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工作总结报告(精选8篇)
20XX年,中注协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开展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年”主题活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自20XX年以来,全国行业党委和中注协围绕“创体制、建机制、优制度、筑网络、强诚信”等重大任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年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行业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2014年,针对制约行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开展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年”主题活动,以人才队伍建设牵引带动行业工作和行业专业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年”主题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印发《关于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年”主题活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活动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提出了包括改进完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机制、内容和方式,强化高端人才培养,完善事务所人才建设机制,完善非执业会员管理和服务体系,支持行业后备人才培养,加强注协干部队伍建设等在内的六大任务。制定“人才队伍建设年”分工方案,明确26项活动任务和职责分工。在《中国会计报》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设立专栏,开展专题征文活动,总结宣传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和做法。以“专业服务业发展与专业人才成长”为主题,举办第三届京交会会计服务贸易系列活动。各地方注协根据活动总体要求,制定发布本地区指导意见,部署开展了众多有特色、有成效、受欢迎的活动。例如,开展专题培训,着力提升事务所合伙人和主任会计师的国际与宏观视野,加大对审计助理人员的教育指导;引导本地事务所“大带小、强带弱”,为中小型和远郊县事务所送教上门;与高校会计院系联合建设学生实习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会计审计知识大赛及征文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和行业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培养行业理论研究人才;建立行业人才基金服务人才成长,等等。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年”主题活动有效提高了广大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完善了行业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夯实了行业各级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政治保证作用,激发了事务所和广大从业人员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整个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改进提升会员继续教育。以税收法规与纳税筹划、管理咨询、财政投资绩效评价为主题,举办远程教育培训班3期。委托3所国家会计学院举办各类主题面授培训班、研讨班、高级研修班、中小所定向班41期,累计培训注册会计师2、3万人。针对中小事务所拓展新业务、加快业务转型的需要,先后在内蒙古、青海、陕西、云南、四川、重庆开展“送教西部”活动,涉及中小企业审计咨询实务、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和涉农资金鉴证咨询等主题,共培训注册会计师1500余人。启动“分类分级分模块”培训模式课题研究。首次以“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主题举办专题研修班。支持地方注协举办高端培训班和业务转型培训班,提供课程设计和优质师资支持。组织落实海外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计划,会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开设“中注协海外非执业会员继续教育”专区,依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网络教学资源,合作开发非执业会员网络课程,对海外非执业会员进行网络教育培训,培训选学课程增至157门。
深入推进行业领军人才培养重点工程。积极改进行业领军人才管理评价相关工作,启动行业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及管理制度机制研究,开展“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大纲”课题研究。落实《关于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金融业发展能力的若干意见》,完成第四批35名金融审计方向行业领军学员的选拔测试工作并开展培训,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系统选派推荐10名业务骨干同期参加培训。组织第三批金融审计方向行业领军学员赴境外(英国)培训。组织260余名行业领军学员参加财政部“领军人才联训”。对行业领军人才第三批、第四批以及主任会计师班第一批学员进行毕业考核,共有80名学员经过6年持续培养通过考核顺利毕业。推荐领军学员进入国际后备人才库和担任培训师资,创建QQ群和微信群,加强领军学员的联系和使用。
推动行业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转型。面向地方注协和部分院校组织开展问卷调查,研究起草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合作管理办法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与院校合作指导意见,推动各级注协、事务所与高校会计院系建立全方位行业人才供需对接和产学研联盟等务实合作机制。完成20(第8期)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师资培训工作;开展2014年度(第10期)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学生境外实习项目选拔测试工作,选派71名学生参加境外实习,同时首次举办综合评价前20家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人才对接招聘会;举办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设立20周年总结纪念活动。
二、深化考试制度改革,提高服务考生水平
在财政部考委会领导下,不断完善考试基本制度和考试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考试质量保证制度改革。20XX年,注册会计师考试顺利实施机考改革,实现考试方式的重大变革。2014年,中注协继续巩固机考改革成果,并不断梳理、完善和简化考试流程,改进和提升服务考生水平,打造友好型考试。
修订完善考试制度。参与修订并发布《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居民及外国人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增加考生成绩复核规定,取消综合阶段考试年限,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和规范考试组织工作。启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的修订工作。总结实施机考两年来的经验,制定和修订《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考务管理办法》等15项考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考试管理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改进考生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和简化与考生相关的工作流程,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提前公布考试报名和考试时间安排,方便考生合理安排时间计划;在报名环节取消应届毕业生第二次现场资格审核程序,取消国外学历须经公证机关公证的要求,报名期间认真解答考生咨询,加强宣传和提示提醒,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将考生申请成绩复核的方式由现场申请改为网上申请;及时办理免试核准、成绩证明、换证审核,以及合格证的发放等日常服务工作,妥善回复考生来信和接待考生来访。
扎实组织实施考试。发布20XX年度考试报名简章和考试大纲,修订出版考试辅导教材,组织开展全国考试报名工作。2014年有63、25万人报考,共计164、55万科次。推进考试题库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完成机考公司招标、考场机位检查、机考系统优化、专家试题命制等工作。严密部署考试现场组织的各个环节,妥善应对考试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安全、平稳实施专业阶段、综合阶段、欧洲考区考试和英语测试,完成考试评卷、成绩发布、违规考生处理等工作。
三、业务开发引导和专业技术指导并重,推动事务所做强做大和做精做专
自“五代会”确立新业务拓展战略以来,中注协通过制定发布《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和专项业务技术指引、会同地方政府和地方注协创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针对新业务领域开展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指导事务所开拓新业务领域,行业非审计业务收入占比由的16%提升至的28%。同时,印发《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做强做大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关于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金融业发展能力的若干意见》,积极推动事务所做强做大,行业业务总收入从的375亿元增长到的563、21亿元。2014年,进一步采取措施,深入推进新业务拓展战略和做强做大战略。
指导事务所开发新业务领域。编发《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20XX年)》,梳理业务项目达436项,较20XX年指导目录新增项目147项,为事务所拓展新业务领域提供指导思路。针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司法会计鉴定、公司秘书、管理咨询等中小事务所转型的重点业务方向,采取“送教上门”方式提升中小事务所承接新业务的能力,推动事务所加快业务转型步伐。
加强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制定发布《商业银行审计指引》和《高等学校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研究起草《会计师事务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业务指引》,为事务所承办相关业务提供技术支持;结合行业工作实践和会员需求,编写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问题解答》,为注册会计师执行职业道德守则提供指导;发布第二批共7项审计准则问题解答,就会计分录测试、重要性及评价错报、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会计估计、货币资金审计、持续经营等领域中的审计实务问题作出指导。跟踪研究准则实施情况,编写上市公司报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情况分析报告。主持制定《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指南》,并由“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会计师行业交流研讨会”发布。翻译出版并向广大事务所赠阅《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指南》和《运用国际审计准则执行中小企业审计指南》。研究答复会员在执业过程中遇到的黄金租赁套保业务、政府专项审计业务等专业技术问题,做好专业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指导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召开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第四次联席会议,总结交流基地建设经验,对下一步基地建设提出要求。梳理已建成11个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3个试点项目的工作,结合当前形势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基地的遴选工作。组织开展对重庆等拟建示范基地申报材料前期审核工作,研究并推进解决苏州、武汉、深圳、云南等示范基地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
多措并举推动事务所做强做大。研究论证职业责任保险投保系列文件,修改完善事务所品牌建设指南,做好“做强做大政策措施扶持奖励资金”的申报与审核工作,推动事务所做强做大。修订完善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完成2014年事务所综合评价工作,发布事务所综合评价全国前百家信息。20度,全行业实现业务总收入563、21亿元,同比增长10、51%;前百家事务所业务收入合计347、56亿元,占全行业总收入的61、81%,其中,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有46家,超过5亿元的有15家,超过10亿元的有11家,超过20亿元的有6家。
四、完善行业信息化顶层设计,扎实推进行业信息化战略
行业信息化战略自“五代会”确立并实施以来,中注协制定发布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和主要任务分解表,在行业管理层面、协会管理层面和事务所管理层面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成行业法律法规库、行业经济数据库、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并投入使用,推进大型事务所审计软件的开发,开展中注协网络安全升级改造。2014年,重点开展了信息化战略顶层设计咨询与完善工作,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战略实施。
开展行业信息化战略中期评估。对20XX年以来行业信息化战略实施情况开展中期评估,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开展行业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进一步完善行业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案;成立行业信息化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推进(视频)会议,完善行业信息化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赴地方注协和事务所开展实地调研,组织行业信息化情况网上问卷调查,形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信息化战略规划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报告》。
指导推动事务所信息化建设。研发完成大型事务所审计软件,并在9家证券资格事务所部署使用;成立大型事务所审计软件实施委员会,促进大型事务所审计软件的应用;筹建中小事务所审计软件提升委员会,支持提升中小事务所审计软件功能质量;发布《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奖励办法》,扶持奖励事务所信息化建设工作;完善法律法规库应用服务,2014年新增26个实务专题和240个实务案例,法律法规数量达34万余条,全年事务所使用率达到76%,开发上线法律法规库移动应用版;完成经济数据库集中采购,为证券资格事务所免费部署客户端1500个,提供审计执业所需要的经济数据和分析工具。
提升协会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注协机关协同办公系统项目建设调研工作,形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协同办公系统需求设计报告》;提升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改进完善财务报表、注册管理、行业监管和考试管理等子系统;开展注协网络信息安全改造,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利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召开视频会议10余次,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央监控运行45小时,利用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保障远程教育培训班顺利进行。
五、严格行业监管,规范行业秩序
中注协一直高度重视行业监管体系建设和监管工作创新。近年来,创新性地开展年报审计监管约谈,提示事务所审计风险;改革完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落实风险导向检查理念,强化事务所系统风险检查;制定检查人员管理办法和廉政纪律“十不准”,加强检查过程的专家指导和检查结果的研究论证;综合治理行业不正当低价竞争,组织证券资格事务所发出反不正当低价竞争倡议书。2014年,进一步加大了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约谈和证券资格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力度。
开展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针对20XX年年报审计工作发布通知,强化年报审计风险管控理念。与中国证监会会计部联合举办证券资格事务所审计培训班,总结年报审计工作实践,提示执业风险,对年报审计工作提出要求。年报审计期间,先后开展13批次的年报审计监管约谈,涉及证券资格事务所17家、上市公司16家。持续加强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事前事中监控,专人跟踪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情况,编发年报审计情况快报16期,提醒事务所谨慎执业,严控风险。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审计收费情况,对有关部门组织的3项重大审计服务招投标,共计5个阶段,涉及30家事务所的总体情况进行跟踪监控。
完成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中注协共派出8个检查组、97名检查人员,历时1个多月,对8家证券资格事务所及其21家分所的执业质量进行系统检查。抽查审计报告118份,其中,上市公司审计报告49份,IPO审计报告5份,非上市公众公司审计报告11份,内控审计报告21份,其他报告32份,涉及公司97家,形成81万多字的检查报告。经专家论证并经中注协惩戒委员会、申诉与维权委员会审议决定,对存在严重问题的2名注册会计师实施行业惩戒。修订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质量检查人员管理办法》,强化检查人员的选聘、培训与考核,加强检查人员队伍建设。指导各地方注协完成本地区非证券资格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各地方注协共抽调检查人员946名,检查事务所1438家。
加强注册管理与会员服务。组织和指导各地方注协完成20XX年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检查工作。20XX年,全国应参加年检的注册会计师98007人,同比减少314人;通过年检91869人,通过率93、74%,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因完全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未在事务所专职执业等原因不予通过年检4119人,不予通过率4、20%,同比增加1、75个百分点;因未参加年检、未完成继续教育、未交纳会费等原因暂缓通过年检1951人,暂缓通过率1、99%,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做好非执业会员发展和服务工作,将考试全科合格证发放工作与会员入会结合起来,为全科合格考生入会提供便利。规范和完善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会员入会和管理流程。组织开展第二批资深会员评定工作。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事务所8295家,注册会计师99045人,非执业会员103566人,其中外国及港澳台地区非执业会员508人。
六、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行业国际形象和地位
中注协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50多个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建立友好交往关系,与其中20多家签署30余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积极参与重大国际会计审计事务的决策,目前共派出和推荐7名代表在国际和区域性会计职业组织中任职,对国际准则修改和制定发表意见,多次承办国际会议,不断扩大行业国际影响力。2014年,行业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的成果。
加强与国际和港澳台地区会计职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组团参加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十九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余蔚平部长助理以《汇聚会计力量助推财政透明和经济可持续增长》为题发表演讲;组团参加在澳门举办的2014年“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会计师行业交流研讨会”,以“职业精神与职业判断”为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并发布《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指南》。全年共接待国际和境外行业组织及会计公司来访团组50余批次。中注协驻港联络处在加强与香港地区其他会计职业组织的联系和合作、做好香港地区考生服务和香港考区组织管理、服务香港地区非执业会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积极参与WTO、中美投资协定、中欧投资协定、中澳自贸区谈判及有关多双边谈判的研究工作,就会计服务市场开放政策提出意见建议。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建设。受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IIRC)委托,主持完成《国际综合报告框架》中文译本的审校。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准则草案、咨询文件等研提反馈意见,并派代表直接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全年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及其下属专业委员会、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公共政策与监管咨询小组的相关征求意见稿研提反馈意见30余次。
加强行业国际事务人才培养。修订《国际及区域性会计职业组织任职代表管理办法》,成立中注协国际审计准则研究组、会计问题研究组、职业道德问题研究组,为行业代表更好地在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发挥作用提供支持。建立行业国际事务人才储备库,完善国际事务人才的选拔、推荐和考核机制,积极推介行业代表尤其是领军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
七、加强协会建设,提升协会服务和管理能力
“五代会”以来,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充分发挥决策职能作用,对重大问题的审议履职尽责、认真严谨;新增综合报告委员会,理事会下设的专门(专业)委员会达到14个,在行业工作的相关领域发挥了积极的决策或咨询作用;中注协秘书处发布关于加强协会作风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协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达到108项,不断提高秘书处的执行能力和规范化水平。2014年,协会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和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完善协会治理机制建设。以通讯方式召开两次理事会会议和两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就中注协工作总结与工作要点、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部分理事与常务理事更换(增补)等事项进行审议,充分发挥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的决策职能。开发完成并上线运行理事会工作平台,提高理事会审议效率。分别召开教育培训委员会、注册管理委员会、惩戒委员会、申诉与维权委员会会议,发挥专门(专业)委员会的议事和咨询作用。创新秘书处工作机制,就专项问题成立工作小组,集中行业专家力量进行专门研究。秘书处认真落实理事会决议,其中,就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创新培训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进金融行业审计业务拓展、加大对中小事务所的支持力度、严厉整治低价竞争行为、加强行业统战工作等意见建议逐一研究,在2014年工作中认真落实。
推进与地方注协的工作互动。组织召开全国注协秘书长工作会,举办全国注协秘书长领导力培训班。分别召开全国考试、培训、监管、财务等工作会议或举办培训班,研究部署工作,沟通反映情况,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地方注协专用工作邮箱和QQ群,编发地方注协工作信息,及时通报和宣传地方注协相关工作。
积极开展对外协调和行业宣传。支持行业代表委员就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和招投标机制提出议案,主动协调财政部有关司局,就完善政府购买专业服务中招投标机制提出建议,推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办法;就注册会计师协助海关开展稽查核查工作与海关总署进行深入沟通,并达成初步共识;支持行业全国人大代表就银行函证问题提出议案,组织银监会、国资委、国有商业银行和事务所代表,就规范银行函证回函工作进行专业研讨,并协调推动银监会解决银行函证实务问题。围绕行业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不断拓展行业宣传的形式和渠道,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全年各类媒体报道行业工作近1000篇次;积极改进《中国注册会计师》的编辑出版工作,全年编发《中国注册会计师》12期、非执业会员电子期刊12期;全年编发《工作简报》30期、《情况通报》77期、《党建工作简报》63期、《党建情况通报》12期、《行业青年风采》6期、《行业发展研究资料》7期;中注协网站发布上网信息4000余条,制作行业宣传册(英文版);开通中注协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关注群体达6万余人;编写出版《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报告2014》,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布的首份行业发展报告。
加强行业重大问题研究和法律研究。就《证券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税收征收管理法》《企业信息公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向立法机关研究提出行业意见和建议。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新要求”专题研究工作,围绕会计服务市场开放、非上市公司审计服务等专题形成初步研究报告;补充修订《主要国家和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研究》,对15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国别研究和深入比较;完成《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提出“十二五”中后期行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措施和建议;在11个省市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财政管理和改革的调研,对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市场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加强会费收支管理,为行业发展提供财务支持。每年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年度财务收支和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均为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同时,接受国家审计署、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税务部门等相关政府机构的不定期检查与指导,均得到充分肯定。针对2014年会费收入增长趋缓、会费支出规模持续扩大的新形势,以服务广大会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出发点,秉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会”的原则,严格会费管理,规范财务收支,加强内部控制,集中资源支持行业发展。
加强秘书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财政部党组作风建设39项实施办法,以“反四风”、“破三难”为重点加强协会作风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任务落实工作。强化协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严格采购与合同管理,防范内部控制风险。严格文件政策制定和征求意见程序,提高文件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完善协会岗位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岗位管理系列办法,修订《岗位手册》,加强干部职工培训培养和轮岗交流。加强协会机关党建,指导推动工青妇组织开展群众活动,活跃机关文化生活。中注协团支部荣获2011—年度中央国家机关“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八、扎实开展行业教育实践活动,加强行业党建和统战群工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自20XX年成立以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财政部党组的各项部署,依托财政系统领导优势和注协系统组织优势,组织带领行业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党的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行业的全覆盖,理顺行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党员组织关系,创建“条块结合、充分发挥行业党组织作用”的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为社会组织开展行业党建探索了新路。行业党建工作的成果,也有力保障和促进了行业的科学发展。2014年,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财政部党组的安排,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组织开展了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行业党建和群团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圆满完成行业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中央部署精神和要求,财政部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成立注册会计师行业指导办公室,余蔚平部长助理兼任办公室主任。全国行业党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印发《会计师事务所党员从业人员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四风”的问题的13种具体表现;加强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建立活动进展情况双周统计通报制度,选择12家事务所作为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并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各地区行业党组织和事务所党组织按照活动总体要求,积极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理念学习教育,深入查摆问题,推进整改落实。全行业共有3300多家事务所党组织及其党员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共查摆问题1多个,制定整改措施10000多项,解决问题9600多项,编发简报600余期,宣传典型50多个,深化了全行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促进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机制的形成。
不断夯实行业党建基础。完善行业党建工作机制、省级行业党组织年度工作考核制度以及行业党建信息季度统计通报制度。印发《关于总结和提炼会计师事务所支部工作法的通知》,指导事务所总结提炼支部工作法78个;组织开展全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个人评选表彰,表彰先进个人1136人,表彰一批优秀行业党组织和优秀事务所党组织。加强行业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修订行业发展党员制度,制定行业党员管理制度,举办事务所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和行业党务工作者专题培训班。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行业共有事务所独立党组织和联合党组织3412个,党员38397人。
扎实推进行业统战工作。为行业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提供支持,开通“注册会计师行业提案议案建议交流平台”,做好“两会”期间行业代表人士的支持服务工作,加强提案议案的后续跟进和相关宣传;完善行业代表人士数据库,推进行业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担任政府部门咨询专家等工作;举办第四期注册会计师行业代表人士培训班。
积极开展行业团建工作。组织行业“青年文明号”集体开展“两带头、双争创”活动和网络倡文明行动。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青年专家服务团”对口帮扶活动,赴宁夏为企业、创业青年和高校学生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完成行业“青年五四奖章”、“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等评选表彰工作。推动行业团组织覆盖工作,截至2014年12月31日,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区市均已成立行业团组织,成立团组织的事务所数量达1358家,行业中团员数量达到31797人。2014年,推荐10名行业优秀青年担任全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1人获得团中央颁发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家团组织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4名行业青年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一、专家工作组基本情况
1 996年2月,根据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建设部成立了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同时成立了“智能建筑专家工作组”,由全国38位知名专家组成。1999年专家组换届,从全国各地共选拔92名专家,在行业内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2003年成立了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为了更好地为行业服务,2003年12月,在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专家组的基础上,重新整合成立了第一届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专家工作组,专家共1 38人(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专家保留30人为建设部科技委有关智能建筑方面的工作服务),并规定每满两年换届一次。2005年12月完成第一届专家工作组的换届工作、全国共有专家1 78人,来自全国23个省和直辖市(包括香港1人),包括特聘顾问专家10名(其中1名外籍专家)。2008年完成第二届次换届,第三届专家232人,65岁以上占16%,50岁下以占51%,专家队伍进一步年轻化!质量上也进一步提高。本次换届后,第四届专家人数为354人(含70岁以上特聘专家21人),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专家队伍进一步年轻化,65岁以上岁以下占59%,质量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选拔专家工作一直遵从以下原则:
1、坚持专家标准
专家选拔标准本着“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控制数量”的精神制定了专家聘任条件:长期从事智能建筑相关专业;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或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一级建造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及明显的工作业绩,在本单位是学科带头人;能经常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并能对我国智能建筑业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身体健康,年龄65岁以下;候选人本人提出申请须经所在单位盖章认可。
2、严格选拔专家程序
为严肃选拔程序,对评审过程进行了如下安排:首先由各地建设厅(委)、各大院所、本协会常务理事以上企业单位进行推荐;本人自愿填写申请表单位盖章;成立评审委员会主任由专委会主任担当;经过初审、初选人员名单报委员会评审;评委会通过的专家名单上网公示两周,交三证复印件(学历证.身份证、职称证);批准后发专家证。
3、明确专家工作组的任务与工作安排
(1)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优势,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主管部门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受政府委托参与制订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软科学研究等;承担工程项目的技术咨询、验收评估及技术培训等工作;协助企业提高技术管理能力和水平;参与国内外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2)工作守则:要保护国家利益,维护本会的声誉,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积极参与本会交与的各项工作,并主动献计献策,以便改进工作:本着“一事一议”的原则开展工作。经我会委派,参加技术评审、论证、咨询等活动个人所发表的意见,需经集体讨论后,方可代表本会的意见。完成任务后,要及时向本会主管领导汇报:未经我会委派,个人参加的相关技术评审、论证、咨询等活动所发表的意见,只代表个人、不代表本会;专家因故不再继续参加活动的、可申请退出专家工作组;专家如有严重违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以谈话警告或予以除名。
二、专家工作组六年来的工作汇报
1、参与智专委受政府及有关领导部门委托的调查研究、技术标准、规范和软科学研究
(1)《智能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调查》、十五国家重大项目《数字化城市建设导则数字化工业园实施细则》、《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蓝皮书》(1996-2006)、《建筑节能智能化技术导则》已通过专家评审。
(2) 2004年组织专家编写完成了《现代智能建筑》一书,共计53万字,由中国建筑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3) 2005年组织国内知名专家编写《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丛书》,共计九册,约300万字,作为全国智能建筑行业培训用书,该书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中国建筑业协会非常重视这部丛书,由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郑一军亲笔作序,原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徐正忠亲自撰写前言。郑一军在序中写到“我认为这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工作,相信《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丛书》的出版对促进智能建筑的快速、健康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已出版发行了九册:《安全防范工程》、《机房工程》、《消防工程》、《智能建筑控制与节能》、《综合布线工程》、《社区数字化工程》、《智能化供配电工程》、《信息网络工程》,《楼宇自动化工程》。这套丛书出版以来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很多读者普遍认为是国内水平最高、实用性最强的一套培训教材。读者来信要求配套编写《电子会议工程》,现已纳入计划,目前正在组织专家编写。
(4) 2007年组织部分专家参与编写了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目前已完成报批稿;组织专家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立项的行业标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写。
2、组织专家参加智能建筑工程咨询
六年来.专家工作组承担了大量大型智能建筑工程项目咨询工作。项目咨询包括工程前期规划、工程需求书编制、招标文件编写,参与招投标、深化方案及图纸审查,有的还参加了现场指导、工程检测、验收评估。如“北京银行办公楼智能化系统工程“咨询,我会组织了20名多名专家参加工程需求方案设计、招标文件编写、工程现场咨询、工程中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工程验收。
除此之外,四年来专家还参加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智能化工程等十多个项目的咨询工作。
特别是2005年以来受“北京2008工程指挥办公室”的邀请,我会作为“奥运体育场馆信息化智能化工程”的咨询单位并组织了26位专家参与了国家体育场(鸟巢)智能化工程、五棵松体育馆智能化工程等奥运场馆工程的咨询工作。专家们为国家体育场(鸟巢)智能化系统工程付出了巨大劳动,智能化工程系统庞大子系统多,技术复杂,又是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场所,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奥组委和“2008工程指挥办公室”均十分重视。
受“2008工程指挥办公室”委托,我会派有关专家多次参与了奥运场馆赛时保驾护航方案的制定,并参加了开闭幕式的保驾护航工作,胜利完成了任务。
由于奥运体育场馆智能化咨询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2009年受广州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的委托,我会作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智能化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单位,组织专家完成了多项任务。
3、专家工作组参加了青岛燕山数字新城项目、台州东方太阳城项目等近二十项智能化工程及试点项目的前期“评审”工作和项目“验收”工作。试点项目充分发挥了专家的技术优势,对前期方案严格把关,优化了设计方案并保证,了实施方案有较高的性价比,保证了工程质量,维护了建设方的利益,受到建设方的好评,在国内有重大的影响。
4、专家工作组参加智能化工程项目评估验收工作
为了规范市场,保证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自1 997年以来建设部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智能建筑设计资质”、“智能建筑施工总包资质”的管理办法,对规范市场保障工程质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有一些规模小、素质差的企业借资质、找挂靠单位承接重大工程,无法保证工程质量,给建设方造成极大浪费,引起了各种纠纷。
为此,2004年,经建设部主管部门同意,正式启动“智能建筑工程质量评估”工作。2004年以来的五年时间里组织各地专家参加了贵州金阳行政中心智能化工程、福州国税局培训中心智能化工程等30多项智能建筑工程质量评估。
由于智能化系统投资巨大占到投资的5%~10%,为保证工程任务,验收评估严格按照国标《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和行标《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进行,严格实施第三方检测,并由专家进行资料审查、现场抽测、用户意见、运行报告核查工程质量评估、促进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保护了建设方利益。
5、为推动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组织专家召开各种新技术的推介会
专家工作组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参加和召开各种新技术的推介会,以引领我国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特别关注近年来IT技术的渗透,把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引入智能建筑行业。
(1)组织专家多次参加工信部、住建部有关部门组织的会议;
(2)组织专家参与我会主办的各种新技术研讨会、推介会和展览会;
各种研讨会充分发挥了专家的作用,为我国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而且专家还吸收了大量新理念、新技术,促进了专家知识更新。
6、为会员企业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新技术、新产品推介
我们办会的宗旨不仅为行业服务,更主要的是为会员企业服务,近四年来为会员企业开展近百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介会议,遍及全国,在社会上影响非常大,企业受益颇多,得到了企业会员好评,增加了协会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使行业得到了发展。
派专家为相关会员企业进行咨询、提供信息、推荐产品,为会员企业展开楼宇自控产品、综合布线产品、安防产品、网络产品、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产品等行业的产品推介会。经过推广会,使专家和用户对产品性能有了深入的了解,产品得到了认可,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得到上升,不仅使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提高,也为产品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7、发挥专家作用为企业培养选拔人才
为企业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企业培养人才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自协会成立以来一直把为企业选拔和培训人才放到重要位置。
(1)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智能建筑专业)认证工作:为与国际接轨,2005年与中国自动化学会合作开展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智能建筑专业)认证工作,我会受中国自动化学会ASEA办公室委托,成立了智能建筑行业ASEA培训中心,负责智能建筑行业自动化系统注册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的认证培训和考核工作。2006年6月智能建筑行业ASEA培训中心正式开始工作,首先成立了由中建协智专委及国内有关智能建筑企业组成的ASEA领导小组,并推选出15名业内知名专家组成的ASEA评审专家组,首批申报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包括香港地区)共161人,2006年6月13日专家评审组严格按评审条件评出第一批注册自动化工程师,初审上报中国自动化学会ASEA办公室,复审后批准131人。
2007年6月18日又对申报的105人进行了评审,通过72人,两批共计批准233人,为智能建筑企业培养选拔出高级人才,充实了企业的技术队伍,今后这项工作还将继续开展。
(2)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签署了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合作协议,探索高等学校和行业专家共同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经验,在我国影响很大。
(3)开展各种知识培训,为企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多年来一直开展智能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全程深度培训班、综合布线培训班等多种全国性短训班,全国几十家企业受益。
8、配合智能分会完成其它工作
(1)《智能建筑》杂志是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承办的具有国际国内刊号的刊物,是我国智能建筑行业最早创刊、最具权威性的杂志,其技术性很强,有60多位专家工作组专家在《智能建筑》杂志编委会担任编委,大部分编委为办好《智能建筑》杂志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与建设部及其它有关部门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如:派专家参加建设部住宅产促进中心智能化产品认定;派专家参加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的相关工作;如产品评选、展览会、促交会;派专家参加建设部信息中心“建筑及住宅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修订工作:派专家参加建设部科技公司主办的“绿色智能建筑国际会议承办工作”;派专家参加中国建筑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智能建筑工程检测验收规范”审定等、并派专家参加方案评审和评标工作。
9、专家队伍的建设工作
(1)建立网站www.ibc.org.cn和www,cnibii,com,并制作了全部专家信息在网上发布,向社会推介;
(2)出版彩色版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专家介绍;
(3)认真做好两年一次换届工作,不断吐故纳新补充新鲜血液,保证了专家队伍的质量;
(4)委托专家参加全国的技术研讨会、方案评审会、产品推荐会、招投标工作,以提高专家技术水平;
(5)组织专家出国考察,参加国际技术交流活动。
1 0、专家工作组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专家工作组专业配套不够合理,有的专业人员偏少;
(2)专家地区分布不够平衡;济南、河北、辽宁、黑龙江、新疆、浙江、内蒙、香港专家偏少,吉林、甘肃、宁夏、贵州、云南、湖南、海南、澳门、台湾没有专家:
(3)中青年专家偏少,要精心选择补充,;
(4)设计院、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专家偏少,今后要适当调整;
(5)参与智能建筑分会工作的专家面不够宽、人数不够多;
(6)有一定数量专家对专家工作组组织的活动积极性不高,有个别专家不能很好地遵守专家工作组的“守则”。
三、对第四届专家工作委员会的期望
本届专家工作组更名为专家工作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分设各专业组,使得领导班子更精干,我们相信工作能做得更好,对新一届专家工作委员会有更大的期望。
1、希望能大胆工作,改变上一届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能有大的创新.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
2,希望能配合智能分会,继续做好如下工作:
(1)参与有关领导部门委托的行业调研工作:
(2)组织专家参与工程咨询工作,让咨询项目更多.参与专家更广泛;
(3)继续开展好试点项目的工作;
(4)组织专家参加智能化工程的评估验收,总结出更好的经验进行推广;
(5)开展多种形式的新技术推广工作;
(6)为企业服务,多办实事,如新产品推广等;
(7)发挥专家作用,为企业培养选拔人才,如ASEA认证、工程硕士研究生班以及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班
(8)进一步开展国际技术交流活动;
(9)配合智能分会完成其它工作,如《智能建筑》杂志等。
现在,我受协会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就一年来协会的主要工作情况及明年工作意见作如下报告,请审议。
一、一年来的工作回顾
2008年,对我们国家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协会与各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工作的同时,推动继续教育和协会工作顺利开展。行政体制改革带来的“两部合并”,使得继续教育工作得到了调整加强。总体上,工作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重点专项进展顺利,面上工作广泛拓展,继续教育更受关注,协会平台汇聚人心。一年来,协会全体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认真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科学发展指导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各项继续教育活动,加强了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增强了相互联系和沟通协调,加大了发展创新和工作力度,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成效明显。从而,使继续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和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现代继续教育理念和社会共识进一步形成,国际继续教育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我协会在国内国际继续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升。
去年底,我们提出了今年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现在看,大多完成,有的还比较突出,少数尚未完成的,也在筹备之中。
已经完成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取得积极成果
协会开展的学习十七大精神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征文活动,得到广大成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山东、北京、辽宁、吉林、河北等省市人事部门和地方继教协会,分别在本地区先期组织开展了相关的征文研讨活动,并甄选出优秀论文向协会推荐。活动先后征集到近50篇论文,其中10篇将在明天召开的理论研讨会上发言,15篇论文作为大会交流材料。这些论文反映了继续教育战线同志们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新的思考和建议。这次活动对今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振奋精神,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继续教育立法准备和咨询调研工作获得进展
为做好条例的研究起草工作,部里成立了课题组开展立法专项研究。协会为配合立法工作的实施,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集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继续教育专业人士及管理人员的对继续教育立法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调研报告,在继续教育立法法学界座谈会上,提出了协会的立法建议;明确了立法的基本原则后,考虑到全国性立法要统筹好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以及不同的地区特点,更是考虑到立法的实践性,协会选择有典型意义的地方,如山东、辽宁、云南、贵州、江苏等省市进行了实地调研,掌握了第一手情况,并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调研报告上报,为部领导和职能部门立法决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咨询建议;在条例稿起草过程中,协会参与了文字起草以及条例稿后期小范围征集意见工作。
同时,协会始终坚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召开这次继续教育理论研讨会为契机,组织有关政府部门和部分企事业单位,深入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和教学人员,积极探讨研究继续教育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为立法工作提供了有益思路,并拟将文章在《继续教育》等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进一步扩大继续教育立法的影响面,对全国继续教育立法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推动作用,为将来《条例》的实施创造良好理论环境。
(三)切实落实了协会承担的工程任务
由于工程实施的进展情况在上午晓初副部长的报告中已经作了全面总结,协会在工程实施中发挥的作用也给予了肯定,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主要报告协会承担的工程重点任务的实施情况。
一是召开了协会牵头单位继续教育负责人联席会,对如何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进行了讨论和整体安排,督促、指导相关部门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从而有效推动了工程的稳步实施。二是继续做好工程项目网上备案发布工作。备案发布率有明显提高,除工程实施方案中规定只备案不发布的行业领域外,新增培训项目880个,使工程备案项目总数达到1479个。培训项目网上备案发布成为工程制度创新的亮点,被业界接受,推动了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三是继续做好石油石化领域工程牵头工作。协会积极与各企业合作,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下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尊重创新,尊重劳动,鼓励科技创新成果更多地为人才培养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四是按照工程工作方案,较好完成了工程的统计工作、证书登记工作、质量评估反馈工作及监督检查等工作,推动了工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五是承担了工程的日常性工作。多次与各领域行业牵头单位协商,研究、检查工程进展情况,协调处理重点问题。配合工程中期检查和统计工作,负责收集信息和数据,汇总情况,与部职能部门协同工作。
(四)有重点地开展了继续教育专项活动
一是举办高研班,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影响力。去年协会牵头组织实施了3期跨企业高研班,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公司分别拿出自己科研开发的最新技术成果和优势培训项目向同业其他企业开放,突破技术壁垒,实现技术共享,带动了其他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的企业的技术创新。协会秘书处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举办了“集成创新”高研班,来自40家大型国企和科研院所的高级科技管理专家参加了培训。二是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内容、方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协会努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继续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培训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手段,发展远程教育,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
(五)发挥协会优势,开展了会员单位间的高层次交流活动
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协会在理论研讨、工作咨询、沟通联系和中介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协会与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一年中,协会各成员单位组织开展了不同专题、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继续教育研讨活动。中国科协组织完成了三个继续教育课题研究,筹划召开全国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工作会议;西部地区十二个省级继续教育职能部门和协会召开了第三届西部地区继续教育协作会,邀请对口支援省市参加。交流了经验,沟通了信息,促进了相互合作;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杂志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已经成为继续教育领域重要的交流平台;各地人事系统、行业协会等组织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课题研究,很多单位都有了自己的继续教育专业刊物或内部刊物。
(六)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新的进展
2008年5月,协会组团参加了有换届任务的第十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经过各方努力,在原中方代表副主席冯长根同志支持下,中方不仅继续连任,且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胡东成教授当选为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一副主席。另外,在9月举行的亚太工程教育协会执委会上,我
协会代表中国担任了轮值主席并承担起亚太协会秘书处工作,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虹教授代表协会出任主席。目前,协会网站正在与国际协会和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网站联系,争取获得他们的工程教育网络课程资源,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的工作尚未完成:一是校企合作研讨会尚未举办。二是协会企业工作委员会、高校工作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尚未完成。三是远程继续教育联网试点工作尚未建立。四是地方协会和行业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未能召开。但是这些工作都处在筹备之中,我们下一步将克服困难,争取在今年完成上述各项工作。
一年来,协会工作取得这些进展和成绩,是全体协会成员勤奋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代表协会,向协会全体成员和工作在继续教育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二、2009年协会工作要点
伴随着改革开发30年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今年协会的工作中我们要结合当前总体形势,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围绕大局,开拓创新,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按照晓初部长对协会提出的四项工作任务,初步考虑做以下六个方面的具体安排: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继续教育创新活动
目前,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接近完成,第二批即将开展。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再接再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统筹考虑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继续教育活动;协调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需求,各类社会继续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保持继续教育的长足发展,解决好继承和创新的问题。今年将配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协会工作和继续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在协会系统中开展继续教育创新活动,从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三个方面促进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下半年拟召开一次创新交流活动,评选继续教育创新成果,并予以推广。
目前,协会秘书处正在与国家图书馆联系,将四届理事会以来,尚未正式发表的继续教育优秀论文,以“非正式出版文献(内部资料)”形式,捐赠国家图书馆永久保存和利用(事先会征得作者本人同意),论文作者将获得“收藏证书”,作为凭证。
(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是工程实施重要保障,也是推动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协会作为继续教育的专业团体,是人才、智力汇萃的平台,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协同作用,在提升继续教育专业能力和保障能力上做出新的贡献。我们要把握工程实施的契机,以完成工程重点任务为抓手,做好做实继续教育能力建设。今年重点任务有三项,一是健全继续教育项目网上备案发布制度,加大涵盖范围。鼓励全社会各类继续教育施教机构积极参加培训项目申报,引导社会资源向继续教育需求靠拢,规范继续教育市场有序竞争。动员鼓励有条件的政府职能部门在本地区、本行业进行继续教育项目社会公示,提高继续教育监管水平。要加大相关宣传,帮助专业技术人员登录协会网站,了解掌握培训信息。二是组织专家队伍,完成各领域行业的继续教育科目指南。各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要组织专家积极参加科目指南的编制工作。未承担工程任务的行业领域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有条件的也可以组织本行业技术领域的科目指南的编制。三是要加大专业培训规模,拓展专业培训科目,培育专业培训基地。各成员单位要动员所属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要动员更多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参加工程实施,创立专业培训品牌,动员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内训机构向社会同业开放,探索建立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开放教育机制;鼓励社会其他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上做到学科全面与专业细分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做到课堂讲授与专业实训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教学功能,为工程五大领域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做准备。
(三)继续推动教育立法工作,开展继续教育研讨活动和行业调研
今天下午,大家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进行了热烈讨论。会后,协会还将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继续在协会成员中征集修改意见,请不同界别的协会成员,根据各自专业背景,提出修改建议。协会倡导各成员单位加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形成以解决我国继续教育发展重点问题的思想理论基础,促进社会各界对继续教育工作形成共识。
此外,根据协会职责任务,今年拟开展以理事、团体会员为基础的继续教育行业发展状况调研,摸清家底,掌握现状,为协会进行行业管理、为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召开地方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研究交流协会工作经验,加强协会间的合作与沟通。
(四)组建协会企业工作委员会、高校工作委员会,搭建校企继续教育合作平台
协会将抓紧两个工作委员会的筹建工作,力争在上半年正式完成组建。接着,召开“校企继续教育合作”研讨会。在此基础上,选送优秀论文参加8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亚太工程教育协会“校企合作”研讨会。
希望各成员单位积极建言献策,踊跃参加。协会牵头搭建产、学、研继续教育交互平台,协助高校和科研院所贴近企业、贴近基层、贴近国家急需人才短缺的行业领域,为全社会继续教育服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建立继续教育服务的专业联系,学有所教,学有所成,提高继续教育对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贡献率。
(五)加快远程继续教育建设,提供继续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务
协会今年将加大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着力发展远程继续教育,组织专家在网络建设、课程甄选、教学大纲编制、教材课件建设、培训实践环节、质量考评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阶段性成果。组织地方协会和部分行业协会,研究远程继续教育应用实施办法,为政府职能部门继续教育立法和制订相关政策提供意见。协会将在已建成的协会网站“国家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为协会成员中的省级人事部门、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的政府和行业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配发“国家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二级平台和继续教育管理软件,在下半年选若干有条件的省、市和行业,进行远程继续教育联网试点,以促进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和大力开展继续教育的网络培训,初步形成国家继续教育信息交流和远程学习的网络体系,成为继续教育优质资源社会共享的实现方式。
(六)发挥协会作用,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我国继续教育也将进入国际合作的新阶段。要利用好、发挥好我们协会在两个国际间继续教育组织中的作用。在履行相关责任的同时,学习借鉴有益经验,
提高我国继续教育工作水平,扩大中国影响。今年5月,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理事会将在北京召开,届时还将举办国际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回顾总结国际协会在北京成立2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成果。协会征得清华大学同意,此次活动将由协会承办、清华大学协办。希望各成员单位积极参加。今年8月,亚太工程教育协会在韩国召开执委会和研讨会,同期将举行世界工程教育大会,有兴趣的单位可随时关注协会网站发布的相关信息。另外,各国继续教育和工程教育机构及组织发给我协会的相关信息,协会网站都会转载(网址:www.cacee.org.cn)。
三、几点工作要求
上午,晓初副部长已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署了今年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任务,肯定了协会工作,提出了下一步要求。协会要准确把握,明确任务,有所作为,认真落实,取得实效。下面,我根据协会今年工作任务,强调三点要求。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继续教育工作
30年来,我们的继续教育事业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技进步的现实路径。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继续教育面临诸多新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发展继续教育,给了我们极大鞭策和鼓励,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要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回顾总结30年来继续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深刻剖析影响当今继续教育科学发展的原因和难点,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长抓不懈。希望各单位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我们的继续教育工作,将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继续教育工作热情和智慧,转化为促进继续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力。
(二)增强责任意识,完成好承担的工程任务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已经进入实施的第五年,从人才培养数量的硬指标看可以完成,但三个体系建设的任务还任重道远。如果说工程实施更深层次的涵义是在推动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制度模式,建立以继续教育为支撑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那工作才是刚刚起步。协会所有成员都负有责任,无论是否承担工程实施任务,都要抓住工程实施的契机,推动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继续教育工作上新台阶。特别是承担工程实施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根据工程中期检查后的部署,认真总结工程各项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根据各自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制订计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保证工程任务按进度、按要求圆满完成。
(三)加强协会凝聚力,共同建设继续教育家园
协会四届理事会以来,我们协同部职能部门每年召开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坚持了一年一次的理事会议制度,使得会议内容更加充实,工作信息更加丰富,会议成效更加明显。协会网站已正式开通近一年了,正在征集各理事、会员单位的简介和继续教育工作介绍,以期全面反映协会和继续教育工作动态。已有不少单位非常重视协会网站这个宣传窗口,北京、吉林、辽宁、河北、四川、甘肃、广东、福建、山东等省市人事部门,工程的信息技术领域、现代管理领域等牵头单位,定期和不定期地提供了大量工作动态信息、经验交流和理论文章,宣传了自己,教育了别人,支持了协会。希望各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都能充分利用。会后,协会秘书处还将征求会员单位对协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实用的服务。希望各成员单位保持与协会的联系,互相支持,共同提高。
同志们,继续教育是充满生机、潜力巨大、意义深远、前景广阔的事业。让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把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谢谢大家!
说社团我应该感谢我的会长,他帮助与扶持了我很多,通过会长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行为道德,所以,在此感谢会长的栽培。
进入协会后,学院里的活动我基本都参加,积极的表现,在参加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知识,总结了经验,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认识了一个团队的团结是多么重要,更进一步的掌握了与不同类人之间的交流。所以我很感谢这个社团能教给我这么多的知识、带给我这么多精神财富。无论哪次活动的开始,前面都需要精心的准备,准备的时候就是自己在不断学习与提高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可以更加精确的是认识到自己哪方面的不足与缺陷,认识到了就可以去学习与弥补,来更好的完善自己。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有时是多个人,也就是一个团体,在这个时候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意识与相互沟通以及协调能力,是自己的团队意识更进一步的增强,同时也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可团队的重要性,以及相信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准备足了,上台的时候,学到的就更多了,在台上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胆量,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这锻炼的同时也可以总结一些上台的经验,台上的礼貌与言词,台风等等,,,,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有时候做一件是时候,有些时间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总结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在这个锻炼的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自己,总结自己。促使自己不断的前进,走向更高的阶梯。
材料二
宁波市北仑区户外运动协会筹备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会员代表:
大家好!
在这里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参加我们的协会成立会,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舞。在这里我仅代表筹备组全体工作人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谢谢大家!
在这金秋气爽的季节里,经历了长时间的积极筹备,在中国登山协会及宁波市北仑区体育局、体育总会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们在这里召开宁波市北仑区户外运动协会的成立大会,受筹备组委托,现在由我向大家介绍宁波市北仑区户外运动协会的筹备工作情况。
一、协会成立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户外运动在我区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户外休闲运动是融天、地、人、文为一体的自然享受,参加户外运动,是对人身心最惬意的放松和锤炼。
户外运动是一项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一定挑战性、探险性的运动项目群。目前我区除个别的具有专业资质的户外组织外,其它户外群体和群众自发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形式较为松散,活动组织缺乏科学性,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区户外运动的发展与提高;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到部分有志于户外运动的人士通过
努力,在各级(包括国家、省、市)的赛事、大型活动等方面不断地磨练,取得了一些成绩。自2000年以来,北仑区域内通过国家职业技术资格认证的中、初专业技术人员已有10余名。其中有中国登山协会户外运动专业委员会委员1名,山地户外运动培训教师1名,山地户外运动国家一级裁判员1名,山地户外运动国家二级裁判员1名,户外运动内容也已从登山、徒步等初级户外运动项目向攀岩、潜水、滑翔等技术项目发展。经调查,自2006年以来北仑区参与户外运动人群数量逐年增加,到了2009年之后并承爆发式增长趋势。保守统计测算,2010-2011年,北仑区域内参加各个户外群体组织的户外运动和休闲活动人数已近10万人次。成立户外运动协会的专业技术力量和群众基础均已具备。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地不断发展,2010年北仑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森林北仑”建设,打造休闲、宜居环境。一年多来,“创森”工作已累计投入资金7.9亿元,完成项目336个,新建森林游步道100公里。由北仑区农林局负责建设的“北仑森林植物园”工程也已全面启动,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为北仑区居民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我区的户外运动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协会筹备情况介绍 2011年3月,我们同区体育局领导沟通成立北仑区户外运动协会的事宜后,得到了区文体局、区体育总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北仑区体育总会,对协会的筹备工作做了大量的指导工作,也对我们筹备组
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协会的筹备工作顺利规范地进行。在协会筹备期间,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为了这次大会能顺利举行,我们先后召开了多次协会筹备组会议,广泛征求意见,专人制订方案,讨论及修订了协会章程,初步建立了协会的基本管理制度,已完成的有《北仑区户外运动协会协会岗位职责》、《北仑区户外运动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北仑区户外运动协会财务管理制度》、《北仑区户外运动协会会费收取管理办法》、《环保制度》、《技术活动操作规范流程》、《宁波市北仑区户外救援队章程》、《宁波市北仑区户外救援队预案》等。
2.在组织机构的构成方面,我们遵循普遍性和多元化的原则,以使协会能够成为北仑区户外运动的真正代表和喜爱户外运动人们的家园。机构成员包括了业务主管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户外运动基层组织负责人、自发性群众户外组织负责人、一般户外运动爱好者等。
3.在筹备期间,筹备组针对北仑区的户外自然资源分布、场地设施建设、户外人群构成和户外产业情况做了一些初步地调查,基本完成了《宁波市北仑区户外运动资源调查报告》;协助宁波市北仑区体育局、北仑区体育总会承办了“中国登山协会第51期初级户外指导员培训班”、“第58期户外基础技能培训班”,期间北仑区共有8名爱好者参加了培训并通过了考核,加强了北仑户外运动的技术力量;在庆祝第二个全民健身日期间,我们还配合春晓镇人民政府在洋沙山风景区举行了“北仑群众户外体验日”活动,期间有近400人次参加了体验,整个活动过程中群众反响热烈。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达到了宣传推广户外运动的目的。
协会筹备期间,筹备组所有工作人员众志成城,为成立大会准备工作献计献策,乐于吃苦,乐于流汗,从没有任何人计较一己的得失。所有这一切都常常令我们彼此感动,彼此激励,从而更加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随着今天大会的召开,北仑区户外运动协会将翻开崭新的一页。户外协会筹备组的使命即将结束,但是,户外运动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努力去做,我们所热爱的事业才能真正散发出它的魅力和光辉!我们相信,有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兄弟协会的无私帮助,有友好单位的真诚合作,我们一定会把新生的北仑区户外运动协会办成一个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协会,办成广大户外爱好者交流平台、健康的基地、收获的热土和快乐的家园!
各位理事和代表: 现在我受中国服装协会常务理事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理事、代表予以审议。一、一年来主要工作回顾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是服装行业团结奋斗、成效卓著的一年。据统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均实现了新增长,服装产品国内销售额达75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9%;服装出口952亿美元,同比增长28.9%,这是中国服装业竞争力的表现,也是与世界各国同业人士谋求共同发展的结果。2006年我国服装行业进入了历史性产业调整升级阶段,产业资源开始进行流动重组,行业区域布局细微调整,企业梯度转移逐步展开。随着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格局和出口格局的转变,我国服装行业形象面临重塑,国际竞争力面临升级。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服装行业全面、协调、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积极客观地面对机遇和挑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推进中国服装名牌发展战略,提高服装的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中国服装协会在过去一年里,以振兴和发展我国服装行业为宗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竭诚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维护行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和共同利益,较好地履行了服务于政府、行业和会员企业的职能,充分发挥了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各方面工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同时协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也有所增强。
(一)加强行业品牌建设,推进中国服装名牌发展战略
1.2006年协会紧紧抓住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在归纳总结会员单位调研材料的基础上,向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提出了2006年中国名牌男西服(套装)、女装、童装和牛仔服装等产品的申请立项。积极协助男西服(套装)评价指标制定以及行业所有申报企业材料的初审工作,并协助进行中国名牌服装产品的评定工作。2006年有15个男西服(套装)品牌被评定为中国名牌,较好地完成了协助政府实施中国名牌发展战略的任务,提高了我国原创服装品牌及其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2007年协会建议并且通过了中国名牌衬衫、裤子、羊绒大衣、童装和婚纱晚礼服五个服装产品的申请立项目录,并协助名推委开展了这五个产品的企业推荐、实物质量评价指标和申报条件(门槛)的制定等工作,其它各方面的后续工作正在积极准备中。
2.为了贯彻温家宝总理推进名牌“坚持高标准、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市场检测”的方针,贯彻杜钰洲会长“大力推进中国服装品牌战略”的指示,为了加强会员企业的品牌意识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扩大会员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协会在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服装品牌大奖”的基础上,精心组织“2005-2006中国服装品牌大奖”。从报名开始到颁奖晚会结束,历时半年多的评审以市场检验为准绳,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届大奖更强调“社会参与”的广度,有196个品牌积极参与,在全国各服装销售终端设立1200个投票点,有120万消费者参与社会投票、92万网民在新浪网上投票。活动采取社会选票、网上投票、市场调查、服装现场展示、品牌现场演讲、质量抽检、品牌报告审读等多种方式,由普华永道公司全程进行票务统计和审计监控。“装典中国2005—2006中国服装品牌大奖颁奖晚会”对荣获中国服装品牌风格、品质、策划、创新、潜力、营销、公众、价值、推动、成就和国际品牌中国表现大奖的品牌进行颁奖表彰。颁奖晚会的舞台设计充满超时空的元素,将流光溢彩的装饰主义、传承千年的文脉主义和后现代前卫的历史主义展现的淋漓尽致。以“穿越时空感的时尚魅力”,将中国服装原创品牌的内涵和底蕴,通过结构主义与场所精神结合的符号学设计表达方式,突出了地域化和全球化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将整个活动推到了高潮。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于4月21日和4月22日对晚会进行了录播。协会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是继续打造中国服装业的“奥斯卡”,开拓中国原创服装品牌发展的未来!
3.协会积极向商务部汇报行业工作情况,协助商务部开展2006年原称“中国畅销品牌”中服装产品(包括西服、衬衫、羽绒服装)的行业申请立项、申报企业推荐等工作。及时组织会员单位进行申报,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和行业推荐,参与专家组评审。服装行业最终有18个品牌荣获商务部评定的“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荣誉称号。协会积极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或法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商务部等政府部门,提供企业申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和出口名牌的行业推荐证明,有力地推动中国服装名牌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办好展会,架起品牌桥梁
1.协会始终把提升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综合水平,帮助企业扩大商机和拓展市场当作为企业和行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被业内称为“时尚之约”的第15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07)分两期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两期展出总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细分18个专业展区。首期男装·休闲装·服饰品展于3月18—20日举行;第二期女装·童装·服饰品展于3月24—26日举行。本届CHIC在传统办展思路的基础上有了新突破,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以“展团”形式亮相,如香港、日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韩国等都是以组团形式参展。本届CHIC会集了来自美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德国、比利时、加拿大、土耳其、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内地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个品牌参展,其中海外品牌数量达到近400个,现场观众人数达到12万。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继续保持亚洲最具规模与影响力、档次最高、专业性最强、辐射力最广、影响力最深远的服装专业展会的地位,在国际化运作、贸易平台搭建、品牌创新建设以及促进中国服装品牌发展方面走向了深入,展会的整体环境、形象更具时尚感,展会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提高。
2.2006年9月19-21日,协会在上海世贸商城举办了“2006中国服装跨国采购交易会”。本次交易会以商贸为主导,集交易会、产业高峰论坛、国际贸易配对服务和展后参观供应商工厂为一体,展会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150家国内优秀供应商云集上海世贸商城,为来自国外的专业买家提供优质产品。共有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1000余家采购商共计5000余人,携6大类产品采购需求亲临盛会,现场商贸洽谈氛围浓郁,买卖双方共创贸易商机。交易会顺应了目前行业的发展形势,架起了跨国采购商与国内生产企业之间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桥梁。
3.为集合行业的优势商业资源,规范服装零售终端的操作模式,使销售企业与服装企业走入良性合作和共同发展的轨道,协会于2007年3月24-25日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务实洽谈,分享经验,共同成长”第三届“中国服装经销零售商联席会议年会”。上届会议之后,2006年7月22日-8月1日协会组织12名会员赴欧洲商务出访,在参观欧洲第一大服装专业展会CPD之后,同期对德国、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服装市场企业和终端市场进行商务考察。不仅与主办方进行了交流,而且参观了Mango总部和快速物流体系,还与Mango集团CEO进行了沟通和交流。西班牙巴塞罗那时装公会寻找到14家服装品牌与会员进行了商贸洽谈对接,并且已经有3家达成合作协议。2006年9月组成6名会员赴美商务考察团,MAGIC展会主办方主动邀请联席会议代表团进行面对面沟通和交流,希望与中国优秀展商和代理商进行深入接触和商务洽谈,也为美国优秀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开拓渠道。应香港贸易发展局的邀请,秘书处分区域组织具有代表性的8名会员参观了香港国际时装节,并参加了时装秀、研讨会、企业家座谈相关活动,同16家优秀品牌进行一对一商贸洽谈。
(三)协助政府做好行业调研工作,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1.协会积极协助政府开展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方向及战略的研究工作,根据有关政府部门需要和行业中心工作开展专项、专题调研。例如:协助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组织具有代表性服装企业召开座谈会,调研劳动力和能源等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对企业和行业的具体影响等。协会坚持做好行业统计工作,分析研究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对行业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召开行业统计会议,做到月有数据、季有分析、年有报告,还特别撰写了出口美国敏感产品预警分析等,以便政府、企业及有关方面了解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在征求协会意见时,协会在顾全大局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护行业整体利益的做法以及为行业谋利益的务实做法,赢得了企业的广泛支持,增强了协会的行业凝聚力。协会多次把有充分数据支持的行业意见反映给政府有关部门;现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开展重大决策时也主动听取协会意见。例如: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完成“2005年服装行业质量状况分析”和行业10年落实《质量振兴纲要》总结。协助政府编制行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代表行业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引领行业全面、稳定、健康地发展。
(四)加强同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促进行业升级与发展
1.加强同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争取有利于行业整体发展的国家政策。2006年3月初在“两会”前,协会邀请十几位服装行业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联合向国家税务总局提交关于提高服装品牌企业的广告费税前扣除比例的代表提案。国家税务总局和协会联合召开了重点企业调研会和座谈会,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细致测算,最终得到国家财政、税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行业广告费税前扣除比例由2%提高到了8%。既减轻了品牌企业负担,最大限度地争取了企业和行业利益,又促进了我国服装品牌企业的发展。
2.《2006-2007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是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共同研究编撰、修订并与中国纺织出版社合作印刷,于2007年4月已经完成,并在本次会议上作为行业资料发放给与会代表参考。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行业发展的特点,对2006年我国服装行业状况作了深入透彻的分析,针对2007年的国际贸易环境、竞争态势及行业发展走向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今年服装行业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性预测,为服装行业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行业升级与发展。
3.协会本着跟踪、调查、指导、服务的精神,与服装产业积聚地试点地区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对推动试点地区和全国服装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服装品牌企业产品系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专业产业积聚地之间和企业之间开始全新、深化的合作模式,创新的业务流程。众多品牌经营者合作,彼此相互“贴牌”生产。在服装行业微利时代,产业集聚地之间的深化合作,专业化生产,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产品质量。业态变化更充分的发挥了产业集聚地的优势,每个集群和企业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一部分,携手共赢财富机会。
(五)努力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提高协会快速反应能力
1.会刊《服装界》一直秉承“前瞻剖析业内大事,忠实记录重大事件,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客观展现企业风范”的宗旨,是协会与会员单位及时沟通的重要渠道。《服装界》为进一步贴近行业、走近企业,更为客观全面地反映行业和企业的现象和问题,体现“替行业说想说的话,让企业看想看的文章”的思想,协会不断地寻找与行业和企业面对面的机会。在保证其品质和内容稳定提升的同时,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和资讯优势,致力于客观真实地反映行业的情况,以其专业性和权威性赢得了业界读者的肯定。并且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以便与关心服装行业发展的业内外人士进行沟通与合作,更好地服务于服装企业和行业。
2.中国服装协会网站中文版全面改版,全面改版后的英文版由静态变为动态结构,及时将行业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以焦点或专题方式整合相关资讯,为企业了解相关信息及其动态提供了方便,更为业界了解行业发展主流信息提供了权威平台。作为协会的网站,它不仅加快了协会与会员以及业界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努力地有步骤地使其成为整合产业链上的有效资源和集合行业专业力量,逐步深入地为企业服务的信息平台,是切实为行业服务的又一快捷手段和渠道。
3.《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链配套资源》是中国服装协会为服装企业提供产业链的配套资源信息服务的专刊。2006年编撰出版了第一本专刊,在此基础上综合了企业的建议和要求,对中国服装协会网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提升和拓展,增设了“配套资源”频道,实现了协会利用传统的纸媒和现代的互联网取长补短、互为补充的“配套资源”立体信息服务。
(六)坚持“百强企业”活动、加强行业质量监督检测
1.为在服装行业中树立榜样,同时让企业找到自身的位置,2007年协会按照服装企业自愿申报的原则,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服装行业协(商)会初审和推荐下,经过对企业上报资料的认真审核,继续开展百强企业活动,对2006“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及“销售利润率”前一百名企业进行公布、表彰。并授予连续三年进入百强排序前十名的企业“中国服装行业优势企业”称号,授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行业功勋奖章获得者”称号。从1995年开始的百强企业活动,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服装产业发展壮大的历程。由于历年严肃细致的工作,百强企业活动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得到了普遍认可。一批百强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团队,作为行业的中流砥柱和领军集团,对我国服装行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2.开展服装产品行业质量检测工作。协会坚持通过各专业委员会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合作,在业内开展男女西服等产品的行业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协会通过对经检测荣获优等品以及连续三次荣获优等品的企业进行表彰的方式,同时举办工艺技术、国家标准和质量管理培训班,以达到强化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工作,进而促进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深化各专业委员会工作
1.为使协会具有更强的行业代表性和凝聚力,秘书处把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代表性,积极要求入会并且符合条件的单位吸收进来,增强了协会的生机和活力,以保证协会健康发展的生命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推动中国服装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充分发挥专家在服装科技进步方面的指导作用,协会秘书处于2006年5月成立了中国服装协会科技专家委员会,其宗旨是利用多学科、多专业专家的综合优势,加速服装科技研发,推动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进而促进全行业的产业技术升级。秘书处新成立了协作和培训部门,顺应行业和企业的咨询服务要求,充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了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了协会整体组织机构自身建设。
2.围绕协会总体工作目标,各专业委员会结合自己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如召开工作会议、组织专家专题讲座、举办行业发展高峰论坛、组织参观学习企业、组织企业间相互交流、开展技术研讨和培训等活动。同时开展行业自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工作。2006年男装、女装、童装、内衣、羽绒服装及制品、服装辅料专业委员会等充实了组织机构,尤其羽绒服装及制品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从上海迁到北京,组织机构进行了比较大充实调整。各专业委员会增加了协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密切了协会与会员单位的联系和沟通。
(八)加强同国内外联系,发挥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
1.为加强服装行业国际交往,协会分别组团参观、考察和出席国际专业会议。2006年协会率企业家代表团出访了德国、比利时、法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香港等23个国家和地区,18个出访团组,就服装贸易问题进行了磋商,就国际的产业和协会之间合作、信息互换、人员培训、共同策划活动等方面达成共识和协议。协会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许多国外的协会、企业、专家和设计师等来华交流,传授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国际间的相互沟通,开展国际间合作。注意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的联系,例如:组织召开亚洲圆桌会议,成立了亚洲服装产业联盟等,使协会与国外行业组织加深了解和增进了友谊,为进一步合作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协会在2006年10月1日和2007年2月25日,组织带领中国服装品牌“吉芬”和“例外”进入法国巴黎国际时装周,并且取得了相当成功,中国、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反响十分强烈,这也是中国服装行业的有志之士多年来的梦想。中国的服装品牌开始真正进入国际时装主流渠道,标志着中国服装品牌在国际最高端的服装平台上占有了自己的位置,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服装在世界的形象,对中国服装品牌、服装行业在国际地位上的提升和国际形象的重塑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3.协会在协调会员企业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工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优化和转移,为不同企业、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牵线搭桥,在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等许多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服装产业发达省市的企业有些已经到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开始产业转移。协会以服务为宗旨,积极开展各方面工作,较好地履行了协会的职责。
4.中国服装协会加强同各地服装协(商)会及行管部门间的联系与协作。同他们相互尊重和配合,组织召开行业工作会议、专题调研等,商议具体工作事项和沟通各地区行业情况。2007年1月8日在海南省三亚市成功召开了全国服装行业协(商)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大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增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联系,极大地有利于共同服务于政府、行业和企业,推动行业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
二、今年协会主要工作的设想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十一五”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调整、升级使中国服装产业走上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国服装产业日趋成熟,国际竞争力也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创新优势、产品开发创新优势、品牌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转变。2007年是产业调整升级的关键年,产业的微妙变化都将对我国服装产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迅速发展和竞争的今天,我们应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勇敢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挑战。积极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以超前的意识和敏锐的目光做好行业发展形势的预测和研究,引领和推动行业全面、协调、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了加强行业自律意识,提倡行业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提倡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树立我国服装行业良好的国内和国际形象。协会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紧抓机遇,加大推进中国服装名牌发展战略的力度
1.继续协助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做好2007年中国名牌衬衫、裤子、羊绒大衣、童装和婚纱晚礼服五个服装产品的行业初评、行业专家组推荐和评审等相关工作。积极准备组织2008年中国名牌服装产品品种行业调研、申请立项和行业评审等工作,大力推进中国服装名牌发展战略,提高我国服装品牌的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
2.“2006-2007中国服装品牌大奖”活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评价办法及措施,增强企业品牌和社会参与的程度,同时继续推行类似“星映江天”和“冠染枫华”这样的中国服装荣誉品牌市场推广联演,以及中国服装品牌大奖颁奖晚会等活动,全力扩大市场宣传和推介,扩大获奖服装品牌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我们希望各位理事和代表以及社会各界,对大奖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品牌大奖组委会办公室,以完善和提高我们的工作,共同推进更多的中国服装原创品牌走向市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3.协会将继续协助商务部做好2007年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的行业推荐和评价工作。坚持为符合申报条件的会员单位,做好申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出口名牌商品的行业推荐工作。坚持开展2007年服装行业“百强”企业表彰活动。积极支持服装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的进一步发展。
(二)协助政府做好行业工作,维护我国服装产业的安全
1.加强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的研究。时代为我国服装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协会将加强国际贸易市场动态的及时发布、国际贸易规则和贸易技术壁垒的研究和培训、行业预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其中,商务部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项目《出口羽绒服装技术指南》的继续推广和实施,对打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坚持研究服装行业发展方向,对服装出口产品及时监督和监测,发布产业预警方面的信息。关注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跟踪主要出口市场的数据、政策信息,积极准备做好产业预警和应对贸易摩擦工作。争取有利的国家政策,有的放矢地制定应对策略,携手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行业外交,引导出口企业有效规避风险,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迎接世界国际贸易一体化的挑战。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维护我国服装产业的健康与安全。
2.服装标准化工作和服装基础科技研究是服装行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对行业规范化管理和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国家、行业标准制、修定计划,抓紧完成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重要标准项目的研究工作。继续发挥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做好标委会的组织建设和服装标准的制定、修订及宣贯工作,积极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反映行业对执行标准的有关意见和建议。“十一五”期间把人体测量、号型、服装CAD应用作为服装标准化重点技术加以研究和推广。全国服装标委会将继续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加强与欧美、加拿大、日本等相应研究机构沟通和联系,组织行业内外专家进行进一步专业考察、交流和学习,为我国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找出适合国情的思路和方法。
3.协会积极倡导企业提高服装产品的科技含量,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服装产品的科技贡献率,促进产业在节能、降耗、减污、绿色和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加强防静电、防辐射、防紫外线、防污、防水、阻燃等功能性服装,在医疗、卫生、农业、林业、煤矿、军事、航天等产业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保证国家人民财产安全和相关产业员工的健康与安全,构建健康、安全、和谐社会。
(三)继续办好展会,搭建企业走向市场的桥梁
1.2007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07)继续保持着亚洲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服装专业展会的荣誉。我们将于2008年在新展馆以“新起点、新协作、新挑战、新高度”为形象,继续致力于提升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的综合水平,塑造展会国际品牌,为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2007年9月上海举办的“中国服装跨国采购交易会”,将是与全球专业买家零距离接触的国际服装采购大会,是一个致力于服务国际服装交易以及国内外服装企业和行业共同进行信息交流、贸易洽谈的重要舞台,搭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桥梁。2007年10月下旬在上海将与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同期举办一个时尚创意展示活动。协会将与业内相关机构联手,以静态展示、动态发布、理论研讨等多种方式组合,围绕流行趋势及时尚创意举办系列活动。此活动意在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以及行业的科技创新和品牌创新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巴黎)将于2007年9月17日至20日在法国巴黎与Texword展同期同地举办。展出面积6000平米,展期为3天,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服装协会和法兰克福展览(法国)有限公司联合组织。Texword是国际知名面料展览会之一。每届有来自近百个国家的2万余名专业观众和买家参观,包括贸易商、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采购商和百货商店等。与该展会同期同地举办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巴黎)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继在美国举办的中国纺织品贸易展览会之后在欧洲开辟的又一个中国纺织品贸易展,将成为我国服装企业开辟欧洲市场的直接贸易平台。
3.协会继续有计划地组团到国外参观、参展和考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国际交往,引领服装企业和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行业“外交”工作,充分利用产业协会优势,积极与国际同行业间建立国际战略伙伴关系和对话交流渠道,加强贸易、文化、技术、信息等方面交流、沟通及合作,以削除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对行业的影响,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四)加强服装科技创新、研发和应用,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1.要实现企业和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协会以服装产业集聚地为依托,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开拓市场、贸易壁垒和信息化建设等企业关心的主题,继续开展服装行业中小企业管理者培训。协会组织成立的中国服装协会科技专家委员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建专家咨询机构,搭建服装科技交流平台、科研成果展示及转化平台。以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重点项目为切入点,组织有关专家、研究人员、机构组织进行交流研讨,带动整个服装科技的研发、创新、应用和推广。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升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核心竞争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2.由协会、全国服装标委会、上海市服装研究所、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在江苏常熟于2006年9月举办了《羽绒服装出口技术指南》宣贯、培训启动工作,商务部有关部门给予了充分肯定,2007年协会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工作。商务部技术性贸易措施建设项目《出口儿童服装技术指南》和协会已签订正式项目委托书,协会将积极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对我国儿童服装出口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从而使政府为行业和企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进行有效服务能够落到实处。
(五)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和行业宏观引导工作
1.为贯彻“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使中国服装产业更好地融入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协会积极倡导和落实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总则及细则CSC9000T(2005版)。企业社会责任是利润的一部分,企业利润和社会责任应该有机统一起来。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保障所有员工的合法利益,激励员工主人翁精神,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强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规范管理,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同时有利于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
2.协会以维护行业的基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行业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和管理创新体系,落实和鼓励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服装发达地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上走在前面。提倡企业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行业风气。
3.协会将与集群地各试点地区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升集群地区产业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和服装行业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产业集群地区粗放发展、创新薄弱、管理不足、信息化滞后以及社会责任建设等问题还没有根本改善,因此,建设新型产业集群是比较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服装产业集群地区是我国服装产业的重要主体,我国服装生产能力有70%以上集中在产业集群内,提升产业集群是实现服装强国的重要基础。所以多年来协会一直把引导和帮助集群地区产业提升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与广大产业集群地区建立密切关系,进行集群工作试点,其试点过程也是不断贯彻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建设新型产业集群的过程。?
(六)提高协会信息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和行业信息化建设
1.协会信息服务将一如既往地以企业需要、行业发展和协会定位为指南,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动向,有效整合行业内外的优势资源,做好信息服务。不断完善网站和《服装界》信息平台,为服装及相关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渠道沟通,并通过其延伸的服务项目(如《中国服装产业链配套资源》专刊及其在网上的配套内容),将信息服务工作做实、做细,“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做实”。《服装界》将继续秉承为行业代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以权威的行业立场、独特的视角观点、专业的资讯渠道,前瞻剖析业内大事,忠实记录重大事件,客观展现企业风范,引导行业有序发展。网站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意识和思路,希望服装产业链上拥有有效资源和实力,并诚心为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而稳定服务的企业和机构,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共同不断完善协会的信息服务平台,在为企业服务好的同时赢得行业认可和自身发展。2007年我们将加强与有志于推动服装行业良性发展的各地行业组织、相关企业以及专家的沟通,努力通过我们的工作,使这项服务逐步地落到企业需求的实处,并在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指导下,着手建立健全配套资源信息服务网络,使“配套资源”信息服务的作用,通过这个网络发挥得更为充分、务实。专刊利用纸媒的直观可视和互联网的鲜活延伸,持续、立体地传递服装产业链的配套资源提供商及其产品信息,为服装企业和配套资源企业之间搭建了合作双赢的桥梁。
2.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业组织和会员企业对协会基础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发布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形势,协会将对行业统计网络和统计信息数据库进行完善和改造,进一步扩大和加强行业统计范围。争取建立行业科学的统计信息系统,做好行业统计、行业调查等基础工作,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可靠依据。坚持做好行业产销趋势分析、预测和发布,为会员单位做好各种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促进企业和行业信息化建设。
(七)帮助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化品牌和市场营销建设
从长远考虑,特保、反倾销、人权问题、劳工标准、生态环保标准等非关税壁垒将长期存在。“走出去”是企业主动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企业“走出去”一定要关注目标国家的政策法规、资源状况、产品市场、消费需求、风俗习惯、贸易环境等问题。服装企业“走出去”,将生产转向东南亚、非洲、中南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及周边国家,可以享受欧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贸易安排及东道国提供的优惠政策,实现“产品原产地”的多元化,既有利于分散服装企业出口经营风险,减少经营中的不确定性,也可以扶植以纺织服装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化解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服装份额矛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国服装协会鼓励企业分期分区赴海外进行实地考察,加强对海外市场及投资环境的研究和信息发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缓和贸易冲突,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化的品牌和营销建设工作。
(八)加强协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
协会不断加强和完善秘书处组织机构建设,加强核心会员发展及会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各职能部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今年秘书处更加强调“创新、协作、勤俭和实效”,力争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队伍。2007年专业委员会将开展羽绒服装、衬衫、茄克衫、女装等产品质量检测和专业培训等工作。通过对在行业监督检测中荣获优等品的企业进行表彰,强化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工作,进而达到促进行业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加强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使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一步专职化、正规化和制度化。2007年秘书处将集中精力联合各地服装行业协(商)会及行管部门,清理、整顿和发展会员单位,提前组织进行2008年中国服装协会换届的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协会新一届组织机构建设。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中国服装协会的工作成绩是全体会员单位和业内外同仁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是与各级领导的关心、各地服装行业协(商)会、行业主管部门、媒体及社会各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服装协会四届三次理事会和全体会员单位对一贯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对山东省各级领导及南山集团公司给予此次大会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成绩属于过去,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行业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创新、拓展和深化,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协会工作更及时、更科学、更有效。协会将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重心,以提高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能力为目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行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开拓创新和团结奋进的精神,树立行业科学的发展观,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大力推进中国服装名牌发展战略,积极促进服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恪尽职守,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开创行业和协会工作的新局面!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20l3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开局之年。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 (以下简称中国散协) 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及有关政府部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指导下, 在各级散办及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政治、经济环境, 坚决贯彻中央稳中求进总基调, 坚持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的方针, 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在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科学发展, 数量、质量达到了新水平。中国散协在社会的公信力、影响力有了新的提升。
一、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发展的基本形势
今年, 我国水泥行业面临产能、产量严重过剩, 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延伸产业链。散装水泥的供应能力超过了水泥总量的90%以上。
2013年, 全国水泥产业呈现稳步增长, 1~9月份水泥供应量为174 833万吨, 同比增长15 854万吨, 增长率为9.9%, 增速比上年5.5%提高4.4个百分点。
2013年, 全国散装水泥产业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1~9月份散装水泥供应量为96 154.32万吨, 比上年同期84 494.25万吨增长11 659.57万吨, 增长率为13.8%, 散装水泥增长速度快于水泥增长速度3.83个百分点;全国平均散装水泥率达到55%。其中, 京津沪已超过散装率90%, 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已分别达到83.76%、78.63%、67.08%、60.87%。散装水泥同比增长量较高的省有江苏、河南、安徽, 分别达到1584.40、1139.24、1069.11万吨, 散装水泥同比增长率较快的省 (区) 有海南、宁夏、贵州, 分别达到62.8%、55.4%、50.8%。2013年上半年, 生产预拌混凝土达到81 712.12万立方米, 比上年同期增长15 113.25万立方米, 同比增速22.69%。生产预拌砂浆 (普通干混砂浆) 达到1255.22万吨, 同比增长341.13万吨, 同比增速37.32%, 预拌砂浆企业由上年的六个空白省 (区) 下降到4个空白省 (区) , 2013年上半年, 生产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使用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共计13 438.73万吨, 同比增长1152.02吨, 增长率为9.38%。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也在稳步提高, 上半年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已达到43.35%, 比上年末40.67%提高了2.68个百分点,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测算, 可节约标煤2209.24万吨, 减少粉尘排放966.35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44.07万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78万吨, 实现综合效益432.69亿元。对减少大气污染、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新贡献。
二、中国散协完成的主要工作
㈠组织行业研讨、参与技术研发与推广, 为保持行业的稳定发展和促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创新升级服务
当前, 国家正在重拳治理大气污染, 具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绿色流通的散装水泥产业链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正在引起各级政府和更多企业家的关注。为了更好解决行业发展的难点、疑点、困难, 我会加强了研讨力度。
1. 开展了两次大型论坛
今年, 我会利用“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和“五届二次理事 (扩大) 会议”期间组织召开了“2013中国预拌砂浆产业科技发展报告会”和“2013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发展研讨会”。会上, 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散办主任、企业家紧密围绕行业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 各抒见解, 深入研讨并对行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攻克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推介和交流, 开阔了思路, 促进了发展, 增强了行业的凝聚力。
2. 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与推广, 推动产业升级
今年3月, “三一重工”推出了移动式砂浆成套设备 (A8砂浆大师) 新产品, 我会组织行业内专家进行评估和鉴定, 并协助商务部在武汉召开的年度散装水泥工作会期间进行施工现场观摩演示。这项新产品为解决干混砂浆离析的技术难题, 探索优质湿拌砂浆的流通及应用, 特别是针对机械化喷涂作业成套设备的解决方案问题, 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为有效地解决制约预拌砂浆发展的瓶颈难题迈出了新的步伐。“三一重工”今年8月再次推出适合农村市场需要的小型混凝土搅拌成套设备, 对于农村推散开辟了一条新路。徐州重工砂浆设备的技术研讨会、山东潍坊推广预拌砂浆机械化施工现场会, 我会领导均应邀参与, 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3. 参加行业会议, 研讨推进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今年3月商务部组织召开的“全国散装水泥工作座谈会暨预拌砂浆推广现场会”期间, 国务院关于“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文件精神颁布后, 引起了全行业的高度关注和热议。我会在今年5月召开的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上, 就争取继续保留散装水泥专项资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统一了思想, 明确了相关的工作思路。我会的领导还分别参加了在济南、郑州召开的华东散办主任工作座谈会和中南地区散办主任工作座谈会。会议进一步分析了专项资金在加快行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和继续保留该项基金的重要意义。就2005年中国散协委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贾康所长为组长的专家组, 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调研评估 (散装水泥绩效评价报告) 所发挥的作用和对保持行业稳定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 与会代表对下一步专项资金能否继续保留仍表示十分忧虑。会议中, 大家出谋划策, 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商务部、中国散协加大向财政部汇报协商争取继续保留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工作力度, 各级散办予以积极配合。中国散协把此事作为服务行业稳定大局的重点工作来抓, 积极配合商务部, 认真策划, 反复推敲报送的文字材料, 及时提供所需数据资料。随后, 协会领导又陪同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的领导登门向财政部综合司的领导专题汇报了继续保留专项资金对治理大气污染、推进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并进一步取得了共识, 为力争最好的结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㈡组织协调, 加强指导, 做好行业宣传, 提升行业影响力
宣传工作是散装水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散装水泥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加大宣传力度, 让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 相关行业, 社会各界认识了解我们, 从而支持帮助我们, 对于加快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协会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采取各种措施, 加强行业的宣传工作。
1.办好一报一刊一网
《中华建筑报·散装水泥双周刊》《散装水泥》杂志、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信息网, 是我们行业的窗口, 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行业内各单位的业绩, 沟通信息, 互相学习, 共促发展。每年我会都要对报刊发行工作提出要求, 做出部署。今年十月, 在银川召开了《中华建筑报·散装水泥双周刊》编委会和笔会, 研讨交流宣传工作的经验, 议定新的办报思路, 表彰优秀通讯员和发行先进单位。多年来浙江省和黑龙江省散办以及杭州奥拓公司对报刊编辑部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希望各会员单位、各级散办能更进一步积极配合并大力支持报刊的工作。
2.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工作
今年, 我会与浙江网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进一步开发关于预拌砂浆产业的网络宣传。支持湖北鄂恒科技有限公司做好《鲁班幻游散记知识手册之pm2.5基础概念简介》和《鲁班幻游散记之pm2.5与散装水泥》动漫宣传片的制作与发行工作。配合各地有关媒体做好年度宣传周活动, 集中展示和宣传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重要意义。今年5月, 我会又与国家建材展贸中心联合主办了第四届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国家商务部、工信部、住建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展会, 展会充分宣传展示了我国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的发展成果, 搭建了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提升了公众对我行业的产品和技术装备的认知度, 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商机。
3.编撰年度《全国散装水泥工作资料汇编》
这本汇编是行业的大事记, 记载着散装水泥行业年度重要文件、报告、活动、统计等资料。这本汇编也是一本工具书, 汇集了年度国务院及有关各部委、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与产业发展有关的政策、法规、条例等, 这本汇编记录了散装水泥行业发展的历程, 是散装水泥工作人员学习宣传的必备资料, 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中国散协秘书处坚持每年编发, 订购数量逐年提高, 越来越受到会员单位的关注。建议各级散办和会员单位提前预定, 秘书处按需印发。
㈢完善标准、加强培训、推动预拌砂浆产业健康发展
制定行业标准, 开展行业培训是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商务部委托中国散协协助完成的重要工作。是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1.启动两项标准的制定
我会在完成了“焊接式散装水泥钢板筒仓”和“螺旋卷边式散装水泥钢板筒仓”等六个部颁行业标准的制定后, 今年又启动了“预拌砂浆生产线基础构架设计安全规范”和“预拌砂浆筛分系统技术要求”两个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已在北京和无锡召开了两次行业内专家论证会, 拟于年底完成标准审定的申报工作。
2.开展行业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 行业内新产品、新技术、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行业管理迫在眉睫。受商务部委托, 由中国散协组织行业专家编印, 经商务部审定并作为行业培训指定教材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两本专业培训教材已出版发行。在商务部的指导下, 中国散协已经组织了四期近400人参加的预拌砂浆专业技术与管理培训班。山东、河南、广西、广东、湖南、天津等省市散办, 十分重视这次培训, 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地市骨干及企业人员参加。由于组织规范、专家授课水平较高、通俗易懂, 受训学员普遍反映收获大、有提高, 对今后开展工作很有帮助。希望中国散协多组织这类的专业技术培训, 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 专家们对我会举办预拌砂浆培训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管理师》证书已通过审核, 正在办理之中。
㈣表彰先进, 推动实施智能直报, 提升行业统计质量水平
散装水泥统计工作是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全国性行业统计的组成部分, 部分指标体系同时列入到《商务部商贸流通业统计表》序列。统计数据反映我们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是各级政府指导、决策散装水泥发展的重要依据。数据的及时、准确、真实才有它可用的价值。
散装水泥统计工作是中国散协受商务部委托, 无偿承担的为行业服务的重要工作。在全国各级散办统计工作者的配合支持下, 较好地完成了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 受到商务部的充分肯定。今年十月, 在宜昌召开了全国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会议,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刘耀东处长、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统计处董博副处长到会指导。会上表彰了2011~2012年度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依照《全国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办法》, 经中国散协与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共同对各地散装水泥办公室报送的评定材料进行综合评定, 授予辽宁省散装水泥办公室等133个单位为“2011~2012年度全国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授予窦金松等192位同志为“2011~2012年度全国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先进个人”。会上还讲评了工作, 交流了经验, 研讨修订了报表, 对2014年统计工作做出了部署, 提出了要求。
为了提升散装水泥统计信息化水平, 进一步提高统计系统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与中国散协在调研、试点、培训的基础上, 决定自2012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广应用“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就经费支出等问题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和中国散协相继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的通知》 (商流通司函[2013]79号) 和《关于落实商务部关于实施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散协函[2013]15号) 。河南、山东、新疆、广东等省区积极配合, 并向地市转发文件落实通知精神。但此项工作进展比较缓慢, 希望全国各级散办从行业发展的大局出发, 积极支持商务部的工作, 加快推进的步伐。
㈤加强管理, 廉洁办会, 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今年下半年, 中央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加大反腐倡廉力度, 反对铺张浪费、整治“四风”。党和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的新规定新制度。我们协会必须紧跟形势, 不断调整, 严格执行, 加强自律。今年, 中国散协举办的会议压缩了规模, 取消了晚会, 降低了标准, 不组织旅游。最近, 根据国家要求, 今年我会不再印制台历、挂历、贺卡。中国散协秘书处根据形势的发展, 修订了内部的管理制度, 建立了电子考勤登记, 加强了管理, 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根据民政部和中国散协《章程》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今年中国散协召开了两次常务理事会议, 一次理事 (扩大) 会议, 通过了10个单位为新会员, 增补了1个常务理事, 变更了2个特邀副理事长和6个常务理事单位负责人。
一年来, 在各级散办、广大会员的支持下, 中国散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有了新的进展。但是, 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困难和不理想的方面:一是秘书处的工作力量有些不足, 人员结构不很合理, 需调整加强。二是有些重点工作的推进力度不够, 缺乏手段, 财力不足, 协会号召力不强。三是会员单位凝聚力不够强。有些会员考虑自身利益多, 尽义务少, 甚至不尽义务。中国散协是行业的家园, 希望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和谐、团结、有影响的社会团体, 增强中国散协在社会上的话语权, 提高行业的社会地位, 加快行业的发展。
三、2014年工作的几点意见
我们的年会正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闭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拉开序幕, 行业发展既面临机遇, 又面临挑战。根据形势的发展, 中国散协重点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 研究行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 探讨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
二要继续办好预拌砂浆专业技术及管理培训班。加大力度, 扩大规模, 提高质量, 严密组织。希望会员单位给予配合支持。
2015年全球票房383亿美元,较2014年上涨5%。其中北美贡献票房111亿美元,海外市场(北美之外的全球市场)票房272亿美元。海外市场的票房增长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票房增长13%。中国去年票房增長49%,达到68亿美元,并以50亿美元的优势领先亚军,成为海外第一大票仓。同时,中国票房在亚太地区的比重达到50%。 除亚太外,拉丁美洲票房增长也较快,年增长率达到了13%,阿根廷票房年增长率达到了38%。
2015年,全球银幕数超过15.2万块,较2014年增长了8%。银幕数增长的动力同样主要来自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去年的银幕数增长率达到了19%。目前,全球93%的银幕都已是数字银幕。
2015年,北美总票房为111亿美元,较2014年的104亿美元增长了8%。其中,3D电影票房17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20%,占到总票房的15%。观影频率最高的观众为12岁到17岁的青少年,人均一年观影7.3部,是北美观众中观影频次增长最快的人群。25至39岁的观众,以及60岁以上的观众,在2015年观影频次也有增长。
2015年度北美上映电影708部。在票房最高的5部电影中,《侏罗纪世界》《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速度与激情7》均以男性观众为主,只有《头脑特工队》以女性观众为主(女性观众贡献了这部影片54%的票房)。《速度与激情7》观众的种族构成最为丰富,其次是《侏罗纪世界》。
【协会工作总结报告】推荐阅读:
书画协会年度工作报告06-10
魔方协会筹备工作报告07-25
协会筹备会议工作报告10-31
老年协会工作报告2020最全06-21
跆拳道协会工作报告12-11
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工作考察报告07-11
律师协会理事会工作总结报告10-10
大连市杂技家协会工作报告11-30
化妆品行业协会2015年度工作报告06-02
长沙市女企业家协会工作报告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