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书上册课本

2025-0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语文书上册课本(推荐8篇)

八年级语文书上册课本 篇1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wú)湖 击溃(kuì)督(dū)战 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 要塞(sài)杜聿(yù)明 锐不可当(dāng)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

颁(bān)发 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

第3课《“飞天”凌空》

1.文学常识

新闻特写

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3.重点字词

凌(líng)空 翘(qiáo)首 轻盈(yíng)由衷(zhōng)

悄(qiǎo)然 屏(bǐng)息敛声 眼花缭(liáo)乱 震(zhèn)耳欲聋

第4课《一着惊海天》

1.文学常识

通讯

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

3.重点字词

凛冽(lǐn liè)默契(qì)殚(dān)精竭(jié)虑

镌(juān)刻 桅(wéi)杆 娴(xián)熟

第二单元

第5课《藤野先生》

1.文学常识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净胜。

本文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爱国情

3.重点字词

畸(jī)形 不逊(xùn)绯(fēi)红 发髻(jì)芦荟(lú huì)驿(yì)站

教诲(huì)芋梗(yù gěng)汤 杳(yǎo)无消息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yì yáng)顿挫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

1.文学常识

文题中的“回忆”是“回顾”的意思,“我的母亲”即指作者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本文是朱德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实的回忆录。题目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线索:1.以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为线索;2.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特征为线索;3.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5.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每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主要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副线都要围绕主线展开。)

回忆录

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传记文体。其主要特点有:内容真实可靠,不能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叙述为主,可以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华丽。

2.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务必崇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3.重点字词

佃(diàn)农 仪陇(lǒng)溺(nì)死 私塾(shú)和蔼(ǎi)妯娌(zhóu lǐ)

庚(gēng)子 哭泣(qì)豪绅(shēn)衙(yá)门 蛮横(hèng)慰勉(wèi miǎn)不辍(chuò)劳作

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

1.文学常识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安娜·卡列琳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文章以中心人物为题,点明了写作对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被称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著称。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擅长用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代表作品有《三作家》《罗曼·罗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成功的秘诀》。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一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3.重点字词

胡髭(zī)长髯(rán)蒙昧(mèi)粗糙(cāo)正襟危坐(jīn)鬈发(quán)侏儒(zhū rú)黯(àn)然失色滞(zhì)留 犀(xī)利

粲(càn)然 锃(zèng)亮 广袤(mào)无垠 乡绅(shēn)

第8课《美丽的颜色》

1.文学常识

艾芙·居里,法国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主要作品《居里夫人传》。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艰难过程,深情地歌颂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坚守和乐观的态度。

3.重点字词

燥热(zào)炽(chì)热 炼制(liàn)窒息(zhì)骤雨(zhòu)吹嘘(xū)

咽喉(yān)熔化(róng)残渣(zhā)沥青(lì)荧光(yíng)轮廓(kuò)

第三单元

三峡散文郦道元描写三峡雄奇险拔、清秀幽美的景色。语言凝练,动静结合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书信陶弘景描写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游览者的自豪感。结构缜密,语言凝练

记承天寺夜游小品文苏轼借助空明宁静的境界,传达复杂的心境。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与朱元思书书信吴均描绘富春江美景,抒发厌倦世俗官场和寄情山水的情感。动静忽见,骈散结合唐诗五首

野望

律诗王绩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融情于景,动静结合黄鹤楼崔颢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使至塞上王维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比喻生动,遣词精妙

渡荆门送别李白登临黄鹤楼,抒发含蓄而悠长的思乡之情。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描绘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对西湖的热爱之情。意象典型,结构巧妙

第9课《三峡》

1.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

字音:

阙(quē)处 襄(xiāng)陵 属(zhǔ)引 沿溯(sù)

飞漱(shù)御(yù)风 猿(yuán)鸣 曦(xī)月 素湍(tuān)

长啸(xiào)郦(lì)道元 林寒涧(jiàn)肃 重岩叠嶂(zhàng)

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 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4.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第10课《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

《答谢中书书》: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

字音:

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

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g)

竹柏(bǎi)猿(yuán)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4.重点问题

(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

“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

第11课《与朱元思书》

1.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

字音:

缥(piǎo)碧 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泠泠(líng)

嘤嘤(yīng)鸢(yuān)飞 戾(lì)天 经纶(lún)

窥(kuī)谷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4.重点问题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八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方法

一、读的习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

(1)养成泛读的习惯——产生兴趣追求。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有人戏称为“随手翻翻”,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开拓视野。多读一些富有时代性、文学性、人文性的美文,你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你会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学会做人。

(2)养成精读的习惯——咀嚼书中精华。

浩瀚书海中,真正值得精读的书不在少数。一篇文章读一遍,虽能读出大概,但还会有不少遗漏之处,如果多读几遍,就能咀嚼出更多的东西。对一篇文章、一本书的精华部分,一定要细读,反复读,字斟句酌,才能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3)养成背诵的习惯——打下文学功底。

中学时代,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此期间背诵上百篇优秀的古文、现代文,就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

背诵,应当自然成诵,像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泻出来,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只有自然成诵,才能把书上的营养真正化为自己的血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自然成诵的过程就是不断体验名家名篇思想感情的过程,不断领悟名家名篇语言魅力的过程。自然成诵的名家名篇多了,你的思想境界、语言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写的习惯: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是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的。语文知识的积累,主要是语言的积累和词汇的积累,对于中学生来说,做笔记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

(2)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同学们平时要注意观察、感悟生活,有感而发地记随笔,和同学、老师交流,这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3)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时应先梳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再做作业。平时不要过于依赖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教辅书,放弃思考,抄袭答案只会让你的语文学习能力下降。作业书写要清楚,如犯错误一定要认真订正,切不可忽视。

三、说的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同学上课都不愿发言。上课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楚、连贯地表述一个话题,这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当老师的问题提出之后,不要急于回答,要独立思考或合作讨论之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语文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到哪里,语文就到哪里。我们应该热爱生活,这样才会有一双聪慧的眼睛,一颗好奇的心去看世界的美妙与神奇。再然后,就用我们学习的语文知识去展现那自然界的草长莺飞、宇宙间的斗转星移。

四、系统学习法

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

我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

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

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五、零打碎敲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你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同时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览,各门各类的书都翻一下,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用零打碎敲的学习方法,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学习从来都是乐事。

八年级上册语文预习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课文预读“两步法”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预习。预习的好处很多。你养成预习的习惯以后,不但能更好地学习新课,而且还能提高自学语文的能力。有人作过为样的比喻: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把“金钥匙”一样重要。在这里,“金钥匙”就是指自学能力。

怎样做好预读课文呢?

1第一步,粗读——扫除障碍。

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除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中的“汤”(shāng)容易读错,当“水流大而急”讲。“薄暮冥冥”中的“冥”(míng)当“昏暗”讲,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2第二步,细读——找出问题。

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试着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读,提出疑难问题。例如,预习《孔乙已》这篇小说,文章为什么说“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人呢?”并在句子下面画一道线,打上一个“?”号,等上课时,带着这个疑问用心听老师讲解,那时,会很快明白的。当然,预习时,千万别忘了研读每课前的“预习提示”和“阅读提示”。“预习提示”主要是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时提出一些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和掌握。预习可以使同学们尝到学习的快乐,上课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也能对答如流了。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作文游记 篇2

我爱看书,我喜欢看书,所以,我经常去书城阅读。今天,和往常一样,我来到了书城,拿了一本沈石溪的《混血豺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忽然,一阵眩晕过后,我来到了一片灌木丛。定了定神,揉了揉眼睛,忽然发现灌木丛前面有一群毛色通红的动物。我连忙捂住了嘴,仔细一看,呀!这不是豺吗!再看那只,毛尖红,脸上一块白斑,尾尖一簇黑毛,这不是书中描绘的白眉儿吗!我慌了神,刚准备跑,一只豺凌厉的眼神猛然转向我这里,我吓得在原地一动不敢动,那只豺走到了灌木丛里,它离我只有一步之遥了!它嗅了嗅,奇怪,为什么没看见我?我再一看自己,原来我是透明的!太好了!那只豺离开了。我大胆地站起身来,观察起这群豺来。这片草地,那块蛤蟆岩,难道现在就是书中说的白眉儿称王的时候?我目光扫了一遍,白眉儿特别容易认出来,它身边的,好像正是兔嘴哩!我预测对了!

可惜的是,我刚刚错过了一场精彩万分的豺狼大战,可惜了。我这么想着,默默观察豺群的行动。一切和书中描绘的一模一样,白眉儿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王位。但是这一幕还是发生了,夏索尔横躺在它面前,表示服从状,白眉儿却在犹豫这要不要下嘴,“咬啊!白眉儿,最后它会害死的你的!”我不禁喊出了声,整个豺群的眼睛霎时全部转向了我这里,不好!它们看不见,却听得见我的声音!一时间,许多匹豺向我这个地方奔袭而来,我悄悄移动了一个位置,它们又是无功而返。它们好像也闻不见我的气味。

这么一闹,王位就这样更替了,什么也没发生。我默默的为白眉儿捏了一把汗,期望它接下来没事。一切发展的和书中一样,除了个别时候,还是有几只豺经常“发现”我,一切都还算正常。

最后的时间还是来了,猎人们来了,他们关起了小豺,白眉儿正在踌躇着要不要去救,按照这样发展下去,白眉儿就必死无疑了!我冲到笼子遍,想解开锁,放小豺们出来,可我是透明的,根本就摸不到锁,我甚至可以进笼子,但也救不出小豺们,我只能眼睁睁地在现场看着书中的惨剧发生,当白眉儿发出一声声豺啸时,最后的时刻已经到来,我疯狂地跑,不愿看见这悲惨的一幕幕。跑着跑着,我又是一阵眩晕,清醒时,我已经不是透明的了,我回到现实中,这只是一场奇妙的幻想。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作文游记2

旅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枯燥的漫漫征途上若定要有什么相伴,那便是一本书了。

徐志摩在《翡冷翠山居闲话》中说过:“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叫的你分心。”可见,以人为伴不是太好的。总有那么多人,旅途中习惯把自己躲在小小的手机屏幕后面。待到电量耗尽手机黑屏,便只能仰天长叹白日漫漫了。但书籍是个忠实的伙伴,它不会半途中抛弃你的。

带一本书去旅行,这件事本身就是富有诗意的。

试想一下,在拥挤混乱的车厢中,谈话声、叫骂声不绝于耳,各种食物的气味和旁人身上的汗臭味逼的你几乎要窒息。打开车窗祈求一丝自然界的清风路过此地,赐予你一些清凉,然而,只有带着汽油味的热气扑面而来,增添了旅途的不适。吱呀作响的老古董车在颠簸的路上龟速行驶,这绝望的旅途似乎永远也到不到终点……

这时,你若找来一本书,一种清新之意会向你袭来。它不是自然界得风,然而却来的更加迅速透彻,吹灭心中所有不满的火焰。你祈祷过什么东西出现而救你于水火之中吗?那就是它了!他会为你带来福音,冥冥之中给你智慧的启迪,带你逃离这苦海。沉浸在一本书中自由飞翔,你的身心便不再是被束缚在那一方令人不快的铁皮罐头中了。

别人以为在这喧闹的环境中是不适宜读书的,一个人的孤单是在人的热闹之前才显得更为可贵,一个人的思想是在这种孤单的时刻才更加透彻的。在喧闹的旅途中读书,这不仅是一种诗意,一种参禅悟道的雅兴,更是一种高不可及的人生境界了。

即便不是一趟具体的旅行,在人生这趟旅途中,我们也是需要以书为伴的。前路未知,忧心仲仲,有书籍的指引便不会迷失方向。

带一本书去旅行。慢慢走,欣赏啊……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作文游记3

假期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读书给我们一个诗意的精神世界,任我们思绪飘扬,所有浪漫的事都可以在我们头脑中完成。旅行是一种放松,每一程山水,都有一种领悟。

今天,我的灵魂随着旅游丛书晃晃悠悠的飘向了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侧重点在于水,水是江南的灵魂,柔和的江水将江南氤氲成了一片梦幻,与苍翠的中原,遒劲的北疆形成鲜明对比。

江南水乡的古镇有浓郁的东方气息,看到它恍然置身于宋代,小河迂回曲折,石板桥结构精妙、青石巷曲径通幽,江南水乡是活着的历史。听部戏、喝杯茶,看着清风悠悠的吹过风铃,雨水轻柔的击打着青石板。江南的古韵,如一杯醇厚的酒,让人回味无穷。在江南,看春季的花红柳绿,夏季的曲院荷风,望秋日的累累硕果,赏冬季的雪泥鸿爪。无论哪个季节,你都能望到一幅宁静悠然的丹青水墨画,将东方的温婉含蓄展现的淋漓尽致。

书中描绘的五个江南古镇,我最爱西塘。

西塘中林立在河边的水乡客栈清幽古朴,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鳞次栉比,深灰色的屋顶与白色的石墙临河而建,古韵犹存。这中华瑰宝的古建筑并没有围个栅栏当成风景名胜,而是充满人间烟火的西塘人的真实生活。

西塘的夜晚十分迷人,夕阳斜照、渔舟唱晚。夜色中,沿岸楼阁上挂满红灯笼。清风习习,灯笼轻轻的飘动一下,转而又恢复沉静。

书中有一幅近乎唯美的照片令我心醉神迷:一个人坐在乌篷船尾,俯身聆听潺潺水声,沿岸有迷人夜色,抬头有疏朗夜空,闪烁的繁星与清澈的河水相互交融,吞没人世间的喧嚣,只留下静谧、美好、慵懒、惬意。

有时需要让心灵放个松,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累的时代;这是一个让灵魂与自我变得更加自由也更加泯于众人的时代。

也许快节奏的生活不允许我们去旅行,但是在零碎的时间里可以看看书,人能把书带到任何地方,书同样也能把人带到任何地方。

所以多读些书,也许你会为看不到的美景而遗憾。但是书中的美景会比现实中更多,更丰富,更迷人,去书中旅行吧!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作文游记4

龟山,在徐州九里山的北面。远远望去, 它真像一只大乌龟。号称“中华一绝”的龟 山汉墓,就开凿在这只“大乌龟”的肚子里。 步入南面的甬道,只见一束红色的激光 从墓内直射出来。导游介绍说:“这条墓道 长56米,打凿得非常直,用这束激光测定, 从道口到尽头,几乎不差毫厘。往北19米, 还有一条和他平行的通道,如果把两条通道 同时向西沿长,要到1000千米以外的西 安才能相交呢!”我们听了连声赞叹,真想 象不出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是用什么办 法开凿的。

穿过甬道,我们来到墓室。墓室共 15间,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几乎掏空了 整个山体。马厩、兵器库、厨房、歌舞 厅、会客厅……一应俱全,完全是仿造 墓主人——楚王刘注生前居住的宫殿建 造的。最有趣的是刘注夫人墓室内的歌 舞厅。一根粗大的擎天矗立在大厅的中 央,拱形的屋顶上有许多凸起的小石包。 抬头仰望,那屋顶宛如浩渺的夜空,而 那些小石包,就是散落在天空中的星星。

走进北甬道,导游让我们注意石 壁下面的石槽。她说:“这是排水 沟,它和各个墓室相通,构成了一 个里高外低的排水系统。一到雨季, 渗进墓室内的水就会自动排出墓 外。” 龟山汉墓是我们先人用錾子蘸着 汗水写出来的一本书哇!我们又一 次赞叹不已。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作文游记5

哈尔滨归来也有段时间了。但一直懒的写游记。也是因为被组胚考试耽搁了。

一直认为哈尔滨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城市,欧式的风情、破落贵族般的大气与忧郁、冰冷的俄罗斯气质与东北豪放粗犷的合二为一、冰灯、雪雕、教堂、白桦、黄昏日光下条石垒成的甬道……无一不令我沉醉与着迷。但我不愿意冬季前往,虽有世界第三大的冰雪节,这会也赶不上“哈尔滨夏季音乐节”、“哈尔滨啤酒节”等露天活动,大抵就是为了排遣假期吧。

为什么在我的眼里俄罗斯气质是略显寂寞的。

冰冷,坚硬,迷人。

我读书不多,但对黑龙江有位平民作家印象深刻,他叫阿成。他有一本《行走在路上》全描绘的是哈尔滨的历史、观景、以及他在哈市的成长。

到的是哈尔滨的老火车站。率修率改,至今仍是一幅破破烂烂的样子,倒也是乱的自得其所,很符合东北réndà大咧咧的性格。东北的蓝天白云,天高云淡是我一直赞不绝口的。心暖成从未有过的惬意。脑子突然闪过那句话:“我好像见过你在街角的街道我记得天空很蓝风很暖你笑得很温暖”。猛地想想现在我的家乡已经进入了梅雨季节,似乎有着30年的风雨沧桑,往日深情早已成空。

传说中以哈尔滨里道斯红肠闻名的秋林商厦、毛主席当年住过的寓所等老建筑都位于火车站附近。很多建筑基本都是当年日俄式的风格,门口尽是买红肠的商店,商店的标志也很有特点,“秋林”是犹太语,当年是犹太人经营的店铺。我买了纯正的哈尔滨红肠寄回家。

去哈尔滨不得不去中央大街,肖复兴话“那就是一条艺术大街”。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闪耀着东方巴黎的风采。先去索非亚广场转一转,那里有最著名的“索非亚教堂”,就是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片头的那个,褐色的楼身、绿色的穹庐,时时飞过的白鸽,很美,很美。中央大街是用长型条石纵向夯进去建成的,据说当年一条石的价钱就是一美金,这也足见白俄贵族们异地生根的决心。大街两旁的商店、饭店、书店全都是欧式建筑,让人忘却今夕何夕。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大街旁一些看似是被烧毁了的建筑,不知道它沉淀了多少历史的哀伤。

中央大街的尽头是抗洪胜利纪念塔广场,那是一座欧式建筑的纪念塔,仿古罗马的凯旋纪念塔,以纪念1953年哈尔滨人胜利抵抗哈尔滨游记住松花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而修建的。广场前方就是松花江,江人的距离只是咫尺而已。兼天上南行的雁阵,与江争速的江鸥,连同江心岛上的那一冠密不透风的蜡色芦苇,让我这个外来之客有如同砍头喷血般的大痛快了!立刻有一种刚刚打下天下的感觉,兼有一种指挥人间一切行为的欲望!这里的松花江是波涛汹涌的,那江水十分混浊,黄色的巨浪在翻滚着,流到吉林市就平静了。吉林市的松花江充盈着迷蒙,淡雾似有魂灵一般在那儿飘着。索菲亚教堂旁的音乐喷泉让我对记忆不断美化。这份从容与闲适是繁华中的我久违的奢侈。

城市及人,正在或真或假地亢奋地涂抹着现代化的油彩,迷乱的呓语和夸张的嚎叫,演绎着时间包装着生活。我期冀自己可以在读秒间超脱于自己的躯壳,化为分子,彻彻底底地融入这一座犹如东方巴黎的城市。不处于任何的目的,只是因为,走过了很多时光,体验了生活的无数美妙和魅力之后,依然从心底喷涌出孤寂的火光。

浪漫主义,如同一支舒缓而浪漫的小夜曲。不管我有多爱这座城市,但此处毕竟不是我的家乡没有休憩的地方,此处唯有我自己的羽翼和阡陌皆无的天宇。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 篇3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学习方法 篇4

能运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看拼音写出相应汉字。能根据拼音规则,判断汉字注音的正误。识记汉字与运用:一是应识记课本篇目中常见的字,做到会读、会写、会注音;二是应掌握课文中的同音字,做到会读、会写、会运用;三是应掌握课文中的形似字,做到会注音、会写、正确运用;四是应掌握多音多义字,做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会正确注音及运用,五是注意纠正一些习惯性的错误读音。

2.标点符号

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能纠正使用标点符号不恰当的错误,能正确理解文章中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了解标点符号知识及用法:一是了解7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的用法;二是了解5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的用法,以及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的用法;三是能纠正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和具体说明文章中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

3.汉字

识记、掌握课文中规定的常用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了解形声字的构造,能指出一般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书写时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

掌握常用字的字义,特别是要了解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义。能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掌握、区分、运用:一是掌握课文中的汉字;二是掌握常用汉字的字形、字义;三是正确区分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不写错别字,要准确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就必须掌握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的特点,总结容易产生错字、别字和读错字的原因,把字写规范、读准确,还要善于利用字典、词典。字典、词典是我们学习的良师益友。

4.词语

掌握初三语文课本中的注释、课后练习中出现的词语,以及课文中的常用词语。能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能辨析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能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

掌握、揣摩一些基本的方法:一是掌握常用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用,重点掌握课文下注释和课后练习中提出的常用词语;二是能理解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包括词义、引申义、比喻义,能理解多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和表达作用;三是能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四是会辨析一些同义词、反义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把每篇课文下的注释中的词语要多看一看,有重点地记一记,写一写,做一些积累,学会在一定的语境中揣摩、理解词语的意义。

5.语法

了解词的分类,能在语境中辨析词类。了解短语的分类,能辨析短语的类型。能分析单句的成分,了解复句的主要类型,会分析二重复句。能够辨识、修改病句。语法知识及运用:一是了解掌握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二是了解短语的结构类型(并列、偏正、动宾、主谓、介宾等),熟悉几种成分的使用;三是分析理解句子成分,并具有熟练的造句能力;四是复习巩固复句的主要类型,了解常用的关联词语,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其结构;五是能修改常见的语病。学习语法是为了帮助我们正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把话说正确,把语句写通顺。语法是研究用词造句的规律,我们学习语法要有重点地进行归类梳理,通过辨析比较,不断加深理解,以求达到熟练掌握。

6.修辞

语文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5

一、会写字及组词

9.自然之道

幼yòu(幼龟、幼小、幼稚、幼儿园)

滩tān(海滩、沙滩、河滩、滩涂)

侦zhēn(侦察、侦探、刑侦案件)

嘲cháo(嘲笑、嘲弄、嘲讽、冷嘲热讽)

啄zhuó(啄木鸟、啄食、啄米)

企qǐ(企业、企图、企鹅)

愚yú(愚蠢、愚弄、愚不可及)

蠢chǔn(愚蠢、蠢事、蠢笨)

返fǎn(返回、往返、返校、迷途知返)

吁xū(气喘吁吁、长吁短叹)

拦lán(拦住、阻拦、拦截)

鸥ōu(海鸥)

帽mào(帽子、草帽、小红帽)

彻chè(彻底、彻夜难眠、响彻云霄、彻头彻尾)

11.蝙蝠和雷达

蝙biān(蝙蝠、蝙蝠衫、蝙蝠侠)

蝠fú(蝙蝠)

捕bǔ(捕捉、捕获、捕鱼、捕食、捕风捉影)

蛾é(飞蛾、蛾眉、蛾子、蛾黄)

蚊wén(蚊子、蚊蝇、蚊香、蚊帐)

避bì(避免、避难、逃避、避重就轻)

锐ruì(锐利、锐角、锐气、锐不可当)

铛dāng(铃铛、锒铛入狱)

蝇yíng(苍蝇、蝇头、蝇子、蝇头小利)

揭jiē(揭示、揭开、揭发、揭短、揭穿)

碍ài(障碍、障碍物、碍事、阻碍)

荧yíng(荧屏、荧光粉、萤火虫)

二、读读写写

旅游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返回 海鸥 补救 蝙蝠 清朗 捕捉

铃铛 揭开 苍蝇 推进 蚊子 避开

蠢事 敏锐 飞蛾 争先恐后 若无其事

响彻云霄 鱼贯而出 气喘吁吁

横七竖八 愚不可及 见死不救

三、读读记记

筑巢 摇篮 乃至 肥沃 折腾 忧患

堤坝 侵蚀 崩塌 毁灭 植被 经营

腐烂 栖息 捕食 繁殖 扫帚 土壤

惨祸 关键 制服 机翼 欲出又止

多灾多难 随心所欲 不折不扣 枯枝烂叶

机毁人亡 轻而易举 异想天开

ABAC

不折不扣 多灾多难 多姿多彩 人山人海

ABCC

气喘吁吁 红尘滚滚 人才济济 生机勃勃

有两个数字的成语

横七竖八 三心二意 一心一意 一清二楚

颠三倒四 乱七八糟 不三不四 七上八下

十全十美

不×不×

不折不扣 不知不觉 不伦不类 不见不散 不依不饶

四、多音字

第九课:自然之道

便:biàn(方便)pián(便宜)

第十课:黄河石怎样变化的

禁:jīn(禁不住) jìn(禁止)

折:zhē(折腾)zhé(打折)shé(折本)

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

蒙:méng(蒙蔽)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

塞:sāi(瓶塞)sài(塞外)sè(阻塞)

第十二课:大自然的启示

扫:sào(扫帚)sǎo(扫地)

任:rèn(任务)rén(姓任)

五、形近字

幼(幼小) 企(企图) 愚(愚蠢) 返(返回)

幻(幻想) 止(停止) 遇(遇见) 反(反正)

欧(欧洲) 砌(砌墙) 捕(捕捉) 蚊(蚊子)

鸥(海鸥) 彻(彻底) 铺(铺路) 纹(花纹)

避(躲避) 锐(锐利) 揭(揭开) 荧(荧光)

辟(开辟) 悦(悦耳) 喝(喝水) 莹(晶莹)

六、反义词和近义词

反义词

紧张—轻松 明白—模糊 伤害—保护

颓丧—振作 宽敞—狭窄 害虫—益虫

自然—人工 肥沃—贫瘠 凶猛—温和

破坏—保护 梦想—现实 秘密—公开

安全—危险 踌躇不前—勇往直前

近义词

侦察—察看 焦急—着急 震惊—吃惊

颓丧—颓废 灾难—灾患 保持—维持

媲美—比美 繁衍—繁殖 忧患—祸患

沉积—堆积 频繁—屡次 迅速—快速

反复—多次 模仿—仿照 启示—启发

改观—改变 统统—全部 宽敞—宽广

轻而易举—易如反掌 踌躇不前—犹豫不前

七、理解词语

1.自然之道:自然的规律。

2.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3.欲出又止:打算出去,又停止了。

4.踌躇:犹豫。

5.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

6.鱼贯而出:贯,连接、连续。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7.愚不可及: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8.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9.叫苦不迭:不迭,不停止。不停地诉说苦处。

10.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怎样就怎样。

11.异想天开:形容想法非常奇怪。

12.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八、课文内容归纳

1.《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2.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言下之意是说,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幼龟防备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

3.“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极不情愿”说明向导对同伴们善良的呼喊予以理解但又感到无可奈何。

4.我们干了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说明同伴们后悔的心情。

5.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悲叹”突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

6.《黄河石怎样变化的》课文通过描写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由好变坏得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告诉我们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7.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这句话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可是一查黄河最近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表现“这里含有贬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拟人

9.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气温转寒,暴雨集中。二、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0.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保护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11.《蝙蝠和雷达》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身上得到了启示。—设问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2.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终于”一词说明了结论不是轻易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13.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蝙蝠的嘴=雷达的天线、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蝙蝠的耳朵=雷达的荧光屏。

14.《大自然的启示》“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平衡。”—--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揭示了大自然万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人类的“老师”》人类从蜻蜓身上得到启示,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

九、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三)

关于农业或气象的谚语

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4.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5.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赵州桥 篇6

1.会读本课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及这种设计的优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研读理解“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尝试创新,设计未来的桥。

教学方法:直观感受、引导发现、研读体验、汇报交流等。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去拍义乌的桥的照片,收集有关赵州桥的图文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象引入,谈话揭题。

1.展示学生拍的“义乌的桥”的照片,并作简单介绍。

2.欣赏图片——我国古代的桥,谈话揭题。

3.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二.初读课文,发现问题。

1.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不读错,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不读破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语。

3.赵州桥怎样呢?读了课文,说说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指名说,师板书重点字词。)

4.再读课文,学生质疑。

5.学生提问,师生梳理、筛选问题,确定本节课的研究专题——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三.尝试体验,研读课文。(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学习建议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有声有色的朗读汇报。

2.说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3.赵州桥设计图展示,并讲解说明。

4.为什么称赵州桥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针对此问,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5.为什么赵州桥设计成拱形呢?用竹片(木片)动手实验,理解这种设计的科学依据。

五.总结延伸。

1.试背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想?

2.欣赏图片——国内现代的桥,谈谈体会。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词带翻译 篇7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翻译: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翻译:

岐王府第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7、《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翻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8、《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翻译: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9、《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翻译: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1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翻译: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12、《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翻译:

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教案 篇8

同学们,法国小说家都德曾经说过:“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台湾人民是怎样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并思考它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1、学习第一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⑴ 这三次不同情况下的出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同的;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出现的情景。请大家轻读这一段,然后做“测一测”中的选择题,根据你做的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光复:收复,指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

闽南语:让学生听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

真挚:感情真诚而恳切。

为什么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在台湾光复后,台湾人民急切要表达自己是中国人,他们热爱祖国的火热的感情可以从他们学习祖国文字中间表露出来。)

……

⑵ 谁能把他们对祖国的这种深厚的感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⑴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悄悄地走进了教室。竟也跟着师生们朗读着,学生接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⑵ 请同学们再仔细把这一段内容好好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当一个陌生人走进教室,师生们为什么不感到意外?

(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⑶ 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把它朗读一遍。

3、学习第三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⑴ 学习了祖国的文字,作者又参观了小礼堂。那么他参观小礼堂时,看到了什么? 又听到了什么?

⑵ 这些伟人你们了解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选择自己了解的伟人介绍: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⑶ 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不觉湿润了?

⑷ 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的师生说些什么?

⑸ 那么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呢?

⑹ 跟你们刚才说的那些话相比较,你体会到了什么?

上一篇:村级公共卫生工作总结下一篇: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