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精选9篇)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篇1

X月X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X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是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本质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民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根源。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旦脱离人民群众,我们党就会失去生命力,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赢得人民拥护,我们党就会拥有无穷尽的力量。

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为人民服务,X和使命,忠诚履职尽责,始终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篇2

一、公共文化工作的本质是“以民为本”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来源于人民群众, 根据人民群众需要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 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得是“惠民”。以民为本, 走“群众路线”,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要做好就需要坚持“形式多样”, 实现好“百花齐放”。但必须要坚持好“服务群众”这一本质属性。通过向广大群众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服务来引导全社会形成向上的、有凝聚力的价值观, 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发展。

同时, 要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提供更多优秀的文艺产品, 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下一个重点步骤, 公共文化服务还需要多“接地气”, 长惠民生。公益文化建设、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民间艺术繁荣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三位一体系统, 不容有一块“短板”。我们要充分认群众自身的价值, 认识民间文化在基层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文化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关系, 提升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在充分调动群众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基础上, 发展群众自身具有的文化力, 从而开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二、公共文化的艺术作品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文艺作品是公共文化工作的重要资源, 作品的价值和精神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 充分发挥其在实现中国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的积极作用。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 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 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必须热爱人民

习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一旦离开人民, 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工作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自觉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 在人民生产生活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同时, 要紧跟时代发展, 把握人民对文艺作品质量、品位、风格等的期盼, 在热爱人民、尊重人民、理解人民的基础上创作出为人民所喜爱、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优秀作品。

(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必须深入基层

习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 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文艺创作方法。文艺工作者要从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出发,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 在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寻找题材, 汲取新鲜营养, 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社会生活, 要广泛运用和提炼群众喜欢的语言、风格、样式, 创作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展示未来生活的美好前景,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必须潜心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 从本质上讲, 就是人民的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就是要多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 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 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 提倡不同观点充分讨论, 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 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三、公共文化的服务标准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均等化水平

国两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 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这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和终极目标。

目前, 各级各地群众文化活动及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从纵向上看, 各级群众艺术馆在资源配备、队伍建设、服务能力上良莠不齐, 服务体系存在较大差距, 越向基层其可提供的服务资源越少, 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越弱;从横向上看, 各地之间发展不均衡, 各地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表现方式、规模程度及影响力不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已经成为新形势下,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 篇3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早在《神圣家族》中就鲜明地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以及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等重要思想。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他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以人民为中心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民是根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固有思想。中国最早的诗歌《尚书》中的《五子歌》首句就说:“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可亲近而不可轻视,民是国家的根本,本固国家才安宁。孟子曾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人民看得比国家和君主更贵重。儒家讲忠君,也讲爱民,上报社稷,下安黎民,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主流理念。“民犹水也,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深刻地反映了对人民强大力量的认识。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地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出版工作。出版工作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为什么人和走什么路的关系。这两者是辩证的统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看作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才能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路。只有抓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根本问题,才能更加坚定理想和信念,更加自觉承担出版应担负的历史使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同时要把是否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真实需要作为衡量出版工作成效的标准。出版工作的根本方针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眼往下看,脚往下走,努力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包括长期需要和短期需要,工作、生产需要和学习需要,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等等,并通过不同传播形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要把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奉献给人民,而不能以低劣产品欺骗人民,更不能以精神垃圾毒害人民。要调整出版物结构,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阅读行为出现了新变化,传播形态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出版要适应这种新变化和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还要把最广大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改进出版工作的推动力。出版工作做得如何,是进展很大还是进展很小,是服务很好还是服务很差,不是靠出版人自己说了算,而要从人民群众中找答案。人民满意是评价出版工作的客观标准。要让人民满意,就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心诚意地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满腔热情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并依据人民群众的意见改进出版工作的种种不足和弊端。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漠视人民群众的意见,是脱离人民群众的表现。中央八项规定的实质是紧紧依靠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出版改进作风要从这里开始,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让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篇4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抵御强敌,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经过X年的抗日战争,最终让中华民族成功屹立在世界东方,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服务人民,才取得了伟大胜利。

作为中共党员,更应该深刻体会人民二字的含义,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来勉励和提醒自己,党才能发展壮大,国家才能强盛发达,社会才能安定太平。

人民是党的根基,人民是党的力量。全球气候变暖、非洲蝗灾、美洲山火、全球新冠病毒蔓延,在这样多灾多难的形势下,我们党更应该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维护人民的利益,以感恩之心服务人民,才能从容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式,同全国各族人民一同完成伟大的中国梦。

X,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党员干部一生追求的价值。不忘为人民服务之初心就要始终牢记宗旨意识,心系发展,情系人民,把人民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的幸福指数作为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体会 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和使命,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职尽责,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决战决胜的勇气,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书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历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本质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民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坚决反对腐败,赢得人民拥护,夯实最牢固的执政基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篇二】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丰富具体的科学内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我们要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必须要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思想本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民生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忠诚担当,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

二、深刻认识税收职能作用与民生的关系

(一)税收组织收入的职能,是民生建设的重要保障。民生建设需要依靠强大的财力作保障,没有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空谈。近年来,国家通过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用于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维护社会治安,在改善民生上不断加大投入,促进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当前我们的经济社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来为之提供财力保障,这就需要发挥税收的聚财功能,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二)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税收与民生息息相关,税制的设计、税收政策的调整、税收负担的高低及税收优惠的落实等,无不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税收通过累进的所得税税率,高收入者适用高税率,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减轻低收入者税收负担。与此同时,税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在“降成本、补短板、促创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也在间接改善着民生。

三、在实际工作中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岗位职责,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加强反避税监管

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强调要“深化国际税收合作,加大打击逃避税行为的力度”,当前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税收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跨国公司通过低税率地区和避税港来侵蚀我国税基、转移我国利润的避税行为日益普遍。税收避税行为损害的是国家税收权益,归根到底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今年反避税调查局组建以后,积极探索反避税和跨境税源管理工作新机制,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着力防范打击避税行为,将反避税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着力构建多部门联动、数据共享共用的大征管格局。

(二)回应民生期盼,服务“走出去”纳税人

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市“走出去”企业和个人境外投资热度持续增长。但是,“走出去”纳税人在境外投资时也面临许多拦路虎,比如境外税收信息收集困难,涉税争议难以解决、遭遇双重征税等。为回应纳税人诉求,解决“走出去”纳税人痛点,我们要建立“走出去”企业和个人清册,联合国税对重点“走出去”企业开展上门服务,解答“走出去”企业遇到的税收问题,有针对性地宣传“走出去”相关税收政策,让企业提前防范境外投资税收风险,助力企业远航。

【篇三】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丰富具体的科学内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我们要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必须要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思想本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民生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忠诚担当,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

二、深刻认识税收职能作用与民生的关系

(一)税收组织收入的职能,是民生建设的重要保障。民生建设需要依靠强大的财力作保障,没有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空谈。近年来,国家通过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用于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维护社会治安,在改善民生上不断加大投入,促进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当前我们的经济社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来为之提供财力保障,这就需要发挥税收的聚财功能,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二)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税收与民生息息相关,税制的设计、税收政策的调整、税收负担的高低及税收优惠的落实等,无不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税收通过累进的所得税税率,高收入者适用高税率,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减轻低收入者税收负担。与此同时,税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在“降成本、补短板、促创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也在间接改善着民生。

三、在实际工作中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岗位职责,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加强反避税监管

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强调要“深化国际税收合作,加大打击逃避税行为的力度”,当前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税收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跨国公司通过低税率地区和避税港来侵蚀我国税基、转移我国利润的避税行为日益普遍。税收避税行为损害的是国家税收权益,归根到底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今年反避税调查局组建以后,积极探索反避税和跨境税源管理工作新机制,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着力防范打击避税行为,将反避税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着力构建多部门联动、数据共享共用的大征管格局。

(二)回应民生期盼,服务“走出去”纳税人

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市“走出去”企业和个人境外投资热度持续增长。但是,“走出去”纳税人在境外投资时也面临许多拦路虎,比如境外税收信息收集困难,涉税争议难以解决、遭遇双重征税等。为回应纳税人诉求,解决“走出去”纳税人痛点,我们要建立“走出去”企业和个人清册,联合国税对重点“走出去”企业开展上门服务,解答“走出去”企业遇到的税收问题,有针对性地宣传“走出去”相关税收政策,让企业提前防范境外投资税收风险,助力企业远航。

【篇四】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发展观,诠释的仍然是他的经典誓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谈xx年成就,我们看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人,又有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4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有了温暖的新家,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数提前完成600万套目标任务。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所以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关心人民,把党的工作的评判标准交给人民,以人民的感受为感受,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还是谈xx年成就,习近平主席列举一系列例子——“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创造伟力!

“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习近平主席深情地回顾,“xx年,我又收到很多群众来信,其中有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的乡亲们,有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有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也有南开大学新入伍的大学生,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什么那么多普通人的故事让习近平主席深受感动?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最普通,也最伟大。中国成就是人民群众的创造,中国故事就是中国人民的故事。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以人民立场为立场,始终站在人民中间,与人民亲如一家。

“3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谈到2020年脱贫任务时,习近平说:“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只有3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3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习近平主席操心最多的事,就是扶贫。他无数次讲到过脱贫攻坚的话题。“一诺千金”!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如何兑现承诺?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就像十九大提出的,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踏踏实实干好工作。”xx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幸福不会从天降。落实宏伟的奋斗目标,要靠实干,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实干才能兴邦。所以习近平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xx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主席号召,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中国的发展成就是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作为党的领袖、人民的领袖,习近平主席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关心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在贺词结尾处,习近平主席专门用了一大段,强调解决民生难题,“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他坦诚,“我们的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党的十八大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习近平主席在各种场合多次讲到“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表现出满满的为民情怀,也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今年贺词中,针对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针对我们民生工作的不如人意的地方,习近平主席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只有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才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xx年新年贺词,体现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始终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他治国理政的亮丽主线、也是唯一主线。不断改善民生是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始终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篇五】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这一重要论述,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究竟“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基本问题,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1、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干事创业的目标追求。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正是因为这样,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我们要继续站稳群众立场,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我们是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注意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转化为系统的工作措施,再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范,还是组织考核、评比表彰,都要增加群众的话语权,注重群众评价。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集中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创造,使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

3、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要全面推动责任落地生根。要层层压实责任,通过党政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的落实来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要强化源头防范。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改大管控大督查行动,一方面要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及时销号;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全面深入排查隐患、消除隐患,做到防微杜渐、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打牢安全生产工作基础。通过实打实的工作来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平安稳定祥和。

【篇六】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只有扎根人民、投身时代,站稳人民立场、倾听人民呼声、感受人民苦乐、领悟人民意愿,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汲取源源不断、滔滔不绝的创作动力,激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研究热情。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一根本问题。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在工作效果上坚持人民评判。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更是衡量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根本标准。要以更严格严肃的态度、更扎实有力的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力以赴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获得感是改革的试金石,协同发展最终目的是让人民更幸福,其成效最终要靠京津冀老百姓来检验。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持续用力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努力使协同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京津冀全体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篇6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的谆谆教诲。党员同志们要牢固树立造福人民的远大志向,坚定不移地贯彻以民为本的理念,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

人民是一本书,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人民是一位教书先生,为我们“答疑解惑”。总书记说:“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就是这个道理。

党员干部要克服本领恐慌,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的智慧中汲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分。人民是历史的缔造者,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是人民奋斗出来的,也必然要依靠人民强起来,因此,人民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当好“人民小学生”,虚心向人民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时代出考题,人民是考官,我们党是答卷人。想答好这份试卷,就要深刻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做到因地施策、因人施策、因情施策,在复杂未知的环境中反复尝试,敢于试错,寻找最优“解”。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篇7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2015年中央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好群众文化工作成为一部分专家学者和基层群文工作者深入探讨研究以及实践的课题。

现结合群艺馆的工作职能和我市群艺馆及县区文化馆业务活动的开展情况,浅谈“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文化工作。

一、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

群众文化,从概念上讲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我国的历任领导人都深晓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刻联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人民的历史创作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胡锦涛同志也强调:“只有报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2014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更是站在统筹中华民族发展的高度上,将文艺和文艺工作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发表了重要的讲话。

另外,如前所述,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各部门也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鼓励文艺和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特别是在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每年定期给予相应的资金,以支持群众文化各项活动的开展。在这些有利的政策支持下,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受到地域、资源、历史发展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各地区经济和文化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我国的上海、重庆、四川、浙江等省市数字文化馆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四川文化3D数字体验空间、重庆北碚数字文化体验区、苏州市名人馆、数字休闲空间等都已经成为人们平时休闲和周末娱乐的好去处,大家通过数字体验更加方便、直观的接收各种文化活动信息,并且参与其中。

然而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特别是一些县区文化馆连馆址都没有,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群众文化活动,又何谈“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文化工作。县区的文化馆尚且如此,乡镇文化站的活动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次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当中,我们发现我市的个别县区有的有编制无馆舍,有的免费开放资金不能落实到位,还有的干脆连文化馆的机构设置都没有,文化馆的相关活动全部由局里负责。我国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现阶段,我们界定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包括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如果连上述这些简单的基本文化权益都保障不了就根本谈不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文化工作。所以说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

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保障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意见》中涉及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城乡常住人口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力的应对了一部分地方官员只重视经济发展忽略文化发展,只肯把资金投入到经济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不愿意投入到文化建设上来的错误决策,无疑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同时,《意见》还提出了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一具体内容里第一次用到了“精准扶贫”的四个字,这样做能够使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加快经济落后地区文化建设,缩短他们与其他省市之间文化发展的差异和距离。《意见》中提到的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供给能力明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和水平,以及应具备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条件和各级政府的保障责任,明确政府保障底线。这一内容无疑又近一步明确了政府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使对地方和各级政府提出了要求,也使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有据可依。可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保障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群文活动,鼓励全民积极参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文化工作的具体表现

群艺馆和各县区文化馆承担着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和全民艺术普及;辅导培训基层文艺骨干,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项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和人民对于群众文化活动需求的不断增加,群艺馆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做好群艺馆的本职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演出、辅导和培训活动,加强文艺阵地建设,根据群众的需求,开设各类阵地文艺活动。比如我馆的晋剧活动队、二人台活动队就是结合群众需要的典型。因为我市与山西、内蒙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关系,广泛流传于两地的戏曲晋剧和二人台在我市有着一部分爱好者,特别是深受一些中老年人的偏爱。为了给这些爱好者提供活动的阵地,我馆专门为他们设立了戏曲厅,并购置了板胡、京胡等乐器,鼓励他们来馆里参加活动,既为他们提供了活动场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晋剧和二人台在我市的传播和传承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还要扩展群文工作思路,鼓励全民热情参与。近年来开展的文化志愿者活动也为广大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我馆开展的“百姓一家亲身边的文化”系列讲座,每一期的主讲人都是常年来馆里参加活动的文化志愿者,他们来自全市的各行各业,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使他的知识和特长能够得到展示和发挥,也让其他的同志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和专业知识,成为了深受大家喜爱的一项文化活动。我市各县区也根据自身群众文化活动的情况开展了如广场舞展演比赛、书法绘画展览等活动,鼓励基层群文爱好者参与其中。如今的群众文化工作,要求我们从过去的工作方式、辅导模式和思维定式中走出来,鼓励有文艺辅导、表演、创作能力的群众积极参与到我们馆的各项活动中来,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从观众和培训对象转化为群众文化活动参与者、策划者,凝聚更多的力量,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出谋策划,只有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喜爱、乐于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文化活动,才是我们群文工作的所追求的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篇8

裴奕根是第一批在外资银行工作的本地银行家,见证了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各个关键阶段。裴奕根1992年加盟花旗,他所管理的资金与贸易产品部门,为在中国的跨国企业、本地公司、中小企业、金融同业及政府部门,提供了支付与结算产品、流动性方案、投资理财、贸易服务及结构性融资等一系列财资和贸易管理方案。

扩大人民币双向流动

“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需扩大人民币双向波动,完善回流机制。目前,人民币在岸中心和离岸中心两个市场,实际上为境外银行参与人民币业务提供了更多选择,某种程度上引进了竞争。”裴奕根对记者表示,虽然境外银行通过在岸市场进行人民币购售有所管制,但这并不影响在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

据了解,2011年7月,在人民银行发布的通知(银发[2011]145号文)中,首次公开明确了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人民币外债进入试点阶段。这为企业使用人民币替代外币进行注资和借款提供了途径,促进了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繁荣。

2011年10月,人民银行和商务部分别颁布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和《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业务正式放开。裴奕根说:“跨国企业一直非常关注这一块,尤其政策出台后,为企业在境外融资提供了渠道。目前海外融资成本与国内相比,还是比较低的,很多跨国企业希望利用好这个渠道。企业在香港融得的人民币,可以用于扩展境内的业务,避免了币种的错配。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帮助很多客户实现了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联动,成功实施了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借债。”

裴奕根表示:“目前很多操作细则还有待出台,如何用好这一渠道,对跨国企业还是个问题。我们对跨国企业的资金运行模式非常了解,知道企业的需求,也了解国内的法规政策环境,我们会适时地引导客户,在境外取得资金的情况下,如何合法地把资金流回国内,并且根据要求来使用。”

从企业的角度,人民币回流有两种情况:第一是涉及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支付进来;第二是资本项目下的回流,其中包括企业通过人民币作为企业资本金投入境内,以人民币外债形式作为企业股东贷款或公司间贷款借入,以及企业直接向海外的金融机构借钱。

“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对外资机构开放有一定监管要求,企业在境外融到的资金在境外使用没问题。一旦跨国企业把境外融到的资金注入中国内地的企业,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会涉及一整套的措施。”

随着人民币双向流动的加速,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在利率和汇率市场上的价差逐渐缩小,两个市场势必要逐渐实现融合。裴奕根说:“我们在在岸市场扮演双重角色,不仅帮助企业促进跨境的人民币双向流动,同时作为人民币清算的境内代理行,也在不断发展海外银行在岸清算业务,间接服务人民币海外离岸市场。”

裴奕根认为,发展在岸清算业务的市场优势明显,上海正在朝着成为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的方向发展。未来在利率和汇率市场上,上海将逐步拥有定价权。人民币结算和全球清算向来是花旗的强项,由于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在岸为中心开拓全球的人民币结算业务将是花旗的发展重点。

中国特色的资金池管理

花旗在中国市场上实现了多个第一,是第一家通过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全国清算系统的银行,第一家获得电子银行执照的银行,第一家把资金池概念引入中国的银行,也是第一家推出创新存款解决方案的银行。

众多第一,花旗在中国可谓混得“风生水起”,花旗最早追随跨国企业的脚步进入中国,如今,跨国企业仍然是花旗银行在中国区的主要客户群体。与过去不同的是,花旗正在利用全球网络和服务跨国企业的经验,跟随中资企业走向海外,中小企业也成为花旗看重的客户群体。

1999年,花旗银行率先将现金管理概念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如今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有现金管理业务和平台。裴奕根回忆,进入中国之初,由于监管不允许企业间直接借贷,花旗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的集团资金池管理模式无法在内地直接复制。直到2004年,花旗找到了一种更本地化的方式,推出了中国特色的资金池管理。这就是透过委托贷款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帮助企业提高内部资金运营效率,降低对外部资金的依赖。

“现金管理最初是管理应收和应付账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资金要进行集中管理,需要多样化的流动性管理和投资管理。”

裴奕根表示:“市场一直处于变化当中,国内的融资环境、资金成本、客户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国内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事实上,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流动性趋于偏紧状态,这给企业带来了流动性管理问题。

“这几年,企业的借贷成本在上升,借贷额度趋紧,促使企业更多地从内部作好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效率,优化供应链上的现金流,而不是简单地对外负债或从资本市场上融资解决流动性问题。”

在信贷收缩的情况下,企业会把对手的交易风险纳入考量,更注重理财等一些新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如何做好资金的内部集中化管理,提高盈利效率,降低成本?裴奕根表示,控制成本和发现新的利润点都是当前企业注重资金管理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些具体的做法,比如集中采购、共享成本中心和加强风险管理,都会提高企业的效率。资金偏紧时,一般会强调现金为王的观念。在裴看来,现金为王不是简单地把钱放在账上,而是要具备捕捉现金流信息、提升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花旗的现金管理业务分两大块:一是跨国企业走进来,二是中资企业走出去。

“跨国企业的海外资金管理搭建已非常完整,在资金管制的情况下,如何完成境内外的资金流动,同时将境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融入区域和全球的管理体系,这对跨国企业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对于中资企业来说,由于花旗海外丰富的网络优势和长期服务跨国企业的经验,使其在帮助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更懂得如何管理流动性风险,进行区域或全球的资金集中。

最近,央行宣布将开发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裴奕根认为,这对于人民币清算系统与国际接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当于为跨境结算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先做好,未来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这一系统的意义就显示出来了。

2020年以人民为中心党课 篇9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一个政党如何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关乎这个政党的性质,决定这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和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我们要深刻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人民探求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根植于人民,强调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推进人类解放的正义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昭示世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彰显。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比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些都是执政者可资借鉴的思想。《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天下为公”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传承并光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既有来自国际的,也有来自国内的,既有来自经济社会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磅礴力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抗击疫情斗争波澜壮阔的实践,有力诠释了党的领导优势、依靠人民群众的优势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靠人民、带领人民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准确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刻阐明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就是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让老百姓幸福。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谋求人民幸福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感,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我们要始终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只要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地域上、人群上一个都不能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为了防止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全面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理论命题,又是基本方略;既是政治立场,又是根本要求,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重要的政治责任,也是重要的政治考验。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不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承认不承认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当前,我们党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才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广泛性和高质量要求,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整体协调,更加关注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好突出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扭住关键,突出问题导向,精准聚焦现阶段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精准对接改革所需、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回应群众强烈诉求和热切期待,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当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要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做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就业、社保、医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政策。要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上一篇:平台软件介绍下一篇:高中化学分层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