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病人管控措施(精选5篇)
据中国有关权威部门的保守估计:中国的精神病的患病率大概是千分之十三点四七,中国的精神病患者已达到1600余万人,其中有160余 万对社会治安构成危害。精神疾病已成为中国人最易患的疾病之一。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得到统一的管理和有效的治疗。我院是民政局所属精神病专科医院,从建 院起,就一直承担着收治常武地区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的日益便利,人口流动性的增大,流浪精神病人呈现显著增长的趋 势,自2004年至今4年时间,我院共收治734例救助病人,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城市流浪精神病人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对遇到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现探讨如下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目前主流流浪精神病人管理状况的调查研究,针对救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对我市流浪精神病人管理体系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社会转型期内,各种社会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一些人跟不上社会发展变化的节奏,产生较为强烈的失落感和心理不平衡,心理疾患比任何时期都更容易发生。据统计,我国精神病患者达1600万之多,仅我县83万人口中,就有近4000名精神病患者。有的精神病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在公路中间乱跑,阻碍交通;有的骂 人打人,甚
至残害邻里和亲人,一个社区、一个村如果有一个精神病人,尤其是重性精神病人,整个社区和村子的群众都会为之恐惧。
一、精神病人管控存在的问题
精神病患者作为一种特殊的疾病,对他们的治疗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其他公民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精神病人的治疗、日常管控主要以家庭为主,而这种管理却存在许多问题。
1.1 精神病人接受治疗情况差。
随着交通的日益便利,人口流动性的增大,流浪精神病人也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我院04年收治流浪精神病人128例,05年收治142例,06年收治202例,07年收治262例,上涨比例依次为10.9%、42%、29%。虽然经过数次调整,目前收容病区床位已增至93张,但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病人的需要,目前病房收治病人达116位。精神病人的治疗费用根据不同病情,每人每月在1000-3000元,无监护人和优抚对象精神病人所需的基本治疗,费用由县民政局 和镇街政府解决。对于“武疯子”,因其监护人不愿管理,在病情较重时,由于其社会危害性大,便由镇街政府出面处置,其治疗费用基本也由镇街财政解决。对于 镇街财政来说,这笔资金负担起来十分困难。有监护人的精神病人,由于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差,难以保证病人能得到长期正规的治疗,难以保证治疗效果,多数只 能找点土方来用,或断断续续在医院买些药,民政、残联方面也没有单独的精神病人医疗救助政策。
1.2 监护人监护责任落实差。
虽然法律在精神病人的监护上对家庭成员、村(居)委会、地方政府都做了一些规定,但因精神病人发病时间长、治疗费用高、难以控制其 行为等原因,加上多数家庭早已因此陷入贫困,无力监管,大多数监护人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基本上没有进行有效监护。村(居)委会的收入来源少,没有必要的设 施和资金,也难以落实对无监护人精神病人的监护。地方政府没有专项资金,也难以落实监护责任,只在“武疯子”肇事时才采取一些强制控制、治疗措施。
1.3 监管机制不完善。
目前涉及精神病人管理的牵头协调、经费渠道、救助机制、治疗管控、医疗保险、应急处置等问题,在一些法律法规中有一些规定,但是操作性不 强。如定点医疗、强制收治、监护责任等没有有力措施来保证落实,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和人员,没有保障经费,没有纳入医疗保险病种等。一些精神病人经过 医院治疗后,自知力恢复,可以出院,却找不到接纳的地方。
1.4 流浪精神病人管理难度大。
精神病人难以控制自身行为,经常脱离掌控,经常有精神病人到处流浪,为了不影响城市文明形象和市容市貌,一些地方将本城的流浪精神病人收集装车,转移到相邻省市区。1.5流出通道不畅,病人积压。
疏通流出通道是搞好流浪精神病人救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必须要有准确的家庭、社会资料作保障,现有的问题是:(1)伴有聋哑、重度智能低下的精神病人根本无法说出家庭地址,只能在医院滞留下来,目前尚无有效的分流通道。(2)一部分病人经过治疗,病情缓解,能够搞清家庭地址,与家庭和当地政府联系后,对方却一直不愿来接,甚至拒接。(3)找到家庭住址需要护送返乡的病人,救助方式也发生了转变,首先必须与病人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取得联系,确认人员信息,对方同意接收该病人,才能根据苏福民[2005]56号文件规定,将其移送至跨省救助站(苏州)转送返乡,这样就造成了病人来不及转送。由于出口不畅,使滞留的病人逐渐增加,最后必然成为政府的沉重包袱。
1.6 救治对象概念不清,家属监护不力。
流 浪街头的精神病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着的精神病人;另一类是有着的精神病人。公安等机关发现流浪街头的精神病人护送到救助站,由救助站进行甄别、鉴定,对有着的精神病人通知其家属或者所在单位接回监护、治疗,家属、单位拒绝接回的通知流出地的民政部门接回;对无着的精神病人,再送我院收治。
常 州目前有六十六个派出所,有的派出所只要一碰到流浪人员,不管是否有精神病,或不管是否能找到家属,不经过梳理就直接送来我院,还有的派出所将一些刑事犯 罪分子和一些民事诉讼人员也送来我院,给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个别本地病人有家属,但家
属对病人基本不承担监护责任,致使病人屡次被送入我院,这无 形中增加了工作量。
1.7 治愈病人何去何从,缺乏相应的法规指引。
经 过治疗,一部分自知力恢复、临床全愈的救助病人,由于各种原因滞留我院,无法流出。我们能否让病人自主出院?目前尚无可依据的法规指引。还有一部分病人,虽然已达临床全愈,但精神病有其特殊性,有些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或残留一些如失眠、寡语、懒散等不影响其他人的症状,这些病人回归社会是最好的办法,有利 于社会功能的康复,对于流浪的无着的这部分病人,本该移送相关福利机构或敬老院,但由于对精神疾病的不理解或恐惧,其他福利机构都拒绝接收此类病人,或即 使暂时接收了,一旦发现其稍有睡眠差或异常举动不问原因就又立即返送回院,造成康复期病人长期积压在治疗病房内。针对这种情况,是否有更科学合理的解决办 法? 1.8 病人来源复杂,诊治困难。
流 浪精神病人最明显的特点是病史不明,对病情一无所知,没有主诉,根本不配合检查,这些对诊断、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其次,病人来源复杂,不同地方的病人口音 不同,文化存在差异,交流较为困难。第三,这类病人入院前流浪背景不清楚,有无犯罪前科或其他特殊背景都无从知晓。第四,流浪精神病人没有监护人,一些告 之
签字制度无法落实,有时会影响治疗,还有的病人躯体情况复杂,需要仔细检查、甄别等。
1.9 救治资金不足,难以保障。
首先,流浪精神病人大多无法提供病史,缺乏用药记录,为了控制精神症状,常使用一些价格相对较高的、不良反应小、较为安全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第二,流浪精神病人伴有躯体疾病的比例较高,本文资料显示占34%,在治疗精神疾病的同时必须治疗伴发的躯体疾病;第三,近年我院在收治流浪精神病人工作中,曾收到伴有艾滋病、梅毒、肺结核、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故为 了保障医护人员及其他病人的健康安全,以防交叉感染,同时为病人负责,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另外,每个病人收治后,都要提供衣服、日用品、伙食等 服务,这些大大增加了医院的开支,加上目前物价飞涨,每人每月560元的补助只是杯水车薪。
二、精神病人管控措施
精神病人问题已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救治不及时或看管不严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精神病人特别是重性精神病人的救治和监管仅靠亲属 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将这一群体的救治纳入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投入的范围,从政策上、经济资助上提高家庭监护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2.1增开病区,政策向收容病区倾斜。
我院即将进行整体迁建工作,在新建的院址内,将加大精神科的设施设施投入,增开精神科病区,特别是收容病区,按目前的收容病人增长趋势,再过5年,积压在病房内的流浪精神病人将会突破200人,这就需要设置4-5个病房,为便于管理,最好专门规划一幢收容楼。同时,按我院“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宗旨,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加大对收容病区的投入力度,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在政策上也要向收容病房倾斜。2.2协调各部门关系,尽量分流流浪精神病人
在收治无主精神病人期间,我院向司法局提供收治病人基本特征,由司法局向社会进行公示,在公示期满后,精神病医院开始全面康复治疗。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待病人病情稳定,能够查清住址,接送回原籍。无法查清的,报请主管机关同意后,可以送到福利机构或当地敬老院按“三无”对象进行安置,同时为其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2.3与各派出所、地方民政部门增加沟通
常州辖区内共有66个 派出所,各派出所对流浪对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多同他们沟通,明确我们收治的对象,救助的范围及程序,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对于那些不履行 监护责任的家属,我们要和当地民政部门联系,让他们督促家属加强对病人的监
管,必要时我们也会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舆论的力量加以约束。
2.4完善告知制度,同救助站加强联系
流浪流精神病人虽无监护人,但并不是说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处置可以随心所欲,病人虽在医院,但还属于救助对象,因此一些特殊检查、治疗、用药等要及时与救助站沟通联系,取得其认可和配合,尤其是合并一些躯体疾病需要其他内外科治疗时,更应与救助站联系。2.5加大救治资金的投入,切实保障资金及时到位
病 人的飞速增多及物价的上涨等各种原因导致救治经费严重欠缺,而目前采用的办法是年终按每月核定一个基数统一下拨救治经费,这种方式制约了我院工作人员工作 的积极性,救治的越多,经费开支越大,经费更加入不敷出。对于外地涌入的精神病人的救助救治,国家没有专项拨款,救治费用无法落实。因此,应将救治流浪无 主的精神病人的经费纳入救助的总盘子,政府财政也应给予大力支持。救治费用应采用实报实销的办法,这样才更有利于救治工作的开展。
总之,通过我院多年收治流浪精神病人的实践,我们觉得流浪精神病人缺乏有效监护,病情得不到及时治疗,对城市市容及社会治安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对这些病人加 强管理对维护社会安定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年精神病人伤人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建议将这些
病人纳入社区精神病三级防治网络中,实行属地管理,在住院费 用方面给予一定政策上的倾斜,以确保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作为医院方面,我们也不能仅满足于控制急性期病情,病情稍有好转,找到家属后,应尽量说服家属不 要急于带回,而应达到一定的疗程,这样才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要重视对病人的心理疏导,增强其应对各种不良刺激的能力,对家属做好出院宣教工作,指导他们 正确照料病人。
三、农村精神病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农村精神病人群体不断扩大,一些病人散落在社会,成为极大的治安隐患。据了解,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因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料性,极易造成无辜者群死群伤,从而引发信访诉求问题。而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而受农村传统观念、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这些精神病人往往难以得到有效救治和管理。
一、精神病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是乡村管治能力的缺失。农村精神病人肇事惹祸后,乡村虽将其列入精神病管控人员进行监管,但精神病人发病有突发和不可预见性,乡镇往往只是提供信息,肇事 后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只能督促其亲属加强监管,督促村委会加强防范宣传。其亲属出于多种情
况考虑,对其治疗不彻底和不负担,无力采取更安全有效的防范措 施。
二 是医疗等救助机制的缺失。一般精神病人发病后,乡镇卫生部门没有有效的便宜药物对其治疗,间接造成精神病人病情加重。一旦肇事惹祸,造成严重后果,公安部 门才会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鉴定。如果确定当事人在肇事惹祸期间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将不负刑事责任并被遣送回家,形成精神病人肇事“事前没人 管,事后也没人管”的局面。一些农村家庭为不让精神病人危害社会,往往简单地把他们关在家中不让外出,有的甚至将手脚锁住。这些病人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成为当前农村最困难的群体之一。乡村两级对这些人的帮扶也有心无力,除了给符合条件的精神病人办理低保外,由于没有其他的救治经费,只能逢年过节象征性地 送去一些慰问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家庭贫困现状。
三是大部分精神病人得不到有效救治。据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规定,参合农民患精神病在省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补偿标准为减300元后按63%计算;门诊费用可全年累积起来报销,但封顶线为2000元。而一个精神病人每月的治疗费用在2000元 左右,长期住院治疗费用很高,一般农村家庭就很难承受,部分病人往往在病情得到控制、有所好转时,就拿药转到家中服药治疗,由于许多时候服药不及时、护理 不到位,造成病人病情反复。无钱住院治疗的病
人往往被亲属用铁链、铁锁、铁门像宠物一样囚禁在家中。一旦看管不严,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四 是收治管控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存在没人管、不愿管和没钱管“三难”问题。对那些家庭无监护能力和流落社会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单位、村委会和家庭都怕 惹麻烦,怕出力不讨好,反而招来事端。而收治管控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需要钱,有钱人不愿出,困难人家又出不起,村委会和基层政府又负担不了,相关职能部门 又无此项开支,最后导致收治管控精神病人工作难以开展。
1、完善工作机制。要完善定期排查机制,确保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控制;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把收治管控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 设立财政专帐,专款专用;要完善责任倒查机制,对摸排不细,工作失职,管控不力导致精神病人肇事肇祸造成严重危害的,实行责任倒查。
2、强化监督管理。对病情轻微的病人,可采取由监护人(单指家人)出一部分、国家帮扶一部分的两结合的办法筹集资金,对他们进行医学治疗,让其逐步康复;对高 危精神病人,可采取由县一级政府牵头组织,对他们进行医学及病情级别鉴定,由政府和个人双方共同筹集资金,选择合适的地方,安排适量的人员,实行集中强制 治疗和监控。对康复的精神病患者建立跟踪监护档案,定期组织复查,减少精神病复发引发的社会危害。
1 具有良好的护理态度
对待病人态度要和蔼、有耐心, 对病人的病态言行要谅解, 切勿随意责备、讽刺、打骂或捆绑, 避免激惹, 防止不良刺激, 但也不可一味迁就病人, 听之任之。对冲动伤人的病人要劝导和制止其病态行为以防意外发生;对多疑被害妄想的病人, 要坦率诚恳, 举止大方。
2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宣传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为病人建立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尊重病人, 不能歧视及嫌弃病人[1]。生活上给予关心、体贴病人, 心理上安慰、鼓励病人,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利于病情稳定和促进康复。
3 合理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
3.1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少数病人受精神症状影响或药物反应的影响, 生活及个人卫生难以自理, 家人就要协助和督促病人做好个人卫生。加强对病人的训练, 帮助病人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 养成规律性的生活习惯, 培养病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
3.2 加强睡眠管理
精神病人睡眠的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 家人应尽量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安排病人住在安静、整洁, 避免强光和噪声刺激的地方, 睡前禁止参加能引起情绪剧烈变化的各种活动, 使病人能安静入睡[3]。
4 坚持系统的药物治疗
教育病人树立长期服药的信心, 督促病人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巩固疗效, 防止吐药、藏药或随意擅自减药、停药, 定期到医院复查。同时, 家属应注意妥善保管好药品, 防止病人一次性大量吞服及而造成不良后果。对认为自己病已痊愈不需要服药的病人, 应耐心劝导说服病人, 让病人充分认识到精神病复发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对无自知力、拒绝服药的病人, 应采取多种方式确保病人治疗, 并且要经常检查病人的衣物, 环境及地面有无药品, 严防病人囤积大量药物用以自杀。
5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如病人有下列迹象者应引起警惕。病人否认有病, 突然拒绝服药;睡眠时间减少;出现片断的精神症状, 如幻觉、妄想、言谈举止异常、情绪波动大、易发脾气等, 如发现上述疾病复发先兆症状应及时送病人到医院就诊。
5 心理护理
帮助病人树立自信心, 消除其自卑感, 同时对周围人群进行精神卫生宣教, 使他们对精神病有正确的认识, 消除社会偏见, 为病人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 使其逐步向身心健康过渡, 成为有益于社会或减少社会负担的人。
总之,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精神疾病的护理显得极为重要。然而, 如何做好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难点。因此在工作中应首先明确精神疾病家属护理的具体内容, 了解康复有关知识, 掌握家庭护理技巧。
参考文献
[1]张卫芳, 王万芝, 宋洪春.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护理[J].护理研究, 2004, 18 (6B) :1090-1091.
[2]李素兰, 王玲花, 赵淑芳, 等.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8C) :2218-2219.
【关键词】精神病;公共卫生;社区服务;管理
1精神病与社区
精神病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者心理原因引起的问题,特征为患者对世界的认知、自我情感、动作行为、或者思维活动发生障碍,一般经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医生进行确诊,并在医院进行治疗[1]。当病人病情稳定、病症轻、或者家属无经济能力自愿出院等情况下,回到所住社区,经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管理。社区会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各类型的服务。包括:①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方式;②督促病人按医嘱服药,并接受治疗;③积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预防疾病复发;④做好精神卫生咨询工作;⑤宣传防病知识;⑥建立精神病病患档案。
2现社区精神病病人管理的不足
对于精神病病人的管理,主要涉及人力、物力、财力三个大方面。而现今社区精神病病人的管理问题也主要体现在此:①人力,最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平均下来每个医务人员需要管理的精神病病人过多,社区居民对精神病的医疗知识欠缺。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对家中患者进行有效的照顾。②物力,社区对于精神病病人的管理,缺乏有效的仪器进行治疗,医疗规模过小,不能有效将患者统一进行管理,这样也不符合家属意愿,同时,还有存在对精神病的治疗不够重视的情况。③财力,由于精神病的治疗需要持久和有效的价格相对高昂的药物,一般社区和有些病患家庭都无法承受。即使在有国家补助特困的情况下,这样的政策也不能满足病患家属的需要。同时,家人多因经济原因外出工作,病人在家人外出时间无人照料。社区对于精神病病人重在已经确认随时会对社区安定产生威胁的个体,对社区的安定一般不存在隐患的重视程度次之,而对于隐性精神病患者往往照顾不到,这些是潜在的危险因素[2]。以上,都加大了社区对精神病病人的管理难度。
3如何有效管理社区精神病病人
除了一般可行的以上六项基本内容,保证对于社区的精神病患者基本关怀外,考虑到现实因素,使患者的疾病早日痊愈,脱离病魔,回归社会,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的补充措施。
3.1积极组织各种活动,让精神病患者参与进来当今社会,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生存压力等各种社会的压力,造成人们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基本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这些促成了精神病的诱发。而各项娱乐活动,如气排、篮球、跳绳等体育项目,唱歌、跳舞、书法等文艺类的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释放压力。这些举措,对于潜在的精神病患者十分有效,对于重型的精神病病人,在不对他人和自己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让其参与到此类活动,如此,能加强病人与他人的交流,接触社会,早日回归社会,把患者封闭起来反而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3]。
3.2对家人进行有效的劝导及教育,积极接受药物治疗关于精神病病人的治疗问题,没有药物的持续治疗往往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不愿意继续接受治疗的。社区积极进行劝导,分析解释患者的情况,并向上级组织申请,适当减免患者一部分的费用。
3.3呼吁社区甚至社会的关注在家属的同意下,组织社区的捐助活动,为接受精神病治疗的困难家庭进行爱心捐款,人人贡献一份力量,为精神病病人家属撑起一片蓝天。同时,引发社会的关注,呼吁社会的爱心人士和慈善家能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些费用,帮患者及家庭渡过难关。
定期对社区的居民進行知识讲座,这点很重要,恐惧来源于未知。让居民了解了精神病,并懂得采取了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那些已经有精神病患的家庭要重点进行培训教育,了解精神病患者在护理中的注意事项、病人复发应对措施、如何保护病人隐私问题等。这些加强患者家属护理知识的行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患者的康复。
4总结
精神病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不能依靠单一方法来解决,需要我们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参与。社区作为中国社会群居的基本单位,在预防和控制精神病的情况,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社区做好精神病的各项工作,那些未患病的居民会有一个更健康和美好的生活。对于已经发病并治疗中的患者会更快更好地康复,早日投入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同时,精神病病人的某些异常举措,往往会对其他人的人身和安全造成威胁,所以治疗精神病能起到安定社会的作用。虽然在防治精神病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制度不完善,认识不清晰,医学水平不够先进等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精神病病人会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孙凤环,张华,许玉平,潘玉珍.精神科和综合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9(01):43-44.
[2]朱永鑫,马瑶,莫伟静,赵丽娜.精神分裂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调查及其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05):188-189.
巡田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巡田乡迅速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管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各相关部门:
6月11日下午5时57分,隆回县县城发生一起精神病人持刀伤及14人的事件。为进一步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管控,有效预防和减少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各类案(事)件的发生,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新综治办[2011]9号《关于转发《关于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管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巡田乡迅速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立即展开排查管控工作,组织落实。
二0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主题词:精神病人 排查管控 方案 抄 送:县综治办 抄 发:各村民委会、各相关部门 巡田乡党政办公室 2011年06月30日印发 《巡田乡迅速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
管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措施,扎实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工作,切实摸清底数,掌握现实情况,为加强救治服务、落实管理措施、有效预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有力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精神病人合法权益打下工作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摸清底数。以村、组为单位,对精神疾患人员进行普遍调查,做到逐人见面、逐人筛查,摸清底数。
(二)采集信息。全面采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详细信息和资料,上报乡派出所。派出所要根据排查结果,建立全乡重点精神病人信息档案。
(三)病情评估。切实掌握辖区内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现实情况,开展危险性评估,逐人制定救治、服务、管理措施,落实看护人员和责任。
三、组织领导
乡政府成立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领导小组,由武装政法委员肖能强任组长,派出所所长杨友华任副组长,乡财政所、安监站、综治办、民政办等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统一协调指挥,监督、指导各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乡综治办,各相关部门确定专人参加,强化检查指导,严格信息、数据保密制度,归口报送统计报表材料。确保整个排查行动有人抓、有人管,责任落实,措施到位。
四、职责分工
乡综治办:负责组织协调、推动相关部门和村重视、支持排查行动,落实排查管控工作措施,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同时收集本辖区各参与单位的相关数据和工作情况,及时上报县综治办。
乡派出所:负责排查、收集、梳理本辖区精神病患者的相关信息,逐一列出名单。并据排查结果会同乡综治、民政等部门和各村对排查出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制定相应管控方案,落实管控责任。
乡民政办:负责收集、疏理所管理的精神疾病患者相关信息,逐一列出名单;对排查发现的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信息,及时通报公安部门、卫生机构;掌握需予以救助的贫困精神病人数量,对需要救治的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乡财政所:负责按照镇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领导小组的要求全力做好此次排查行动的经费保障工作,确保经费落实到位,保障排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排查范围
(一)全面调查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的人员以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的精神疾患人员。
(二)重点排查曾经肇事肇祸和可能肇事肇祸的重性精神病人,即其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违犯《刑法》或者《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精神病人;或患有上述重性精神疾病,且病情不稳定、流露暴力倾向,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评估为高风险的精神病人。
六、工作步骤
(一)排查摸底阶段(2011年6月30日至7月8日)。各村按照要求组织人员在辖区内开展排查摸底,全面疏理现有重 性精神病人名单和疑似精神疾病患者名单,掌握本辖区有危害行为的重性精神病人底数,并将排查情况以书面形式于7月8日前报乡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走访核实阶段(2011年7月9日至2011年7月29日)。派出所要根据乡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重性精神病人名单,逐一上门走访见面,落实可疑精神病人的诊断、司法鉴定工作。
(三)落实管控措施阶段(2011年7月30日至2011年8月4日)。组织派出所、民政、安监、政法等部门根据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危险性评估的结果进行会商,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或被评估为高风险等级、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逐人制定收治、管理措施;对出院的病人要组织相应村委会配合相关部门,完善管控措施,加强跟踪监测,督促监护人加强看护,避免因收治、看护不力造成安全隐患,引发现实危害。
(四)检查总结阶段(2011年8月4日至2011年8月7日)。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前一阶段排查和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梳理,查漏补缺,上报工作总结。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迅速启动排查。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预防和处臵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有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村、各相关部门务必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及时向镇排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和统计数据,确保排查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二)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措施落实。排查行动涉及综治、公安、卫生、民政等多部门,各相关单位要扎实细致地开展排查,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和关爱,对排查行动不做公开宣传报道,避免刺激病人情绪,防止给病人家属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 力和负面影响。对排查出的精神病人,要做好诊断、治疗等服务工作,多做其家属解释工作,通过落实现行政策,帮助解决基本医疗和基本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争取理解和信任。
(三)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乡排查行动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排查行动的督促指导,将其纳入各村、各部门绩效考核。要将排查工作经常化,确保及时发现辖区内的重性精神病人,落实救治、服务措施。对因工作不深入、排查不细,未能排查出曾因肇事肇祸或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并引发杀人、伤害等恶性案件的,要严肃追求相关人员的责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绍兴县各镇街经济水平[1]为判断依据, 把绍兴县19个镇街分成经济上等、中等、下等三类, 三类中各随机抽取1个镇街, 以纳入社区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为研究对象。重性精神病人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双相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4种疾病, 疾病诊断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 [2]执行。
1.2 方法
统一制定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一、二级社区精防医生作为调查者, 通过对病人监护人或熟知病人病情的家属问询, 对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社区治疗康复前后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1.3 社区治疗康复工作措施
1.3.1 组织健全、网络完善
工作初期就成立由财政、卫生、残联、公安、民政、社保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 全面协调精防工作开展;并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设立精神卫生办公室, 负责全县精防工作的计划、培训、考核。镇 (街) 村相应成立相关组织。工作网络上成立了由县疾控中心牵头、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精防工作网络, 具体落实精神病人摸底调查、治疗康复、随访干预。同时为每个精神病患者成立由精防医生、村干部、病人家属组成的三人爱心监护小组, 吸收残联、民政、公安等各界人士参与精防工作, 对精神病人实行全方位管理。
1.3.2 经费保障有力, 免费药品范围广, 住院救助力度大
绍兴县从2002年开始精防工作, 县财政就保证了覆盖工作范围每人0.5元的工作经费;2005年县政府出台社区免费服药政策, 社区免费药物种类达32种;2006年县残联、财政、卫生出台贫困精神病人免费住院救助政策, 免费住院救助时间为每人每年3个月。病人所有免费药物及住院救助经费由县残联残保金保障, 进行实报实销。
1.3.3 通过三级精防网开展工作, 为广大精神病患者提供便利可及的服务
绍兴县把精神病人的管理同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起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 精防医生充分利用本县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的站点优势和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工作职能, 为精神病人建立了10~15分钟的服务圈, 全县2 000多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均可在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到便利免费的药物治疗、随访指导、定期复诊和体检等服务。对一些出行不方便的病人, 一级精防医生逐一进行上门访视。
1.3.4 广泛开展宣传和家属培训, 营造良好氛围
每年通过广播稿、展板和上街宣传等形式开展精神病防治宣传;通过不定期召开家属培训班, 提高家属及监护人的精神卫生知识;通过治疗、随访等途径干预患者家属, 使病人家属了解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发展规律, 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纠正不良态度, 为精神病人的康复和回归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1.3.5 初步进行残疾人庇护中心的探索
2011年, 由县残联牵头、以政府资助、个人承办的方式建立了3家残疾人庇护中心。庇护中心主要为病情相对稳定的精神病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 庇护中心的建立为病人回归社会更接近了一步。
1.4 资料的分析
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 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3个镇街社区在管重性精神病人460例, 实际调查438例, 调查率95.21%;回收有效表格435张, 回收率99.31%。其中精神分裂症326例,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3例, 双向障碍92例, 偏执性精神障碍4例, 精神分裂症病人占74.94%。
2.2 进入社区治疗康复前后康复效果比较
表1显示, 进入社区康复前后, 病人症状控制、社会劳动参与情况、年平均复发次数、治疗依从性、年肇事肇祸次数、该病家庭年支出总体概率分布均不同, 社区康复后明显好于社区康复前 (P<0.01) 。
3 讨论
备注:社区治疗康复前未采取任何治疗的99例病人未计入年家庭支出的比较, 无监护人的4例病人未计入监护人就业比较。
疾控中心是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抓手之一, 由疾控中心牵头组建三级精防网可发挥其组织优势, 克服精神病专科医院组织上的相对弱势[3]。与由专科医院牵头的县市比较, 绍兴县的精防队伍“快、稳、强”, 即组建快、队伍稳、成员精干。绍兴县没有精神病专科医院, 业务技术上依托了距离县城8公里的绍兴市七院, 市县的合作和互动, 使该县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在技术上得到良好支撑的同时也使相对紧缺的精神科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重性精神疾病在自然条件下, 多呈反复加重或恶化[4]。绍兴县从2002年开始开展“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四类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入社区治疗康复后, 病情控制率、参与社会劳动情况、年平均复发次数、服药依从性、年平均肇事肇祸率、家庭平均年支出费用等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说明近10年精神病人社区治疗康复的工作措施是有力的, 成效是显著的。其中病情控制率由原来的22.99%上升到现在的92.18%, 幅度呈四倍递增, 增长幅度远高于张雪静[5]、黄劲梅[6]报道, 可能与本县精神病人社区治疗康复时间长、免费药品比较齐全有关 (上述两个报道社区治疗康复时间在3~5年之间) 。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比例由原来的25.98%上升为33.29%, 与黄劲梅[6]、骆焕荣[7]等报道结果相仿, 可见, 与症状控制相比, 劳动力的恢复是比较缓慢的, 也提示劳动能力的恢复需要除了药物控制之外的多种措施。
本县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10~15分钟服务圈, 由社区责任医生根据专科医院医生的治疗方案, 为患者提供免费的抗精神药品, 是绍兴县重性精神病人社区治疗康复的核心内容, 这种形式不仅给精神病人及其家庭减轻了治疗的费用, 还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属的照顾负担, 减少了每月去专科医院诊治的费用和麻烦, 为病人长期不间断服药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8]。本次调查显示服药依从性一般及以上的比例由原来的59.31%上升到83.22%, 服药依从性差的比例则由40.69%下降至16.78%, 提示社区治疗康复可显著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是一项预防精神疾病复发的有效措施, 与林勇强报道一致[4]。李建华等[9]开展过免费投药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一年随访研究, 做法是派出精神病专科医院主任、副主任及主治医师各一名每月定时为病人送药上门并巡诊, 研究结果同样显示病患SDSS得分降低, 复发率降低、就业率升高、服药依从性提高等结果。但这种做法只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的研究, 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开展全人群中精神病人长期治疗康复服务, 我国目前的精神病专业医生资源远不能满足。现实中精神病人大多需要长期服药, 且在短时间内方案固定不变, 在目前我国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 由经过培训的社区责任医生按照专科医院出具的方案免费发放药物的做法是切实可行、值得推广的。同时, 每年请专科医院医生在社区相对集中为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和服药方案调整, 可使有限的精神专科技术与社区康复力量得到较好的结合和发挥。
调查显示家庭为该疾病的年支出费用3 000元及以上的由原来的29.16%下降到2.38%, 支出费用在0~1 000元, 也就是基本没有支出费用的占到88.09%, 可见绍兴县社区免费发药和贫困病人住院救助工作大大减轻了这些家庭的经济负担, 使得政府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挥。
精神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致残率高的特点, 病人家属往往因为照顾患者而无法正常工作, 劳动力被严重束缚, 由此减少的经济来源使病患家庭更加贫困。本次调查也显示病人在治疗康复前后家属 (监护人) 的就业情况无明显变化, 说明精神病人虽然在症状、参与社会劳动、复发次数上都有所改善, 但仍离不开家属全天候照料。提示精神病人的社会功能恢复是漫长的, 本县绝大部分病人的康复仍然在家里。这种现象的存在迫切期待产生一个能够提供生活照料、各类技能训练和康复的场所, 这种康复场所的存在, 不仅使精神病人得到统一的管理和科学的康复, 也可大大解放精神病人家属的劳动力, 间接产生社会经济效益[10]。
摘要:目的:评估绍兴县近10年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绍兴县内3个镇街, 对纳入社区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开展康复前后相关指标调查评估。结果:社区治疗康复前后, 重性精神病人症状控制率、社会参与率、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年平均复发次数、年平均肇事肇祸次数、家庭为疾病的年支出显著降低;监护人就业率变化无显著性。结论:采用由疾控中心牵头、以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精防工作网, 开展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切实可行;绍兴县近10年的社区精神病人治疗康复工作成效显著;现实情况期待精神病人康复机构的设立, 以解放监护人劳动力。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社区,治疗康复,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1]绍兴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绍兴县年鉴2009[M].北京:方志出版社, 2009:337.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三版) [M].济南:山东科技技术出版社, 2001.
[3]沈调英, 陈正平, 陈国强.农村社区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7) :713-714.
[4]林勇强, 郑少雄, 洪晓虹, 等.汕头市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5年疗效分析[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2, 14 (1) :1-3.
[5]张雪静, 骆焕荣.“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模式对社区精神病人康复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8, 27 (3) :240-242.
[6]黄劲梅, 吕嘉春, 陈杼豪, 等.社区干预对人群精神病的防治效果:5年随访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21) :4190-4191.
[7]骆焕荣, 张雪静, 邓筱璇, 等.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的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12 (3) :190-191.
[8]沈调英.农村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实践与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6 (9) :47-48.
[9]李建华, 卢胜利, 俞志勇, 等.免费投药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一年随访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 2008, 20 (4) :213-215.
【社区精神病人管控措施】推荐阅读:
精神病人管控方案07-19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12-01
2007社区精神文明创建专题11-04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11-20
文化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计划10-19
某某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总结11-25
2018年社区精神文明工作心得体会12-02
社区管理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影响论文05-28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11-07
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知识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