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冲突化解法(共8篇)
1、无论错在哪一方,态度一定要诚恳,比如可以说:“这件事也怪我没有交待清楚,下次我一定会注意。”
2、请人帮忙的这个“人”,一定要选择得当,最好是与冲突双方关系都比较融洽的下属。
要注意的是,这位下属发挥的只是桥梁作用,具体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要当事人自己去进一步努力解决。
3、在冷却处理的时候,不应对同事另眼看待,工作仍应一如既往。
4、适度的“度”一定要把握得当,不能一昧地回避矛盾,迁就对方,以免损害形象,自取其咎。
5、在寻找机会,表达和解愿望时,可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可在对方生日时,送上一束鲜花或一盒蛋糕表达祝贺之意,同时也可促使对方反省自身的错误。
6、冲突一旦过去,切不可再旧事重提或耿耿于怀,不揭老伤口,不提旧问题,使以后的工作不致因此而受到影响。
7、如果冲突涉及原则性问题,无法经由调解或遗忘了结,则应尽快处理,将冲突一方调离原工作岗位,以免影响工作进度。
8、如果冲突的主要责任方在自己,应勇于找同事承认错误。
9、不是原则性问题时,可主动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10、请人化解时,注意带去自己的歉意,在不损害自己威信的情况下,尽量实现双方的沟通。
11、在发生冲突后,不要急着分辨对错,可将此事暂时搁置,等冷却一段时间后再作处理。
12、应适度忍让,不要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相关文章分享:
1.听完冲突双方的陈述后,再也没有下文; 2.引导双方攻击你(引火烧身); 3.明确站在其中一方一边,对其表示赞同; 4.缩小、忽视问题的严重性;
5.在其他人能听到你的声音时,表示你不应该在工作时候讨论这种事; 6.建议举行一个你可能不是主持人的解决方法会议; 7.阻止对方宣泄,建议双方冷静下来再谈; 8.转换话题(如要求帮助解决你自己的问题);
就算是关系很好的同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同事可以一同吃喝玩乐,但不可谈任何实质问题,更不宜交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的产生。
2.至少尽量与某个同事搞好关系
找一个平时态度还不错的同事出来喝茶,吃点东西。以工作为名,向他好好讨教如何处理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听听他的建议。态度要诚恳,表达出自己非常想融入这个集体的心情。当然,约他出来吃饭的事情,尽量不要让别的同事知道,避免招惹闲言碎语。
3.尊重同事的意见
同事之间由于经历、立场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引起一些争论,一不小心就容易伤和气。而在这里,尊重就变得尤为重要。
4.宽容忍让,学会道歉
同事之间出现矛盾是很正常的,你能主动忍让,多为别人着想,用你的真诚就可以很轻易地化解矛盾。
5.把挑衅的语气改一改
工作中免不了会与同事出现意见不同,小心处理可以使双方意见交流,促进沟通;如果处理失当,便会造成矛盾冲突,影响工作情绪,甚至影响公司的效率,
工作上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本来一件无可厚非的工作安排,却意想不到会感到反感和抗拒。因此,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产生一些摩擦,甚至引起冲突。这时候,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加深误解,陷入困境,甚至导致间的关系破裂。
一旦与发生冲突,应该对事不对人,尽量控制自己情绪,缓和气氛,积极化解大家的矛盾,才是正确的办法。当然,你还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方法。
一、主动开口打破闷局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与意见冲突之后,在公司中谁碰见谁也不先开口打招呼,实际上双方内心都在期待对方先开口。所以作为公司一分子,遇到有 隔阂的`时,更应及时主动问好,热情打招呼,以消除冲突所造成的阴影,给其他留下一个不计前嫌,大方处事的印象。职场中人不必要坚持一份不实在的自尊,如果 只因为一时之气而不理睬对方,碰面时昂首而过,当作对方不存在,长期下去会令冲突矛盾像滚雪球般愈滚愈大,势必形成更大的隔阂,令和谐共事更加困难,
二、不争论冷静处理
当下属与自己发生冲突之后,作为上级的应该不计较和不争执,冷静地表达观点,避免不必要的语言暴力。其实粗暴争论解决不了问题,假如双方都情绪激动时,只好停止争论,暂时终止讨论,让气氛平复下来后,再作处理。
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很多情况取决于我们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和手段,但也不要走入误区,如果人际关系过分恶劣,或人际技巧被过分强调的企业也不会有好的发展。
请大家继续浏览更多的内容:
毕业生求职遭遇"寒冬"
职场新人:不能做的十件事
不得不给予重视的职场综合症
高招一:跳槽可以缓行
还准备跳槽的职场人士请“稍息”,年底千万不要异想天开逆大势去跳槽。这个时候跳槽,无疑是职位少、风险大,一旦抓不到位置,那就要耐心接受几个月找工作的煎熬,甚至无法安心过好春节。如果前段时间没有经过更多的思考就已经跳到求职大军的队伍里,那么,剩下的办法就是请专业部门进行快捷推荐,否则,就要与求职大军里的同仁并肩战斗到明年春节之后,那心态可想而知。
高招二:职业规划不可少
今年职场上的你,可能是一帆风顺,可能是步履艰难,不管怎样,明年要走好。而只有做好职业规划,你才能走好。明年规划应做好以下几点:1、目标数字化:时间化、数量化、金额化;2、行动具体化:执行计划、落实方法、信息反馈;3、学习充电计划:自我充电计划、中长期目标、硬件升级计划、软件升级计划;4、人脉建立规划:学会沟通、建立自己的人脉圈、与上司关系、与同事关系、融入团队。
高招三:充电学习是时机
充电是职场上天天都提的词儿,无论是求职应聘、跳槽转行、提职加薪、竞争高管,无论你是在职场上的哪个层面,都要天天充电。不充电,电源能量不够,就会使自己的职业苍白,落入瓶颈;而且电压不够大、电流不够强,就难以冲破阻力,与别人去竞争。在所有“充电”内容中,又以英语、IT技能、专业证书类培训最为重要。哪些培训机构适合选择,则要从五个方面考量:品牌、老师水平、教材、培训理念以及有无特色。
高招四:年终总结六大要素
总结一年的工作成绩,给自己当个“测试高手”,盘点一下能装到篮子里的工作成果,和不能装到篮子里的“病果”。一个完整的年终总结应该包括:1、总结的目的以及总结的要义,这个部分简单概括;2、对上一年度工作的回顾,用事实、业绩、数字说话,把工作业绩展示出来;3、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要把整个团队合作加进去,不要只把功劳归于自己;4、分析导致工作目标没有达成的失误和问题,多总结一下,还应谈到下一步的对策;5、对未来形势的展望和分析,这个问题切忌空谈;6、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与安排,既要脚踏实地、切实可行,又要有新的创意,千万不可“假大空”。
高招五:保卫“胜利果实”
年底是各单位人员去留的关键时刻,也是重新洗牌的重要时刻,这个时候,你要格外小心,保住位置,也就是保住年终胜利果实。如果你一年中都是“只拉车不看路”,年底可要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把公司的种种迹象尽收眼底,把来自各个层面的消息加以分析。特别是在临近发放年终奖的日子,一旦离开公司,那份应得的年终奖也与你无缘了。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不管上司态度如何,都要忍耐、再忍耐,不能心浮气躁。
高招六:与公司各层面沟通
与自己的上司和同事多进行沟通,看看大家对你一年来工作、为人、处理问题方法等给予的评价,一方面是给自己在公司里有个准确的定位,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该努力的地方,同时也从同事那里得到启发,把多人的思维变成自己的智慧。还让大家感到你是个谦虚可交往的人,如果工作中有什么过节和误会,也能消除,有利于明年的工作和发展。尽可能同一切相关人员交流,因为不同的交流渠道,获取消息的角度是不同的。
1、客观分析冷静对待
对于职场中的“羡慕嫉妒恨”,先不要急着回应和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别人的“羡慕嫉妒恨”中有没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果确实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就虚心接受,努力调整自己;倘若属于无稽之谈,则根本不需要加以理会。
2、调整认知增强自信
不要抱怨和责怪背后“羡慕嫉妒恨”你的人,反而应该感谢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不要认为自己吃了亏,受了莫大的委屈,所以忍气吞声,而是把这种境况当成一种历练,一种有利于自身成长的机会。有人“羡慕嫉妒恨”,表明你的“境界”比他高。倘若对其“羡慕嫉妒恨”的言行加以回应,则正好符合了他们的心愿,把你从高处拉到和他们同样的水平。所以,要相信自己,不断提高自信心和宽容度。
3、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在职场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丰富自身内涵,提高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开阔自己的心胸,你自身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时,别人的“羡慕嫉妒恨”也会随着转化为“羡慕,敬佩和爱戴”。
4、建立情感关系用爱化解嫉妒
ceo坦率地表示出对秘书的不满,秘书更加坦率地表达了对ceo观点的不认同,并且,他们都坦率地让其他“相关”人知道了他们的态度,结果就是现在轰轰烈烈的事件了。
所以,酷爱潜规则和厚黑学的朋友就说了,坦率不行的,坦率等于冲突。这个观点我严重不同意,我倒认为,恰恰是之前ceo和秘书缺乏坦率沟通,对于对方的期望不了解,积累了很多不满,才集中爆发。其实职场当中的人际冲突,多源于此。
问题在于,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说总是不说,等到实在忍受不住的时候才用强烈的方式去说呢?之前的不说,可能是惧怕冲突,积累的结果是真的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冲突,那么,如果当初就说,也许未必冲突,或者未必如此冲突,对么?
不只我们对坦诚沟通有恐惧,杰克・韦尔奇在ge做ceo的时候,也推动过“无边界”运动,目的就是要让大家更坦率,
他说过,在ge这样的大公司,沟通有多坦率,是组织成败和效率的关键。曾经让大象跳舞的郭仕纳也认为,坦率沟通,是成功领导之道的关键。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好的例子,比如朋友们一起吃饭,如果之前谁也不吭气,可能大家在吃饭的时候都暗暗琢磨买单咋办,到买单的时候怎么也要做样子去表示个“我来、我来”,结果可能最不情愿买单的人买了单,回家和老婆没法交代。如果坦率呢,聚的时候就说清楚是aa制,或者是哪位坚决要求请客,谁的心里都不会有负担,可以坦然地大吃二喝了。
在涉及利益的时候,越早坦率,后期的沟通成本、磨合成本越低。
在涉及规则的问题上,坦率、坦诚就更加重要。ceo希望秘书的工作时间和自己同步,之前就要说的很清楚,如果人家不同意,换个愿意的人来做么。如果你提前不说,到时候却来要求,肯定不公平。就像世界杯,总要先定好规则再吹哨吧。
不坦率,按照“潜规则”来做事,如果大家的认识不一致,暗或者明的冲突难免。坦率,可能开始有人不适应,但坦率几次,认识到坦率效率、省心等种种好处,就会喜欢。除非你的想法完全见不得光。
所以,坦率,不是胆量的问题,是能力和目标的问题。
前年,我写了很多职场人际关系方面的文章,后来就少了。
因为我发现后台收到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90%都是心态造成的,而非沟通技术能解决。
比如一位读者向我咨询:
“领导年前说要给我加薪,让我好好干,现在都4月份了,没有任何动静,头儿是不是故意在骗我?”
我之前觉得这是心态问题,但我发现,在职场中,沟通技术其实非常重要。
1、职场人际冲突中的“最小阻力路线”原则
《麦兜故事》里麦太许诺要带小麦兜去马尔代夫旅游,等小麦兜问起此事,麦太又顾左右而言它,小麦兜伤心地哭了。
这反应,在小孩子是天真可爱,在大人就是心态问题了:
靠实力得不到的东西,靠承诺就能得到?
但过了一年,我又开始自我反省:把什么问题都往心态上靠,本身就是一个不好的心态。
我说你心态不对,要摆正,表面上看我回答了你的问题,但是你如果能摆正心态的话,还来找我干嘛呢?
也许心态问题只是一个表象?
前几天,我重读杰西·利弗莫尔的传记《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他在书中反复提醒投资者一定要沿着“市场阻力最小的路线”前进。
从事职业30年的经验告诉我,哪个方向的阻力最小,事情就容易朝哪个方向发展,这也是我的市场观点。
我突发奇想,这个“阻力最小路线原则”,能不能用于解决职场人际冲突中的技术手段呢?
我把读者大人们之前向我提出的与人际冲突有关的问题列了一张清单,发现这是个不错的思路。
之所以一个投资领域的方法论,可以在人际关系领域内适用,原因在于这两者都遵循一个原则:顺势而为,不可强求。
2、为什么老大老二打架,最终倒霉的都是老三老四?
先解释一下“阻力最小路线”这个概念。
以河水为例,一条山间小溪没有河床,想要不被晒干,就要沿着地势最低的方向向下流,如果流进一个洼地,就得形成湖泊积蓄水量,把水位抬高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会出现一个出口。
河流本没有路线,水往各个方向流,才流出了最佳路线。黄河历史上无数次改道,每一次都是沿着“最小阻力路径”,最终找到入海口。
职场上,每个人的身份角色不同,解决问题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职场冲突的的“不可避免性”。就像两个人面对面用同样的力气推一张桌子,桌子一定是纹丝不动,此时只要有一个人推的方向往侧边偏一些,那个桌子就会向着两个人合力的方向移动,这个方向就是“阻力最小的方向”。
事情总是往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力学定律,也是生活中的规律。
商战中有句话:老大老二打架,老三老四遭殃。经典的例子是王老吉和加多宝打架,把“和其正”给打没了;滴滴快的打架,把成立更早的其他打车APP统统打残了。
老三、老四市场份额就是老大老二的商战中,压力最小的方向。老大、老二一打架,双方的营销压力都上去了,就把这部市场份额的那一部分消费者给吸引过去。所以在价格战中,不敢承受价格压力的一方,反而要承受最大的压力,成为炮灰。
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有一句老话,维持两方合作的方法就是找到共同的敌人,维持两个人友谊的方法就是鄙视第三个人。办公室里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两个同事明争暗斗不可开交,忽然来了个能力更强的新人,这两人十有八九会尽释前嫌,共抗强敌。
不过,更多的情况下,这个“阻力最小的方向”没那么明显。
3、加薪攻防战Ⅰ
“为什么领导说了给我加薪,却没有办到”,这是一个典型的不履行承诺造成的人际冲突。
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自然地认为“他是在耍我”“他在利用我” 呢?这是因为人在面对直接的压力时,“情绪对抗”是一种本能。
而直接压力来源的方向永远是“最大阻力方向”,如果我们的思维局限在“压力最强”的方向,结果不是陷入盲目对抗,就是毫无道理的逃避。
解决之道就在“压力最小方向”,第一阶段就是试探,找到对方压力的原因,想清楚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
让我们想象足球赛中一场进攻,假设进攻的那一方攻势很凶猛,而防守的那一方也很严密,不给对方任何机会,通常的战术,防守方会收缩防线,在球门前形成密集的阻力,而进攻方会扩大进攻方向,就是为了拉开对方的防线,寻找空档。
可以想象,你的领导一定避免这个话题(收缩防线),而你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要旁敲侧击(扩大进攻路线)。
具体的话术网上有很多,但90%都不管用——如果这事靠话术就能解决,上司早就跟你报喜了。这些话术真实作用只有两个,一是排除掉程序性的、领导个性的非利益冲突;二是提醒领导:这事儿,没完!
在第一阶段的“攻防战”中,你能得到一些大致的方向,比如说,你达到加薪的条件了,但公司没有指标;或者你还有达到加薪条件;或者你有进步,但不如别的同事明显,等等。
有了方向,就可以有下一步的行动。
水流过来,没有出口,那就先做一段时间的湖。湖水在不停地拍打着湖岸,水位在升高,这个阶段表面平静,但对于冲突双方而言,这是一个在危机中寻找“阻力最小的方向”的第二阶段。
4、加薪攻防战Ⅱ
足球赛场上,在你来我往的攻防战当中,攻方和守方都在球门处形成巨大的压力,方向又是相反的,假如双方都没有漏洞,那么最终十有八九是一脚把球踢飞了,这就是“阻力最小方向”。
对于攻方而言,进不了球,创造角球、任意球、甚至点球的机会也不错;对于防守方而言,与其让球一直在禁区里,还不如变成角球、任意球,至少暂时缓解一下防守的压力。
到底是点球、任意球还是角球、本方界外球,就是这个阶段努力的重点。
回到加薪的冲突上,如果问题是“没有加薪的指标”,那么“跳槽”可能成为阻力最小的方向——通常有能力的员工跳槽,公司的损失比较大,逼迫上司或公司重新考虑,比如以一个较小幅度的加薪,这好像就给你一个“点球”的机会。
所以在跳槽前,务必要跟上司委婉地谈一谈,争取这个对你最有利的“最小阻力点”。但如果上司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你就要做出是不是要“真跳槽”的选择了。
有人可能要担心:跳槽还要告诉上司,他会不会对自己不利?如果上司就是不给自己加,自己又不敢跳,那岂不是自讨没趣。
还是那句话: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是也不可能得到。有这些担心,说明要么你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要么你无法承受跳槽的风险,那就只能争取一般利益的“最小阻力点”了。
此时,“跳槽”就是一张虚张生势的牌,不能明打,而是通过某些迹象,他“感觉”到你有离职的可能。
通常上司无视一个员工的跳槽信号,那么他想法可能有两种:
可能性一:即使不给你加薪,你也不会跳槽;
可能性二:即使你离职,他也不会太在意;
如果是可能性一,说明他也是在下赌注,你完全可以赌一把,有好的机会就跳,就算没有机会,时间拖长了,你仍然有可能争取“小幅加薪”的机会。
但如果是可能性二,你的筹码就很少了,但仍然并非别无选择,你还可以退而求其次,争取升职的机会、更好的项目资源、调整工作内容、争取来年加薪,等等。
只要你还在职一天,上司自然希望你有更积极的表现,毕竟重新找人也是要时间成本的,你的价值越大,谈的空间越多。
可惜,这个阶段大部分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你不给我加薪,我就不好好干”,“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天经地义”。
你是在争取加薪的机会,不是在跟上司赌气,你的工作业绩,才是你最大的筹码。否则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等于在这场“加薪战”中彻底失败,一无所获。
5、为什么最危机的时刻,解决之道自然会出现?
在争取“阻力最小点”时,最大的困难不是压力,而是在压力下,先是不理智,后是放弃。
最好的办法就是利弗莫尔在《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中说的“等待”:
不论何时,只要耐心等待市场到达我所说的“关键点”后才动手,我就总能从交易中获利。
如何知道机会来了呢?利弗莫尔说:
只要我操作的股票在我买进的时候能够上涨,我便知道一切顺利。这便是最小阻力路线。当最小阻力路线确立后,我便追随之……。
职场冲突中,双方压力到了一定程度,只要不撕破脸,办法自然就会出来,甚至可以说,问题的解决之道,总是要到危机的最后关头才会显现——你看政府之间的谈判,永远要到最后一刻达成协议。
而这个“最小阻力方向”对你的有利程度,完全取决于你当初付出了多少“看不到结果”的努力。
本篇主要讲理念,只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会再写一个“实例篇”,多分析几个案例的“最小阻力方向”。
6、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一下“最小阻力方向”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两个过程:
第一步,是找到你的目标,以及这个目标对应的双方都能接受的几个压力小的方法,按照“从最大利益到最小损害”的顺序一一尝试、。
第二,找不到阻力最小的方向时(相当于河流进了一片洼地),要学会等待,积蓄双方的压力,但不要引爆,压力到了一定程度,出口就会自然呈现。
“最小阻力方向”并不是什么新理念,
有一个熟语,叫“立于不败之地”,我以前一直以为这就是说自己“很能打,输不了”,直到后来看到《孙子兵法》的原文,才知道自己错得很厉害: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不败”不是“胜”的意思,“不败”可能是“胜”,也可能是“和”,也可能是“不战”,甚至有可能是“战略性撤退”。
前句话的思是说:会打仗的人,一定是先求不被敌人打败的办法,再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职场冲突化解法】推荐阅读:
利益冲突守则07-23
渠道冲突案例10-30
利益冲突法规11-27
冲突产生的原因12-03
冲突管理与有效沟通07-25
浅析组织的冲突管理09-16
冲突产生的原因有09-20
师生冲突处理沟通技巧10-05
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定11-05
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研究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