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被侵略的历史(精选7篇)
知识要点
1.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结成“倭寇”。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1561年,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大败倭寇。2.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3.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4.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随堂练习
1.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1)材料一的话是谁说的?此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海波”是指什么?为平息“海波”,材料中的“我”先后在哪三个省进行抗击?其中取得九战九捷战绩的地方是在哪里?
答:戚继光。爱国或答“保家卫国”。倭患。浙江、福建、广东。浙江台州九战九捷。(2)材料二的话是谁说的?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逐荷夷”发生在哪一年? 答: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_______说的,体现了他的________思想。“海波”是指______。
为平息“海波”,材料中的“我”先后在_____、_____、_____三个省进行抗击,其中取得九战九捷战绩的地方是在__________。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是_______说的,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_________。“逐荷夷”发生在______年。
2.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689年,名称《尼布楚条约》,当时的中国皇帝是康熙帝。
主要内容: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
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签订的时间:_______年,名称《__________》,当时的中国皇帝是________。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明清时期,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斗争精神的三件大事。
答:(1)戚继光抗倭;(2)郑成功收复台湾;(3)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戚继光抗倭的主要原因是
A.朝廷腐败无能 B.边防松弛C.日本海盗和武士勾结不法商人进行走私 D.倭患严重,人民的利益受到威胁
()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创造了“鸳鸯战术” C.撰写了《练兵实纪》一书 D.取得了台州大捷
()17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侵占我国台湾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沙俄
()郑成功致外国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是指 A.荷兰 B.日本 C.沙俄 D.葡萄牙 5.()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问是 A.1561年 B.1661年 C.1662年 D.1689年
()在我国台湾省台南市有一处名胜古迹——赤嵌楼,这里设有奉祀民族英雄的专祠,你知道他是谁吗
A.郑成功 B.郑和 C.戚继光 D.渥巴锡
()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的时间 A.1685 B.1686 C.1688 D.1689()①康熙 ②戚继光 ③_______。根据你的判断,第三个人物应该是
A.郑和
B.乾隆
C.唐太宗
D.郑成功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雅克萨之战 ②戚继光抗倭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红毛城古堡最早叫圣多明哥城和安东尼堡,后来,由于汉人习惯将长着长胡子的荷兰人称作“红毛”或是“红夷”,因此,大家又把圣多明哥城叫红毛城,红毛城的名字就一直沿用到今天。现在,红毛城古堡已作为红毛城古迹区的一部分被保护起来。
红毛城古迹区分为红毛城古堡、领事馆和南城门三部分。红毛城古堡是台湾最富历史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台湾省台北县淡水镇文化里中正路二十八巷1号,离台湾真理大学不远。1628年由西班牙人建造,1642年被荷兰人占领。1644年起,荷兰人对红毛城进行重修,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才修筑完成。
从远处观望, 红毛城古堡就像一颗红钻石镶嵌在大地轮廓里, 散发出夺目的光芒。站在城堡上遥望, 观音山的容貌清晰地凸现, 沉溺其中, 你会感受到欧洲老建筑散发出来的独特韵味。
在台湾有很多西洋风格的建筑, 也有很多中国风的建筑, 红毛城主楼建筑外观为欧洲风格, 但由于当时建造大楼的都是中国闽南地区的工人, 且材质大多是从闽南地区运至淡水的, 因此, 主楼房间里的灶台是中国风建筑风格。同时, 在英国人管理红毛城古堡期间, 红毛城主楼的建筑结构得到了改变, 还融入了很多中国风的元素。例如, 将典型欧洲风的尖形屋顶改成平台式, 在楼的东北及西南角位置增设一个由中国式石雕斗拱支撑的眺望小堡。站在堡内, 极目远眺, 淡水河、观音山景色尽收眼底。在二楼的南侧增建了露台, 用以放哨人员的看守, 防止敌人的入侵。现在的红毛城主堡大都保留了英国人管理红毛城时期的建筑风格, 这种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别有一番风情。
红毛城古堡分为上下两层。它的外墙是由红色砖头垒起来的方形建筑, 里层是用石头连接加固, 形成了“外砖内石”的说法。红毛城古堡的地基很深, 建筑高约有十几公尺, 一楼是作监牢用的。清朝末年, 凡是在台湾北部犯罪的英国人, 经审判后就关押在此。后来, 红毛城被台湾政府收回后, 就依照当时的遗迹进行复原保护, 供游客参观, 并由历史博物馆负责陈列着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台湾开发过程、淡水发展等相关史料。二楼也分作办公和生活之用。在建筑外墙上, 可以看到蔷薇装饰, 在古堡外, 放置有4尊嘉庆时期的旧式废炮。
红毛城古堡本来设有东西两大门,南北两小门,现在仅留有南门作为红毛城的入口处对外人开放,其他几个门都被实行安全管制而拆除并封闭。它位于红毛城古堡入口处,是红毛城古堡内唯一的纯中国风建筑,是清朝初期在给红毛城修筑围墙时同期修筑的。南门周身布满了爬山虎,将整个南门遮了个严实,挂在头上的“南门”二字的匾额也是隐隐约现,但它彰显了典型中国风城墙大门的形体,崎岖蜿蜒,犹如长龙横卧,着实引人入胜。
南门的建筑石材使用的是观音山石。观音山石是一种质地坚密、外软内硬、吸水性高、耐酸性强的石材。它就像是一块块会呼吸的石板,不仅具有调节湿度的作用,还高度防霉防潮,石头表面的磨损率极低。我国的闽南地区观音山石最为出名,想必修筑南门使用的观音山石大部分是从闽南地欧洲老建筑散发出来的独特韵味。区运送至淡水的。
为了证实我脑海里浮现的观音山石的特性,我饶有兴趣地观察墙体,细致入微地“考究”每块岩石,岩石颜色朴实,简单而富有庄重的气氛。如果将水浇在岩石上,很快就可以看到岩石表面有水泡不断涌出。再看刻有花雕的山岩,岩石上每幅图案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顿时心存钦佩:南门有几百年的历史,多次易主,建筑依然守旧如旧,可见前人在建造它时花费了很大的功夫。
从西班牙人建造红毛城古堡至今,历经清朝、近代和现代,如曾经参与红毛城古堡修葺的一位长者所说,红毛城古堡就是一本活的历史书籍,它的历史与建筑记录了淡水的兴衰与发展,是台湾历史的重要见证。1980年,红毛城被台湾当局收回,并被内政部列为一级古迹。穿上法律的外衣使红毛城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从红毛城的城楼侧面放眼望去,滚滚的淡水河绵延流淌,这座静静屹立着的古城堡,容貌依旧是鲜亮夹杂着斑驳的沧桑。
中日甲午海战前夕,清廷委派一位大臣出使日本。当时的日本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妄想在文化上胜中国一筹。当记者汇聚集齐之时,日方突然提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一个上联却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 说完以后,日本人亮出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这是一个拆字联。意思是,从武的讲,日本兵强马壮,骑的是奇马,张的是长弓;从文的讲,日本无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盖世无双,光“大王”就有八个,“单戈独战”(编者注:繁体“战”字由单和戈组成)即可踏平中国。其好战侵略气焰十分骄狂嚣张。
清廷使臣也不甘示弱,当即大笔一挥写出下联: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此下联也是拆字联,不但对仗十分工整,而且与上联针锋相对。其意思是,你们日本骑奇马张长弓,其实就是一伙来偷抢我大清龙衣的倭寇;什么“八大王”“居头上”,其实就是魑魅魍魉四个小鬼子,而且已经屈膝跪在身旁。你若胆敢单戈独战,我就合手擒拿。
从此,中国人便称日本侵略者为“鬼子”。
一、选择题
1.(2017·临沂一模)著名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 B.黄海大战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解放战争
2.(2017·威海中考)“今大皇帝(道光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段史料反映的史实与下列哪个条约有关?()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2017·青岛中考)《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A.开设工厂 B.割占土地 C.增辟通商口岸 D.获得赔款
4.(2017·毕节中考)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2017·福建中考)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是()A.甲午中日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6.(2017·西宁中考)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7.(2017·益阳中考)“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海军名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A.率军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 B.坚持禁烟,领导虎门销烟 C.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D.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掩护部队完成任务 8.(2017·潍坊中考)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作者主张()
A.消极抗战 B.片面抗战 C.全民族抗战 D.开展游击战
9.(2017·赤峰中考)用图示法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北伐战争
10.(2017·淮安中考)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 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1.(2017·无锡中考)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2.(2017·临沂模拟)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如此评论:“……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的观点是()A.新文化运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B.新文化运动反对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 C.新文化运动促使了民众的觉醒 D.新文化运动反对大量引入西方文化
13.(2016·泰安中考)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表反映的是()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信设施的完善
二、非选择题
14.(2017·淄博博山一模)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文明古国的东方大国,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然而,177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 000人的远征军,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7年前10月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毁灭了圆明园;117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1)材料中“177年前”“157年前”“117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哪几次侵略战争?
(2)这些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严重影响?
材料二 在外来侵略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下图两位人物就是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分别说出上面两位人物的英勇事迹。
材料三 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中并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惩办,大喜过望,感激不尽,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她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4)阅读材料三,总结一条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什么认识?
15.(2017·临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新的纪元。(1)材料一中的“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的“文”指谁?他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说“由此开辟了新的纪元”?
16.(2017·临沂费县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猖狂进攻,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并逐渐发展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人民日报》2017年2月6日11版
(1)依据材料,指出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如何。
材料二 不应忘记的事实是:日军在投降前已经被中国人民的连续八年(应为十四年)、大小几十万次的战斗打得狼狈不堪了。日寇犹如一匹野兽,使他最后致命的可能只是一两支箭,但如果他不是在毙命前已经满身创伤呢?他还是会继续挣扎的。
——齐世荣《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军在投降前已经被中国人民的连续八年(应为十四年)、大小几十万次的战斗打得狼狈不堪”的重要史实。“使他最后致命的可能只是一两支箭”指的哪些事件?材料二认为日本法西斯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两组发人深省的数据:(1)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 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
(2)远东国际法庭于1948年11月4日开始宣判: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等7人被判处绞刑;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3)依据材料指出日本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罪犯的审判给后人怎样的历史启示?
参考答案
1.A 2.B 3.A 4.D 5.B 6.A 7.C 8.C 9.A 10.C 11.C 12.C 13.B 14.(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使中国主权受到损害,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
(4)清政府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妥协。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等。15.(1)洋务运动。(2)孙中山。推翻了2 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局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的主人。
16.(1)九一八事变: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并逐渐发展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史实: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如回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事件: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原因: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推动烟台产业升级,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良率烟台市经贸考察团赴台,拜访大企业集团,务实推进合作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烟台市委常委、烟台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曰义,烟台市副市长杨丽等一同赴台活动。
在台期间,王良市长等随山东省经贸考察团一起对鸿海集团高层进行了拜访洽谈,参观考察了鸿海集团研发中心、奇美面板厂和赛博3C数码广场,与郭台铭董事长等鸿海集团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会谈,就立足烟台现有产业基础,围绕鸿海集团长远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消费电子为主体的富士康烟台园区,促进烟台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达成了充分共识,初步确定了一批新的投资项目。
王良市长表示将为鸿海集团在烟台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企业在科技研发、精密电子、商贸物流等方面加大投入,实现新的发展。
考察团还拜访了工业总会、电机电子公会、华新丽华集团、台北世贸中心、三三企业交流会、联发科技、英业达集团、日月光集团等,就双方合作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形成了一些新的投资意向。烟台市委副秘书长、市台办主任孙迎军和市商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上述活动。(你好台湾网与烟台市台办联合报道)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后官至都督同知)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使垦荒食力”,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16世纪中叶以后,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17世纪初,荷兰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权地位,来到东方,积极参加对殖民地的掠夺。它先后于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启二年)两次侵占澎湖。1624年(明天启四年)。明政府出兵将荷兰殖民者逐出澎湖,俘获荷军主将,余众逃往台湾南部,侵占了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两年后,西班牙人又从吕宋入侵台湾,占据了基隆和淡水一带。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沧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先后在台湾修筑城和普鲁文遮堡(赤嵌楼),作为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但其占领区实际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区,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两港,而且它的统治一直是极不稳固的。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同胞进行残酷的盘剥,不断激起台湾人民的反荷斗争。1652年由郑芝龙旧部郭怀一领导台湾军民发动的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群众曾一度攻克热兰遮城,6000人在起义中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愈发坚定了台湾同胞收复国土的斗争决心。九年以后,他们终于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了台湾。
2012第五届两岸专利论坛今天在台北开幕。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以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高级顾问身份与会。
贺化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虽然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两岸专利论坛,但他一直都在关注两岸专利合作的进展。2010年,《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签署,两岸开始相互受理优先权请求。之后,大陆率先向台湾同胞开放了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这些措施安排为加强两岸同胞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两岸产业界的知识产权运用、加速知识要素的流动提供了切实保障。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从中受益,也大大推动了两岸产业界的合作共赢。
贺化透露,截至2012年9月底,大陆共受理要求台湾地区优先权的专利申请8601件,台湾地区共受理要求大陆优先权的专利申请5770件。
贺化表示,两岸文化理念同宗同源,利益基点共生重叠,优势资源互补明显。中国文化讲求“和合”处世,两岸专利更是“合则两利,和则双赢”,合作创新空间无限。
贺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践行这一理念。双方交流除了专利制度新近变革、专利审查实务经验等经典话题,更将目光转向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界极为关注的专利运用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也更能凸显两岸专利合作所追求的理念价值。可以说,此次两岸专利论坛恰逢其时、恰恰相合。
台湾“智慧财产局”局长王美花、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副会长李勇也分别致辞。两岸知识产权界、法律界、产业界及经济界代表约280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论坛由台湾工业总会与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共同举办,为期两天。(董会峰 路梅)
但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即不幸于1662年农历五月八日染病身亡,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爽前后治理台湾22年。郑氏祖孙三代治理台湾,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高山族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些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这在台湾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开发和发展时期,史称“明郑时代”。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派军进攻台湾,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成为国家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不包括山地的高山族同胞,台湾居民已超过200万人,较郑氏父子治台时增加近10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清政府陆续在台湾增设行政机构。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先后设立抚垦总局、电报总局、铁路总局、军械局、通商局、矿油局、伐木局等机构;修筑炮台,整顿防务;架设电线,创办邮电;铺铁路,开矿山,造商轮,发展工商业;兴建中西学堂,发展文化教育等。其中有些建设项目,在当时全国尚属创举。例如台湾铁路不但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自己集资修成的
清政府治理台湾的200余年间,台湾的封建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许多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商人。但与此同时,台湾人民反抗清王朝暴政和封建地主剥削的斗争也不断高涨,且与大陆人民的反清斗争遥相呼应。事实表明,凡较大的起义组织几乎都是从大陆传入的。如1786年台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是大陆人民的反清秘密团体“天地会”传入台湾后,由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庄大田领导的。起义军众达十数万。清政府调动浙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数省兵力驰台镇压,历时1年2个月,始得平定。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前后,台湾天地会、小刀会,又与之呼应,多次起义。
台湾同胞富有高度的民族爱国精神。他们在反抗国内反动统治的同时,为了抵御外患,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台湾和大陆边沿各省份成为我国反帝斗争的最前线,直接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在鸦片战争期间,台湾同胞动员组织了人数2倍于当地戍兵的抗英民团,并捐资输银,共赴国难。他们和官兵一道击退了入侵的英军,粉碎了敌人试图侵占台湾的阴谋,赢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当时台湾兵备道姚莹在其《奉逮入都别刘中丞书》中写道:“台湾擐甲之土,不懈于登陴,好义之民,咸奋于杀敌„„卒得保守岩疆,而获安,未烦内地一珍一矢者,皆赖文武士民之力也”。鸦片战争之后,台湾同胞还先后击退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多次入侵。
早在16至17世纪,日本就曾数次出兵窥伺台湾。19世纪后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力图跻身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翌年3月攻占澎湖。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日本占据台湾后,在台北设有总督府,作为统治台湾的最高机构。并在各地建立乡镇公所,实行警察、保甲制度,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同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初时把台湾作为其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使台湾加工工业和交通运输逐步得到发展。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为配合军国主义的南进政策,又进一步在台湾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各类工业,扩大了工业在全岛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台湾开始由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逐步向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的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形态转变。据统计,抗战结束前夕,台湾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20世纪初期的约占7%上升到约占18%。与此同时,台湾劳工阶级也在此转变中逐步萌芽发展起来。1920年,台湾约有劳工4万多人;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增至8万余人;到了1943年,台湾劳工已达20余万人。
从1895年台湾沦失,到1945年重新光复的整整半个世纪中,不堪忍受亡国奴生活的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而壮丽的篇章。
反对割台议和的斗争 1895年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人人“痛心疾首”,万分愤慨。康有为、梁启超等集十八省举人千余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变法图强。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都察院,痛陈:“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虽肝胆涂地而无所悔。”清廷各级官吏亦纷纷上书,陈述台湾为中国东南七省藩篱,“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中国虽大,虽一日之间,可以瓜剖立尽”。谭嗣同怒斥清廷“一旦苟以自救”,举疆土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台湾绅民电奏清廷:“割地议和,全台震骇。„„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署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马关条约签订之次日,全省同胞哭声震天,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反对割台,并要求饷银不准运出,军械制造局不准停工,税收全部留作抗击日寇之用。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还试图以“自主”的办法抵抗日本的占领,建立“台湾民主国”,并要请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自主宣言》中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但随着唐景崧私自逃回大陆,12天之后,这个“民主国”即告解体。
武装抗击日寇占领 日军侵占台湾后,清政府敕令其驻台巡抚唐景崧等官员离台。台湾同胞纷纷拿起武器,自行组织抗日民军,保卫祖国疆土。他们持续进行了前后长达7年之久的武装斗争。
初时,台湾同胞在各地配合一度拒不奉诏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清军官兵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和台南一带与日寇拼死搏斗。他们手拿土枪和长矛,凭血肉之驱,前赴后继,猛扑敌寇。其中尤以彰化和嘉义保卫战最为激烈、悲壮,抗日民军首领徐骧等人、黑旗军的将领以及刘永福新军七星队的大部都壮烈牺牲。一个日本人当时记载道:“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
台南抗敌的最后阶段极为艰苦。清政府一再严令禁绝大陆各地支援台湾,黑旗军和民众军械粮饷俱绝,队伍饿极不能起。在此情况下,刘永福坚持抗日5个月后,不得不被迫登轮退返大陆。台南遂于1895年10月20日沦陷。至台南失守时止,台湾军民总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的一半以上。
台南失陷后,台湾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他们在台北的深坑、云林铁国山,嘉义台南之间的番仔山、凤山附近及屏东潮州等山区先后建立抗日据点。抗日民军队伍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他们进攻日寇军营,袭击日寇官署,抗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简大狮是台北农民抗日武装的领袖之一。1896年元旦,他率领队伍同其他民众武装一道直袭台北,攻入市区。其后,简辗转至厦门。日寇杀其妻以泄愤,并向清政府将他本人索去。简就义前慷慨陈词:“我简大狮,系清国台湾之民。„„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首创义举,唯我一介小民,犹能取胜众万余,血战百次。自谓无负于清。„„愿生为大清之民,死为大清之鬼”。
辛亥革命前后的武装起义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之下,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时期。1906年以后,在祖国大陆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又不断地举行爱国武装起义,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著名的有:1907年新竹的北埔起义;1912年南投的林圮埔起义;1913年的苗栗起义;
915年台南的西来庵起义等。其中苗栗起义是辛亥革命直接影响下较大的一次爱国抗日斗争。领导人罗福星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派赴台湾的人员之一。罗以其家乡苗栗为据点,建立中国革命党台湾支部,在台北、基隆、桃园、台南等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筹划起义。事败后近千人被捕,20余人惨遭杀害。罗福星就义前的绝命诗说:“海外烟氛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自由。„„背乡离井赴瀛州,扫空东庭指顾间,世界腥膻应涤尽,男儿不误大刀还。弹丸如雨炮如雷,喇叭声声战鼓催,大好头颅谁取去,何须马革裹尸回。”西来庵起义是爱国志士八清芳、江定、罗俊等人组织的。他们以台南西来庵等处为据点,训练骨干,筹划起义,号召全省同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参加者遍及台北、台中、南投、嘉义、屏东等地。因事机为日警获悉,余、江等率千余人临时举事,血战七昼夜。起义失败后八清芳等九百多人被处死刑,被日寇滥杀的群众竟达数万人,引起了世界震惊。“五·四”以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祖国大陆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巨大潮流影响下,台湾同胞进一步掀起了有组织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并和祖国的革命斗争密切相联系,成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1920年1月,受“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留日台湾籍青年学生产上先在东京创立“新民会”,并仿照北京的《新青年》发刊《台湾青年》杂志,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随后,留日和旅居北京、上海、广东、厦门、南京等地的台湾籍学生相继成立“台湾青年会”、“台湾学生联合会”,“中台同志会”等组织。1921年10月以蒋渭水为主联合林献堂等人于台北成立旨在“唤起汉民族自觉、反对日本民族压迫”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团体“台湾文化协会”,提出“反对民族差别”、“反对奴化教育”,“获得参政权”等口号。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郭沫若等人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在该团发表的《告中国同胞书》中呼吁:“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在这同时,台湾各地农会和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1928年4月,在大陆的台湾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上海成立了台湾的党组织,即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台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民众党亦登上政治舞台。各派政治力量急速组合。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同年底“台湾农民联合会”领导下的会员达3万多人。各种工潮此起彼伏,工人的阶级意识迅速提高。他们把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民族的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提出了“支持中国工农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鲜明的战斗口号。
在台湾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鼓舞下,居住在台中浊水溪上游雾社的高山族同胞,因不堪日寇的奴役和压迫,于1930年10月27日举行武装暴动。这就是震憾中外的雾社起义。他们在捣毁十几处日寇警察分所之后,退入深山,同6000多名日本军警激战20余天。许多高山族妇女,为激励丈夫杀敌而无后顾之忧,集体跳下悬崖。最后高山族同胞弹尽粮绝,起义领袖等自戕以殉。
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猛烈地冲击着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1931年夏,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同胞开始全面大镇压,实行白色恐怖。无数台湾同胞、爱国进步人士被囚人铁牢,惨遭迫害。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被法西斯暴行所征服,他们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根据历史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同胞蒙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全省同胞欣喜若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祭告祖先,通宵欢饮。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游行,欢呼回到祖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实现民主,建设独立、自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依附于美国的国民党政府却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内战。它一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解放区,一方面对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疯狂搜刮、大肆迫害,企图把中国重新拖回黑暗的世界。这就不能不激怒了全国人民,迫使人民起来与之进行坚决斗争。1947年2月28日,在全国民主革命的高潮下,台湾全省人民举行了反对国民党政权的武装起义。“二·二八起义”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中共中央给予热烈支持,指出:“台湾人民的武装自卫乃是被迫的,是必要的,是正义的,是正确的”;宣布“解放区军民必定以自己的奋斗来声援你们,帮助你们。”“二·二八起义”在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它又一次表现了台湾同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一、千年浓情——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在远古时代,台湾和中国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距今5000——10000年之间,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涨100多米,台湾和大陆之间的陆地被海水淹没,形成了一个宽近200千米的海峡。但茫茫大海挡不住大陆文明的渗透,许多族群漂流到了台湾。考古发现,台湾原始人与“北京猿人”的基因很相近。
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想通过战争掠夺人口。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了台湾——当时称为夷洲。因疾疫流行,返回建业(今天的南京)时仅剩下千余人。远征是悲惨的,孙权以违诏无功的罪名处死卫温和诸葛直。这也是大陆与台湾交流的最早文字记载。20世纪30年代曾在台北发现吴国船队运来筑城的指掌型砖块,佐证了这一段尘封的历史。
公元607年,隋炀帝派羽骑都尉朱宽入海求异俗。以海师何蛮为向导,在海上航行数日到了台湾——当时称为流求。得知当地一些奇风异俗,如:养猪用来食用,养鸡用来取羽毛装饰,如果他们看到外人吃鸡肉就会感到恶心呕吐。608年,610年,隋朝又派人到流求,曾抓来一些俘虏。
唐朝开始有一些大陆沿海居民集体渡海去流求开发新的土地。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男子下海捕蚌,妇女在田间劳作时用一块布把自己包起来,全身只露出眼睛。当地人凭孔洞大小判断妇女年龄。因为一般人一生就只用一块布遮风挡雨,孔洞小的就年轻些。
元朝为经略流求的方便,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属于泉州府同安县。澎湖巡检司职位低,官员只有九品,主要是辑察逃亡罪犯和收缴盐税。尽管巡检司人微言轻,但它说明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在台湾设立了行政管理机构。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船队曾到台湾添加淡水,补充粮食。士兵还在今天的凤山县种下了生姜,当地人称为三宝姜,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良药。(附注:郑和被人称为三宝太监)。
国际法上确认领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先占(国家原始取得无人占有的领土的一种方式)。中国大陆与台湾历史上的交往和管辖,雄辩地证明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二、两度回归——台湾与大陆的两次分离与回归
17世纪初,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殖民地。西班牙、荷兰相继占领台湾北部和南部。后来,荷兰人独占台湾。台湾人民奋起反抗荷兰殖民者的统治。
清入关后,郑成功为取得反清复明的根据地,决心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2万多将士,350艘战船,从金门出发,到澎湖及台湾鹿耳门,攻克赤嵌楼。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结束了荷属东印度公司38年的殖民统治。郑成功病逝后,台湾人民为他建祠,称他是“开台第一人”。
1661年,郑成功在岛内建立政权,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承天府)两县(天兴县、万年县),寓兵于农,垦荒耕种。后来,郑成功的子孙不久陷于内乱,无力维持统治。
1683年,康熙帝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派他率水师攻取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与内地联系加强,短短几年内,有数以万计的移民进入台湾。
鸦片战争及其后,台湾不断受到殖民者的骚扰。1883年中法战争之际,台湾道刘璈坚守台湾。刘璈是湖南临湘人,出生地现属岳阳市云溪区,台湾史书都有他的专传。刘璈与清朝援兵淮军名将刘铭传一起抗击法国殖民者入侵。清王朝为加强台湾防务,于1885年改建台湾为行省,以刘铭传为巡抚。
其时,有四位巡抚治台。沈葆桢(林则徐之婿)、丁日昌、岑毓英(以上三人为福建巡抚)、刘铭传领导台湾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短短几十年中实现了与大陆一体化的进程。台湾开始有了铁路、邮政、电报、新式学堂等,弥漫着一股生机勃勃的近代气息。台湾在战略地位上扼守日本南进的要冲。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甲午战后,李鸿章赴日与伊滕博文等谈判,在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台湾和澎湖给日本。消息传出后,台湾人民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台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工部主事丘逢甲等士绅组织民众,于5月成立“台湾民主国”,以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永清”,寓永远隶属于清朝之意。刘永福、徐骧等率军民浴血奋战。在以后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日本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掠夺台湾财富,大行愚民同化政策。最高行政机关是台湾总督府。历任总督都是在任的海军大将或中将。
1943年,蒋介石参加英美中首脑聚会,三国发表《开罗宣言》,以国际条约的形式明确宣告:中国收回日本占领的台湾、澎湖列岛及东三省。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告投降。10月25日,台湾受降典礼举行。国民政府的代表陈仪宣告“台湾业已光复”。这一天成为“台湾光复节”。
三、绵绵乡愁——台湾问题的形成与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有这样一个故事:抗战时,蒋介石有一次在峨眉山求教一位老道。一番交谈后。老道嘱咐:“当前倭寇来犯,老朽送你四字‘胜不离川’;今后若再有灾难,切记‘败不离湾’。”1949年,蒋介石兵败如山倒,他回浙江溪口祭祀了父母之后就揖别了大陆,率领兵将退守台湾。有台湾海峡为屏障,当时人民海军力量尚不够强大,加之以后有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的插手,蒋介石在台湾维持了国民党的统治。
所以,“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引自《反分裂国家法》第三条)
从大陆退台的人士,都有一种浓浓的乡愁。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写有一首苍凉悲戚的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地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著名诗人余光中写有《乡愁》一诗,把乡愁写得特别生动形象:“„„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975年,蒋介石病逝于台湾。1986年大陆的一份杂志这样评价蒋介石:蒋介石先生担任“中华民国总统”27个年头,台湾孤悬海外,他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民族主义立场,台湾也没有落入外人之手,这是国人有目共睹的。蒋介石先生在台湾20多年,第一,他反对“两个中国”;第二,他反对“台湾独立”。这是明智的。
当局在台湾推行“农地改革”,恢复财政状况,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64年,台湾经济起飞了。1972年台湾人均国民收入为482美元,比1963年增长了三倍。1968年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迄今为止,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大都有台湾背景,在台湾学习或工作过。台湾教育也有弊端,学生患近视者达317万人,比率高居世界之冠。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是大陆对台政策由武装解放到和平统一的转折。80年代初,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和平统一祖国指明了方向,也对台湾产生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两岸的和缓和交流。
2008年1月12日,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举行。民进党惨败,陈水扁宣布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举行投票。中国国民党籍候选人马英
九、萧万长获胜。陈水扁当局推动的所谓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遭到失败,再次说明“台独”分裂势力搞“台独”是不得人心的。2009年10月,在国民党十八大上,马英九宣誓就任国民党主席。
2005年两会期间,胡锦涛对在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
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该法的制定是必要的、适时的,它有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伸出右手,与国民党主席连战紧紧相握。这是两党最高领导人60年来第一次握手。上次是1945年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的握手。2005年还有亲民党宋楚瑜等人访问大陆。
2008年5月、2009年5月,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两次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访问大陆。此外,还有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之间的数次会谈和访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1979年元旦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所首倡的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在2008年12月25日迈出历史性步伐。随着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2009年2月26日,海峡两岸正式实现了双向邮政电子汇兑。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
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009年8月8日,台风“莫拉克”肆虐台湾。大陆及港澳各界竭力提供援助,再次体现了兄弟般的情谊。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台湾回归祖国,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活动以及国际反华势力(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干涉。我们要坚决反对一切“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坚决反对别国干涉我国的内政。
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问题。
今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美国对台的基本利益和战略目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从“以台制华”的战略考虑出发,美国发展美台实质关系,尤其是大幅度强化美台军事关系,阻碍中国统一的做法不会改变。对此,两岸中国人要有清醒认识。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制约,美国因素的影响力也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张。毕竟,美国不会因为美台关系而完全牺牲美中关系。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目的仍是维持台海两岸不统不独的现状,使台湾始终成为其亚太战略布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
不过美国因素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并不是无限度地扩张的。它必然要受一些因素的制约:一是中美关系的制约。美方十分清楚,从战略上讲,中国大陆对美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台湾省,中美关系是亚太国际关系中的主轴,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在战略利益方面,在亚太地区平衡方面,都需要合作。这决定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可能走得太远;二是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在经过了1996 年和1999 年的两次“台海危机”以后,美国政府认识到台湾问题在对华关系中的严重性和敏感性,因而在对台政策上适度“降温”,倾向于务实;三是国际环境的影响。尽管世界和平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潜在威胁,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要特征。维持和平、减少争端、预防危机、加强对话,已成为世界上广大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一国际大环境客观上为中国追求以和平方式完成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这个讲座,大家对台湾问题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那么大家有没有考虑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能为实现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呢?我想,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多了解祖国的历史,增加对统一祖国的认识和理解,增加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积极宣传“一国两制”的方针,与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3、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学习。只有努力学习,增强本领,将来才能报效祖国,把中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同学们,我们都应该坚定这样一个信念:随着祖国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一、台湾民俗体育的特色
目前台湾以民俗体育活动为观光要点的休闲旅游亦正蓬勃发展中, 如基隆的中元祭、屏东东港的王船祭, 都可算是结合当地民俗节庆来推广观光旅游事业的成功典范。在台湾的诸多传统体育或民俗文化活动, 如气功、武术、舞蹈、宗教、医疗、节日庆典、竞技或运动等, 都涉及身体运动, 长期以来, 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是文化的一部分, 而非仅是个别存在的现象。民俗体育包罗万象, 其运用于现今体育教学的项目, 如跳绳, 踢毽, 扯铃, 放风筝, 拔河, 打陀螺, 踩高跷, 舞龙舞狮等种类繁多。由于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学校的学生发展, 因此必须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 如教学场地、设备、器材、师资等条件而制宜, 并编写完善的实施进度, 辅以现今教学趋势所强调的乐趣性、活泼型、创造性、思考性的原则, 进一步提升多样化。
二、台湾跳鼓阵的历史渊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 自古就展现其民族文化的丰厚, 其体育活动的发展之早也远胜于欧美其他国家, 而民俗技艺类的体育活动, 更是十分丰富及多姿多彩。本文以台湾跳鼓阵为研究对象, 首先追溯跳鼓阵活动的起源与变迁, 其次, 分析跳鼓阵的活动现状, 最后提出跳鼓阵的推广策略。跳鼓阵, 以“击鼓、敲锣”配上“跳跃动作”为表演主轴, 也称为“花鼓阵”、“大鼓阵”、“大鼓弄”、“弄鼓花”等, 而跳鼓阵的渊源, 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文献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探讨跳鼓阵的源流首先应从“大鼓凉伞舞”来说起, “大鼓凉伞舞”是福建漳州一带人们喜爱的民间舞蹈, 每逢喜庆、庙会, 那种热烈、粗犷的锣鼓点, 就会吸引民众暂放下手边工作一睹为快。台湾的族群, 大多来自福建的泉州和漳州, 在航海技术和工具不发达的时代, 来自内陆的移民要能横跨台湾海峡, 只能依赖天来保佑以及神祗的庇护了。信仰的神祗既多, 与之相关的仪式自然不可免, 特别是祭奠之时。由史料可以发现, 跳鼓阵乃是明朝戚继光时代所遗留的“大鼓凉伞舞”。“大鼓凉伞舞”首见史料并有相关记录, 可追溯到1564年, 即明朝嘉靖四十三年除夕之夜, 倭寇入侵大陆九龙江一带进行抢掠。漳州一带的百姓, 每次发现倭寇入侵, 便立即将老弱妇孺送入深山躲藏。当年驻守东南沿海边疆的统帅是戚继光, 他估计倭寇可能乘节日前来骚扰, 就命令士兵坚守岗位, 等敌船靠岸后, 戚继光一面下令烧船, 一面指挥沿江炮台猛击切断倭寇退路。经过九天八夜围剿, 歼灭大部分入侵倭寇, 并在正月十四日将倭寇全部歼灭。逃难的乡民回到家中, 第二天就是元宵节, 众百姓想感谢浴血奋战的将士, 纷纷杀猪宰牛慰劳戚家军。在和戚家军并肩战斗过的青年小伙子的带领下, 他们敲着大鼓, 弹着琴弦, 踏着舞步冒雨来到军营大帐, 戚继光见载歌载舞的百姓衣服都被绵绵寒雨打湿, 忙命士兵撑伞为百姓遮雨, 持伞的战士也不约而同随着节拍舞动, 形成边打边舞的场面。第二年军民们为了庆祝胜利, 又同去年般狂欢歌舞, 从此年年元宵节都要大跳“大鼓凉伞舞”。因此, “大鼓凉伞舞”可以说是跳鼓阵最早的雏形。
目前与台湾跳鼓阵有关的文献记录只有《壹南县志》中提及“两人一对手, 一人持凉伞, 一人抱大鼓, 凉伞打回旋, 大鼓双面打, 边打边舞, 另有打锣手三四人围住大鼓, 边打边舞;其状天真烂漫, 爽然欲醉, 又名弄鼓花”。简单的描述却能让人体会跳鼓阵表演的神态及特点。台湾跳鼓阵应该是在明清之际, 随着闽南人民移民台湾, “大鼓凉伞舞”很自然地传到台湾, 成为台湾的民间技艺之一。而跳鼓阵在台湾的历史记录, 则可追溯到郑成功讨平台湾之时, 由于竭力整军, 每天勤奋练兵, 反清复明。当时时常举办比武盛会以鼓励讲武之风, 在搏击中, 便有击鼓者在旁边击鼓助威, 或进或退, 随着比武的人跳跃进退, 而成为一种豪壮的军乐, 广为青年一辈所喜爱。后来满清统治台湾后, 农闲无事时, 便以助威的军鼓作为消遣娱乐。因为其跳跃进退, 配合鼓声的节奏, 蕴含着无限青春活力, 演变至今, 世代相传, 结合原本既存的“大鼓凉伞舞”, 成为现流行于台湾的跳鼓阵。
三、台湾跳鼓阵的发展
在今日的庙会, 以及民俗体育活动中, 跳鼓阵的表演, 都是一个重要的节目。由于其在跳跃、进退中, 舞蹈脚步配合着鼓声, 表现出无限青春活力, 不断为现场制造出热闹的气氛, 吸引无数观众的目光, 已然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民俗体育活动。跳鼓阵, 从字面来说, 是以“边跳舞边击鼓”为表演方式的民俗阵头。跳鼓阵之所以被称为跳鼓, 乃因为这种队形变化万千的表演活动, 通常有一个人背着鼓, 且以这个背鼓者为整个队形的表演中心。
1. 文艺季。
近年来庙会中的跳鼓阵、宋江阵、车古镇等民俗活动, 纷纷登上文艺季的舞台。在教改的推动下, 落实乡土体育, 各校将地方传统民俗技艺融入教学。因此, 由学校组织素质整齐, 表演出色, 受到各界佳评。所以, 在文艺季中, 地方传统民俗艺术已占重要位置, 而学校的跳鼓阵也常会受邀表演, 以此展现故乡的自然之美与文化气息。
2. 社区文化。
在民风淳朴的村落, 信仰宗教是村民的主要精神寄托。结合社区文化, 学校规划乡土教学系列活动, 促进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产生新的联系, 赋予河川、土地、生态、人民、文化新的生命。学校基于学童好动的特质, 及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下, 组织跳鼓阵, 每当社区活动时, 邀出表演助兴, 提供居民一场视听盛宴。
3. 庙会庆典。
庙会活动, 祭拜追思他们共同的祖先, 或者庇护的神明。民间宗教活动, 自古已有。农业社会, 百姓终年劳苦, 需要有张有弛。而今工商业社会, 更需要有休闲娱乐活动。所以庙会庆典配合民俗民情, 呈现传统文化, 这样的活动意义非凡, 值得我们推广传承。
4. 喜庆表演。
跳鼓阵在庙会及喜庆节日中, 呈现庆祝联欢、祈福谢神以及镇邪避凶的意义。从过去流传至今, 已是目前的文艺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民俗项目, 每遇到庆典活动时, 大型广场的表演, 跳鼓阵总是掀起活动的高潮, 尤其是学校的推广, 由学生来表演跳鼓阵, 也将整个活动点缀得更加热闹, 更增添带动喜庆活动的气氛。
四、台湾跳鼓阵活动的推广策略
学校推广民俗体育的意义除了文化传承外, 具有适应社会的需求, 奠定文化建设的基础, 扶正社会风气与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推进工作力求各方面配合。
在教学方面, 以建构学校本位课程, 而跳鼓阵活动是最具本土文化色彩的体育活动之一, 将之纳入课程的健康教育, 正可表现学校本位课程的特色。在教材方面, 积极举办教学研习, 邀请专家学者编订基本课程与教学教材, 教学光盘、网站等多项辅助媒体, 使跳鼓阵的推广活动相传下去。
善用社会资源。学校在推广跳鼓阵时, 可加强社区的融入与认同, 并运用社区资源, 充分利用社区场所, 请教具有专长的地方人才。在经费方面, 可以争取政府补助、家长会捐资、社会工商捐资、学校支出、表演收入、宗教寺庙赞助等社会资源。
跳鼓阵的永继发展, 并活络跳鼓阵的教学, 最佳办法是办理各种跳鼓阵的活动与竞赛, 以及办理亲子体验营, 除了倡导民俗体育的教学之外, 可以验收民俗体育的推广成果。此外, 若能由市县教育局或文化中心主导, 每年挑选出代表性的团队做公开巡演、示范, 除了提供互相学习观摩的机会, 更能刺激技巧的提升, 甚或组团到国外表演向国际进军。
体育之所以进步, 需要依靠各方面的发展与配合, 尤其是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反思, 并融合自己的文化, 产生独特的传统民俗体育。民俗体育的发展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大责任, 需有共识的精英们付出与研究, 而民俗体育的推广工作学校虽责无旁贷, 仍须社会积极的配合,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观当今世界各国对于传统文化技术的传承延续, 不仅仅限于维护保存, 免于消失, 反而应用更积极的态度与开创性的做法让传统文化的风格摆脱呆板的形象, 让这些传统文化技艺跳脱少数人独有的技法, 进而提升品质与重塑形象, 让民俗体育的果实由全民共享。
参考文献
[1]王清长.新世纪学校推广民俗体育之我见[J].学校体育, 2000.
[2]吴福德.推广学校民俗体育活动的策略[J].学校体育双月刊, 2000.
【台湾被侵略的历史】推荐阅读:
台湾的蝴蝶反思06-05
关于台湾旅游的作文09-22
五年级台湾的作文11-29
台湾的100字作文12-03
送给台湾同胞的毕业赠言11-19
台湾导游词的简短11-28
介绍台湾的作文600字01-05
对台湾问题的看法01-19
台湾的蝴蝶谷教学反思11-04
台湾畅销的励志书籍推荐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