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对待差生的教学反思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如何对待差生的教学反思(共12篇)

教师如何对待差生的教学反思 篇1

在学生群体本不存在“前三分之一”、“后三分之一”这样的界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成长中的生命体,都是一个拥有特色潜能的发展体。如果我们需要给“后三分之一学生”一个界定的话,我想那应该是一个工作目标,是一个更需要我们关注、努力群体。狭义的讲,“后三分之一学生”就是那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学习效果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群体;广义的来讲,就是那些或心理素质低,或生活习惯不良,或学习困难,或升学无望的,即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存在与同龄人、社会期望存在偏差的学生群体。不耐烦的时候,我们会说他们是“差生”,但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应称他们为“潜能生”。

1.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正常的群体,偏离群体或孤立于群体只会导致成长的偏差。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不应把“后三分之一学生”孤立于学校群体之外,而应把他们纳入学校群体管理之中,消除他们认知中的特殊性,回归他们正常的成长轨迹。如我们学校将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行为习惯养成月”,这是面向全体的,其中就包含这部分学生。平等对待这部分学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前提。

2.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带动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激发“后三分之一学生”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愿景。如我校九年级三班孙玉强老师在班内开展了“快乐指数”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当天的学习、生活进行自我评价,一张白纸,简单的表格,及时的自我评价,对学生尤其是“后三分之一学生”既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

3.给学生一个发展自我的空间舞台。每个人都渴望表现自己,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讲更为迫切。在本学期首届班主任论坛中,八年级三班班主任王杰老师就提出了给“后三分之一学生”一个舞台的号召,并积极筹建了“体育竞技队”,这对于那些成绩差,在班内表现不扎眼,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讲,就是一种机会。同时,王杰老师还制定了许多严格的制度,这对于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又是一种促进和保障。作为学校,我们应善于发现老师们中这种原生态的做法,给予他们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推进。

4.积极开发学校课程,侧重技能培养,促进“后三分之一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无论是竞争,还是分配指标到校,升入高中继续就读只能是一部分或大部分学生能最终实现的.目标。45%左右的学生将面临直接或间接就业,单纯的知识教学在这部分孩子身上本身就是一个神话,一个很难打破的神话。同时,素质教育的法定化,片面追求升学率也与教育的大政策格格不入。该升学的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升学,这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梯度需要,是广大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的期望,我们不可推卸,也不容质疑,但该让他们学会适应社会的还需教他们学会适应社会,掌握适应社会的基本技能。三级课程的落实,尤其是综合实践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推进,其实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机会。我们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设和开展一些技能类的学校课程,在全体学生收益的情况下,让这部分学生多掌握一些实用的东西,让他们在参与中发现特长,展示才华,培养技能,获得信心和学校生活的眷恋感和幸福感,这应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福音,这也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铺垫。

5.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中都有事可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善于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特别是关爱“后三分之一学生”;创造平等、互助、团结的学生群体,让“后三分之一学生”在平等、互助、团结的大集体中感受到同伴的“关爱”;创设一定的情景,给“后三分之一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近几年,我校在学案教学上进行了有益地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县教研室组织的系列课型达标活动,围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这两个教学核心,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力争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塑造自我的空间。

6.创新学生评价方式。评价就像引路明灯,在特定的范围内引导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如何评价“后三分之一学生”是事关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我们可以尝试建立成长记录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亮点纳入到他们考核中,注重纵向发展性评价,关注他们的发展与提高,鼓励他们进步。

教师如何对待差生的教学反思 篇2

一、高校青年教师对教学评价的认识误区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制定科学的标准, 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 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 并给以价值判断。诊断并改进教学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目前我国各高校对青年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及实时监控。根据“美国学者卡茨 (Katz, 1972) 的教师成长四阶段理论, 教师发展成长可分为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和成熟时期”, [1]青年教师恰恰处于教师发展成长的求生存期, 他们希望自己能表现出对工作的胜任, 得到同行的认同与肯定。因此, 多数青年教师对评教的结果较为紧张, 甚至部分青年教师“谈评色变”, 如临大敌。反之, 也有青年教师认为评教是走形式、走过场, 特别是一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 对评教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些都是青年教师对教学评价的认识误区。为了便于“对症下药”, 我将这些误区归纳如下。

(一) 评教是学校故意刁难新老师。

部分青年教师认为高校教师应该享有充分的“课堂自主权”, 学校、社会无权干涉自己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评教就是对自己的工作“挑刺、刁难”。事实上, 每个教师确实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无可厚非。但保证教学质量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是教师对学生负责、对教学工作负责的具体表现。青年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 教学经验欠缺, 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在校时为非师范类学生, 虽然在上岗前接受过一定的职前教育, 但毕竟没

(二) 把公开课上好, 评教就可以顺利过关。

不论是督导评教、同行评教, 还是领导评教, 基本上都是通过听课来了解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因此, 公开课成为评教的一个主要手段。青年教师为了在公开课上有精彩的表现, 一般都会认真准备, 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 甚至试教。但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公开课的表现是最关键的, 只要把公开课上好, 评教就可以顺利过关, 至于平时的课, 可以随意上。事实上, 评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而教学质量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用公开课来应付学校的检查, 评教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另外, 许多高校也认为仅仅通过公开课来判断教学质量, 结果难免有失偏颇, 因此建立了实时监控机制。但实时监控主要来源于学生的教学质量投诉信息。为了避免遭学生投诉, 许多青年教师放弃专业课程标准, 刻意迎合学生的兴趣与口味, 导致实时监控形同虚设。

(三) 评教就是走过场。

由于一些高校不是很重视教学评价, 在评教的过程中不够严谨, 造成部分青年教师认为评教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 因此对评教持无所谓的态度。其实, 有效的评教是一件三方共赢的事情。对高校, 通过评教了解了教师教学的情况, 有助于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对学生, 通过评教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对青年教师, 通过评教, 充分了解了自己的不足, 激发了钻研教法的热情, 增强了责任心, 从新手教师逐步地成长为熟手教师, 甚至专家型教师。这么重要的事情如果敷衍了事, 于己于人都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四) 学历高, 教学效果自然好, 无需评教。

目前进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普遍具有硕士、博士学历。据统计,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师中,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44.6%。这一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强, 个人思维活跃, 但也相对自负一些。对于专业教学工作, 有的青年教师会认为自己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因此, 部分高学历青年教师会认为评教是多此一举。但事实上, 大部分高学历的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强、专业素质好, 但教学水平未必高。毕竟教学能力与学历程度是不能等同的。甚至一些高学历的教师上课枯燥无味, 学生不知所云, 这些老师空有满腹经纶, 授予学生的时候却是无从下手, 这才是最大的苦恼。因此, 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更要积极参与评教, 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 扬长避短, 真正发挥自己高学历的优势, 使教学的效果更出色。

二、走出误区, 青年教师利用评教契机快速成长

针对以上误区, 我认为, 青年教师正确对待评教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正确认识, 认真对待。

青年教师对评教首先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同时要认真对待评教, 要重视评教, 真正认识评教的目的和意义, 把评教作为检验自己、培养自己、使自己迅速成长的一个大好契机。“伯利纳 (Berliner, 1988) 认为, 教师发展成长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2]。青年教师作为新手, 缺乏教学实践经验, 各种不足在所难免。因此, 评教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手段。

(二) 积极参与, 如实表现。

青年教师应按学校的要求积极参与评教, 认真准备评教。要在评教中, 把自己对教学工作的认识、态度、能力如实地表现出来。

(三) 注重反馈, 积极反思。

评教不是为了评而评, 为的是帮助青年教师找准自己的不足, 进行不断的改进。因此在评教中要认真、虚心听取同行、督导的意见, 对不足的地方加以重视, 并进行反思和整改。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对教学经验科学反思的重要性。因为反思是促进新教师发展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波斯纳 (G.J.Posner, 1989) 就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并认为,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3]。青年教师只有通过积极的反思, 并将反思的结果应用到日常的实际教学工作中, 同时不断积累教学工作经验, 才能迅速地成长。

(四) 虚心学习, 教学相长。

高学历的青年教师, 有较强的自信, 自我拓展能力强。这一类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雄厚的知识储备优势, 同时放下高姿态, 虚心学习, 以确保自己的才学能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

三、引导青年教师走出误区———高校自身的责任

高校自身对引导青年教师走出评教认识误区也负有重大责任。对于青年教师的评教问题, 高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高校要高度重视帮助和培养青年教师, 允许他

们在新手阶段存在不足。当今的青年教师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 比过去承受更多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高校要充分了解青年教师的阶段性特点, 尊重青年教师, 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使之爱教乐教。

(二) 高校组织评教的措施与方式要得当, 评价结果

的运用也要恰当, 避免给青年教师造成过大的压力。评教的方法与结果要与中老年教师分开, 不以评教结果为唯一标准, 避免打击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 评教意见应中肯、准确, 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

见, 及时反馈给青年教师。反馈的方式应从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角度出发。

(四) 对于教学能力相对弱的青年教师, 应有针对性

的措施加以援助, 如部分高校实行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 都是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的有效办法。特别要发挥教研室的作用, 以教学团队的力量带动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

(五) 针对专业知识更新迅速的现实情况, 高校应建

立教师进修提高的保障机制, 特别要为青年教师积极创造学习提高的各种机会, 使之能接触更新更全的专业技术知识。

四、结语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是高校教学评价的重要对象。为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要求青年教师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对陷入认识误区的青年教师, 其本人要端正态度, 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意义和目的,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利用评教的契机, 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 从而不断地提升教学工作水平, 尽快地从新手转变到熟手甚至专家型教师。高校也要充分认识青年教师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改进相关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逐步引导青年教师走出教学评价的认识误区, 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 (5) .

[2]Berliner, D.C.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Pedagogy,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 for Teacher Ed-ucation.New Orleans, la., February17, 1997.

如何对待差生作文 篇3

一、眼中含情。对作文差的学生,教师眼中要有美好的情感。不能这里看也不入眼,那里看也看不惯。作文差,好像学生也是差,常以瞪、横、睨的眼光来鄙视学生。学生最怕之一是老师的眼光。老师眼睛含什么情,学生学习也会产生什么情。眯眯的眼,会使学生喜气洋洋,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写作积极性;狠狠的瞪,会使学生信心落地,写作时会垂头丧气,无所适从。我曾经在学生的日记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老师的眼中,好像是个木偶人,从来不来过问我。在作文指导课中,总是看到他在瞪我,没有看到他在眯我,大概是我写作差的缘故吧!老师,什么时候你能眯眯的看我一眼啊!”可见,老师在学生的眼里是观察得多么仔细啊!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真挚的眼光去看他们,不能以偏向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升学教育,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文章写得差同样是学生,他们更需要温暖的眼光、爱护的眼光、扶植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同时,我们也看到,成绩差的学生一般具有丰富的情感,最善于表达喜怒哀乐的情绪,社会生活经验和活动能力往往胜过其他学生,在某一方面有较强的创造力。他们写不出好文章,尽管有着诸多因素,但教师的感情效应恐怕是最主要的。只要我们老师眼中装着这些学生,真诚地爱着这些学生,把他们看成是班中不可分割又必须扶植的一部分,这些学生就会化厌倦作文为喜爱作文。教师就要有这样的眼光,这样的一颗爱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心换取心,以爱博得爱”吧!

二、言中生情。作文差的学生也是有感情有理想的。如果教师不把自己美好言语情感传递给学生,而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伤害,效果会适得其反。我曾经有个这样的教训:一次作文评讲时,我将优生习作与差生习作对比评讲宣读,大加褒贬。正当我自我陶醉在学生的笑声里时,那位被贬的女学生竟掩面而泣。从此,一直不叫我“老师”。初中毕业后,偶尔遇见她,向她道歉此事,虽然她笑了,但我的良心又一次受到了谴责。教师如果把学生差作文当成“反面材料”乃至于“笑料”,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种心理伤痕是难以愈合的。本来就厌倦作文的学生又怎么能鼓起信心之帆,驾起希望之舟呢?

“吃一堑,长一智”,从那以后,我就非常注意把自己真挚的爱,通过言语情感来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感召力,推动力,使作文差的学生树立写作信心,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一个学生进入初中后,写了好几篇文章,每篇总是不超过十句,且病句很多。我每次都为他当面修改,多次与他促膝谈心,从多方面鼓励他。后来他作文有了进步,篇幅也增长了,我尽量从他文章中寻找“闪光点”,只要有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我就像沙里淘金一样,把它筛选出来,予以肯定。作文评讲时,我对该生作文中的一段或者几句的文字都进行了鼓励性的宣读启发,后来他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不断上升,到初三时,成为班上几个作文佼佼者之一。现姑且录下他升学考试前的《爱的真谛》中的一段话:

“……每次作文批改,您对我的作文,就像年轻的母亲给自己上学的女儿梳理发辫那样细心,梳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有不美的地方,你就这样给我梳呀梳呀。当我学会梳理‘辫子’——写作文的时候,你是那么高兴,作文评讲课上,我的一篇作文、一段文章,那怕是一两句话,都成了你的赞扬,成为我的骄傲。……您在用您一颗火热的爱心在默默奉献呀!……”

三、笔中留情。教师为学生习作写评语也是表达情感的形式。学生习作完卷后,急于知道教师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评价;他们最关心的就是教师的评语。中肯的评语会给学生以启迪,热情洋溢的评语会给以永恒的鼓舞。我现在还记得,自己读初中时,教师给我作文批的一句评语:“不断进取吧!美好的明天在向你招手呢!”在老师的笔下,留给我多么美好的情愫阿!而学生厌倦作文的心理又多么需要教师美好情感的抚慰!教育家们呼吁我们:“笔下留情”。如果我们在学生作文差的本子上批上“文理不通”、“一塌糊涂”,或者“狗屁不通”、“七窍通了六窍”等话,这和在学生伤口上撒盐有什么两样?对学生自尊心是多么大的打击,很可能造成学生对立的情绪。因此,我们不能小看作文的评语。人们提倡评语褒贬得当,诚然不错。可对作文差学生不能仅是贬得得当。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作文差的学生要求应降低些;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尝到写作的甜头,有信心写下去。

我对学生作文差的评语总是非常谨慎,指出一个或者二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后,常常写一两句鼓励性的话。如“坚持不懈地努力,文章是会写好的”。“我欣喜地期待着你用自己的笔写出有勃勃生机的文章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吧!希望之路就在你的脚下!”学生看了这样的评语,尽管下一次作文水平不会有大的提高,但决不会破罐子破摔了。总之,只要我们诱导得法,鼓励得体,以心换心,以情激情,以爱取爱,作文差的学生的写作兴趣之弦也能拨响,“弹”得多了,自然会发出和谐的“音响”来。

如何对待高中物理差生 篇4

唐河第十九高级中学物理组

刘宗静

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无论是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方面,它的知识抽象性、系统性、理论性、独立性以及综合性都比初中有明显的质的变化。加之在高中有相当多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整理知识,这样导致学生的物理成绩分化。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但难啃,决非可不啃。近几年来,笔者对部分物理差生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采取了一些措施,现已初步取得了成效。

1、物理差生的主要特征

⑴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深该,往往只留于形式,死记硬背,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对物理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意义不能把握准,常常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例如:应用公式f=μN计算滑动摩擦力时,很多同学从题目中随便找一个μ与一个力F相乘便万事大吉,事实上一定要理解为:哪个接触处的滑动摩擦力就等于这个接触处的μ与这个接触处的N的乘积。

⑵听课时不积极思考,只注重结论,不深究其形成过程。仅仅动耳,不愿动手动脑。

⑶阅读物理教材时,尤如看武打小说,一目十行。不能整理教材所叙述的内容,更谈不上理解专家们几十年来多次修改而成的现有教材的编写意图。

⑷做作业时,解题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容易题不愿做,难题又不能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与物理模型,表现为眼高手低。

2、物理差生形成的原因

造成物理差生的原因很多,有学生学习方面的因素,亦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

2.1、学生学习方面的因素

⑴学习不主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真正的脑力劳动是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是像初中那样,依赖心理严重,死记硬背现象普遍,完全是被动学习。表现在课前不预习,课中忙于做笔记,课后不巩固。没有学习计划,缺乏寻根究底的品质。⑵学习不得法。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碍才能的发挥。”物理学中的原理、定律、定义都是从有关的概念和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而一个概念的掌握往往要通过感知、抽象、思维等心理过程得到理解而实现的。物理中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无论从学习物理知识或是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不讲究方法,只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⑶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对问题一知半解,遇到基础概念题就模糊不清,遇到新题就一愁莫展,陷入题海,却物理成绩总是上不来。

⑷轻视实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许多学生恰恰忽视这一点。往往出现背实验的情况。从实验器材到实验步骤逐字地死记下来,这样不但新型的实验题无法解决,就连教材上的实验也混淆不清,更不用说去掌握实验中所告诉我们的科学思维方法了。

2.2、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

⑴教学要求上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不备学生,课堂上面对各个方面参差不齐的学生完全是以自己坐在办公室里想象的学生情况进行“一刀切”,这种做法必然会使“尖子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

⑵教学内容上攀高求难。教学中教师普遍忽视基础知识、概念、公式的讲解,推导只是一带而过,喜欢讲高难习题,喜欢讲鲜用的技巧,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水平。如在“单摆”一节里,有些老师在新课中就讲解在变速系统里单摆的周期问题,这样无疑挫伤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⑶以“讲” 多“练”少。课堂四十五分钟完全都是

教师的私有财产,总觉得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讲到,心

中不踏实,不留时间给学生动脑动手,纯粹的“填鸭式”

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十分紧张的被动,忽视了

知识的形式、思维的暴露过程,同时使学生也满足于一

知半解。致使考试时,老师以这些题目我都讲过而沾沾

自喜,而学生的实际得分则很低,最后还怪罪学生太笨。

著名的拉弗曲线(美国社会学家阿·瑟·拉弗)曾成功解释过许多“过犹不及”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实,教师上课也是如此。⑷考试、作业中习题设计不注意梯度。教师喜欢用难题、偏题来让学生“开眼界”。不循教与学的规律,不喜欢编制、选用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习题,使学生屡屡失败,极大地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产生厌倦和苦恼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形成“反皮格马利翁效应。”

3、物理差生转化的对策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要求学生要讲究学习方法、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⑴加强学法指导,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习,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段话明确指出了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上课专心,敢于提问;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小结”。物理学习中,模型建立非常重要,要注重对概念公式的透彻理解,经常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把知识活学活用。

⑵加强教法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要求上变“平均主义”为“因材施教”。教学内容上变“攀高求难、贪多”为“强化基础,提高能力”,教学方法上变“一讲到底”为“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习题设置变“难、偏”为“强化基础,体现方法,突出能力”的层次性习题。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备大纲,备考纲、备教法,还要备学法、备学生。课堂上要以中等生为依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承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重复性与层次性,但决不能搞题海战术,宜多设置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习题,充分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

⑶加强课外辅导,及时排除疑难问题

高中物理中难点很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都要弄懂是不太现实的,对于基础薄弱、智力稍弱的同学要开小灶,及时给他们查漏补缺,切忌“落雨背稻草”。采取多次反复,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⑷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许多聪明的、有天赋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时,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会觉醒起来。”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这一学科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首先克服重重困难做好每个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其次是根据一些物理习题自编一些小实验,变学生的纯抽象思维为直观情境,最后是提高实验效果,根据实验设置一些问题„

论素质教育中怎样对待中差生 篇5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作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我以前的班级中,有位同学绘画就特别好,以前班墙室的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既起不到对同学们学习的促进作用,也达不到对同学们进行宣传教育的结果。本学期我在班后面的墙壁上,开创了两块学习园地,学习园地四个字用剪纸剪出来,四周再贴上彩纸边框,起到一个美化的效果。学习园地里面的内容定斯更新。如先后举办过“升考专题”和“法制专题”的墙报。同学们对这种做法非常欢迎,下课后大家都主动涌到后面去看,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的作用,也增强了这位同学的自信心。

二、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

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培优扶差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几个尖子生和后进生。就拿我们班来说,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令我欣慰的是优生们表现出非常的踊跃,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当辅导老师,他们说:“老师都那么有信心他们会学好,我们同样有信心”。在我的辅导下,他们有了很大的进步。

于是,我让他们组成“一帮一”小组,并给他们开会,提出“老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主要就是检查“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给后进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老师”们确实是非常尽责,而“学生”时刻有个“老师”在身旁指点,学起来也非常起劲。两个班所定的9对“一帮一”小组,“学生”们全班都有进步,有的进步非常快。

三、沟通思想,培养差生自信心。

同时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年来,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差生。通过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及结合各科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动、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养得力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培养了两位得力的班长,其中一位就是中等生。通过实践证明了这个中等生班干部能把班的学习和纪律管好,而且非常用心。

我为他们定出要争取每星期都拿文明班的目标,各施其责。还常给班干定时开会,了解他们工作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使班干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在他们的努力下,班务工作能正常开展,本班这学期也只有两次没有取得文明班的称号。上学期经常有打架事情发生,我唯有苦口婆心地跟他们做思想工作,慢慢把他们转化,今个学期打架违纪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上课能遵守纪律,并且非常积极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优秀。但还是不时出现一些消极的思想。为了把班的常规工作搞好,我每天都坚持早上七点三十分前、中午一时四十分前就到校,回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班上了解学生的早读、午读等情况,对学生进行晨会教育。

四、与家长联系,建立无缝教育网。

经过努力,我班的各项常规工作像早读、卫生、课堂纪律等都抓得比较好。这学期班主任工作最使自己满意的是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工作。这一学期,我主动与家长通过电话、校访等的方式进行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也向家长汇报其子女在校的情况,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当家长对我的工作提出意见的时候我非常乐意接受,并且调换角色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结果,绝大部分的家长对我是非常信任和尊敬。像XXX同学,她的家长因为望女成凤心切,把女儿的学习管得特严。要她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同时,中午要她写两页的生字,晚上要写两课的生字和背语文或数学,完成不了还用棍棒侍候。结果把小女孩压得透不过气来,上课也没精打彩的,老师

教师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篇6

理科组李学彦

对于“问题学生”,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他们同样是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在内心深处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好评和尊重。同时也应该明确,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需要学校、家庭、“问题学生”等各方面的沟通,只有让学校与家庭齐心协力,让家长和孩子合作交流,让教师与“问题学生”携起手来,形成家校联动的教育机制,才能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首先,要重视家长在“问题学生”转化中的表率作用。

“问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家庭的影响。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家长的人格、道德品德、言谈举止对培养孩子的人格、道德品德、言谈举止占主导地位。社会生活中不乏家庭纵容、引诱导致孩子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反面教训。事实充分说明身教重于言教。

作为学校,应该定期召开“问题学生”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签订育人责任书,明确家长职责,要求家长在人格、道德品德、言谈举止等方面做子女的表率,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督促子女在校、在家、在社会多做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的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要发挥教师在“问题学生”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力量,是什么样的说教都无法代替的。如何发挥教师在转化“问题学生”上的主体作用呢?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相关的方法。比如可以采取“平等法”、“激励法”、“期待法”、“活动法”等方法来达到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目的。

———平等法,就是要正确对待“问题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对每一名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对优等生一个样、对“问题学生”一个样。有的教师对优等生“给面子”,教育方法是和风细雨式的,态度是宽容的;而对于“问题学生”的批评却是暴风骤雨式的,态度严厉,要求苛刻。这种偏心的教师焉能赢得“问题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呢?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问题学生”,更应将严与慈、师与友融为一体,成为“问题学生”知己式的辅导员和朋友。

———激励法,就是激励“问题学生”产生内在动力,朝着所期待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出他们身上积极向上的因素并积极引导,使之扬长避短,诚心改过,一步一步养成良好习惯。经常性地运用赞许、表扬、奖励等方法,不时肯定他们已初步形成的良好习惯,能满足“问题学生”积极向上、追求成功和社会赞美的心理需要,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期望法,就是教师为“问题学生”制订一个整改目标,并真诚地期望他们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并使期望变成现实。当然,对“问题学生”的要求不宜太高,应循序渐进,注重量变。只有量变才能有质变。

———活动法,就是开展各项活动,让“问题学生”在活动中“露一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喜欢自我表现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之一,“问题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或班级集体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有意地安排他们完成某项任务,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为集体争得荣誉后的喜悦。相信通过各种方法的正确引导,“问题学生”必定会逐渐地走向正路,变消极的“出风头”为积极的行为表现,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教师如何对待差生的教学反思 篇7

作者:姬中敏

单位:(257091)山东东营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教研室

信箱:Jizhongmin1980@163.com

初,南京某中学一位高三的语文女教师在教室里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从五楼跳下(见202月3日《现代快报》)。时隔不久,在江苏涟水县某中学又发生一起一位物理教师锤砸教务主任和副校长头部的事件(见年2月22日《扬子晚报》)。这两起悲剧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这两位教师都受到了学校的某些不公正的待遇。我们教师,特别是我们这些外地教师,为了生存我们成为异乡的漂泊者,受到领导的批评是经常的,但过分地在乎领导对自己的评价,或者太在乎自己的“面子”就不可取了。

教师的工作实绩或者说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教师工作的认可程度。可以说没有一位教师敢说他一点也不在乎领导对自己的评价与赏识,知识分子都是好面子的,这是我们知识分子最大的弱点。但是如果为了所谓的“面子”,过分的关注领导对自己的评价,却往往会使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受到领导的表扬赏识,喜不自禁,在以后的工作中战战兢兢,以不辜负领导的栽培;反之受到领导的批评,或者付出了很多甚至取得了成绩,却得不到领导公正的评价时,就万分沮丧,长时间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不能自拔。这些都是不正常心态的反映。

其实,领导的评价固然是衡量一个教师工作好坏的标准,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况且我们的工作难道仅仅是为了得到领导的赏识吗?显然不是。因为我们当初选择教师这项崇高的职业时,就已决心要把教育教学作为我们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甘心奉献。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另一种心态去面对领导的评价,领导表扬自己,只能说明自己的工作在某一方面达到了学校的要求;领导批评自己,如果的确是自己错了,就心平气和地接受,尽可能的改正便是了。工作中难免有差错,无所谓丢面子。即便是领导确实冤枉了自己,或者处理问题不公正,甚至于给咱穿小鞋,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冤枉也罢,不公正也罢,穿小鞋也罢,由它去吧!我们教师的工作又不仅仅是为了领导,为了名利,而是为了我们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了可爱的学生,更是为了自己的良心。只要我们守住良心,对学生问心无愧,对教育事业问心无愧,便自有公论。

换一种心态看待表扬和批评,宠辱不惊,笑对生活的每一天。表扬只是我们小有成绩,批评从反面也能促进我们成长,一切如庭前花开花落。我们要学习古人的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以一种平常心去对待领导的评价。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8

一、是否关注教学的热点,并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的捕捉一些高科技的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二、是否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生产实践来活化课堂。学习的目的就是吧知识运用在生产、生活得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宗旨。学生对自身实际有用的知识的学习热情是很高的。

三、是否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否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基础。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训,会学习和实践技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能力。

四、是否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主动思考学习。合作市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素质之一。

五、是否将问题和过度设计得科学、巧妙,是新旧知识发生自然而合理的联系。问题的创设,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地思路,形成完整的系。

六、是否知道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改进、如何调整自己今后的教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心灵的互动,需要相互了解,需要“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教学。通过反思,知道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而且要对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深思,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有更科学与先进的对策。

水泉乡中心小学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篇9

反思也叫反省,它是认识主体对已发生过的认识返回去在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教‘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的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这里,李 老师的“教育思考”,其实就是“教学反思”。

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反思我们常常是口头说的多,记录整理的少,反思教师自身的多,反思学生表现的少。这样就导致了教学反思的效果很差,只是流于一定的形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很多教师缺乏一定的反思能力。

一、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意义

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的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意义存在诸多误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个教学片段、一堂课、一句话、一个动作等都能引起我们反思。只要我们处处留心,事事关心,在教学反思上一定会大有作为。教学反思,人人可以为之,人人都在

为之,只不过许多教师审视、思考多、记录、整理少,这样就不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实在是我们教学活动中的一大憾事。做好教学反思至少有如下好处:

1、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日臻完善,不断提高。以备课为例,备课是课前思考,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的重大意义大家早有公识。如果把备课与反思放在一起来思考,那么我们不难看出反思与备课的关系,对过去教学的反思可以为日后的备课提高强有力的支持,所谓“常教常新”,不思何来?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备课的智慧源泉。

2、将教学中的“灵光闪现”进行总结和反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性行为,使教学过程更加的精彩纷呈。

3、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的反思,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使师生更好的进行有效沟通,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

4、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剖析,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更有效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教学反思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基本方法

1、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之后,教学设计的疏漏不找自现。在有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

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那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的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学生的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教学环节还需改进等等。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记录,主要记录三点:①教学的成功经验。每一节课都会有精彩的片段,教师要学会做有心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把教学中的成功、精彩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长此以往,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②教学的失败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在教师的施教过程中,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有时可能还会出现知识性错误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查找根

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趋完善。③学生的活动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于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可能会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互相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2、在理论学习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新时代、新背景下的教师要积极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在教学活动中自觉的运用理论知识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及时付诸实践。先进的理论往往能让我们感觉到“山穷税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有深厚的教学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不能登堂入室、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苏霍姆林斯基就这样要求他的教师:“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断补充其知识的大海”,他认为,“这样,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就宽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更明显。

3、在互相借鉴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而且能够是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不要放过一切听课的机会,不要放过听课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除了要多争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还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从课堂结够、教学方法的选择、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教师对所听的每一节都要进行研究、思考、探讨,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想创新。

4、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反思性学习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充分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对新课程下的学生反思性学习,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反思型教 师。教师应将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在认识。关注认知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教师的行动研究,是对经验型教师依赖于经验和技术主导的课堂讲授法的超越。

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简单的过程,他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与提升。只有深刻理解反思的过程与

在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 篇10

这是多年来每位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差等生和优秀生是相比较而言的。差等生通常是那些在品德或学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班级中为数不多,但因经常犯错误或学习落后,给教师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尤其是品德、学习都是很差的学生,他们为数虽少,但能量不小,有一定的破坏性。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和了解他们的特点,以及差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教师对差生的热爱是做好转化工作的根本。一般来说,老师对差生是不喜欢的,甚至讨厌。因此,老师和差生之间就筑起一道无形的墙。特别是教师如果从感情上对这样的学生嫌弃的话,在教育时必然是批评多,耐心说服少;责怪多,关心爱护少。这样的学生因受批评多,他本能的有一种戒心,就会加速他们向坏的方面发展。这些差生是受了病虫害的花朵;像久患重病急待医治的孩子,应当受到加倍的精心护理和治疗,对他们播下爱的种子。一般学生需要爱,差生就更需要温暖和爱。倘若受到老师的温暖、体贴和疼爱,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这种感情力量无比,这是转化差生的根本所在。

实践证明,一些差等生之所以放任自由,没有上进心,甚至于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关键是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和看待问题的观点不正确,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情感上近乎完全失去信心,对学习的重要性不明了。对此,教师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下药,因人而宜,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第一、消除自卑心理。部分差等生一般有较重的自卑心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特别是和成绩好的学生在一起,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对老师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因此,教师不能歧视学生,要一视同仁,也不能因其犯错误就大发雷霆,“一棍子打死”;更不能听之任之,放弃不管,这样只能使他们走“下坡路”。应该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笨,不必存有心理负担,落后只是暂时的。对这些学生还要注重其自尊心的培养,让他们受伤的心灵得到老师的抚慰。第二、在情感上接近他们,适当运用表扬艺术。应该承认差生有上进求好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在进步的过程中往往经不住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出现反复。教师做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如针对差生经常犯错误,自尊心强的特点,教师要从情感上主动接近他们给他们以关怀和爱护,认为老师对自己充分重视,并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再如,平时上课,老师有意识的让他们帮助老师拿小黑板、作业本等,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心理变化,融洽师生情感。无可否认差生最需要教师的爱,最渴望老师的信任与表扬。当他们在学习上、思想上稍有进步,教师就鼓励;作业如果有进步就批上“很有进步”等字样,下次作业就有好转。

2.发现积极因素,激励其上进。

首先,用差生自己的“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道路。差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自身都有一些可贵的优点,只不过教师没有及时发现。教

师就是要尽力寻找差生身上的优点,即“闪光点”,让他们自己的优点照亮其前进的路。其次,耐心辅导差生,教差生学会学习。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学习。教师转变差生要在发展上下工夫,加强学法指导,教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给他们补课,指导改进学习方法,帮助提高学习成绩。

在做差生的转化工作中,除了尊重、爱护,处处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到爱的温暖外。还应借助各种形式,利用一切机会同他们交流感情:1.经常和家长谈心,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在征求意见中交流感情。2.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施展他们的长处,让他感觉到别人对他的信任感。3.让他们给班主任写封信,谈感想,提意见,从言谈书信中交流感情。

在日常的教学中,为了提高班级的平均分,我们老师都会把很多精力放在学习起来有困难的学生身上,而往往忽略了一些有特长的同学。这些有特长的优等生,即使教师把教学内容“滴水不漏”地传授给他,而不再给他以新的“营养”,他还是感到不满足的。久而久之,对学习兴趣减退,能力下降,就埋没了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多为这类学生“充电”,认真做好辅导工作,使这些特长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再得到提高。

继续教育培训要解决哪些问题?

我认为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进修与培训,使所有教师能在原有的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然而,在教师继续教育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往往事与愿违,表现为过于突出空洞的理念和学科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教师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偏离了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目标,导致许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出现形式主义了倾向。往往是讲者头头是到,听者津津有味,回归现实依然是涛声依旧。

再则,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课程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新理念和新课程较缺乏,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仍占主导地位,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把理论讲授与实践观摩、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积极热烈、生动活泼的大课堂。

继续教育的重复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中小学教师收入不高,时间紧迫,却要年年报继续教育,就因为升职称要继续教育成绩。所以说,继续教育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实现“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落实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将我国建成一个学习型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让每一位中小学教师不断接受新理念和新事物,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健全的建设人才。

目前,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与教师专业化成长还存在相脱节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方法单一,“填鸭式”、“满堂灌”仍占主导形式,培训者与参训者还是“讲”与“听”的关系。为此,第一要加强教师培训新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优质课程共建共享。第二要具备大量的“专业引领”,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引导和带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的专业实践能力。第三,教学形式努力做到“新”和“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把研讨、观摩、辅导、交流、讲授等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大“舞台”。

我们一线教师最期待,最希望看到的是,理念先进、科学实效,确实能突出老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夯实双基,培养能力在常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

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依靠课堂加强学生思维速度、思维质量、逆向思维的训练,还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高论证能力。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坚持经常的、或集中或分散地渗透一些逻辑推理的内容和知识,讲清一些最基本的、最常用的逻辑语句,如公理、定理、定义、命题、充分必要条件等,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演译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等的论证原理和推理格式,培养学生考虑问题时要做到“出言有本、推理有据”,证题时应概念明

确,思路清晰,考虑问题应周到全面。这样长期坚持的结果,使学生的论证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正确的思维方式得以逐步形成,使他们在遇到题目和考虑问题时,不盲目或急于求成,而是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但使学生学习数学受益匪浅,而且在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语文、政治等学科中受益。这样虽然增加了一些内容,花了一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其效果是长远的,普遍的。

四、适当增加难度,给学生一点压力。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11

人类的教学实践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教学问题,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但是当前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为此,就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等略作粗浅分析探讨。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教学反思的形式层面.格式比较单一,有模式化的倾向。

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广大教师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实践中该如何操作,怎样写教学反思,不少教师深感困惑而无从下手。

这种情况下,介绍或给出一些教学反思的案例,让教师大致明确其格式或样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观我们的现实却不难发现:众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而这种格式的套用对于其教学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

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的倾向: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诚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教学反思的内容层面.全面而不深刻。

通过查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形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代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几乎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

零散而不系统。

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反思的内容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合力,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问题,下次反思就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有东一鳞西一爪的感觉,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进而也致使不少教师对这一方法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而这反过来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了恶性循环。

重教师而轻学生。

当前教学反思案例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 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

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其关照点天然地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 和“学生的学” 两大方面。

原因分析与建议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师自身因素.观念意识方面: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自觉地对已有的教学事件进行的审视、梳理、再认识和再思考的过程。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需要教师的自觉坚持,主动维持,需要教师思想意识层面的认同,行为实践层面的落实,而不只是口头的宣讲,或者是胡乱应付;它需要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视,才不会将教学反思视为额外的负担而敷衍了事,凑合完成;才不会使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层。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还应该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否则,反思、实践都只能处于浅层次和低水平的模

仿、重复阶段,难于有深入的提高和实质性的飞跃。

而现实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已经做了什么”“效果如何”“下一步怎么做”等等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即使有些分析也多凭个人的感觉进行,个人经验性的感性的认识较多,缺乏相应的理论作依据,这种分析个人的主观认知成分占很大比例,还没有达到真正反思意义的水平。

思维品质方面:教学反思的深广度欠缺。

教学反思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过程,尽管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仿佛来无踪去无影的,却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品质。

人们一般认为思维具有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四类品质。同样,教学反思也应该具有这四种品质。但目前我们的教学反思,还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深度、广度。

教师在总结以往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体会着手,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重新对教学予以了设计和改进,由原来的讲解传授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体会和感受,活跃了课堂,同时也拉近了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所有这些都与执教者本人的深入思考,仔细琢磨,积极探索是密不可分的。

外部的客观因素:小学教师工作繁忙、时间紧张。

在我国小学的教学任务普遍都很繁重,教师的日程安排很是紧张,这使教师即使愿意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学反思活动。平日里学校行政工作、课外活动、辅导学生、与家长交流、批改作业、备课等等工作事项已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不少教师深感在上课之外还要进行教学反思,把自己搞得过于紧张,加重了教学负担,故对写反思日记也就没有太高的积极性和意愿。

因此教师不仅要正确看待教学反思,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力求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亲身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品格和教学风格,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在实践中提升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如何转变差生摘要 篇12

摘要:要转变差生,需要每一位教师有耐心、爱心、信心、慧心。教师要始终保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态度。要转化差生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是立刻可以转化的,需要每位教师都献出爱心,使学生都能用功学习,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没有差生,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关键词:差生 学习态度 缺陷 自信心

差生,国外通称“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按国际上通行说法,差生是指由于一些因素,生理上有缺陷,性格上有缺陷,基础差,学习方式习惯不良等等造成学业成绩不良,并且思想品德不好,对班级有危害的学生。现常用一词“后进生”,这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学习、纪律等方面表现落后和缺点较多的学生。

要转化差生,首先要了解形成差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主观原因:

1、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很不习惯,例如一个环境转入另一个新环境,不能适应,特别是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要从游戏中脱离出来,投入到学习中,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差,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没有“独立精神”,要使他们从玩闹中走出来,那么教师由此可以对刚转入的学生多加关注,以免其滑入差生行列。

2、学习态度不良。这表现在对待学习态度马虎;对学习信心不足或者丧失信心;或是在学习上缺乏坚强意志和毅力;学习兴趣不能持久易受感情迁移,缺乏注意的优良品质,例如集中性、稳定性等。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偶然失败,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从此一蹶不振,这在小学高年级常有发生。他们对失败敏感,总以“不在乎”来掩饰内心体验,从而形成虚假的学习态度,更有些学生,因为学习竞争上的失败,他人对自己不正确、不公正的评价都能导致学业成绩不良,特别是学生所崇拜的教师的评价。

3、生理上的某种缺陷或一般健康情况不佳。如视觉、听觉方面有毛病,自然会对学习发生直接的影响。例如有个三年级女生,比较用功,头脑清楚,纪律性强,但就是学习吃力,甚至个别科目不及格,到了差生的边沿。后来老师在家访中了解,她听力差,但人高,坐在最后,那学生又老实,不敢告诉老师,老师知道后为她调换了位置。于是她的学习情况好转了。成绩在班级的中上游,所以视力方面如近视、散光,都应即使采取矫正措施,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学习。也有 学生因为生病而拉下功课,如果没有及时补上,就会来不及;也有学生因为身体上的缺陷,如腿脚不便,全身痉挛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时的孩子急需要老师家长的关心,呵护。我就曾碰到过这样一个孩子,她由于小时候生病,现在整个人的痉都拉住了,如果她说话,手和头也会跟着动,写字时更是整个身子要动。看到这样的孩子谁心里不难过呢?她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虽然生理上这样,但脑子还是很聪明,由于我是新的老师,她存在对老师和课程的新鲜感,所以上课特别认真,总体上知识掌握的也不错,可是说话很吃力,这使得她学英语的路难走多了。同时在别的科目上,她也比别人辛苦,因为她写的任何一个字都是很使劲写出来的。所以有时她也会赌气,生气,这时如果没有家人老师在一旁点拨、教育,那么她就很有可能走入另外的状态。

二、客观原因:家庭影响、社会影响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比如有些家长不和,这会给孩子的童年带来阴影,这也许会成为他痛苦的回忆。有些家长对对孩子教育不当,更是使得孩子品行不良,比如说让孩子和别人斗,和别人攀比,这些都对孩子的观念的形成没有好处,孩子有可能在这些细微的影响下不再专心学习。现在社会上的现象、风气也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长。比如说社会上的不遵纪守法的人越来越多,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也越来越多,孩子看在眼里,心里却相当的矛盾,在学校里老师这样讲,而社会上却是另一个样子,就这样随着还在年龄的增大,他们不再顺从于某些教育,他们开始用好奇的心理去接触社会,这时有的孩子得到了发展,有的孩子则会误入歧途。面对现在社会上的网吧等不良的场所,老师家长应多为孩子着想点,为他找个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

了解了学生变差的原因,则要进一步针对他们的情况进行帮助,使他们转变过来,教师要始终保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态度,对差生要多鼓励,少批评,现总结如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消除差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使他们相信教师的真心善待。有些差生是害怕老师,担心老师批评,有些学生是直接不认同老师,要和老师对着干。那么教师要转变差生,应与班里同学联系好,可抓住几个可取时机: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要找他们谈谈,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当他们做错事时,要体谅并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当他们感情受到伤害时,要关怀爱护、挽回局面。从而进一步帮助差生,并转化他们。

二、要培养、利用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在差生中,常有些学生自我评价低,缺乏理想和意志,总是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而自尊心是人前进的动力。教师的某种疏远、冷落或嫌弃都会伤害他们,使他们丧失上进心。差生往往会自卑、焦虑、缺乏自信,从而就会形成行为退缩,想与人交往,但又怕被拒绝、嫌弃的态度;想得到别人关心,但又采用众多回避、防御机制。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等的培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提供机会,例如上课发言,座位排在前面,课后的闲聊等,更有一件“写得很好”四个字改变一生的事例。那是一个学生成绩不是很好,当他写了一篇文章给老师批改时,老师的评语是四个红字“写得很好”,于是那个孩子在写作方面不断努力,最终成了一个著名的作家,所以要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要让他们有归属感。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不能让差生总是笼罩着一种不自信的态度,觉得自己都是缺点,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所在,让他们的心里有光明,那么转变,进步也就会随之而来。

三、要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意志力,行为习惯,要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孩子始终是孩子,他到学校里来,说明他需要学习,他有很多不懂的事情,他希望学校能够满足的心理。那么我们要使孩子们遵守纪律,则应该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方法,这样更能让孩子从根本上领悟到老师的用意。我们要从最大限度的去估计学生的天性,发展他们的潜力。对于那些差生,我们不能以更差的行为去“纠正”,比如惩罚,斥责。我们可以利用开主题班会:“为谁读书”、“追求知识的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开辟“英雄角”、读书读报介绍国情等等,从而激发他们思想上的进一步思考,走向正确的轨道,培养他们学习上的动力、兴趣。

总之要转变差生,需要每一位教师有耐心、爱心、信心、慧心。要使差生转变也要从根本上下手,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要有责任心,使每一位同学都懂,都清楚,而且教师也应从平时观察学生学习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教予他们。同时,也要夹着思想教育工作开展,多进行与差生聊天,谈话等,结合一切工作来转化差生。要转化差生,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是立刻可以转化的,需要每位教师都献出爱心,使学生都能用功学习,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我的学校里就有这么一件事,一位老师成了五年级的班主任,可是这个班的纪律不好,并且班级里有一个学生,他人老实,家庭条件不好,不爱学习,行为习惯 更加不好,甚至偷过东西。这位老师接手这个班后,一直以最平常的心态对待这个班级,对学生态度也很好,批评在所难免,但是孩子们都知道这位老师很关心他们,爱他们。于是就在期末临近的时候,这个品行不好的孩子,给老师制作了一张贺卡,上面真切的写道:老师祝你新年快乐!在这一学期里我感到很惭愧,请你原谅我,在下学期你一定可以看到一个新的我。当我们每一位老师看到这张贺卡时,都会不由得为之一动,看来老师发挥了作用,这个差生开始改变,即使是口头上的,那也是第一步。

上一篇:让精益文化落地生根下一篇:师带徒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