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与仪器题库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测控技术与仪器题库(共9篇)

测控技术与仪器题库 篇1

专业

专业前景:计算机化的测试与控制技术以及智能化的精密测控仪器与系统,是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管理检测监控等领域的重要标志和手段。本专业培养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适应高新技术、信息化生产与社会发展的人才,以适应不断崛起的高新产业、技术园区,以及技术监督检测部门的需要。

培养目标:本专业针对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管理检测监控

等领域发展需求,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化的测试与控制技术以及智能化的精密仪器技术与系统,造就学生勇于思维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高技术、信息化的生产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特色:本专业遵循“测控一体、光机电融合、计算机信息化特征”的专业定位,以机械学、电子学、光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控制技术、光电技术以及仪器设计与运用为主要技术手段,强调学生坚实的多学科理论基础的获得,着重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造就,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工程技术应用方面的训练。

主干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传

感器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精密测控与系

统、计算机测控技术、光电技术与仪器、现代成像技术、红外技术与应用、测控仪器设计等。

所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到技术学校、研究单位、生产企业、管理部门,从事相

关领域的教学、科研、设计、生产、应用、经营、管理以及质量检测与技术监督等工作。

深造情况:可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或精密仪器与机械、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相关专业继续深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附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1 天津大学 A+13 长春理工大学 A25 北京理工大学 A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14 西安交通大学 A26 四川大学 A清华大学 A+15 华中科技大学 A27 西安理工大学 A4 东南大学 A+16 浙江大学 A28 厦门大学 A中北大学 A+17 上海大学 A29 湖南大学 A上海交通大学 A+18 燕山大学 A30 山东科技大学 A7 哈尔滨工业大学 A+1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31 哈尔滨工程大学 A8 合肥工业大学 A+20 南京理工大学 A32 兰州理工大学 A9 重庆大学 A+21 西北工业大学 A33 湖北工业大学 A10 哈尔滨理工大学 A22 吉林大学 A3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11 电子科技大学 A23 大连理工大学 A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24 中国计量学院 A

B+等(51个):

武汉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上海电力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大庆石油学院、长江大学、东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学院、淮阴工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华侨大学、南昌大学、沈阳化工学院、郑州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兰州交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南华大学、河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南昌航空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烟台大学、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大连交通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B等(51个):

北华大学、茂名学院、北京邮电大学、邵阳学院、南京林业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苏州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唐山学院、广西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辽宁大学、安徽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湘潭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南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西华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攀枝花学院、江汉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题库 篇2

大连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一直在不断改革和探索,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结合学校轨道交通办学特色, 确定了人才培养培养目标为:侧重培养动车运用与维护领域中从事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3]。同时, 引进优秀人才从事动车运用维护、动车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等教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师参加现场实践能力培训, 加强了师资队伍特色建设。并且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实践, 取得的建设成果如下。

一、教学团队建设

大连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围绕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核心课程, 确定了“突出特色、立足培养, 加大引进, 稳步实施”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经过不断的建设, 形成了一支紧跟社会前沿, 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 热爱本科教学、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能力突出、符合培养方案特色要求的教学团队。目前共有教师14人, 其中教授4人, 副教授6人, 讲师4人;博士后5名, 博士8人, 在读博士2人。年龄基本分布在35~55岁之间, 40岁以下7人, 占1/2。每年招生人数约120人, 师生比例约为1:8.5。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1.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 加大培养现有师资力度, 不断提高本专业教师素质。

在加强教师测控技术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 还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与动车关键技术有关的实践能力培训, 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更好地满足了专业办学特色需要。

2. 努力营造良好环境, 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

依托辽宁省动车检测与网络控制工程实验室省级科研平台、辽宁省轨道交通设备检测中心, 引进了2名从事动车运用维护健康监测技术、动车网络控制技术、动车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等研究工作的优秀人才。

3. 提升教师科研和科技创新能力, 用科研反哺教学。

优化学科队伍结构, 加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的能力。引导教师追踪学科前沿的最新突破, 研究学科前沿的最新命题。

4. 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 以国家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求为导向, 构建了一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团队。

每门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包括1名负责人、3~5名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团队课程的教学运行管理, 并为提高本团队课程的教学质量采取了有力可行的措施;主讲教师协助课程负责人完成了该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理论和实践授课等具体教学工作。

5. 依托各类校内校外实习基地, 强化实习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引进具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背景的博士, 充实到了专职实践教学系列教师队伍中;同时加强了现有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打造了一支具有自主开发实验、最大化利用仪器设备、管理科学的、能有效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实践教学团队。

二、培养方案改革, 课程与教学资源优化

1. 改革了专业培养方案,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2012年) 》成立专业培养方案调研小组, 以制 (修) 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目标, 走访了相关用人单位和相关院校, 逐步形成并确立了具有动车运用与维护技术特色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现代轨道交通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了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 (1) 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了学校轨道交通办学特色。 (2) 整合传感器技术系列课程, 坚决杜绝了教学内容重复现象。 (3) 充分考虑卓越工程师建设计划, 将实践环节相对集中, 方便了卓越计划的实施、完善和推广。 (4) 针对目前毕业生不了解行业标准, 实用性比较差等问题。在培养方案中, 设置了相应内容的实践环节, 满足了现场提出的实用性强的要求。 (5) 通过调研, 了解到目前动车最新技术文件均是英文资料, 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结合现场需求, 调整了《专业英语》的授课内容。 (6) 增加了科研项目管理实践教学环节, 提升了学生科研素养。学生模拟参与到项目管理过程, 从而使本科毕业生具备了一定的项目研发经验, 提高了毕业生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2. 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导向, 加强了专业课程建设。

对专业限选课以上11门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进行了重点培育。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了多层次人才。

加强了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组织完善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方案》, 进一步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小组, 鼓励优秀学生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 自主设计实践项目。近年来, 在各种大学生竞赛中取得的主要成绩有:获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5项, 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2项;第3—8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 获得东北赛区二等奖4项, 三等奖, 3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

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在新课程体系的指导下, 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 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和发展, 成为学习的主人。

1.引入“专业导论课”, 由专业团队中教学名师、资深教授对学生进行常态化专业教育, 对学生理解专业课程体系内涵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 改变了传统的“传输型”教学方式, 逐步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了学习态度, 并在强烈的创造欲望中开始追求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追求创造性的学习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 在科学研究中开展教学活动, 以教学带动科研, 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师结合科研项目采取专题讨论、命题设计等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以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发表方案、质疑辩论等方式参与课程教学和科研求解过程, 强调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 教学与科研互动, 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等。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平等的知识交流, 学生经过质疑、讨论、实践后, 达到对知识的深信无疑、深刻理解。 (2) 教师在相关专业课程中, 充分分析在“专业导论课”中涉及的案例, 保证了专业教育的延续性;同时鼓励和帮助学生分析生活中与专业有关的设计案例。让学生真正了解通过专业学习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 (3) 通过科技报告和科普宣传、优秀大学生讲座、校友交流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科发展动态, 了解就业需求, 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标。

3.提倡从课程实际情况出发, 改变了以往多数课程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采用了考勤、课堂表现、实验环节动手能力、命题作业、基本知识闭卷考试、命题设计开卷考试等多种方式灵活组合的考核方法, 并对课堂或实验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在平时成绩上给予了一定分值的奖励。

四、实践教学改革

对整个培养方案中所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重新梳理, 认真组织实践教学, 形成了要求具体、目标明确、体系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培养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教学内容的宗旨, 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内容, 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在实践中消化理解所学理论知识, 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提高了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积极开展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 制定了实践教学基地规划, 通过长期与校外实习基地协作共建, 完善了“3+1”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保障了学生的实践教学的质量。

2.为了更好地满足实用性强的要求, 在实践环节设置过程中, 增设了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研发项目管理能力实习、专业应用能力实习等环节。在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基础上,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充分发掘了现有设备潜力, 侧重学生测控电路设计、仪表电路设计方面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践, 使得现有的设备能更好地为实践教学服务。

3.在各种课程设计、专业实践训练等实践环节中, 采用小组内分工合作、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小组集体答辩、现场评分等教学和考核方式, 鼓励优秀学生在完成最低设计要求基础上, 优化设计方案, 使学生能力发挥实现了最大化。

4.在毕业设计环节中, 提倡教师将本科生毕业论文与科研项目有效结合, 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避免了“假题真做”的问题, 保证了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 激发了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 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科研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和联合指导企业的生产条件, 参与到科技开发、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 使学生在实践中能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体验到了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的指导作用, 逐步实现了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角色转换, 为以后工作打下了前期基础, 提高了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认可度。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过上述各个方面的专业改革与实践, 近五年来, 教学团队在教学与教改方面取得了省级和校级主要成果20余项, 在各种大学生竞赛中取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13项。为同类型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特色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测控技术与仪器题库 篇3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72-02

一、测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信息检测和控制领域有关精密机械设计及测量技术、传感器与工业参数检测技术、过程控制与智能化仪器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主要的业务培养要求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训练,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宽厚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精密仪器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过程控制及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本专业发展的前沿和主要趋势;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具有本专业所需的仪器设计、分析计算、实验测试等基本技能。测控专业涉及到的主干学科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两个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与测控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有光学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电子信息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等。由于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知识点多,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结合各个学校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由于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学院,所以办学特色侧重于精密仪器及机械。

二、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建设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教育中都包括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下面就介绍一下精密仪器及机械的课程群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学科基础课,涉及进行仪器设计和精密机械设计的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仪器设计;第二层次为专业基础课,涉及进行精密仪器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精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层次为专业必修课,涉及进行精密测量和仪器设计的专业知识,包括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检测技术及综合性专业课精密仪器设计;第四层次为选修课,作为精密机械与仪器课程群的有益补充和深层次延伸,包括精密加工技术基础、“CAD/CAM技术”、专业前沿讲座、测控专业创新性设计等,讲解现代设计、制造、测量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等,特别是在本科教学中增加学科前沿讲座是本课程群建设的一大特色。

以精密仪器设计为例,在总结前续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仪器设计的理论和相关技术进行总结和综合运用,通过对仪器的精度设计理论与工程设计任务分析,让学生掌握仪器主要结构参数、技术指标的设计方法,掌握仪器的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技术。同时,课程设有课内实验,包括精密导轨实验、光电检测实验、坐标测量实验等。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体系清晰、完整,群内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保持了很好的继承性,前期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后续课程是前期课程的深化和应用,彼此之间没有重复和疏漏,突出夯实学科基础课,强化整合专业课,并将学科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渗入到了各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升华。课程群的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革,要求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通过不占用学时的课外大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重点在于工程设计、分析、计算、绘图、实验操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采用读书报告、资料查新、自学知识点总结及PPT专题汇报等形式进行学习效果汇报和交流。

三、实践教学的拓展与深化

课程群的建设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在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中高度强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践环节,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我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总学分为185,其中实践学分为55,课内实验和独立实践占全部总学时的30%。图1所示各门课均设有课内实验,其中基础课的课内实验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10%,专业课的课内实验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20%;独立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其中工程制图、精密机械设计和精密仪器设计都有课程设计,实习环节包括金工实习、毕业实习。前者能对教学内容进行验证,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后者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我们建立了创新训练体系,从大一开始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训练,开展暑期夏令营,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建立了大二打基础、大三做实战、大四带大三参加科技竞赛获奖的基本模式,将毕业设计与竞赛无缝衔接,本科生在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的获奖比例达到全部学生人数的50%以上。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的学术氛围和环境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专业意识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使得学生在创新思维、研究方法、创业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

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建立了完备的教材、教案、课件、作业等数字化资源和教学網站,通过设计具有开放性、研究性、综合设计性的实践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近三年的学生考研率逐年递增,就业能力显著提升,获奖能力与水平不断增强,都证明了我们课程群建设的教学效果十分好。

参考文献:

[1]刘文文,吴晔,洪占勇,等.测控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3,(1),2001:13-16.

[2]林玉池,毕玉玲,马凤鸣,等.测控技术与仪器实践能力训练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隋修武,杜玉红,岳建锋,谢望.提高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效果的新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60.

[4]隋修武,桑宏强,李大鹏,张建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42-43.

测控技术与仪器考研 篇4

研究方向: 测控技术与仪器

科目组考

试科目

101--思

想政治理

201--英

语一

301--数

学一

847自动控制原理(含现代控制理论):《自动847--自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动控制原社1996年版;《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版),王理(含现代划一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现代控控制理论)制理论基础 》(第一版),王划一主编,国防工

业出版社2004年版。无参考书目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指定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重庆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考研

测控技术与仪器导论论文 篇5

经过了半个学期对测控技术与仪器导论的学习,我逐渐对测控技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产生了更多的兴趣,感觉到了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测控技术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智能仪表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对传感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今世界正面临一场以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仪器仪表行业率先受到了深刻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产品的面貌,出现了结构上以微控制器为核心,并具有信息采集、显示、处理和优化控制功能的智能仪表。

我国的智能仪表工业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工业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目前仪器仪表生产企业中,年产值高于500万的有近4000多家,智能仪表设计人员近l50万人,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00万人。近几年来,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很快,据统计,2006年我国仪器仪表生产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通过攻关和研究开发,一批技术先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涌现。仪器仪表产品出口创汇也迅速增长,2006年出口总额达65亿美元。出口产品中已经包含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控制系统和精密科学仪器。智能仪表行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智能仪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而在智能仪表中,传感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当今技术领域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GB7665-87:“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叫做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观点对传感器进行分类:它们的转换原理(传感器工作的基本物理或化学效应)、它们的用途、它们的输出信号类型以及制作它们的材料和工艺等等。

1、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两大类 : 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

电、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

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现象为因果关系的传感器,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也将转换成电信号。

然而有些传感器既不能划分到物理类,也不能划分为化学类。大多数传感器是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运作的。化学传感器技术问题较多,例如可靠性问题,规模生产的可能性,价格问题等,解决了这类难题,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将会有巨大增长。

2、按照其用途,传感器可分类为:

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面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射线辐射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等。

3、以其输出信号为标准可将传感器分为:

模拟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

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包括直接和间接转换)。

膺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信号量转换成频率信号或短周期信号的输出(包括直接或间接转换)。

开关传感器——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感器相应地输出一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

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所有材料都会作出相应的、具有特征性的反应。它们中的那些对外界作用最敏感的材料,即那些具有功能特性的材料,被用来制作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从所应用的材料观点出发可将传感器分成下列几类:

(1)按照其所用材料的类别分:金属、聚合物、陶瓷、混合物

(2)按材料的物理性质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磁性材料

(3)按材料的晶体结构分:单晶、多晶、非晶材料

现代传感器制造业的进展取决于用于传感器技术的新材料和敏感元件的开发强度。传感器开发的基本趋势是和半导体以及介质材料的应用密切关联的。

分辨力是传感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传感器可能感受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输入量从某一非零值缓慢地变化。当输入变化值未超过某一数值时,传感器的输出不会发生变化,即传感器对此输入量的变化是分辨不出来的。只有当输入量的变化超过分辨力时,其输出才会发生变化。通常传感器在满量程范围内各点的分辨力并不相同,因此常用满量程中能使输出量产生阶跃变化的输入量中的最大变化值作为衡量分辨力的指标。上述指标若用满量程的百分比表示,则称为分辨率。

灵敏度是传感器好坏的又一个指标,它是指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y对输入量变化△x的比值。它是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的斜率。如果传感器的输出和输入之间显线性关系,则灵敏度S是一个常数。否则,它将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灵敏度的量纲是输出、输入量的量纲之比。例如,某位移传感器,在位移变化1mm时,输出电压变化为200mV,则其灵敏度应表示为200mV/mm。当传感器的输出、输入量的量纲

相同时,灵敏度可理解为放大倍数。因而提高灵敏度,就可以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但是灵敏度愈高,测量范围愈窄,稳定性也往往愈差。

现在传感器已大举进军汽车、医疗、工业和航天应用领域。但您也许尚未看到任何变化。在安全、便利、娱乐以及效率因素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加上世界各地政府的法令将会使传感器的应用得到空前膨胀。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简历 篇6

姓 名: xxx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出生日期: 1987年08月

婚姻状况: 未婚

学 历: 本科

毕业院校: xx航空学院

毕业时间: 06月

所学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外语水平: 英语 (一般)

电脑水平: 一般

工作年限: 实习/应届

联系方式: 13888888888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电子、微电子技术、仪器、仪表 、工业自动化、电力、电气、能源

期望职位: 精密机械/仪器仪表技术员、电气维修技术员、自动控制、电子/电器维修

工作地点: 不限

期望月薪: 不限/面议

教育经历

2005.9-.6 xx航空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在学院期间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好,其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检测等最优。

专业技能

有着良好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基础以及电工电子电路分析能力。

自我评价

重信义,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

善于自学,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吃苦耐劳,有责任感,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对事业有锲而不舍、敢于进取、勇于追求的精神。在学院学习努力,专业成绩突出。

测控技术与仪器题库 篇7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各高校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原有的基础上纷纷增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这门专业。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得知,在我国现阶段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阶段,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是十年前的数倍,而且自2000年以后,该专业招生人数几乎是毕业人数的两倍。从高校方面考虑,我国设有此专业的高校由1996年的37所增加到2004年的161所,我国目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不仅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该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需求量,更是对我国目前现有阶段教学质量的极大肯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测控技术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在潜移默化中起着推动作用。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加速阶段,以科技为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具有良好的科技创造与生存土壤,而对人才的教育既是科技兴国的要求,也是为技术的创造与发展提高契机。

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要求具有明确的专业定位,明显的专业特色

1.1 要求以社会为导向,借鉴外国的办学经验,确定并提高自己的办学地位

高校自创办该专业以来,应该组织专门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积极组织小组到有关发达国家进行教学考察,并从中找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教学模式;此外,还应对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做一个深入的调查,明确我国实际情况的专业定位。根据对国内外各高等学府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的基本情况,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提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市场的要求培养一些“宽口径、能力强、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1.2 要求建立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1)我们应该建立一个集高校的教授、企业老总、地方相关领导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该专业高材生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提出有助于人才培养、推动社会发展的办学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该专业人才的考核,建立一套较为完备且适应我国目前发展情况的人才考核系统。定期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导向以及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不断地改进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该专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构成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闭环系统。

(2)突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特点。由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涉及面较广,是一门典型的宽口径的专业,与此同时,该专业发展速度快速,更新周期短。要求高校应该采用“平台+模块”的教学模式。将公共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以及各专业方向模块相互联系,构成一体化、无缝接的课程结构体系。“平台”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办学理念,稳固教学内容;“模块”主要是对不同专业特色人才的分化,对相关的专业发展成果和教学内容做到及时的跟踪与跟新。

(3)针对生源特点,不同于高等院校的学生培养方向,着重培养工程应用和管理型人才。具有该专业的专业特色,应对社会发展需求,强化课程要求,要求学生打牢专业基础知识功底,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要求每位在读本科生每日完成一定的创新训练,而且学校要提供多种职业技能的认证培训项目,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上手快”、“后劲足”的教学目标。

2 我国国内高校要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2.1 修改并完善学生培养方案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国内外先进经验为借鉴,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的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并结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充实和深化课程内涵,确保课程设置满足于我过现状的发展需求。

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主要涉及到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以及控制各个信息技术的分支,我们根据这个来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实验环节。培养方案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在人才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而且,可以借鉴有关高校的先进经验,根据实际经验,开设智能仪器仪表技术方向与现代测控技术方向两个专业方向。

2.2 开展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的课程建设

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实际情况,围绕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开展课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与社会相接处,邀请在该专业具有权威的专家、教授参与,让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并让学生了解相关企业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目前,我国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气以及PLC控制已经渐趋成熟,可以较为完善的引进我国的教学中,展开一系列的课程建设。

2.3 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

面对竞争日益加强的社会背景,我们要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改革,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培养该专业的学生,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良好的对接。与此同时,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人才的培养需求,我们要积极采用现在的高科技产品,比如多媒体、虚拟技术等。扩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

3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力日益坚强,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学校为了匹配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有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人才,应该坚持错位发展,逆向设计,积极构建与优化课程体系。为了确保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相一致,我们采用的是“逆向倒推”的课程设计方法。结合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在发展成长中所经历的成长阶段,逐步完善对学生的培养工作。我国各高校应该建立“重视基础、突出应用、培养能力、引导创新”为核心的实验课程体系,一边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一边深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努力创造一流的教学环境,为人才培养提供前有力的支持

4.1 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由于专业特色的原因,具有很强的实践要求,从大学生刚入学以来,学校就针对学科特点,为该专业的学生制定了五年的实验规划,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丰富的实验室资源,为学生提高良好的实验条件,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

4.2 中是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高校应该加强校外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和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此同时,高校要加强教学资源共享,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该专业的实验室的建设当中,先后建设了智能仪器综合实验室、先进测控技术联合实训中心、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基地,满足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需求。

5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几年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拥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构建了我国已电子信息为核心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需求的更替,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在这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进一步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紧扣社会需求,直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秀兰.应用型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05):122-123.

[2]杨俊,王光明,叶湘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套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02):14-16.

测控技术与仪器题库 篇8

摘要: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形成了光、机、电、算一体化教学体系。建立了以教育部光电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使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得以充分结合,从而构建了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重庆大学的特色专业。在一代又一代重大人的精心打造下,该专业以崭新的教育理念,创建了光、机、电、算一体化教学体系;实践探索了以教育部光电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为依托,以校外实践基地建立为核心的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育体系。使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得以充分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从而培养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欢迎。近年来,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一、树立创新人才培养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各行业对仪器仪表学科人才需求数量越来越多,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传统的按统一规格培养的工具型人才,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全面发展、个性突出并有扎实基础,拥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校既有共性的培养计划,也有个性的培养方案。通过双学位、第二专业、辅修、选修、专题设计等方式,把培养工程师与培养行政管理、商业精英等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既全面培养,又个性发展的育人格局。

通过对知识及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的精心设计,在传统的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及智力发展、科技技能、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力、积极探索、耐受挫拆等情商因素培养,使智商情商得以协调发展。使一大批学生不仅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突出,同时又拥有较好的科学思维、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已成为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

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由多学科综合交叉发展起来的,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等特点。该专业以信息的获取为主要培养任务,并综合有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基础知识及应用。以培养具有研究、设计、制造、应用、维护和管理现代仪器仪表和测控技术装备的能力;掌握信息的猎取和处理技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富有多元人文背景,有道德、爱学习、勤思考、重实践、富有创新意识、环保节能意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

根据该专业特点,为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学校对该专业设置及培养计划也进行了多次调整。根据社会需求,目前我校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目录下,又发展了光电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光学、精密机械技术、电子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应用技能;能够从事与计算机、通讯、家电、工矿企业、科学实践等新产品研究、开发、设计、创造、管理、营销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针对学科知识密集、课程门类繁多、行业技术发展迅速,企业要求毕业生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学院优选了机械类、电子类、光电类、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等分支的主干课程。开设出与各主干课相适应的强调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相关选修课及综合课程设计,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高度重视专业实验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在该课程体系中,测控仪器设计、精密机械设计、信号与系统等11门核心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电子技术、精密仪器、光学、检测技术等主要知识模块,为学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嵌入式系统原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6门基础外延课程在加深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学科知识面。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工程光学实验”、“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精密机械课程设计”等20余门实验实践课程,构成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及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三、产学研结合,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必须在实践中让学生动手,有机会把自己的创新思想付诸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院积极推进校内外实践教育体系建立。

1.依托光电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建立了“课程实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科研室课题研究——毕业设计”为主线的校内实践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了实践教学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校内实践活动。对于每项实验课程我们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及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及实验过程的表现态度等综合考核评出优良中等相应等级或评出相应分数。对于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社会调查、课外科研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等都给予相应的学分或表彰奖励。在学院仪器仪表奖学金、电脑报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的评比中,对科技创新活动及成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年都有十余项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获得学校学生创新基金支持。学院设立的创新基金加大了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使更多的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受益。

依托光电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造了先进的实践教学平台。这两个实验室汇聚了来自国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和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拥有仪器仪表学科领域内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及每年数千万元的科研课题经费。实验室下设多个研究室,包含了智能结构中的光电技术、光纤技术及应用、微型光机电系统智能化光电仪器及设备等多个研究方向。

为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担任了本科学生专业课教学工作或定期开展科技讲座。这些课程和讲座中含有重要的实验内容。学院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课时,安排适当的实验内容用于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模拟性、验证性的教学实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思维和科研方法。学院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都要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并分配到相关研究室实践,由相关教师作指导。并在博士、硕士的带领下,完成一至二项由学校或学院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的课题。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由限制性的科学实验逐渐转换为向实战性、更加自主开放和创造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方向发展。通过实验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的一系列训练和锻炼,一部分本科生在四年级就直接参与了所在研究室的教师承担的国家科研课题或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学院90%的本科学生

毕业设计任务都是学院研究室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的子课题。这使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具有了综合性,突出了创新性,提高了科技实践水平及能力。通过“课程实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科研室课题研究——毕业设计”为主线的校内实践教育体系的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近年来,我院多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奖,获重庆市“声广”科技创新奖,获全国及重庆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奖项,每年都有本科学生获全国仪器仪表奖学金、光学学会奖学金。

2.依托产学研合作单位,以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核心,形成了到校外实践基地“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一一参与校企共设课题——进行“3+1”培养——毕业实习——校外毕业设计”为主线的校外实践教育体系。

产学研合作是重庆大学探索了20多年的一种高校与企业、政府加强合作办学的模式。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形式——校董会运作,有30余家董事单位(企业)与重庆大学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光电学院依托学校创造的良好的产学研环境,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与董事单位诸如长安集团、西南铝集团、四联集团以及与测控仪器相关的市内外企业联合建立了多个共同研发平台,多个人才实习基地。校企双方以科研课题为纽带,加强了相互间的交流。企业为学校提供大量科科技攻关课题及实习基地,学校为企业又提供科技创新智力及人才支持。从而形成了校企双方互惠互利,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为使专业培养更加面向市场,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目标、任务、程序及要求都由学校与相关企业共同制订。学院校外实践教育计划每年都要进行微调,两年进行一次大调整。通过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培养了一大批承担大量科研教学任务,熟悉企业前沿最新技术规范的校内教师。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学院聘用了部分企业一线科技工作者作兼职教师。这些教师讲解的内容大部分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含有大量企业前沿产品开发及创新的信息,其中很多更是结合企业界正在运用的新技术新规范。这使教与学得到很好的结合,教育内容丰富生动而且针对性强,受到学生的欢迎。学院根据企业需求,每年都要选取一定数量的优秀本科学生与企业联合培养,即校内培养三年,企业培养一年的“3+1”模式培养。在生产实习后,根据企业需求,有小部分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由企业的专门技术人才进行指导,学院指定教师协助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更具有实战性和应用性,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大都被这些企业直接录用。

产学研合作,推进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参与校企共设课题——进行“3+1”培养——毕业实习——校外毕业设计”这种校外实践育人体系的建立,培养了一大批深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育体系,使学生在这一体系里受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教育培养,学生不仅从创新思维,科学精神上得到培养,尤其是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在各个环节中得到了系统的实践锻炼,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成效显著。

[本论文是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基地、实验室)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编号:0635212]

参考文献:

[1]叶红,俞永康,郑清奎,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06。

[2]刘京诚,秦岚,唐孝云,仪器仪表学科素质教育新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3]重庆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8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计划[Z]。

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科概论论文 篇9

这两个星期听了康宜华教授给我们讲的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科(专业)概论课后,我受益匪浅。通过听的这几节课,我对测控技术与仪器这个专业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也对这个学了科产生了更多的兴趣。我感觉到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测控技术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测控技术就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最初的测控尝试都是来自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时间的测控要求,人类发明了日晷,用它来测量时间;对空间的测控要求,人类开创了点线面相关的理论,用它来描述空间。当今社会对测控技术的要求当然不会仅仅停留在这些初级阶段,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测控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现代的测控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源头,是光学、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性技术。它所涉及到得领域极其广泛,小到制造车间的检测,大到卫星火箭发射的监控,无不与测控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同学对测控技术与仪器这个专业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以为测控技术就是用三角板、直尺、圆规之类的测量仪器进行吃力劳苦的测量。其实这只是很肤浅的认识,也是很显而易见的错误。

“测量”和“控制”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项基本任务和途径,而测控技术或系统则是人类实现这两项任务的工具和手段。实际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主要由精密机械、电子学、工程光学、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有关知识构成专业基础,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为特色。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研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真正的测控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电学方面的知识,他们要掌握基本的电路知识,具有新颖设计思路,并且能运用多种新技术、手段进行工作。

测控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科学的发展、突破往往是以检测仪器和技术方法上的突破为先导的,在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中大约有1/4是属于测试方法和仪器创新。测控技术在工作生产中起着把关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电力、电子、轻工、纺织等行业。当今信息化时代,仪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测量获取信息,是智能行动的依据。作为一种信息的工具,仪器起着不可或缺的信息源的作用。中国的两弹

一星之父钱学森院士说:“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由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三部分组成。测控技术则是关键和基础。”由此,测控技术的地位可见一斑。

通过康教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科的作用领域和前景的相关介绍,我认识到了现代测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它既包括硬件、软件的设计,又包括系统的集成。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入使现代测控技术在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传感器是信息时代的三大支柱之一。目前新的智能化传感器层出不穷,微处理器和网络与传感器的融合技术快速发展,集微型化、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一体的新型传感器在测量仪器仪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可以说,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新型传感器技术是现代测控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测控总线是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总线标准不断推出和发展。现代测控系统的发展趋势是采用标准总线计算机平台、功能强大的软件及应用总线技术的模块化仪器设备的有机结合。这将极大地增强自动测试设备的功能与性能。在现代测控系统中,测控总线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虚拟仪器系统是测控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从根本上更新了仪器的概念,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传统仪器难以望其项背的优势,可以说虚拟仪器技术是现代测控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虚拟仪器利用计算机和数据采集卡等相应硬件和专用软件构成,既有传统仪器的特征,又有一般仪器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在现代测控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测控任务变得日趋复杂以及大范围测控要求的日益增多,进行远程测控、组建网络化的测控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采用远程测控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测控系统的成本、实现远距离测控和资源共享,而且还能实现测控设备的远距离诊断与维护,大大提高测控的效率。

不仅如此,测控技术在国防、工业、农业等领域业余哦着广泛应用。随着测控技术在国防、工业、农业等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大,它将为提高生产效率、改进技术水平做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工业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国际市场中没有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路货太多,质量太差,没有高质量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工业强国竞争,而这又与我国测控专业人才缺乏有关。中国的企业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这个大舞台上站稳脚跟,产品质量是关键。因此,测控专业的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

正是由于测控技术在当今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今国内测控专业的人才的相对匮乏,因此,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十分乐观的,就业的领域也是十分广泛。

本科毕业生可以在中外合资、独资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从事自动化监测、控制或生产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机电、测控、仪器仪表、通信、家电等行业的商贸工作,在高等院校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还可以考取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继续深造,追求更高的目标。

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学习内容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因此,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更有价值的贡献,在大学本科的这四年宝贵时间里面,我应该努力着实充实和完善自我,争取在毕业时能够真正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通过宝贵的几节学科概论课,我对自己现读的专业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也这个学科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我想,我已经默默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相信在它的激励和鼓舞下,我会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向前迈进。



测控

上一篇:对手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关于学习医疗核心制度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