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阳谷县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精选10篇)

阳谷县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1

近几年,阳谷县紧紧围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中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农机作业能力不断增强,大中型、小型机械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完善,培训及宣传工作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一)农机化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已成为阳谷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截止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25万千瓦,5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1632台,小麦自走式联合收获机134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29台,秸秆还田机1566台,小麦免耕播种机379台。小麦机耕、机收分别达到 78万亩、79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7%和98%,小麦机播率100%;玉米机收达到20万亩,机收率33%,秸秆还田38万亩,还田率62%。

(二)保护性耕作推广工作成为农机化工作中的一大亮点。2009年阳谷县被确定为我省唯一的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巩固发展县,继续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全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5.8万亩。比去年增加8.6万亩,完成任务的154.1%。

(三)农机补贴政策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今年,阳谷县共争取到上级农机补贴资金1044万元;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全部补贴到农民手中,新增补贴机械746台套,其中: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87

台、背负式玉米收割机11台、免耕播种机215台、大中型拖拉机220台、秸秆还田机95台、蔬菜大棚卷帘机146套,受益农户达436户。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拉动全县农机购置总投入达到5000万元,增加农业机械总动力3.2万千瓦,进一步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加快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步伐。尤其是重点加大了玉米联合收获机和免耕播种机的补贴力度,突破了制约玉米机收的发展瓶颈,加快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伐。

(四)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平安农机”建设成效显著。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农机安全生产,积极构筑宣传教育、源头管理、监督检查三道防线,切实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了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和平安农机 “十百千万”示范创建活动,今年新增挂牌1430付,办驾驶证1200本,年审6341台次,农机检审率、拖拉机上牌率、驾驶员持证率显著提高。

(五)新型农机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共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11个,社员450人,拥有大型拖拉机280台、小麦联合收获机273台、玉米联合收获机76台、其它配套机具627台(套),总资产达3345万元;章程、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社员持证率100%。农机合作社通过合同作业、跨区作业和“一条龙”服务,有力促进了我县农机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影响全县农机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我县农机化事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机管理服务体系不理顺。一是由于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划归乡镇管理,房产、资产被侵占,多数没有办公服务场所。二是农机管理服务功能严重弱化,首先是人员大幅削减,目前全县现有的18个农机管理服务站,每站管理人员名义上只有1人,其次是他们大部分精力忙于乡镇工作,很少有精力从事农机管理服务,致使农机行政执法和服务职能大大削弱。造成了农机化工作在镇村开展困难。三是农机人员成分复杂,有乡镇干部、合同制工人,也有农民身份,甚至没有工资待遇,且这部分人文化素质、工作能力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四是由于部分乡镇政府对农机化工作重视不够,也给农机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缓慢。保护性耕作是农业耕作制度的革命,是农业部和山东省重点扶持推广的项目,是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节约环保的先进耕作技术。但由于受精耕细作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加之宣传发动不到位,镇、村领导重视不够,农民对保护性耕作还存有疑虑,要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农机投入不足,重点机械推广难度大。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农民购机只需交纳差价款,调动了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但调研中还是感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除重点补贴机具外,小型农机具补贴得不

到落实,特别是省、市重点补贴机械的推广难度较大,如: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阳谷县虽然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每台分别增加补贴3000元和1500元,但与其他县市相比,由于投入的资金较少,农民购买的积极性不高。

(四)农机执法难度较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农机监理部门只能在乡、村道路执法检查,部分农机手认为收割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主要以农田作业为主,且作业时间短,不愿挂牌、办证、年审、培训,加之乡镇政府配合不力,执法环境较差,难度加大,给农机管理带来一定困难,造成“黑车非驾”现象严重,农机事故不断发生。

(五)经费不足,农机培训难以落实,今年国家取消了农机校培训费的收取项目,要求列入地方财政支出,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资金未能落实到位,致使农机培训工作难以进行,机手不能及时接受新技术、新技能,也成为制约农机化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面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遇和困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农机化发展的思路,解决矛盾和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农机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措施。要理顺乡镇农机站管理体系,加强对乡镇农机站业务指导,及时调整充实一线管理人员,充分利用农机执法、推广和项目补贴等政策杠杆,促进农机安全管理、技术推广等业务工作开展。

(二)积极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农机部门要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竞争力。县乡各级政府要拿出专项资金,加大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力度。特别要对省、市重点推广的农业机械,要依照上级要求加大补贴额度。力争对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补贴比例达到50%,对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作业补贴,从而加快全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依法监督管理,促进安全生产。围绕“平安阳谷”建设和“平安农机”创建,通过完善安全制度、健全管理网络、加强培训教育、抓好牌证管理、强化执法监管、开展集中整治等手段,推进农机安全生产。乡镇政府要积极配合农机部门执法,加大对农业机械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和不参加年验等违法、违章行为的治理力度,全面提高我县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水平,以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强宣传教育,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要进一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操作技能、服务理念和安全素质。为确保农机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上级要求,尽快足额落实培训经费,以便农机部门开展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农机手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机化发展的载体。引导、培育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拓

阳谷县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机械化正在朝着系统性更强、技术复合性更高的方向发展,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都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使得农业机械化操作变得更加简便化、智能化。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活劳动成本要远远高于机械劳动成本,将活劳动用机械生产来就行替代,能够大幅度降低农业经济消耗。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应用程度,政府加大了对于农业机械化的补贴,也降低了农机服务、农机产品、农用柴油的价格,积极推进农机产品朝着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2 加强农机化发展的相应措施

2.1 加强农机化安全监理工作

加强农机化安全监理工作,对于加强农机化发展极为重要。呼伦贝尔市莫旗农机监理站就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窗口形象建设入手,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年初制定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计划,为全年工作拟定了奋斗目标。与各乡镇农机服务中心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奖惩机制,提高乡镇农机人员加强农机安全监管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农民安全生产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农机安全作业常识和开展典型农机事故案例图片展。加强安全检查工作力度,与交警、安监等部门配合,形成联合执法机制。常年开展便民服务,坚持开展送培训、送考试、送落户、送年检、送安全教育进村入户活动,方便了农民群众,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农机监理队伍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水平。

2.2 积极推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

大力发展深松机械,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的导向作用,大力发展大马力拖拉机、深松机;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召开现场会、培训班等方式,大力宣传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各级农机部门都要召开深松整地现场演示会;抓好深松作业补贴政策实施,抓好作业任务的落实、作业主体的确认、作业质量的监测、工作风险的防控,坚持阳光操作、规范运作,认真按照规定和制度办事。

2.3 精心维护使用农业机械,实现机具技术状态标准化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农业生产大丰收和田间操作标准化的关键,务必要加大农业机械的管理力度,始终坚持贯彻“养重于修、防重于治”的方针,通过行之有效的保养管理措施来为农业机械提供到位的维修,坚决禁止质量不达标的农业机械参与到田间作业过程中。

2.4 开展农机化操作维修培训

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农机化操作与维修培训,重点对农村提灌机械、柴油机、微耕机等常用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进行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参训人员对农业机械会操作、懂维修、善保养,让农村提灌设备和常用农业机械能拉得出、发得动、运行稳。培训结束后,还对参训人员进行了统一考试考核认定,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的依据。

2.5 突出体制创新

各地务必要用足用活上级政策,按照扶持、发展、巩固、提高的方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扶优育强具有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农机化专业合作社。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提高收获质量、增大收获面积,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和组织化程度,降低作业成本,增加作业收入。与此同时,各地财政还应该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入社农民机收补贴,从而充分调动农民加入农机化合作社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建平.关于提高农机化水平的思考[J].当代农机,2011,18(01):109-114.

[2]郎崇.对提高凤城市农机化水平的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17(04):132-135.

阳谷县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3

关键词:溪河镇;农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89-1

1 农机化发展现状

1.1 农机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近年来,由于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调动全镇广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升了溪河镇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使溪河镇农业机械保有量迅速增长,全镇农机总动力达到3.82万千瓦,农业机械保有量达到2200台,配套农机具3800台(套),有大中型拖拉机100台,水稻插秧机90台,水稻收割机18台,玉米收获机1台。

1.2 农机化作业水平明显提高

2010年全镇完成机械化耕地92500亩,旱田机械播种60000亩,机械灭茬35000亩,水稻机械插秧面积12000亩,水稻机械收割面积6000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5%以上。

1.3 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兴起

近几年我站重点抓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专业大户的发展,使这些组织不断壮大,服务功能不断增强,2010年底,全镇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农机大户15个,全鎮经营作业耕地规模在2000亩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3个,经营作业耕地面积规模在2000亩以下、1000亩以上的农机大户合作组织15户,这些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新生力量和新型的农民代表,在农业机械生产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1.4 农机服务功能日益增强

为抓好全镇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和推广工作,积极组织全站科技人员深入到基层村、社及农户,围绕着水稻机械化育苗插秧和机械化收获等主要环节,深入到田间地头,做好水稻插秧机和水稻收割机的检修、调试和技术跟踪服务工作,解决了农民在机械化育苗、插秧和机械收获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农机站常年设立农机技术服务处,免费为养机户维修、调试和技术服务工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设备落后

办公场所简陋,无设备,信息网络匮缺,站里无一台电脑,有些农机技术信息无法传递,无法进行网络办公,制约农机化的发展。缺少交通工具,站里无一台交通专用车,影响科技人员下到村、社基层开展农机新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服务等项工作。

2.2 技术人员素质较低

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老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推广使用、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思想观念和技术跟不上农机发展步伐

2.3 财政投入有限

农机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步伐缓慢,地方财政对农机化无力投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试验、示范和项目建设,技术培训及服务体系的发展。

2.4 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投入仍显不足

其一,农机补贴规模难以满足农民需求,有些机械补贴率低,如水稻插秧机和水稻收割机;其二农机化作业补贴率低,如机械深松作业补贴率较低,致使此项工作进展缓慢。

3 对农机化发展对策建议

3.1 强化领导、增加投入

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依法加强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一是抓队伍建设,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二是抓项目建设,在安排农机技术开发资金时,要平等对待农机技术推广,推广项目资金要占到一定比例。

3.2 搞好社会化综合服务

一是信息服务,注重收集和整理各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信息,及时向农民传授;二是抓咨询服务。站里设立农机技术服务处,为农民答疑、排忧解难;三是抓跟踪服务,农机推广人员要经常深入村、社农户,开展好技术指导服务等项工作。

3.3 加大扶持力度

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及农机合作组织,加大政策和农机化项目扶持力度,在农机购机补贴、农机推广项目优先安排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以促进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

3.4 提高农机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农机推广队伍自身建设,提高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开展农机科技人员和知识培训,更新知识,提高科技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5 加大资金补贴扶持力度

建议国家和省里投放一部分资金,用于扶持乡(镇)农机站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条件,装备办公设备,加大信息网络建设,给农机站配备电脑,实行无纸化办公。建议国家和省适当投入支持资金,为乡(镇)农机配备交通工具,如农机推广专用车,使农机科技人员把农机新技术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国家和省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规模,在购机补贴中,提高对水稻插秧机和水稻收割机的补贴率,提高对大型机械深松整地作业的补贴率。

阳谷县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4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2001年12月11日我国已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朱总理近期讲,加入WTO后,他最担心的是农业问题。在农产品即将面临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冲击的情况下,我们就当前农村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召开了有关农业经济专家、农业行政部门负责人座谈会。12月中旬又深入到新洲、黄陂、江夏、蔡甸等六个区作了调研。从座谈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农业发展中存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优质品种与高品质农产品比重较小;种子种苗市场混乱;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人员素质较低;市场信息不畅;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能力弱,以出售初级农产品为主等情况。因而农业增效不快,农民增收较慢。根据各主要农业区的反映,当前我市农村农业发展中存在以下四个突出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是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不高。〖HTF〗农业龙头企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把成千上万分散农户与国内外大市场联结起来的最有效形式。市郊各区已组建了数十家龙头企业,但大多数规模不大,生产力水平不高,多数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只是农产品销售关系,对农户的带动力不强,未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蔡甸区是龙头企业发展较快的,全区十五家龙头企业中,只有华泰、香满楼与海天集团规模较大,仅有从事鹿产品开发的南威集团与三十多个农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各种农民专业协会是组织农村、农业、农民融入市场的另一有效形式。近几年,我市郊区诸如奶牛协会、水产协会、西瓜甜瓜协会、莲藕协会、蔬菜协会等各类专业协会得到迅

猛发展。仅江夏、蔡甸、东西湖三个区就达四十多个。但绝大多数专业协会与农户的关系也只是一种农产品销售关系,尚未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据调查,郊区尚有60%以上的农户未组织在龙头企业或各类专业协会之中。江夏区十万农户中,各龙头企业覆盖的农户达一万多户,各类专业协会覆盖约三万户,占农户的40%,有的区还不到这一水平。

二是种子管理不到位,种子服务体系不健全。各区种子管理站刚从种子公司中分立出来成为执法部门,人员严重不足。如蔡甸区种子管理站只有两人。办公用的仪器设备不足,检验检测手段落后,没有交通工具。不少地方种子管理不严,有法难依。无证经营、流动经营、出售假冒伪劣种子种苗情况时有发生。市场放开后,种子来源多元化。国有种子公司已不再是种子生产供应唯一主渠道,现有的种子种苗服务体系不健全,种子种苗的生产孕育缺乏正规的基地,缺乏规范的引进试种、示范推广工作程序。受利润驱使,不少企业与个体户竞相从事种子种苗生产经营,黄陂区的同志反映:“现在种子种苗销售如同香烟、冰糖,到处都有。”使得种子种苗市场存在多、乱、杂的状况,良莠不齐,真正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的当家品种很少。

三是农业经济市场信息不畅。入世后,我市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将逐步融入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下联每个乡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交易市场,上通全省全国各地的农业信息网络,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必备手段。在市政府支持下,蔡甸、汉南两区已建立了区级农业经济信息中心。蔡甸区利用专家热线、报刊、电视台、信息发布会等形式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并计划2002年在六个乡镇建立信息服务站,在五个龙头企业建立信息网站,建立十个农户的信

息采集系统。目前,江夏、东西湖两区已自筹资金建起了农业经济信息中心,但资金缺口较大,尚需市里支持。新洲、黄陂、洪山等农业比重较大的区尚未建立信息中心。

四是农业科技服务不到位。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四级农科网,与市场经济条件不适应,已网破人散。因此,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存在不少问题。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不少人知识老化,只懂粮棉油,不懂其他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方面的技术。一些有经验的老科技人员,在机构改革中按50岁退休、全部一刀切回去了。新的大学生又进不来。黄陂区农业部门293个农业技术干部中,懂行的或学过农业技术的只有10%左右。由于农业科技人员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差,进不来,留不住。黄陂区近十二年未能引进一个农业大学本科生。新洲区农业部门十年来没有引进一个本科生。区、乡镇农业科技人员都是实行差额工资,少部或一半靠自筹。农业科技人员多数每年只有5000元左右的基础工资,其他所有政策性费用都靠自己去挣,造成许多技术干部“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大量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无法示范推广。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仪器设备老化,或者没有,缺乏农业技术推广的必备工具和手段。

在调研过程中,江夏区一位曾当过两个乡镇党委书记的政协负责同志说,当前农民有“三盼两担心”,即一盼实用科技,二盼优良品种,三盼市场信息;担心抗灾能力弱,遇干旱、渍涝减收,担心入世后,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没有竞争力。“三盼两担心”代表了市郊广大农民与基层干部的共同愿望与要求,也反映了当前群众要求解决上述四个问题的紧迫性。为此,根据市郊各区的典型经验及意见,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农业战略性、科学性调整,扶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专业化的有效形式。对龙头企业发展,一要采取科学调整目标管理。在抓增加数量、壮大规模、规范管理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围绕本地区资源优势、主导产业、重点产品,引进壮大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名优种子种苗与高科技产品开发龙头企业上。在近几年内,要求每个农村郊区能引进或培植和发展壮大现有龙头企业3-4个,能够带动5000户到一万农户。这类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建立在生产经营专业化、基地化、区域化、科技化的基础上,并逐步规范其管理,做到能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与广大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二要采取政策鼓励。市政府对市郊进城农产品发放“绿色通行证”,减免收费;对畜牧、水产、果蔬、花卉企业用地用电按农业用地用电政策对待。农业项目申报与投放、信贷、外贸出口权办理方面,给予农业龙头企业支持。

无论是龙头企业基地上的农户,还是其他各业农户,政策都要按照民办、民营、民利的原则,引导各行业农户自愿成立各类专业协会。今后2-3年内,各类协会要覆盖全部农户,以便为农业良种普及科技推广、信息服务提供载体。要推广江夏区金口街蔬菜运销协会的经验,协会同龙头企业一起逐步演变为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的利益共同体。

二、深化种子市场管理体制改革,整顿完善种子服务体系。

优良优质种子、种苗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目前之所以出现不少农产品价格低、市场滞销,其根本原因是不适应市场需求,不适应人们的消

费需求。建议市、区、乡(街、镇)三级分别设立综合性种子种苗管理站,将种植业、养殖业种子种苗市场统一管起来。管理站的职责是严格执法、证照颁发、市场管理、检验检测、纠纷处理。政府要为管理站配足配齐种子种苗管理与检测人员,提供必要检测手段、工作条件,包括交通工具。

根据各区主导产业重点产品发展需要,政府要大力培植种子种苗龙头企业,使其能承担起老品种提纯复壮、良种繁育,新品种引进试种试养、示范推广的服务功能,使其种子、种苗逐步实现专业化、产业化。政府要在财政、信贷、税收方面,给予从事种子种苗基地建设、良种繁育与推广的种子种苗龙头企业以优惠和支持。

入世后,不断用高品质的新优品种取代原有品种,生产出优质高效的新优农产品,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为此,市农科院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本市支柱产业重点产品种养业新优品种的选育与引进筛选上。科技主管部门每年要下达任务要求,提供项目支持。

三、建立健全市、区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尽快建立市级与郊区农村农业经济市场信息中心是当务之急。在市、区全部建起信息中心的基础上,还要将网络向乡镇场、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延伸,并与全省、全国各省市联网,尽快形成遍布全市、外联全国的农业信息网络。当前形势下,市、区信息中心宜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市、区都要为中心配备充足而懂行的信息工作人员,给足开办费。两级信息中心都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专家热线、信息发布会等形式,及时向农业企业协会与农户发布各类经济科技信息。

四、健全市、区、乡(镇、街)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指导站。

阳谷县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5

——以**县易家渡镇为例

农村党员是农村中的优秀成员,在基层肩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的重要职责。抓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党的队伍,既是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又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一、易家渡镇农村党员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各村(居)在发展农村党员过程中,认真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探索有效途径,培养和吸收了大批优秀农民加入了基层党组织,目前,我镇共有7个村(居),共有党员789人,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168人,36-54岁的260人,55岁以上的361人;在学历结构上,大专以上的104人,中专(高中)以上的319人,初中以下的366人。近3年来共发展党员22名,年龄在35岁以下的19人,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20人,今年7个村(居)计划发展对象7名,积极分子21名。

二、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发展结构上呈现“三偏”现象。虽然近年来在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我镇不断加大力度、创新形式,但在结构上仍然呈现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人偏少的“三偏”现象。一是在年龄结构上,以中老年党员为主。全镇共有农村党员798名,其中,35岁以下的占21.2%;36-54岁的占33.1%;55岁以上的占45.7%。从中不难看出,中老年党员占到近三分之二。二是在文化结构上,以低学历为主。全镇农民党员中,大专以上的占13.1%,中专(高中)以上的占40.4%,初中以下的占46.5%。三是在从事的职业上,以经营承包土地为主。全镇农村党员中,有75%以上的以在家经营责任田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外出劳务、规模种养业和经商的能人所占比例很小。虽然情况在逐渐改善,但由于幅度小、步子慢,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偏”现象仍然存在,老中青互补的态势仍不明朗。

二是在发展态势上呈现“三不均”现象。新发展党员的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不均衡。调查结果表明,在近3年全镇新发展的22名农村党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86.2%,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占95%、致富能手占60%。新发展党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党员群众对新党员的整体素质和对致富能手的帮富能力的评价持否定态度的仍占一定比例。这表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农民群众对农村党员干部在带领农民奔康致富能力上的要求比较高。其次是覆盖范围不均衡。我镇农村党员的发展存在视野狭隘的问题,个别村党支部的党员发展还停留在支部物色,党员、村民代表推荐的层面上,范围也局限于党员村民代表所熟悉的人员当中。因此,个别支部党员发展出现了“亲友圈”、“邻里圈”的现象。而一些优秀的后备力量,由于未被党员村民代表所了解,往往不在发展范围。再次是发展力度不均衡。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党群干群关系比较融洽、各项工作积极主动的村,农村青年入党的积极性比较高,发展党员的质量较高,党员队伍的素质、结构都比较好,如易家渡社区、叶家坪村;反之,经济发展较慢、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各项工作比较被动的村,农村青年入党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不够正常,党员队伍的素质、结构难以得到优化。

三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三难”现象。我镇农村党员发展的瓶颈,主要集中在“三难”问题上。首先是选才难。受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大批年纪轻、观念新、思想活的农村精英阶层常年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大多思想陈旧、素质相对较低,这使得着农村党员队伍源头变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其次是联系难。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多数是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青壮年,许多人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希望加入党组织,但由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流动频率快且跨度大,工作地点以及联系方式经常变换,很难掌握他们的信息。此外,不少外出农村党员远离家乡,由于相关部门在面对这一新情况时措施不到位,出现了流出地和接受地党组织“两不管”现象。再者是表决难。一些农村党员发展对象培养成熟后,因为有的常年在外,不能参加支部讨论大会,而按照程序,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预备党员、党员转正等环节都需要开会讨论,并在各阶段参加相应的培训,因此发展党员面临着“讨论难、表决难、活动难”等现实问题。

三、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自身原因:一是视野局限。部分村支部书记认为,发展党员主要是为了培养村干部给村里办事,发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入党,是为他人做嫁衣,徒劳无功。这种思想严重限制了发展党员的视野,使相当一部分村的党员干部把发展党员的重点局限于在本村务农的常住的农民群体,很多优秀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被挡在了党组织大门之外。二是坐等上门思想。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农民入党必须主动申请,主动进行思想汇报,村党支部没有必要去动员入党。这种思想观念抑制了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的主动性。同时,不少农村青年认为,如果党支部不授意,自己不敢贸然写申请,再者则认为入党不入党没什么两样,时间一长,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在渴求和等待中逐渐消磨了信念,放弃了入党的念头。三是求全责备的思想。一些村支部书记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和潜力,总认为缺点太多、条件不够,不给那些虽不够成熟,但有潜力的青年以培养锻炼的机会,更谈不上启发引导。同时,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落后、观念守旧,总是以自己入党时的标准来衡量入党积极分子,使一些有经济头脑和发展经济能力的“出众”青年难以在支部大会上通过。

社会原因:一是大量农村青年外出,选人育人渠道受到限制。外出务工、发家致富仍是欠发达地区青年的首要选择,农村青壮年,大、中专和高

中毕业生、复退军人等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由于长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选人育人渠道受到很大限制。好“苗子”难找,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缺乏“源头活水”,造成发展对象严重不足。二是部分农民群众对入党认识模糊,缺乏积极性。近几年,受市场经济影响,部分农村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入党热情较

以前有所下降。

机制原因:缺乏配套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长期以来,我们党对发展党员工作,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规范章程,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仍然不够健全,不能适应新

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要求。如考核、激励机制缺乏,党务知识欠缺,业务操作不规范等。有些乡村领导班子变动,往往疏于交接,导致发展党员工作心中无数,无计划措施,培养与发展脱节。

三、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夯实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村党支部中的主心骨作用。

2、重视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要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统一起来、武装起来,切实处理好理想与信念、奉献与索取、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教育内容上,要突出“需”字,根据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需要,有针对、有重点地确定教育内容。在教育形式上,要突出“活”字,灵活多样,贴近实际,充分利用党校、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站、远程教育网等阵地,有计划地搞好集中教育培训。在教育方式上,要突出“新”字,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专题讲座、党课辅导、办班轮训、远程教育等多种方法,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在教育效果上,要突出“实”字。坚持分类施教,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深入教育,把党员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

3、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基层党组织没有活动,群众就难以感觉到党员的存在,党员也难以感觉到与非党员的区别,党组织就会显得死气沉沉,没有生气和活力。因此,要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展示党员风采,扩大党的影响,树好党的形象,吸引更多群众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同时,要以活动载体,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特别要大力开展“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工程。

4、健全机制,强化党员管理监督。要针对当前农村党员的分布、流向、职业等特点,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各项制度,特别是要着力做好老党员、困难党员、流动党员等各类党员的管理工作,要做到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同时,要严格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对违法违纪党员,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切实加强对后进党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对于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党费、不接受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或长期完不成组织交办的任务;不执行党和国家政策,违反计划生育、土地管理、林业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等类型的党员,要强化教育管理监督,限期促其改正,保证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阳谷县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6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卧龙镇,系原平泉县沙坨子乡,于2004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撤乡并建镇。该镇位于县城北9公里,总面积234.9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51个居民组,8438户,30219口人,耕地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7%。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优势,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大镇、新型工业强镇、商贸集散重镇、环境优美城镇”的目标,提出并适时完善了“农业富民、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发展战略,突出狠抓了开放项目、特色产业、环境建设、社会建设等重点工作,镇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该镇工业发展迅速,依托丰富的钒钛铁资源优势,共建设铁采选企业26家,年产铁精粉200万吨,实现财政收入2.5亿元。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全镇共发展食用菌1500万盘袋,占地2000亩,年产鲜菇15000吨,提供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基础设施完备,境内有中二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3座;有110千伏安和35千伏安变电站一座各一座,基本满足现在企业的电力供应;移动通讯网络、有线电视覆盖全镇;交通条件便利,锦承铁路穿越境内以国道101线、省道平青乐线、平双公路为骨干,以矿区专用路、承德旅游专线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络齐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有县直属中学1处,中心小学4处,小学校点8处,市级精神病防治中心一处,新建镇中心卫生院1处,新农合参合率达90%以上。2008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3650元。

二、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土地问题。主要存在两种现象,一是随着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农村土地逐渐减少;二是土地流转困难。一方面,由于小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和公路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而土地补偿或土地置换不到位,从而导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使农民越来越珍惜自己仅有的一点土地。另一方面,农村法中对于规模使用土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土地如何进行流转没有确定性文字要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往往受群众恶意刁难,哄抬地价影响,产业很难形成规模。

2、人才问题。受近年来国家靠投资拉动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占农村总收的比重屡创新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劳动者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务需求明显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需求转变。劳动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在非农行业就业的程度。同时现在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由于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3、基础设施问题。该镇农业耕地总面积3.4万亩,剔除退耕还林、公路占地、企业占地已经不足3万亩,比较平整的土地不足1万亩,但基础设施配套面积总计不到3000亩,造成发展农业产业动力不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同时,农村的水利、电力、道路、就医、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4、资金问题。发展现代农业,要以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基础的,而目前大部分农户没有过多储蓄存款,因此在发展食用菌等产业过程中,启动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特别是在农村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部门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受金融部门政策限制,农民需要发展资金必须通过抵压担保才能获得,这样使得大部分农户无法获取,资金短缺。目前该镇群众小额贷款额度为每户3000元,最大限度为10000元左右,没有抵压,很难贷出大额度贷款,压抑了群众贷款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5、增收问题。目前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大体保持在3500左右,增长速度在4%左右,增长速

度缓慢;在结构上,食用菌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41%,自然种植业占收入的8%,而51%的收入还是依靠劳务收入。作为农民,按照正常比例计算,农业收入应该占总收入的70-80%,而现在我镇农民的主要收入中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9%,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的乡镇来讲,与其正常比例还有20—30%的差距。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工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是“靠天讨吃”。目前,我国尚末建立农业风险救助机制,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叹,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

6、市场问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由于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分散经营的农户无论在种植规模和养殖规模上都非常小。同时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还很突出,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村未能有效地发挥。市场秩序不规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7、干群矛盾问题。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和群众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农村政策法规执行不力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由于农村水、电、路、通信、有线电视、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等一系列问题一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部分群众对政府有埋怨情绪。二是干部依法行政的气候和效果不好。一些任务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干部的工资和奖金,在思想工作无效时,干部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采取一些强硬措施,以致激化了干群矛盾。三是少数群众法制意识不强,讲权力多,讲义务少。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思想政治工作没跟上,农民的集体观念大大削弱,甚至产生“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村村讲民主,不要乡政府”的错误认识。四是少数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群众不信任。基层干部素质较差,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态度粗暴,少数干部为政不廉,甚至贪赃枉法,群众十分反感。

二、对今后农村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增收,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增收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此,我们建议:

(一)逐步落实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国家政策,大力改善农业发展的各种环境和条件 立足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和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考虑,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质量等问题的监管力度,从而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加大农业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搞好农村水、电、路、通讯、医疗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吸收外来资金的硬环境。三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培训,培育他们的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农民,使之成为适应市场所需的劳动者。

(二)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

当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依然不充分,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外出务工信息不灵,缺乏对劳务市场用工信息的了解;二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就业受到各种限制;三是本地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对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四是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此,一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业人口。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能人兴办各种类型的个体私营企业和组织,彻底打破所有制界限,对现有乡镇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改造,经营方式实行多元化,提高乡镇企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三是要继续积极发展劳务输出。政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最快的富民产业来办,提高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针对劳务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建议采取成立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办事机构,从组织上保障农民工利益,建立和完善以劳动合同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劳动管理机制,加强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训。四是鼓励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充分发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村商贩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从事农产品营销活动,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带动能力,使更多的农民增加收入。

(三)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目前农村土地承包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影响很大,有些是管理不善造成的,有些是要在发展中解决的,但有些是制度不健全引起的。为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一是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对农村土地承包情况要进行全面执法检查,坚决纠正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中侵犯农民权益的违规违法行为。要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稳定承包关系,并坚持承包期限30年不变的政策,确权、确地到户,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赋予农民长期而又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落实村民自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基层调解调处纠纷的能力。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二轮延包政策,及时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三是推行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方式,认真研究克服人地矛盾的对策。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签证、登记制度,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确保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加快农村市场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卧龙镇2008年食用菌总量达到1500万盘袋,而产品的80%左右销售渠道走的是依靠客商外运。本地销售还不到20%,这说明我们的市场建设还不够完善。为此,农产品价格总是呈现出不稳定甚至很低的现状,还不能形成北方稳定的食用菌主导价格体系,下步应该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努力同全国500强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联盟,建设能够吸引全县仍至周边省县市的食用菌加工企业,从而改变食用菌受出口价格影响现状,形成自己的食用菌主导价格,使食用菌价格像玉米价格那样平稳。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一是要继续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特别要针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如食品、药品、农资、住房等。二是从商品流通领域入手,加快建设商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管系统,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和相关商品制造企业诚信经营,为城乡群众营造放心的市场环境。

(五)解决发展资金制约

政府要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省市县要出台相关金融政策,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农业贷款支持力度。一是要在贷款支持总量上要进一步增加,扩大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贷款额度。二是要在贷款利率上给予政策倾斜,政府对农业贷款给予适当的补贴。三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注重引导民间资本、市场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把农村干部、涉农部门的主要精力用到为农村跑资金、跑项目上来。四是加大金融资本投入。要改变农村金融投资中的非农偏

好行为,引导农村银信部门面向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积极稳妥地搞好农贷服务,增加农贷总量,为农村、农业发展“输血”。

(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阳谷县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7

随着农村农业经济、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对农业机械推广,农机具补贴资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机械保有量逐年递增、发展迅猛,特别是农业机械的动力机械和农机具、农村加工机械等作业机械也已进千家万户,拖拉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运输、农田作业的主要工具。全镇12个村委会,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09台,耕整机2245台,有持证驾驶员226人,乡镇农机执法监管人员3人,基本上全镇这么多的机械化由这几个人来完成安全教育、路检路查纠正违法行为,有效遏制农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面临形势十分严峻。

1.1 乡村道路运输安全隐患

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文化素质落后的影响,农机运输安全严重地存在着“六差。

驾驶员安全意识差,尽管在每季度组织机手安全学习,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观看农机事故图片、案例分析等内容的安全教育,但是农机驾驶员忽视和放松安全驾驶仍然存在,安全学习时驾驶员参学率低,机手总是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没有健全的学习规定和其他约束他们,事故时有发生。原因是:无证驾驶,报废车上路、带“病”车、“黑”车从运、酒后驾车、疲劳驾车、客货混载(给人拉货就一定拉货主放不下情面)、违法操作、不办理保险、不按期参加车辆检验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

运输道路路况差,乡村路面窄、窝坑多、弯道多,加之受雨水冲袭、养护管理不到位,还有一部分乡村道路不那么畅通等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驾驶的车况差,一方面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重挣钱,轻保养、不维修,超负荷装载运行。

由于路况差,容易造成机械安全性能损害,从而加速了机车“老化”影响安全运行。

由于摩托车多、微耕机多,注意力差,一旦放松警惕就会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

各种机械在运行中安全防范差,在机械运转操作时不带防护设施或者满不在意的侥幸心理,造成伤害事故。

1.2 农村农田作业机械安全隐患。

农村农田作业机械数量多、分布广,安全监管难度大,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得到督查整治。绝大部份操作手缺乏正规的操作技术培训,安全意识差。机器维护保养知识缺乏,购买配件极不方便,易造成“病机”作业,潜伏着很多安全隐患。无证操作农业机械较为普遍,自认为啥都懂啥都会,不按说明,想怎样就怎样,疏忽大意造成机伤人事故时有发生。

1.3 异地拖拉机监管隐患

由于我州相关政策规定对大于14.7KW的大型运输拖拉机不给于落户,因此持有拖拉机驾驶证的一些驾驶员去买了大型拖拉机后,只能到外专州落成拖拉机牌照在本辖区内搞运输,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没有相关的政策规定对他们进行监管,因此往往有失控的情况,谁买了这类车、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买的,以我们掌握的情况有出入,因为他们想买什么车、什么时候买、到什么地方落户不会对我们监管部门说,所以对他们没有什么约束。

1.4 农机监理人员监管力度隐患

县级监理员已参公执法主体符合,乡镇监理员是事业人员执法主体不符合,严格的说事业人员是没有资格执法的,因此人的思想不稳定有看法,县级监理很少下到镇村一线时时巡查执法,一年半载只安排工作、不责任担当,是责任下推,县级办办业务、督查下级,再者乡镇只有3人,时间没有保障,当然监管就很难到位,而且总感到责任重大,不知什么时候就丢了工作。

2 影响农机安全管理的主要原因

随着农机数量的增多和农机事故对百姓的经济、家庭的损害,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农机安全生产。但是,一些措施不完善制约着农机安全的管理。

农机监理人员执法难。《道路交通安全法》以来,农机部门主要负责拖拉机入户、过户、检验及其驾驶证办理、审验,道路安全执法等以上所谈到的工作量,难度大。

人员编制不足、工作分配不均,农推中心一大家子人。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共有3人专职1人,从数字上看人员还可以,但实际执法中并没有这么多人,其余2人在那个岗位兼这个岗位,显然现有编制人数与岗位配置要求人数严重不妥,特别是分布在各乡镇的工作人员不能满足现有的农业机械保有量的监管力度,使监理员感到疲乏,力不从心。

3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业机械机生产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当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对县级农机安全机构、职能要结合本地本县、农机安全监理实际,以国家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监理机构、职能的法律地位,促进农机安全监管走向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正规化建设轨道,建立一支具有军事化管理、生机活泼的人才,业务精通,面向生产一线具有高素质、懂法律、文明和谐、勇于奉献、敢于吃苦的服务型执法队伍。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具,农机安全生产是促进农机化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为此,除政府部门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部门的指导外,单位业务部门负责人应当深入基层一线,投入到每项工作中去敢于发现问题,切实帮助解决了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具体解决实际存在困难,只有切身体会,才能得出好的解决办法,不能靠想像、听汇报、尽快出台政策制定可行有效很好操作的措施,领导要敢于担当、拿下架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确实为下级解决困难来带动大家的积极性,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努力开创新局面。

2.农机监理工作难进行的具体问题。国家明确规定的县级农机监理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系列、乡村道路、田间地头、等各种机械实施安全管理具有实际意义,在强化农机安全管理责任的同时,要从保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人身安全的实际出发,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公平合理、行得通的一些措施、规定,提高可操作性和农机安全监理水平。

3. 虽解决农机监理员3人、监理人员着装,但在岗专职人数1人,近年来农业机械增加了好几倍,显然几个人在管理上千台农业机械必然是鞭长莫及。

农机监理人员上路着装执法刚刚委托,由于业务不熟会影响农机安全监理的力度和执法的严肃性,况且,在道路上执法和在农村加工作业机械的安全检查、事故处理,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属农机监理范畴。在老百姓心中对农机监理员还很陌生,对监理工作还不了解,不知是哪路人,怎么在路上执法查车呢,在执法还是在敲诈,从言行、举止、态度等方面又没有交通警察规范;农机安全管理需要很多投入,如人员、时间、车辆及燃修费、生活保障等。解决好农机监理人员的生活问题,如果连最基本生活保障都没有,就无法再谈工作效率问题,单位要有一套完整的保障措施长期有效地保证正常工作开展。

4. 农机监理要发挥过去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措施,面对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采取新办法。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的迅速发展,农牧林业机械铺天盖地,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开展农机驾驶操人员“安全日”活动,到农村到田间地头,人员密集地方,发放宣传材料,在事故多发地段、交通要道,农机大户大院、偏僻死角、集贸市场等越是老百姓农忙季节越要加大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特别是在“春耕”、“三夏”、“三秋”抓好这个环节,再是在老百姓农闲季节要走家上户检查农产品加工机械的安全使用,不光要走走形式、在大街上挂一块布标、播放交通事故案例片,图片展板,还要到公路沿线多写标语,应该知道农民大多数在农村、在田间、地头,宣传安全知识是让老百姓提高安全意识、杜绝事故发生让老百姓知道你是干什么的,要得到真正效果才是目的,扎扎实实搞好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只要工作做实群众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有效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

5. 让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时刻记住农机监理就在身边,不能违法,在道路上行驶的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要时刻记住不能违法载人、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的发生,要按规定安全行车。农机监理的执法是为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着想,在履行本职工作。让每个农机手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形成好的习惯,时刻牢记:“农机监理到处有、安全第一记心头”。

参考文献

[1]刘效海,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机械推广2008(3)

[2]郭超,新形势下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如何做好农机推广工作[J],农业机械,2007(8)

阳谷县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现状原因,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A 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81-0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整体进步,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根据“十一五”期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2020年左右,全国范围内将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并将其作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

然而,我国幼儿教育还面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困境,全国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仅占不到50%,边远农村地区更是不到30%,甚至还有4.86%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不具备高中学历。管理混乱、规章不健全,导致幼儿教育质量难以监管,考虑到有限的资源配置不均衡,日益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也反映在幼儿教育领域。我国在幼儿教育发展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以解决各种问题。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家长和幼儿教育机构应共同参与幼儿教育工作,保证幼儿教育平稳健康地发展,并及时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我国长远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体制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缺乏办园特色。

社会上对幼儿教育还缺乏完整认识,一些家长和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与托儿所的性质区别不大,主要是照顾孩子;为了应对外部的市场竞争,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宣传“特色”,但本质上只是增加了一部分课程、玩具、游戏,从硬件投入方面较多,而文化和思想方面较少。如较为典型的“双语幼儿园”,或是聘请外教、或是挂靠某科研单位,发挥的作用有限。

(二)管理理念落后。幼儿园教育虽然是学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却因为生源年龄、心智、行为等方面的限制,需要采取特殊的开设方式,而目前我国幼儿园的管理中,倾向于标准化、系统化,仍以奖惩性评价为主。教师只有被管理权,而没有相应的监督权、反馈权和参与权,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制度,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束缚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设置混乱。幼儿办学机构为了提升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往往会寻找一些噱头,如国际化、潮流化,许多幼教工作者的吸收不当,造成了现在的幼儿教育追潮流现象比较严重。重视国外先进的幼教经验,采用“拿来主义”、“照搬主义”等生硬做法,忽视了文化差异的存在和教育方式的适应性,不但没有发挥更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丢弃了本土文化的优势。

(四)家园形式缺陷。幼儿教育对象是重点被保护的群体,需要家长和幼儿教育机构共同合作完成。但在现实中,两者的衔接明显不足,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虽然有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但存在合作内容脱节、合作不够深入,教师单向影响家长、交流仅只限于交流信息、缴纳学费等问题,致使家园合作流于形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不大。

二、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优化对策

幼儿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是人才保障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国有庞大的学龄前人口亟待解决幼儿教育问题,就目前来说,最主要的工作是提高幼儿教育的入园率,为更多的适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逐一解决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策略入手。

(一)认清特色办园本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特色办园”是幼儿教育机构发展的一个趋势,它可以提供更多的特长培养,为幼儿提供不同的熏陶,便于今后成长道路的发展。在进行特色办园之前,管理者必须认清其本质,脚踏实地地抓好园本各项建设,全面做好园内各项工作,让幼儿真正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例如双语幼儿园类型的办园模式,不仅要在表面工作和硬件投入上下功夫,还要建设一种幼儿教育文化,创设一种“双语”交流环境。

(二)树立正确课程价值观、探索幼儿发展教育课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幼儿教育的成功经验都有局限性,所以要杜绝照搬课程模式,遵循“教育化、整体性、生活化”的原则,注重幼儿发展的方向,并依据此开发课程资源。前提是,幼儿教育本身不重视考核,不重视标准统一,幼儿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的单元进行整体取舍,对教材某一组成部分进行系统删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深化家园共育的合作,真正实现教师家长同步。所谓“家园共育”,主要指的是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要形成联动体,双方通过较为主动的沟通、了解、支持,在双向互动中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教育问题共商、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家园教育和谐。

(四)转变幼儿教育观念,改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幼儿园虽然属于学校教育的体制之内,但在人事、分配、保险、工资、管理等一系列社会制度上却很不完善,大多数教职工人员没有固定的身份和编制,缺乏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福利待遇,以至于会将其看作一个短期工作,看中薪资形式的短期回报。从长远发展来看,十分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健身。解决这一问题,要从管理部门的思想观念入手,重视幼儿园教育的教职工安排问题,强化各级政府责任,理好幼儿园教师生存及发展问题;处理好幼儿园教师生存及发展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行政责任之一。

参考文献:

[1]杨燕.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04:59-60.

[2]石湘娥,牛艳青. 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1:14-15.

[3]樊楠. 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8:162+164.

[4]马月华.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才智,2014,21:187.

[5]栾萍萍.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文学教育(中),2012,08:53-54.

[6]陈晓庆.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文史月刊,2012,08:262.

阳谷县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9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中国当前的文化问题这个大范围,我并不十分有把握可以论述的有根有据,但我的专业是平面设计,这本身也是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部分,它从属于艺术领域,又与商业密切相关,而与之息息相关的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当然,这也是近几年我国大力支持和发展的一个部分,那么我就针对这一小范围进行下我自己的浅谈和论述吧。

“文化”一词广义上指的是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它主要涵盖了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以上是对于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极其笼统和理性的定义,于我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就是近几年因为商业和大众的广泛需求而新兴的一个新型产业,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创造力,并加以最大化的开发利用,从而带动文化发展,最终造福我们的民众。

那么在国家及群众都在吵着嚷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支持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我们其实可以发现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相比于其他欧美国家事实上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放眼世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创意理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利用公共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时至今日,英国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的第二大产业。在英国,不仅有创意产业的专门领导组来具体规划和帮助协调创意产业发展,而且政府还主动同创意组织合作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而在德国美国等一些国家,创意产业早已经横跨各个行业领域,我们能看到的美国的好莱坞,皮克斯,其实都是得益于这样的发展。

再看我国,我国大概从2004年开始文化创意产业才相对以比较迅速的速度逐步发展起来,并且主要集中于广播电视,动漫网游,工业设计以及广告业。相比于发达国家,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法做到涵盖领域广,覆盖面广。

其次,政府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的过多参与给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些阻碍的作用,我国是计划体制,而这种体制的背后实际上是政府以有形之手来推动甚至主导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是最需要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的。通常在企业面临一个独特的好创意但往往却由于政府无法认同或存在一定风险而无法给予支持,而在创意的初期又是特别需要资金,所以很多好的点子可能还在酝酿时期就已经被扼杀了。

再次,我国缺少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而且最缺乏既具有创意思维头脑又能敏锐抓住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虽然我国的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繁多,但我国却少有人将这些来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不懂得如何去开发和挖掘,而且也缺乏准确的市场洞察力,这样就无形中丧失了一些创意成果的价值体现的机会。相比较其他国家,我国虽然拥有很多高校,却很少有学校开设艺术管理,或者创

意产业管理类专业,而专门的培训机构也几乎没有,所以这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在这方面,香港在我国是走在最前列的,香港的大学都有创意产业相关课程,并且处于全球排名前列,在这一方面,大陆进步的空间还有很多。

最后,也是最最核心和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意不足”,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创意”没有创意的东西或者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都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在国内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许多人看中其高知识,高回报,高效的特点,盲目跟风,急功近利,有的地方甚至都没有专门的人才,但也要大搞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力发展,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资金大量的流入,但却难以看到成效。而在我国很多地方最容易出现的现象便是趋同,许多地方搞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是一个路子,并没有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地区发展,扎根于自己本土文化的东西,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已经是脱离社会的了,那何来造福群众呢?

当前核桃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篇10

一是栽植分散,小户经营的园子,管理粗放,品种选择不合理。相对而言,大户管理精细,效益较好;二是栽植的核桃苗大多为实生苗,挂果晚,见效慢,群众不重视。个别条件好的地块栽植嫁接苗则见效快;三是新品种引进推广工作滞后,缺乏对农户的引导,农民缺乏对早果丰产新品种的认识,更谈不上管理技术;四是核桃综合管理技术研究工作不够,嫁接成活率差,而一些先进的经验、方法没有推广应用,小树不结果,大树果实品质差,枯枝、干梢、病虫危害严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核桃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国外和大中城市,需要的则是品质优良的优质核桃。相对而言,一般老品种由于果个小、壳厚,难取仁,整齐度差,很难挤入大城市的商场超市,只能在农村的集贸市场销售,价格相差几倍。因此,尽快改善核桃品质,已成为核桃生产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品种

一般在土壤条件较好的旱塬地带,选择核桃早实品种,具有早实、优质、适应性强的特点,见效快、效益高,但对栽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土壤条件一般的地方应以优质中、晚实品种为主,促进树体生长,为丰产打好基础。科技部门应该在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方面加大力度,建成几个品种示范园,再把切实可行的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及时地普及推广,以点带面,早日实现我区核桃的优质丰产。

2.培训核桃生产技术人才

由于优质新品种核桃在栽培管理方面对技术要求较高,科技人员应该首先通过外出考查或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由所建的示范园管理中认真总结、分析出一套栽培管理技术,然后由科技部门下属单位(林业科技中心、农技中心、园艺站等)定期举办核桃栽培技术培训班,并且结合已建的示范园,现场边观察总结,边宣传扩大技术推广,通过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提高果农管理积极性。

3.科学改造原有核桃大树

核桃对光照要求很高,疏除大树的过密枝及核桃树周围的其它树枝,保证通风透光,再对放任生长的枝条适当回缩,去除弱枝,病虫枝,减少树体营养消耗;由于大树都为地方品种,结果性状良莠不齐,对果实性状好的加强管理,果实性状不良的可以整体高接换头嫁接成优良品种,在萌生的嫩枝上采用嫩枝芽接加快品种转化;生长在荒山荒坡上的大树除了疏枝还要及时去除树盘周围杂草,适当修筑大鱼鳞坑积水保墒,适量施肥,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减少病虫危害,防止因草荒而死树。

4.幼树改良品种

对已挂果的径粗10~20㎝以内的幼龄大树可进行嫁接换头,对于肥水条件好的地块,树体营养水平较高,采用早实优良品种,嫁接后第二年可有一定产量,第三年产量可超过原有产量,经济效益可观。对于肥水条件差的,树体营养水平较差,可采用中、晚实优良品种,嫁接后树体发育好,后期产量高。

5.发展核桃加工业

在核桃的采收加工方面,要改变原先采青给小商小贩的销售模式。对优质核桃,可有计划地部分采青皮嫩核桃,经过精细加工,包装上超市销售,由于上市早,质量高,价格与优质干果相当,其余的适时采收制干果,分品种、分等级包装贮藏。对品质不太好的地方老品种应以干果取仁为主,大力发展核桃仁加工产业。核桃壳可以集中销售给相关厂家,制作高级活性炭。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提高核桃产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罗秀钧,魏玉君.优质高档核桃生产技术.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4.01

【阳谷县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推荐阅读:

府谷县农业局09-17

府谷县幼儿园观摩课心得06-25

上一篇:大闸蟹小学三年级作文下一篇:东方宾馆2012年工作计划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