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琴课第二课堂 公开课教案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子琴课第二课堂 公开课教案

电子琴课第二课堂 公开课教案 篇1

潞新一校 音体美组

李映晓

教学目标

知道四分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全休止符的画法与用法。

2.能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和对休止符的掌握弹奏本节课的练习曲目。

教学重难点:

能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和对休止符的掌握弹奏本节课的练习曲目。

教学过程:

一、复习音符的知识,导入新课

1、板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指名学生回答,说出音符的名称,拍长。

2、根据音符的定义引出休止符的定义。

3、板书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

二、讲授新课。学习休止符的定义和用法。

1、联系以前学过的音符,学习休止符。

2、找出休止符与音符的异同:全休止符空一小节。二分休止符空两拍,四分休止符空一拍。

3、学生一起说出板书上的休止符名称,拍长,加深记忆。

三,学习练习曲目,掌握休止符的用法。1.板书本节课练习曲目。学生浏览曲谱。2.教师带领学生读谱,熟悉乐谱。

3.教师打拍子,学生一起唱谱,可采用齐唱,男女生分开唱,合作唱等方式。

四、学生练习乐曲,教师相机指导个别学生弹奏

五、教师检查学生弹奏情况。1,单独个别同学检查,指导。2.全班齐奏。老师打拍子。

六,教师小结弹奏情况,学生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七、师生演奏四手联弹。

课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了休止符的定义和用法,也都在弹奏乐曲中能够正确的运用休止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乐曲的处理能力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音乐学科是最能直接体现美的。在教学中,美的音乐、,美的旋律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审美的愉悦,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从整体来说是成功的,但还缺乏亮点。

电子琴课第二课堂 公开课教案 篇2

所谓选课是指精选公开课的教学内容。由于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研素养的课, 因此, 其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引领性、前瞻性, 是交流、研究、提高的重要途径。那么, 选课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呢?综合参与讨论教师的观点得出如下结论:

(一) 选取自己擅长的课

教师对这类课的理解最深刻, 挖掘起来会更有深度。

(二) 选取容易组织与展示的课

如, 前滚翻比较容易组织与展示, 而长跑则难以组织与展示, 所以相比较而言宜选前滚翻, 而不选长跑课。

(三) 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要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性、教育性, 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二、设计是基础

要想达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在教案设计时必须要统观全局, 做到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学法;还要备场地器材、备组织。在此, 笔者将参与教师提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观点整合如下:

(一) 备教材

1. 研究教材重点和难点。

在备教材时, 可以设计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 突出重点和难点, 以加速教学进程, 提高教学效率。

2. 研究教材的先后顺序。

教材的安排要旧, 因为精力充沛时更易掌握新技术;要先灵敏速度后力量耐力, 以有效发展小肌群;要先负荷大后负荷小, 以促进身心的快速恢复;应将易引发兴奋的内容置后, 以促进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上下肢练习要合理搭配, 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 备学生

1. 备学情。

要根据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安排教学内容, 如, 如果学生的篮球水平比较高, 可安排行进间运球, 反之则安排原地运球。

2. 备人数。

备学生时, 要了解学生的总人数, 以及男女生的人数, 以便安排练习的队形和进行分组。

3. 备班级特点。

授课班级的特点是活跃型、沉默型, 还是调皮型, 对此, 教师要进行认真了解, 并根据不同的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 备教法、学法

1. 设置教学情境。

应设置一个大的情境, 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 常用教学情景包括故事情境、游戏和比赛情境等。

2. 教学语言要适当。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如, 儿童化的语言无疑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幽默性的语言是初中生快乐的催化剂。

(四) 组织教学

1. 各环节衔接要自然。

教材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 决定了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如, 当部分学生还沉浸在前一个教材里兴奋不已时, 教师可以设计几句导语, 引导他们顺利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2. 队形调动要准确。

应注意队伍的调动方式, 如, 可借助游戏法调动队形, 以保证课堂高效进行, 避免混乱现象发生。

(五) 场地器材

1. 提前做好准备。要妥善安排场地器材, 场地规划要做到简单易行。

2. 器材摆放要合理。器材摆放要便于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的练习, 否则, 指挥上往往会顾此失彼。

三、编写是关键

(一) 写文字教案

表格式教案的最大优点是简洁明了、层次清楚, 但是, 由于表格自身的限制, 需要教师抓住重点进行书写, 很多的细节难于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因此, 书写公开课教案时, 建议写纯文字教案。

(二) 注意事项

语文公开课教学应保持课堂本色 篇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语文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教师上课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脱离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教学习惯,一心为迎合听课人的心理,刻意追风赶时,改变平时上课的方式,不注重语文教学的实效,单纯追求教学形式的完美、新奇;评课缺乏科学性、严谨性。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刻板 缺乏灵活性

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前,要把很多精力和时间花在备课上,导语怎样设计,教学的逻辑顺序怎样安排,结尾如何收束等。一切安排妥当,在课堂教学中一成不变地按预设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惟恐稍有改变,犯评课者之忌。其实,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师意料之外的种种情况,这就需要教师临场应变,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但一些教师却不敢越雷池半步,缩手缩脚,畏首畏尾,备课或仅为备课而备课,或为投评课者之所好,却忽视了备学生,没有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变化,不能灵活驾驭课堂。

二、盲目效仿 缺乏实效性

一些教师盲目效仿时髦的讨论式教学形式,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该形式,也不去研究讨论教学中学生素质及问题的设置、过程的引导和调控艺术等方面的因素,为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原则,盲目效仿,其结果是整个课堂一锅粥,学生七嘴八舌,一片混乱,教师对课堂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预定时间一到,教师急于“抬”出自己的答案,使讨论早早收场,又转入下一个问题的讨论。这样的课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值得怀疑。此其一。

其二,不少教师在公开课教学中,为了调动所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热闹、新鲜、刺激,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盲目效仿运用多媒体教学。为了准备一节课,通常要花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中可谓图片丰富,资料详实,拓展宽广,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听课者也不禁为教师如此精心周到的设计而暗自惊叹。但请问:这样做才是上好课的唯一手段吗?当然,我们提倡在需要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但不能主次不分,使语文教学变味。

其三,盲目追求高节奏、高效率。很多教师在公开课教学中,为表现自己上课的效率高,一改平时的上课习惯和节奏,把原本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硬是浓缩为一节课完成,这样必然造成教学任务与教学时限之间的矛盾,教师手忙脚乱,时间仓促,往往一个问题没弄透彻,又急于转入下一步活动,其结果是教师什么东西都提到了,学生却什么东西都没弄明白,还必须不懂装懂地努力配合教师。这样所谓高节奏、高效率的课真正的效率有多高,只有上课教师自己知道。

三、听课评课 缺乏科学性

一些教师上公开课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怎样更为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为了宣传自我、评定职称、调动工作等,没有丝毫的教研目的。上课的指导思想、目的不端正,其他一切也跟着变了味。这样的教师从备课开始,一心只想着如何打动和吸引评课人,得到评课者的好评。评课时,多数人都是点评教师的教学设计怎样,表现怎样,却忽视了至关重要的一点——了解学生到底听得怎么样。按理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而在教学过程中或听课后究竟有多少评课人真正关注过学生呢?充其量只是看看课堂上的表面气氛而已。其实,作为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不管凭经验还是教学中的蛛丝马迹,一定能感受到学生学得怎么样,能了解到教师上课最真实的一面。因此,评课还必须重视一点:应关注学生。

当然,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在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我们提倡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坚决反对打着“新理念”的旗号,为自己的一己私利或其他目的搞“花架子”教学,这是值得我们警醒的。

综上所述,语文公开课要返璞归真,反对华而不实。当然,这并非说语文课不要好的形式,而是说教学形式应与教学内容相统一,不必刻意追求新奇,要注重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严防形式主义教风的形成和泛滥,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正确对待语文公开课教学,形成科学、民主、务实的教风。

公开课《水》教案第二课时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悟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和感受的写作方法来体会有水之乐,体会由于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3、体会作者运用反衬,“以乐衬苦”的好处,练习用反衬的手法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悟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和感受的写作方法来体会有水之乐,体会水的珍贵;用反衬的手法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首先让我们跟着一段视频,来了解持续旱灾,给我国一些地区带来的危害。(播放视频)

2、师:从这一段视频,我们看到,由于干旱造成缺水,一些地区人们用水困难。上一节课,我们跟着马朝虎这位朋友走进了他记忆中儿时的村子,那也是一个怎样的村子? 生:缺水的村子。

师:对,所以“水”成了村子里什么样的东西? 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多媒体出示)

师:课文围绕这句话,通过哪两个场景来表现水的珍贵的? 生:下雨天洗澡;一勺水冲凉。(多媒体出示)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在这样的缺水的村子,人们平时是如何生活的?

二、精读第二段

1、师:哪位同学来给我们朗读第2自然段,并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

生:这一段主要写了村子里的人下雨天洗澡的事情。

2、品词析句,体会水的重要性。

(多媒体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同时出示重点词语)师:“期盼”是什么意思? 生:盼望。

师:对,那村子里每个人为什么都盼望下雨天呢? 生:因为他们渴望有水。师:家家户户为何都要建水窖? 生:下雨天储水用的。

师:我们家里有没有水窖?请谈谈自家的水窖以及水窖的作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同学们都深有体会,水窖很重要,在马朝虎的家乡人们家里的水窖是用来储存下雨天的水,但那里会经常下雨吗? 生:不会,要等好长一段时间。

师:是的,所以水窖里的水要留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师小结:由于村子里没水,所以人们非常渴望下雨天。

(多媒体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师:对于村子里的人们来说,因为缺水,洗澡是件奢侈的事情,那什么时候人们才能痛痛快快的洗澡呢? 生:下雨天。

师:下雨了,村里的人们是怎样痛痛快快地洗呢?请同学们分别找出孩子和大人们雨中洗澡的情景。

生1: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生2:然后大人们……女人们穿着长衣长裤。

师:下雨了,大人小孩都在痛痛快快地洗澡。我们这个地方也很缺水,我们是多久可以洗一次澡呢? 生回答。

师:那我们是不是很渴望能够痛痛快快的洗一次澡? 生:是的,很渴望。

师:那下雨了,人们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了,人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1:痛快 生2:高兴 生3:兴奋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来齐读这段话。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雨停了,留给村子里人们更多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到6自然段。在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旁写出你的感受,一会交流。

1、学生读有关语句谈感受。

2、师:下面让我们聚焦这句话:

(课件出示: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课件相机出示,学生齐读)师:这句话中哪个词震撼了你?(相机点击“风干”)师:“风干”是什么样的呢? 生回答

师:让我们来了解村子里人们被“风干”的样子。(多媒体出示图片)

3、师:人们将要被风干,那我们四兄弟呢? 生:像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

师:狗尾巴草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多媒体出示狗尾巴草的对比图片)

4、师:我们那么缺水,是不是很渴望水?但水又在哪儿了呢? 生:水被母亲用一把大锁锁在了水窖里

(课件出示: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学生齐读。

师:母亲为什么要锁住水窖呢?

生:母亲为了不让我们浪费水,所以才用锁锁住水窖的。

5、过渡:水窖如此重要,那么水窖打开后,又会有什么情况出现呢?(多媒体出示: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师:从第一句的气息和凉气,说明了我们什么样的心情? 生:对水的迫切心情。

师:我们很迫切需要水,母亲是怎样满足我们这个愿望的呢? 生:用一勺水给我们解暑纳凉。

师:对,让我们找出描写母亲为我们四兄弟解暑纳凉的动作词。生1:打、倾注、拿 生2:扇风

师:很好,那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生:很舒服。

师:对,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师:同学们一起来朗读这段话,读出舒服、高兴的语气。

过渡:这一勺水带来的舒畅令作者至今难以忘怀,通过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们又感受到了些什么?

6、(课件相机出示第五自然段内容)师:哪位同学来给我们朗读这个段落? 生朗读。

师:同学们,这一段,作者在对水的描绘中连用了4个“滑”字,通过“滑”字,可以体会到他们什么样的感觉?

师:如果把水想像成妈妈温柔的手滑过我们的肌肤,那这种感觉是怎样的? 生:舒服。

师:同学们,即使是一勺水,也给了人们无限的快乐,在感受到他们有水的快乐时,你想到了什么? 生:缺水时的苦。

师:对,缺水给人们带来了“苦”,在这种极度缺水的情况下,怪不得母亲会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多媒体出示:你们真的饿坏了。)师:这儿的“饿”是指肚子饿了吗? 生:不是。师:那指什么? 生:渴。

师:母亲为什么要把“渴”说成“饿”呢? 生思考,讨论。

师小结:“饿”说明我们对水是多么渴望。对我们来说“渴”还是可以忍受的,而“饿”是难以忍受的,说明我们极度缺水已经很长时间了。水,成了我们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回忆中,母亲的那句话是多么耐人寻味啊!(出示齐读:你们真的饿坏了!)

四、领悟课文反衬的写法:

师: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是什么呢? 生:带来的是“苦”。(板书)

师:是的,缺水带来的是“苦”,但是作者都在写什么? 生:写雨中洗澡的“乐”。

师:对,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讨论。

师总结: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越是写水带来的“乐”,越反衬出平时缺水的“苦”。这样写,能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水的珍贵。

五、结合实际生活,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现在你不禁想说些什么?

生结合实际自由谈论自己的感受。

2、师:你能尝试设计一则节约用水的公益用语吗? 学生写,讨论交流。生回答。

师:老师也给大家摘录了几条,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节约用水公益用语:

a、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b、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

c、假如人类不珍惜水源,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

六、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关于我们国家水资源情况的资料。

板书设计:

缺水

下雨天洗澡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一篇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12个生字,词语。会写“叶,机”2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感受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出夏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课件和“蜻蜓、小水珠、小鱼、青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荷叶圆圆》,齐读课题

2、你们瞧,圆圆的荷叶多漂亮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就能得到它!

(1)摘一摘

小朋友们爱吃水果吗?我们先来玩个摘苹果的游戏。示课件(苹果上有拼音,)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

(2)读一读

谁能顺利读出荷叶上的字,就能把我们可爱的青蛙先生迎接出来,试试看吧。(荷叶上为词语)

(3)如果老师把生字宝宝藏在一首儿歌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自由读、齐读)夏天到,夏天到,圆圆荷叶长得绿。小水珠,亮晶晶,摇篮里面摇一摇。小鱼儿,笑嘻嘻,小青蛙蹲着呱呱叫。小蜻蜓翅膀大,停机坪上跑呀跑,花朵中间飞呀飞。

3、小朋友的生字词掌握得真不错,这节课,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精彩的发言来展示你们的才华,有信心吗?

二、美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荷叶有许多小伙伴,它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这些小伙伴是谁?让我们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师相机贴图。你最喜欢和哪个小伙伴交朋友,把描写它的段落自己先练读两遍,再读给同组的小伙伴听,小组同学读得好,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小组同学朗读中有困难,一起帮帮他,好吗?(教师巡视时暗示:有表情,动作,眼睛亮,声音好听,陶醉了。)

2、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学生先读哪段,就先指导哪段。)

反馈:谁愿意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指一人读。你想读描写哪个小伙伴的话?课件出示相关段落。分别评价,感情指导。

小水珠

(1)指名读。(根据实际情况选一个优点表扬。)

(2)小水珠把荷叶当成了什么?(板书:摇篮)出示图片:看!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就像小宝宝睡在摇篮里,感觉什么样?它躺在荷叶上还干些什么?除了亮晶晶的眼睛,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是亮晶晶的?

(3)“小水珠”的样子可真逗,还有谁喜欢它?(指名读,评价读。)

(4)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变成“小水珠”,你们想吗?老师背诵。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吧!齐背小水珠这一段。

小蜻蜓

(1)有喜欢小蜻蜓了吗?指名朗读,评价。

(2)小蜻蜓把荷叶当作什么?(板书:停机坪)什么是停机坪?示图理解。

(3)小蜻蜓怎样和荷叶玩耍? 哪只“小蜻蜓”愿意立起来,展开你那透明的翅膀让大家看看。(指名表演)

(4)想当飞行员的“小蜻蜓”一起立起来,让我们边读课文边做动作(朗读第3自然段)

小青蛙

(1)这会儿,小青蛙听到了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这么动听,它可有些不服气啊!瞧,它把荷叶当作歌台,想跟大家比试比试呢!(出示课件图)

(2)谁喜欢“小青蛙”这一节,给大家读读.(第四自然段)

(3)你觉得小青蛙可爱吗?为什么?体会“蹲”“歌台”为什么是歌台?

荷叶圆圆的就象圆圆的歌台,荷叶绿绿的就象歌台上铺着绿绿的地毯,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它会唱什么歌呢?

(4)老师可真喜欢小青蛙的歌声,小青蛙和荷叶一定很高兴有这么多的小伙伴。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比赛读――男女比读.

小鱼儿

(1)哪些同学们喜欢小鱼儿,老师也喜欢这一段,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师范读)(2)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3)荷叶是小鱼儿的什么?贴“凉伞”

(4)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鱼儿?我们从哪个词可以感受到小鱼儿很快乐、很高兴?

(5)让我们都来做快乐的小鱼儿吧!(师生加上动作、表情齐读)(6)试背

三、齐读全文,指导背诵。

1、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欢乐。请大家美美地齐读课文,体会一下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

2、这篇课文把夏日的荷叶写得这么美,如果能把它背下来就更好了,自己试试吧。(1)学生看画面练习背诵。(2)教师引背。(3)小组挑战背。

(背诵是小学积累的重要手段,把文字内化为自己语言的前提。)

四、学写生字“叶、机”。

1、出示生字“叶、机”,认读并口头组词。

2、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叶、机”,学生书空“叶、机”。

4、在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一个。(播放古筝乐曲,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和书写要点)

5、展示书写并点评。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荷 叶给它们都带来了快乐,那荷叶还是谁的什么?出示课件:

1、荷叶是小朋友的________。

2、荷叶是我的_______。

3、荷叶是小蝴蝶的_______,小蝴蝶_____。

4、荷叶是_______的运动场,_______。

5、荷叶是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

六、快乐作业园

1、画一幅“荷叶是我的……”图画。

2、把课文有感情地背给家里人听。板书设计:

14、荷叶圆圆

小水珠(贴画)摇篮 小蜻蜓(贴画)

停机坪 小青蛙(贴画)

歌台 小鱼儿(贴画)

凉伞

公开课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理解课文。3.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4.初步了解作者的构段方法,学着仿写文中的排比句。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的语言运用,仿写文中的排比句。2.初步了解作者的构段方法。

一、激疑导入

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板书:莫高窟)莫高窟的492个洞中究竟藏着什么?作者说它是一颗明珠?(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莫高窟。

二、精读“彩塑”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还带来了三幅图片,让大家看一看,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一个彩塑?你的依据是什么?

师引导朗读,读出彩塑的各异的神态和鲜明的个性。

师指导在描写这么彩塑的时候都用到了四字词语,语言非常的精炼。你再来读一读。

3.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如果你能读得让我感受到这个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好了。那让你也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卧佛的神态,你会想到哪一个词呢?(惟妙惟肖)

4.莫高窟里有两千多尊彩塑,最大的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手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是精致巧妙,独一无二,如果你是游客,看到这些彩塑,你会发出怎样啧啧的赞叹?我们也用一次四字词语来说说?(板书:精妙绝伦)5.带着这样赞叹之情我们来分工朗读:

一、二两句齐读,第三句男生读,第四句女生读,最后一句齐读。

6.这篇文章的构段方式:总写——分写——特写——总写。举例介绍自己的学校,可以也用这样方法,把课内学的运用到课外的写作中去。

三、精读“壁画”

1.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2.课文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解释宏伟瑰丽)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划出体现宏伟瑰丽的句子或者词语。

(内容丰富多彩的壁画;成百上千的飞天;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3.朗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这段,然后欣赏壁画。

4.出示描写飞天的内容。喜欢这些飞天吗?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美美的读一读。

5.我们再来看这段文字,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把飞天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连用五个有的,还没有讲完,排比的修辞手法;都是运用到了两个四字词语,这两个四字词语都是描写动作的,而且这些动作都是有联系的,我们可以说“臂挎花篮,轻拨银弦吗?)

6.我们来背一背这段排比句,记一记这些四字词语。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7.老师这里还有飞天的壁画,我们来欣赏下,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方法也来写一写?你可以写一幅,也可以写两幅,你觉得自己有能力的,你可以写四幅。交流学生写的内容,老师点播。

8.我们刚才写的时候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文章几处用到了排比。(三处)这些排比句之间有区别吗?(词语有变化,相同的句子数也有变化,如果都改成三句,或者都改成有的有的,可以吗?就显得单调,语言缺少变化)

9.集体朗读第3段。同学们发现了吗?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一样,都是用到了总写——分写——特写——总写。

四、精读“藏经洞”

1.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2.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想象:藏金洞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

师总结:以前有很多珍贵的文物(板书:文物珍贵)

3.老师介绍变成这样的原因,你听了心中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4.同学们,那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

五、总结升华

1.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2.外国的旅游者这样评价:“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中最伟大的宝库。”

3.作为中国人,我们自豪地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副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代的人民艺术家都把自己的毕生心血倾注在里面。)(板书:艺术宝库 智慧结晶)

六、作业布置

1.学习第2、3自然段的构段方法,写一段介绍自己的学校的文字。2.欣赏余秋雨的散文《莫高窟》和《道士塔》

七、板书设计 莫高窟 彩塑 精妙绝伦

壁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藏经洞文物珍贵 智慧结晶

莫高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1)写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概貌。第二段:(2——4)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第三段:(5)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教学重点:通过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教学难点: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专题网站 设计理念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总体把握,调动兴趣。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课件播放莫高窟视频,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2、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4、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莫高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伊始,通过导语以及莫高窟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为学生走进文本,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作好铺垫。】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品味“彩塑”

1、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2自然段,感受彩塑的惟妙惟肖。

2、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菩萨、天王、力士、卧佛)(1)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引导美读。

菩萨的神态是怎样的?你读。评价,指导美读出菩萨的“慈眉善目”。天王呢?你读。评价,指导美读出天王的“威风凛凛”。

力士是什么样儿的?你读。评价,指导美读出力士的“强壮勇猛”。师出示相应图片,引读: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2)为了突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作者先写彩塑的全貌后又重点写了卧佛,谁来读课文中卧佛的描写?相机评价,指导朗读。

3、莫高窟只有这几尊彩塑吗?学生交流。

师小结:作者只是以点带面去写这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点击课件,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如果你就是游客,站在这些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

你们觉得在人们仅仅是称赞这些彩塑吗?(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5、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个人都会升腾出自豪感,让我们带着感情读读这一段话。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教者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沉入词句”,在反复朗读、掂量中品尝文字的真味。把文本当作“水”,学生投入其中,如鱼得水,鉴赏品味,浇灌心田,从而为学生语言的发展埋下深厚的根基,丰富学生的视像,促其感悟。】

(二)、回味“壁画”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②课件出示,学生欣赏壁画。③指导朗读。同学们,敦煌的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你能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读出来吗?请你读。

同学们,看到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读。同学们,看着这么精美的壁画,你感受到了什么?大家一起意味深长地读。(2)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飞天是最有引人注目的,你了解飞天吗?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这神奇瑰丽的飞天吧。课件播放飞天视频。欣赏完了飞天壁画,你觉得这些飞天怎么样?

① 让我们走进文字再次领略他的风采。出示描写飞天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把你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读出来。②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③课件出示,引导美读课文: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一起读——

④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写一写,你可以写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⑤指多名生汇报交流。

师: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生排成行逐一描述)。(配音乐和画面)

3、小结: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此环节教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有层次地指导朗读,读中感悟,以悟促读。并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体味“藏经洞”

1、刚才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仿佛是接受了一次中国文化艺术的洗礼,莫高窟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宝库。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深的词句。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3、课件出示藏经洞被掠夺的资料。

了解到这些情况,你有话想说吗?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4、同学们,那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三、总结全课,积淀情感。

1、师: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

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因为它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课件出示,指名读。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3、站在这茫茫的沙漠之中,再次举目仰望这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面对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想说些什么?

4、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 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此环节教学中教师通过拓展资料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历史价值,从而对全文进行“反刍”,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拓展延伸,构建联系。

盛大的敦煌莫高窟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现在你对莫高窟还想有进一步的了解吗?想了解什么?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学校专题网站去阅读,了解莫高窟更多的资料。(链接学校专题网站)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到这儿,学生的胸臆间,被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斥着。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学生开拓思维留下空间,也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板书设计: 18.莫高窟 彩塑 精妙绝伦

壁画 宏伟瑰丽 智慧的结晶 藏经洞 珍贵文物

莫高窟 教案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莫高窟》,让我们先来把词语复习一下。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感受莫高窟,走进莫高窟,去领略她那默认魅力。,请同学们自读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我一个问题。

4谁来告诉我莫高窟的迷人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 壁画 藏经洞】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彩塑、壁画、藏经洞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先来看下面的词语。(出示词语,指生读,齐读

2.通过朗读,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3.现在老师将第二行词语放入句子中,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句话?(指生读,齐读)4.这些词语描写了彩塑的什么?

5.你还知道哪些4字词语是形容人都神态的?

6.出示菩萨、天王、力士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并说出理由

7.作者详细描绘了哪一尊彩塑?(出示图片)想象一下他在干嘛?指导朗读 8.莫高窟还有什么样的彩塑?(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9.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还有什么词语也是这个意思?

10.看到这些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把你对神态各异的彩塑的赞美之情带入朗读中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精度第三自然段

1.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什么?【宏伟瑰丽】 2.你从哪句话中得到的信息?

3.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句话,你能告诉我这句话在这起了什么作用吗? 4.那么莫高窟的壁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呢?你从哪句话中知道的?指生答 5.由此看来,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6.莫高窟的壁画究竟有多少呢?看看下面的资料

7.让我们走进这神奇的壁画世界,去欣赏一下。其中我们学过的《九色鹿》就是佛教故事之一,在敦煌壁画上也有!

8.1)在这么多的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2)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我。

(3)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这成百上千的飞天!先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现在老师来变一个魔术,老师将这几行词语也变入句子中!a.谁来把这句话朗读一下?

b.你从这些飞天中感受到她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c.那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这么多不同动作的飞天吗?【形态各异】 d.让我们通过朗读一齐感受一下这形态各异的飞天!e.这里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f.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动作的飞天吗?像作者一样,用4个字的词语来说一说不同形态的 飞天!

g.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连起来说一说吗?

h.带着你的想象和作者的介绍,再来读好这句话(指生读,齐读)9.看了这些壁画,就像是走进了„„(师引读)

10.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一下这些宏伟瑰丽的壁画,再来一齐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三)精度第四自然段

1.其实,最初莫高窟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藏经洞的发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四 自然段

2.你知道藏经洞是怎么被发现的吗?看一看下面的资料!3.我们知道藏经洞里藏有大量【珍贵文物】

但却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学到这你有什么感想。(1)指生答

(2)让我们带着自豪、惋惜的感情再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四)精读第五自然段

1.那么藏经洞、壁画、彩塑这些我国古代的艺术瑰宝都是谁创造的呢?我们女生来读一读 第五自然段,然后请一位男生告诉我。

2.劳动人民的智慧真叫人佩服,谁来读好这一段?

3.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大漠戈壁,但她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她也是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它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师引读)

4.让我们把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敬畏之情融入朗读中,一齐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三、作业布置

电子琴课第二课堂 公开课教案 篇7

1 网络视频公开课与“翻转课堂”

1.1 网络视频公开课

网络视频公开课也称为网络公开课、视频公开课, 是指由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名校以及国内各大名校相继推出的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主要目的, 在网络上免费公开共享的大学视频课程。麻省理工学院是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先行者, 早在2001年, 它就将部分课件免费公开在网络上, 使得全世界各国的学习者能够免费使用和获取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料和教育资源。法国、日本、英国等各国高校和国际教育组织纷纷效仿和学习, 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教育资源开放、精品视频课及MOOC课程的建设与共享学习方面展开积极地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2010年11月1日, 国内“网易”网站正式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 成为我国首家推出世界名校公开课的门户网站。2011年11月9日, 爱课程网站开通,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2013年6月26日, 爱课程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2014年5月8日, 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以爱课程网络公开课为例, 截止2014年12月底, 视频公开课已立项课程1011门, 上线课程706门, 总讲数为5119集;资源共享课已立项课程2911门, 上线课程2451门, 上线资源总数为655780条;课程页面浏览量累计2.13亿次, 独立访客访问量5147万次, 网上评论86万条;注册用户1173641人[1]。如此丰富的网络视频课程, 为基于“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平台。

1.2“翻转课堂”学习模式

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是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出发, 由教师加以驱动来运行。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课堂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 授课教师让学生在课堂外借助网络平台辅助完成针对课堂所讲知识和定义的学习, 学生通过课外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和疑惑, 然后带着问题和疑惑到课堂中去解答与讨论, 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 这种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提高教学效果。

实行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才能实施:首先需要我们的学生拥有充足的课外自由支配的时间, 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占用了大量的学生课余时间, 这就需要学校适时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 使学生有足够的课余时间能够在课前学习和课程相关的翻转课堂的内容;其次学校要对师生进行相应的网络技术教育工具使用的培训学习, 使其具备较高的网络信息素养, 此外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学会制作教学资源和维护网络平台学习资源, 师生之间还需要借助网络系统能够进行相互交流和互动;再次教师根据翻转课堂的需要利用网络平台事先应为学生准备好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教师还应推荐诸多网上相关的课程视频比如爱课程网络视频公开课等相应学习资源以辅助在线教学、资源制作、网上交流和教学评价, 使翻转课堂的过程能够得以顺利实行。

由此可见“翻转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殊形式。翻转课堂借助网络技术和活动课程使教师寻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不但成为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知识内化的帮助者, 而且也成为了学生共同知识建构的引路人和合作者。“翻转的课堂”翻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己掌握学习的进度, 不失为我国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2《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导学》通识教育课程

《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导学》是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承担的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组基于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 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 500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和无数“中国大学MOOC”课程而为学院统招本专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普及共享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性通识教育标准化公共选修课程。课程以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网站为主平台, 以网易公开课等为辅助。学习内容结构主要参照爱课程平台中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中国大学MOOC课程为范本, 内容侧重文、史、哲, 涉及经济、法学、教育、艺术等方面。

本课程开设鉴于欧亚学院教学名师奇缺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足, 选择网络视频公开课中学校需要的相关重要通识课程分专题分模块排序。由课题组优秀教师组建教学团队, 借助于BB教学系统与欧亚博客, 运用“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程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致力于丰富的文化涵养和学习鉴赏力, 个人修养与道德反思, 表达与沟通, 批判性思考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努力整顿修改和协调, 最终形成一门沟通文理、拓宽基础, 融合网络视频内容与人文精神并体现科学精神的具有西安欧亚学院特色的综合性、跨学科的通识教育标准化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3 基于“翻转课堂”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的设计实践

下面我们以通识教育课程《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导学》为例, 探索设计基于“翻转课堂”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学习模式。

3.1 构建“翻转的课堂”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网络平台

Blackboard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介质的课程管理系统, 教师把课程相关内容上传到平台上, 学生即可进行自主学习, 它弥补了传统教学课时少、授课信息量小的缺憾, 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堂外, 保证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Blog教学则是通过Blog综合平台, 实现教师不断提供知识、学生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在Blog环境下,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 它能够突出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主体地位,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让各类学生都能亲身经历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Blackboard与Blog协同辅助教学可以支持面向学习者群体的探究协作交流, 采用这种技术辅助教学可设计《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导学》“翻转课堂”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的网络教学课程。在这里教师Blog与学生团队Blog是链接在Blackboard上的可以相互协同、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学习工具。Blog与Blackboard的作者与读者既是学习者, 也是辅导者和协商者, 这样以网络为平台就可构成一个学习者群体并为其提供协同辅助的交流平台[2,3]。

构建《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导学》“翻转课堂”共享网络视频课Blackboard与Blog辅助平台, 包括通知, 教师信息, 导读课程信息, 导读课程大纲, 导读课程内容;MOOC网 (慕课网) , 《经典阅读与鉴赏》, 《影视鉴赏》等专题;练习与测试, 学生获奖作品, 学习手册, 教师教学博客, 学习小组博客, 讨论板等模块。系统中资源丰富, 模块形式各具特色, 面对如此丰富的内容, 如何操作运用和学习, 需要设计出“翻转课堂”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网络学习的导航系统作为学习者学习的方向与路线指导。

3.2 设计“翻转课堂”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导航系统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记忆∕回忆 (Remem ber) ;理解 (Understand) ;应用 (Apply) ;分析 (Analyze) ;评价 (Evaluate) ;创造 (Cerate) [4]。据此我们将《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导学》“翻转课堂”网络课程导航系统分为课前学习、课中学习与课后学习三阶段:

⑴《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导学》课前学习 (原本课堂教师讲授内容, 在Blackboard上展示, 学生按要求课前自主学习) :记忆∕回忆→理解。

(1) 注意通知, 明确课前学习事项; (2) 读导读课程大纲, 了解相关要求; (3) 看导读课程手册, 理解学习内容; (4) 看网络视频课程PPT, 温故专题资料; (5) 关注MOOC网中视频课程, 学习网络视频公开课; (6) 听百家讲坛, 扩大知识容量; (7) 互动教师教学博客, 思考相关问题。

⑵《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导学》课中学习 (原本教师布置课前要做的作业, 现在学生需要在课中合作研讨解决) :理解;分析→应用;创造。

《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导学》侧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通过以下方法研讨学习:

(1) “深度阅读法” (可以使学生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学习与督促的学习团队, 也可使学生自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使学习变成一种责任与担当) 。 (2) “五分钟自由书写”; (3) “情景模拟、头脑风暴” (4) “独立思考-结对合作--相互交流” (5) “团队协同合作, 通过PPT展示成果”。

⑶《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导学》课后学习与网络作业及大作业 (加深拓展学习内容) :

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1) 独立自主, 完成学习小作业; (2) 参与网络平台议题, 加深活动内容; (3) 参与博客教学互动, 启发思考, 扩大信息容量; (4) 鉴赏、评价与创新, 完成导学课程专题大作业。

3.3 设计制定“翻转课堂”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学习行为目标

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动学习网络视频课 (侧重文、史、哲, 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艺术等方面) , 能形成记忆性的、特定事实性的实际知识, 能够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复述、识别和表达视频课程的基本内容等, 准确率达到80%。

学习目标2:学生能够通过大量学习网络视频课用形成的记忆性的、特定事实性的实际知识, 参与课堂讨论, 网上BB师生、生生互动和欧亚博客师生交流互动, 在互动中能够领会他人的观点和看法, 并且能够有效的运用口头与书面语言表达、解释自己的观点, 学会运用证据支撑证明自己的观点, 逐步形成理解性的概念性的知识, 学会鉴赏并培养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准确率达到80-90%。

学习目标3:大部分学生能够以形成的记忆性的、特定事实性的实际知识和互动性的讨论交流而形成的理解性的概念性知识, 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现实需要进行组织、提炼、发现与评判, 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创作 (如作品鉴赏、社会评论、名家名著研究性论文及其报告等) , 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鉴赏能力与逻辑表达能力, 最终建构形成自己的应用性和程序性知识, 在学习与鉴赏中加以应用, 从而思辨吸收, 融会贯通, 提高素养, 准确率达到70-90%。

3.4 设计制定“翻转课堂”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学生学习评分计划与测评方式

(1) 评分计划, 如表1所示。

(2) 测评方式。

(1) 测评作业分数, 如表2所示。

(2) 测评作业等级, 如表3所示。

注意:本课程所有的学习任务需按时间节点完成方能获得大纲规定的学分。迟交一个星期的作业会相应降低一个等级。

3.5 制定“翻转课堂”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学习表现行为

本课程活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 希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如下行为:按时上课 (旷课超过三次取消资格) 、认真听讲、参与讨论,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分享 (创作、评论与鉴赏、学习报告, PPT展示等) , 情景模拟、头脑风暴。

我们推广专题讨论和讲座、师生互动、情景模拟教学、学生参与演练等教学形式。学生还应及时登录BB系统和欧亚博客互动, 按时提交相关小作业, 完成有关测试, 浏览课件, 阅读资料, 参与网上讨论等异步学习。

4 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笔者以“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导学”通识课程为例, 对基于“翻转课堂”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利用小班上课进行了设计与教学实践, 历时八周完成了“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导学”1个学分八个专题的教学任务。为了能够了解翻转课堂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实施效果, 笔者选用2个平行小班进行对比实验研究, 将3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将学生平时参与课堂活动讨论、网络平台论坛版、教师教学Blog互动以及提交视频课程汇报小作业等过程性评价成绩和期末鉴赏、评价与创新层面的课程大作业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平时过程性评价成绩共计50分, 期末鉴赏、评价与创新层面的大作业成绩占50分。为了验证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笔者同时使用传统授课方法选择相仿专业30名学生作为对照班, 通过对比两班学生的期末综合考试成绩, 最终结果表明,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89.7和83.9, 优秀率分别为100%和80%, 标准差分别为4.95和6.45。从以上比较分析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 采用翻转课堂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网络视频公开课。此外, 笔者还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满意度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95%的学生支持使用该教学模式进行学习, 认为翻转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协作能力与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学习效果也较为明显, 并认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约束能力是课前自主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86%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兴趣和协作精神。

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普通高校传统教学的弊端,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了主动的求知者, 并在与师生不断的交流合作中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知识内化的帮助者、师生共同知识建构的引路人、合作者和服务者。教师教学Blog与学生团队Blog链接在Blackboard上协同辅助教学可以构建课堂内外的学习环境, 成为翻转课堂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实现的理想工具, Blog与Blackboard的作者与读者既是学习者, 也是辅导者和协商者, 能更好的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协作。然而,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这需要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充分完善和适应各类课堂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爱课程”网爱课程与你同行——爱课程三周年回顾[EB/OL].http://www.icourses.cn/gjjpkc/sy/yw/20141230/t_10315.html, 2014.12.30.

[2]Using Blog as a tool to facilitate change in the ancillary teaching mode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best practices for enhancing such realization[EB/OL]http://elfasia.org/2012/programme/post-event-update/.

[3]张小虎, 贾勇.探析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与博客技术协同辅助下的阅读与写作教学[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 (6) :95-96.

从几堂公开课看当前语文课堂教学 篇8

在多媒体使用方面。现在大凡一些公开课,老师们都要不同程度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好象离开了它就不成其为公开课。诚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大限度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但老师们在使用时难以把握好度,直接用多媒体代替板书,什么内容都往屏幕上搬,以致让学生和听课老师有眼花缭乱的感觉,没有突出教学重点,五颜六色的图片和文字不断地在屏幕上滚动,让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更不用说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训练了。如贺老师教学《胡同文化》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几幅有关“胡同”形象的图片确实能给人直观的印象,但作家简介和背景资料这些学生能找到的材料也来展示,就冲淡了教学主题,让学生看了图片还没来得及思考“胡同”的样子就跟着老师看下面的教学资源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得不到训练。还有罗老师在教学《<宽容>序言》时,将有关漫游者和守旧老人的形象描述性语言也展示了出来,笔者认为不妥,因为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课文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就得不到训练,而概括提炼相关信息正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在前边的单元说明中讲得很清楚。

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突破。如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学习重点就是概括文章要点,品味有特色的语言,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教师只有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具体语言材料的感悟中,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贺老师在处理《胡同文化》的教学内容时,没有做好整体安排,前面背景资料介绍过多,后面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处理语言特色的问题了。而敖老师在处理这篇课文时,同样有遗憾。尽管他涉及到了语言的分析,但那是老师自顾自地随便读一下,就把朴实清新等语言特色答案抛给学生,像“虾米皮熬白菜,嘿!”“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等句子,如果找几个同学起来模仿朗读,就很容易读出北京人容易满足的心态和忍的精神了。

在教学语言的使用方面。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比其他学科更高,它要求语文教师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标准、流利,表达简明、清晰、连贯、得体,能利用语言的抑扬顿挫调动学生的情绪。这几位老师在教学语言使用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较突出的就是频繁使用口头禅,比如“啊”“是不是”等等,这就明显削弱了教学语言表达情感的力度。另外,教学语言需要激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技巧地运用教学语言,能够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上这几堂公开课的老师要么声音太小,要么就一个调子,缺乏抑扬顿挫的情感变化,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在关注学生学习方面。这里涉及到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能否引起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在讲究趣味性的同时,还要紧扣教学目标,因为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课堂上教师尽量避免“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很容易让学生作出判断的问题。老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既要关注参考答案,又要关注学生在参考答案之外的看法。如罗老师在让学生讨论《<宽容>序言》蕴涵的哲理时,有位同学提到了“真理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这个观点,确实很好,罗老师也予以肯定,可惜只是一带而过,因为这在参考答案中是没有的。如果罗老师能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这样就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或许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深刻见解浮出水面。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活动平台,加强学生的课堂训练,这几位老师在这方面都做了尝试,但还不够。

一是紧扣课题或内容的说话训练。这种活动一般在课前三分钟组织,特点是参照课文内容,联系个人、家庭、社会生活,进行限时说话训练。如教授《胡同文化》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居住环境的变迁来谈谈感受,其中有位同学就谈到了自家居住的房屋经历了木板结构到钢筋混泥土结构的变迁过程,流露出了一种不舍的伤感情绪,这对师生进入文本对话产生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电子琴课第二课堂 公开课教案 篇9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是在母亲生病了住在医院里,护士换床单的时候有了第一次抱母亲的机会。我第一次抱母亲意外的发现了什么?(母亲很轻)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读课文,想像在医院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2、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母亲流泪、挑担、护士的画面)

3、在这么多的画面中,哪个画面给你的印象最深呢?现在不要急于回答,再去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体会。

交流:你印象最深的,最打动你的是什么画面?(抱母亲、母亲挑担子)你说的这个画面是在哪个自然段?

4、下面我们就重点去读读这两段文字,重点去体会这两幅画面

三、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作者心情

1、过渡: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这幅画面,这段话是我知道了母亲很轻之后,和护士说的一段话,仔细读读,想一下我当时有怎样的心情?

2、你能体会一下我当时的心情吗?(难过、愧疚)同学们作者当时的心情为什么这么难过、愧疚呢?()

3、指名读最后一句话。谁来读一读最后一句话?还有谁想试试?

4、读课文,体会母亲肩头的重担。

同学们母亲承受的担子究竟有多重呢,你能从这一段文字中,体会出母亲的担子重吗,好好读读,把句子画出来,读出你的体会。也可以对感受深的地方适当的做一些批注。

(1)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你能读出母亲的辛苦吗?

小结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 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大雨如注,山路泥泞…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

(2)(小时侯,母亲这样做,我们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可以重点抓住“逢有重担、总是”等词语去体会(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3)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一直都这么做,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只有80多斤,想像一下母亲除了挑担,还要去做什么呢?(把我和妹妹养大,繁重的家务,农田里的农活等)

5、指导朗读课文:同学们母亲肩头的担子不仅仅是这100多斤重的担子,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的身体是那么地轻,而她肩上的担子却又是那样的重。下面让我们捧起课本,再一次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的疼爱。

6、在理解了这一段话之后,你觉得她是怎样一位母亲?(学生答)

7、感受母亲的话。

而母亲对自己做过的事却是怎么看的呢?谁来读读母亲的话?还有谁想读? 你们从他的朗读中体会到母亲话的意思吗?(学生说意思)

四、品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所以母亲承受再重的担子也不说一声苦,也不叫一声累啊,母亲的话感动了我,我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了我的要求。自己去读读课文这一段最感人,最难读的文字,自己读。

2、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们,我每次在读这段话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一位很普通的农村妇女,小时侯为了把我们弟兄几个拉扯大,吃了很多苦,但我从没听妈妈有一声怨言,现在我们都长大成人了,应该可以放手了,但是妈妈仍然像照顾孩子那样来照顾我们,烧了好吃的,舍不得吃的是妈妈,有了剩饭剩菜,抢着吃的也是妈妈,有谁生病了最着急的是妈妈,而自己生病了,迟迟不肯进医院的也是妈妈。此时此刻,我也想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妈妈和天底下所有的妈妈的敬意。

3、指名学生读这一段话。你们想不想读读这段文字?

4、这段话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最后一句)此时此刻,母亲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同学们母亲的泪是怎样的泪?(学生回答)你们体会的真不错,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5、还有什么地方打动你?(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动情的读读这段话吧。

五、写话练习,升华感情

1、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也想用一句诗来表达我的心情,这句诗是孟郊的一首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诗吧。(齐读)

这句诗的意思是

六、拓展情感

这篇课文已经学完了,今天回家还想做些什么呢?

电子琴课第二课堂 公开课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陵》。、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孟浩然的资料,搜集一两首送别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黄鹤楼,它俯临万里长江,飞檐凌空,仿佛展翅欲飞的鹤翼。因传说神仙驾鹤到此,故而得名。李白曾在这里送别好友,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2、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来到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长江边,再一次走进课文《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

二、学文悟情

品味登楼赏景图

1、朋友分离,心中不免依恋、伤感,学习单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李白和孟浩然的惜别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离情别意。)

2、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从这段中“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到什么?(无心赏景)(2)江边的景色如何呢?(3)欣赏美景(出示图片)

(4)这么美的景色,他们为什么无心欣赏?(因为孟浩然即将离开李白,他们很舍不得)此时的心情是什么?(依依惜别)他们为什么不说话?(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5)原来他们是在借赏景来隐藏自己的惜别之情,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让我们带着这种不舍有感情读读这段话。品味酒别图

1、过渡:然而,不忍别,终须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控制不住了。学习单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小组内讨论:

(1)李白的话中,一共用了几个“您”?除此以外,还用了哪些称呼?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为什么鄙视权贵、连皇帝都不放在心上的李白,会对孟浩然如此敬仰?(3)孟浩然的话中引用了谁的诗句?他想向李白表达什么意思?)

2、交流

出示: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1)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a.李白的话中用了几个“您”?除此之外,李白对孟浩然还有哪些称呼?(从6个“您”、“夫子”——古时候对学者的尊称、“兄长”、“老师”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b.敬仰他什么呢?(人品、才华)

c.了解孟浩然生平(孟浩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来看看他的生平。他有什么优点?)

d.理解《赠孟浩然》(我们再来看看李白曾写给孟浩然的一首诗)

对照诗和译文,思考;李白爱孟浩然的哪些方面?(风流潇洒、流连山水、不羡权贵、品格高尚)(2)李白的依依惜别。

同学们再看这段文字,你除了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还读出了什么?(3)李白举起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敬仰、依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白的这段话。过渡:孟浩然有什么表示呢?

出示: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1)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收下了友谊、收下了祝福,请大家读读孟浩然的话(出示句子)。

(2)孟浩然的话语中引用了王勃的一句诗,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孟浩然引用这句诗是想说明什么呢?(安慰王勃虽然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这真是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孟浩然真不愧是兄长和老师,带着你的理解,用兄长一样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读。

4、一个满怀敬仰,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谊深长,从话别中,我们读出了一份浓浓的友情,我们同座位分角色来朗读这段对话,并加进动作。

5、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品味临江目视图

1、过渡: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孟浩然要走了,学习单三(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1)作者写为什么要写杨柳和沙鸥?

(2)“伫立”什么意思,友人走了李白为什么还伫立在那儿?(3)展开想象,此时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交流

2、出示: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问:(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为什么写景表达什么感情?

(借景抒情。岸边杨柳依依,好像——在与孟浩然挥手告别,江上沙鸥点点,仿佛——也不忍离去,此处是借景来抒发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啊!这真是人有情,景通情啊。)

2、出示图理解依依惜别之情。(1)出示临别图问此时他们在说什么?(2)出示登船图,此时又在说什么?

(3)出示出发图,李白在做什么?出示:船慢慢走远了,这就是“依依惜别”

3、出示: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1)理解“伫立”、“凝视”、省略号。

(2)孟浩然走远了,李白为什么还伫立在长江边?(孟浩然是从江上走的,想起孟浩然的话,希望借长江表达思念之情)看来写长江水也是为了借景抒情啊!学到这儿发现课文中的景色都表达一定感情,这叫感情渲染法。

(3)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可内心却如这浩荡的长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让一江春水捎去我对兄长的不尽的思念。孟兄,你何日才能与我见面?我们的友情一定会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3)让我们站在李白的身边,感受他的心情,谁来读读这段话。(真好,读出了李白无边的惆怅,不尽的思念。)

(3)齐读。配乐

三、学诗解意

满腔离情,万千愁绪,此时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首千古名作一咏而出——

1、出示古诗,生齐读。

2、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诗句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请同学们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从文中划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3、分别读诗文。(读到这儿想想文中哪些是诗中没有的?)

4、多么深厚的友谊齐读送别诗

四、积累拓展

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为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课前让大家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老师再送你们几句送别诗。呈现名句,生齐读。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叔同——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选择你积累的送别诗中最喜欢的一首,学着课文编一个小故事。我们将举办一个“送别”赛诗会,看谁搜集的古诗多、故事编得精彩!

板书设计

登楼赏景

黄鹤楼送别

对饮话别

上一篇:董事长在公司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总结讲话下一篇:网络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