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案例分析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学习习惯案例分析(精选13篇)

小学生学习习惯案例分析 篇1

案例介绍:

赵常宇:四年级二班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成绩较差,性格外向,爷爷奶奶对他非常疼爱。他不爱学习,上课爱搞小动作,很少回答问题,字的书写相当潦草,写字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笔画不规则,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据父母反映,回家后总是书包一放,假装写会儿作业,转眼就找不到人影了,问了总说写完了。

案例分析:

1、不良的家庭教育:

该生三代同堂,父母对他的成长缺乏正确的引导,父亲太严厉,母亲太放纵,祖父太宠爱。

2、性格弱点:上课不专注,加上接受新知能力差,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耐心,故而听课效果差,作业、练习水平低。此外,他虽有较强的成功欲望,但缺乏成功动力。

3.来自学校的原因:该生学习基础差,做作业时常拖拖拉拉,不能及时交作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的批评,这种自卑感日积月累,使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因而发展到学习习惯一直很差,直至产生厌学思想。

辅导方法:

1、家校结合。

我们老师主动取得家长的配合,常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络等途径了解他在家里的表现,对其父母及家庭深入地了解,与家长协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共同施教。与他父母讲了孩子在校的情况,并与他们达成了共识,平时多关心他,帮助他搞好个人卫生。多与他父母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时作正确的引导。帮助其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的家庭气氛。

2、个别面谈。

常与赵常宇作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他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卓某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不懂就不愿做作业,爱拖拖拉拉。

3、创造机会,让他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如上课时多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对于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增加他的信心。同时,指导掌握学习方法,使之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

4、集体的爱温暖他。

调换座位,让他与品学兼优的同学坐在一起,让他的同桌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发挥小干部的优势,主动与他共同游戏,放学一起走,使他真正感受到同学们的爱,集体的温暖。教育成果:

半年来,老师同学和父母的关心,如春风般吹暖了他的心。通过辅导,赵常宇开始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能及时完成,正确率也明显有了提高。在他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反思:

1、宽容以待,良师益友 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都非常的要面子,你要是太严厉的批评他,效果反而不大。因此,我要做他们的“知心姐姐”。就如我对待赵常宇那样,当他出现不良的学习习惯时,很真诚的和他谈心,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她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不良习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用真爱对学生。爱是人的一种需要,对小学生来说,渴望这种爱的需求更迫切。教师把爱给学生,学生就会更尊重信任老师,而且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育活动中,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无形中形成一种接受教育的热情和动力。

小学生学习习惯案例分析 篇2

( 一) 提前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也就是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 这既包括内容的准备同时也包括心理的准备, 对于老师要讲解的课程提前进行预习, 能够了解所讲内容, 通过对教材的提前阅读, 能够知道哪里是难点, 哪里不懂, 这样在老师讲解时才能有所侧重, 对重点、难点进行加强, 能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 避免“眼前一片黑”情况。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 可以根据课程安排给学生制定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的分步计划, 对于预习内容及预习多少都有所安排, 根据学生的基本能力, 不能过多, 但也不要过少, 取得预习的最佳效果。

( 二) 细心观察的习惯

这时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 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经过细心观察后才做到的, 大自然是十分神奇的, 远远不止十万个为什么, 所以要培养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观察的习惯。语文教材中所列的文章、诗词以至于一些名言词句, 很多都涉及到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 要结合语文的学习, 培养学习的观察习惯,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对周围的事物多加留心, 从中发现问题, 产生疑问,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细心观察, 学生思维活跃, 感情才会丰富, 在写作方面才会有所提高。比如, 看到鸭子, 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 然后同鹅进行比较, 看看有什么区别, 然后再回顾一下《咏鹅》那首诗, 这样从形象、声音形成对比, 加深对相似但不同的动物的区别的理解, 同时也巩固对诗词的学习。

( 三) 勤于动笔的习惯

人的本性天生就是懒惰的, 所以才要培养好的习惯来克服懒惰的问题,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动笔习惯的培养, 因为语文的学习很多是需要记忆的, 需要不断的强化, 不断的日积月累才能见到效果, 虽然许多知识很容易懂, 当时一听就会, 但也很容易忘, 所以要培养学习动手记动手写的习惯。课堂上及时记录教师讲授内容, 课后要及时记录所阅读的精彩内容, 有选择地进行摘抄, 同时进行批注, 记录下当时自己的想法、观点, 外出时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感想, 把动笔形成一种习惯, 这样长时间日积月累, 会大大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容。

( 四) 质疑发问的习惯

有了疑问要先自己独立思考寻求解答, 如果三思而不得其究, 则要进行发问, 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 对老师存在畏惧心理, 有问题时往往羞于开口, 不敢提高, 很多时候对于不懂的问题则是得过且过, 这样问题压在心里, 始终得不到解决。教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 和学生打成一片, 消除师生之间的障碍, 对于不敢问、不善问的学生, 要多地鼓励他进行发言和提问, 同时也锻炼这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敢于在人前讲话的能力, 不仅仅是向老师提问, 也要向同学提问, 这样在问答之间, 能够共同促进, 共同成长。

( 五) 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查工具书和动笔记一样, 都体现一个“勤”字, 主要都是克服学生的懒惰心理, 有问题立刻解决, 好内容要马上记录, 工具书是一个非常方便的不说话的老师,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通过工具书能够得到圆满解决, 这时教师在讲解时, 不要急于一下公布答案, 要有所控制, 正讲解时马上进行暂停, 让学生亲自动手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 这样慢慢培养学生查工具书的习惯。这是“授之以渔”的一种方法, 让工具书成为学生必备的良师益友。学生对工具书查阅形成习惯, 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产生兴趣, 经常查阅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快速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 六) 背诵的习惯

背诵并非要求死记硬背, 而是要多读、熟读, 书读千遍, 其义自见, 也正是这个道理, 通过多读, 对文中字句都了然于心, 自然便会明白文章的中心意思, 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古典诗文, 很多都是古文字结构, 对于小学生来讲, 一时难以理解, 通过诵记, 慢慢积累, 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及积累, 终有一天会突然明白, 受益终生, 特别中小学时期, 是青少年的记忆黄金时期, 教师要有目标的培养学生的背诵习惯, 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 七) 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 对于学过的知识定期进行复习, 能起到加强巩固的作用, 同时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另外经过复习, 能够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体系, 形成网络, 使知识相互贯通, 这样才能触类旁通, 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举一反三, 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特别语文知识的学习, 本身需要积累才能完成, 知识相对零散, 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 也是重新消化理解的过程。

( 八) 广泛阅读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离不积累, 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增加知识积累量, 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小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习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智力开发、逻辑思维培养、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 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 一) 耐心引导, 循序渐进

小学生由于身体、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全, 思想也不成熟, 在语文科目学习中,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能一蹴而就, 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 先制定一些短期的小目标, 慢慢实现后, 再一点一点增加, 循序渐进进行, 特别要注重每一个小的行动和小的目标的实现, 要耐心引导, 多加表扬和鼓励,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 这样久而久之, 但会慢慢形成习惯。

( 二) 设置场景, 约束控制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 自制力相对较弱, 还不能够完全有意识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时, 要巧妙设置一些场景教学, 创新教学形式, 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意识的控制, 但不是强迫命令, 利用情景因素达到控制效果, 以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 三) 要及时调整一些偏离情况

学生的行为就像一杯水, 放在杯中是杯子形状, 放在桶中是桶的形状, 如果倒在地上就会四处流淌, 没有规则形状。对于一些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学习, 肯定平时会有很多坏习惯, 在好的习惯形成过程中, 常会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 发生一些偏离, 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这种苗头, 及时做出调整和纠正, 使学生的行为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 四) 培养意志, 激发兴趣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篇3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预习和复习、课堂、作业三个方面。其中课堂中的良好学习习惯包括积极发言、听讲专注、合作交流、质疑问难;作业的良好习惯包括独立认真作业、动脑多思、查阅资料、自觉检验。

1.预习和复习

大多数学生是有时预习复习一下,并没有真正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还有少部分学生从来不预习和复习。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经常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预习、复习要求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

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往往是在每次上完课后,就说回家要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再去预习明天要上的内容,却没有提出预习、复习的要求。

(2)预习、复习没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有些老师虽然布置预习和复习的要求,但没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都一样,这使成绩好的学生觉得要求太简单略加思考很快完成了,而学困生觉得预习复习要求太高了,干脆不做,没有达到预习复习的目的。

2.数学课堂

有为数不少的小学生课堂上没有积极发言、专心听讲、合作交流、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习惯。

究其原因,笔者在小学听课中发现:

(1)有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讲解时间过长,而小学生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时间一长,学生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无法认真听讲。

(2)小组讨论时,教师不够关注那些不参与讨论的学生。有些教师没有认真研究小组讨论的内容,小组讨论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就出现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主动,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3)教师的权威性使课堂环境不够民主,不少学生怕回答不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就不敢发言,更不敢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

3.作业

笔者在批改作业时,也发现学生在作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题目要求没看仔细。很多学生在做作业时只讲究速度,题目要求不会仔细看,尤其是碰到经常做的题型,就会想当然按以往的要求做。

(2)书写马虎,计算粗心。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很难看懂;一些学生用橡皮没擦干净就写,弄得作业本上一团黑;一些学生因为书写潦草,经常会看错数字算错题。在计算时也经常会漏掉数字、点错小数点、看错运算符号等,而且做好后也不认真检查验算,以至于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经常会出错。

(3)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一些学生把有错误的作业拿回去后,对做错的题目没有好好思考,而从其他同学那里问来答案,订正好交给老师,他对这题目还是一知半解。

二、建议

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一个人能否坚持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其实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和最佳时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训练、培养,更需要教师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纠偏扶正时的耐心诱导。

2.做好预习复习,培养自学习惯

数学知识系统性强,前后知识紧密联系,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发展,这就需要很好地预习和复习。

(1)预习不仅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也是培养学生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2)复习是加强记忆、深化理解的重要环节,是知识融会贯通并且系统化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求学生课后再读课本,边读边思,弄清楚自己所学的知识哪些已经理解掌握了,哪些地方理解还模糊,然后对理解不清的知识请教老师或者与同学交流。

3.专注听课,学会独立思考

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讲来获取知识的,听老师讲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1)了解学生,充分准备

有关研究表明,7~10岁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约为25分钟,12岁以上约为30分钟。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把重要的教学内容放在前20分钟内,后半段时间可以做一些相关的练习。

(2)注重课堂提问,鼓励学生发言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信息输出与输入的多向交流,主要是以提问和发言的形式存在。所以课堂提问要全面具体,问题难度适宜,促进全班学生积极思考。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积极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要问;指导提问方法技巧,使学生会问。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语言,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4.认真做作业,多角度思考问题

作业是学生最基本的独立学习活动,是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新知,训练技能。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师要讲清作业的目的、要求,包括解释完成作业的途径,交作业的时间以及采用什么格式等。指导他们完成作业的步骤:先弄清作业要求,复习相关的教材内容、参考资料,确定完成作业的方案,着手完成作业,完成作业后的检查等。

参考文献:

小学生学习习惯案例分析 篇4

情况分析: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与辨别是非能力差,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充分利用《 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首先从课前准备开始。

具体做法:

一、从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

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

1、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我的做法是坚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并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等学生出现了不良习惯时再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因为对习惯来说,培养正确习惯总比纠正不良习惯容易得多。所以,开学第一天我就跟学生讲清楚了:课间应做好课前准备,如课前“摆好书本、削好铅笔、拿好本子……”这样可以帮我们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而且可以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说理诱导,让学生明白应该养成良好习惯。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违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教育必然失败。事实上,以说理诱导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我从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前习惯入手,从孩子们入学开始便着手抓课前习惯的培养,我常以“温和的据理劝说”,让学生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课前习惯。记得一节课铃刚响,大家都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准备上课。而此时,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学生—— 王艺 洁却慢吞吞地走进教室,桌上也没摆放好本节课需用的学习用品。我没生气,但也不打算放过这一细节,因为我知道习惯是从小处养成,而且得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于是,待大家坐定后,我便说:“聪明的孩子都知道在课前把下节课用到的东西准备好,因为他们 希望 在课堂上节约点时间多学点知识,真是太懂事了。不过有几个孩子还没准备好,我想他们一定是忘了,但是相信他们会很快改过来的。”果然,话还没说完,王艺 洁已经开始拿书和文具了……

二、规范行为,让课前准备在学生中生根发芽。

,尤其是小学生十分好动,自我束缚能力不强。要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正确的引导,还必须有其他方法来规范他们的行为。

1、形成约定,共同遵守。

在我们班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每一节上课前都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否则本节课后只能在自己座位上玩,以示惩罚。此约定人人遵守,无一例外,大家共同监督执行。这样让“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深入学生之心。

2、首次练习受益终生。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材的首次学习,他认为,“学习教材的第一堂课应成为特别的一课”因为“首次学习,就是从不知向知,向理解事实、现象、品质、特征的实质迈出的第一大步”。学生的第一次所学的东西往往会影响终身。但是,一旦操作不慎,或马虎了事,其后果同样惨重。因此,形成约定后的第一天,我每节课前都特地来到教室,告诉学生下一节是什么课,帮他们做好课前准备。

3、树立“课前准备模范”,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好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爱上进,好模仿的低年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榜样来自何方?低年级学生最肯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的一言一行为模仿榜样,因而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人和古人是怎样学习的,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另外榜样同样来自于学生这个群体的本身。所以,我还在班里树立“课前准备模范”,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

三、反复训练,让学生的课桌井然有序。

1、在反复练习中规范言行。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事实就是如此,要养成学生书写不用橡皮的习惯,首次训练固然重要,但是,以后经常地提醒、反复地要求必不可少。课前准备虽小,但却可看出一个人当天的学习状态,再者,整齐的摆放不仅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更可以成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开始,所以,我反复训练,每一节课都要先检查学生的课桌。

2、在轮流管理中训练自己。

管理是一门学问,在管理中我们往往能发现问题,并以此来警示自己。为了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管理能力,也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于是,我让大家轮流管理课前情况。当上课铃响后,轮到管理的学生迅速检查同学是否已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学习用品,而且是否已摆放整齐;如发现未准备妥善者,则去提醒他。其实,他们在提醒同学的同时就是再一次告诉自己该如何做好课前准备,这样以后更会强化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养成良好习惯。

3、制定行之有效奖罚制度,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奖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良好行为的强化物,是一种有利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要坚持表扬为主。我把课前准备与班里的争星、得章结合起来。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刚开始,我在当天能全部做好课前准备的孩子的书上画一朵小红花,而后换成奖章贴在争章栏上。渐渐地,大部分学生的行为已得到强化,于是,我让管理的学生按小组在评比栏上打上五角星。现在,做好课前准备已成了我们班大部分孩子的自觉行为。学生犹如一棵幼苗,要促使其茁壮健康成长,不能只给予它需要的东西,也就是说,仅仅提供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温暖的阳光还是远远不够的。“玉不琢不成器”,人性不仅仅是善的,也不仅仅是恶的。赏与罚、奖与惩总是相对出现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畸形的。惩罚之于教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当学生在约定后有时没做好课前准备,那么,当堂下课后我会让他在座位上坐几分钟不许出去玩,以此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之后,慢慢地,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前做好准备,任课老师都说到我们上课总能看到孩子们摆放整齐的课桌。

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让学生课前准备这一良好学习习惯呈现眼前。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一个人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一时的冲动,或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在于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所以,在训练学生行为习惯时,既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至难;更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长时期地循序渐进地练习。不仅如此,训练必须严格。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但是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培养一个习惯就要坚持,不仅是21天,更是任何时刻都要学生明白充分的准备、整齐的摆放的重要性,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抓,想不起来就不抓。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最后效果:

通过将进一个月的培养,同学们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好课前准备。学习积极性比以前更高了,更加懂事。

课前准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案例

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与辨别是非能力差,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首先从课前准备开始。

具体做法:

首先从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

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

1、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我的做法是坚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并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等学生出现了不良习惯时再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因为对习惯来说,培养正确习惯总比纠正不良习惯容易得多。所以,开学第一天我就跟学生讲清楚了:课间应做好课前准备,如课前“摆好书本、削好铅笔、拿好本子……”这样可以帮我们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而且可以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说理诱导,让学生明白应该养成良好习惯。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违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教育必然失败。事实上,以说理诱导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我从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前习惯入手,从孩子们入学开始便着手抓课前习惯的培养,我常以“温和的据理劝说”,让学生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课前习惯。记得一节数学课铃刚响,大家都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准备上课。而此时,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学生——范某却慢吞吞地走进教室,桌上也没摆放好本节课需用的学习用品。我没生气,但也不打算放过这一细节,因为我知道习惯是从小处养成,而且得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于是,待大家坐定后,我便说:“聪明的孩子都知道在课前把下节课用到的东西准备好,因为他们希望在课堂上节约点时间多学点知识,真是太懂事了。不过有几个孩子还没准备好,我想他们一定是忘了,但是相信他们会很快改过来的。”果然,话还没说完,他已经开始拿书和文具了……

养成良好习惯,做好课前准备

少儿养成学习用品习惯美术课教育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学生才能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才能更有效。我想,这样的习惯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的。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响之后,有的学生还迟迟没有拿出书来;科学课上,因为没按老师要求准备必要的实验用品,小组实验无法正常进行……所以,作为班主任,使学生养成做好课前准备好习惯尤为重要。于是,我和我的学生便有了一个美丽的约定——养成良好习惯,做好课前准备。

一、你我约定 共同遵守

开学伊始,我通过召开主题队会,引导学生讨论:不做课前准备有哪些危害呢?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不做好课前准备,浪费了学习时间,影响学习质量;影响老师的讲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一系列的探讨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了做好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接着,我要求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应做好哪些课前准备。学生纷纷表示,不但要准备好学习用品,还要做好精神准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老师讲课。

二、抓紧抓好首次练习。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材的首次学习。他认为,“学习教材的第一堂课应成为特别的一课。”因为“首次学习,就是从不知向知,向理解事实、现象、品质、特征的实质迈出的第一大步。”学生的第一次所学的东西往往会影响终身。但是,一旦操作不慎,或马虎了事,其后果同样惨重。因此,形成约定后的第一天,我每节课前都特地来到教室,告诉学生下一节是什么课,帮他们做好课前准备。

三、落实行动 持之以恒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虽然学生已经明白了应该怎样去做,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已经能够做好,还必须依赖于行为强化训练。有的学生前脚答应,后脚就出去活动了,早就把做好课前准备的是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必须通过实际演练,学生才能摸到门道,才能按规则去做,进而养成习惯。在晨会课上,我创设一个情景:下课了,下一节课是美术课,你该怎么做准备工作?美术课上可能要进行手工制作,你要准备些什么学习用品?……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如同游戏的训练中,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课前准备”。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反复演练,让学生做到又快又好。

四、温馨提示 你我共享

下课了,美妙的音乐声响起,学生的心已经飞到外面去了,哪还会想起什么“课前准备”有没有做?我就在“老师再见”这句话的后面,加上一句“温馨提示”——“下节课是什么?你做好准备了吗?”一说完这句话,他们就恍然大悟,做这些准备工作了。其实有时候,他们并不是不做,而是真的没有想到。起初,老师多一些这样的提醒,学生就很容易形成习惯了。

五、共同参与 检查激励

按座位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天各排由一名同担任值日组长检查大家的课前准备情况。检查时,发现不好的,尽量避开批评,教给学生正确的做法,并指导学生具体地去做。当学生做得规范时,并连续几天都做得很好,就给予奖励。久而久之,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就养成了。

六、齐抓共管 营造氛围

小学生学习习惯案例分析 篇5

俗话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说:我们的思想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行动,而这些行动又促成了我们的习惯,习惯又塑造了我们不同的性格,性格又让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命运。可见,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因此教师就要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个人认为,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细节入手,反复练习,方能达成。回顾这些年来,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时间学习,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始终坚持。

2.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堂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3.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小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4.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5.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6.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

7.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并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学生学习习惯不良 篇6

松桃县迓驾镇小杨丽

联系电话:***

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细节,是一个人由于多次练习或重复,使某一行为方式成为不需经过努力就自然出现的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自我学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

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

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

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

3、自己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

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

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

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

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意进出教师办公室,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甚至喜欢打架骂人,显得没规矩。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

一、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

二、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三、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胜地。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课改目标和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各项目标的实施和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积极主动思考和发言,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在关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沉下心来,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善于提问、积极思考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培养课堂学习习惯上下大功夫。如:课前准备习惯、听课习惯、积极、大胆发言习惯、严明课堂纪律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等。

三、从“小”做起,贵在坚持

诸葛亮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以逐步帮助小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要求:预读习惯、查读习惯、划读习惯、摘读习惯、询读习惯、注读习惯、比读习惯、议读习惯。在培养小学生这八个习惯过程中,只能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失地逐步地培养,最终由小积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培养预习、复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种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应当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现在有很多学生怕写作业或做作业只是在应付老师,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下去,回去马马虎虎地写完就去玩了,有的一心三用,边做作业边看电视边玩玩具;有的做作业不假思考,碰到问题就马上问家长;有的甚至不完成作业或拿别人的作业来抄„„。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应从几个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的作业当天完成,并让家长配合检查督促,教师要及时收发作业。(2)、作业要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直到理解为止。(3)、作业要认真,有些学生为了去玩就很快地马虎地写完作业,作业书写页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常写错字漏字.这是小学生最常犯的错误,教师就要强调作业时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完成,并且要认真地书写好每一个汉字。(4)、要学会“自我检查”,学生做完作业后,要独立自我进行检查,养成自我修改的良好习惯。(5)、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做作业时,碰到难题要勤查工具书,不要一碰到难题就不做了或马上请教大人,这样,学习进步就很慢。教师在教学时应经常鼓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收拾书包,把作业本、书本、文具等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有序的放进书包。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思考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就是要敢于质疑。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不懂敢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所以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坚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逐步养成勤于思索的好习惯。

七、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若干具体方法

(一)多加训练。单靠书本说教不行,需经长期严格训练。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二)认真评比。对学生的习惯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要做到七结合:行为考试和书面答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学校和家

庭相结合;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相结合;自我评估和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

(三)正确指导。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具体指导,如怎样阅读、怎样书写等等。教师要立足课堂,指导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好常态课,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注重评价,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一种隐藏的教育。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家长也要作到。

(五)奖罚分明。这也是形成习惯的后盾。必要的惩罚也是应该的。凡有制度和规定,都要经过孩子讨论、认同。

(六)单个击破。发现问题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各个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制订班级学习制度,以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

(七)倡导活动。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在趣味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八)家校结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学生学习习惯案例分析 篇7

现状分析:

1.上课时不能全神贯注———小动作多, 开小差时间长.

2.时间观念差———不知道时间的宝贵.

3.作业错误多———写字歪七扭八, 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 添、漏、错问题严重.

一、抓住课堂教学过程, 萌发优良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中给力)

(一) 巧创“情境”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1. 音画相融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考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给学生创设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音画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 利用绚丽多姿、生动有趣的画面和恰如其分的画外音响创设情境, 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尤其是在低年级中, 形象思维占优势, 利用画面图释等可以帮助他们快速理解数学.

2. 空白艺术自由创新培养习惯

空白本是书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种创作手法能使艺术虚实相映, 形神兼备, 创造出一种“无画处兼是妙境”的艺术境界, 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空白艺术在其他门类艺术中也广泛运用.留有一点“空白”的艺术, 使数学教学虚实相间, 若隐若现, 跌宕多姿.在教学中, 设置空白创设情境, 给学生以适当的“换气”和心理调整的同时, 也给他们制造显示主体作用的机会, 使他们自由地、灵活地进行自我发挥、自我创新.

(二) 以身作则激发学生培养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师自身要做到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精益求精, 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 学生看在眼里, 自然效仿在行动上.如有的教师板书时常潦草、不规范, 黑板上做题计算不仔细, 少动笔, 学坏容易学好难,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 日久天长, 学生也就自然养成了不良习惯.因此, 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学习, 提高专业素质, 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

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 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以优点来感染学生, 当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 要及时鼓励, 使其更上一层楼;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不要讽刺挖苦, 要耐心纠正, 具体指导, 期待进步.

二、抓住主体学习过程, 萌发优良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上给力)

(一) 习惯意识从听出发

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得从主体出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让学生明白,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 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 即形成“习惯意识”.最重要的是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 我们无论在课堂中, 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 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 使他们会听上课时, 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 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 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所以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多做听的训练 (如听问、听答、听口算、听写题目等) , 要求他们重复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培养学生专心听老师讲解、认真听同学发言的习惯.

(二) 上课多思、善问、大胆质疑、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学生都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 加深理解, 增强记忆, 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 回答问题要主动, 起立迅速, 声音洪亮, 表述清楚.这一些, 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真正学好数学很重要.学习要严肃认真, 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做认真思考, 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 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三) 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

1. 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课前预习就是寻“疑”.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 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对新课内容经过预习后, 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听每一课的讲解, 学起来就会有轻松之感, 课堂效果也就好一些.

2. 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 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 归纳知识要点, 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主动询问, 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 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科学的复习方法, 一是课堂巩固, 二是课后复习.按照正常的方法复习, 既能巩固知识, 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对学生大有益处.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因此作为教师, 要做到反复抓, 抓反复, 一定要用恒心、爱心来引导孩子渐渐步入正轨, 使各种良好的习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生根、发芽, 让孩子们觉得学习的过程轻松无比, 并感到时时快乐.

参考文献

[1]蒋巧君.数学日记:数学学习的新平台[J].教育科学研究, 2005 (04) .

[2]黄杏芳.浅谈通过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反思习惯[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04) .

[3]黄杏芳.关于通过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思考[J].数学通报, 2005 (08) .

小学生学习习惯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 培养 途径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这充分表明人在自然的状态下,会潜意识进行某种行为,也就是习惯。习惯指的是因为多次重复或者联系进而巩固的自动化行为模式。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优良习惯。引导小学生养成优良学习及行为习惯对学生未来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以下简要针对培养小学生学习及行为习惯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来讲,其包含的基本要求有:其一,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在学习期间,应使学生养成不做小动作、不做同学习无关的事情,认真听老师讲课,同时遵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学会倾听学生们的发言等;其二,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学生在预习课程内容时,应将不懂的内容用笔标出。在课堂上,勇于表述自身观点,遇到不懂的内容主动询问老师、同学;其三,让学生养成勇于提问的习惯。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不怕讲错的习惯,在发言时,应语言清晰、表述完整;其四,让学生养成同他人合作的习惯等。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其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培养学生文明举止的行为习惯;其二,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其三,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的行为习惯;其四,培养学生守时、惜时的行为习惯;其五,培养学生会感恩的行为习惯;其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等。

二、进行小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优良的学习习惯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学生的习惯养成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形成好的班风、校风,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所以,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学生优良习惯,将“知、意、情、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事物有深入认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及行为习惯是学校及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学生优良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与人交流等方面。现今,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及行为习惯还较不完善,特别是面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局面,对学生学习及行为的习惯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如果小学生自身养成了优良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则能够将精力更多的放在学习方面,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及效率,同时获得健康发展。相反,假如学生学习及行为习惯较差,则不但会使学习质量及效果出现下降,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损害。

三、小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方法和途径

(一)提高学生们的认知

想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就需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良好的习惯,哪些不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不可以养成,养成良好习惯的意义等。例如: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就是学习主动,待人真诚,积极乐观等,应让学生具备明辨善恶的能力,并且同行为习惯优异的学生多进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自身成长。

(二)应为学生树立榜样力量

模仿大人是每一名孩子的天性,其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及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很希望在他人身上找寻到学习的优点,并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为学生树立革命领袖的榜样。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多为学生讲解一些伟人、历史名家的故事,例如:为学生讲解毛主席在少年期间冒雨为毛四阿婆收割稻谷的故事,从而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帮助困难人群的好习惯。再例如:为学生讲解华盛顿小时候砍树的故事,告诉学生应诚实待人;其二,为学生树立学生榜样。例如:教师在班级多表扬一些认真听课、坐姿端正、书写工整、讲文明的学生,并每隔一段时间评选班级的“劳动榜样”、“学习榜样”、“文明榜样”等学生,因为这些学生都在同学们身边,所以,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收并模仿,并激发学生们的好胜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其三,树立教师榜样。在学校中,学生最崇拜的人莫过于老师,因此,教职人员也成为了学生最直接、经常模仿的榜样。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所有事情都向老师学习。所以,教职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进而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三)同家长进行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一半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另一半时间则是在家里度过。很多学生已经在学校养成的良好学习及行为习惯,然后经过漫长的假期,就慢慢遗忘,开学后需要再次培养。所以,家庭需要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及生活习惯方面予以配合及努力。学生家长应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指导并帮助学生保持优良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不可以养成不良习惯。同时,家长与老师应多进行沟通,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交流。例如:通过互联网、电话、家访等方法进行合作。另外,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家长朋友到学生所在的班级听课,并为家长讲明培养学生优良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形成正确观念,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生完善自身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创建一个班级家长群,将班级同学所有的家长融入群众,让家长在群众可以互相交流,并取长补短。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家长群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予以指导。

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人生来讲,小学阶段是其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及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时间可以形成的,而需要学生、老师及家长不谢的努力,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士光.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大观周刊,2012(44).

[2]简中兰.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3]王建梅.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点滴体会[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09).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儿歌 篇9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歌 早晨起,不懒睡,背着书包上学去; 见同学,问声好,讲究礼貌要做到; 见老师,行个礼,尊师重教讲礼仪;讲文明,遵礼仪,人人争做好儿童;成绩好,有诀窍,认真听课很重要;书展开,笔在手,课前准备要做好;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打牢成绩好;眼看清,耳听好,上课专心不说笑;勤于思,善动脑,积极发言才聪明;师教导,要记好,精力集中效果高;写作业,用心记,练就本领比高低;好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

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10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习惯能够塑造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声无息的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老师作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规范者,监督者,榜样,应该认真履行好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让良好习惯无声浸润学生的心田。 针对学生四年级的特点以及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主要制定了一下的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1、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乐于听。时刻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此外,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对于学生难以掌握,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我要求他们在听到后快速的记录下来,这样就不容易遗忘。

2、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学习活动中,我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边听边看边想,阅读数学课本时边读边思,作业时要边做边想;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观察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从书本中、演示中或反省错例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

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

3、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我重点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这样,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就可以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

在实施的这几周里,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专心听讲习惯的掌握比较好。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并积极举手回头问题。做小动作的同学不多。但是仍有个别学生思想容易开小差,需要老师多提醒,学生也适当的培养自制力。学生在回答数学问题时仍存在语言表达不够完整的现象。对于此处应该加强,使学生张口说话就应该将话说完整。尤其数学注重规范严谨,在此方面

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研究 篇11

1.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比较明显,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且普遍贪玩好动,不喜欢比较刻板的课程学习,这些都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良习惯,这些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当先对学生目前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做出准确的分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课堂前没有认真预习

虽然小学语文知识的内容不多,但是仍然需要学生在上课前进行认真的预习,对老师第二天所讲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意识,通常在老师第二天讲解新的学习内容时才非常匆忙翻阅教材,一目十行,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甚至无法跟上老师的正常的讲课进度,长期下去,学生在课堂上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影响了学习效果。预习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更加清楚地把握课堂学习的重点,从而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1.2没有做读书笔记

虽然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还是应当及时用笔记录下所思考的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常常是坐在那里捧着书看,但是真正理解了多少、记住了多少、哪里不理解等这些方面的信息都没有记录,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也不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困惑以及学习需求来制定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计划。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这种灵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只有充分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及具体需求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1.3忽略了语文阅读的实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刚接触语文这门学科时容易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这不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应该和进入小学阶段之前的听故事差不多,这样错误的观念就导致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也像读故事一样,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忽略了语文阅读的实质,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事实上,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语文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

2.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分析

针对目前小学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号召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只局限于语文成绩的提高。

2.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特点就是贪玩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好奇心比较强。所以

老师应当抓住小学生这样鲜明的特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进行课程导入,这样学生会在课前进行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在以后再学习新的内容时会主动进行预习,并且会发现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此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老师都要给予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老师的讲解解决疑点难点问题。

2.2培养学生勤动笔的学习习惯

其次,培养学生勤动笔的学习习惯。勤动笔并不是只让学生练习写字,而应该是一种有效的记录和书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进行书法练习,提高文字书写水平。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学生的书写能力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表现,要让学生感受到书写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用文字进行记录。其二,学会做笔记。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将老师上课讲解的重点内容和主要知识脉络记录下来,方便以后复习和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在自己进行语文阅读以及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要随时记录自己遇到的问题,从而更便于与老师继续沟通交流。

2.3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虽然不像数学等理科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强,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在学生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系列的发散性的讨论问题,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大胆的表达。对于学生的思考结果以及讨论结果老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并与学生一起解决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语文的创作灵感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对于周围的生活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以及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方面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引导,只有通过师生的双方努力,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12

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1. 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

课堂常规的培养要在课堂上落实,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

2. 加强读书习惯的训练

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

3. 加强写字、坐姿的训练

学生的写字习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常见的不正确写字姿势是偏头、侧身、匍伏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姿势,经过提示学生会自觉地迅速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经过多次纠正,就可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4. 加强听、说、读的训练

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其次要乐于表达,在课堂上能经常性地发言,在小组交谈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大胆地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表演;通过比赛说、采访说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使课堂变得灵活、开放,学生的思维自由伸展,个性得到张扬;再次是注重朗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朗读中重视三个层次的朗读训练:(1)读正确。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还要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2)读流利。读流利就是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不断读,不读破句;(3)有感情地朗读。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眼前出现画面就能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

二、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1. 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学习上没有问题便是最大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勤奋思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求学就是找疑解疑的过程,在解答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得到知识,遇到问题要敢于开口求教,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问不要有顾忌,不要因问题简单而想到会不会被教师批评或别人讥笑,这些都是多余的,是学习上的绊脚石,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问倒了教师那才痛快。要学好知识,学生必须具有强烈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索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

2. 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好语文不能拘谨于语文课本,应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刚开始时要按教师提供的篇目去阅读,自己选择要讲究有益,阅读心得要常与教师或同学交流,以得到正确指导。要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吸收更多的营养。

三、以身作则,典型示范

言传不如身教,央视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妈妈还给姥姥打洗脚水,自己也摇摇晃晃地给妈妈打来洗脚水。”老师的良好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示范,就是“身教”的有效方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不仅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生活态度等方面做学生的楷模,而且在学习、工作等方面也要成为学生的表率。

四、重视家校合作

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家长的言行举止,孩子是全看在眼里的,因此家长也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最后,家长要有意识的提高孩子学习能力和独立性,要让他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13

数学学科既体现了重思维推理的一面,又体现了文科重视读书,强化记忆的一面。所以,在平时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养成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注意听讲、勤于思考、课后及时复习,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的学习习惯,下面我就课前预习,课上听讲和课后及时整理、独立作业和改错几个重要环节分别加以阐述。

一、课前预习,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首先我来谈谈为什么要进行预习。预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不是靠一次听讲就能做到的,而要通过多次强化,通过预习可使我们上课听讲更认真,注意力更集中,因为我们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会对知识理解更深刻,提高听课效率。

预习可以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中学生需要培养的诸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就能使我们的学习更主动,更有创造性,更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掌握了自学能力,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汲取新的营养。下面我来谈谈如何进行预习。1、首先要通读教材,搞清楚课本上讲了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读之后要掩卷而思,看哪些内容已基本清楚,哪些内容不甚了解,哪些是重点等,要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大概了解。

2、在通读基础上进行细读,要挖掘教材中更深一层的内容,在细读中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仅要知道书上讲了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要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比较,对重要要领结论及关键字词做好标记,对存在问题也要随时记录,这样边读边记,边读边注,提高阅读效果,培养了自学能力。

3、在预习中还要注意分析,归纳,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到预习中重点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带到课上,看老师如何分析。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在预习中要做到先通读,再细读,并注意总结归纳,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搞清楚哪些知识需要记忆,哪些内容还不太理解,使预习达到一较高层次,提高了自学能力。

二、高效听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可使思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能做到高效听课。在听讲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抓住重点,带着问题听课,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要看老师是如何分析的,自己为什么没弄清楚,这样不但可以理解这部分知识,还有助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听讲目的更明确,注意力更集中。在听讲时也要做到手脑并用,做好听课笔记。做笔记要抓住重点,条理清楚,特别要记的内容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例题分析,对于老师分析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特别重视,这正是我们上课时需要培养的能力,对于预习中了解的内容可通过老师讲解强化记忆。

三、及时整理,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

及时就要求当天任务当天整理;全面是指:未听懂的、含糊的,通过整理达到理解消化,听懂的也需要回顾理出思路,主要内容在整理,细枝末节内容面结构方面也要整理;深化就是不仅对知识进行回顾、理解,还要从总体上把握,从联系上把握,从知识结构方面把握,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再一次的巩固和理解。同时使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对应记忆知识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明确、简化和凝缩,形成易于记忆的知识网络。

及时整理也包括及复习。任何一个再聪明的学生,不复习也是学不好的。我们都知道一次学习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痕迹不会稳固,只有经过多次重复,记忆才能巩固下。所以,复习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复习能加深理解知识。有的知识可能一次理解透彻,有些知识开始不理解,经过反复复习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复习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复习就是温习旧知识,为接受新知识打基础。

四、独立作业,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手段。

作业练习的过程就是理论联实际的过程。通过作业练习把上课获得的理论知识融化在脑海里,把所学的知识化为己有,输入脑海之中,形成技能技巧,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长才能。通过作业练习的过程才能看出自己把知识是否学到了手,才能知道哪些会了,哪些不会,哪些会用,哪些不会用。所以作业的质量是衡量学生对教师传授知识获得的程度。作业练习既要讲究质量,又要提高效率,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解题,解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注意找到最佳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常规解法和巧妙解法相互结合。

解题之后对题目的归纳整理是练习巩固很重要的一步。许多同学往往忽略这一步而陷入题海,不能自拔。在解题后要进行思考,这道题涉及到哪些知识点的应用,是如何解答的,还有没有更佳的解题途径。五、改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

同学们要识意到有时考后满分比考试的满分更有意义、更重要。无论是考试还是作业,你们做错的题目,才是对你们最有应该重视的,才是你们去研究,去深思的。因为你们平时会的题目,既使这次不做,你们在考试中遇到后,照样把它做对,而在平时做错了题目,若你没有认真改错,没有真正把它想清楚,那么在以后的考试中你遇到了还会照样错。你会被这个知识点伴倒n次。所以每次考试或作业之后,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对待。在老师把作业本或考试试卷发下来后,首先你们要把做错的题重新在做一做,想想做错的原因,这样在老师评讲时,你才能有针对性的去听、去思考。然后在认真改错,在改错过程中,要有错误原因分析及正确的解题材过程,及类似题目的训练。

前面重点谈到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养成在课前认真预习,课上集中听讲,课后及时整理、独立作业和改错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上一篇:大干150天施工方案下一篇:柳林中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