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管理办法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疗美容管理办法(精选8篇)

医疗美容管理办法 篇1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本办法所称美容医疗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本办法所称主诊医师是指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

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

医疗美容项目由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并发布。

第三条 凡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卫生部(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机构设置、登记

第五条 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设置医疗美容科室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

(三)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四)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按照本办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手续。

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合格申办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答复申办者。

第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核发美容医疗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违规作出的审批决定应自发现之日起30日内予以纠正或撤销。

第八条 美容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

第九条 医疗机构增设医疗美容科目的,必须具备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向登记注册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条 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应当由登记机关指定的专业学会核准,并向登记机关备案。

第三章 执业人员资格

第十一条 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

(二)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其中,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牙科项目的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美容牙科或口腔科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中医科和美容皮肤科项目的应分别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

(四)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未取得主诊医师资格的执业医师,可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

第十三条 从事医疗美容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护士资格,并经护士注册机关注册;

(二)具有2年以上护理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护理专业培训或进修并非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护理工作6个月以上。

第十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中介组织对主诊医师资格进行认定。第十五条 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并办理执业注册手续的人员不得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服务。

第四章 执业规则

第十六条 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中进行。

第十七条 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范围内开展医疗服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诊疗范围。

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未向登记机关备案的医疗美容项目。

第十八条 美容医疗机构执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医疗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规程。

美容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用材料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 医疗美容服务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医疗美容项目必须由主诊医师负责或在其指导下实施。

第二十条 执业医师对就医者实施治疗前,必须向就医者本人或亲属书面告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并取得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的签字同意。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

第二十一条 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的从业人员要尊重就医者的隐私权,未经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就医者病情及病历资料。

第二十二条 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三条 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登记机关核准开展医疗美容诊疗科目,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

第二十五条 医疗美容新技术临床研究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并批准后方可开展。

第二十六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美容项目备案的审核。发现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开展某医疗美容项目的条件和能力,应及时通知该机构停止开展该医疗美容项目。

第二十七条 各相关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要积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工作。

第二十八条 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外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中医科等相关临床学科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医疗美容活动不受本办法调整。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本办法施行1后年内,按本办法规定对已开办的美容医疗机构和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进行审核并重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卫生部关于修改《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第二条的通知

附件:修改后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本办法所称美容医疗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 本办法所称主诊医师是指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

医疗美容科为一级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科目。

根据医疗美容项目的技术难度、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程度,对医疗美容项目实行分级准入管理。《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规定。

二○○九年二月十三日

附件

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

一、美容外科项目及其分级

(一)分级原则

依据手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医疗意外和风险大小,将美容外科项目分为三级。

一级:操作过程不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不大的美容外科项目;

二级:操作过程较复杂,技术有一定难度,风险也较大,需使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静脉全身麻醉等完成的美容外科项目;

三级:操作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大,因创伤大需术前备血,并需要气管插管全麻的美容外科项目。

(二)美容外科项目分级

1、一级项目 头面部: 重唇修复术 招风耳矫正术 眉修整术 眉提升术 重睑成形术 下睑袋矫正术 内眦成形术 隆鼻术 鼻尖成形术

隆鼻术后硅胶取出术 鼻小柱及鼻孔成形术 唇峰、薄唇增厚术 唇珠美容术 厚唇矫正术 酒窝成形术 唇系带成形术 颞部填充术 颏成形术 颊脂肪垫去除术 乳房、躯干: 乳头内陷矫正术 乳头乳晕缩小术

脂肪抽吸术(吸脂量<1000ml)会阴部: 处女膜修补术 阴蒂肥大缩小术 小阴唇成形术 其它:

体表小肿瘤切除术 瘢痕切除缝合术 穿耳孔术 皮肤磨削术(面积不超过面部1/4)酒渣鼻切割术 皮肤肿物切除术 腋臭手术 毛发移植术

2、二级项目 头面部: 隐耳矫正术 杯状耳矫正术 耳畸形矫正术 菜花耳矫正术 驼峰鼻矫正术 鹰钩鼻矫正术 鼻畸形矫正术 鼻翼缺损修复术 颞部除皱术 额部除皱术 内窥镜下除皱术 中面部除皱术 乳房、躯干: 隆乳术

乳房下垂矫正术 乳房液态填充物取出术

脂肪抽吸术(1000ml<吸脂量<2000ml)会阴部: 阴茎延长术

阴茎增大(增粗)术 阴道紧缩术

3、三级项目 头面部:

全颜面皮肤磨削术 颧骨降低术 下颌角肥大矫正术 上下颌骨其它成形术 全颜面及颌颈部除皱术 乳房及躯干:

巨乳缩小术(乳房肥大+重度下垂)腹壁成形术

脂肪抽吸术(2000ml<吸脂量<5000ml)

(三)美容外科项目的分级管理

1、可开展一级项目的机构

(1)设有医疗美容科、整形外科的一级综合医院;(2)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

2、可开展一级、二级项目的机构(1)医疗美容医院;

(2)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二级综合医院;(3)设置麻醉科的医疗美容门诊部和整形外科门诊部。

3、可开展一级、二级、三级项目的机构(1)三级整形外科医院;

(2)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三级综合医院。

4、医疗机构开展超出规定级别以外项目的,需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应严格审核其医师技术水平、麻醉科技术能力、用血资格以及相关设备和器械等条件做出审批决定。

二、美容牙科项目(暂不分级)

1、牙齿美容修复技术 牙齿形态修整术 牙齿漂白术

复合树脂粘结修复技术 瓷贴面修复技术 嵌体修复术 桩核冠修复技术 金属烤瓷冠桥修复技术 全瓷冠修复技术 临时冠修复技术

可摘局部义齿美容修复技术 全口义齿美容修复技术 即刻义齿美容修复技术 种植义齿美容修复技术 粘结固定桥美容修复技术 柔性义龈美容修复技术 隐形义齿美容修复技术 套筒冠义齿美容修复技术 覆盖义齿美容修复术

2、牙周美容技术操作 洁治术 牙龈切除术 牙龈成形术 牙冠延长术 根尖复位瓣术 侧向转位瓣术 双乳头瓣移位术 冠向复位瓣术 自体游离龈瓣移植术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 牙槽骨修整术

3、牙牙合畸形美容矫治技术 错牙合畸形的诊断、分类和矫治设计 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正颌外科病例的正畸矫治 活动性矫治器矫治技术 功能性矫治器矫治技术 固定矫治器矫治技术

三、美容皮肤科项目(暂不分级)

(一)无创治疗项目

内服、外用药物美容治疗,光疗,光化学疗法,氦氖激光治疗,红外线治疗,倒膜及面部护理,冷喷,药物导入,药浴(含熏蒸),其它针对皮损或缺陷的无创治疗。

(二)有创治疗项目

1、微创治疗项目

(1)物理治疗:冷冻,高频电治疗,电解,电灼治疗,微波治疗,粉刺挤压,微针(Microneedle)治疗,其它针对皮肤病损或缺陷的物理治疗。

(2)抽吸、注射及填充:局封(相关药物),硬化剂注射,肉毒素注射,填充物(品种依据国家药监局文件)注射,吸脂与脂肪移植,其它针对皮损或缺陷的注射治疗。

(3)化学剥脱(药品依据国家药监局批文)。(4)激光和其它光(电磁波)治疗:

①激光治疗:包括除皱、消除皮肤松弛、脱毛、磨削,像素激光治疗;激光去文身、文眉;色素性皮损的激光治疗,血管性疾病激光治疗,皮肤增生物或肿瘤的激光治疗,皮肤瘢痕激光治疗。

②强脉冲光(IPL)治疗:包括除皱、消除皮肤松弛、脱毛、针对色素性皮损和血管性疾病的IPL治疗,皮肤瘢痕IPL治疗。

③其它光(电磁波)治疗:射频治疗,超声治疗,光动力疗法。④其它针对皮损或缺陷的光疗或激光治疗。

2、手术项目

皮肤肿物切除(美容目的)体表疣或赘生物切除术

皮肤缺陷及损容性皮肤病的修复(含复杂成形、皮瓣和植皮)甲外科 刮除术 腋臭治疗手术 足病治疗术 酒渣鼻切割术

瘢痕矫形术,瘢痕成形术 毛发移植术头皮缩减术 睑成形术(畸形矫正,重睑成形,下睑袋成形等),内外眦成形术 酒窝成形术 多汗症治疗

四、美容中医科项目(暂不分级)

1、中药内服美容法

中草药内服美容法治疗或保健 中成药内服美容法治疗或保健

中药膳食美容法治疗或保健

2、中药外治美容技术

中药溶液外用美容技术湿敷、浸浴、足浴美容治疗或保健。中药粉剂外用美容技术膜剂美容治疗或保健。中药其他剂型美容治疗或保键。中药浸膏外用美容技术

中药紫外负离子喷雾美容治疗或保健 中药超声波透入美容治疗或保健 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美容治疗或保健 中药与其它现代仪器配合美容治疗或保健

3、针灸美容技术

针刺技术:毫针术、三棱针术、皮肤针(梅花针)术、皮内针术、火针术、电针术、水针(穴位注射)术、杵针术。灸术: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穴位磁疗术 耳针术 拔罐术

4、中医推拿美容技术 头面部美容经穴按摩技术 躯体和四肢其它部位美容推拿技术 足部美容按摩术

5、其他中医美容技术 穴位埋线疗法术 刮痧疗法术 结扎法术

五、美容医疗应用技术

1、物理美容治疗技术 激光美容治疗技术 强脉冲光美容治疗技术 射频治疗技术 皮肤磨削技术 微晶晶削

高频电美容治疗技术 冷冻美容治疗技术 穿耳孔技术 其它物理美容技术:

2、注射美容技术

A型肉毒毒素美容注射技术 皮肤(软组织)注射(填充)美容技术 自体脂肪注射移植术

3、皮肤移植术

4、色素细胞移植术

5、皮肤扩张器技术

6、化学剥脱

7、不良文饰修复技术

北京市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2012年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北京市医疗美容行业监管,促进本专业健康发展,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按照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9号)要求,结合我市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北京市地方开展医疗美容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二章 医疗美容项目与分级管理

第三条 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中床位和牙椅、科室设置、人员、医疗用房、设备、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等要求,按卫生部《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2002〕103号)执行。

第四条 医疗美容项目及分级管理,按照卫生部《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卫办医政发〔2009〕220号)和《北京市医疗美容项目调整及分级管理》(见附件1)执行。

第五条

医疗机构开展的医疗美容项目,应经过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并备案。

第六条 医疗美容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自身条件发生变化或调整医疗美容二级诊疗科目及医疗美容项目,应及时向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经核准备案后方可实施。

第七条

市卫生局委托北京市医疗整形美容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承担医疗美容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和医疗美容诊疗科目的设置和执业验收工作。

第八条 现场验收时医疗机构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查验原件;

(二)执业人员资格材料复印件,查验原件;

(三)《北京市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审核表》(见附件2);

(四)其他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第九条 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医疗美容项目范围内开展医疗服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超范围执业。

第三章 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认定与管理

第十条 北京市医疗机构开展医疗美容服务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医疗美容主诊医师的资格认定工作由委托机构负责实施。

第十一条 申请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9号)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

(二)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医师定期考核合格。

第十二条 《北京市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机构名单》由各单位申请,市卫生局分批确认下发。培训机构的条件见《北京市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机构条件》(见附件3)。

第十三条 申请认定北京市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的医师,应向委托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一)《北京市医疗美容主诊医师申请表》(由委托机构制作并下发)。

(二)《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含执业记录栏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三)医疗美容工作经历证明,及工作单位《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四)医疗美容专业培训医疗机构的培训或进修合格证明。

第十四条

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认定每年组织2次,认定结果报市卫生局审核。

第十五条

主诊医师资格经市卫生局审核后,由认定机构颁发《北京市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

第十六条

对提供虚假材料和考核过程中有舞弊行为的,认定机构应不予认定或取消已取得的主诊医师资格。

第十七条 取得《北京市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的医师,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的,除由发证机关收回主诊医师资格证书外,依据《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七条处理。再次考核合格者需重新申请主诊医师资格。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各区县卫生局、各三级医院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相关质控中心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不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第十九条

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医疗机构,未经登记机关批准,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可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北京市医疗美容项目调整及分级管理

2.北京市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审核表(略)3.北京市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机构条件

附件1:

北京市医疗美容项目调整及分级管理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220号,以下简称《目录》)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将本市开展的医疗美容项目及分级做部分调整。具体调整如下:

一、项目调整

(一)增加美容外科项目 1.物理治疗项目 激光重睑成形术 激光下睑袋去除术 激光除皱术 激光体表肿物切除 激光熔脂术

激光去色素性皮损术 激光去血管病变术 激光嫩肤术 激光脱毛术 激光皮肤磨削术 激光去瘢痕术 激光去文身术 强脉冲光嫩肤术 强脉冲光去色素性皮损术 强脉冲光去血管病变术 强脉冲光脱毛术 光动力疗法 射频紧肤 射频除皱术 射频去除瘢痕术 电疗法治疗血管性病变 2.注射治疗项目 皮损内药物注射 硬化剂注射 肉毒素注射 填充物注射 玻尿酸溶媒注射 3.化学剥脱术

(二)细化美容外科项目 重睑修整术 眼袋修整术 隆鼻修整术 眼裂开大术

头面部注射人工材料取出术 头面部假体植入充填术 头面部假体取出术 乳房假体取出术 乳房假体置换术 乳房假体包膜挛缩修复术 乳房下皱襞成形术 注射隆乳材料取出术。面部皮肤磨削术

二、项目分级调整

(一)皮肤扩张器技术从一级调整到二级

(二)面部皮肤磨削术分级标准

一级: 面部皮肤磨削术(面积<1/4面部);

二级: 面部皮肤磨削术(1/4面部≤面积<1/2面部); 三级: 面部皮肤磨削术(面积≥1/2面部)。

三、有关说明

本文中未涉及的其他医疗美容项目,遵照卫生部的《目录》执行。

附件2:北京市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审核表(略)附件3:

北京市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机构条件

一、医疗机构条件

(一)三级甲等整形外科医院、口腔医院、中医医院。

(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疗美容科、整形外科、口腔科、皮肤科、中医科。

二、专业科室条件

(一)专业学科建立在5年以上,并独立开展卫生部《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中规定的项目。

(二)床位设置:

整形外科、美容外科:设有住院床位5张。口腔科:设有牙科综合治疗椅5张。

(三)学科带头人应有本科(含)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本专业医疗教学工作10年以上。

(四)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指导医师2人(含)以上。

三、相关科室条件

医疗美容管理办法 篇2

在纪念《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对我国医疗美容行业近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医改大背景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

01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庞大的13亿群体奠定了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民营医疗美容机构的崛起,打破了国有医疗美容机构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丰富了医疗美容市场,为广大的爱美人士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未来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的前景依旧令人看好,一方面政府的严管、市场竞争的自然规律会加速行业洗牌,推动行业的成熟和稳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医疗美容逐步被更多人接受,表现出低龄化、男性参与、综合整形、多次整形等特征。同时,医疗美容行业带动了相关器械,产品,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形成庞大的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

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在我国起步虽然较晚,但是发展势头却一直十分强劲,而且在机构总数、服务人数、市场份额上远远超过了公立性医疗美容机构,在人性化服务和管理理念上也创新于公立性机构。但是,民营医疗美容机构也有其“先天不足”:资本的趋利本性决定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处理失衡,虚假广告、不当竞争,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管理不规范等阻碍了它的长远发展。如何使得这两类医疗整形美容机构相互交融、和谐发展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为目前指导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的一部重要法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自十年前颁布实施以来,在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医疗美容行业产业环境、社会需求、发展态势、从业人员和执业机构等方面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的今天,这部法规有针对性地修订与完善工作已成为必要。

02医疗美容行业存在

“良莠不齐”、“不当竞争”态势

应该说,贯彻落实《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的十年是我国医疗美容行业20多万医疗美容工作者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医疗技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十年;是我国医疗美容行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发展的十年;也是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带动医疗美容相关的器械、产品、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综合产业链的十年。

毋容置疑,这十年的发展也让人们看到了医疗美容行业繁荣背后存在着“良莠不齐”、“不当竞争”的态势,从而埋下了“事故频发”的众多隐患。主要原因: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专业医师队伍严重缺失,形成明显的供需矛盾,是造成“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服务对象,赢得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大的经济利益,医疗美容行业机构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向各类媒体投放虚假广告夸大手术效果、隐瞒手术风险,以不实宣传、炒作概念等违规手段来挤压同行,欺骗服务对象,是事故医疗纠纷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整形外科近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需要修复的患者高达20%-30%。在暴利的驱使下一些生活美容机构私下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被誉为“中国整形外科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教授就曾多次呼吁:医疗美容医生不要为谋利而盲目操刀;病人和求美者,一定要慎重选择医疗美容机构和手术医生,以防掉入陷阱。另外,医学综合学科的配合与支持特别是特殊的医疗设备的配备与使用是医疗安全的基本保障,医疗美容机构专业麻醉师的紧缺也是造成重大事故的原因之一:譬如武汉的王贝贝事件,若发生在综合的三甲医院,绝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事故。

需要建立安全健康的医疗美容环境,就要依法加强打击美容院等非法从事医疗美容的非法行医行为。在上海,医疗美容行业相对规范,但是新近由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编辑出版的《上海卫生监督状况评估报告2011》还是反映出了医疗美容行业的一些问题。2011年上海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全市138家医疗美容服务医疗机构进行了专题监督检查。抽查美容主诊医师298人次,有18人次培训经历等不符合要求,个别医疗机构存在使用未取得处方权的医师开具药品处方的情况,个别医疗美容主诊医师配备不到位;抽查护士354人次,30人次资质不符合要求。共抽查处方1460张,107张处方存在处方超量未注明理由,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等问题;抽查门诊病历871份,99份存在未书写诊断,以及病史修改处无医师签名等情况;抽查住院病历95份,12份存在无医师签名、修改后未签名确认等问题。39家医疗美容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发现9家医疗美容机构违规发布医疗广告。检查116家设有手术室的医疗美容服务医疗机构,14家存在基础设备等配备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7家基础抢救药品配备不全或不符合要求,7家开展术前告知不到位,11家手术记录不完整。窥一斑而知全貌,上海的情况如此,全国的情况可想而知。

03对未来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模式的转变,如何将专业的医师队伍、有效的社会资本和规范的市场管理三要素有机结合,开创逐渐产业化发展的医疗美容行业新局面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在2011年11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不断深化医改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一文中,强调“抓紧清理和修订相关规章办法,消除政策障碍,实行同等待遇,加快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外在推力。同时建立良性竞争机制,搞好医疗市场监管,保障多元办医健康发展。”

李克强在前述中还表示:“要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医疗。基本医疗卫生的职责由政府履行,也可以由政府向市场购买部分服务;非基本医疗主要交给社会去办,政府对医疗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调节。”而医疗美容正是非基本医疗的范畴,是时侯规范和创新医疗美容行业运行模式了。

一、通过体制机制的改变,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医疗美容资源:

1、公立医院美容价格的放开。

公立医院的整形美容医师通过系统学习和规范培训,已经形成了全面的综合的临床诊疗技能。应是目前医疗美容行业的主力军,而公立医院因受市场宣传的限制和价格的影响,很难成为医疗美容市场的服务主体。

能否通过“消除政策障碍”,放开公立医院医疗美容价格,以更为市场化的运营模式或者结合市场化运营模式来管理公立医院的医疗美容行业,调动公立医院的医疗人员积极性,促进整个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值得探索。

2、公立医院医师队伍多点执业。

当前,医疗美容事故频发的民营医院,由于政策的放开,市场管理有效运行,为整形美容医师带来了众多病人。但是,由于民营医院从业人员诊疗水平的限制,导致美容效果差、医疗事故频发。卫生部2009年9月正式下发了《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为公立医院整形美容医师多点执业提供了依据。因此,在这一政策引导下,我们应该进一步鼓励公立医院有经验的具有资质的整形美容从业人员到非公立医院中去,在多点执业的过程中,通过教学、示范等方式,进一步带动和规范非公立医院整形美容从业者的水平。

3、公立医院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医师开设医疗美容机构。

分析国外医疗美容发展模式,我们或许有新的启示,由于医疗美容行业的特殊性,在欧美国家包括亚洲的韩国、日本等,专家均可以开设医疗机构从事整形美容业务。而这些国家整个医疗美容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

因此,通过学习欧美医疗美容发展模式,鼓励公立医院接受过系统学习培训具有资质的副高以上的整形美容医师开设整形美容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医疗美容行业的主体力量,推动该行业的良性竞争,规范整形美容行业市场,为进一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4、改变公立医院的医疗美容科的运行模式。

公立医院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的缓慢,主要的原因在于受到政策和运作模式的限制。整形外科和医疗美容外科在三甲医院很少受到重视,受到重点扶持的医院更是少之又少。从而导致医疗美容发展中坚力量的“营养不良”式的孱弱,造成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缓慢。

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竞争机制无疑是一个发展公立医院整形美容科室的一个思路。通过制定灵活的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公立医院多学科综合实力,促进公立医院医疗美容科室的发展,进一步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二、加强医疗机构在岗医师队伍的培训及筛选。

1、专业教科书的编写。

专业医师队伍的培养,离不开正规教学;而正规的教学,离不开规范的教材。规范的、科学的、权威性的教材,是系统培养医疗美容从业人员临床技能的保证。聘请权威资深专家编写中国特色的具有前沿性、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材是当务之急。

2、专业培训基地的建设。

由于许多公立医院医疗美容病人的匮乏,这必将对医疗美容专科培训造成困难,而通过筛选或者重点扶持个别较为规范的非公立医院的医疗美容机构,借助其丰富的资源,以公立医院的整形美容权威性的师资力量为培训人员,共同建立专业的培训基地,为真正完成专业学科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可能。

3、专业医师准入制度的完善。

一方面,通过予以正规医疗美容专业专科培训结业人员颁发结业准入证书,从一开始规范医疗美容从业者的行业素质;另一方面,通过考核制度,定期考查当前从业人员的执业技能素质,加强整个医疗美容从业人员的规范,对于无法通过考核的人员,可以实行继续教育或者强制进修等形式,提高其诊疗水平。

三、有序培养医疗美容医师队伍的新生力量。

一个行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从业人员的不断参与,特别是新生力量的加入。上海自2010年起,在全国率先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这为规范整个医疗行业从业人员临床诊疗、操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医疗美容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业者除了具备全面的知识体系外,还要求具备专业性要求更高的培训学习。通过专科医师培训,结合大专院校整形外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训,为医疗美容行业注入新的力量。

四、建立严格的医疗美容监督制度,加强市场管理。

1,针对大量虚假广告的发布与宣传,《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使其得到有效的扼制,特别是平面媒体广告,电视媒体广告。但是目前对于互联网的宣传,医疗美容机构内自我宣传所用的招贴广告、宣传册子以及各种造美活动等监管、监督依然存在空缺。

2,建立全国“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库”和“医疗美容信息查询系统”。通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库”可方便病人和求美者查询主诊医师名单、执业地点、执业范围等相关资料。通过“医疗美容信息查询系统”可方便病人和求美者知晓和查询医疗美容界的开展项目的真实信息和业内动态。让求美者有知情权,并可自由选择哪家医疗美容机构、哪位医师。

五、加强对求美者医疗美容知识的宣传、辅导。

通过科普文章,讲座等方式让广大的求美者掌握基本的美容知识。学会如何选择机构和医师。譬如:网络的竞价排名,仅是因“价”而“排名”并非因实力而排名。权威医院,权威医师不是靠“钱”买来的,而是靠多年积累而来的等等。

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浅析 篇3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3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134-01

如今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日益增多,如何管理好这些设备使其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多年管理经验总结管理心得如下。

1 大型设备的购置

有计划的购置反复论证,结合患者的需求和经济支付水平情况做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预测调研,得出正确结论,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首先使用科室写出书面申请报告,写明设备的功能,在拓展科室新业务方面的作用、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价、在几年内能收回成本等内容。经医院医疗器械委员会进行论证,根据医院的资金情况及医院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及讨论,确定设备的购置内容。

在资金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自筹资金、信贷及融资方式,信贷和融资是医院设备新的投资形式,可解决医院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但也要进行收益与风险的评估。

在确定了设备购置内容和资金来源形式后进行招标采购。医院设备科准备招标文件。向设备销售公司发邀请函审核各投标公司资质文件。由医院招标委员会选定二、三家资金雄厚、销售业绩好的公司进行投标。医院招标委员会相关科室主任、专家组、纪检等参加招标。根据国家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进行招标,选定中标公司中标设备,签订设备购置合同。

2 设备的安装验收

在厂家设备工程师及科室人员和设备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箱验收,安装核对装箱单、维保单、出厂检验报告等随机资料,安装调试完成后对使用科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或者在定点机构培训,在确认培训完成设备正常运行后根据采购合同医院支付首笔设备款,预留5%~10%设备质量保证金,待质保期满后再支付设备尾款。设备科在设备安装验收完成后,应及时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3 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建立好设备档案对设备的正确使用开发新项目以及教学科研维修有着重要的作用。

3.1 收集档案资料

①申请购置设备的请示文件批复文件招投标材料、中标合同、协议等购置文件。

②开箱验收记录保修单、说明书等随机资料文件。

③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报告、运行记录、保养记录、报废鉴定材料等形成的文件材料。

3.2 分类管理

按照正确的分类管理方法根据《设备档案保管期限表》将收集到的材料收集整理编号编目确保设备档案分类科学组卷合理、编号正确保管期限划分准确。

4 专人专职负责制

大型设备的完好率直接影响着使用科室的经济效益,大型贵重设备操作实行专人专职负责。新购置的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培训后操作使用,制定操作规程制度上墙,做好《设备运行登记表》包括开机关机时间,运行情况,操作人签名、诊疗人次、收费情况。每月定期检查,按医院设备管理制度考核,制订设备损坏赔偿制度。

5 定期保养、及时维修保持设备运行良好

定期做好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采用四级负责制和分工负责制,在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等方面,部门共同参与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中来。

5.1 四级负责的管理制度

一级负责制:由科室操作人员负责。以设备外部为主,负责仪器设备表面清洁、零部件是否完整等日常保养工作。

二级负责制:由仪器设备指定保养人员按计划进行保养。主要是内部清洁、润滑等,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指示灯、插件等)进行局部检查测试和调整。

三级负责制:是一种预防性的维修。保养人会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检查设备的主体部分主要组件、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易损件。

四级负责制:由院领导和科室主任负责。主要负责监督科室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执行各项涉及设备保养、维修维护制度情况。

5.2 分工负责制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按照设备类型进行分工负责。作为该类型工程技术人员应熟悉掌握此类型医疗设备的应用、操作、结构及原理。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判断问题、尽快解决。同时也应同厂家工程人员做好沟通得到技术支持,更迅速的排出故障。实行分工负责制,使大家目标明确,提高了维保制度的执行力,减少了医疗设备的故障率。

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科学管理,能够促使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和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医院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 大型设备的利用率与经济效益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大型设备进行单机核算,用物流管理系统,对科室大型设备耗材的用量进行统计,核算出费用,通过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确定购置年限、原值、维修费用、折旧使用年限等,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扣除人工、水电等费用后进行核算,确定设备的收回成本年限,以此考核使用科室在设备购置申请报告中所承诺的成本回收年限,相应的给予奖惩。

7 大型设备的折旧管理

大型设备的折旧管理,能够增强医务人员维护医疗设备的责任心,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减少了盲目购置设备现象的发生。回收折旧基金又为医院设备的更新换代、设备的配件的购置及维修奠定了良好资金基础。

大型医疗设备折旧期一般为5~6年,在使用初期(保修期内)尽量使用,以便发现潜在故障。正常使用期(5~6年内)是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发挥的最佳期,6年后为淘汰期(更新换代期)加强维修保养、延长使用寿命,不再折旧。

设备月折旧金=(设备原值-设备残值)/6×12;

设备残值=设备原值×5%;

设备残值为此设备报废后的废品金额。

每月由院财务科从使用科室纯利润中扣除,同时计入“设备折旧基金”中作为更新、维修设备专项资金,如当月纯利润不够扣除,下月继续扣除直到扣清为止,以保证折旧费的落实。

利用折旧基金购置大型设备弥补了医疗经费的不足,为医院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 大型设备的报废管理

大型设备的报废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管理好报废设备设备,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益。大型医疗设备的报废应谨慎,需使用科室填写报废申请单,经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技术评估签字确认,再通过医院医疗器械委员会或院上级主管审批后,统一进行设备的废品处理。废品处理的资金应及时上交财务部门入此“设备折旧基金”账中,以利于设备折旧资金(设备折旧残值资金)的回收。

参考文献:

[1] 戴顺平.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浅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3,(8).

医疗美容管理办法 篇4

发布日期:2008-10-09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2008年8月13日 深劳社规〔2008〕22号)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维护参保人的权益,根据《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及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是指经市社会保险机构确认的为本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负责本市定点医疗机构的规划、审核、评定、签约、管理等工作,并对定点医疗机构定期组织医疗保险政策培训,对其执行医疗保险政策和履行服务协议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与考核。

第四条 医院、门诊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服务站符合《办法》第六十四条所规定条件的,可向市社会保险机构申请成为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独立核算的机构或其注册登记地址以外的分支机构,应由医疗机构单独申请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企业事业单位对内服务的卫生所室,除满足前款规定的条件外,其所属单位全部职工已参加本市社会医疗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也可以申请成为定点医疗机构。

第五条 医疗机构符合下列条件的,在同一区域范围内可优先确定为定点医疗机构:

(一)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正式投入运营半年以上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服务站和正式投入运营一年以上的其他医疗机构;

(二)具有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设施标准要求80%以上的医疗服务设施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80%以上的药品。

第六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结合本市区域卫生规划、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量及分布情况、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医疗保险计算机系统网络信息容量等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总量控制,并根据医疗机构本身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半径、服务效率、服务人群和费用发生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确定排名靠前的医疗机构为定点医疗机构。

第七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应于每年8月根据需要制定并公布新增定点医疗机构的计划,计划应包含新增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布局以及具体评定办法等内容。

医疗机构申请定点资格的,应于每年的9月向市社会保险机构提出申请;市社会保险机构应根据具体评定办法的规定对新申请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评定,根据综合评定名次,确定排名靠前的为定点医疗机构。

市社会保险机构可根据本办法和具体评定办法的规定,对医疗机构的门诊部或住院部单独约定定点。

第八条 医疗机构申请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应向市社会保险机构提交以下加盖医疗机构公章的书面材料:

(一)《深圳市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申请书》书面材料(交原件)及电子文档;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副本(验原件,交复印件);

(三)医疗机构的等级审评文件及相关证明,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材料(验原件,交复印件);

(四)上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含上门诊人次和门诊总费用、住院人次和住院总费用、床位使用率、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项目阳性率等医疗机构运营基本情况)书面材料及电子文档;

(五)已标识社会医疗保险药品的医院药品总目录的书面材料及电子文档;

(六)医疗服务场所产权或租赁合同相关材料(验原件,交复印件)。

本办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医疗机构,除提交上述资料外,还需提交《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核定单》(验原件,交复印件)。

《深圳市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申请书》由市社会保险机构统一编制,网站下载。

第九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按以下程序审核:

(一)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受理;申请材料不齐或不符合要求的,应在上述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材料;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补正材料通知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补正,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但申请人可按规定重新提出申请。

(二)材料齐全的或材料补正齐全的,自材料齐全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决定受理并发放《受理通知书》,进行综合评估,并可组织相关人员对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考查;

(三)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完成对医疗机构的审核工作,作出审核决定,并自作出审核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

第十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对已审批确认为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并开通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签订《深圳市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书》,颁发统一制作的“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标牌。

市社会保险机构应在签约工作完成后的一个月内将新增定点医疗机构的名单通过市社会保险机构的网站或其他媒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在显要位置悬挂“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标牌,妥善维护,不得复制、伪造、转让或损毁,遗失或意外损毁应及时向市社会保险机构报告。

市社会保险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终止或解除协议的,市社会保险机构应在终止或解除协议的当天收回标牌。

第十二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按照《深圳市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书》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协议管理,协议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主要条款:

(一)服务项目、科室及其他服务内容;

(二)服务质量要求及监督办法;

(三)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和偿付标准;

(四)违约责任;

(五)协议变更、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六)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 各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及其配套管理办法,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本院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独立的医疗保险办公室;500张床位以上医疗机构配备医疗保险管理员3人,300张床位以上医疗机构配备两人;其他医疗机构至少配备一人;

(二)明确本院医疗保险分管领导,制定相应的院内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定期对医院相关部门执行《办法》、协议和本单位有关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自查与考核,并按季度将检查情况报市社会保险机构;

(三)使用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且有医疗保险标识及医疗保险号填写栏的门诊处方、住院费用结账单、大型设备检查治疗申请单等;

(四)社会医疗保险的医疗费用单独建账,参保人的处方、检查、治疗、费用单据单独妥善保存两年以上;

(五)按要求及时准确向社会保险机构提供参保人医疗费用发生情况等有关信息;

(六)实行门诊和住院费用清单制;

(七)建立目录外医疗费用告知制度,在为参保人提供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以外的医疗服务时,应征得参保人或其家属的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收费;

(八)严格执行社会医疗保险各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参保人挂号、就诊、住院、结算医疗费用时核验社会保障卡,确保就医参保人员身份与出示的社会保障卡相符合;

(九)严格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及地方补充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目录为参保人服务,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不得无故拒绝、推诿或滞留就医的参保人;

(十)新开展的诊疗项目按《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范围管理办法》执行,诊疗项目未经申请准入的,其费用不得记入医疗保险账内;市社会保险机构对不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费用不予支付,已经支付的费用予以追回;

(十一)严格执行《深圳市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书》各项条款。

第十四条 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和服务协议有效期不超过两年。定点医疗机构可在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期满前两个月内向市社会保险机构提出续签申请;逾期不提出申请的,市社会保险机构可不予续签。

第十五条 经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变更单位名称、法人代表、机构性质、执业地址以及合并或分立的定点医疗机构,应自批准变更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携带有关批准文件,到市社会保险机构重新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定点医疗机构逾期未办理变更手续的,市社会保险机构自发现之日起停止其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并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市社会保险机构可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第十六条 定点医疗机构在为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社会保险机构按协议处理:

(一)处方药物书写、诊疗单据项目填写与电脑录入不相符,发生以药换药、以药易物等行为的;

(二)未核验社会保障卡,致使使用非本人社会保障卡的人员享受医疗保险待遇,造成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

(三)将应由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记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

(四)为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时,超范围记账的;

(五)违反物价政策及深圳市物价标准,不按物价部门规定收费标准收费的;

(六)将不符合住院标准的参保人收住院治疗,或采用挂名住院、分段计账、病历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等方式任意延长参保人住院时间的;

(七)电脑录入的基本信息、收费项目等与病历记录不相符的,录入数据与实际费用不相符的;

(八)利用电脑系统盗用他人社会保险信息,将医疗费用记入他人名下的;

(九)销售假药、劣药的;

(十)虚开、买卖、转让门诊和住院票据的;

(十一)擅自为未取得定点医疗资格的下设或其他医疗机构开通医疗保险记账的;

(十二)将全部或部分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项目改为承包、转包或独立经营核算等方式的;

(十三)在广告中将“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与其他自费项目同时刊登,误导医疗保险参保人的;

(十四)采取其他违规手段增加医疗保险基金不合理支出的。

第十七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可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对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违规行为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一)追回违规金额并扣下违约金;

(二)对违规的定点医疗机构或部门,视情节轻重、违规次数多少和造成恶劣影响及基金损失的程度,分别做出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暂停社会医疗保险定点资格3-12个月或取消社会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的处理;

(三)对被取消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自取消定点资格之日起两年内不予审批社会医疗保险定点资格;

(四)不予续签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

第十八条 定点医疗机构因违反医疗保险规定被暂停定点资格的,如需恢复定点资格,应当在暂停期满前10个工作日内向市社会保险机构提交恢复资格申请书、违规整改情况报告以及改进措施报告。市社会保险机构自收到以上材料之日起进行核查,经核查改正违规情况属实,整改工作措施有效的,自确认整改有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恢复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逾期不提出恢复申请的,市社会保险机构可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第十九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应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也可与卫生、药品监督、物价等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方式有常规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普查、抽查、实地检查、暗访、电脑监控、事中检查、事后检查等。同时可聘请医疗保险监督员,对定点医疗机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定点医疗机构应及时、如实提供监督检查所需的相关资料。

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在市社会保险机构监督检查参保人就医行为时给予协助。

第二十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费用结算按《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对执行社会医疗保险政策良好、信用好的定点医疗机构予以奖励,具体奖励办法按《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执行。

参保人就医时发现定点医疗机构有第十六条规定情形的,可以进行举报。举报内容经市社会保险机构查实的,应当按《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医疗美容管理办法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依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点医疗机构是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确定的,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医疗机构。

第三条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原则是:提供参合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方便参合农民就医;有利于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竞争,合理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

第二章定点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审批

第五条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的设置、管理和监督工作;市(州)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设置、管理和监督工作;市(州)行政区域以外定点医疗机构的设置办法由各市(州)自行制定。

第六条 定点 医疗机构采取自愿申请的办法,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方具备申请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

(一)必须具备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

(二)遵守国家有关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健全和完善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三)严格执行价格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政策;

(四)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关政策规定,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配有专(兼)职管理人员;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要配置符合要求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五)应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要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有具备执业资格的中医药人员。

第七条申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服务资格的医疗机构,应填写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统一印制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申请表》,向相关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上一业务收支情况和门诊、住院诊疗服务量(包括门诊诊疗人次、平均每一诊疗人次医药费、住院人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平均住院医药费等);

(三)药品监督管理和价格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合格的证明材料和《许可证》。

第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负责组建由医疗、管理、财务等专家构成的定点医疗机构专家评审组,对医疗机构的申请和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定点资格审查。根据专家评审组审查结果,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

第九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要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服务人群、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医疗费用审核与控制措施,并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原则上协议有效期为2年。

第十条已签订协议的定点医疗机构由县(市、区)及以上各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向社会公布,并增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标牌。

第三章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

第十一条定点医疗机构应设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科室,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共同做好医疗服务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审查本院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的医疗服务行为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二)按要求做好各项登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医疗费用要单独建帐管理;

(三)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办理费用的结算;

(四)按要求及时、准确地向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提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医疗费用发生情况等有关信息;

(五)接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就诊时的政策咨询。

第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要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知识及相关政策,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要。

第十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执行《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目录》,在诊疗过程中应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控制贵重药品的使用,杜绝“大处方”、“人情方”。特殊情况必须使用《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试行)》以外的药品时,要征求患者或患者家属的意见并在《使用自费药品、诊疗项目同意书》上签字,同时在处方上注明“自费”字样。自费药品的费用不得超过药品总

费用的20%。

第十四条定点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卫生部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五条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必须核对就诊人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做到人、证相符,杜绝冒名顶替看病。冒名就诊的,医务人员有权扣留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由定点医疗机构上缴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

第十六条门诊处方用药实行定量管理。单人次门诊处方用药量急诊患者不得超过3日,普通患者不得超过7日,慢性病患者可酌情延长。

第十七条 定点医疗机构不得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外的项目变通为范围内项目,更不允许分解在其他项目中。

第十八条 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的费用和按规定不予支付的药品、检查、治疗项目的费用,要在出院结算单和结算清单上分别列示。

第十九条转诊管理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转诊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定点医疗机构无法确诊的疾病;

2.定点医疗机构无条件治疗的疾病;

3.须转院抢救的危、重、急病人。

(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 转往县以外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的,应填写《转诊申请表》,报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审批。未经审批 转往县以外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的,其发生的医疗费用,合作医疗基金不予报销。急诊患者的转诊规定由各县(市、区)自行规定。第二十条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规定,在病人出院结算费用同时按规定比例给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结算补偿资金,并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

第二十一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要及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参合人员医疗费用;对于定点医疗机构支付给患者的不符合规定的补助报销资金,一经核实,由定点医疗机构自行负责。

第二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在本单位显著位置公示以下内容:

(一)本机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和诊疗目录及价格标准;

(三)参合人员就诊流程和补偿报销规定;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予报销的项目;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和住院每月补偿报销情况。

第四章医疗机构的监督与考核

第二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并逐步建立社会评议监督制度。

第二十四条定点医疗机构实行考核制度,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等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考核。

第二十五条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不定期抽查要根据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投诉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随时进行。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六条对考核不合格或不接受考核的定点医疗机构,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第二十七条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定点医疗机构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取消定点资格等处理,对单位领导和当事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一)将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医疗费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范围的;

(二)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予支付的费用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范围的;

(三)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规定和诊疗规定,开大处方、滥检查、滥用药、“搭车”开药等问题的;

(四)违反物价政策,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和不执行药品价格的;

(五)申报定点医疗机构时弄虚作假的;

(六)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六章其他

第二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资格证书、标牌由市(州)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发。第二十九条本规定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医疗美容管理办法 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1999]14号)和《茂名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茂府[2000]45号)及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定点医疗机构,是指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并经同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定点医疗机构审查和确定原则是:方便就医、便于管理;兼顾专科与综合、中医与西医,注重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其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和逐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条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以下类别的医疗机构,以及经军队主管部门批准有资格开展对外服务的军队医疗机构,可以申请定点资格:

㈠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

㈡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院(所);

㈢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

㈣诊所、中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

㈤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㈥经市(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定点医疗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㈠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要求;

㈡符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

㈢遵守国家、省和市有关医疗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健全和完善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㈣严格执行国家、省和市物价部门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政策,经物价部门监督检查合格;

㈤严格执行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政策规定,建立了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配备了必要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等设备。

第六条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审批,按以下办法办理:

㈠愿意承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向所在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 1

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及复印件,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所属医疗机构还应提供《中国人民解放军事业单位有偿服务许可证》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事业单位有偿收费许可证》;

⑵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清单,计算机管理系统基本情况;

⑶上一业务收支情况和门诊、住院诊疗服务量(包括门诊诊疗人次、平均每一诊疗人次医疗费、住院人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等),以及可承担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能力的证明材料;

⑷医疗机构的等级证明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证明材料;

⑸医疗机构负责人(法人代表)、分管医疗保险的负责人,科室设置及病床数,科室负责人的名单;

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情况;

⑺药品监督管理和物价部门监督检查合格的证明材料;

⑻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㈡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给《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

㈢已取得《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的医疗机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原则确定是否列为定点医疗机构;已列为定点的,并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书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给标牌,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书。协议书内容应包括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和标准以及费用审核与控制等内容,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有关责任。协议书有效期一般为1年。任何一方违反协议,对方均有权解除协议,但须提前2个月通知对方和有关参保人员,并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开放定点医疗,参保人员可自主选择任何一个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第九条定点医疗机构应加强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工作,要指定一名单位领导负责,成立由院领导、医务科(股)长、财务科(股)长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医疗保险领导小组,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配备相应的专(兼)职管理人员,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共同做好定点医疗服务管理工作。

第十条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卫生部门制定的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护理标准,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为参保职工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诊疗等医疗服务,合理施治,规范服务,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和负担。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有关就医、转诊和转院的规定。

第十一条定点医疗机构要按卫生部门规定向住院参保职工提供“一日消费清单”,向参保人出具的医疗收费凭证要按规定项目如实填写,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服务项目要与自费药品、自费诊疗项目、自费服务项目分列。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诊疗项目、服务项目的价格,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定价规定。违反规定的,由违规机构承担,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第十二条定点医疗机构在参保职工住院时,应当认真核对其医疗保险凭证,发现有伪造、冒用的,应予扣留,并及时报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如发现定点医疗机构与参保职工串通冒名住院,骗取医保基金的,第一次发现给予通报批评,第二次发现取消定点资格。

第十三条定点医疗机构对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要单独建帐,并应按要求及时、准确地向社保经办机构提供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发生情况等有关信息,如实填报有关结算报表,有义务提供审核医疗费用所需的全部诊治资料及帐目清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有关资料要做好保密工作,维护参保病人的稳私权。

第十四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按照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的医疗服务协议要求,按时结算医疗费用;若无故拖欠应付的医疗费用,定点医疗机构有权从被拖欠的次月1日起按日计收2‰滞纳金。

第十五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平常要组织卫生、物价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采取明察、暗访、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对有违规行为的定点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依据协议进行经济处罚,或者终止协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视不同情况给予告诫、通报批评,直至取消定点资格。

第十六条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年检制度。每年年终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单位按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和《服务协议书》对定点医疗机构一年来的医疗服务的要求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结合平常检查的结果,确定年检结果。年检合格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续签医疗保险服务协议;年检不合格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取消定点资格。年检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医疗美容管理办法 篇7

1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完善制度,保证医疗质量

1.1 加强领导

多年来,笔者所在卫生院始终把医疗质量立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医疗质量、药品质量、护理质量三个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具体负责卫生院医疗、药品、护理质量和安全的管理、监督和督察。

1.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不是人管人的管理,而是用制度管人的管理。因此必须制定出一整套的科学的、人文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来管理乡镇卫生院,如推行24 h值班制度、首诊责任制、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护理“三查七对”制度、药房“三查三对,六不发”制度、“新农合”公示制度、医疗费用控制制度、病情告知制度、病危通知制度等。有了很多的管理和安全制度,院长和院领导一班人:首先要求职工做到的,必须先自己做到,要放低姿态,尊重员工,爱护员工,加强自身修养,克服极端思想和武断做事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员工和关爱职工,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引导和鼓励职工为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1.3 不断增强职工的医疗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卫生院的全体职工是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医疗安全的关键,只有全体职工都认识到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关系到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卫生院的医疗质量才能提高,医疗安全才能得到保证。笔者所在卫生院就针对性地组织职工学习《执业医师法》、《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刑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以及医疗安全意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从工作中的每件小事做起,看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存在不安全隐患,如何才能将医疗安全隐患消除,通过认真教育学习,每位职工的质量意识都得到提高,克服了医疗安全管理上的侥幸心理和麻木不仁的态度,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医疗安全得到了保证,有效遏制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医疗纠纷也就不会发生,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1.4 加强医疗质量目标考核制

医疗、护理、药品三个质量领导小组要严格医疗质量目标考核责任制度,要把医疗质量的相关指标量化分解到科室到人头,在检查考评上一视同仁,对于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坚决提出,决不姑息不安全行为存在。在患者诊治流程上严格按照流程和诊治指南开展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严格执行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并要求进行病情详细记录;病情分析、医疗处理和需要的治疗计划,患者病情告知上都务必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设立专门的病历质控检查负责医师,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并及时修改错误地方,防止不安全因素存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业务院长负责全院职工业务培训,及时了解医学发展、药品新产品动态,不断更新疾病治疗方案,提高卫生院的整体学术水平。

1.5 医务人员的责任心

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是搞好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才能搞好工作;只有工作认真负责,才能搞好工作;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搞好工作;只有工作一丝不苟,才能保证医疗安全。

2 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理解,确保医疗安全

2.1 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存在于整个医疗过程中,做好不同时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入院时的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危重患者要专科医师详细交代病情,必要时签署病(危)重通知书。住院时的沟通:病情的发展变化、检查结果、还需做什么检查、治疗方案、预后可能的结局,特别是诊断和治疗出现重大变化时,更要及时沟通,否则患者家属就会有很多很多的理由来不理解医院方,可能还会对簿公堂。对于白天不能及时来院了解病情的患者,必须把病情交班给值班医师,让患者家属跟值班医师了解病情。出院时的沟通:给患者说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出院要注意的事项,门诊随诊的时间和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病情可能出现变化时的处理方法,需要复查的检查项目等。门诊患者的沟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随诊的时间等。医护人员之间也要沟通:落实医疗行为的及时到位,各种检查是否及时进行医护交换结果,患者病情的变化是否得到及时处理,是否存在医疗隐患或者纠纷等等。

2.2 认真落实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

患者及家属在患者对于检查和治疗时,都有知情的权利,因此必须由主治医师与家属和患者进行当面的沟通,把该诊治检查的必要性、适应证、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医疗费用、医疗需要观察或者治疗的时间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有创伤性的治疗和检查,必须做好术前的准备,必须设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做好交接班工作。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如病情危重、病情波动变化大、精神异常、不配合医疗操作、随便外出等患者,必须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并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必要时设立专职陪护人员,并做好交接班记录工作。医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对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起重要作用,也为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管理境界:美容院品牌管理时代 篇8

品牌管理是为了让消费者和员工最大程度接受品牌,产生共鸣和认可,达到更高的忠诚度。品牌管理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对外需要进行管理和维护,对内同样也需要进行精心地呵护与传达。品牌管理在专业性行业有其独特的管理和经营方式:

鱼与熊掌可兼得

品牌形象对于企业对外宣传众所周知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实现品牌识别,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忠诚性,提升企业产品的销售量,也会吸引和寻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创造无可取代的品牌价值。

品牌形象对于企业内部而言同样举足轻重,可以建立夯实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加员工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从而促进品牌质量的提升,形成促进企业进发向上的良性循环。

让每个员工和消费者成为品牌的管理者

去过海底捞吃过火锅的消费者印象都很深刻,并且很多人最终都成为了海底捞最忠诚的粉丝,不但自己常去消费,还会经常介绍亲戚朋友去。是什么形成了这令人惊叹的“海底捞效应”呢?除了海底捞火锅的味道独树一帜以外,其员工热情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成为吸引顾客的一大“法宝”。

而樊文花的“法宝”,就是给予员工、消费者一种“家”的文化。简单概括,就是“爱”和“责任”。让员工可以最切身地感受到关爱、包容、信任、稳健:让消费者对品牌认同并感受到诚信、感恩、责任、亲人。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了一批优秀的服务精英在用心为消费者服务;在这样的优质服务下,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企业品牌所给予的最真实感受,又让樊文花的每个员工和消费者更加热爱与忠诚这个品牌。因此,樊文花的每个员工和消费者,都是企业品牌的管理者。

品牌影响无处不在,细微之处见真彰

品牌外部管理让顾客认同并接受品牌的优点,是一种形象化的行为。品牌的内部管理不仅要让员工、美容师深谙自己产品与品牌的独特之处,更需要员工、美容师知晓品牌文化、内涵与个性,让员工、美容师在内心情感上对品牌产生自豪感和使命感,主动承担起品牌管理的点滴责任,才能最大程度激发的积极性,才能使员工、美容师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深度沟通,让品牌的价值与员工的价值形成高度一致,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小胜凭智,大胜凭德,员工和美容师热爱品牌文化,才能把消费者的感受时刻谨记,设身处地为消费者服务,细微之处彰显真诚,方能在消费者心中屹立不倒的高大品牌形象。

借助会议模式活动传播品牌

一个企业在每个时期都会举办一些会议和活动,例如品牌周年庆、新品上市会、年终答谢会、节日促销会议等,利用会议的集中影响力实现品牌形象宣传。会议模式的方式多种多样,尽善尽美。樊文花拥有十六年的行业资深经验,深谙会议营销模式,一次次用心经营的活动积累了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丰碑,获得消费者和员工的高度认同。樊文花举办的月月红活动、美容灯谜会、美容师手法评比大赛、百强名店等,都以形式新颖、内容饱满、奖品丰富获得美容院和消费者的喜爱和鼎力支持,喜闻乐见并广而告之,宣传以点及面致受众逾广,活动现场客似云来。樊文花深切感激美容师的激情支持和消费者的喜爱拥护,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而每次的会议活动中,也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和距离,不仅提升了销售量,更让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更显著。

新媒体时代来临,品牌管理多样化

科技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促进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变迁。如今,品牌管理的方式更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企业与消费者和员工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元。除了传统的电视杂志广播等大众媒体,网络途径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也日益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樊文花在一丝不苟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新媒体的营销方式,用心运营官方微信,分享护肤专业知识。多媒体营销让品牌更加渗入,同时也让价格更加透明,消费者更加理性,樊文花在分享护肤知识的形式上有更多创新,在产品科技上也保持着传承和创新,推出了“青春水分灵润课程”、“金钻赋颜御龄课程”、“晶钻亮颜美白课程”、“晶澈亮采美眼课程”四个高端项目采用最新高科技本草护肤理念,结合运用美容最新技术的尖端美肤仪器热玛吉,与消费者共享科技盛世时代的高效与惊喜。自去年8月上市至今,在全国市场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深受消费者喜爱。科技,服务于人类;发展,改变着生活。只有不断保持着进步,才能用最新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创造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

合作伙伴齐共赢,携手共创大品牌

上一篇:关于电气行业调研报告下一篇:我是一只小蜜蜂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