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加法减法通分(精选10篇)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通分。②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③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分的意义和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求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8和9
9和27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填空。
3941824===
=== 4924515
3、比较下列各组分数的大小。251155○
○
○ 774561
1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35(1)出示例3,比较和的大小。
46提问:这两个分数能直接比较大小吗?上面3道题都能很快看出两个分数35的大小,为什么和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呢?
46(2)让全体学生自学课本第114页例3,并思考下列问题:
35①为什么和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
46②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能用24、36、45等数来作它们的公分母吗? ④课本上为什么选用12作公分母?
(3)全体学生围绕以上思考题进行讨论。
35(4)通过直观图引导学生比较和的大小。
46333399①是怎样变成的?板书:== 4443121255521010 又是怎样等于?板书:== 66621212②谁会用“因为„„所以„„”来说明?
35910板书:因为<,所以<
461212(5)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通分的意义。教师板书课题——通分。
2.学习通分的方法。
(1)出示例2并对照通分的意义说明题目要求。
25和通分,应当选用什么数作公分母? 37板书:用3和7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25怎样化成二十一分之几?又怎样化成二十一分之几? 3717(3)第(2)题把和通分该怎么做?
612全体学生试算,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1(4)如果把的分母“6”改成“8”,又该怎样通分?
6(5)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通分的一般方法。
提问:通分的关键是什么?(准确、快速地求出公分母)3.学生阅读课本第115~116页。
三、课堂实践
1、练习二十五第1题。
2、练习二十五第3题。
3、趣味练习:用1作分子,自己的学号作分母,同桌的两个通分。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通分?
2、通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1、2、4题。
六、思考练习(2)第(1)题把
1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学会运用转换的思想方法,将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运算能力;最后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提高分数运算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能灵活运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解决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能解决生活中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能准确分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正确计算。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正确率。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0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3
单元测试及分析 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2
合计 10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三、预计教学时间:3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60+900=156+23=37+210=175+125=98+102=
100-34=26-19=84-48=320-70=560-360=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小明有24元钱,小青的零花钱比小明多16元。小青有多少钱?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
(1)根据题意,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呢?
(2)四人小组说说算理以及分数加法的意义。
2、(1)根据题意,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呢?
(2)四人小组说说算理以及分数减法的意义。
3、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两种算法。
4、独立完成后,讨论其它算法。
【小结】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相同,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填空
2.
【提高练习】
3.直接写得数。
4.填空。
5.直接写得数。
6.仔细思考,正确填空。
【拓展练习】
7.解决问题。
8.
9.
10.
(四)全课总结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相同,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小测1
一、填空题。
1+2=()+()=()
5555
2+1=()+()=()=()
6666()
二、直接写得数。
1+1=2+1=4+1=2+3=
3355101099
1+3=2+2=1+5=4+6=
8844771111
小测2
一、填空题。
3-2=()-()=()
4444
7-3=()-()=()=()
8888()
二、直接写得数。
2-1=4-1=7-1=9-6=
665510101313
11-5=3-2=8-7=10-10=
121244991111
小测3
一、填空题。
1+2+1=()+()+()=()
55555
3+2+1=()+()+()=()=()
99999()
二、直接写得数。
1+1+3=5+2+3=1+7+3=
141414131313111111
7+4+2=10+2+6=8+13+7=
171717212121353535
小测4
一、填空题。
14-9-1=()-()-()=()
1515151515
17-11-1=()-()-()=()=()
2020202020()
二、直接写得数。
9-7-1=17-10-4=14-9-1=
101010181818171717
19-16-1=8-6-2=15-3-4=
191919999161616
第2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2.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2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0.6×12=36×0.02=1.5×0.3=4.1×4=9.8×0.1=
7×0.09=5.2×3=2.4×6=30×0.3=1.25×8=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一本日记本3.5元,小红买了5本。应付多少钱?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1)
(2)讨论计算的步骤。
A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B可以用通分的方法把它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3)计算
二、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小结】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也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填空。
2.直接写得数。
3.下面的计算正确吗?
小结: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提高练习】
4.直接写得数。
5.填空。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拓展练习】
7.解决问题。
8.思考。
9.解决问题。
10.小游戏。
(四)全课总结: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也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小测1
1.1+2=1×()+2×()=()
696×39×218
2.1+2=3+2=1+4=
7910849
小测2
1.2-1=2×()-1×()=()
575×77×535
2.1-1=5-2=2-3=
81012937
第3节《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计算的正确率。
三、预计教学时间:3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2.7÷3=4.5÷0.9=12÷0.1=48÷0.12=0.07÷0.7=
2.7÷0.3=4.5÷9=12÷0.01=48÷1.2=0.07÷7=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做一个礼盒需要0.6米,20米最多可以做多少个礼盒?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情境导入。
(2)
运算顺序是什么?这是加减混合计算,从左往右计算就可以了。
(3)四人小组讨论不同算法。
二、
三、
【小结】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直接写得数。
2.
3.
4.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提高练习】
5.解决问题。
6.解决问题。
7.填空。
8.解决综合问题。
【拓展练习】
9.思考题。
10.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一、填空题。
4+1-3=()+()-()=()
55555
3-2+1=()-()+()=()=()
5102()()()
二、直接写得数。
7+(9-3)=5-1+1=11-5+7=
101010963121212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向为加法运算的过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认识“+、-”,会读加减法算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能把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加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计算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数一数,提一提,算一算等形式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减法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形式发现减法表中的简单规律。让学生经理独立思考、比较、自主编题的过程,同学间相互评价,互动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总课时数:10课时。 课 题:5以内的加法(一)总第22课时 授课时间:11月12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熟悉的情景和操作活动,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2. 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3. 积极参加操作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教学难点: 了解加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1和( ) 2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1和3 2和( )合成4 3可以分成( )和1 4和1合成( ) 复习上一单元内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本课所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知识新授 (一)出示课件,请小朋友观察情景图,并说说同学们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一共做了几朵? (二)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交流摆的方法,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三)在小朋友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左边3根小棒红色雪花片、右边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有5根小棒。同时板书该加法算式:3+2=5。并教学生认识加号及读法,以及算式的读法。 用小棒来代替图中的内容,更形象,学生更易理解列加法算式的过程。 (四)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男女同学的人数提问,列加法算式。 三、算一算 看图列算式。 (一)出示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二)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1+3= 2+2=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三)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根据图来列加法算式,形象且易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 四、练一练 (一)先摆一摆,再算出得数。 1+1=□ 2+1=□ 2+3=□ 4+1=□ (二)先画●,再写算式。 5 ●●● 3+□=5 4 ●● 2+□=4 5 ●● 2+□=5 (三)先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填空。(参见教材后的练习题) 1+2=□ 2+3=□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练习,有利于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课题:5以内的加法(二)总第23课时 授课时间:月13日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3.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请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画面上有什么。 二、知识新授 (一)根据图中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几棵大树、几只兔子、几个兔笼、几个萝卜等,这些物体的颜色、大小、形态等信息,进而提出问题。 (二)根据图中内容提问:有几只兔子?小朋友互相交流、讨论。老师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例: 1. 2只大兔和3只小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还可以是3只小兔和2只大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分别可以列式为: 2 + 3 = 5或3 + 2 = 5 2. 4只灰兔和1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可以列式为: 4 + 1 = 5或1 + 4 = 5 。 (三)请小朋友根据图中内容提出其他问题,并列式计算。老师给予指导。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 三、练一练 (一)出示挂图,看图填数。(参见教材) 1 + 3 = □ 3 + 2 = □ 3 + 1 = □ 2 + 3 = □ (二)出示挂图,看图填数。(参见教材)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2 + 3 = □ 1 + 1 = □ 3 + 2 = □ 2 + 2 = □ (四)出示课件(参见教材),根据图中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练习题由易到难,可以充分看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让学生加快对新知识的消化。 课 题:5以内的减法 总第24课时 授课时间年11月14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2. 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 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了解减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若干、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观察情景图,请学生说说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可以请两位同学根据情景图上的内容进行表演,并提出问题:小明还有几张?学生可互相交流、讨论做题的方法。 (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用画图来表示,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根据情景图,引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导入本课所要学的新知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强学生的理解与动手能力。 (三)在小朋友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在5个里面减掉2个,还剩下3个。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列式: 5 C 2 = 3 ┆ 减号 读作: 5减2等于3. 二、算一算 (一)出示挂图或课件(参见教材),请学生先仔细观察图并说明图意,再填空。 4 C 1 = □ 3 C 2 = □ (二)请学生先看课件演示或教师示范演示(图像参见教材)再填空。 5 C 3 = □ 5 C 1 = □ 根据图中内容来列式,能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三、练一练 先用花片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4 C 2 = □ 5 C 4 = □ 4 C 3 = □ 用摆雪花片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易于理解和吸收。 四、数学游戏 学生自由组合,两个同学为一组,把数字卡片放到桌上,由一个同学翻卡片,互相说出与这个数字有关的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游戏前可先找一组小朋友进行示范。 活动充满趣味性,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加强学生对5以内数字加减法的练习。 课 题:0的加减法 总第25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5日 教学目标: 1. 在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2.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3. 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出示课件,看“小猫钓鱼”的动画故事或根据情景图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在故事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到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并展开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钓到? (二)请小朋友说说小猫钓了几条,猫妈妈钓了几条,并提出问题:小猫和猫妈妈一共钓了几条?应该怎样写这个算式? 0 + 3 = 3 请小朋友说说每个数所代表的意义。 (三)观察情景图或课件,继续讲故事:“小猫等猫妈妈吃鱼等得着急了,自己把3条鱼全吃光了。”提问:一共有几条鱼?小猫吃了几条?还剩几条?应该怎样列式? 3 D 3 = 0 请小朋友说说每个数所代表的意义 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0的含义。 二、练一练 (一)观察情景图(参见教材),请小朋友根据情景图讲故事,然后根据每幅图的内容列式,算完以后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讨论。 4 C 1 = 3 □ - □ = □ □ - □ = □ □ - □ = □ (二)对号入座。 出示挂图(参见教材),请小朋友们用线把小动物们和它们应该坐的椅子连起来,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这样连。 用连线的方式来把算式和得数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三)口算。 2 + 3 = □ 5 C 3 = □ 2 + 2 = □ 4 C 1 =□ 5 C 2 = □ 4 C 3 = □ 加强学生对5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练习。 三、数学游戏 以小组形式两人为一组,学生自由组合,在桌上放若干数字卡片,一个小朋友任意抽出两张数字卡片,对方说出算式和得数。 锻炼学生对数字的运用能力,以
(1)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巩固分数的意义。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并指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含有几个分数单位:4/72/3
(2)指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实际意义。
①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5
②一批水果卖出了2/5
③一条公路,已修了1/4
④地球表面积约7/10是海洋
⑤一项工程,甲队每天做1/20
(3)分组练习P128(1)
2、巩固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1)视算。
1/2+1/21/2+1/32/3+1/63/4+1/6
1/2―1/21/2―1/32/3―1/63/4―1/6
(2)说说计算方法。
(3)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5)通分时,经常会碰到哪三种情况?公分母各应怎么求?
(6)“竞赛”
看谁做得对又快ρ129(3)
二、综合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P129(4)并补充
(1)1减去1/3的差,再减去1/2,等于多少?
(2)3/10与3/5的和,再加上3/4,等于多少?
(3)1减去3/10的差,再加上1/10,和是多少?
(4)1/4加上2/5,再减去3/20,差是多少?
2、题组训练(比较后再列式)
教学过程
备 注
(1)红领巾花圃、计划1/3亩种月季节,1/4亩种杜鹃花,剩下的1/2亩种菊花,这种花圃有多少亩?
(2)红领巾花圃,计划1/3种月季花,1/4种杜鹃花,剩下的种菊花,种菊花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一条路已修了2/5,还剩多少没有修?
(4)修一条1千米长的路,已经修了2/5千米,还剩多少没有修?
3、独立作业:P129(5)
三、提高练习
1、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需20天,乙队单独做需15天,丙队单独做需18天,三队合做一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
(1)想:把什么看作单位“1”?
甲队独做20天完成,每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
乙队呢?丙队呢?
(2)学生练习
异分母分数连加如何计算?
2、讨论思考题。
(1)1/()+1/()=5/12
想:把5/12分拆成()与()的和,再约分。
5/12=1/12+4/12还可以5/12=2/12+3/12
=1/12+1/3=1/6+1/4
1/(12)+1/93)=5/121/(6)+1/(4)=5/12
(2)1/()+1/()+1/()=13/18
A、学生讨论拆分方法
B、反馈13/18=1/18+6/18+6/18
=1/18+1/3+1/3
13/18=(1/18+3/18+9/18)
1/18+1/6+1/2
你能说出几种?有什么规律吗?
(三个加数的分子都应是18的约数)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作业本》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2分)比5.9少3.6的数是()
A
.9.5
B
.2.3
C
.7.3
D
.3.2
2.(2分)3.05-2.274=()
A
.1.886
B
.8.1
C
.0.776
D
.9.1
3.(2分)小东有10元钱,买一个5.6元的笔记本,剩下的钱比买笔记本的钱少()元。
A
.5.6
B
.4.4
C
.1.2
4.(2分)10.04﹣4.05的值等于()
A
.6.99
B
.5.99
C
.5.09
D
.6.01
5.(2分)12.16+5.874=()
A
.2.56
B
.18.034
C
.9.035
D
.1.56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4分)
6.(4分)判断下面的竖式对不对.
(1)
(2)
7.(2分)判断对错.
比最小的两位数少0.1的数是9.9
8.(4分)下面和计算对吗?
(1)
(2)
9.(2分)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5.84+4.16)-(5.84+4.16)
=10-10
=0
10.(2分)0.9+0.8-0.9+0.8=1.7-1.7=0
三、填空题
(共10题;共20分)
11.(2分)37.68-12.27=_______
10-8.16=_______
12.(1分)在“绿色家园”行动中,五年级同学搜集了26.1千克废纸,四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同学少搜集2.6千克.四、五年级学生一共搜集_______千克废纸.13.(3分)计算5-4.5时,想:可以把5看成是_______,然后计算_______-4.5=_______。
14.(1分)李叔叔在超市买了一个砂锅,售价69.70元,又买了4个汤碗,共28.8元,李叔叔付出100元,应找回_______钱。
15.(1分)小兰的跳高成绩是1.02米,比小红高0.2米.小红跳了_______.16.(1分)求算式中的未知数x.
x-9.37=10.63
x=_______
17.(1分)比4.6大1.8的数是_______
18.(4分)根据612+129=741,写出另外两个算式:_______、_______。根据45×21=945,写出另外两个算式:_______、_______。
19.(1分)两根电线,第一根长48.3米,比第二根长6.4米,第一根用去9.6米后,比第二根少_______米。
20.(5分)口算.
①12.5+13.4=
10.6+5.4=
②15.8-12.3=
10-4.8=
③4.5+3.25=
7.25+2.75=
④2.78-1.73=
5.45-1.45=
⑤0.18+2.3+0.82=
10.5-2.43-7.57=
四、应用题
(共5题;共30分)
21.(10分)应用题
(1)买一块蛋糕比买一个馒头多用多少元?
(2)先提出问题,再解答。
22.(5分)解决问题:
鸡妈妈的体重2.3千克,鸡宝宝的体重400克,鸡妈妈比鸡宝宝重多少千克?
23.(5分)一本故事书
4.6元,一本漫画书3.7元。王明有10元钱,他买完这两本书后还剩多少钱?
24.(5分)应用题
①各买1支共花多少元?
②每支钢笔比每支圆珠笔贵多少元?
25.(5分)小龙比爸爸矮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2-1、3-1、4-1、5-1、二、判断题
(共5题;共14分)
6-1、6-2、7-1、8-1、8-2、9-1、10-1、三、填空题
(共10题;共20分)
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四、应用题
(共5题;共30分)
1、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正确熟练计算,提高计算技能。
2、灵活地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信封1(卡片)、信封2(检测题)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每天在学校的工作时间占一天的,上网学习的时间占全天的,睡觉休息的时间占全天的,同学们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吗?(略)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完成。(一生板书,师巡视)
2、回顾再现:
(1)集体订正
(如果学生板书时出错,集体订正;如果完全正确,问一问其他同学,你在计算这道题时出现了哪些错误?)
(2)你能说出这些算式的`含义吗?
(3)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感到困难的地方?
师:好,针对大家的困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这一情景的引入,使学生回顾新授课所学知识,使练习课学得愉快!)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让我来考考你
看卡片口算:
(2)写在练习本上。
师:祝贺你们顺利过关!
①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错题。
②集体交流。展示错题,找一找哪里出现了错误?
(师对以上出现的错误进行小结:计算或者书写方面,感谢这些错题及错题的主人,是他们给大家提了醒,出错是你们的权力,但我们要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③找一找。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没有发现计算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④出错的同学不要灰心,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次改错的机会,这一次你们能算对吗?好,让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上题中学生计算得很好,此题可不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
师:通过刚才练习,你知道了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谁给大家提个醒?
生1:
生2:
生3:
师小结:
2、综合练习:
自由组合:把下面的分母相同的分数组成算式并计算。
同桌说一说,自由选择订正。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又懂得了什么?
3、拓展练习:
(1)计算:
(2)、一个水池已经灌了的水,还有多少没有灌?
(3)、一个蛋糕,爸爸吃了,妈妈吃了,小明吃了,
剩下的都给姐姐吃,姐姐吃了多少?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形成技能,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题目略。
(了解学生完成情况,集体有选择的订正。)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是否解决了你的困难?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得非常愉快,希望我们继续努力吧。
教后反思:
班级姓名
一、口算。(20%)
751152113 + =- =3- =1+=1 +0.3=0.8-12124593625=3471376-28 =79 -5=210 +16+310=7.54-28 -0.125=
二、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40%)
81317524415 +120 +3410-212 -4655 -(1.8+29)-1.5+3531
241 -(1.75+7320)
三、解方程(40分)
(1)x+3914=5.375
(3)30.6+x=114 -20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0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并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
长方形纸一张、彩笔。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曹冲真的很聪明,居然想到了用石头来代替大象,其实,这一过程就是转化。在生活中有转化现象,数学中也有,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转化的思想,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为本课知识的探索做了很好的铺垫。
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要求根据题意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指出: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算式。因为相加的两个数的分母不同,所以把它叫做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板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自主探究,体会算理
1.提出问题: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那么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该怎样计算呢?
指导学生分小组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是多少。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利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探究,在交流和讨论中,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探究,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
交流:你能根据操作的情况说出
1111和,再看看和相加的和242411加的得数是多少吗? 24追问:你是怎样看出
11331加的得数是的?把涂色部分看做时,原来的被看做了2444211+时,先要做什么? 24几分之几?想一想,计算明确:计算1111+时,先要把和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2424要求: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完成例题中的填空。2.交流学生填空、计算的情况。讨论:把11和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概24括地说,这个过程就是把这两个分数 怎样?(通分)
三、教学“试一试”
1.提出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2.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讨论:(1)例题学习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51-是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在6351-的得数是多少?作为63已经板书的“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添上“和减法”,完成课题的板书)
(2)计算时,先要做什么?想一想,通分的目的是什么?得数3131和哪个更简洁?应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化成? 6262指出:计算结果如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在这里异分母分数的减法也是放手让学生独立 探究,重点让学生明确两点:1.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2.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要根据减数的分母,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最后通过交流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算理。
(3)你是怎样计算1-
49的?你是怎样想到把1转化成的? 99指出: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要根据减数的分母,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3.提出:你会验算上面的两道题吗?你打算怎样验算? 交流后,让学生各自验算,确定上面两道题的计算结果。4.引导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提出要求: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进行验算。
四、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
(1)学生按要求独立计算,并验算。(2)重点讨论71+的计算过程,提醒学生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1242.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1)独立完成第1题。学生按要求涂色,并写出得数。
在交流中让学生比较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明确: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而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由于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先要把它们转化成相同单位的分数,也就是要先通分,再相加。
(2)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可以指名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两题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需先通分的算理。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都要先通分,再分别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做第3、4题。
指名读题后,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学生解答后,指名说说自己思考和计算的过程。其中第4题提醒学生根据要求的问题正确选择条件。
五、全课小结
小结全课,帮助学生回忆并梳理今天所学的内容。
师: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第2节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1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
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代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按运算顺序灵活选用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的意义,老师这里有几句话,谁能很快找出表示单位“1”的量?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3;
5(2)—本书已经看了
4。7设计意图:寻找单位“1”,唤起学生的旧知,为以下寻找隐含条件“1”做知识的铺垫。2.看着上面的话,你还能想到哪个分数? 如根据(1)还可以想到“女生占全班人数的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后尝试列式。教师适当引导“月季花的面积占的?
明确:要求草坪面积占几分之几,需要把这个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并把它作为
2”。511,杜鹃花的面积占”,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43被减数去列式。
2.学生列式后提问广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教师适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1111
1(+)肯定这两种方法都是对的。43433.师:观察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一道是连减,有加又有减)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4.你会计算这两道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尝试,二人板演。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学好数学的信心。
5.组织交流算法,完成例题。
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相同。计算时,可以逐步通分,也可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练一练”的第1题并不能只停留在结果的对错上,要重视学生的计算方法,通过说一说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顺序的印象。
三、做“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说说各题应当先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2.让学生思考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然后启发他们列出算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二”第5题。
(1)先让学车独立计算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再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2)适当归纳每一类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让学生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设计意图:在计算中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在归纳中加强学生的概括能力。
(3)注意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2.“练习十二”第6题。(1)学生审题后独立解答。
(2)在交流中让学生适当解释自己的思考和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练习十二”第7题。(1)学生独立解答。
(2)第3题要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不同的问题,可以是—步计算的,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试着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4.“练习十二”第11题。学生独立解答。
五、全课小结
今天在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上了一节数学课《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自己觉得还有几点不足之处值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借鉴,现总结如下:
1、课堂上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效果较好,但汇报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导致课后习题处理的时间所剩无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备课时对学生在此处会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教师语言不够简练、没能直奔重点;教师的现场调控能力较差,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但也浪费了一些时间。
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自己今后在备课时应做到多备学生,多思考学生会在哪里出现问题?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还要做到及时调控课堂,适当删减同类型习题,让学生做题做的有质量。
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一)、课前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也知道不少的体育名人,中国跳水队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本节课围绕着奥运会女子3米板的决赛展开。
二)、初步尝试小数加减法
通过郭晶晶、吴敏霞、帕卡林娜三人的得分,能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1.这里的得分数据来源于奥运会的成绩,修理又不同于原数据。通过对课本数据的分析,发现课本的数据虽为二位小数,但百分位均为“0”,这样的数据虽然更具真实性,但出现本节课中,加减法的实质还是停留
在三下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不会存在“对位”问题,所以我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虽然这样有“伪生活”的嫌疑,但在非正式化的表达中,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2.感受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郭晶晶的二轮后得分计算实际还是停留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上,所以在这节课上不作过多的.停留。
吴敏霞的得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对位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生知道整数要和整数相加,因此,引导学生去根据小数的意义对位计算是一个重点,并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三个人的二轮后总得分得出后就能进行比较,而后引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减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加法验算,体现验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后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实质就是算法。
4.通过6题的练习,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基本掌握,这时适时地对一般方法进行小结。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加法减法通分】推荐阅读: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1通分教案03-08
五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06-02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题09-16
五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心得02-13
五年级数学《分数基本性质》教案11-15
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12-11
数学教案-简单的分数加法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