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精选10篇)

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篇1

川科市[2000]3号

各市、地、州科委、地税局: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00]3号)的精神,进一步培育、发展技术市场,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有效地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技术交易方面的优惠政策,现对有关具体问题规定如下:

一、免税范围:

(一)对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技术开发是指开发者接受他人委托,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的行为。

技术转让是指转让者将其拥有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有偿转让给他人的行为。

技术咨询是指就特定的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的行为。

技术服务是以技术知识为其解决特定技术问题的行为。

(二)对农业、牧业、林业生产中的机耕、排灌、植保、病虫害防治,以及与生态环保相关的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收入,免征营业税。

(三)免征营业税的技术转让、开发的营业额为:

1.以图纸、资料等为载体提供已有技术或开发成果的,其免税营业额为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2.以样品、样机、设备等货物为载体提供已有技术或开发成果的,其免税营业额不包括货物的价值。对样品、样机、设备等货物,应当按有关规定征收增值税、转让方(或受托方)应分别反映货物的价值与技术转让、开发的价值(如果货物部分价值明显偏低,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6条的规定,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计税价格)。

3.提供生物技术时附带提供的微生物菌种母本和动、植物新品种,免征营业税。

(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服务于各行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企业所得税。

(五)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以下的,暂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30万元的部分,依法征收所得税。

(六)农村的为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乡(镇)、村农技推广站、植保站、水管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种子站、农机站、气象站以及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及城镇其他各类事业单位开展上述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的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

(七)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科技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八)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允许税前扣除。

二、合同登记及免税审批程序:

(一)对已签定技术合同且符合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的单位和个人,应按《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向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授权设立的技术合同登记机构申请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并提供完整的书面合同文本及相关附件。

(二)单位或个人持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向当地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技术交易减免税及奖励酬金”审批手续。

(三)要求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下材料:(1)经认定的技术合同;(2)加盖技术合同登记专用章的技术合同登记表;(3)加盖技术市场管理专用章的技术交易减免税及奖励酬金申报审批表;(4)税务机关要求应该出具的其他资料,报经县以上地税机关审核批准。其中:免征营业税额或所得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技术合同,须经省科技厅认定后,报省地税局审核批准。

(四)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境外向中国境内转让技术,需要免征营业税的,需提供技术转让或技术开发书的合同、纳税人或其授权人书面申请,以及四川省科技厅审核意见证明,经省级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五)未申请认定登记、未予登记的技术合同以及不符合优惠条件的,不得享受上述技术交易的税收及奖励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各地、市、州科技、地税部门可根本要通知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科技厅和省地税局备案。

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篇2

一、全力宣传,确保每一户应享受税收优惠的小微企业“应享尽知”

1. 持续开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工作。

各级税务机关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等载体,持续性开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普及性宣传。在税务网站开辟“小微企业税收优惠”专栏,编制和发布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目录,自动链接并及时维护。

2. 开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周”活动。

结合税法宣传月和“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今年3月底至4月上旬,各级税务机关开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周”活动,通过在线访谈、新闻发布等方式,加大小微企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各省国税局、地税局联合编印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宣传手册,免费送达每一户小微企业。

3. 加强政策业务培训。

抓好税务干部税收优惠政策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税收政策,帮助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二、全程服务,努力让每一户小微企业办理税收优惠手续更为便捷

4. 将专门备案改为通过填写纳税申报表自动履行备案手续。

税务总局将进一步修改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申报表,使纳税人通过填写申报表有关栏次自动履行备案手续,不再另行报送专门备案材料,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办税负担。

5. 完善小微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软件。

省税务机关通过核心征管系统或开发应用小微企业纳税申报税务端软件,运用软件自动识别小微企业身份,主动提示享受优惠政策。同时通过手机短信或其他形式告知纳税情况,使其享受税收优惠更便捷、更明白。

6. 对未享受优惠的小微企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对于因各种原因未及时享受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主管税务机关要及时采取电话、上门温馨提示等跟踪服务,进一步提高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覆盖面。

7. 严格定额征税管理。

采取民主评议、公示等程序按规定时间调整小微企业纳税定额,对违反规定调整定额增加小微企业税收负担的,一经发现,严肃追究有关税务人员责任。

三、全年督查,切实让每一级税务机关履行好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责任

8. 把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作为今年税务部门“一号督查”事项和绩效考评事项。

税务总局已组成督查组开展督查,以后每季度督查一次,并通过报纸、网站公开督查情况。把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列入各级税务机关绩效考评项目,严格实行绩效考评。今年7月份,税务总局将委托第三方社会评估机构,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评估。

9. 建立小微企业咨询服务岗和12366反映诉求平台。

在办税服务厅设立“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咨询服务岗”,实行“首问责任制”。依托12366纳税服务热线、税务网站“局长信箱”受理纳税人投诉。一旦纳税人反映应享受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情况,接收当日转办,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要专人全程负责,在3个工作日内调查核实,确保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四、全面分析,尽力让每一申报期间内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分析工作具体深入

1 0. 加强统计分析工作。

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篇3

闽建房[2010]4号

各设区市建设局、规划局、房管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省直、铁路、煤炭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闽政办[2010]7号,以下简称《通知》),切实抓紧做好调控房地产市场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特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调控政策。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当前,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房价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和民生,既复杂又敏感。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文件精神,把握好政策,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是今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重点工作之一。各级建设(房地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把贯彻《通知》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吃透精神,把各项调控政策全面贯彻好落实好。要切实担负起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牵头单位的重要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提出本地区贯彻《通知》的具体意见和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做好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属于建设(房地产、规划)主管部门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抓紧抓实;涉及土地、财税、金融等调控政策的落实工作,要主动协调,密切配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1—

二、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增加商品住房市场有效供给,既是缓解市场供需矛盾,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又拉动投资增长的需要。

(一)抓紧编制2010-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按照《通知》要求,尚未开始组织编制规划的市、县,要立即向当地政府领导报告,尽快明确规划编制牵头单位,加快编制,确保各市、县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在3月底前全面完成,并经当地政府批准后,于4月10日前报省厅备案。同时积极配合国土部门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及时向社会公布。住房建设规划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居民居住状况、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实际状况组织编制,明确2010-2012年住房建设总量、布局和住房供应结构,提出住房建设用地供应要求和保障性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目标。住房建设计划应当明确2010住房建设的规模、布局和保障性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目标,并与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相衔接,分解落实到具体地块,明确各地块中小套型普通住房结构比例、廉租住房配建比例等控制性指标要求。

(二)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各地规划主管部门在确定拟出让的住房用地规划条件时,要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会同房地产、国土资源部门研究确定中小套型普通住房结构比例,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并载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查住房建设项目建筑方案时,要严格审查住房套型结构比例指标,不得擅自随意变更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住房套型结构比例要求。对不符合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住房套型结构比例指标,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要将是否按照比例要求建设中小套型普通住房,作为建设项目竣工规划条件核实的重要内容之

—2— 一,严格把关,对未按照比例要求建设的,不得出具建设项目竣工规划条件核实合格证明。

(三)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对近期已安排的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各地规划、房地产主管部门要督促项目业主抓紧申报。对申报的项目,规划部门要优先办理规划审批手续,加快工作进度。各地建设(房地产)部门要组织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清查,逐项逐幢建立开工、竣工及建设进度管理档案,重点跟踪督促已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施工许可证未建、已建未售的商品住房项目。要认真实行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制度,严格按规定要求开发企业每个月都要利用全省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系统对项目基本情况、开发经营动态及时录入变更,强化开发项目的跟踪监管。对未批或已批未建、已建未售的商品住房项目,要分门别类地采取加快项目审批,加强跟踪督查,实施项目跟踪协调和服务等“促开工、促投资、促上市”措施,督促开发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和销售,尽快形成市场有效供应。

三、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加强市场监管。

按照《通知》要求,从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入手,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销售市场秩序。

(一)把好预售许可关。各级房地产主管部门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的通知》(闽建房[2010]2号)要求,必须整幢整批办理预售许可,实行包括合理定价在内的销售方案备案制度,并按时限要求开发企业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严格按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同时,将开发项目售房部现场布置按规定要公示的事项情况纳入预售许可的审查内容。制定并推行销售公示的内容文本、公示栏目制作样本,做到公示信息齐全、规范,对不按规

—3— 定布置公示的,暂缓审批其预售申请。研究制定商品房销售行为规范,在开发企业领取预售许可证时,随附销售行为规范文本,加强对开发企业销售行为规范的指导和教育。

(二)加强批后监管。督促开发企业在现场公示销售行为规范文本,让消费者监督开发企业销售行为,并在销售现场公布主管部门举报电话,方便群众投诉。同时要加强批后跟踪巡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开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对不按规定公布相关信息和销售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要暂停其预售资格,作为不良经营行为记录其信用档案。

(三)规范商品房预购行为。针对多数企业采取先签预购书再签正式买卖合同的实际,制定并推广商品房预购书示范文本,将预购行为纳入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管理,实行预购书网上即时备案,既规范预购行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又使得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与项目销售实际状况同步一致,真正做到销售信息公开、透明、准确。

(四)继续开展专项检查。按照《关于开展商品房销售市场秩序专项检查的通知》(闽建房[2010]3号)的部署,重点抓好在建在售项目检查和县、市开展工作情况的督查,重在通过检查,完善管理制度,努力营造诚信经营、行为规范、监管有力、市场有序的商品房销售市场秩序。并根据市场形势,必要时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市场秩序整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五)建立和完善开发企业信用档案。加快企业信用档案建设,把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记入其信用档案,并与企业资质管理相结合,促进企业守法诚信经营。

—4—

四、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以廉租住房为重点,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一)落实2010年廉租住房工作任务。今年全省开工建设廉租住房2.7万套。一是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各设区市要尽快把今年廉租住房建设与保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所辖县(市),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二是做好2010年中央增投廉租住房项目前期工作,各地已筛选申报2010年廉租住房建设项目48个,计划建设廉租住房10998套。各地要按照上报的项目,抓紧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三是继续加快推进中央增投廉租住房项目建设。各地抓紧主体工程实施,尽早交付使用。四是抓紧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发放。在抓紧廉租住房建设的同时,立即启动实物配租的相关工作。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廉租住房,要尽快配租到户;尚未竣工的,要根据在建套数,抓紧开展申请、审核、公示、轮候等配租前期工作,确保竣工交付使用后尽快安排到户。采取先租赁补贴、后实物配租等办法,加快廉租住房保障进度,将租赁补贴发放及时到位。五是把棚户区改造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纳入廉租住房保障统计范畴。六是开展廉租住房设计、施工质量安全大检查,确保廉租住房工程质量。

(二)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全省计划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万套,各地可以因地制宜适当放宽和调整经济适用住房群体的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推进廉租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有机衔接,实行廉租住房可租可售,经济适用住房可售可租,租赁并举。

(三)大力发展经济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对不符合廉租

—5— 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条件,又无力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家庭,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发展经济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等方式,因地制宜地解决城市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四)抓好住房保障试点。晋江、南安、永安、长汀等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试点县(市),要按照试点方案加快试点工作步伐,先行先试,重点是扩大保障范围,实行可租可售,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并在上半年开展试点过程总结,推广经验,推动工作。

(五)健全政策支撑体系。重点是廉租住房可租可售相关政策,明确廉租住房可售比例、产权管理、资金管理等相关政策。研究经济租赁住房与限价商品住房相关政策,制定经济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明确经济租赁住房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优惠政策等。

(六)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作用。一是选择福州、厦门进行试点,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本地区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二是借鉴学习省外经验,开展利用住房公积金贴息贷款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开办住房公积金贴息贷款业务,对购买保障性住房并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职工,按应偿还利息的一定比例进行贴补。

(七)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各地要抓紧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一是建立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廉租住房供应的日常性受理机制。二是加快建立廉租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统计、分析制度。三是研究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廉租住房租后、售后的后期管理机制,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各地要加强保障性住房机构和队伍建设,利用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契机,成立机构,配足人员,确保保障性住房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6—

五、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积极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一)抓紧制定和完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规划。近期省政府将出台我省贯彻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的实施意见,还将召开全省会议进行部暑,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我省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成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任务。当前重点要抓好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规划和计划编制,己完成编制的市、县要进一步完善,并因地制宜地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二)积极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增加试点户数。一是抓紧摸清危房情况。各市、县要抓紧做好农村危房调查摸底工作,按照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普查或抽样调查,摸清当地农村危房情况和困难群众住房情况,提出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和实施试点方案,力争今年各市、县都要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二是试点县(市)要加快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今年全省确定的晋江、永春、光泽、长汀等四个试点县(市),要尽快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试点范围和试点对象,落实试点补助资金,倒计时安排危房改造工作计划,推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认真做好危房改造统计工作。各市、县要按部、省要求,组织专人负责危房改造统计工作,要将造福工程、灾后重建、地质灾害搬迁中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

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加快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市场月形势分析制度,尤其是要加强对房价上涨过快

—7— 城市的跟踪调研,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各级房地产主管部门要成立专门小组负责市场调查,适时把握投资、市场供求、房价等主要指标变化情况,完善市场监测分析和动态报告制度,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省厅报告。

加快省级房地产市场信息监测系统建设,2010年9月底实现省级与各设区市系统衔接,各地要积极配合做好。各设区市进一步完善市场信息系统,开发规模较大的县(市)要加快建设,确保在2010年底前建成,并实现与设区市市场信息系统衔接。

要加大对《通知》的政策宣传力度,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合理引导市场预期。要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适时披露土地供应、市场供求及地价、房价变动等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

七、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

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对去年以来出台的地区性政策措施及时进行清理,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调整。各级建设、房地产、规划等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单位要密切合作,整合资源,齐抓共管。设区市建设(房地产、规划)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县(市)贯彻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对问题突出地区要重点督促指导。按照省政府的部署,省监察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将联合进一步加强对市、县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结构性矛盾突出、房价涨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城市,要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一○年三月三日

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篇4

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

云地税二字[2002]65号

颁布时间:2002-5-20发文单位:云南省地方税务局

各地、州、市地方税务局,各县地方税务局,省局直属征收分局:

为贯彻执行省财政厅、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昆明海关《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云财税[2002]19号)的有关规定,现就我省地方税务系

统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程序问题明确如下:

一、凡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第一年享受优惠税率时,企业应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云南省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申请审批表”,经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核实,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审核同意后,层报地、州、市地方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批准后执

行。

企业书面申请的内容应包括:(1)企业基本情况;(2)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项目;(3)属哪种鼓励类产品、技术目录;(4)鼓励类产品、技术收入及所占比重;(5)上年实现利润总额;(6)缴纳企业

所得税情况;(7)附送上财务决算报表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第二年及以后,每年企业应填写“云南省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审核表”,报送当地地方税务机关,经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审查核实,报经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审定后执行。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和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在审查核实或审定时,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国家鼓励类产业减按15%

税率征税条件的,应及时予以纠正。

二、对设在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的内资企业,除国家明令禁止、关闭或限制的产业、企业外,需要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的,可按照税收管理程序的要求,逐级上报到省地方税务局审核后,转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给予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的照顾。

三、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开发研究费用,经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审核同意后,准予税前扣除。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达到10%(含10%)以上,其当年实际发生的开发研究费用除按规定据实扣除外,年终报经地、州、市地方税务局批准,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必须购置的专用、关键试制设备和测试仪器,经县(市、区)地方税务局认定后,可一次或分次摊入成本并准予税

前扣除。

四、2002减按15%税率的企业认定手续,请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必须在2002年6月20日前,将认定情况报告和“云南省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申请审批表”、“云南省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汇总表”上报地、州、市地方税务局,各地、州、市地方税务局在6月30日前将认定情况报告

以及汇总表和申请审批表上报省局。

以后新增的减按15%税率征税的企业,其第一年的认定手续,请各地随即逐级上报省局批准执行。

五、从2003起,“云南省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汇总表”,要求各地在汇算清缴工作结束

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篇5

 【全文】

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0]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扩大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通知如下:

一、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应缴纳税款小于上述扣减限额的,以其实际缴纳的税款为限;大于上述扣减限额的,应以上述扣减限额为限。

本条所称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人员是指:1.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2.零就业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3.毕业内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是指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毕业是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按上述标准计算的税收扣减额应在企业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扣减,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得结转下年使用。

本条所称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是指:1.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2.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3.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上所称的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是指20世纪70、80年代,由国有企业批准或资助兴办的,以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为目的,主要向主办国有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在工商行政机关登记注册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包括在国有企业混岗工作的集体企业下岗职工。

本条所称服务型企业是指从事现行营业税“服务业”税目规定经营活动的企业。

三、享受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条优惠政策的人员按以下规定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等凭证:

(一)按照《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

(二)零就业家庭凭社区出具的证明,城镇低保家庭凭低保证明,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三)毕业内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凭学校出具的相关证明,经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认定,取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仅在毕业适用),并向创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取得《就业失业登记证》;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直接向创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四)本通知第二条规定的人员,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五)《再就业优惠证》不再发放,原持证人员应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换发《就业失业登记证》。正在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原持证人员,继续享受原税收优惠政策至期满为止;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原持证人员,申请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截至2010年12月31日。

(六)上述人员申领相关凭证后,由就业和创业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人员范围、就业失业状态、已享受政策情况审核认定,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企业吸纳税收政策”字样,同时符合自主创业和企业吸纳税收政策条件的,可同时加注;主管税务机关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加盖戳记,注明减免税所属时间。

四、本通知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以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减免税手续之日起作为优惠政策起始时间。税收优惠政策在2013年12月31日未执行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在2010年12月31日未执行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

五、本通知第三条第(五)项、第四条所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是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3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审批期限的通知》(财税[2010]10号)所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本通知所述人员不得重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前已享受各项就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人员不得再享受本通知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企业的就业人员既适用本通知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又适用其他扶持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选择适用最优惠的政策,但不能重复享受。

六、上述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另行制定。

各地财政、税务部门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把大力支持和促进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彻落实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要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逐级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反映。

总局

十二日

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篇6

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呼政发[2011]10号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精神,巩固和扩大房地产调控成果,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落实住房保障任务,充分发挥政策性住房作用

(一)建立和完善基本住房制度,逐步形成符合呼和浩特市实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住房体系。2011年要继续做好廉租补贴的发放工作,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大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推进住房保障工作,解决4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建设规模约270万平方米,占全市房地产当年新开工规模的50%以上。

(二)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完善运营机制,运用土地供应、投资补助、财政贴息或注入资本金、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合理确定租金水平,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中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并持有、经营,或由政府回购,扩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规模。全面启动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配租工作。

二、严格住房用地供应管理,增加住房有效供应

(三)增加住房用地有效供应。2011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不低于前2年年均实际供应量。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占全市住房供地的50%以上,各类保证性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对已供房地产用地,超过两年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开工建设的,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处以闲置一年以上罚款,要依法查处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对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达不到25%以上的(不含土地价款),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让土地及合同约定的土地开发项目。建设、规划、国土、房管等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协作,督导已经工地的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和上市,以便形成各类住房的有效供应,稳定市场预期,缓解供需矛盾。

(四)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按照项目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以项目控制为主的原则,落实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住房和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比例。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针对项目提出各类住房的比例,并作为规划部门出具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的依据。

三、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房产交易秩序

(五)加强房地产经纪机构管理。代理商品住房销售的房地产经纪机构,须持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的销售代理合同向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办理销售代理备案后方可代理销售。发现房地产经纪机构委屈的销售代理备案证明即代理销售、哄抬房价、怂恿客户签订“阴阳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应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依法查处并在媒体曝光。同时,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要记入房地产经纪信用档案,不予办理销售代理备案,并停止其房屋交易合同网上签约代理资格。

(六)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呼和浩特市市区及各旗县政府要加大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今年6月底前要完成旗县房产历史档案数字化补录以及数据整合工作,确保10月底前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全国40个大中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实现联网的要求。

四、实行限定购房套数政策,严格限制投机性购房

(七)自本实施意见发布之日起,在本市市区实行住房限购措施,原则上对已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员为本市户籍居民的家庭,包括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呼包鄂城市群规划(2010-2020)》范围内的居民在本市市区购房享受本市居民的政策。

(八)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个人转让住房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征收政策。财政部门会同税务、房地产行政管理等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及时动态调整存量房交易最低计税价格,坚决堵塞“阴阳合同”产生的税收漏洞。

(九)实行差别化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新开盘项目销售前,将项目的土地成本、建安成本和销售价格等报送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经税务部门核定,对定价过高、预计增值额过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高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具体办法由税务部门会同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公布。

(十)加强对土地增值税清算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已经达到土地增值税清算标准但不申请清算、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重点清算和稽查。

(十一)各金融机构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要严格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呼和浩特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对贷款购买二套住房的家庭,要切实执行首府比例不低于50%,各金融机构和呼和浩特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对购买二套住房的贷款利率执行

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的政策。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商业银行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

五、坚持和强化舆论引导

(十二)新闻媒体要强化舆论宣传和正面引导,着重宣传各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宣传住房保障工作进展和成效,引导居民理性消费。对制造、散步虚假消息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解读各项调控政策措施及时解答市民关心的问题,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篇7

财监[2008]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主要用于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建设。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全力保证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尽快启动、落实和顺利实施,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财政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从宏观着眼,高位思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扎实工作。要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建立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领导机制,为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决策部署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财政部成立由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廖晓军任组长,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贺邦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丁学东任副组长,办公厅、经济建设司、监督检查局、驻部监察局参加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监督检查局,负责日常工作。

二、强化管理责任,严把资金投向。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紧急落实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投资[2008]3127号)要求,正确把握资金投入方向,坚持投资项目安排原则,切实履行管理和督导责任,把资金安排到中央规定的范围和当地最急需的项目上去,特别是已有规划项目和在建项目。积极参与中央补助地方小型项目筛选把关,将参与政府投资管理关口前移。既要保证中央投资资金按既定的投资方向落实到位,又要防止资金投向“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

三、带动多方投资,保障资金来源。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就将加强资金源头监管放在突出位置,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不留缺口。财政部门可从当年超收收入特例安排、土地出让收益安排和城市建设维护费安排等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通过财政资金带动信贷资金、社会资金的投入,确保项目配套资金到位。地方配套资金来源不能落实或明显超过承受能力的,要相应调减项目,压缩投资规模。防止项目概预算不足、资金来源不落实,形成“胡子”工程。

四、严格预算管理,提高资金效能。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预算编制管理,严格预算调整,认真履行资金分配、拨付的各项审核程序,加强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审批。坚持厉行节约和保证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对土建工程和主要设备、物资采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要督促和指导各部门、各建设单位认真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各项规定,健全内控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能,防止资金损失浪费。

五、健全监督机制,加大查处力度。建立纵横联动监督机制,把监督检查贯穿于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的全过程。尤其要加强对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调拨、大宗物资采购以及涉及民生等重点事项的监督。要将检查与调研相结合,高度关注中央政策的执行效果。要将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增强检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将积极配合中央联合检查组工作与各地自行开展检查相结合,扩大检查规模,提高检查效能。对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铺张浪费国家建设资金等违规违纪问题,要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第427号令)进行处理、处罚、处分,并严肃追纠责任人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加强分工协作,发挥监管合力。要建立快捷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为中央和有关部门完善政策和规范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和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称专员办)要与纪检监察、发展改革、审计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协调检查计划,加强情况会商,共享检查成果,发挥监管合力。财政部门内部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司其职。要发挥基层财政部门贴近一线,熟悉情况的优势,形成上下联动监管网络。各专员办在收入、支出、金融、会计等日常监管中,要把落实扩大内需政策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注意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力量和作用。要积极发挥社会监督的能动性,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向社会及时发布监管信息等方式,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实施监管。

财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一)加强财政监督理论调研既是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财政监督机构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财政监督理论研究,认真总结财政监督工作规律,用监督理论指导监督实践。要紧密结合监督检查工作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重点课题调研,丰富财政监督理论研究成果。要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力争出精品,务求得实效。要高度重视调研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充分

挖掘调研成果的价值,提高理论成果的利用率,提升财政监督工作层次。

(二)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财政监督信息宣传,树立财政监督的良好形象。要树立为民监督、透明监督的观念,注重与媒体的沟通,增强对外宣传的主动性,广泛利用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发布监督检查信息和查处公告,促进财政监督信息公开;要采取综合性公告与案例性公告相结合、惩处违规违纪行为与树立正面典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财政监督的社会影响力,为财政监督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重视提高信息简报的编写水平,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反映财政监督工作成果,交流工作经验,使社会各界了解财政监督,理解财政监督,重视财政监督,支持财政监督。

七、切实加强工作指导

(一)财政部对省级财政部门的指导。财政部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全国财政监督工作,把握方向,关注重点,因势利导。及时总结和交流推广地方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使之成为全国的普遍做法。对各地一些普遍性的业务需求,通过举办培训、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予以解决。要采取推动措施,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地方监督机构之间、专员办和地方监督机构之间的业务交流,推进全国财政监督工作的均衡发展。按照《预算法》、《会计法》的有关规定,适时组织对下级财政运行质量、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上下联动或与当地专员办联合进行财政资金专项检查,促进财政监督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篇8

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全力推进和实现我市经济赶超发展目标,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促进辖区经济增长为目标,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一)各银行业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努力扩大我市信贷规模总量,力争全市今年信贷增长目标实现“两个略高于和一个不低于”,即:全年贷款增幅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贷款增幅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建设项目贷款增幅不低于全市贷款增长平均水平。

(二)各银行业机构应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三个不低于”,即全省贷款规模增长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用于“三农”的贷款增幅不低于全省贷款的平均水平;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幅不低于全省贷款的平均增长和我市确定的“两个略高于和一个不低于”信贷增长目标,积极争取上级行(社)大力支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实现我市信贷投放总量的快速增长。从今年开始人民银行抚州市中心支行将建立全市信贷投入定期通报制度,按季统计通报全市各行(社)信贷投放情况,包括工业和重点建设项目贷款投放情况。

二、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积极为企业提供有效信贷支持

(三)各银行业机构应围绕决战园区战略部署,不断改进金融服务,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办事机构,落实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扶持措施。

(四)立足园区,加大对“四有三不”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及时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支持,满足企业生产资金需要。积极扩大企业票据融资业务量,适度降低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对经营基本面比较好、信用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工业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各银行业机构应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大胆给予贷款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

(五)加大对园区重点支撑的机械、医药、纺织、食品、化工、有色金属、光伏七大支柱产业及香料、塑料、机电、陶瓷等优势特色产业,特别是市政府确定的50户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园区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推进我市工业化进程。积极配合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落户园区企业的信贷服务跟进工作,为落户企业及时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融资服务。

(六)加大对企业产品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特别是市政府确定的回音必、明恒纺织、江铃底盘等企业30个新产品开发和添光化工、环球纺织等企业3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企业产业和产品升级,促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品牌产品。

三、以项目带动为契机,大力拓展重点建设信贷融资模式

(七)落实机关效能--项目建设年活动,围绕市政府统筹推进的36个重点项目积极跟进,主动介入,加大对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对已开工建设的向莆铁路、鹰瑞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要及时加大配套贷款的落实。围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环保经济、节能减排和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建设中长期贷款和配套流动资金发放力度。

(八)加强项目建设融资的协调,拓宽融资渠道,采取融资担保、保函和贷款承诺等方式,扩大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供应。鼓励金融机构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大额资金需求,通过行内或行外银团贷款等多种信贷融资方式予以满足。

四、以强农富民为重点,全面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九)各涉农银行业机构应发挥为“三农”服务的职能,对新吸收县域存款的70%要用于支持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坚持和推进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主力军地位,深入挖掘农村金融市场服务潜力,扩大涉农贷款比例,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范围和额度,创新农户大额信用贷款发放机制,满足农户农业生产资金需要。

(十)各涉农银行业机构要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电网改造、水土保持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等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一)针对我市特色优势农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业,围绕蜜桔、烤烟、蚕桑、香料、白莲、麻鸡等16项特色农业产业及30个无公害农产品和2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各涉农银行业机构要加大融资服务,及时提供信贷支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提升我市农业品牌效应。

(十二)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在大力推动和发展林权抵押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订单贷款和联保贷款的同时,选择东乡县开展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试点。协调稳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推动形成竞争性农村金融服务格局,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服务需求。

五、以保障民生为宗旨,不断优化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

(十三)加强与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协调,针对当前推进全民创业、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形势,各银行业机构应切实践行社会责任,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自主创业的积极作用,增加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承办银行,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范围和适度放大贷款发放比例,提高贷款发放额度和发放效率,满足全民创业、农民工返乡和大专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资金的需求。人民银行要加大跟踪督查,按季进行通报。

(十四)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住房消费的信贷支持,对我市确定的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9.2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目标,各银行业机构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开发企业和困难人员申请住房消费信贷支持,及时在信贷、利率、结算等各项金融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

(十五)积极主动协调和配合教育管理部门、社区、街道居委会积极探索国家助学贷款发放新模式,扩大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份额。鼓励银行业机构积极探索和扩大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规模,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六、以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线,切实改进外汇管理服务

(十六)各外汇指定银行应结合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和比较优势,加大对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企业和有进出口权、有效益的外商投资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优质外贸企业在政策权限范围内实行信贷、结算和利率优惠政策倾斜。鼓励各银行业机构创新信贷融资产品,积极开办企业出口信贷业务,加大对重点出口企业、农产品加工出口以及重点行业的涉外贸易融资支持力度,为企业扩大出口提供融资服务,推进涉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十七)外汇管理部门应不断改进服务,进一步放宽出口收汇核销单管理,充分利用出口远期收汇备案政策,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要不断改进出口收汇联网核查程序,放宽资本项目审批权限,简化对境外投资资金来源审查、贸易信贷项下外债登记与收结汇管理。对企业符合政策法规条件的资本项目业务申请,实行限时办理,提高审批效率,全力支持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七、以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构建良好的金融服务经济环境

(十八)各级政府要做倡导诚实守信的表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构建信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当前应以支持金融机构维护债权为切入点,从清理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拖欠银行贷款和“私贷公用”专项整治活动为突破口,加大对社会信用环境的整治,打击各种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为金融机构能大胆增加信贷投入提供良好环境。

(十九)不断改进执法环境,切实维护金融部门合法权益,司法部门应加大维护金融合法权益支持力度,提高金融诉讼案件执行力度,对金融诉讼案件应做到专人负责督办、快审快结,切实维护金融合法权益,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信心。

(二十)积极参与政府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主动介入和加强与各信用担保公司的联系沟通,只要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担保,银行业机构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及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二十一)人民银行应加快和推动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在政府主导下,逐步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采集和使用范围,完善非银行信息数据的采集,发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作用与查询功能,惩治社会各种失信行为,推进辖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

八、以提高政策执行力为抓手,不断完善基层央行窗口指导方式

(二十二)辖内各级人民银行要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信贷政策执行的督促与引导,增强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建立金融机构信贷投入跟踪通报制度和信贷政策执行评价机制,提高辖区信贷政策执行效应。

(二十三)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向。研究和探索央行短期融资券企业之间捆绑式发行模式,落实风险控制机制,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额比重。大力推进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对已办理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人民银行优先给予办理再贴现。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出现资金不足,人民银行及时提供再贴现和支农再贷款支持。

(二十四)大力推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并扩大试点范围,在东乡、崇仁两县试点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将宜黄县纳入试点范围,落实各项金融扶持倾斜政策。认真总结与探索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努力破解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

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篇9

建质[2012]6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多年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总量逐年下降,较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但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建筑施工规模大,生产安全事故仍然易发多发。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对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推进建筑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不断完善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重点推动《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和质量事故查处督办暂行办法》、《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建筑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暂行办法》等三项制度的有效实施。适应新形势需要,制定修订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快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条例》,修订完善《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管理规定》,颁布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统一技术规范》等。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期造价内在规律,制定保障合理工期造价的相关规定。

(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确保安全施工。深入推进以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要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带头严格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重点,加强层级督查和现场检查,突出检查工程建设涉及的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关键部位和环节。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定期通报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对工作不力的地区和企业实行督办约谈制度。

(三)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严厉查处工程招投标环节中的围标、串标、虚假招标行为,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行为;肢解发包、恶意压价、压缩合理工期的行为;企业无资质证书或超越资质证书范围承接工程、从业人员无资格证书从事施工活动的行为;不按强制性标准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行为;不执行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等法定建设手续的行为。要公开违法违规企业和人员的不良行为信息,引导工程建设单位选用信誉好、能力强、安全生产状况好的企业,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四)严肃认真查处安全事故。认真做好事故查处工作,严格执行事故查处督办制度,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督办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督办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了解核实及报送事故情况。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提出事故处理意见或建议。依法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企业和人员的责任,加大对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处罚力度。对事故责任企业,依法给予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对事故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罚款、停止执业、吊销注册证书、吊销岗位证书等行政处罚。建立事故分析与通报制度,认真研究事故特点,积极探索事故防范措施。要将事故责任企业和责任人员在媒体上曝光,并公布事故查处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五)严肃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建筑安全监督检查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既要加强全面监督检查,又要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环节、安全形势不好的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二是自查与抽查相结合,既要督促企业加强自身检查,又要组织力量对工程项目及工地进行抽查。三是经常性检查与集中专项性检查相结合,既要组织经常性监督检查,又要组织加强对突出问题、专项问题进行集中专项性监督检查。四是明查与暗查相结合,既要组织公开的监督检查,又要在不通知情况下进行暗查暗访。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在认真仔细上下功夫,真正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安全隐患。要严肃认真查处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切实督促企业落实整改生产安全隐患。

(六)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要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并落实到每个工程项目。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工程项目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对技术难度较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进行重点排查。对排查出的工程项目安全隐患,要及时实施治理消除。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安全隐患的监测监控和预报预警。要督促工程建设单位积极协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并在资金、人员等方面积极配合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格执行生产安全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制度,及时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对重大隐患进行治理消除,对不认真整改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要依法从重追究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注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工作岗位安全技能,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要加强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普及安全生产常识,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并掌握基本安全技能和防护救护知识。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积极引导和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加大培训费用投入,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要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社会化培训机构作用,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施工企业多层次培训体系,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八)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地区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安全监管人员。稳定建筑安全监管队伍,不断充实基层监管力量,保障工作经费来源,努力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建筑安全监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对监督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及业务能力的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提高建筑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依法监管水平。创新建筑安全监管方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建筑安全监管效能,并做到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九)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依法维护和落实建筑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参与权和监督权,鼓励员工监督举报各类建筑安全隐患,并对举报者予以奖励。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对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公开监督。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重视建筑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积极认真对待有关工程质量安全的新闻报道,及时对新闻报道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要严肃查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公开查处结果;情况有出入的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让社会公众及舆论全面地知晓情况。

三、切实加强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组织落实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认真研究和积极宣传《意见》精神,全面把握《意见》基本原则和丰富内涵,增强贯彻落实《意见》的自觉性。紧密联系实际,结合本地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及特点,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工作措施。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和前瞻性,统筹安排好建筑安全生产各方面工作,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篇10

鄂政发[2001]47号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促进湖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方向,着眼大区域,营造大环境,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努力塑造和提升湖北鲜明的旅游产业形象。使旅游业在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和保护环境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使旅游业在新的时期发挥更好、更快、更大的作用。

坚持“大旅游”观念,加强部门协同和地区合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整合“行、游、食、住、购、娱”等要素,进一步延伸、扩展和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素质,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坚持“举市场之力”发展旅游业的观念,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广泛吸引外资、港澳台资和社会资金兴办旅游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就是营造环境”的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备的体制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推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努力建设和推出一批形象突出、功能完善、管理先进、服务优良、效益显著、且层次多样的旅游城市、景区、节庆会展和企业品牌,使之成为我省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发展旅游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旅游活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二、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旅游规划管理,科学指导旅游开发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推动重点县市和景区的规划编制进程,加快建立由省到市、州、县、重点景区和从总规到控规、详规及项目设计的多层次的旅游规划管理体系。加强跨区域的旅游综合开发,以项目为载体,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加强项目管理和规划的实施监督。各市州、重点旅游县市(区)、重点景区、跨行政区的旅游片区发展规划,需报经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星级宾馆饭店(游船)、大型度假村、人造景观和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项目,需报经同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再按有关程序报批立项。

(二)突出重点,加快旅游综合开发和品牌建设。重点抓好“一江(长江及其三峡)两山(神农架、武当山)”的区域综合开发,使之尽快成为我省旅游业的国际知名品牌。突出武汉在全省旅游发展中的龙头地位,使之尽快成为华中地区的旅游中心;抓住三峡工程建设的机遇,把宜昌培育成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突出文化特色,把荆州建设成为新兴的旅游文化名城;突出名人名山名寺名泉特色,把黄冈、鄂州、咸宁、荆门培育成区域旅游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充分发挥襄樊在鄂西北旅游发展中的集散作用,重点抓好十堰旅游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建设,实现与重庆、陕西旅游网络线路的对接,促进鄂渝陕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机遇,推动恩施等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旅游业的大发展创造条件。规划建设好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

(三)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两个文明建设成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入境、国内、省内、城市周边等四个层面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品。重点开发新时尚的生态旅游产品,高品位的观光旅游产品,高舒适度的休闲度假产品,体验型的探险旅游产品。积极发展商务旅游,大力开发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科教旅游、都市旅游、节庆会展旅游、文化旅游、森林旅游、体育竞技等专项旅游产品,形成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多品种、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

(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加快发展入境旅游,继续巩固港澳台、日本、东南亚等传统市场,不断拓展美国、韩国、西欧市场,积极培育大洋洲、北欧、东欧及中东等新兴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国际客源市场格局。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和假日旅游经济,在入鄂游上求突破、求发展,在省内游上求空间、挖潜力。采用多种手段和创新方式,强化旅游的形象宣传和市场促销。加快湖北旅游网站建设,使之成为对外宣传促销的重要载体。积极申办、组织各种全国性、国际性会议、展览、文化、体育、经贸等大型活动,借机造势、借势“造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努力把华中旅游博览会、武汉长江抢滩竞渡、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武当山国际旅游节、神农架生态旅游节、荆州龙舟节等办成具有较大影响的旅游节庆会展品牌。

(五)大力开发具有湖北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形成“小商品、大产业”。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加大旅游商品研制、设计、开发力度,努力提高质量,尽快形成规模。大力开发文物复制品、漆木器制品,积极开发花卉、盆景、玩石、竹编、陶瓷等民间工艺品和轻纺织品,发展绿色饮品、食品。积极引导各旅游景区(点)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具有当地文化、原材料、工艺技术等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形成“一景一品”。旅游城市、重点旅游景区(点)的饭店、游船应主动将湖北产名烟、名酒、名饮料、工艺品、文物复制品等上柜。建立综合性旅游商品展销、演示中心,大力展示湖北的烟、酒、药、服装等名牌工业品,形成全省旅游商品展销网络。

(六)充分发挥湖北旅游文化大省的资源优势,提高旅游文化娱乐的创汇创收水平。旅游与文化、民间社团要通力合作,努力创作推出系列文艺表演节目。鼓励民族风情浓郁、乡土气息浓厚的地区大力开发文艺旅游产品,创办地方性旅游文化娱乐公司和旅游文化演出公司。在中外传统节日,推出参与性强的狂欢、联欢和表演活动;在景区(点)开展地方民俗表演等传统文化娱乐项目。

(七)加强旅游安全、卫生保障和环境保护工作。公安、交通、工商、卫生、环保、旅游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切实做好重点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城市的社会治安、交通疏导、运输安全、卫生防疫、紧急救援和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旅游安全,建立良好的旅游环境。

三、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引导投入。从2002年起,省计委在原每年安排300万元的基础上再安排300万元,省财政在原每年安排500万元的基础上再安排500万元,重点用于A级旅游景区(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二是继续征收旅游发展基金,尽快完善有关征收管理办法,专项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宣传促销。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形象宣传促销的投入。今年省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宣传促销专项资金增加到500万元,并视财力增长逐年增加。四是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培育市场需求。按照工商企业用水的收费标准和类别,调整旅游星级饭店用水价格;将旅游星级饭店用电价格划归非普工业类,取消电价二次综合附加费。切实减轻旅游企业负担,严禁对旅游企业和单位的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对汽车客运公司开辟通往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实行扶持政策。对旅游汽车公司实行不同于一般客运公司的政策,减免有关客运附加费。五是建立国际旅游创汇奖励基金,对涉外旅游企业非贸易创汇、结汇实行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六是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股票上市等方式融资。

(二)优先发展旅游交通,改善旅游硬环境。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加强旅游交通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以长江黄金水道、公路主干线、铁路主干线、空中航线为骨架,水陆空并举、内外通达、快速便捷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要适应旅游行程编排需要,主动做好衔接工作,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要加快旅游航空交通建设,加快武汉国际口岸建设,搞好宜昌机场升级,加快襄樊、恩施机场建设。围绕重点旅游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尽快形成武汉至各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景区,以及旅游城市、旅游景区间的高等级旅游公路网络,配套完善交通沿线的通信、邮政、电力、银行、医疗、供水、餐饮、厕所、停车场、环保等服务设施建设,增开朝发夕至、豪华舒适的旅游专列,形成连接省外重要客源城市、周边省市、省内主要旅游城市和景区的铁路运输网络。开发水上旅游交通,加快江河、水库、,湖泊等景区的水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发展舒适、安全、节能、环保型的旅游船舶,开辟武汉至南京、上海的长江下游旅游线路。

(三)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加快国有大中型旅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建立健全有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支持国有中小型企业加快改制、改组、改造,推进非国有化进程。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资本运营等方式,向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发展。推进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其行业自律、市场中介作用。逐步理顺重点景区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推行公司化的经营管理。在有利于加强保护的前提下,鼓励旅游景区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采取拍卖、转让、租赁、资源折股等形式,加快景区开发,搞活景区经营。

(四)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全社会办旅游。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利用外资、港澳台资金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行社和旅游汽车客运公司的路子。对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环保项目,鼓励利用国外优惠贷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开办旅行社和其他旅游经营项目,拓展国际市场。支持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以各种形式投资旅游产业。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在转产、安置下岗职工中投资兴办旅游企业。鼓励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参与旅游开发经营。支持文化、体育、建设、林业、水利、宗教等部门或行业,结合各自的行业特点参与旅游开发经营。鼓励各行各业、全社会参与旅游开发、兴办旅游经济实体。

(五)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抓紧制定完善地方性旅游法规和政府规章,逐步健全旅游法制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强化有关部门的旅游联合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继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提高星级饭店和游船管理的总体水平。在旅游行业积极推行国际化的质量认证体系。继续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优秀旅游县市、旅游明星乡镇”创建工作。大力实施《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争创国家级旅游区(点),提高综合接待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六)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管理,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规范各类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营和服务行为。省和重点旅游地区政府要建立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处理旅游市场综合整治中的重大问题。强化旅行社和导游员的管理,规范导游解说和团队运作。建立全省统一的旅游投诉网络系统,及时受理投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旅游消费,严厉打击“黄、赌、毒”。

(七)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全省上下都要加大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尽快建立旅游信息网络系统。支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完善各类旅游预订服务系统,开创新型的旅游开发方式、交易方式和服务方式。大力实施旅游统计体系、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和假日旅游预报制度。省及重点旅游地区要建立旅游咨询服务机构,及时把握旅游市场需求,提供及时、准确、方便的旅游信息服务。

(八)加强旅游行业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要建立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旅游大专院校的办学优势,加快培养高、中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积极扶持省旅游学校加快建设步伐,使之尽快成长为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省级旅游培训的专门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大力推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考试制度,健全员工持证上岗制度,建立选拔任用人才的激励机制。

(九)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行业的管理职能。省政府决定成立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解决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加大政府主导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旅游,不断提高组织协调旅游经济工作的能力,要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对旅游发展目标加强考核和监督检查,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上一篇:蝴蝶观察日记400字下一篇:招商局副局长竞争上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