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大小一年级上册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比较大小一年级上册(精选4篇)

比较大小一年级上册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出示情境图:小猴子分水果

师:今天,小猴子们摘了很多水果,忙坏了。我们看看有几只猴子?它们摘了什么水果,各有几多少?(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1)摘了这么多水果,三只小猴子该怎么分呢?你能帮帮他们吗?课件展示

(2)摘了这么多的水果,到底哪一种水果比较多,哪一种水果够分,哪一种水果不够分,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2、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把小猴和水蜜桃做比较。

师:把水蜜桃分给小猴,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数的方法来比较。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

(2)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比出好的,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3)、认识“=”

小猴有3只,水蜜桃也有3只,我们就说小猴和水蜜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出示3=3读作:3等于3

等号

(4)找找课室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3、认识“>”、“<”(猴和香蕉比、猴和梨比......)

(1)认识“>”。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②引出大于号。

师:3比2多,在3和2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3>2怎么读?(3大于2)。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小于号。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师:3比2多,用“>”表示,那么3比4少,应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4(3小于4)。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使用“<”“>”书写

师:小白兔分萝卜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3)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三个好朋友。(出示课题)(4)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3,开放练习: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四、课堂总结

比较大小一年级上册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看图听故事,引出课题要求:

师:同学们现在是秋天,你们放假回家最想做的是什么呢?(郊游)是啊小猴子的想法和你们一样,也去郊游了,(出示情境图)看,小猴子一家3口一起去游玩,玩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准备分吃他们带来的水果。他们带来什么水果?(让学生回答)这些水果如果个每个小猴每样一个够吃嘛?

生1:一只小猴子说,桃子正好3个,每人1个,边说边捧了桃子想吃。

生2:另一只小猴子数了数香蕉说:慢着!香蕉才2根,每人1根不够吃的。

生3:第三只小猴子说,梨有4个,每人吃1个还多1个。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小猴子吃水果还碰到了够吃不够吃的问题,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啊?(学生高兴地说:好!)(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展开探究,合作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其中喜欢的一种水果,用学具摆一摆,分给3只小猴子吃,会出现什么 情况。(学生自主操作、思考,进行小组交流)

师:请各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桃子(边说边在黑板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一一对应着摆3个桃子,小猴子和桃子正好一样多。

(问:够吃不够吃?)

生2:小猴子吃桃子每人1个,正好够吃。

(怎么表示他们的数量呢?)生3:我想是表示3和3同样大小。生4:我想是表示3等于3。

1.教学“=”(猴和桃比)

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数量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师:像这样我们就可以用“3=3”表示。那么谁能说说什么时候还可以用“=”呢? 生1:3朵红花和3朵白花朵数相等,也可以写作“3=3” 生2:4个男生和4个女生人数同样多,可以用“4=4”。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香蕉(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摆2个香蕉,发现只有2只小猴子一一对着香蕉,另外一只小猴子没有对着香蕉所以香蕉不够吃。

生2:也就是说,1只小猴子吃不到香蕉。生3:就是,这里的3和2不能用等于。师:3和2可以怎么表示大小呢?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大于号,用它来表示,也就是说3大于2可以写成3>2。让学生跟着读3大于2。那么4大于3怎么表示?5大于4又怎么表示?(学生在座位上写,教师巡视)

(2)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像什么,用手势比“>”。3.教学“<”(猴和香蕉比)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梨,发现3只小猴子都一一对着一个梨,还多了一只梨。就想是3<4。(到黑板上书写)“<”这是小于号,读小于。也就是读3小于4,学生跟着读。那么1小于2怎么写?4小于5呢?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 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 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

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用手势比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西师大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1、仔细观察图画,感受农贸市场的热闹与繁荣。

2、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了解“肉”字的演变过程。 3、能够按照事物的类别来给事物正确分类。

[教学重点]

1、学会七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十四个要求会认的字。

2、结合图画认识字型,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字型与字义的相结合。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 相关的图片

2、教学课件

3、有关购物的录象

[教学流程]

一、 设置情境 激发兴趣

1、谈话、设疑

(1)今天冯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你们想知道是哪吗?播放录象(画面显示“农贸市场”的招牌及市场内井然有序的商品,商贩们在热情地叫卖,顾客们在挑选自己需要购买的物品等景象。)

2、同学们去过这个地方吗?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农贸市场)齐读课题。随机学习“农、市、场”三个字。

观察“农”字是怎样写成的?第四笔是竖提,强调“农”最后一笔是“捺”;扩词:农村、农民等,还能组哪些词语?

“市”翘舌音 整体认读音节 “市场”是集中卖东西的地方。扩词(闹市 、城市)你知道那些城市?

“场”形声字 翘舌音

(2)看完刚才那段录象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商品多种多样、人很多——引导感受农贸市场的热闹、繁荣)这些人都在做什么?(有买东西的,有卖东西的)

趁机学习生字“卖”,指导最后一笔是点,和买相对。“角色扮演” 利用两个道具找同学来表演买卖东西时的情景来区别“买”和“卖”的字义。

二、 认识事物 认读词语

1、我们书中就有一个农贸市场,现在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看一看菜摊上出售哪些东西?把你看到的说一说。

(苹果 西瓜 糖葫芦 枣 白梨 柿子 葡萄 草莓 白萝卜 肉 红肠)

2、 检查认读情况

(1) 你们根据文中给出的拼音能认读每样东西的名字吗?自己小声试读。

(2) 谁能把这些商品的名字大声的读给同学们听?(随机指导“糖葫芦”“柿子”“葡萄”“白萝卜”几个词的最后一个字都读轻声。”“枣”是平舌音,“柿肠”是翘舌音)。

(3) 评选读的好的学生大声领读。

(4)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开火车读。

(5)小游戏(这些词语大家都认识了,老师现在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把字卡摆在桌子上。老师说事物的特点,你们找到相应的生词举起来并读出来。)

三、 自主探究 合作讨论 识记字形

1、 老师把这些商品都请到了字卡上了(出示和商品相对应的生字卡片) 学习生字“苹、糖、枣、柿、葡、萄、莓、肉、肠”

(1)看(苹果)图片,谁能读出图上的词语?“苹”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形旁和声旁分别是什么?

(2) 说说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苹果的“苹”字?

(3) 苹果是水果的一种,它的种类很多,说说你吃过或见过哪种苹果?

(4) 谁愿意用“苹果”说一句话。(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2、 下面请同学们用同样方法自主识字,可以同桌讨论怎样记住其他生字。

3、 根据字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法学习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 然后请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字。

5、 柿——木+市=柿,柿子、西红柿,请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找一找词语中还有那些是形声字?(葡、萄、糖、莓、肠) 卜——用加一加的办法,竖加点就是卜。

6、课件演示“肉” 字理动画图,了解肉字的演变过程;扩词训练:肉的种类有哪些?(鸡肉、牛肉、羊肉、猪肉……)

四、词语分类

同学们,书中的农贸市场摆放的东西井然有序,可黑板上的东西没有规律,现在我们来帮它们分分类好吗?

五、指导动手 练习书写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商品,并知道了它们的名字,还有他们名字里的14个汉字,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想不想选几个写下来呀?

2、通过课件把要求会写的7个字拉到虚宫格里,让学生观察字形,主要是各个部位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同桌交流。

3、汇报各自的发现,师生可以随时补充、纠正。

4、教师在黑板一角的虚宫格里板书示范难写的字,边写边说明笔顺和字形。

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纠正坐姿。

6、小组评价,选出好的以小组为单位,互换展览。

五、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选字填一填。

(市 柿) 城( ) ( )子 ( )场 西红( )

(平苹) ( )果 ( )原 ( )面 ( )均

(场 肠) 操( ) 广( ) 香( ) 红( )

六、儿歌:

农贸市场真热闹,苹果西瓜和葡萄。

草莓鸭梨大红枣,冰糖葫芦香又甜。

萝卜土豆西红柿,牛肉香肠味道好。

七、 布置作业

1、写课后词语

2、用自己的话把书中的“农贸市场”介绍给家里人

比较大小一年级上册 篇4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2、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课前准备

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做手指游戏,教师和学生一起做。

2、填字游戏,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引入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开口朝大数”,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尖朝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5、动手动脑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品请学生上台摆一摆,填一填。

(1)看一看,比一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三组练习结束后进行小结。

三、练习天地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学生回答。

四、小兔子的家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说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五、课后总结

上一篇:小学数学老师备课教学计划格式下一篇:爱的奉献高中议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