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管理心理学重要知识点(通用9篇)

管理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篇1

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总职能:管理的总职能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中的额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传统只能以及信息、决策、激励、研究与发展、变革与创新等现代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道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具体职能

管理的传统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

管理的现代职能:信息、决策、激励、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管理的目的:

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缺德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为四个方面

(1)个体心理

(2)团体心理

(3)领导心理

(4)组织心理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突出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

2.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及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念。

3.突出主体意识与主人翁精神的观点,强调人是企业与行政机构的主体,职工是企业与行

政机构的主人,必须依靠职工个人、团体、组织、领导等因素,齐心协力来实现企业与行政管理的目标。

4.强调人际互动的管理理念及系统论的管理思想,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构建良好的团队心

理气氛与组织形象,强化组织文化建设等,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管理心理学的服务目的1.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2.对职工进行管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强化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企业形象建设、社会心理

气氛建设,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并推动社会政治文明与生态环境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观察法

(3)问卷法和测验法

(4)个案研究法

(5)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分析法

管理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篇2

关键词:知识管理,重要性,图书馆

由于图书馆和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结合的日益紧密, 建设专业的知识仓库已逐渐提到了各个图书馆的议事日程上来了。一些图书馆所建的一些书目数据库只是将信息简单地数字化和有序化, 无法根据各类读者需要组合成特定的知识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 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 对各种外部和内部的知识与信息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有效的管理, 并建设有利于知识传播、共享和交流的知识仓库, 是图书馆信息化、知识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1 用知识管理思想指导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服务对读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馆员来讲, 我们要把服务做好的同时, 再把知识信息建设的更完善。

1.1 在服务取向上, 坚持“以用户为中心”

以前图书馆更多的是关注信息对象 (馆藏) 而不是信息用户 (读者) , 即是“以馆藏为中心”开展服务, 导致一些弊端, 如馆藏重复建设、馆藏结构单一、利用率低、服务范围小、服务层次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图书馆知识管理能贯彻“以用户为中心”, 紧密地将信息用户、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针对用户结构、阅读倾向、各群体数量及比例、利用图书馆的频率和方式、对服务的需求层次和满足条件、将来可能的发展变化等参数, 连续地收集用户的数据, 深入研究用户信息需求, 建立明确有序的用户信息反馈渠道和科学、可行、系统化得评测指标, 借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和评价图书馆服务运行的状态和效率, 指明需要改进的环节和项目, 有针对地调整服务对策, 从而扩大和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与只是服务。

1.2 在服务内容上, 强化知识性

知识经济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较高的知识性要求, 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不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贮存和传递, 而是基于知识的开发、创新与利用。首先, 在服务内容的深度上, 应特点注意扩充知识内涵, 实施知识挖掘与知识发现, 使原有信息和知识得到系统化、综合化、深入化, 产生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强的再生知识, 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增值;其次, 在服务内容的广度上, 应尽量扩展相关问题的知识涵盖面, 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各种实体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 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提供知识面很广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

1.3 在服务方式上, 实行知识服务

图书馆应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 开展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是建立在图书馆服务功能和专门知识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取向, 不再是以规范化的信息资源收藏和组织为标志, 而是以灵活的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和调动知识工作者的智慧进行的特定问题的分析、诊断、解决为标志。知识服务方式多种多样, 包括基于分析和基于内容的参考咨询服务、专业化得信息服务、个人化信息服务、团队化信息服务、知识管理服务。需要指出, 知识服务并不排斥以藏书建设、文献编目、文献检索、文献流通阅览为基础的传统服务, 只不过这些服务将不再体现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专业取向和标志性内容, 将主要作为辅助性的后台服务来支持知识服务。

2 培养能胜任知识管理的知识型馆员

吴建中博士指出:21世纪现代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将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业务重心从第二线向第一线转移、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图书馆员是实现这些转移的关键。但怎么样提高馆员的知识和技能呢?培养的知识型馆员应该具备胜任知识管理的如下素质:具有了解知识和信息的特征、结构、媒体的知识;具有收集、组织、保存、利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拥有信息技术知识, 即知道怎样运用合适的技术为目标用户捕获、分类和传播信息与知识, 已经怎样把知识转化成集中化的员工数据库来存取;具有明锐的和善于分析的头脑, 能从多种角度了解用户需求;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3.1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管理基本理论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有如下不同:第一, 理论基础不同。从上述两个定义可以看出, 图书馆管理是以传统的管理学理论为基础, 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第二, 管理对象不同。图书馆管理对象是由人员、文献信息、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的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 它是由信息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与图书馆文化等要素组成;第三, 侧重点不同。尽管图书馆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 以读者为中心, 但是在实践中, 很少有图书馆贯彻里这一基本管理思想, 而只是忙于一般的事务性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人力资本管理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 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

3.2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管理原则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 突出如下原则:第一开放性原则。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图书馆管理平台, 让所有成员能把自己的新知识添加到知识管理平台中去, 同时也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 丰富图书馆知识库。第二挖掘性原则。图书馆应该认识到知识在图书馆产品及其服务的价值创造中所具有的关键作用, 图书馆需要明确知识的价值, 并将其挖掘出来。第三是增值性原则。由于知识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 图书馆员工通过知识共享, 可以分享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减少团队的学习时间, 实现知识价值的增减与功能放大。第四是创新性原则。图书馆应本着创新性原则来实施知识管理策略, 也就是说要用知识创新的观点来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 并加强其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

3.3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文化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要求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共享文化。它的核心价值观如下:一是相互信任。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用户间要建立相互信赖关系, 因为它是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 如果双方互不信任, 双方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员工或用户就不可能将自己的隐形知识贡献出来与大家分享。二是开放式交流。由于任何组织的大部分知识都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 释放这些隐形知识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大挑战。员工可以通过使用类推和讲故事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充分交流。三是鼓励创新。图书馆不仅要建立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 而且要容忍创新失败, 允许奇思妙想付诸实施。

综上所述, 在现代信息环境下,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虚拟化, 打破了信息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使信息获取变得日方便和简单化, 信息检索与传递走向非中介化、非专业化和非智力化, 传统信息服务在用户活动中的影响逐渐淡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服务提供了物质技术保障。随着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变馆员的服务观念也要转变, 要根据用户的需求, 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化手段, 建设现代知识仓库, 为用户提供高效的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邱均平.知识管理与图书馆情报学的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 2002.

[2]吴建中.浅谈21世纪图书馆发展趋势[J].图书馆杂志, 1997.

[3]吴中伦.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J].企业经济, 2001.

管理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篇3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新技术企业;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主要战略资源。在科技兴国重要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在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高新技术是指那些技术上水平高的、社会经济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如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有利于环境的高技术和软科学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则是应用此类高新技术生产的产品。从事经营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就是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政府相关文件,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产业、资源与环境产业、新材料产业等。

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大缺陷——知识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由于知识创新能力不足,国内广大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实力。因此,为扭转此不利局面,使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知识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对企业知识的管理,创新知识、掌握核心技术。

目前,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并不统一,研究知识管理的国内外学者基本可分为三个学派: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

技术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将知识管理等同于信息管理。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该学派的学者侧重于对个体的学习行为的研究。综合学派综合了上述两种学派的观点,认为“知识管理要将人与环境、人与信息结合起来,不能孤立偏重一方,而应当相互结合,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综合三个学派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可以定义知识管理:组织的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获取、整合、储存、传递、共享、应用和创新的过程,通过知识的积累管理、共享管理、应用管理、创新管理,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的能力,实现知识资本化,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知识的利用效率和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所以,在企业内部实施知识管理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经济将人类发展转变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环境由于相应领域知识的总量爆炸性的增长、知识的传播速度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只有加快提升企业对内外环境的反应速度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反应速度又主要依赖于获取知识的速度和获取知识的影响力。

(2)知识本身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企业的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企业人才的竞争,而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人才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知识能力的竞争,包括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等。高新技术企业区别于传统的最大特点是为客户提供的是知识密集型产品或服务,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案,所以企业必须通过知识管理赢得顾客,这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3)知识管理是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及时、正确决策的基础。如果企业没有实施知识管理,企业员工就没有可靠、便捷的渠道获取所需要的某类知识,由此可能就会造成工作或决策的延误,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快速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机会一旦延误,可能就会错过发展的良机。为了能够给组织和个人及时准确的提供所需知识,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使企业获得高度的灵敏度和适应性,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发展。

(4)知识管理有助于企业的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的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知识的创新能力不仅仅包括技术创新能力,更包括管理创新和应对市场变化能力。良好的知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培养员工的学习兴趣,为组织及员工提供良好的知识交流平台,促使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促使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谋取更大的发展前景,就需要从企业战略的高度重视知识管理并实施知识管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管理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篇4

李维长

(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 100091)

人类的祖先原本是大自然万物中的一员,在进入文明社会后很长的一段历史中,人类仍然保持着与自然的和谐和平衡。然而,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高度发展,使人类对大自然变得贪婪。由于人类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和财富,导致了森林消失,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灾害不断。在大自然向人类进行报复和惩罚的严峻事实面前,人们不能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一根本问题。也许,人们能够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民族传统文化在社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自然与人的相互关系融入了道德、文化、政治、经济及生态领域的许多方面。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之实质是对大自然的保护文化,他们以生产为目的的、对自然资源的传统管理方法,曾有效地将当地的森林覆盖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在较长的时期内有效地维护了生物多样性。这些都可以被看作是早期社会中,人类文化积极作用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例证。“风水林”这一传统形式在中国的广大地区普遍存在且历史悠久,风水林文化是中国林业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1 风水林

中国的“风水”认为,住宅或坟地周围的风向和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风水林一般栽种在村庄的“水口”或“上风”之处。从“风水”的角度出发,根据某种需要营造的森林称为“风水林”,由于中国的风水学提倡“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所以这种风水林实际就是人类和大自然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建筑。在中国南方的很多村庄里,至今都保留着种植风水林的习俗,因为森林保护了他们的“风水”,而“风水”使他们安居乐业、子孙繁衍。当地的居民会对风水林里的树木加以重点保护,如果林地里没有树,他们就在屋后栽种树木,以期成林,村民们相信这样的树林是村庄和家庭的“风水”所在。有人解释说,人不同于禽兽,需要以衣避体,而村落也同样应该穿衣服,这风水林就是村落的衣服。虽然这都是一些传统说法,但从客观上起到了保护林木的作用。风水林一说,看起来貌似迷信而毫无科学根据,但是,除去迷信的外壳,就是自然保护区的刍型,它实际上符合于当今称之为生态平衡的理论。

风水林是在宗教意识和风水意识共同支配下营造和保护下来的历时久远的林木。风水林主要有村落宅基风水林、坟园墓地风水林、寺院风水林等基本类型。风水林的树种一般都以当地生长的、适应性最强的树种为主,由于风水林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轻旱涝和风灾、调节小气候,当地的居民也确确实实从风水林得到了许多生态方面的益处。风水林是人们受风水理论的影响,认为对平安、长寿、多子、人丁兴旺、升官发财具有吉凶影响的人工培植或天然生长并严加保护的植物群落,是人们在路口、村后、庭院、坟墓周围等与风水有关的地方所植的林木。它一般具有较长的历史,高大而茂密的树冠层,林下植物种类较多等特征。风水林基本以“枕山环水”为构建原则,布局呈半月形,环抱整个村落,是村落的一道天然绿色保护屏障,无形中具有守护乡村的象征意义。风水林已成为不可再生的绿色文化遗产。在古代东南中国广大农村,缺少风水林几乎不形成村落。

案例:

在解放前交通相对闭塞的闽北,80%以上的村都有风水林。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的上屯村,1958年,村里为了建村部把后山一片300多年的风水林砍掉一半,当时人们嫌那些楮木不好烧火,才留下了10株左右的白、黑楮。大自然堆人类的惩罚很快就出现了,砍树后的第三年,山上的黄泥每到雨季就漫满村里的道路,井水也开始变浊。1964年,村民们决定重植风水林,后来尽管在“破四旧”时拆掉了风水林前那座占地几百平方米的大庙,也没动一下剩下的老树。如今,随着这片风水林的成林,村里还形成了一个新民俗,每年正月十五早上,全村人都要到林间锄草,养护树木。

广东省鹤山市雅瑶镇昆东村后的小岗上有一片风水林,相传是该村华侨从南洋带回种子人工栽种的。这片风水林的树种是格木,格木是一种亚热带珍贵树种。目前,风水林中的大树已有180年以上的树龄,胸径已达80—90厘米。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一家造船厂愿以两台拖拉机来交换砍伐这片格木林,但遭到昆东村民的拒绝,村民们认为这是风水林,它已经为当地带来了保护水土、遮挡风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多种效益,绝对不能砍。目前,这片格木风水林已经作为鹤山一处重要的华侨历史文物而受到政府的保护。

在四川省阿坝自治州黑水县境内有个藏族人居住的卡龙沟,沟内茂密的原始森林被当地藏民视为风水林,他们认为破坏森林就会受到山神的惩罚。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一个伐木公司计划砍伐沟内的原始森林,世代生活在沟里的藏族居民恳请有关部门停止采伐森林,当地林业部门出于对当地风俗的尊重,留下了这片风水林,从而也给当地藏民留下了一块聚宝盆。今天的卡龙沟已经成为生态旅游的好去处,沟里的彩林、叠溪、滩流、石林、苔藓、雪峰、藏寨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7绝风韵。1.2 神林

少数民族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是根深蒂固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真实反映。宗教与森林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宗教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影响很大。尽管有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方式具有宗教色彩,诸如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等,甚至把某种动、植物当作自己的祖先,但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崇拜的实质和本意在于保障其生态平衡,并制订具体的禁忌措施来加以保护。神林、封禁林是少数民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圣之物,充分表达了他们对森林的深厚感情,而且,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确已成为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对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为中国的少数民族采用神林、神树等传统习俗和方式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其经验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兴趣。

树神崇拜是人类早期文化中共有的现象。人类的祖先见得最多的就是茂密的森林,这就很自然地在人类祖先的心中唤起对森林和树木的崇拜。据传说,神林是神的“家园”,这里的动植物都是神的“家园”里的生灵,也就是神的“伴侣”,神的“家园”是神圣不能侵犯的,保护好神林可以消灾免难,可以人类健康和家庭平安。神林在中国的古代就已有之,时至今日,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留着不少神林。众多神林的存在,对于保护森林、保护物种、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等方面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这种世代流传的民族文化不仅使得中国一大批珍贵的古树得以保存下来,而且也提高了人们爱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但是,哪里有人家,哪里就有森林。中国云南省的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一种“神林文化”,既在村寨后方或附近有一片被赋予神秘色彩或被作为宗教崇拜对象的树林,这就是神林。这种神林在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苗族、水族、瑶族等许多少数民族文化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各个有神林文化的少数民族对这种树林都十分崇敬,一系列民族节日、祭祀活动和禁忌习俗都与神林有关。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神林有不同的涵义,主要有三种:一是原始崇拜中的护村寨神;二是掌管风调雨顺的神灵或神龙所在地或化身;三是安葬祖先的地方。在少数民族文化观念中,神林是圣洁的,人不能在里面打猎和行走,更不允许在其中放养牲畜。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山民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他们世世代代与大山、森林及各种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形成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及对灵魂的信仰。产生了包含对神山的崇拜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朦胧意识。这些民族认为动、植物都是有生命力的,狩猎和砍树是杀生行为,因此绝不可以乱砍滥伐。老一辈告诫青年人如果砍了不该砍的树,打了不该打的鸟,就会得到报应;反之,如果保护了动植物,就是救了一条生命。这种原始的生态伦理观念在青藏高原的民族中代代相传,与佛教结合,逐渐形成了以神山崇拜为核心的生态保护文化。实事证明,这种敬畏自然、不敢肆意破坏山林生态以免得罪各路神灵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傈僳人与森林的关系,而且融入到傈僳人传统的乡规民约之中,至今仍影响着他们对山林的管理,当然也促进了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壮、傣、彝、纳西、苗、布朗、德昂、哈尼、拉祜等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习俗就是祭林拜树。所谓祭林拜树就是在人们居住的村寨附近,选一片葱绿茂密的山林作为本村的风水林或水源林,有的民族甚至把水源林当作神山森林加以崇拜。村寨中或神山上的参天古树一般称为树神,严禁砍伐与破坏。这种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文化传统对于西南边疆的生态资源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案例:

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了千百年的傣族,早就意识到人的生息繁衍与森林休戚相关,民间流传的“森林是父亲,大地是母亲”的谚语,就是傣族人对森林重要性的朴素认识和护林意识的反映。早在800多年前,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就有风水林存在了。傣族传统的护林方法,就是把一些重要的水源林都叫做神林(或称为“龙林”),借用人们对神的崇敬和畏惧保护这些林地不受破坏。傣族人认为,神林是神居住的地方,神林里的树木、花草、禽兽也因此成为“神物”,应当爱护和崇拜,以求得神的保护,严格禁止在神林里伐木、狩猎、采集和开垦。人们不仅不敢采伐林内竹木,就是落在地上的野果也无人捡食,落地枯枝也绝不用作烧柴。这种表面上看来是一种自然崇拜的迷信习俗,却包含着深刻的早期人类生态学观念。在西双版纳,由于树木得到保护和蓄养,动物无受人侵扰之忧,神林已成为不是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境内约有神林400余处,面积约为30 000~50 000公顷,目前许多保存完好的热带森林都是神林。

创造了“梯田文化”的哈尼族人民的生存模式是“谷底江河一坡地梯田一山腰村寨一山顶森林”,可见哈尼人把乡土知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哈尼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充分认识了森林与水源、森林与农业的关系,他们将森林资源划分为7种类型,神林是其中的一种。哈尼人每年都有几次大规模的祭山活动,这种借助神灵保护森林的意义,有效地保护了哈尼人赖以生存的森林和水源。哈尼族的神林的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及部分热带山地雨林,其中植物特别是棕榈藤类十分丰富,因此也称为村寨藤类保护林。哈尼族视森林为命根子和衣食饭碗,对森林的保护和管理有着约定俗成、千年不渝的规定,根据古时哈尼族勐龙土司的规定,当地群众每年只许进山采藤3次,其余时间不准入林砍树,若谁敢犯禁,则村寨的牲畜或庄稼遇到灾害均由其负责。哈尼人还制订了自己的乡规民约,对违禁者的制裁的方式很多,例如罚款、罚粮、罚清扫街道等。

在云南省,拉祜族的每个村寨附近都有一片树林,拉祜人称之为神林,其中最大的古树被视为神树。逢年过节时,各家各户都在神林旁点上蜡烛,献祭上肉、饭、水,以求人畜平安。根据拉祜族的族规,神林及其周围的林木禁止砍伐,人畜不得入内,不得在其中放牧采伐,更不能在神林中大小便。

中国的其他少数民族也有栽种和保护神林的传统习俗。例如:羌族每个村寨的山后都有一片“神树林”,被视为山神之所在。神林属全村寨公有,神林禁止砍伐,也不能在其中放牧和割草,村寨定期进行化祭。四川省茂县较场区一带的羌族村寨每年秋季还要举行封山仪式,村寨的所有成年男子在择定的吉日那天都要前往神林参加仪式,仪式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老人面对悬吊在树上的一个草人祷告:为了全寨的幸福安宁,必须保护好这一片神林,谁违反戒规砍伐了树木,将会受到惩罚,像这个吊在树上的草人一样不得好下场。祈祷完毕,参与仪式的男子依次走到草人面前,瞄准草人开枪,全寨盟誓,如有违反封山公约的行为,甘愿受到像草人一样的枪击惩处。茂县赤不苏区的羌族村寨也有类似的习俗,但他们以狗代替草人。在西藏,神林被藏族人民视为保护神的居住地,每逢吉日或有人出远门时,都要到神林旁烧香敬神,以求平安和如意。神林内严禁砍树和狩猎,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普米族信仰藏传佛教,也信奉原始宗教。普米族的每一个村寨都有一片树林作为神林,这里是全村寨的祭祀场所,并视为神圣不可侵犯。

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远地区或山区,可以说有山就有林,有林就有少数民族村寨。几千年来,在与大自然做斗争的漫长历史中,广大少数民族与森林共处,森林给予了少数民族人民以水源之利,衣食之本,给了他们绿色的生存环境,少数民族人民也与森林结下了不解之缘。贵州省的苗、侗民族自古以来就珍惜森林,酷爱造林,崇拜树木视同命根。每年的春季,各地苗、侗村民踊跃过“买树秧节”。中老年人买苗造林;未婚青年男女则互换树苗作为恋爱信物。更为有趣的是,婚后哪家出生一个婴儿,不论是男是女,全寨都要为其种100棵小杉树,18年后孩子长大,杉树成材,即以成年杉树为其办婚事,当地称此习俗为“种十八杉”。苗、侗民族居住的山区杉林遍野,与此风俗关系极大。2 乡土知识系统在林业生产和森林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先民们在世世代代与森林共处共荣的历史长河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积累和创造了很多适应自然环境的、行之有效的乡土知识系统。在当前的国际发展领域,“乡土知识系统”已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述语。所谓乡土知识系统,系指当地社区通过长期生产实践所积累的、世代相传的知识和技术,乡土知识系统既包括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亦包括信仰和人生价值观等。当地社区和人民不仅对其周围环境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广泛的知识,他们也在保护当地自然资源的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这些乡土知识系统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乃至文化多样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乡土知识系统也为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中国的乡土知识系统中,有关农林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的内容极为丰富,至今仍然广为流传并得到国际上称誉的有农林复合经营(agroforestry)、庭园经济、封山育林和小流域治理等。本文仅重点讨论乡规民约在保护森林资源中的重要作用。

乡规民约在中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乡规民约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性行为规范,在林业生产和森林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村民参与了乡规民约的制订,使得这些公约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和可操作性。乡规民约还是法律的补充。

案例:

一次,中国清朝皇帝乾隆微服南行,只有两个太监随行。某日来到浙江省衢县航埠乡三十六亩村,发现当地的红橘正熟,橘树上果实累累,芳馨扑鼻,乾隆伸手摘了橘子就吃,在他细品橘味,怡然自乐之时,被当地的橘农发现了,有人高声喊道:“摘橘要罚款的,就连皇帝也不得例外!”乾隆这才知道自己违反了乡规民约。他要来乡规民约看后得知未经许可摘食橘子者,每摘食一个橘子罚戏一曲,因为乾隆和两个太监共摘食了8个橘子,需罚戏8曲。乾隆遂按照乡规民约的处罚规定,安排戏班子在当地连演大戏3天,还为当地红橘命名为“七点红”。当加盖了“乾隆南游”篆印的命名布告贴在墙上时,当地的乡民才知道皇帝居然也受罚。可见乡规民约的权威和效果。

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双口镇的军营村是一个普通的客家村寨,他们制订的乡规民约很特殊,但却非常见效。这里的乡规民约规定:谁砍了风水林里的树,大家就把谁家的猪宰杀并分吃掉,同时,砍树的人还要掏钱为大家放一场电影。养猪是当地人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以杀猪来惩戒违规砍树的行为,这项规定的确够让违规砍树人掂量一番的。

贵州省从江县岜沙的苗族有世代相传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这里到处古树参天,蝉鸣鸟叫,举目望去,满山遍野,苍翠欲滴,这得益于多少年来岜沙的苗族村民自古以来一直恪守禁止乱砍滥伐的民间习俗。公路修到村寨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发生过用现代运输工具盗伐林木的事件。岜沙的苗族有自己的乡规民约:如有人盗伐古树,一经发现要罚60公斤米,60公斤猪肉,60公斤酒让全寨人吃,以示警告。

云南省的彝族村寨都有一片神林,彝族人把它视为不可侵犯的地方,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全体村民要杀鸡宰羊去神林祭祀,以求“山神”保佑全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根据彝寨的乡规民约规定,严禁在神山上砍树、放牧、取石,违者不仅罚款500元,而且必须宰鸡杀羊去祭祀神林,还要请村里人吃饭赔礼道歉。

在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鳌峰寺内,有一大一小两棵古杉,大的一株两个人都围不拢,小的直径略细一点,该双杉高大挺拔,因为它们比周围的森林高出许多,所以常遭雷击,20世纪前叶,当地不断有人认为此树不吉祥,主张砍伐。这一动议引起乡民的广泛关注。1931年重阳节,和顺乡各界知名人士在寺中集会商议此事后决定:双杉不能砍!还当场做诗一首——《双杉行》,并将这首“护树诗”刻在石碑上,以警世人保护林木。为两株树制订乡规民约,且以乡规民约入诗,诗又出自名家手笔,这“护树诗”碑当可算是滇中一绝了。云南省广南县旧莫汤盆寨的一块立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的护林石碑,现在仍然立在该村的老人房外左侧,告诫村民不得乱砍森林,并有对违者的处罚办法等。

湖北省远安县洋坪镇漆树垭村四组有一块立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乡规民约石碑,虽然碑文只有226个字,但对乱砍滥伐却不惜重墨,大加挞伐,对违规者“罚戏一台”的惩罚措施促使当地村民严格遵守护林公约,自觉地保护森林。前人立碑为规,至今丝毫未犯,这样有效的乡规民约的确令人钦佩。

浙江省宁波市茅镬村至今仍然保存了一块立于公元1849年的石碑。据碑文记载,当时村里曾有人因经济拮据欲砍“村旁宅边大荫木”,族人坚决不答应,最终由族人严正标买下了这些树木,并由族长制订禁约刻在石碑上,此后,村里再没有人违禁。抢救民族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系统刻不容缓

但是,我们也不无忧虑地看到,由于现代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变,以及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合理地存在了几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大量流失,乡土知识系统正面临着威胁并受到严重的挑战,民族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系统被政府部门所忽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行之有效的的利用乡土知识保护和管理森林的方法不仅得不到流传和使用,反而十分遗憾地被遗弃或废止。有的地方甚至把农民自助组织(NGO)制订的乡规民约也纳入行政管理的范围,并建立了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致使乡规民约成了包罗万象、门类较多的社会治安管理条文。这种名存实亡的政府行政管理式的乡规民约已经完全丧失了其原来的作用,而只能是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也影响了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 篇5

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

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顶点上;

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垂心是它垂足三角形的内心;或者说,三角形的内心是它旁心三角形的垂心。

例如在△ABC中

3.垂心O关于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的外接圆圆上。

4.△ABC中,有六组四点共圆,有三组(每组四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

5.H、A、B、C四点中任一点是其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并称这样的四点为一—垂心组)。

6.△ABC,△ABO,△BCO,△ACO的外接圆是等圆。

7.在非直角三角形中,过O的直线交AB、AC所在直线分别于P、Q,则AB/AP?tanB+AC/AQtanC=tanA+tanB+tanC

8.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

9.设O,H分别为△ABC的外心和垂心,则∠BAO=∠HAC,∠ABH=∠OBC,∠BCO=∠HCA.

10.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到三顶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的2倍。

1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是垂足三角形的内心;锐角三角形的内接三角形(顶点在原三角形的边上)中,以垂足三角形的周长最短。

12.西姆松(Simson)定理(西姆松线):从一点向三角形的三边所引垂线的垂足共线的重要条件是该点落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上。

13.设H为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且D、E、F分别为H在BC,CA,AB上的射影,H1,H2,H3分别为△AEF,△BDF,△CDE的垂心,则△DEF≌△H1H2H3.

14.三角形垂心H的垂足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平行于原三角形外接圆在各顶点的切线。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教案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我们在组织全组老师编写资料的时候,围绕着以下三点构想:

1.全面性 虽然我们不敢说“一册在手,别无所求”,但我们坚信对你是有多多少少帮助的。由于我们围绕着:

①对考试的热点作认真分析;

②对知识点做细致整理;

③对中考的动态分析等编制理念,同时,我们在编制安排上本着:着眼于操作;立足于中考;服务于学生等想法,按照分课时将教案和学案在一本中设计的原则,使我们老师在使用的时候能有很全面的借鉴价值。

2.可操作性 我们在整个复习中,设置三个阶段

①基础知识积累阶段:题目的难度大概是中考题目中的70%的基础题目;

②专项知识整理阶段:题目的难度大概是中考题目中的20%---30%的应用题目;

③实战演练阶段(借助一份中考试卷的解答指导试卷的解读技巧)

3.互动性 在编制这本复习书的时候,为了充分体现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开辟四个特色栏目:“自我诊断”“警钟长鸣”“师生对话”“机动园地”,以便我们老师在使用的时候能找到非智力因素等课程资源。

4.资料新 我们这本复习用书中的所有例习题,均来源于

①从各地中考题中采用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50% ,

②从其他有关资料中精选20% ,

③我们学校老师原创自编习题约占30% .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2月21号——3月27号),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

②对配备的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

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中考语文重要知识点 篇6

小作文:考察对于具体情境的理解,重点在于作文格式,以及语言是否得体。 大作文:以命题和半命题为主,前面会有材料或话题,初中生常考的作文题材范围有:亲情、友情、师生情、个人成长、社会温暖。考察的立意分为基础立意和拔高立意,拔高立意要求达到认识层面、理解层面。

作文结构考察三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的写法有:开门见山、引经据典、运用修辞、设置悬念、渲染氛围以及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中间的写法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结尾的写法有:回味式、反剧式、首尾呼应式和卒章显志式。

管理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篇7

1 机械制造知识管理的概念分析

现代企业都面临着非连续性环境的变化问题, 此时要求企业的组织能够以更加适应性的方式进行调整, 由此去获取自身的竞争能力的提升, 这是实现更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契机。从本质角度来讲, 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组织发展进程管理的过程, 也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能力实现人类发明创造能力的激发的过程。机械制造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 在原来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的基础上, 越来越多的机械制造企业发现自身知识资本就是一种战略资源, 对于这种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以创新的姿态参与到新一轮的企业竞争中去, 是现代制造企业应该树立的基本理念。无论是机械制造工艺过程, 还是机械制造实践哪里, 或者是机械制造企业组织规划模式, 这些都可以归属到知识的范畴中去, 而实现这些的管理和规划, 可以保证机械制造企业处于良性发展中。

2 探究机械制造中知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机械制造中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 是机械制造企业新形势下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宏观角度来讲, 机械制造过程中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 是提升机械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是, 机械制造过程中知识管理工作的微观价值, 可以更加清晰的使得我们看到知识管理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价值:

2.1 有利于构建知识共享的信息平台

机械制造企业全体员工的经验和知识如果能够融合在一起, 并且在新项目运作过程中发挥对应的作用, 就可以使得企业的决策更加高效, 企业的战略更加科学, 企业的管理更加民主。随着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越发健全, 其在知识共享方面的效能不断展现出来, 企业内部各个成员的交流和沟通氛围得以营造, 知识在不断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会得以升华, 进而得出更加创新的想法, 这是发挥集体智商的重要途径。比如在长期的机械制造过程中, 发现机械生产工艺可以以微小调整的方式, 实现工艺结构的优化, 不仅仅可以减低消耗, 还可以提高实际的生产效益, 而这样的创新都是依靠知识管理的共享平台的。另外在这样的知识管理系统共享效能发挥的过程中, 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行业信息的收集, 并且给予员工共享, 使得企业内部形成知识网络, 对于营造良好的企业信息管理氛围来讲, 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 在这样良好的企业信息管理环境中, 企业与供应商, 分销商之间的信息沟通也变得更加频繁和高效, 此时对于市场信息的把握能力也有所提升, 此时自身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素质也会不断提升。

2.2 有利于企业战略决策的有效调整

机械制造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机械制造工艺相关的信息收集量也在不断积累, 而在对于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 会发现在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很多瑕疵, 或者是机械制造资源成本效益还可以进一步开发, 或者是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可以进一步调整, 或者是机械制造人力资源结构可以进一步优化, 此时基于知识管理获取的就是企业过去发展的成绩单。在这样的信息反馈中, 可以引导企业决策者在对应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战略决策的有效调整和改善, 而在此过程中知识管理工作就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过去机械制造企业不重视知识管理, 很多战略决策的调整都是依靠个人经验来进行的, 虽然也可以将其归属于信息源范畴, 但是其主观性太强, 很容易出现对于过去经验信息的误判, 而机械制造知识管理工作就是规避这种误判的最佳途径, 由此可见机械制造知识管理在此方面的价值。

2.3 有利于企业员工自身素质有效提升

知识管理的关键性环节在于人, 在于人可以使用自身掌握的知识信息, 指导实际的生产实践, 由此迎来全新的企业生产发展格局。简单来讲, 机械制造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 可以营造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和环境, 处于这样的情境下, 企业的每个员工更加愿意以各种方式去掌握信息和运用信息, 比如在供应商, 分销商合作的过程中, 获取更多关于机械制造的市场需求信息, 进而实现自身机械创新设计思维的拓展;或者在完善的知识仓库构建的过程中, 与国外机械制造企业接触的过程中获取到对应的机械制造新理念和技术, 这些都将成为引导企业员工不断开拓创新的重要知识性学习。当然还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反馈出每一位员工工作的缺陷和不足, 由此指导员工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由此可见机械制造中知识管理可以在促进员工自身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该正视其在此方面的价值, 并且充分将其融入到生产实践中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机械制造过程中开展知识管理工作, 是机械制造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树立正确的知识管理理念, 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与知识管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从而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 这样可以引导机械制造企业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当然为了推动机械制造过程中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 还应该从知识管理制度化发展, 专业化发展, 人本化发展的角度入手, 构建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 由此才能够发挥知识管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丰艺.机械工艺知识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2]陈熙.机械制造企业工艺知识管理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3]洪子元.机械制造企业的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9.

比知识更重要的 篇8

教育学告诉我们:人的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起决定作用的是成长环境。小学生正处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性格当作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笔者在工作中有以下体会:

一、结合教学内容、方法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语文中同一事件、同一人物以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出发点看待,就有不同的发现。我常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反对学人口舌。《晏子使楚》一课,除了认识到晏子能言善辩的才华外,我特别强调要认识他的胆识,因为只有不被楚王的威风吓倒,他的才华才能施展出来。数学教学倡导一题多解,通过比较分析优化解法,使学生学到一种思想方法。我还常限时完成作业、安排课外调查等,主要是训练学生严密灵活的思维、坚韧不服输的性格。

教學方法也要有创新。语言富有激情、表情富于变化,这不仅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给他们的思想插上翅膀。

二、以教师的言行、思想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1.把握好批评与表扬的分寸。批评学生要摆事实讲道理,使之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可帮他分析怎样就能避免错误。切忌呵斥或用教师的威严来压制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表扬学生要恰如其分,不可言过其实。

2.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样。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好恶、情绪对待学生,优差生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并把亮点不断放大,从而使之灿烂起来。如我班有一个孤独内向的学生,成绩较差但偏爱美术,我就把办黑板报的任务交给她。该生很激动,办板报非常用心,使之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同学们很佩服她。从此,她信心足了,开朗活泼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3.处理学生纠纷必须公平适度。小学生在一起难免产生矛盾, 一有矛盾就会找老师。老师要在充分了解原因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不可各打五十大板或动不动就请家长。一些简单的做法看似当时解决了问题,实际上会造成学生认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缺陷。如在与人聊天中有人谈起他小时候被老师误解冤枉的事时仍愤愤不平,这对我触动很大。

4.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隐私,文明礼貌地对待学生,不指派学生为自己干这干那。即使对犯错误的学生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可一棍子打死。记得自己上初一因迟到被罚站,全班哄堂大笑,并且很快传遍全校。此后整个初中阶段我都羞于见人。

5.教师必须敬业爱岗。教师认真钻研业务、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学生是会看在眼里并受到感染的。

6.教师要培养学生荣誉感。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如一次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做好事、获得流动红旗等都要及时肯定,让他们知道老师很在乎。对缺乏上进心的学生要给他们树立榜样,找动力,同样让他们感到老师的重视。如果老师对一切熟视无睹、置若罔闻,那么当学生认为一切都无所谓的时候这个班级就难管理了。

学生性格的形成是复杂的,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因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给人什么样的影响。作为老师我们要最大化利用好学校这方天地,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性格的培养。

责任编辑 薛小琴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 篇9

注音释义

作揖(yī) 行(háng)事 醺(xūn)

腆(tiǎn) 啐(cuì) 星宿(xiù) 讳(huì) 绾(wǎn)

带挈(qiè):提携。文中的意思是“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体统:规矩。

见教:指教(我)。“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舍与:施舍给,赏给。

内容主旨

本文节选自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侧重描写胡屠户的倨 傲。

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治疯”和张静斋的拜访,在 对比中表现整个社会各色人等的形象。

文章中心

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写作手法

1、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范进中举因惊喜而发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对比手法主要运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作者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2、用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

上一篇: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下一篇:杜甫诗三首导学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