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评课稿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数乘小数评课稿(共8篇)

小数乘小数评课稿 篇1

小数乘小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目的仍是利用转化的策略,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

近期,听了丁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她的课有以下特色:

一、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方法的习得很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教学中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polya)统计,学生毕业后,研究数学和从事数学教育的占1%,使用数学的人占29%,基本上不用数学的占70%。那么为什么还要全民学习数学?那是因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极少地使用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而更多地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并贯穿一生。由此可以看出,教数学关键是要教数学思想、学数学核心是在学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对人的一生是有着重大影响的。

丁老师的这节课,不管是转化策略的运用还是猜想-----验证方法的实施,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方法的成长。

二、随学而教不若随学而导-----------引导的时机很重要

丁老师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发现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对算理有了初步的感悟。而在交流例题的算法时适时地追问一句:“你是怎样地用整数的方法计算小数乘小数的?”然后把两种算法进行对比,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这两者的联系,接着再问:“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得以解决。导在重点处,导在难点时,比起形式化说算理,更有利于学生对算理真正的内化,让学生真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对本节课的一点个人想法:

小数乘小数,虽然是新知识,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独立进行计算。原因是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又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所以,我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算,再来说说怎样算的就很好。而本节课的学案安排的“猜想----验证”有点形式化,可略去。

小数乘小数评课稿 篇2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是课本第4~5页例3、“做一做”, 以及第8页练习二的第1~5题。这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 对小数乘小数首次进行算理与算法的探究。

教学内容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引入, 分为两个层次: (1) 探究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算理与算法。 (2) 探究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不需添0占位) 的算理与算法。例3让学生先尝试根据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结合以前学习的经验猜测是否可以把“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看作整数来计算, 在猜测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分析算理;接着独立探究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算理与算法;在完成“做一做”之后, 引导学生对比归纳, 完成对算法的建构。学习活动线索为猜想、尝试、说明、验证, 学生在探究、交流活动中明晰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掌握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第一,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前, 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算理与算法, 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初步感悟了转化思想在小数乘法中的价值与应用, 学会了计算小数乘整数, 为探究小数乘小数做好了知识技能、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等准备。

第二,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能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取相关条件, 分析数量关系, 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同时, 他们已经历过多次计算方法的迁移、推理活动, 能够在大胆推测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算法的探究。

第三,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是难点, 需要多次转化、推理。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们需要借助估算、直观图式来判断积的范围, 借助直观、动态的演示活动理解算理, 借助范式的语言表达来说明算理与算法, 借助思维导图来完成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与提升。在独立探究、交流对比中习得知识技能, 发展数学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并能正确估算小数乘小数的积的范围, 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 (积不需要添0占位) ;能够运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估算、笔算等探究算理与算法的活动;经历独立猜想与尝试、独立笔算与验证、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独立推理的活动, 感悟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良好的估算、计算习惯, 能够自觉地用估计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能够借助思维导图体验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会迁移算法以解决新的计算问题;学会独立反思总结知识之间的联系, 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环境与准备

本节课通过实物展台、PPT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 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根据班级规模大小,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将班级学生分成2~4人的学习小组, 以便他们进行讨论、分析和汇报。

教学过程

1.准备“乘”——复习回顾旧知

(1) 谈话引入:同学们已经知道乘法中有因数、因数、积;在上节课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你们会计算4.08×5吗?学生独立笔算。

(2) 交流计算过程, 提醒注意小数点的位置、积末尾小数部分的0要化简。

信息技术支持:根据学生讲解的笔算过程和注意点, 利用PPT完整演示笔算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明晰旧知的过程, 直观演示到位。

师:如果两个因数分别是4.08和0.5, 又该怎样计算?今天, 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小数乘小数。

2.探索“乘”——探究形成新知

(1) 出示例题: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9kg。给一个长2.4m、宽0.8m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 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教师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具备吗?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 回答问题。

信息技术支持:PPT呈现一问一答的方式, 帮助学生根据问题线索圈出相应条件, 回答每个问题, 从而清晰地厘清数量关系。

(2) 学生列出:2.4×0.8=。课件演示:第一步, 估上限。0.8个2.4, 得数比2.4小。第二步, 接近估。两个因数分别看成最接近的整数:2×1=2。积大约是2。第三步, 借助每一小格是边长0.1米的正方形方格图演示直观算法 (如图1) 。

信息技术支持:根据学生猜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利用PPT随机呈现解决“2.4×0.8=”的方法, 以凸显算法的多样化, 帮助学生积累计算的经验, 为笔算做好铺垫。

(3) 教师提问:怎么笔算2.4×0.8?学生独立思考后, 明确:将两个因数同时转化成整数, 再计算。学生独立尝试算一算或请1~2名学生在投影下展示自己的算法, 进行算法与算理的说明。重点交流:积的小数点是怎样确定的。

课件完整演示借助“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 (如图2) 。

师:面对新的问题“小数乘小数”, 我们是怎样解决的?

生:将新知转化成旧知。

师:怎样才能知道计算结果一定正确?

生:可以验算。

师:怎样验算?

生:估算、再算一次都可以。

信息技术支持:整理学生的回答, 用PPT动态演示加直观讲解的方式, 演示转化的过程、积的小数点确定的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学会表达算理。并且用提示语的方式, 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明确验算的需要和方法,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4) 教师提问:怎样求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学生列出算式1.92×0.9=, 并独立尝试估算和笔算。课件演示:第一步, 估算。1.92接近2, 2个0.9千克大约是1.8千克;如果每平方米用1千克, 共需要1.92千克, 但是实际应小于1.92千克。第二步, 笔算 (如图3) 。

信息技术支持:在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的基础上, 整理学生的算法, PPT演示估算、笔算两种方法, 笔算的转化过程、积的小数点确定的过程, 进一步明晰算理和算法。

(5) 教师让学生回顾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总结先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计算中可以尝试估一估、画一画、算一算、验一验的方法。

3.试着“乘”——初步巩固运用

(1) 出示“做一做”:5.4×1.07=, 0.45×0.6=, 你能独立算一算吗?学生独立完成。

(2) 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如图4) , 学生校对答案, 然后同桌中的一人选择一道题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 教师提问:想一想, 有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学生思考后明确:0.45×0.6的积应该是三位小数, 整数部分添0来占位, 末尾的0要化简。

信息技术支持:在PPT中用不同色笔和动态演示的方式, 突出计算过程中的易错点,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法。

4.归纳“乘”——总结算理算法

(1) 出示已经完成的四道题:观察例3与上面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后明确: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因数小数位数的总和。

(2) 组织小组讨论:小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 完整展示算法 (如图5) 。

(3) 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可以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数?学生思考后明确:依据积的变化规律来转化并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数。

信息技术支持:利用PPT直观提示, 帮助学生用范式的语言表达完整的算法。

5.我来“乘”——巩固形成技能

(1) 出示“闯关1”:练习二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说一说理由。

(2) 出示“闯关2”:练习二第5题。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 进行并列式解答, 并集体交流。

(3)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二第1题、第4题。

6.我会“学”——借助导图反思

师:同学们,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今天你是怎样学会的?有什么收获?

组织小组交流的同时, 通过课件演示思维导图 (如图6) 。

信息技术支持:PPT动态演示小数乘小数的算理与算法:从“旧”知到方法再到检验, 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 构建学习路径。

7.我会“学”——评价反思与拓展学习资源

(1) 师:这节课你的学习效果如何?请从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成果的喜悦、学习方法收获的程度四个方面做出评价吧!

学生独立评价后, 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

信息技术支持:PPT出示的活泼有趣的评价方式, 能激发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的兴趣, 使其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2) 师:课后大家还可以登录手机、计算机学习平台等, 进一步学习小数乘小数的知识。

信息技术支持:利用PPT展示了更多的学习平台, 以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时空, 接近新的学习方式。

设计亮点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 本节课的教学预设是运用网络教研的形式, 通过教研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微课程设计, 为学生开发自主学习的新平台和新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力求在明晰算理、掌握算法、提升计算技能等方面予以突破。

1.基于潜在学情, 为学而备

(1) 已有知识重沟通

新课开始, 从复习4.08×5这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开始, 唤起已有小数计算、探究小数计算算法的经验。

(2) 已有计算经验重迁移

在复习中, 提示学生:能不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测, 再计算?重视已有计算经验的迁移。

(3) 已有解决问题经验重系统化

在新授的问题情境中, 学生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有序回答, 明确解决稍复杂的小数乘法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实现解决问题经验的系统化。

2.基于核心知识, 明辨算理

算理是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样算法、数形结合的方式, 将算理予以明晰。

(1) 估计中明范围

每次计算之前都让学生估一估, 即可以估上限、下限, 估范围, 估大约是多少, 发展数感。

(2) 直观中明表征

借助方格图帮助学生理解2×0.8与0.4×0.8的积合起来表示的就是2.4×0.8的积。

(3) 转化中辨算理

课件中动态演示转化的过程和积的小数点位数确定的过程, 帮助学生明确怎样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等难点。

(4) 归纳中明算法

在完成四道试题的计算之后, 组织学生对比确定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在讨论交流之后完成算法的归纳。

3.基于核心素养, 发展学力

学科知识只是获得学科能力、发展学科素养的载体, 在习得学科知识的过程中, 要注重发展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第一, 激发学习动力。练习环节用“闯关”的方式让学生来完成对新知的巩固练习。

第二, 培养持续学力。针对五年级学生学习新知的特点和思维的特点, 用课件演示本节课核心知识形成的思维导图, 帮助学生学会建构知识学习路径, 发展学力。

第三, 注重评价能力。能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反思与评价,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的。给出学生自我评价的维度与方式, 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小数乘小数》微课程教学设计 篇3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三课时(第4页)“小数乘小数”中的例3,是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这是学生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本节课设计分为三个环节:①复习旧知,铺垫新知。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运算。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很快地掌握新知识。②探究算法,明白算理。利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使学生了解计算的算理。③总结方法,拓展思考。此部分是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总结,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本节课知识的结束,而是新知识的开始,长期的训练能培养学生们深入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

第一,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知识铺垫。

第二,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类推理能力,他们能在做题过程中,借助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自主探索,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运算。

第三,五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接受外部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发现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环境与准备

在计算机上安装播放器;建立班级QQ群;在“一起作业网”上建立网上班级,每位学生拥有一个账号和对应的密码。

教学过程

1.巧妙创境,激趣引入

我们利用我国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唐僧师徒四人创设了一个情境,即在21世纪,唐僧为了使徒弟们更快地适应新生活,特意开办了“三藏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动画人物导入本课,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很快进入到对知识的学习中。

2.找准起点,复习引入

出示“43×58”,复习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小数乘小数是基于整数乘整数的学习而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以便其更好地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3.探究算法,明白算理

(后续以师徒四人为主线抛出的几个学习任务,被放在一个故事情境中,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兴趣浓厚,接受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①唐僧出示例题:“一斤桃子0.8元,要买2.4斤,为师要付多少钱?”

猪八戒抢答:“师父,这个简单,我会用竖式计算。2.4×0.8,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因为24×8=192,所以192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19.2。师父,快表扬我吧。”

(反例是纠正错误的常用方法,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特别是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适时选用反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在这里,借助猪八戒“粗心”的人物特点出示一个学生在此知识的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反例,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带着审视、批判的思想,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

②悟空发言:“哈哈,过了这么多年,你还是不爱认真思考。不用师父教你,俺老孙来给你说说。把2.4看成24,它扩大了10倍;把0.8看成8,它也扩大了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了100倍,所以应当把24×8的积缩小100倍才对。2.4×0.8的积应当是1.92。师弟们,懂了没?”

(利用“悟空”聪明的人物特点来纠正猪八戒的错误,这样既能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示范,也能让在前期发现猪八戒的错误的学生,对自己予以肯定,认为和悟空一样聪明,可谓“一举两得”。)

然后师徒四人一起来观察这个竖式,发现“2.4是一个一位小数,0.8也是一个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相乘的积是两位小数”。

③沙僧:“猴哥,俺懂了,让我来说说‘1.92×0.9’这道题吧。先把1.92扩大100倍,看作192;把0.9扩大10倍,看作9。192×9等于1728,它是1.92×0.9扩大1000倍后的结果,所以要把1728缩小1000倍,就是1.728。”

悟空:“完全正确。八戒,你懂了吗?”

(此环节中,利用沙僧“勤学、踏实”的人物性格来再次帮助学生巩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以便他们消化新知识。)

最后师徒四人再一起来观察竖式,发现“1.92是一个两位小数,0.9是一个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是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因此,积应该为三位小数”。

(两次对竖式中小数位数的观察,是对难点的突破。)

4.总结方法,拓展思考

①猪八戒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第一步,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第二步,点小数点时,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只要细心、肯学,及时纠正之前的错误,同样还能成为优秀的学生。这也是对平常爱犯些小错误的学生给予心理暗示,告诉他们不要灰心,不要放弃。)

②总结小数乘小数的儿歌:小数乘法很简单,先看整数乘整数。乘数小数共几位,积中小数与之同。(儿歌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对小数乘小数方法的记忆。)

③如果我们在积上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点,该怎么办呢?(学习应该是开放互通的,所以此处设疑是为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他们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

5.巩固训练,提升技能

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之后,进入“一起作业网”完成测试题,以检测学习效果。学生不仅能及时看到自己的做题情况,而且遇到错题时还可以点击查看错题解析,以便及时纠正错误思路。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计算机在线生成的全面分析数据对学生的完成效果和成绩进行及时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及时地消灭知识薄弱点。

设计亮点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微视频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载体,它具备了时间短、问题聚焦、主题突出、易传播、可反复观看等特点。利用它,可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本节课制作的微视频,基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旨在帮助学生快乐自学,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1.正误对比,凸显重点

在微视频制作中,针对2.4×0.8=,我们呈现了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正确的计算方式,另一种是学生易犯的错误形式。受到“用竖式计算小数点加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知识的负迁移的影响,在用竖式计算时,学生往往会把积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样得到的积是19.2。这一错误的计算形式与正确的计算形式形成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其对本节课重点的了解。

2.及时总结,突破难点

当正确的竖式方法被写出来后,学生及时对算式进行观察总结: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另一个乘数也是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就是两位小数;一个乘数是两位小数,另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就是三位小数。同时,我们也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这样从两方面实现了对难点的突破。

3.儿歌助力,提高效率

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相对于枯燥的文字叙述来说,学生对儿歌更容易理解并记忆。因此,我们编写了一首儿歌:小数乘法很简单,先看整数乘整数。乘数小数共几位,积中小数与之同。朗朗上口的语言节奏,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4.巧妙留白,引发思考

此次微视频针对的是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制作的。如果最后的结尾只是总结新知识,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所以在视频的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积上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点,该怎么办呢?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时刻延伸的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5.表现丰富,引人吸睛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篇4

现代教育理论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数学教学更要适应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需要,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准确理解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整数》的内容,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数的计算的方向。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整数的乘法,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对之后学生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能够起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现代教学理念的观点要求教师须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仍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情的合理认识下,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列竖式计算解决小数乘整数的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探索过程,提高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确立下,根据授课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因为竖式计算中比较难理解的是算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中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基于此,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了讲解法、练习法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大屏幕展示出售西瓜的示意图,并提问:夏天一千克西瓜0.8元,买3千克西瓜共花多少元钱?

由情景问题引出本节课课题《小数乘整数》。

利用生活中购买西瓜的情景问题导入,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事实,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从课间活动中牵引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很好的符合了小学生的性格与认知特点。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设计3个教学活动。

在第一个教学活动中,由学生列出横式,我会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小数加法,学生不难想到利用小数的加法,将3个0.8通过列加法竖式的方式算出结果为2.4。

这里我会进一步问学生们: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

这里会有学生将0.8元换算成8角,继而算出花了28角,也就是2.4元钱。

接着我会向学生提示,对于小数乘整数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计算。这里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并向学生们讲解0.8乘3的列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讲解学生们能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3乘8个十分之一就是24个十分之一。

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利用由元到角的换算抽象出0.8乘3的竖式计算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再按照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为了进一步得出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我会设计第二个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冬天西瓜涨价,一千克2.35元,买3千克共花多少元钱?让学生自己尝试列竖式计算。

这里我会想学生们提示:在计算0.8乘3时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在计算2.35要用3乘什么?

学生不难模仿0.8乘3的竖式自己写出2.35乘3的竖式。在这我会向学生强调乘数2.35可以表示235个百分之一。

接下来是我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向学生们提问:用计算器计算课本试一试的三个题,思考它们的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不难能够发现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相同。顺势我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得出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小数点要对齐。

通过计算器计算得出结果,比较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更容易让学生思考并和同桌交流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样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总结归纳的能力。

到这里新知探索的3个活动就结束了。学生在对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的认识基础上很容易类比得出后面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对于巩固提高这一环节。

这样的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列竖式计算的算法的印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们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为了更好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我会布置作业:

自己课后出几个小数乘整数的算式,列竖式算一算。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数乘整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说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已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时应与整数乘法联系,便于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其次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接着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结果数字的小数点的位置。

再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对数的认识也比较深刻,那么本节课学习小数就不是很难,但是小数的乘法计算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的知识,那么老师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去教会学生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是先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自主探究,灵活应用,在合作交流与独立完成的学习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我所用的教学方法有自由讨论发,辩证法,小组讨论法,教师引导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二)说学法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状况、参加程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

下面重点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说道:有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他们走过去问阿姨那些风筝的价格,售货阿姨为他们仔细介绍着,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燕子风筝3.5元,三角风筝4.6元,热带鱼风筝6.4元,孙悟空风筝7.8元。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多少?买的每一种风筝这么多一共多少钱呢?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小丽,你买三支燕子风筝需要多少钱呢?”,这时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3.5×3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结果:第一组3.5+3.5+3.5=10.5(元);第二组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第三组把3.5元化为35角,用35×3=105角,再缩小10倍得到10.5元;第四组3.5×3(元)=10.5(元)。紧接着,我问“今天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呢?”,有同学就回答以前学的是整数,今天的有小数。

我的设计意图是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寻找自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感悟,增加他们对小数的认识。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通过风筝得实例简单的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之后,为了继续巩固他们对小数的认识,我出算式:0.72×5=?但是提醒同学们:“0.72不是钱数奥,那该怎么计算呀?”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算一算,在他们一脸茫然的情况下,我领导他们一起做这道题:“同学们学习了整数乘法,那我们能不能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呢”,这时学生们一起露出了笑脸。我概括:先将0.72扩到它的100倍,再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那么360就应该缩小到它的1/100。然后让学生再观察发现新知,3.60你想到了什么呢?再根据前面学过的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但结果不变。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不同问题的喜悦。

最后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方法非常重要,学习贵在方法,如果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能精心组织、策划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天长日久教师会教的轻松,学生也会学的更轻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3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既是小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以购物问题为素材,先安排一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算法;然后安排两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先进行加法计算,再进行乘法计算。“试一试”安排学生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进一步积累感性材料,最后讨论总结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第1——3题主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并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及算理。

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以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索,自悟算法为主要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给学生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例1教学情境图等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新课开始,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你们喜欢吃西瓜吗?”随后课件出示例1的场景图,图上分别是夏天和冬天的西瓜的单价,让学生在观察中清楚的知道夏天和冬天西瓜的单价不一样。然后在夏天场景图下呈现“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0.8×3,让学生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其中一个因数是小数。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乘整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西瓜是学生爱吃的水果,由西瓜导入新课显得亲切而自然。创设买西瓜的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动探索,初步感悟计算方法。

这个环节主要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解决0.8×3

首先让学生口答出0.8×3这道算式的结果。然后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思考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乘法的意义用加法算出结果0.8+0.8+0.8=2.4;另一种是利用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把0.8元看成8角,3千克就是有3个8角,3个8角是24角,也就是2元4角,即2.4元。在学生提到这种方法时教师指出这是把小数先看成整数来计算的。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并板书:

0.8

×3

2.4

然后引导学生试着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第二层次:解决2.35×3

首先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在学生按要求独立计算之后全班进行交流,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列出的加法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等等。

第三层次:比较算法

首先提出要求,让学生比较0.8×3和2.35×3这两道算式,可以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小结:一位小数乘整数,积也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整数,积也是两位小数。接着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小数和整数相乘,是不是乘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积的小数部分也有几位?

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用竖式计算,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是相同的。然后通过教学2.35×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比较算法,引导学生得出小结并进行合理的猜想,既有利于明确用计算器计算的针对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验证猜想,归纳计算方法。

首先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我们要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要用计算器来计算几道题,看看会不会有例外的情况。课件出示几道题:4.76×12、2.8×53、103×0.025。先让学生猜出积是几位小数,然后让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并记录下得数。在学生操作完后指名报得数,全班交流。接着引导学生得出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得出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随后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和比较在小组里讨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让学生带着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意图去计算,目的明确,为之后的归纳计算方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练一练”的第1题是4道竖式计算,先让学生观察竖式并说说列竖式时注意些什么,再独立计算,然后通过讨论明确当得数的末尾有0的时候,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练一练”的第2题是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其它各题的积,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指名回答,就其中的两题追问是怎么想的。

五、拓展延伸。

1、赛一赛。

分组比赛,得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件出示“蜜蜂采蜜”图,让学生试着把小蜜蜂放到它该去的花上面,学生亲自上来演示,思考:还有()×()=44.7吗?学生自由说想法。

3、数学医生:

出示两道竖式错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说出这两道题错在什么地方,自己当一回医生,为它们“看病”。并说一说在竖式计算时你要注意什么。

六、回顾总结。

在课结束之前,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并说说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

小数乘整数的说课稿 篇5

本节内容是小数乘法的第一教时,内容包括例1、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1---4)题。例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的写法。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小数性质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单元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对以后学习小数乘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会计算小数乘整数。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方法是学习新知的工具。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难点:算理的理解和积的小数点位置

3、关键: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

四、教法、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计算方法,通过有梯度的练习多样经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巩固算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五、基本思路自主探究形成算法,多样练习形成技能。

六、教学程序

,(一)、探究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计算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2= 3×5000=

40×2= 3×500=

400×2= 3×50=

4000×2= 3×5=

(积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算理基础,单独学习有利分散难点。)

二、自主探究形成算法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例1 ,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列式:3.5×3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自主探究形成算法

(1)预设

用加法算 用乘法分配律 用竖式计算 应用积的变化规律竖式计算

3.5 3.5元=3元5角 35 35

3.5 3×3=9元 × 3 × 3

+ 3.5 5×3=15角 ________ _____

_____ 9+1.5=10.5元 105 105

10.5 105角=10元5角 3.5×3=10.5

(2)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练习4.6*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计算0 43×4并说思考过程

(4)练习:做一做第一组题

(5)讨论交流形成算法。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多种方法计算尊重学生的差异。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把积的未尾有0情况放在下一步学习,有利分散难点)

三、练习

1、先说积中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1.25×3 0.42×7 0.123×6

2、根据23×6=138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2.3×6 0.023× 0.23×6 230×6

3、计算

12.4 0.016

× 7 × 12

_____ ________

4、列竖式计算(想在计算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0.72*5 1.25*8

5、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3.6×4=14.6 0.35×5=28 0.25×16=4

3.6 0.35 2.5

×4 × 8 ×1 6

___ _____ _____

14.6 280 400

6、应用练习

(练习有层次,形式多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算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总结

《小数的意义》评课稿 篇6

邱老师在执教《小数的意义》这一课时经历了几次试教,钻研探索的精神特别值得我学习。以下是我在听邱老师第三次试教时的几点想法:

一、体现了概念教学化抽象为直观的思想

二、思路设计清晰,突出目标

三、板书设计明了,有助学生抽象概括

四、建议:

1.在第一次探究0.1时,邱老师给学生两种材料探究,一种是米尺,一种是正方形纸,要求学生选一种表示出0.1。但一些学生理解错误,把米尺和纸混在一起,拿米尺在纸上量0.1,并把正方形当成线段去分。建议邱老师在这个环节要求设计更加明确一些,可以每个学生给一份材料,并去掉正方形上的辅助点,尽量减少学生的`误解。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7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8、69页“小数和整数相乘”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同时, 它既是小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为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打下基础。

小数乘法对于学生来说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小数乘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可能会受到小数加减法知识负迁移的影响;二是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生可能会有个性化的解读, 算法会出现多样化。以上学情的了解为确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过程提供了依据。在问题中探究、在活动中发现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知识迁移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间的联系, 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掌握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及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旧知

多媒体出示烈日炎炎的夏天, 农民卖西瓜的场景。

师:夏天刚刚过去, 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西瓜) 西瓜每千克8角, 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角?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3=24 (角)

评析:创设具体的情境, 密切联系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习,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热情。因为小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复习整数乘法为进一步开展教学做好准备。

二、转化单位, 引入新课

师:在超市里, 我们看到的商品标价都是以元为单位的, 那么, 8角= () 元。

如果把8角换成0.8元, 怎么列式?

根据回答板书:0.8×3=

1. 比较:8×3=与0.8×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0.8×3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2.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评析:小学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 前后教学内容都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补充。把8角转化为0.8元, 目的是引出小数乘整数。学生列式0.8×3, 进而比较0.8×3=与8×3=这两个算式, 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小数乘整数, 进而揭示课题。

三、学生试算, 初步感知

1. 自主探索。

师:8×3我们会算了, 那么0.8×3你会算吗?思考一下, 动笔算一算。

2. 合作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算的?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1) 用加法计算:0.8+0.8+0.8=2.4 (元)

(2) 0.8元=8角, 8×3=24 (角) , 24角=2.4元, 所以0.8×3=2.4 (元)

(3) 0.8看成8个十分之一, 8个十分之一乘3就是24个十分之一, 即2.4 (元) 。

(4) 用竖式计算:

师: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怎样列竖式呢?由第二种算法我们知道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整数乘法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末位对齐) 所以3跟谁对齐比较合适? (边说边示范)

师:比较上面四种计算方法,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小结:从同学们刚才交流算法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发现, 在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时候, 都是把它看做——整数乘整数。

3. 教学试一试。

师: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冬天我们也能吃到西瓜, 我们一起来看看冬天的西瓜是怎么卖的。

冬天西瓜每千克2.35元, 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 (先用加法计算, 再用乘法计算) 怎样解答呢?

根据回答板书:2.35×3=

(1) 独立试练。结果应该是多少呢?动笔算一算。

(2) 全班交流。突出用竖式计算, 问: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特别强调末位对齐)

4. 比较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

师:我们来观察0.8×3=2.4与2.35×3=7.05这两个算式, 算式中的一个因数0.8是一位小数, 积2.4也是一位小数, 算式中的一个因数2.35是两位小数, 积7.05也是两位小数。在积中点小数点, 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一位小数乘整数积是一位小数, 两位小数乘整数积是两位小数。

猜想:三位小数乘整数, 积是几位小数?四位小数乘整数呢?

评析:教学时注意反馈学生的不同方法和想法, 并组织学生交流互动, 在互动对话中达成意义的理解和方法的习得。在呈现算法的多样化的同时, 注意引导学生比较, 在比较交流中学会选择, 优化算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正确性。

四、验证猜想, 总结方法

1. 猜一猜。

先猜猜下面各题的积是几位小数, 再用计算器验证一下, 看看结果与猜想是否一致。

2. 议一议。

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应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呢?

(1) 小组讨论。

(2) 全班交流。

小结:小数与整数相乘, 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 积就是几位小数。

3. 总结算法。

小数与整数相乘应该怎样算呢?你能总结一下计算方法吗?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小数与整数相乘, 先按整数乘法算, 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评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关系,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里的设计, 既跳出了教材, 又深化了教材, 实现了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教材的基本理念。

五、分层练习, 巩固新知

1.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是几位小数。

让学生说出结果, 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 根据148×23=3404,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提问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拓展: () × () =34.04

3. 计算

学生齐练, 请四名同学到黑板板演。

交流:0.18×5的积0.90是不是最简的?小数末尾有“0”的要进行化简。

指出:先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再化简。

4. 挑战自我, 冲刺极限

评析: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 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 充分考虑到学生差异的存在, 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 使练习具有层次性, 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

六、全课总结、深化新知

1. 这节课, 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2. 如果小数乘100或者1000, 我们又该怎样算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篇8

听取潘老师的这节《小数的初步认识》课,使我享受了精湛的教学记忆,教学设计合理,层次清楚。

潘老师课堂上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找生活中的小数(课外资料)、小数在价格表示中的含义,这几个环节,学生学得还比较扎实。但在教学长度单位中的小数含义时,设计比较合理,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到位,并且把元角分和长度融合在一起,在价格中就安排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教学,然后针对发现的规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长度单位中可以这样或者为什么应该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其利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帮助解释,到达认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目的。

我觉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针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安排了相对应的练习,让学生说出分数再说出小数,说出小数再说出分数,这个练习做过后,对本节课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在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怎样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孩子们马上回答出来。

上一篇:连锁经营项目商业计划书格式下一篇:小升初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