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共8篇)

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天津路办事处厂北社区工会联合会主席,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向各位领导简单介绍一下厂北社区基本情况:

厂北社区基本情况简介

厂北社区工会联合会成立于2005年,目前,辖区共有企业107家,其中10人以上企业11家,个体工商户96家,已单独建会11家,联合工会2家含92户,发展会员300余人,入会率达到%。

近年来,厂北社区工会在区总工会和办事处党工委、工会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工会规范化建设”各项要求,紧紧依靠广大职工,努力开展工会各项工作,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丰富干部职工精神和物质生活、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的同时,切实加强工会自身规范化建设。现将社区工会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规范组织建设,工会工作日趋完善

(一)狠抓工会干部配备。认真贯彻《工会法》,厂北社区在办事处总工会的科学指导下,在社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于年月日召开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主席、委员、经审委员会、女工委员会,并对新任工会干部进行了工会基本法规和业务培训,较好地保证了工会工作的连续性。

(二)认真坚持例会制度。每三个月召开不少于1次的工会委员会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工会工作,商讨工会活动,工会台帐记载齐全。

(三)重视组织发展工作。社区工会严格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必须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加大组建工会力度,全力以赴做好工会全覆盖工作,积极发动辖区民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加入社区联合工会,截止目前,社区联合工会由从前的工会2家,会员3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工会13家,工会会员300余人。积极将失业、下岗、闲散人员、流动人口等吸纳到社区联合工会,真正将“社会人”转变为“单位人”,便于社区有序管理。通过社区干部走访、引导,目前,已有53名下岗失业人员加入社区联合工会。

(四)重视职工之家建设。开辟了职工之家、职工书屋、职工活动室等,通过自筹资金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广大职工配备了室内外健身器材15个,图书2000余册,同时还配备了电视、投影仪、乐器、体育用品等现代化娱乐设施,为广大职工提供了健身、娱乐场所,搭建了沟通联系的桥梁。

(五)狠抓工会制度建设。为了加强工会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社区工会结合《工会法》、《工会章程》和市、区总工会相关要求,先后制定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工会干部日常工作制度”、“职工之家活动制度”、“工会会员学习制度”、“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工会会务公开、会员代表大会等工作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社区工会始终把宣传贯彻《工会法》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以宣传《工会法》为契机,努力营造“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社区工会积极利用宣传栏、标语、会议、宣传册等方式广泛宣传《工会法》,使广大干部职工熟悉建会的重要性,明确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工会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切实提高了工会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了辖区群众、企业对工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开展工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发挥维护职能,做好“民心工程”

厂北社区把为辖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民心工程。

(一)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在辖区企业开展了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依据各行业实际情况,对辖区企业提供了工资指导线,并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合同,职工工资有了基本保障;要求企业与女职工签订专项保护合同,进一步维护女职工权益,截止目前,共与11家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女职工专项合同和集体合同11份,覆盖职工120余人,区域性集体合同1份(含21家),覆盖职工80余人都从中受益。

(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及时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切实帮助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并聘请法律顾问,为职工提供全方位法律援助。通过调解,为辖区1家企业职工争取到社会养老保险,调解劳动纠纷20余起,其中3起因工资问题发生的纠纷,通过社区工会联合会的积极努力,得到了圆满解决,真正达到了职工与企业利益”双赢“的效果。

(三)职工帮扶慰问工作。社区工会在行驶维权职能的同时,通过安排组织”三八节“女职工免费康健、”六一节“单亲子女慰问、困难职工帮扶、”金秋助学“、为失业人员联系再就业等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女职工免费康健6次,慰问特困职工20余人,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31人,帮助5名特困职工家庭子女完成大学梦,分别给予助学金500-3000元。真正做到”民需我做,民困我帮,民忧我解“,切实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使职工真正感受到工作是自己贴心的家。

(四)基层企业走访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了”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基层“活动,每月至少走访3-4家基层工会,通过走访活动,及时了解职工心声,并主动协调解决企业、职工反映的各方面问题,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会与企业基层工会联系,为构建和谐职工企业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四、丰富活动载体,增强职工活力

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社区工会积极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近年来,共组织职工运动会1次,大型文艺演出7次,”三八节“女职工座谈会3次,通过一系类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凝聚人心,提升精神面貌的作用。

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2

一、尊重他人, 文明交往

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 人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要受到别人尊重, 首先就得尊重别人。你尊重他人, 满足了他人自尊和受尊重的需要, 别人尊重你也满足了你的自尊和受尊重的需要, 这是多向度和谐统一的整体。建设和推崇这一人际关系也是建设生态社区的基本要求。

尊重之于他人, 能激发别人的自信心、自尊心、创造力和尊重他人的热情。美国有一则故事, 一个很有名望的富商在散步时, 遇到一个瘦弱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 他缩着身子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富商怜悯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手中, 头也不回地走了。没走多远忽然又返回来, 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 并说:“对不起, 我忘了取书。’其实, 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两年后, 富商应邀参加一个慈善募捐会时, 一位年轻书商紧握着他的手, 感激地说:“我一直以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 直到你亲口对我说, 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 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 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不难想象, 那句尊重鼓励的话, 对年轻人人生的巨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尊重之于家庭, 可以创造和美的家庭氛围, 夫妻的相互尊重, 可增进夫妻感情, 协调夫妻关系。不幸婚姻的研究表明, 夫妻之间的吵闹、猜疑、对抗乃至暴力升级, 都与最初的不尊重有关。相反, 真诚的尊重甚至挽救过很多濒临危机的夫妻关系。婆媳相互尊重影响整个家庭, 儿媳对老人的真诚尊重, 使本人、丈夫、子女和整个家庭都从中获益。夫妻对老人的尊重也会给儿女树立榜样;父母对孩子的尊重, 能提高教育效能, 减少冲突和对抗。相反, 那种不尊重子女人格、兴趣、爱好、特长的父母, 教育的成效往往事倍功半。

尊重之于一个城市, 可以提高其文明品位, 扩大其影响, 改善其投资环境。古希腊时期的一个小镇, 由于其民风淳朴, 人人相敬如宾, 吸引了很多外地商人来此做生意, 不到十几年的时间, 这座小镇成了古希腊为数不多的大的商业都市。开展“守规则、尊重人, 争当文明市民”活动, 真正抓住了经济社会转型期生态社区建设的现实需求, 把握了城市在经济发展时期人们精神变化的特点, 对于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 提升城市的文明品位, 建设生态社区, 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尊重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 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名片”, 我们必须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提高文明交往能力。在文明交往中, 要正确运用社交礼仪, 充分发挥礼仪应有的效应, 才能够创造出最佳人际关系状态, 这同生态社区建设密切相关。为此, 在实现文明交往中必须遵循几个原则。

1. 真诚尊重的原则。

苏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 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 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可见真诚尊重是礼仪的首要原则, 只有真诚待人才是尊重他人, 只有真诚尊重, 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 真诚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 所谓“骗人一次, 终身无友”;其次表现为对于他人的正确认识, 相信他人、尊重他人, 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 真诚的奉献, 才有丰硕的收获, 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 友谊地久天长。

2. 平等适度的原则。

在文明交往上, 礼仪行为总是表现为双方的, 你给对方施礼, 自然对方也会相应的还礼于你, 这种礼仪施行必须讲究平等的原则, 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 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诀窍。平等在交往中, 表现为不要骄狂, 不要我行我素, 不要自以为是, 不要厚此薄彼, 更不要傲视一切, 目中无人, 更不能以貌取人, 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 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 唯有如此, 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3. 自信自律原则。

自信是文明交往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 是文明交往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一个有充分自信心的人, 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遇到强者不自惭, 遇到艰难不气馁, 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 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自律乃自我约束的原则。在文明交往过程中, 在心中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 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实现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摆正自信的天平, 既不必前怕虎后怕狼的缺少信心, 又不能凡事自以为是而自负高傲。

4. 信用宽容的原则。

信用即就讲究信誉的原则。孔子曾有言:“民无信不立,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强调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则。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社交场合, 尤其讲究一是要守时, 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 会见、会谈、会议等, 决不应拖延迟到。二是要守约, 即与人签订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 所谓言必信, 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 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 许诺做不到, 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 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

良好的文明交往有益于信息交流, 有益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有益于建立信任关系, 这对构建生态社区非常有益处。

二、助人为乐, 和睦邻里

助人为乐, 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 它表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作为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表现出来的助人为乐精神, 是对他人的照顾、体贴、关怀和无私帮助。我们提倡助人为乐精神,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有助于生态社区的建设, 更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在生活中, 谁都会遇到困难。因此, 人总是需要帮助的。或许, 当今天你伸出援助之手, 救他人于水火之中时, 明天, 你遇到困难, 他人也会热情相助。生活在这样一个“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社会中, 一定会让你感到温暖、幸福与快乐。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 当助人为乐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 生态社区的构建就会多一分动力, 人与人之间, 心与心之间, 就会消除许多屏障, 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助人为乐与和睦邻里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这里所讲的“邻里”, 就是以住所为基础、以地理关系为纽带的家庭与家庭;我们所说的邻里关系, 就是住所相近, 具有社会属性的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中国历史上就有建设邻里关系的优良传统, 在民间就流传了很多关于邻里关系的表述, 正如人们常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千金难买好邻居”等。

邻里之间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一家有难, 众人相帮。这样的传统与我们血脉相连。当前,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国上上下下共同的目标。创建文明和睦的邻里关系,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 迫切要求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 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 生态社区, 培育新型的邻里关系, 增强居民间的亲和力, 逐步形成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 邻里之间要做到互助、友善、诚信、尊重、奉献。首先, 邻里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应相互帮助、相互照应、相互关爱。其次, 邻里之间要做到与人为善、和睦相处。之后, 要发展良好邻里关系需要互相尊重, 要尊重邻里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最后, 邻里之间也需要具有奉献精神, 为邻里关系做些工作献些爱心也是很有价值的事情, 会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 邻里之间还要加强沟通交流。要改变现在城市家庭的封闭状况, 走出各自的家门, 加强邻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进而实现邻居之间相互熟悉, 相互了解, 相互关照, 相互帮助, 使大家在生活中能够处得像一家人。在生活中, 邻里之间也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误会, 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 此刻邻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 沟通和交流是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最好的方法。

三、保护环境, 低碳生活

环保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城乡的不少地方环境污染已经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厂矿区浓烟腾空, 街道上臭气熏人, 马路边噪音刺耳, 甚至在“稻菽千重浪”的田园和令人引以为荣的旅游宝地, 各种污染正在日趋增多。因此, 在建设生态社区过程必须重视保护环境。

1.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法制建设。

眼下, 在中国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核心的环境法律体系。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体系, 该法明确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 规定了各级政府、一切单位和个人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法律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推进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工作。当然, 中国目前的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与实际的需要相比, 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为此, 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 加快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步伐。在法律体系完善的基础上, 不断强化对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执法, 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执法监督。良好的法制建设, 是推进环保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保证。

2. 加强关于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和科学管理。

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 务必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在确定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 务必要实事求是,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速度, 把“又快”和“又好”有机统一起来。在确定和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时, 一定要注意科学调整产业的结构, 加快发展污染环境小、效益又好的产品, 限制和淘汰污染环境比较重、效益又很差的产品生产。在确定国土整治规划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分布情况、城乡建设一体化、缩小地区差别、国内经济交流和国防建设发展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等。正确的决策和科学的管理是推进环保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3. 全面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素质。

环境保护归根结底是靠全体公民的自觉参与来实现的, 因此, 全面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增强公民的环境保护素质, 并把这种意识和素质切实转化为全社会的持续行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政府明确将“保护环境”作为“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加以大力倡导, 有着重大的社会伦理价值和道德价值。全面提高公民的环境道德和环境保护素质, 是推进环保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基石。

在全面推行保护环境的背景下, 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低碳生活时代来临, 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低碳生活。

消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的嗜好是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有效路径之一。“便利”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普遍流行, 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方式。就是这种简单的“便利消费”却在不经意中浪费了我们巨大的资源, 损害着我们的正常生活。就拿生活中常见的超市来说, 使用冰柜是很普遍的, 但是据有关制冷技术专家评估, 超市里的冰柜损耗的电量是整个超市电耗的70%, 而敞开式冰柜的电耗比玻璃门冰柜还要高出20%。据此推算, 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电了4.8万度, 相当于多耗了19吨标煤, 多排放了48吨二氧化碳, 多耗了19万升净水。

树立“多向型节能环保意识”, 消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是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有效路径之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大量使用塑料袋, 是公众多年来养成的最典型的生活习惯。要使公众消除这样的生活习惯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仅仅靠一纸“限塑令”是远远不够的。告诉公众“限塑”的重要意义就是在于能够有效遏制白色污染, 这只是“单向型”环保意识。其实“限塑”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节约了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多向型”节能环保意识。

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是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有效路径之三。中国国民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 主要就是以大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 粮食的生产形式也主要就是围绕大米和小麦进行和延伸的, 国民的饮食形式也主要表现为“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但是大米和小麦中却含有极高的糖分, 进入人体后很容易转化为血糖, 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 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 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长期坚持还会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等好处。但是“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具有很深的历史积淀, 很难将这种习惯立即改变, 也很难将这种饮食结构立即进行调整, 国民需要一段时间的认识、理解, 最后加以接受。因此, 全面推行低碳饮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

消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是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有效路径之四。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日常消费中出现“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现象, 例如很多人买车都喜欢买大排量或者是三厢轿车, 所以说, 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 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了82%以上, 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了48.8%。同时, 公众还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就简单地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 致使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 往往几百米的路程, 都要靠机动车来代步, 最后的结果是人省事了, 环境却要接受大量增排的温室气体。

推行低碳生活, 都是指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人们技术创新、社会制度创新、产业结构转型调整、新能源新材料开发等多种路径, 尽可能有效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性能源的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达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多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多赢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谢利芳.论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化[J].当代经济, 2008, (2) .

[2]侯天琛, 董小香.城市生态转型与生态城市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4) .

[3]刘波.论建设生态城市的立足点[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 (5) .

[4]王斌, 康健, 袁玲双.试论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2) .

浅谈社区护理工作规范化管理 篇3

关键词:社区护理服务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48-01

1资料

对本区3个居委会1038户3342人进行健康调查。社区护士的主要活动局限在基础护理、保健指导、诊疗三个部分,护理活动性质多属二级预防。健康调查发现本社区的主要慢性病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社区55.9%的居民由农村合作医疗承担医疗费用,愿意接受社区护理者占49.1%。

2社区护理工作规范化管理

2.1建立良好的社区护理服务体系。根据调查结果我们确定本社区57.9%的家庭作为首要社区护理服务对象,以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冠心病等慢性病管理作为主要管理内容,同时注重强化院前急救和预防保健工作,调动社区居民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对中心的组织结构作了调整,将中心的护理人员分成家庭护理组、应急组和康复保健组,与街道社区卫生管理委员会建立协作关系,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指导关系。

2.2健全建立良好的社区护理服务制度。根据机构的调整,除了制定突出社区特点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外,还制定了包括签订保健合同常规在内的各种相关制度。同时,以本省规定的社区护士职责为依据,结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较具体的社区护理人员守则、家庭护理人员职责、日间病房护理人员职责等各岗位的职责。

2.3规范文件种类及书写。我们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缺乏规范化护理文件的现状,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开发了部分护理文件,包括家庭护理委托及同意书、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社区老人健康评估表、社区老人生活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工具使用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表、功能独立康复评估表、家庭访问记录单、护理记录单等。

2.4培养具有多方面技能的综合型护理人才。社区护士应是临床护理和个案护理专家,能够向社区、群体和家庭提供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护理服务及管理。为了能够提高本社区护士的素质,我们组织业务学习,每2周安排1次,每次1h,学习社区护理基本知识、院前急救技能、护理文件书写、常见慢性病的长期管理、健康教育方法和安全护理等内容。同时,派护士到区内和区外参加各种社区护理培训班,学习老年人家庭护理、临终关怀的知识和技巧。

2.5加强社区护理硬件配备。器材:除配备专用移动电话、急救包外,医院还配备移动心电图机,简易呼吸机,除颤仪,吸痰机,洗胃机。护士着装:统一护士着装,选用有弹性的白色或天蓝色布料制定上套装。

3结果

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是评价其服务的有效的客观指标。因此,我们于2010年在接受过体系调整后的社区护理服务的501人中,随机抽查120人,了解其对社区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98.6%的病人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提高了社区护士的业务素质。经过反复的学习,护士们基本掌握了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等平均分数为95.5。控制了社区护理服务质量。通过自我监督、管理人员随时家访等手段,严格督查服务质量,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社区护理服务。规范了社区护理文件。经专家和一些课题的运作,部分护理文件得到了间接的论证,认为它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很有帮助,可用于一次性老年人健康调查和多次评估,其结果也为全科医生提供了依据。

4总结

加强规范化管理,扩大社区护士角色及技能,加强与医生及其它部门的合作,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开发适合社区需要的护理服务项目等。规范化的社区护理工作为社区的健康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能够系统、有目的地提供社区护理服务。但是,效果评价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家访时护士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病人沟通、未能按时提供服务等。

总之,社区护理规范化管理研究有助于规范社区护士的职责、社区护理常规,特别是各种社区护理文件的规范化,提高社区护士的综合能力及社区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玉,戴蕴威,李铉万,等.社区护士的护理活动现状.护理学杂

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4

枣树坡社区位于攀枝花市大黑山脚下的城乡结合部,是攀钢和十九冶最早的生活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总人口7894人、3016户,居民小组9个,社区党支部党员49人(男26人、女23人),60岁以上党员18人,大专文化以上党员26人,流动党员15人。社区一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心、帮助、指导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从求安、求实、求和、求融四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抓好党组织基层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服务群众、教育群众为理念,以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为宗旨,努力创建和谐、文明的新型社区。

一、健全机制

提升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

为了不断巩固提高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我社区党支部积极健全了在党支部领导下的社区自治运行四项机制,一是核心领导机制,社区党支部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支部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社区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依法支持和保障社区信法开展自治知动,行使民主权利。同时,引导组建以社区为主导,以民居成为主体的社会团体,如“夕阳关爱团、邻里互助团、民情咨询团”协商议 事会、金晚霞文艺队、外来人员“新家园”管理会等团体参与社区服务,促进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升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制度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务、居务的决策、管理、监督等项制度(如: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居民评议制、民情恳谈等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来和约束社区组织在居务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居务工作秩序。三是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对社区干部、党员和群众的教育培训。四是考核评议机制。由社区居民群每年对社区干部及网格管理员进行考核评议。四项机制的健立,加强了社区管理,理顺了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规范社区组织的工作,促进了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二、关注民生

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新领域

“群众的呼声就是第一信号,群众的需求就是第一选择,群众的满意就是第一标准。为此,我社区以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群众排忧解难。

(一)以社区居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积极创新服务载体。想发挥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员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就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来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我们以开展“三到位”(思想工作做到位、群众需求想到位、为民服务干到位)“三满意”(辖区单位满意、社区党员满意、社区居民满意)为活动载体,不断探索有效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新载体、新途径。在社区党员中广泛开展“关爱进万2 家 服务民生行活动”活动。一是组织党员志愿者每周开展1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强化党员责任,发挥带头作用。二是组织社区党员开展理发、裁剪、磨刀、修车、法律咨询、修理电器等多项便民服务,从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入手,发动党员为群众办实事。近年来,有20余名在职党员认领定植、补植城市风景树100余棵、近600平方米绿化面积,5名团员青年和居民认领了环境卫生面积1000多平方米。3名党员承包了66栋、72栋、38栋的邻里和谐区,促进邻里和睦相处,为居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50多件;三是针对辖区老龄化情况,组织党员开展“关爱老年人”活动,其中免费为老人义诊达150余人次、为独居老人开展每天敲门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并不定期的为他们提供人性化服务,长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

此外,社区党支部建立了以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无偿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与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从思想和生活上使他们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以社会力量为补充,建立了社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为辖区单位和居民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

(二)针社区居民休闲娱乐场地和设施匮乏等问题。一是成立了社区“幸福驿站”。该驿站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分为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居民学校、未成 年人培训基地等五大功能区。二是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听取居民建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优势,整合社区资源,社区对现有活动场所的软件进行了升级。购置了投影,电脑2台等科教必需品,充实电子阅览室,以方便居民自我“充电”。社区心愿聊吧-心理咨询室,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请了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为心理辅导员,不定期的为居民提供心理测试和结果分析,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发掘潜能,为个别心理困扰的居民进行疏导、调整。三是引进社会资金15万元,打造了社区橡皮园休闲吧,解决了社区活动场地拥挤的现象。社区还将社区阅览室搬到了休闲吧,在此居民可以看书、看报方便了居民的学习和娱乐。同时,根据休闲吧人员集中的特点,社区将远程教育与及未成年人等教育与休闲吧相结合,将社区室内教育搬到了室外,深得居民好评。

三、突出创新

努力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

在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以来,努力探索和把握社会管理工作规律,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在总结提炼以往社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推行了以组织网格化,服务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11866”管理服务方式。

(一)结合社区实际,强化居民自治意识。一是组建了社区民情咨询顾问团。社区将五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有较强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的“名人”作为自己的智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依靠居民自身的智慧与力量创新社会管理。为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增强社区4 基层组织工作活力。二是每月开展一次“居民说事日”活动,搭建平台,健全居民利益诉求和协调机制。社区大力推行“面对面”交流活动,搭建了社区与居民的对话平台,建立了社区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听取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当场解答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名嘴对民嘴”等活动,听民声、办实事、谋发展,受到了居民群众的欢迎。三是开展居民评议制、居民议事制,实行社区的事务居民说了算。如:对社区低保户新增、停发,廉租房补贴等实行居民评议过半以上方能通过;对社区的大事进行居民议事制,如:社区修建休闲吧,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进行多次讨论,过半以上的居民同意方能实施。三是丰富社区文化,引导居民自治。根据社区实际在社区党支部引导下成立了“社区文化协会”,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广场,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居民自治,增强社区凝聚力。分别组建了“金晚霞、乐滔滔等五支文艺队伍,队员280人,春节期间在各区县演出30多场,对居民影响很大,通过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促进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共享、共创美好家园社区新风尚的形成。四是充分利用社区QQ服务群,民情微博。11866服务热线等信息平台。建立背对背的信息沟通和需求传达机制,推广虚拟楼长,筹建模拟公司、搭建短信平台等,为居民送平安、送祝福、送服务,不仅拓宽了我们“零距离”掌握社情民意的渠道,也为我们打开了为民服务的“双通道”。使社区在与居民的交流中不断增强居民 对社区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促使社区和谐发展。同时,构建居民需求与服务对接机制,开通了3311866等三条服务热线。建立了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数据库,建立覆盖社区的服务人才网络以及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站信息库,实现人才提供服务和社区居民需求的有效对接。建立社区服务虚拟公司,并逐步向实体过渡,在对社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探索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对居民的便捷服务与社区造血功能的同步。

(二)实行网格化管理。我们在总结和提炼楼院长管理工作的经验基础上,推行了网格管理“321”模式(即街道、社区、单元网格3级管理,拓展社区服务内涵,共享服务资源为2项核心工作;构建1人网格化管理综合平台)。社区为使这项全新的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根据社区实际科学的把辖区划分为地缘型;楼院型、小区型三种类型的10个网格。二是建立网格管理队伍,实行一格一员,由4名社区委员和6名楼院长担任网格管理员,明确了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每位网格管理员人手一包一档(辖区居民情况,比如那个网格内有多少残疾人,有多少独居老人等)一册一卡一会。我们还在网格管理员中开展活动如:五比(比入户、比解决问题、比方法点子、比群众满意、比业绩考核等活动。同时,我们探索开展了“党员网格化管理”,将各类党员如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等,准确地划分在相应网格,每格定人,定责,构建起以社区党支部为主导,网格化党小组为主体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形成6 网格化联动,实现大党建合力、党组织全面覆盖和党员精细化管理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四、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处理不当,由于社区的业务工作忙,影响了集中学习的效果,组织党员业余时间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有时还存在只知道为学习而学习,只知道提高技能忽略了武装思想,工作上有时还存在“畏难怕烦”的情绪,只知道埋头苦干忽略了用心思考。

(二)党员归属感不强,思想淡化。社区党员中,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军转退役士兵和大中专毕业生未就业党员占了大多数。这些党员中,有的思想上还未从“单位人”转变过来,不乐意融入社区党支部,有的存在个人情绪,不愿意参加党支部的活动,还有的忙于生计,长时间不与党组织联系,党员身份意识比较淡薄,履行义务不够理想,不按时参加组织生活和交纳党费的情况比较突出,同时也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党员先进性体现得不够明显。

(三)服务意识不够浓厚,工作作风有待改进和转变。

五、整改措施

(一)组织党员学习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真学、真会、真信、真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将远大理想和岗位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正确领会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

(二)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要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甘当人民公仆,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廉洁奉公。将为人民服务融入到各项工作中,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引导与教育并重,着力增强党员身份意识。健全完善党组织定期联系党员工作制度,加强与党员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党员思想状况。主动关心他们工作与生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沟通协调作用,积极为下岗失业党员、军转退役士兵党员和大中专毕业未就业党员实现就业牵线搭桥;努力争取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为党员自主创业提供便利服务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帮助他们以创业实现就业。建立健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帮扶机制,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促进党员身份意识的提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及时向党员传达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号召广大党员为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多作贡献。广泛宣传我们党为建立新中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以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富裕新生活所做出的卓著贡献,增强党员自豪感,引导他们永葆先进性。以开展纪律教育活动月等形式,加强党员纪律教育,提高党员纪律观念,督促党员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履行义务。

枣树坡社区党支部

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5

中共陈埭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2011年7月23日)

今年以来,镇纪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市纪委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各级有关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职责,认真落实农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范化管理,扎实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了基层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形成风正气顺、合力干事的良好工作氛围,有效推动了陈埭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快速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镇党委始终将责任制的落实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龙头”来抓,年初下发了《关于落实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分工意见》(晋陈委[2010]037号),将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要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切实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同时,强调党政成员一岗双责,在抓好分管业务工作的同时抓好所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按照组织分工,明确党政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同时积极推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营造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惩防并举,牢筑反腐倡廉意识防线

(一)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坚持以加强党性修养为重点,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为契机,在领导干部中继续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组织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关于加强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六个方面要求;举办镇机关《廉政准则》讲座,邀请市纪委常委庄祖奇同志做专题讲解;把《廉政准则》学习范围扩大到全体股级干部,做到人手一册,并利用每周干部职工例会观看《廉政准则辅导讲座》,促使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树立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理念,做到警钟长鸣,进一步巩固反腐倡廉思想防线。

(二)深入开展廉洁文化“七进”工作。一是继续以“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为主题,加大宣传力度分别在办公大楼的走廊、大院草坪上张贴和装订廉政警示字画,大力营造机关廉政氛围;二是在市纪委宣教室的指导下,确定民族中学新校区为廉洁文化进重点工程的示范点,在工程项目建设工地张贴廉洁文化宣传画和公益广告,推动廉洁理念和廉洁机制进重点工程;三是培育非公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典型,引导德尔惠、三斯达、清美等典型试点建立健全相关廉政制度,把反腐倡廉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自身管理和服务员工等环节,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6月28日,清美和德尔惠两家公司分别成立非公企业纪委,为陈埭镇非公有制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特别是廉洁文化进企业活动掀开了新的篇章;四是创新载体开展廉洁文化进农村活动,创办《廉政警示教育录》专刊,每月一期印发到全镇25个村(社区),积极营造崇尚廉政、鞭挞腐败的良好氛围,使广大村级干部进一步树立廉洁自律意识;五是抓住“两节”的关键时间段,积极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向行政执法中队、安办、计生办等权力部门工作人员的家属发放《家庭助廉 关联万家》倡议书,倡导公职人员家属当好“廉内助”。

三、突出“村官保廉”,稳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一)出台村干部管理办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和规范村干部管理,我镇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陈埭镇村级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晋陈委[2010] 7号)。《办法》共六章41条,对村干部的工作职责、考核奖惩、补贴报酬、监督约束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在落实村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办法》明确规定“五不准”,即,村干部不准参加有损于党员干部形象的活动,不准以各种名义公款支付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接受或索取礼金、礼卡、礼物和各种有价证券,不准用村集体公款报销或支付应当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不准利用职务之便违反规定在村集体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土地征用、宅基地管理等村务、公务活动中为个人或亲友 3 谋取私处。

(二)实施农村“五要”工程

1、落实责任,强化宣传,提高“五要”工程知晓率。一是组织领导到位,责任分解到人。把实施“五要”工程做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通过分解立项明确各单位部门责任,并与各村(社区)、各部门年终考评挂钩,落实“一岗双责”。二是及时传达部署,提高思想认识。召开全镇纪检工作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村干部学习和贯彻,切实提高认识。三是规范村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以村务公开栏和村级组织网络管理系统为主要公开形式,严格按照“提议—审查—公开—建档”四个程序,在每月20日前对各项村务进行更新和公开,促使村务公开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四是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在镇区及主要路口悬挂“五要”工程的横幅标语,张贴廉政宣传标语等,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2、健全制度,狠抓落实,突出扩大群众参与面。一是落实民主监管制度。积极引导各村村务监督小组在村党支部指导下,对村级重大事务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程监督,保障重大村务管理依纪依法、规范运行。二是落实征求意见制度。通过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组织镇村两级干部下基层走访等多种形式,及时收集和掌握群众亟需解决的事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全镇各村(社区)、各单位部门共召开座谈会65场次,征集到意见建议270多条,满足基层群众意愿的表达。

3、执政为民,廉洁自律,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建立便民服务机构。以全市整合村级工作人员工作为契机,确定溪边村和四境社区为试点村(社区),设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将招投标、法律服务、户籍管理、农业科技、计生服务、就业服务等工作进行整合,集中办公,方便群众办事。二是开展述职评议活动。年初,组织开展村干部上台述职、考评组、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参评的村级领导班子述职评议活动,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村两委干部和班子运行情况作出了客观评价,并当场计票汇总和公布每个村两委干部的得票情况。全镇有226名村干部参加测评,村级班子满意率80%,干部满意率达75%。三是落实民主决策机制。结合各种工作会议,以会代训,反复强调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必须经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最后报镇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必要时须召开村支部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进行决策。着重抓好会议记录、联合签字等“关键动作”,避免“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的现象。

(三)强化农村“三资”监管

1、继续完善工程招投标软硬设施。今年来,我镇在去年取得创新性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意见》、《晋江市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晋江市村级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全力运行镇招投标管理中心,进一步规范村级工程招投标程序。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年初对村级工程招投 标管理中心进行重新布置装修,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规范,今年以来已成功举办7场村级工程项目招投标,涉及工程项目7个,项目总金额266.1336万元,节约资金29.8518万元,并参照《晋江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开展廉洁文化进重点工程(城建项目)活动》(晋纪[2010]18号)的文件精神,将施工建设双方签订《工程建设项目廉政合同》作为一道重要程序纳入招投标大会。

2、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为有效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2009年12月以来,我镇先后通过动员部署、业务培训、集中清查,基本摸清各村(社区)的家底,解决了部分村的债权债务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截至目前,全镇清查农村集体流动资金2546.13万元,流动资产5294.55万元,固定资产33609.16万元;清理合同398份,清理商铺总计268间,总计10720平方米;全镇清查农村集体土地55500.2亩,林地14.9亩,水域7244.1亩,滩涂1266.6亩;农村集体投资项目2个,总金额366万元,增加集体收入37万元。

3、稳步推进网络监管。根据上级关于推广使用“世纪之村”软件的要求,镇会计代理中心及时将“三资”监管软件投入日常业务操作应用,把各村集体的会计账务处理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方面的经济活动纳入该系统,实行会计业务电算化处理,实现了网络无纸化公开,从源头上建立起一个有效预防和遏制基层腐败的“防火墙”。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由25名村务工作者组成的“世纪之村”信息员队伍,并组织参加市级培 6 训,目前各村(社区)有关基础数据的上载工作已基本完成,方便群众登陆查看。

四、发挥监督职能,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

(一)强化活动组织领导。召开了镇党政联席会传达学习了全市“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晋陈委[2010]52号),明确了活动的具体措施和时间步骤,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了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党政领导任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各村(社区)支部书记、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活动第一责任人,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强对领导班子的廉政监督。坚决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党内监督和自我约束两项机制入手,提高领导班子的廉洁自律意识。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六个不许”、“十个不准”要求认真自查自纠,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礼品登记等项制度和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定期不定期召开各类通报会,座谈会,邀请党风廉政监督员参加,自觉接受各界监督。坚决制止送收“红包”、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的行为。

(三)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自3月15日起至4月底,我镇用一个半月时间全面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通过向机关部门和全体干部职工、聘用人员发放自查表,共排查出各部门和工作点在纪律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服务群众、廉洁从政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10个,如机关纪律观念松懈、办事方法简单、效率低下等,并制定了相应整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着重做到“五个结合”:一是把作风整顿活动与科学发展观活动“回头看”工作相结合,不断增强干部队伍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把部门整体整改和干部职工个人整改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做重点整改;三是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加强长远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建章立制,深化整改;四是把积极整改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通报阶段性整改情况,以监督促进落实整改;五是把工作上的整改与思想上的整改结合起来,组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加强对《机关效能管理办法》、《廉政准则》等的学习,以学促改。

(四)加强对依法行政执行情况的执法监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综合督查,严肃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不断规范和完善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工作的机制和程序。今年来,我镇严格按照市镇两级有关规定,分别对2009年岸兜村“7.12”火灾事故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给予驻村干部行政警告处分和相应经济处罚,1名镇机关干部效能告诫,1名村干部党内警 告处分,另有1名村干部延长党员预备期半年。坚决纠正欠薪、劳资纠纷等侵犯农民工利益的问题,加大力度对劳务部门、驻村干部严格对劳资纠纷隐患排查工作进行监督,层层落实责任,今年来共追回劳务工资人民币737.6万元,切实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查案惩处力度,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一)坚持原则,依法依纪履职。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尊严,面对办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人情世故、金钱诱惑,甚至是恶意威胁的干扰,镇纪委班子成员都能始终坚定立场,实事求是,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违纪党员相应的纪律处分。及时抓住时机,把少数违纪党员以减免处分档次为目的的“说情”等不正当企图,转化为教育党员、维护党纪国法尊严的良好时机。今年来,镇纪委在原有良好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完善案源立体网络,坚持从“纵、横、点、时”四方面入手,保持与派出所、计生办、土地所、财政所、行政执法中队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积极拓宽案件线索来源,网罗各类违纪案件,力求做到疏而不漏。年初至今已摸查关于农村党员涉及 “两违”案件51件,为下半年立案查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加大对信访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的力度,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信访。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的能力,邀请泉州市信访局张建明副局长开班授课,从群众信访特点、心理、类型、原因等方面对全镇干部职工进行了系统培训。加大信访初 查力度,注意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苗条性、倾向性问题入手,重点做好涉及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及重信重访等专题信访分析,围绕“城市建设年”主题开展重点工程(城建项目)信访排查工作,努力做到未雨绸缪,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总的来看,今年上半年我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正在逐步推开,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层层抓落实的局面也已初步形成,但在责任制的落实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有些工作只停留在起步阶段,活动开展进度不快,成效不明显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下半年工作的重点。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对镇党委、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正确处理和把握反腐倡廉工作与科学发展的关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全镇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的监督检查,促进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各种涉农政策、经济增长政策、土地政策、农村“三资”处置规定等执行情况的检查,发挥自身职能服务陈埭经济社会发展。

(二)统筹兼顾、促进工作,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把“作风建设年”活动与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合理安排。严格按照活动方案的方法措施、时间步骤扎实开展活动,注重活动质量,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做好结合文章,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任务的落实,以推动各项 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活动成效,努力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三)稳扎稳打,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村官保廉”工程。坚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宣传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入手,全力打造道德养廉、制度保廉、监督促廉、惩处护廉四条防线,突出抓好“三资”监管和“五要”工程的开展,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促进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

(四)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全力规范各项工作。要完善办案机制,特别是推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的建立,确保办案质量,做到有案必立,有立必查,有查必有果。完善和规范的机关采购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约束政府采购行为。进一步完善我镇纪委各项规章制度,严把工作程序,强化内务管理。牢牢把握加强纪律建设这个重点,对纪检干部尤其是村(社区)纪检干部要更加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努力提高纪检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借助村级组织网络系统,完善村级事务公开制度,努力做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6

以下自查报告写于2009年10月,根据当时办事处民政科下发的自查报告格式要求撰写,历近一周时间字斟句酌,现在再看,仍感觉当时这样写还是中肯的,即使是个别的官话套话也还是较贴近实际。

上礼拜外出回来后才看到准备社区规范化建设验收的通知,准备验收档案还搭了周末的一天一夜。这次没有要求写自查报告,一转眼又过了3年了,觉得应该再写写自查报告,可是既然没有要求写,也就范懒了。

找出这篇来看了几遍,对比3年以前,我们这里社区的规范化建设的确有进展,在极个别的问题上却甚至有着倒退,这里不便细说。

这几年写过不少总结性质的东西,总是感觉这篇写得还是更有一些意义。

直接截图粘贴了,涉及地名、具体数据和更敏感词汇的地方都做空白替换。

虽然全国各地、某一城市不同地区之间的社区建设都有着差异,但社会化管理的大趋势是绝不会逆转的。希望这篇自查报告能给一些有心人带来参考价值。

—— 以上内容于2011年11月23日发表在百度“社区工作者”贴吧,现附DOC格式文件如下,以供参考。提前祝社区工作者同仁2012年两节快乐、工作顺利愉快。

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工作者

一段真话

2011年11月24日

关于□□社区规范化建设的自查报告

办事处社区民政科:

虽然我社区未列入2009年规范化建设试点,但两委一站针对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情况,因陋就简、力所能及地认真落实《关于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社区规范化工作手册》的有关要求,力求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通过以下方面逐一进行自查和相应分析,以便上级统筹规划下一步工作。

一、社区工作者人员配置欠缺,整体专业化急需提高、职业化得到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除社区党委成员外,我社区居委会和服务站在编共计平台、残联、网格、流管协管员共计

□人(另有劳动

□个党

□人):

1、社区党委书记专职1人,副书记和委员均为社区兼职或社会兼职;目前支部、在册党员达□人,空缺党务专职人员。

2、居委会在编□人。

3、除居委会主任兼服务站站长外,服务站在编

□人,缺少□人,即:人口计生和公共卫生专职、社会福利与劳动保障专职各1人,目前分别由居委会民情民意委员(同□□站站长)和社会福利委员兼任。

两委一站在编□人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人、本科在读□人、研究生在读□人,法律专业□人;而在专业化方面,急需对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在编人员□人参加过2008年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考试,其中□人2009时兼年复考。虽均未通过,但经过较为系统的面授和自学,从专业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社区已鼓励工作人员特别是年轻同志,自主拓展知识层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响应和参加任职考评,以期逐步打造一支专业化队伍。

在基本工作技能方面,全员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大幅提高,能够依托现有设备实现办公自动化;表格和文字处理等日常文案过程基本达到无纸化水平,大多数工作人员的文案写作质量能够独立达到多种应用文写作的要求。

自签署《北京市社区工作者服务协议书》、明确待遇和福利、发放胸卡、量身配置服装后,全员对自身“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均有显著提高。

接案首问和转介、主动承担任务量、互帮互助、及时通报信息、不计加班加点等职业化素养在工作中不断体现。

二、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条件急需得到改善。

我社区面积约□万平方米,区域形状狭长(东西向长约□米、南北向平均宽约□米),□路从区域正中南北向穿过,将社区分为东、西两半部分。

自社区成立以来,办公用房一直无法得到妥善解决,至今用房地址仍然分散多处,且地理位置相对跨度大,造成居民来访和事务办理、社区组织会议和开展活动多有不便。

目前社区实际可控用房3处:

□□□□,□平米(其中:办公大厅实际使用面积小于□平米、可用独立隔间□间),社区在编和协管人员共□人在此办公。

2、小型会议和活动室:□□□□,共约□平米,部分空间用于库存桌椅。

1、主办公室:以上两处用房紧邻,位于社区东半部最东北角位置。

□□工作站:□□□□,约□平米,无独立隔间,位于社区西半部东北侧,社区在编和协管人员共□人在此办公。

4、流动人口管理站:□□□□,约□平米,位于社区西半部南侧,流管协管员□人在此办公。

3、由于实际办公面积紧张,以上3处办公室均存在只能两人合用一张办公桌的情况;开放的办公环境易受往来人员影响,□□工作站常常人声鼎沸,工作人员不得不主动加班或回到家中才能静心完成文案写作;由于地点分散,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流动人口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不能得到及时维护和更新。

□□活动室(约□平米,原“□□□”南侧)所在的□□□□拆迁后,在□□□□地下室召集□人参加的会议或公益培训活动就显得自去年社区非常拥挤,今年的居委会换届选举、区人大代表补选、国庆安保工作动员会等较大型正式活动不得不临时借用□□售楼处举行。

□□楼前组织邻里棋牌居民中尤其是居住在西半部的老年人,来社区主办公室做药费报销、开具相关证明、办理相关登记等极为不便;小型活动如社区协助居民就近在活动等,参与的居民较多时,桌椅来回运输多有不便。

就人性化服务和管理来讲,没有一个地理位置具有辐射作用的、统一的办公地点,不仅居民办理个人事务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受到一定的制约,工作环境嘈杂时人员情绪和压力较大,也使整体办公效率受到间接影响。

三、在实际工作中,居委会和服务站的职责难以进行明确划分。

在现有软、硬件条件下,我们认为:一些内、外部因素造成居委会和服务站的主体职责很难进行明确划分,如急于依据对应的《规范性工作内容明细表》中的工作内容、服务事项开展各项工作,不利于社区整体工作的开展。除前述的人员配置、办公用房问题使服务站的“一门式”服务、“工作人员星级评价管理”均无法实行的显性原因外,初步分析以下几点:

1、宏观上居委会承接政府职能的历史原因,造成居民自治与公共服务仍然混杂。居委会自治组织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因历史原因所造成的“民不民、政不政”的公众意识或印象,仍然是制约社区规范化建设的一大障碍。

“四自方针”在继续贯彻执行的过程中,时常因个别居民的误解而受到质疑甚至无端指责,例如在“住改商”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居委会的印章成为矛盾的焦点,个别业主或承租人并不将最高法院对《物权法》的司法解释(简单来说即“100%同意”)作为依法自治的共同认知,而以强硬态度陷居委会于两难境地,直至不欢而散。

2、居民对“社区”、“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概念的混淆和模糊认识。在2008年,仍有一些居民没有“社区”的概念,包括个别老居民不知道社区与居委会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个别年轻居民将行政区划的“社区”和互联网的“社区”概念相混淆。

自今年社区服务站专职人员正式挂牌上岗,出现在公共场合时,楼门组长或与社区接触较多的居民常常在向其他居民介绍时说:“这是工作站的某某。”虽经多次解释,仍无法摆脱“反正你们都是一回事”的尴尬处境。

3、年轻同志缺少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社区工作头绪繁杂,且在某些情况下,居民具有需求共性又有潜在需求差异,以人为主体的具体事务都需要工作人员用适当、妥善的方式、方法进行技术操作。虽然年轻同志能够以热情、礼貌和朝气,在居民面前展现我社区新的整体气象,但大多工作经历单一,对社区工作的复杂性缺乏切身体会。在整体工作部署和具体任务分配时不得不优先考虑老同志的人际交往能力,再考虑年轻同志的工作效率,这就造成了个人职务或角色在事务介入时不可能进行明确划分,居委会和服务站在框架上职能分开而具体工作又“伙着干”。——这种实际情况也为以上第2点在公众面前提供了负面佐证。

四、社区各主体之间能够很好地发挥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居委会和服务站能够顺畅的协调联动,特别是在国庆安保执勤任务、□□区国庆控制区集结疏散路线执勤演练和现场警戒、国庆晚会集体舞排练和演出等各项重大政治任务上,做到统一调度指挥、统一人员调配,通过周密规划、切实执行,保障了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适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活动,以党的建设带动社

区的建设、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督促和带动群众发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是我社区整体工作和各项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和不断取得成果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社区每月视上级部署和整体工作进展,不定期召开三方联席会议或包括协管员在内的全体会议,传达上级精神、部署具体内容,对具体工作肯定成绩、检讨缺点和纰漏。

在日常工作中,两委一站正、副职主要成员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保障工作开展和有效衔接。如遇事项繁杂、会议外出,必有至少1名副职守候主办公室已作为不成文的规定。

具体到各主体的在编人员之间,工作上新老结合、取长补短,耐心指导、虚心接受;每有外出至办事处、工作站或各家委会办事的,都会问大家是否有可顺带传递的文件或物品,使工作效率间接大幅提高;并且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工余时间就具体社情民意自发开展讨论、交换意见和心得,为我社区两委一站带来了新气象。

五、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密切配合,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得到加强。

□□和□□中、高档住宅区组成,居住环境舒适、居民整体素质较高;西半部除□□中档住宅区外,以□□和□□、□□等□个家委会为区域划分的老旧居民楼群落为主。我社区东、西半部社情、居情差异较大,东半部主要由中、高档住宅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压力相对较大、住宅商用化特点突出;老□□□□、□□、□□号楼)楼间停车位使用纠纷、临时停车造成“□□□□□”交通拥堵和车辆刮蹭时有发生;□□□□虽已拆迁旧居民楼(如近一年,至今仍有钉子户,并伴有一些环境卫生、周边居民利益等遗留问题;西半部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基础建设整体仍显薄弱,居民开展文体活动的空间有限。

针对社情、居情,我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密切配合,在社区各项事务中依托党支部和老党员力量,充分发挥和调动楼门组长和积极分子参与社区民主自治的积极性,加强干群联系、及时沟通信息。

逐年提高的居民民主自治意识在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主动来社区办公室咨询或反映诸如业委会组建、养犬管理、环境环卫(灭蟑、垃圾处理)、安保(□□□、楼门防盗)、扰民(施工、出租房租住户)、邻里矛盾等方面问题的□□□□,社区透过表象及时分析矛盾的潜在居民,社区领导或工作人员每次都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给予回应或予以解释,政策性强和涉及职能归属复杂的以文字方式上报办事处对应科室部门协调办理、力所能及的事情及时安排人员解决。尤其是针对原因,力求通过工作中的正确引导,使可避免的矛盾冲突化解在社区内部。

在保障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方面,今年的社区第七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在入户宣

传、选民登记等前期准备期间,信息公布及时、人员组织到位;严格选举程序,依靠党员群众,开好各次会议、做好居民选委会组建、候选人提名等关键步骤。选举当天居民代表达到法定名额,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指导下,顺利选举出本届居委会。

六、社区服务站的工作关系有待规范,运行机制雏形基本形成。

受现有硬件条件制约,服务站与居委会联合办公,服务站各岗位与居委会对口委员之间,以及和办事处各归口科室之间工作关系现状如下:

1、社区公共文化专职和居委会的社区公共事业发展委员能够在多项工作中达成配合并与办事处职能科室衔接;

2、社区综合事务专职和分别由2名居委会委员兼职的人口计生和公共卫生、社会福利与劳动保障专职,能够与办事处职能科室明确工作关系;

3、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专职(原流管协管员,10月初调入服务站)刚开始和居委会社区安全民调委员的配合,与办事处司法所等归口科室尚未衔接;

4、兼职人口计生和公共卫生专职的工作人员本就身兼多职(居委会委员、工作站站长),为缓解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人员追踪的中长期任务的压力,临时调配社区环境环保专职辅助完成此项任务,造成社区环境环保专职在编却实际职务空缺。

在运行机制方面,在7月和8月分别制定了《

□□社区服务站三年规划》和《□□社区服务站工作规范》,明确了将“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社会工作理念”作为首要工作出发点,并参照居委会考勤、值班、档案管理等制度作为服务站在编人员的工作和纪律约束。

日常工作,能够实现公共卫生事项处置(如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人员追踪)、网格件督办等公共事务限时办理。

自7月1日起,副站长及以下专职按时记录个人工作日志,要求内容简练且不失详实,便于事项备忘和个人工作总结;工作日志每月汇总存档,现阶段以“事务工作日志”为主,适时过渡到“职能工作日志”,并作为今后保障“服务站工作流量统计分析制度”顺利执行的量化依据。

依托96156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商业、生活、文体娱乐等方面的“一刻钟服务圈”尚未形成,这也是我服务站工作的现时薄弱环节。

七、社区志愿服务建设以政治任务为主导,在居民需求层面仍需拓展。

自本届两委班子换届和服务站成立以来,组织党员志愿者、保安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和青少年分别开展义务劳动(爱国卫生、雷锋日、暑期活动等)

□□次(□□

□□次(□□人次)、国庆城市志愿者服务□□次(□□人次)、国庆治安志愿者服务(9月中旬至10月10日)约□□人次。人次)、国庆演练志愿者服务志愿服务者日常以党员、楼门组长、积极分子和低保户为主体,重要时间段(如两会期间、国庆期间)以物业单位保安力量为有效补充。在9月25日至10月10日国庆安保工作期间,在社区重要路口、路段以及各小区内部,除了党员和群众,□□、□□、□□等物业单位也积极配合社区部署出动保安力量,使“红袖标”日平均保持在□□人次左右,且仅10月1日当天,□□就后备了□□人的机动力量随时待命。

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方便了居民之间的沟通、加强了邻里和谐、巩固了国家和集体意识。例如□□的首都治安志愿者当中,有□□人在圆满完成国庆执勤任务后,委托社区拍了着装整齐的集体照以作留念。大家穿上黄背心、戴上红帽子、佩上胸卡,都为参与了国庆60周年的安保工作而感到自豪。

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从长远来看,高龄的党员和楼门组长的自然流失,对社区志愿服务人力动员方面的影响将逐渐造成一定的冲击。

在居民需求层面,居家养老、“一按灵”的安装使用、入户为老年人理发、适度开展家政服务等社区定期或临时组织的志愿服务,能够基本满足居民需要,并普遍受到服务对象的好评。随着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和社区规范化建设的逐步加强,发掘和动员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逐渐向“经常化”、“长效性”转变,使居民需求和志愿服务项目进行有效对接,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社区

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7

社区工作者是以从事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社区服务项目管理为职业的,以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方式经法定程序产生的且具有基本的社区工作专业知识的工作者。从传统意义上讲,社区管理是一项技能重于理论的工作。但对于现代社区工作者来说,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依法厘清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权责边界,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机制。健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促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机衔接,实现一站式服务。实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素质。”然而,当前许多社区工作者无论就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奉献精神来说,还是就管理服务效果来说,都存在一定差距,经常处于低水平的运行状态,难以适应社区工作的需要,亟待出台相关法规标准,从制度层面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为了加强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发展基层民主,完善社区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建设一支群众基础好、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需要。山西省根据国家对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以及本省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多项政策办法,大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且能够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随着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发展壮大,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山西省《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基于山西省社区工作者的基本情况和社区管理及社区发展的需求而制定的。制定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旨在规范社区工作者的行为,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标准制定的原则

《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由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大学城乡发展研究院进行起草,本规范在广泛收集全国各类有关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对山西省社区工作者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后,完成了初稿。初稿完成之后,在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指导下,组织专家、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和一些有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先后召开两次会议,对山西省《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标准的制定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与国家标准一致的原则

山西省《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坚持与国家标准一致的原则,以国家有关标准和政策法规为依据,参考GB/T 20647.1-2006《社区服务指南第1部分:总则》、GB/T20647.7《社区服务指南第7部分:社区扶助服务》和《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太原市民政局关于印发社区专职社工人员管理办法的通知》(民发〔2014〕40号)、《太原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探索构建“三社联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民发〔2014〕96号)、《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山西省民政厅关于在全省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通知》(晋组通字〔2012〕55号)、《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1〕25号)等国家级、省级标准和政策法规,制定山西省《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

2.体现山西特色的原则

本规范的制定在坚持现有国家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以山西省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立足山西省社区工作者管理的基本现状,同时考虑山西省基层社区的特殊情况,如文化古迹区域的社区、重工业区域的社区、采煤塌陷区和棚户区的社区等,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以规范社区工作者行为,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推进社区现代化治理进程。

在《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还专门邀请了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地方高校的相关专家和一些有经验的社区管理者,对本规范进行论证修改,突显本规范的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

标准的基本内容

《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明确了山西省社区工作者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任职要求、管理要求、学习与培训、考核与评价等内容。

社区工作者管理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社区工作者的组织体系包括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业主委员会及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

社区工作者的任职要求包括基本条件、政治要求、文化要求、业务要求。

社区工作者的管理要求包括制度要求、服务要求、日常管理、突发事件处理。

社区工作者的学习与培训是按照专业培训、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机制,开展专业教育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并积极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

社区工作者的考核与评价包括考核对象、考核制度、考核等次、考核内容、考核程序。

标准的创新点

《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工作者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社区居民热切关注和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发展的目标。特别是本规范凸显了人的因素,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新特征,建设全闭环结构,制定了全面且系统的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对提高全省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注入了新的内涵。

标准实施后的预期效果

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8

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擔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2)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3)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二、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发布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发布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发布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4)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上一篇:惊喜不断的儿童节作文900字下一篇:凡人善事优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