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作文(通用11篇)
用工夫不代表有功夫。花工夫是有功夫的基石,但盲目付出精力并不能收获想要的成功,只有把工夫用在恰当的位置,才能获得功夫的回报。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胸有成竹地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并准备写一篇绪论。为此,他翻阅很多书籍,在绪论上花了大量工夫,最终完成了长达万字的论作。当他交给教授看时,教授只在他绪论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前后用小小的括号把绪论全都删去,这使季羡林清楚地认识到:“只为有意义的事物而写作,绝不做没有意义的事。”人生短暂,我们总要坚守某个目标而不断前进,切不可在没有必要的事物上下工夫,要以获得功夫作为目标。
没有工夫,哪得功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国以其独有的神秘的“中国功夫”而世界闻名。成龙便是中国功夫的主要传播者。当初的他,年轻,桀骜不驯,在初具名气之后整天面对游戏,而忘记现实生活的艰辛,在几经失意后,他终于幡然醒悟。只有用工夫才能成就真正的功夫。在他的许多电影作品中,那一招一式都是用自己凝聚着血迹的汗水锤炼出来的,他在表演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为作品提供了许多新鲜的花样。
他的工夫成就他“功夫之王”的称号。不论我们有多么狂傲,都不能忘却只有付出工夫,才会收获功夫,人生就应当是工夫连缀而成的!
工夫与功夫相辅相成。司马迁继承父业,不忘父训,编撰史书,但他却能在历史的潮流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认清自己的功夫,用工夫去践行。春秋交替,崇山峻岭,处处都有他跋涉的身影,从民间搜集各类言论,整理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那是用一生的`工夫换来的称誉,在世人眼中,他并不是以前的负罪之人,只是用生命取得功夫的圣人,世界承载了太多的人,每个人都不应该庸碌地度过一生,要努力挖掘自身的功夫,用工夫去实践,达成人生目标。
一、用“缩写”和“扩写”代替读后感
在小学生上了几年学之后,他们每次看完一本书、一场电影或者听完某一段故事之后最怕的估计就是老师要求他们写读后感了。是呀,这估计是大部分人学生时代的写作“噩梦”吧。同样的,我曾经也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排斥极了写无穷无尽的读后感,也 “烦”透了所谓的读后感可以提升写作能力的这一个说法。因此换位思考,现在的学生一定也都有这样的感受,这么痛苦而且没有多大意义的方法既然不可行,那么为什么我们不结束学生的这种噩梦呢?我们何不换一种方式呢?那么,这个新的方法就是将写读后感改为缩写或者扩写。这个方法主要就是在安排学生看完一本书或者听完一个故事之后,让学生写一下自己对所看或所听到的东西还留有什么记忆,可以用写的方式将其再重现一遍,或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再续写下去,更或者用简洁的话语总结一下主要概况等等。我相信这个方法学生一定不会像排斥写读后感那样排斥它,甚至会慢慢爱上这种方法。因为这个方法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权利,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编排,也可以通过总结将内容更简单地呈现给我们。那么没有了束缚,学生提起笔来就不会再把这个当作一项作业顶着很大的压力才能完成。在学生完成了缩写或者扩写之后,教师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有什么特别精彩的地方呢?然后评选出几篇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如此一来自由想象、互相分享、相互追逐又充满欢乐的方法一定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二、巧妙列提纲,轻松写作文
在《文心雕龙·熔裁第三十二》中所言:“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词,异端丛至,骈赘必多。”这道出了写作的一个真谛:只有全局在胸,方可委心逐词,笔底生花。也就是说写作之前先列提纲,让这个框架统筹作文的布局以及作文的记叙方式。提纲是文章的核心,能够条理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时时刻刻围绕主题来写作, 这样才能将作文写得有思想、有内容且不会跑题。其实在现实学习中列提纲是一个很简单、很好学的东西,同时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有用的方法教师却往往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不能让学生养成写文章前先列提纲的习惯。在课上培养学生写作列提纲这个学习习惯时,教师可以这样做:课前先布置课堂写作任务,然后专门为孩子留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列提纲,告诉学生这个时间段就只是列提纲,不用着急去动手写作。这个时间段一到教师便可以进行检查,看一下学生的大纲是否合适、合理,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或者有什么值得表扬的都在课堂上提出来,然后再留3分钟的修改时间,最后再要求学生提笔去写,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再综合考虑学生小学时期自制力差等因素,我想这个方法是确实有效的。
三、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一起制造写作话题
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说难也难,说简单其实真的很简单。教师自古以来的责任便是教书育人。假若还是以前的教学方式,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面手握一把戒尺,威严矗立,这无形中对学生形成一种威慑力让学生不敢不学。但现在是新时代,我们要有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小学生其实是一群很可爱的小精灵,他们内心有很多新奇有趣的小秘密、小故事,他们的表达方式很简单,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会拐弯抹角。他们的世界是很直观的,喜欢一切美好的、好玩的事物,而且他们也能分辨出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学生都喜欢对他们好的老师,因此,与学生打成一片需要先让自己试着拥有孩子的心灵,想学生所想,然后和他们一块交流、做游戏,这样成为他们的朋友就不再是什么难事。那么教师一旦与学生成为朋友,学生就会敞开心扉对教师说一些自己的心里话和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然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习惯的了解,指引学生通过文字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学生主动分享的东西与被逼着写出来的东西一定大不相同。比如:难忘的一次 _________,这样的文章是对已经发生事件的一种真实描述,那么这样的文章必须要学生亲身经历才能写出来。因此教师便可以在课上与学生一块做一些课堂小游戏, 或者老师制造一个辩论话题,让学生写“难忘的一次辩论课”。如辩论话题:“中国童话书好还是外国童话书好?”讨论这样的话题学生一定会将自己曾经读过的童话书搬出来放在课堂上与同学共同去讨论,有的同学发表中国童话书的好处,有的同学夸奖国外童话书的好处,都证明学生用心读过这些书,也可以激励读得少的学生去多读书。通过这样的讨论方式可以让学生开口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找寻论点的根据,那么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印象一定会是最深的,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也能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感触。那么在这个讨论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战情” 的变化而扮演不同的角色了,要通过不同的方面来激发学生更多的灵感,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最后学生像玩游戏一样完成了这次辩论,同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写这类文章将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其实,作文方面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等。 方法的确还有很多,但是具体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带入课堂,传授给学生,都需要靠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外界因素影响等的不同,自己通过一步步的实践、总结、改进,找出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千万不能照搬别人的教学方法,这样最终对学生的写作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有时反而会耽误了学生。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教师是可以将自己的心思全部放在教学上面,可以将自己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教导着的,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长大成材,将来成为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在教学方式上面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用心钻研,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写作负责到底,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摘要: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知识、思想等方面的不同提升程度,通过看学生的作文也能看到学生的近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作文教学。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对于教师来说比较棘手,因为在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着作文写作能力差、没有中心思想,甚至提笔忘文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尝试过很多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记日记、摘抄美文等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最终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学生的写作能力远远不能达标,这个问题成为语文教师最大的困扰。
小学是写作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和感悟将直接影响其未来写作水平的高低。为了给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环境,教师也应该在写作教学中下一番“真”功夫,力图给学生带来实惠,给作文教学带来希望。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出发,针对作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 练习
写作是表达心扉的重要方式,是宣泄情感的最佳途径,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为学生做好写作的入门指导。纵观小学作文教学,无论是从前的应试教育,还是现如今打着素质教育口号的应试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着种种困境,小学生素材积累少、写作水平差、写作热情度低、在写作时往往是抱着应付的心理,东拼一句,西凑一句,写作现状实在令人担忧,那么在新素质教育改革中,我们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该何去何从呢?
一、素材积累是写作提高的基础
写作是表达的途径,是情感的宣泄,这就表明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让学生有表达和宣泄的对象。很多时候教师都在埋怨学生写作的内容空洞,学生自己也在感慨没有话说,产生这一结果的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学生缺乏素材的积累,从而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找不到要写的对象和目标。为此我认为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才是写作提高的基础。
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小学生的学习主要限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也就是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的教学内容将对学生素材的扩充起到重要的作用。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素材的引导,从而大大缩减了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精心为学生选择适当的写作素材内容,无论是在教材的讲解中还是在写作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做到毫无保留的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在讲《秦兵马俑》一课中,教师能够为学生扩充有关的秦朝历史;在讲到《海伦·凯勒》一课时,教师能够让学生知道更多海伦凯勒的故事等等,教师每一次的扩充都为学生的素材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学生的生活中依然存在诸多的亮点需要学生去发现和琢磨,尤其是写作素材的积累大多来源于学生的一些生活经历,但是由于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少观察的能力,使得他们的记忆过于模糊,思维也较为混乱,因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很多在以前看来非常平淡的事情,在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之后就会变得新颖而独特,由此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二、勤于练习是写作提高的最佳途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要让学生勤于动笔,可以说勤于练习是写作提高的最佳途径,很多学生在没有进行写作之前就单方面的认为写作不过如此,但是很多美丽的幻想在实施之后就会显得十分的无力,事实上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要勤于动笔,勤于动脑。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教学仅仅局限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上,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无法形成有效的连贯性,教师可以加大学生的写作频率,降低学生的写作内容量来达到勤于练习的效果。
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从一开始的三天一记,逐步的变为两天一记,最后达到一天一记的目的。日记内容也由一开始的流水记逐步上升到一些有意义、有代表的事情,这样学生每天都会尝试去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再比如,让学生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高写作能力的不错方法。观后感是指学生在阅读了一篇文章或书籍、观看了一部影片之后的感想,这些感想不仅与其阅读和观看的内容和相关,也与自身的感悟和成长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观后感的写作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书写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将自己最真实的看法展现在观后感中。如在学习了《海伦·凯勒》这篇赋有斗志的文章后,教师不妨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会歌颂海伦凯勒坚强的斗志;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其他具有斗志的人物事例;有的学生会由海伦凯勒联想到自己,把海伦凯勒作为自己前进的楷模等等,学生书写观后感的过程也是一次写作训练的过程。只要学生勤于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势必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真诚鼓励是写作提高的精神支柱
在整个写作训练体系中,学生的写作仅仅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与其处于同等地位的则是教师的反馈和鼓励了。可以说教师的反馈和鼓励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写作中存在哪些欠缺,还可以让学生在精神上找到一个好的支柱。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不乏存在一些对写作教学漠不关心的教师,这些教师一方面不重视写作教学,另一方面在精神上也做不到真诚的鼓励。比如在布置了“我的同桌”这篇作文之后,教师不能有效的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在让学生初步对“我的同桌”有一个认识后,教师对学生的表述缺乏引导和鼓励。比如有的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同桌:“我的同桌长着一双漆黑的大眼睛,齐刘海,笑起来有两个深深的酒窝,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对于这位学生的表达,教师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没有指出学生表述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鼓励,教师的种种表现带给学生的是无尽的失望。
因此,我认为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精神支柱,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沉浸到写作的世界中。比如在写作“我的同桌”时有的学生写到“我的同桌有点‘冷”,在前半部分这个学生描述了同桌种种的“冷”,但是在最后却正是这样一位看起来很“冷”的学生却做了一件非常热心的事情。对于学生这种先抑后扬的写作方式,教师给予了大大的肯定和鼓励,给学生也带来了无限的精神支柱。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不容忽视,教师仍需要下一番“真”功夫,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策略实施来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万华.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9)
《功夫熊猫》只是一部动画片,但其给予我的伤痛就像端午节最终还是成了人家韩国人的文化遗产一样剧烈。随着“功夫熊猫”的问世,我感觉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并且被动地陷入了一场文化保卫战中。
中华泱泱大国,单是五千年的文明足以傲视群雄,但是我们这样坐拥灿烂文化而自傲是极不可取的,我们的文明就快要腐烂掉了,被人遗忘了。前人也作过许多尝试与努力。那部《大闹天宫》至今令我欣喜,《三个和尚》也很有影响。然而佼佼者中之佼佼者,在我看来当属《山水情》。这部电影一直被列入艺术片,里面对于我国古代文化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剧组邀请了李可染画了八十多条水牛为片中的水牛造型作参考,再加上传统的山水,空灵的笛声,怎不令人倾倒!而接下来,中国动画开始走下坡路了,生产出的产品只能在国内很小范围内才有观众。而与之相呼应的是,一段时间规定在黄金时段只能播出国产动画片。用鲁迅先生的话说:“中国人真的失去自信力了”。似乎成了潮流,中国动画片中的人物造型、动作越来越趋英美或趋日本化,并且对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似乎敬畏得过了头,竟一直不敢也不肯取一粒来使用。后来这种状况逐渐被打破。《宝莲灯》的出现,令人见到了一丝曙光。但接下来诸如《梁祝》无疑是盲从的悲剧,它俩始终让我想起《泰坦尼克号》与《珍珠港》。现如今,中国的动画居然要靠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很黄很暴力”的什么猫跟什么兔撑起,不能说不是悲哀,也不能不说是丢脸。
诚然,中国动画也有过许多努力,但都有些力不从心,似乎“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要与世界接轨似的。
如今,那只熊猫横空出世,甩给那些“有识之士”一记响亮的耳光。于是,“有识之士”们提出以“抵制”来“捍卫”传统文化,但谁又能抵挡得了这一股熊猫热?至少,有可悲,又有可喜??中国传统文化依旧很有魅力!
我们班正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突然一颗陨石向我撞来。同学们都吓呆了,吓得我不敢动。陨石撞到我身上,融化到我的身体里,我发现自已有闪电的力量了。
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拿起数学书准备读时,奇怪书怎么变成灰了;一摸桌子,桌子上铁的地方马上出现了闪电的形状;摸到木头,木头立刻变黑。
这时,“斧头帮”向我冲来,他们满脸凶样。我想:现在我有了超能力,你们都不是我的对手。我正要给他们一拳,他们却自已倒下了,有个人站起来说了一句“好强的电流”,说完就倒下了。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个人,他就是火云邪神,火云邪神刚来就用蛤蟆功,我一个闪电波过去他就飞了。正在我得意洋洋的时候,我的笑声惊醒了我自已。
哎......
美国画家安德鲁·韦思曾创作过一幅画,画正面是一座大房子,房后面是一棵悬铃木。安德鲁开始作这幅画时,有人碰巧去拜访他,看见画家正在用心勾勒粗壮的树干和露出地面的盘根错节的根部。这人再次去拜访时,画家刚好画到悬铃木的树顶。这人第三次去拜访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幅精细逼真的风景画,只见画中一座雄伟的房子,悬铃木的树冠从房顶后探出些许,而之前安德鲁用心绘就的根部和树干均示出现在画中。这名访客大感奇怪,问安德鲁:“怎么回事,为什么只有树冠,树的其余部分呢?”画家说:“我需要的是树的顶部,不是树干和树根。”
“那你当初为什么费神画那些树干和树根呢?”
安德鲁回答说:“事先把树干和树根画出来,这样树才能立得稳,立得挺拔,树冠的神韵才能出来。画树干和树根属于画外功夫,在我的创作中不可或缺。
……
画家只有做足画外功夫才能在创作中体现出神韵,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也是这样。比如学生的写作。如果说我们的学生在在考场上能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那么这些优秀文章的产生应归功于他们平时的刻苦勤奋的读写训练。
1、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是写的基础。读为写提供了写作素材,读丰富了人的头脑,读帮助我们认知事物,感受世界,品味人生。读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他说的第二个仓库中的材料就要通过读来解决。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以间接的方式帮助我们触摸生活,认识生活。
作家叶文玲把书籍比作是自已的“长生果”。她从小酷爱读书,读了许多书,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在初中二年级时有一篇题为《夫妻间的小**》的800字的小小说被刊登发表了,后来她十分恳切坚定地说:“我深深地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能写出那800个字。”可见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
2、看。这个看是指平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正如上文秦牧所说,写作的仓库还有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那就是生活素材。学生平日做有心人,做细心人,对身边的事物要有一个敏锐的洞察力,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行我素,冷眼看世界。要时刻注意身边的一切变化,收集信息,积累素材。
3、思。对收集进大脑的信息要有一个“加工”的过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正确认知,悉心感悟。要学会用心看世界,不要对任何事物都无动于衷,不闻不问。善于思考的人,在思想上,人格上,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上,总能不断取得进步;不善于思考的人或不思考的人,他们对周围世界几乎没有什么主动性的感知,更别提什么进步了,这样的学生要么写不出作文,要么写出的作文不过是呀呀学语,人云亦云,毫无个性和新意可言。
4、练。是指平时较为刻苦的写作训练。写作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如想写好作文,平日的练写是非常关键的。正如一个人若想学游泳,如只是整天待在岸上学习如何如何游,而不亲自下水一游的话,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读是基础,练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平日只有做足这些“文外之功”,在关键时刻才能“厚积薄发”,写出个性鲜明,独到新颖,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转贴]掌握别人心理14招!
一、了解人和人性
提高人际交往和掌握成功的人际关系技巧的第一步是:正确地了解人和人的本性。
了解人和人性可简单概括为——“按照人们的本质去认同他们”,“设身处地认同人们”,而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你感兴趣!换句话说——一个人关注自己胜过关注你一万倍。认识到“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你”这一点,是生活的关键所在。
二、如何巧妙地与别人交谈
当你与人交谈时,请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把这几个词从你的词典中剔除出去——“我,我自己,我的”。用另一个词,一个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词来代替它――“您”。你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听众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当你与人谈话时,请谈论对方,并且引导对方谈论他们自己。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最受欢迎的谈话伙伴。
三、如何巧妙地令别人觉得重要
人类一个最普遍的特性便是——渴望被承认,渴望被了解。你愿意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吗?那么,请尽量使别人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请记住,你越使人觉得自已重要,别人对你的回报就越多。
1.聆听他们
2.赞许和恭维他们
3.尽可能经常地使用他们的姓名和照片
4.在回答他们之前,请稍加停顿
5.使用这些词——“您”和“您的”
6.肯定那些等待见你的人们
7.关注小组中的每一个人
四、如何巧妙地赞同别人
绝对不要忘记任何愚人都可以反对别人,而只有智者和伟人才会赞同——尤其当对方犯错误时!“赞同艺术”可概括为以下6点:
1.学会赞同和认可
2.当你赞同别人时,请说出来 3.当你不赞同时,千万不要告诉他们,除非万不得已
4.当你犯错时,要勇于承认
5.避免与人争论
6.正确处理冲突
赞同艺术的根源在于——
1.人们喜欢赞同他们的人。
2.人们不喜欢反对他们的人。
3.人们不喜欢被反对。
五、如何巧妙地聆听别人
聆听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成为更好的谈话伙伴。当然,成为一名好的听众,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我有5点建议可供参考:
1.注视说话人
2.靠近说话者,专心致志地听
3.提问
4.不要打断说话者的话题
5.使用说话者的人称——“您”和“您的”
六、如何巧妙地影响别人
促使人们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情的第一步,是找出促使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即他们想要什么)。和别人说他们想听的东西,他们就会感动。你只需简单地向他们说明,只要做了你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之后,他们便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了解人们所想”的方法是:多询问,多观察,多聆听,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
七、如何巧妙地说服别人
当你说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时,人们通常会怀疑你和你所说的话,这是人的本能的一种表现。更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直接阐述,而是引用他人的话,让别人来替你说话,即使那些人并不在现场。因此,要通过第三者的嘴去讲话。
八、如何巧妙地使别人做决定
1.告诉人们为何要同意你。告诉人们,按照你所说的去做他们便会受益,而不是你自己受益。
2.问只能用“对”来回答的问题。但是,应注意,要恰当地问这些“对”的问题。也就是说,当你问此类问题时,应点头示意,并以“您”来开始你的问题。
3.让人们在两个“好”中选择其一。这个技巧是让他们在你的两个“可以”中选择一个。
4.期待人们对你说“好”,并让他们知道,你期待他们做出肯定的回答
九、如何巧妙地调动别人的情绪
1.记住,任何一个交往最初的一瞬间往往决定了整个交往过程的基调。
2.接着,运用人类行为的第二基本规律——人们总是对他人的反应带强烈的群体性
因此,在最开始,你双眼接触的瞬间,在你开口说话之前,在你打破沉默之前,请露出你亲切的笑容。人们总不能意识到,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别忘了,从现在开始,请露出你的笑容,就像专业演员模特那样,并且对自己说——“笑一下!”
十、如何巧妙地赞美别人
慷慨些,去赞扬别人吧!先找到一些值得赞扬的人和事,然后赞扬他们。
1.要真诚
2.赞扬行为本身,而不要赞扬人
赞扬一定要具体——要有的放矢。快乐方程式——养成每天赞扬三个不同的人的习惯。你会感到,这么做后,你自己是多么开心!当你看到这么做给别人带来幸福、快乐和感激时,你自己也会因此而感到幸福。
十一、如何巧妙地批评别人
1.批评必须在单独相处时提出
2.批评前必须略微地给予赞扬或恭维
3.批语时,不要针对人,批评某种行为,而不要批评某个人
4.提供答案
5.请求合作,而不是命令
6.一次犯错,一次批评
7.以友好的方式结束批评
十二、如何巧妙地感谢别人
仅仅在自己心里感激、赞赏别人是远远不够的,应把你的这种感激、赞赏的感情向值得你感激的人表达出来。
1.态度要真诚
2.清晰、自然地表达
3.注视着你感激的对方
4.致谢时说出对方的名字
5.尽力地致谢
十三、如何巧妙地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
如果想美丽,就自己先要美丽起来。如果你想让别人赞赏你、钦佩你、敬重你,你就必须让人感到,你是值得获此荣誉的。为你自己而骄傲吧(但不要自负!)为你自身,为你的职业,为你的工作环境而骄傲;不要为你现在的处境和不足之处而自卑。你就是你自己——要尊重自己,要为自己感到骄傲。
1.真诚
2.要热情
3.不必过分急躁
4.不要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5.不要打击任何人、任何事
十四.如何巧妙地发言
1.明白你所说的内容
2.说完该说的,就停止
3.说话时,请注视着听众
4.谈论一些听众感兴趣的话题
一、多观察并感受
四季的景色是不同的, 不同地区的风光也是各异的。学生只要留意一下周围就会发现许多不同。春天, 大地不是一天就换上绿衣的, 而是一点一点:
先是小小的鹅黄色的毛茸茸的尖从树杆上突出来, 而后是淡绿色的小叶片, 最后才是墨绿的大叶子。夏天如果连续几天酷日当空, 植物就会变色, 原来的墨绿裹上了一层灰色, 叶片耷拉着脑袋。但是一场大雨过后, 植物的颜色又鲜艳了, 叶片抬头挺胸起来。秋天是金黄色的, 叶子在经历过几次秋雨的洗礼之后慢慢变成了黄色, 落到了地上。冬天的漫天大雪是最让人兴奋的, 整个世界都被雪给塑成了白色, 雪花是六边形的, 但如果大家细细观察, 会发现雪花的六边形是不同的。
观察只是一个过程, 目的是感受。在上面的一系列观察中主要是要感受大自然的美以及给人身心带来的愉悦。下面这段话就是在草原上观察太阳与羊群时的感受:
快近黄昏时, 太阳如一颗大红球, 挂在天边。柔柔的鲜艳的红洒向四方。我已分不出远方天与地的颜色, 一片白云慢慢向我飘来, 那是饱食的白羊正要回到它休憩的地方。沐浴在红光里, 我感受到一种美, 一种天与地相融、人与物相通, 没有距离、没有差别、没有竞争、没有成见、没有何求, 人与草相依, 物与人同乐的美。
这段话把感受与风景融成一体, 相得益彰。如果单写风景或单写感受都不会有这种美的效果。
以上是观察并感受自然的美。下面再说说观察人物并感受其内心活动, 发现人的美。
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 前面有人把自行车骑得飞快, 你就可以想他上班快要迟到了, 也许他是个有责任心的老师, 不想让四五十双渴望的眼睛等着他, 今天他迟到的原因是母亲病了等。你还可想象他的家庭及生活状况。你会从中感受到做教师的责任。有一对老夫妻互相搀扶着慢慢行走在绿树底下, 你就想他们可能每天都是这样晨练, 他们就像现在晨练一样互相搀扶着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他们的人生可能很精彩, 经过多年的奋斗, 组建了自己的公司, 后来经营不善倒闭, 整理思路后重新发展, 成了富商, 他们的人生是美丽的, 是一种对生命执著奋斗的美, 发掘并完善生命价值的美;也许他们就是公司的普通职工, 一辈子兢兢业业, 没有大起大落, 但人生的平和中又有另外一种安闲淡然的美。
心细的学生会发现父母对自己唠叨时眼睛是如此的柔和, 而且他们的唠叨内容永远是让你身体健康、努力学习、成长成一个人格完整的人。你只要用心去体会, 就会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美丽的。
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 感受其实是对现有的自然界、人与事物的再认识, 这样形成习惯对于感情的表达或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很有帮助。
二、多听并想象与联想
我们的耳朵每天都在听着不同的声音, 如上学的路上要听鸟叫汽车飞驰而过的声音, 到校听着学生聊天的声音, 上课听着老师讲课的声音, 放学听着父母唠叨的声音。如果每天都把这些声音经过大脑的加工, 那么这将是非常丰厚的写作素材。
许多学生在乡下或在公园里会静静地听大自然的声音, 鸟唱虫鸣、狮吼虎啸, 每当这时候, 身心会感到无比的闲适淡雅, 这时, 你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一只虫, 与它们一块分享大自然, 一块用心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你想象鸟唱的歌、虫子说的话, 想象你与它们正在对话, 也可以想象它们之间正在说些什么, 想象老虎被关在铁笼子里一脸阴郁地看着你们对着它拍照时的心情, 想象大象追赶侵入它领地的天鹅时所说的话, 想象鸳鸯与天鹅比美时的对话。这样的想象与联想, 不仅对你的身心有更多的陶冶, 而且使你对童话有了更多热爱和理解, 你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
听父母与学生说话, 你还可以把想到的情境或不同意见用可以达到的最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说话其实也是在做作文。
三、多读并做笔记或记忆
我的一个学生非常喜欢读书, 但作文写得很不好。 经过调查, 才发现他读的书只有幽默画册和动画。我还了解到他读书的目的只是觉得好玩, 读书时什么也不想, 只是一笑了之。
这其实是现在中学生阅读的缩影:只追求一时的快乐, 把读书看作是一个形式———噢, 我在读书!
这样读书永远读不好。我的经验是, 读书不能择其悦而为之, 要见什么读什么, 但要择其善而记之。如每天能见到报纸, 读;家里有本《圣经故事》, 读;从学生某处见到本《上下五千年》, 借来读。好多学生想说《圣经故事》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我们又不信仰宗教, 读它有什么用。其实大家只要能把这本书看一遍, 就会发现里面的故事不仅结构完整、语言优美, 而且它还教育人要友善, 要有爱心。
在阅读的时候, 并不是你所读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价值的, 对于对自己的写作或生活没有帮助的, 可以一目十行, 一扫而过, 但对你有帮助的, 一定要做读书笔记或背诵下来。
有些学生没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 又想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水平, 怎么办呢?可以进行针对性阅读。有些学生写记叙文的时候, 脑海中的事件列列在目, 笔下却生涩别扭, 这时候需要读一些小说。
写散文时, 明明有感情, 有时候想着想着还能掉出眼泪, 就是表达不出来, 那就读一些美文, 诸如俞平伯、 朱自清等的散文;写议论文时缺思想、少观点, 咬着笔不知该说什么, 那就读一些报纸上的时评、读一些杂文, 可能的话, 读些哲学书籍。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文章的结构有了完全的把握, 而且对细节描写有了较深的理解。如果学生能自己把这样的文章网络画出来, 并想想这样写作的好处, 在写记叙文的时候有意识地加以应用, 那么经过十几篇文章的学习, 写记叙文的水平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至少在结构方面) 。
四、多写并思考
上面所说的功夫必不可少, 但要真正做到写作时感情的泉水喷涌而出, 议论时理论和事例信手拈来, 那还得做更重要的事情, 就是不断地练习。
日记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把周围所发生的事或所想用自己能达到的最优美、最恰当的语言记录下来。
日记切记不要记成流水账。有些学生每天记日记, 就是不见作文有所提高。看看他们的日记, 都是“早早地起来上学, 中午不到12点就赶回家吃饭, 下午又去上学”等, 这样的日记只是对时间作了一个记录, 不是我们要求的日记。有些学生对写日记犯难, 可以先写一句话日记, 如“学习虽然有点苦, 但有种满足让我看到了自己将来的价值。我在与时间赛跑, 与灵魂作斗争, 在塑造亦或重现一个真的自我。”“柏油路既宽阔又平坦, 道路两旁是柏树或杨树。沿路都是平日见不着的风景:空旷的原野上羊儿悠然自得, 马儿或远或近或奔腾或休憩地为绿添着色彩, 天格外的蓝, 几朵白云被撒在天边, 幻化着各种窈窕姿态。”这样的句子写多了, 感情就会越来越丰富, 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
写日记时间长了, 一句话就不能很好地表达感情了, 那就可以写成完整的文章。如果每天花二十分钟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文章, 时间长了, 阅读和作文水平都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如果整篇文章写起来都比较顺畅, 就可以尝试着对一个题目进行多方位思考。以《不幸》这个题目为例, 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散文或诗歌。可以对“不幸”进行三种理解, 一种是“倒霉”, 一种是“不幸中的万幸”, 一种是“逆境出人才”。然后把不同的想法写成不同的文章, 这个题目就可写出12种不同版本的文章。这样练习上十几篇题目, 作文水平就有一个飞跃了。
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对于初学者, 细节描写的练习非常重要, 写日记时可以有意识地多加锻炼, 比如母亲做饭时的动作, 父亲从楼下往上提重东西的动作等都可以作为练习的对象。
以上四部分是一个整体, 之所以分开写, 是为了让大家能更清晰地理解笔者想说的内容。如在观察感受的同时可以随手记下自己的所见所想;在听别人说的时候, 突然有种不同的声音在心底呐喊, 那就快点把这种灵感记下来。如果记下的文字数量可观, 可以整理成散文、议论文, 对别人心理活动或行动想象得比较多了, 还可以整理成小说。
这么多的内容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看、听、读、写、 感、想、思、记”。学生如果能真正地随时随地观察、思考, 并勤于练习, 考试时或课堂上写起作文来就会随心所欲, 得心应手。
摘要:技校学生因生活素材不多, 感触不深, 写起作文来颇感费力, 最后只有胡编乱造, 草草了事。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发现, 并不是语文教师的水平高就可以教出来作文写得好的学生, 要写好作文, 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多观察并感受, 多听并想象与联想, 多写并思考, 多写并记录。
关键词:作文,课下功夫,写作方法
参考文献
一、选择材料要“新活”
对于作文教学,我们认为应做到两个“早”:(1)教师提早布置题目或范围;(2)学生提早做好准备。学生主要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这个任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完成。
1.日记。“偶有所得,提笔记之”,先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我们规定:日记中的内容一般都是学生所见、所闻、所感,并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比如有些学生在日记中就把内容整理成题材资料库、写法资料库、词语资料库,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便于我们以后在写作时提取选用。而这些资料应讲求新颖、真实生动,因为这是我们对外界客观事物的真实感受。其实不一定非要大事件才能引发人的感受,一个自然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发人的感受,成为写作契机和切入点,如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到:回忆刚上小学或中学时所看的电影、电视时,急切想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到现在就觉得自己对人生的观察是幼稚的;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刚步入新的环境时,心里颇感惆怅,很难适应环境,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敞开心扉,调整心态,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还有的从“非典”“洪水”“冰灾”“地震”当中感受到中国人民的伟大,感受到医生、护士的伟大,教师、军队、警察的伟大,还有的同学从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攻打伊拉克战争中认识到世界人民享受和平安宁生活的宝贵。这些都是作者如实所见、所感,也是以后写作中有用的材料。
2.通过其它方式搜集、积累材料。如剪报、听广播、看电视,以及阅读图书资料、网络等都是我们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方式还可以了解名人史迹,了解伟人成长历程,了解各种史料知识,阅读名家名篇、中高考优秀作文等,不断扩大知识面,达到“但得其所欲求者尔”。不但能扩大知识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心灵,创新我们的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二、命题范围要“放活”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命题范围就要“广”,要“开”,要“活”。
1.拟题力求内容新,观点新,思路新。好的命题可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比如《桥》这个题目,我们写的桥不下千万种,但要辟出一条新路径的确不易。有一位高职学生是这样写的:他写了家乡门前一座普普通通的土桥变成木桥再变成石桥的一系列变化,由点到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体现了农村建设的新成就。这样,就赋予题目以新意,从而包容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再比如期中考试后学生的成绩高低参差,有的学生意志消沉,整天提不起心情,精神特别恍惚,大有“天之末日来临”之感,据此,布置下面的材料,让其根据要求写作文:
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须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着必然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惊的成功。
周国平《智慧与人品》中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相信,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
请仔细揣摩这句话,联系自己的经历、经验、见闻和知识,以“感谢自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此题目贴近学生当时的心态,更能鼓舞他们增加自信心,继续拼搏,努力向前。
2.增加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对于题目拟定还应侧重培养发散思维。我们不能限定过多的要求,应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力求准确、简洁、新颖、醒目。比如《考试》《家乡新变》《南郭先生续传》等。现就以考试题目《考试》为例来说,要注意的是文体不限。文章写出来之后,有的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评价当前考试制度,指出利弊,提出改革措施;有的干脆抄写考试规则,对“考试”加以说明等等。这样的作文题目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了巨大空间,无疑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作文训练要“专活”
对于写作应有的放矢,不能盲无目的,应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专基训练,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以片段作文为主进行训练,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将其进行分类,分别出题,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片段作文“小”“短”“精”,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使学生在课余挤出时间进行训练。
2.专项训练还包括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构思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这些实际上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训练。
四、写作过程要“搞活”
“搞活”原则,可以分以下几步:
1.将课前给学生的写作范围或作文题引入课堂,对题目稍作要求,一般应从精、从简。
例如作文要“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清晰,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或以“XX”为话题,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008年高考陕西卷作文要求)涉及内容方面的,避而不谈,以免影响学生思路,把学生套在教师所“说”的“网络”里,所“设”的“陷阱”里,让学生充分“自由”,“各抒己见”。
2.审题。确定好题目或范围后,不要急于动笔。让学生审清题意,辨明思路,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构思,推敲布局。审题可包括两种方式:(1)直接审题。对题目进行判断、比较,找出关键性词语,把握侧重点。如《难忘的临别赠言》,其中“难忘”是最关键的。(2)间接审题。教师可以不直接指导学生审察题意、角度、感情,而启发学生根据命题去回忆范文,接触过的生活场景。对于需要创设情境的,应将提前设计好的模型、实物、故事等材料展示出来,充分发挥多媒体电教手段的作用。如用闭路电视或生活现场,观看海浪、山峦、云天、泥土……让学生联想人生,世事。充分发挥联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思路确定后,学生不可以进入动笔起草阶段。起草作文一般要求学生“一气呵成”。依照思路轨迹,道出“建筑模型”。其一,不能让学生写一句,修饰一句,这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完整性,连续性。有些学生常问笔者,他写作前,感觉思路非常好,可是,写作时,稍不留神就写不下去了。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人的思维具有一贯性,一旦间歇,就容易被打断;其二,环境要“静”,学生“动笔”,教师“闭口”,一般不要从中提示、指导,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即先“写出来”;其三,教者进行巡视,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写作情况,随时获取信息。发现有困难的,进行个别处理;其四,将掌握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记录在案,并进行整理,为指导修改奠定基础。实质上这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创新题材,独特构思,在“活”字上下功夫,同一题目可采用多种角度,各领风骚,真正创作出好的作品。比如采用会议纪要的方式、写日记方式、戏剧方式、启事、诗歌等。
五、修改方式要“灵活”
对于课内修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自改自评,老师巡回指导。叶圣陶先生再三强调:“改的优先权应归属于作者自己。”文章写完后,学生应检查1-2遍,然后从“小处”着手,进行修改。主要通过查字典,翻资料等解决字、词、句等方面的问题。内容改好之后,还可教给学生在局部进行详加修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文章起笔,开篇要做到亮丽精巧、引人入胜,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可开门见山,可设置悬念,也可引用诗句或名人名言等。
(2)巧收文尾,俗语道“编筐织篓,全收在口”。文章结尾点睛,文章也会升华。
2.小组互改互评。教师指出评改目标和重点,学生以4—6人为一小组,“大家”互改、互批、互评,互相研讨。对于修改有困难的应记录下来,向老师提出。这里着重解决段、篇问题。
3.师生共同评议,做到“两结合”。即将自评情况、组评情况综合起来进行归纳、整理,一并进行集体讨论。凡符合要求的给以优秀,有个别失误的,当场指正,及时修改;写作失误的,共同指正,进行重写。最后,由学生检查一遍,交教师复议。
4.特别要求:对于作文,我们不能过分限制时间,应将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以便学生更新思路,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六、评价语言要“激活”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作文课有浓厚兴趣,评价语言相当重要。
对于中学生的评价语言,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单纯批判方式应当少用。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教师改文,业志辛勤,苟学生不晓其故,即功夫虚掷,今责令其探索,彼必得用心而自得之矣。”作为老师,应尽量从心理上给学生“壮胆”“打气”。否则会挫伤其积极性。比如,有一个学习相当好的学生写作文时跑题了,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写的:
[评析]本文严重脱题,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太马虎,没有审清题意,重写。
这个学生看了这个批语之后,整整哭了四节课。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这样写道:
[评析]你的习作内容与题目不太相符,但内容写得相当不错,如果换上另一个题目,无疑是一篇极优秀的佳作。希望你仔细修改,重写一遍,在以后写作中要审清题意,不能太“马虎”。
同一作文,两种语气,同一评语,两种“景色”。后一种不但达到了目的,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七、注重经验要“用活”
作文批阅之后,不能一了完事,置之不“看”。对于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还应“更上一层楼”。
1.教师从“再指导”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讲评。因为评价可以更新认识,创造是认识的能力的飞跃,学生习作中的点滴创造反映了他们智力和能力发展上的某种突破。经教师讲评,便会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点滴创造到更多的新创。
2.学生将教师的评价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照。然后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成败得失,正确估价自己的写作能力,并纳入日记的范畴。所渭“作文然后知困,困而能改,改而能进,何谓无文焉!”
3.对于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作,可以借助“作文专栏”“黑板报”“广播室”等形式进行宣传,全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优秀的可选送报刊杂志。实际上,笔者采用的方式大多数是帮学生打印,并传发给每个学生,激励他们的上进心,鼓励他们更加努力搞好写作,再者,也将这些好的作品资源让学生“共享”,收入自己的资料库,随时积累,不断翻新,不断前进。
以上七条是笔者对作文创新模式探索的几点做法,我们认为,只要能使学生从传统思维中“走”出来,从传统桎梏中“跳”出来,真正使学生“活”起来,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将会有很大帮助。
最近热门电视有许多,其中我最喜欢看<<功夫熊猫>>。刚开始在我没看电视之前。我觉得这个电视的名字十分奇特。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个熊猫是什么样的?熊猫为什么有功夫?它的功夫从哪儿来的?它的功夫高明吗?......这些问题我用幻想也想不出来。于是,我在星期六上午,打开电脑在网上观看<<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这部电视剧主要讲了: 讲的是一只熊猫叫阿宝,很胖,家里是做面条的,但他很想成为功夫大师。乌龟大师“选秀”时,他坐着鞭炮从天而降。乌龟认定它是传人,虽然他一无是处。它的使命是保护和平谷,打败大龙。他爱吃,所以师傅想出了一个教他武功的绝招----用食物诱惑他。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天赋打败了大龙。这个熊猫虽然大大、胖胖的,不时做出幽默的动作,但是它非常认真,努力的去学师傅教给它的武功,并且很快地掌握了。师傅得徒弟(大龙)因为为了武功秘籍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坏。
看完这部电视剧,我脑海中的问题全被解决了。我也知道了无论我门做什么都要向阿宝学习。
举一个例子吧:大家一定对“玛丽居里”这个名字不陌生吧。她就是波兰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就是她,提炼出了世界上第一克镭。你们知道她是怎么提炼出镭元素的吗?原来,她卖了一吨可能含镭的矿渣。在自家的棚子里不停的手工提炼,一次不成功,再试,第二次还不成功,她没有放弃。经过上百万次的试验,终于提炼出了0。1克镭,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完成了科学史的一个创举。居里夫人因为这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仅在国外,国内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从小练习书法十分刻苦。小时候写字前,他总会以手为笔,以袖为纸,先在袖子上练好了才会下笔在纸上写。久而久之,王羲之的袖子都被他划破了。正是因为王羲之的刻苦,所以才成为我们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但转念一想,熊猫不光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咱不能垄断对它的喜爱。咱倒是该感谢好莱坞替中国做了广告,让中国文化传播了出去。好莱坞在《功夫熊猫》里加入了中国元素,而且请了中国艺人,这些都是对中国文化的敬重。咱中国人不也用汽车、电话了吗?这都是外国人发明,别国也没说你别用!我们不能狭隘到为了说明熊猫是我们的,就不能让《功夫熊猫》来国内公映吧,那么我们如何享受全世界文化遗产,分享全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呢?
一些愤青怒骂好莱坞是文化流氓和文化强盗,如果好莱坞的文化真的是如此不堪的话,那么人家又凭什么征服整个国际世界呢?说到底,终究还是人家的电影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功夫熊猫》里,人们发现,好莱坞似乎已经真正"读懂"了中国。除了人物和道具,影片的理念、文化都是中国式的。另外在如何对待、发掘、使用自己本民族文化并如何同流行文化相结合上,给我们上了轻松而极其有启发意义的一课。美国《功夫熊猫》横扫全球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中国电影文化视野狭窄,缺乏发现力、创造力、想象力,实质则是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中国动画总是喜欢板起脸孔在教训人,《功夫熊猫》给国产动画片最大的启示是,怎么让熟悉的中国元素带来新鲜感。
以往很多国内业内人士抱怨说,内地观众不爱看国产动画片,是因为观众对传统的文化元素太熟悉:从小就听就看孙悟空的故事和小画册,长大了再看动画孙悟空,毫无新奇感,《功夫熊猫》可以说上了让国人面红耳赤的一课。《好莱坞报道者》Hollywood Reporter刊文说,尽管影片主要面向的是儿童观众,但《功夫熊猫》的幽默却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功夫熊猫》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将熊猫、功夫等中国文化元素糅合在一起,拍摄出令世界瞩目、令中国人“眼红”的动画片,难道不值得我们、特别是电影人思考吗?
这只“带着美国血统”且贪吃的熊猫在荧幕上闹腾之余,给我们所带来的启发并不会比快乐要来得少。
“我发现对于这些大洋彼岸的创作者而言,我们熟悉的文化不再是一种束缚创作的沉重包袱,而成为一种最为鲜活和有力的滋养。”看过《功夫熊猫》后,导演陆川这么说。
这等于肯定了《功夫熊猫》的成功,也说明了我国的动画制作团队对中国元素的利用与发掘还存在不足。
在如今的世界里,有些情感和追求是普世通用的,放之四海皆准。除去表层的中国功夫和异域风情,《功夫熊猫》的内核里,其实还是两个最励志最常见的主题:"勇气与责任"。阿波的成长,可以见于任何一个国家的青年身上,功夫只是途径,找到自我的"密卷"才是目的,这也是为什么影片能够大受欢迎,老少通吃的道理吧。
为什么一个没有中国制作人的制作团队能够制作出这样富有中国味的电影呢?这值得许多中国的电影人思考。10年前迪士尼拍摄《花木兰》引起轰动,我们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和疑问,今天,我们再一次发出这样的感慨和疑问!
想当初,《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国产动画片,也曾深受孩子和大人们的欢迎,甚至可以说影响了几代人。可现如今,很少看到像样的国产动画片了。包括整个儿童题材影视作品,好作品也是明显减少。
我们的儿童题材影视作品、特别是动画片为什么会越来越少,质量无法保证呢?当然,问题的症结还在创作根源上。
【功夫作文】推荐阅读:
爷爷的功夫200字作文12-10
功夫不负有心人初中优秀作文500字06-30
功夫熊猫赏析06-20
《功夫熊猫》拉片07-01
观《功夫熊猫3》有感10-17
功夫熊猫1中英台词11-25
功夫树读后感12-05
功夫不负有心人典型事例06-12
功夫熊猫中英文影评07-25
《功夫熊猫3》观后感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