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法第一章习题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级经济法第一章习题(共7篇)

中级经济法第一章习题 篇1

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A.平衡措施

B.干预措施

C.紧急措施

D.引导措施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最高限价分析,在我国实行的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都属于政府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单选题] 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A.消费者的偏好

B.该商品的成本

C.消费者的收入

D.该商品自身的价格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等发生变动而引起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消费者的偏好、收入是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单选题]

政府对部分食品实施最高限价政策时,最可能导致的情况是()。

A.出现市场短缺

B.刺激生产增加

C.引起产品供应过剩

D.提高农业生产者收入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最高限价分析。由于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结果就是市场短缺。

[单选题]

在构成商品需求的基本要素中,除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外,还应包括()。

A.产品的生产成本

B.产品的市场价格

C.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D.消费者的潜在收入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需求的构成要素。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多选题]

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奢侈品需求弹性大

B.生活基本必需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C.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越大

D.一种商品若有极少的替代品,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

E.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

参考答案:A,B,C,E

《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练习题 篇2

A.愿意购买的数量

B.能够购买的数量

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D.实际需要的数量

参考答案:C

2、下列关于保护价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总是高于均衡价格

B.总是低于均衡价格

C.导致市场过剩,需要政府收购

D.导致市场短缺,需要实行配给制

E.可能会出现变相涨价的现象

参考答案:A,C

3、最高限价的目标是(  )。

A.保护消费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B.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C.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D.保护生产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参考答案:C

4、下列关于最高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B.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

C.实施后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使市场供给短缺

D.最高限价高于均衡价格

E.其目标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A,B,C

5、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 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影响

中级经济法第一章习题 篇3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C.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D.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甲、乙双方签订一份房屋装修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是()。A.被装修的房屋 B.甲乙双方应当收付的款项 C.乙方承揽的装修劳务行为 D.甲乙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3.下列各项客观事实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A.某服装厂与供货商订立了一份合同 B.某沙漠三天没下雨 C.战争爆发 D.海底火山爆发

4.根据法的内容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属于程序法的有()。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可以将法分为()。

A.国际法和国内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6.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有关仲裁协议效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B.合同无效,仲裁协议也无效 C.仲裁庭无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D.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只能请求法院作出决定

7.下列各项中,符合《仲裁法》规定的有()。

A.仲裁实行自愿原则 B.仲裁一律公开进行

C.仲裁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D.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8.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A.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关 B.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C.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 D.仲裁委员会与行政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9.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审判制度的是()。A.合议制度 B.公开审判制度 C.两审终审制度 D.一审终局制度

10.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票据纠纷引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A.原告住所地 B.背书人所在地 C.票据收款人所在地 D.票据支付所在地

11.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有权管辖的人民法院是()。A.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 B.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C.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D.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12.对下列哪些情形,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能申请行政复议()。A.对行政机关限制人身自由的决定不服的

B.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关于吊销营业执照的决定不服的 C.对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决定不服的

D.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于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有()。

A.借款利息未支付 B.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而未声明的 C.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D.寄存财物被丢失的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复议参加人的是()。A.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第三人 D.复议机关

15.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可能承担的民事责任形式有()。A.停止侵害 B.拘役 C.罚款 D.没收财产

16.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民事判决的,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法定期限是指()。

A.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0 日内 B.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5 日内 C.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 日内 D.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0 日内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个体工商户 B.某市人民政府 C.某市艺术团 D.外商投资企业

2.下列各项中,属于法的形式的有()。

A.宪法 B.某单位有关工作纪律的规定 C.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D.会计法

3.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法律关系消灭的法律事件有()。A.合同双方认真履行了合同 B.企业乙侵犯了丙的专利权 C.发生了地震 D.突然爆发了战争

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有()。A.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B.市场规制关系 C.刑事违法关系 D.民事诉讼关系

5.仲裁员有下列情形时,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的有()。A.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B.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C.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D.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6.我国法的形式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国际条约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有()。A.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 B.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C.省级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地方会计管理条例 D.财政部发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7.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该书面仲裁协议无效。该情形包括()。A.约定与人身有关的收养、继承纠纷

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C.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D.由强制性法律规范调整的法律关系的争议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有()。A.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 B.海关处理案件

C.对国务院个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D.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行政案件

9.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仲裁法》规定,不能申请仲裁解决的是()。A.公司某职员与公司发生的劳动合同纠纷 B.甲、乙两企业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C.甲、乙两人的遗产继承纠纷 D.对工商吊销营业执照不服而产生的纠纷

10.根据规定,下列情形中,诉讼时效期间为1 年的有()。A.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B.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C.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D.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11.甲地A 公司和乙地B 公司在丙地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B 公司在丁地向A公司交货。后B 公司未能按约履行合同,A 公司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规定,该案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A.甲地人民法院 B.乙地人民法院 C.丙地人民法院 D.丁地人民法院

12.下列纠纷适用于《民事诉讼法》,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是()。A.侵害名誉权纠纷 B.企业破产案件

C.劳动合同纠纷 D.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

13.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有()。A.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 B.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人事决定 C.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

D.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决定

14.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有()A.仲裁不公开进行,诉讼一般应公开进行 B.仲裁不实行回避制度,诉讼则实行回避制度

C.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而诉讼则实行两审终审制度

D.仲裁必须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才可进行,而诉讼只要有一方当事人起诉即可进行

15.下列有关诉讼时效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1 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B.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之一

C.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 个月内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D.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16.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责任的形式的是()。

A.赔偿损失 B.拘留 C.责令停产、停业 D.没收违法所得

三、判断题

1.实体法是指为了保障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2.甲、乙双方签订一份建造大型设备的合同,由甲提供主体配件和原材料,乙方提供建设服务,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就是乙方承建的设备。()3.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分为若干个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构成一国的法律体系。()

4.民事审判制度中的回避制度只适用于案件的审判人员和书记员,对于其他人员不适用。()

5.法律事实可以划分为行为和事件,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为绝对事件。6.审理行政案件,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适用调解。()

7.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可以同时选择仲裁和民事诉讼。()

8.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9.甲公司与乙银行订立一份借款合同,甲公司到期未还本付息,但银行并没有发出通知要求甲公司支付。乙银行于还本付息期届满后1 年零6 个月时才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偿还本金、支付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乙银行提起的诉讼将丧失胜诉权。()

10.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仲裁委员会裁定。()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C本题考核法的本质与特征。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不是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该题针对“法的本质和特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2.C本题考核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甲、乙双方签订房屋装修合同而形成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装修劳务行为。即该法律关系客体并不是乙方装修的房屋,而是乙方承揽的装修劳务的行为。[该题针对“法律关系的要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3.A本题考核点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B不是法律事实,D的客观事实属于法律事件中的绝对事件,C属于法律事件中的相对事件,A属于法律行为。[该题针对“法律事实”知识点进行考核] 4.B本题考核法的分类。程序法是指为了保障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5.D本题考核法的分类。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可以将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6.A本题考核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法院作出裁定。

[该题针对“仲裁机构和仲裁协议”知识点进行考核] 7.A本题考核仲裁法的有关规定。仲裁一般不公开进行;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8.A本题考核仲裁委员会的性质和设立。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9.D本题考核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包括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

[该题针对“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知识点进行考核] 10.D本题考核为特殊地域管辖。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票据支付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该题针对“诉讼管辖”知识点进行考核] 11.D本题考核诉讼的特殊地域管辖。诉讼管辖可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地域管辖又可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不动产纠纷属特殊地域管辖的一种类型,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该题针对“诉讼管辖”知识点进行考核] 12.C本题考核行政复议的范围。根据规定,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其他处理的,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能申请行政复议。[该题针对“行政复议的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13.A本题考核的是诉讼时效的问题。诉讼时效期间分为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A属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1年,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为年。适用于特殊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包括(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质量不合格产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本题BCD都适用于特别诉讼时效期间。[该题针对“诉讼时效”知识点进行考核] 14.D本题考核行政复议参加人。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所以选D。

[该题针对“行政复议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15.A本题考核民事责任的形式。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等,而拘役、没收财产是当事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形式,罚款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形式。

[该题针对“法律责任的种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16.C本题考核上诉的法定期限。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民事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题针对“民事诉讼的判决和执行”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该题针对“法律关系的要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2.ACD本题考核法的形式。法的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协定等。所以B选项不正确。[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3.CD本题考核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AB选项属行为范畴。[该题针对“法律事实”知识点进行考核] 4.AB本题考核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是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该题针对“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知识点进行考核] 5.ABCD本题考核仲裁员应当回避的情形。[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6.AB本题考核法的形式。选项AB:国务院颁布的属于“行政法规”;选项C:属于“地方性法规”;选项D:属于“行政规章”。[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7.ABCD本题考核仲裁的适用范围和仲裁协议的效力。A.D属于约定的仲裁事项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8.ABCD本题考核行政案件的诉讼管辖。以上四个选项均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该题针对“诉讼管辖”知识点进行考核] 9.ACD本题考核《仲裁法》的适用范围。不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包括(1)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2)行政争议(3)劳动争议(4)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10.ABD本题考核诉讼时效期间。货物买卖纠纷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该题针对“诉讼时效”知识点进行考核] 11.BD本题考核特殊地域管辖的适用情形。根据规定,因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本题应由乙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和丁地(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该题针对“诉讼管辖”知识点进行考核] 12.ABCD本题考核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民事诉讼法》的案件具体有五类,ABCD均属于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案件。[该题针对“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13.ABC本题考核行政复议的范围。不能提出行政复议的情形包括(1)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决定(2)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该题针对“行政复议的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14.ACD本题考核仲裁和诉讼的相关规定。B选项是错误的,应当仲裁和诉讼都实行回避制度。

[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15.ABD本题考核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此选项A错误;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因此选项B错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法定事由消失后,时效继续进行,因此选项D错误。[该题针对“诉讼时效”知识点进行考核] 16.BCD本题考核行政责任的形式。选项A属于民事责任。《会计法》规定的行政责任的形式有两种,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罚主要分为六种,即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行政处分的形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该题针对“法律责任的种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三、判断题

1.N [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分类。实体法是指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2.N [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主体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甲、乙双方签订大型设备建造合同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并不是乙方承建的设备,而是乙方的承建行为。[该题针对“法律关系的要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3.Y [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体系的定义。[该题针对“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知识点进行考核] 4.N [解析]:本题考核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回避制度不仅适用于案件的审判人员和书记员、还适用于翻译人员、鉴定人等。[该题针对“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知识点进行考核] 5.N [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事实的规定。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事实称为绝对事件,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称为相对事件。[该题针对“法律事实”知识点进行考核] 6.N [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诉讼的基本规定。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该题针对“行政诉讼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中级经济法第一章习题 篇4

1、下列经济活动中,能够体现企业与其投资者之间财务关系的是( )。

a、企业向国有资产投资公司交付利润

b、企业向国家税务机关缴纳税款

c、企业向其他企业支付货款

d、企业向职工支付工资

〔答案〕a

〔解析〕企业与其投资者之间财务关系是指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其投资者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即受资与投资关系,a选项体现了企业与其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b选项体现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c选项体现了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d选项体现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2、下列各项经济活动中,属于企业狭义投资的是( )。()

a、购买设备

b、购买零部件

c、购买专利权

d、购买国库券

〔答案〕d

〔解析〕企业的狭义投资是指证券投资。

3、以每股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其优点是( )。(20)

a、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b、考虑了投资的风险价值

c、有利于企业克服短期行为

d、反映了投入资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

〔答案〕d

〔解析〕以每股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其特点是: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未考虑风险;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反映了投入资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

4、下列经济活动中,能够体现企业与投资者之间财务关系的是( )。()

a、企业向职工支付工资

b、企业向其他企业支付货款

c、企业向国家税务机关缴纳税款

d、国有企业向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支付股利

〔答案〕d

〔解析〕国有企业向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支付股利能够体现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向国家税务机关缴纳税款体现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向其他企业支付货款体现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向职工支付工资体现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5、在下列各项中,能够反映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程度的最佳指标是( )。(20)

a、总资产报酬率

b、净资产收益率

c、每股市价

d、每股利润

〔答案〕c

〔解析〕股东财富最大化,即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其市价总值等于其总股数乘以每股市价,在股数不变的情况下,其市价总值的大小取决于其每股市价的高低。

6、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纯利率是指( )。()

a、投资期望收益率

b、银行贷款基准利率

c、社会实际平均收益率

d、没有风险的均衡点利率

〔答案〕d

〔解析〕纯利率是指没有风险、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均衡点利率。

7、下列各项中,不能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矛盾的方式是(  )。(20)

a、市场对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

b、债权人通过合同实施限制性借款

c、债权人停止借款

d、债权人收回借款

〔答案〕a

第一章 金融体系概述习题 篇5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流动主要是通过金融体系来实现的。()

2、直接融资的缺点是不利于节约交易成本。()

3、直接融资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

4、间接融资的优点是有利于通过分散化来降低金融风险。()

5、间接融资的优点是投资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6、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是能提供资金的融通渠道。()

7、金融制度是金融运行的行为规范和制度保障。()

8、资金短缺单位与盈余单位直接建立融资关系被称之为间接融资。()

9、当代金融创新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10、11、12、13、14、希克斯和尼汉斯提出了金融创新理论 —— 规避创新假说()“交易费用创新假说”的金融创新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尔伯提出()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提出了金融创新理论——约束引致创假说()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发展主要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金融创新消极作用之一是使中央银行难于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调节宏观经济。

()15、16、17、18、世界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性趁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必要性之一是它能够“集零为整,续短为长”。()间接金融是发展中国家资金融通的主要方式。()直接金融是发展中国家资金融通的主要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直接融资优点:()

A 投资者承担较小的投资风险。B 容易实现资金供求期限和数量的匹配。C 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D 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2、()的金融创新对传统的金融市场和体制带来巨大冲击

A 20世纪50年代 B 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 C 18世纪英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 D 20世纪70年代以后

3、以下哪一选项不是金融创新所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A 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了金融服务业务领域。B 有利于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C 极大的降低了金融系统的风险 D 有利于世界金融和经济的深化发展。

4、金融市场创新不包括:()

A 市场种类的创新 B 市场组织形式的创新 C 市场制度的创新 D 汇率制度的创新

5、以下对金融资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市场价值稳定 B 是一种无形资产

C 是一种未来收益的索取权 D 市场价值受市场供求状况影响

6、以下对金融体系的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提供资金的融通 B 为融资各方提供相关信息 C 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D 不为政府提供借贷

三、复合选择题(每题2分)

1、推动当代金融创新的直接导因是()。① 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动 ② 世界范围的放松金融管制 ③ 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和影响

④ 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直接融资的缺点包括()等:

① 投资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时间和成本。② 投资者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③ 不利于通过分散化来降低金融风险。④ 融资的门槛比较高。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金融机构可通过()来筹集资金。

①发行存单 ②提供贷款 ③发行债券 ④发行股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以下阐述正确的是()。① 金融市场是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

② 金融市场是金融资产的供求关系、交易活动和组织管理等活动的总和。③ 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 ④ 金融市场为有形市场。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5、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在内的创新。

① 金融工具 ② 金融市场 ③ 金融制度 ④ 金融机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由金融工具衍生的创新具体包括:()

① 时间衍生 ② 功能衍生 ③ 种类衍生 ④ 复合衍生。A ①②③④ B 以上都不是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

1、金融体系或金融系统:

2、直接融资:

3、间接融资:

4、金融资产:

5、金融制度:

6、金融创新:

五、简答题(每题5分)

1、简述“约束引致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5分)

2、简述“规避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5分)

3、简述“交易费用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5分)

4、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5分)

六、论述题(每题10分)

1、金融制度创新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作用有哪些?(10分)

2、直接融资有哪些优、缺点?(10分)

3、金融体系有哪些基本功能?(10分)

4、试述金融创新的种类:(10分)

第一章管理概述习题答案 篇6

一、简答题

1.简要分析管理学的主要特征

答:(1)综合性。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管理学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2)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学具备科学的特点,是一门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有效管理活动需要灵活的运用管理技能,具备艺术性的特点,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不精确性。由于管理对象人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2.简述管理的必要性

答:1.通过管理实现组织目标;2.通过管理发挥组织功能;3.通过管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4.现代化大工业生产需要管理;5.没有管理组织无法进行有效活动;6.没有管理人类就无法征服自然;7.没有管理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发展。

3.简要分析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答:经营与管理既有一致性,又有所区别。从产生过程来看,管理是劳动社会化的产物,而经营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从应用范围来看,管理适用于一切组织,而经营则只适用于企业;从要达到的目的来看,管理旨在提高组织效率,而经营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从两者的内容构成看,企业经营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活动。从企业的角度看,管理不包括经营,而经营包括管理。企业经营比企业管理范围更广、内容更复杂,层次也更高。

二、填空

1.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主体)、(客体)、(目的)、(载体)。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客体是(所有资源)、载体是(组织)、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不精确性)。

4.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管理学首先是一门科学,这是因为它确实具有科学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真理性)、(发展性)。

三、选择

1.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ABCD)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2.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BCD)。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第二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习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

1.管理的基本原理

答: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理论,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系统原理

答:系统原理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就必须对系统各要素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

3.责任原理

答:责任原理是要明确规定部门和个人相应的权责,职责到位,权责对等,权责明确。

4.行政方法

答:管理的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5.经济方法

答: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6.法律方法

答: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

二、简答题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答: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封闭原理

答:任何一个系统内的管理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3.管理的人本原理

答:管理活动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4.管理的权变原理

答:经营管理没有固定模式,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在不断变化,应根据组织具体情况和环境特点及时调整管理方法。

5.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依据管理的基本原理,从管理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用以指导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原则,是处理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

6.管理的基本方法

答: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三、思考题

1.什么是“以人为本原理”?掌握这一原理应坚持什么原则?

答:管理活动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管理活动中人是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要素,以人为本原理应坚持的原则是:在管理活动中,人处于管理的主导地位,促进人性的完善与人性的升华,员工与参与管理过程,以激励为主要管理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什么是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系统原理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就必须对系统各要素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系统原理的基本特征是:集合性、结构性、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

系统原理的启示是:系统是一个整体,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是开放性的,是不断与外界发生联系的,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与本系统的联系,从外界吸收能量和信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3.为什么说在管理中要保持足够的弹性?

答:管理面临的是复杂问题,随机性大,变化莫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众多因素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蛛网交织。要掌握全部因素是不可能的,百分之百的正确的管理是不存在的。从来没有完全正确、绝对正确、永远正确的管理决策。事物复杂,存在部分不可控因素,再加上领导工作经验有限。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是难以控制的,国际风云突变的环境中,更是难以控制。所以管理必须留有余地,把握其伸缩性,注重随时调节。

4.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从责任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责任原理是要明确规定部门和个人相应的权责,职责到位,权责对等,权责明确,其本质是权责对等。

责任原理的启示是:每个人的职责要明确,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要明确工作绩效的考核标准,使奖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5.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作用? 如何正确运用?

答: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的实质是实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管理。

管理法律方法的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其作用是其它管理方法的补充和完善,法律方法和管理的其他方法综合使用,才能达到最有效的管理目标。

法律方法的运用:法律方法不仅要求企业掌握和运用企业法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济法律,而且也要掌握和运用民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应根据国家、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制订自己的管理规范,避免与法律、法规有悖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正确运用?

答: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实质是激励和竞争。

管理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奖金、罚款等。

经济方法的特点是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

经济方法的应用要和其它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既要发挥各种经济杠杆各自的作用,更要重视整体上的协调配合。

四、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A)。

A.人的管理B.物的管理C.目标的管理D.系统的管理

2.从根本上看,管理效益是由(A)决定的。

A.管理者B.管理对象C.管理环境D.生产方式

3.建立在权威与服从关系基础上,表现为一种权力支配关系的是(C)。

A.法律方法 B.经济方法 C.行政方法 D.心理方法

4.法律手段的最主要特征是(A)。

A.强制性 B.可预测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5.“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体现了管理的(A)。

A.系统原理 B.人本原理 C.弹性原理 D.能级原理

五、论述题

1.简述整分合原理。

答:整分合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者把握整体,科学分解,组织综合。作为系统的整体,必须有整体的活动目标、运动规律和要求,才能保证系统内各部门、各层次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系统内各部门、各

层次新形成的配合功能和效率,使系统功能获得最佳的活动效果。

在分工过程中,将整体分解成一个个基本要素,进行明确的分工,明确其职责范围,建立责任制,使之规范化,是系统内各部门各层次活动特殊性的要求。必须从系统的目的出发,进行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使各个层次和环节同步协调,平衡发展。系统内的各项分工,要形成合理的结构,保持各部门、层次间最有效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使系统具有更大的功能,形成新的更大的结合生产力。整分合原理中的整体观点是大前提,要充分了解整体及其运行规律,才能合理分工;但分工又是关键,没有分工的整体就谈不上合作,就构成不了职责清晰的现代有序的系统。在整体规划下合理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进行强有力的组织综合。

2.简述效益原理的基本思想。

答:组织的管理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利用最小的投入或消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对社会作出贡献。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追求局部效益与追求全局效益必须协调一致,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3.怎样理解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答: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管理活动以人为核心。

管理活动中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人是管理系统中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要素,是其他所有构成要素的主宰。做好人的工作是管理的根本,注重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做到人尽其才,注重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水平。“人本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人本管理的基本的思想表现在,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要靠人来管理,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

4.试述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

答: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有科学管理学派的“经济人”假设,行为科学学派的“社会人”假设,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人”假设,权变理论学派 “复杂人”假设等。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1.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2.人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理性选择是指个人在选定目标后对达成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作出选择;3.人作为个体,无论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以追求个人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动机;4.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有:1.交往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社会人交往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2.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的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具有更大的影响;3.组织领导者应当满足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交往和友谊的需要,工作效率会随着职工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提高。

决策人假设是把人的行为放在特定的组织背景下并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进行分析。它不对人的活动目的及相应手段作永恒不变的先验设定,而把目的和手段看成可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调节的变量。它的着眼点不是单个人的效率因果链追溯,而是群体合理决策中的行为协调。

决策人假设主要观点有:1.人具有有限理性。组织成员执行任务的能力有限,正确决策的能力有限。2.寻求满意解。个人的欲望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随着体验的变化而升降。在良性环境下,欲望提高;在恶劣环境下,欲望下降。3.组织是一个“诱因和贡献”平衡系统。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取决于由协作而得到的诱因和为协作而做的贡献之间的比较结果。只有当贡献小于或等于诱因时,组织成员才愿意协作,组织才能得以存续和发展。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

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复杂人基本观点有:1.人怀着各种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但最主要的需要乃是实现其胜任感。2.胜任感人人都有,它可能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满足。3.当工作性质和组织形态适当配合时,胜任感是能被满足的。4.当一个目标达到时,胜任感可以继续被激励起来,目标已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就又产生。

5.试述系统原理有何实际指导意义?

消防工程师习题第一篇第一章 篇7

一、单项选择题

1、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下列(C)的火灾危险性最大。A、苯(闪点-14°)

B、二硫化碳(闪点-30°)

C、乙醚(闪点-45°)

D、甲醇(闪点11°)

2、火灾中死亡人员中的大约75%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的,这是因为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一氧化碳(CO)、氰化氢(HCN)、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而(A)是火灾中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A、CO B、HCN C、SO

2D、NO2

3、某物质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还可再燃烧,则燃烧生成的物质为(B)产物。A、分解燃烧

B、不完全燃烧

C、完全燃烧

D、蒸发燃烧

4、燃烧产物的特点中不属于对灭火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的是(A)。A、在一定条件下有阻燃作用

B、引起人员中毒、窒息

C、影响视线,引起恐慌

D、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因素

5、木炭燃烧属于(B)。A、蒸发燃烧 B、表面燃烧

C、分解燃烧

D、动力燃烧

6、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D)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A、物理、化学

B、化学、生物

C、物理、生物

D、生物、物理、化学

7、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D)。A、自燃点

B、闪点

C、沸点

D、燃点

8、不属于发生阴燃的条件的是(D)。A、空气不流通

B、加热温度较低

C、可燃物含水分较多

D、与氧化剂接触

9、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动力燃烧和(D)五种。A、闪燃

B、扩散燃烧

C、预混燃烧

D、阴燃

10、沥青的燃烧属于(C)。A、表面燃烧

B、沸溢燃烧

C、蒸发燃烧 D、扩散燃烧

11、下列属于液体燃烧类型的是(C)。A、扩散燃烧

B、分解燃烧

C、蒸发燃烧

D、表面燃烧

12、扩散燃烧是(A)物质的燃烧方式。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流体

13、合成橡胶的燃烧方式为(B)。A、熏烟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14、木炭的燃烧属于(C)。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15、木材的燃烧一般属于(B)。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16、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是(B)。A、沸点

B、闪点 C、燃点

D、自燃点

17、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B)。A、闪点

B、自燃点

C、燃点

D、沸点

18、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B)。A、阴燃

B、自燃

C、着火

D、闪燃

19、可燃液体库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依据储存可燃液体的(C)来确定。A、燃点

B、自燃点

C、闪点

D、沸点

20、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B)。A、燃点

B、闪点

C、沸点

D、自燃点

21、液体在燃烧过程中,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C)。A、沸溢

B、突沸

C、喷溅 D、沸腾

22、关于闪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A、一切可燃液体的闪点都低于其燃点

B、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低于其闪点

C、评定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

D、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闪点来衡量

23、不属于液体在燃烧类型的是(C)。A、闪燃

B、沸溢

C、阴燃

D、喷溅

24、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B)的燃烧。A、液体本身

B、可燃蒸气

C、可燃气体

D、氧化或分解

25、液化石油气的燃烧属于(B)。A、扩散燃烧

B、蒸发燃烧

C、分解燃烧

D、预混燃烧

26、木材的燃点为(B)℃。A、100~150 B、250~300 C、300~400 D、400~500

27、布匹的燃点为(A)℃。A、200 B、300 C、500 D、700

28、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C)。A、自燃

B、燃烧

C、阴燃

D、爆炸

29、易燃和可燃液体的燃烧称为(A)。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预混燃烧

D、熏烟燃烧

30、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态下进行,并出现(B)。A、烟雾

B、火焰

C、气味

D、强光

31、可燃物质与空气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将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直至可燃物燃尽为止,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做(C)。A、自燃

B、闪燃

C、着火

D、爆炸

32、在火灾中燃烧所产生的烟的原理是(A)。

A、由于燃烧不完全,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形成了烟

B、由于燃烧不完全,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气体,形成了烟

C、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细小颗粒,形成了烟

D、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形成了烟

33、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燃烧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四面体”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和(D)。A、氧化反应

B、热分解反应

C、链传递

D、链式反应自由基

34、凡是能与空气中的(B)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A、氮

B、氧

C、氢

D、氦

35、能与可燃物质相结合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A)。A、助燃物

B、可燃物

C、燃烧产物

D、还原物

36、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A)。A、助燃物

B、可燃物

C、自燃物

D、氧化物

37、燃烧过程中的放热发光是(B)现象。A、化学

B、物理

C、光电

D、核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CE)的不同,金属可分为挥发金属和不挥发金属。A、闪点 B、自燃点

C、沸点

D、燃点

E、熔点

2、木材在接触火源后,加热到130℃时产生的产物是(AB)。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氢气

E、乙烯

3、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作燃烧产物,常见的燃烧产物有(ABCD)。A、二氧化碳

B、水蒸汽

C、烟

D、灰烬

E、温度

4、闪点是(BCE)火灾危险性分类的主要依据。A、气体

B、液体

C、生产厂房

D、固体

E、储存物品仓库

5、以闪点作为火灾危险性分类重要参数的物质有(BD)。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可溶化固体

E、流体

6、气体的主要燃烧方式有(BC)。A、分解燃烧

B、扩散燃烧

C、预混燃烧

D、分解燃烧

E、爆炸燃烧

7、固体可燃物燃烧方式主要有(ABCD)。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E、预混燃烧

8、下列选项中,关于燃烧的四种类型说法正确的是(ACDE)。A、燃烧从着火的方式分为点燃、自燃

B、燃烧从着火的方式分为着火、爆炸

C、燃烧从持续燃烧形式分为有焰和无焰

D、燃烧从燃烧物的形态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E、燃烧从燃烧现象分为火焰、发光、发烟

9、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种类繁多,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ABC)。A、气体可燃物

B、液体可燃物

C、固体可燃物

D、流体可燃物

E、以上均是

10、发生有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DE)。A、可燃物

B、空气含水量

C、温度

D、链式反应自由基 E、助燃物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可燃液体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越小。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参见教材P6。

【该题针对“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因而,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参见教材P10。【该题针对“燃烧产物及其危害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C 被氧化生成的CO2(气)、H 被氧化生成的H2O(液)、S 被氧化生成的SO2(气)等;而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的数量、组成等随物质的化学组成及温度、空气的供给情况等的变化而不同。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参见教材P7。

【该题针对“燃烧产物及其危害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4、【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燃烧产物中含有量的有毒成分,如CO、HCN、SO2、NO2等。除毒性之外,燃烧产生的烟气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通常可见光波长(λ)为0.4~0.7微米,一般火灾烟气中的烟粒子粒径(d)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由于d>2λ,烟粒子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烟气在火场上弥漫,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辩别火势发展方向和寻找安全疏散路线。同时,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眼睛有极大的刺激性,降低能见度。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参见教材P10。

【该题针对“燃烧产物及其危害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5、【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称为表面燃烧。这是一种无火焰的燃烧,有时又称之为异相燃烧。

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5。【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6、【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的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3。【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7、【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6。

【该题针对“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8、【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这就是熏烟燃烧,又称阴燃。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参见教材P5。【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9、【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各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5种,其燃烧各有特点。

(一)蒸发燃烧;

(二)表面燃烧;

(三)分解燃烧;

(四)熏烟燃烧(阴燃);

(五)动力燃烧(爆炸)。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5。

【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10、【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蒸发燃烧。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5。【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1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4。

【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1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4。【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1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可燃固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5。【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1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称为表面燃烧。这是一种无火焰的燃烧,有时又称之为异相燃烧。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5。【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15、【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可燃固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5。【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16、【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6。【该题针对“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17、【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7。

【该题针对“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18、【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3。

【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19、【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6。【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20、【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6。

【该题针对“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2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重质油品燃烧进行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5。

【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2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并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6。

【该题针对“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2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液体燃烧类型:

(一)闪燃;

(二)沸溢;

(三)喷溅。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4。

【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24、【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密切相关。可燃液体会产生闪燃的现象。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4。

【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25、【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样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称为蒸发燃烧。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5。【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26、【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木材的燃点为250-300℃。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表1-1-2,参见教材P7。

【该题针对“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27、【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布匹的燃点为200℃。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表1-1-2,参见教材P7。

【该题针对“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28、【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发生干馏分解,产生的挥发成分未能发生有焰燃烧;固体材料受热分解,必须能产生刚性结构多孔性炭化材料。常见易发生阴燃物质,如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布匹等。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5。

【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29、【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5。

【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30、【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态下进行,并出现火焰。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3。【该题针对“燃烧产物及其危害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3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可燃物在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3。【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3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参见教材P2。【该题针对“燃烧产物及其危害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3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参见教材P3。(2015年真题)【该题针对“燃烧条件”知识点进行考核】

34、【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参见教材P2。【该题针对“燃烧条件”知识点进行考核】

35、【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参见教材P2。【该题针对“燃烧条件”知识点进行考核】

36、【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参见教材P2。【该题针对“燃烧条件”知识点进行考核】

37、【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参见教材P2。【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多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CE 【答案解析】 根据熔点和沸点不同,通常将金属分为挥发金属和不挥发金属。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参见教材P8。

【该题针对“燃烧产物及其危害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2、【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木材加热到130℃时开始分解,产物主要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参见教材P8。【该题针对“燃烧产物及其危害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3、【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之分。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C被氧化生成的CO2(气)、H被氧化生成的H2O(液)、S被氧化生成的SO2(气)等;而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的数量、组成等随物质的化学组成及温度、空气的供给情况等的变化而不同。

燃烧产物中的烟主要是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能被人们看到的直径一般在10-7~10-4cm的极小的炭黑粒子;大直径的粒子容易由烟中落下来,称为烟尘或炭黑。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参见教材P7。【该题针对“燃烧产物及其危害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4、【正确答案】 BCE 【答案解析】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6。

【该题针对“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5、【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或固体的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1.18。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6。

【该题针对“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6、【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 气体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4。

【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7、【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根据各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5种,其燃烧各有特点。分别是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参见教材P5。【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8、【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燃烧可从着火方式、持续燃烧形式、燃烧物的形态、燃烧现象等不同角度做不同的分类。具体分类如下:(1)燃烧从着火的方式分为点燃和自燃;(2)燃烧从持续燃烧形式分为有焰和无焰;(3)燃烧从燃烧物的形态分为固体、液体、气体;(4)燃烧从燃烧现象分为火焰、发光、发烟。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参见实务教材P3。【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9、【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2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3大类。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参见教材P2。

【该题针对“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10、【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有焰燃烧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实务教材第一篇第二章第三节,参见教材P19。

上一篇:托班秋季学期保育员工作计划下一篇:2024新年贺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