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12年人才工作要点(推荐8篇)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推进荆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服务‚壮腰工程‛为主线,以人才特区建设和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促进人才科教资源与现实生产力的紧密结合,加大人才政策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突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振兴荆州提供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加大科学人才观的普及和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关于人才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部署新要求,广泛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部署、重大举措、重大成效以及人才工作先进典型等。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对外宣传力度,办好《荆州人才工作》。(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二、紧贴壮腰工程推进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下发《关于服务壮腰工程为振兴荆州提供人才支撑的意见》。督促各地各部门围绕服务壮腰工程,编制本系统人才发展规划,并按照任务分工方案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三、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1
长江大学、中国水产研究院等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动政产学研一体化。建立清华大学研究生实践荆州基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开展‚十校联百企‛活动,举办‚高校服务湖北,推动‘壮腰工程’荆州校企对接会‛,组织工业企业参加第八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农业局、市科技局、荆州开发区)
四、加强人才特区建设。以开发区、文保中心为重点,按照‚1+9‛模式,深入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对首批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试点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并挂牌运行,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创业基地的各项政策,依托特区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卫生局)
五、加强高层次人才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博士工作站、博士后产业基地、留学生创业园等,建立荆州开发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申报1-2家博士后产业基地,建立1-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科技思想库,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科协)
六、实施“123金凤人才计划”。开展首批‚123金凤人才计划‛申报活动,组织专家评审团,对符合条件的金凤人才计划人选进行评审,对入选人才及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同时,加大柔性引才的工作力度。(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七、实施“双百企业家培育计划”。制定‚双百企业家
培育计划‛实施方案,举办首期企业家培训班,选派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大型企业和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培训和挂职锻炼。组织开展企业高级职称特殊评审和非公企业高级经济师专项评审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市经信委、市国资委、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八、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人才支撑计划。以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基地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积极争创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先进基地,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举办专家科技创新专题研修班,选拔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家拔尖人才到国内知名高校培训,依托本地培训机构开展企业高层培训。(市农业局、市委组织部)
九、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沙市区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全面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市民政局、沙市区)
十、启动党政人才更新充实工程。通过公开招考选拔一批具有全日制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才充实到相应的领导岗位。拿出10个行政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用于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探索建立企业人才服务团的引才途径。(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国资委、市委编办)
十一、探索重点高校人才挂职办法。与清华、武大、华科等全国重点高校合作,由高校选派优秀博士(硕士)毕业
生或青年教师到我市挂职,既挂行政部门副职,也可挂任企业副总(或助理)。挂职期满,经考核合格,双方愿意可继续留任,并办理相关手续。(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
十二、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建立人才跟踪服务机制,督办落实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和待遇,争取以才引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外侨局、市侨联)
十三、积极争取中、省人才政策和项目。主动对接省已启动的六项重大人才工程和即将实施的四项人才工程,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争取更多纳入中、省人才项目。积极申报中央‚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努力为人才创新创业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和资金。(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十四、开展第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换届工作。通过选拔新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发掘和掌握一批各领域优秀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库,落实相关政策和待遇。(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
十五、抓好科技副县(市、区)长管理工作。探索完善科技副县(市、区)长管理办法,确保科技副职权责明晰。适时组织科技副县(市、区)长开展交流活动。(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各县市区)
十六、做好专家、人才的服务、联系工作。充分发挥荆州市专家人才联谊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联谊活动,为壮腰工程积聚才智。进一步向县市区拓展,不断壮大会员队伍。适时组织开展专家人才外出疗养和体检等活动。(市委组织部)
十七、做好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工作。研究制定市委常委联系企业家的工作制度,开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骨干企业派驻领导干部的试点。对我市规划建设、文物保护、医院学校等人才聚集地人才外流的现象进行调研,探索突破编制、职称等政策瓶颈的有效途径,进一步稳定人才队伍。(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委编办)
十八、开展人才工作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开展第七届科技奖励、市首席技师、省技术能手等评选表彰活动。积极参与全省人才工作10强县市、10强企业、10强高校、10强院所和‚湖北杰出创新创业人才‛的争创活动,争取1-2个县市区和单位进入全省10强。(各县市区、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教育局)
十九、深入推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对各县市区和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继续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将人才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对完成较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和资助。(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二十、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充实加强市委人才办工作力量,发挥市委人才办牵头抓总、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作用;督促指导各县市区严格按照鄂办发[2011]20号提
出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专门机构‛的刚性要求,健全人才工作机构,配强人才工作力量,落实人才工作经费。(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各县市区)
1. 精心谋划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兽医工作, 努力提高兽医服务水平
(1) 调整思路, 明确目标任务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 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养殖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兽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国际组织将兽医服务定位为全球性公共产品。兽医工作在保障动物产品生产供应、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兽医工作的两大任务是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目标是逐步消灭重点动物疫病。要不断提高兽医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完善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适应人们对动物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
(2) 理清兽医工作职责, 提高兽医服务水平要构建兽医工作责任体系, 着力提高兽医工作组织管理水平。在继续坚持动物防疫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框架下, 强化管理相对人的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 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 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兽医工作责任体系。要履行好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要把兽医公共服务的统一性与市场服务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 处理好政府兽医工作机构与社会化兽医服务组织的关系, 发挥好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同时, 加强政策引导, 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兽医行业自主服务水平。鼓励大型企业中的执业兽医参与社会化服务。
(3) 强化政策研究, 增强兽医工作的针对性围绕兽医工作中心任务, 组织开展兽医事业发展重大政策调研。结合实际, 提出符合事业发展需要的政策建议。重点组织开展兽医法律法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重点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兽药质量监管及兽医工作基础建设等的调研。积极为推动兽医事业科学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 做出贡献。
(4) 结合实际, 建立健全兽医工作长效机制要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要求, 制定禽流感、口蹄疫防治计划, 猪瘟、蓝耳病、常见猪病及常见牛羊病防治指导意见。启动实施畜禽健康促进计划, 加快推动种畜禽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净化工作, 严格种畜禽养殖的市场准入标准。各地要以实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为契机, 结合当地实际, 制定辖区内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 大力开展宣贯工作。
2. 强化措施, 毫不松懈地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1) 着力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等基础工作
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 加强日常补免, 尽力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做好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 严格疫情报告和核查制度, 要充分发挥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和动物疫情测报站的作用, 保证疫情信息及时、报告准确。重点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疫病病原学专项监测, 做好疫情形势研判, 为制定完善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继续开展种畜禽场主要垂直传播性疫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防控机制,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等相关业务培训, 及时果断处置突发动物疫情。统筹做好常规病防治工作, 加强对生猪、牛羊疫病防治的指导。
(2) 着力强化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的防范坚持内防与外堵相结合, 加大边境地区防控力度。加强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等外疫防控技术储备。做好非洲猪瘟风险分析评估。加强边境地区监测、疫情排查、边境督查等防控措施。做好边境地区联防联控,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 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 果断处置突发疫情。继续推进马鼻疽消灭工作。
(3) 着力强化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继续加大对布病的防控力度, 有效遏制人畜共患病的上升态势。积极争取政策, 做好实施“布病防控三年攻坚计划”的准备工作。按照《全国布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 分区防治, 分类指导;实施好14个部委联合下发的《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 (2010-2015年) 》, 对包虫病重点省份, 要开展疫情调查, 加强免疫、检疫、驱虫等各项防控措施, 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做好综合防控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血吸虫病家畜查治、家畜圈养、封洲禁牧、安全牧场建设等综合防治措施力度, 巩固防治成果, 严防疫情反弹;做好狂犬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3. 切实做好兽药监管工作, 提高兽药质量
(1) 强化兽药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实施兽药良好经营规范 (GSP) , 规范兽药经营活动。继续加强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工作, 强化抽检结果利用, 实施检打联动, 进一步提高兽药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兽药标签和说明书范本。加强兽药监管信息建设和运用工作, 提升兽药监管信息化水平。紧紧围绕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继续做好疫苗生产、供应以及质量监管工作, 满足防控工作需要。继续健全完善驻厂监督、飞行检查、批签发等监管措施, 深化经营、使用环节监督抽检模式, 确保兽用生物制品安全有效。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 严格查处违规生产企业, 确保疫苗质量安全。
(2) 健全完善兽药政策法规和标准开展《兽药管理条例》执法情况调研, 加快推动《兽医器械管理条例》立法进程, 抓紧推进出台《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完成《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兽药注册评审程序》和《飞行检查工作程序》制修订工作;启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兽药注册办法》、《兽药GMP培训指南》、《兽药GMP检查员管理办法》和兽药注册及分类资料要求调研修订工作;开展2010版《兽药典》未收载品种兽药标准的清理和发布工作;推进2015版《兽药典》编纂工作, 开展兽药标准修订工作。
4. 加大执法力度, 努力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1)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 扎实推动动物卫生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整顿。开展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能力考核, 重点解决差额补贴、自收自支的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及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和独立账号等突出问题。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法规标准体系。强化养殖环节动物卫生监管。贯彻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加强屠宰环节动物卫生监管。健全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制度和措施, 推进产销联动、检打联动, 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 强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动物卫生监督行政行为。开展年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行政许可档案抽查, 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行为, 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依法行政水平。严格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强化使用监管, 严查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推行动物检疫证明出证电子化。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模式创新试点。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队伍的培训。
(2) 深入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工作加强兽药使用监管, 实施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 强化畜禽等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测。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整治行动, 强化抗菌药监管和科学用药宣传,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兽药重点品种安全再评价工作。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保障用药安全。
(3) 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积极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 加快推进生物安全区建设与评估。研究制定生物安全区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意见, 完善无疫区管理技术规范, 制定生物安全区标准。在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省份开展跨省调运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强化已建成无疫区的监测、督查。开展省级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工作, 各省份要组建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构, 建立专家队伍, 开展技术培训。
(4) 积极推进动物标志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完善畜禽标志和养殖档案管理等办法, 制定数据库建设等规范标准, 制定追溯体系建设规划。完善中央和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制定发布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指标, 加大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力度。
(5) 加强兽医实验室和动物诊疗机构的管理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 就是要健全完善兽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严格动物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管理。深入推进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 组织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工作, 提高实验室检测诊断能力。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 就是要重点规范城市动物诊疗市场, 着力培育动物诊疗机构发展, 推进动物诊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
5. 不断创新兽医管理体制机制, 提高机构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
(1) 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按照“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要求, 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全面总结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兽医管理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要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 特别是要处理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与乡镇综合改革和地方机构改革的关系, 避免各级兽医工作体系产生新的波动;要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 规范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标准化运行。
(2) 加快新型兽医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创新兽医队伍管理手段;深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 继续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 研究完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长效机制;加大执业兽医制度宣传力度, 加强从业资格准入管理和从业行为监管。继续强化官方兽医队伍建设, 做好官方兽医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官方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和管理, 强化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 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加快建立地方兽医行业协会,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行业协会各自的资源优势, 形成推动兽医事业发展的合力。
6. 加强兽医科技工作, 为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1) 加快兽医科技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成熟技术产业化。加强兽用生物制品应用技术研究, 完善产业化品种结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配套技术。加强中兽医和中兽药研究, 发挥中兽医和中兽药在动物疫病防治中的作用。有效利用各级兽医机构和人才队伍, 抓好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示范技术、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 积极探索针对各类养殖场所的疫病综合控制措施, 促进风险关键点控制技术在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中的应用。
7.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不断增强参与国际兽医事务的能力
第二,加强规划与政策引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制定宣传贯彻落实《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的有关措施,完善再生铜、再生铝行业准入条件推动出台实施,开展再生锌行业准入研究;二是协助开展再生铅和铅蓄电池行业环保核查,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合理布局;三是继续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引导。四是加快回收体系政策研究,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搭建废旧有色金属采购联盟,提高国际原料采购话语权。
第三、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编制再生铝科技发展指导计划,明确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重点项目。二是着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围绕再生铅产业升级,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和成套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普及的攻关。三是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争将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四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再生资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指导有条件的企业申报行业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协调、咨询和服务。
第四,组织好各项活动,提高对外合作水平。一是要集中精力办好第十二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和首届再生金属国际展览交易会。二是策划并实施好分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大力宣传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大力宣传再生有色金属产品给社会文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大力宣传再生有色金属在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就,通过评选、专题采访报道、宣传影片、摄影大赛、再生资源文化艺术推广等活动树立产业的良好形象。三是不断充实国内外会员,积极探索海外VIP俱乐部的的服务形式和服务手段,加强与国外组织和企业的合作针对性,全面提高合作水平。
第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秘书处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工作针对性,认真做好分会各部门未来3~5年发展规划,将部门目标与分会的总体目标及产业的发展战略有机的结合起来。二是加强分工协作,加强调研学习,健全档案管理,进一步提高秘书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三是牢固树立“把协会作为事业干”的理念,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团结协作一致、富有创新精神的员工队伍。四是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激励制度。五是做好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各项筹备和组织工作,打造一届更加高效权威的理事会班子,为再生金属产业下一个五年的健康稳步发展夯实基础。
以上内容均摘编自王吉位秘书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二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实施工作要点的通知
制发机关: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2-4-17 编 号: 滨政办发〔2012〕18号 索引号: 1020020120014 标 题: 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滨州市黄蓝两区《规划》实施工作要点的通知
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12年滨州市黄蓝两区•规划‣
实施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2012年滨州市黄蓝两区†规划‡实施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四月十四日
2012年滨州市黄蓝两区•规划‣
实施工作要点
按照市委、市政府“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和•关于加快推进“两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滨发„2011‟24号)要求,进一步深化“黄蓝”两大国家战略规划和省、市各项规划、措施的实施,抓住重点,明确责任,加快落实“两区”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措施,特提出以下工作要点。
一、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1.加快推进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牵头制定具体建设方案,下半年启动实施;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抓紧完成渤海湾中国毛虾种质资源保护区项目前期工作,上半年启动项目建设;进一步建设完善无棣马谷山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加强博兴麻大湖湿地生态保护。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环保局、无棣县、博兴县。2.加强对河流沿岸水源涵养区、水库库区的强制性保护,加快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库区周边植被恢复与修复,严禁发展有污染的企业。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环保局、相关县(区)。
3.实施农田林网、路域林网、水系林网“三网”合一绿化工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完善基干林带,实施泥质海岸防护林封育试点。实施林场扩建、新建和河道淡水水系生态林示范工程。年内完成新建合格造林面积17万亩。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
4.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目标。建设和完善天地一体的现代立体监测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环保局、各县(区)。
5.加快博兴县、邹平县生态县建设步伐,力争年内博兴县达到省级生态县建设标准,邹平县60%的乡镇达到生态乡镇建设标准。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博兴县、邹平县。
6.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保持在良好水平。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市场,搞好项目论证,年内制定实施方案。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环保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局,各县(区)。
7.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全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达到40家。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县(区)。
8.加快滨州(邹平)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今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左右。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邹平县。
9.对高耗水企业强制实施节水技术改造,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1年降低3.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断提高。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水利局、各县(区)。
10.依托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8.7万亩。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各县(区)。
11.抓好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工作,市环保局及各县(区)分别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年内启动实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启动实施10个重大循环经济项目,加快推进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西王集团工业园、铁雄能源工业园等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提报实施一批重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节能工程。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环保局、各县(区)。
12.在•滨州港总体规划‣和•北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获批的基础上,加快编制滨州海域集中集约用海片区建设规划,争取修 订完成初稿并完成专家评审。
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港航局、北海经济开发区。13.加强对海洋工程、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及海洋倾废的环境保护监管,启动实施海洋环境监测预警预报工程。
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环保局、无棣县、沾化县、北海经济开发区。
二、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4.加快建设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及附属工程,上半年正式投入运营,实现开港通航;开工建设深水港区3万吨航道和防波堤 二期工程、3×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主体工程。
责任单位:市港航局。
15.依据北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搞好起步区路网及配套工程,继续推进北海新城生活服务区配套设施建设。
责任单位:北海经济开发区。
16.抓好德大铁路滨州段、寿邹铁路项目滨州段建设,开工建设德大铁路滨州站、德大铁路惠民联络线、滨港铁路二期工程等3个配套项目。
责任单位:市铁路局、市发展改革委。17.加快滨州—德州、济南—滨州—东营等高速公路建设,力争2012年滨德高速通车,济南—东营高速开工建设,环渤海高等级公路完成前期工作。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局。
18.新建扩建北海等平原水库,新增蓄水能力4802万立方米;加强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实施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相关县(区)。
19.无棣县、沾化县、北海经济开发区加快沿海防潮堤建设工程进度,今年完成加固防潮堤9.5公里;沾化县32公里防潮堤项目力争年内竣工;北海经济开发区套尔河上游北(西)岸至新河闸段防潮堤工程年内完成前期工作,启动建设。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无棣县、沾化县、北海经济开发区。20.在临港产业区配套建设500千伏变电站(500千伏沾化站),年内编制完成项目环境影响报告、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力争年内通过项目建设用地预审、取得省发展改委项目核准意见,为项目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做好各项准备。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沾化县。
21.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开发近浅海域滩涂风电资源,加快6个在建风电项目建设进度,建设沿海风电基地;加快发展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工程,加快天地缘污泥发电项目、天鸿热电生物质改造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相关县(区)。
三、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22.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区,科学规划布局临港产业,努力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环渤海地区物流中心和油盐化工、船舶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海洋渔业等产业聚集区。加快北海新材料产业园区、滨州港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年内编制完成沾化县临港产业园区各项规划,并启动实施。
责任单位:北海经济开发区、沾化县。
23.加快50个重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上半年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年内制定园区考核标准和实施方案,强化督导考核,加快推进
特色工业园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服务业园区发展。
责任单位:市黄蓝办、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市服务业发展局、市统计局、各县(区)。
24.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启动实施天然草场建设工程,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加快推进生态畜牧区建设,大力发展肉牛、奶牛、肉羊、生猪、肉禽等生态养殖项目,培植15个特色健康养殖区。
责任单位:市畜牧兽医局、相关县(区)。
25.无棣县、沾化县、北海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生态渔业区建设,重点建设浅海贝类增殖养护区、潮上带池塘养殖区、内陆健康养殖区和海珍品工厂化养殖及微藻养殖区,年内在全市建成10个具有区域特色的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园区,打造现代渔港经济区。
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县(区)。
26.年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设好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启动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农作物改良中心、良种繁育基地、畜禽水产良种场、水产遗传育种中心、种质资源场和区域性检测中心,建设和完善区域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及残留监控、防疫技术支撑、防御物质保障六大系统。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畜牧兽医局、相关县(区)。27.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力争每个县(区)建成1个大型观光农业区,加快推进阳信县金阳街道办事处“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 示范点”建设。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各县(区)。
28.加快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年内完成创业园主干道路及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管网、桥涵、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
责任单位: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29.依托西王集团、渤海油脂、香驰粮油等10余家重点骨干企业,延伸粮油 果蔬加工产业链,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基地。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县(区)。
30.依托盟威集团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滨奥钻石飞机为依托,加快发展飞机及零部件制造业;依托海王星船舶重工、沾化海兴造船、天马船舶产业基地、中盛船务,加快发展船舶制造业;依托滨州长星集团等,发展环保设备制造业。按照•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上半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阶段性推进计划,下半年启动实施。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县(区)。
31.依托中海沥青、滨化股份、京博石化、鲁北化工、陆源化工、铁雄集团等企业,重点发展高等级交通道路沥青、精细化工等项目,建设新型石油化工基地。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石油商业储备。年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阶段性推进计划,并启动实施。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县(区)。
32.依托魏桥纺织、亚光毛巾、华润纺织等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家纺服装产业基地。年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阶段性推进计划,并启动实施。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县(区)。
33.加快培育建设临港物流、东城物流、西城物流、邹平铁路物流和高新区物流等五大物流园区,加快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高新区等物流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鲁北航空物流中心建设。按照•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上半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阶段性推进计划,下半年启动实施。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服务业发展局、相关县(区)。34.围绕“孙子故里,生态滨州”城市旅游形象品牌建设,构筑 黄河生态旅游区、山岳风光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区、滨海湿地旅游区四大旅游板块,新开发古贝壳自然遗迹等旅游产品。按照•滨州市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发展规划‣,上半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阶段性推进计划,下半年启动实施。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相关县(区)。
35.在无棣县、沾化县、北海经济开发区内交通便利地区和集中集约用海片区,启动特色海洋产业基地建设。市商务局会同市科技局编制特色海洋产业基地(园区)规划,下半年启动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无棣县、沾化县、北海经济开发区。
36.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新模式,大力发展海洋油气、盐卤资源深加工和油盐化工,推进海水梯级利用,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年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阶段性推进计划,并启动实施。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无棣县、沾化县、北海经济开发区。37.引导和扶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以海洋战 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营业务、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集团,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海洋新能源产业基地和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年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阶段性推进计划,并启动实施。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相关县(区)。
38.依托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阳信县、无棣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大力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新材料和软件产业等,滨州经济开发区低碳经济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规划建设邹平经济开发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年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阶段性推进计划,并启动实施。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相关县(区)。
四、创新土地与海域开发管理
39.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撂荒地复垦、盐碱涝洼地综合治理,年内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8万亩。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农业开发办、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各县(区)。40.加快推进未利用地开发工作,年内完成沾化县利国马营5.5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无棣县兴棣5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和北海经济开发区2万亩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区等3个土
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2万亩,新增建设用地2万亩。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区)。
41.积极推进未利用土地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初步建立未利用土地开发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新 机制。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
42.市海洋与渔业局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加快探索用海用地管理衔接机制改革,支持开展用海管理与用地管理衔接的试点,积极推动填海海域使用权证与土地使用权证的换发试点工作。
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国土资源局、无棣县、沾化县、北海经济开发区。
五、不断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
43.加快开展流转土地使用权、林权、船舶和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试点,规范有序搞活农村金融。
责任单位:市金融证券办、人行滨州市中心支行。
44.市海洋与渔业局牵头探索开展海洋综合管理试点,积极推进实施海洋综合管理试点方案,全面推进海洋综合执法。
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
45.认真做好省组织的境内外“两区”建设招商推介活动的筹备工作。重点抓好第三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经贸洽谈会、蓝色经济高峰论坛、海洋经济文化(技术)国际博览会等筹备工作。
责任单位:市黄蓝办、市海洋与渔业局、各县(区)。
46.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鼓励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积极做好临港物流园区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有关准备工作。市商务局牵头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产业或资本转移承接区,引导建设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等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基地。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服务业发展局、各县(区)。47.提高外资利用水平,鼓励外资参与企业改组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年内制
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阶段性推进计划,并启动实施。
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市商务局、相关县(区)。
六、科教战略实施
48.择优建设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海洋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技术等优势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积极做
好申报工作。年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阶段性推进计划,并启动实施。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县(区)。49.积极开展国家重大海洋科研项目研究、实施海洋科
技优先行动计划,推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努力争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组织实施9大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重点,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相关县(区)。
50.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加大对海洋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持力度,依托滨州职业 学院和市技术学院,建设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年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阶段性推进计划,并启动实施。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51.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建设以“一个中心、四个基地”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形成覆盖农产品生产、物流、仓储、销售、消费的全方位、无缝隙监控网络,保障农产品安全,努力打造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展示中心。年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阶段性推进计划,并启动实施。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七、加强对重点任务的协调调度和督查考核 52.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做好省对“两区”建设情况的考核和国家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的准备工作。
责任单位:市黄蓝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各县(区)。
53.加强“两区”建设动态监测、专项督查和情况通报,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终考核的重点任务推进制度。
责任单位:市黄蓝办。
各项重点任务责任单位,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配套工作制度,建立组织保障。要对负责的重点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度,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各项重点任务责任单位,要确定1名联络员,于每月8日前将上月工作进展情况报市黄蓝办(特殊情况可按季度提报),由市黄蓝办汇总后报市委、市政府;每季度末将本季度工作情况报市黄蓝办,由市黄蓝办汇总整理后,通过•督查通报‣等形式予以通报。
主题词:经济管理 规划 要点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纪
(征求意见稿)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201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结合省委十四届二次、市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的战略部署,顺应新时代、提升新站位、明确新任务新要求,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统筹编制资源管理,为温州打造国际时尚智城,巩固提升全省“铁三角”地位作出更大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1.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各项工作。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任务新要求,坚持正确改革方向。紧扣我市在新时代要努力破解的“三道历史性命题”,围绕构建“五大发展生态”,全面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深刻分析当前我市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形成规律性
—1— 认识,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3.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驰而不息纠“四风”优作风。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层层压实责任,做到管理更严格、制度更严密、纪律更严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积极弘扬正能量。
二、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速扩面增效行动
4.持续抓好改革办公室日常工作。牵头制定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协调督促企业投资项目、商事登记、便民服务、数据共享等重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为全省改革推进提供温州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督查通报、考核评估等各项工作运行机制,久久为功抓好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生根。进一步加强经验推广和宣传报道工作,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关注、支持、助力改革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改革满意度和获得感。
5.实施政务服务“四化”(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建设工程。紧紧扭住“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牛鼻子,推进“受理”与“办理”分离,逐步实现办事事项“无差别受理”,使群众进行政服务中心“一个门”、到“一个窗”就能把“一件事”办成。以新的市民中心建设投用为契机,加速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审批服务窗口的现场标准化建设,健全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持续落实“八个一律”规定,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受理人员和后台办理人员培训,全面提升一线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继续推进
—2— 办理事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实现所有事项100%全覆盖,逐步构建统一、规范、细致的办事指南体系。
6.加快实施重点领域克难攻坚工程。围绕商事登记、企业投资、便民服务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优流程、优服务,达到“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目标。全面推行“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实施全程电子化系统建设,确保50%以上的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行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推进项目审批简化优化标准化,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并力争实现竣工验收前“最多跑一次”。深化户籍、出入境、车辆等证照办理改革,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拓展深化“百万申请网上办”改革。
7.继续深化“一站、一网、一库、一端”创新工程。按照“V”字模型的要求和部门责任分工,加强业务流和数据流融合;综合利用微信、手机app、网络等方式,提升办事咨询和预约办理功能;巩固提升前期改革成效,提升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实现80%以上的“一次办结”事项开通网上办理,逐步形成“以网上办理为主,自助终端为辅、实体大厅兜底”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8.加速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融合工程。加快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代办点建设,依托网格员队伍,完善村居(社区)导办、代办机制。推广
—3— 银行网点办理营业执照、邮政网点代办机动车、驾驶证等工作模式。编制公布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手册。探索推进“机器换人”,加速制定自助终端标准,提高自助终端开发运用水平,扩大自助终端基层布局设点,到2018年年底,全市综合便民自助终端力争布局1000台以上,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智慧政府”,逐步实现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高频事项“就近办、同城办、异地办”,进一步提高“自助办”“智能办”比例。
9.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协调督促各有关部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化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推广应用随机抽查管理系统。协调督促工商、环保、安监、文化等部门落实相关领域的联合抽查工作,推进建立健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切实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等问题。
三、开展“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巩固提升行动
10.做好“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的牵头、协调和督促落实工作。切实履行好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加速改革举措的落地生根,开展专项督查,使“基层治理四平台”更加扎实有效,让基层同志真正感到管用、好用、喜欢用。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巩固提升“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成效。总结推广基层实践创新做法,力争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11.抓实抓细各项关键措施。市级出台加强派驻机构属地管理的实施意见,有效落实人事任免、福利待遇、绩效考核等配套机制,切实增强乡镇对属地派驻机构的调控力。深化信息系统、全科网格、运行机制等关键措施的有效落实,继续推进执法管理力量下沉,完善管理考核,进一步加强全科网格员队伍建设。
—4— 12.推进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常态化运用。做好基层治理信息平台的运行管理和迭代升级,提升手机APP报送信息使用率,扩大手机APP账号开通范围,实现乡镇干部、派驻机构干部、村(居)主职干部、全科网格员四类人员注册使用率100%。强化信息资源整合集成,推进“雪亮工程”、消防烟感、地质隐患监测等各类视频探头、视联网等系统资源接入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室),实现闭环式管理、联动式运作、可视化指挥、智慧化分析。
13.优化网格划分和事项梳理分类。优化网格划分,统一进行编号,实行“一格一码”;明确网格员职责和网格员干事清单,完善网格事项梳理分类机制,实现事件信息化,让大部分事件能够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分流交办,走访巡查记录都在系统上留下痕迹。组织开展网格员信息收集、编报和处置等业务培训,切实提升网格员的业务水平,达到“全科”工作的要求。
14.推进“四个平台”标准化建设。推动基层治理与基层党建全方位融合,通过“支部建在平台上”、“红色代办”等措施,赋予“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更多的党建元素。统筹明确“四个平台”共性建设标准,对工作制度、信息平台、指挥体系、全科网格、属地管理、便民服务、标识标牌、工作台账等方面实施标准化建设,统一基本标准,明确和规范“四个平台”日常运行,努力做到全市范围内的规范统一。
四、开展行政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行动
15.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立足温州实际,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机构设置、职责配备、编制资源配置,构建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组织
—5—
体系和职责体系。加强部门职责精细化管理,健全部门间配合协调机制,指导县(市、区)及时协调部门职责分工争议事项,推进部门权力和责任配置的科学化,以及履职方式和程序的规范化。坚持以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为改革方向,研究推进党政机构合并或合署办公的有关办法措施,优化机构设置。
16.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创新。继续配合市纪委、市监委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参照省纪委、省监委“三定”,做好“三定”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部署,研究设置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配合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军民融合、地方金融监管、保密、党委外事工作等机构建设。配合做好第二批群团改革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指导县(市、区)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工作。配合省建设厅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根据省医保体制调整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做好市属医保体制调整改革工作。配合推进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工作。
17.加速推进市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坚持以“大建大美”为主线,主动出击、积极有为,研究和解决制约我市四区(鹿城、龙湾、瓯海、洞头)一体化进程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机构编制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理顺市与区之间权责关系,推进四区住房保障、综合交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加快构
—6—
建“五大发展生态”。
18.优化产业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以再造新优势、再创新辉煌,打造“铁三角”为目标,加快构筑产业功能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新优势,按照整体统筹、问题导向、权责一致、效能优先四大原则,着力打通产业功能区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制约瓶颈,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完善治理模式、用好用活编制政策,充分发挥高新区、经开区、产业集聚区、瓯江口新区等产业功能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稳妥推进和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19.适时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根据省编办的统一部署,适时在市县二级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推动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构。
20.分批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印发市属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市属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加强对区县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督促指导,切实推进全市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落实。
21.继续深化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和法人治理改革。分类分步清理规范原登记的“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法人”,逐步健全和完善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相关政策保障机制,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单位纳入统一登记管理试点。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试点改革不断落实法人自主权。
22.探索完善事业单位公益指数发布机制。在前期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其他“科、教、文”等领域的公益指数研究,—7—
争取形成体系统一的综合性事业单位公益指数,为事业单位改革和日常登记管理提供数据保障。
六、继续探索政府职能转移工作
23.编制动态调整的政府职能转移目录。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梳理政府可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接的职能事项,进一步完善转移事项的内容,明确政府部门的责任处室和联系方式,方便社会组织咨询对接。
24.优化工作运行机制。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和指导督促职责,加强对部门实施职能转移工作的监管,研究出台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和资金补助办法,协调成员单位认真研究做好经费保障、协会发展、业务指导等各项工作。
25.加强职能转移监管引导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社会组织承接职能转移能力建设和转移事后监管措施的落实,培育政府职能转移示范典型,进一步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作用。
七、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服务水平
26.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灵活运用“编制银行”、动态管理方式,拓展周转编制跨层级使用,统筹调剂使用编制资源。盘活编制存量,将有限的编制用在刀刃上。围绕高层次人才、“双一流”高校人才引进,社会管理和民生事业、市委市政府中心等工作需求,用活用好编制资源。进一步完善事业编制备案制管理制度,继续规范市属高校、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管理,实行动态调整;
—8—
在有编制标准且经费与编制不直接挂钩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拓展编制备案制管理工作;指导区县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管理。完善事业单位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和给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情况,统筹事业机构编制调整,及时核减职能弱化、工作量不足事业单位编制。
27.全面推进机构编制问题清单制度。查漏补缺,健全完善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问题清单。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审批与问题整改联动机制,督促问题整改消化,遏制清单外新增问题。探索研究机构编制违纪违规问题的追责办法,推进对机构编制违纪违规的典型问题和责任人问责工作。
28.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结合控编减编情况季度通报制度,组织开展控编减编工作“回头看”,督促各地做好地方自定行政编制的消化。选择部分机构编制问题比较多的地区进行督查,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机构编制问题的整改消化。加强与纪检、组织、审计等部门的协调,争取将机构编制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巡察内容,用好巡察、选人用人及机构编制审计“三大平台”,形成工作合力。
29.加强县局级机构总量管理。认真执行《浙江省市、县局级机构总量控制暂行办法》,研究确定县(市、区)机构总量,指导督促各地严格执行局级机构总量控制管理制度,有序消化违规设置机构及总量外机构。
30.提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水平。探索“互联网+机构编制
—9— 监督检查”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机构编制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信息共享共用的平台建设,依托实名制开展网上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校准数据信息,提升实名制数据质量,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落实网上实名制“最多跑一次”工作。继续做好编制使用网上核准和出入编实时办理工作,拓展机构编制网上业务,优化操作流程,方便部门办事、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机构编制台账,根据各部门(单位)机构编制调整等情况,及时更新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台账,形成对机构编制资源的动态监督。
31.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按照“最多跑一次”工作要求,进一步精简事业单位登记、中文域名注册等事项的办事材料、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打破信息孤岛、推进档案电子化和数据共享。全面落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制度。推进网上名称管理,加快构建事业单位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信用评价模型,推动建立全面高效的事业单位信用评价体系。推进网上名称管理、登记档案信息一体化等工作。
八、加强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
32.打造机构编制“铁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强化实干实绩,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编办干部队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继续依托理论学习会、读书交流会、机构编制大家谈等载体平台,推进系统干部学习交流。组织开展机构编制管理知识竞赛。
33.全面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按照“抓党建、聚合力、促发展”
—10— 的思路,积极打造“优编精政 服务发展”机关服务品牌。高质量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开展“四化”党支部创建工作,拓展党建带群建新路径,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落实支部书记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挥工会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机关文体活动。
34.加强督考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发挥督查考评指挥棒作用,促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以及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
35.加强机关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办文、办会、办事运转机制,加强行政后勤保障和财务管理工作,严控“三公”经费等支出。加强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健全信息安全体系。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继续办好《温州机构编制》,开展机构编制优秀宣传成果评比活动。
2012年农业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以农业科技推广为重点,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广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农业转型进程,推进农技推广体制创新,促进农业向园区化、设施化、规模化、板块化、集约化经营集中,着力完善多元化、社会化现代都市农业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12年农业工作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达11125元,实现农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4%,引进农业龙头企业2家,蔬菜正规化基地扩面1万亩,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6项,新增农民专业合作10家,创建市、区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0家,新增农产品质量认证6个,完成农产品质量检测1.85万批次,完善完成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启动“汉味鲜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一体化生产模式和徐古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启动申绿二期、完成天添二期工程。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2012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建设李集万亩正规 1
化生产基地,邾城万亩蔬菜正规化基地,三店万亩莴苣基地,汉味鲜万亩腌制菜及酱菜加工生产基地,双柳、涨渡湖2万亩企业正规化基地、泛涨渡湖区和旧街等地万亩水生蔬菜基地等正规化基地,力争正规化基地面积发展到12万亩。以玉如意、广地、汉味鲜为主体,兴建1个蔬菜交易配送中心。食用菌重点以徐古为核心,扩大规模,主攻单产,深化加工,实现工厂化、规模化。力争蔬菜常年园种植面积达22.5万亩,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
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高龙、灵星2个年产值过5亿元和大兴、汉味鲜、升阳等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面打造百亿元农产品加工大区。积极引导4-5个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跨区域经营,力争辐射带动10万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完善政策性“三农”保障服务体系,扩大“三农”保险险种。着力抓好农业大项目的培育引进,积极扶持高龙、大兴、广地、帝元等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力争全年新增3-4家具有一定规模农业加工企业落户新洲。
三、加快推进“两型农业”建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积极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建设一批集成农业实用技术的高产示范片区,着手推广优质粮油免耕、直播、机插、机收等轻简型栽培技术80万亩,推广优质粮油标准化栽培技术25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80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600口,新增6处大中型畜禽养殖小区沼气治污工程,探索建立家庭
农业循环经济农场10个。
四、着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重点支持和建设14个街镇农产品检测站、18个市场检测室。继续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标准化水产水平。推进农业“三品”认证力度,力争“三品”认证数比上年增长30%以上。逐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农产品包装、标识、标志管理。
五、重点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推广“管理在区局,服务在基层”的派出制模式,力争建立13个集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于一体综合性农技站,提高基层农技站服务三农的能力。健全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农技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多种所有制服务主体并存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六、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充分发挥临近武汉市科技资源优势,与农业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科技教育部门深度合作,积极搭建区域农业科技合作平台。组织科技人员重点在蔬菜种苗、优良品种进行攻关,大力推广高效、健康、生态的种植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及储运、保鲜、包装关键技术,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村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技术,节本降耗、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技术成果进行推广转化,着力推广6项重大农业实用技术,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选择部分重点企业(基地、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特色产业村、核心科技示范户,广泛开展农技对接活动,相关科室、全体农业技术工作者都参与,力争将先进实用农业技术送到基地、送到园区、送到田间地头。
七、重点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围绕推进农业强区建设,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对全区各街镇农业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分期分批组织到省市集中培训一次,造就一批高素质农业推广队伍。组织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造就懂政策、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民企业家队伍。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造就一批懂市场、促流通的农业经营管理队伍。开展农村生产能手培训,造就带领群众大胆创业、发展生产的致富带头人队伍。抓好农民技工培训,为重大农业项目实施造就一批农业技能型队伍。
八、牢固突出农民增产增收重心。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产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积极建立人才资源市场和就业培训、岗位开发、劳务输输出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向街镇、乡村延伸,促进农民合理就业。积极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就业,鼓励农民回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压减低效作物,鼓励农民种植高产、高效、市场前景广阔的作物和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九、积极做好农业防灾减灾避灾。及时掌握气象灾情,科学制定各项有效措施,编制防灾抗灾避灾技术手册,指导农民防灾、减灾、避灾。推进农业商业保险工作,提高农业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加强农业基础实施建设,为农业抗灾夺丰收提供保障。及时落实上级发放的农业抗灾救灾资金和物质,组织农民及时开展生产自救,切实减轻农业灾害损失。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自2012-2014年杭州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及全市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常规监测数据及专题调查资料。经费投入资料来源于杭州市卫生计生委、杭州市本级和区(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包括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杭州市和区(县)地方财政投入专项经费的相关费用。
1.2检测方法
采集检测对象静脉血,分离血清,HIV抗体筛查和确证实验程序及操作步骤均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1]及使用试剂盒说明书执行,试剂质量及有效期均符合规定要求。
1.3 评价指标
1.3.1 成本指标及测量方法
艾滋病监测成本具体量化为:发现1例HIV阳性感染者的成本=(检测人数*例均检测费用)/HIV阳性人数。例均检测费用=检测总投入/检测总人数。检测总投入包括财政经费支付的专职人员及工作经费、专项工作经费、检测试剂成本、对承担检测工作任务的医疗机构的资金补助,不包括兼职人员的费用和历年已投入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成本。
1.3.2 成本效果分析
计算不同样本来源每发现一例HIV阳性感染者所需要的费用,采用成本效果比值法进行评价。同时,通过艾滋病报告管理系统大疫情网数据对HIV阳性感染者的检测发现及时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样本来源的HIV阳性感染者早发现比例。
1.4统计分析
采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然后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阳性检出率
2.1.1 HIV阳性检出情况
2012-2014年杭州市HIV抗体检测人次数为534.78万人次,共检出HIV阳性感染者2 755人,总阳性检出率为0.052%。其中财政经费投入免费检测的HIV抗体检测人次数为420.59万人次,检出HIV阳性感染者1865人,阳性检出率为0.044%。财政资金投入的免费HIV抗体检测人次数占总检测人数的77.65%,检出的HIV阳性感染者占全部阳性感染者的67.70%。见表1。
2.1.2 不同年份HIV抗体阳性检出情况
2012-2014年,杭州市HIV抗体检测人次数不断上升,由2012年的165.44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193.40万人次,年均检测增长率8.45%,检测发现确证阳性数从2012年的850例增加到2014年的1 091例。其中财政资金投入免费HIV抗体检测人数从2012年的135.45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149.34万人次,年均检测增长率6.945%,确证阳性数从2012年的540例增加到2014年的739例。见表2。
2.2 成本效果分析
2.2.1 财政经费投入检测不同样本来源发现1例HIV感染者的成本
杭州市2012-2014年由各级财政投入对8类人群开展HIV抗体免费检测,用于上述人群HIV抗体检测总投入为7 096.62万元,共发现HIV阳性感染者1 865例,平均检出1例HIV阳性感染者的成本为3.81万元。见表3。
2.2.2 财政经费投入免费检测
某年发现1例HIV阳性感染者的成本=某年投入的检测经费/某年HIV阳性人数,计算2012-2014年各年度各级财政投入的检测经费,结果表明财政经费投入免费检测发现1例HIV阳性感染者的成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见表4。
2.2.3 成本效果比
本研究中的成本效果比具体是指每发现1例HIV阳性感染者所花费的金额。杭州市财政投入免费检测不同样本来源发现阳性感染者的成本效果比。检测成本效果比最佳的分别是公安司法系统羁押人员检测、自愿咨询检测和术前检测,比值最高的是孕产期检查。见表5。
2.2.4 不同样本来源发现HIV阳性感染者及时性分析
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报告信息系统疫情报告数据库,对2012-2014年新确证为HIV阳性感染后1个月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和抗体确诊阳性标本BED-CEIA检测的相关结果进行分析,以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数值≥200个/ul和BED-CEIA检测结果A值≤0.8定义为早发现。2012-2014年确证1个月内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当CD4+T淋巴细胞≥200个/ul时进一步进行BED-CEIA检测的新确证HIV阳性感染者共2 147例。对该2 147例感染者的不同检测途径和早发现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财政经费投入免费检测总体早发现比例显著高于无财政资金支持的自费检测(χ2=8.7,P<0.003)。见表6。
注:a该检测人数指确证为HIV阳性感染后1个月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且CD4+T淋巴细胞≥200个/ul时进一步进行BED-CEIA检测的检测人数。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不知自身HIV感染状况者的传播能力是已知自身感染状况者的3.5倍[2,3,4]。国内外关于艾滋病全员筛检策略(指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就诊者全部推荐进行HIV检测[5])的选择尚存在争议,但HIV抗体检测对早期发现HIV感染者及控制疫情传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一次性HIV筛查每年可以减少20%的HIV新发感染[6,7]。Sanders等[7]的研究中考虑了HIV检测的预防效果,假定开展P1TC能预防20%的二代传播,则即使H1V感染率低至0.05%,HIV筛检的成本效果仍然<50000美元/QALY(质量调整寿命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为尽可能地发现更多的HIV感染者,杭州市财政结合本地艾滋病防控工作需要,对住院病人术前检测、孕产妇检查检测婚前检查、自愿咨询检测、公安司法系统羁押人员、献血人员、新兵体检等人群实施HIV抗体免费筛查策略,2012-2014年共投入检测经费7097.48万元,免费全员筛检的人次数和确证HIV阳性感染人数分别占总检测人数、总阳性感染人数的77.65%和67.70%,对尽早发现HIV阳性感染者及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研究对杭州市财政经费投入HIV检测经费的成本效果进行评价后,发现自愿咨询检测、专题调查和公安司法羁押人员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发现1例阳性感染者的成本仅为1.31万元、1.59万元和0.32万元。虽然孕产妇、婚前检查、献血人员进行HIV筛查成本较高,但从早期发现比例来看,这三类人群早发现比例分列前三位,对早期发现HIV阳性感染者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基于这三类人群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对这三类人群实施全员筛查仍是十分必要的。综合不同样本来源中四个方面的评价,加大对自愿咨询检测和专题调查工作经费的投入,能够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取得更好的成本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监测技术规范[K].2004.
[2]沈洁,杨凭.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现场实施与管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李巧敏,李保军,赵翠英,等.河北省2009年新检出HIV感染者免疫状况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1,19(1):7-11.
[4]邱泓,李婕,徐艳声,等.2010年昆明市吸毒者梅毒及HIV性传播危险[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l,19(2):64-70.
[5]曾刚,吴尊友.医疗机构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杂志,2012,33(1):115-118.
[6]苏雪丽,职建军,韩剑锋,等.我国男男性行为人群HIV—l新发感染者亚型及原发耐药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2,19(8):145-150.
说明:① 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 不少于600字;④ 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命题者的导向意图十分明显。稍加比较就会发现,“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与常州市2011年的中考作文题“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长期以来,初中作文已经陷入了“精神境界”的怪圈,存在着片面追求“高尚立意”的现象。追求立意高远本没有错,但什么事都强拉硬扯,不能结合具体事例恰当地抒发感情,往往会给人留下一种虚情假意的感觉。为改变这一现象,命题者试图通过中考提倡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说真话的“四真”文风。
命题者对作文的区分度有较高的期待。这个题目与学生贴得很近,人人能写,上手容易。生活中对人对事的认识了解过程,学科实验的过程,一些小收获、小启迪、小发明、小趣味,都可以写入文章。只要考生能把“发现”“用心”“观察”这三个关键词都点到,拿到基本分是没有问题的。值得注意的是,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但不等于没有障碍,这个题目要出彩就需要有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把握好“发现”“用心”“观察”三者的关系属于上乘,环节有疏漏或逻辑一般的文章属于二类文,如果只是中规中矩而别无亮点,就会进入三四类文的范围。
这个题目便于多元选择,有利于考查出考生的写作特长。写成议论文,相关的名人故事挺多,当然牛顿、瓦特之类用得有点滥,考生如果阅读面广的话,举出其他论据,能为文章加分;也可结合自己或身边人的事情来写,如科技小制作的设计过程;还可以从课本上找素材,如沈括、鲁迅,课文中都有他们用心观察的故事。另外,相关的名人警句也很多,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初中生的知识储备也足够应付论证。如果要写成记叙文,考生可以选择两种文章推进模式:一是递进式的直线推进,按情节发展,认识由浅入深;二是一波三折的模式,可以先写原本对用心观察不以为然,然后写从不用心到用心,发现的东西截然不同,这种写法比较具有情节性,较吸引人。此外,这道作文题也强调了学习品质的重要性,是对学习方法的提炼和指导,很好地把作文与做人做事结合了起来,避免了考生说空话套话,有利于考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
评卷中我们发现,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一是审题不够全面,立意比较模糊,虽叙述完整但表达缺少章法。比如一篇写发现母亲夜间摆弄父亲出差时带回来的饰品,从而理解了母亲的记叙文,作者试图通过一次发现表现自己对母亲态度的转变,从之前的嫌母亲常骂自己到最后自己不再叛逆,立意立在了“转变”这个词上,而所谓的“发现”只是表现这个中心的一个材料,只能说是勉强切题。而且,文中有的材料与题目关联度不够,也违背情理,如写客人毫不留情地点明玉镯为地摊货。还有“我”透过门缝看坐在梳妆台前的母亲时,居然发现了母亲的少许白发,合理性同样令人生疑。这样的文章显然是不成功的。
二是思路不严谨,分析和思辨能力欠缺,实质性议论少,文章显得空洞乏力。比如有一篇议论文,在分论点的安排上就不合逻辑,一是讲“古今中外著名学者的重大发现几乎都离不开用心观察”,一是讲“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也都离不开用心观察”,二者外延上有重叠,并且第一个分论点中的“几乎”和第二个分论点中的“也都”显然矛盾。同时,作者在论述时只是满足于列举一些重大发明创造的事例,举例简单,缺少分析,显得武断,说服力不够。这同样不是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针对2012年中考作文及平时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寻找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一是关注深度阅读的体悟过程。
个性化的写作应该以个性化的阅读为基础,而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语文老师的教学引导是分不开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作者迷失”的现象,就连绝大部分的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中也难觅“我”的影子,这与阅读教学中较为普遍的“个性化解读的迷失”不无关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但阅读实践中却往往成了“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就是老师标准答案中的那一个哈姆雷特。因此,同学们要注意加强个性化阅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写作,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二是重视勤奋创作的实践尝试。
作文不是讲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作文是用心写出来的。鲁迅说过:“文章应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多读多写很重要,在勤奋的练习下,文章的思路会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由闭塞逐渐变得开阔,由松散逐渐变得严密,由杂乱逐渐变得纯一。多读多写,对事物的感受会逐渐变得细腻,很多时候会产生心灵的冲击。坚持阅读,坚持感动,坚持写作,这是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是积攒感受生活的写作本钱。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把语文当成了一门脱离生活的学科,打开课本,似乎就是为了“解读文本”。离开课本,很多人就是两眼一抹黑。半夜观赏月食,酷暑偷偷在河边扑腾,单身出游,结伴远行……这样的经历现在的初中生真是难得一遇。可是这些,还有大量的课外阅读,都是写作的基本家底。如果我们能注意关注生活,积攒生活中的点滴,写作时就不会为无话可写而犯愁,写作能力也会得到稳步提升。
一类文:
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
日沉月升,万物葱茏,世界之大,无不蕴藏着生命的哲思。如何发现那点点智慧的心火?学会用心观察吧,你便会窥见世界的初始与人性的本来面目。
沐浴着微凉的春雨,行走在古巷之中。白墙黑瓦,绿苔青石,门上红福,檐下木椅,看见了墙边的几棵绿草,看见了屋前叼烟袋的老人。仅此而已?不,还有更多春之景致,那是万物勃发的生机;白鬓老人,不是夕阳西下的凄凉,那双看遍世事沧桑的眼中,有的是千帆过尽的淡然大气,有的是养德的俭、修身的静,那是人生在世“无风一片月,倚天满怀云”的境界。学会用心观察,便会发现人世间最初与最终的智慧。(以“仅此而已”设问,再用“不,还有更多”作答,既有回环之美,形成结构上的呼应,又让读者每读一遍,印象便加深一层,思考也深入一步,有利于重点的突出和中心的彰显。)
登山望海,静立于山巅,奇松怪石,雾浪云海,浩渺烟波,风平浪静。仅此而已?不,还有更多。看见树根处交错纵横的茎藤根须了吗?看见那枯焦的皮和坚毅的身躯了吗?那是处于逆境仍不屈不挠的意志,那是饱经风霜仍挺起脊梁的顽强。看见浪涛拍打礁石激起的白花了吗?那是以卵击石永不言弃的凛然。看见蔚蓝深邃的大海了吗?那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与气度。用心观察那一树一石,一浪一波,便会体会到自然中的无尽精神,便会发现生命意想不到的苦心教诲。
踏上布鞋,提个竹篮,去集市买菜。鸡鸭鱼肉,果实菜蔬,案板菜刀,地上的扁担。仅此而已?不,还有更多。卖菜老奶奶脸上因笑容而细滋慢长的“沟壑”里,是对平凡充实生活的无限满足与欢愉;卖鱼老爷爷背上粒粒晶莹的盐花,无声地诉说着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与骄傲。用心观察生活中的丝丝缕缕,便可以发现人性中最真的美好与生活的滋味。(这里,我们看到的又不只是鸡鸭鱼肉、果实菜蔬这些生活的细节,更体会到了人们享受平凡生活的满足感。)
人生匆忙,不过弹指一挥间,有太多的东西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如何发现?学会用心观察吧。俗语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用心观察世界的美,用心观察世界的每个角落,发现其中的点点哲思,这才是人生的真谛。(点题,升华主旨。)
总评:本文作者积累丰厚,文章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富有变化。阅读本文时,首先就被其优美的文字所感染,生动的语言犹如一个顾盼生辉的女子,对读者自有一番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我们急切地想要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的三段式结构,层次清晰又工整大气。三段虽为并列结构,顺序的安排却匠心独运。作者先穿越古巷,再登临高山,最后将我们带入集市这最平常的生活中。大概正是有了涉古登高的情怀与气概,我们才能欣然接受简单而繁琐的平凡生活吧。这该是“用心观察”所蕴藏着的“生命的哲思”之所在。
二类文:
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梭罗曾这样说过。(误,此话为罗丹所说。)是的,成功离不开发现,而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
一支笔,一张纸,还有一卷胶带,你能用它们做些什么?而恰恰是这些小学生都能使用的工具,却在用心观察的人眼中拥有了无限的价值。当用胶带粘住一条铅笔书写的痕迹后,墨色便淡一分,而重复这一动作二十到三十次以后,一种新型材料——“石墨烯”便诞生了。而它的发现者,更是因此捧得了诺贝尔奖。(发现者是谁?作者没有交代。而且石墨烯是通过用胶带粘贴石墨片发现的,作者记忆有误。)为什么?为什么从一个简单的重复动作却能发现如此有价值的新型材料?因为用心观察使简单事物背后的价值得以充分挖掘。
美国有一位小伙子,毕业后来到一家石油企业工作。他的工作十分简单却也枯燥至极——监督密封石油罐的机器是否运行正常。有一次,他突然发现每次黏合剂都是下滴十九滴,而且总有半滴是浪费的。他突发奇想,能否仅用十八滴黏合剂就密封好油罐呢?于是,他潜心研制,终于制造出了十八滴封罐器。慧眼识人的公司总裁听说后,立刻将这种封罐器投入使用,并将小伙子提升为副手。(同样没有写出发明者的姓名,说服力不够。)而恰恰因为少用了一滴黏合剂,公司每年节省了数以百万计的开支。为什么?为什么由一件无聊乏味的工作却能产生如此重要的发明?因为用心观察使思维深处迸发出的火花得以尽数被捕捉。
综观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还少吗?法布尔深入自然,写出了《昆虫记》;瓦特观察水壶,改良了蒸汽机;鲁迅关注社会,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堆砌事例,欠深入分析。)这些成功的例子,都源于发现;而这些发现,又都源于用心观察。
成功离不开发现,而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
总评: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在这次评卷中出现较少。本文中心论点鲜明,论据新鲜而且典型。举例论证上有详有略,有点有面。文章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对议论的理解还停留在用堆砌事例的方式去靠近一个观点上,分析和思考能力欠缺,应注意在叙述论据之后展开富有逻辑的论证分析。此外,由于作者没有记清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名言是谁所说,同时对石墨烯的发现者以及十八滴封灌器的发明者均未能写出具体姓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论据的说服力。
题一:
有人问一位哲学大师:“人活着靠什么?”
大师回答:“靠呼吸。”
“那呼吸又是为了什么?”
“呼,是出一口气;吸,是争一口气。如此而已。” 大师这样回答。
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呼吸”为话题,文题和文体自定,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荆州市2012年人才工作要点】推荐阅读:
2022年工作总结——荆州服务平台09-29
彭州市妇联2009年工作要点11-17
荆州半年讲话07-06
视察荆州讲话10-21
广州市邮政局2011-2012年工作报告07-25
荆州事业单位真题05-26
荆州事业单位考试10-03
荆州中学高二数学月考12-04
2024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文综政治考试题06-15
霍州市2012年三干会讲话稿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