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风险管理报告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镇银行风险管理报告(精选8篇)

村镇银行风险管理报告 篇1

题目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研究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

二〇一二年 四 月 十九 日

学院 管理学院专业 *****学生 ***学号 *********

论文题目 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研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研究状况

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自2007年在我国6个省市首次试点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迅猛,据银监局的相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11年5月,我国村镇银行已有536家之多。然而由于其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等原因,在其经营中面临诸多金融风险问题,已经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和潜在威胁,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重视。因此,当前研究和探讨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由于国外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早,大量的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指导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Yaron(1997)提出由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带来的高风险和高交易成本是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供求接口的根本原因,因此技术的创新和机构的创新应是减少金融中介成本和风险的关键。Hugh T.patrick(1995)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农村金融模式:一是“需求先于供给”模式,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而是“供给先于需求”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这两种模式与农村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优顺序。Zeller(2003)认为市场自由化倡导者提出的“一个不被压抑的金融体制能够自身最优的发挥功能”命题并不正确,金融市场自由化仅仅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晚,与此相关的研究也刚刚起步,随着村镇银行的成功试点和发展壮大,对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具有针对性。

薛林、卫倩倩(2011)认为当前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自身经营风险、五险集中的风险、联保贷款的风险;村镇银行监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管难度大,监管机制不健全,基层监管基础薄弱等。应该通过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加强农村自身风险管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完善的联保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大政府财税支持,推动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等方面进行应对。王亚敏(2009)认为应通过放宽村镇银行准入机制,开放更多融资途径,明确村镇银行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以及完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来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增强村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武晓芬(2011)

济南大学

认为应该进行银行风险控制和化解方式的创新,正确识别风险,开展多途径的风险化解方式,放宽银行外监管,加强内部监管来有效化解村镇银行风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尽管诸多学者专家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问题仍需进行深层探讨,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形成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促进我国村镇银行的更好更快发展。

2.选题的目的、意义:

目的: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规模小,发展时间短,金融风险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壮大。因此,本文期望通过对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问题的研究,提出有效防范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可行性建议,促进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分析和探讨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与管理问题,我们可以有效树立村镇银行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因此,我认为该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一)前言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金融风险

1.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2.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

(三)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1.村镇银行融资困难,融资流动性风险高

2.村镇银行内部监管机构不够健全

3.专业人才匮乏

4.农村金融政策法规不健全,外部监管乏力

5.市场准入及退出制度不够健全

6.农村信用信用制度建设滞后

(四)有效防范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增强吸储能力

2.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构

3.吸引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

4.健全农村金融政策法规,加强外部监管

5.健全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

6.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济南大学

7.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五)结论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将以货币银行学为指导,运用宏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对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及其表现进行概述,通过对金融风险成因的深层探究,为村镇银行树立风险意识和预防金融风险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我国村镇银行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的研究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针对这一项目,通过收集资料、数据、以及现场观察,经过整理、归纳、统计分析,作出规划。

2.文献归纳法:收集社会上已经发表的文献资料,包括自己亲身体验、相关研究成果、统计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归纳,从而找出有价值、可借鉴吸取的观点。

3.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几个经典相关案例的研究,得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及教训,并提出更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四、参考文献

[1]刘玲玲,杨思群,赵冬青: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

[3]李树生,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2)

[4]张琪: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8(6)

[5]高思:中国村镇银行总体现状与发展建议[J].商业现代化,2008(9):12-1

3[6]石丹林: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3):7-8

[7]熊玉军: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J].金融电子化,2008(5):17-18

[8]李莉莉:关于村镇银行制度设计与思考[J].金融改革,2007(7):29-32.[9]张杰:中国从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高伟:对我国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7):17-19.[11]马伯龙:我国村镇银行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基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J].华商,2009(60):11-13.济南大学

[12]郭素贞:关于村镇银行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经济纵横,2008(6):13-15.[13]柳松,刘春桃:村镇银行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12).[14]王双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15]高凌云,刘钟钦: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5).[16]程凯,张庆亮:对我国村镇银行监管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0,(6).[17]刘诗娇,谭文雯: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09,(7).[18]张传良: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及其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9] Berger AN, Udell G F.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Journal of Banking andFinance 1998(8):22-25.[20]Keeton W, Harvey J, Willis P.The role of Community Banks in the US economy [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Review 2003.济南大学

五、指导教师评语

六、审核意见

村镇银行风险管理报告 篇2

(一) 村镇银行设立初期出台的政策

这段时期是从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明确提出设立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至2008年末。这段时期的政策主要为规章制度性政策, 对村镇银行的定为和以后的发展路线和方针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这个阶段的政策, 决定了村镇银行在性质上属于商业银行, 而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 又使其具有政策性和扶贫性。同时表现出, 在村镇银行建设初期, 当地地方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在资金、办理相关手续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 但相关的政策主要偏向于规范性文件, 而村镇银行成立以后, 相关部门对其关注度下降, 没有提供相应的可持续的政策扶持。对于村镇银行, 政府在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资金支持等方面都没有具体措施。

其次, 村镇银行虽属于一级法人, 其具有决策链条短, 信贷审批和发放贷款快, 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 但其未获准接入银行业征信系统、未获准进入中央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 也未获准进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进而促使村镇银行对发起银行高度依赖而受其约束, 降低民间投资者积极性, 吸储难等问题, 所以村镇银行从一开始就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自身和政府的努力来解决。

总结来看, 这整个阶段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推出村镇银行这一新生事务, 至于如何将其发展并落实相关的政策, 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下定论。

(二) 村镇银行三年发展规划期间政策

村镇银行三年 (2009~2011) 发展规划阶段, 对村镇银行来讲是社会探索和实践村镇银行发展道路的关键三年, 是国家相关部门摸索探究以及实践的三年, 相关部门在这三年的积累下来的经验, 将决定村镇银行三年后的命运。

1、宏观推进政策

首先, 我们对于这一阶段的政策推行总体是表示认可的, 自2009年7月23日确定了三年规划后, 定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有关税收减免、费用补贴、地方财政性存款等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

尤其是《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将三年规划内, 向村镇银行征收的营业税降至3%, 与农村信用合作社持平, 这加速的村镇银行的投资设立速度, 充分表现出政策上对村镇银行的扶持。以及《中央财政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 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对村镇银行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增量超过15%部分, 按2%给予奖励, 像这样的政策支持, 不仅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也时刻鼓励着村镇银行立足“三农”。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国家关于税收减免、费用补贴、地方财政性存款等方面较之于村镇银行发展初期是有明显的改进的, 也意示着村镇银行第一阶段的快速增长期的到来。

2、政策及其执行上的不足之处

在课题组看来, 关于批准设立突破县域的“跨地区”村镇银行的决定, 虽然有助于鼓励村镇银行在我国中西部等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 带动农村经济, 但是也可能受扩张业务驱动, 导致部分村镇银行远离乡村和偏离“三农”初衷的问题。事实上, 当前就存有以此政策为扩张业务跳板的村镇银行。

其次, 经过对政策发布的关注与对调查报告进行学习, 发现关于村镇银行政策的执行力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的很多关于村镇银行的调研结果中提出的关于政策支持措施的建议, 有一部分是已经存在了的, 这意味着相关扶持政策的执行在地区间存在差异, 原因有地方政府的原因, 也有银行自身的原因。

比如, 机构对财税新政关注度不够, 在财税[2010]4号令中, 明确规定村镇银行执行3%营业税率, 国内很多主流媒体和网站都进行了转载和政策解读, 获得了较高社会认知度。但部分村镇银行在缴交2010年的营业税时仍然执行5%税率, 既没有主动与税务部门联系有关纳税比例的调整事宜, 也没有申请退还已缴的营业税款。表现出对新政认识不足, 执行力不足。

最后, 虽然当前税收减免、费用补贴等支持性的政策有效执行的地方, 村镇银行对政府扶持力度也是认可的。但同时也认为, 更为关键的是解决村镇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和批准进入银行同业拆借系统、接入征信系统等问题。事实上目前很多村镇银行也表示这些问题若得到解决, 向吸储难等问题将得到很大的程度的解决。但由于村镇银行一级法人身份和风险承担问题, 致使其成为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三) 关于村镇银行的最新政策

当前, 随着2011年末的到来, 2009年设计的三年计划已步入尾声, 这个时候的政策, 表现出村镇银行这三年的发展情况, 展现政府对村镇银行发展道路的探究成果, 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国家对村镇银行这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态度和规划:

1、2011年7月末, 银监会调整了村镇银行设立的审批程序,

由现行银监会负责指标管理、银监局确定主发起行和地点并具体实施准入, 调整为由银监会确定主发起行及设立数量和地点, 由银监局具体实施准入。这一调整也间接表明2009年制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年建设规模规划宣告失败。

2、2011年9月6日, 银监会就《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子银行管理暂行办法》向商业银行征求意见。

提议建立村镇银行子银行, 这一经银监会批准, 由境内外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出资设立的, 专司批量化投资、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村镇银行的持有限牌照的商业银行。

对于村镇银行子银行, 我们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有三方面:

第一, 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的门槛, 除了对资产规模有要求之外, 要求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的发起银行要有明确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战略规划, 已经探索出可行有效的农村金融商业模式, 具有到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内在意愿和具体计划等。

第二, 村镇银行子银行需对村镇银行进行绝对控股。

第三, 为村镇银行提供重要的后台服务, 《村镇银行子银行管理办法》规定, 村镇银行子银行可代理村镇银行设立统一的电子银行渠道, 使之集中加入银联网络, 进而统一申请并管理银行卡品牌。解决吸存难和汇兑结算难的问题。

对此, 我们的观点是:

可以肯定, 银监会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最为适合的组织形式来解决村镇银行作为单点机构, 金融网络化、电子化的趋势相背离等问题。

同时, 虽然村镇银行三年规划宣告失败, 但主要在于设立数量上的未达标。当前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 基数不小, 而且银监会对村镇银行设立的态度, 大有将重数量战略转变为重质量战略。

最后, 对于最新出台的关于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的提议, 虽然在审批上加强了对其支农战略的严格考察, 但对于村镇银行子银行对其设立的村镇银行的绝对控股要求我们并不是很认同, 表示对该政策下村镇银行能否独立发挥支农效应保留意见。

二、政策变化分析

纵观2006年以来关于村镇银行政策的推进情况, 结合自身的调研结果。我们看到, 经过近五年时间的探索与总结, 国家在宏观政策上对于如何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与兼顾支农使命已逐步的有了清晰的认识, 也针对相关的规章制度、扶持政策出台了明确的相关规定,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时, 按照当前国家对村镇银行的关注度, 可以看出国家对村镇银行的支持会一如既往地, 并且更有效地进行, 那么村镇银行的运行条件将逐步得到改善, 但重要的仍然是如何改善和最优改善的问题。可见三年的规划, 虽然没有在建设规模上达到标准, 但是却稳定了村镇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位置。

三、对有关村镇银行政策的分析结论

纵观2006年以来有关村镇银行的政策及其推进情况, 国家在宏观政策上对于如何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与兼顾支农使命已逐步的有了清晰的认识, 陆续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扶持政策, 这对于村镇银行建设和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近期的国家政策更加注重村镇银行运营质量情况。

但也必须承认村镇银行存在于相对弱势的农村经济环境中, 必然面对很多已知和未知的风险。虽然政策上已经有所支持, 但解决面不够全、解决的力度不够大。

首先, 当前亟待解决是村镇银行与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同业拆借系统、征信系统等存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的问题, 从而解决村镇银行吸储难、规模难以扩张等困境。这些问题不是依靠单个银行能解决的, 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落实。

其次, 各地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同。虽然当前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享有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 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当地政府对于村镇银行的特色化政策优惠和支持, 虽然很重要, 但各地情况不尽相同, 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家需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 同时鼓励、监督当地政府对村镇银行进行扶持。

同时, 我们主张国家在准备对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村镇银行自身、监管部门、政府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时, 把握好宏观大局, 从村镇银行发展的角度出发, 去考虑如何确保村镇银行的良性发展, 为服务“三农”、为农村金融改革做出切实的贡献。这样才能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才能充分发挥行政力量在推动农村金融市场蓬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文章撰写于本课题组在进行北京市级“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对村镇银行宏观政策环境的分析阶段。报告中总结归纳了村镇银行设立至今三个阶段的宏观政策, 并分析判断村镇银行以后的发展环境, 进而就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运营模式,宏观环境,政策分析

参考文献

[1]程琳, 芮莎.对村镇银行发展中“三农”目标缺失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10

[2]李佳勋, 李凤菊.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11;3

[3]刘玲玲, 杨思群, 姜朋等.清华经管学院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慕丽杰, 王兆刚.村镇银行的发展与城乡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破解[J].农业经济, 2011;4

[5]王海燕方首军.村镇银行的外生性问题与化解策略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 2011;6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初探 篇3

关键词: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1.前言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十二条”改革路径中,就有一条提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根据文件所反映出的最重要的精神便是,首先是为大力发展当前中国经济需要对世界范围内的所有社会资本放开,无论是国内外的金融机构,产业财团,民间资本都可以到中国农村地区进行投资,开设农村金融机构。再就是降低了农村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制,并且规定农村银行对所有金融机构均放开。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在乡(镇)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万元;在行政村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万元。放开准入资本范围,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以下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及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农民、农业、农村对金融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村镇银行,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市场极大的关注。按照规划,村镇银行设立的宗旨就是要实现亲农、扶农、帮农、惠农、建“农民银行”,城镇银行被赋予“立足地方、服务村镇”的市场定位。分析指出,当前村镇银行主要面对广大农户及城镇居民,这些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客户既包括农户及城镇居民,还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贷款既有生产性贷款,也有生活性借款如教育、农资投入、医疗、建房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文献法

本文主要运用的文献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查找国内部分关于村镇银行建设及银行不良贷款防范等书籍与文献,重点阅读与分析了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风险的途径与方法方面的文献,所查找的文献对于丰富撰写理念,开阔本文的撰写意识具有一定作用。

2.2逻辑分析法

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灵活的运用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梳理村镇银行不良贷款防范方面的规律与特点,整理出行之有效的适合村镇银行信贷科学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村镇银行信贷资产的管理上要转变经营管理的不良观念

为了防止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的出现,降低信贷风险。首先需要改变的便是传统的银行信贷资产的管理观念。改变过去银行及金融系统在信贷方面盲目追求信贷数量,追求企业自身信贷方面的经济效益的不良信贷观念,转而注重信贷的质量与现实效益。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资本在市场运转过程中的危险性都迫切的要求村镇银行在现实的经营过程中要切实避免一味强调信贷数量的扩张,强调所发放贷款的数量,一味追求信贷经济效益,而不重视村镇银行自身的内涵建设的短期发展路线。为更好地实现村镇银行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避免村镇银行信贷危机的出现,降低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完善制度提高认识,最重要的还是转变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观念,转变盲目追求效益而忽视信贷安全的经营管理观念,反对盲目扩张的信贷经营理念。在村镇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中要始终把信贷发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视为银行信贷工作的生命线,以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3.2村镇银行信贷资产的管理上需建立有效的信贷审批流程

村镇银行信贷资产不良贷款风险的防范,除需注意以上两点因素外还需要注意村镇银行自身内部贷款手续的完善与贷款体系的完整,村镇银行需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村镇银行的审查部门要严格的对村镇银行的贷款流程进行审查,预测与监察村镇银行可能在贷款方面存在的不良风险,增加风险意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建立在信贷方面的科学严谨的审批流程,加大对村镇银行员工的教育,增加员工的风险意识。介于村镇银行信贷工作人员不良信贷识别能力有限的现实情况,为减少不良贷款给村镇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在村镇银行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贷款审批的流程体系,保证村镇银行的信贷审批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制约。科学并且行之有效的村镇银行信贷审批流程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制定,其一对贷款人员的财务资源的评估制度;其二为加强银行信贷人员的贷款风险决策的方法为基础,系统通过进一步研究信贷员的判断以及判断得出的过程,归纳整理制定出可供其他信贷员效仿的确切定性标准。

3.3村镇银行信贷资产的管理上需优化风险管理岗位设置

良好的人才配置和必要的人才将来机制,是村镇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村镇银行的发展机会与挑战并存。为实现村镇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村镇银行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机制”,其职能宜确定为:以效益为中心,以风险控制和防范为责任,在贷款审查、检查和不良贷款的管理中将风险控制在更低点。同时,对信贷主管分设级别业务职务序列,并相应授予信贷业务审查、审批权限,统一实施“一个层次审查,双人会签审批”的信贷审查、审批模式,从机制上保证最终审批人不主导审查,有利于信贷人员、审贷人员、贷审委成员多角度揭示贷款风险点,进一步固化了“集体决策、个人负责、权力制衡”的风险防范体系。

4.结束语

村镇银行是在乡(镇)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以亲农、扶农、帮农、惠农、建“农民银行”为建设宗旨,是顺应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帮农、惠农的农村金融组织,由于其建立时间较短在村鎮银行信贷方面的自身建设方面急需完善,为防范村镇银行不良信贷的发生,需要注意转变村镇银行的经营经营观念;管理上要实现由“高风险、低收益”到“低风险、高收益”的转变;需建立有效的信贷审批流程;需优化风险管理岗位设置等四个方面进行科学防范等措施,来实现村镇银行自身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经济与村镇银行自身的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双宁.寄望村镇银行“汤水效应”[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3月2日,第A01版

[2] 张吉光,梁晓。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 王宏智.对村镇银行设立的认识及建议.现代经济,2007(6)

[4] 吴玉守.村镇银行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1)

[5] 董黎明.内蒙古银行发展和风险问题探析[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年(07)

村镇银行关于理财、同业情况报告 篇4

情况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银监局的《关于调查理财业务、同业业务情况的通知》,我行特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工作,我行于*年*月*日正式挂牌成立,由***商业银行主发起。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目前我行暂未开展任何理财产品相关的业务,同业业务方面品种也比较单一,只发展了同业存款一项基本业务。下面就同业业务情况报告如下:

组织管理架构情况:设立同业业务的专业化管理部门,即事业部(由财务会计部兼任)。在纵向关系上,按照“统一管理,领导审批”的原则,处理银行高层领导与事业部之间的关系。在横向关系方面,以利润为支柱,与营销部并驾齐驱,实行相对独产核算。

内部分工情况:本行财务会计部负责资金业务的日常管理运作和资金汇划审批,清算中心负责资金的清算,风险管理部负责资金业务的风险督导。

制度建设情况:开业后及时制订了各项同业存款的规章制度,比如有《资金计划管理办法》、《资金业务管理办法》、《清算资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可操作的制度。

系统建设情况:三层次的机构设置:事务部管理机构(前台)、风险管理机构(中台)、支持服务机构(后台)。

内部管理情况:本行对资金业务实行总行集中统一管理,辖内各营业机构未经总行许可不得对外从事此类业务。

存放同业运营流程:财务会计部根据资金盈余情况,向经营管理层提出存放同业建议,与其他金融机构达成初步意向后,填制资金业务审批单,按权限管理规定逐级审批。根据审批意见,经办人员提供相关资料,由有权人与其他金融机构签订同业存款协议(合同),并填制资金划拨单据,报财务会计部按权限管理规定逐级审批。清算中心人员根据资金业务审批单、资金划拨单据办理资金划拨手续。定期存放到期日,清算中心人员查看资金到账情况,收到款项后应及时通知财务会计部。

目前本行只开展了同开存款业务。根据我行规定存放同业的对象限于大型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政策性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主发起行等,并以大型银行为主。因此目前我行主要存放于中信银行、工商银行。截止2013年12月底,我行存放同业*万元。未涉及外汇、拆借、债券市场等其他任何业务。由于本行今年新开业且资金业务统一由总行财务会计部管理,未存在多个部门或分支机构单独立户的情况。

设立专营机构管理同业业务必是大势所趋,同业业务模式总行应集中管理同业错配,对分行严格授权,在同业模式中分行不能错配,这便于总行掌握整体的缺口情况。

同业业务改革发展的方向将是未来银行分支机构或不能从事理财产品的设计和同业业务,分支机构只负责产品销售,不能

开发产品。将理财和同业业务的权限上收,并要求其回归本质。

xx村镇银行内控强化年总结报告 篇5

“内控强化年”活动总结

芜湖银监分局:

我行在收到《关于报送内控强化年活动阶段性总结的通知》后认真研读,组织人员对我行的内控强化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内控强化年活动动员大会

根据“内控强化年”活动的总体规划要求,我行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内控强化年”动员大会,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并根据我行具体情况,制定了《xx村镇银行“内控强化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全面风险排查方案。活动启动后,我行领导多次组织本行员工认真学习领会银监局关于开展“内控强化年”活动的相关文件,以及一系列涉及我行业务的内控管理方面的文件要求及规章制度,着力开展我行 “内控强化年” 和全面风险排查活动。

二、开展全面风险排查活动

对照“内控强化年” 和全面风险排查活动要求,我行认真查找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从内控制度执行力、大额信贷业务风险、对公账户管理、印章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以及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等方便开 1

展风险排查,力求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认真落实整改,努力提高管理者及全行员工的内控合规意识和制度执行力。

(一)开展对内控制度执行力检查工作

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了检查组,按照检查方案安排,开展制度执行力检查工作,重点突出重要岗位和一线临柜人员的制度执行力检查。通过突击检查,纠正了制度执行当中存在的随意性,有效提高了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二)对大额信贷业务开展全面风险排查

信贷部门结合目前大额信贷业务工作实际情况,以风险全覆盖为原则,研究制定了专门性、全覆盖的风险排查方案,确定排查范围和标准,针对贷款风险分类、贷款的合规性进行了系统的风险排查,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依据风险排查方案要求和部署,积极落实并开展贷款风险排查工作。

1、一是对贷款风险分类排查。检查在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上是否围绕贷款五级核心定义开展分类工作,对贷款的分类认定情况、采取的分析认定措施和最终确定的分类结果准确性进行了全面排查。二是重点对中、小企业及自然人其他贷款风险分类真实性检查,逐笔分析、逐个排查。

2、对贷款合规性风险排查。一是检查调查岗、审查岗、审批岗、贷款出账审核岗岗位责任落实情况;二是调查岗双人调查执行情况,是否对每一笔贷款落实2人以上调查人员尽职调查。

(三)对账户管理风险隐患排查

一是检查所有基本存款账户和预算内专用账户均是否都履行了开户核准制;一般存款账户和非专用账户是否全部进行了备案,是否签订账户管理协议;对代理开销户是否取得授权许可和提供了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二是重点检查了各类账户的使用,是否存在一般存款账户支取现金情况和出租、出借、转让账户的情况;有无内部员工侵占、挪用客户资金等行为。三是检查账户对账过程和对账面,账务核对是否换人与客户核对和重要账户双线核对,对账回单收回比率,对账过程中是否有可疑情况的账户。四是对大额支付业务是否进行了详细登记、分析和跟踪监测,有无异常收付和异常变动现象,是否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和交易事实。

(四)对印章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风险排查

业务印章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是有效防范内部风险隐患的重要环节,建立有效管理制度的操作流程,明确印章、重要空白凭证使用种类和范围是防范和消除风险隐患的重要措施。我行着重对业务印章和重要空白凭证的离岗交接和停用销毁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确保了内部管理工作合规。

(五)人员的行为规范风险排查

一是与每位员工签订了“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树立合规从我做起,恪守规则,严守风险底线,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二是通过进行员工行为排查,经排查我行未发现有直接组织、参与民间借贷或融资活动,或充当社会融资“掮客”、购买彩票炒房、炒股等交易不法行为。

三、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制度上的查漏补缺

进一步完善我行的内控制度,有针对性的制定或修订了《xx村镇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xx村镇银行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xx村镇银行贷款利率管理办法》、《xx村镇银行客户经理管理办法》、《xx村镇银行账户管理人员岗位职责》、《xx村镇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业务管理办法》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和风险防范措施

完善内控风险管理,构建长效内控管理机制对于促进我行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内控工作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一步工作中我行着重从以下方面来强化我行内控建设情况:

一是开展合规教育,提高广大员工合规经营和防范案件能力。强化规章制度培训学习,是员工熟悉政策、规章制度,正确运用规章制度和合规操作的前提,让广大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合规风险,增强员工的合规操作意识,严格操作程序,坚决克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违规行为,防止案件的发生。

二是加强内控管理工作检查力度,做到边检查、边通报、边整改、边处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针对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部位和业务开拓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配套的措施和实施细则;二是对以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确定重点监控部位,进行重点检查;三是抓好整改落实。对各类检查中发

现的存在问题要抓好后续跟踪检查,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做到查找重点,对症下药,强力整治。四是严格追究责任。要真正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就要强化责任追究,完善惩诫问责制度,对存在问题整改不到位、有章不循、屡禁不止的责任人要从严处理,建立“违章责任登记制度”,实行严格惩诫。

总之,通过本次“内控强化年”活动的开展,我行把加强内控和案防管理工作与促进我行又快又好发展统一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xx村镇银行的各项业务发展。

村镇银行风险管理报告 篇6

研究报告

**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内蒙古银监局批准,由**银行主发起,境内企业法人、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的独立法人机构,注册资本**万元。现将**村镇银行开办银行卡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报告如下。

一、**村镇银行开办银行卡业务的必要性

开业以来,由于我行未开办银行卡业务,储户办理活期储蓄存款采取的是发放给储户存折,储户凭折办理存取款业务,虽然我行依托**银行系统网络,在**银行的机构均可办理存取款业务,为储户提供了结算方便,但存取款业务需要到**网点排队办理业务,由于我行地处东胜区天骄南路,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给客户办理业务带来了不便,特别是营业终了后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受到时间限制,随着其他银行大力推行银行卡业务,客户已经习惯使用银行卡办理业务,给我行拓展客户、吸收存款带来很大难度。我行员工主动上门吸收存款的过程中,客户均也提出了办理银行卡的要求,我行开办银行卡业务后,可以有效利用银联系统,依托其他银行的自助设备和营业网点为客户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同时增加部分中间业务收入,扩大客户群体,带动储蓄存款增长,推动我行业务再上一个新台阶。

1、开展银行卡业务是可以为客户提供方便的支付结算服务 银行卡作为现代支付结算的主要工具,有众多的客户群体和

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行践行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宗旨,银行卡可以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因此发行银行卡势在必行。

2、开展银行卡业务可以树立我行的特色品牌

向社会拟发行的银行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现金支付、电子支付等功能,能高效快捷的为持卡人服务。

3、开展银行卡业务可以进一步提高我行的服务水平,增强盈利水平及市场竞争力

开展银行卡业务,可以实现同行和跨行转账功能,带来竞选中间业务收入,促进我行中间业务的大幅度增长,实现各行之间的优势互补,将增强我行在地区同业市场的竞争力。

4、开展银行卡业务可以减少我行前台柜面压力,节约成本的需求

开展银行卡业务可以大大降低我行在支付结算上的成本,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

二、**村镇银行开办银行卡业务的可行性

首先,**村镇银行成立以后,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内控管理制度,内部管理能力强,业务不断发展,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为我行开办银行卡业务提供了必要的内部环境。

其次,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需求为银行卡的发行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但也对快捷高效的支付结算手段和渠道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我行业务发展需求讲:

经过一年来的发展,我行已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截止**年**月**日,我行资产总额**万元,负债总额**万元,所有者权益**万元,资本充足率为**%。我行属于村镇银行,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国有在型银行以大客户为主流客户群体,实行一级法人授权下经营,贷款审批链条长,我行则为一级法人,经营灵活,在业务发展方面以服务“三农”与中小微企业为宗旨,客户群体众多,且均为大型银行无暇顾及的客户,客观上为我行服务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发行银行卡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第三,通过各家银行多年来对银行卡的推广和应用,市民对银行卡已经熟知并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发行银行卡可以直接利用这个基础,在业务发展中同时进行推进,随着我行业务发展,银行卡业务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我行已经具备了发行银行卡的科技条件。开业以来,我行以**银行的系统平台和科技力量支撑,配备了机房、监控等必要设施,配备了专职科技人员,加之有发起行科技力量的支撑,我行一定会将银行卡业务做好,做强。

第五,我行从制度建设上为发行银行卡提供了有效的运行安全保证。

此次发行银行卡工作,发起行和我行领导高度重视,我行组织业务精干人员,依据《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国银监会管理条例》、《银行

卡业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汇编》,其中银行卡方面10个规章制度,包括《**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卡(磁条借记卡)会计核算办法》、《**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卡(磁条借记卡)章程》、《**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卡(磁条借记卡)业务管理办法》、《**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卡(磁条借记卡)卡片管理实施细则》、《**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卡内部控制制度》、《**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自动柜员机管理办法》、《**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POS收单业务实施细则》、《**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特约商户收单风险防范制度》、《**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卡账户信息与交易数据安全规定与措施》、《**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卡反欺诈防范措施》,为银行卡的开办提供了制度上的安全保证。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具备了发行银行卡的前提条件,银行卡的发行同时也必将会促进我行各项业务的发展,使我们进入快速、稳定的发展阶段。

三、**村镇银行开办银行卡业务的实施步骤

要使更多的客户了解、使用银行卡,我行要高度重视银行卡的宣传推广工作。宣传银行卡章程、功能和使用方法,使广大客户了解银行卡知识、遵守银行卡章程,使客户享受到银行卡可以直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减少应用风险,从而带来更多的实惠。

1、做好前期市场调研与宣传推广

对目前用卡方式、环境、习惯、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找准市场定位,制定可行的发卡方式、营销计划、宣传方案、用卡环境搭建、跟踪服务、监督机制。做到稳步发卡。

2、进一步奠定软硬件平台

搭建稳定、安全、高效、健壮的计算机处理运行平台,包括硬件的可靠性、前瞻性、冗余性,软件的功能性、安全性、健壮性。部门的协调性、响应性、高效性。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主动性、接续性的培育。

3、用卡环境的建设和提高

充分利用地方市场优势,结合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资产购买能力,加上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客户资源,购置ATM机、在消费场所安置POS机,开发新型的支付工具: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加大代收代付业务开发,大量投入自助缴费设备的布放,同时加强维护队伍的建设,使所投入设备完好运行率在98%以上,一定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用卡环境。

4、提供完善而又积极创新的服务梯队

在业务体系上,积极创新,完善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品种,向提供“金融超市、市民银行”式的服务方向努力,即让我行的银行卡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产品、功能。

5、创新经营

改变经营方式,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紧密结合起来,走“多渠道并存”的道路,加大电子银行投入和服务力度,把我行银行卡作为一个重要的营销渠道窗口加以推广。通过银行卡这一服务窗口让客户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我行的产品、服务以及发展动态。

6、转变经营理念

随着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必须从客户需求出发,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对目前以支付产品为主的银行卡向以服务为主的银行卡转变,为客户量身定做最合适的金融产品。

银行卡业务是金融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行一个重要的业务拓展方向。我行目前在业务发展、内部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已具备开展银行卡业务和加入银联的条件,同时经过一年多的银行卡系统开发建设,通过充分吸收其他银行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我行银行卡系统在技术上、安全上、业务品种上、服务方式上都已达到相当水准,为我行开展银行卡业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村镇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法律对策 篇7

关键词: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风险防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目标。为支持新农村建设,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在四川、内蒙、湖北等6省 (区) 的农村地区进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四类新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到2007年底, 上述四类机构已达31家, 其中村镇银行19家。随着村镇银行试点的进一步扩大, 村镇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越来越引人关注,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我国中西部农村金融需求特点

随着“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显著发展, 从学者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 其金融需求呈现如下特点。

1.金融需求强劲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农户的资金需求。在200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中心支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中, 417户农户中有258户有信贷需求, 占有效问卷的61.8%。[1]在山西省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调查中, 150样本农户中有91户表示在未来两年内有借款的打算, 占到样本总户数的60.60%;有56户近三年有过借钱给别人的经历, 占到样本总户数的37.0%;有123户近三年有过向外借款且获得资金的经历, 占到样本总户数的82%。[2]其次是农业贷款的增长。根据农业部2007年统计资料, 农业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重从2000年的4.9%增长到2006年的5.9%, 贷款数量从2000年的4889.0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3208.2亿元。

2.金融需求存在差异性、层次性, 以小额贷款为主

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农户对于资金的规模、期限以及是否要求抵押等方面。经济发展水平高、家庭富裕则对资金需求的规模相对要大、期限相对要长, 贷款用途主要为工商业生产, 可以接受抵押贷款, 但一般不能提供充足抵押担保, 借贷规模一般为2万~10万元。经济发展水平低、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户, 资金需求规模小、需求时间短, 贷款一般用于生活需要, 基本上不能提供有效抵押, 借贷规模一般为5000元以下。中等农户借贷规模一般为1万~2万元, 贷款用途一般为小农再生产, 贷款期限相对较短, 提供的有效抵押有限。

3.乡镇企业资金需求回落

乡镇企业经历了上世纪的80~90年代高峰期后, 其发展进入低谷, 资金需求也相应萎缩。根据农业部2004~2006年统计资料, 乡镇企业贷款2004年达到8069.2亿元高峰额后开始回落, 2006年已回落到6222.0亿元, 甚至低于2001年的6413.0亿元, 这一趋势说明目前乡镇企业处于资金需求下降阶段。

二、村镇银行信贷的特点

村镇银行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在中西部等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形式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中西部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 村镇银行跟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农村金融组织相比, 其信贷存在如下特点。

1.收益低, 小额贷款多

村镇银行信贷低收益与农业低收益有关。由于农业、农村收益率明显低于工业、城市, 这使得以农村业务为主的农信社收益率在银行金融机构中最低, 村镇银行也会面临同样状况。此外, 村镇银行由于面向农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信贷业务将占其全部业务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 而且其贷款对象主要为农户, 贷款量小而面多, 十分分散, 缺乏中间业务, 这都将导致村镇银行收益低下。

2.信贷风险集中, 难以分散

一是产业集中, 中西部农村绝大部分地区的工业严重缺乏, 有的乡镇甚至没有任何工业, 农业是其主要乃至唯一的产业, 村镇银行的贷款投向的产业也就主要是农业, 信贷风险集中在农业产业上。二是地区集中。村镇银行以县或乡镇为其营业地区, 其贷款相应也集中在县或乡镇地区。由此,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主要取决于某一县或乡镇农业发展的状况, 风险集中十分明显。

3.信贷风险难以转移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释放出去, 至2007年底, 共有15只资产支持证券公开发行, 总发行量为400多亿元人民币, 这为银行转移风险提供了渠道。然而, 村镇银行由于其收益低, 证券化后因收益率过低而缺乏投资者, 因而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很难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出去。

4.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要求很低, 在县 (市) 设立的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 在乡 (镇) 设立的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 从湖北村镇银行的实际规模来看, 其注册资本为1000万~3000万元之间, 远低于商业银行至少5000万的要求, 承受亏损的能力极其有限, 一旦发生较大规模违约, 村镇银行的生存将面临巨大威胁。此外, 由于村镇银行信贷收益低、规模小、财力有限, 因此在吸引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等方面因成本过高而无能为力。但村镇银行采取公司制形式, 又为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提供了法律基础。

三、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法律机制

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相比规模小、信贷对象不同, 不可能建立与商业银行同样的风险控制机制;同时, 村镇银行又与农村信用社的法律组织形式不同, 也不能照搬其风险控制机制, 况且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机制本身并不完善。结合农村信贷风险的特点和村镇银行的组织情况, 可以从村镇银行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构建防范信贷风险的法律机制。村镇银行从内部构建防范信贷风险的法律机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完善公司治理, 合理选择贷款对象和利率

按照公司和商业银行法的规定, 村镇银行要拟订公司章程, 完善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和行长制度, 董事会主要负责银行重大问题和经营方向, 行长主要负责行政管理和制度建设, 建立起公司内部的决策、执行、监督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各投资主体, 还应当明确其在紧急情况下对银行的注资义务, 确保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此外, 村镇银行应明确其商业性质, 对于扶贫性质的、风险较高的贷款申请应当劝其通过国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解决, 对于村镇银行不得不接受的某些政策性性质的农业贷款, 应当集中管理。但是, 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不宜太高, 应控制在其他商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水平之内。之所以这样, 一是因为农村收益本来就低于城市, 没有能力承受高利率, 高利率招徕可能是高风险的项目;二是因为中西部绝大部分地区已摆脱赤贫状态, 对于贷款的需求还没有到不顾一切的程度;三是农村劳动力除在当地从事农业等产业外还可以选择外出务工。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因素, 如果利率过高可能会使村镇银行无法在农村金融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2.建立贷前审查与信用评级制度, 尽量避免发放信用贷款, 加强村镇银行间的合作,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村镇银行应当建立贷款审查量化评分制和信用评级制, 列出可能对农户或企业还贷造成影响的 (如:农户 (企业) 资产状况、信用状况、经营状况、其他“联保”农户的评价, 在本行开设账户的情况、贷款担保状况、贷款用途、产品市场状况和发展前景以及产品受自然条件、技术、经济形势影响的情况等) 因素, 并确定其权重系数, 对提出贷款申请的农户, 进行实地调查、评分, 再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在发放贷款时可以考虑接受农户房屋和承包土地为抵押的贷款。虽然现有政策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土地承包流转时不得改变其所有权和土地的农业用途, 但目前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宅基地和承包土地的流转是允许的, 这使得农户的房屋和土地具有一定的价值。对于无抵押或抵押不足的贷款可以采取农户联保方式来提供担保, 对于无担保贷款一般不发放。同时, 对于贷款农户的评分情况、使用和归还贷款情况予以存档, 由贷款管理部门逐步建立起对农户和企业的信用评级, 对于不同信用级别的农户、企业, 给予不同的信贷政策。在风险预警方面, 由于村镇银行财力、人力有限, 因此一方面主要通过借助外部力量来解决, 比如专业机构签订咨询服务合同, 由专业机构来提供风险预警报告;另一方面也可加强各银行之间的沟通交流, 考虑到地位和受益不对称, 村镇银行可以先建立自身统一组织, 集中村镇银行的力量来研究防范信贷风险。

3.建立分工明确、风险各负的科学合理的信贷管理体制

村镇银行内部应当分工明确, 建立一个贷、评、管相分离的信贷管理机制。建立信贷风险审查委员会, 由表现良好的信贷员为主体, 同时吸收社会上的专业人士组成信贷员和信贷风险审查委员会, 负责贷款的审查、发放和信用评级工作。对于超出信贷员审批额度的贷款申请, 信贷员同意发放贷款后, 要将有关贷款审查的全部材料移交委员会, 委员会可以经记名投票, 否决信贷员的意见。信贷员对于其承担的贷款业务应当进行跟踪监督、服务, 直至贷款顺利收回, 信贷员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通知贷款管理部门。董事会、行长对于信贷员和委员会的业务可以进行监督、检查, 但应当避免介入具体业务。贷款合同由行长或其授权人员签署, 对于信贷员已同意发放的贷款, 行长必须签署相应的贷款合同。成立信贷员业绩评估委员会, 委员会由行长、董事代表、信贷员代表、贷款管理人员代表、外部专家组成, 责任评估委员会负责对于信贷员和委员在贷款发放贷款中是否存在责任予以评估, 未经责任评估委员会的评估不得追究信贷员、委员的责任。采取这些措施可以保证信贷员职业的稳定性, 为其尽心尽力办好业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 为使信贷员的责任能落到实处, 信贷员能够审批的信贷额度应与年收入成相关性, 审批额度可分为单笔审批额度、一年审批和三年审批额度。对于业绩优良的信贷员, 可以鼓励其投保职业保险, 由银行给予相应的补助, 信贷员只能在其权限以内审批贷款。为激励信贷员, 对于业绩突出的信贷员和信贷风险审查委员应给予相应奖励。通过这些制度, 一方面能为信贷员建立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 激励其努力工作;另一方面, 也可以保证信贷员能够实实在在的承担起应负的责任。村镇银行还应建立专门的贷款管理部门, 信贷员在贷款发放后应将有关贷款审查材料移交管理部门, 在信贷员的配合下由管理部门对于贷款的使用情况、贷款的收益情况、贷款本息的归还情况、贷款的风险及其变化状况进行全程管理, 对于贷款未及时归还本息的, 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4.通过司法手段, 追讨贷款

对于不按时清偿贷款本息的或贷款人有严重违约情况的, 应当及时催缴;对于老赖行为应及时起诉和提起仲裁, 运用法律手段强制清偿, 维护贷款合同的威信, 促使贷款尽力、及时归还本息, 减少贷款风险。

从外部来说, 应当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督管理, 其资本充足率和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绝不能低于规定标准, 对于村镇银行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实行备案制度, 便于监管当局了解其风险防范安排;对村镇银行承担的政策性质的扶贫贷款带来的损失以及由于农村高风险低收益而又无法通过高利率来弥补的损失, 国家应考虑给予无息或低息贷款、利差补偿等措施来予以弥补;银监局、人民银行应出面对于村镇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的信息交流等其他金融合作予以协调或强制性安排, 提高风险预警能力。

村镇银行对于完善我国中西部农村金融市场、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建立一套适合于村镇银行的风险防范法律机制, 可以为村镇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四川十市农村金融改革片区课题组.基于需求视角的西部农村金融改革研究——以四川十地市为例[J].西南金融, 2008, (02) .

农村社区银行好过村镇银行 篇8

在此笔者试对社区银行做一番探索。

从国内外经验出发,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升级有两种可行模式。一种是改组为村镇银行。村镇银行是商业银行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从机构重组上打通微型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可视为“大”“小”对接机制的升华。这种模式要求以现存的商业银行作为发起行,易于监管,有利于村镇银行总体的风险控制。不利的是,机构升级后大股东易位,主导权转移,可能受制于发起行的经营惯性,脱离“三农”。另一种模式是借鉴国外微型金融和合作金融发展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实践,探索组建“农村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源于西方金融发达国家,是商业银行体系中的“毛细血管”,规模最小,但数量上占主体,是为居民提供基本金融服务的绝对主力军。社区银行扎根社区,其最大的优势是与居民之间天然的“亲友”关系,有信息优势。社区银行依赖于核心存款(当地居民和微型企业的储蓄),因此在中国发展社区银行最大的好处是,改变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抽水机”的经营惯性,改善农村资金外流趋势,让更多本地资金留在本地,可以从源头上改善农村金融生态。

因此,在通过政策引导存量农村社区银行(包括各类农信社)回归“三农”的同时,更根本的是通过微型金融升级机制,形成增量改革动力,充实壮大农村金融微观基础,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社区银行是一类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微小客户(主要是微型企业和居民家庭)提供金融服务的区域性的小型商业银行。社区银行的分支机构一般很少,美国2002年社区银行的分支机构平均为3.4个(含总行),最多的在10个,其客户目标群定位在当地的小企业及个人小客户;同时,为保证竞争力,存款利率高于大银行,贷款利率比较灵活,收费也更低廉。因此,社区银行虽然体量小,但由于其经营灵活,对客户提供比较贴身的周到金融服务,因此其竞争能力很强,一旦出现金融危机或大规模的金融风险,这些社区银行往往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在中国,农村社区银行是指主要在当地农村社区(县域以下地区,尤指乡镇或乡镇以下地区)进行农村金融服务,其客户群体集中于农户、农村微型企业及农民合作组织等微小客户,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目前农村金融存量体系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因其大部分都在县域以下为农村微型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且大多进行了商业化改造,也可称其为农村社区银行。但本文所提出的农村社区银行概念,更多是指那些由成功运行若干年之后的小额贷款机构进行升级转型而构建的小型商业银行,而不是狭义地指目前存在的农信社等存量金融机构。

上一篇:榜样500字作文下一篇: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