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地(精选8篇)
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办,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奥林匹克运动是怎样起源的呢?传统的看法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因古希腊的奥林匹亚而得名。
奥林匹亚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北半部的一个平坦幽静的小山谷里。第一届奥林匹克竞赛开始于公元前776年,起源于一场事关爱情和王位的角斗。波沙的国王艾诺麦,只有一个女儿,叫基波达米娅。父王为给她挑选一位文武双全的佳婿,诏令应选青年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如果哪位青年获胜,就以公主相许,还可继承王位;如果败了,就要被毫不留情地刺死。
比 赛开始了。国王虽然年纪已大,但勇力过人;加之他车精马壮,所以有十三个求婚者先后死于他的长子之下。但是在应诏求婚者中,有基波达米娅的恋人皮罗西,公 主决心搭救他。于是在赛前,她命国王的车夫偷偷拧松车轮上的销钉。由于女儿暗中作弊,比赛中,国王的车翻倒了,皮罗西获胜。这样,国王只得把公主许配给 他,为他们举行婚礼,并允诺由皮罗西继承王位。皮罗西为庆贺胜利,便在波沙城以西的奥林匹亚举行了盛大的祭典,感谢宙斯神对他的保佑。在祭祀仪式后,皮罗 西安排战车、角力等运动竞技,为人们助兴。就这样,皮罗西创立了古代奥运会。
据记载,古代奥林匹克竞赛最初只有赛跑一项比赛。参赛选手从跑道的一端跑到另一端,仅此而已。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人垄断了比赛的胜利。公元前7世纪,增加了赛车比赛和单马竞技,结果斯巴达人垄断比赛胜利的局面被打破,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强劲敌人埃勾斯人成为新霸主。与此同时,比赛项目的扩大,把远至西西里和南部意大利的选手都吸引来参加比赛。
公元前472 年,赛事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比赛的时间也由最初的1天延长至5天。第一天不举行比赛,人们对宙斯举行隆重的献祭仪式;此外,运动员和裁判员还要郑重宣誓,保证公平竞争。第二天主要举行赛车和赛马,以及包括赛跑、跳跃、标枪、铁饼和摔跤的6项全能比赛;第三天举行17岁至20岁之间的青年比赛,第四天举行成 年男子的单项比赛,包括拳击、摔跤、赛跑和跳跃等。在最后的决赛中,男子要全身戎装。比赛在第五天结束,这一天的早晨要进行晨祭,为优胜者举办庆祝宴会。优胜者将得到用野生橄榄枝叶做成的花冠,作为胜利的象征,这在当时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田径运动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发展起来的, 包括男女竞走、跑跃、投掷四十多个单项, 以及由跑跳、跳跃、投掷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 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 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
远在上古时代, 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 在和大自然及禽兽的斗争中, 不得不走或跑相当的距离, 跳过各种障碍, 投掷石块和使用各种捕猎工具。在劳动中不断的重复这些动作, 便形成了走、跑、跳跃和投掷的各种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意识地把走、跑、跳跃、投掷作为练习和比赛形式。
公元前776年, 在古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了第一届古奥运会, 从那时起, 田径运动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1894年, 在法国巴黎成立了现代奥运会组织。189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 在这届奥运会上田径的走、跑、跳跃、投掷等项目, 被列为大会的主要项目。至今已举行的各届奥运会上, 田径运动都是主要比赛项目之一。
田径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是经外国传教士于本世纪初带入的, 当时只在教会创办的学校之间开展, 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各级国立、私立学校。新中国成立后, 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普及, 技术水平提高很快。
2 乒乓球运动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 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 (t ab l e t e n ni s) , 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
关于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有各种各样的传说。
一些史料中记载, 清初中国已有台球流传于民间, 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四川、云南交界山区的苗族人就把这种台球游戏作为农间和饭后的消遣。他们用晒干的梧桐或柑树的果子作球, 用带长柄的木板当球拍, 用门板作球台, 两边对打, 人们称此为“臭柑子”游戏。据资料记载, 清末珠江流域盛行这类似的游戏, 不过不用干果当球, 而是用猪尿泡吹足气做成小球, 此球比干果弹性要大。在桌上、在地下或向空中对打。这可谓乒乓球运动的前身。
按多数人的看法, 乒乓球运动创始于英国, 并由网球运动派生而来。19世纪末, 欧洲盛行网球运动, 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 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 以餐桌为球台, 书作球网, 用羊皮纸做球拍, 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 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 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 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 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 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20世纪50年代初, 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绵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 1890年, 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 用于乒乓球运动。
1 90 4年, 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 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 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3 足球运动的起源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 源远流长。据说, 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 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 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 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到19世纪初叶, 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 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 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 历史更为悠久。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 “鞠”是球名。“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 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枚乘传》均有记载。到了唐宋时期, “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 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1958年7月, 国际足联现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当然, 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 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 足球运动逐步从欧美传入世界各国, 尤其是在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更为盛行。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球场, 投身到这一富有刺激性和畅快感的运动中去, 以至于一度将足球运动开展得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 英国人率先为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863年10月26日, 英国人在伦敦皇后大街弗里马森旅馆成立了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英格兰足球协会。会上除了宣布英格兰足协正式成立之外, 制定和通过了世界第一部较为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 并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英格兰足球协会的诞生, 标志着足球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而, 人们公认18 63年1 0月2 6日, 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4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 由于在寒冷的冬季, 人们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 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 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 桃篮口水平向上, 距地面10英尺, 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 入篮得1分, 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的是桃篮和球, 遂取名为篮球。189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 到1 9 1 3年, 由于每次投篮命中后都需要将球从篮筐内捞出太麻烦, 于是人们将篮网底部剪开, 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 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 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 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 并翻译成多种文字, 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 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 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 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 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 现行规则共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 传播得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 1893年传入法国, 1895年传入中国, 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 (今天的伊朗) , 1 9 0 5年传入俄国。1 9 0 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3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 此后, 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 (简称国际篮联)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 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 在许多国家的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 受到国际篮联的重视, 于196 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 6年第2 1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5 网球运动的起源
网球与高尔夫球、保龄球、桌球并称为世界四大绅士运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的法国, 当时在传教士中流行着一种用手掌击球的游戏, 方法是在空地上两人隔一条绳子, 用手掌将布包着头发制成的球打来打去。这种运动不仅在修道院中盛行, 而且也出现在法国宫廷。法国国王路易十世在位时, 宫廷中就经常进行这种以消遣为目的地网球运动。1358~1360年, 这种供贵族玩的古式网球从法国传入英国, 英国爱德华第三对网球发生很大兴趣, 下令在宫中修建一片室内球场。当时球拍的拍面改装成羊皮, 球由布面改成皮面, 球的大小、重量没有详细记载。15世纪发明了穿弦的球拍, 16世纪古式室内网球成为法国的国球。以后, 古式室内网球有了自己的规则, 在欧洲, 尤其是英国得到了较好的开展。
近代网球起源英国。1873年, 会打古式网球的英国少校M.温菲尔德 (W alter C lop to n W ing field) , 在羽毛球运动的启示下,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户外的、男女都可以从事的网球运动, 当时叫做司法泰克 (S p h a i r i s t i k e, 意思为击球的技术) 。1875年, 随着这项运动在8字形球场上风靡起来, 全英槌球俱乐部在槌球场边另设了一片草地网球场, 紧接着, 古式网球的权威组织者玛利博恩板球俱乐部为这项运动制定了一系列规则。从此, 草地网球正式取代了司法泰克。1877年, 在英国伦敦郊外温布尔顿设置了几片草地网球总会, 草地网球在英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同年7月, 举办了首届草地网球锦标赛, 即温布尔顿第一届比赛。亨利琼斯同另外两个人为这次比赛制定了全新的规则, 他本人担任了比赛的裁判。可以说, 亨利琼斯是现代网球的奠基人。
6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1 4~1 5世纪时的日本, 有一种类似羽毛球的游戏。当时的球拍为木质, 球是樱桃核插上羽毛做成。这种游戏时兴的时间不长便消失了。
1 8世纪时, 印度的蒲那城, 出现类似今日羽毛球活动的游戏, 以绒线编织成球形, 上插羽毛, 人手持木拍, 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
不过现代羽毛球运动的诞生地是在英国。1873年, 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有一位叫鲍弗特的公爵, 在庄园里进行了一次“蒲那游戏”的表演。因这项活动极富趣味性, 很快就风行开来。此后, 这种室内游戏迅速传遍英国, “伯明顿” (B a d m i n t o n) 即成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
1 8 7 7年, 第一本羽毛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出版。1 8 9 3年, 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1899年, 该协会举办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 每年举办一次, 沿袭至今。
羽毛球运动从斯堪的纳维亚到英联邦各国, 20世纪初流传到亚洲, 美洲, 大洋州, 最后传到非洲。1 9 3 4年, 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 总部设在伦敦。1939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
2 0世纪2 0年代到4 0年代欧美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 其中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的水平相当高。50年代亚洲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 马来西亚取得两届汤姆斯杯赛冠军。同时印度尼西亚队在技术和打法上有所创新很快取得了霸主地位。六十年代以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逐渐移向亚洲。
1981年5月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重新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 从此揭开了国际羽坛历史上新的一页, 进入了中国羽毛球选手称雄世界的辉煌时代。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 羽毛球被列为表演项目,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此羽毛球运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7 铁人三项运动的起源
铁人三项运动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 由美国圣地亚哥田径俱乐部创造出来作为艰苦的长跑训练的替代训练项目, 俱乐部最早的铁人三项比赛由10公里跑步、8公里自行车和500米游泳组成, 这是铁人三项运动的雏形。
同一时期, 一群体育官员在美国夏威夷争论“什么运动项目最具挑战性, 最能考验人的意志和体能”。当时有人提出, 谁能在一天之内在大海里游泳3.8公里、环岛骑自行车180公里、最后再跑42.195公里的马拉松, 谁就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超级运动员。于是, 第二天就有15人参加了比赛, 其中还有一名女选手, 最后有1 4人完成了全程。
于是, 一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就在这种充满戏剧性和冒险性的情况下诞生了。人们把这项连续一次性完成游泳、自行车和跑步的综合性体育运动项目称为“铁人三项”。
你有没有想过你最喜欢的运动是怎么产生的呢?人们怎样开始这种运动的呢?它的规则又是怎样演变的呢?以下列出了一些世界各地最热门的运动及其历史。
Volleyball 排球
The sport originated[起源]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895, when William G. Morgan, an instructor at the Holyoke YMCA注1, Massachusetts, decided to create an indoor game for his students. He wanted to create a team sport more suitable for older members of the YMCA but one that still required athletic skill.
Morgan decided to combine elements of basketball, handball, tennis and baseball. The volleyball net had its origin in tennis, but was raised six feet and six inches from the floor. The sport was first called Mintonette, but was changed to volleyball when a spectator[观众] told Morgan that the players seemed to be “volleying[截击]” the ball back and forth[来回地]. In 1900, the rules were modified[修改] and published by the YMCA, with the match set to 21 points and the net raised to an official height of seven feet six inches.
这项运动起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基督教青年会(YMCA)的讲师威廉·G·摩根决定为他的学生创造一种室内运动。他想创造一种适合年长成员的团队运动,但这种运动仍然需要一定的运动技巧。
摩根决定把篮球、手球、网球和棒球等元素结合起来。排球所用的网取自网球,只是离地高度升高到六英尺六英寸(1.98米)。这项运动最初名为“Mintonette(小网子)”,后来有一个看球的人对摩根说,球员们好像是在来回地“截击(volley)”球,于是改名为“volleyball”。1900年,基督教青年会修改并颁布了排球的规则,将比分定为21分,并把球网的高度正式提高到七英尺六英寸(2.28米)。
Boxing 拳击
Boxing is one of the oldest contact sports[身体接触项目]. Archaeologists[考古学家] have found evidence that the sport might have existed in the ancient Greek, Egyptian and Mesopotamian civilizations from 3000-1500 B.C. However, ancient boxing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its modern version, as boxers did not use gloves or protective headgear[盔,帽] then, nor was the fight divided into several rounds. Boxing was so popular back then that it became an Olympic sport around 688 B.C.
Modern boxing originated in England around the 17th century. The first documented[用文件证明] boxing match took place in 1681.
In 1743, rules were introduced to prevent deaths in the ring. In 1867, John Chambers devised[设计,发明] the rules for an amateur[业余的] championship[锦标赛] held in London. Since then, these rules have governed the modern sport of boxing.
拳击是最古老的身体接触运动之一。考古学家发现的证据显示,早在公元前3000-1500年的古希腊、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这种运动可能已经存在。不过,古代的拳击与其现代版本有很大不同——古代拳击手不使用手套和头盔,比赛也不是分回合进行。那时的拳击太受欢迎了,在公元前688年左右,该项运动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现代拳击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有记载的首次拳击比赛发生在1681年。
1743年,人们引入规则,以防运动员在拳击台上丧命。1867年,约翰·钱伯斯为一场在伦敦举行的业余锦标赛制定了规则。从那时起,这些规则便一直是现代拳击运动的规范。
Bowling 保龄球
Archaeologists have found remains of bowling balls and pins[(保龄球的)木瓶] in ancient Egyptian graves dating back to 3200 B.C. The first written record of bowling was in 1366 when King Edward III of England banned the game as his soldiers were neglecting[疏忽] their military[军事的] training over this game.
The game was popular in Europe and was introduced to America by the early settlers. Although the game appealed to[有吸引力] many in America, it was only in 1887, when A.G. Spalding came up with the rules for the modern game. By late 19th century, bowling clubs began sprouting up all over America, a trend which has continued to this day.
考古学家在远至公元前3200年的古埃及墓穴中发现了保龄球和保龄球瓶的遗迹。有关保龄球的最早文字记录出现在1366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下令禁止这种游戏,因为他的士兵醉心于保龄球,无心应对军事训练。
这种游戏在欧洲很受欢迎,后来由早期的定居者引入美国。虽然保龄球受到许多美国人的喜爱,但直到1887年,A·G·斯波尔丁才提出了现代保龄球的赛规。到了19世纪后期,保龄球俱乐部开始在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这种热潮一直延续至今。
Basketball 篮球
Dr. James Naismith, a Canadian who was teaching at Springfield College in Massachusetts, needed to come up with a game to entertain the school’s rugby[英式橄榄球] and football players during the winter months. So he grabbed a peach basket he found in the janitor’s[看门人] closet of the school and hung it on a railing[扶手] about ten feet from the floor. Every time the players made a shot[投射] though, they had to take down the basket and grab the ball, which became really annoying. Dr. Naismith decided to cut a hole in the basket so the ball would go straight through without them having to dig it out all the time.
The sport was an instant[立即的] success and the popularity of this new game quickly grew. Although Naismith never saw the game develop into the spectacular game we know these days, he had the honor to witness basketball become an Olympic sport at the 1936 Games held in Berlin.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教书的加拿大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需要想出一种游戏,在冬季给本校的英式橄榄球和足球运动员助兴。他在学校门卫的衣柜里发现了一个用来装桃的篮子,于是将它挂在离地约10英尺(3米)的扶手上。可是每当球员们投中了篮子,都不得不把篮子取下来才能捡到球,非常麻烦。于是奈史密斯博士决定在篮子底部开一个洞,让球直接穿过篮子掉下来,这就不用总是伸手去掏篮子了。
这种运动马上大受欢迎,迅速风靡起来。虽然奈史密斯无法看到篮球发展成今天这种热闹景象,但他还是荣幸地看到它成为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Tennis 网球
Tennis originated from a French court game called paume (palm). Played in the 12th century, the game initially involved hitting the ball with one’s palms, until later when rackets[球拍] were developed. The sport gained popularity in France and England, where it was played by the aristocrats[贵族] who in turn appealed to the masses by constructing public playing areas.
In 1869, Walter Wingfield, a British army officer, invented the game of Sphairistike, which was the direct predecessor[原有事物] of the modern game of lawn tennis. By 1873, Wingfield began marketing the game together with the racket and rubber balls to the general public, which quickly caught on its appeal.
网球起源于法国一种叫做“paume(掌)”的庭院游戏。公元12世纪,这种游戏最初的玩法是用手掌击球,后来才有了球拍。这种运动在法国和英国逐渐流行起来,起先只是贵族们在玩,后来因为贵族们修建了公共球场,渐渐吸引了平民百姓的参与。
1869年,英国军官沃尔特·温菲尔德发明了“司法泰克”运动,这就是现代草地网球的前身。到了1873年,温菲尔德开始向普罗大众推销这种运动以及球拍和橡胶球,迅速受到人们的欢迎。
Football 足球
Some say football was first played by the Aztecs注2 in pre-Columbian Mesoamerica注3, but a more direct (and FIFA注4 recognized) origin comes from a game called Cuju (meaning “kick ball”) was played in ancient China. The ball was made of panels[嵌板] of leather sewn[缝合] together and inflated[使膨胀] with hair and other soft fillings rather than air.
It was in England where the modern game was institutionalized[使制度化] and popularized. According to English records, in 1815 at Eton College, the rules of the modern game were first introduced. In 1863, the English Football Association was established to define the rules and manage other aspects[方面] of the game.
有人说历史上最早开始踢足球的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的中美洲阿兹特克人。但足球更直接(且得到国际足联认可)的起源是中国古代一种叫做“蹴鞠(意为“踢球”)”的游戏。当时所用的球用一块块皮革缝合而成,里面填充的是头发和其他柔软物料,而不是充气。
现代足球比赛制度则是在英格兰建立并得到推广。据英国资料记载,1815年,伊顿公学首次引入现代足球赛规。1863年,英格兰足球总会成立,目的是制定足球规则和管理这项运动的其他相关事务。
注2:一个从14世纪延续至16世纪的墨西哥古文明。
注3:从墨西哥中部向南向东延伸,包括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及尼加拉瓜在内的地区。在哥伦布以前的时代,这里曾存在过各种文明,包括玛雅文化及奥尔梅克文化。
地球起源与地壳运动初探(一)
从物质来源开始论述了地球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将地球的形成阶段划分为聚合、熔融、结晶、撞胀和成型5个时期.根据地球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地壳运动的原动力--胀缩机制,用胀缩机制从宏观上对地球及地壳运动的各种表现形式(大陆漂移、板块碰撞、海底扩张、磁场倒转、非对称性膨胀及盆地沉降等)进行了分析.
作 者:胡道雄 HU Dao-xiong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录井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刊 名:新疆石油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年,卷(期):28(5)分类号:P68 P541关键词:地球起源 地壳运动 动力机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 2007〕 13号)、《财政部、教育部、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财教〔 2008〕 19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下简称 “生源地助学贷款 ”),是指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 “学生 ”)发放的助学贷款。
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第三条 生源地助学贷款按照就近原则,由申请贷款的学生在其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办理。
第二章 贷款申请条件及办理程序
第四条 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我省辖内;
(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不良信用记录;
(三)我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招收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以及成人高等学校招收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学生,学校名单以省教育厅公布的为准;
(四)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第五条 贷款申请材料:
(一)新生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生源地助学贷款借款人家庭困难情况说明及证明;.本人身份证、新生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原件供审核),以及学校相关收费标准、开户行名称、户名和账号;.共同借款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原件供审核)。
(二)在校生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学校提供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生源地证明;.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生源地助学贷款借款人家庭困难情况说明及证明;.本人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原件供审核);.共同借款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原件供审核)。
有关申请表格到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处领取。
第六条 生源地助学贷款实行一次申请、一次性签订借款合同、分学年发放的办法。申请受理日期定为每年 8月 1日至 10月 20日。已经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根据贷款合同中约定需要当年续放的,应当在 8月 1日至 10月 20日向贷款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本人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原件供审核);
(二)已签订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
(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人生源地证明。
第七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收到学生首次提交的申请材料后,应当及时进行贷前审查,并在 10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应当在随后的 10个工作日内与借款人签订生源地助学贷款合同和划款委托授权书,将贷款资金划付至借款学生个人账户,之后根据划款授权委托书,将贷款资金从借款学生个人账户汇划至其所在高校指定的账户,并备注借款学生姓名及身份证号。
高校收到贷款后,应当及时告知借款学生,并将贷款中生活费部分转发给借款学生。
第八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手续时,应当及时将借款学生的信用信息准确地录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
第三章 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
第九条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最高限额为每人每学年 6000元,贷款机构根据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情况,与借款学生协商确定贷款额度。
第十条 生源地助学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制加 10年确定,但最长不超过 14年。学制超过 4年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的,相应缩短学生毕业后自付本息的期限。
第十一条 生源地助学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同期限基准利率执行,不得上浮;如基准利率调整,则参照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变更贷款利率。
第十二条 贷款利息按年计收。起息日为贷款发放日,结息日为每的 12月 20日。学生在校期间(包括学制超过 4年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的)的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当年 9月 1日起其利息由学生及其共同借款人共同负担。学生在校期间发生退学、开除等情况时,自办理退学、开除等有关手续之日的次月 1日起自付利息。
第四章 贷款偿还
第十三条 借款学生毕业离校前,应当与贷款机构进行债务确认,签订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书,并协商确定具体还款计划。借款学生办理债务确认手续后,办理离校手续。
第十四条 借款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休学、退学、开除等情况时,高校应及时填写生源地助学贷款就学信息变更单,将借款学生的有关变更信息书面通知贷款机构,并抄报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同时高校应当督促借款学生及时到贷款机构办理贷款合同变更等手续。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每学期末汇总所有高校数据后,及时反馈至省农信社。
第十五条 借款学生毕业后连续攻读学位(包括硕士和第二学士学位)需要申请在连续攻读学位期间继续贴息的,须在录取当年的 6月底前,向原学校提出申请(提交录取通知书原件和复印件),办理就学信息变更手续,并到贷款机构办理合同变更后,其在继续攻读学位期间的利息按原渠道进行贴息。
第十六条 借款学生可以选择贷款偿还方式,允许其在提前还款日一次或者分次提前还贷。在毕业前申请提前还贷的,借款学生应当填写生源地助
学贷款提前还款申请书,并由学校相关部门盖章确认。贷款机构应当按照贷款实际期限计算利息,不得加收除应收利息之外的其他任何费用。
第十七条 借款学生毕业后 2年期间为宽限期,宽限期内学生和共同借款人(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可以不还本金,但应足额支付利息,宽限期结束后按还款计划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并足额支付利息。
第五章 贷款贴息及风险补偿
第十八条 借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其中,在省财政供给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就读的,其贷款贴息由省级财政承担;在市财政供给的高校就读的,其贷款贴息由市级财政承担,省财政负责归集。第十九条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贴息每拨付一次。贷款机构应当于每年 11月将实际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借款学生身份信息、学籍信息、贷款金额、利率、利息及贴息等情况按照高校进行统计报省农信社,省农信社汇总后提交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 25个工作日内将贴息材料提交各高校确认后,报送省财政部门。省财政部门在 12月 20日前将贴息资金拨付省农信社。第二十条 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其比例根据国家规定按当年贷款发生额的 15%确定。风险补偿金由中央和我省各分担 50%。我省承担的风险补偿金分担办法为:省财政供给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风险补偿金由省财政承担 6.5个百分点,市财政供给的高校由市财政承担 6.5个百分点;高校承担 1个百分点。
第二十一条 贷款机构应当于每年 11月 10日前,将当年实际发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以高校为单位统一报省农信社,省农信社汇总后于 11月 20日前将有关材料提交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交各高校确认。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确认的风险补偿金数额,会同省财政于 12月 20日前归集省以下所承担的资金。省财政部门于 12月 31日前将省以下承担的风险补偿金拨付给省农信社;中央财政承担的部分,省财政在收到后,及时拨付省农信社。
第六章 贷款管理及优惠政策
第二十二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及时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确保应贷尽贷。
第二十三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单立台账、单设科目、单独统计、单独核算和考核。
第二十四条 各高校要加强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管理,按月统计汇总本校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并报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第二十五条 省农信社设立生源地助学贷款统计年报,并按年向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报送生源地助学贷款统计年报。
第二十六条 同一学,已经获得本贷款的学生,不得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经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不得再申请本贷款。
第二十七条 生源地助学贷款发生的呆坏账,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呆坏账核销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生源地助学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第二十九条 各有关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生源地
助学贷款的开展工作。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对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进行解释等方面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督促市级财政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监督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各项财政性资金的管理使用等。
省教育厅负责组织高校开展政策宣传,贷款信息确认,诚信教育等工作,负责归集风险补偿金,并协助省财政厅完成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的支付工作。省地税局负责落实相关税收减免政策。
省农信社负责指导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规范生源地助学贷款操作,汇总并报送生源地助学贷款数据,申请拨付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拨付。各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督促学生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及时、足额安排应承担的风险补偿金;及时提供借款学生动态信息。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发布前已发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仍按原合同执行。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地税局、省农信社负责解释。
在古代,肖姓极为罕见,历代史书都很少见到,甚至连宋代《百家姓》、明代《千家姓》中都未曾见到肖姓,只是在明凌迪知的《古今万姓通谱》中,才首次出现了“肖”姓,载汉代有肖安国、肖绍;明时有肖靖者,宣德时举解元等等。在廿四史中,也惟有《辽史》、《元史》提到有肖姓人物,均是少数民族。至于“肖”姓的起源,无从查考。陈剑在《战国金文两篇》中提到,“„(梁惠王)廿七年大梁司寇鼎‟,刻铭一行20字:„梁廿又七年,大梁司寇肖(赵)亡(无)智金寸(铸),为量容半。下官。‟作为国名、姓氏的„赵‟,在古文字质料中大多就写作„肖‟。”另外,也有人猜测,局部“肖”氏是来自原本姓“萧”,但后来因犯法被贬姓的家族。这也很有可能。中国古代有褫夺原有姓氏,贬改他姓以处罚罪人的作法,萧氏自身就不乏这方面的例子。一个是南梁萧纪,他在与萧绎争位败亡后,萧绎以为他不配再用“萧”这个崇高的姓氏,因此“赐姓饕餮氏”(《梁书》)。另一个是南齐萧子响,因叛乱被杀,“赐为蛸氏”(《南齐书》)。萧、肖两姓后来混用。肖姓郡望堂号郡望
兰陵郡:西晋时从东海郡分出一局部,置兰陵郡,治所在丞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镇)。隋时废此郡。堂号
定汉堂:汉代陪人萧何,从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到建立汉朝即天子位,始终援助汉高祖,功居第一,位列丞相,汉朝一切律令典制,都是萧何定的。肖姓家乘谱牒肖姓迁徙漫衍迁徙漫衍
肖姓望族居于兰陵、广陵。肖姓历史名人历史名人
萧何:西汉大臣。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佐刘邦起义。刘邦率军入咸阳时,诸将皆忙于分取府库财物,他收取秦王朝的文献档案,控制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及其时社会状况。楚、汉矛盾激化时,他说服刘邦暂作战略退却,以留存汉军实力。楚汉战争中,他荐举韩信为上将,自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输送士卒、粮饷。汉朝建立后,他协助刘邦、吕后消灭韩信、英布等叛乱;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又参照《秦律》,制定《汉律》九章。萧统:南朝梁文学家昭明太子。梁武帝之子,天监元年立为太子。少时读遍儒家经典。及长,加入朝政。善诗赋,曾招才学之士,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多卷,研讨儒事文学,兼探佛理。辑《文选》三十卷,选出上至周代,下迄梁朝种种文体的代表作编辑而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对后代文学创作颇有影响。
萧朝贵: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加入领导金田起义,任右弼又正智囊,领前军主将,封西王八千岁。在攻打长沙时,中炮阵亡。萧颖士:唐代散文家 萧云从:清代有画家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时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可以说,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99均系原来姓“萧”者。)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其他地方,如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所有的萧家人都是姓“萧”的,没有一个人写姓“肖”。
一个人的名字是自已的,但是一个人的姓氏却是祖宗传下来的,中国人最讲究传统了。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毕竟,“肖”姓毕竟是不规范的姓,不是所有萧家人的姓啊,萧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会瞑目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后,全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萧”。也算是氏族上的统一。
由于时间已过数十年了,有些年轻的姓“肖”者可能并不知自已原系萧家人(从身份证看,其爷其父等,均也已写姓“肖”),以轻易否认自已是萧姓人,其实,这些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证:
1,如宗祠,不管建国后萧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萧姓聚集地的萧家宗祠上的“萧”字是不会改的。
2,问长辈,特别是一些上了60岁以上年纪的长辈,他们在小时候,在年轻时一定用过姓萧。
3,祖坟,祖上的坟墓上刻的字一定是萧字。等等。
但不管考证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全中国,写姓肖者中,有99.99999999都是原来的姓萧者,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大陆同族人改姓背判祖宗之事,也引起了全世界萧氏宗亲的同情。另据可靠消息,现兹有世界萧氏宗亲会等全球数十个宗亲会已联合向国家语委、公安部建议,利用在明年全国换发二代身份证的机会,为所有姓“肖”者改回姓“萧”提供方便参考,让千千万万族人能认祖归宗!这也希望众多族人也珍惜这个机会!
大力支持!!
我们姓肖的家族要努力,在换发第2代身份证的时候把本姓换回来,大家一起努力,争取吧!!!!!!!!!!!!!!!!!!!!!!!!!!!!!!!!!真的要把我们"肖"该为这个"萧"吗?太好了!真希望它能够快点实现!
肖
其实这个姓氏在汉代就已经基本绝迹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因此,近几十年来,“肖”姓多了起来。萧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
寻根溯源
1、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以国为氏,为周代宋国微子启的后裔。
2、据有关资料所载,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
3、据《续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得姓萧。汉朝时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两晋南北朝时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改姓萧。
得姓始祖 大心。萧姓原出于子姓,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名将名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战败被俘,被囚于后宫,几个月后才回到宋国,宋闵公为此曾多次取笑他,长万因被触痛处而恼羞成怒,一次乘酒兴杀死了闵公,并从此公开叛乱,另立公子游为君。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后来宋国微子之后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随从组建的军队,诛杀了南宫长万,平息了这次叛乱,扶闵公之弟御说继位,是为宋桓公。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于萧地,以为附庸,建立了萧国,称大心为萧君,人称萧叔大心。公元前五九七年萧被楚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萧姓。大心也就被后人尊为萧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萧姓最早发源于今山东省。先秦时期,萧姓族人由于国家被灭而散居各地,家族势小力微。到了秦汉时期,社会动荡,迫使萧姓外迁,进入第一个发展迁徙时期。萧姓经长期迁居,已从原聚居地向四周大量繁衍,且名人辈出,汉相萧何便是其典型代表,他早年辅佐刘邦起义,在攻占咸阳后,注意收集秦的律令图书,郡县户口、社会情况等大量资料,为西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并助刘邦消灭异姓诸侯王,他的子孙也分别入仕于两汉,均为高官,为汉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家族兴旺,几个较大的郡望即在此期形成。三国魏晋时期,战乱频繁,加上两晋时期的“永嘉之乱”,士族南迁,萧姓族人也随之而徙,播迁于南方诸省,使家族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南北朝时期,萧姓显贵于天下,建立了齐、梁两朝、繁衍昌盛、人才辈出,使萧姓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唐宋年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萧姓族人一方面文人墨客遍布于天下,另一方面由于新成分的涌现,即居住在中国北方及东北的契丹族萧氏劲族的加入,从而成为一个显贵、庞大的家族。在此期间萧姓也有迁入福建、广东定居者,至此,在唐宋以前,萧姓已广布于我国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北京、福建、广东等地区。元明清时期,萧姓徙居于南方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名人不断使萧姓成为名门,自清康熙末年,萧姓族人开始了多次入迁台湾,有的还远播海外,使萧姓真正遍布于我国南北方各地。今日萧姓在我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多此姓,六省萧姓约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
郡望堂号 萧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几大郡望,据《姓氏考略》所载,主要有三个:
1、兰陵郡,治今山东枣庄市;
2、广陵郡,治今江苏扬州。
3、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宗族特征
1、萧姓族人在家族史上地位比较显赫,出现众多的皇族。萧姓族人曾出皇帝十一人,皇亲众多。
2、萧姓在历史上注重文化,文人墨客能诗善画者众。如唐宋时萧姓十个宰相,均为大作家,另外,其宗族诗人画家也众多。
今天梨园屯和干集两镇相较:梨园屯镇规模仍不如干集大, 人口仍不如干集多。总体经济水平差别不大。近代, 梨园屯名气远远超过干集, 甚至一些历史学家也将发生在干集、蒋家庄的历史事件误为梨园屯, 这与梨园屯发生的那场旷日持久的教案有关。
梨园屯的民教矛盾起于拆庙建堂之争。教案的详细经过已有方家专文论及, 不再赘述。笔者就这一教案的特殊性作一浅析。
1.西方势力特别是教会势力从一开始就介入庙堂之争, 并直接引发民教矛盾;之后又多次给地方政府施压, 干预地方司法, 袒护教民。传教士斯格瑞格勒受教民请求, 提出分割玉皇庙、义学及土地等公产;并亲自出面, 梨园屯的“头面人物们同意分庙产。接着得到了冠县知县的批准。”[2]说明洋教士亲自出面, 梨园屯的“头面人物们”才同意分庙的。此后, 传教士梁多明在庙基上建教堂, 这就违反了《中法北京条约》及总署关于外国人在华传教的有关规定, 此事导致了民教冲突的开始。光绪十三年 (1887) 春, 传教士费若瑟又在庙基上扩建教堂, 民教矛盾进一步升级。到了光绪十五年 (1889) 十月, 法使又依据方济各会山东主教马天恩的要求, 坚持按照同治年间所立分单, 在原庙基上建堂。在此期间, 汉教民众数次拆堂建庙。1890年法国公使李梅多次催促山东政府“妥速完结”梨园屯一案。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梨园屯教案自始至终都有西方势力特别是洋教势力插手, 地方官在他们的重压下, 为平息事端免不了袒教抑民。
2.由于处理教案不力, 洋教势力不断向清政府施压, 致使山东巡抚和冠县令不断易人;而且在审断梨园屯教案中, 官员多少都有个人意识、情绪在其中;洋教势力的干预时急时缓, 也影响了地方官员的正常审断。甚至同一位官员在不同时期, 对梨园屯教案的审断也出现前后矛盾的结果, 如何士箴等人。在处理教案过程中, 地方官员有惧怕洋教势力, 袒教抑民者, 如韩光鼎、何士箴 (前期) 、李秉衡、洪用舟、福润、曹倜等。也有仔细分析案情, 从时势及民教长期共存角度出发, 以实际情况断案者, 如任道镕、何士箴 (后期) 等人。这些官员毕竟受过儒学真义的教化, 面对教会势力和汉教民众, 这些人还没有完全忘记一个基层官员最起码的职责——民之父母, 尽管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3.十八村绅耆开始就受到洋教势力的压力, 同意分割梨园屯庙基等公产, 正是这一妥协埋下了祸根。洋教士在玉皇庙基建教堂, 绅耆们始料未及, 转而置身家性命不顾, 进行顽强抗争。致使文生王世昌等六人入狱, 人们称为“六大冤”。之后, 当各级地方官均站在教会一边, 并对绅耆们“晓以利害”时, 他们退却了。
4.梨园屯教案的复杂性, 同当时意大利、法国争夺在直东交界一带的护教权有关。除冠县十八村外, 直隶的飞地尚有邱县十八村、临清十八村等, 这种特殊的地理区划使直东交界一带的护教权很难截然分开。如梨园屯最早的奉教者是到直隶威县赵家庄教堂奉教。十八村是天主教方济各会的传教区, 而直隶威县是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区。方济各会传教士多属意籍, 但是意籍山东主教马天恩主张教区应由法国政府继续保护。意、法两国为争夺这一带的护教权, 导致梨园屯教堂频繁更换教士, 这也是梨园屯教案旷日持久的原因之一。当然, 教会要占据的是玉皇庙——汉教民众奉祀最高尊神的场所, 就这一点而言也很难达到目的。在华北各地, 教会占据其他场所多能遂愿, 然而占据庙产时往往不能得逞。
5.十八魁崛起后能坚持与教会势力抗争, 同梅花拳 (义和拳) 的声援密不可分。当地方官员屈服洋教势力, 与十八魁为敌时, 正是十八魁同梅花拳众一起, 发动了针对洋教势力的冠县蒋家庄起事。
光绪二十四年九月, 清兵到沙柳寨搜寻梅花拳首领时, 顺手摭拿村民牛肉, 因此与沙柳寨村民发生冲突。梨园屯教案民气压抑太久, 清兵又到沙柳寨抢百姓牛肉。二者最终导致冠县、威县等直东交界一带拳民聚集, 情绪难以控制。阎书勤、姚文起、赵三多等于1898年10月在冠县蒋家庄树起“助清灭洋”大旗, 揭开义和团运动大幕。《重修威县志》载“二十四年秋沙柳寨义和拳民赵三多率拳民扰乱城东一带村庄。先是冠县梨园屯村义和拳民与天主教民因庙地起争端, 激成事变”[3], 对义和拳首义的时间和原因作了准确记载。冠县蒋家庄首义应该是梨园屯教案和清兵到沙柳寨摭拿牛肉共同促成的。
梨园屯教案因其特殊性, 变得旷日持久, 特别是“十八魁”崛起后, 带领广大教民与洋教抗衡, 并得到赵三多及直隶梅花拳众的支持, 把抗教斗争不断向前推进, 并共同发起冠县起事, 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大幕。
参考文献
[1]道光十年修.冠县志[Z].卷二建置志
[2]狄德满.梨园屯教案和义和拳的起源[J], 义和团研究会通讯总第16期, 1992.
摘 要 本文大部分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通过对户外运动的起源及对身体的益处做了大量的分析,认为户外运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挖掘学生自己的潜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户外运动 起源 益处 锻炼
户外运动,是一项在天然环境下举行的一项集体活动,它包括登山、攀岩、定向运动、探险、户外休闲等体育项目。户外休闲运动大部分都带有探险性质,属于极限运动,很有挑战性和刺激性,拥抱自然和挑战自己的极限。本文对户外运动的起源和对学生身体益处两方面来探讨
一、户外运动的起源
早期的户外运动其实是一种生存手段,获取食物和采摘药物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二战时的英国,为了更好的训练士兵,开展了一系列的户外训练,其最终目的就是增强战士的野外战斗能力和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是我们人类第一次把户外运动运用到实践中。二战期间,海上战乱频繁,海难是最频繁不过得事情了,可是在此过程中有一部分人生存了下来,后来经过专家学者的分析,他们都是不放弃不妥协生命,社会经历很丰富的人,大部分都是青年人,就是这些原因才避免了死亡。
现今的户外运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户外运动逐渐成为我们人类娱乐、休闲和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也体现了户外运动几点价值:
(一)户外运动的商业性
由于户外运动的开展,国内的商家开起了很多关于户外的连锁店,前几年,攀岩、漂流、定向越野等许多户外的运动还属于那些白领的休闲活动,而现在它已经趋于平民化了,据专家统计,2000年全国户外产业市场规模仅为6000万元,2002年这个数字还不到3亿元,2005年则增长到将近10亿元,2011年这个数字达到了将近100亿元,这就是户外运动给人类带来的商业价值。
(二)户外运动的时尚性
现在的户外运动简称为时尚,有很多户外爱好者都参加户外俱乐部,因为每周末他们都会组织活动,一般参加的人数在20到50人之间。他们大部分都是俱乐部之间的比拼,有一种名词叫做驴友,意思说的就是他们之间知道的仅仅是网名,在网络上发帖子,跟帖子上的人约好时间地点一起出发。户外运动中,驴友没有都市里的地位、贫富差别,他们只因有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正是因为这种隐身,才使这些爱好者感到一种融入大自然的放松。
(三)户外运动的健身性
古人云:“动则无疾”,指人只要运动就能预防疾病和减少病毒的侵害。户外运动作为现今比较火热的运动,它的健身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就目前来看,我国各大高校主要以开展校园户外运动主,它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同时,户外运动过程中要求人攀爬、跳跃及大运动量,长时间地在自然环境中运动,能充分提高人的各项身体素质。
二、户外运动对学生身体的益处
(一)有利于缓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
现在的孩子身体健康状况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由于学习压力过重,导致孩子很缺乏体育锻炼,家庭中大部分都是一个孩子,大部分父母全都忽视了孩子的健康状况,觉得只要成绩突出,就可以上名牌大学,而他们不曾考虑,一个好身体才有奋斗的动力,才更有精力去学习,就算是考上了,也未必有一个好的心理,长时间的学习紧张会造成孩子在心理上的恐惧,有些孩子会很极端,多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可以缓解压力,而户外运动是智力与体力并存的一项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在娱乐的过程当中缓解学习的心理压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远不如父母那个时代,每一件事情大部分都是父母给做好了的,他们只是等现成,他们的这种能力的退化,会成为国家的蛀虫,多参加一些夏令营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加独立,2011年在海宁市高级中学举办的两岸三地定向越野活动,来自宝岛台湾的教练给这些孩子上课,让首次接触定向越野的孩子们对定向越野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比赛分男子组、成年女子组、青年男子组和青年女子组四组进行,选手从起始点出发后,按照地图依次找到藏在校园各处的五十个点,最终到达终点,按照用时的长短评定优胜,整个比赛过程犹如上演一番夺宝奇兵,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问题,可解决问题的只有靠自己和自己同伴一起来克服当中的困难,这样可以帮助他成长,不要动不动就是父母,只有在困难中成长,自己才会成为一个参天大树。
(三)能够挖掘每个人潜在能力和智力
户外运动是一项很考验自己能力的运动,它是在任何地点都能举办的,可以在沙丘、海滩、深山、公园、校园等场所,如果是在深山里比赛,对运动员的冷静思考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如果是中学生去参加比赛,有可能会有恐惧感和胆怯心理,在深山里地形摸不清楚,周围的地势纷繁复杂,对比赛者体能的要求也尤为重要,这是对每个刚认识这项比赛选手最大得考验,思维逻辑转换,会加快你对这项运动了解的更加深刻,寻找新的路线,找到最快的捷径,避免很多弯路,这是你智力的展现,从事这项运动可以对你的身心、意志品质得到很大的提高,通常比赛都会设置在公园和校园里,不会设置在很偏僻的深山里,一般都是野战部队或者是国防生以深山老林为考核地点,业余爱好者大部分在公园或者学校里,可以边比赛边欣赏公园和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愉悦身心,全民健身活动就把定向运动宣传的很好,让很多人都知道了这项运动。
参考文献:
[1] 李静文.体育锻炼对缓解中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0(34).
[2] 梁冬.户外运动渐成时尚[N].新华每日电讯.200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