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纪念馆游记作文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鲁迅纪念馆游记作文(精选10篇)

鲁迅纪念馆游记作文 篇1

8月12日早上,我们带着必备的生活用品,乘汽车,经过长途跋涉,11点钟到达了绍兴市。饭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鲁迅纪念馆。走进大门,里面挤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铜雕的鲁迅先生半身像,他表情严峻,炯炯的双目凝视着远方。两旁刻有鲁迅先生的生平。跨过左边那扇门,里面分三个房间,陈列着鲁迅先生生前用过的物品。最使我难忘的要数百草园了,只见几棵高大的皂荚树挺立于眼前。它们长得十分茂盛,几只蝉藏在丛中“知了知了”地叫着,满墙的爬山虎翠绿翠绿的,令人心旷神怡。一棵高高的桑树上,缀着许多紫红的桑葚儿。顿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小时候的鲁迅留着一条乌黑的长辫子,在百草园里快活地玩耍,翻开砖头捉蜈蚣,捉了苍蝇喂蚂蚁……这时,导游发话了:“相传这里有一条美女蛇,小鲁迅白天到这边来玩,晚上是不敢到这里来的,因为美女蛇要吃人的。”我们听着都笑了起来。

我们出了百草园向东走,穿过小桥,来到鲁迅先生故局。第三间就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房子,大厅正中上方横挂一块匾,写着“三味书屋”几个苍劲的大字。下面有一幅画,画着一只梅花鹿卧在一株古松下。我不由想到:小鲁迅和伙伴们在这儿读四书五经,他们把头转过来转过去,摇头晃脑。他们趁先生读得入神的时候,偷偷地溜到后面的小花园里,有的捉蚂蚁,有的采花,还有的......被先生知道了,可不得了,他们就要挨训了。这和我们现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无法相比的。

纪念鲁迅初一作文 篇2

鲁迅曾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从文,他认为学医虽能拯救人们的生命,但不能唤醒人们的思想,决定用笔为武器,在黑暗中战斗,唤醒人们的爱国思想。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一首诗?有的人?。充分反映了反动统治者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而对于鲁迅先生崇高而感人的光辉形象,则描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赞扬了鲁迅给人民当牛马的精神,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腐朽和骄横。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故居游记初二满分作文 篇3

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看见一辆辆大巴车停在我们学校门口,等着我们出发。一进教室,老师就叫我们出发,我满怀激动地坐上了大巴车,来到了鲁迅故居。

我们有秩序地走下了大巴车,排好队伍来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这里还有一个“早”字的故事:鲁迅的爸爸生病了,鲁迅每天都要去街上买药给爸爸。有一天,鲁迅为了这事儿导致上学迟到了,老师严厉地批评了鲁迅。于是,鲁迅就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这个字他不但刻在桌上,而且也刻在了他的心里。从此,他再也没迟到过。

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鲁迅纪念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许多关于鲁迅的东西:有鲁迅的家属和鲁迅的照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写的书,足足有两面墙之多。在路上我买了许多的东西,比如烤串、棒冰、奶茶和饮料。当然,我还在三味书屋买了一把扇子。

这次的鲁迅故居之旅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使我终身受用。

鲁迅纪念馆杂感 篇4

很难想象要去的纪念馆居然屹于热闹繁华的街道之中,这给我这个坐了2个小时车程的青年带来了很大的意外。或许是外面的热闹景象过于的繁乱,亦或是我已是少许疲倦。总之,没有想象的庄肃,我和其余的7个人一同来到了鲁迅纪念馆。

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给我第一印象的便是这个鲁迅先生的雕像,目视前方,认真思考。我想鲁迅先生当时在想的是中华民族的生死问题。而我们在他的面前,想的却要是如何学习他的先进的思想,如何体会中国共产党在鲁迅先生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这是对我们亲爱的党的一种了解,中国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在这里诞生,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走进二楼的陈列室,这里是一些鲁迅先生的手稿,以及当时生活中的各种日用品。事物虽小且不值一提,但是鲁迅就是用这些平凡的东西来唤起当时人民的精神。为了国家的兴盛,为了民族的觉醒,先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的笔作为武器,用他的头作为精神呼唤着华夏儿女的心结。中国共产党,同样追寻着鲁迅先生的遗迹,在这个变更的时代不断地更新着自己,不断地以中国人民的利益为核心,不断地以兴荣祖国为己任。我想,这样的党是先进的党,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党也是我们积极追求,努力加入的党。

纪念馆参观结束了,我们又去了鲁迅故居。环境小但却景致,故居的样子依旧是鲁迅生平前所使用的样子。房间简约却不简单,有很多的书籍、资料。鲁迅在这里为我们创作了《呐喊》、《彷徨》,在这里努力地同封建主义做着斗争。我想鲁迅先生地品质也反映了我们党的品质,无论在多么困难,多么艰苦地环境下,我们的党依旧为我们努力工作。同样,我们的党不追求奢侈,只有一心一意的为人民服务。我想这样的党是先进的,这样的党使我们努力加入的。

通过一天的参观学习。我们疲倦不堪,但是想想鲁迅先生雕塑像那神情自若地凝神思考,想想鲁迅先生地种种书籍,想象鲁迅先生那简朴精致的故居。我们这一趟是很有价值的。我很向往着中国共产党,因为有鲁迅这样杰出的人物引领共产党前进。党始终追随着鲁迅先生的思想,把中华人们从阿Q的精神中唤醒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面对这多样的世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我们走出一条正确的、清楚的路线。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紧紧地跟随着党走。至此,我的学习参观结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为人们服务的景象不断的在我的眼前出现。我想,我会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早日入党。

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有感 篇5

前言:鲁迅先生是“中国骨头最硬的人”,是“民族魂”,“用笔杆作投枪,作匕首”,在我们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是一位伟人,一位完美的大师。因此借国庆假期之际,于十月三日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里,它始建于一九五一年。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扩建后的新馆。新馆仍保留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鲁迅纪念馆”的白底黑字的大字,是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首是“百草园”,种有许多鲁迅作品中写到过的植物,如何首乌、木莲藤等,呈现了鲁迅作品的特有氛围。

穿过庭园,便是高大宽敞的大厅,建筑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格调。在大厅左首,一座高二点五米的鲁迅全身铜像端坐在窗前,鲁迅先生手执烟卷,神情肃穆,目光深邃,似在沉思。

穿过庭园,便是高大轩敞的大厅,在大厅左首是一座高2.5米的鲁迅全身铜像。先生手执烟卷,神情肃穆,目光深邃,似在沉思。从大厅拾级登楼,二层是鲁迅生平展厅,展厅入口处旁的墙上题写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高度概括了先生对人民强烈的爱和对敌人无比的憎,心甘情愿地做人民大众的牛的情操。宽敞的大厅里,弧形的墙上排列着六幅浮雕,每幅高2.6米,宽1.1米,用黑玉石雕成。从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和华夏民族魂五个部分再现了鲁迅先生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和他曲折多姿的人生经历。

展览伊始,解说员向我们解释了鲁迅笔名的含义,原来这是先生自谦,“因鲁而迅”,意在笨鸟先飞,不断超越。漫步在展厅内,使我对先生的经历、著作有又新的认识和收获。展室内的形式多样,有历史照片、书报,有先生的创作手稿及其他旧物,还有模型和音像制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展厅进门处一幅寓意中华民众被困在牢笼里的作品,它是一张模糊的众生相照片,伴随着灯光的忽明忽暗,被罩在铁窗后面的民众脸上却看不出任何的表情。这是那个时期百姓的反应,也许这就是先生立志从文的初衷,没有比唤醒百姓意识更艰巨和迫切的事情了。展厅还有反映阿Q一生的场景模型,同时还在播放几部改编的电影《阿Q正传》、《祥林嫂》、《伤逝》等。漫步在鲁迅的世界里,我感慨颇多……

王晓明先生认为鲁迅先生是“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的确,他是以刀诛用笔伐的“民族魂”,他秉持“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无畏精神,真正做到撕开假象、睁开眼看见其背后隐藏的真实。

怀着对广大农民的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与对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的期待,放弃学医,从事写作,他希望能在他的笔下引发国民性思考,真正拯救国民“沉睡”的魂灵。

动荡的社会背景,肉体上的非人遭遇,不曾让他放弃过希望,出于对民众麻木冷漠魂灵的哀怒,他总是用最坚韧的笔锋来批判黑暗的社会阶级,也不吝以最雄壮的词句才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劳动人民。这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人格。为了使祖国摆脱凌辱、人民得到解放,他一生毫不懈怠地进行战斗,一直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坚决背叛所出身的封建士大夫阶级,看清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坚信只有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才能拯救祖国。

由此臧克家给予了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赞歌。毫无疑问,他是榜样,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活在他作品的字字句句中。

在整个参观中让我感触良多的是墙上刻着的一句话“人立而后凡事举”,它的全句是“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是鲁迅先生思想的核心,指的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先生认为,救国救民之道“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养成无数人格独立、意识觉醒、精神健康的新人,建立“人国”,民族才有希望。为重铸民族精神,实现这一思想,鲁迅先生奋力“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毕生奋斗。

展览的最后并不依俗例置一段堂皇的结束语,而是先生作品的展示长廊,有创作,有译作,还有被译成其他文字的创作,这些一册册的书籍显然比任何具体的文字都更有说服力,更耐人寻味。先生本身已经成为一座丰碑,任后人评说。

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篇6

门前有座青铜的雕像,那人未完全舒展的眉毛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双眼凝视着远方,拿着香烟,穿着长袍,坐在石凳上。他就是世人皆知的鲁迅。先前,我也曾了解过鲁迅,读过他的几篇著作,在绍兴的故居,也领略过一番。如今,来到了纪念馆,在一个多小时里,我们望着墙上的文字与图片,展柜里的文物,更深入的了解了这位人物不平凡的一生。

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的上海又是英国与法国的租界,一位文学家的薪水是不稳定的。即使有郁达夫这样知心好友,鲁迅的一生的艰苦也只能藏在心中自己咀嚼,病痛与国难,像沉重的担子压在他的肩膀上。同伴们一个一个被逮捕,离他远去。他也只能悲哀,叹息。一次次的危险,一次次的避难,疲惫与心力交瘁轮番攻击。

年仅55岁的鲁迅,在一月时得了胃疾,忍着剧痛的他仍然坚持写作,最后的一本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6月,身体略有好转,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但,造化弄人,世态炎凉,他在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逝世!

纪念馆中,鲁迅去世时的面容完好的保留下来,他安宁的死去了,白色石膏复制的脸上,有鲁迅的几根胡须和眉毛。慈祥的脸,安静的面对着死神。

鲁迅死去了,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中国的“民族魂”离去了。在遗留下来的影视资料里,鲁迅的葬礼上,人潮汹涌,有悲愤的脸,仇恨的脸,以及被泪水肆意流淌的脸,和握紧的拳头。人们环绕在他的灵柩前。毛主席,宋庆龄,郭沫若,郁达夫,都为这个谱写了中国新篇章的传奇人物的死,而伤心,而感叹。

鲁迅死了,是悲的,但他留下的文字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是喜的。鲁迅虽然离去,精神永不朽。即使他在黄泉路上,也不会默默叹息了,因为他是抱着中国成为强国的志向离去的。岁月匆匆地向20世纪告别了,上海这一隅之地也变为繁华的大都市。但人们不会忘记那座坐落在虹口区的纪念馆,诉说着一位中国“民族魂”的一生光辉。

纪念鲁迅与屈原 篇7

纪念屈原,学习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人民习惯所称的端午节;这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民族传统节日。又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屈原的政治主张虽然遭到奴隶主贵族集团的破坏,未能在楚国实现,公园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军南下,攻破了郢都。最后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自尽,但他的诗篇“离骚”,“天问”等,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他关心的永远是“世间事”——楚地的安危,人民的冷暖。于是他将自己置入了一个最痛苦的境界:遭贬谪却心忧朝政,处一隅而胸怀天下。他耳边萦绕的不是松涛飞泉,而是农人的哀号,他眼前浮现的不是明月花径,而是强秦的觑视和朝廷不思安危的宴饮戏笑,他的心流血,然而他从没想过拯救自己。这样一个屈原,用血书写,书写他自己——一个热烈高洁的灵魂。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位张扬着改革的理想,闪耀着人格光芒,高举着爱国旗帜的历史伟人,同时他又是一位奔涌着热血般的热情,奔涌着热血般的激情,幻化着斑斓的色彩,创造着壮丽意境的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学习屈原,学习楚辞,是为了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为了弘扬民族的先进文化,从而铸造我们国民的人文精神,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为拥有屈原而骄傲,我们为拥有楚辞而自豪。我们思考着,我们前进着,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屈原的意义,谢谢大家。

20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篇8

●●学习目标正确读记”“伟大、不朽”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难点)

●●作者简介

臧克家

生平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

文学成就:近代杰出诗人、作家,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主要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等。

人生格言: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

●●课文背景

写作背景

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课堂学习

●●字词学习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情愿——宁愿到处——处处抬举——抬爱伟大——崇高

反义词

情愿——勉强抬举——贬低伟大——渺小

●●课文全解

$xlesson$

$audio$20$end$$title$20 有的人

$lesson_start$

$audio$a09204$end$——纪念鲁迅有感

$audio$a09216$end$$sentence$有的人活$word$着$end$,$audio$a09205$end$他已经死了;

$audio$a09206$end$有的人死了,$audio$a09207$end$他还活着。$end$$meaning$

$audio$a09208$end$$sentence$有的人

$audio$a09209$end$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word$伟大$end$!” $audio$a09210$end$有的人

$audio$a09211$end$$word$俯$end$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end$$paragraph$

$audio$a09212$end$$sentence$有的人

$audio$a09213$end$把名字刻入石头,想“$word$不朽$end$”;$end$ $audio$a09214$end$$sentence$有的人

$audio$a09215$end$$word$情愿$end$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end$$paragraph$

$audio$a09301$end$有的人

$audio$a09302$end$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audio$a09303$end$有的人

$audio$a09304$end$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paragraph$$meaning$ $audio$a09305$end$$sentence$骑在人民头上的$audio$a09306$end$人民把他摔$word$垮$end$;

$audio$a09307$end$给人民作牛马的$audio$a09308$end$人民永远记住他!$end$$paragraph$

$audio$a09309$end$$sentence$把名字刻入石头的$audio$a09310$end$名字比$word$尸首$end$烂得更早;

$audio$a09311$end$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audio$a09312$end$到$word$处$end$是青青的野草。$end$$paragraph$ $audio$a09313$end$$sentence$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word$下场$end$可以看到;

$audio$a09314$end$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audio$a09315$end$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end$$paragraph$$meaning$

$link$

$word$

1着:

zhe:听着 谈着zhāo:花着 儿着数 zháo:着火 着急zhuó:着落 着色

伟大:品格崇高;才识卓越。例句: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俯:头低下。带“俯”字的成语:俯首贴耳、俯首听命。

不朽:永不磨灭。带“朽”字的成语:永垂不朽、朽木不雕、摧枯拉朽。

情愿:心里愿意。带“愿”字的成语:甘心情愿、两相情愿、事与愿违、如愿以偿。

垮(kuǎ):垮台 打垮垮:崩溃;溃败。跨(kuà):跨越 跨过

挎(kuà):挎包 挎着

尸首:人的尸体。带“首”字的成语:昂首阔步、不堪回首、俯首贴耳、罪魁祸首、群龙无首、痛心疾首。

chù:到处 住处处::系后语:墨公的住处——开门见山

chǔ:处理 处罚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带“下”字的成语:不耻下问、兵临城下、笔下

超生、潸然泪下、独步天下、居高临下、甘拜下风。例句:欺压人民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sentence$

句导读1 第一个“活”字指的是躯壳活着,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指精神永驻,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提纲挈领。

句导读2 “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游历的讽刺。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俯下身子”把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表达得多么充分感人,刻画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而感人的形象。句导读3 本句的意思是为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妄想流芳百世。“不朽”加引号,起到强烈的讽刺作用。

句导读4 这一句是从《野草》的《题辞》中提炼出来的,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句导读5 “摔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的满腔愤十艮之情。“摔垮”与“记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人民对反动统治者的无比憎恨,对革命者的无比爱戴。

句导读6 “刻入”一词,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重点)句导读7 这句话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拜、无比爱戴的深厚感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达到了强调的目的。

$paragraph$

自然段导读1:主要写两种人的不同言行。

自然段导读2:主要写两种人的不同追求。

自然段导读3:主要写两种人的不同境界。

自然段导读4:写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做法。

自然段导读5:写两种人的不同下场。

自然段导读6:写两种人的不同结果。

$meaning$

第一部分(1节):全诗的总纲。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意在表达鲁迅先生虽然已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

第二部分(2~4节):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赞颂了草命战士给人民当牛马的精神,鞭挞(ta4)了反动统治者的腐朽和骄横。

第三部分(5~7节):写人民对这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end$

●●课文结构

$zoom$jg20$end$

●●中心思想

主题解说:本文通过对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

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感悟心语: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么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从鲁迅先生那光辉的一生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与奉献。一味索取,虽生犹死;甘愿奉献,精神不朽。在胜任的道路上,我们原作一注默默无闻的野草,做一头勤奋的耕牛,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是把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如这首诗的开始作者就把要歌颂与鞭挞的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提了出来,一种虽生若死,另一种虽死犹生,鲜明地构成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比。接着诗歌就顺着这一对比具体进行了描写,第2节从外在表现看:一种是昂头“骑在人民头上”;另一种是俯首“给人民当牛马”。第3节从内在思想看:一种想扬名传世;另一种想作无人知道的小草。第:4节从生活目的看,一种是利己的;另一种是大公无私的。这样的对比,使人物对立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那么,应该怎样运用对比这种手法呢?

建立起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构成对比要素。如

“海真是个多变的怪物。昨天,满眼好似黄滔滔的浊浪,几天后却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的草原”就是通过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来表现海的多变。“对下级道貌岸然,或是面部无表情,像一张白纸似的·····但是他一见到上司,长脸立刻缩短,再一缩,马上变成柿饼,堆下笑容·····”是通过“他”见到不同的人所产生的不同表现,来反映他的性格特征,效果强烈,如见其人。●课后练习

●●课后习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人都是什么样的人,(1)前一种是被人民憎恶的人,后一种是被人民爱戴的人。

(2)前一种是残酷剥削人民的人,后一种是为人民服务的人。

(3)前一种是妄想流芳千古的人,后一种是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4)前一种是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人,后一种是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5)前一种是压迫人民的反动统治者,后一种是造福人民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6)前一种是损害人民利益的人,后一种是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7)前一种是一心追求名利的自私的人,后一种是一心只知奉献的无私的人。2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一首诗,为什么题目不直接用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而是“有的人”?

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哪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首诗短诗的内容,题目没有用“纪念鲁迅有感”,而是“有的人”。●●综合习题

$h_s$

$q$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中,哪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A.第一个B.第二个

$a$【答案】B

$end$

$h_c$

$q$

2、填空:横眉冷对千夫指,孺子牛。

$a$【答案】俯首甘为

$end$

$h_s$

$q$

3、“不朽”的“朽”读作?

A.qiǎo B.xiǔ C.qiū

$a$【答案】B

$q$

4、选字填空: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

A.跨 B.胯 C.垮

$a$【答案】C

$q$

5、你知道鲁迅是哪里人吗?

A.浙江绍兴人 B.江苏人

$a$【答案】A

$end$

$h_c$

$q$

6、鲁迅原名叫。

$a$【答案】周树人

$end$

●课外拓展

●●知识拓展

国学积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赏析: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比鸿毛还轻。这句话指出了死的两种意义,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生命的价值。

现代诗歌欣赏

某 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鲁迅纪念馆游记作文 篇9

考察地点: 鲁迅公园 考察时间: 考察成员:

小组组长: 活动心得:

考察红色纪念地心得

对于鲁迅公园至今仍深深留在我脑海里的是鲁迅纪念馆一进门的地方看到的那面墙上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鲁迅先生是家喻户晓的,尤其在中学时,我不仅仅是被他写的小说著作深深地吸引了,不仅仅是他那种独特的细腻的描写笔风所震慑住,我更喜欢的是鲁迅先生在那个严峻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个人角色是那样的不得不多面性却又是那样的永远都是站在光明的那一方。

在纪念馆入口处,洁白的墙避上的烙刻着鲁迅先生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爱国仁人志士的人生信条的对联,传唱的正是当时大多数国人在外敌面前所缺乏的那种正气凛然的傲骨。在展馆中间有一片空地是先生和几位知识青年交谈的蜡像,从这副蜡像就可以看出,先生的那股痴痴的赤赤的救国热情,他们每一个人都向前倾着,激烈的讨论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先生在自己的申报·自由之谈刊设里就曾经使用过一百多个笔名,鲁迅只是其中的一个;这可以想象,先生在旧社会背景下为了唤起全国群众胸中那颗沉睡已久的爱国之心而不得不伪身的举动是多么的让人震惊,可以想象,先生在民主革命的先驱道路上所历经的风风雨雨。

纪念馆在一位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完毕,我们不得不从展有鲁迅先生生前用过的家具、穿戴过的衣饰、他的作品的石膏雕塑、木雕还有关于他的一些影视资料以及有他特殊笔迹各种演讲稿、原作品、作品手写稿的海洋中不舍的离开。在这里对那位志愿者表示感谢,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学习到鲁迅先生的精神,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也志愿加入中国志愿者组织,多为别人做些贡献。

在我们的这次党校活动中,我第一次这么零距离的接触到这个让无数志士都不得不钦佩的高人、哲者,这样的交谈是在我的中学语文课本难以享受到的,那真的是在和一位高人交谈。我去过一些烈士陵园,我想大多数红色纪念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和伟大的红色革命都有着一段或几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或者传说。我想,在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角度去看待周树人前辈身上的具有哪些需要我们学习的精神素养、思想品质真的是没有任何定数的了。但至少,作为我自身,我先得把他的一些小优点真正的像上课一样复习并消化掉:爱国但必须理智的爱国,不做所谓的没有思想信仰的愤青,遇事必须镇定,临危不惧;尽自己一切应尽的力量,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奉献自己的一切,必要的时候,党需要我,人民需要我,我就得挺身而出,哪怕是让自己辛苦些,哪怕是为国捐躯也是必要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鲁迅先生的笔锋甚是犀利的杂文,我们也可采取舆论文化的交流方式,在思想上精神上给一些正要走上错误道路的人士指明明灯;面对一切企图分裂国家、企图独立、企图通过某种手段干扰我们正常社会秩序的邪恶势力,我们当然也不能忘记他的那句名言,并且要一切听从党的组织领导,实施一些合法的措施,并采取实际行动,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阻止,就像今年的钓鱼岛事件,我们就应该站好自己的位子,时刻维护祖国的利益。

除此而外最令我感动的是鲁迅公园里那些活动的人们,他们悠闲的生活状态确实为人所动容,其中有一群人,有年轻的,有年长的,他们围成一个圈,在歌唱祖国,那一瞬间真的是被震撼到了,那种人的力量,让我坚信没有什么会阻挡我们,没有什么会让我们这个民族低头。

填写时间:

新四军纪念馆游记 篇10

清风微拂脸颊,又是一年踏青时,我们跟随着近代史课老师一起去了盐城著名的新四军纪念馆,来追随先辈的遗迹,更来感受那段无法忘记的历史。

一来到纪念馆,首先映入我眼前的就是那醒目的蓝白相间的“N4A”的徽章,镶嵌在花岗岩的展厅门前,让我不由的肃然起敬,那是一个怎样的队伍,又有一段怎样的经历。

迈着沉重的脚步,我踏入了馆内,新四军纪念馆分为六个展厅,楼上四个和楼下的两个,在我们手足无措,不知该从哪个展厅开始时,正好纪念馆内的导游小姐在为外地游客讲解,于是我们也跟随其后,来了一次全新的新四军之旅。

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馆藏的满洲的“自行车”,那是一辆破旧的普通自行车,静静的呆在角落里,起初我们都没有在意,认为只是一件普通的藏品罢了,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导游却说这辆看似不起眼的自行车,它可是纪念馆里的镇馆之宝,它是一件有传奇色彩的战利品,它的主人曾经过来看过,证实的确是,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胜利啊!

一楼展厅中的一面墙也引发了我的兴趣,那是一面布满窟窿的墙壁,这些窟窿里都有红外线感应,当你把手伸进窟窿时,能听到阵阵枪声,每个窟窿的枪声也是不同的,听着这些枪声,我的眼前浮现出当年新四军们浴血奋战,不畏艰险,在烽火连天中为了人民的胜利而向前冲。想到这些时,我真的感到了先辈们的无畏。

当我看累了坐在一楼座椅上休息时,无意间抬头,正好看到了墙壁上挂着的两幅油画,一副颜色很暗淡,另一幅却很鲜艳,他们生动再现了新四军们和敌人进行惨烈的斗争场面,画面上的新四军们一个个斗志昂扬,慷慨激昂,视死如归,面对敌人的攻击,丝毫不手软,为了胜利而向前冲!!

上一篇:每天做一次家务活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形容游泳馆人多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