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精选15篇)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 篇1

8.1饮水卫生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卫生安全评价规范》《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8.2饮水卫生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 《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卫生安全评价规范》《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规范》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8.3饮水卫生现场监督检测、采样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 《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卫生安全评价规范》《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8.4饮水卫生行政处罚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8.5饮水卫生监督档案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 篇2

1 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滨州市县区卫生监督机构, 10家集中式供水单位。

1.2 调查内容

卫生监督机构人员构成、监督频率、检测数量、监督文书、饮水合格率、供水单位卫生要求落实情况等。

1.3 调查方法

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 随机抽查180份监督意见书进行分析。对抽检水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各水厂制度、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利用量化评分表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2 结果

对比分析100份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前与量化分级管理后, 70份同期开展量化分级管理与为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意见书出具的监督意见数量, 结果发现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后同工作量需要的监督员人次比量化分级管理前降低16%, 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13%。单位监督员的工作量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后比量化管理前提高70%, 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90%,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104.9, P<0.05) 。 (表1)

各供水单位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别达到97.5%和82%, 与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前相比较有明显提高 (表2) ,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10.54, P<0.05) 。1999年、2001年、2008年霍乱发病率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6.82 P<0.05) 。 (表3)

水厂化验室自检项目和能力较量化分级管理前显著提高, 差别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 (χ2=4.19, P<0.05) , 检验结果指导反馈生产, 监控水质安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 (表4)

供水单位卫生组织制度建设比实行量化分级管理之前提高了57个百分点, 90%的供水单位制订了涉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组成了专业应急队伍, 配备了各种应急处置物资, 安全供水的格局基本形成, 确保了全市连续7年霍乱疫情零发生率。 (表5)

3 讨论

以定性管理为手段行政管理为特点的旧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模式,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逐渐显现, 工作方法、技术手段、管理理念等相对滞后, 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 效率不高, 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卫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当前国内尚未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所以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成为当前公共卫生监督机构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将量化管理模式引入预防性监督工作, 在水源选择和水库设计上, 实行综合资源规划, 充分考虑饮水、工农业用水、城市生态用水等的需要, 建造一个水库可同时满足多个不同用水需求, 避免了重复建设, 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 可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统一。在特定条件下可实行不同用水方式的转换, 对于稳定农业生产产生重要作用。通过采取分格存水分区取水, 提高了单位库容的供水能力, 在不增加库容的前提下扩大了供水规模, 实现了需水量的科学化管理。

实行量化分级管理, 将抽象监督过程变具体, 粗放变细化, 管理更具可操作性、规范性、目的性、针对性和可比性, 初步建立了比较明确的效果评价标准和体系, 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表面性, 监督工作的质量、水平和连续性不再受监督员个人因素的明显影响, 实现了监督管理由定性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监管效率显著提高。根据供水单位信誉度级别, 及时调整监督力量和监督频次, 实现了监督的动态管理, 使卫生监督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使用和最大限度发挥, 使监督员能够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在关键点的控制上, 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行量化分级管理提高了供水单位对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了供水单位是安全供水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要求, 强化了供水单位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质量意识, 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使安全供水变成了一种自觉行为, 促进了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饮水卫生质量显著提高, 涉水突发群体性危害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实行量化分级管理, 抓住了影响供水卫生质量的关键控制点, 通过积极干预将各种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各供水单位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分别达到97.5%和82%, 与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前相比较有明显提高 (χ2=10.54, P<0.05) 。霍乱发病率由1999年的0.17/10万下降到2008年的0.00/10万, 以霍乱为代表的介水性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保护了人群健康。

提高了供水单位工作积极性,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水质自控能力显著提高。根据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 近几年各供水单位纷纷加大了对水质化验时的投资建设力度, 自检项目和自检能力较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前显著提高, 检验结果反馈指导生产。

摘要:目的探索建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长效管理机制, 保障饮水安全。方法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 分析比较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前后滨州市7家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文书和10家供水单位水质检测结果及设施建设情况。结果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后同工作量需要的监督员人次比量化分级管理前降低16%, 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13%。单位监督员的工作量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后比量化管理前提高70%, 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90%, 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别提高47.5%和34%, 化验室自检项目和能力较量化分级管理前提高39%, 供水单位卫生组织制度建设率提高57%。结论实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可显著提高工作质量、效率、规范性、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提高饮水卫生质量, 有效控制介水传染病发生与流行, 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医疗卫生资源浪费, 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 篇3

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加强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

为了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和市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严防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根据《北京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及其有关规定,现就2008年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不仅关系到本市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也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奥运会期间正值北京的多雨季-1-

节,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风险性较大。各级卫生部门承担着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职责,必须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工作,依法履行地方性法规赋予的职责。

2008年工作目标:市政水厂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奥运场馆水质合格率达到100%,涉及奥运场所严禁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全市不发生重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部门指导,主体落实”的原则,明确落实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单位的责任。各区县卫生局要加强与水务等部门的沟通,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共同保障饮水卫生安全,发现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向区县政府汇报。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合理配备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力量,落实监督责任制,做到供水单位有明确的监督责任人,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供水管理责任单位,要通过加强卫生培训,提高责任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做到每家供水单位都要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员。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切实加强对奥运场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确保供水卫生安全

通过对奥运场馆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驻会监督指导和水质监测等综合措施,保障奥运比赛场馆和驻地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详见相关工作方案)。

(二)加强对市政水厂的卫生监督监测,确保全市饮用水-2-

卫生安全

严格按照《北京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对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市政各水厂进行卫生监督。并依据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枯水期、丰水期采集市政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一次全面分析。

(三)加大居民小区供水系统的卫生防护监督,确保市民饮用水卫生安全

各区县卫生监督机构要依据《北京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3月底之前对物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饮用水设施与非饮用水相通的危害,及通过实例培训使有关人员掌握容易相通的关键部位。4月底之前,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全面排查小区内饮用水供水设施与非饮用水供水设施(中水、空调水、消防水、暖气水、洗澡水等)相通问题;全面落实二次供水设施卫生安全防护(防盗门窗是否牢固、破损,钥匙的专人管理制度)问题。针对排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报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并主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2008年5月底前各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向市卫生监督所报送工作信息。

(四)强化农民安全饮水工程监督服务,确保农民饮用水卫生安全

各区县卫生监督机构要对农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一次全面监督检查,对管理单位责任人进行一次培训,对农民进行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教育,6月底前向市卫生监督所报送工作信息。-3-

(五)加强自备水源卫生监督

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自备水源管理责任单位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并对管水人员进行一次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落实主体责任。要求管理责任单位做到水源井应设在装有安全设施且门窗齐全的固定建筑物内,安装饮用水处理及消毒设备并运转正常,水源井周围不能有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源,严防多雨季节对水源井的污染。

(六)完善全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网

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继续完善市政水厂、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网,加强监测工作,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网。

联系人:金淑琴传 真:65007146

联系电话:65007137电子邮件:shuiweisheng@sina.com

二○○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卫生生活饮用水Δ监督Δ通知

抄送:各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北京市卫生局办公室2008年2月22日印发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 篇4

省长 张庆伟

2013年12月26日

河北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保障公共供水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现场制售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生产经营及相关卫生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供水卫生安全目标责任制,组织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相关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将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加大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抽检和水质监测经费的投入。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城镇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设区的市和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镇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做好生活饮用水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类媒体单位应当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向全社会普及相关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意识。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措施,引导和支持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开展与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及检验检测有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提高本地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符合卫生要求,其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必须有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参加。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工程和二次供水设施,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向建设单位提出整改要求。

建设单位对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第八条 供水单位应当依法向设区的市或者县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领取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未取得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的,不得开展供水业务。

第九条 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制定生活饮用水供水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保证生产环境、工艺流程、卫生设施、消毒管理、使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和消毒产品、水质检验、从业人员管理、供水水质等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要求。

第十条 供水单位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人员上岗资格、水质日常检验等项工作,由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十一条 二次供水设施的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应当每年进行一次清洗、消毒。

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于清洗、消毒3日前在供水区域内发布公告,并在清洗、消毒后委托依法取得计量认证的机构,按照国家有关卫生规范的规定进行水质检验。

第十二条 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二次供水设施建成后,建设单位尚未移交给二次供水设施产权所有者的,该建设单位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

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

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属于单一产权所有者的,该产权所有者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

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所有者在两个以上的,应当协商确定一个产权所有者或者有关单位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其他产权所有者承担连带责任;不能协商确定一个产权所有者或者有关单位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的,由县卫生行政部门商当地乡人民政府确定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

建有二次供水设施的建筑物用于出租的,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未约定的,建筑物产权所有者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

第十三条 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的选址、设计和水源选择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设备周围保持良好卫生状况,地面平整硬化,具有废水排放设施。

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与周围的畜禽饲养场所、公共厕所和垃圾堆放处理场所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源的距离应当在十米以上。

第十四条 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

选用的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依法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件;

配备相应的水质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按周对设备和出水水质进行巡查、自检,发现卫生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并每年委托依法取得计量认证的机构对出水水质进行检验,保证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要求;

在设备的醒目位置公示经营单位或者个人及设备管理人员的名称、联系方式、巡查记录和水质检验结果。

第十五条 供水单位、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现场制售饮用水经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组织本单位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的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疾病的人员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

第十六条 生产涉水产品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件。

涉水产品生产单位应当按照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和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卫生规范组织生产,并根据产品特点对生产环境卫生、原材料和产品卫生安全进行自检。

涉水产品生产单位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可能对生活饮用水水质造成影响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使用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或者更换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产品,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卫生学评价,保障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乡人民政府应当确定相应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管理。

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人员负责当地水源的卫生防护和集中式供水设施的维护、水质消毒等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农村集中式供水进行水质卫生监测,加强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安全的技术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做好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安全的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依法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和水质抽检工作,及时调查处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查处违法行为。

第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进入相关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和其他有关资料;

查封、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涉水产品和消毒产品;

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条 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督查网络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水质督查工作,对本行政区域供水单位的供水水质定期进行检测,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检测结果。

第二十一条 生活饮用水在生产、输送过程中被污染可能危及人体健康时,有关责任单位或者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按照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对已造成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引发传染病流行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可以依法责令责任单位立即采取停止供水、封闭供水设施、查找和控制污染源、对供水设施进行清洗和消毒等措施。

在停止供水期间,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供水单位应当为停止供水的区域提供必要的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举报、投诉制度,向社会公开相关电话,及时受理和依法调查处理举报、投诉的事项,并为举报、投诉人保密。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其主管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依法办理相关行政许可的;

不履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不依法处理的;

贪污、截留或者挪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有关经费的;

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经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第九条第二款、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和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非经营性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性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无法计算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供水单位,是指为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建制镇的建成区供水的集中式供水单位,以及为其他区域供水的设计日供水量在一万吨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单位;

集中式供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

二次供水,是指将集中式供水系统的生活饮用水经贮存、加压或者通过水处理设备采用过滤、吸附、软化、消毒等措施再处理后,由管道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现场制售饮用水,是指通过水处理设备采用过滤、吸附、软化、消毒等措施,将集中式供水系统的生活饮用水当场制成可直接饮用并散装销售的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生活饮用水(以下简称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市供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以下简称涉水产品)的卫生监督管理。 第三条 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

积极开展饮用水卫生的宣传教育,普及饮用水卫生知识,提高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证对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经费的投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饮用水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饮用水卫生安全应急处置的能力。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所属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的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环境保护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饮用水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饮用水和涉水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饮用水使用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保证饮用水卫生安全。

第二章 供水卫生管理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饮用水水质监测制度,加强对饮用水水质的监测,定期向社会发布饮用水卫生安全监测信息,并与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等部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水利等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质量状况、水质状况等进行监测,保障饮用水水源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定期对饮用水水源水进行水质检测,保障饮用水水源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第九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主管部门申请卫生许可。

第十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申请卫生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水源防护符合卫生要求;

(二)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使用的涉水产品具有卫生许可;

(四)配备必要的水质净化设施和饮用水消毒设施;

(五)日供水量一千吨以上(或者供水人口在一万人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配备水质检测人员和水质检测仪器设备;

(六)配备必要的供、管水人员;

(七)制定饮用水水质消毒制度和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许可有效期为四年。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在卫生许可有效期满前六个月,向作出行政许可的机关提出延续许可的申请。

第十二条 集中式供水应当符合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道直饮水和现场制售饮用水参照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执行。

第十三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保证消毒设施正常运转,按照国家标准和卫生规范,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第十四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并每月向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报送检测资料;无自检能力的日供水量一千吨以下(或者供水人口在一万人以下)的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水质检测。

水质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的,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十五条 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以及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逐步使用技术先进的二次供水设施,提高供水质量,保障供水卫生安全。

不符合规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进行改造。

第十六条 二次供水设施由其产权单位或者产权单位委托的管理单位进行管理和维护;没有产权单位的,由其实际管理单位进行管理和维护;没有实际管理单位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责任单位进行管理和维护。

第十七条 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贮水设施清洗、消毒和水质检测制度。每年应当对贮水设施进行两次以上清洗、消毒并进行水质检测,保证二次供水水质符合标准。无能力清洗、消毒和检测的,应当委托清洗、消毒和检测。

二次供水单位和受委托的机构应当建立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和检测操作规程,清洗、消毒和检测应当制作操作记录。

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定期向用户公布水质检测结果。

第十八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应当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供、管水工作。

直接从事供、管水工作的人员应当经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条 管道直饮水和现场制售饮用水供水水质应当符合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第二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水处理设备、设施、管网投产前,集中式供水单位或者二次供水单位应当严格冲洗、消毒,并经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供水。

第二十二条 水处理设备、设施、管网出现故障时,集中式供水单位或者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及时维修,并经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供水。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水源保护、水质监测评价“三同时”制度,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分散式供水的卫生监督、指导和服务。

第二十四条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设施经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供水。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水质监测体系,加强水质监测检验中心建设,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定期进行监测检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对农村饮用水卫生风险的预警预测能力,及时处置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突发事件。

第二十五条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设施管理机构负责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设施日常管理及维护。

第三章 涉水产品卫生管理

第二十六条 生产涉水产品应当向省卫生计生主管部门申请涉水产品卫生许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使用无卫生许可的涉水产品。

第二十七条 申请涉水产品卫生许可,应当经省级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审核具备生产能力,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产品检测报告;

(二)具有产品材料以及配方;

(三)生产饮水机以及供水设备类产品的,应当提供与饮用水接触的主要材料的卫生许可;

(四)具有生产工艺流程及其简述;

(五)配备必要的生产设备。

第二十八条 生产涉水产品的企业应当符合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

生产饮用水化学处理剂不得使用铝灰、废酸、工业再生酸以及其它未列入涉水产品允许使用的原材料清单的原料。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 篇6

1 下发文件, 制定方案, 加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我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 始终将加强饮用水安全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内容, 市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多次就加强全市饮用水安全工作进行批示和部署, 要求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加强配合, 切实加强生活饮用水安全工作。每年年初市卫生局制定下发《关于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专项检查行动的通知》、《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计划》对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转发了《全省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要求卫生监督机构切实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领导, 依法履行责任, 加大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强化饮用水检查工作, 不断提高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水平, 有效保障全市饮用水卫生安全,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2 健全水质卫生监管体系, 做好深化监管基础工作

2.1 梳理法规与制度, 明确水质卫生监管要点。

为适应职能重心调整的需求, 我们对水质卫生监督法律法规规章与标准进行了全面整理, 明确水质卫生监督执法范围, 细化各项水质卫生执法内容, 依据有关规定修订供水单位卫生许可程序、现场验审条件和卫生行政处罚原则, 提出了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管44项要点和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监管43项要点。然后将梳理后的水质卫生监督执法各类素材汇编成册, 要求卫生监督员系统学习和掌握, 使之适应水质卫生监督工作发展的需求, 解决水质卫生监督“管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2.2 开展水质卫生专业知识培训与宣传。

为迅速打开水质卫生监督工作局面, 我市在卫生监督员中开展了大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市水质卫生监督全员培训班, 市首席卫生监督员培训班, 现场卫生监测技能培训班和卫生监督协管员培训班, 全面普及、强化和提升各层次各专业卫生监督人员的水质卫生专业知识, 提升水质卫生监管工作技能。同时, 系统举报相对人水质卫生知识培训班, 开展水质卫生专题宣传周活动, 对重点供水单位和学校开展入户宣传, 利用电视、报刊、电台普及水质卫生基础知识, 提高社会群众与供水单位的水质卫生知晓度和对卫生监督工作的认可度。

2.3 建立覆盖城乡的水质卫生监督网络。

市卫生局明确要求市、县二级卫生监督机构必须设置水质卫生监督科室, 落实水质卫生监督专项责任, 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和执法责任制考核, 在卫生执法责任制中, 建立和明确公共场所、学校、医疗机构、消毒管理等专业监管科室的水质卫生监督责任, 建立次营水质卫生项目的综合执法责任制度, 有效提高了水质卫生监管面, 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建立卫生监督协管组织, 落实水质卫生突发事件和违法行为报告职责, 赋予其协助市、县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日常水质卫生巡查及违法行为协查的责任, 从而形成了覆盖市、县、乡的触角延伸至各类卫生从业单位的水质卫生监督执法责任体系。

3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加大水质卫生执法工作力度

每年, 市卫生局在全市都组织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专项检查行动, 专项行动中, 主管局长亲自带队深入县、乡开展调研, 定期组织督查, 建立调度制度,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通报, 使专项整顿工作迅速展开, 达到了提高力度推进监管的目的。生活饮用水是百姓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产品, 面对部门供水单位不符合卫生要求, 而又不能停止供水的实际情况, 我市在水质卫生监管上, 坚持以保障健康安全为先, 多措并施, 综合整治, 对供水范围大, 卫生条件严重不达标的, 依法向市政府提交专项报告, 按照市政府领导的指示协调有关部门处理, 对乡镇和学校内的无证供水单位, 我们向相关主管部门发送专项通报, 告知违法行为, 强调饮用水在民生工作上的地位与重要性, 督导主管部门履行领导职责, 出资或协力解决供水卫生条件等问题, 对多次告知和指导仍不整改的供水单位, 一方面加大卫生检测频次, 一方面立案经济处罚, 促使其改正违法行为。

4 科学规划, 扎实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项目

2012年, 四平市纳入了国家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网络, 我们将此作为推进水质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良好契机, 在市卫生局领导下, 卫生监督所与疾控中心建立沟通协调工作机制, 科学规划, 周密部署, 创新制度, 规范管理, 收到了一定成效。首先, 根据卫生部与省卫生厅的要求, 结合我市实际, 向市政府提交了《四平市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体系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提出了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近期和远期目标, 制定了《四平市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 成立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项目领导小组, 明确了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分工与责任, 确定了水质卫生监测项目、频次、报告范围, 报告内容及程序。其次, 按照要求合理监测点布局, 重新调整划定水质监测点, 布点中兼顾公司单位的类别、距离、稳定性和日常维护能力等诸因素, 进行科学合理布点。第三, 建立公示制度, 加强监测点的双向管理。对纳入国家水质监测网络的各监测点, 统一编号实行公示, 在监测点公开监督人员信息、咨询举报电话和水质监管制度, 要求各监测点单位明确水质卫生管理责任人员, 完善水质监督监测档案。第四, 及时开展监测资料分析, 科学地提出整改意见, 按照水质监测制度, 我们对每次水质监测结果特别是水样不合格项目的原因及时进行分析, 及时向监测点责任单位进行反馈, 提出整改意见。

5 加强基本装备, 提高水质卫生监督监测管理水准

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公共卫生建设的发展, 对饮用水卫生监管能力提出来新的更高要求。几年来, 市、县、社区三级卫生监督机构与组织, 积极争取资金, 不断加大饮用水监管的投入, 系统开展相关研发工作, 推进了饮用水卫生监督现代化建设。一是借用项目资金, 加强水质卫生监督应急和现场监测基本装备, 市、县卫生监督机构按照绩效考核标准, 全部配齐了水质卫生应急监测仪器, 现场水质卫生监测设备达标率近80%。市卫生监督所的水质监督车辆、信息设施、取证设备基本达到标准要求, 其所属社区协管组织也全部装备了微机、录音笔、相机等执法设施。二是加强项目研发工作, 我所设计制作了卫生监督现场执法终端系统, 在水质卫生监督中, 卫生法律法规查询、许可受理、视听取证资料、现场文书书写基本全部可以在现场完成。

6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市在深化水质卫生监督上做了一点工作, 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 水质卫生监管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匮乏、资金短缺、法规保障力度低是制约水质卫生监督工作发展的三大瓶颈。当前, 我市、县级卫生执法人力不足、人才短缺、新老专业人员断代, 有的监督所可以说是后继乏人, 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性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在水质卫生监督上, 存在着地方政府非常重视, 而专项资金不予投入的现象, 多数基础卫生监督所依然靠收费维持水质卫生执法工作, 这个问题靠地方财政在短期内难于解决;国家及省至今尚无一部专门的水质卫生监督法规, 执法责任与法律法规保障力度不对称, 执法工作中常常发生要执法又无办法的局面, 较之其他专业执法工作常常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人力。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 篇7

(第1期)

认真履职,确保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为了确保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杜绝涉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14年1月21日,石马镇卫

生院卫生监督协管员对辖区生活饮用水单位开展了一次专项卫生全面监督检查。

此次检查由卫生监督协管员龙小军带队,重点对饮用水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是否有专(兼)职卫生管理员、取水点是否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水源保护区有明显的严禁事项的告示牌、厂区环境、生产区外围30米范围内卫生状况、消毒设施运转、消毒记录、各类制水、蓄水设施洗消毒、涉水产品是否索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或卫生许可批件(批准文件)、水质自检设施设备和日常检验记录、卫生管理制度、水质检验报告等内容进行详细检查。

通过对辖区集中式供水单位(绵阳市鸿泉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的检查中发现,大多数检查内容符合要求,但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未上墙,需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软件资料未进行统一归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卫生监督协管员签发了监督指导意见书,并责令经营单位立即整改到位,要求经营单位提高自律性,加强自身管理,切实做好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工作。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 篇8

沙雅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二0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沙雅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召开生活饮用水宣传周及

专项整治启动会

5月13日至19日为我国首个饮用水卫生宣传周,主题为“关注饮水卫生,共享健康生活”。5月14日下午,我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在新雅水务公司大楼前召开“生活饮用水卫生专题宣传、专项整治启动会”,我县卫生局局长、卫生监督所全体监督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及工作人员、新雅水务公司全体共计60人参加会议。

会上,启动了我县2012年饮用水卫生宣传周活动。卫生局局长辛万霞同志传达了《沙雅县关于开展2012年饮用水卫生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卫生监督所所长周留洋同志传达了《沙雅县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单位水质卫生普查工作方案》。县监督所监督员到银桥市场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宣传周宣传活动。最后卫生监督所所长周留洋同志讲话,他要求:

要认真搞好生活饮用水卫生宣传活动,按照国家及地区活动要求,突出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重点场所“四 进”要求,扎实开展活动,不走过场,确保宣传效果。要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检测工作,县、乡(镇)、村三级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全县生活饮用水采样、化验、分析等检测评价工作,为全县人民喝上放心水提供科学依据。要做好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工作,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要求,与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搞好公共场所摸底登记,从业人员健康查体,卫生质量检测评价和卫生许可等工作,全面提升全县公共场所卫生水平。

启动仪式后,卫生监督所将组织卫生监督员在银桥市场设立宣传咨询点,深入社区、农村、繁华商贸区、学校、工厂进行现场宣传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引导群众形成科学的饮用水安全理念和正确的饮水安全行为。

编辑:杨永梅 责任编辑:周留洋 抄送:地区卫生监督所、刘春常委、米吉提副县长、县委办、政府办(电子政务)、宣传部、考核办、政法委、爱卫办 存档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 篇9

1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存在的问题

1.1集中供水单位

1.1.1市政集中供水单位

(1)目前,大同市现有17家市政集中供水厂,除市供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4个水厂和黄河供水公司下属的1个水厂,还有11个区县自来水公司下属的3个水厂和同煤集团公司下属的2个水厂的饮用水经消毒后供给用户,其余7个水厂供给的生活饮用水全部未进行消毒处理。(2)除大同市供排水集团公司和黄河供水公司下属的水厂的水源地划定了保护区,且有明显告示牌,11个区县的水源地未划定保护区,也无明显标识,水源井不足30 m内就是农田。(3)除大同市供排水集团公司下属2个水厂各有1个检验室,黄河供水公司下属水厂有自己独立的水质检验室,2个区县自来水公司下属水厂有各自的检验室外,其余水厂全部没有检验室。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按照CJ/7206执行),集中式供水单位没有检验室的水厂,其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就不能按照规定的项目、频次进行检验,即使是市供排水集团公司下属的无检验室的2个水厂也不按规定对水源水、出厂水进行日检项目的检验。(4)按照《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要求,清水池应该定期清洗消毒,全市17个水厂共有30余个清水池,每个水厂有2~3个,但都是上世纪60年代所建,全部水池之间贯通,存在设计缺陷。若对清水池进行清洗消毒,只能停水,这就给水池清洗消毒带来很大困难,每年2次的清洗消毒要求根本无法达到。

1.1.2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

(1)大同市全市11个区县共有900余家集中式供水厂,供应着全市200多万人口的生活饮用水,这些供水厂的水源井大部分无专人看护,水源地也未划定保护区。水源井周围1 m内就是农民耕地,农民使用化肥和有机肥料、农药等,清水井井水很可能由于渗透等受到污染。(2)供水单位对水质不进行净化、消毒。有部分区县的农民朋友长期饮用高氟水,部分水源水、末梢水在抽检时有时会出现微生物指标超标现象。(3)供水单位清水池探测口未加盖上锁,未超出地面30 cm,通风管未加防尘、防虫罩现象屡见不鲜,清水池清洗消毒更难以达到要求。(4)全部无检验室,水质自检根本无条件达到。

1.2二次供水单位

全市目前在册二次供水单位240余家,存在主要问题是部分二次供水单位,特别是140余家老旧小区二次供水单位无主管单位,也无物业,甚至有的小区供水管道沟成为部分不良商家的下水沟,年久失修,极易渗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更不说水箱清洗消毒、水质检验等事项。

2卫生监督管理的困惑

2.1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三条之规定,饮用水水源地必须设置水源保护区。1989年7月10日,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发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12月22日修正)中也规定了水源地必须划定保护区,而时至今日,20余年过去了,各区县水源保护区仍未划定,谁的责任,很难说清。

2.2

《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第三章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四章第三十条、第三十六条等,规定了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应配备水净化处理设备,必须有消毒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转,生活饮用水的输配水、蓄水设施应密封,并建立放水、清洗、消毒制度。可订立了制度,无设施、设备,对蓄水设备也不清洗消毒;还规定了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建立水质检验室,负责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进行检验,并报送卫生行政部门,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不建立检验室、水质不检验或检验结果不按月报送卫生行政部门,对管道、设备不清洗消毒《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中无明确规定,监管部门无法对上述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2.3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二次供水的蓄水设施要加强卫生防护,定期清洗消毒,或供水单位不执行上述规定,该如何监管也无法可依。

2.4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中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可处20~1 000元的罚款,但区县自来水公司的水厂检验结果,只是“余氯”指标为“零”不合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对此违法行为只能处罚1次,且处罚过后,再对水质进行抽样检验,由于经费缺乏,再加上饮用水使用几十年未发生过饮用水安全事故的惯性思维,供水单位积极性不是很高。

2.5

现制现售水根据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现制现售水卫生监督管理的通知》(卫办监督函[2011]第511号)中规定,未对现制现售水销售环境做出明确规定;《通知》中要求水质不合格时应当责令停止现制现售水,前提是水质不合格,但实际中很难操作。全市目前经销商3~4家,经营1 000余个供水点,若对每个点进行水质采样检验,对于某一经销商来说,检验费是一笔不小数目,经销商抵触情绪很大,开展工作难度极大。

2.6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取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后,方可供水,可具体的许可条件,尤其是农村小型的集中供水单位如何许可,《办法》中无明确规定,没有可操作性。

2.7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涉及卫生计生委、教育、住建、环保、水利、市政管理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各自为政,各管一摊,一盘散沙,形不成合力。

2.8

卫生监督部门在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将水源防护和供水设施卫生防护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区县供水单位)多次向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通报,但犹如石沉大海,不见回音。

3建议

3.1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于1996年7月9日由建设部、卫生部令第53号发布,发布将近20年,未做任何修改,也未制定相应的细则,从法律地位来说,关乎国计民生的生活饮用水来说,只用一个行政规章来规范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格调太低。况且,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营方式的多变,一部规章一直不变,有很多规定已明显与形势和国家其他规定严重不符,修改刻不容缓,尤其针对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单位更要明确规定其许可规范。

3.2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可参照食品的监督模式,当地政府负总责,整合执法资源,建立一支综合执法机构,由卫生、住建委、水利、市政管委会等多个部门人员组成,对生活饮用水进行综合执法。

3.3

强化领导责任。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对卫生行政部门针对供水单位提出的意见未进行整改的,要问责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责任,这样才能真正从领导层面重视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的供水条件及供水设施改善、供水水质的提升。

3.4

建立多部门联合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又要互通信息,联合整治,形成合力。

3.5

生活饮用水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篇10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本单位直饮水站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避免或减少因直饮水站突发卫生事件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生活杂用水标准》等法律法规,我单位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本水处理站生产的回用水只作杂用水使用,不能作为饮用水使用。并在水质出现异常时停止供水,并及时告知用户。

2、若发生回用系统杂用水突发卫生事件后,立即控制该事件造成的危害,使该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3、配合相关部门,紧急救治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4、配合相关部门迅速查明回用系统杂用水污染事故原因,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二、组织机构

1、组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法人任组长,环保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工作人员组成。

2、工作职责:发生回用系统杂用水突发卫生事件后,本单位法人应立即到达现场,迅速了解现场基本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救治病人,同时上报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并协助回用系统杂用水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调查、处理工作。

三、应急处理

1、突发事件报告。本单位和个人发现突发事件,应当在6小时内向本级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事件基本情况。

2、水质采样监测。积极配合相关采样监测人员对污染水源进行现场采样监测。

3、现场调查处理。

(1)迅速开展供水区人群的异常现象调查,做好异常现象的登记、调查和病症者的调查。

(2)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控制或减少污染物污染的范围和程度,污染严重者,应立即通过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对供水单位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3)配合现场调查处理人员立即开展下述现场调查:回用系统杂用水突发卫生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可能原因、过程以及当事人;污染物的品名、种类、性状、数量、污染程度等。

(4)必要时通过各种手段告知使用用户,在事件解除前,不得擅自使用疑似污染的水体。

(5)向当地政府提出进一步防控污染水源的建议或方案。最后,对事故原因进行总结和报告,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罚。

(6)污染原因消除后,受污染水质经卫生监督检测合格,水质达到国家回用系统杂用水卫生标准后,公告居民方可使用。

4、医疗救治。立即组织当地和临近地区的医疗机构进行辖区人群的健康体检和医学观察,严重者应立即组织医疗救治,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四、应急保障

龙泉小学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11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一、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建立和完善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开展爱国卫生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必须保证开水的供应,严禁学生直接饮用自备生水。

二、认真做好学校的改水工作。自备水水质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备水水源的选择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根据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自备水水源尽可能选择深层地下水,凡选择地面水或浅层地下水的必须保证在水源周围30米以内无生活性或工业性污染源;加强水源卫生安全管理,设置警示标志,井水加盖封闭,并及时清洗淤泥;对于经卫生部门监测不合格的自备水,必须限期完成改造工作,并经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及时清洗消毒供水设施。配置高位蓄水池以满足供水需求的学校,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自备水管网及蓄水池的清洗消毒工作,坚持每学期开学之前和开学期间定期进行冲洗和消毒,在夏、秋季节台风或暴风雨过后要及时增加清洗消毒频次,并做好冲洗消毒登记工作。

四、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学校饮用水的水质监测,水质监测如不合格应及时告知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确保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五、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查。自备水水源、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管理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在检查中发现的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必须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全国爱卫会和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要求, 在大石桥市城区外东、南、西、北方位选择9个乡镇, 每个镇根据地理分布、经济、人口、水源和供水类型以及周边环境选择1~2个村为国家饮水安全工程监测点共20个。其中山区丘陵6个监测点, 沿海平原14个监测点;每个点于2008年3月 (枯水期) 和9月 (丰水期) 各采集饮用的水源1份。

1.2 方法

依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实验室检验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2]。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项目为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色度、浑浊度、pH、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耗氧量、铁和锰) , 毒理学指标 (砷、氟化物、硝酸盐氮) , 细菌学指标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检测结果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标准进行评价和分析。

1.3 质量控制

实验室按每个项目5个标准点制作标准曲线, 相关系数r>0.999;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对氟化物、铁、锰3个指标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国家及辽宁省专家组巡回督导检查。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大石桥市位于渤海湾辽东半岛中部西侧, 2008年总人口719 384人, 其中农村155 503户, 491 871人。20个国家饮水安全工程监测点覆盖人口117 706人, 占农村人口总数的23.93%。本市农村共有集中式供水单位86个, 分布在东、西部地区, 均为深井, 供应300 220人饮用。所有供水单位为管口深井, 无沉淀、过滤、净化、消毒等水处理方式, 采用自然沉淀过滤的方法做水处理。东部山区均为分散式供水, 有1 027处水源, 均为浅水井;供应人口191 651人, 未做任何水处理, 占本市总人口数的26.64%。

2.2 监测点水质基本情况

20个监测点均为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 共检测枯、丰水期的水样40份。丘陵山区的6个监测点, 井深在80~120m, 使用20~30年, 覆盖人口30 557人, 占农村总人口数的6.21%;占监测点总人口数的25.96%。沿海平原地区的14个监测点, 井深500~1 000m, 均使用30年以上, 覆盖人口87 149人, 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7.72%, 占监测点总人口数的74.04%。饮用符合国家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标准50 335人, 仅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0.23%。饮用不符合国家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标准的人口67 371人, 占农村总人口13.70%。供水单位均采用直供式供水方式, 基础设备老化陈腐等现象普遍存在。

2.3 监测点水质监测结果

共监测水样40份, 细菌指标超过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国家标准5份, 铁超标16份, 锰超标2份, 总硬度2份, 氟化物4份。细菌总数检出范围为0~5 200cfu/ml, 最高值超标10.4倍;铁检出范围0.05~1.20mg/L, 最高值超标2.4倍;锰检出范围0.05~0.60mg/L, 最高值超标2.0倍;氟化物检出范围0.20~1.94mg/L, 最高值超标1.6倍;总硬度检出范围84~620mg/L, 最高值超标1.1倍。40份水样合计检测760项, 合格731项。各指标检测情况见表1。

细菌总数超标的5个监测点为沿海平原地区丰水期水样, 饮用人口18 782人 (枯水期的水样合格) 。细菌总数、铁、锰、总硬度均超标的1个监测点为沿海平原地区丰水期水样, 饮用人口2 271人, 并且枯水期水样中铁、锰、总硬度超标。丰水期和枯水期水样氟化物均超标的1个监测点在沿海平原地区, 饮用人口10 153人。

全市20个监测点饮用合格水74 820人, 占监测总人口的63.57%;饮用不合格水42 886人, 占监测总人口的36.43%。提示本市农村饮用不合格水的人口占全体农村总人口的1/3以上。

3 讨论

监测的水质指标按照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水源类型进行比较, 集中式供水丰水期、枯水期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及毒理学指标合格率比较高。一般化学指标中总硬度合格率低, 微生物指标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低, 总体水质评价丰水期与枯水期差别不大。2008年本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点水质安全情况是山区丘陵地区水质好于平原沿海地区。不合格水样的超标项目有细菌总数、氟化物、铁、锰、总硬度。细菌总数超标的原因是丰水期水源容易受到环境的污染, 未经消毒处理即饮用应定期定时消毒处理后供水。铁、锰、总硬度超标是管口井超期使用、设备老化、陈腐, 地下水受渤海湾海水侵染引起的水质变化;氟化物超标是当地地质水系含高氟化合物, 应另外开辟水源并使用新型供水设备。

本市农村饮水监测点的总体状况较好, 这与2006-2007年本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合格率 (96.9%) 情况基本一致, 说明监测点的水质反映了本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总体情况。今后要加强水源地管理, 特别是丰水期, 做好水质消毒工作, 要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提倡和普及农村饮用自来水, 以切实保证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 篇13

工作汇报

我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及公共场所卫生工作,紧紧围绕县爱卫办分解目标任务开展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全县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加强水 利项目建设促进工作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局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及公共场所卫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打好工作基础

为做好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及公共场所卫生工作,继续巩固我局省级卫生单位创建成果,我局及时组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传达学习县爱卫会相关文件精神,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张留安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严格的考评责任制度,制订实施方案,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定人、定岗、定则,做到领导、责任、措施三到位。

二、多措并举,确保工作落实

(一)生活供水方面

我县现有水厂两座,目前自来水普及率80%,服务人口约10万人,管网覆盖面积13余平方公里,城区配水主管网 长35公里,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城市供水工作,采取各项措施,确保群众喝上安全水、干净水、放心水。一是规范制水,确保水质稳定。加强对水厂职工安全生产教育,严格执行过滤、净化、消毒等一系列水处理操作规程,定期清洗水池、检修制水设备设施,实时监测全县源水和出厂水水质,确保水质安全,水源使用槐扒提水工程水源,经过水厂平流沉淀池、微型滤池、加药加氯等工艺处理,出厂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合格率99.9%;二是实时检测,确保监管到位。要求县自来水公司坚持每天对出厂水、管网水进行常规指标的水质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为指导供水提供科学依据;加强责任追究,对发现因人为因素造成供水质量问题的,深究原因,严肃处理;三是注重维护,确保管网安全。制定各项供水工作应急预案,成立供水管网抢修应急指挥小组,通过群众反映、观察水压、实地排查等方式,及时发现修复管网漏点,减少漏损。

(二)水利工程建设方面

为配合完成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的目标任务,我局干群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通过一批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

1、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近年来,解决了近8万名农村居民和1.5万名师生饮水 2 不安全问题,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2处,引水6处,建管理院及管理房1000余平方米,配泵58台,铺设管道25万公里;同时,编制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十年规划”,涉及人口12.3万农村居民和3.9万名在校师生,带领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普及农村安全饮水知识,发放饮用水安全知识手册,使水利工作和创建卫生城市工作有机结合。

2、小水库除险加固

抓住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对我县24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有力提高了全县防灾减灾能力,同时,加强对水库周边环境的防治和整治,杜绝人为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保护的活动,确保水库环境生态平衡。

3、节水灌溉工程

结合渑池地域条件,在不同区域推广微灌、喷灌、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新技术。在2013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800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500亩;同时投资1646万元的仰韶中型灌区5万亩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涉及陈村、城关、仰韶3个乡镇,18个行政村,受益人口6.38万人,目前设计变更已上报省水利厅,待批复后即可开工建设,建成后可进一步涵养水源,提高水的灌溉利用率和可持续利用。

4、水保治理工程

通过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改造、“四荒开发”等有效措施,进一步增加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2013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3平方公里,改造坡改梯面积5500亩;投资277万元,改造坡改梯35.5公顷、发展水保林264.6公顷、封育治理404.9公顷,完成了伊洛河流域XX县项目区(二期)工程治理任务,5、河道治理工程

投资2398万元的洪阳河仁村段河道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工程量28.4万方,整治河道2.1公里,修建两岸岸坡3.6公里;同时,投资2541万元的涧河西河南段河道治理工程,目前已建成橡胶坝两座,陇海铁路桥以西河道护砌主体已全部完工。河道治理工程建成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增加景观水面和绿地面积,提高城市品位,既可确保防洪安全,又利于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健全防制措施,确保病媒防制有实效

不断健全防治“四害”措施,继续开展以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制活动。一是坚持因地制宜,集中人力、物力对相关区域进行彻底消杀,采用喷雾器药物消杀方法,药物统一采购,专人管理,在卫生管辖范围 4 内清除杂物和堆放物,封堵下水道周围的缝隙,杜绝老鼠的食源、水源;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展板、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从根本上消灭病媒生物的孳生源。通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与药物消灭相结合、突击与经常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进一步扩大除害成果,使四害密度继续控制在县爱卫办规定之下。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及措施

我局在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及公共场所卫生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县爱卫会工作要求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将围绕县爱卫会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方案,结合水利工作实际,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水利,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 篇14

《关于修改〈西安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和卫生监督规定〉的决定》已经市人民政府2004年6月4日第5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孙清云 2004年8月15日

西安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和卫生监督规定

(1995年3月22日市人民政府发布 根据市人民政府2000年4月20日《关于修改〈西安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和卫生监督规定〉的决定》修正 根据市人民政府2004年8月15日《关于修改〈西安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和卫生监督规定〉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及保洁的管理,预防生活饮用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储存、加压等设施,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后再供用户的形式。

本规定所称二次供水设施是指间接供水设置的高、中、低位储水池、水箱、管道、阀门、水泵机组等供水设施。

第三条 凡在本市规划区范围内设计、建设、维修、保洁和使用二次供水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市市政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二次供水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二次供水管理工作。西安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督行政管

理部门,负责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工作。

房产、规划、消防、工商、物价、劳动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范围,协同做好二次供水的管理监督工作。

第二章 设施管理

第五条 建设项目要求的供水压力大于公共供水管网供水保证压力的,必须建设二次供水设施。

第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二次供水设施,须将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建筑物的位置、标高、用水量等)报送市市政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七条 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池(箱)容积及水管管径应满足用水要求;

(二)蓄水池顶部及周围排水畅通,蓄水池顶部须设必要数量的透气孔;

(三)水池壁坚固、光洁、不渗漏,水池(箱)盖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透气孔有防止蚊虫、异物进入池内的装置;

(四)储水池一般应分为两格,以便清洗与检修。兼作消防的水池,生活饮用水与消防用水应布置合理,无死水区;

(五)二次供水设施周围30米范围内,禁止堆放有毒、有害、易腐物质,并禁止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

(六)储水、配水、输水、溢水等设施不得与排水设施直接连接;

(七)建筑材料、管材阀门符合卫生和质量要求;

(八)水泵机组运转正常。

第八条 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施工安装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质量监督手续。

第九条 二次供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市自来水公司不予办理装表供水手续。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拆除、损坏和侵占二次供水设施。第三章 保洁管理

第十一条 二次供水单位应建立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 人员,负责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工作,并按规定办理《卫生许可证》。第十二条 二次供水设施的保洁由市市政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实行保洁通知单制度,并由二次供水设施单位自主选择具有资质的专业清洗公司承担。专业清洗公司应与用户签订保洁合同。

第十三条 二次供水设施的储水池(箱)每半年至少要保洁一次,如一年以上未进行保洁或发生水质污染,应立即暂停供水,及时清洗消毒。

第十四条 经营二次供水保洁的专业单位,应有固定的清洗消毒人员,有健全的组织和财务制度,并有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卫生知识的技术人员。

第十五条 从事二次供水保洁的专业清洗公司须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并办理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

第十六条 清洗消毒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第十七条 从事二次供水保洁的专业清洗公司,必须执行下列规定:

(一)建立用户的二次供水设施保洁资料档案,做好跟踪服务;

(二)每次清洗消毒完毕,须由市市政行政管理部门商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经技术监督部门认证的水质检验部门取水样检验;

(三)接到已签订保洁合同的用户的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报告,须立即向市市政行政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在24小时内派人处理。

第十八条 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和水质检验按市物价行政管理部门核定的收费价格收费。

二次供水设施的管道、阀门、水泵机组、电器开关须进行维修更换的,工料费按有关规定收取。

第十九条 当二次供水发生污染,可能危及人体健康时,有关单位或责任人应立即采取措施,向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市市政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章 卫生监督

第二十条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和病原携带者,不得从事与二次供水有关的工作。

第二十一条 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所使用的清洁用具、清洗剂、除垢剂、消毒剂等必须是卫生防疫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

第二十二条 二次供水设施施工材料、涂料应符合卫生要求。

第二十三条 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设饮用水卫生监督员,负责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

监督员应秉公执法、忠于职守,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新建、改建、扩建二次供水设施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投入使用的,由市市政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其中属经营性的可处以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一)二次供水单位未按规定对各类储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的;

(二)经营二次供水保洁的单位不按规定通知水质检验部门取水样检验的;

(三)水质检验部门未按规定时间取水样检验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办理《卫生许可证》的;

(二)二次供水保洁经营单位使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药剂和原材料的;

(三)使用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和病原携带者从事与二次供水有关工作的。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不服处罚决定的,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依据 篇15

1 法律依据的局限性

《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 (2004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 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是执行新标准的法律依据, 但《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没有考虑化学性、物理性和放射性水污染, 因此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传染病防治法》第73条第1款规定:“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 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没收违法所得, 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已取得许可证的, 原发证部门可以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因为卫生部没有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做出行政解释, 因此此条款如何适用存在争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只明确对供水单位实施卫生许可, 没有涉及执行标准的法律责任。

《办法》规定:“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进, 并可处以20元以上5 000元以下的罚款。”因此, 《办法》规定的供水单位违反标准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过轻。

2 强制性的理解

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 强制性标准范围主要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对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 企业和有关部门对涉及其经营、生产、服务、管理有关的强制性标准都必须严格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而造成不良后果以至重大事故者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 直至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强制性标准是国家技术法规的重要组成, 为使我国强制性标准与WTO/TBT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 的规定衔接, 其范围严格限制在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与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五个方面。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但没有行政法律法规规定配套的卫生标准缺少强制力, 一般不承担行政责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适用于集中式供水单位, 二次供水单位, 分质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除集中式供水外还适用于分散式供水。考虑到分散式供水不需要卫生许可, 因此目前对分散式供水是非强制性的, 不应承担行政责任, 但应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从各国饮水立法情况看, 分散式公共供水应纳入行政执法的范围[1,2,3]。

3 水源选择和水源卫生防护

新标准删除原标准中水源选择和水源卫生防护两部分并不意味着对水源选择不作要求, 而是在标准中要求分别按照GB3838和GB14848执行, 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要求按《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执行。

4 执行的范围

标准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城乡各类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 也适用于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根据《办法》集中式供水定义为:由水源集中取水, 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 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 (包括公共供水和单位自建设施供水) 。但是卫生部没有对公共供水的供应人口和供水规模做出规定, 因此建议可参考国外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做出行政解释[1]。建议日供水量20立方米以上或者供水人口40人以上的公共供水单位均应执行新标准。

从我国目前饮用水法律法规立法目的、框架体系来看, 新标准的执行范围实质是:各种公共供水;饮水和生活用水;生活饮用水冷水与热水。执行范围除公共供水单位外, 一般还应包括学校饮水与用水;食堂的用水;食品产生单位用水;生产单位提供的饮水与用水等[2]。

5 名词定义

新标准中的许多名词定义与法律法规并不一致, 目前情况下应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新标准中合理的部分应尽快吸收采纳为法律法规的内容。

如新标准中集中式供水定义为:自水源集中取水, 通过输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的集中式供水方式。为用户提供日常饮用水的供水站和为公共场所、居民社区提供的分质供水也属于集中式供水。《办法》的集中式供水定义为:由水源集中取水, 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 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 (包括公共供水和单位自建设施供水) 。新标准中首次出现的公共取水点、供水站和分质供水的概念如何在今后立法中体现 (包括法律解释) , 《办法》中对集中式供水净化处理和消毒的合理规定如何在规范性文件中继续保留等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新标准中二次供水定义为:集中式供水在入户之前经再度储存、加压和消毒或深度处理, 通过管道或容器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办法》的二次供水定义为:将来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水另行加压、贮存, 再送至水站或用户的供水设施;包括客运船舶、火车客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上的供水 (有独自制水设施者除外) 。新标准中包括了消毒或深度处理, 在执行中, 特别是行政处罚时应注意其不同。

6 如何确定非常规指标

常规指标能是指反映水质基本状况的检验指标。非常规指标是指根据地区、时间或特殊情况需要的检验指标。新标准常规指标从2007年7月1日起实行。标准规定水质非常规指标及限值所规定指标的实施项目和日期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并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设部和卫生部备案。从2008年起, 3个部门将对各省非常规指标实施情况进行通报, 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

确定非常规指标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首先应积累比较丰富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监测资料, 一般应监测2~3年或者有2~3年的监测数据 (日监测、月监测, 其中有每年2~3次全分析) , 并确定非常规指标的超标频率和分析原因;其次应因时、因地的选择非常规指标, 不宜全国、全省“一刀切”, 如果水源和工艺条件等做出了改进, 可对非常规指标进行调整;第三, 选择非常规指标不应局限于卫生部门的监测数据, 环境保护、水利和建设等部门的数据应拿来统一分析;最后选择非常规指标应考虑对公众的健康危险度, 危险度大的指标应尽快纳入监测指标, 同时应明确非常规指标纳入监测指标后就是常规指标。

7 关键是水源

目前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管理存在重生产 (制水) , 轻两头 (水源与管网) 的情况。根据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珠江、长江水质良好, 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 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南海、黄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 渤海、东海近岸海域分别为轻度和中度污染, 远海海域水质良好。但是, 2006年, 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际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 (其中, 河流断面593个, 湖库点位152个) , Ⅰ~Ⅲ类, Ⅳ、Ⅴ类, 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4]。因此为执行新标准必须加强饮用水水源的保护, 应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合作。发现水源不合格时, 应及时通气, 尽快查找原因和探讨解决的办法。

8 重点是水处理工艺

执行新标准应根据不同水源水质, 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原则上对Ⅰ、Ⅱ类水源采取常规处理工艺:对Ⅲ、Ⅳ类水源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必要时增加深度处理;对Ⅴ类水则在常规处理、深度处理之前增加预处理。执行新标准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应完善工艺;增加水处理剂的品种和改进加药方式;提高沉淀效果;强化过滤和合理加氯。

9 必须考虑应急供水

根据新标准“当发生影响水质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时, 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可适当放宽。”应急供水的关键是水源,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特别是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备用水源, 以应对自然灾害、污染、战争等突发事件时启用。备用水源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 关键是因地制宜, 如采用城镇区域供水、城市周边水库蓄水、利用地下水等, 而备用水源必须平时维护, 才能在应急时发挥实效。

10 执行的内容、程序与方法

新标准内容执行的总原则应该是:水源要求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为主;城市供水单位自我管理以建设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为主;农村供水单位自我管理以水利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为主;卫生监督管理按卫生法律法规标准执行。卫生、建设、水利、环境保护等行政机关按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分工, 也有合作, 按有关的行政程序执行。新标准必须与新方法配套, 其检验结果才具有法律效力。

11 英文的法律效力

标准中的许多中英文并不完全一致。如“drinking water”应为饮水而不是饮用水, 如果发生争议应以中文为准[2]。

参考文献

[1]EU’s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Council Directive 98/83/EC onthe quality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Adopted bythe Council, on 3 November 1998.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third edition.Vol.1, 2004, Geneva.

[3]US EPA.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and Health Advisories, Winter2004.

上一篇:机关单位请销假制度下一篇:383改革方案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