的关联交易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第十五条公司董事会秘书负责组织和协调公司信息披露事务,汇集公司应予披露的信息并报告董事会;持续关注媒体对公司的报道,对涉及公司股价敏感信息的报道予以求证;组织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进行信息披露的业务培训,并按要求将培训情况报
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备案。证券事务代表协助董事会秘书履行职责。
董事会秘书可参加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相关会议,了
解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情况,查阅涉及信息披露事宜的所有文件。
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分公司及子公司负责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及持股5%以上股东以及公司其他负有信息披露职责的人员应当积极配合董事会秘书在信息披
露方面的相关工作。
第十六条公司法定信息披露的常设机构为董事会秘书局,具体处理信息披露事宜。其主要工作包括组织编写并发布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负责与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的联络,负
责组织实施投资者关系和信息披露工作等。
第十七条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分公司及子公司负责人为其所属部门和单位信息披露事务的第一责任人。上述部门和单位应当指定专人作为信息联络人,负责所属部门和单位相关信息的收集、核实及报送。各分公司及子公司指定的信息联络人应将须予披露的股价敏感信息及时报送总部对应的职能部门,总部职能部门信息联络人应将须予披露的信息
及时报送董事会秘书局。
第十八条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实际控制人应当指定信息联络人,组织、收集所属单位的基础信息,及时、准确地告知公司其是否存在与公司相关的须
予披露的事项,并配合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公司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以下事件时,应当主动告知公司,并配合公司履行信息披露
义务。
(一)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的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
况发生较大变化;
(二)法院裁决禁止控股股东转让其所持股份,任一股东所持公司5%股份被质押、冻
结、司法拍卖、托管、设定信托或者被依法限制表决权;
(三)拟对公司进行重大资产或者业务重组;
(四)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规则规定的其他情形。
如果须予披露的信息依法披露前,相关信息已在媒体上传播或者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出现交易异常情况的,相关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应当积极配合公司及时发出公告。股价敏感
资料如已泄漏,公司须立即公告。
第三章信息披露的内容
第十九条公司信息披露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上市公告书、20-F及6-K等信息披露文件
将根据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要求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制和披露。
第二十条定期报告
公司应当披露的定期报告主要包括报告(含向美国证监会报送的20-F)、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拟披露的定期报告的内容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规则的有
关要求。
第二十一条临时报告
发生可能对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的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项以及相关法律
法规和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规则规定的应当及时披露的其他事项,投资者尚未得知时,公司应当按照上市地证券监管规则的规定及时进行信息披露,说明事项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
能产生的影响。
前款重大事项包括但不限于:
(一)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
(二)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重大的购置、处置资产的决定;
(三)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四)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或者发生大额赔偿责任;
(五)公司发生重大生产、经营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或重大影响;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其
他重大损失;
(六)公司有重大油气发现或重大科技突破,预计对公司生产、经营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七)公司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八)公司董事、三分之一以上监事、总裁发生变动;董事长或者总裁无法履行职责;
(九)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
生较大变化;
(十)公司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或者依法进入破产程序、被责令
关闭;
(十一)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无效;(十二)公司涉嫌违法违规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受到刑事处罚、重大行政处罚;公司董
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违法违纪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采取强制措施;
(十三)新公布的法律、法规、规章、行业政策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十四)董事会就发行新股或者其他再融资方案、股权激励方案形成相关决议;
(十五)法院裁决禁止控股股东转让其所持股份;任一股东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质押、冻结、司法拍卖、托管、设定信托或者被依法限制表决权;
(十六)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被抵押、质押;
(十七)主要或者全部业务陷入停顿;
(十八)对外提供重大担保;
(十九)获得大额政府补贴等可能对公司资产、负债、权益或者经营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额外收益;
(二十)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二十一)因前期已披露的信息存在差错、未按规定披露或者虚假记载,被有权机关责令
改正或者经董事会决定进行更正;
(二十二)公司聘任和解聘会计师事务所;
(二十三)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被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认定为异常交易;
(二十四)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规则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发生本制度所述之重大事项,可能对公司证券及其衍生
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公司应当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司的参股公司发生可能对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的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事项的,公
司应当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二十三条公司拟披露的信息存在不确定性、属于临时性商业秘密或者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认可的其他情形,及时披露可能损害公司利益或者误导投资者,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规则规定的其他条件的,公司可以向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
申请暂缓披露。
暂缓披露申请未获证券监管机构同意,或者暂缓披露的原因已经消除,或者暂缓披露的期限届满的,公司应当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二十四条公司拟披露的信息属于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者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认可的其他情形,按有关规定披露或者履行相关义务可能导致违反保密义务或损害公司利益的,公司可以向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申请豁免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第四章信息披露的程序
第二十五条定期报告
(一)定期报告的草拟
公司董事会秘书局会同公司财务部和会计师事务所制订出定期报告编制和披露工作时间表,组织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上市地监管机构的规定编制定期报告初
稿。
(二)完成报告审定稿
公司执行董事或董事会秘书对定期报告初稿进行审核,各相关部门按照审核意见补充、更新资料。董事会秘书局修改初稿,并报公司董事长审定后形成定期报告审定稿。
(三)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定期报告并形成审阅意见。
(四)董事会召开会议,审议定期报告并形成决议。
(五)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监事会出具书面意见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对定期报告签署书面确认意见。监事会对定期报告提出书面审核意见。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对定期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无法保证或者存
在异议的,应当陈述理由和发表意见,并予以披露。
(六)发布报告并报送监管机构
董事会秘书局根据董事会意见,完成定期报告,经董事长签署并加盖公司公章后,于规定时间将报告全文和摘要(报纸稿)、相应决议文件及交易所要求报送和披露的其他文件报
送交易所,并于规定时间在指定报纸、网站披露及报送相关证券监管机构备案。
如预计在董事会议上决定宣布、建议或派付股息、或批准任何、半或其他期间的利润或亏损,公司须按上市地监管部门的要求在董事会召开至少7个工作日前将拟订的会
议日期通知境内外交易所。
(七)信息披露后续事宜
公司应当于信息发布之日起将定期报告等信息披露文件载于公司网站及按照上市地监管机构的要求刊登在交易所的网站,供信息披露义务人及社会公众查阅。信息披露义务人应
当及时查阅公司网站,了解披露情况。
第二十六条报告及宣派股息的其他定期报告中的财务会计报告应经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定期报告中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公司董事会应针对该审
计意见涉及事项作出专项说明。
第二十七条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中期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第一季度报告和第三季度报告应分别在当年4月底和10月底前编制完成并披露。第一季度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早于上一报告的披露时间。若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有不同要求的,遵守其要求。
报告应当根据上市地证券监管要求在规定时间发送股东,及/或载于公司网站供投
资者查阅。
定期报告披露前出现业绩泄露,或者出现业绩传闻且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的交易出现异常波动时,公司应及时披露该报告期内相关财务数据。公司预计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的,应当及时向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报告,并公告不能按期披露的原因、解决方
案以及延期披露的最后期限。
第二十八条临时报告
(一)重大信息的收集和内部报告
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发生异常交易或者在媒体中出现的消息可能对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的交易产生重大影响时,或者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被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认定为异常交易的,董事会秘书局应当及时向相关各方了解情况,收集信息,并及时报告董事会秘书。董事会秘书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呈报董事长。董事长接到报告后,根据授权自行决定或
向董事会报告形成意见,并敦促董事会秘书组织临时报告的披露工作。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及持股5%以上的股东在知悉重大事项或其他须予披露的事项后应尽早通知董事会秘书局。
(二)临时报告的草拟
董事会秘书局根据实际情况可制订出临时报告编制和披露时间表,组织草拟临时报告。
监事会发布的临时报告由监事会办公室草拟完成临时报告。
(三)临时报告的审批
对于无须经董事会审批的事项,由董事会秘书审核批准后披露。监事会发布的临时报告,由监事会审批后披露。
对于须经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或股东大会批准的事项,按照《公司章程》及议事规
则的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核批准程序后进行信息披露。
(四)发布报告并报送监管机构
董事会秘书局负责将临时报告报送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并于规定时间在指定报纸、网站发布。对于须经董事会、监事会和/或股东大会批准的临时报告,在有关会议召开当日(如会议召开当日为非交易日,则顺延至下一个交易日)将临时报告报证券交易所,并于规定时
间在指定报纸、网站发布及报送相关证券监管机构备案。
(五)信息披露后续事宜
公司应当及时将信息披露文件载于公司网站及按照上市地监管机构的要求刊登在交易所的网站,供信息披露义务人及社会公众查阅。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及时查阅公司网站,了解披露情况。
已披露的重大事项出现可能对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进展或
变化时,公司应当及时披露进展或者变化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二十九条公司应当在最先发生的以下任一时点,及时履行重大事项的信息披露义
务:
(一)董事会或者监事会就该重大事项形成决议时;
(二)有关各方就该重大事项签署意向书或者协议时;
(三)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知悉该重大事项发生并报告时。
在前款规定的时点之前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应当及时披露相关事项的现状、可能
影响事项进展的风险因素:
(一)该重大事项难以保密;
(二)该重大事项已经泄露或者市场出现传闻;
(三)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出现异常交易情况。
第三十条公司拟披露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其他媒体的时间及在公司网站发布的时间不得先于指定媒体,公司不得以新闻发布或者答记者问等任何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报告、公告
义务,亦不得以定期报告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临时报告义务。
第五章与投资者、证券分析师及媒体的沟通
第三十一条对于不涉及敏感财务信息和商业秘密、但可能对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决策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发生的重大活动如新闻发布会、签字仪式、开工庆典等,以及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科技进步、重大合资合作等
方面的信息,公司可进行自愿性的信息披露。
自愿性信息披露可参照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披露程序。
公司实行发言人制度,负责日常需向媒体发布的信息。
第三十二条公司董事长及董事会其他成员、总裁班子成员及公司指定的其他人员在接待投资者、证券分析师或接受媒体采访前,应当从信息披露的角度适当征询董事会秘书的意
见。
第三十三条公司在接待投资者、证券分析师及媒体时应当谨慎,不能提供未曾公开的重大信息。
第三十四条公司设立包括信息披露栏目的网站,建立投资者热线、传真和电子信箱等
股东咨询联系方式,并在定期报告中予以公布。
第六章信息披露的保密义务
第三十五条公司应加强对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和处于进展过程中的信息披露文件的保密工作,凡预期会对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的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在公布
之前,公司及所聘请的中介机构必须严格保密。
第三十六条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在相关信息公开披露前将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公司作出正式披露前,若信息已经泄露,或者市场出现传闻,信息难以保密,或者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的交易发生异常波动,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及时通知董事
会秘书局进行相应的信息披露。
第三十七条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
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为公司的内幕信息。
公司的内幕信息在依法披露前,任何内幕信息知情人和非法获取该等信息的知情人不得以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规则禁止的方式利用该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不得公开或者泄露该等信息,不得利用该等信息买卖或者建议他人买卖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不得在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研究报告等文件中使用该等信息,不得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
资者的公司信息。
公司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包括但不限于:
(一)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二)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三)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四)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
(五)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规则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七章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规则及本制度有关信息披露义务的规定,给公司造成严重影响或损失的,公司有权视情节轻重追究其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对责任人给予批评、警告、免解除职务、解除劳动合同等处分。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制订和修改,于董事会审议通过发布之日起生效,并
报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备案。
第四十条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或与不时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或其他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冲突的,以法律、行政法规、其他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为准。
第四十二条本制度施行之日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试行)》
信息披露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深圳市X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其他相关义务人的信息披露行为,促进公司规范运作,维护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信息披露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创业板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格式指引》(以下简称《信息披露格式指引》)及《深圳市X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等法律、法规及规则的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信息”是指将可能对公司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信息以及证券监管部门和证券交易所要求披露的信息。本制度所称“披露”是指公司或者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创业板上市规则》和其他相关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规定的方式、在指定媒体上向社会公众公布信息行为。本制度所称“证券交易所”是指公司上市的深圳证券交易所。
第三条 信息披露是公司的持续责任,公司应当依法、诚信的履行持续信息披露的义务。
第四条 信息披露应遵循的原则 1.真实、准确、完整原则; 2.及时、公平原则。
第五条 公司及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不得发生拖延或差异披露情形;不能保证所披露的信息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应当在公告中作出相应声明并说明理由。
公司应当在公告中作出以下重要提示: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并对公告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负连带责任。
真实、准确和完整,并对公告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负连带责任。
第六条 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应依据中国证监会《信息披露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规则》、《信息披露格式指引》的规定和本制度及时报送证券交易所并公告。
第七条 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对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有疑问的,应当向证券交易所咨询。公司在不能确定有关事件是否必须及时披露的,应当报告证券交易所,由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决定是否披露或披露的时间与方式。
第二章 信息披露的内容
第八条 公司应当披露的信息包括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
第一节 定期报告
第九条 定期报告分为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
(一)公司应当在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披露年度报告,在每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披露中期报告,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三个月、九个月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披露季度报告。
(二)公司预计不能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披露年度报告的公司,应当在该会计年度结束后两个月内披露业绩快报。业绩快报应当披露公司本期及上年同期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数据和指标。
(三)公司第一季度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早于公司上一年度的年度报告披露时间。
(四)公司预计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的,应当及时向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公告不能按期披露的原因、解决方案及延期披露的最后期限。
第十条 公司应当与证券交易所约定定期报告的披露时间,并按照证券交易所安排的时间办理定期报告披露事宜。因故需变更披露时间的,应当提前五个交易日向证券交易所提出书面申请,陈述变更理由,明确变更后的披露时间,争取证券交易所能够予以适当调整。
第十一条 公司定期报告必须经过董事会审议通过方能予以披露,未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定期报告不得披露。
公司董事会应当确保公司定期报告的按时披露,因故无法形成有关定期报告的董事会决议的,应当以董事会公告的方式对外披露相关事项,说明无法形成董事会决议的具体原因和存在的风险。
第十二条 公司董事会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安排落实定期报告的编制、审核、签署和披露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公司定期报告的按时披露。
公司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等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及时编制、签署确认定期报告并提交董事会审议。
公司监事会应当依法对董事会编制的公司定期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
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对公司定期报告签署书面意见影响定期报告的按时披露。
第十三条 公司定期报告披露前出现业绩提前泄漏或者因业绩传闻导致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异常波动的,应当及时披露本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总资产和净资产等相关财务数据(无论是否已经审计)。第十四条 公司应当在每年年度报告披露后一个月内举行年度报告说明会,向投资者真实、准确地介绍公司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投资项目等各方面情况。
公司年度报告说明会应当事先以公告的形式就活动时间、方式和主要内容等向投资者予以说明,年度报告说明会的文字资料应当刊载于公司网站供投资者查阅。
第二节 临时报告
第十五条 定期报告之外的其他报告为临时报告,临时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项:
(一)董事会决议。
(二)监事会决议。
(三)股东大会决议。
(四)独立董事的声明、意见及报告。
(五)公司与关联人达到应当披露标准的关联交易:
1.公司与关联自然人发生的交易金额在30 万元以上的关联交易; 2.公司与关联法人发生的交易金额在100 万元以上且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0.5%以上的关联交易。
(六)公司重大对外担保行为。
(七)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八)《公司章程》的修改。
(九)公司股票回购。
(十)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的股权激励计划。
(十一)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重大损失。
(十二)公司发生重大债务、未清偿到期重大债务或者重大债权到期未获清偿事项。
(十三)公司可能依法承担的重大违约责任或者大额赔偿责任。
(十四)公司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
(十五)公司决定解散或者被有权机关依法责令关闭。(十六)公司预计出现资不抵债(一般指净资产为负值)。
(十七)公司主要债务人出现资不抵债或者进入破产程序,公司对相应债权未提取足额坏账准备。
(十八)公司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被抵押、质押。(十九)公司主要或者全部业务陷入停顿。
(二十)公司因涉嫌违法违规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受到重大行政、刑事处罚。(二十一)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违法违规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采取强制措施而无法履行职责,或者因身体、工作安排等其他原因无法正常履行职责达到或者预计达到3个月以上的。
(二十二)公司变更名称、股票简称、《公司章程》、注册资本、注册地址、办公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事项,其中《公司章程》发生变更的,还应当将新的《公司章程》在证券交易所指定的网站上披露。
(二十三)公司经营方针、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二十四)公司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二十五)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通过发行新股或者其他再融资方案。(二十六)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对公司发行新股或其他再融资申请提出相应的审核意见。
(二十七)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持股情况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或者拟发生较大变化。
(二十八)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事(含独立董事)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监事提出辞职或者发生变动;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无法履行职责。
(二十九)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外部条件或者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包括产品价格、原材料采购、销售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等)。
(三十)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协议事项。
(三十一)国家新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政策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三十二)聘任、解聘为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三十三)法院裁定禁止公司控股股东转让其所持股份。
(三十四)公司任一股东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质押、冻结、司法拍卖、托管、设定信托或者被依法限制表决权。
(三十五)公司获得大额政府补贴等额外收益或者发生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或者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三十六)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重大的购置、出售或置换财产的决定。(三十七)公司作出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或者依法进入破产程序、被责令关闭。
(三十八)公司发生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以及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被申请撤销或者宣告无效的诉讼事项。
(三十九)公司因前期已披露的信息存在差错、未按规定披露或者虚假记载情形,被有关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经董事会决定进行更正。
(四十)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十六条 公司出现下列使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面临重大风险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证券交易所报告并予以披露:
(一)公司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者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二)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等对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人员辞职或者发生较大变动;
(三)公司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经营模式等面临被替代或被淘汰的风险;
(四)公司放弃对重要核心技术项目的继续投资或控制权;
(五)证券交易所或者公司认定的其他有关核心竞争能力的重大风险情形。第十七条 公司应当在临时报告所涉及的重大事件最先触及下列任一时点后及时履行首次披露义务:
(一)董事会、监事会作出决议时;
(二)签署意向书或者协议(无论是否附加条件或者期限)时;
(三)公司(含任一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知悉或者理应知悉重大 事件发生时。
第十八条 出现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且正处于筹划阶段,虽然尚未触及信息披露时点,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应当及时披露相关筹划情况和既有事实:
(一)该事件难以保密;
(二)该事件已经泄漏或者市场出现有关该事件的传闻;
(三)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已发生异常波动。
第十九条 公司可以在中午休市期间或下午三点三十分后通过指定网站披露临时报告,但在遇到或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临时停牌,并在上午开市前或者市场交易期间通过指定网站披露临时报告。
公司可申请紧急停牌的情形如下:
(一)公共媒体中传播的信息可能或者已经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需要进行澄清的;
(二)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异常波动,需要进行说明的;
(三)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发生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包括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件),有关信息难以保密或者已经泄漏的;
(四)中国证监会或者证券交易所认为必要的其他情况。
第三章 信息披露的程序
第二十条 信息披露前应严格履行下列审查程序:
(一)提供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对拟披露信息资料应当认真核对并签署确认;
(二)董事会秘书进行合规性审查确认;
(三)由董事会秘书负责信息披露相关工作、完成信息披露文稿的审定、撰写或编制,对有关信息披露申请送达证券交易所。
第二十一条 公司有关部门研究、讨论和决定涉及到信息披露事项时,应通知董事会秘书列席会议,并向其提供信息披露所需要的资料。
第二十二条 公司有关部门对于是否涉及信息披露事项有疑问时,应及时向董事会秘书或通过董事会秘书向证券交易所咨询。
第二十三条 公司不得以新闻发布会或答记者问等形式代替信息披露。
第四章 信息披露的媒体
第二十四条 公司信息披露应当选择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中的至少一家作为公司公开披露信息的媒体。
第二十五条 公司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信息除应当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和公司网站上披露外,定期报告摘要还应当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上披露。公司未能按照既定时间披露或者在指定的媒体上披露的文件内容与报送证券交易所登记的文件内容不一致的,应当立即向证券交易所报告。
第二十六条 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可以在其他公共媒体或公司内部刊物上披露公司信息,但在其他公共媒体或内部刊物上发布重大信息的时间不得先于公司选择的指定媒体,在指定的媒体公告信息之前不得以新闻发布或者答记者问等任何其他方式提前透露或泄漏未公开重大信息。
第二十七条 公司应当将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和相关备查文件等信息披露文件在公告的同时备置于公司住所地,供公众查阅。
第五章 信息披露事务管理
第二十八条 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由董事会统一领导和管理:
(一)董事长是公司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人;
(二)董事会秘书是信息披露的直接负责人和责任人,具体负责汇集、协调、组织和安排公司信息披露相关事宜;
(三)董事会全体成员负有连带责任。
第二十九条 董事会秘书在信息披露事务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准备和提交证券交易所要求的信息披露文件。
(二)负责收集、协调、组织、安排和办理公司信息披露等相关事宜,包括建立信息披露的制度、接待来访、回答咨询、联系股东、收集未公开的重大信息、持续关注媒体对公司的报道并主动求证报道的真实情况,向投资者提供公司公开披露的资料,促使公司及时、合法、真实和完整地进行信息披露。
(三)董事会秘书有权参加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和高级管理人员相关会议,有权了解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情况,查阅涉及信息披露事宜的所有文件。公司有关部门应当向董事会秘书提供信息披露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公司在作出重大决定之前,应当从信息披露角度征询董事会秘书的意见。
(四)负责信息的保密工作,制订保密措施。内幕信息泄露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加以解释和澄清,并报告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
第三十条 除监事会公告外,公司披露的信息应当以董事会公告的形式发布。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非经董事会书面授权,不得代表公司对外发布或提供公司未披露的任何信息。
第三十一条 监事应当对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行信息披露职责的行为拥有审核权和监督权,并应持续关注公司信息披露情况;发现信息披露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应当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建议。监事会对定期报告出具的书面审核意见,应当说明编制和审核的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报告的内容是否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
第三十二条 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向董事会报告有关公司经营或者财务方面出现的重大事件、已披露的事件的进展或者变化情况及其他相关信息。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关注公共媒体关于本公司的报道和本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的交易情况,及时向有关方面了解真实情况。当证券交易所提出问询时,公司应当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则或要求及时、如实回复并公告,不得以有关事项存在不确定性或者需要保密等为由不履行报告、公告和回复义务。
第三十三条 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以下事件时,应当主动告知公司董事会,并配合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一)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情形;
(二)法院裁决禁止控股股东转让其所持股份,任一股东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质押、冻结、司法拍卖、托管、设定信托或者被依法限制表决权;
(三)拟对公司进行重大资产或者业务重组;
(四)变更名称;
(五)发生合并、分立;
(六)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接管或决定解散;
(七)决定申请或被申请破产、被依法宣告破产;
(八)中国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四条 公司应当披露的信息在依法披露前已在媒体上传播或者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出现交易异常情况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应当及时、准确地向公司董事会作出书面报告,并配合公司及时、准确地公告。
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其控制权或支配地位,不得要求公司向其提供内幕信息,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
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等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主动配合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告知公司已发生或者拟发生的重大事件,并严格履行其所作出的承诺。
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特别注意筹划阶段重大事项的保密工作。公共媒体上出现与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有关的、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报道或者传闻,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及时就有关报道或者传闻所涉及的事项准确告知公司董事会秘书,并积极主动配合公司的调查和相关信息披露工作。
第三十五条 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时,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发行对象应当及时向公司提供相关信息,配合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三十六条 公司在股东大会上向股东通报的事件属于未公开重大信息的,股东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披露或泄露;股东因擅自披露或过错泄露公司向其通报的未公开重大信息造成公司股票交易波动或公司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司应当将向股东通报的事件与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同时披露。
第三十七条 公司信息披露的时间和格式应当按照公司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规则》及《信息披露格式指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公司拟披露的信息若存在不确定性、属于临时性商业秘密或者证券交易所认可的其他情形,及时披露可能损害公司利益或者误导投资者,且在符合以下条件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向证券交易所提出暂缓披露申请,说明暂缓披露的理由和期限:
(一)拟披露的信息未泄漏;
(二)有关内幕人士已书面承诺保密;
(三)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未发生异常波动。
公司暂缓披露申请未获证券交易所同意、暂缓披露的原因已经消除或者暂缓披露的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第三十九条 公司拟披露的信息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证券交易所认可的其他情况,若按照《创业板上市规则》披露或者履行相关义务可能导致违反国家有关保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损害公司利益的,公司可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豁免履行披露或者相关义务。
第四十条 公司发现已披露的信息有错误、遗漏或误导时,应及时发布更正、补充或澄清说明并公告。
第四十一条 中国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在本制度实施之后对信息披露提出进一步要求的,公司有义务按相关要求办理。
第六章 保密措施
第四十二条 以下尚未正式公开发布的公司信息为公司的内幕信息:
(一)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
(二)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的购置财产的决定;
(三)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四)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或者发生大额赔偿责任;
(五)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重大损失;
(六)公司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
(七)公司的董事、1/3 以上监事、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发生变动;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无法履行职责;
(八)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
(九)公司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或者依法进入破产程序、被责令关闭;
(十)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无效;
(十一)公司涉嫌违法违规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受到刑事处罚、重大行政处罚;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违法违纪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采取强制措施;
(十二)国家新公布的法律、法规、规章、行业政策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十三)公司董事会就发行新股或者其他再融资方案、股权激励方案形成相关决议;
(十四)法院裁决禁止公司控股股东转让其所持股份;任一股东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质押、冻结、司法拍卖、托管、设定信托或者被依法限制表决权;
(十五)公司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被抵押、质押;(十六)公司主要或者全部业务陷入停顿;(十七)公司的对外提供重大担保;
(十八)公司获得大额政府补贴等可能对公司资产、负债、权益或者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额外收益;(十九)公司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二十)公司因前期已披露的信息存在差错、未按规定披露或者虚假记载,被有关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经董事会决定进行更正;
(二十一)公司收购的有关方案;
(二十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证券交易所认定的对证券交易价格有显著影响的其他重要信息。
第四十三条 下列人员为公司内幕信息的知情人:
(一)公司董事、监事、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其他有关的高级管理人员;
(二)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
(三)公司的控股法人股东的高级管理人员;
(四)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证券交易信息的任何人员;
(五)公司聘用的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有关人员;
(六)中国证监会《信息披露办法》和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规则》、《信息披露格式指引》所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四十四条 公司信息知情人对公司内幕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因其他各种关系接触或了解到公司尚未披露的信息的人员,均负有保密义务。
第四十五条 公司董事会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和其他知情人在信息披露前,应当将该信息的知情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得泄漏未公开重大信息,不得进行内幕交易或者配合他人操纵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
公司一旦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漏、市场传闻或者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报告证券交易所并立即公告。
第四十六条 公司聘请的顾问、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关联人等若擅自披露或泄露公司信息,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司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当董事会得知有关尚未披露的信息难以保密或者已经泄露,公司应当立即将该信息予以披露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四十八条 公司通过年度报告说明会、分析师会议、路演等方式与投资者就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其他事项进行沟通时,不得提供、透露或者泄漏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公司应通过网上直播方式,使所有投资者均有参与沟通和了解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其他事项的同等机会。
公司应当慎重确定投资者、分析师提问的范围和可回答的范围,若回答的问题涉及未公开重大信息或者回答的问题可以推理出未公开重大信息的,公司应拒绝回答。
第四十九条 机构投资者、分析师、新闻媒体等特定对象到公司现场参观、座谈沟通时,公司应当合理、妥善地安排参观过程,避免参观者有机会获取未公开重大信息。公司应当派至少两人以上人员陪同参观,并由专人对参观人员的提问进行妥当回答。
第五十条 公司因特殊情况需要向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或银行、税务、统计部门、中介机构、商务谈判对手方等报送文件和提供未公开重大信息时,应当及时向证券交易所报告,依据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在与中介机构、商务谈判对手方等特定对象进行沟通和交流前,应当要求其与公司签署保密协议,否则,公司有权拒绝安排特定对象到公司现场参观、座谈和沟通。
保密协议至少应包括以下承诺事项:
(一)不故意打探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未经公司许可,不与公司指定人员以外的人员进行沟通或问询;
(二)不泄漏所获取的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在有关信息公告之前不利用所获取的未公开重大信息买卖公司证券或建议他人买卖公司证券;
(三)在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新闻稿等文件中不使用未公开重大信息,但公司同时披露该信息时除外;
(四)在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新闻稿等文件中涉及盈利预测和股价预测的,须注明资料来源,不使用主观臆断、推测或缺乏事实根据的资料;
(五)其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新闻稿等文件在对外发布或使用前应知会公司董事会,征求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会秘书的意见,在取得公司董事会或董事会秘书的认可或同意后方可使用、发布或发表;
(六)特定对象违反保密协议时,特定对象及其所在的单位或机构应当对公司承担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连带法律责任;
(七)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特定对象作出的其他承诺。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由于有关人员的失职,导致信息披露违规,给公司造成严重影响或损失时,应对该责任人给予批评、警告,直至解除其职务的处分,并且可以向其提出适当的赔偿要求。中国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等证券监管部门另有处分的可以合并处罚。
第五十二条 本制度未尽事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则和《公司章程》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四条 本制度自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且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之日起生效。
深圳市X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不规范的信息披露可能误导各利益相关者做出错误决策,从而遭受损失,由此引起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影响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的效率。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升财务治理信息披露质量, 就必须构建完善的、可操作的信息披露责任机制, 强化上市公司执行层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的责任, 包括足够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对财务欺诈行为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同时还要进一步缩小盈余管理空间, 加快有关制度建设的步伐。
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的问题主要有产权关系不明晰,导致产权结构缺乏合理性;财务决策权利过于集中,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导致相关制度得不到落实,其凸现的财务治理结构的缺陷,是剩余财权安排的对象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因此,本文通过深入地分析,从优化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角度, 在具体措施上,主要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促使债权人参与公司财务治理,完善激励约束与监督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等措施来实现。
总之, 当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 有利于加速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设, 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财务制度创新, 有利于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我国上市公司健康、稳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信息,信息披露,披露体系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机制的不断改变,高等院校的资金来源不再仅仅局限在政府拨款,筹资方式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的资金结构,并带来更多的委托代理关系。如何更好地回避委托代理关系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高校积极主动地公开更多更详尽的财务信息。但是,从信息披露的渠道、披露的内容和披露的详细程度来讲,国内高校披露的财务信息不够系统,不能充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求。一方面受政府信息披露详细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高校到底应该公开哪些信息,如何公开,怎样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这些都缺乏较为权威的理论指导。
一、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高校财务信息披露是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各类经济案件进行调查和处理的重要手段,但这只是一种事后监督。规范、定期地公开高校财务信息,能够做到对高校经济业务的全程监督,及时整治各种腐败现象。要确保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就需要按规定、按时公开高校的财务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财务信息的质量,还能发挥很好的财务监督作用。
(二)高校财务信息披露是信息使用者用于决策的重要依据
投资者和债权人对学校的当前和未来的价值进行评估,主要是通过学校公开的财务信息,他们期望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期望学校能够及时、规范地公开披露财务信息。高校管理层在制定高校的发展方针和做出投融资决策时,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或做出财务风险预测,这些论证和预测的基础数据便来自于高校公开的会计核算数据和披露的财务信息,这些信息是其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我国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现状
教育部2010年颁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随后发布了一系列规范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方法措施。最近几年,《高校财务制度》和《高校会计制度》相继颁布和实施,2014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通知》,这些制度对高校财务信息的披露内容、披露方式、披露时间以及披露主体加以规定,为实现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自《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颁布与实施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财务信息公开体系逐渐丰富并不断趋于完善。从财务信息披露的渠道来讲,我国大部分高校基本上能够遵循《高校信息公开办法》的相关规定,绝大部分高校都有专门的财务网站,定期公开财务信息,以便信息使用者及时查阅高校财务信息。但是,信息披露的不够及时和完善,规范性方面也有所欠缺,与国外高校存在一定差距。
(二)我国高校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 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当前,高校财务信息的披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往往只是按规定的固定格式披露有限的财务信息,从高校公开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详细程度来看,并不能够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我国高校在公开其财务信息时,往往仅披露较为笼统的财务信息,对于具体数据并不涉及,这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缺少实际意义,不能充分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
2. 披露的信息之间缺乏逻辑性,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综合分析。
通过查看各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情况,发现高校披露的财务信息比较分散,没有事先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当高校的利益相关者需要依据财务信息作出决策时,就需要查阅高校披露信息的网站,而这些网站上公开的信息往往缺乏条理,在网站上的分布也是杂乱无章的,事先没有经过精细的归纳整理,需要利益相关者自行整理,这就大大降低了其获取信息的效率。
3. 财务信息披露及时性较差,且缺失前瞻性信息的披露。
目前,大部分高校只是公开年度报告,而对于季度报告和月度报告仅有少部分高校公开。公开财务报告的周期过长,导致披露的财务信息及时性较差。另外,目前高校披露的财务信息缺少前瞻性信息,而正是这种信息才更有助于预测与决策的做出。高校作为特殊的经济实体,对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从高校披露的财务信息来看,前瞻性信息严重缺失。
4. 缺少绩效评价指标的披露,难以建立社会公信力。
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理念逐渐发生变化,“效益”的理念越来越强。但是就目前所披露的财务信息来看,对于高校资金的运转效率、公共产品的利用效率等情况缺少详尽的分析,财务绩效分析的相关报告更是很少涉及,这样就很难对高校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难以建立社会公信力。
三、我国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拓展披露范围,丰富披露内容
1. 公开披露高校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
当前,我国高校只是按上级规定向其提供有限的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很少,而且没有做到对外的公开披露,这对于社会公众和投资者来说,难以获取有效的财务信息,不能发挥对高校管理和运作的监督作用。定期披露高校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以便社会公众更好地对高校的资金、招生和运作等情况进行监督,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资金的运作效率,并提升其管理水准。
2. 积极披露前瞻性信息及不确定信息。
借助于前瞻性信息,高校的信息使用者能够对高校的发展前景、未来能创造的价值做出预测,对高校发展目标的确定也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高校的平稳健康发展。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主动公开各种不确定信息,尤其在无形资产和无形资源等方面应该重点披露。同时高校还应该主动公开有关软资产的财务信息以及其存在的潜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体现高校的真正价值。
3. 增加披露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方面的信息。
社会责任的履行是高校建立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如何才能明晰高校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呢?这就需要从高校社会成本和效益方面的信息入手。只有公开揭示这方面的信息,高校才能更加自觉地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才能建立起较高的社会公信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升高校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1. 财务信息披露的多元化。
为了满足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提供更为丰富的财务信息。在时间范围上,要达到历史财务信息、实时财务信息和未来预测信息共存;从空间范围上,将财务信息根据详尽程度进行分类,以实现为不同的信息需求者提供各种详尽程度的信息;从内容上,要丰富财务信息的内容,提供管理、控制、预测、分析和决策等各方面所需的信息。
2. 财务信息披露的实时化。
为保证信息使用者及时快速的决策分析,就要实现财务信息获取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以便更好地动态反映高校财务状况,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实时的在线财务报告,信息需求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阅各类信息。同时,还要做到对高校信息库的及时更新,保证信息需求者能够获取最新的财务信息。
3. 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化。
借助于网络技术,学校内外的各个机构可以根据授权在线访问,直接查阅财务信息,使得财务信息由封闭走向开放,增强高校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避免财务处理的暗箱操作,实现对财务信息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三)借鉴国外高校财务信息的披露模式
1. 量化信息和非量化信息结合披露。
国外大部分高校都是同时披露量化信息和非量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面客观地评价高校的财务绩效。对于社会公众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来说,量化与非量化信息的结合不仅能够实现信息之间的相互印证,对于其做出综合分析也十分有利。
2. 反映财务状况与反映运营成果的信息双向披露。
国外大部分高校不仅定期公开反映财务状况的信息,还定期公开运营情况方面的信息。在国外高校公开披露的年报中可以清晰地查阅到高校各项资金的来源和具体使用去向,这不仅能够使社会公众对高校资金运用情况做到随时监督,同时对合理评价高校的实际价值也十分有意义。
3. 注重披露业务活动及其结果。
国外大部分高校会及时详尽地公开各项经济业务的具体进程和最终结果,使得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充分掌握高校的资金运作情况,这首先能够督促高校更加高效率地运作公共资金,另外,通过这方面的信息,可以有效评价高校的运作绩效,提升其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度。
四、我国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的具体构建
(一)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的内容设计
1. 完善高校财务报告体系,全面反映高校财务状况。
除了要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财务报告更应该反映高校各项业务的开展情况及预算执行信息、明细信息、绩效信息。由此,高等院校的财务报告体系应该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收支预算表以及收入支出明细附表等,只有这样才能综合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2. 完善表外信息,全面反映高校经营状况。
表外信息主要是在基本报表之外公开的相关财务信息,报表附注、附表都属于表外信息。表外信息不仅拓展了披露范围和内容,重要的是帮助报表使用者更加全面透彻地解读报表信息,全面掌握高校整体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合理决策。
3. 编制财务绩效分析报告。
披露高校财务绩效分析指标,以反映高校的资金运转效率和具体的财务经营状况,同时在财务绩效分析报告中还应该披露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方面的相关信息。这对于高校的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社会公众评价高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二)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的制度保障
1. 组建高校管理层信息真实性承诺制度。
高校管理层应该为其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提供保证,这些信息包括对反映高校财务状况的信息和反映高校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为了明确高校管理层对所披露各项信息所承担的责任,应该提供信息真实性承诺书,以将其所承担的责任落实到实处。
2. 建立披露虚假高校财务信息的追究制度。
为了进一步将高校管理层所承担的责任落到实处,应该建立虚假财务信息披露的责任追究制度。当高校的利益相关者根据获取的虚假财务和相关信息进行决策而造成损失时,应该由高校管理层承担相应的责任,具体应该追究相关人员的民事和刑事责任,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
3. 完善信息公开监督制度和激励机制。
首先,应当以国家监督、审计监督作为主要监督手段,并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建立集国家、社会、高校自身为一体的多角度监督体系,改变高校财务信息“不公开和公开一个样”的现状。其次,要建立激励机制,以激发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内部驱动力,推动高校主动公开其财务信息。
五、结论及应用展望
当前,高校财务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及时性差,信息与信息之间缺乏逻辑性,尤其是缺少对前瞻性信息和绩效评价指标的披露。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本文提出需要在基本理念和具体构建两个层面对我国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进行设计。首先,我国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设计的基本理念包括拓展披露范围、丰富披露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升高校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其次,要从改进财务会计报表体系、完善表外信息及提供高校财务绩效分析报告入手,对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的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另外,要建立高校管理层信息真实性承诺制度、披露虚假高校财务信息的追究制度及信息公开监督制度和激励机制,为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提供制度保障。在实践中,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尚未公开,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尚未在高校中得以应用和验证,因此,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的验证研究将成为后续研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姜宏青.非营利组织透明信息的机理和途径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2,(2):42-47.
[2]李亮,于沛利,胡胜.谈高校财务信息披露改革[J].财会月刊,2008,(2):12-14.
[3]张沛.我国公立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4]商兰芳.高校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3):80-83.
近年来,尽管国内股市走势低迷,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来说,日子过得还是相当潇洒的。实业能赚钱了,做做实业;股价上涨多了,减持点股份,弄点上千万的零花钱花花;股价下跌时,向中小投资者“秀”一下“增持”的肌肉,买个20万股,就能让中小投资者感激得五体投地,可谓是左右逢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好日子,自然而然引起了那些达不到上市条件的公司股东觊觎,为了能够挤进上市公司的行列,这些拟上市公司只能是铤而走险,通过财务数据造假,来达到上市的目的。此次证监会披露的天能科技为了能够上市,竟然虚构销售回款1. 2亿元,虚构利润占到了当期实现利润的一半以上。真是除了胆大,还有更大胆。
当然了,拟上市公司想要成功过会,光是财务造假还不够,还得把相关中介机构拉下水,让这些昧着良心赚“黑心钱”的中介机构为其涂脂抹粉。正是在这些助纣为虐的中介机构帮忙下,天能科技在去年5月成功过会,获得上市资格。
正当天能科技的控股股东弹冠相庆,准备上市之后大捞一把之际,拟上市公司的信息预披露制度剥开了其业绩靓丽的“画皮”。去年初,监管层将拟上市公司信息预披露时间提前至上会公告发布前一个月,所有拟上市企业都必须更早地接受公众的监督。当天能科技的上市信息预披露之后,国内财经媒体对其业绩产生怀疑,并针对性地对其做了相应采访和深度调查。调查发现,天能科技所披露出来的很多信息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媒体对天能科技的质疑性文章发表后,立刻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天能科技的上市进程旋即被中止,其大股东意图蒙混过关,在股市大捞一把的梦想也就成了一枕黄粱,并最终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处罚结果。
广东新大地和山西天能科技被中止上市,让我们看到了信息预披露制度的威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仅仅依靠监管部门的力量来打击拟上市公司造假上市的行为,很难做到将造假上市者拒之门外。而通过信息预披露制度,或者说把目前拟上市公司信息预披露制度的时间从过会前1个月提前到上会前3个月,并对举报造假上市者予以重奖,相信打算造假上市的企业肯定会发抖的。
【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推荐阅读:
我国私募信息披露制度07-09
小贷公司信息披露制度06-06
私募股权基金信息披露制度10-10
财务信息管理06-10
财务信息系统实习报告07-10
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11-02
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06-17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07-06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06-21
毕业论文会计信息披露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