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画游戏的图例

2024-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说你画游戏的图例(精选2篇)

我说你画游戏的图例 篇1

活动形式:全体参与

所需时间:约10-15分钟

游戏场地:以室内为宜

所需材料:两张样图,每人一张16开白纸、笔

游戏目的:

体会准确表达、用心聆听、思考质疑、澄清确定对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游戏步骤:

1.请一名学生上台担任“传达者”,其余参与游戏的学生都作为“倾听者”,“传达者”看事先准备好的样图一两分钟,之后背对全体“倾听者”,下达画图指令。

2.“倾听者”根据“传达者”的指令画出样图上的图形,“倾听者”不许提问。

3.“倾听者”展示自己所画的图,“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

4.再请一位学生上台,看样图二,面对“倾听者”传达画图指令,

其中允许“倾听者”不断提问。

2.请“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并比较两轮过程与结果的差异。

相关讨论:

1.第一轮游戏和第二轮游戏的结果是否有差别?为什么?

2.这个游戏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游戏启示:

沟通是是一门需要互相表达与倾听的、互动的艺术。沟通最直接、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对话,即用语言来沟通。而用语言来沟通就必须得建立在会表达、会倾听的基础之上。试想如果不会表达,那么其必然会成为沟通的绊脚石,不会倾听就更谈不上沟通了。所以要进行有效沟通就必须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有专家指出: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而有效的沟通能使师生之间不再有强权与怨恨,学生之间会变得互相欣赏,彼此心甘情愿地通过积极的协商去解决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主体性,能使学生变得更加成熟和负责。同时,有效的.沟通不仅能准确地表情达意,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而且还能使听者感到舒适,产生美感。

注意事项:

1.样图一、样图二构成的基本图形一致,但位置关系有所区别。

2.两轮中的“传达者”可以为同一人,也可以为不同人。

我说你画游戏的图例 篇2

1.基于国内研究领域的空白

长期以来, 我国低年段的语文教学重点都落在识字、写字教学上, 对于“口语交际”这个领域探索较少, 而且通常一个训练内容由单节课时来完成, 训练难成体系, 强化不够。

2.基于研究方法的创新

自我校开展个性化教学改革以来, 熊校长提出的中日比较的研究方法, 引领我们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使我们站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下, 针对中日两国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日本的口语交际教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以单元形式进行课程实施;

·教材中通常提供可模仿的表达文本;

·目标设定是有梯度的, 螺旋上升;

·对于说者, 听者的双项能力的培养有步骤, 循序渐进。

二、研究历程

立足中日比较研究, 我们借鉴并引进了一个日本口语交际单元, 设计并实施了二年级“我说你画”口语交际单元, 并且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行动研究。

(一) 研究问题

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更聚焦, 我们确立了两个问题, 作为我们开展研究的“突破口”。

一是:口语交际大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突破

二是:个性化教学理念下, 低年级口语交际领域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突破

(二) 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三) 实施情况

1. 实施情况概述

组建了以东师二附小二年语文组为核心的研究团队, 语文学科委员进行指导, 二年组全体教师分工进行开发与实施。

三轮实践探索都经历了“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验证——反思修改”的过程。

每节课实施前, 召开“课前小会”, 明确本节课研究的重点, 及每位听课教师的分工;教学中进行“课堂观察”录像、照相, 搜集数据;课后及时进行“反思研讨”并做会议记录, 以及“资料的整理”。

2. 第一轮实施:主要研究大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附:日本教材原貌

《用语言描述图画》这一单元教材的内容是: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说明有简单图形构成的图画的画法。单元学习总目标是:不要忘记重点, 按顺序说明。教学课时为4课时。

通过第一轮实施我们发现, 教材的使用方式是核心问题。为此我们在第二轮实施时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调整:

(1) 教材的使用由“显性”变为“隐性”

为了更好地创设这个游戏的情境, 我们先不将教材文本呈现给学生, 而是通过教师来描述图画内容, 学生边听边画。学生看不到文本, 就更加集中注意力来倾听, 游戏也更具神秘感和挑战性。

另外, 将文本中的一幅幅图画, 设计成“游戏卡片”, 装进信封中, 由学生随机抽取, 开展游戏, 充满了趣味。

(2) 单元内容及课时的调整

单元教学内容调整为:先由老师领着玩游戏——接着小组同伴玩游戏——最后自主创作玩游戏。任务难度逐渐升级, 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更好地体现游戏的连续性、完整性, 保证单元内容实施的效果, 我们把单独课节实施的方式, 改为两节连排的弹性课时, 即一二课时连上, 三四课时连上。这样, 使得游戏过程连贯, 训练充分。

3. 第二轮实施:主要研究单元内容如何更好地实施——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在本轮实施中, 我们再次利用《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情况观察量表》, 来分析学习任务与学习适切性的问题。在第二轮实施后,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反馈单元教学效果。整体反应出, 调整后的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学习:

1.学生对教学内容十分感兴趣, 乐于参与。

2.目标及任务的设计逐步升级, 学生易于达成。

3.训练充分, 学生听、说能力提高显著。

但是, 我们也发现了新的问题:

1.促进学生交互性表达活动的策略不够丰富。2.小组学习、集体交流时秩序混乱, 指导还需加强。

3.第三课时中回顾卡片填写时间过长, 课堂气氛沉闷。

4. 在第三轮实施中, 我们对以下方面又进行了精细的调整和设计:

(1) 采用多种策略培养听话、说话能力。

在前两轮总结的基础上, 我们总结出了几种指导策略。在本轮实施中我们分别运了情境指导、看图指导、模仿指导和表格指导四种策略来促进学生展开口语交际活动, 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学习指南”语言简洁、指导性强。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但识字量少, 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我们在“游戏指南”设计中凸显简洁性和指导性。

(3) 小组内角色分配的指导到位

这个游戏是从2人间开始, 再到4人小组内开展。2人间的同伴交流利于角色分配, 一个说, 一个画。为此, 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小组游戏提示”:

这样, 小组内的学生依据指南的要求先分工, 再开始游戏。从实施效果来看, 往往刚开始时秩序有些混乱, 进行了一组后就渐渐有序了。

(4) 使用新的教学资源

·录音笔的使用

录音笔在小学课堂中被教师采用的情况不多, 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 口语交际教学需要录音笔发挥巨大的原音再现的功能。小组游戏时, 采用录音笔对讨论的过程进行声音的采集, 集体交流时, 通过原音重现, 促进交流与评价,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更促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移动白板的使用

移动白板的使用将学生的活动区域变得更加开放自由, 学生围在一起, 注意力更易集中, 思维也就随之变得更为灵活, 倾听、交流互动的效果更好。

(5) 注重交际礼仪的培养

我国“课标”中对低年段“交际礼仪”的描述是:与别人交谈, 态度自然大方, 有礼貌。而在日本的教师指导材料中提到:在小组交流时, 适时的回应、质疑、表情、神态等, 其中包括发言的音量、理解、规矩等。这样的要求显然更加细致、明确, 更易于操作。长久关注这些细节, 学生必然会形成良好的修养。

三、研究的结论

(一) 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考虑的要素:

1. 目标定位不高, 旨在鲜明准确。

2. 训练任务不重, 旨在循序渐进。

3. 交际礼仪不多, 旨在形成素养。

(二) 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关注的几方面:

1. 重视情境创设, 交际活动具有趣味性。

2. 重视儿童特点, 学习指南具有实效性。

3. 重视双向互动, 交际活动具有实践性。

4. 重视活动效果, 教学资源具有实用性。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饮食商会大会讲话下一篇:结核病防治工作年实施计划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