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能力证明力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证明能力证明力(推荐12篇)

证明能力证明力 篇1

一、证据能力

(一)证据能力的概念

证据能力,亦称证据资格,证明能力或者证据的适格性,它是指证据资料可以被采用为证据的资格。民事诉讼中,用以证明当事人主张的要件事实的证据,必须具有证据能力。

(二)我国证据能力的规则

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我国证据能力规则主要有:

1.证人资格。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53条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2.禁止以非法手段收集证据。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68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按照这一规定,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除非是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如侵害隐私)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如窃听)取得的。

3.调解或者和解中的让步不具有证据能力。为了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67条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

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4.证据或者证人证言须接受讯问、质证。《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47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二、证明力

(一)证明力的概念和分类

证明力,也称证据价值、证据力,它指的是证据对于案件事实有无证明作用及证明作用的大小。

要明确证明力概念,必须分清形式证明力和实质证明力。这里以书证为例说明形式证明力和实质证明力的关系。书证要具有证明力,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书证本身是真实的,为当事人主张的文书的制作者所作的,而不是伪造的;二是书证表达的内容是书证制作者的真实意思表示,书证所记载的内容真实可靠,与待证事实有关联性,能够证明待证事实。前一个条件得到满足,该书证就具有形式上的证明力;后一个条件得到满足,该书证就具有实质上的证明力。

形式证明力是实质证明力的前提,有形式证明力,才可能有实质证明力,无形式证明力就不可能有实质证明力。但有形式证明力,不一定有实质证明力。书证记载的内容不真实或是与待证事实无关联时,就不具有实质证明力。作为法院认定待证事实根据的书证,必须既有形式证明力又有实质证明力。从证明的过程看,形式证明力问题

先于实质证明力而发生,因此书证有无形式证明力是诉讼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简化对书证形式证明力问题的证明,德、日等国民事诉讼法中设有公文书为真实的推定,即从文书的形式和内容上可以看出该文书确系国家公务人员在其职务范围内所作的,法官应当推定文书本身是真实的。对于私文书,如果对方否认其形式的证明力,则要求提供文书者对文书的真实性进行证明。形式上的证明力被确认后,法院还要进一步对实质上的证明力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允许当事人提供证据对证明文书所载的内容不真实、不全面提出异议,进行质证。书证实质证明力的大小,由法院依据书证内容和其他具体情形作出判断。在获得形式证明力的情况下,证据才有实质证明力,才有证明力大小之说。

(二)判断证据证明力的立法模式

近现代史上,有两种判断证据证明力的立法模式:一是法律预先明文规定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以及对它们的取舍和运用,而不允许法官自由加以判断和取舍的制度,此谓之“法定证据制度”;一是法律不预先规定证据的证明力,允许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依法自由判断的证据制度,此即“自由心证制度”。一般认为,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都以自由心证制度代替了法定证据制度,但是英美法系国家则更多保留着法定证据制度的某些痕迹。

(三)确定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证明力的规则

在我国,为了限制法官滥用裁量权,法律和司法解释根据不同情形规定了不同证据的证明力,包括证明力的规则和有关证据证明力的等级。

1.有完全证明力的证据

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70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下列证据,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1)书证原件或者与书证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副本、节录本;(2)物证原物或者与物证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照片、录像资料等;(3)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4)一方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对物证或者现场的勘验笔录。”

此外,根据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71条、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应当确认完全证明力的证据还有:第一,人民法院委托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鉴定人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当事人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和理由的,为有完全证明力的证据。第二,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认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证据不足以反驳的,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证明力。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有异议并提出反驳证据,对方当事人对反驳证据认可的,可以确认反驳证据的证明力;第三,自认。

2.不具有完全证明力的证据

不具有完全证明力的证据,需要与其他证据一起才能证明某一待证事实。有关需要其他证据予以补强的证据规则称为补强证据规则,即某一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只有在其他证据以佐

证方式补强的情况下,才能作为定案证据。

《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7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

第69条:“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1)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2)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3)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4)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5)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上述规则,属于补强证据规则,有关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其证明力需要其他证据补强。

3.证明力大小需要综合判断的证据

由于证人证言的复杂性,其证明力大小需要综合判断。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78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4.最佳证据

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77条规定:“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2)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3)原始证据的证明

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4)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5)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这是在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都有证明力的情况下,其证明力大小的规定。这一规则也相当于英美法上的最佳证据规则。

最佳证据规则的含义是,某一特定的有关案件的事实,只能采用能够寻找到的最为令人信服和最有说服力的有关最佳证据方式予以证明;后来英美法将其适用范围局限于书证,即以文字材料的内容证明案情时,书证内容的真实性的最佳证据方式是出示原件,抄本等是次一位的证据。我国最佳证据规则,则不限于书证。

证明能力证明力 篇2

1 审计证据证明力的一般描述

(1)审计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审计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审计证据的证据力是指个别审计证据本身的可信价值,或单个证据的可靠性价值,是一种形式上的价值。审计证据的证明力是把众多的审计证据经过适当归纳综合,再加上审计人员的意见而形成的综合性价值。它是审计证据所具有的实质的价值,是审计证据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具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其作用表现在证明被审计事项的存在和性质,证明被审计事项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以及证明审计质量的高低。

(2)不同的审计证据具有不同的证明力。审计证据因取得来源和取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计证明力。审计人员亲身经历所取得的证据比审计人员间接取得的证据证明力要强;审计人员向独立的第三方询证而获得的证据比从企业内部询证所获得的证据,比向与审计单位有利害关系者获取的证明力要强;审核外来凭证所获得的证据比审核内部凭证所获得的证据证明力要强;原始证据比复制证据强;实物证据比书面证据证明力要强,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证明力要强;书面证据中,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比其他书证强;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比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强;一个在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下产生的审计证据要比在内部控制较弱的情况下产生的审计证据证明力要强;不同渠道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能相互印证时,比来自单一渠道单一证据强;越及时的证据越强;客观证据比主观证据强;环境自由的情况要比妥协求全的情况取得的证据强。

2 影响审计证据证明力的因素

(1)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客观性要求审计证据载明的时间、地点、事实、当事人等必须与事实相符;审计证据所描述的被审计经济事项的变化过程、因果关系、制约因素、影响程度,必须真实而不能虚构;审计证据中涉及的各种数字都必须通过验算和核对,与事实相符。客观性是审计证据胜任其证明力的必要条件,不客观的证据没有任何证明力。

(2)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收集的证据如果和审计目标不相关,即使证据再可靠、再充分、再及时,也不具有证明力。证据与审计事项或审计目标之间有逻辑上的联系,能够证明审计事项的存在或不存在。与审计事项或审计目标相关程度越高,其证明力越强,相反,则证明力弱,甚至不能作为审计证据。如实物资产的监盘结果只能用来证实实物的存在或毁损,而不能作为证明其权属和计价的依据。

(3)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反映不仅需要和客观事实相符而且要正确可靠,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度,是审计证据反映审计事项客观现实的程度。审计证据可靠性越强,其证明力越强。有的审计证据虽然有相同的客观属性,但不同形式、不同来源以及不同时间上的审计证据可靠程度则不同。可靠性具有高度的综合概括性,需要审计人员针对具体情况运用专业判断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比较。

(4)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又称足够性,就是用来证明审计意见的证据种类和数量必须能够满足形成审计意见的需要,它是对审计证据数量上的要求。证据越能反映实质其数量就愈少。对立证据越少,所需的正面证据就越少。需要牢记的是,证据的足够性需要用不可置疑性来衡量,证据越能消除人们合理的怀疑,就越能使人满意。需要强调的是,充分性并不是说证据数量越多越好,而是需要精,证据要能证明审计事项和能说明审计意见正确,是审计证据数量的最低要求。当审计证据相关与可靠程度较高时,所需审计证据数量较少,反之,所需数量较多。特别是单一证据,在一定数量基础上,各证据之间应通过逻辑推理方式形成有效的证据链。受审计成本限制,审计人员应把需要足够数量的审计证据控制在最低限度。一般而言,占有的审计证据越充分,证明力越强。

(5)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审计证据的重要性是指证据的有用性,即该项证据的内容对于评价被审计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意义。所谓证据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证据反映经济业务金额的重要性,在同质证据的条件下,金额大比金额小的更重要。二是证据反映经济问题性质的重要性,问题的性质不同其重要性程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说反映会计舞弊的证据比反映会计差错的证据更重要。

(6)审计证据的代表性。审计取证过程中,所选的审计证据的样本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做一方面避免相同或类似性质资料堆砌,突出代表性证据的证明力,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基础上降低审计成本、提高收集审计证据的经济性。选择代表性证据既可以缩小审计证据的样本项目,也使审计证据更加精炼有效,更具证明力和说服力。

(7)审计证据的时效性。审计证据的时效性是指审计证据收集的时间及审计证据所涵盖的时间区域。审计证据所覆盖的时间区域与被审计事项所形成的时间是一致的,即指审计证据的效力受时间的限制,审计证据所反映的时间点应与被审计事项发生的时间相一致,如果超时了,审计证据就失去了其应有的证据力。有时效的审计证据应考虑在时间上具有临近性,即证据反映的时点越临近被审计事项发生的时间,其时效性越高,证明力越强。

(8)审计证据的合法性。审计证据的合法性是指审计证据必须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有些证据由于搜集的手段不当,即使它能证明什么,但没有法律上的效力,故其没有说服力。审计证据是否具备可采用性,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或合法来源的证据才具有证据能力,否则将丧失证据资格。即指审计人员必须依照审计法规规定的手续和程序收集审计证据,要得到被审计单位或提供证据人员的正式认同,如签字、盖章等,否则审计证据就不具有法律效力。通过不合法程序或手段获取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具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

合法形式包括:一是形式要合法,按我国民事诉讼相关法规规定,证据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视听证据、口头证据、当事人陈述、鉴定和现场查验等证据,审计证据也应该基本符合这些形式,法律上对证据形式必须履行相应法律手续的,审计证据应当满足这些要求。二是审计证据的来源要合法。包括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收集方式和手段等,都要符合法定程序。

(9)真实性。指审计证据是否如实反映了审计事项或审计过程。一是审计证据的内容真实。如证据是否为原件或原物;日期是否其发生日;复印件、复制品与原物是否相符一致。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不能单独确认,无证明力。当然,受职权及技术手段的限制,这里的真实以及上述的合法性只能是注册会计师能够识别的范围。二是审计过程真实。审计是对会计确认进行再确认,注册会计师未直接记录和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只能根据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和经过会计处理的资料,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对已完成的审计程序如实进行记录,体现其工作轨迹,以表明注册会计师是否做到应有的职业谨慎。如果审计人员为证明自己已抽查某个项目但实际并未实施而编造的工作底稿纪录,其审计证据则不具有真实性。

3 结束语

审计质量的提高仍然依赖于审计过程中所搜集的以及最终占有的有效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获取的审计证据未能满足对有关审计事项证明的需要,或者说缺乏应有的证明力,审计风险就不可避免,它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成败,是审计风险控制的核心,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密不可分,所以审计人员应恰当考虑在执行审计程序中所获得的所有审计证据并判断和这些证据是否有的证明力作出恰当的审计意见。

参考文献

[1]马西年,赵文红.审计学原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张孝友.审计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证明能力证明力 篇3

一、由“二重”向“三重”的发展

1925年,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提出了“二重证据法”。通过将殷墟发掘出土的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等传世文獻的印证研究,王国维梳理、订正了商代先公先王的名称、世系,有力地证实了商代历史。其后,闻一多、郑振铎等人在研究中融入神话学、人类学材料的尝试,可视为把“二重”向“多重”扩展的滥觞。1982年,饶宗颐在香港夏文化探讨会的致词中,提出了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的研究三方面结合的“三重证据法”。李学勤在转述饶宗颐观点时,则把“三重证据”理解为传世文献、考古有字材料和无字资料,即考古实物。与此不同,杨向奎在其著作《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的序言中则提出文献、考古与民族学材料结合的“三重证据”。

二、证据、证据力和证明力

在运用证据法证明历史问题、说明历史现象时,必须了解何为证据、引用的材料是否具备证据力(成为证据的资格)和证明力(材料的证明价值)。简单来讲,证据就是证明的根据、依据;历史研究法中,证据力指材料所具备的、能够解释某一历史问题或现象的资格;证明力指材料对历史事实的证实有无作用及作用大小。判断三重证据法中各证据材料的证据力和证明力,当看该材料是否客观真实、与需要说明的问题是否有关联。

三、对不同证据、证据力和证明力的检验

(一)传世文献

传世文献一般指各种传承至今的古书典籍,也包括古代流传下来的碑刻、档案、文书等文字资料。传世文献流传有序、内容宏富,最直接、最全面地反映了历史的方方面面,是学者探索还原古代社会历史文化最主要的根据。进行历史研究,抛开传世文献,无异于强令巧妇做无米之炊。其成为证据的资格毋庸置疑,对历史研究的证明价值亦贡献卓著。但传世文献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因为天灾人祸等事端,传承至今的版本往往已非原貌,其文本内容、精神主旨都可能与原本有出入,甚至相左。裘锡圭先生曾指出:“古本和今本的异文有时候不只牵涉到个别文句的解释,而且也牵涉到与作者的立场或整个思想体系有关的问题。”因此,在利用传世文献作为证据研究历史问题时,要做好辨伪工作,确定文献的成书年代,尽量选取较古的版本以贴近文献原貌。否则,传世文献的证据力便要受到质疑,其证明力也必然大打折扣。

(二)出土文献

出土文献一般而言,指考古发现中,出土文物上带有的一切文字资料。因长期掩埋地下,出土文献在漫长时间内都未经人为改动,保持了被埋藏时的原貌。其中,殷墟甲骨卜辞和商周金文,更是作为第一手资料,不仅填补了商周时期史料的空白,更证实了商周历史的真实性。受书写材料和保存条件的限制,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比,数量上毕竟太少,内容也十分有限。在说明直接相关问题时,出土文献自然很有发言权;若将说明范围推而广之,则未免失当。此外,利用出土文献作证据时,也要慎重。

(三)考古实物

上述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在证据学中属于书证;而考古实物则属于物证,当指无字的考古文物和考古遗迹,它们的大小、形状、数量、年代、花纹等所有包含的信息都应被重视。考古实物作为古代的物质遗存,其客观真实性不言而喻。如能和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结合考察,对一些问题的说明意义重大。《逸礼·王度记》记载:“天子驾六,诸侯与卿同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但周天子到底“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一直悬而未决。2002年,洛阳王城广场发掘的ZK5车马坑中出现了“六马驾一车”的遗存。因该遗存发现于东周天子所居王城之内,该地区发掘的大型墓葬中曾出土带有铭文“王作鼎彝”的铜鬲和铜鼎。“六马驾一车”的考古实物与传世文献“天子驾六”的记载以及表明周王身份的“王作鼎彝”铭文,这三重证据的有机结合,使得天子座驾之争落下帷幕。

(四)民族学、民俗学材料

民族学与民俗学材料的使用,为历史研究丰富了资料、拓宽了视野。民族考古学家汪宁生创作的《云南少数民族的取火方法——兼谈中国古代取火》等文章,利用西南少数民族的原始遗俗,来推测中原地区的远古生活,别开生面。民族学和民俗学材料能带给人直观的感受,使人自然地生发出对古人生活场景或行为模式的联想和想象,但这种联想和想象作为辅助历史研究、拓宽研究思路的旁证尚可,如作为说明历史现象、解答历史疑问的确凿证据恐难以成立。

四、总结

浅析录音证据的证明力 篇4

1、承认借款行为,并承诺还款,合理时间后还款;

2、承认借款行为,承诺还款,但未予履行承诺;

3、从头到尾拒不承认借款行为

在第2种情况下,当事人要寻求法院诉讼途径解决,会遇到法院以起诉无证据而不予立案的情况。为了取得证据,贷方会在最近一次讨债时带上录音设备,把与借方有关借款的时间、数额等具体情况的对话私录下来,以此为证据再提起诉讼。那么私自录音能否作为证据使用呢?

私自录音属于私录视听资料的范畴。私录的视听资料是指未经对方同意而录制的录音或者录像资料,也有称作偷拍偷录。对于私录的视听资料能否作为民事诉讼证据,理论界分歧很大,主要有四种观点,1、违法排除说。该说认为其应当予以排除。

2、真实肯定说。该说主张如果视听资料的内容具备客观性和关联性,即便取证手段不当,也应当允许其作为诉讼证据。

3、线索转化说。该说主张司法人员可以将视听资料作为证据线索。按法定程序重新查证属实后,将其转化为合法的证据。

4、排除加例外说。该说认为原则上应否定其证据效力而予以排除,但不宜一概禁止,应当允许有例外,如收集证据者主观上无恶意就应当作为例外看待。

理论上虽然对私录的视听资料有不同认识,但审判实务中一般是允许其作为证据的,除非其内容本身不真实或真假难辨,直到最高人民法院作出1995年2号批复。1995年2月6日,最高院针对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则请示,作出了《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该批复认为:“证据的取得必须合法,只有经过合法途径取得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依据。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系不合法行为,以这种手段取得的录音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该批复强调了只有以合法途径取得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明确了未经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该批复确立了视听资料合法性的标准。但是,该批复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首先,影响实体公正的实现,一旦排除这样的证据,法院不得不对争议事实不予认定或作出完全相反的认定,其次,不利于保护合法的民事利益,在诉讼中就只有落的败诉的结局,最后,对当事人制作音像资料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实践中由于制作方与对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对立的利害关系,要求对方同意录制在今后对其不利的证据,根本不具可能性。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2001年12月21日,最高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针对私录的视听资料的证据的合法性做了进一步的规定。新的司法解释针对视听资料的证明力作出了特别规定:“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效力。”(第70条第3款)该规定对视听资料,不再以取得被拍摄、被录制者的同意为具有证据能力的先决条件,即使未取得对方同意而偷拍偷录,也不必然丧失证据资格。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人们可以无拘无束的收集证据呢?新的司法解释同时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第68条)。就视听资料而言,如果是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是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的。可问题在于该规定并未对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取得的证据的具体情形作出规定。

私录的视听资料会涉及他人的隐私和商业秘密,是否全部以侵犯他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方法取得的证据都不能作为认定事实值得商榷。具体说,若涉及第三人的意思和商业秘密,那私录的视听资料当然不具有证据合法性。若涉及对方当事人的隐私和商业秘密,则因分不同情况来判断该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若对方的行为本身具有合法性,那私录视听资料就不具有证据合法性。但对方的行为不合法则应区分该行为与案件事实是否有关来判断视听资料的合法性。如果对方的不合法行为与案件事实无关,那视听资料当然就不能作为合法证据;如果对方的不合法行为与案件事实有关,也就可以作为合法证据。据此,(1)只要未经第三人同意而录制其视听资料,那该视听资料就不合法,不能作为民事证据;(2)私录对方当事人的视听资料,若对方的行为本身合法,那该视听资料就不具有证据合法性;(3)私录对方当事人的视听资料,若对方行为不合法但与案件事实无关,那该视听资料不具有证据合法性;

如果私录对方当事人视听资料,对方行为不合法且与案件事实相关,即可作为认定事实的合法证据。综上所述,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的私录视听资料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私录对象为对方当事人,对方行为不合法且与案件事实相关,且未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2.有其他证据佐证;3.资料无疑点或对方当事人对视听资料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

土地证和登记簿:证明力并重 篇5

村民刘某与张某东西相邻。刘某在1999年经批准取得东西17米、南北20米的宅基地建房,并领取了集体土地建设使用证,但一直没有垒院墙。2000年8月中旬,张某在垒南北院墙时向东占用了刘某取得的宅基地半米,刘某发现后予以制止,但张某不听劝告,仍将院墙垒好。刘某遂以张某侵犯其土地使用权为由,诉至法院,要求排除妨碍。张某则称,县政府2000年3月31日《关于开展土地证书查验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县政府通知)第二条规定:“凡已领取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印制的土地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应持土地证书及有关证件,到国土管理部门进行土地证书查验。查验合格的,换发国土资源部统一编号的新版土地证书,原土地证书由国土管理部门收回注销,查验不合格的,原土地证书由县国土管理部门予以收回,当事人补办有关手续后,重新颁发新版土地证书。”第六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通知规定,没按规定时限办理土地证书查验工作的,由县土地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办查验工作,在限期内仍不办的,其原土地证书作废。”县国土管理部门为此发出《土地证书查验换证的通告》(以下简称国土局通告),并规定,原土地使用证截止到2000年6月20日作废。刘某没按期查验换证,其原有的土地证书已作废,应驳回起诉。

在审理中对刘某的土地登记行为和其持有的原土地证书的合法性、证明效力以及如何审理产生分歧,形成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刘某不是适格原告,应裁定驳回起诉。理由是,据县政府通知和国土局通告的规定,至2000年6月20日没有查验换证的,原土地证书已作废,而刘某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换证,可见他拥有的原土地证书已作废。

第二种观点认为:刘某是本案适格原告,但其实体权利已丧失,应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第三种观点认为:应支持刘某的诉讼请求,排除张某对其权利的侵犯。笔者也同意此观点。以上两种观点都混淆了土地证书与土地登记的关系,只把土地证视作证明土地权属的惟一合法凭证,而忽视了登记簿的证据效力。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土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土地登记是土地权利归属法定公示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对土地登记注册和颁发证书,即先登记后发证。物权中的公示原则是物权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公示原则,即物权的变动必须以一种客观可以认定的方式加以展示,从而获得社会和法律认可的效力原则。在以土地为标的物的物权取得、变动等,须登记始发生物权法上的效力。经过登记,权利主体的.权利因相关法律的规定而得以确定。土地登记行为既是一种认可,又是一种证明,对社会公众产生一种证明力、推定力和公示力。所以,土地权属的确认须以登记簿上的记载为准。

根据现行土地登记制度,发放土地证书的目的在于保证土地登记活动的秩序与安全。它首先证明登记行为已经完成。登记机关在完成土地登记事务后,将土地证发放给权利人,表明登记机关已根据事实、法律和当事人的申请,完成了相应的土地登记。其次,有利于保证登记活动的安全。因为土地权属情况依据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而登记簿由登记机关所载并且由该机关保管,并不在权利人的控制之下,如果登记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擅自更改登记簿的内容,权利人就面临失权的危险。为防止此种情况发生,登记机关在进行土地登记之后,有必要再向权利人发土地证,其上记载与登记簿相同的内容。如果事后发现登记簿记载有与土地证相异之处,权利人可以以土地证的记载对抗登记机关,要求登记机关恢复原记载并承担责任。土地证作为一种证书,虽然可以证明土地权利归属于谁的法律事实,但其证明力的依据是其上记载与登记

公司出资能力证明 篇6

根据贵公司委托,本所对北京aaaaaa有限公司2011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经审计,北京aaaaaa有限公司截至2011年12月31日:

1、流动资产为65c.22万元,流动负债c.50万元,其净流动资产为64c.72万元,大于该公司对外长期投资金额30c万元。

2、该公司累计对外投资金额为30c万元,占该公司净资产金额99c.04万元的3c.21%。

3、该公司净资产金额99c.04万元,占该公司资产总额1,cc2.54万元的cc.05%。

证明能力证明力 篇7

关键词:电子证据,证据的可采性,法律定位

计算机犯罪以及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而实施的经济盗窃罪、诈骗罪等犯罪现象也越来越频繁。这类犯罪利用计算机程序、编程或以计算机病毒等其他方式来进行信息攻击和破坏。目前我国在惩治计算机犯罪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在刑法中仅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刑法第285条) 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刑法第286条) 。本文将通过对电子证据这一课题的研究, 并在国内外对电子证据研究的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比较, 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希望能对此问题的解决带来一点帮助。

1 对电子证据概念的认识

目前学界对电子证据的概念说法不一, 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一是电子证据指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二是电子证据指通过计算机存储的材料和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手段, 它最大的功能是存储数据, 能综合、连续地反映与案件有关的资料数据, 是一种介于物证与书证之间的独立证据。三是电子证据指存储于磁性介质之中, 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诉讼证据。四是电子证据指以数字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或外部存储介质中, 能够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数据或信息。

尽管上述电子证据的定义上存在着区别, 但有一定的内在客观的共性, 主要表现在:电子证据都是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表现出来, 其自身缺乏独立的生存能力, 电子证据的产生、存储和运输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电子证据都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现代化的计算机工具和信息技术让证据实现了电子化。

2 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在打击计算机犯罪、网络犯罪等案件的成功率很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计算机证据在刑事诉讼中遭遇到多方阻挠, 使许多本来已经真相大白的犯罪案件, 却苦于计算机证据的价值模糊, 让罪犯逃脱了其应有的处罚。电子证据在计算机犯罪诉讼中遭遇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从电子证据本身的性质来看, 电子证据具有高科技性、隐蔽性、无形性、多样性、易破坏性等特征。它是用特定二进制编码表示, 数据隐蔽于磁性介质, 一切都由这些不可见的无形编码来传递。因此, 电子证据极容易被篡改、伪造、破坏或毁灭, 一旦数据或信息被人为地篡改、破坏后, 或者由于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影响造成的出错, 如果没有可对照的副本, 映像文件, 则难以查清, 难以判断, 证明犯罪的证据也就无从可得。

第二, 在电子证据的适用方面。近几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也清楚地表明研究计算机证据的迫切性。一方面, 在现阶段的司法实践中, 就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水平还很难做到使电子证据在遭到破坏后还原。而实践中公安机关对电子证据一般采取"转化型证据"来支持公诉。如需要把犯罪嫌疑人的电子邮件作为控诉证据, 普遍做法是对电脑进行勘验检查并制作笔录, 作为勘验、检查笔录证据, 或者干脆将电子邮件的内容转化为口供使用。所以, 在很多情况下多数电子证据只能作为间接证据来使用。另一方面, 电子证据无明确的法律依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在计算机犯罪等案件的适用上问题。因此, 在司法实践中, 尽管有些电子证据能够进入到法庭调查程序, 但这样的证据的是否具有可采性必然引起分歧。如此一来, 容易让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 以证据不合法等诸多理由排除其作为证据的可能性。

第三, 在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判断上存在着障碍。从证据的可采性来看, 所谓证据的可采性是指证据依法能够成为证据的资格。任何证据, 要想拥有证据资格而具有可采性, 必须具备“三性”即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电子证据的一大特点就是易破坏性和不安全性, 证据一旦被损坏则将影响其客观真实性, 保证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是决定该证据能否被采纳的关键。不可否认, 一些司法官员基于电子证据真实性判断的困难性等原因, 对电子证据往往持排斥态度。因此, 审查电子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 有无剪裁、伪造、篡改等, 必将在诉讼过程中带来量与质的困难。

第四, 在证据的收集取证方面同样也存在障碍。《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据法定程序, 收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由于我国对电子证据侦查手段和侦查技术的落后, 侦查机关如完全依据程序合法地进行收集很可能无法得到足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电子证据。为了追究和打击犯罪, 侦查机关在侦查中难免会使用一些“非正常”手段来获取证据。

3 电子证据在计算机犯罪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计算机证据作为一种诉讼证据, 它无疑成为一个案件的定案依据的关键。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现有证据分类的基础上, 将电子证据纳入视听资料的范畴, 另外, 还规定在提交原件确有困难时, 可提交复制品或副本。其实, 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方面得到普遍适用的同时, 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 实际也已为各国司法机关所承认、采用。那么判断电子证据电子是否具有证明能力关键主要看四个方面:第一, 证据必须是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 以合法手段收集。对于通过搜查、扣押等方式取得的证据要遵守法定程序;第二, 必须是具有合的法的证据形式。未被科学实验证明有充分可靠性的电子证据材料, 不能作为刑事证据;第三, 必须具备合法的来源。电子证据的来源应当由法定人员依法收集并由系统管理人员或电信部门技术人员在收集到的证据上签名或盖章;第四, 必须经法宝程序查证属实。提供的计算机证据应当由技术鉴定人员进行专门的鉴定, 以证明其可靠性和客观事实性。因此电子证据也应和其他证据形式一样只有同时具备法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才能取得证据资格;才能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采纳, 作为证据来使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已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电子证据在证据体系中也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证据种类的特点, 理应有其独立的位置, 应在今后的立法中明确其法律地位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法学的需要。

证明能力证明力 篇8

一、读题

1.读题要细心,有些学生一看到某一题前面部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直接写答案,这种还没有弄清楚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题目让你求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非常不可取,我们应该逐个条件的读,给的条件有什么用,在脑海中打个问号,再对应图形来对号入座,结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寻找,也在图中找到位置.

2.要记.这里的记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标记,在读题的时候每个条件,你要在所给的图形中标记出来.如给出对边相等,就用边相等的符号来表示;第二层意思是要牢记,题目给出的条件不仅要标记,还要记在脑海中,做到不看题,就可以把题目复述出来.

3.要引申.难度大一点的题目往往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会引申,那么这里的引申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平时训练的一些特殊图形要熟记,在审题与记的时候要想到由这些条件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然后在图形旁边标注,虽然有些条件在证明时可能用不上,但是这样长期的积累,便于以后难题的学习.

对于读题这一环节,我们之所以要求这么复杂,是因为在实际证题的过程中,学生找不到证明的思路或方法,很多时候就是由于漏掉了题中某些已知条件或将题中某些已知条件记错或想当然地添上一些已知条件,而将已知记在心里并能复述出来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二、分析

指导学生用数学方法中的“分析法”,执果索因,一步一步探究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或提问指导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思考、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对于分析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如果学生已经上九年级了,证明题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有些学生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从结论出发.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个角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有可能是通过证两条边相等,等边对等角得出;或通过证某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什么,是否需要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我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某个角的角平分线,我们就要想到会得到哪两个角相等,或者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会得到哪两条线段相等.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辅助线,是作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的辅助线.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三、书写过程

分析完了,理清思路了.就要根据证明的思路,用数学的语言与符号写出证明的过程.

证明过程的书写,其实就是把证明的思路从脑袋中搬到纸张上.这个过程,对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的应用要求较高,在讲解时,要提醒学生任何的“因为、所以”在书写时都要符合公理、定理、推论或与已知条件相吻合,不能无中生有、胡说八道,要有根有据!证明过程书写完毕后,对证明过程的每一步进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是防止证明过程出现遗漏的关键.

四、巩固提高

课后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再现所学知识,并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新知识的求解证明,进一步掌握求解证明的方法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们研究的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读”、“析”、“述”、“练”的教学模式.虽然实践表明:“读、析、述、练”这种几何证明题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证明题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数学解题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但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将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以便能更有效地提高我校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生产能力证明版本 篇9

受理资料清单:

新办企业:

1、已填好数据的生产能力证明表格(表格在下载或到外经办办事窗口领取);

2、最新营业执照复印件;

3、《劳动年审合格证》原件;

4、《社会保险登记证》原件;

5、《广东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原件;

6、“三来一补、内资”企业提供生产设备清单,设备是进口的提供进口报关单复印件,国内购买的提供发票复印件;“三资”企业提供批准证书复印件、批文复印件、验资报告复印件;“内资”企业提供协议书(协议书在受理时在办事窗口领取),已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的,还须提供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复印件;

7、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租赁协议复印件。续期企业资料清单:

1、已填好数据的生产能力证明表格(在上年度生产能力证明复印件上修改即可);

2、最新营业执照复印件;

3、《劳动年审合格证》原件;

4、《社会保险登记证》原件;

5、《广东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原件;

6、“来料”企业提供上年度12月份的会计报表复印件及《三来一补企业结汇情况申报表》(《三来一补企业结汇情况申报表》在大朗政府公众网上可下载);“三资”企业提供历次批文复印件、审计报告复印件;“内资”企业提供协议书(协议书在受理时在办事窗口领取),上年度12月份的会计报表复印件。

7、上年度至今增加设备的进口报关单复印件或发票复印件。办理流程:

“三资”、“三来一补”企业办理《生产能力证明》:企业提交资料(新厂需下厂核查,3个工作日)→初审、录入、打印→企业取回表格→企业法人签名、盖企业公章(一式三份)→表格交回外经办窗口→收费窗口交工本费→提交发票→外经办签章→办结取回表格。

民营企业办理《生产能力证明》:企业提交资料(新厂需下厂核查,3个工作日)→初审、录入、打印→企业取回表格,领《协议书》→企业法人签名、盖企业公章(一式三份)→表格交回外经办窗口→收费窗口交协作费、工本费→提交发票→外经办签章→办结取回表格。

教师专业知识能力证明材料 篇10

兹有我单位赵留辉,男。该同志自2000年在我校任现职以来,一直担任体育课教学工作,完成过七年级至九年级循环教学工作,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具备本专业学科扎实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教法的理论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能够顺利完成教育部门和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能够独立完成学校规定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学生测试等各项工作任务。该同志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灵活;课堂语言准确,重点突出;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对所教学科能及时进行反思教学;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能,能够利用优质资源进行授课,并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注重学生的课外的实践,善于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尉氏县洧川镇中心学校

证明能力证明力 篇11

比如:△ABC中,AB=AC,BD、CE是高。

求证:BD=CE

证明:∵S△=■AB×CE= ■AC×BD,又AB=AC

∴BD=CE

或者:∵在Rt△CDB中sin∠DCB=■, 在Rt△CEB中sin∠DCB=■,又∠DCB=∠EBC

∴CE=DE

除用全等证明的通法解决这个简单几何问题外,用面积法和三角函数法也很简洁。这种方法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几何题目也同样适用。

例1: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5-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1)在图15-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与CG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2)当三角尺沿AC方向平移到图15-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边于点D,过点D作DE⊥BA于点E。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D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DF与CG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3)当三角尺在(2)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平移到图15-3所示的位置(点F在线段AC上,且点F与点C不重合)时,(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

证明:(2)连接AD,S△ABC=■AB×CG= ■AB×DE+■AC×DF,又AB=AC

所以:CG=DE+DF

也可以借助三角函数来证明:

证明∵在Rt△BED中sin∠B=■

∴ DE=BDsin∠B

同理在Rt△DFC中,DF= DCsin∠ACB

∴DE+DF= BDsin∠B+ DCsin∠ACB,又∠B=∠ACB

DE+DF =(BD+DC)sin∠B=BC sin∠B

∵在Rt△BGC中CG=BCsin∠B

∴DE+DF=CG

(3)問方法与(2)一样

此题是2007年河北省中考试题,在多年没有考截长补短类几何证明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题目,很多学生束手无策,如果我们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防止思维定势解题干扰,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学会一题多解,学习效果会更好些。用面积法和函数法解决M+N=P型题目一般思路是:找到三条垂直的线段分布的三角形,利用面积和差、等线段关系证明结论,或者找到三条垂线所在的直角三角形,借助三角函数以及相等的线段、角来解决。

例2:正方形ABCD中,直线MN经过点A,DE⊥MN,BF⊥MN,CG⊥MN,求证:(1)DE=BF+EF(2)BF=DE-CG(3)如果点M绕A点旋转到CD上(2)的结论会发生变化吗?

面积法:(图2-1)

证明:连接DM、AC。

∵ S△AHD=■S正=S△ABH+S△HCD,又S△HCD=S△AHC

■AH×DE=■AH×BF+■AH×CG

∴ DE=BF+CG

即:BF=DE-CG

三角函数法:

简证:∵DE=ADsin∠1,BF=BHsin∠2, CG= CHsin∠3

易证:∠1=∠2=∠3又AD=BC

∴BF+CG=(BH+HC)sin∠2=BC sin∠2

∴BF+CG=DE

即:BF=DE-CG

(3)结论发生变化:BF=DE+CG

连接AC、HB(图2-3)

S△1AHB=■S正1=S△BCH+S1△AHD,又S△HCB=S△AHC

■AH×BF=■AH×CG+■AH×DE

BF=CG+DE

也可以用三角函数证明:

简证:∵BF=ABcos∠2,DE=DHcos∠1,CG= CHcos∠3

易证:∠1=∠2=∠3又AB=DC

∴DE+CG=(DH+HC)cos∠1=DCcos∠1

∴BF+CG=DE

即:BF=DE-CG

这也是一道中档截长补短可以解决的证明题,由于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并且可以找到面积和角的相等关系,因而也可以借助面积法和函数方法解决,解法比较简洁巧妙。

以下各题供学习分析使用

1:已知;△ABC中,AB=AC,M是底边BC上一点,MD⊥AC,ME⊥ AB,BF ⊥AC

(1)求证:MD+ME=BF

(2)如果点M在BC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结论(1)会变化吗?(图2)

2:已知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交与O点,P是AD上一动点,PE ⊥AC,PF ⊥BD。(图3)

求证:PE+PF=OB

总之,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防止思维定势解题干扰,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学会一题多解。只要我们注意积累,善于总结方法,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一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做题时就会得心应手。

办理生产能力证明所需资料 篇12

2、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原件);

3、组织机构代码;

4、税务登记证;

5、前一个月的职工工资表;

6、养老保险缴费凭证;

7、设备清单或固定资产清单;

8、土地证(原件及复印件)或租赁合同;

9、房产证或租赁合同;

10、环保证明材料或环境评估报告(原件);

11、上一企业财务审计报告;

12、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内资企业无需提供);

13、海关登记证复印件(内资企业无需提供);

14、外汇登记证复印件(内资企业无需提供);

上一篇:论文基本格式要求和基本规范下一篇:韩非子寓言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