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夜色》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9篇)

《夜色》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1

《夜色》教学反思1

《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从此学会欣赏夜色。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

诗歌共有两小节,前后对比着写出“我”对夜色由害怕到接受的心理变化。第一小节用具体事例描述“我”的怕黑,两个事例都用了“一……就……”的句式,贴近学生生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第二节讲“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发现夜色的美好,诗歌生动、活泼地写出孩子眼中的夜色: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小鸟在月光下睡觉……

本单元句子学习的重点是“读好长句子”,虽然没有在课后出现这一要求,但第1、2节中都出现了较长的句子,需要进行指导和练习,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长句子的意思。

这首儿童诗还有一个语言现象,就是在每小节的最后都用上了省略号。这个省略号,不仅使诗歌语言显得凝练,而且还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夜色》教学反思2

《夜色》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来写。写从前“我”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我”不再怕黑。

在教学本课时,开课前我利用谈话引入新课:你们到了晚上怕黑吗?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在理解课文时,我先让孩子们自由读第一小节,读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感悟自己对夜晚的感受。有的学生说他怕黑时,我就让他说说为什么怕黑,有的学生说动画片看多了,外面有妖魔鬼怪;有的学生说黑漆漆的,让人看了就害怕。我就问其他的学生到底是不是这样,不怕黑的学生就回答不是这样,晚上也和白天一样美好。同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一小节,读出害怕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读第二小节,看看文中的我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的恐惧,让学生明白晚上并不可怕,它像白天一样美好而可爱。“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夜光下睡觉……”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呀!在此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眼中夜晚美丽的景色,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夜晚的美,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夜景,自己眼中的夜景,并且感觉自己的胆子不再小,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

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看到的夜色,并带着自己对夜色的理解度课文,读出我胆子由小到大的原因。

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的不够妥当,对学生扶得多,放得少,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好。而且感觉朗读这方面指导得不大好。

《夜色》教学反思3

《夜色》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本文以小朋友对夜色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夜晚,感受深夜时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简短的诗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训练中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在读中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一、教学设计方面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夜色》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学级学生的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环节很清晰。由于使用了信息技术,课堂氛围很热烈,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注意力集中,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二、知识掌握方面

由于是第二课时,本节课对生字词只是做了简单的认读,认读的方式比较单一,部分学生可能是敷衍认读,对不会读的学生没有做到针对指导。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加注意认读生字问题。另外虽然对一些重点句子做了理解品味,但是缺少修饰手法的分析,以后我会注意慢慢进行修饰手法的分析,让学生更能理解句子的优美,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三、信息技术运用方面

这节课整体设计运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更能直观认识。但是,在课堂上运用的信息技术比较单一,没有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我会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并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比如动画课件等。

《夜色》教学反思4

《夜色》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

我在教学本课时,开课时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小星星》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习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都是让学生课前提问,然后通过读课文等手段逐渐解决简单问题,在理解课文的环节就抓住一个立足于文章的整体、直指向文本的主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理解上的难点来引导学习。最近,在反思我的这种方式是否适用于低年级,想到了这种方式的目的和效果——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和能力,决定还是坚持用下去,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如,“微笑”在文中是“花草”微笑;在“夜色”下的微笑;是“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时发现的;夜色下花草的微笑像“白天一样。”抓住重点词语来学习课文,发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关键的作用。如,“微笑”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花草的微笑是怎样的画面;描述画面,说出夜色下的花草的微笑是很美丽的;由夜色下花草的美丽进一步拓展、延伸到夜色是美丽的。最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对夜色的理解齐读课文,读出我的胆子由小到大的原因。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丽,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从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讲解的有些细,学生没有充分读的时间,所以对感悟理解不够到位,再有就是学生比较好动,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够积极发言,最后的拓展没有很好的完成,学生说的少。在理解字义的层次上自己做的也不到位。

《夜色》教学反思5

在教学本课时,开课时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小星星》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习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多么美丽的世界啊!学生通过读来体会夜晚的美,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夜景,学生的兴趣立刻上来了,说出了自己眼中的夜景,怕黑的学生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看到的夜景,并且胆子不再小,愿到外边玩。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使学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丽,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当有的学生说怕黑时,我就让他说说为什么怕黑,有的学生也许是动画片看多了,说怕外边有鬼有怪兽,我就问其他学生到底是不是这样,有的学生说世界上没有鬼没有怪兽,我马上又反问他怕不怕晚上,学生说不怕,因为有爸爸妈妈陪着。最后,我留了一个作业,晚上,让爸爸妈妈带自己到外面欣赏一下你家周围的美丽景色,体会其实黑夜没什么可怕的,往往只是自己吓唬自己。

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得不妥,在教学生字的字音时,我花的时间多了些,以致最后的写字教学没有进行。欣赏的夜景图片应该是桂林的夜景图片,这样学生能更有兴趣。

《夜色》教学反思6

夜色笼罩下的夜色,潜藏着生命亘古不息的无声运动,给了人们无数生命的真释。然而,怕黑的天性却使孩子们看不到夜色的美丽,阻挡了孩子们探索的视野。夜晚的星空是怎样璀璨?夜晚的花草是怎样微笑?夜晚的大地又是怎样唱着无声的歌?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到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课文先讲了“我”是多么怕黑,孩子们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我在教学时先让孩子们自读第一小节,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当有的学生说怕黑时,我就让他说说为什么怕黑,有的学生也许是动画片看多了,说怕外边有鬼有怪兽,我就问其他学生到底是不是这样,有的学生说世界上没有鬼没有怪兽,我马上又反问他怕不怕晚上,学生说不怕,因为有爸爸妈妈陪着。接着,我让学生们读第二小节,看看课文中的我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的恐惧,发现了对世界崭新的一面。“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多么美丽的世界啊!学生通过读来体会夜晚的美,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夜景,学生的兴趣立刻上来了,说出了自己眼中的夜景,怕黑的学生也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看到的夜景,并且胆子不在小,愿到外边玩,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使学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丽,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看到的夜色,并带着自己对夜色的理解读课文,读出我的胆子由小到大的原因。

《夜色》教学反思7

教学要求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根据批读提示读懂课文,感受香港夜色的美,体会作者对香港夜色的赞美。

重点难点

1. 联系上下文或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能想象描述的情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或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0)

1.教师放《东方之珠》的歌曲,让学生从歌词、画面中感知香港的美,用优美的旋律调动学生的情感。

2.启发谈话:把你搜集到的有关香港的文字或图片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交流搜集到的信息。(香港的过去及现在、地理位置、民俗、景点等)

学生发言后,引出课题:香港夜色。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0)

1.请学生借助批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标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用自己常用的方法认识和理解词语。

2.检查学习情况,同学之间互相质疑。重点的词语随文理解。

3.熟读课文,集体正音,感知课文内容。

三、巩固认字,指导书写(15)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交流写字的体会,提出较难写的字,由老师在黑板上范写,指导。

3.学生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5)

五、布置作业(5)

1.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细读课文,感受香港的美丽夜色,体会作者对香港夜色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能想象描述的情景。

教具准备

有关香港夜景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8)

1.认读生字、新词:规范书写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互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开展互评。

二、细读课文,感受语言(7)

1.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赏析课文,想象美景(15)

1.学生自己阅读全文,找一找概括写香港夜色美的段落。可以在空白处批读。

⑴出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朗读。

⑵香港灯火真这样吗?我们要认真读一读。

2.请同学分别读二、三、四段,想想作者欣赏了香港哪些地方的夜色。(港岛、港湾)

⑴欣赏港岛夜色。

勾画第二段中描写夜色的句子。读1~3句,想象港岛高低错落、闪烁飘浮的灯光是怎样一番情景。学生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朗读,直至体会到那番情景。

⑵欣赏港湾夜景。

请同学们读第三、四段,其余同学思考:我站在瞭望台又欣赏到港湾怎样的景色?感受到什么?

这一部分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感受到丝丝海风吹到脸上,举目星空,天高云淡,夜色如水,使人心旷神怡。欣赏到维多利亚湾夜色的美,勾画描写维多利亚湾夜色的句子。朗读、想象港湾里灯火随波流淌,色彩变化,形态也多样的迷人景色;欣赏远处的灯火,朗读、想象海天相接,灯火与星星相连的景色。

⑶出示港岛、港湾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说说图中展现了文中哪些内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中的内容。这样图文结合,让学生从优美的文字和形象的图片中欣赏香港夜色的美。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

四、课堂小结(5)

五、布置作业(5)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总起:点明香港夜色令人难忘——世界四大夜景之一

途中——错落有致的灯光星火

香港夜色 分述:

瞭望如——灯火辉煌

总结:赞叹香港夜色美

教学反思

课堂以一张图片导入,通过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身边夜晚的景色。接下来是初读课文,运用了借助拼音自读、同桌互相读、指名读三种方式进行,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三部分是课堂的主要环节,随文识字。我把本篇课文分成了四段配上插图做成幻灯片,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认读生字,通过具体的语境来学习生字,并在认字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如分析字形、编小故事、组词、说话、谜语等,改变枯燥的识字教学,引起学生认读记忆的兴趣。还注意在简单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相应的文字配上动作,帮助学生来感觉文字的优美。最后运用了游戏对识字进行巩固,通过星星挑战赛、和字卡交朋友来帮助学生复习生字,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符合低学级学生的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环节很清晰,虽然是从未见过的学生,但配合的还不错,课堂氛围也很热烈,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注意力集中,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对我来说最大的一个进步是平和的心态,讲课的过程中没感觉到紧张。

本节课在识字层次的问题上还有待推敲,以后要多看这方面的书籍与资料,深入的学习一下。另外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应该尝试着引导学生品味一下,不做繁琐分析,只做简单的引导,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夜色》教学反思8

今天我讲的是《夜色》这课。本课是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文章篇幅比较短,孩子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已经背过了。所以我在讲授这一课是没有花大量的时间来读。我反而注重了词语和句子的练习。

本课有两个拟人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虽然低年级不要求讲修辞,但有的题目要求仿写句子。比如会出现比喻句或拟人句。在这里我没有过多强调拟人句的概念,只是举例子告诉学生把这些花花草草还有小鸟当成人一样来看。比如“微笑”“睡觉”这都是人的行为。我们在模仿写句子的时候,就把这些植物呀动物呀看成是人。然后让孩子们也说几句这样的话。比如“天上的星星在眨眼睛,他们在看着我呢。”“春姑娘来了,小草小花都定跑出来和她玩耍了。”孩子们说的都特别对。今后只要文章里出现类似的句子多让孩子们说,为以后学习修辞打下基础。

这课的会认字我平时处理的时候是让学生读词语并用词语说句话。这节课我试图用所有的词语编成一个小故事,为以后写作文打基础。比如本课会认字所组的词语是:故事、偏要、窗外、微笑、往外瞧。所编故事:老师正在教室里讲故事,小明不爱听,偏要往外瞧。老师微笑着问他:“窗外有什么小明?”......还可以让学生接着往后讲故事。

我觉得今后应该多让学生练习,看字组词----说句子-----编故事三个环节连起来练习。既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夜色》教学反思9

《夜色》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课文分两节,第一节讲“我”胆子很小,很怕黑。第二节讲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才发现夜晚原来也像白天一样美好。

我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复习生字入手,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在理解课文时,先让孩子们自读第一小节,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感悟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同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读出害怕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们读第二小节,引导学生在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的读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看看课文中的我有什么变化,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的恐惧,发现了夜晚也很美丽。“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是一幅多么宁静的图画呀!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好像还做了个美梦呢!多么美丽的世界啊!同时指导学生抓住这些主要句子通过读来体会夜晚的美,并通过引导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夜景,使学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丽。基本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但是由于备课不够充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 教学过程中时间掌握不够充分,导致最后指导学生书写时间比较仓促,对孩子的书写评价不够到位。

2. 在指导朗读时,没能做到示范朗读,对孩子的朗读指导还需要加强。

3. 各环节的过渡语还不够自然。

4. 对粉笔字的书写不够美观,今后多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夜色》教学反思10

《夜色》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本文以小朋友对夜色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本节课以第一小节为重点,重点在于感受文中小朋友的胆小。

教学这首儿童诗歌时,我依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夜晚,感受深夜时,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感受主人公的心理特点。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简短的诗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训练中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在读中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通过这次展示课,我看到了很多需要提升改进的地方:1.教师对课堂不能全权掌控,应该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2.教学目标指向应清晰、有要求,能在课堂上达成,并且要能够凸显核心目标。目标意识需提高,让目标更好的为教学流程服务。3.在课堂上不应出现一句多余的话,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一定的价值,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学习。4.关于小组合作:首先,抛出的问题应有小组合作的价值,问题应该是复杂的、复合的、一个孩子解决不了的;其次,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内要分工明确,同时组间要有评价机制,每个人都要进行交流、汇报。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应该是3-5分钟,让孩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运动,做到真正的交流与表达;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进行巡视,要参与进学生的讨论中,及时的进行引导,了解全班的情况。选派小组代表发言的过程中要形成“此起彼伏”的特点,各小组在汇报时不是重复汇报,而是对其他组的补充、评价、建议等。

通过这次擂台赛,收获颇丰,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也清晰了自己应该追求的目标,这么多的优秀教师,每个都是良师,每个都是引路人,我相信,在实验小学如此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我一定会更快得成长!

《夜色》教学反思11

夜色笼罩下,潜藏着生命亘古不息的无声运动,给了人们无数生命的真释。然而,怕黑的天性却使孩子们看不到夜色的美丽,阻挡了孩子们探索的视野。夜晚的星空是怎样璀璨?夜晚的花草是怎样微笑?夜晚的大地又是怎样唱着无声的歌?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到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夜色》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

课文先讲了“我”是多么怕黑,孩子们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我在教学时先让孩子们自读第一小节,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当有的学生说怕黑时,我就让他说说为什么怕黑,有的学生也许是动画片看多了,说怕外边有鬼有怪兽,我就问其他学生到底是不是这样,有的学生说世界上没有鬼没有怪兽,我马上又反问他怕不怕晚上,学生说不怕,因为有爸爸妈妈陪着。接着,我让学生们读第二小节,看看课文中的我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尤其强调“偏要”两个字他们注意读出不愿意的情绪。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的恐惧,发现了对世界崭新的一面。“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多么美丽的世界啊!

学生通过读来体会夜晚的美,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夜景,学生的兴趣立刻上来了,说出了自己眼中的夜景,怕黑的学生也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看到的夜景,并且胆子不在小,愿到外边玩,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使学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丽,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看到的夜色,并带着自己对夜色的理解读课文,读出我的胆子由小到大的原因。

《夜色》教学反思12

《夜色》是一篇短小的诗歌。课前我让学生说说对于夜晚的感觉,大部分学生都说有些害怕,觉得晚上挺恐怖的。进入备学熟读课文、学习字词。找出小作者心理的变化,他的爸爸妈妈都帮着他做了哪些努力。后来他发现了夜色中的哪些美好的事物。第一课时后,我留了一个作业,晚上和爸爸妈妈去外面散散步,看一看夜色。第二天我问学生,有的说晚上看到人们在广场跳舞很热闹;有的说晚上去遛狗听到有脚步声,原来是一只小狗来找他家小狗玩;有的说看到了小鸟从树上掉下来。

之后我和学生们又一起学习了几个描述夜晚的词语。最后留下充分的时间书写本课生字。我发现现在有些学生们已经开始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写生字,他们把一笔一划的把字些好看作为目的,而不是单纯追求速度。写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能在课上就完成家庭作业,他们很开心。课文的背诵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所以这一课他们学得很轻松。

《夜色》教学反思13

《夜色》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夜色笼罩下的夜色,潜藏着生命亘古不息的无声运动,给了人们无数生命的真释。然而,怕黑的天性却使孩子们看不到夜色的美丽,阻挡了孩子们探索的视野。夜晚的星空是怎样璀璨?夜晚的花草是怎样微笑?夜晚的大地又是怎样唱着无声的歌?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到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课文分两节,第一节讲“我” 胆子很小,很怕黑。第二节讲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才发现夜晚原来也像白天一样美好。

我在教学本课时,开课时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小星星》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习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在理解课文时,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听懂了什么?接着我在教学时先让孩子们自读第一小节,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感悟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同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读出害怕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们读第二小节,引导学生在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的读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看看课文中的我有什么变化,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的恐惧,发现了夜晚也很美丽。“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是一幅多么宁静的图画呀!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好像还做了个美梦呢!多么美丽的世界啊!同时指导学生抓住这些主要句子通过读来体会夜晚的美,并通过课件播放“美丽的夜景”图片让学生观看说说自己看到的夜景,使学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丽。学生看后让说出了自己眼中的夜景,但教学时由于时间安排的有些不妥,学生没有说出自己看到的夜景,最后,我让学生并带着自己对夜色的理解齐读课文,读出我的胆子由小到大的原因。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丽,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从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的不妥,在教学第二节时,我讲解的有些细,学生没有充分读的时间,所以对第二节的感悟理解不够到位,最后的拓展没有很好的完成。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上一个新的台阶。

《夜色》教学反思14

《夜色》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本文以小朋友对夜色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夜色中。

教学时,由于是第二课时,我先让学生朗读,然后指名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我让孩子们自读第一小节,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感悟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并仿写句子,同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读出害怕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们读第二小节,引导学生在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的读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看看课文中的我有什么变化,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的恐惧,发现了夜晚也很美丽。“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是一幅多么宁静的图画呀!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好像还做了个美梦呢!多么美丽的世界啊!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夜景,并通过课件播放“美丽的夜景”图片让学生体会夜晚的美丽。接着指导学生抓住这些主要句子通过读来体会夜晚的美,最后,我让学生并带着自己对夜色的理解齐读课文,读出我的胆子由小到大的原因。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丽,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从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的不妥,在教学第二小节时,学生没有充分读的时间,所以对第二节的感悟理解不够到位。另外信息技术运用比较单一,没有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并运用于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夜色》教学反思15

今天在七沟中心小学参加了县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我讲的课文是第20课《夜色》。

本篇课文是一首短小易懂的诗歌,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为: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3、正确本课十三个生字。

课堂以一张图片导入,通过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身边夜晚的>景色,老师总结引出课题《夜色》。接下来是初读课文,运用了借助拼音自读、>同桌互相读、指名读三种方式进行,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三部分是课堂的主要环节,随文识字。我把本篇课文分成了四段配上插图做成幻灯片,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认读生字,通过具体的语境来学习生字,并在认字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如分析字形、编小>故事、组词、说话、谜语等,改变枯燥的识字教学,引起学生认读记忆的兴趣。还注意在简单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相应的文字配上动作,帮助学生来感觉文字的优美。最后运用了游戏对识字进行巩固,通过星星挑战赛、和字卡交朋友来帮助学生复习生字,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符合低学级学生的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环节很清晰,虽然是从未见过的学生,但配合的还不错,课堂氛围也很热烈,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注意力集中,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对我来说最大的一个进步是平和的心态,讲课的过程中没感觉到紧张。

《夜色》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2

什么是教学反思呢?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的必然步骤。许多名师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 教学是一种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教师的自我反思应该是一种持续的常态化的行为。尤其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形势下, 教师更应该从理性的角度进行教学反思, 以冷静和理智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教学, 查找得失, 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提升。

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学进行自我反思。

首先, 反思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不是牢固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意识, 这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新版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表明, 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形势下,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转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则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要想扮演好这样的角色,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行为之前, 需要比较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的特点, 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及其现有的知识结构与能力, 并以此为依据, 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课堂上的一些无效教学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认识与了解造成的, 教师只考虑了自己的“教”, 教学没有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与接受能力出发,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 他们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 被动地去思考, 很难想象, 在这样的情形下, 我们的教学是有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 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发展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师的任务已由从前的带着知识走近学生到现在的带着学生走近知识。因此, 教师要牢固树立“引领者”的意识,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意识, 改变课堂“满堂灌”或是“满堂问”的情形,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兴趣地学, 有信心地学, 从而获得思维的提升与能力的发展。

其次, 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宜, 这是保证有效教学的起始标准。以语文课为例, 适宜的教学内容, 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 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教师要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以及教学的依据是什么。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有一部分教师并不能真正长期将此标准践行在教学实践中, 据专家们的研究, 课堂的无效与低效问题主要出现在教学内容上, 教学内容过于庞杂, 涉及的知识点过多, 教师什么都在教, 但事实上是几乎什么都没教, 很明显, 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从王教授这段话来看, 教师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与教学目标处于剥离状态, 对自己教授内容的依据不甚明了, 甚至有的教师还造成了学科方向的偏离。因此, 保证教学有效, 要反思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师要对学科的课程标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教师所选的教学内容应该体现着学科的教学价值, 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教师要反思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并找准这些依据与教学内容的对接点, 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再次, 反思教学是否具有针对性, 是否解决了学生独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这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参照维果茨基的研究, 教学中教师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能加速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强调指出: 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 才是好的教学。据此, 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具有“独特性”, 是否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了“量体裁衣”, 换句话说, 反思是否做到了“以学定教”。反思课堂问题的设计是否过易或者过难, 教学内容难度的起点是否契合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师在此方面没有一种自觉的反思而只停留在一般化的教学层面上, 这样的教学, 势必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

最后, 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艺术, 这是对有效教学的有力促进。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 教学手段与方式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也起着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推动学生不断深入学习, 不断探索的作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被完全调动起来, 教学的效果就会变得显著, 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有了一定的保证。因此, 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具有了一定的课堂调控能力, 是否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 是否恰当地把握了授课的节奏, 是否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激励与赏识。教师对教学艺术进行反思, 为课堂注入活力, 让课堂充满机智与风趣, 从而保证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夜色》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本课十三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难点: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把20的二类字还有一些相关词语学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多媒体出示词语,指名读,轮读。

2.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领读。读完你想知道些什么?(什么是夜色?夜色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就一起来找出出这些问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自由读课文,举手读出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谁认为第一句读得最好请举手。指名读,模仿读的好的齐读,领读。你读出了什么?谁能把第二句读好?老师读上句,学生读下句。读出什么? 轮读第一小节,总结第一小节主要讲的是在黑夜我怎样的心情?那我们再来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多媒体出示二小节,分行读,一行读一句,看谁读的好?我们读时应注意哪些词?从这些词读出什么?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我们发现我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有感有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在夜晚的时候,“我”从前的心情怎么样的?

现在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根据这种感情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四、感悟课文 我们也能发现,黑夜可怕吗?很美,我们以后也不再害怕,而且要学会欣赏夜晚的美景?播放夜景图片。这些是其他地方的美丽夜景,我们这里的夜景主要是什么最美?星星,出示最后一幅图并播放音乐,谁能边想像边描写一下美丽星空,出示写星空的句子。黑夜中都在哪些美丽的景色?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眼中的黑夜。3 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体验生活,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五、作业 把自己眼中的夜色与大人们讲一讲并写下来。

教后反思:

夜色笼罩下的夜色,潜藏着生命亘古不息的无声运动,给了人们无数生命的真释。然而,怕黑的天性却使孩子们看不到夜色的美丽,阻挡了孩子们探索的视野。夜晚的星空是怎样璀璨?夜晚的花草是怎样微笑?夜晚的大地又是怎样唱着无声的歌?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到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夜色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一年级语文下册(S版)第13课《夜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教学重点:

1、字词的教学。

2、阅读中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教学难点: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具有勇敢的品质。教学过程:

一、唱歌激趣,导入新课。

1、齐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并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一读课文,圈出生字和新词。

2、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3、出示生词,学生齐读。读后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三、朗读感悟,体会勇敢。

1、听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自由读一遍,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都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害怕——不害怕)

2、学习第一节

⑴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个小朋友胆小、怕黑的?用课文里的句子来回答。

⑵“我”为什么会“心乱跳”呢?这时“我”心里都想了些什么?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害怕的语气。⑶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⑷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学习第二节

⑴ 小朋友这么害怕,他爸爸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偏要”是什么意思? 指名试读“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一句,指导学生读出无可奈何又想撒娇的语气。

⑵ 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小朋友发现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来。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原来晚上也像白天一样美好、可爱。指导学生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

⑶这个小朋友和爸爸出去散步时还能看到什么景色呢?(出示夜景图片,学生观察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

⑷夜晚的景色如此美丽,你们还会害怕吗?课文里的小朋友呢?变得怎么样了?引导朗读、体会最后一句的意境。

四、指导背诵,情感熏陶。1、2、3、4、5、有感情的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读。出示提示词,试着背一背。去掉提示词,背诵课文。

你有有没有过从胆小变勇敢的经历? 升华主题,齐唱儿歌《不怕不怕》。

五、布置作业。

1、读语文同步读本第29课《小熊过桥》。

2、画一副美丽的夜景图。板书设计:

夜色

《夜色》教学设计 篇5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和夜色的美好。

3、在文中理解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进一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害怕夜晚,后来不再害怕了。

3、师质疑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去看一看。

板块二:学习第1小节,体会“害怕”(1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引导学生交流对文中小朋友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胆子很小。

3、师质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胆子很小?鼓励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

4、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1)出示“很小很小”与“很小”,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我”的胆子非常之小。

(2)从“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中引导学生体会妈妈通过讲述勇敢的故事来鼓励“我”不要害怕。

(3)抓住“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引导学生体会妈妈讲的勇敢的故事对“我”来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5、拓展体会:

(1)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是否害怕黑夜,为什么害怕以及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2)学生交流(比如:害怕黑夜。担心有鬼:听到黑夜里的风声就害怕;总是担心野兽会跑到家里来等等。害怕的时候心跳就会加速,会把窗帘紧紧拉起来,藏在被窝里等等)。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注意读出小诗的押韵,通过朗读表现“我”的胆小。

板块三:学习第2小节,感受“夜晚的美好”(15分钟)

1、师过渡:妈妈讲勇敢故事的方法并没有让“我”变得勇敢,爸爸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让“我”不再害怕夜晚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2小节。

2、学生轻声朗读第2小节,交流爸爸有什么办法:偏要拉“我”去散步。(引导学生体会“偏要”是指在“我”胆子很小、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爸爸非要拉“我”去散步。)

3、引导学生想象“我”在夜色中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朗读“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这句话,引导学生从“原来”一词中体会到“我”看到“花草微笑”时的惊讶心情。

(2)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晚上散步的时候还能看到什么。

(3)师出示有关美丽夜色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体验夜色的美丽。

4、师小结:夜色中其实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只要我们敢于走出去,就会发现黑夜其实并不可怕。正是有了这种发现,文中的“我”才会说道(师引读,出示):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5、鼓励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再黑再黑”这个词语中体会“我”的胆子变大了:拓展想象“我”还能看到了什么,进一步巩固对省略号的认识。

6、指导血红色呢过朗读第2小节,读出略带惊讶的兴奋心情。

7、师生配乐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学习了这首小诗的收获。

板块四:课堂小结(5分钟)

《旋转》教学与反思 篇6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6~67页。

二、教学目标

⑴在实际情境中, 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⑵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 发展空间观念。

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 提高学习兴趣, 获得学习自信。

三、教学重点、难点

⒈体会图形旋转的三个关键要素:定点、方向、角度。

2. 掌握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绕一点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图形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个转盘, 转盘上面写有“智慧”“幸运”“快乐”“成功”。

学生准备1把三角尺, 1张方格纸, 1个小长方形, 1个三角形小旗。

五、教学过程

㈠课前游戏, 玩中导学

(课前, 师出示幸运大转盘)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老师先旋转指针, 转到几号区域, 几组的同学就可以选一个代表上来, 用另外一个转盘旋转指针, 根据指针所在的区域的名称来选择自己小组的名称。

活动略。

[设计目的:利用游戏, 激起学生的兴趣, 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把孩子的竞争心理调动起来, 为课堂创设轻松、活泼的氛围, 并且通过让学生转动指针, 去感受指针的运动方式, 为认识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埋下伏笔。]

㈡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

师:刚才, 我们转动了转盘上的指针, 指针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呢?是平移还是……?

生:旋转。

师:对!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旋转, 今天我们再来继续研究旋转。

板书:旋转

1. 认识定点

师:刚才我们在玩转盘时, 指针在旋转, 但是有一个点是固定不动的, 谁来指一指?

(请一个学生上台指定点)

师:这个不动的点叫定点。

板书:定点

[设计目的:之所以让学生上台指出定点这一环节, 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对“定点”这一要素的注意。不仅如此, 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认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⒉认识方向

师: (出示钟面) 谁能够上来模拟一下时针从8点到9点是怎样运动的?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看看到底是怎样运动的?

(请一个学生去旋转指针, 如果他的方向是正确的, 就告诉学生, 这就是顺时针的方向。)

板书:方向顺时针

(让大家用手比划一下, 感悟顺时针的方向。)

[设计目的:由于顺时针的名称里有“时针”二字, 我觉得如果把这个概念的认识放在钟面上来进行, 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而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就为后面的画旋转后的图形作了铺垫。]

(师播放收费站的转杆旋转的情景)

师:什么物体在旋转?你能找到转杆旋转时的定点吗?

学生回答略。

(电脑演示:转杆2次旋转的动画)

师:转杆打开和关闭, 旋转的方向一样吗?哪一次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学生伸出手, 表示一下顺时针方向。)

师: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方向,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什么方向?

生: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方向。

板书:逆时针

(让学生伸出手, 表示一下逆时针方向。)

[设计目的:在学生从钟面上认识了“顺时针”方向之后, 再让学生去判断转杆旋转的方向是否是顺时针, 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因为它是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运用的过程,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⒊认识角度

(师出示一个钟面)

师:时针从12︰00到3︰00, 旋转了多少度?从3︰00再旋转90度, 到几时?

学生回答略。

板书:角度

师:说一说是按照什么方向旋转的呢?

学生回答略。

(师出示一个圆形, 并且把它平均分成四个部分, 在圆形的边缘标上A、B、C、D四个点, 老师问学生如果从A点顺时针转多少度到达B点呢?从C点到B点是怎样旋转的呢?让学生说出旋转的度数和角度。)

⒋及时练习

学生完成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

[设计目的:通过转转盘, 让学生充分体会旋转的方向, 分清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复习巩固“定点、方向、角度”这三个旋转的要素, 深化了对旋转基本要素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为作图题的教学渗透了方法的指导。]

㈢动手实践, 加深感知

1.顺时针旋转90度

(1) 在方格纸上进行练习:把一条线段顺时针旋转90度。

(先让学生想象一下, 本来是竖直的线段, 顺时针旋转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长度是怎样的呢?再让学生画下来。)

[设计目的:如果让学生直接去画三角形的旋转图难度应该是相当的大的, 但是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所以, 何不把它分解一下呢?我就先让学生去画一条线段的旋转图形, 这样可以把难点分解开来。]

(2) 学习把三角尺顺时针旋转90度。

(1) 操作:摆一摆

把三角尺放在方格纸上, 让学生照样子放好。

全体学生操作、汇报旋转方向。

(2) 观察:看一看

(电脑演示:三角尺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

师:带着问题去观察:三角尺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 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是怎样运动的?

(电脑演示:两条直角边分别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

(3) 指方向、数长度

师:再把三角尺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 不动三角尺, 要动脑。想一想, 较长的直角边会在哪个方向?在你的方格纸上指一指, 跟同桌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略。

师:较长的直角边有多长?在你的方格纸上数一数。

(电脑演示:点出较长的直角边的另一个端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用笔点出较长的直角边的另一个端点。)

师:把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度后, 较短的直角边会在哪个方向?有多长?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用笔点出较短的直角边的另一个端点。)

(4) 想象。

师:看着这3个端点, 你能想象出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吗?

[设计目的:先让学生旋转三角尺, 在操作的基础上观察两条直角边的运动规律,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慢慢的脱离实物的指引, 从而在头脑中建立空间图形的印象, 有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接着,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指出旋转后的三角尺两条直角边的方向, 这样学生就能够感知图形旋转后的位置变化。最后数一数直角边的长度在方格纸上占几格, 并用笔点出它们的另一个端点。]

2. 逆时针旋转90度

(1) 操作。让学生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 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度。

(2) 画法。

师:不动三角尺, 怎样画出三角尺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步骤, 并总结画法)

⑶学生作图。

[设计目的:在学生对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度已经掌握的基础上, 教师通过“逆时针方向”及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出画法, 有扶有放, 这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 学习热情高度激发, 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了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㈣巩固内化, 提高实效

师:刚才我们通过操作, 初步学会了画三角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你们还想旋转其他的图形吗?

生答略。

(师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小旗, 按照要求在方格纸上旋转。)

师:你是怎样旋转长方形和小旗的呢?怎样按照要求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呢?你是先确定哪几条边的呢?又是怎样确定边的长度的呢?

(学生完成后, 教师有选择的展示, 注意在评讲中纠正学生的错误。)

(师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 观察每组中的两个图形,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 旋转每组中的一个图形, 使每组中的两个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3) 说一说围绕哪一个点, 按照什么方向, 旋转了多少度呢?

㈤联系实际, 感悟生活

(师课件播放游乐场的摩天轮旋转的情景和东北的二人转旋转手帕的情景。)

师:说一说, 它是怎样旋转的?它的旋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生回答略。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利用旋转为我们服务的呢?你的玩具中有利用旋转制成的吗?它是怎样旋转的?

生回答略。

师:你会利用身体的旋转来做个优美的动作吗?

学生上台表演略。

[设计目的:在课的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 说一说旋转的运用, 可以更好地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体现生活化的数学。

六、教学反思

1. 注意分散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先让学生去画一条线段的旋转图, 再让学生去操作感悟, 去画三角形的旋转图, 这就把本节课的难点给分解了。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几何知识就不再害怕了, 而是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它,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 注重操作体验, 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夜色》教学设计第2课时 篇7

泉峰小学 王广妹

课时目标:

1、复习文中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省略号,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理解重点字词,会用“一„„就„„”练习说话。

5、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词语(摘果子)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世界。那里啊,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好多鲜美的果子吃呢?谁去把它摘下来!(课件展示生字词)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你们真棒!现在请大家欣赏美丽的景色。

2、(学生欣赏图片)师:谁来说说我们观察到的这些景色是什么时候的?(晚上)出现在晚上的景色我们把它叫夜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夜色》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师: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课件出示: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反馈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我〞的变化。随机板书:胆小——勇敢。)

师:你们理解的真好。这个小朋友开始是怎样胆小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第1小节。

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小节。课件出示:

1、认真小声地读课文第1小节。

2、思考:①这个小朋友开始是怎样胆小的?请用“____”画出句子。②妈妈见“我”如此胆小,是怎样帮助“我”的?③“我”听了故事,是不是就变勇敢了呢?

预设:

(1)开始这个小朋友胆子很小。你是从课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让学生练习朗读“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指导学生用害怕的语气读,要读得轻——慢一些。

(2)只要“一”后面的事件发生,就会导致“就”后面的结果。(出示课件,练习用„„一„„就„„说句)

(3)妈妈见“我”如此胆小,是怎样帮助“我”的?(妈妈讲了许多勇敢的故事。)妈妈只讲了一次故事吗? 你是从哪个字体现出来的。(出示课件“比一比”,齐读,突出妈妈不只讲了一次)

(4)“我”听了这些故事,是不是就变勇敢了呢?从哪句话体现出来?(我一看窗外,心儿还是乱跳。)让学生练习朗读“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体会心跳的感觉。(指名读:哦,听到他读的时候好像在颤抖)同学们都能找到胆小的感觉去朗读,如果注意停顿和重音,一定可以读得更好。(全班齐读第①小节)

(5)感悟省略号的作用。

想象:怕黑的“我”可能想到了什么?(学生想象发言)刚才大家想到的都藏在这个省略号“„„”里面了,诗人省略没有写出来了。

师:过渡语:经过了妈妈的帮助,“我”还是那么的胆小、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下面请同学们再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第2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2小节 课件出示: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第2小节。

2、思考 ①“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②爸爸是 怎样帮助“我”克服怕黑的毛病的呢?

预设:

(1)指名学生朗读。

(2)“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因为有了爸爸的帮助)(3)爸爸是怎样帮助“我”的呢?(爸爸晚上拉我去散步。)我想去吗?你是从句子中哪个词语知道“我”不想去的。(偏要)

(4)“我”走出家门,看到了怎样的夜景?(原来花草都像白

天一样微笑)朗读体会。

(5)从此以后,“我”还会害怕黑夜吗?让学生练习朗读(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体会不怕黑的心情。

欣赏夜景图片:现在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感受夜色的美丽。

(6)同法理解省略号“„„” 想象:

勇敢的“我”可能还看到、听到什么?(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也藏在这个省略号里面。)

(7)小朋友们,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终于不再怕黑了,也能欣赏到夜晚美丽的景色,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我”的心情?(指名读。)

(8)学生反馈并朗读。(注意各种语气的变化)

(9)师生评议。(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原来花草都向白天一样微笑,要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最后一句要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

指名读,评议

(10)全班齐读第2小节。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1、全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游戏背诵。

3、学生齐背课文。

四、教师小结:小朋友由原来的胆小到现在的勇敢,都有谁的帮助呢?有没有小朋友自己的努力呢?

(妈妈给小朋友讲勇敢地故事,爸爸带着小朋友去散步。)

(主要还是小朋友自己的努力,自己有面对黑暗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黑夜并不可怕,只有勇敢的孩子才能欣赏到夜色的美。其实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五、课堂练习

填一填

再 在 步 布 1、小鸟好像____和我说:“小朋友,____见!2、我进____了,妈妈送我一个____娃娃。读一读

词语花篮的词语。

六、课后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夜色》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8

1、认识“胆、敢、勇、事、窗、原、此、再、睡、觉”10个字,会写“再、事、讲、拉、外、此、故、步”8个字。学习2个新的部首:“提手旁”、“夕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掌握8个字的正确读音、字形,做到字迹清晰,字体端正。

2、读懂课文,体会夜晚的美丽,懂得有些事不能只靠听,还要自己去亲身体验发现。

3、让学生观察8字的写法、笔顺后,再作以重点指导“再”的笔顺。(横、竖、横折勾、竖、横、横)通过音乐、图像等,调动各种感官来体会夜晚的美丽,在朗读中体会亲身体验与实践很重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再学之前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既熟悉又好听的歌曲《小星星》好吗?(课件播放)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一起唱。

2、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13、夜色)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朋友读准字音,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的生字,互相纠错,看谁读得好。

4、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领读。

(2)出示词语卡片:先开火车领读,再自己选词说话。

5、检查读文情况。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要做到不丢字,不错字,不加字。

6、评议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听读,想一想听了课文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2. 轻声读课文,读后标出课文有多少小节。指名汇报。

3. 学习第一节。

(1)边读边想“我”为什么会“心乱跳”呢?(板书:怕黑)这时“我”心里都想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害怕的语气。

(2)思考: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3)指导朗读。指名读 ,评议。

4.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第二节,想想“偏要”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偏要”说一句话,指名说。

(2)我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板书:不怕)教师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进行体会。

(3)指导朗读,要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4)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5)教师小结: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引导学生想象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啊!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了,好象还做了个美梦呢!

(6)指导朗读,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5、说话训练:你有过害怕黑夜的故事吗?现在还怕吗?小组说一说。

6、小结: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其实黑夜里也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要我们去发现,去观察。

7、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五、拓展:

下面我们来来说说自己眼中的夜色:指名说,然后用自己的彩色画笔把你看到的美丽夜景画下来。

《夜色》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9

一、现有研究对教学反思的理解

“反思”最早起源于西方哲学家的论述, 通常指人自我精神的内省活动。洛克 (L o k e) 认为人的经验按其来源可分为感觉和反思。感觉是指外部经验而反思则是内部经验。反思是以自己的内心活动作为认识对象而反观自照, 既有思想活动又有心理活动。黑格尔 (Hegel) 将“反思”称作“后思”, 他认为反思是思想反过来对于自身的认识, 或者说它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杜威 (D e w ey) 则认为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者假定的知识形式”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海德格尔 (Heidegger) 则认为反思是人的“自识”活动。伯莱克 (B erla k) 说,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行动及情境的能力。

反思指向的是过去的意识行为。教学活动的内容或场景在头脑中像过电影一样再现, 这是回忆、回想。如果重新审视自己在活动中某个环节的行为, 或梳理本次活动所得到的启发和借鉴, 这种对教育教学进行判断与思考的过程就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是一种将“教学”和“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也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

如果将反思视为学习方式, 反思与回忆自己的教学活动为主要学习途径, 其学习内容是自己实践中的经验, 这样的理解如何解释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作用, 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教学反思的本质?

二、例析教学反思的类型与内容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反思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卡尔 (C a r r) 和凯密斯 (Ke m m is) 还有麦伦 (Van Manen) 等学者, 根据教学反思的内容, 将教学反思分为技术性反思、实践性反思和批判性反思三个层次。技术性反思指教学中运用的媒体技术是否合理、效果如何等。实践性反思侧重于为达成教育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合理。目前, 教师所做的教学反思多为这一类。批判性反思是从社会、政治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检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合乎公正和平等。舍恩 (Sch o n) 提出教学反思的两种类型, 即“对行动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布鲁巴赫 (Brubacher) 把教学反思分为行动后反思、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前反思三类。我们通过以下案例阐述与分析布鲁巴赫的教学反思类型如何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1. 行动前反思

行动前反思是指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 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 并作出调整性的预测。行动前反思具有前瞻性。

案例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核酸”一节的一个学生实验。教材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并用酒精灯烘干;用8%盐酸, 30℃下, 水解5m i n;冲洗涂片10s;滴上吡罗红甲基绿液染5min。

课前做预实验时发现, 按照教材的步骤进行操作, 成功率很低, 细胞核难以呈现绿色, 常被染成和细胞质一样的粉红色。

到底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是实验操作、实验试剂还是实验方案?笔者和组里的其他教师反复核实, 同时更换了实验室原有的试剂, 但结果还是一样。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用8%盐酸处理实验材料可能是问题的关键。首先, 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本实验的口腔上皮细胞经酒精灯烘烤后为死细胞,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已经丧失, 盐酸处理已没有意义。其次, “蒸馏水冲洗10s”很可能导致细胞内的HCl得不到彻底清除而改变了吡罗红甲基绿试剂的p H, 甚至可能使核酸水解, 从而导致染色效果不明显。于是我们删除用盐酸水解这一步骤, 烘干后直接染色, 实验效果明显, 成功率在90%以上。这样, 既降低了实验难度, 节省了实验的时间, 同时也降低了使用盐酸带来的安全风险。

这个案例属于行动前反思。行动前反思的价值在于它强调了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的行动, 提示自己在行动之前必须慎思。行动前反思针对的是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2) 反思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符合课标和学情; (3) 反思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4) 反思活动的设计是否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5) 反思是否需要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策略作出适当调整, 等等。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案例针对实验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试, 发现问题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改进了实验设计。行动前反思使教师做到课前心中有数, 丰富了教师的实验经验, 加深了对实验理论的理解。

2. 行动中反思

行动中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思、迅速调控, 以便寻求一个更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行动中反思具有敏感性和即时性的特点。

案例2: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现代进化论认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课堂上, 当笔者介绍完种群的概念后出示了几个判断题, 学生回答得很好, 也能很快举例说出“一个树林中的全部猕猴”“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等例子。笔者认为, 应该再给学生一些更复杂的问题。随后提问:“今天教室中在座的全部学生能不能构成一个种群呢?”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 有的说“是”, 有的说“不是”。

学生的困惑应该如何化解?笔者认为, 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要让他们自己分析。于是笔者让学生思考这个例子和刚才那两个例子, 即“树林中的全部猕猴”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有什么异同, 比较后学生恍然大悟, 原来树林中的猕猴和池塘中的鱼能进行基因交流, 而教室中的学生虽然占据一定的自然区域, 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 但并无基因交流, 所以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通过“种群”概念的教学, 笔者体会到生物学涉及的概念非常多, 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 教师首先要非常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次的教学如果只是简单告诉学生什么是种群, 再举两个例子, 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含义。教师应该运用概念教学的理论, 营造学生主动思考的氛围, 设计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 通过引发认知冲突、指导学生主动辨析, 让学生从中理解概念。

通过总结这一发生在行动中的反思, 笔者对“解惑”有了新的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解惑”应该是制造疑惑, 给予指导, 让学生自己解开疑惑, 而不是教师自己解惑。

“种群的概念”案例属行动中反思。尽管课前教

2013年9月上半月版5599师已充分备课, 也了解学情, 但教学过程中, 课堂上还是会出现一些事先预想不到的情况或突发事件。教师需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有较大的难度。本案例中, 教师借助经验发现问题, 在理论指导下转变了教学行为——把解惑、思考的空间留给了学生。

3. 行动后反思

行动后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 (如上完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 后, 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 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行动后反思具有批判性。

案例3: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笔者组织学生完成了探究实验“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这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一个学生探究实验。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整个实验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到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全部是学生自己完成, 整个过程学生非常积极, 兴趣高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有的负责撕取洋葱表皮, 有的负责配制蔗糖溶液, 有的负责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最后每个小组汇报了自己的实验结果, 学生们在分享实验成功喜悦的同时领悟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 活动参与度低, 其中不乏成绩很好的学生。课后笔者询问其中的原因, 他们觉得上不上实验课对学习没什么影响, 觉得没意思。

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仔细分析原因, 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有的学生在初中做过这个实验, 实验材料有萝卜和洋葱, 高中课本的实验与初中有很多相似之处, 对学生没有挑战性。

(2) 做这个实验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虽然这个实验属于探究实验, 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交流的环节, 但教材上已有失水的照片, 学生在未开始实验前就已知道实验的结果。因此,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期待值不高。

(3) 本实验中所有学生的实验材料都是洋葱, 实验现象大同小异也是学生兴趣不高的原因。

602013年9月上半月版

结合以上思考, 笔者对“探究细胞吸水和失水”作了如下改进。

(1) 提供不同的实验材料供学生选择, 还可让学生自带实验材料, 发挥其积极性。

(2) 在“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 可探究的问题很多。如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 细胞死活的判定, 设计实验研究细胞液的浓度等, 都是很好的探究课题。

反思“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课, 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探究技能, 还要通过实验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探究过程要伴随新知识的形成, 实验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让学生运用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分析与解释日常生活中观察的现象, 还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探究过程的兴趣。同时也可增加活动的灵活性, 以关注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

“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行动后反思”, 是在一节课结束后对本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作梳理与评价, 找出问题及成因, 并提出改进设想。行动后反思关注合理性、有效性等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 包括以下内容。

(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哪些目标达到了, 全部成员达成的程度, 在达成目标时存在什么问题, 未达成的原因是什么等, 这属于实践性反思。

(2) 反思教学活动的设计。以一定的理论和观念分析活动的设计, 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概念, 能否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是否使学生主动参与, 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合理吗, 本轮教学有哪些问题有待改进与创新, 今后如何改进等, 这属于批判性反思。

(3) 反思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运用情况, 如教学媒体的运用, 教学时间的把握, 提问时机的选择等, 这属于技术性反思。

三、教学反思的本质与特征

1. 教学反思的本质

无论是行动后反思、行动中反思还是行动前反思, 其核心都在于分析行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行动后反思总结本次实践的成功与不足, 为下次行动前的反思提供问题与假设, 行动中反思是在行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调整的过程。围绕教学问题和问题的解决, 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三个环节紧密相连, 形成有机的整体, 持续不断。通过“反思—改进—再反思”的循环, 教师总结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并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 使教学行动更为合理与有效。教学反思这种以自己过去的经验作为学习对象的学习方式, 实为一种以自身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活动, 其本质是探究。

2. 教学反思的特征

(1) 建构性。教学反思过程从自身经验出发, 寻找行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是需要理论支撑的, 这个过程促使教师理解教育理论, 在新情境下运用理论, 建构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同时, 反思也是一种促进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知识的建构活动。

(2) 批判性。教学反思中, 教师科学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寻找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教学反思过程, 这是一种批判的活动, 可发展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即时性。教学反思通过回忆, 捕捉教学瞬间发生的有价值的资料。由于其极易于流逝, 教师应及时回忆自己发现的问题, 记录自己的经验、创新点, 找到新一轮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办法。

(4) 创新性。面对教学中的某些困难, 教师课前、课中与课后持续思考, 发散性地想象与创造, 有可能激发出教学灵感, 产生解决办法。教师如能坚持以教学叙事的形式记录这些反思中的点滴灵感与进展, 就可能对自己或他人有所启示。

四、生物学科教师教学反思的价值及实现途径

1. 教学反思是生物学科教师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与积累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方式

反思可以帮助教师理解理论知识, 丰富实践知识。实现这一价值的途径是在日常教学中回忆教学行为并记述问题解决的成果;实现这一价值的方法是学习理论并用于指导反思, 找出存在的问题、本轮实践的进展、在下一轮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设想等。

2. 教学反思是一线生物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方式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学科的发展与课程的改革都会使教师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体是一线教师, 他们是问题的发现者, 也是问题的解决者。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反思:带着问题找理论, 结合行动理解理论, 在行动前、行动中、行动后持续反思, 结合理论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并进一步完善解决方案。

当前在中学教师中普遍开展的生物学研究课等教科研活动也是一种基于反思的研究。它不同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反思, 研究课等活动有明确的问题指向, 研究的问题也更具普遍性, 参与者是教师的团队, 能集众人智慧, 在行动前、行动中与行动后反思研究, 其研究的成果公开展示, 有更多教师参与反思。因而这种反思活动更系统、更深入, 成果更易推广。

3. 教学反思是生物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上一篇:以感恩为话题的初三高分作文下一篇:闪闪的红星的观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