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与英国文学教学(通用11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英语专业的英国文学教学中,一些旱已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针对这一现象,探索由浅入深的自主学习模式,打破荚语文学课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更完美的进行英国文学学习.
作 者:寇静 毛军社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刊 名:科技风 英文刊名:TECHNOLOGY WIND 年,卷(期): “”(16) 分类号:H3 关键词:自主学习 英国文学教学 由浅入深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在英美文学教学设计中, 教师应始终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从其实际情况出发, 关心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 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根据他们的需求随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客观地讲, 学生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角, 理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英美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当确立自己辅助主导的地位, 甘心做学生的配角, 把课堂当做学生训练能力的舞台,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获得知识, 同时纠正他们的不当认识, 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二、课前给学生分配任务,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制作PPT文稿
每次新课前, 教师要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的作家作品, 安排一定量的文学课课前任务, 比如阅读相关作家的有关作品, 做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性演示,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 使用相关的搜索引擎, 制作PPT演示文稿, 以便在上课时公开展示。现代社会是网络信息化时代,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快捷方便地搜索到相关的作家作品的英文信息和背景知识, 把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把课堂和教材延伸到网络的大世界, 全面地了解相关的文学知识。每次可以给两三位学生分配主要的任务, 比如甲同学做作家的生平介绍, 乙同学做该作家的作品介绍, 丙同学对该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简要的述评和分析。也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具体任务, 大家分工协作, 共同利用网络的相关资源搜索相关信息, 制作成丰富多彩、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大概规定每个演示文稿的时间为8到10分钟左右。教师尽可能地介绍相关的英美文学专业网址和网站供学生使用, 并提醒学生注意信息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教师还要对学生制作PPT时的重点项目予以指导和强调, 比如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一般应该涵盖作家的生卒年份、出生地、父母、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婚姻状况、主要职业、生活的历史背景、重大经历、朋友圈、居住过的主要城市及主要观点等;在作品介绍时, 应重点包括作家的主要作品名单、代表作、成名作、传世名作及其内容简介、故事主要任务、故事主题和作品评论和简要分析。这样分工协作的课前课外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课堂、教材和网络资源密切联系, 让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相关的文学专业知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 而且提高了PPT软件的使用技术, 凸显出了网络时代的大学习特色。
三、课堂上由学生演示文稿, 介绍作家作品
在课堂上, 教师变为主要的主持者, 首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包括所要学习的作家及其作品, 对该作家的文学地位和文学功绩简要导入, 突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吸引学生的思想关注。利用多媒体演示平台, 请课前制作了PPT演示文稿的两三位同学分别做作家、作品和作品评论的介绍性展示。演示文稿图文并茂, 每页都各有一个侧重知识点, 比如作家肖像、家庭背景、教育状况、职业、婚姻、主要作品等都可以通过一个个完美的PPT页面来展示, 直观形象地把作家作品的概貌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通过演示文稿可以快捷方便、全面地了解相关作家作品, 不仅学习了语言知识, 而且了解了文化信息, 还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制作PPT演示文稿, 亲自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文稿,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性, 变传统的单一的输入式接受课堂为主动的探索和输出。学生可以因此而成为课堂的主角, 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参与到教学中,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学生做完相关的PPT后要加以评点, 对个别有谬误的地方加以矫正, 同时补充相关内容, 恰当指点和引导, 让全班同学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文学文化信息, 掌握作家作品的基本情况。比如对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介绍, 教师可以强调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作品的联系, 特别关注他的“一战”、西班牙内战和“二战”、非洲狩猎和历险的相关经历, 突出他根据个人亲身经历所创作的《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 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及《老人与海》等。对于其作品的分析, 提醒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即战争、爱情和死亡。对于他的写作风格, 要着重关注他的“冰山式”写作特点。
四、由学生分组讨论作品内容, 简要发表评述
在学生做完相关的PPT演示后, 可以安排一节课的时间由学生分组讨论作家的代表作, 由学生发表简要的评述。教师可以提出讨论的主要话题, 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讨论题目, 比如A小组可以讨论作品的某个人物, B小组讨论作品的主题, C小组讨论作品的写作风格和特色。以《老人与海》为例, 三个小组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其中的主人公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 永不气馁, 永不言败, 敢于挑战的勇敢精神, 同时探索作品语言精练, 简短明晰的新闻式写作风格。通过讨论, 大家可以互相启发, 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更深刻地了解西方文化。教师在讨论课上扮演辅导和主持的角色, 不要先入为主的灌输, 答案让学生自己来探索, 自己来发现, 自己来提出, 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评点, 指点迷津, 同时可以就相关问题和学生共同探讨和思索,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把握历史和文化的脉搏。
五、课后布置简要的作品评论作业或电影观后感
对于相关的作家作品的学习,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不可能完全涉及作品的全部, 所以有必要布置课后作业, 让学生继续研读小说, 写出简短的读后感, 或观看根据相关小说改编的电影, 并写出观后感。比如学习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后, 教师可以布置相关评论作业, 要求学生简要评述作品的内涵, 评论美国梦和盖茨比的爱情悲剧之根源。学习完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后可要求学生评论美国梦的破灭和大萧条时期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状况。学习完《第22条军规》之后, 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评论和读后感, 深刻理解二战后的黑色幽默和荒诞文学。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学生继续利用课后时间探索作品的深刻内涵, 梳理相关知识点, 全面深入地走进作品,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走进西方的历史、政治、社会、风俗和文化之中, 以达到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六、结语
实践证明, 在英美文学的课程教学中探索并应用自主性学习模式,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掘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互动程度, 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探讨, 可以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增强他们的信心, 使其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切实在体验中学习, 在探索中成长, 不断开拓视野, 获得英美文学信息, 提高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邓磊.多媒体网络技术与英语视听说教学.现代传播, 2006, (3) .
[2]盂庆男.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 2006, (2) .
[3]张亚伟.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外语电化教学, 2005, (1) .
[4]倪文斌, 冯景岩.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探索, 2006, (3) .
关键词:文学审美 当代英国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发展特征 审美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英国文学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千余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对于世界文学体系尤其是世界英语文学体系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而从18世纪至今,英国当代文学的崛起十分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不但代表了文学体系的变迁,也代表了整个社会的变化。当代英国文学在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并且在自身的文学作品中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英国文学在14世纪之后就开始繁荣发展,尤其在16世纪之后,英国自身的国力与经济逐渐增强,国家民族主义不断高涨,因此让社会文化也逐渐形成了文艺复兴的繁荣局面。从18世纪开始,各界人士纷纷开展了文学活动,小说、诗歌等文学创作热情空前高涨,这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且当代英国文学也开始发展起来。在如今,英国文学已经成为了一种传递文化的工具,将社会变化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并且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因此我们需要梳理与归纳英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以便更好地了解与认识英国文学的发展特征。
一 当代英国文学主要类别发展概述
1 发展背景概述
在19世纪,英国社会从封建专制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时期的英国在文化意识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结构产生的巨大变化,英国文学艺术方面也得到了迅速的传播。19世纪的英国文学开始不断在发展中汲取养料,作家们也在社会变革中寻找创作的突破点,而现实主义就是在英国社会剧烈碰撞与矛盾冲击中产生的。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可以说已经被现实主义所涵盖,人们要求文学作品需要关注社会与人生,对群众个体产生的思想意识要多去关注。
2 当代文学发展概述
可以说英国的启蒙主义运动对于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用,尤其是产生的新古典主义思想在全欧洲范围的流行。而当时英国带领王朝复辟的德莱顿就是这一时期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德莱顿在自己作品中阐述了对于新古典主义提出的思考,他提倡压抑情感,抒发理性的情绪,并且对文学作品强调了道德教育的职能。他反对僵化的创作思路,这使得英国产生的新古典主义思潮并不会死板单一,并且也被后人所接受与继承,促进了当代英国文学体系的发展。
在英国新古典主义思潮的作用下,当时的英国散文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以约翰逊为代表的散文家与笛福、菲尔丁等人为代表的小说创作者,同时这一时期的杂志报刊的发展促进了英国当代散文的发展。许多当时的散文名家都曾经给报刊杂志社写过作品,尤其是散文家艾迪生首创的《旁观者》报,对于后期的英国报刊文学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相比其他报刊只是单一地报道新闻事件,《旁观者》更多地是对社会文化艺术进行鉴赏,提倡人们提高个人修养等内容,能够提高英国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报纸中,艾迪生会用华丽优雅的笔法来描写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加上一些温柔的讽刺,让这份报纸在当时大受欢迎。
整体来说,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创作的主要潮流趋势就是现实主义文学引领着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并且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主要是用真实的视角来还原现实生活,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状况要认真关注,并且以小人物的视角来展现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这就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核心。
我们从分类上来归纳,这一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三种特征:第一是讲究作品细节的真实性描写,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最核心的特征就是要求还原真实历史,用具体的人生场景来反映出英国当代社会生活。这些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是用真实形象与具体描写来吸引读者的,所以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例如,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想就贯穿在部分作品中,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出英国妇女的权利,如简·奥斯丁创作的《傲慢与偏见》就描写了英国中产阶级真实的日常生活,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将妇女与婚姻的关系表述出来。第二就是作品形象中的具有的典型性特征,能够用生动的人物形象来高度概括生活中现象的本质,并且会对不同人物性格刻画出真善美的人性。这种表达风格与自然主义相比,让人物有了生动的性格,使故事不会再单一空洞,而是真实地记录了生活。第三就是对作品的客观性描写,许多文学作品融合了作者自身对于客观生活的感悟,加上具体的语言文字描写,使得不同读者群体都能够领悟到文学作品的内涵。
二 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现状
英国文学受到文化力量的影响,而它最初发展的时候并不是书面的,它是通过人们口头来传述的。当文学中的故事传播实现了发展,才开始被人们创作。当代英国文学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自己形成的那刻起,就开始建立起符合自己国情发展的文学体系。
1 戏剧文学创作的突破
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打破了原来的局面,让长期难以得到发展的戏剧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巧妙地结合了欧洲传统古典戏剧的形式,对当代社会问题进行了辩驳,给当代英国群众带来较高的艺术审美。而英国戏剧创作高潮是在50年代后期,通过具有新鲜活力元素的剧本在戏剧舞台上展现出来,如《愤怒的回顾》、《卖艺人》等。这些戏剧都通过有限的对话来展现英国当时社会的生活情况,并且配合英国当代戏剧演员的演出直接描绘出当代戏剧的深刻内涵。
2 小说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在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战争文学,虽然世界大战之前产生了具有细微动机的当代作家,但是在战争之后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却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乔伊斯撰写的《尤利西斯》就是以深入的角度来描绘英国现代都市中人们的生活状况,用大胆的语言来揭示社会的面貌,将群众的庸俗与猥亵都刻画了出来。这些战后产生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语言攻击力,在当代英国文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战后当代英国文学体系中产生了许多青年作家,他们并不是展现人们心理的阴暗之处,而是对人性的丑恶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以描写,尤其将当代英国各个阶层的人们的争斗描绘出来,如《蝇王》就能够将这些内容很好地表现出来。在这一阶段也出现了许多愤怒的青年,他们多数出生在工党领导的社会中,接受了高等教育。当时这一时期的英国社会依然具有明显的阶层观念,因此出现的作家具有新的含义,如西利托写的《长跑运动员的孤独》,就是用隐喻的方式表现出社会底层青年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与愤怒。另外,这一时期也产生了许多女性作家,她们以女性的角度来审视婚姻、爱情、职业等问题,这也表示了当代英国文学的进步,如女作家多丽斯·莱辛创作的《屋顶上的女人》等。
3 诗歌与戏剧创作为文学奠定了基础
当代英国诗歌主要通过特殊的形象与变化的韵律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的对比来展现西方当代文明,这一时期的诗歌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艾略特的《荒原》等,都是当代文学的典型作品,对历史与生命都有着深深的思考。在二战之后,英国诗人们的创作开始变得质朴,用一些比较强烈的语句来刻画出群众内心渴望和平的情感,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在二战结束之后,诗人们创作的诗句都呈现出朴素的特点,用较为敏感的语言来刻画当时社会群众的内心。
三 对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思考
当代英国文学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文学意识的冲击,以独特的面貌走进了新的时代。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英国文学体现出一种坚强勇敢的态度,体现出自身的英伦特色与创作者的特征,尤其是新时期的英国文学,不只是历史的传承者,也能够体现出国家的发展规律与文学艺术的魅力。一直到今天,英国文学依然对现代社会的文化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英国戏剧与小说方面,都极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而不同时期的作家也会不断创新,保持着创作的特色。创新也增强了当代英国文学的内涵,并且极大地推动了这个文学传统。它们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独领风骚。
随着当代世界文学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学体系内容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动,而文学不只是对于语言的描绘,更重要的是具有承载历史的内涵。对于当代英国文学来说,戏剧、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形式与格局,而这种新的文学艺术手法与语言形式是符合现代社会旋律的,更加适应当代英国国情与时代的精神面貌。随着英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文学形式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不断移动,并且建立起的新的秩序是符合历史与时代发展的。创作者的意识形态与美学价值的提高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英国文学创作。与此同时,受到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传统的各阶段的英国文学效应已经被打破,所有的文学特征也不只是作用在自身时代的范围,而是聚合在一起,共同为世人呈现出当代英国的国情与社会现实。
英国当代文学蕴含的前卫性质就本质来说,是一种精英文学,不能排斥以现代派为主的其他派别,更不能拒绝现实主义文学的结论,而是应当更具有文学内容而不是简单的艺术形式。如果一直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而忽略了现代派文学的重要性,那么英国当代文学就会呈现出许多缺陷。我们要对所有文学形式与派别都一视同仁,才能让英国当代文学长久地发展下去。
结语
当代英国文学创作之所以能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当时文学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文化资源相结合而影响的结果。尤其是当代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并且被世界各地的人民所接受。当代英国一批十分优秀杰出的作家纷纷登上了文学的舞台,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当代社会的变化。英国文坛在新时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许多文学因素如诗歌、小说等都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体现出不同时期的独特价值。创作者们需要将现实社会与文字语言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文学的真正内涵,而这些同样也是其他国家文学发展中应当做到的。
参考文献:
[1] 赵峻:《论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的多维双重性》,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2] 李璐:《被解构的男性主体——〈苔丝〉中安吉尔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3] 张舒予:《论伍尔夫与勃朗特的心灵与创作之关联》,《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4] 霍冬克、王好强:《风格纯朴、寓意深邃——评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散文〈林中之死〉》,《美与时代》,2005年第3期。
[5] 陈阳:《评析舍伍德·安德森的作品〈温斯堡·俄亥俄〉中女性人物与主人公乔治·威拉德的成长》,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6] 李纲、刘剑锋:《近五年来我国英国文学研究述评》,《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
[7] 钟文:《威塞克斯——哈代所创造的独特艺术世界》,《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8] 车晓勤:《〈大英博物馆在倒塌〉的叙事艺术》,《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9] 彭予:《悲惨的一代,痛苦的缪斯——美国自白派诗歌现象述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0] 周桂君:《古希腊神话语境下的济慈思想与审美倾向研究》,《北方论丛》,2006年第4期。
作者简介:
3.1茶文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在茶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之际,茶文化不断形成,在英语语言体系中也开始出现一系列与茶相关的词汇语言。正如前文所说,英语体系原本是没有茶这个单词的,tea是从福建厦门的方言中音译过来的。同时teacup,teacake,teagarden等英语词组相继出现,极大的丰富了英语词汇体系。在英语词汇不断多样的同时,不少与茶相关的俗语也相继出现。比如说“That’snotquitemycupoftea.”直译为“那真不是我喜欢的东西”,甚至还被引入中国,翻译为“那不是我的那杯茶”。
3.2茶文化对具体文学创作的影响
除了英国语言体系中茶文化的身影越来越密集,在英语文学中,不少作家和诗人都用各自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茶的喜爱。诗人喜欢用诗意的语言来传达对茶的喜爱。济慈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就曾用“一点一点地吃着烤面包,在叹息中等待凉茶”的诗句生动的对人们等待喝茶的情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与他处在同一个时期的大诗人雪莱则用一首长达300多行的诗歌这样写道,“那药师医士抱怨的饮品,而我会不顾劝诫大口痛饮,当时神来临,我们将抛硬币决定为饮茶而死谁第一。”茶事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从不少见,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对于饮茶也从来不会吝于笔墨。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家狄更斯在其知名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中使用“茶”这个单词多达80次,并通过生动细致的场景描写给读者展示了许多非正式场合的英国茶会是什么样子。而世界名著《傲慢与偏见》中,对于主角们用茶的生活场景并不少见,用晚餐后必然会出现一场英伦范茶会。“那些太太小姐们都挤在桌子周围,贝内特小姐在桌旁沏茶……茶具收走,牌桌摆好知识,太太小姐们都站起身来……”诸如此类的细节描写片段几乎贯穿了整部作品。而法国作家安莫洛亚笔下的英国诗人拜伦爱茶成狂,在《拜伦传》中,他还详细记录了拜伦爱茶的各种趣事。茶从中土西传,进入英国,渗透进英国人的生活,形成茶文化,并演化成英国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影响到英语文学,给英语文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写作素材,成为著名英语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些文学著作也成为今人详细研究了解英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4结束语
茶叶漂洋过海从东方进入西方世界,在不断的征服人们味蕾的过程中,英国人的生活已离不开茶,茶文化已经进入内心深处。即使是在当今繁忙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下,英国人依然没有放弃对茶的痴迷,甚至已经将下午茶发展成英国的一张特有的名片,变成人们眼里英伦风的一部分,不管是英国红茶还是水果茶,又或者是香草茶,都深为众人喜爱。茶里来茶里去,这样的生活方式日复一日的被英国人重复着,各种名义的茶会让英国人将许多时间都花费在饮茶过程中。这样的生活虽然在英国出现不过几百年,却让英国文学家对茶衍生出浓烈的感情,茶文化更是深深融入到英文文学当中,出现在各种文学著作之中,成为英国文化难以分割的一部分,为英语文学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更是展现了茶文化在英国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王俊暐.英美接受中国茶文化之比较[J].农业考古,(2):256-260.
[2]刘朴兵.略论英国茶文化的演变[J].农业考古,(5):324-333+338.
[3]张稚秀,孙云.西方茶文化溯源[J].农业考古,(2):327-333.
[4]姜春红.中国茶对英国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J].大家,(7):130.
[5]包婉玉.中英茶文化的内涵———从物质、精神、语言三个层面来看茶文化的内涵[J].学园,(25):192+194.
[6]胡海青.英国文学中下午茶体现的美学与道德[J].福建茶叶,(6):179-180.
谈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性,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教学要探索新思路,构建新课堂,大胆进行实践;要保持激情,注意学习的延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作 者:徐玉辉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山东,临沂,276005刊 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2关键词:物理教学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Myth 神话 The Romance of king Arthur and his knights 亚瑟王和他的骑士
一、The Anglo-Saxon period(449-1066)
1、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分类: pagan(异教徒)Christian(基督徒)
2、代表作:
3、Alliteration 押头韵(写作手法)
例子: of man was the mildest and most beloved, To his kin the kindest, keenest for praise.二、The Anglo-Norman period(1066-1350)Canto 诗章
1、romance 传奇文学
2、代表作:
三、Geoffrey Chaucer(1340-1400)杰弗里.乔叟时期
1、“the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英国诗歌之父)
2、heroic couplet 英雄双韵体:a verse unit consisting of two rhymed lines in iambic pentameter(五步抑扬格).3、代表作:
大致内容:The pilgrims are people from various parts of England, representatives of various walks of life and social groups.朝圣者都是来自英国的各地的人,代表着社会的各个不同阶层和社会团体
小说特点:Each of the narrators tells his tale in a peculiar manner, thus revealing his own views and character.这些叙述者以自己特色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无形中表明了各自的观点,展示了各自的性格。小说观点:He believes in the right of man to earthly happiness.He is anxious to see man freed from superstitions and a blind belief in fate.他希望人们能从迷信和对命运的盲从中解脱出来。
4、Popular Ballads 大众民谣 :A story holds in 4-line stanzas with second and fourth line rhymed.Ballads are anonymous narrative songs that have been preserved by oral transmission.歌谣是匿名叙事歌曲,一直保存着口头传播的方式
代表人物:Bishop Thomas Percy 托马斯.帕希主教
代表作:Robin Hood and Allin-a-Dale 罗宾汉和阿林代尔
四、The Renaissance(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Greek and Roman)戏剧drama 诗章canto
The term Renaissance originally indicated a revival of classical(Greek and Roman)arts and sciences.文艺复兴最初是指经典艺术和科学在英国的复兴。
The epoch of Renaissance witnessed a particular development of English drama.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key word: humanism: admires human beauty and human achievement
2、代表人物:
1)、Thomas More 托马斯.莫尔
2)、Francis Bacon 弗朗西斯.培根 第一个散文家 3)、Thomas Wyatt 托马斯.怀亚特 引入十四行诗的第一人
Sonnet(十四行诗):form of poetry intricately rhymed(间隔押韵)in 14 lines iambic pentameter 4)、Edmund Spenser 埃德蒙.斯宾塞 poet’s poet(诗人中的诗人)< The Fairy Queene>《仙后》(epic poem 史诗)5)、Christopher Marlowe 克里斯托弗.马洛
blank verse(无韵体:不押韵的五步抑扬格)是十六世纪英国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
6)、William Shakespeare 威廉姆.莎士比亚 戏剧 drama 四大悲剧:
五、The period of Revolution and Restoration(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与王权复辟
prose 散文
1、文学特点:The Puritans believed in simplicity of life, disapproved of the sonnets and the love poetry, breaking up of old ideals.清教徒崇尚俭朴的生活、拒绝十四行诗和爱情诗、与旧思想脱离。
2、代表人物:
1)、John Donne 约翰.多恩 “metaphysical poets”(玄学派诗人)的代表人物
sonnet 十四行诗 《Death be not proud》
作品特点:① strike the reader in Donne’s extraordinary frankness and penetrating realism.(坦诚的态度和现实描绘)
② novelty of subject matter and point(新颖的题材和视角)③ novelty of its form.(新颖的形式)
2)、John Milton 约翰.弥尔顿 a great poet 诗人(blank verse)
《失乐园》 “Satan is not a villain”撒旦不是坏人
《复乐园》
六、The Age of Enlightenment(18世纪)启蒙运动
prose 散文
1、Emphasized formality or correctness of style, to write prose like Addison, or verse like Pope.强调正确的格式和写作规范,像艾迪生一样创作散文,和蒲柏一样创作诗歌。
The Enlightenment was an expression of struggle of the then progressive class of bourgeoisie against feudalism.启蒙运动实际上是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同落后的封建主义斗争的一种形式。
The enlighteners repudiate the false religious doctrines about the viciousness of human nature, and prove that man is born kind and honest, and if he becomes depraved, it is onl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corrupted social environment.启蒙主义者颠覆了宗教所宣扬的人类本恶的观点;论证了人生诚实而友善,而腐化堕落则是后天腐败的社会环境所致。
Contrary to all reasoning, social injustice still held strong, found the power of reason to be insufficient, and therefore appealed to sentiment as a means of achieving happiness and social justice.无论怎样讲究理性,社会不平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理性的力量明显不足。因此呼吁把情感的诉求作为一种谋求幸福和社会公平的手段。
2、18th century 文学的三个方面:Classicism(古典主义)、revival of romantic poetry(新兴的浪漫主义诗歌)、beginnings of the modern novel(刚启萌的现代派小说)
3、代表人物:
1)、Daniel Defoe 丹尼尔.笛福 realistic novel 现实主义小说
Novel:
2)、Jonathan Swift 乔纳森.斯威夫特
作品特点:no visible sign of anger, nor raising the voice;the tone is cold, restrained, ironic, varied only by some flashes of fooling when Swift’s sense of the ridiculous gets the better of him.努不动颜,骂不扬声,语调冷酷,锋芒暗藏,讽刺辛辣,仅在讽喻之情难以抑制时才偶露揶揄之态。
一个温和的建议
七、the Romantic Period(1798-1832)浪漫主义
散文 prose
1、前浪漫主义代表人物:William Blake 威廉.布莱克 诗人
Robert Burns 罗伯特.彭斯 苏格兰诗人
Pre-Romanticism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前浪漫主义极大地影响了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2、教育意义Educational:liberty,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自由,平等,博爱
3、开始的标志:beginning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illiam Wordsworth’s
4、lake poets(湖畔派诗人):Coleridge Southey Wordsworth
5、代表人物:
1)、William Wordsworth 威廉.华兹华斯 poet-laureate(桂冠诗人)
With S.T.coleridge, they jointly published the “Lyrical Ballads”.与s.t.coleridge一起,联合发表了“抒情民谣” 作品特点:simplicity and purity of the language, fighting against the conventional forms of the 18th century poetry 简单而纯洁的语言,反传统形式的18世纪诗歌
2)、Lord Byron 拜伦
3)、Percy Bysshe Shelley 雪莱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drama 戏剧
4)、John Keats 济慈 poet 诗人
所谓“自主学习”, 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 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 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对所学东西感兴趣, 并觉得富有挑战性, 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 有内在动力的支持, 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是真正有效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转变教师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要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都是具有独特人格价值的人,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还要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利, 刚接手这个班时, 孩子们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我根据学生当前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教学, 努力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 使学生的身心都处于积极状态, 主动的态度、大胆的思考、积极的实践, 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学生独特的感受要尊重, 有些同学上课听得非常认真, 但理解有偏差, 教师要耐心诱导, 并允许学生保留意见。 同时,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 当学生为学习的内容或方法发生争论, 意见难以统一时, 教师要做适当集中;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适时点拨; 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不解时, 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解;当学生的知识尚未巩固、能力尚未形成时, 要设计精当的练习。 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
二、创设活动情境
1.还小学生活动的时空。 教学时, 充分给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以个体学习为主进行自主学习, 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 使教材贴近生活, 激发学习动机, 激起求索热情, 切切实实地阅读, 自学未知的知识, 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 实现真情体验、真情交流。
2.还小学生选择的权利。 遵循天性, 遵从差异, 从培养兴趣的角度着手, 让小学生自选自学方法、自学形式, 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或简画、或剪贴、或随笔、或眉批, 自搜、自解、自思,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实施自主性学习。
3.还学生展示的机会。 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文以活动促发展。 如, 游戏活动、课堂即兴表演、实验操作、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课后沙龙、答记者问等形式可让小学生兴趣盎然, 乐学、爱学、会学, 事倍功半地完成了阅读课文教学。
三、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 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 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 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 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 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 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 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 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 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 要做到七个“让”:课文让学生自学, 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 段意让学生概括, 问题让学生发现, 方法让学生寻找, 重点让学生思索, 难点让学生突破, 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 参与要多样化, 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 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 学生能提出问题, 哪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 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 教师就要悉心引导, 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 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 学是核心, 导是关键, 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 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 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 还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坚定学习信心, 交流师生情感,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 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 还是训斥挖苦, 简单地否定, 甚至罚站? 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 评价中肯, 自尊心受到了保护, 进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求知冲动, 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挫伤学习积极性。 因此, 反馈和评价, 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 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四、鼓励学生互助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 把全班学生组成了一个个学习小组, 当遇到困难时,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当小组内成员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时, 还可以走下座位, 向其他小组成员请教。 这样既使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小组外互助解决了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 要真正使学生通过小组互助解决一些问题, 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这其中小组长的组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 我定期对小组长进行培训, 培训他们怎样树立自己的威信, 怎样组织讨论、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等等。 对于全体学生, 要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步骤与方法, 如何发言, 如何讨论, 如何分工等, 使小组合作这种形式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有效形式。
摘要: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获取知识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教育科学前沿课题之一。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自主探索创造的过程,使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教学,我们通过一年多的探索,结合教学实践,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模式
教学实践 现在的社会已进入信息划时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怎样使信息技术为数学服务,怎样使抽象的数学利用技术的手段变得直观易学,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将结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着力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初步设计各学习方式的流程作简要阐述。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一种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者参与确定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基于对自主学习的认识,我们初步设计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的流程:
下面以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学习过程为例来加以说明
(一)设问激趣,引出问题
首先教师打开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幅壁画,教师介绍这是一幅古埃及底比斯壁画,它描述了古埃及拉绳测量的情景,他们只用一根绳子就能确定直角,下面请大家也来试一试。那么怎样用一根绳子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呢?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教师提出:怎样判断你所围成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呢
(二)独立探索,自主发现
问题1:画图:画出边长分别是下列各组数的三角形 ①3、4、3
②3、4、5
③3、4、6
④6、8、10 判断以上三角形的形状,并叙述自己的发现,借助于几何画板检验自己的判断。教师设计程序:输入△ABC的三边a、b、c的一些值,使得,测得∠ACB=90°;否则∠ACB≠90°
(三)提出猜想,深入探究,由同学自主探究得到:如果三角形三边长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怎样推理论证呢?学生自主探索,借助于Z-Z平台进行学习
(四)证明猜想,统一认识
怎样推理论证呢?学生自主探索,借助于Z-Z平台进行学习
(五)演练反馈,总结提炼
通过几个实例,进一步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通过总结提炼,深刻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互相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根据我们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确定了如下学习流程:
下面就高次不等式的解法为例说明
(一).设问激趣,情景引入
问题:根据市场调查结果,预测某种家电产品从年初的x个月内月需求量y(万件)近似满足, 在以后的月份中那些月份需求量超过2(万件).已知,求x.从而引出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二)分组讨论,探讨方法
将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并解决下面问题:你能解下列不等式吗?(1)(x-4)(x-3)(x-2)<0(2)(x-4)(x-3)(x-2)(x-1)<0 由同学利用图形计算器探索解法。
(三)交流协作,形成方法
通过学生相互的交流和研究形成下面的解法:序轴标根法 归纳:一般地解
形如
不等式的做法;
(1)设不等式右边等于零,得方程的n个根,将这 n个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在序轴上.(2)用一条曲线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穿过这n个根,曲线在序轴上方所对应的区间为不等式为不等式
(四)互辩互启,完善结论 请写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x-4)(-x-3)(x-2)<0的解集为
(2)(x-4)(x-3)2(x-2)<0的解集为
(3)(x-4)(x-3)3(x-2)<0的解集为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教师的适当点拨,完善序轴标根法。
(五)汇报成果,解决问题
在形成方法后,运用序轴标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例:解下列不等式:
解,曲线在序轴下方所对应的区间的解。
(1);(2);(3);
等价转化为高次方程在运用序轴标根法直接写出解集。
(六)讨论评价,总结反思,通过运用,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序轴标根法在解决高次不等式与分式不等式中的作用,也提高了同学们在建构知识相互合作所带来的效益,增加了同学们相互合作的乐趣。
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是指从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我们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按以下流程进行学习:
下面就平面图形的镶嵌为例说明探究学习法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利用多媒体播放美丽地板砖图案,说一说家里地板砖是什么形状?砖与砖之间是否有空隙,是否重叠?
思考:这些图案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这些图形拼成一个平面图案有什么特征?由此引入到要研究的课题:镶嵌。
(二)实验探索,提出假设
活动
1、动手实验探索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的规律
具体做法是:首先全班分组活动,动手实验。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纸片,进行镶嵌。看那个小组拼的又快又好。然后展示他们的成果。
(三)教师引导,证明假设
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假设进一步探究,并对得出的结论进行证明。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严格论证,达到了学以致用,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锻炼了自我、超越了自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兴奋的情绪也是时刻存在,学得非常的愉快。
(四)深入探究,完善结论
活动2: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些可以?为什么?
然后小组活动:哪两种正多边形能够镶嵌?看谁找的多? 活动3:用你手中的学具尝试用三种正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那些可以?为什么? 教师根据同学们所得的一些结论进行点评外,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五)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1、现有一些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地砖,选择其中两种镶嵌地面,则有()种选法
A 1 B 2 C 3 D
42.小刚和爸爸到市场买地板砖,准备装修新居,该市场有五种型号的正多边形地砖,它们的内角分别是60 °
°108 °120 °150 °,如果只选一种,这些地砖哪些适用?如果选用两种呢?
(六)评价交流,总结反思 通过同学们的进一步的交流,相互对探究知识的总结,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二.信息技术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相结合的反思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需正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
2、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任何教学改革,教师都是最初的创造者和最终的执行者,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根据中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
3、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数学知识,对已有的知识从多角度去思考与再认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这便是数学创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4、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的原则。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
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5、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现实学习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原则。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数学的学习不应也不可能局限于数学知识本身。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要确定新的教学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已不会也不可能单一的是学校课堂这一渠道。而信息技术提供给数学的,从广义是来说,都是数学课程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我们认为,这种全新的教学观念至少应包含: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些观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在这些观念下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要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1、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和TI-92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教学环节(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函数图象的变换,可以让学生利用TI-92画下列几组函数的图象,第一组由y=x2的图象与y=(x-1)2,y=(x+1)2的图象关系;第二组由y=x2 的图象与y=x2+1,y=x2-1的图象看关系;第三组由y=x2的图象与y=2x2,y=x2图象的看关系;并有这些特殊的函数的到一般的结论,通过实验并不需要由老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对该图象的变换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2、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行学习。计算机对中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的数学课题,使研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突破;其次,探索型教学平台整合进数学课堂后,使数学问题的研究朝着开放与服务方面前进。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的观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研究步骤,优化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探索,这样的数学教学才使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和数学教学应追求的目标。如学生对住房和购车分期付款的调查研究,在采集大量与之有关的数据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所提供的统计分析软件,来帮助自己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驾驭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平台的使用从教师手中转移到了学生,这种学习是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学习者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开发者。又如,在研究电视发射台对城市的辐射的范围研究性课题中,学生必须收集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通过自主地和与人合作的方式,利用计算机为我们提供的分析工具,去完成研究。从这一研究中,学生可更多地思考为什么要发射人造卫星,能覆盖全球各地区,共需多少颗卫星等更深一层次的问题。这对学生开拓知识面,实现学科的综合与交叉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研究性学习,是充分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的,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精神的结果,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在方式与方法上进行了积累。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
一、课前认真自主预习, 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起步
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到预习, 往往就是简单的一句话:“回家自己预习一下新的课文。”至于预习什么, 怎么预习, 学生并不清楚。自觉一点的学生会看看老师布置预习的课文, 不自学的学生预习作业就等于没有作业。而“学案”的“预习导学”就把预习工作落到了实处和细处,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或者结合语文书下的注释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自主地阅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把课文的难点、重点提前呈现, 为课堂上的研讨做个铺垫。以九年级的《愚公移山》为例, 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目。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并在文中相应处做记号。
chéng () 山北之sè () hè () 担者
jīběn () 始chèn () 穷kuì ()
2. 认真读课文2遍, 并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
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 惩山北之塞 () ()
(2) 吾与汝毕力平险 ()
(3) 且焉置土石 ()
(4) 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
4.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并作解释。
(1) 甚矣, 汝之不惠。__________同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
(2) 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_同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
5. 翻译下列句子。
(1) 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甚矣,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长时间的预习训练, 教会了学生预习哪些内容, 该怎么预习。可以说, 预习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 在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下, 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 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学案”“预习导学”的题目不要太难, 不要过多, 要让学生得到预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题型设计也要多花心思, 注意题型不能太单一, 可以有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简答题、抄写题等等, 努力让学生产生新鲜感, 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同时, 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是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喜欢预习的有效方法。
二、课堂问题情境设计, 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提升
我们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时, 上课前学生已经拿到“学案”, 所有的上课过程学生似乎已经知晓, 所以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设计也就比较重要, 导语在“学案”中是不必呈现的, 这也正好设置了一个悬念, 好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直接进入文本的学习。
“学案”的问题设计要做到三点:1.紧扣设计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2.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一定的思维空间;3.设计的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 做到由浅入深, 应照顾到所有学生, 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题可答, 有题可思。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生发成就感, 他们才能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究自己有能力探究的问题。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 去想, 去做, 学生自学的能力也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升华
《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 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 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总之, “学案”的合理设计和科学地使用, 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极有帮助。“学案”要授学生以“渔”,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既获得知识, 又提高思维水平和探究能力;“学案”的使用也让我在语文教学中受益匪浅,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与困惑。我会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学习、完善, 将“学案”设计得好,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学案”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鹏志
王刚
单位:吉林省孤儿学校
在教授初中物理的多年成长的岁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成绩一直困扰着我,这也是我们物理教研组每一次备课探讨的热点。仅仅是老师讲学生做题练习,是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如何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总结了一点自己的经验,与朋友共同分享:
针对我们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很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初中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的过程中,我感觉受益匪浅,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为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自主能力,无论是讲授正课,还是课后练习,都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我尝试下列方法。
1.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不仅仅老师讲授,教师只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可以成立物理学习小组,让学生彼此交流互通有无,而且各组比拼,形成竞争力,适时组织小组或全班的讨论和交流,让同学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帮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让学生潜能和创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能力,智力,情感全面发展的地方。
2.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既可以使授课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用他们自己语言描述知识点,很容易被其他学生接受。当学生出现知识点错误,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时候予以指导,最好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解决。也可以在学生把应该学习的知识预习完之后,把每一个知识点分配给各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了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的主要知识点研究透彻,有实验的要完成实验。各小组把自己的任务通过演示实验、讲解等方式表演给大家,让所有的学生对这些知识能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对其他组的问题存在不理解的同学再通过“问”其他同学,争取最大数量的同学对所有的知识都能。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大纲规定的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现在的各个学校物理实验室配备了大量的实验材料,这样就为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动手实验提供了前提,也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还应多做一些,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获得了充分的感性认知材料,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调查问卷;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是学习者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表现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和积极思考的行为。特别是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听力材料比较容易获得,且与说、写等语言技能相比,听力学习较少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因而听更适合于自选学习。自主学习理论指导英语听力教学能弥补传统听力教学的不足,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逐步实现从学习依赖到学习自主的过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于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有三年时间,该校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英语听力教学自20以来就开始探索高职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整合的教学改革。
同时,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尝试以“约课”制来进行英语教学的自主学习指导。“约课”制是指自主学习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具体的教室、时间安排,地点安排,无需定时定点集中授课。一学期中,学生只需由其指导教师约定时间和地点集中见面五次而已,其它时间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约课制”一学期分五次进行:(1)、首次约课:首先,教师跟学生确定首次课的时间,将全班学生召集起来,具体教授学生课程配套、“海量信息”、 “听说过级”以及“复古背诵”软件的.使用方法。然后,布置本学期分阶段的具体学习任务。最后,告之具体学习目标、要求以及方法。(2)、阶段性约课:教师首先,定期(一般为一个月)在后台监督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检测。然后,教师将学习进度落后的学生召集约见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备课间集体为这些学生进行相对性的指导。(3)、末次约课:教师首先在学期末将全班学生召集起来,将本学期全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做一个详细的对比分析和总结。解决本学期中全班学生普遍学习障碍,总结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下学期的自主学习总结经验。
一、问卷调查原因
为了如实反应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整合情况,以及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语言自主学习改革进展情况,我们进行了此项问卷调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听说过级”、“课程配套”、“海量信息”以及“复古背诵”四套软件使用已达三年,需对使用情况和效果做个真实、准确的调研,为软件的升级和进一步开发总结经验教训。此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改革明年全省经验交流会召开渐近,该问卷调查也是会议准备内容之一。
二、问卷调查时间
该项问卷调查自12月16日(星期五)开始到月20日(星期二)结束,为期五天。
三、问卷调查对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商务英语和科技翻译10级学生(大二学生)以及商务英语11级学生(大一学生)。10级学生参与高职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整合教学已有一年半的时间,积累了相关经验;11级学生参与高职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整合教学已有半年时间,也摸索到了一定经验。10级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共有54名,11级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共有66名。
四、问卷调查过程
该课程组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其中有效问卷达到120份。在回收率达到100%的同时,有效问卷率也达到了100%。
该问卷调查尽量做到问题反映全面,情况反应真实,结果可靠。
五、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情况一览表
序号
选题
选项
比率
序号
选题
选项
比率
01
你认为自己现在进行高职英语听力自主学习处于哪一种状态?
A. 能够独立支配学习时间
9.17%
12
你对目前高职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评价及考核方式满意吗?
A.非常满意
6.67%
B. 有一定学习自主权
72.50%
B.比较满意
69.17%
C. 基本上由老师决定
14.17%
C.不满意
24.17%
D. 说不清楚
4.17%
D. 非常不满意
0.00%
02
你觉得你个人学习英语听力的主动性如何?
A.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18.33%
13
你在高职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指导时间和指导方式满意吗?
A.非常满意
12.50%
B. 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60.00%
B.比较满意
74.17%
C. 为考试成绩,不得不完成学习任务
18.33%
C.不满意
13.33%
D.非常不满意
0.00%
D. 完不成学习任务
3.33%
03
除开其它外在因素,你对开展高职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兴趣如何?
A.非常感兴趣
11.67%
【自主学习与英国文学教学】推荐阅读:
课程资源与自主学习09-15
自主创新与发展的学习07-13
自主学习的认识与思考07-19
自主学习案例分析与反思02-25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10-25
终身教育理念最早提出与自主学习10-26
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思考09-18
小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11-2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教学反思02-09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