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现代诗(精选9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
感动是什么?也许有一千个定义,但对于多数时间溺于书房的我来说,感动是打碎冷漠的人性,感动是复苏麻木的心灵,感动是体味幸福的滋味.于是从厚叠如山的书中抬起头,思绪中的我像艾青诗中的鸟儿一样生出双翼,飞向广阔的天宇,跨过青山绿水,穿越古往今来,去寻找感动的真谛.历经风暴的洗礼,我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登陆,我曾经在克隆羊多利的身边落脚,注视着这个特殊的生命,它的一举一动是那样的安逸,可是有多少真正领略到这一基因史上的创举背后所见包含的深刻意义—从菇毛饮血的远古走来,人类如今已向破译生命的课题宣战,这需要何等的智慧,何等的勇气„„抛开种种偏见,我为人类的聪慧果敢而感动.穿过漠漠戈壁的死亡封锁,劳累的我降落在砾石满地的滩岸上.在不远处,人群涌动,似乎在等待什么,原来,他们在期盼着英雄的归来.在距地球345公里的天空,我国的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正在天空进行“完美太空的双人舞”,这一壮举不仅震惊了世界,还感动了成千上万的国民.然而,他们将从太空载誉归来,带着全国人的期盼归来,心中久蓄的泪水情然滴落.他们的壮举不仅使我国赢得了荣誉,也为我探求的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穿越西伯利亚的风雪,我在俄罗斯境内的无人区切尔诺贝利上空盘旋.几十年前的核泄漏事故,在人们的心头笼上了一层阴影,但勇敢和执着的人类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前进;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在推进现代文明的同时,更懂得关爱自己和与已共处的种种生灵——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切尔诺贝利不应当成为人们心头永远的痛——在科学与善良的调和中,我的心为之澎湃.横跨红海汹涌的波涛,我又来到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塞的巴勒斯坦.很久很久以前,这儿草鲜水美,人们安居乐业;然而,近些年来,因为积淀了太多的宗教意识,张扬着太多的民族情感,充斥着狭隘的集团利益,此刻,我的心哽住了,我想向眼中凝聚着民族争端的巴以人民说一声:握手吧,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和平,只有和平才是人类发展的唯一出路!就这样,我的翅膀在呼呼的风声中拍打着,我目睹了天地间的晨晖、暮霭、流岚、虹霓,目睹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当崭新的时代来临时候,我又掠过人们的头顶,停在了世纪之钟的旁边,俯瞰着下面狂欢的人群,我怎么也不能平静,人类有史以来,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然而,厮杀声音渐渐远去,炮火的烈焰终于熄灭,硝烟也将随风飘散,人们互相轻轻擦去悲苦的泪水,美好的理想不再空虚,和平与自由永存心底,蓦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的感觉流遍了我小小的身躯,我知道,我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心中有热爱,虽然琐碎的生活让我一度忙碌,甚至麻木,但我对这片土地依旧爱得深远.巍巍青山,湛湛绿水,人类拥有同一片蓝天,人类共有同一个地球,他们休戚与共,息息相通,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演出的是一出欢乐多忧伤少的喜剧.“人生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的话总是那么经典而又耐人寻味,其实,这世界缺少的不是感动,而是善于感悟的心灵.新年的钟声在一片对未来的憧憬中敲响,我展开双翼,继续在世界翱翔,同时,欣喜的眼泪冲破了我湿热的眼眶.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眼中的世界将日新月异„„
人生中有嫩草的鲜绿,有野花的芳香,有游鱼的欢畅,有洁白的和平鸽的叫喧,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对生命的热爱,有对和平的向往,愿我们为人生感动吧!在流光溢彩的年华,用心去编织,用勤奋去创造,只为这个人生变得更精彩,更动人.
诗歌最本质的属性是抒情性。古今诗人和评论家都强调诗歌的抒情性: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 根情, 苗言, 华声, 实义”;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认为情感是比诗的音节这一“外在的质素”更为重要的“质素”, 是一首诗歌的“灵魂”;咱1暂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也曾说“一个人在梦里泄露潜意识, 在诗歌里泄露隐秘的灵魂”。[2]情感是诗歌的表现核心, 是诗歌解读的重点, 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必须准确解读诗歌的情感, 然后才能精准地触摸到诗人复杂而隐秘的灵魂。
然而, 因时代和观念的差异,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解读方法毕竟有所不同。古典诗歌解读, 一般重视的是社会历史批评和道德批评, 所以它强调从内容角度来解读诗歌中蕴藏的情感, 像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人抒情、借物抒情等说法, 就是从“景”“事”“人”“物”等内容角度来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但现代诗, 因为其理论基础是西方形式主义文论, 因而解读其情感, 要更多从形式而不是从内容的角度着手。可令人遗憾的是, 由于不少教师缺乏西方文学理论素养, 因而造成了情感形式解读的缺失。例如, 在常态教学的诗歌解读中, 不少教师往往将现代诗解读等同于现代散文解读, 或者是将现代诗解读与古典诗解读混为一谈, 就是不能从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角度来解读现代诗的缘故。所以, 我们要真正解读好现代诗, 把现代诗当作现代诗来教, 就必须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加强西方文论学习, 从“陌生化语言”“意象组合”“结构韵律”等角度去解读。
二、现代诗情感解读的基本着力点
陌生化语言、意象组合和结构韵律等是从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角度解读现代诗情感的几个基本着力点。
(一) 陌生化语言与情感
诗歌艺术发展到20世纪, 在形式追求上走向了极致。这种追求极致形式甚于典型内容的诗歌被称为现代诗。现代诗试图探索有别于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 “陌生化表达”是其最大追求。陌生化表达就是用陌生化语言来表现现代社会复杂变异的生活, 借以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深沉思考。陌生化语言是对人们所熟知的语言表达的推陈出新, 其目的是造成感觉上的疏离感, 产生新颖的审美情趣。诗人运用陌生化语言, 可以使诗歌产生新的意趣;而读者关注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表达, 往往能以此为抓手, 捕捉诗人隐藏在诗歌中的七情六欲。如郑愁予《错误》中的名句“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在表达上有超越常规的地方:一般而言, 用花来比喻人的容颜, 只是说“她的容颜像盛开的莲花”, 或“她的容颜像衰败的莲花”;但这一名句中, 却将这两种情形糅合在了一起, 从而成为了一个意蕴更丰富的名句。因为这个名句将莲花随着季节变迁而花开花落的情景, 与那个深闺中等待丈夫归来的思妇时而满怀期待、容颜焕发, 时而黯然神伤、容颜憔悴的情绪变化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 从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思妇变化多端的幽怨情绪。思妇的情绪曲曲折折, 起起落落, 与花开花落的莲花景象何其相似。这样的表达看似超常, 实则贴切, 是诗歌外在语言与诗歌内蕴情感高度的契合。
再看, 何其芳现代诗《秋天》的第二节: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初读这节诗, 有几处语言上的陌生化表达耐人寻味。为什么是“向江面的冷雾”而不是向“笼罩着冷雾的江面”“撒下圆圆的网”?“乌桕叶的影子”能收起吗?“白霜”为什么用“满载”来支配?能说“秋天”“游戏”吗?但细品诗歌超越常规的语言表达, 诗人变异语言中所内蕴的深邃情感便浮出水面。“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而不是“向笼罩着冷雾的江面洒下圆圆的网”, 即强调“冷雾”意象, 一方面照应标题“秋天”;同时, “冷雾”意象自然营造出清冷的深秋氛围, 有助于传达渔夫在清秋时节悠闲的情感。为什么“收起”的是“青鳊鱼似的乌桕叶影子”?其一, 从意象的角度来看, “乌桕叶”的意象更符合诗歌的意境。请看文中对“乌桕”的解释:“乌桕”也叫“桕树”, 落叶乔木, 叶子互生, 略呈菱形, 秋天变红, 所以, “乌桕叶”的意象更能表现秋天的意境。其二, “青鳊鱼”是实的物象, “乌桕叶的影子”是虚象, 用“青鳊鱼”来修饰“乌桕叶的影子”, 淡化了物质的收获, 强化了精神的收获, 这不仅与后面“满载着白霜”和“轻轻摇”等内容相照应, 同时暗示了收获劳动快乐与悠闲生活情调的主题。“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为什么用“满载”而不用“覆盖”?“满载”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白霜的浓深, “满载白霜”同时也隐喻收获之少, 这与下一行诗句中“轻轻摇”等内容也能照应。诗意突出了物质的清淡, 但同时又升腾了精神的愉悦,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摇动着渔夫淡泊清闲的生活态度, 弥散的是诗人绵绵的诗意。“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为什么用“游戏”, 而不用“满载”,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游戏的定义, 游戏以直接获得快感 (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 为主要目的。诗人借渔夫“游戏”的体验告诉读者:劳动是愉快的, 生活是富有情趣的, 物质的收获远不如精神的愉悦更值得追求。
通过上述诗歌语言的分析, 我们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有时候利用现代诗语言的“矛盾”和“纠结”, 可以很准确地把握诗歌复杂的情感内涵, 完成对复杂作品的解读。诗人何其芳早期在谈诗歌创作时曾这样追求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表达”:“我曾有过一段多么热心的时间虽说多么短促, 我倾听着一些飘忽的心灵的语言。我捕捉着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意象。我最大的快乐或酸辛在于一个崭新的文字建筑的完成或失败。”[3]朱自清说:“就一首首诗说, 我们得多吟诵, 细分析;有人想, 一分析, 诗便没有了, 其实不然。单说一首诗‘好’, 是不够的;人家要问怎么个好法, 便非先做分析的工夫不成。”咱[4]67显然, 这里所强调的诗歌分析就包括陌生化语言的分析。
(二) 意象组合与情感
现代诗论认为, 诗歌意象和语言组织的分析是了解一首复杂作品的主要切入口, 解诗就是依从作品的意象和语言一层层挨着剥开去, 即遵从作品自身内部的逻辑性进行细读、思索和玩味。咱[4]所谓意象, 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 意象是寓“意”之“象”,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现代派诗人唐湜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对意象的关注和破解上, 他说:“在诗人, 意象的存在一方面由于诗人对客观世界的真切的体贴, 一种无痕迹的契合;另一方面又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凝聚, 万物皆备于我。”他还认为:“意象当然不是装饰品, 它与诗质间的关联不是一种外形的类似, 而应该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感应与融合, 同感、同情心伸缩支点的合一。”咱[4]198这一观点直接点出了意象与情感之间“物我合一”的关系。当然, 很多现代诗在意象选用上不止局限于运用一个核心意象, 而是在核心意象运用的基础上再构建一组意象群, 采用意象叠加的艺术方法来形成意境, 传递情感, 也即意象的群体运用、组合运用是现代诗的一大特征。所以, 解读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方式往往能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 探究诗歌幽深丰富的情感世界。
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 是诗人以在日寇铁牢中真实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下的一首撼人心魄的诗歌。卞之琳先生评价说:“单从艺术上看, 这首诗也应算是戴望舒生平各时期所写的十来首最好的诗篇之一。”这首诗, 我们分析其前半部分的意象运用及组合方式就可感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 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 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 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首先, 诗人创造性地运用了核心意象“残损的手掌”。“残损的手掌”既是实指, 因为诗人此时身陷囹圄, 遭受折磨, 因伤致残;又具有象征性, 这一意象能让人联想到在敌人铁蹄与刺刀蹂躏下国土的破碎残损, 用“残损的手掌”摸索“残损的国土”, 诗人内心的悲壮自然不言而喻。
其次, 诗人运用了一组与国土相关的意象群来表达对受苦受难国土的深切悲悯之情。“灰烬”“血和泥”“微凉的湖水”“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泥沙”“江南水田的蓬蒿”“岭南寂寞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一连串的意象如电影镜头一般迅速地摇过, 这是诗人心中想象的破碎苦难的国土, 但却饱蘸着诗人真切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如同这动态的意象群一般, 倾泻出对国土被蹂躏、河山被侵占的焦虑悲愤之情。
再次, 诗人组合意象的方式也值得深究。“土地”所领起的一系列意象中既有概括的意象, “这一角”和“那一角”;还有具体的意象群, “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泥沙”“江南水田的蓬蒿”“岭南寂寞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除此之外, 更有一个颇显突兀的意象———“这一片湖”的意象。从意象组合的方式来看, 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深究: (1) 这一连串的意象是按怎样的组合方式排列的? (2) “这一片湖”的意象到底是属于概括意象还是具体意象?让我们先来探究第二个问题。有人说, “这一片湖”的意象具体是指诗人的家乡——杭州西湖, 这样的解读看起来非常顺理成章。但考虑诗歌语言的运用, “这一角”“那一角”“这一片湖”三个指示代词所领起的意象应该属于同一类意象, 也即概括性意象。这样一考量, “这一片湖”的意象解读成“每个中国人心中深爱的自己家乡的一片湖”应该更为准确, 在内容上可与前面的“这一角”与“那一角”相照应;在情感上能为下面的诗句张本:我们的家乡本该这么美, 可现实是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 家乡自北到南都是沾了“血和灰”, 都沾了“阴暗”。综上分析, 诗节意象的组合方式就比较显豁了“:土地”后面所领起的前四句诗 (不包括括号内的诗句) 首先构成意象组合上的并列关系, 从宏观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灾难深重、山河破碎的图景。接着诗人的想象由北到南, 以一组动态的意象群再次构成一组并列的诗句, 对苦难国土的悲悯情感似决堤的洪水喷涌而出, 达到了追求诗歌情感本质的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诗歌的创作过程, 实际上是诗人根据自己的审美要求, 精心选用意象, 并按意象组合规律, 更好地形成意境、传递情感的过程。所以在读诗时, 如果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意象运用的揣摩及意象组合方式的研究上, 自然能破译出诗歌或显或隐的情感密码。
(三) 结构韵律与情感
拿诗歌与其他文体相比较, 诗歌的形式, 也即结构与韵律最为鲜明, 无论是分行表达韵律节奏, 还是标点等的运用都能体现出诗歌独特的“诗性”。既然诗歌重视形式, 那么读者将诗歌的形式作为解读的重要抓手, 往往能捕捉到诗人最敏感的情思。
比如, 冰心的小诗《纸船》第一节, 从结构和韵律看就极富形式感, 准确解读好这些形式就可以探知女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到海里。
首先, 从诗歌分行表达的结构形式来看, 分行体现了节奏韵律, 每一行的自然停顿, 造成抑扬顿挫、一咏三叹的抒情氛围。《纸船》是少女冰心背井离亲、远赴他乡的倾情之作, 诗句中的情感是令灵魂都震颤的忧伤和苦恼, 分行所营造的抒情基调与这种情感是无痕迹地契合。
其次, 从诗句的结构来看, 首句与第三句各为11字, 字数相等;第二句和尾句, 一句6字, 一句8字, 字数不等, 但为了结构上的整齐, 第二句在两个“留着”间加了破折号。这样表达, 固然有为了结构整齐的考虑, 但从情绪表达的技巧来品, 则玄机重重。“留着———留着”的叠加, 已经营造了很浓郁的抒情氛围, 中间再用一个破折号, 语气拖长, 抒情少女绵绵不绝的思绪就自然流淌出来。再来品“一只一只”的叠用, 如果用散文体语言来表达, 也可以用“一只只”, 但“一只一只”节奏感更强, 而且体现了叠纸船时的过程之慢、心思之细、用情之专, 这样表达, 才能把少女背井离乡、只身一人远涉重洋时那“令灵魂都震颤的忧伤和苦恼”抒发出来。
再次, 从诗歌的韵律来看, 其一, 韵脚“纸”和“里”押的是仄声韵, 有助于表达百转千回的愁绪。其二, 诗句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以首句为例,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诗句的节拍很整齐, 有乐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基于节拍和结构的考虑, 诗人创造性地运用“妄弃”一词, 体现了诗歌语言凝练、典雅的特点。用缓慢、深情的语气来朗读, 自然能体悟出诗人思念中掺杂着忧伤的情绪, 鲜明地体现出诗歌与生命节奏、内心节律相呼应的歌唱的特点。
综上分析, 纸船的第一节完全属于典型的诗歌语言, 形式整齐, 韵律鲜明, 只要读者一开口, 通过诗歌分行、节奏和韵律所营造的诗歌内在情绪很容易就感染读者, 引起读者的共鸣。可以这么说, 解读诗歌的表达形式, 其实就是解读诗歌的情感内蕴、解读诗人的心灵密码, 而这一点恰恰在常态的现代诗教学中最被忽视。因而, 践行对诗歌的形式解读就显得尤其迫切而重要。
三、结语
诗的本质属性是情感性, 现代诗也不例外。现代诗重形式, 但其任何形式和技巧的运用都是为抒发情感而服务的。现代诗情感的解读有方法、有原则, 读者只有依循现代诗语言组织、形式运用、思维展开的规律, 才能准确地解读出诗歌内蕴的情感。以现代形式主义诗论为依据, 根据现代诗解读的方法分析文本、组织教学, 力争把现代诗教成像现代诗, 培养初中学生必要的现代诗鉴赏能力, 使现代诗教学不落入误区, 使学生能真正走进现代诗的艺术殿堂, 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这应成为初中现代诗教学的追求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孙玉石.中国现代诗歌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52
[2]唐利群, 李怡.情绪:中国新诗的欣赏核心 (上) [J].中学语文教学, 2010 (9) :17~20
[3]孙玉石.诗人与解诗者如是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239
我们阅读现代诗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知人论世
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就是说在鉴赏诗歌时,既要明确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其写作动机,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如闻一多的《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闻一多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用“一句话”表达出对理想中的中国的热切期盼,用自己的全部情感讴歌了一个永恒的爱国主题。
二、要抓住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语句,是诗人精心构思的语句,是诗歌“立言之本意”。要抓住就要抓住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诗歌的背后一节。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全诗的“诗眼”,表现出作者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死水》中的“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
三、要分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是通过诗人的选择与锤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殊意义的语言形象,是诗人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结果。如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这首诗中,作者连续使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揭示自己的思乡之情、思人之苦,表达了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
四、要知晓抒情
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即在诗歌中直接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一种是间接抒情,即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主要有寓情于事和寓情于景两种形式。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采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的手法,借助一只鸟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真情。
五、要明确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我们要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这样才有助于披文入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如臧克家的《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诗歌运用排比句式,为我们刻画了一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写出了他们世世代代与土地为伴的艰辛,既有对农民的同情,更有对农民的礼赞。
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
1、《冬天的池沼》
冬天的池沼,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
冬天的池沼,枯干得像老人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荒芜得像老人的发--
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
冬天的池沼,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
2、《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芽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
3、《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
4、《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
5、《时代》
我站立在低矮的屋檐下
出神地望着蛮野的山岗
和高远空阔的天空,很久很久心里像感受了什么奇迹,我看见一个闪光的东西
它像太阳一样鼓舞我的心,在天边带着沉重的轰响,带着暴风雨似的狂啸,隆隆滚辗而来……
我向它神往而又欢呼!
当我听见从阴云压着的雪山的那面
传来了不平的道路上巨轮颠簸的轧响
像那些奔赴婚扎的新郎
——纵然我知道由它所带给我的并不是节日的狂欢
和什么杂耍场上的哄笑
却是比一千个屠场更残酷的景象,而我却依然奔向它
带着一个生命所能发挥的热情。
我不是弱者——我不会沾沾自喜,我不是自己能安慰或欺骗自己的人
我不满足那世界曾经给过我的——无论是荣誉,无论是耻辱
也无论是阴沉沉的注视和黑夜似的仇恨
以及人们的目光因它而闪耀的幸福
我在你们不知道的地方感到空虚
给我生活的世界
我永远伸张着两臂
我要求攀登高山
我要求横跨大海
我要迎接更高的赞扬,更大的毁谤
更不可解的怨,和更致命的打击——
都为了我想从时间的深沟里升腾起来……
没有了个人的痛苦会比我更甚的——
我忠实于时代,献身于时代,而我却沉默着
不甘心地,像一个被俘虏的囚徒
在押送到刑场之前沉默着
我沉默着,为了没有足够响亮的语言
像初夏的雷霆滚过阴云密布的天空
舒发我的激情于我的狂暴的呼喊
奉献给那使我如此兴奋如此惊喜的东西
我爱它胜过我曾经爱过的一切
为了它的到来,我愿意交付出我的生命
交付给它从我的内体直到我的灵魂
我在它的前面显得如此卑檄
甚至想仰卧在地面上
校园的早晨
校园里一排排小白杨
沐浴晨光迎着朝阳
洁白的身躯挂滿露珠
在晨曦里显得分外明亮
晨光把夜晚叫醒
鸟儿在枝头歌唱
晨风爽朗了校园
操场上腾跃着未来的希望
雄伟高大的教学楼
又迎来了新的一天新的曙光
迎风飘舞的五星国旗
召唤着勤奋学子走入课堂
早自习的铃声准时敲响
同学们信心滿滿重托不忘
笔耕春秋抒壮志
心耘冬夏铸华章
校园的早晨撒满阳光
小白杨抖落露珠心舒意爽
校园的生活丰富多彩
走过四季长成栋梁
实验室里炼就腾飞的翅膀
足球场上踢出了身板硬朗
大自然中探索科学秘密
心胸里铸就爱家爱国的诗行
校园的早晨
充满希望
明天的校园
蓬勃辉煌
在这希望的校园晨光里
我和小白杨一起成长
我同桃李一起芬芳
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
元:珍惜生命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采取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作品。这首诗写于他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在这样的处境下,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却表现出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将到来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2.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自读展示、分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用有感情的诵读来传递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2.借助课外资料,联系诗人的生活实际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和诗人的理解。
3.查找关于作者更多的资料,推荐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作品,从中体会作品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所传递的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重难点分析:
教学时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 由于两首诗所要传递的思想与情感都很清晰、明确,在教学中可以较多地采用自学、讨论等方法。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汪国真和普希金的故事以及了解他们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出示课件,学生观察两首诗的题目,看看发现了什么特点?(都与生活有关)
(二)出示课件,介绍现代诗的学习方法。第一步,多读,读出韵味来。
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第三步,多想象,想象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画面。
二、学习第一首,领悟诗歌韵味
(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
汪国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边读边想,哪些语句让我们体会到诗人是微笑着走向生活? 交流预设:
什么是平坦?在诗中,“平坦”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面对平坦,我们要去欣赏与享受那份简单的快乐。
什么样是崎岖?诗中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崎岖也不必畏惧,庄严地思索、行进,才是应有的态度。
面对幸福、不幸,诗人采取了什么态度?幸福时就让我们随之欢舞,不幸时就挺胸迎战吧。
(三)品读诗句,体味诗情。
学生细读,勾画感受深刻的诗句,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
(四)结合生活,理解诗句。
出示课件:面对生活的平坦与崎岖、幸福与不幸,作者选择的是微笑面对,你还知道哪些微笑面对生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经历,学了这首诗,你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能不能也像诗人一样,拿起我们的笔,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我们的所思所想呢?
仿写练习:出示课件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快乐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酸楚吗?我会()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六)阅读链接,推荐阅读《汪国真诗集》。出示课件
三、学习第二首,领悟诗歌韵味
(一)介绍作者及作品。出示课件
1.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2.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3.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被喻为“诗歌的太阳”。4.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二)出示课件,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默读全文,思考:出示课件
〃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们的? 〃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学生默读,勾画,写出自己的感想,教师巡回指导。出示课件
(四)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四、情感升华
(一)这篇课文的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许多人把它们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读完以后喜欢这两首诗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出示课件
(二)请把自己的想法用格言的形式写下来,与老师同学共勉。
【误区一】“读诗如读文”
《走, 我们去植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一首意境优美的现代诗, 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美美地读读这首诗。
师:这首诗写得真美, 谁来读一读? ( 生读 )
师:这首诗是号召我们去植树, 哪些词语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生: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
生:欢声笑语。
师:让我们读出欢快的语气。 (生读)
(评析:从以上教学片段不难看出, 这位教师是重视朗读的, 但她将现代诗教学与一般课文教学等同起来了, 完全没有顾及现代诗凝练而又富有音乐性的语言, 指导学生朗读时忽略了诗歌的特点, 这就是教学中常见的“读诗如读文”误区。)
【对策】要走出误区, 我们还得从区别现代诗与一般课文开始, 可引导学生读出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逐步学习表达诗歌的节奏美及自己内心的情感。
出示:迎着和煦的春风, 迈开轻快的脚步,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走, 我们一起去植树!
师: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出示:迎着和煦的春风, 迈开轻快的脚步,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走, 我们一起去植树!
师:观察一下, 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 (后一段是分行写, 一句一行) 那读法还和刚才一样吗? 你觉得该怎样读, 请你读给大家听!能说说为什么吗? (让学生充分发挥, 引导读出换行的停顿)
再出示:迎着和煦的春风, 迈开 / 轻快的脚步,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走, 我们 / 一起去植树!
师:注意了诗句换行的停顿还不够, 诗歌的朗读最讲究技巧了, 老师这里画出了两处停顿, 你觉得该怎么读出来呢?……其实每个人还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那接下来的段落该怎么读呢?请根据刚才的方法自己去试试, 马上我们来交流。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既感知了现代诗行文的特点, 又尝试揣摩了诗歌的语言美, 可谓真读诗。
【误区二】“重分析, 轻赏析”
要讲清这个误区, 首先得讲诗歌的意境。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 融主客观于一体, 营造一种浓郁的情感艺术氛围, 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美, 现代诗也一样。如《走, 我们去植树》第二自然段, 意境就十分优美。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教学这一段的。
出示:荒滩, 沟渠, 山坡, 公路……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 伴随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师: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
师:红领巾指的是谁? (生答)
师:对, 是少先队员。这种方法叫指代。 (板书:指代)
师: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谁来说一说?
(评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能抓住重点, 看似无可厚非, 但如果仔细推敲一下诗歌的特点再来思考教学的过程, 你就会感觉到这样的分析性讲解, 哪还有一丝意境的优美?简直与诗歌教学的氛围格格不入, 这就是“重分析”带来的后果。)
【对策】诗歌教学的侧重点在“赏”, 要教出诗歌的画面、诗歌的情感 (即意境) , 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感受和思考, 体会诸如“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艺术境界。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教师是怎么教的, 领略一下赏析带来的好处。
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这一小节, 说说通过读你看到了什么。
生: (读后) 我看到了荒滩、沟渠、山坡、公路。
师:就这么点?注意读读标点。
生:还有好多好多地方, 因为这儿用的是省略号。
生:我还看到了红领巾。
师:啊?
生:这儿的红领巾是指少先队员, 因为少先队员都挂着红领巾。
师:说得真好, 红领巾就是少先队员。到处都是红领巾在飘扬, 真美啊!少先队员在这里干什么呢?谁读出来了?
生: (思考) ……植树。
师:很好, 那“伴随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仅仅是说同学们在植树吗?你仿佛还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生:漫山遍野都是小树在成长。
生:阳光下, 少先队员在小树边玩耍。
生:少先队员和小树一起茁壮成长, 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
师:多美啊, 作者饱含深情的笔墨就是在赞美这些画卷, 谁来读出这些感受?
【误区三】“传授知识重于情感体验”
在教学现代诗《长城和运河》时, 有位教师是这样进行的。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长城东起哪, 西到哪。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再请同学们找一找运河北起哪, 南到哪。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看, 这就是长城和运河的样子。课文中还运用了两个比喻句, 谁把它们找出来, 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你看, 长城和运河多么雄伟!它们有多长呢? (师出示长度资料) 要知道, 这些伟大的工程都是老百姓一块砖一块砖地垒, 一筐土一筐土地挑才修筑成功的。
生: (吃惊状) 啊……
(评析:知识的传授确实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但这节课教师把课堂当作传授长城和运河知识的主阵地了。尽管学生学到了许多, 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诗歌的特性从何体现?恐怕学生失去更多的是对诗歌的正确理解和学习诗歌的兴趣。)
【对策】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情”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特点决定了现代诗的教学也需要激情, 也需要陶醉, 不能过于理性化。享受美、愉悦要成为学习诗歌的重要目的。教师要紧紧抓住诗歌的情感设计教学, 把情感体验提到课堂教学应有的高度。以下是另一位教师的教学。
师:在祖国的蓝天上, 我们看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 是什么呢?请大家画下来读一读。
师:黑板上有两个圈, 一个是山海关, 一个是嘉峪关, 你能把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吗? (生画)
师:你为什么画得弯弯曲曲呢?
生:因为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生:因为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上。
师:是啊, 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绵延几千里, 让我们看一看穿行在大地上的长城。 (出示系列图, 加上优美的伴奏乐)
师:欣赏了如此壮观的景象, 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生:我想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
生:我想到了我们的祖先在崇山峻岭中修筑长城是多么辛劳。
……
师:说得真好!正像同学们所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 全世界人民都想着能爬一爬中国的长城, 见证一下奇迹。 (出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生:对祖先的敬佩。
生:骄傲。
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2.旅程
汪国真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 晚来风急地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3.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不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4.只要明天还在 汪国真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5.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示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七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 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6.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7.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8.别
顾城
在春天,你把手帕轻挥,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就象水中的落花,就象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还在心花中纷飞…… 9.远和近
顾城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10.红帆船 北岛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路,怎么从脚下延伸 滑进瞳孔的一盏盏路灯 滚出来,并不是星星 我不想安慰你 在颤抖的枫叶上 写满关于春天的谎言 来自热带的太阳鸟 并没有落在我们的树上 而背后的森林之火 不过是尘土飞扬的黄昏 如果大地早已冰封 就让我们面对着暖流 走向海
如果礁石是我们未来的形象 就让我们面对着海 走向落日 不,渴望燃烧 就是渴望化为灰烬 而我们只求静静地航行 你有飘散的长发 我有手臂,笔直地举起
11..宣告
北岛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空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12..一切
北岛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13..背影
汪国真
背影,总是很简单 简单,是一种风景 背影,总是很年轻 年轻,是一种清明 背影,总是很含蓄 含蓄,是一种魅力 背影,总是很孤零 孤零,更让人记得清 14..不要急于相见
汪国真 不要急于相见
为天空再留一朵洁白的梦幻 洁白的梦幻 雨打芭蕉 泪湿栏杆
不要急于相见 等庭院盛开温馨的玉兰 温馨的玉兰 举杯把盏 花好月圆
不要急于相见 既然已分别了很久很久平安便是夙愿
离愁终有尽 相思诉不完
但是,我更乐意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
无论什么成为结局 总难免兴味索然 流动的过程中 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我有时也祈求 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 但是,我更乐意 让心灵宁静而淡泊
15.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
汪国真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16.感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17.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18.我知道 汪国真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 痛苦是生命的航程 我知道
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 最好的礼物
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
你会迷惘 也会清醒 当夜幕低落的时候 你会感受到 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我知道
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 你会灿然一笑 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 走吧 你看 槐花正香 月色正明
19.走向远方 汪国真
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
我们学着对待误解。
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醒来在每一个早上。
我们学着对待流言。
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猝然临死而不惊,无故加这而不怒”,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
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走向远方,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20.旅行 汪国真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 迷人的错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dǎo)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yǎn),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散文诗赏析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要理解这开篇的句子,就要联系到《金色花》的上篇散文诗《云与波》。诗人在《云与波》中写那孩子有一种想融入云和波的生命之中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不能,因为云和波是如此遥远,而且他也不愿意离开妈妈。后来他想变成云,而他的妈妈则变成月,或者他将变成波而他的妈妈变成陌生的岸。故诗人在《金色花》开篇中说,那孩子在欲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种种尝试都失败以后,希望变成一朵金色花(圣树上开出的金黄色碎花)。这样他就能隐藏起来,避过妈妈的耳目,然后再作为一个孩子回到她的身边。
那孩子还不懂得区别别人和自然,他的种种计划是不受可能性的制约的。
诗人用第一人称描写那孩子的种种计划,先是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让妈妈到处叫着找他,而他则“暗暗地在那里匿笑”,这种天真的“捉弄”,生动地表现了妈妈与孩子的深厚感情。接着,写变成“金色花”的那孩子“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让妈妈在小庭院里嗅着花香。这是对妈妈精神上的慰藉。诗人进一步展开幻想,让“金色花”的树阴伴着妈妈读书。最后,那“金色花”在黄昏时又落在地上,变成了妈妈的孩子,倾听妈妈讲故事。妈妈称他为“坏孩子”的“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是贬义褒用。那孩子故意不告诉妈妈自己在哪里。母子和谐生活的情趣,令人陶醉;孩子的娇憨之态可掬,令人爱不自禁。
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捎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 论诗者大都把卞之琳的《断章》看作是一首意蕴艰深的哲理诗,其实作为言情诗来读,诗味才足呢!那优美如画的意境,那浓郁隽永的情思,那把玩不尽的戏味,那独出机杼的题旨,细细品来,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是这样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显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这从他竟没有注意到“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的侧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寻味的是,那个显然也是为“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登临高楼,眼里所看的竟不是风景,而是那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这楼上人为何不看风景专看“你”,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双眼,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谓是风流蕴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画面顿时春情荡漾、摇曳生姿,幻化出几多饶有情趣的戏剧性场面来:那忘情于景的“你”定是个俊逸潇洒、云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钟情于人的楼上人定是个寂寞思春、知音难觅的多情女,一个耽于风光,憨态可掬,孰不知一举一动搅乱了几多情丝;一个含情脉脉、痴态可怜,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谁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啊!而诗人正是以这短短的两行诗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曲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那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会以同样的深情厚意,来回报那钟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里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给我们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
时间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桥上人和楼上人都带着各自的满足与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可谁又能想到,在这一片静谧之中,白日里人们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资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回报。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这不就是自然之景对桥上人白日里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热情回报吗?从“你”的那扇被“明月装饰了”的窗口上,我们可以想见到,此刻展现于桥上人眼际的会是一幅多么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啊!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朦、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与白日艳阳照耀下的一切相比,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面对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让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无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强烈钟爱呢?你爱自然,自然也会同样地爱你--这就是诗的理趣所在吧!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象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渲泄。
这个被“装饰”了的梦对于它的主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灵奥秘的深切剖白,它再明白不过地显示了那被各种外部因素所压抑的单恋之情是多么地强烈灼人。而那桥上人之所以能由眼中人变为梦中人,不正因为他是意中人的缘故吗?诗里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这个玫瑰色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多么热烈、显豁,而由这个梦再来反思白日里的那一“看”,不是更觉得那质朴无华的一“看”缠裹了多少风情,又是多么激人遐思无尽吗?
如果仅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构图来表现单恋之情的奇妙迷人,那就显得太平庸一般,流于俗套了。诗的精妙新奇之处就在于,这个梦的主人不仅仅是梦的主角,而且还从这场爱情角逐的主动者位置上退居下来,而那个桥上人也已不再是毫无知觉的爱的承爱者,他是以主人的姿态在梦里扮演了一个爱的施予者的角色,他在尽其所能地“装饰”着这梦,而且,他也是在按着楼上人的心愿来“装饰”着这个梦的。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详尽地描绘出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梦境,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被“装饰”了的梦一定是无比甜蜜、无比美满、无比浪漫、无比美丽的。总之,楼上人那一片落花之意,终于得到了桥上人那流水之情的热烈的、远远超过希望值的丰盛回报。在这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句千百年来伴随人生长河,永远给人以惋惜、懊丧的格言也失去了它真理的意义。
但梦毕竟是梦,它代替不了现实;装饰也只是装饰,它总会露出虚幻的面目。当第二天红日高照,酣梦醒来,那楼上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时,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了呢?但相信,那已经尽情地领略了“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的甜蜜梦境的楼上人,定会从常人所有的那淡淡愁绪之中解脱出来,定会以更美好的憧憬,更深沉的爱心,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的。
【艾青现代诗】推荐阅读:
《艾青诗选》个人心得_暑假阅读《艾青诗选》心得感悟10-09
《艾青诗选》12-05
艾青经典语录12-30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范文10-08
艾青诗选读后感个人启发2001-13
《艾青诗选》读后感读书心得优秀作文10-02
《艾青诗选》个人读后感笔记精选500字12-23
经典现代诗06-23
现代诗二首07-14
现代诗摘抄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