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排作文的结构(精选8篇)
一、片段结构
片段结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结构创新方法。是指文章在结构上由看似独立的几个片段组成,它们围绕同一主题而展开。这种片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结构自由,可以避免起承转合,平铺直叙,使写作更为便利,容易;各片面相对独立,但又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描述人物、事件,表达主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达形式更为自由灵活。例如,山东省一位考生写的《大自然三章》就是以片段结构的形式,将自然中的“鸟的心事”、“蓝天的担忧”、“鱼儿的规劝”的感慨组合成文,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再如,2002年上海一位考生写的《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一文,作者借助题目中“竖起大拇指”的说法,通过“小拇指”、“无名指”、“中指”、“大拇指”把自己成长的历程串联起来,把握住了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构思新颖独到,耐人寻味。还如,2000年陕西宝鸡一位考生写的《考试ABC》一文,用了三个小标题,写了三个片段:“A、人生考试”、“B、学校较量”、“C、家中比赛”,叙述了三场考试,展示了考试的三幅画面,充满了生活情趣。
二、借用文体
写话题作文时文体不限,这时借用一些特殊的文体表现主题,往往能出奇制胜。这些特殊的体裁包括某些文学体裁,如小说、寓言、戏剧、童话、杂文等;某些应用文体如讲演稿、书信、日记、采访录、调查报告、新闻报道以及某些领域内所专用的文体,如医疗诊断书、广告、判决书、招标书等等。借用文体可以使文章形式灵活机动,令人耳目一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擅长来选择文体,扬长避短,取得创新的效果。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均因结构有新意,被评为满分作文或一类作文。如2004年河北省考生写的《鹰妈妈访谈录》一文,作者借用“访谈录”的体裁来结构内容,超脱平铺直叙的定势,独出心裁,增添了阅读的情趣。再如2001年江苏省南京市一考生写的《选择》,文章采用四幕剧的形式表现主人公王民由朴素廉洁到腐败堕落的过程,时间跨度30年,矛盾冲突层次分明,反腐倡廉的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达到较为和谐统一。还如2003年山西的考生写的《生命之桥》,作者大胆地采用了诗歌的形式来反映新时代的新生活,从灵魂的深处为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唱出了一支生命的赞歌。还如2003年山东考生写的《爱无止境》,小作者采用日记这种应用文体来结构内容,从不同角度写情、写爱、写人生,形式活泼,富有创意。
三、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就是对人们熟悉的经典故事进行改造,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再创作、加工,即对原故事进行改写、续写,或者借用历史人物、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主题。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取材便利,方便构思,易于出新;可以起到借古喻今的效果;使文章显得轻松,风趣。例如,山西的一位考生写的《孔夫子状告侵权》一文,文章
以“诚信”为话题,采用故事新编的方法,借用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演绎故事,抨击了当今社会的某些丑恶现象。再如《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一文,作者将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加以改造,构思颇为新颖、巧妙。还如湖南考生写的《西游记后传》,作者将西游记进行了一番续写与改写,演绎了师徒四人取经的离奇故事,文章把大唐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唐玄宗没有读取回来的真经上,故事新颖,立意深远,实在是一篇绝妙的佳作。
四、特殊的视角
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表达主题。特殊的视角是指普通人以外的特殊人物,或者动物、植物等人类以外的事物的视角。另外,还可以选择多主体视角,比如一个故事设几个主人公,每个人都站出来表述这个故事。采用特殊视角可以使文章达到新奇的效果,造成一种新鲜感,使描写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例如,2003年陕西一位考生写的《拥有不被隔离的日子真好》一文,作者将视角转向特殊时期的个体的体验。一个被隔离21天的同学的呼声:拥有不被隔离的日子真好,赶快珍惜我们拥有的宝贵现在吧!文章手法新颖,角度独特,很值得借鉴和学习。再如广东的一位考生写的《月光下的一只孤老虎》一文,作者采用特殊视角,以一只老虎的口吻自述悲剧,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关注。还如贵州的一位考生写的《给地球人的一封公开信》一文,作者采用特殊的视角,以特殊主体——外星人的口吻叙事议论,表明对人类破坏环境的尖锐批评。
一、照应圆合法
前面写作的事物, 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 前面要有交代, 这就是所谓的“照应圆合”法。“照应圆合”, 一般分以下几种:
1. 首尾照应
文章开头与结尾遥相照应, 就是说, 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 在结尾处有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 给人以首尾圆合的印象。
2. 文题照应
这种照应法, 往往用在标题含蓄的文章中, 文中须有一定的注释、说明。因此行文标题起了注释和点化的作用。
3. 对话照应
就是以典型人物的语言多次重复照应。比如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口头禅“我真傻, 真的, 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 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这句话多次出现, 突出了孩子之死祥林嫂的沉重打击。
4. 细节照应
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 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
5. 关键词句照应
即表达主旨的关键性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 互为补充。
6. 悬念照应
在作品中设下悬念, 并不急于解开, 而是反复暗示, 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厚。比如萧乾的《枣核》。
二、对话互动法
对话属于口语交际的范畴。“言为心声”, 通过语言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同时, 谈话内容无所不包, 对话又显得自由灵活。作文中运用对话的形式, 可以是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对话, 也可以是幻想中今人与古人的对话, 可以是与未来世界中人的对话, 甚至让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进行对话。在结构安排上常采用以下形式:
1. 辩论式
即采用辩论会的方式, 确定论题之后, 让正方与反方交错发言。在辩论中应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用确凿的事实、严密的推理加以阐述, 针锋相对地驳斥对方的见解, 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辩论的语言应讲究逻辑性。
2. 访谈式
这是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 从采访那里了解有关情况的一种对话形式。运用这种形式作文, 要选好采访对象, 围绕话题精心设计问题, 让采访对象逐一回答, 介绍情况, 采访中, 采访者也可以对问题发表与被采访者不同的看法。
3. 座谈式
即采用“实话实说”的方式, 由主持人和各位来宾共同参与, 一般先由主持人提出话题, 来宾依次阐述自己的观点, 最后由主持人归纳总结。来宾可设想形形色色的人物, 不必拘泥于现实。
文题展示
请根据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朋友圈里一张“小P孩作息时间表”引发了热议,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小P孩”每天从5点起床,一直要各种学习到23点才能睡觉。
每天学18个小时,内容除了周一到周五学校正常的课程外,还安排了古文、钢琴、围棋、毛笔书法、奥数、跆拳道、游泳、英语、拉丁舞9种课外学习。据报道,“小P孩”的家长刘女士是北大毕业,现年30岁。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3)不得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材料中“小P孩作息时间表”隐藏着一个值得争论的问题:怎样恰当地教育孩子?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立意。
一、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学生的这种立意会多一些。父母生下了孩子,怀着责任心自然希望他们未来幸福、健康、强壮、有能力。这份期望推动父母对孩子施加影响。但这种严格甚至显得严酷的作息时间表,就真的能让孩子更优秀吗?不一定。我们应该以更尊重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应该让孩子自由地成长,也许更健康,也许让孩子更优秀。
二、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辛。像北大虎妈这样的家长并不鲜见。她代表了一些有责任心、受过高等教育、有时间陪娃、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父母,他们怀着帮助孩子有更好发展的美好期望,向一条培养学霸的路径前行。所以,要想最终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艰辛。
原文展现教育中的尊重
(题目包含信息过大,应该修改,切入点应该小一些。)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高一(19)班 廖雨怡
如果我听到有哪个小孩会舞蹈、钢琴、书法等九种才能,我会惊叹,然后是悲哀。
最近,有一张“小P孩作息时间表”引发了热议,正如我上面所说,他有九种课外学习,每天学18个小时,5点起床,11点睡觉。更让我惊讶的是他的母亲刘女士是北大毕业的。(这两段引入,不错,但接下来的段落应该是揭示中心论点了。)
谈起北大会想起什么?知识渊博?地位高?但,刘女士这样教育孩子真的好吗?不让孩子自然成长,拔苗助长,这个“拔”真的起作用了吗?(这一段应该亮出自己的观点。)
在我看来,“才”在精而不在多。就钢琴王子郎朗而言,他从小每天练钢琴十几个小时,十几年来才取得現在的成就,为人所敬佩,而小P孩能样样都做到“精”吗?不能,或许刘女士是想以自己从小被教育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希望他和自己一样成功。但真正的成功只止于成绩吗?一个在社会成功的人,需要的还有人际关系,对环境的适应,而这些不是琴棋书画能解决的。(举出了郎朗的例子,对比论证。但没有完全展开。)
教育孩子,更应该给孩子一些尊重。将小P孩与同龄孩子相比,他们在干什么?可能有的孩子在玩电脑、玩游戏、相互打闹嬉戏。我不能说这是正确的,但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不该有太大的压力,更应该去培养他们的兴趣,至少我就是这样,小时候做完作业就去玩,喜欢美术就报了美术班,是心甘情愿去的,我也曾问我的父亲:“为什么不让我和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培训班?”他说:“强迫你有用吗?还不如让你去做你喜欢的事。”我很庆幸,他尊重了我的选择。
雨燕的父母懂得关心孩子,就要让小燕学会飞翔。如果只是关在家中溺爱,可能会让小燕无缘蓝天。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这两段是主体段落,有论据有论证,但没有层次,应该调整相关句子的语序。)
受到尊重的孩子,路走得更远。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幸福、快乐,可是他们都会以“为你好”的名义去约束孩子,让他们成为自己心中的模样。刘女士安排的课程也许都是好的,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难道都是小P孩自愿的吗?路是他自己要走的,家长做的只能是引导,是尊重而不是强势干预。
作家龙应台有一句话:“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刘女士,你能蹲下吗?
正视我们的爱,莫让“爱”成为禁锢孩子自由成长的利器!教育孩子,更应该尊重孩子!(结尾两段,扣住了中心,但不够简洁。)
升格建议
全文立意不错,扣住了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的观点。开头的引入和结尾的扣题也还行,但细看主体议论段落,有论据,也有论证过程,却显得有些杂乱。其中的两个分论点“教育孩子,更应该给孩子一些尊重”“受到尊重的孩子,路走得更远”,与论据有些脱节。另外,作为论据,还是少了些力度,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素材,更有说服力。
升格佳作
孩子教育要多一些尊重
(作文题目切入点小了,写作入手也轻松。)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高一(19)班 廖雨怡
如果我听到有哪个小孩会舞蹈、钢琴、书法等九种才能,我会惊叹,然后是悲哀。
nlc202309091023
最近,有一张“小P孩作息时间表”引发了热议,他有九种课外学习,每天学18个小时,5点起床,11点睡觉。我觉得更惊讶了。
教育孩子,应该给孩子多一些尊重。(直接亮明观点)尊重孩子,其实是尊重教育规律,给孩子更多的自由。(阐释观点)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材料句,证明观点正确。)儿童教育家孙云晓曾阐述了儿童教育的使命感——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和发展儿童。他认为,儿童成长需要爱,但比爱更为重要的是自由,没有自由的生命会窒息。(又一材料句,证明观点正确。)比尔·盖茨,曾在哈佛大学就读,应该说是很好的教育环境了,但是,他觉得不适合自己,他想要自己的自由,他毅然退学,创建微软公司,成为世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其实,孩子的才能是自然生成、自主发展的,无论知识技能学习的构建,还是品性养成的教育,都如此。而且这种自我教育是动态的、可持续的。(分析句,紧扣主题,结合选材,对事实进行切中肯綮的剖析。)教育孩子,给孩子多一些尊重,其实给了孩子更宽广的成长空间。(结论句,回应段首观点句。)
教育孩子,应该尊重孩子的爱好。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幸福、快乐,但是反过来他们却都会以 “为你好”的名义去约束孩子,让他们以家长的意志为目标,觉得这样做孩子就会幸福快乐,刘女士也是这样想的吧。刘女士安排的课程也许都是好的,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难道都是小P孩自愿的吗?路是孩子自己去走,家长只能做的是引导,是尊重而不是強势干预。小学生不该有太大的压力,更应该去培养他们的兴趣,喜欢音乐就报音乐班,喜欢美术就美术班,是心甘情愿去的。只报了美术班的我曾问父亲:“为什么不让我和其他孩子一样去多上几个培训班?”他说:“强迫你有用吗?还不如让你去做你喜欢的事。”我很庆幸,他尊重了我的选择。(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给孩子多一些尊重,就要善于引导他的兴趣,这样孩子的路才会走得更远。雨燕的父母懂得关心孩子,就要让小燕学会飞翔。如果只是关在家中溺爱,可能会让小燕无缘蓝天。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在我看来,“才”在精而不在多。就钢琴王子郎朗而言,他从小每天练钢琴十几个小时,十几年来才取得现在的成就,为人所敬佩,而小P孩能样样都做到“精”吗?不能,或许刘女士是想以自己从小被教育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希望他和自己一样成功。但真正的成功只止于成绩吗?一个在社会成功的人,需要的还有人际关系,对环境的适应,而这些不是琴棋书画能解决的。(这是第二个分论点,段落层次也按上一分论点的格式适当调整。)
作家龙应台有一句话:“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刘女士,你能蹲下吗?
泰戈尔在一首小诗中写道: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恋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弹了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引入泰戈尔的诗句,点明给孩子太多干预的后果是不能承受,更有说服力。)
正视我们的爱,莫让“爱”成为禁锢孩子自由成长的利器!教育孩子,更应该尊重孩子!(结尾,简洁有力。)
升格启示
全文紧扣中心,合理展开议论。重点对主体议论段落的结构层次进行了调整。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功能俱全,层次清晰,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观点句(一般在段首提出,准确鲜明);(2)阐释句(紧跟观点句,力求清晰简洁易懂;(3)材料句(紧接阐释句,举事实论证,叙述讲究简明扼要,选材角度准确);(4)分析句(紧扣主题,结合选材,对事实进行切中肯綮的剖析);(5)结论句(联系实际,适当延伸,回应段首观点句)。升格之后的作文,丰富了作文论据,主体段落议论层次清晰,论证有力,增色不少。
一、教学内容
1、三段式结构图
2、记事四要素
3、四要素在三段式结构中的安排
二、教学重难点
1、记事四要素在三段式结构中的安排
三、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1、点名 强调全勤
2、三段式结构图 画法、各段名称
3、记事四要素
(1)、有哪位小朋友知道三段式结构中主体段需要放什么东西?(材料)
(2)、材料是什么呢?是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
(3)、既然是写事情,有哪位聪明的小朋友知道,写事情时必须要写出事情的哪些呢?(生说)
(4)、恩,看来精品班的同学果然是不错,非常的聪明。刚才小朋友所说的呢就是记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5)、记事六要素
事件还可以分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所以也可以说是记事六要素。小朋友可以回家考考你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看他们是不是知道呢?
4、记事四要素在文中必不可少
板书:我准备八点钟去图书馆看书。
5、记事四要素在三段式结构中的安排
(1)开段:小——少——略
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中心词
主要人物:例如过生日,并不是要把所有去参加生日聚会的同学都写下来,而是写主角 如果有很多亲人跟你一起,那就直接写我和家人
举例1:《登天都峰》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时间:假日里 地点:黄山 主要人物:爸爸和我事件中心词:爬天都峰
练习1:昨天 安徽黄山 我和家人 爬山 昨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安徽黄山爬山。
练习2:《那件事令我很难忘》
(2)主体段:大——多——详
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起因和结果简单写,经过详细写,写得越多越好)
举例:讨厌蜘蛛,所以用各种方法去捅破蜘蛛网,可每次蜘蛛都迅速地把网给补好了
1、线形结构模式
所谓“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就是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这种形式的记叙文内容很单纯,不容易出彩,要想写出高水平、符合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下面我们就以 “心灵的选择”话题作文山西考生的《大米饭的洗礼》来谈谈这篇“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得高分的原因。
2.块状结构的记叙文
所谓块状结构的记叙文就是指一篇记叙文可以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有明显的层次结构,是学生在特定场合——中考考场——易于结构的作文形式,也是易于被特殊读者——阅卷老师——在极短的阅卷时间里理解并产生好感的记叙文作文形式。块状结构的记叙文又可以分成以下两种:
(1)无标志块状结构记叙文
这种形式的记叙文一般又称为复杂的记叙文,每篇文章由多件事或多个人物组成,用来塑造同一人物和表达同一主题。这组成一篇文章的多件事中的每一件事和多个人物中的每一个人物片断就构成一篇记叙文块状结构中的一个板块,自然形成清晰的结构层次,让读者一目了然。这种形式的记叙文和线形结构的记叙文相比,其优势在于它容量大,内容复杂。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给同学们提供了巨大的创造空间,易写出高水平的复杂的记叙文来。当然它首先是记叙文,要求突出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善于描写。这一点同上线形结构记叙文的要求,不再赘述。举例说明:
(2)有标志块状结构记叙文
这类记叙文每篇文章不仅由几件事或几个人物构成一个个板块,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而且有这样那样的明显的标志,使得原本自然、原始、界线模糊的几个板块,层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观,考场作文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更易被阅卷老师接受和青睐。
按“标志”的不同可将有标志块状结构记叙文再分成四种形式,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①数字小标题标志 如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②文字小标题标志
这类记叙文在组成记叙文的每个片断前都有一个文字小标题作标志,使得文章层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观。对文字小标题的要求:语言简洁,结构一致。对组成记叙文的每个片断的要求:夹叙夹议。“叙”要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描写生动具体、语言形象优美;“议”要承担两个任务:一方面要揭示所叙片断的中心意思,另一方面要用简洁的语言,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把“叙”的内容和话题恰当挂钩。这类文章的结尾要有总评,将几个片断所写的分散的内容统一到一个主题上来,并再次巧妙照应话题或命题,既做到形散神聚,又做到符合话题或命题。请看: 配套例文:
大米饭的洗礼
幸福如一抹浅浅的雾,淡淡地飘在天涯,飘在村东的路口,与那个破旧的屋子里的大米饭的香味融合,弥漫在我的心窝。为了它,我曾等了一个夏天,等老了一个童年。而此刻,它竟像一笛箫音,轻轻回响在我心灵的深处„„
小时候,家里很穷。穷人的天空在记忆中是灰白色的,而穷人总是有一双哀伤的眼睛,那是在他的孩子们咕噜咕噜地喝稀饭的时候。
那年,外婆害病了,为了外婆,母亲借了一升大米,细粮在当时是很奢侈的东西。每天早晨,母亲蒸一碗白稠稠的大米饭,然后一口一口给外婆喂下。每到此时,我就蹲在墙角咽口水。孝敬的定义就是把好东西留给外婆吃吗?那时,我常常这样想,直到有一天„„
那天,天气晴朗得可爱。早上,照例是一碗大米饭和我们的稀饭,而外婆因身体不舒服没有起来吃饭,母亲急着去地里,临走时叮嘱我喂外婆。
望着端过饭碗的瘦瘦的我,外婆说:“乖囡,外婆不想吃,你去吃了吧,啊?”外婆和蔼地抚着我的头。“哎!”我满心欢喜,忙不迭地端走了那碗我梦寐以求的大米饭。但就在这时候,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简单的思维告诉我:“这是外婆的饭,我不能吃!”就这样,我痴痴地盯着那碗大米饭,窗外的阳光,小鸟的鸣啾,全都变成了一碗碗的大米饭,在我眼前晃动。有好几次,我都差点忍不住了,一碗大米饭的诱惑力当时真是不亚于吸引一根针的那块大磁铁,而它又仿佛一个女妖,美丽地谄媚地笑着,想要一口把我吸进去似的。而我就端坐在那儿,在吃与不吃之间徘徊,耳边不断地响着一句话:外婆的饭,我不能吃„„门“吱”地被母亲推开了,我扭过头去,看着母亲:“娘,外婆的大米饭我没吃。”我的嘴一撇,想哭。母亲怔怔地看着,突然像明白了什么,紧紧地抱着我,大滴大滴的泪水滴在我的脖子上。那一刻,我知道,我做对了,那一刻,我好像突然长大了,因为我终于可以承载母亲的眼泪了。窗外的阳光斜射进来,暖暖地照在我和母亲的脸上,屋里一片淡淡的红色,在这静谧中,我尽情地分享着母亲的泪光„„
那一年,我8岁。小小的我,像是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没错,就是这样的。我清楚地记得,外婆去世的那天晚上,我梦见外婆就站在我面前,手里捧着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
点评:文中划线三句分别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有表现力;文中的斜体字部分使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斜体波浪线部分使用了幻觉式的心理描写,还有语言描写和表情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文采;文中的黑体字部分使用了环境描写更渲染了气氛,增加了文学意蕴。正是这些优点使得这篇内容单纯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形象感人,给阅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母 爱
二十年前父亲家很穷,只好娶了邻村的一个哑女为妻,这个哑女后来便成了我的母亲。
小的时候,同村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只要一见到我,便一哄而散,还丢下一句“他妈是哑巴,咱不跟他玩”。每当这时我只有哭着跑回家,将满肚子委屈全撒向无辜的母亲。她总是听完我的哭诉后默默地走开。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埋怨老天对我的不公,也渐渐对我的哑母产生了一种厌恶。
调皮大概是所有顽童的天性吧。孤独的我惟一的爱好,便是“筑长城”:排满一长串的砖头,然后一推,便顺次倒下去,只有听见那轰轰烈烈的砖声时,我才能得到短暂的欢乐。有一次,我将邻居家的新砖砸断了好几块,邻居怒气冲冲地揪起我的耳朵将我拎到母亲的面前。她见到我在邻居手下揪得通红的耳朵,顿时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掉,用他公鸭般的嗓子训斥母亲:“不会说话,当然不会教导孩子。”只见母亲在他的训斥下,变得更加手足无措,最后“扑通”一下跪在地上。邻居见这架式,只好放开我,讪讪地离去了。当时我只觉得母亲的软弱对我是一种耻辱。
为了证明我这哑巴的儿子也能有出息,我一直发奋地读书。当我收到重点中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的举动让我惊异:一直很沉默的她,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横颠竖倒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到一个村里人就拿出它兴奋地“嗷嗷”直叫,还手舞足蹈。我想她真的挺高兴,也许她只是想证明她哑巴的儿子不比别人差,她儿子的成功弥补了她的缺憾。看到她那副手舞足蹈的样子,我第一次觉得母亲其实也挺可爱的。
在重点中学念书挺不容易,为了不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造成负担,我很少回家,只有父亲偶尔送些鸡蛋和自家的咸菜给我加加菜。那是一个数九天气的夜晚,上完晚自习往宿舍去,发现路边蜷着一个人。本来倒没注意,但当眼光触及那双破棉鞋时,我定住了脚步,是母亲!她抬起头抖了抖身上的雪,用笨重的步伐走到我身边,冻得伸不直的指头还死死扣住一个包。我打开包一看,一双新棉鞋和一些鸡蛋。我用手一摸,鸡蛋上还留有余温。她开心地拿出一个鸡蛋,剥开送到我的嘴边,看着她请求的目光,我含着泪咬下了一口。当知道她在雪地里等了我近两个小时后,我心疼地怒斥她:“为什么不到班级里来找我?”她委屈地低下头,用手语告诉我:“我不想让人知道你母亲是哑巴,他们会笑话你。”这时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一把搂住了现在只及我肩高的母亲。她的表情更让我惭愧,她先是惊恐,后又转为高兴,最后试探性地搂住我。世界上母爱的方式何止千万种,但我独爱母亲对我的爱,因为它是默默地。
点评:这就是一篇典型的无标志块状结构的记叙文。全文由四件事情组成。每件事前后没有明显的结构上的标志。但四件事有一条感情线索串联:“也渐渐对我的哑母产生了一种厌恶”,“当时我只觉得母亲的软弱对我是一种耻辱”,“我第一次觉得母亲其实也挺可爱的”,“这时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一把搂住了现在只及我肩高的母亲”。由“厌恶”“耻辱”到理解、感激形成一条感情线索。还有一个统一的主题:“世界上母爱的方式何止千万种,但我独爱母亲对我的爱,因为它是默默地”——歌颂母爱。这样这篇文章虽然“形散”但“神聚”。四件事自然形成块状结构,层次清晰,一目了然。当然,这篇记叙文也突出了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善于描写,从而让读者充分体会到作者要传达的深挚感情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三 岔 口
三个我分别守在三个不同的岔道口,前两个渐渐绝望,只能选择逃避,一起逃向第三个岔口,三个我同时汇合,去作出郑重的抉择。
──题记
一
“快考试了吧?”老妈坐在沙发上询问我。
“明白!”我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间,重重关上门,背靠着门,深呼吸。
为什么我可以不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偏偏学习是个例外呢?
我总对自己说,既然不喜欢,难道就不能选择放弃?时间上的距离,使我除了彷徨,还是彷徨。我变得固执偏激,抉择着前行的路口。我喜欢文学和音乐,夜深人静的时候,戴上随身听,伏在我一个人的书桌前,放飞心情,让灵魂徜徉,享受自由的我的快乐;但这并不能长久,岔路口上的“我”总被现实中的我拉了回来,走向比我还高的作业。我只好祈求幸运之神,可是在学习上,一直是被动、消沉的我,总是抱有能够侥幸过关的心理,但哪能每次都那么幸运啊!
我变得莫名的恐慌,来自无形的压力。
我开始选择逃避,逃窜出第一个岔口,我变得不像是本我了……
二
“很久没见了吧……现在怎么样了?”渐渐我害怕听到从前的老友的这句话,总是觉得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恨透了那个叫作距离的抽象的东西,它让我们彼此变得陌生,变得不再像从前的我们自己。
“改天一起出去玩吧?”
“嗯。”
没过几天又是一个短信,“对不起,那天我们不休息了,去不了”。“呵──没事。”其实长大后,越来越觉得约定有时候不太需要遵守,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两个小拇指勾在一起,就允诺一百年不许变,现在想想的确可笑。
落寂的心情没人理解,我黯然地离开第二个岔口,漫无目的,就那样游走。
三
一个人的时候,变得出奇的安静,害怕吵闹,觉得吵闹后隐藏着的都是一个个空虚的灵魂。
我游走到三岔口,看着三个失落的自己,一样的感伤,一齐的抱怨,与平时每一个守在不同岔口的自己似乎总有差距。我面向三岔路口,尽量让三个我归于平静。
如果要真正走出那个彷徨、绝望的三岔口,必需先认清不同的自己。我再次来到三岔口的中心,审视着其他的岔口,我不再让那两个我游走,我似乎看到用书籍铺就的道路上,长满了知识之树,盛开着睿智之花,哦,那才是我的抉择,闻着书香,伴着动听的音乐,我迈步前行……
点评:文章有三个片断,每个片断上标有一个数字作标志。层次非常清晰,形式非常美观。这是文章结构上的特点。当然,它首先是一篇记叙文,突出了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每个片断都有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这是另一个关键所在。
爱是什么
也许,当亚当和夏娃从伊甸园中走出的那一天起,爱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诞生的那一天起,他的成长,死亡、与爱都如影相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这一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很难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不同的人会见有不同的理解。
公园里
草地上,一个小宝宝正在学走路。他蹒跚地向不远处正伸开双臂的妈妈走去。一不小心。宝宝跌倒了,妈妈飞快地跑过去,将宝宝紧紧地抱在怀中,轻轻地揉着他的痛处。轻轻地安慰着他。不久,宝宝用挂着泪珠的小脸冲着妈妈乐了。妈妈将他抱得更紧了……
也许,在妈妈看来,爱是一种无私的给予,全心的奉献。
捐款处
5.12大地震举世哀痛。灾区的人民抗震救灾,全国各地的人们用捐款捐物来尽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一大早我就来到捐款处,谁知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天真活泼的孩子;有衣着鲜艳的青年,也有衣着朴素的中年;有“大款”,也有下岗职工。大家为了共同的愿望,走到一起。只愿我们的心意能够快快送到远方受灾的亲人手里。
也许,捐款的人们认为,爱是一种及时,无私的援助。
深夜里
灯下,妻子正不停地织着毛衣。她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她已经连续几天几夜了。丈夫明天就要出差了,她想赶在丈夫走之前为他织好御寒的衣服。丈夫心疼她,让她不要织了,旧的还能穿。可妻子却依旧坚持,她要把无尽的关怀和浓浓的思念织进衣服里,伴他远行,盼他早归。
也许,妻子觉得,爱是一种不尽的关怀和无悔的付出。
爱,是一个具体而又抽象的概念。一千个会对它有一种不同的解释。但,我们没有必要为它下一个固定的定义,因为不同的心灵对爱的体会也不是相同的。
点评:这篇块状结构的记叙文有文字小标题作标志,三个小标题“公园里”、“捐款处”、“深夜里”,语言非常简洁,结构保持一致,使得文章层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观;夹叙夹议,三个片断中的斜体红字部分的“叙”是生动具体的描写,三个片断中与正文字体相同部分的“议”能够揭示片断中心,照应话题;总评,最后一自然段将三个材料母子之爱、友爱、夫妻之爱——“形”统一到本文主题“爱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神”上来了,做到了形散神聚。这是一篇内容丰富充实,又符合题意的成功的考场记叙文。
④过渡句标志
这种块状结构的记叙文的标志形式是最美的记叙文结构形文。过渡句或领起句的标志有一石三鸟的作用:既在文章内容上有过渡作用或领起下文的作用,又在结构上有标明层次、美观形式的作用,还有统一主题、增加文学意蕴的作用,再次就是有娱人耳目,悦人身心的美妙的艺术效果。请看: 幻灯片36
人
与
路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啊!”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啊!”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
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还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女聪明着,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
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点评:这篇块状结构记叙文用三个过渡句“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串联起文章的三个片断,既提示结构层次,又丰富文章韵味。对过渡句或领起句的要求:尽量做到结构一致,尽量做到与上下文实际内容切合无际,逻辑上有并列关系或层递关系。结构构成一致,内容前后呼应本身就有内在地含蓄地提醒和标明层次的作用。妙就妙在这里,有提醒但很含蓄,有标志但很内在,很中国化,受众易理解,乐接受,老少皆宜。幻灯片40 作文训练:
清风微拂,吹皱满怀思绪;狂风呼啸,激荡一腔豪情。风中飘过熟悉的气息,风中传来声声的呼唤。风中有几分惬意,又有几分惆怅;有浓郁的亲情、友情,又有不尽的壮怀、雅趣;或许还有„„又是一年风起时,这一切就会在心头萦绕,回味无穷„„ 请以“又是一年风起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备课人:郭国华
【训练目的 】
1、了解文章结构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安排好结构。
2、学会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训练指导】
一、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主要指各部分内容的组织、配合,包括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这就告诉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就要妥善安排好上述几方面的内容。
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应该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全面考虑,精心设计。好的开头,能起引领作用:既可使文章顺利展开,又能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好的结尾,能帮助读者理解题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层次和段落。文章内容安排的先后次序,就是层次。它是客观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作者思维发展的进程在文章中的反映。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有: 并列式,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主次之分; 递进式:各层意思之间一层进一层,层层深入;
连贯式:按事情发展的经过和时间的先后次序安排层次,各层意思相互连贯。总分式:先总说,后分说;先分说,后总说;总说,分说,再总说。段落是文章内容、层次的外在表现,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分段,既能表现作者思路发展的脉络,又能帮助读者认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要认真划分段落,并力求清楚地表达内容,体现层次。学生作文中段落不清的主要原因:
一是作者自己的思路不清,二是不重视层次段落的安排,该分层的不分层,该分段时不分段。
过渡和照应。过渡和照应是使问起贯通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过渡方法有:用段落过渡;用句子过渡。
照应包括内容与标题照应,如《背影》;各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编写提纲
编列提纲,主要是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就犹如在砌房子施工之前先要画好设计图纸一样。先列提纲后动笔写作,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学生应自觉养成这习惯。【训练题目】
1、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个世界”。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作前编列写作提纲。
讲解:“快乐的三人世界”着力表现的应该是“快乐”二字。构思的方法是:可以从几个侧面,全方位地反映“三人世界”的生活,也可以着重写一件事,围绕这件事来表现中心意思。文章应写出浓浓的家庭生活气氛。表现爸爸、妈妈、我三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三个人物的不同个性。
2、以“电脑领我走进新天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1“三会”制衡机制失效
合作制是人们基于经济上的共同需要, 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合作经营的一种经济制度。入社自愿, 退社自由是合作金融最基本的原则。由于退股自由, 社员股便具有了存款性质, 而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内涵, 社员难以与农村信用社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不仅如此, 为了防止大股东控制, 单个自然人持股比例 (包括资格股和投资股) 一般不得不高于股金总额的5%。为了保持信用社互助合作的性质, 自然人持股总额还不得少于总股本的50%。合作性质决定了信用社的股金结构具有分散性, 社员股 (资格股) 可以借助退股的方式规避投资风险, 股东存在搭便车心理, 缺乏积极参与管理的动力。所以, 这一股权结构极易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所以,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存在的问题, 从根源上讲都是由其产权缺陷造成的。因为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是股权设置规范, 产权关系明晰。由于产权存在缺陷, 信用社“三会”制度形同虚设, 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 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虚置。目前, 农村信用社在形式上都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 即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共同构架的“三会”制度, 但并没有真正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 (信用社社员人数如果过多, 或者社员的居住点过于分散, 可以召开社员代表大会) 虚置, 或者由职工代表大会代替, 民主管理难以落实, 社员的权利得不到尊重, 信用社主任事实上拥有了最高经营管理权。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虚置的主要表现是:社员代表产生的合法性不够, 而且常常以职工代表大会代替社员代表大会;社员不能通过社员大会对信用社的资产经营、财务收支等进行有效监督;社员的表决权、罢免权、决议权、分配权等均得不到有效保障。
(2) 信用社主任集决策权和执行权于一身。理事会是在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执行机构, 理事会对社员 (代表) 大会负责, 依据信用社章程和社员大会的决议行使对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权。现实情况是, 信用社理事长由信用社主任兼任, 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事实上成了理事长全权负责制, 二者之间失去了相互制约关系。尽管也有部分信用社将理事长与主任分设, 但是主任的任免却同样由上级部门提名, 理事会的作用同样得不到保障。
(3) 监事会缺乏独立性。监事会是信用社的法定监督机构, 由于监事工作的特殊性, 应当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现实情况是, 县级联社监事会一般都没有常设机构, 只设监事长, 且由内部稽核部门负责人担任, 监事会事实上成了信用社内部职能部门, 监事长听命于理事长, 根本无法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县级以下基层农村信用社监事会成员大部分由乡 (镇) 村干部和农村社员组成, 与信用合作社理事会、主任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监事会监督更是有名无实。
1.2 省联社职能错位
建立省联社的目的是避免县级政府对县级联社的行政干预, 并以省级政府信誉为基础提升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 为基层信用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但是, 省联社体制在运行过程中, 产生了很多负面作用, 其中最主要的是省级政府为了便于监管, 并降低监管风险, 把对信用联社的间接监管演化成了直接管理, 借助于行政任命负责人的办法直接掌握了对省联社的决策权, 形成了“外部人控制”现象。在行政干预下, 实际拥有省联社所有权的联社成员却无法正常行使自己的财产权, 导致信用社所有权的权能不完整, 基层信用社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例如, 省级联社管理层大都是由省一级政府按照厅级、副厅级干部的选拔程序产生的;县级信用联社的管理层则是由省联社参照科级干部的选拔程序产生的, 先由省级联社提名, 其后再借助信用社“三会”完成其法律程序;在业务管理上, 省级联社不仅制定了基层信用社的各项业务经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处罚制度, 还限制了农村信用社业务的经营权限, 如贷款审批权、财务费用支出权、固定资产审批以及工资计划审批等。
2 完善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与措施
2.1 产权制度改革
合作金融的宗旨是互助互利, 但又必须按照市场化进行运作, 吸收社员存款支付利息, 向社员发放的贷款也应收回本金和利息, 否则, 信用合作社将失去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 合作金融发展到今天, 必然为股份合作制所取代, 因为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关系更清晰, 有利于法人治理, 有利于通过资本市场筹集长期资本以降低经营风险。不管信用社产权制度如何变迁, 合作金融“人合”的特征不能变。也就是说, 在股份合作制产权制度下, 农村信用社的股本金由资格股和投资股组成, 资格股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办法,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资金在组织内享有特权, 防止合作社被少数人控制, 从而避免合作社偏离为社员服务的宗旨。
为了体现股份制特征, 农村信用社还必须设置一定比例的投资股。投资股股东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会迫使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如前所述,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股权集中度低是信用社法人治理最突出的问题, 而提高股权集中度的途径只能是提高投资股的比重。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可以考虑把民营资本作为投资股股东的重点考虑对象, 以借此优化资本结构, 提升股东会的功能, 以对“内部人控制”形成制约。
2.2 完善“三会”功能
理顺产权关系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 但不是最终目的。所以, 在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之后, 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明确社员 (代表) 的职权, 县 (市) 农村信用社理事会理事应主要在社员代表中产生, 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和更换;监事会监事应主要由社员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 由社员代表大会选出;县 (市) 农村信用社主任、副主任等高级管理人员也应主要在社员代表中产生, 经由社员代表大会测评, 由理事会聘任。其次, 还有必要提高监事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建立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管理体制, 原属经营班子的内设监督管理职能部门的稽核、监察等部门直接划归监事会管理。最后, 还要着手培养社员代表的民主观念和参政议政意识, 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因为信用社社员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水平。
2.3 省级联社需摆正位置, 正确行使职能
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依法下放给省级政府后, 省级联社是代表省级政府对辖内农村信用社实施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行业管理部门。省级联社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重点需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 指导农村信用社坚持“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省级联社要为信用社提供业务指导和信息咨询, 管理上做到依法管理, 到位而不越位, 尽量避免行政干预。
(2) 督促辖内农村信用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省级联社要督促基层信用社依法建章立制, 帮助农信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加大农信社制度执行力度, 指导信用社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
摘要:本文以股份合作制为视角, 探讨了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目的是通过完善的治理结构规范其经营行为, 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关键词:股份合作制,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华强, 杜彦君.健全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的建议[J].河北金融, 2004 (10) .
一、意蕴之一——单纯的理想化的人生阶段与残酷的现实的人生阶段的对撞
《在山的那边》被诗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又分为两节。笔者以为第一部分诗人赋予了它现实生活中两种人生阶段的象征意蕴,它写出了诗人带着美好理想在现实生活艰难前行的感受。第一节写到:“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我以为“小时候”这一表示时间的词语,既实指诗人的童年,又象征了对世界和生活充满美好理想的单纯人生阶段,而“海”就象征了人对世界和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样,第二节,有一个相对应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天”,可以理解为诗人带着单纯而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碰撞而阵痛不已的人生阶段,而“山”就是残酷现实世界的象征。在这个阶段,诗人用“铁青”一次来形容面对的世界,感觉到了实现理想的艰难与茫远——“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对理想产生了质疑:“妈妈,那个海呢?”在这样的象征意蕴下,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两种人生阶段接轨的强烈对撞。
二、意蕴之二——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抗
在现实世界,诗人对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产生了质疑:“妈妈,那个海呢?”。紧接着在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个词“信念”。诗人写到:“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意味着面对现实生活,经过痛苦、怀疑、挣扎,诗人选择了精神追求。在这部分,“海”不再仅是美好理想的象征,更是诗人不屈服于现实、永不放弃追求的顽强、执着的精神的象征。
在诗歌第二部分,现实世界被诗人弱化,缩小,精神世界被放大,清晰而美丽地突显出来——在第一部分的现实世界里,它是“隐秘的梦想”,没有色彩,没有形状,只是一份小小的朦胧的幻想,而在第二部分,诗人赋予了它感情、色彩、声音:“为我喧腾”“雪白”“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精神世界完胜现实世界,诗人高呼:“人们啊,请相信——/……/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也就是说,诗歌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对抗:第一部分,现实世界大,精神世界渺小,诗人向往、痛苦、怀疑;第二部分,现实世界缩小,精神世界放大,诗人坚定、执着、自信。
三、意蕴之三——理想主义自身的脆弱与顽强成长的对比
对“理想主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样诠释:“认为设想的事物与实际存在的事物更完美”。也就是说,理想主义者对世界的认知是建立在自己对世界的完美的想象上的,所以他们在现实世界会碰壁无数,本身潜藏着一种“脆弱性”。诗人在第一部分就刻画了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说明“我”对世界的认知是建立在想象上的;“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刻画出了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世界碰壁后的痛苦与失望,甚至怀疑自己的追求:“妈妈。那个海呢”。但诗人希望人们不要丢失理想主义,面对现实世界,怀揣着理想,应该顽强,决不放弃和屈服。诗人在《山那边的海》一文中这样表示:“在我的同代人中,有许多人历尽磨难而依然保持着理想主义的精神,但也有许多人到后来心如死灰,变得非常迷惘。正是基于对同代人的这种了解,我在这首诗的后来这样写道:‘朋友啊,请相信——’。这是对我的同代人讲话,但同时也是对我自身的激励:相信人生存在着一种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过无数座山后终会攀上这样一个峰顶,相信在历尽磨难后那‘最终的海’‘终会照亮我们的眼睛和生命……’”。于是诗人创作了第二部分,为第一部分的“脆弱”塑造了理想主义者顽强的另一面:“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并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第一部分的冰冷、沮丧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画面明亮而美丽,令人充满惊喜。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永不放弃,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理想的海,信念的海,就会带领我们的人生走到我们期盼的完美的境界。
可以这样说,正是这种对撞、对抗、对比的结构安排,让这首诗的意蕴更加深刻丰厚,写出了人们为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与并不完美甚至残酷的现实世界顽强交锋的心声。我们感谢诗人王家新在这个日渐被物化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一首理想主义者的赞歌。
【如何安排作文的结构】推荐阅读:
年假期间如何安排?05-30
如何安排学习计划11-09
如何合理安排暑期时间07-28
如何合理安排高三复习计划12-08
如何安排六个月宝宝食谱12-23
对农村信用社如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探讨01-18
课余时间的安排高中英语作文07-23
如何提升托福写作框架结构11-21
英语作文日程安排范文07-04
高考的复习时间安排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