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行政组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在制作劳动合同书,劳动争议仲裁时及制作社会保险相关表格等实验活动时,我们组成员将团结互助精神发挥到极致。通过多次地讨论和交流,我们组制作了一份劳动合同书的范本,虽然存在了一些问题,但在老师地指导下,均已纠正。不过大家都很开心自豪,毕竟这是我们成员的心血。在处理劳动争议时,我们组被分成四个仲裁小组。参加仲裁的时候,坐在仲裁庭上面,无形的提高了我的胆量及能力。在仲裁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同时也感觉到了我们组成员的那份信心及热情。制作社会保险的相关表格,对我们而言可能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因为绘制表格的麻烦,且加上当初分工由八个人负责,不过在所有成员地参与及老师的指导下,任务还完成的顺利。在这个课程中讨论与交流一直贯穿始终,讨论交流能让我们取长补短,更能让我们发挥出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很好的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课程实验的学习,我们行政组体会很多,主要有:
一,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态去学习,这会让我们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有效的学习;
二,应该注意团体内的互助,这不仅能融洽团体关系,更能使每个成员都参与,互相交流,相互讨论,相互促进;
三,让我们更加懂得在工作、学习前应先制作一个完善的计划分工,实工作和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
郭庚茂指出,自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来,全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坚持把依法行政放在政府自身建设的突出位置来抓,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升。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深入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两转两提”,带动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升,规章制度逐步完备,政府职能转变成效突出,行政执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行政监督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郭庚茂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政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不断提高政府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一要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工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维护法制统一。二要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政府决策行为。要坚持依法决策,规范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跟踪评价和失误问责机制。三要严格依法办事,规范行政执法。要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四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务服务质量。要扩大公开范围,突出公开重点,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五要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强化行政问责。要充分发挥监督体系的作用,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严格行政问责。
郭庚茂强调,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涉及政府工作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坚持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学习“一文九论十八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抓好基层基础,营造环境氛围,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取得更大成效,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2012年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处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的基本情况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为行政复议机关处理行政复议案件的情况
1.案件总量。2012年,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98件,比2011年减少60%。其中受理77件,比2011年减少67.09%,不予受理及依法作其他处理的21件。已结案件60件。见表1。
表1 2011年、2012年全区行政复议案件数量及结案情况
(单位:件)
2.申请复议事项分类。2012年全区申请行政复议主要集中在工伤保险、养老保险、人事行政等事项。其中工伤保险55件,占56.12%;养老保险21件,占21.43%;人事行政6件,占6.12%;劳动监察2件,占2.04%;行政审批1件,占1.02%;其他13件,占13.27%。见表2。
表2 2011年、2012年全区申请复议案件案由分类
(单位:件)
从表2可以看出,2012年全区申请行政复议案件仍然主要集中在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上述两类案件的总量虽然分别比2011年下降24.66%和86.54%,但仍占全区申请复议案件总数的77.55%;其中,工伤保险占全区申请复议案件总数的56.12%,养老保险占全区申请复议案件总数的21.43%。
3.处理情况。在2012年已审结的60件案件中,复议决定维持54件,占90%;撤销和责令履行5件,占8.33%;作其他处理1件,占1.67%。见表3。
表3 2011年、2012年全区行政复议案件处理情况
(单位:件)
从表3可以看出,2012年全区已审结行政复议案件中,复议决定维持、作其他处理的分别比2011年下降了0.31个百分点、5.47个百分点,撤销和责令履行的增加了5.78个百分点。
(二)被复议的情况
2012年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参加复议,作出复议答复并提交有关证据依据材料,履行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被申请人参加行政复议的职责。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被复议119件,比2011年减少195件,减幅62.1%。在被复议的119件中,由地市以下部门处理109件,由省级部门处理10件。
(三)行政应诉情况
1.案件总量。2012年,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处理行政应诉案件184件,与2011年基本持平。
2.案件事由。2012年行政应诉案件主要集中在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劳动监察等事项。其中工伤保险132件,占71.74%;养老保险36件,占19.56%;劳动监察5件,占2.72%;行政不作为2件,占1.09%;行政审批1件,占0.54%;其他 8件,占4.35%。 见表4。
表4 2011年、2012年全区行政应诉案件事由分类
(单位:件)
从表4可以看出,2012年全区行政应诉案件中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占全区行政应诉案件总数的91.3%,工伤保险比2011年上升13.27个百分点,养老保险比2011年下降12.68个百分点。同时,案件涉及范围呈多样化趋势。
3.处理情况。2012年已审结140件,未结44件。已审结的案件中,判决维持103件,占73.57%;撤销和限期履行职责14件,占10%,作其他处理23件,占16.43%。见表5。
表5 2011年、2012年全区行政应诉案件处理情况
(单位:件)
从表5可以看出,2012年全区已审结行政应诉案件中,维持的比2011年下降11.77个百分点;撤销和限期履行职责、作其他处理的分别上升5.69个百分点、6.09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一)与2011年相比,2012年全区行政复议案件、被复议案件数量有所下降,行政应诉案件数量基本持平
1.2012年行政复议案件总量和被复议案件数量分别下降了60% 和62.10%。下降的原因:一是养老保险行政争议大幅度减少。2011年7月起,除对特殊工种和政策性提前退休仍需审批外,其他退休一律不再实施退休审批。因此,因退休审批引发的养老保险行政争议数量大幅减少;二是群体申请复议的案件数量有所减少;三是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行政复议不再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用人单位、工伤(亡)职工及其近亲属对工伤(亡)认定不服而选择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2.应诉案件基本持平。2012年与2011年行政应诉案件数量基本持平,说明近年来我区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行政应诉案件数量总体保持稳定,波动不大。究其原因是作为行政应诉案件两个主要来源的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此消彼长:一是实施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后,我区新增参保职工65万人,工伤保险方面的诉求最为集中,诉讼案件数量有所增加;二是另一个行政应诉案件主要集中源的养老保险诉讼案件有所减少。
(二)工伤保险案件占行政应诉和行政复议的比例仍居于首位
2012年工伤保险案件在行政应诉和行政复议中分别占71.74%和56.12%。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普法宣传教育的开展,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及其家属维权意识增强。二是由于工伤涉及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等诸多方面的利益,因此,无论是否认定工伤,双方当事人都可能提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三是由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工伤保险案件处理难度增大。
(三)从审结处理情况看,2012年全区案件纠错率有所提高
2012年行政复议案件被撤销和责令履行的占已审结案件的8.33%,比2011年提高了5.78个百分点,表明行政复议案件纠错率有所提高。主要原因:一是上一级行政复议机构能够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客观公正地审理行政复议案件。二是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学习和培训等方式,树立依法行政、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加强法律和业务知识学习,有效化解行政争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存在问题
(一)对案件事实的调查取证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一些具体行政部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前仍存在不仔细审查材料和证据、不重视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调查核实,仅凭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就作出认定的情况,导致具体行政行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依据错误,由此被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撤销责令重作。
(二)基层行政执法队伍的专业素质仍需不断提高。基层执法办案人员少,更缺乏专职专业执法人员,执法办案人员往往身兼多职,需要应对各类繁重的事务。同时,有些执法人员对法律程序、证据规则及执法依据等掌握和理解不够,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处理应对不及时。另外,仍存在部分基层行政执法文书不规范,制定成文时校对不仔细,因内容和程序方面的原因导致相关文书有瑕疵或无效,从而引发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四、对策及建议
(一)進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和征缴力度,促使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有效地减少争议和诉讼发生。
(二)进一步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通过组织培训、举办讲座、召开典型案例研讨会、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进一步提高行政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工作制度、行政执法监督制度、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复议案件调查取证制度等各项制度,创新工作方式,规范行政行为。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范行政许可
自由裁量权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和廉政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广州市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外国人入穗就业许可,台港澳人员在穗就业许可,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设立、变更、取消审批,民办技工学校的设立、变更、取消审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设立、变更、取消审批,人才交流中介服务许可证的申请、变更和撤消审批,举办人才交流会审批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市、区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职权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许可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 同一个许可行为在不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有规定的,在适用具体法律条文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优先适用法律效力高的规定;
(二)法律效力相同,属于特别规定的优先适用;
(三)法律效力相同,生效时间在后的优先适用。
第五条 实施行政许可应当按照公开、公正、高效、便民的原则,合理行使。
第二章
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 第六条 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原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管理办法‣(粤劳社发„2009‟8号)等规定执行。
第七条 不定时工作制是指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需机动作业而采取不确定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因工作性质特殊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需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作业,采取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
第八条 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申请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1、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
2、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
3、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申请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1、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2、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3、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的职工;
4、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第九条 企业申请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由企业所在地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
第十条 企业申请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时应当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企业实行不定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申请表‣;
(二)•实行不定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职工签名表‣;
(三)企业实行不定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申请报告;
(四)企业实行不定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实施方案;
(五)企业工时管理制度;
(六)企业工资支付制度;
(七)实施方案、工时管理及工资支付制度(需向本单位职工至少公示5天)的公示反馈意见;
(八)企业营业执照副本(或注册证、登记证)及复印件;
(九)实行期满需再次申请的企业,应当书面报告上期实施情况。
第十一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决定。
第三章 外国人入穗就业许可
第十二条 外国人入穗就业许可应当按照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颁发†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6‟29号)等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拟聘雇或接受被派遣符合下列条件的外国人,应当申办•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下称许可证书)。免办许可证书的外国或台、港、澳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中的首席代表、一般代表,也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年龄满18周岁,身体健康;
(二)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
(三)无犯罪记录;
(四)有确定的用人单位;
(五)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
(六)拟从事的岗位应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按照下列程序申办许可证书:
(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办事窗口受理申请材料;
(二)审查部门审核申请材料;
(三)审批部门根据申请材料作出签发许可证书决定。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申办许可证书,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聘用外国人就业申请表‣;
(二)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就业的申请报告;
(三)用人单位对外国申请人的聘用意向书;
(四)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须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应提供主管部门批准许可证书复印件;
(五)外国申请人的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复印件;
(六)外国申请人的详细工作经历、最高教育学历证书和其从事该项工作的职业资格证明(从事属国家规定职业技术工种的原则上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属须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岗位提供许可证书或资格证书;特殊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须经过本国公证机关公证)复印件(以上文件如为外文的须同时提供中文翻译件并加盖公章确认);
(七)外国申请人健康状况证明;
(八)外国申请人曾取得广州市或内地其他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发就业许可的,提供原就业许可注销或迁移证明;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取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发的许可证书后,获准在广州市就业的外国人应凭许可证书、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及本国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中国驻外使、领馆、签证处领取职业签证(任职或就业)入境,用人单位在外国申请人(含免办许可证书的)凭职业签证(任职或就业)入境后十五日内,持许可证书及其他材料按照下列程序申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证‣(下称外国人就业证):
(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办事窗口受理申请材料;
(二)审查部门审核申请材料;
(三)审批部门根据申请材料作出签发外国人就业证决定。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申办外国人就业证,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外国申请人凭许可证书取得有效职业签证(工作)后入境的:
1、许可证书原件;
2、•外国人就业登记表‣;
3、外国申请人的二寸近期免冠彩色相片两张;
4、外国申请人的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的个人资料和有效职业签证(任职或就业)页复印件;
5、劳动关系证明(双方盖章签名的劳动合同原件,如为外文的提供中文翻译件并盖章确认;由外国或台、港、澳地区企业派遣的提供派遣证明复印件和本市用人单位的任命书或工作证明原件;
6、外国申请人的•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表‣复印件;
7、外国申请人的体格检查记录或体格检查记录验证证明;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以上文件如申办许可证书时已提交且仍在有效期内的无需重复提交。
(二)外国或台、港、澳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中的首席代表、一般代表属于免办许可证书,取得有效职业签证(工作)后入境的:
1、•聘用外国人就业申请表‣;
2、•外国人就业登记表‣;
3、外国申请人的二寸近期彩色免冠证件照片两张;
4、外国申请人的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的个人资料页和职业签证(工作)页复印件;
5、外国或台、港、澳地区企业常驻广州市代表机构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6、外国申请人的•常驻代表机构工作证‣复印件;
7、外国申请人的•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表‣复印件;
8、外国申请人的体格检查记录或体格检查记录验证证明;
9、外国申请人的详细工作经历、最高教育学历证书,以上文件如为外文的同时提供中文翻译件并加盖公章确认;
10、外国申请人曾取得广州市或内地其他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发就业许可的,提供原就业许可注销或迁移证明;
11、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第十八条 在广州市就业外国人的外国人就业证即将到期且需在同一用人单位继续就业的,用人单位应在到期前三十天内按照下列程序申办外国人就业证延期手续:
(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办事窗口受理申请材料;
(二)审查部门审核申请材料;
(三)审批部门根据申请材料作出签发外国人就业证决定。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申办外国人就业证延期,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外国人在中国就业许可延期申请表‣;
(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发的外国人就业证原件;
(三)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登记证或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四)外国申请人现持有有效的中国签证页复印件;
(五)用人单位和就业申请人的就业信息发生变化的,提交相关证明和复印件,否则无需提供;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第二十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自受理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的申请起15个工作日之内作出就业许可决定。办理外国人就业证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
第二十一条 许可证书自签发之日起半年内有效。外国人就业证自签发之日起生效,其有效期限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决定,但最长不得超过用人单位工商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主管部门批准许可证书、外国申请人的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劳动合同或派遣证明的有效期。
第二十二条 外国人就业许可的审批,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准予就业许可的决定:
1、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2、申办就业许可提交的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签发外国人就业证的决定:
1、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2、申办就业证提交的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不予就业许可或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不予签发外国人就业证的决定:
1、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2、申办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
3、根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状况、就业岗位等有关情况,认为从事的岗位是非特殊需要,不是广州市暂缺适当人选,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并应当告知用人单位:
1、根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申请事项不需要取得外国人入穗就业许可,不适用申请外国人入穗就业许可;
2、依法不属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外国人入穗就业许可职权范围。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并应当一次性告知用人单位须补齐的相关材料:
1、申办就业许可提交的材料不齐全;
2、申办就业许可提交的材料不规范。
第二十三条 外国人已取得就业许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撤销其就业许可: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
(五)因违反中国法律被中国公安机关取消居留资格;
(六)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第二十四条 外国驻穗领馆和联合国驻华代表机构、其他国际组织中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人员、外国专家来穗工作许可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在广州市就业即没有取得定居权的外国人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内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是指:
(一)外国人与广州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二)外国人与外国或台、港、澳地区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报酬来源于境外并受其派遣到广州市一年内(公历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在同一用人单位累计工作三个月以上(不包括执行技术转让协议的外籍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
(三)外籍投资者来广州市投资需直接参与投资单位经营管理并担任管理职务;
(四)外国人在外国或台、港、澳地区企业常驻广州市代表机构任职首席代表、一般代表。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的年龄,为年满18至60周岁。属于广州市紧缺且急需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来广州市投资需直接参与投资单位经营管理并担任管理职务的外籍投资者、在外国或台、港、澳地区企业常驻广州市代表机构任职首席代表的外国人可超过60周岁。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的身体健康,是指外国申请人申办许可证书应持有由中国卫生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体格检查记录或体格检查记录验证证明,或由申请人所在国医院签发的健康证明书(由其所在国公证机关公证证明,如为外文的同时提供中文翻译件;申办外国人就业证应持有广州市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或其他中国卫生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体格检查记录或体格检查记录验证证明)。上述健康证明自签发之日起六个月内有效,并应包括“外籍、港、澳、台人员体格检查记录”表中所规定的检查结果和“未发现患有检疫传染病、检测传染病和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疾病”的检查意见,项目不齐的应补齐所缺项目。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的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原则上应为:
(一)大学本科(含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且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2年以上相应的工作经历;
(二)大专(含大专)以下文化程度且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5年以上相应的工作经历。从事国家规定的职业(技术工种)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的无犯罪记录,按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前置核准意见认定。
第三十条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有确定的用人单位,是指聘雇或接受被派遣外国人的用人单位须为在广州市依法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依法登记的组织(省直、中央驻穗单位除外)。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拟从事的岗位,指是经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国家、省制定的就业目录,结合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状况、就业岗位等有关情况,实行“引进高端、限制一般、禁止低端”的分类调控政策认定,且为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
第四章 台港澳人员在穗就业许可
第三十二条 台港澳人员在穗就业许可应当按照劳动保障部•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劳社部令[2005]第26号)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下列在广州市就业的台、港、澳人员,应当申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人员就业证‣(下称台港澳人员就业证):
(一)与广州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台、港、澳人员;
(二)在广州市从事个体经营的香港、澳门人员;
(三)与境外或台、港、澳地区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受其派遣到广州市一年内(公历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在同一用人单位累计工作三个月以上的台、港、澳人员。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拟聘雇或者接受被派遣的台、港、澳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龄18至60周岁(直接参与经营的投资者和内地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超过60周岁);
(二)身体健康;
(三)持有有效旅行证件;
(四)从事国家规定的职业(技术工种)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有相应的资格证明;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或在广州市从事个体经营的香港、澳门人员按照下列程序申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
(一)市或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办事窗口受理申请材料;
(二)审查部门审核申请材料;
(三)审批部门根据申请材料作出就业许可决定。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申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许可申请登记表‣;
(二)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民办非企业登记证、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三)台、港、澳申请人的入出内地有效旅行证件复印件;
(四)台、港、澳申请人的健康状况证明;
(五)台、港、澳申请人的二寸近期彩色免冠证件照片两张;
(六)聘雇或任职证明原件,担任外国或台、港、澳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中的首席代表、一般代表的提交•常驻代表机构工作证‣复印件;
(七)台、港、澳申请人从事国家规定的职业(技术工种)的,提供其持有的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八)台、港、澳申请人曾取得广州市或内地其他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发就业许可的,提供原就业许可注销或迁移证明;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第三十七条 在广州市从事个体经营的香港、澳门人员申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个体经营执照复印件;
(二)个人入出内地有效旅行证件复印件和健康状况证明;
(三)台、港、澳申请人两张二寸近期彩色免冠证件照片和填写•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许可申请和备案登记表‣。
第三十八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分别自收到用人单位或从事个体经营的香港、澳门人员提交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许可申请和备案登记表‣和有关文件之日起在10个和5个工作日内作出就业许可决定并签发台港澳人员就业证。
第三十九条 台港澳人员就业证自签发之日起生效,其有效期限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决定,但最长不得超过用人单位工商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主管部门批准许可证书、就业申请人的出入内地有效旅行证件、劳动合同或派遣证明的有效期。
第四十条 台、港、澳人员就业许可的审批,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用人单位和从事个体经营的香港、澳门人员应当分别在10个和5个工作日内做出准予就业许可的决定:
1、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2、申办就业许可提交的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和从事个体经营的香港、澳门人员应当分别在10个和5个工作日内做出不予就业许可的决定,并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用人单位或就业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1、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2、申办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并应当告知用人单位或就业申请人有关事项:
1、根据•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申请事项不需要取得台港澳人员在穗就业许可,不适用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
2、依法不属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台港澳人员在穗就业许可职权范围。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并应当一次性告知用人单位或就业申请人须补齐的相关材料:
1、申办就业许可提交的材料不齐全;
2、申办就业许可提交的材料不规范。
第四十一条 台港澳人员已取得就业证,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撤销其就业许可: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
(五)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所称台、港、澳人员在广州市就业即台湾居民、香港和澳门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内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是指:
(一)台、港、澳人员与广州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二)香港、澳门人员在广州市从事个体经营;
(三)台、港、澳人员与境外或台、港、澳地区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受其派遣到广州市一年内(公历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在同一用人单位累计工作三个月以上;
(四)台、港、澳投资者来广州市投资需直接参与投资单位经营并担任管理职务;
(五)台、港、澳人员在外国或台、港、澳地区企业常驻广州市代表机构任职首席代表、一般代表。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所称台、港、澳人员的身体健康,是指申请人应持有:
1、内地卫生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健康证书‣(自签发之日起一年内有效)或体格检查记录(自签发之日起六个月内有效);
2、广州市或省一级卫生医疗机构或台港澳地区批准设立的医疗机构(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批准设立的医疗机构,特指根据香港法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注册的私家医院,具体医院名单详见•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来粤就业健康证明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劳社函„2006‟43号)出具的健康证明(自签发之日起六个月内有效)。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台、港、澳人员的有效旅行证件,包括公安机关签发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外交部门为台、港、澳人员在境外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台、港、澳人员从事国家规定的职业(技术工种)应持有的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其他部门核发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第五章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立、变更、取消的审批 第四十六条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立、变更、取消的审批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做好民办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0号)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符合以下条件的申办者(单位或个人),可申请设立职业培训学校(学院):
1、举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学院)的社会组织,应具有法人资格;个人举办者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设立职业培训学校的按照原劳动保障部颁发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设立职业培训学院的按照原省劳动保障厅颁发的•民办职业培训学院设置标准‣。
第四十八条 申请设立民办培训学校的,可按下列程序向市、区(县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申报:
(一)受理。举办者按规定提交有关申请材料,经审查,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
(二)审核。经初审,符合办学条件的,在40日内组织或委托专家(或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参照学校(学院)设置标准,对申报材料和实际办学条件,进行现场核实,并提出审核评价意见。
(三)批准、发证。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给予书面批复并发给办学许可证。
第四十九条
申请筹设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报告(内容包括:举办者名称或姓名、地址、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培训专业(工种)及层次、筹设的学校名称、地址、举办者联系人及电话等);
2、举办单位营业执照或登记证复印件(同时提供原件核对);举办者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同时提供原件核对及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相关证明);
3、办学场地、学校资产、资金数额的有效证明文件原件,其中产权证或租赁协议书提交复印件;
第五十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提交下列材料:
1、按要求填写的•广州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申请表‣一式一份;
2、筹设批准书;
3、筹设情况报告;
4、举办者的法定代表人、拟任院长(校长)、财务负责人、拟聘教师身份证、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同时提供原件核对);
5、学校章程、首届培训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6、办学场地、学校资产(单价2000元以上仪器设备发票)、资金数额的有效证明文件原件。其中产权证或租赁协议书提交复印件(同时提供原件核对)。
7、教学设备清单。
具备办学条件,达到设备标准的,可直接申请正式设立,并应提交上述
(三)和
(四)1、4、5、6、7、项规定的材料。
第五十一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自受理申办机构的正式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设立许可决定。
第五十二条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根据学校章程规定要求规定终止,并经审批机关批准的;
(二)被吊销办学许可证的;
(三)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
第五十三条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关于“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办学许可证”的规定。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终止的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如下: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
1、第一次出现•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所列情形之一的行为;
2、自行纠正违法行为。
(二)第一次出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所列情形的,没收出资人取得的回报,责令停止招生。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吊销办学许可证:
1、多次出现•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所列情形之一的行为;
2、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责令停止招生不予改正、继续办学的。
第五十四条
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职业学校审批的依据、条件和程序按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立审批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民办技工学校设立、变更、取消的审批 第五十五条
民办技工学校的设立、变更、取消审批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做好民办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向深圳市下发有关管理权问题的通知‣(粤府函(2002)292号)、•关于委托广州、深圳市劳动保障局审批管理民办技校的通知‣(粤劳社函(2005)909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调整与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穗府(2005)57号)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 符合以下条件的申办者(单位或个人),可申请设立技工学校:
1、申办者为单位的,单位应属在广州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具备法人资格;申办者为个人的,必须是已取得广州户籍。
2、申办者用于设立技工学校的办学场所,必须符合以下3个前提条件:校园占地面积为15000平方米以上,校舍建筑面积为15000平方米以上,办学规模为1000人以上。
3、申办者用于设立技工学校的办学场所,必须具备合法权属证明或符合•合同法‣规定的租赁合同(租赁期不少于8年)。用于办学的房屋须具备房屋报建、建造验收等证明,以及公安消防部门发出的消防验收许可证。
4、申办者所确定的拟任设立技工学校法人代表,须提交在公安部门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5、同时具备以上1、2、3条件的,可申请设立技工学校,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专家按省人力资源保障厅合格技工学校评估标准进行论证。
第五十七条 申请设立技工学校的,可按下列程序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申报:
1、窗口受理申报材料;
2、审核申报材料;
3、组织专家论证;
4、根据申报材料和专家论证意见,作出是否给予设立技工学校的行政许可决定。
第五十八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技工学校应提交下列材料:
1、举办者的法定代表人、理事会或董事会成员、拟任校长或主要行政负责人以及拟聘教职工的身份证、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复印件,拟聘财会人员的身份证、会计资格证书复印件(以上复印件均需由复印件所属本人签名确认)各一式三份;
2、符合民政部门规定而拟定的学校章程、首届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一式三份;
3、办学场地、学校资产、资金数额的有效证明文件各一式三份,其中产权证或租赁协议书提交复印件各一式三份;
4、与主体专业有关的当地技能人才需求预测一式三份。第五十九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自受理申办机构的筹办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第六十条 民办技工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根据学校章程规定要求规定终止,并经审批机关批准的;
(二)被吊销办学许可证的;
(三)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
第六十一条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关于“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办学许可证”的规定,民办技工学校终止的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如下: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
1、第一次出现•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所列情形之一的行为;
2、自行纠正违法行为。
(二)第一次出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所列情形的,没收出资人取得的回报,责令停止招生。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吊销办学许可证:
1、多次出现•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所列情形之一的行为;
2、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责令停止招生不予改正、继续办学的。
第七章 职业技能鉴定站(所)的设立、变更、取消的审批
第六十二条 职业技能鉴定站(所)的设立、变更、取消审批应当按照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劳部发[1993]134号)、•关于印发<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则>的通知‣(劳培司字1996]58号)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三条 符合以下条件的机构,可以申请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所):
(一)本市具有法人资格的用人单位。
(二)申报工种要求:在本市尚未建有鉴定站(所)的工种,或根据广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增加同类鉴定站(所)的工种,已准予行政许可的工种,由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网站予以动态公布。
(三)人员配置要求:
1、领导成员2~3人,站(所)长:1人,专(或兼)职,负责鉴定站(所)全面管理工作。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政策。
副站(所)长:1~2人,其中至少专职1人,协助站(所)长管理鉴定站(所)的日常工作。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以上或从事培训考核工作5年以上,熟悉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政策。
2、管理人员:办公室人员:主任1人,专职,协助站(所)长管理职业技能鉴定站(所)日常事务。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培训考核工作5年以上,熟悉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政策。
工作人员:1~2人,专职,负责鉴定人员的报名、造册、办证等工作。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培训考核工作3年以上,了解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政策。
计算机操作人员:1人,专职或由考务人员兼任,负责档案管理和数据录入工作。具有计算机文字处理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该专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
设备维修、保养人员:1人,专(或兼)职,负责鉴定站(所)设备维修、保养及材料管理。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3、有1名或2名考务人员,专职或由办公室工作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兼任,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考场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4、有考评人员8人以上,其中:自有考评人员不少于3人,外单位同行业人员不少于2/3人数,具有本工种20年以上工龄或从事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工作10年以上,具有本工种技师或高级技师或中级职称以上资格,并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
5、财务管理人员:2人,专(或兼)职,持有财会人员证书或财会专业中级职称资格以上的人员。
(四)场地、设备要求:
1、理论考试的教室能同时容纳50人以上(理论考场按30人/每室,单人单桌间隔不少于0.8米设置);
2、技能实操考核的场地及设备能达到每天考核50人以上,考场设备的型号、数量、精度等应符合考核需求;
3、须保证每批鉴定实行每人一机(位),并配齐鉴定所需的工量具;
4、机台之间的距离和间隔必须符合鉴定的规定要求。场地或设备不能满足一次完成,但在实操考核规定时间内能确保分批完成的,应当另外设立候考室并配备协助考务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六十四条 申报单位按照下列程序申请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所):
(一)将申报材料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接收申请材料30个工作日内,会同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进行立项审查。
(三)凡列入审核计划的站(所)申报单位,先由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对其站(所)工作给予3-6个月的辅导;辅导期满后,委托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抽取专家库(专家库成员另行发文确认)中人员组成专家小组,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规定‣提出的鉴定站(所)基本要求,对鉴定站(所)申请承担鉴定工种的资格条件进行评估,评定其承担鉴定的工种及其等级和类别,并将评估结果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
(四)经审查同意者,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文批准并核发•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和统一标牌;
(五)评估达不到要求但可调整后再审者,视具体情况确定复审时间或待下一批再审;
(六)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建站(所)时间每半年一次。第六十五条
申报机构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设立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申请单位的资格证明文件复印件(提供原件核对);
(三)鉴定场地、设备来源证明文件复印件(提供原件核对);
(四)拟聘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名单及资格证明文件复印件(提供原件核对);
(五)拟聘考评员名单及资格证明文件复印件(提供原件核对);
(六)各种管理制度,如•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职责与任务‣、•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管理制度‣、•职业技能鉴定考务员守则‣、•职业技能鉴定所试卷保密制度‣、•职业技能鉴定所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设备保养维修制度‣、•财务制度‣。
第六十六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自受理申办机构的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职业技能鉴定的设立许可决定。
第六十七条 职业技能鉴定站(所)设立许可的审批,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做出准予许可的决定:
1、具备申报条件;
2、申请材料齐全;
3、符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建站(所)的要求,满足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划的需要,同一通用职业(工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市、从化市除外)最多设立两所,在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市、从化市行政区域内最多设立一所。
(二)、有下列情形的等待下一批再审:
具备申报条件、申请材料齐全,评估达不到要求但可调整后再审者,视具体情况待下一批再审;
(三)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不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要补齐的相关材料;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许可:(1)不具备申报条件;
(2)不符合第(一)项所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建站(所)要求的。
第八章 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的申请、变更和撤消审批 第六十八条 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的申请、变更和撤消审批应当按照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广东省人才市场条例‣和•广州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九条 符合下列基本条件,可申请设立从事人才中介服务基本业务项目(即收集、整理、储存和发布人才供求信息,人才推荐和人才招聘业务)
(一)有与其申请的业务相适应的固定服务场所、资金和设施。具体要求:场所60平方米以上;注册资金不得少于10万元;相应的办公设施。
(二)五名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取得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人才中介服务资格证的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要求:法定代表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学历不少于2 人;熟悉人才市场管理相关基本知识。
(三)有核准的机构名称、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
(四)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七十条 申请从事人才信息网络服务业务的除符合基本条件外,尚需符合如下条件:
(一)具有3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程序设计师资格的专职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网站使用注册域名,具有合法ICP经营许可证,并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三)自有或租用服务器1台(含)以上,租用 IDC机房的共享带宽不低于 100M,自建机房的独享带宽不低于5M。
第七十一条 申请从事人才培训业务的除符合基本条件外,尚需符合如下条件:
(一)专兼职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有2年以上专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其中专职教师一般不少于5名;每个培训专业项目至少配备2名以上教师,并应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二)培训场所应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符合国家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
(三)有健全的培训规章制度:包括组织、教务、教师、财务、安全、设备、学员、培训资料知识产权保护等管理制度。
(四)培训项目或课程设置资料符合政府制定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发展规划。
第七十二条 申请从事人才测评业务的除符合基本条件外,尚需符合如下条件:
(一)具有2名以上大专文化程度以上从事人才测评技术的专职工作人员;
(二)具有先进的人才测评软件和相应的设备条件。第七十三条 申请人才中介机构服务许可证,可按下列程序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申报:
(一)受理:申请材料齐全的,市政府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受理;不齐备的市政府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不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须补充的材料;
(二)承办:市政府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并提交人力资源市场处审核;
(三)审核:人力资源市场处工作人员现场核查有关场地、设备和人员情况,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四)批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申报材料进行最终审批,转市政府政务服务窗口办理发证手续。
第七十四条 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自受理申办机构的申请起20个工作日之内作出人才中介机构服务许可决定。
第七十五条 申报人才中介服务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成立一般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须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拟成立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名称(所使用名称应当与其申请的人才中介业务有密切关系)、申请理由、申请业务范围、具备相应的条件及筹备情况等。
2、填写•审批表‣。署名应当规范,其中由主管部门申请设立机构的,由主管单位盖章;新设立机构须由法定代表人签名或盖章;兼营机构须盖单位公章。
3、人才服务章程。服务章程的内容包括:服务宗旨、服务对象、业务范围、组织架构、业务运作、收费情况等。
4、新设立机构提交名称核准文件;兼营机构提交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副本。
5、新设立机构提交注册资金的验资报告;兼营机构提交上一年的财务报表。
6、经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租赁登记备案的场地租赁证明。自有场地的须提供房产证明,租用的须提供场地租用合同和出租方房产证明。
7、法定代表人简历(从高中起的学习、工作经历)。
8、工作人员名册、简历(从高中起的学习、工作经历)。
9、法定代表人和工作人员的学历证及其网上(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证明或学历鉴定,身份证。
10、与广州人才交流协会签订•广州市人才服务机构诚信经营承诺书‣。
(二)申请内资人才服务机构广州分公司的,除具备前款条件外,还须提交以下材料:
11、主公司所在地的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开办分公司的函。
12、主公司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和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副本。
(三)申请中外合资、港澳资的广州人才服务机构须提交以下材料:
需申请内资广州人才服务机构材料1到10项外,另附:
13、向省政府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的书面申请及可行性报告。
14、合资各方签订的协议与机构章程。
15、合资各方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资质证明。
16、合资双方的资格证明。
17、资金信用证明。
(四)申请中外合资、港澳资的人才服务机构广州分公司必须提交1到17项的全部材料。
第七十六条 人才中介服务许可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做出准予许可的决定,发给广州市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
1、具备申报条件;
2、申请材料齐全;
(二)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不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要补齐的相关材料;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许可,并说明理由:(1)不具备申报条件;(2)申请材料不真实。
第九章 举办人才交流会许可
第七十七条 举办人才交流会的许可应当按照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广东省人才市场条例‣和•广州市举办人才交流会审批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七十八条 符合以下条件的,可申请举办人才交流会:
1、具有明确的名称、场所以及具体内容,场所符合国家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
2、具有健全可行的组织方案和安全保卫措施;
3、有100家以上用人单位参加招聘活动;
4、国家、省规定的其他条件。
凡在广州市内举办的人才交流会须统一在“人才招聘(交流)会”前冠以中介机构名称或承办性质的名称,不得冠以其他带有模糊性质的名称。
第七十九条 申请举办人才交流会,可按下列程序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申报:
(一)受理:申请材料齐全的,市政府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打印业务受理通知书并将该通知书交付申请人;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市政府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不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须补充的材料;
(二)承办:市政府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
(三)审核:人力资源市场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核查,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四)批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申报材料进行最终审批,转市政府政务服务窗口办理批准手续。
第八十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应当自受理申办机构的申请起20个工作日之内作出举办人才交流会许可决定。
第八十一条 申报举办人才交流会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人才交流集市申请表‣;
(二)举办人才交流集市方案(含资金投入情况、收费标准、安全保卫措施等);
(三)广告宣传资料、邀请函、海报等;
(四)举办交流集市场所租赁证明;
(五)•广东省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复印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第八十二条 举办人才交流会许可的许可,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做出准予许可的决定:
1、具备申报条件;
2、申请材料齐全;
(二)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不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要补齐的相关材料。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许可,并说明理由:(1)不具备申报条件;(2)申请材料不真实。
第十章 附则
第八十三条 由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将实施情况按月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第八十四条 发证机关或者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违法收费、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有效期满后,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抄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社保中心
王莉
回顾这几年来在社保中心的工作在领导的关心、栽培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我的各项工作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律己、团结的态度,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任务,履行好岗位的职责。现将个人工作心得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思想进步、积极进取,强力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辩证、理性地看待工作上的问题,并且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一直在各方面严格律己,勇于解剖、分析问题,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鉴于自己平时在政治理论方面学习的不足,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利用休息时间,不仅深入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时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通过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教育;还努力学习工作中的各项文件。我深刻地认识到,要认清责任,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实履行职责。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在强化服务意识上下功夫,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安排的每一项工作。
二、兢兢业业,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1、工伤、生育支付是一项非常繁杂、任务比较重的工作,不仅要仔细核对申报资料,又要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作为一名窗口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心态去服务人民群众,同时做到既要有耐心,又要细心,而且必须做好工伤、生育金的支付工作,每一笔支付金额都要严格审核,不能够有一点的偏差。
2、要牢固树立“群众的事无小事”的思想,尽职尽责,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正确树立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思和服务意识,做到态度热情、语言文明、行为得体、服从中心的统一安排,做到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前来联系办事的人民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同时做到不拿来访人员的一针一线;并且树立好服务意识、维护好窗口形象。
三、端正作风,摆正位置
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勤奋、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认真好每一笔业务;不计得失、不挑轻重。对工作上的事都力求用做到最好。在生活中,坚持正直、谦虚、朴实的生活作风,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以诚待人,正确处理好人际相处的关系,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网
“>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2010-06-28 09:56:5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2)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基本要求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本部门的中心工作,通过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长效行政服务机制等工作的开
展,促进了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保证了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行政执法责任制有效运作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来抓,自觉地把它贯穿于人劳工作的全领域、全过程,做到与全局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树立执法权威。结合人员变动,调整了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做好全局依法行政工作,做到年初有部署,平时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保证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行政执法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尤其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金融危机形势下,如何及时正确处理越来越突出的劳资矛盾,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行政执法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加强执法人员法制教育及素质教育。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和十七大精神,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法制意识,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全局工作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进行,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确保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二是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学习。建立完善学习制度,经常性组织劳动保障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全体劳动监察
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确保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的合法性。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廉政勤政教育,端正了行政执法队伍行业风气。
(三)严格管理,规范执法行为
我局按照“公正、公开、文明、规范”的要求,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开展行政执法过程中,我们将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作为切入点来抓,以树立人劳社保局形象地位为目标,做到文明执法。同时,我局在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中,不断健全和完善行本文来源:文秘114 http://政执法程序,并将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从以重处罚向以教育指导为主的形式转变,强调单位企业自查自律,指导完善制度,规范用工,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以进行依法处罚。
(四)强化制度建设,建立规范严谨的监督约束机制
在制度建设上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认真落实政务公开的各项规定。利
用政府信息公开网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网络平台向社会公开我局涉及的法律法规、执法依据、局机关工作职责、公开服务承诺、公开重大事项、通报重点工作,及时将考试培训、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五险”基金政策等群众所关注的事项进行网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严格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如人员招考、各类职称评定及资格考试、创业贷款发放等工作,严格按程序、按条件、按规定执行,不变通、不走样,不漏一个环节,不省一个过程;三是督查局机关干部依法行政情况,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为了确保行政执法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我们建立健全了人劳局内部管理制度,对行政执法相关工作时效、备案、公示、监督等各个环节制定完善了配套制度,设立了监督电话和意见箱,全面建立了内部督查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我局行政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法律宣传,提高法制意识
大力宣传劳动政策法规,利用法制宣传日等载体,通过各种活动,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拓宽宣传渠道,注重宣传效果,使劳动保障法律深入人心,使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了解劳动法律、遵守劳动法律、维护劳动法律,减少各种劳动违法行为的发生。我们精心组织宣传工作,组织用人单位业主和管理人员培训,通过宣传手册、上街咨询等多形式面向劳动者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切实提高了业主及劳动者的劳动法制意识。
(六)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做好行政执法各项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行政组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依法行政工作要点10-01
全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哪?05-31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度工作简报11-1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09-2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主任述职报告09-08
为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10-08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