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思路(共11篇)
一、示例题
请阅读下面的诗歌(以下5例均为已做过的诗歌试题),思考问题后对照答案,指出试题考点并梳理这一类试题的答题基本思路。
【例1】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8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答题思路】(1)要求赏析一个字的表达效果:这个字本身所写内容(和艺术手法);联系语境(句、联、篇)思考其对于思想内容(事物人物特点、思想感情)的表达作用;(艺术手法运用的表达效果)。
(2)要求赏析内容和情感(景与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意象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景物和画面的特征),渗透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试题。(2009辽宁卷)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答题思路】 要求赏析情感及其表现:选用哪些意象(意象特点),营造怎样的意境;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语言组织总分结合。【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2011届月考2)
春 夕
①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这首诗为诗人旅居湘鄂时所作。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诗中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全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7分)【答案】 颔联:出句借用庄周梦蝶之典故,写思乡而入梦,梦回万里之外的家园,反衬出内心的孤苦。(2分)对句用子规(即杜鹃)这一意象,以它“不如归去”的悲鸣,烘托诗人的思乡之愁。(2分)颈联:出句以家书长年断绝,音讯杳然,表达忧心如焚。(2分)对句写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1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答题思路】 要求赏析思想情感及其表现:选取具有怎样特点的意象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情感;采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情感;赏析关键字词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例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8年高考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思路】 要求赏析表现手法:何处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事物(景物、人物)怎样的特点;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例5】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一轮复习训练题)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② 2 请简要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首句叙述,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二句,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暗含对比,语意双关,既指画中葡萄被抛掷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被埋没。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答题思路】 要求赏析人物形象:逐句赏析其艺术手法及其体现的形象特点;点明形象的典型意义。语言组织总分结合。
二、训练题: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广东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 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对应例1(1))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对应例4)【参考答案】
(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的留恋之情。
(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江西)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去又来。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对应例
2、例
3、例4)【参考答案】 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2009福建卷)
江行(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对应例1(2)、例
2、例3))【参考答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附中2010届模拟卷)卜算子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 刘克庄,南宋著名的爱国诗词家,辛派词人。一生有才情,有志向,有抱负,却屡遭贬官,备受压抑,仕宦生涯中历尽挫折坎坷。
(1)本词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对应例5)
(2)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应例
1、例
2、例
3、例4)
【参考答案】(1)本词上阕为花描态绘色,写出其姿致轻盈、体态娇小、色彩红艳的特点和精巧的韵致,下阕在对比中写出了花被风雨摧残的不幸命运。
(2)关心花事,爱花之美,惜花之逝;借花抒怀,表达怀才不遇的凄楚感伤。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试题。(附中2010届模拟题)
杂诗七首(其四)曹 植①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②。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注】①曹植才华横溢,有建功立业之志,但很不得志。②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请赏析本诗中的“佳人”形象。
一、思想情感类
答这类题首先要掌握古代诗歌的常见类别。古典诗歌的重要主题主要有:忧国忧民,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怀友怀旧, 思乡恋亲, 相知相思, 离愁别恨, 昔胜今衰等。每一类别都有其固定的思想情感, 答题时只要仔细读诗, 抓住关键字词就能确定诗歌类别。
二、诗歌意境类
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力求语言优美。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一般这类题型有如下公式:一种是时间或季节﹢地点﹢意境形容词。例如:此诗描绘了一幅初春沙洲宁静绚丽的美景图。另一种是时间或季节﹢人物﹢事件﹢情感。例如:此诗一二联描绘了一幅深秋送别友人图, 表达了与友人分别后的落寞感伤之情。
三、诗歌形象类
诗歌形象有三种: (1) 人物形象,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 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 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 (2) 景物形象, 指诗人在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以及由此景物所营造的意境。鉴赏时要把握常见古典诗词意象的固定情感。如: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菊花—隐逸、清高, 梅花—坚贞、高洁, 流水—时光易逝等。 (3) 事物形象, 指诗人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时所借助的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分析事物形象时, 首先要抓住诗人在诗歌中所写的事物的特点, 然后分析事物特点与人的品格志向的相同之处, 最后总结这一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鉴赏诗歌形象的三步骤: (1) 什么形象。 (2) 形象的基本特征。 (3) 形象的意义。
四、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用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 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所起到的作用。答题步骤: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鉴赏语言, 包括分析语言特色和炼字题
分析语言特色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炼字题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和意象等,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考查方向:
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题目类型:
1.“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2.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格式:
1. 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2. 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 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答题步骤:
形象类:
(1)摘句: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作用或效果: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意境类: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例1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用四个字概括本诗的意境特点。
第一步:找景物(“月”“乌”“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找关键词“愁”;“客船”提示了愁的具体内容是思乡。
第二步:分析景物特点(“月” “霜”——冷,“乌啼”“钟声”——静,“江枫渔火”——昏暗),
第三步:分析情感(情感特点:孤寂、冷清;情感的具体内容:思乡之愁),概括意境特点(“孤寂冷清”或“幽寂冷清”)。
参考答案:描写的景物有凄冷、寂静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羁旅的孤独、寂寞、凄清之情,诗的意境可用“孤寂冷清”概括。
(二)情感主旨类
考查方向:
1. 对所抒感情的理解;
2.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
3. 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
解题格式:
1.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 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
答题要领: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例2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道诗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找出景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宁静、美好的西湖美景间接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第三步,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抓住议论句:“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句,“谁羡”“便是仙”,直接透露出诗人热爱西湖风光的思想情感。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例3 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析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单独出门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喜悦的感情变化。
(三)语言炼字类
考查方向:
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 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答题要领:
炼字类答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某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进行鉴赏,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2006年高考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第一步:找景物(“青苔”“红树”“雨”“月”);
找关键词“愁”。“远书”“归梦”提示愁的内容是思念故乡和亲人。
第二步:分析景物特点(青苔和红树在雨中寥落,在月中含愁—凄清冷寂)。
第三步:分析情感(情感特点:孤独,冷清;情感内容:思念家乡和亲人)。
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步骤一:点明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二:具体指出景物特点),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步骤三:具体指出抒发的情感)
参考答案
1.在诗中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炼字寄寓感情。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棉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无可奈何的感情。(这首诗一开始就紧扣春雨的特点写出了一个苍茫的空间,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下文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惜春之情。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2.(1)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2)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 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3。①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②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4.答: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5.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②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一)、解题入格
1、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2、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3、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4、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
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个意思
(4)调动知识积累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 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
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
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叙” 即概括地引述原句;
“析” 就是写作过程的简析;
“评” 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
(四)诗歌鉴赏答题格式例析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感
情的正确解答: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变换抒情角度、描写手法等)+作用(主旨情感)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怀?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 概括意境
特点 剖析作者思想。■第三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作用(形象、主旨)
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
山水诗 主要通过景物的描绘,给读者展现出一种自然美。
田园诗 田园诗主要描写田园风光或劳动场景。一般较清新、自然、质朴,富有生活情
调。大都反映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朴素的思想感情。
咏物诗 咏物诗一般表面写物,而实际上往往在这一表面的形象下寄托了诗人的情怀或思想。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托物言志。
怀古诗 一般来说,怀古诗不仅要叙古事,而且要融入诗人自己的感受与评论。有时则是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自己对现实的关注。
送别诗 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等。一般来讲,其感情色彩比较悲凉,但也有不同凡响的送别佳句。
行旅诗 主要表现行旅之人的旅途寂寞、艰辛,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边塞诗 这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奇特的边塞风光,悲壮的沙场征战,寂寞的军旅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请具体分析。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题型。所谓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包括景、情、境、形象四个方面。答题时四点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忠实于原诗, 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 艺术形象主要有——豪放洒脱, 忧国忧民, 归隐田园, 钟情山水, 为国戍边, 游子思乡, 怀才不遇等。回答时, 要准确概括叙述;然后结合诗句挑出描写形象的词语具体解说即可, 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 答题时, 先找出有关诗句, 接着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再结合主旨分析, “物”究竟比喻或象征了什么形象。 (4)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忌空洞, 要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例如: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 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 结合诗句阐释这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如: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 。天未放亮, 星斗纵横, 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
三、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绮丽、朴实、明快、含蓄、婉约、简练……
答题步骤: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朴实, 口语化 (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 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 。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 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看, 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 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 。只一“看”字, 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 。
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 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 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 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 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步骤三) 。
[答题技巧]
1.认真研究题目,题干预示答题角度、内容甚至答案的呈现方式。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历来询问角度小,问得具体,有的题目甚至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提供了该诗感情基调。
2.着眼全局俯瞰,整体把握诗词。无论理解字词还是句子,意象还是作者情感,都不可偏离诗歌的整体内容,不可纠缠于个别细节,导致整体误读,务必瞻前顾后细看,前句后文揣摩,上下连贯品味,才是诗歌鉴赏的不二法门。整体阅读全诗,关注诗中出现的意象,特别注意语境中的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关系,调动常识储备,揣摩意象意味。
3.分析评价恰当,围绕人之常情常理考虑诗歌的思想情感。特别是比较熟悉的、特征性明显的作者,更要细渎,不能生贴标签,不可被习惯性思维误导,应由表及里,逐步深人,分步作答。
4.合理运用术语,适当储备诗歌鉴赏中常用名词。如果判断准确,就要敢于大胆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学会运用模糊语言,给人像模像样之感。比如,语言的风格或特点的关键词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一般考清新、自然、口语、明快,个别句考含蓄等。
5.关注五组关系,重点诗歌比较。五组: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正侧关系、情景关系、乐哀关系。
6.“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答案呈现要注意答案的针对性,剖析答案的呈现方式,这是检查答案正确与否到位与否的重要手段。
[基本步骤]
1.看标题
标题是对诗歌内容的简洁概括,是解渎诗歌的一把钥匙。可以暗示写作目的,如《观书有感》;可以提示写作背景,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以提示诗歌内容,如《送魏二》;可以提示表达技巧,如《春行即兴》;可以是诗歌的“诗眼”,如《征人怨》之“怨”。
2.看作者
诗歌作者不同,诗歌风格大不一样,陶渊明之平淡自然,杜甫之沉郁顿挫,李白之豪迈飘逸,但是伟大的作家在创作上往往呈现多面性与多样性,比如苏轼为豪放派词人,却也有数量很多的婉约作品;李清照为婉约派作家,但却有多首激情豪迈的诗词;陶渊明平淡,却有金刚怒目的篇章;辛弃疾豪放,却有婉约之作,而且竟然还是表达爱国情怀的。鉴赏作品一定要以具体作品表达的内容情感风格而定。
3.看作品
所有问题都服从于具体的作品,也就是无论作者是谁,无论作品是什么时代,务必从整体上观照和理解作品,诗歌作品才是回答问题的第一前提。要重点关注虚实和情景,关注谓语动词。
4.看注释
高考试卷无废言,注释要慎重。认真分清注释是解释诗词,还是添加背景,一般都是对理解诗歌有帮助的,往往指向诗歌内容。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风乱万畴青锦褥”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2分)
[解析]描绘了雨中(后)万顷田地的庄稼郁郁葱葱,风吹过,绿浪翻滚的生机勃勃的画面。(2分。“青锦褥”描绘正确1分,揭示“生机勃勃”特点1分)
(2)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解析]遥:生动描绘雨后水涨河宽两岸相距更远,(1分)但人们仍然兴奋不已,隔河大声互语的情形。(1分)忽:生动描绘雨后树枝积水很多,(1分)而鹭却习惯性立于其上,终至树枝折断,鹭惊惧而飞的情形。(1分)
(3)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解析]①以愁衬愁:往年愁没有粮食与酒,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②以愁衬喜:今年愁无储粮储酒之器,反衬出喜雨。③出人意料:先写“雨惬群情”的诸多情形,结尾转写愁情,反写喜悦,出乎意料,使得诗歌脉络跌宕起伏。(4分。答到两点即可)
此题可圈可点,看题目,“喜”为诗眼,统领全诗;看作者,杨万里的作品大家熟悉,擅长写景,清新可人;看作品,诗歌浅显易解,无晦涩难懂之句,风格清新、活泼自然,时有妙语。题目的设置,均从诗句本身出发,所有答案都落脚于诗句的整体理解,明白清楚。
例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②。
[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百。②洛中:指古都洛阳。
(1)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分)
[解析]拟人。(1分)寄寓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2分)
(2)请概括第二首诗中颔联的内容。(2分)
[解析]写六朝衰败残破的景象。(1分)
(3)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尾联作简要分析。(5分)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
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修辞手法:对比、拟人、比喻(比兴)夸张借代铺垫(伏笔)
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行文结构: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五、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
1.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下面笔者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相关答题技巧。
一、人物形象类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生活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人写这首诗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显然,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第一步,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第二步,
标准。⑤不会在偏离核心价值观的人生轨道上迷失。
学生完成填空以后,对于分论点、举例论证、归纳论证等概念就会有一个清晰而直观的认识。学生就能明白论证段首先要有分论点,然后用一两句话阐释分论点,再举两到三个事例证明分论点,接着对事例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照应分论点。由于所留空格是有限的,所以学生在填②③两空时必须仿照第一个事例,用简洁的语言将事例写出来,从而避免了学生由于无话可说,一个事例写几百字导致文体不明的情况。
以上选择的是运用举例论证和归纳论证法论证的段落。同样,我们还可以选择运用假设论证、因果论证法论证的段落让学生填空。段落的“完形填空”训练到位以后,就可以进行全篇的“完形填空”了,这样学生在“填空”中就能对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有一个整体认识,比单纯地拿一篇范文给学生,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好得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合理安排结构”,同时要求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完形填空”作文法能帮助学生“合理安排结构”,让学生在考场上拿到高于起评分的分数,但对于学生“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有一定的束缚作用。因此“完形填空”作文法比较适合在议论文写作的初始阶段针对中等偏下的学生使用。一旦学生能够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我们还是应该鼓励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一、修辞手法类。
1、设问示例。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答题步骤。
(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3)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3、答题范式。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4、考题直击。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答案解析。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二、描写手法类。
1、设问示例。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2、答题步骤。
(1)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 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2)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3)再作用分析。
3、答题范式。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4、考题直击。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5、答案解析。
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三、抒情方法。
1、设问示例。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答题步骤。
(1)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间接抒情包括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叙抒情、借议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2)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3)最后点明该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3、答题范式。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4、考题直击。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 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5、答案解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四、思想感情。
1、设问示例。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答题步骤。
(1)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2)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3)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3、答题范式。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4、考题直击。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问: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答案解析。
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专项训练题
(一)一.2011年四川绵阳诗歌鉴赏题。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2、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二.2011年大理等地市诗歌鉴赏题。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1、诗中最能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是:。
2、诗中的溪水具有怎样的精神?(2分)
三.2011贵州六盘水诗歌鉴赏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用 比喻,表达了作者 之情。
2、“不知细叶谁裁出”中的“细”字生动地表现了柳叶、的特点。
四.2011云南玉溪诗歌鉴赏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牵连。②浑:简直。
1、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 的心情。(2分)
2、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2分)
五.2011肇庆诗歌鉴赏题。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1、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2分)
2、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六.2011梅州诗歌鉴赏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叶茂花残B.红花绿叶相映衬
C.红花绿叶很艳丽D.绿叶红花茂盛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
诗歌鉴赏答题指导及专项训练
(二)五、观点品评。
1、设问示例。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答题步骤。
(1)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2)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3)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4)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3、答题范式。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该字词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4、考题直击。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5、答案解析。
(1)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
(2)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六、意境品味。
1、设问示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题步骤。
(1)解说相关诗句;
(2)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3)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3、答题范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4、考题直击。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答案解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七、字词推敲。
1、设问示例。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2、答题步骤。
(1)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2)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3)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3、答题范式。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 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4、考题直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5、答案解析。
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八、语言风格。
1、设问示例。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答题步骤。
(1)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2)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3)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答题范式。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层次顺序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4、考题直击。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5、答案解析。
《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九、人物形象。
1、设问示例。
(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2、答题步骤。
(1)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2)概括形象的特征。
(3)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3、答题范式。
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4、考题直击。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专项训练
(二)七、2011扬州诗歌鉴赏题。【甲】夜雨寄北李商隐 【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秋涨池。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洛阳亲友如相问,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
⑵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
八、2011广东佛山诗歌鉴赏题。
古离别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
2.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九、2011陕西省诗歌鉴赏题。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十、2011江西诗歌鉴赏题。
落日怅望 唐马戴
股孕育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这首诗是日落时分遥望家乡所作,请写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说说“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一、(1)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2分,答出两句2分,答出其中一句
分)
(2)“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4分,画线处各1分)
二、(1)不许(1分)(2)(2分)答案示例:溪水具有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饶、奋勇向前的精神。
三、1.剪刀(或碧玉)(1分)春风(或树)(1分)惊喜、赞美、热爱(答到两点即可,2分)2.柔软清新(2分)
四①依依不舍(或留恋)(2分)②(2分)答案: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五、1、落日、绮霞、远山、青草(答出1点给0.5分)。
2、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1分),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1分)、思念友人
(1分)的感情。六.1.A 2.D
七、⑴(2分)渲染气氛,融情于景。(各1分,意思对即可)⑵(4分)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
八、1、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骀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
2、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九、1.反衬或衬托2.(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十.1、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