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效教学基本功》心得(共10篇)
本学期在学校的要求下进行对《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技能指导》一书认真学习。了解了新课程下的备课关、备课中对教材的使用与处理、备课中对学生的考虑与调动、备课中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准备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教师备课技能训练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我觉得要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首先理解和熟悉课标和掌握有关教材的的“三基”,然后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思想品德设计好因地制宜、新颖和利于授课的环境,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备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首先熟悉和精通教学课标和教材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教学课标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
二、认真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的关系
由于教师存在着“教材、技术教法、教师、场地”为中心的教学旧观念,忘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根据,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体育“三基”强身健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教学备课的目的不是单纯教会学生某些“三基”知识,它更重要的是通过“三基”的传授,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后效应。
三、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集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有人把这种教学和教育因素称为“潜在课程”。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的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
四、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在集体备课时。在教学内容、方法、场地、器材等方面允许各持己见,鼓励创新,允许试验。暂时不能统一的意见,通过专门的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另外,教师应集体进行体能训练,保持和提高技能方面的能力,这样以便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集体备课,观摩课是备好课的重要内容,应积极参与。
一、对课堂观察的基本理解
所谓课堂观察,是一种广为使用的课堂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观察表、 录音录像设备等辅助工具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出相应推断的研究方法[2]。课堂观察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3]。运用课堂观察的研究方式,能够提高课堂研究的水平,也是对普通教研活动的一种改进,这种教学研究的方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建立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与教学策略的成熟,有助于体育教师深刻的分析课堂教学现象。其次,课堂观察工具与“任务驱动机制”,使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观察点,形成分工明确的合作群体,使课堂观察更加有动力,更加持续。再次,有效提高组织此类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二、从有效学习的视角,构建体育课堂观察的基本框架
1.关于体育课堂观察的基本框架的再解释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教学涉及的因素较多,需要一个简明、 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1]。体育课程既有其他学科共同拥有的四个维度的观察点,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又有其特殊性, 如体育教师要通过自身示范呈现教材;身体练习是学习的主要手段;学生身体要承受生理负荷;教学活动对场地器材的依赖性较强等等[4]。
因此只有在宏观上明确了课堂观察的 “视域、视角、视点”这些基本的指向,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发观察工具。
2.体育课堂观察基本框架的构建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 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5]。根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以及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特征,本文以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体育课堂观察框架之一(见下页表1),期望以此为切入点,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由表1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观课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逐个进行观察分析,而是聚焦关键的问题,设计针对性的视角和视点,以“小”见“深”,才能去触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机制的讨论,以及“怎么实现教学”的教学行为分析。根据视角和视点设计观察工具搜集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论,让体育教师有机会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由不满足而产生改变的愿望,并由此形成研究的主题。当然,体育课堂具有定性和定量的观察,需要观察者带着一定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规,针对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与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一旦明确了学生学习维度的框架设计,则可以以此类推出其他维度的操作思路。
三、基于有效学习的视角,开展体育课堂观察
1.明确观察目的,抓住关键问题
开展教研活动前,组织者要让参与者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团队成员之间开展分工合作,才能富有实效的完成观察活动。 课堂分析报告不要仅抓住细节,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问题(比如学生自主练习时间、次数、 合作学习具体实施等) 进行有深度的讨论并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2.科学设计体育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是在基本的框架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设计或改造的。针对以上学生学习的课堂观察框架,针对体育课堂技能目标学习领域设计了具体的观察量表(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课堂观察工具的设计要针对观察视角(框架)进行合理的展开, 针对可被直接观察到的点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形成系统的支撑。表2聚焦“体育课堂技能学习”的视角,选择了“观察与注意力保持、倾听与回应、合作与交流、身体练习”四个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实施课堂观察工具的设计要因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的基本结构而区别对待,既要有一般普适性的观察要素,也要有一些特殊的观察要素。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要求,不同的课堂具有不同的侧重,因此自主开发记录工具在不同的现实情境下选择不同的量表设计是课堂观察的基本原则。
四、课堂观察的局限性
“课堂观察是一种变革的研究形式,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或方法,它只是解决它能够解决的问题。它善于对课堂行为的局部进行分析与诊断,而不善于对课堂事件的整体的、综合的、宏观的把握[6]”“它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普适性比较差,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来完成程序的三步曲[6]”。它主要完成的任务是依据教学行为诊断教学问题,改变教师的惯常课堂研究行为。在以往的体育课看评课中,看课教师往往对一节课会从各个角度提出各种改进意见,问题不够聚焦,研讨缺乏深度,因此采用体育课堂观察的操作模式则有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地理教学;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59-02
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话题之一。“有效教学”的目标应包含三点,第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第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第三,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现代学习论指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地理有效教学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向学生传授多少课本知识、解决学生多少疑难问题,还得看一些软指标在教学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因为它关系到学生后续学习的质量。这些软指标包括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浓厚性、态度的端正性、目标的明确性、方法的恰当性和毅力的坚强性,等等。不少学生对地理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导致地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知识理解不够、拓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师生对话、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维持相当的时间和程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富有成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因而显得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其对地理事象细致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者在建构知识体系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时,设置矛盾,引发问题;也可以利用生态、环境、能源、人口等方面的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气象灾害”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刚经历的几件事说起:今年1月,江苏省平均气温异常偏低,仅为-0.9℃,创近30年来最低记录,全省各地普遍出现较为严重的冰冻,降水显著偏少。春季,我国多省市出现旱情,江苏也遭遇大旱,如南通几个月都没有明显降水,好多河流都干涸了。到了夏季,人们最大的感受就是雨水多,暴雨也多,城市频频“看海”。北京、大连、武汉、广州、深圳、重庆、杭州等城市轮番上演了“暴雨淹城”的景象,影响之广、程度之强为近年罕见。南通也不例外,8月14日下午的一场暴雨让城内多处街道、居民区积水严重。台风也频频“光顾”东南沿海。2011年8月初的超强台风“梅花”,是一枝不寻常的“梅花”,移动路径十分诡异。它在海上转了11天,从福建到东北,各地严阵以待,群众紧急转移。浙江、上海、江苏、山东、辽宁等地遭受狂风暴雨袭击,浙闽沪转移61万余人,山东转移36)Y余人,辽宁转移近13万人。这是今年以来影响我国最严重、最广泛的台风,网民称之为“梅超风”。接着,教师可以发问:半年多来所经历的天气过程,在气温、降水、风速等方面出现极端变化,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这就是气象灾害。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应该如何预防?这类基于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探究的动机,而步步深入的提问则使学生的思考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习热情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衣食住行、生产生活、交通运输、气象气候、风景名胜等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历的问题为学习的基础和出发点,这使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使用地理知识,体会探究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收获知识的喜悦和成功,从而对地理学习抱有持久的热情,自觉建构自己的知识,最终达到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关注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与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国土整治、全球变化等有关的内容,关注国内外新闻时事、政策变动,提取生活素材,重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一些与生活相联系、与热点相结合的地理事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导入新课或者验证结论。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可以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常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物体影长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等;在学习天气时,可以结合学生每天都可能接触到的天气预报,以及最近发生的天气变化过程,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亲身体验中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理解各天气系统的特点。另外,教学中还可以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材料,这些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为学生所熟悉的地理事象,生动、直观,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性认识,更有助于调动其学习热情,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
三、加强师生对话.营造学习氛围
当代教育思想要求建立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育过程与其说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学生对人生的体验过程,是师生的对话过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双方相互倾诉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分享。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主要生活;对教师而言,课堂也是其生命组成部分。因此,一个和谐、愉快、富有活力的课堂对师生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有效教学虽然非常强调教学的效益性,但是一个压抑、专制、沉闷、机械的课堂是不可能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的。只有师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开对话,分享彼此的思想、情感以及认识,才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自我。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是设置话题的重要依据。例如,在学习“城市的区位”时,应考虑学生熟悉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对于城市区位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生已有的基础。教师在设置话题时,应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观察所在的城市,借助地形图、气候类型图、交通图等材料,分析这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在师生对话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经济等区位因素,再将这一结论用来分析其它城市的区位因素,以验证所得结论的正确与否。
四、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实践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也是优化地理教学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亲身感知和体验生活过程。这一独特的学习过程,既可以增加地理学习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还能使他们获得实践知识,更能培养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结成学习小组,适当分工,将所学的理论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经文献检索、观测观察、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最终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时,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星空、月相的变化、日出日落的时间和方位,观测正午太阳高度等;在学习“商业网点的布局”时,可以联系本地的实际,让学生去调查某大型超市、大卖场、便利店或连锁店的布局状况,讨论其布局是否合理。再如,组织学生考察家乡的地质地貌,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的自然生态环境、风俗习惯、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等,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乡情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对家乡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司空见惯以至麻木的问题渐有切身体会,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社会调查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协作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建议或进行环保宣传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地理兴趣小组,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利用课余时间自编地理节目,举办地理主题晚会,开展学具制作、地理实验等活动。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作为开放性作业布置给学生,并成为地理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
当今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使有能力、有智慧、负责任的地球公民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在地理教学中需要树立全球意识,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现代人的必然选择。《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序言中说,地理教育要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无疑有助于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听课、说课与评课技能指导
H.F.W
初次听说《新课程·听课与评课》是在本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出于习惯,在每学期我都会在各个老师推荐的书目中选择一二,这本书成了我的首选,可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专业性的书名,所以被吸引了。
如我所想,书中介绍了很多听课、说课与评课的专业性与技巧性知识,当然也不乏理论性的系统知识。固然,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感触。首先,这本书所讲解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教师的专业性知识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当然,这本书是在刚开学不久就看完的,里面的很多知识在后期的专业课学习中也有介绍,但自认为,正是之前已经看完了这本书,所以后面在专业课学习中才略感轻松。知识性的东西,应该是这本书给我的表面收获。除了这些,这本书也带给了我很大感触。
全书一共五章,前四章分别介绍了相关理论、听课、说课、评课,最后一章选取了典型案例。在全书中,第四章第四节对教师相关素质的讲解是最让我触动的。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显然,要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教学体制与此是很不适应的,所以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大家知道,教育观念转变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提出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教育也不例外,教育要发展,就得改革,要改革,首先得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当前一场极为深刻和空前的教育改革,虽然在现实中口号喊得响亮,又有许多理论指导,但人们片面地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把素质教育狭隘地理解为“不必看书,作业可以少做,甚至不做”。因此,素质教育虽然推行了,但收效甚微。如果教育观念不转变,不更新,一切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只不过是美其名曰的口号而也。教育界一直探索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虽然在试题上有所体现,但由于教育观念的更新没有到位,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一个老师素质的高低,主要是看他的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这样一来,我们的老师又回到了“题海战术”中指挥官的位置。更让人痛心的是在一次期终考试中,我们的监考教师在监考时,把学生用来计算试题的计算器没收了,还在教师中大事宣传他的监考力度的到位。因此,我们的教育观念再不转变,“素质教育”将会烟消云散,“应试教育”又会回到过去的主体地位。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满堂灌等陈旧的教育观念只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甚至会使学生成为过去所说的“书呆子”,他们只懂得理论,毫无实践能力。先进的教育观念是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不同个性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的教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善于自己动脑的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先进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有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我们才有可能教育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教育观念的转变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能力,国家的幸甚,民族的幸甚,都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则取决于教育观念的更新。总之。没有新的教育观念,就没有教育事业的篷勃发展。可想而知,教育观念的转变有何等的重要。
平坝县乐平中学:王应阳
很荣幸参加了这次网上培训学习,通过对专家网上视屏讲解的基本教学技能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老师对各模块的深入剖析,我对教育技术有了新的想法。即把教育技术当作手段,把思想和观念转变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上来,教师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教态、板书、讲解和演示技能。下面我来谈一谈阅读过后的心得体会。
一、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二、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三、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四、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
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5月29日—3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兰州举行的小学英语教研活动。本次比赛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口语、简笔画、微型课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来自各县区的51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比赛。这是一次很成功的全省规模的小学英语研讨观摩教研活动,虽然各地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因此,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么一次宝贵的外出学习的机会,能够去聆听专家的声音,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自己,查找不足,以便能更好的为以后的工作定位。下面我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首先是口语表达。
对于限时命题性口语表达,各参赛选手在拿到题目后准备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各位选手充分的表现出了他们的英语功底,他们的内容情切,思路清晰,而且注意了开场白和结束语,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强调了语音、语调,表情丰富,就像是在演讲一样,个别教师还加上动作,声情并茂,这一点令我佩服不已,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其次是简笔画比赛。简笔画是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它简捷有效,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将小学生带入轻松愉快、寓教寓乐的教学氛围中,大大增强了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丰富了教师课堂语言和表达方式,提高了教师简笔画和领驭课程的能力。
接下来是教学设计。
参赛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在设计上紧扣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策略。她们在展示的过程中,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到教学步骤各环节展示的非常清晰,语言干净利索,各环节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分明。而且在教学设计上,几乎每个老师都借助于多媒体,借助于图片、视频进行教学,韩浩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学习于图文并茂的娱乐之中,提高了教学效率,相信课堂的达成度也会更高。最后是板书设计。
这也是本次大赛的一个环节,多数教师的板书设计新颖,体现出了教学的重难点,通过主副板书,进一步强调了重点,借助简笔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此次外出学习的最大的感悟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要放手学生 小学教师往往象心细的母亲总是紧紧地牵着孩子的小手,生怕孩子这儿碰着哪儿磕着,使孩子失去了滚打跌爬的锻炼机会。我们往往是一厢情愿的为学生设计平坦的知识大道,剥夺了学生在原生态下尽情暴露错误的教学需要,也使教师失去了最为宝贵的第一手教学资料。
二、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教学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包括英语能力水平,也包括其他方面的文化素养,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其中18号教师的纯正发音,流利的口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励着我去学习和进步。我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我:
1.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改善教态,不仅要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而且教学更要富有艺术性; 4.加强自身课堂调控能力。
三、教学活动地设计要有实效性 本次赛课中,专家点评时曾多次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在看课中,回想自己的教学感到我们也同样存在实效性的问题。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往往知识想到怎样课堂地氛围会好,而忽视了热热闹闹地教学背后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本次会议特别强调教学要实际,既要将学生调动起来又要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教学活动地设计要有明确地目的(也就是我为什么这么设计,这样学生是否会被调动起来,能否达到预期地效果„„);教学活动地设计不要反锁而要贴近学生生活(也就是要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不可浪费课上宝贵地时间,也为后面地实际运用做铺垫);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也就是学生、教室资源和教具能达到的不用课件、学生、教室资源不用教具,尽可能少地使用不必要地教具,用就要用得有效果、有价值)。
四、通过“大赛”看我校英语教学
话题——对话点的选择
对话要有话题, 话题亦即问题, 是对话的焦点。教学中的对话是旨在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互动活动, 也是在教师组织引领下, 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共享资源为特征的学习实践活动, 因此, “话题”的选择, 应当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否则, 课堂教学对话就会变为漫无目的的“侃大山”或“自由谈”, 削弱对话的有效性。
提高对话“话题”的目的性, 建立在教师深入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的基础之上。一般说来,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确定话题:一是以教学目标中的问题为话题。不论是一节课, 还是一篇课文, 或者一个单元的教学, 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都有学习的重点、难点, 教师首先要根据这些要求, 选择和设计对话的“话题”, 使教学对话不离课标, 不离文本, 不离问题。二是以文章特征性问题作为话题。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来的精美篇章, 是作者的智慧结晶和创新思维的物化表达, 个性鲜明, 特色各异, 这些正是可供教学对话的最好话题。三是以学习者难点疑点作为话题。话题的选择不只是教师的事, 也是学生的事。有效的教学对话应该尊重学生, 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感兴趣的问题, 选择带有共性的话题进行对话。事实证明,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而进行的免强对话, 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的简单应付、言不由衷, 甚至“失语”。所以, 选择话题更应注意从教师主观设计向学生自主选择转变,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展开对话。
多维——对话面的扩大
强调有效教学对话, 首先, 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对话。学生参与的程度直接关系着教学对话的效果。古人云,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中的交往和互动有助于激发灵感, 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 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同时, 教学中的知识创造从来就不是孤立进行的, 而是教师与学生在持续对话中进行的集体创造, 缺少对话互动和交往的信息, 很难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智慧的火花。因此, 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和智慧的形成不仅有赖于有效的教学对话, 更依赖于学生的全体参与;有效教学对话绝不是少数人的对话, 更不是几个尖子学生的专利, 而应该成为班级全体同学的共同活动, 那种为了寻求所谓的理想答案, 抑或保证教学进度, 甚至依凭教师的情感喜好, 总是在少数学生之间进行的对话, 并未体现对话教学的真正价值, 只会挫伤更多人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做到放权于生, 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让位于生, 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 让时于生, 让学生拥有对话必需的时间;要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对话的平等权利, 让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其中, 都有对话的机会和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 尤其要关注那些所谓的“差生”和不常发言、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 那些坐在后排、边角不太显眼的学生, 也要让他们参与对话过程, 成为对话主体。只有通过这种全体性积极参与, 才能让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在交流中重组, 在共享中倍增。
其次, 要不断丰富对话的内容。对话的本意是指人与人之间以语言为中介的谈话。教学中的对话超出了语言的界限, 包括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我之间的一切沟通、体验与交流, 其精髓在于对话双方的平等、开放和相互激发, 具体表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作者、编者及文本之间的对话, 这就为对话内容的多维性、丰富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也为增强对话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 要重视话题的多维选择, 可以是提供有一定认知意义的背景性知识话题, 引导学生形成与作者和历史的对话;可以是展示有关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性知识话题, 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形成与智者的思维碰撞和智慧对话;可以是挖掘教材背后的故事, 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探索欲望, 形成对知识创新的对话和意义建构等, 以这样丰富的内容和多维视角选择话题, 能够在学生中引起更多的认知冲突, 激发更强的学习冲动, 因而更能促进有效对话的开展。
深度——对话质的追求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 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种“暂时的”理论, 都是一种对现代问题的“猜测性解释”, 其中“混杂着我们的错误、我们的偏见、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希望”, 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和反驳的, 或者说是向进一步的检验和反驳开放的;知识始终有待于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讲授教学与对话教学的显著区别, 就在于讲授教学是传递知识和真理的过程, 忽视了“进一步检验和反驳”认知活动, 而对话教学则是通过有效的对话互动深入探究知识和真理的过程。因此有效教学对话,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对白, 而是充满着思维活力和智慧活动的探究过程。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当把具有探究意义的对话作为有效对话质量的价值追求。
首先, 要引导对话思考。有效教学对话是具有思维含量的对话, 不论是教师预设或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该引发学生的思考, 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挑子, 没有思考的对话是简单的、肤浅的, 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反而会浪费学生情感, 影响积极的学习情绪。其次, 要促进差异对话。有效教学对话应该是充分表达个人感受、个人见解的个性化思考结果, 即便是同一个问题, 由于个人的知识背景、经验积累、理解角度不同, 其回答结果也是各异的。在课堂上, 教师要多让学生深入思考, 各抒己见, 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理解, 即使对话中出现了不正确的观点甚至错误, 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相反可以用来作为深化对话的资源加以利用。那种教师一问, 全班异口同声的回答, 或者同一化的答案, 反而会妨碍学生的学习深入和思维发展。第三, 要鼓励对话辩驳。俗话说, 理不辩不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围绕学习中的问题展开争辩, 针对某种观点进行证明和反驳, 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是深化教学对话、提高对话质量的最佳途径。当然, 教学对话中的辩驳, 是一种温情脉脉的学习争辩, “辩驳”的目的不是攻击别人, 抬高自己, 更不是向他人挑衅, 而是为了探究真理, 证实自己的见解, 是对各自认识和观点进行的相互补充, 也是对知识“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的探究活动。有学者认为, 简单知识的形成及其转化为简单能力的过程和方法是简单的, 复杂知识的形成及其转化为复杂能力的过程和方法是复杂的。正是在此意义上, 我们强调要提倡具有思考性、差异性、论辩性的深度对话, 就是要以这种“复杂”的方式和过程助推学生的认知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以此培养学生创造性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学习智慧、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
素质——对话能的养成
培养学生对话的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对话的重要前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中无效对话的原因, 一在教师的话语霸权, 一讲到底;二在学生的长期被动, 习惯于听众和看客, 对话意识和能力缺失。关于解决教师的话语霸权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已经作出了较大努力,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提高学生的对话素质和能力养成方面, 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策略。对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对话能力的意义和作用, 把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 作为学生学习和将来发展必不可少的素质来落实。首先, 教师要加强引导, 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对话意识和心态, 在课堂教学中把对话看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是自己的学习责任, 能够做到想说、要说、敢说。其次, 要掌握对话的基本技能, 能够在对话时会说, 说好, 声音响亮, 观点明确, 条理清楚。再次, 要遵守对话的良好道德, 不仅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更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 尊重别人的观点, 接纳别人的意见, 学会在对话中分析和分享。日本教育学者高垣真弓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系统观察, 就教学对话提出了多条重要规则:包括 (1) 分享每一个人的想法和见解; (2) 不惧正确与否, 畅所欲言; (3) 发表见解, 仔细思考; (4) 在提问和阐述时叙述理由和根据; (5) 深入讨论, 直至大家能够理解和接纳; (6) 分享所有适当的信息、认识和解决策略; (7) 在做出一定的结论之前, 探索其他的可能性; (8) 相互帮助, 相互激励; (9) 不是个别人而是小组负有责任; (10) 不仅诚服地接受他人的见解, 而且敢于做出批评和反驳。这些规则, 不但对于我们进行有效教学对话很有启发, 对于从何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钟启泉.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余文森.优质教学的教学论解读.教育研究, 2007 (4) .
[4]张华.试论对话教学的知识基础.全球教育展望, 2009 (3) .
[5]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6]王攀峰.当代国外课程知识观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8) .
[7]郝文武.不同知识教学方式对能力发展的不同作用.教育科学研究, 2006 (6) .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基础活动经验 有效积累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5-089-01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具有明确的内容规定,条例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深入地认识数学并熟练的运用数学规律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
(一)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概述
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指学生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论证、比较、推理等活动,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客观认识。在数学中的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是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对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数学规律进行深入掌握和感知的过程,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
(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
1.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经验积累,能够有效地丰富知识理论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深入掌握。将已知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认真程度,使数学知识不再仅仅停留于课本当中,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
2.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能够提升教学的知识连接。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不断的实践活动,将每一节课程的数学理论层层相关联和连接,有利于学生通过每一次的实践活动,增加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掌握,将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结合运用,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和作用。
3.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初中生是较为具有个性的青少年群体,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积累,有利于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每一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个性特点,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实践措施
(一)将学生带入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数学的力量
将学生带入到实践当中,亲身感受数学的力量,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内容,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独立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数学水平。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亲身经历“说”的过程,二是亲身经历“做”过程。
1. 亲历“说”的过程。在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中,要注重指导学生亲历“说”的过程,树立一定的数学结构认识和策略认识。通过不断的解答方法解说,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加深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对数学产生更多的认识和感悟。例如在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式便成为等边三角形”“一个角等于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通过实践得出答案,并进行条理性的论证,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2. 亲历“做”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亲历“做”的过程,不断的积累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数学水平。例如在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4《旋转变换》学习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内容讲解之后,可以通过将一块三角尺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DCB的位置,问学生∠ACD与∠BCE的度数以及线段AC与DC、BC与EC的长度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图的方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在实践过程中注重观察和比较,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经验
数学不同于其它的科目,具有一定的抽象,难以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学要指导学生进行不断的观察和比较,将感性的认识提升为理性的经验,使抽象的理论概念在实践中变得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在不断的观察和比较当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并能够利用数学规律解决实践中和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6《探索勾股定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互逆的定理进行研究,通过实践的方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和比较图形的特征性质,比如对“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与“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等互逆命题的研究和论证,通过实践,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三)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反思和评价,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创新研究
在数学的实践过程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良好习惯。在每一节课程实践结束之后,对自己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进行反思和评价,对于不合理的做法或者可以应用更好的操作方法的情况进行改进,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操作经验,从而产生更多的想法和体会,产生数学创新性研究。
三、结语
初中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是一项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过程,将实践中的操作经验转化为知识,得到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升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重视经验的积累,并将这些运用到之后的学习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数学的学习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辛金慧.初中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教学建议——以宁夏泾源县大湾中学八年级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1).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人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确实如此,有些学生因家庭背景的原因缺乏好的卫生习惯、好的言谈举止。作为老师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教养的人是何等难!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
最近,学习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凌飚先生的《有效教学论》。高先生通过“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历史经验”、“有效教学的资源”等三个大的方面,详细介绍了“教学”、“教学论”、“课程”、“课程论”、“有效教学”、“有效教师”、“教学策略”、“教学组织”、“课程资源”、“反思教学”等等。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或一种教学思想。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本人认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怎样成为成功的教师,怎样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什么是一堂好课,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如何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等等问题,一直成为学校教育和相关研究的焦点,这些问题在《有效教学论》一书中都给出了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有效教学论》首先从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不同教学模式入手,详细阐述了“教学规模”进而形成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原始的“个别化教学”发展到“班级教学”,再由“班级教学”不断向“个别化教学”的回归,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依照“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轨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被更新和完善。其次,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提问与倾听”,对学生的“有效激励”和期望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和要求。如对教师的“有效讲授”,认为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和引领学生,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点拨”。这就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大相径庭,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对于“有效教师”的含义,《有效教学论》作了详细地描述:“热情的教师用丰富生动的手势强调重点,缺乏热情的教师经常只是一节课中站或坐;热情的教师与学生保持眼神交流,缺乏热情的教师避免与学生对视;热情的教师运用不同的音高、音量、变调、停顿等来控制教学的节奏,缺乏热情的教师讲课音调单一”等等。这些对我们每个人成为“有效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另外,高凌飚先生在“有效教学过程”一文的论述中,对“有效备课”、“有效讲授”、“有效提问”等许多课堂教学环节,提出了新的观点。如“有效讲授”,他认为教师在课堂清晰有效地讲授能起到点拨、引领、启发、强化的作用,而不是“满堂灌”。对于“有效提问”,他认为教师应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保持一定的难度。开放性问题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能使教学更为新鲜有趣,同时,他还将“有效提问”分为记忆型、理解型和应用型三种类型,对于教师提问给予了更具体的技术指导。对于目前课堂教学中的“满堂问”现象,高凌飚先生给予尖锐地批评,认为这些都是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有效备课”中,他提出了“有效备课”的三个要素,即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等,要求教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些观念的提出,对教师选择和利用教材以及课程内容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做出“校本化”的再处理。
类似以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论》一书都给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全面的解释,对当代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具有非常切实的指导意义。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2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感受颇多。如何打造“有效课堂”?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
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二、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高效教学的保障。新课程实施以来,预设与生成充满我们的课堂,使得课堂生机盎然。预设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教学过程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生成是在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路。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缺一不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
三、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四、不断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教师应当转变旧的观念与方法,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有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3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就是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儿童教育时,提出“六个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认识的眼界;(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的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深刻见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敢想、敢说,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他们学习、发展的课堂环境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为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趣,若问题不能引起学生对
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问题不可取。其次是问题有数学味。若问题中数学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也不可取。最后还要注意问题有挑战性。要有挑战学生思维的功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与发展,但是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要注意,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所占时间不宜过长。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而给教师的定位与原来数学大纲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总之,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4
xxxx年5月31日,县组织我们全体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培训中我们听取了xx省中小学英语学科教研员吴晓老师的报告:《关于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的思考》,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小学英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在教学总体目标上要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
2、在课堂实施上要重语言环境、重频率、重效率。
3、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要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重创造。
4、在语言教学目标上要重语感、重语音语调基础、重交流能力。
5、在教学评价上要重态度、重参与、重努力程度、重交流能力。
6、在课堂教学上重教师角色的转变,重学生主体地位。
二、加强小学英语教学方案设计的探索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方案设计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还要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原则。
三、实施任务型教学,构建“启智高效、交际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型活动应遵循目的性、趣味性、灵活性、参与性、层次性、激励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四、树立并实践有效教学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做到全人教育,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努力去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5
今天的教育使我们的学生讨厌学习,不善学习。一谈起学习就焦虑不安。特别是应考这根指挥棒在牵着教师与学生的鼻子走。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以致教师与学生在精神层面都得不到那种学习快乐的享受。通过对《有效教学》这本书的学习,它给我带来惊讶不己的好消息。它讲述了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的秘诀,启迪我们怎样积极学习和负责任。书中用简洁的笔墨描述了大量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完全体现了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发展性,启迪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所以通过《有效教学》的学习,我的心得:
一、是认清我们真正的教育理念。
记得一个故事,说一个人看见三个泥瓦匠在干活,就问他们在干什么,他得到了三个回答,第一个说我在砌砖头,第二个挺起身,非常自豪地说,我是全国最好的泥瓦匠,第三个说“我在盖大教堂”。他们三个人的回答,正好代表了三种人的心态。第一种人就是赚工资,养家糊口的那种,我们身边充斥着很多这样的人。第二种人则是非常麻烦的一种,他们往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非常优秀,但要命的是他们陶醉于自己的领域,拒绝考虑所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从而即狂妄自大,而又非常虚弱,非常难合作。第三种人,他能够准确知道自己工作的最终意义,从而将自己的劳动有机地结合到其他人的劳动中去,实现一个辉煌的目标。我们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可能在讲话中,我们会流利地运用着“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继续着早已习惯的应试教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教师的这种口是心非,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激活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具体化为教师可以理解并付诸于真正实施。
二、从《有效教学》中学到课堂教与学互动的实用策略。
这个课堂策略,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这些策略使教师不再需要用物质刺激和奖惩的办法迫使学生去学习,教室变为所有人积极向上的学习场所,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达到轻而易举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知识之中,这是无价之宝,并且不断地形成他们的人生观,并且培养出最美好的人生,这些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并没有脱离学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课堂呈现出全新的活跃气氛。
三、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四、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习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走出“静听”,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脉搏的跳动,能够及时预测学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巧妙调整课堂的气氛,把师生的沟通上升为一种艺术。教师的“倾听”,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倾听教师,二是倾听学生。学生倾听的质量是“和谐互动”的重要保证。
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
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
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
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6
有效教学是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们要经常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通过学习,我首先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
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要做到:
1、教师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知识活动的经验。
2、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等教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问题答案的,应大胆地放手,放的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有效教学的理念亦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但是在探究活动中必须处理好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把活动具体化,引导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法,知道自已在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作为老师,我们要更多地关心学生自身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正真做到有效教学。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7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在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看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数学课上,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听课效果,每节课我都会用一、两道题对同学们进行检测,从而总体掌握学生情况。
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为了实现这一点,在备课时就对这几方面进行预设。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合规律,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挪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的,而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尤其是对于那一部分学困生,课堂给予足够地关注,就能够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新课程的推广确实使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应该说当下的课堂教学并不缺少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改革的热情,也不缺少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用。但仔细思考起来,似乎还缺少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就教师要克服旧有的教学习惯来说,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就十分艰难,这中间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试问:这样做究竟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在哪里?这样的启发教学能起到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吗?依我看,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所以说,当今的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因为,教学方式的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接受式学习从形成到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与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有很大关系的。实践证明,接受式学习至今仍是最为经济、有效、快速的教学方法。但是,也有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认为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就要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以至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师难于控制课堂而觉得无所适从;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英语的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教师若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也实现了学生快乐学习的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是这样做的:一,唱唱跳跳得学习英语。
第二、有效地组织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如果组织方法得当,自然会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假如使用了不正确的管理方法,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第三、运用多样、新颖、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
要想使学生们学好英语或者其他的学科,就必须不断推出多样而又恰当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倾听。
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最不容易做到的是生生之间的倾听。听老师讲课时学生们能够做到精力集中,但当听同学发言时就会出现不认真倾听的现象。
当然,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8
通过这几个月的有效教学策略学习,我受益匪浅。引发了我对教学新一轮的思考,思考如下:
一、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 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没有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二、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比如可以使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过长时间地停留,循序而不进;还要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一些学生身上。
又如应该重视教学环节以及不同主题的“过渡”。当教师改变话题,重点或活动时,就会出现过渡。“过渡,尤其是小过渡,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该保证过渡数量不多,但尽可能有条理,简洁。当没有处理好过渡,或者下一个环节由于某种原因被延误时,问题就会产生。”
其次在有效指导方面,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反省。这话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因为平时我们也做了,也写反思随笔了,也知道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但真正领悟到其精髓的,感受到反思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成长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我们还要不断地终身地去学习、去反思、去换位思考。这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会议精神,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6、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反思、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哪一部分是教学中的亮点?哪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唱歌,小品,响声等),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
三、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
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去要求自己。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希望通过读书不断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让书一直陪伴我的成长。总之,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9
在本次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陈大伟老师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这本书,受益匪浅。掩卷深思,不仅为陈老师的先进的学生观而感动,而且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下面谈谈我学习这本书后的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我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字不仅局限在课堂中的体现,还应体现在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中、课后的反思中及长期的关注中。只有这四方面都做到了有效,才能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要实施有效教学,我任为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就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量和度。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做到4点: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改变单纯依赖课本的陈规陋习。选择一些难易适度、形式活泼、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材料与学习辅导作业,同时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枯燥的形式,组织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学生上讲台等教学形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师生配合默契、热烈和谐融洽、心理呼应,让课堂活而不空,实而不死,生机勃勃、趣意盎然。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以“人人会学”为宗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
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首先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其次,教师应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第四、教师真诚地赏识、激励学生,就是尊重每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理解了教师的微笑是学生最大的快乐。教师的微笑恰似一缕春风拂过学生的心田,教师的微笑犹如一束和煦的阳光洒向学生心灵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带着微笑走近学生,给学生真诚的鼓励和欣赏,让教师的微笑给每一个孩子力量,让每一个孩子充满自信、快乐地去学习。
读完全书,我不禁对陈大伟老师的学生观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所折服,对他能这样全面的思考肃然起敬。使我更加理解了教学不仅要激励、唤醒和鼓舞,还要讲究高超的艺术。懂得了,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与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永恒课题。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0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一、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会”学。
学生的兴趣有了,还得把生字正确识记下来,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对待识记字词呢?我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归纳了如下方法:
1、掌握规律法。
2、形象记忆法。
识记生字的过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较形象的描述,直观的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前不久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介绍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先生教“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屡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先生带来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了一片污迹。先生说:“现在这张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随手一团,扔进了废纸箱。从那以后,学生再没犯过此类错误,并且也给作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形象记忆的方法当然还有游戏、猜谜、多媒体演示等,只要运用恰当,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总结记录法
许多老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同一个字写错,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根本没有动脑筋思考写错的原因,也没有去想以后该注意什么。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本子,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每次作业中写错的字整理下来,自己分析字形,并写出注意点,还要经常复习,一来二去学生便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4、复习巩固法。
学生天赋各不相同,一堂课下来对于生字词,有的只需读过或抄过一遍便能很好地记住了,而有的则需反复地练习以加深记忆。不过当时学得再好,时间一长,如果不去再现的话,也会逐渐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行过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组织学生适时复习便显得至关重要。复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抄、默,在熟读的基础上做到正确地抄写并默写出来。
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就有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1
xxxx年10月19日下午,北师大“农村学校管理改进与质量提升”项目组专家邓涛教授在灵山中学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课堂有效教学---导学案的开发与教学应用,获益匪浅。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导学案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登上了课堂教学的舞台,并且越来越受到许多优秀教师的青睐。那么,什么是导学案呢?导学案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导学案”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灌输型的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提供平台。从教学效率与激发学生兴趣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习惯来看,“导学案”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但是实践中导学案也面临着诸如缺乏明确、有效的理论指导,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不利于教师课堂上的灵活应变以及容易导致教学上本末倒置等实践问题。邓涛教授指导我们学习导学案的开发与教学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导学案及其作用;导学案的开发流程及关键要素;导学案编制的误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流程与环节;导学案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听讲,我们加深掌握了导学案的撰写方法与作用。对今后应用导学案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之,听了邓教授的讲座,感觉值了。感谢邓教授的精彩讲座。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2
通过这次的学习,真是受益匪浅啊,特别是在如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方面,以前总是会觉得不知道该怎样去入手,但是现在已经有些头目了,下面就是我在这次有关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一、优化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
预习课文是学生认真上课的前提条件,新教材的课文篇幅长,内容深,如果学生没有预习过就来上课,往往连课文都无法读通,更不用说有感情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了。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不预习的孩子上课茫茫然,只能做小听众听别人发言,一堂课上完,对课文也只是一知半解,学习效果很差。学生有了基础的预习能力,会主动查词典,会质疑,会思考,自己寻求答案,对学生的终身都有收益。因而,充分做好预习工作,能够激发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意识,深入理解、探究课文内容的好奇心,高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精炼教学语言,确保学生有足够多的阅读时间。
简炼教学语言,确保学生有足够多的阅读时间,这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课堂四十分钟,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借助语言来实现。有时,学生不爱听课,从某种原因来讲,是因为教师的讲课不精彩,每堂课都是固定的模式,课堂气氛呆板、枯燥,学生也就听得昏昏欲睡了。而生动有趣的课堂,自然而然地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听入了迷,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语言。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晰,音量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注意抑扬顿挫,有趣味性,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用心倾听。
1、精心预设提问语。相同的一个问题,如果提问的方法不够恰当,一方面他会影响学生答题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答题的速度,从而影响整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
2、压缩锤炼讲授语。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不要传统的教师讲授,问题是作为老师该如何让讲授的语言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讲,少讲,挤出时间让学生讲。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力争使教学语言简洁、不罗嗦,能课前设计的先设计好;其次,要转变教学思想,尽量压缩讲授时间,能不讲的坚决不讲。
3、点拨巧用评价语。
三、应该重视教学环节间的“过渡”。
当教师改变话题,重点或活动时,就会出现过渡,尤其是小过渡,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该保证过渡数量不多,但尽可能有条理,简洁。当没有处理好过渡,或者下一个环节由于某种原因被延误时,问题就会产生。
总之,通过实践,我认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对文本地准确解读,设计有效的主线问题。离不开教师对教案的精心设计,离不开学生课前预习,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语言的提炼,也离不开教学环节间的过渡。
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积累。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3
读了《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这本书,不仅知道了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有效教学包含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三层意思,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有效教学,不是日复一日简单的重复的低层教学,而是既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着眼于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
一、搞好学生主体分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小学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与生长环境,每一个不同的家庭,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在校表现,而每一个班级又有着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只有了解这些群体,才能因材施教,做到有效教学,否则,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是无效的。
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五个类型:一、自主型。二、遵从型。三、享受型。四、不妥协型。五、叛逆型。
据此,我们采取分类要求和分别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对自主型学生来说,让他们与教师一道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帮助并辅导学困生学习;对于遵从型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给他们压力,使之产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享受型学生,教师及时与家长联系,真诚的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对于不妥协的学生,教师要与其站在同一平台进行对话,走进学生心灵,与之交朋友。叛逆型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与其建立沟通桥梁需要更多的耐心,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爱好等方面,走近他,打开他的心扉,引导他的思想,思想的成熟是改变叛逆心理的重要途径。
二、尊重差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着眼点”。
现代教育的观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过程的基础是要充分了解学生,认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妥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提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目标,这样教学活动才有针对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都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乐学、善学、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铺光明大道,让其向深层次的内容学习。而对于学困生,则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基础目标,如:教师在单元质量检测中采取分层次检测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验;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学习内容,自创习题,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很轻松地发现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学习。这些教学法宝抹去了一些使用统一考题带来的弊端。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有信心地面向现在、面向未来。
三、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就要求教师努力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问题是学习的先导,是引导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会学习的人才会有问题,不会学习的人就没有问题,或是提不出明确的问题。所以要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着力培养学习者提出问题并思考研究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例如:在教授圆锥体体积这一部分时,教师先把教具摆放在了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从直观上说圆锥和圆柱的联系,并对此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但教师对这些问题并没有发表自己的任何看法。之后教师便让学生自己研修教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寻找出自己刚提出问题的答案,并针对自己依旧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学生尝到了自主学习的甜头,教师也由此感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也视为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那么怎样有效地培养提升学习者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呢?首先,教师要带头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那些学习者固有认识和新知识矛盾冲突的问题,提出那些新知识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冲突的问题,提出那些社会或学习者总是普遍存在的认识差异的问题,从而引发他们分析比较性的思维活动。其次,在学习者初步形成问题意识以后,教师要善于提供比较丰富,又存在某种矛盾冲突的学习材料或事实证据,从而让学习者在阅读、观察、联想、分析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可能的解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更深层次的引领,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经验和求异思维,引领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四、培养学习者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就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其提供的条件而言,阅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基础性的生存能力,也是影响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不同需求的学习者不但可以阅读同一册书的不同部分,还可以阅读完全不同的书,可以同时阅读几本书,这样就能解决一位教师,面对几十位有不同需求学生的难题,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不同的书,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为此首先要求教师对学习者能通过阅读来学会知识有坚定的信念。其次,教师要及时了解学习者的阅读状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应建议学生家长利用晚上时间陪同孩子阅读报纸或课外书籍,并让孩子把当天所学的内容和积累的优美片段读给自己听,之后在学生的摘录本上签字或写上对老师的建议。这样既让学生和家长间有了亲子间的沟通,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而且让家长和学校之间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4
这段时间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从这本书中让我获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回顾着多年的教学历程备课无疑是经历最多也是变化最多的,从教学初期盲目备课,到现在有效的备课,在这变化过程中无疑经验在起着很大的作用,总是认为自己能够把握住化学教学,但总是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一些失误,从而使有些化学课堂教学不能很好的让学生掌握住多元知识。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自己在课前准备上存在许多的不足,必须做到有效备课才能让学生学得快学的好。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从这本书我受到了以下的启示和感想如下:
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轻松,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第二、有效教学还体现在有效指导上。“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技能指导最多了,我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着几点问题和解决方法:
1、指导时机把握不当。以往教学中往往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就对学生进行指导或者批评,有效教学这本书告诉我们教师课堂教学中注重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及发展,并非仅仅是技能与知识的掌握。所以在学生最需要指导的时候,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可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在有效教学的组织日常活动中分给与学生自学自练得机会,给与培养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合作之间协调能力。
2、指导不够清晰明白。在指导中,有些教师话语重复,唠叨不停,这样不仅难以清楚地表达意思,有时还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实际过程中指导要适当。即指导的内容做到针对性强,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才给他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与化学知识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第三、有效互动。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激活化学的思维,体现化学的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教学的生机,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
第四、有效管理
教师也是管理者,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幼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五、有效练习
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还要有趣。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目的要明确。
第六、有效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教学方法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我们说每个教师都是一个创造者,他们所采用的的方法也不会有所不同,因人而异,所以有效教学策略也就难以固化,更不会千篇一律,教学策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5
假期我读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究与有效教学》一书,受益匪浅。下面谈以下几点感受与大家交流: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教学有效性指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遵循教学规律,优化了老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保证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等的合理性;是否有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特别是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否有效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符合社会和学生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有效率,相对于教学投入,师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尽可能大的和理想的。所以我们把有效教学理解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预案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地使用,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预设,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调控,适当删减或调整,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三、课后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智慧
由于课堂教学的许多临时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同实施之间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课后要及时反思,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总结“成功亮点”,考虑“失误不足”,思考“创意闪光点”,不仅要善待“生成的问题”,还要会鼓励、期待甚至帮助学生去“生成”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只要培养自己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可能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难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二、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我在课堂上努力做到学会倾听。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宽容学生的出错,以商量的行为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思路,自我完善。这样将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从而使学生既满足自身需要,又缩短了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真诚地对待学生,抓住每一个机会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使学生敢于和教师平等地交流,进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其实,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安全自由的课堂环境,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之一。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三、把竞争带进课堂。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
四、把民主带进课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给学生,
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学习《有效教学基本功》心得】推荐阅读:
学习《有效教学基本功3》心得11-05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5的心得体会12-03
张校长的有效教学学习心得05-24
美术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1-02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2-29
有效沟通技巧学习心得12-06
学习有效课堂的心得体会07-10
课堂有效教学学习体会10-20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学习笔记12-14
初中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