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

2024-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 篇1

为了提高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范操作水平,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和食源性疾患的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及《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1、餐饮服务单位专职和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2、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

二、培训内容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大纲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356号)要求。确定以下内容:

1、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概述。包括《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

2、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内容包括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的概念、生物性危害及控制措施、化学性危害及控制措施等。

3、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重点内容包括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餐饮服务高风险食品安全管理操作要求食品添加剂及其他化学物质管理等。

4、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重点内容包括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要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履行的法定义务、了解餐饮服务食物中毒调查有关规定等。

5、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重点内容包括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的基本原则、相关责任,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方案的制订和保障程序、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等。

6、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内容包括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规范性文件、工作制度等。

7、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内容包括餐饮服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行为准则;餐饮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等。

三、培训方式

依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第十四条的规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原则上每年应接受不少于40小时集中培训。因此,决定采取集中培训、即时培训、集中轮训等相结合的方式,每合计培训课时应累计达到40小时以上。

集中培训:根据需培训的人员及数量决定。一般选择具有共同特征(如各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员、各大中型餐饮单位负责人等)的参训人员数量较多时,统一安排时间进行。

集中轮训:在集中培训未达到规定学习时间的须参加轮训,直至按照《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轮训课程表》安排学完所有课程且累计培训时间达到规定。

四、培训要求:

1、通知人员:由 通知在日常监管发现的未达到培训时间要求的人员进行培训,大型集中培训由相关监管站依据县局集中培训通知要求通知相关人员参加。

2、场所准备:一般培训(30人以下)的授课、考试,在 进行,大型集中培训由 临时选择培训地点。

3、资料准备:由 制定课程表、安排具体培训学时、准备讲义、编制资料。

4、结业考试:由 承办考试、考核,必要时各监管站积极协助。考试后 将参训人员考试成绩报,成绩合格的由 颁发培训合格证。

五、培训监督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连云港新浦区、墟沟、赣榆、灌云、海州等五个地区, 实行250人的调查。对具体餐饮单位的规模, 分别选取大、中、小型饭店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随机选取大型饭店100人, 中型饭店90人, 小型饭店60人。调查问卷共250份, 有效问卷232份, 回收率92.8%。

1.2 研究方法

项目组根据有关资料[1,2,3]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具体包括引言、调查对象情况、食品安全及营养知识知晓情况、对食品安全的态度以及具体食品安全工作的具体内容。调查对象情况主要包括调查者的单位、年龄、性别、学历、工龄、专业以及岗位等;食品安全及营养情况知晓率主要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掌握的营养知识及日常生活中常见影响食品安全的有关情况等。调查结果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文化程度的餐饮从业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及食品营养知晓率

被调查者中, 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 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及食品营养知晓率为48.5%、49.5%, 初中为56.7%、54.6%, 高中/高职/中专为62.8%、60.5%, 大专/本科为64.5%、63.8%。调查结果显示餐饮从业者文化程度越高, 其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及食品营养知晓率越高。

表1不同文化程度从业者食品安全知晓率及食品营养知晓率比较

2.2 不同岗位从业者食品安全知晓率及食品营养知晓率

本调查选择了食品加工、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其他等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调查, 不同岗位从业者食品安全知晓率比较接近, 不具有显著差异。但食品营养的知晓率差异较大, 且不同职业的食品安全知晓率高于食品营养知晓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不只局限于食品安全方面, 相关行业和企业应加强对相关食品从业人员食品营养知识培训。

表2不同岗位从业者食品安全知晓率及食品营养知晓率比较

2.3 从业工龄不同者食品安全知晓率及食品营养知晓率比较

本调查对工龄为1~5年的不同工龄层次进行了调查。1年以下工龄者, 知晓率为40%, 1~3年知晓率为58%, 3~5年知晓率为64%。通过调查发现, 随着工龄的增加, 从业者对食品安全及营养的知晓率也在不断提高。工龄越长, 知晓率越高。

3. 讨论

民以食为天, 说明食物的重要性;病从口入, 说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餐饮从业者直接接触食物, 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涵盖从业者的食品及营养知识文化水平。数据表明, 文化水平与食品安全知晓率与食品营养知晓率呈正比例关系。文化水平越高, 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目前, 连云港市的餐饮从业人员多是进城务工人员, 整体文化层次偏低, 对食品安全及营养知识改善均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另外, 本次调查还发现工龄越长, 掌握程度越高。一方面说明从业资历的重要性, 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从业者经验的积累、企业对从业者进行后期培训的有效性。

总的说来, 连云港地区餐饮从业者对食品安全及食品营养的掌握程度较低, 存在潜在的危害。应必须加强对从业者的教育, 根据不同情况开展针对性培养, 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更多的掌握相关知识。

摘要:为了对连云港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抽样调查方式选定相关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选定的研究对象对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知识的知晓率不到60%, 知晓率不因为单位和岗位的不同而不同, 但和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学习专业、工龄、培训次数等因素明显相关。所以餐饮从业人员要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注意养成良好的食品安全习惯, 确保食品安全。

关键词:餐饮从业人员,营养与食品安全,知信行

参考文献

[1]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S].卫生规范, 2005.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S].2011.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 篇3

【关键词】乡村旅游 从业人员 培训

乡村旅游是以传统的农业经济和乡村资源为基础,以城市居民为巨大市场,以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自然生态为目的的旅游产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回归田园的需求日旺,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南宁周边的乡村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例如隆安、武鸣、上林、扶绥、宾阳、横县等县城,大力发展面向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加强各项旅游资源建设,旨在打造首府南宁 “后花园”。例如,近年,隆安县努力成为南宁“旅游休闲基地”,进一步全面完善全县旅游休闲产品规划与发展体系。

乡村旅游发展能够带动农业及农村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推进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环境卫生、乡村民主的建设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包括了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服务的各方面从业者,其中以本地农民从业人员为主,比如旅游景区交通运输提供者、餐饮旅店管理及服务者、农产品及工艺品销售者等等。由于乡村发展比起都市来说,尚有较大差距,很难吸引久地人才,缺乏有素质高文化的旅游人才一直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软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多数是当地农民,因其自身文化素质偏低,缺少系统的专业培训,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较低,这些都会影响旅游形象的建设和旅游竞争力的提高,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从业人员是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维护者与销售者,是旅游景区的形象传播者,因此,要提高乡村旅游的形象,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一、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影响要素

1. 接受培训的需求与动机

需求产生动机,所有的行为都源于需求。在农村发展旅游产业,对农民的生活与生产都会造成什么影响,会带来什么益处?对于村民们来说,有需要才有动力,只有当他们切身体会到旅游产业给自身带来的好处,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与聪明才智,投身于旅游产业建设与发展中去。发展乡村旅游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能提高农民家庭收入,安置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水平,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有助于促进农民意识的提高,扩大农民视野等。

培训需求确定了培训的目的与出发点。通过培训,首先要使村民认识到他们是乡村旅游最大的受益者,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整体的接待水平;通过过培训,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积极营造干净优雅的服务环境,自觉地维护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通过培训,使村民充分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价值,从而主动地去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使得农村经济得以可持续、生态地发展;通过培训,扩大农民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全局意识;通过培训,提高农特产品的附加值,研究开发旅游的延伸产品,进而改善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

2. 培训对象的素质与能力层次

乡村旅游农民从业者主要有以下特点:(1)农民相对来说文化素质较低,接触面比较窄,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由于电脑普及率较低,知识信息更新慢。(2)思想保守,思维方式直线型居多,对于抽象知识理解能力较差,培训内容更应侧重具像的讲解及亲身练习。(3)学习决不是单单为了增加知识,其目的主要是致富,而绝大多数农民缺乏创新意识,思想保守,从众心理强,只有亲自看到身边的致富典型才跟随效仿。

培训要根据农民的特点,确定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在培训方法上,重现场实现展示,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辅,生动活泼,贴近农民生活及思绪方式的授课方式会更受欢迎。

3. 培训者

针对村民的特点及培训的目的,对培训者的能力要求也比较多元化。不但应熟识旅游专业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更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及实际经验,能够真正指导及帮助村民们解决在当地进行旅游生产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 培训效果的评估

评估是对整个培训工作的总结,怎样的培训效果是合格的?培训效果的好坏影响到农民对培训内容的接受理解与应用情况,决定下一次培训工作的开展。所以,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在培训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反馈,是有其必要性的。听取群众意见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对比培训前后村民对旅游业进行经营管理的能力和发展经济的技能。

二、培训原则

1. 针对性原则

任何的培训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适应性要求及范围,没有放之四海兼准的培训方法。必须要根据所培训的对象、地区、时期等多种特征,来展开有针对性、行多有效、命中要害的培训。 起码要考虑三方面:一是对象。不同的培训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农民。这要求根据受训农民的文化背景、年龄大小、性别差异、经济情况等因素,开展适合他们的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二是适用时效。不同的时期,人们的培训需求和社会信息资源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信息化的发展如此之快,所有的培训内容都是有时效性的,培训内容的安排,培训方案的设计都必须根据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来进行,必须与时俱进,体现出时代的特征,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三是适用地区。不同的地区存在着社会差异、经济差异、自然条件差异、文化差异等。这就要求不同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借鉴、建设及应用适合本地区的农民培训模式,而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方的经验。

2. 目的性原则

农民从业者来参加培训的目的性是非常强烈的——致富。所以,在实施培训工作之前,应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对培训需求也要有足够的把握,根据培训人员的要求与特点来精心安排培训内容,设计好培训方式。在内容上重实践,能真正帮助村民们解决在旅游业经营与管理当中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在方式上要重具化,重操作,力求活跃生动,要体现出实用性。

3.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就是要针对农民、农民所处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特点,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与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不同方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农民培训,使农民培训能够顺利进行,且取得实际效果。

4. 循序渐进原则

参加培训的农民其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为此,对农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应该注意进度的安排,尽量做到由易及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根据农民的自身经验及特点,系统安排好每个阶段的学习。

三、培训内容

培训要以实际操作为主,用农民容易接受的语言,由培训教师集中对农民进行面对面、互动式、手把手等行之有效的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与效益。培训应在具备一定培训条件的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研究、教学的企业(园区)和教育培训基地进行。

1. 旅游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

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受训村民讲解旅游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介绍旅游业的发展与最新情况,让农民了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意义作用和相关政策。理论知识虽然并不直接产生生产力,但是对于培养村民对旅游行业的客观认识,建立正确的服务意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纠正农民仅仅把旅游业当成赚钱工具的短视观念,有助于建立村民的全局观念,使得乡村旅游业可以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

2. 旅游服务培训

通过培训和训练,使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水平,特别是树立和提高正确的服务理念,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培训内容一般包括:

(1)礼仪常识

主要介绍基本游客心理学;仪态与体态知识; 掌握如何用心沟通、微笑服务;掌握与人交往、沟通、服务礼仪。

(2) 餐厅服务

主要介绍掌握餐厅的布置与舒适环境营造; 能提供适合客人用餐需求的服务; 掌握正确的食品加工、制作、保存、运送知识;掌握餐桌的布置;掌握点菜、上菜、结账等服务技能。

(3) 客房服务

包括掌握客房整理技能;掌握卫生间整理技能。

(4) 前厅及前台服务

主要介绍问询礼貌用语;了解正确的商品介绍及商务服务知识;掌握房间安排、交接技能;掌握结账收款技能。

(5)导游解说

主要包括导游基本常识与礼仪;编写解说词和语言训练;如何介绍景点;如何推荐体验项目;如何做到体贴、细致、周到及应急处理。

3. 烹饪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和练习,让接受培训的村民了解烹饪基础知识;了解色香味搭配基本理论; 掌握主要主食、面点制作技术; 掌握家常菜品的烹饪技术;掌握一定的特色菜肴的烹饪及制作技术;掌握一定营养卫生常识 。

4. 卫生保洁技能

主要包括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的整理和保持知识;了解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的常识; 会使用室内外常见清洁工具。

5.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技能

通过培训,让村民能够掌握“农家乐”、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点的一般经营管理知识;了解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懂得如何突出农家特色;学会如何开办“农家乐”、组织各种节庆、文化活动等,怎样设计游客参与体验活动。

四、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基本类型

1. “学校+农户”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当地的农民,对农民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乡村现有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往往不可能通过正规学历教育来完成。这种模式,由当地政府提供资金,当地的旅游职业教育院校提供培训服务。这种类型的培训模式,一方面在培训当中更注意增加理论方面的内容,实行教学一体化,另一方面为学校提供一个“产学研”实验基地。

2. “政府+农户”型。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培训班、一对一帮扶、送教上门等多种教育和培训方式,为农民讲解国际国内开发农村旅游、开办家庭旅馆的先进经验,提高了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旅游服务技能。

3. “研究机构+农户”型。这类培训模式针对性强,技术含量高,较受当地农民欢迎。特别是生态农业旅游区,农民对生态农业高新科技的需求特别大,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解决农民在生产中所遇到的技术、能力、生态等方面的问题,为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 “公司+农户”型。这是一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在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中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其核心是以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为龙头,把分散的乡村旅游农户打造为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团队。在做法上由占股份较多的公司来组织培训,使村民具备旅游服务、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的技能,打造乡村旅游综合开发、经营、管理的经济共同体。

5. “旅游协会+农户”型。协会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有一定的向心力,能够把分散的乡村旅游经营者组织起来,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改变以往农民个体型的粗放式经营,通过改善服务设施,建立经济合作体,实现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经营。能够保护农民自身利益,有效整合乡村资源。旅游协会充分发挥主要作用,使得乡村旅游更上层次、升规模。

从整合教育资源优势角度来看,由政府来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助学是搞好乡村旅游教育的最佳途径。各类型培训可以互相交叉、补充,不同的模式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是有差别的,不同的培训有明显优势也是有一定缺陷的,实行多元化的培训体系,能够起到有效的互补作用,产生更为理想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德刚.田园季风——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2]裴凤琴.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 篇4

单位名称:姓名: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3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前后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自实施。

2、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3、国家建立

4、国家建立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5、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

6、学校、建筑工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集体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由部门负责。

7、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8、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9、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10、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

1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12、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

13、国家建立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经营,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14、进口的食品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15、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16、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开展工作。

17、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

18、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二、单项选择题

1、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

A.保证食品安全,B.保障食品生产,C.保护食品经营,D.严惩违法行为。

2.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质量监督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3.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由()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记录制度,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6.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7.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除应当标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第一款内容外,还应当标明()。

A.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B.功能主治 C.用法用量 D.适用范围

8.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义务,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

A.承担连带责任B.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C.应当作出自查报告 D.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9.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

A.出口国食品安全标准 B.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C.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D.第三国食品安全标准

10.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最高可受到货值金额()处罚。

A.2倍罚款 B.3倍罚款 C.5倍罚款 D.10倍罚款

11.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2.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

A.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 C.处以罚款 D.吊销许可证

三、判断题

1.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情况可以对食品实施免检。()

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4.《食品安全法》施行后,食品生产经营者之前已经取得相应许可证的,该许可证一律无效。

()

5.名人明星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6、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7、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证。()

8、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9、在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生产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手册前言 篇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事关民生福祉,社会和谐、安全、稳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更是整个食品安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餐饮服务行业存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从业人员水平不高、餐饮服务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期待更高,要求更严,强化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势在必行。

XXX食药监局针对当前餐饮服务环节存在问题,组织专班编印《培训手册》,旨在提高经营业主主体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提升食品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培训手册按照《食品安全法》《四川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四川省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编写,涵盖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健康食堂创建、“明厨亮灶”建设、餐饮服务国卫创建等内容,图文并茂,实际管用,对餐饮服务行业具有较强指导性和操作性。

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总结 篇6

餐饮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增强我县餐饮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餐饮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我所认真组织开展了餐饮从业人员培训,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亲自部署

3月15日召开会议研究决定,由卫生局局长张金凤同志总体负责餐饮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由卫生监督所所长马宁成具体负责抓好培训,培训时间为2天,培训地点为乌什塔拉乡政府会议室及和硕县党校教室。

二、培训意义

通过培训,让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了解基本的卫生法律法规,并掌握传染病防治、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及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等基本知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自觉在实际工作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操作规范,最终达到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相关培训

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

生规范》、《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管理办法》等。

重点培训《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消毒管理办法》、《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一)饮用水卫生管理知识

1.饮用水经营单位建筑、设施与设备、布局的卫生要求。

2.水源管理以及环境卫生要求。

3.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

4.个人卫生要求。

(二)职业卫生防护卫生要求

(三)常见的食物污染及其预防控制知识

(四)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知识

1、基本卫生设施要求。

2、公共场所内外环境卫生状况要求。

3、消毒制度要求。

4、用具设备卫生要求。

5、个人卫生要求。

此次培训共计培训餐饮从业人员 400 人,通过培训进一步达到了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目地,加强了餐饮经营企业的法制观念,提高了餐饮业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进一步防止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论餐饮从业人员的流失 篇7

一、餐饮服务员流失的原因浅析

1. 工资福利的影响。

现在社会进步很快, 很多企业的员工工资都有很大提高, 消费水平也提高太多了, 而我带实习的学生工资每年才提高100元而已。

员工的相对工资水平, 严重影响了餐饮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我国餐饮行业中, 不同星级的餐饮企业会存在一定的薪金差异。一些高档的餐饮企业的收入水平普遍要大大超过一些相对低档的餐饮企业;另一方面, 高新技术的白领, 其工资水平也远远高于餐饮行业的。而在现实中, 许多餐饮从业人员把企业支付给自己的报酬的高低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尺。因此, 一部分员工只要发现了, 寻找到了更高薪水的企业后, 就会果断地选择跳槽了。

2. 餐饮从业人员的归属感严重缺乏。

在早期, 由于餐饮企业舒服自在的工作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吸引使许多人进入这一行业。星级餐饮企业创建之初, 中国正是改革开发的起步阶段, 各种餐饮企业优美高档的装修风格, 舒服自在的工作环境, 在各个大城市的确不多, 在里面工作让很多人羡慕。而到了现在, 当今各个城市不断涌现出大量优秀高档的餐饮企业, 而很多白领工作的写字楼开始变得非常豪华, 环境已经比餐饮企业的环境好很多。

而餐饮从业人员对企业不认同, 没有归属感, 部门找不到工作的才降低身段选择餐饮行业。

3. 餐饮行业的外貌体态要求高。

我带的学生去实习, 很多都是刚满16周岁的年轻人, 大部分都是冲着年轻去做这个行业的, 很多人总想着老了, 就不做了。而行业中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除了青春貌美以外, 还需要对文化程度、外语水平有很高的要求。

二、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餐饮从业人员跳槽严重。

当今餐饮行业竞争激烈, 各大品牌连锁的餐饮行业对高素质人才非常重视, 导致想方设法地挖掘人才, 人才大战从此开始。

餐饮从业人员中, 服务员普遍做的时间不长, 短暂地工作一段时期后, 就会选择跳槽, 这个已经成为了业内人士都知道的现实。而一些高级餐饮管理人员, 也会在不断的人才输送当中, 带走一批一线服务人员。根据调查, 大学生的从业人员跳槽高达70%。

在很短的时间内, 餐饮从业人员变动最大, 特别是一线的服务人员尤为厉害。

2. 餐饮从业员工积极性低, 表现不佳。

我带学生实习的星级餐饮企业中, 餐饮服务员积极性都不高, 表现也很一般。员工积极性及员工表现一直是餐饮企业管理中关注的问题。根据我去实习的企业当中, 做过调查, 了解到, 大部分员工的工作表现不能让客人和餐饮管理者满意。

三、员工高流失率对餐饮企业的影响

1. 培训的费用增加, 重新物色人员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带着实习生去碧桂园酒店实习, 其中从事餐饮的学生, 去了酒店就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一开始是拓展训练, 据说拓展训练对外收费每人是要200元的, 接下来一周时间都是部门培训, 培训最基本的服务和实操技能。这样算下来, 每个员工的培训费用其实是蛮高的。

2. 餐饮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不够稳定。

一般情况下, 很多员工选择离开餐饮企业之前, 都会出现工作态度差, 工作热情大大降低, 导致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前的工作质量严重下降, 甚至有些员工把情绪带到工作当中, 把手上的工作搞砸。在我带队的期间, 就见过有部门餐饮员工出现了消极怠工的表现, 导致客人投入餐饮企业, 出现了负面的影响。

而这些员工在这种工作状态下, 势必影响其他正常工作的员工, 而且离开岗位的员工, 一时间不可能补充新的员工进去, 这样就导致了其他员工要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 超了工作量, 这样也间接影响到餐饮行业的正常运作。再者, 由于流出者和流入者在工作能力上总有一定差距, 刚刚参加培训的新员工, 不可能立刻熟悉工作, 往往难以保证原有的服务水平。

3. 员工不定期的流失使餐饮企业在日常事务中造成经济损失。

餐饮员工的不定期流失, 例如餐饮企业的销售人员的流失, 往往也意味着餐饮企业一部分客源的流失;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跳槽到其他餐饮企业后, 又可能带走餐饮企业的商业秘密;这些员工的跳槽将给餐饮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一线服务人员的流失, 也会带走餐饮企业的一些企业文化和培训知识, 这些也会造成企业损失。

四、解决餐饮企业员工流动的对策

1. 餐饮企业应改变对人员年龄结构的要求, 完善对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餐饮行业对人员的年龄要求, 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都要求年轻的, 年纪老的, 往往不会出现在餐饮行业当中, 管理层才会出现。例如, 我带队去实习的学生当中, 几乎都是15-20这个年龄层次的, 都是非常年轻的, 甚至还有的是未成年。

而我们看看西方国家, 去过欧洲旅游的人都知道, 在欧洲很多国家, 餐饮从业人员, 特别是一线服务人员很多是年纪相对比较老的, 而且我们去旅游的过程当中, 反而感觉到人家虽然年纪大, 但是服务质量非常好, 考虑周到, 为我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样看来, 其实影响服务水平高低的, 不是年龄的问题, 年龄的高低并不影响服务质量的。

因此餐饮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 考虑的不能只是年龄问题, 要重点考虑的是, 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 是否热爱本职工作, 是否愿意投入自己的全身心去参加这项工作。而年龄, 身高等外在条件应该作为参考条件, 并不能作为主要条件。

2. 培训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餐饮行业中, 大家都知道, 一般工作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段, 那一般一个班次就上两个时段, 像中午, 晚上两个吃饭时间, 那其他比较空闲的时间, 就应该安排好员工的休息和适当布置一些较轻, 较简单的工作任务即可。

在专业技能培训上, 应不断提高员工的各项技能, 现在很多企业都能意识到这一点, 让员工拥有了比较专业的技能水平, 这样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这样做, 工作效率能大大提高, 像最近白天鹅宾馆, 进行装修, 那在这段期间, 酒店管理层没有闲着, 让自身的餐饮从业人员去进行各种培训, 提升自己。这样员工也会感觉到企业是重视他们的, 自然工作热情也会高涨了。

3. 大幅度提高餐饮员工的工资福利, 改善工作环境。

福利待遇, 其实一直是餐饮员工非常重视的一项指标, 在当今物价高涨的年代, 福利待遇决定着员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个包括员工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包吃包住, 也是餐饮行业的主要福利之一, 而宿舍的卫生, 伙食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热情。

4. 实行人性化管理, 用感情留人。

比如我所在的酒店中, 每个月进行生日会, 员工的感情得到体现, 另外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 生病的员工或者有困难的员工, 管理人员及时给予看望和适当的帮助。定期举行搞一些体育运动活动, 让全体餐饮从业员工参与, 使员工凝聚在一起, 共同奋斗。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春节一些重要的节假日, 更需要让员工感到企业的文化, 感到企业对自身的关怀。

员工生小孩, 生老病死, 都需要给予关怀, 派出高层代表进行探望。用感情留住人, 让大家都愿意为餐饮企业工作, 为其出力。

五、结语

人才是餐饮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核心能力, 有时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这种“唇完耻寒”的依存关系, 决定了餐饮企业必须做好多人才的挽留工作, 从而确保其生存与发展。正所谓:根本问题是决策者的问题, 意识不到问题是管理素质的问题, 解决不了问题是水平的问题, 要切实可行地控制和减少员工的流失, 应从“掷地有声”的企业文化做起, 即找到“以人为本”的着陆点。市场、竞争对手、酒店自身、企业的人才等都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的, 作为餐饮企业本身来讲, 就要一变应变, 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 引导人才的变化朝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变化, 引导人才有序、有意义、有效益的流动。才管理到位、管理水平高的企业, 也能够有效地吸引人才、留用人才、留住人才。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餐饮业在人们的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已经到了21世纪了, 优胜劣汰的潜规则一直在进行着。如今的餐饮服务中, 不仅对餐厅内部的装修等硬件设施有很高的评价, 而且对于员工的服务要求更加严格。因此, 许多餐厅都会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来要求员工, 有些员工因为违反规则遭到离职或者被该企业开除, 同时当人们的素质要求及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员工主动请辞、跳槽等现象。

关键词:餐饮业服务员,流失,对策

参考文献

[1]赵西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 篇8

【关键词】从业人员体检;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中图分类号】R378.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9-0015-02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是肠杆菌科常见的重要病原菌,二者菌型繁多,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通过病人或带菌者污染食物及餐具传播,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引起腹泻病及细菌性食物中毒,我县2006年就曾发生一起因为学生伙房炊事人员为志贺氏菌带菌者而引发的痢疾暴发事件。因此,多年来,我县的公共场所、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健康体检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带菌检查是必检项目。现将我县2007至2011年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带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 2007年至2011年我县行政管辖区域内的公共场所、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健康体检中所送的大便样品,每人要求5克左右,用由疾控中心发放的经消毒的纸袋或纸盒装盛。

1.2检验方法: 由样本中尽量挑取脓血、粘液便接种于TTB增菌液中,经6—8小时培养,挑取其中变浑浊者转种SS平板,经分离培养后观察菌落形态,挑取疑似菌落接种克氏双糖铁培养基中370C24小时培养,选取具有目的菌属特征的菌落进一步纯培养并进行有关的生化试验及血清凝集试验。

根据生化试验结果,对符合目的菌属特性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也可进一步做药敏试验。

2结果与讨论

2.1检出率: 2007年至2011年共计检测样本 13290份,检出沙门氏菌8 株,检出率 0.06%;检出志贺氏菌 7 株,检出率0.0526%。

我单位两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各文献报道检出率可能与我地人口密度小;经济水平较低因而流动人口较少有关,但也可能与送检或接种不及时有关。2007年至2011年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检出率(%)

年度受检人数沙门氏菌株

检出数沙门氏菌

检出率(%)志贺氏菌株

检出数志贺氏菌

株检出率(%)2007290620.06920.0692008278920.07210.0362009246510.04110.0412010252310.04020.0792011260720.07710.038合计1329080.0670.05262.2菌株分布: 8株沙门氏菌,其中2株为甲型别伤寒沙门氏菌,4株为鼠伤寒沙门氏菌,1株为乙型别伤寒沙门氏菌,1株为伤寒沙门氏菌;7株志贺氏菌,5株为福氏志贺氏菌,2株为宋内氏志贺氏菌。

2.3耐药试验: 2007年对2株志贺氏菌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菌株对头孢噻吩、甲氧青霉素等7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四环素等耐药。

参考文献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 篇9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层次覆盖广泛,既有对基本知识的求本溯源,也有对前沿理念和技术的探索,课程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基础知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现状和思考》、《努力构建一朵绚丽的干部人事数字档案云》、《人才诚信服务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和《浅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社会化》。讲师的配备也很合理,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的领导,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市场司毕雪融司长、全国人才流动服务中心陈军副主任;有高校的学者,如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王英玮教授、汪沛沛博士研究生;同时也有行业内的专家,如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楼莉莎副主任、青岛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处孙倩处长。

经过两天半的紧张学习与讨论交流,受益匪浅,有不少收获要与大家分享,接下来将要逐步上传。

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信息化建设

利用“云技术”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信息录入、档案扫描等重复性劳动,同时实现网上办事,异地办理,为档案相对人提供便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内整合后再与公安、民政、教育等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

以上是长远规划,近期目标是实现市县(区)两级的统一,比如北京人才将投入2个亿建设“一个系统,两个库”,一个系统指的是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两个库指的是档案信息库和影像库,建成后同一卷档案在北京市范围内就不会重复录入与扫描,而且档案相对人可以在北京市各个人才中心办理一定的业务,实现异地办理。其实此项工作,我们成都市已经走在了前面,2009年投入使用“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已经统一了成都市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报到接收工作,即将投入使用的“成都市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将实现成都市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完全统一。

二、成立独立的档案管理中心

现行体制混乱,在政府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之外有大量的非公机构管理着档案,造成档案的公信力下降,急需专业而权威的机构管理和指导社会档案的管理工作。而且人事与劳动合并之后,更需要一个独立的机构统一管理人事部门下的流动人员档案和劳动部门下的工人档案,这个机构就是档案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中心属于参公管理事业单位,或是属于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管辖的范围包括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人档案、学生档案以及失业人员档案,并逐步将原有无人事管理权单位管理的档案纳入到档案中心的管理范围内。

人才诚信档案

人才诚信档案是动态反映人才职业经历、职业能力、职业信誉等的信息记录,是人事档案的重要补充,是人才评价、配置、管理和使用的参考依据,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通过对人才业绩信息的收集、整理、记载、出具参考依据,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人才信息服务。

人才诚信档案的产生与人事档案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密不可分。首先,人事档案规定的材料收集范围较为狭窄,而且材料收集归档困难,影响了人事档案的可用性和完整性;其次,人事档案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制了人事档案的利用对象为体制内的单位,造成了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狭窄;最后,虚假材料的出现损害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人才诚信档案与人事档案在利用内容、利用对象 和服务方式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在利用内容方面,人事档案利用的就是实物档案的相关记载,而人才诚信档案利用的是各类调查;在利用对象方面,人事档案的利用对象为体制内的单位,而人才诚信档案的利用对象可以是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服务方式方面,人事档案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出具各类基于人事档案的证明,而人才诚信档案是出具调查报告。

人才诚信档案的应用方法是对人事档案材料进行鉴定、比对,对实际情况进行调出、核实,对辅助信息进行核实,最后出具一份调查报告。可以说人才诚信档案就是对人事档案的灵活运用,让人事档案“活”起来,人才诚信档案是人事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才诚信档案对于我中心来说是个机遇,因为在成都地区,乃至四川地区都没有人才诚信档案的利用,可以说在四川地区人才诚信档案还是个空白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正因为如此,人才诚信档案对我中心来说也是个挑战,因为四川不像上海那么发达,潜在的企业用户比较少,发展人才诚信档案可能起步很困难。可以考虑由机关事业单位出发,每年机关事业单位都要招考不少人,而且进入最后名单的人都要进行政审,我中心可以将这个政审工作承担下来,将机关事业单位不少的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政审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我们可以做得更专业,而且我们第三方的出具的调查报告更具有公信力,避免政审中的暗箱操作。人才诚信档案起步后再逐渐向有需求的个人和企业发展,从而将人才诚信档案做大做强!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不顺畅,人事、劳动、教育等部门多头管理,甚至有不具备人事档案管理资格的企业和个人越权、违规管理等现象。这既造成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秩序混乱,又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安全性、真实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使档案管理缺乏严肃性和公信力;

第二,收费问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所有权是属于国家和集体,管理权限也在政府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但是管理费却要向档案相对人征收本身就不合理,但是现在取消收费时机还不成熟,比如江苏省取消了档案管理费,但是财政资金短缺,导致存档成了问题,江苏省提高了存档的门槛,美其名曰是为了规范管理,实际上就是要控制存档的数量。取消收费是必然趋势,此项收费必将由政府埋单;

第三,档案功能弱化,由于人事档案在材料收集范围和利用对象等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加之档案相对人的档案意识淡薄不注重档案,使得人事档案的功能弱化,从而衍生出诚信档案、业绩档案等;

第四,政策法规陈旧且不系统,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最主要的政策依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还是1996年制定的,各个地方自行制定的政策不一致,导致人事档案流动困难,比如个别地区取消转正定级,当该地档案转入其他地方时,对方不接收,从而限制了人员流动;

第五,服务标准不统一,各地服务标准各异使得档案相对人在办理业务时左右为难,尤其是人事与劳动合并后,许多标准有待进一步制定;

第六,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不少人才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设施落后,达不到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人事档案的安全。在此处毕雪融司长表扬了四川地区档案数据异地备份的措施值得学习和借鉴。

通过两天半的学习和交流,我们了解到不管是主管领导、行业内的专家,还是高校内的学者都认识到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认识到改革应当由上而下地进行,从下而上的方式很难成功。但是改革的道路仍然漫长,因为人事档案不仅仅是人社系统的事,同时牵涉到诸多单位,如教育系统、公安系统等。

人事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培养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是从业人员的培养依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般采取的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而且修行还主要靠“徒弟”个人的钻研,没有形成系统化、模式化、常规化的培养体系。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要熟悉诸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想让人事档案的发展跟得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就必须学习前沿的理论和技术,培养发展意识。但现在的培养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这次培训班上就有代表提出了“行业准入制”,像教师一样,上岗之前必须进行培训和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之后才能走上工作岗位,我认为这种提议可能有些严重了,但是系统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新员工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并在考核合格之后才能上岗,而老员工也要进行培训,汲取新的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教授在讲课中提到一个“思想库”的建设,“思想库”听着有些抽象,但是它的下级细分就比较明确了,具体分为“案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案例库”就是将工作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总结下来,吸取其中的经验或教训;“方法库”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中统一起来,以便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使用;“知识库”就是将工作相关的基础知识、前沿技术、理论收集起来,便于学习和提高。这个“思想库”的建设不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运用,而且其他任何工作都可以借鉴利用。

舍本求末的档案整理工作

档案整理工作本是人事档案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但现在却成为了重点工作,上级在检查人事档案管理规范性建设工作时主要也检查的是档案整理情况,从而导致了人事档案的“重管理轻利用”的局面逐渐形成。而且档案整理过程中过多地强调裁切、打孔装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材料的原始性。现在社会上通行的纸张是A4纸,而人事档案整理规范要求的是16开,所以绝大部分材料在归档时都要进行裁切,而且各个地方对于16开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别,档案转递后可能会再次裁切或进行裱糊,这样就增加了许多无谓的工作。当然这也不是完全否定档案整理,因为整理后的档案确实方便利用,只是不建议进行裁切

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篇10

一、食品从业人员人员必须在接受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二、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参加食品安 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食品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三、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方式以在监管部门下参加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根据监管部门指导下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四、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需要保留培训内容、及监管部门指导意见,以备查验。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 篇11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气象服务已然成为政府民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 气象事业自身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气象服务从单一的决策服务转变为涵盖公众 (共) 服务、专业服务和科技服务等在内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社会关注度、认可度越来越高, 对气象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气象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如爱岗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品格、奉献社会理念等。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气象服务从业人员对新形势缺乏足够认识和清醒理解, 缺乏奉献精神、严谨态度, 甚至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气象服务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1 加强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1 应对复杂气候形势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各类自然灾害当中, 气象灾害占到了70%以上。近20年来, 中国平均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800多万公顷, 造成人员死亡4400多人, 直接经济损失达1800多亿元, 受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 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1]

气候变化背景下, 气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气象服务的职业内容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发布防灾减灾预警、开展气候资源的评估与科学利用等工作的开展都对气象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层次要求。气象服务从业人员只有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结合起来, 发挥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指引效果, 才能使气象服务向更加科学、规范和可持续化发展, 从而推动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013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为86.3分, 其中公众对信息内容的实用性评价再创新高, 高达92.8分。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满意度为76.8分, 公众对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满意度为81.4分, 79.6%的公众愿意了解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常识。[2]由此也可以看出, 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在促使社会公众生活和文化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 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敏感性也在持续增长。气象服务从业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积极的科研态度, 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 增强公众对气象服务和产品的信任。

2 气象服务从业人员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

由于气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 使得气象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具有自身的特点, 具体来讲它包括道德意识修养和道德情感修养两个方面的内容。

2.1 道德意识修养

道德意识的修养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气象服务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 从而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以及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明确了“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 大力提升气象信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 大力提升气象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3]这一战略思想确定了气象服务概念的落脚点是“服务”, 也就是说气象服务必须以公共利益的整体作为其出发点才能符合这一气象行为的根本宗旨。当今社会“物质主义”盛行, 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要想实现道德修养的提升, 首要的就是要做到“克己”, 就是要克制自己对权、利、名的欲望, 做到有节制、不贪婪、不妄为。具有这样的道德意识, 才能实现心志的“宁静”和“淡泊”即“心理和谐”, 也就是达到了常说的“见利思义”的“超越”境界, 才能在感情上“爱民”和明辨善恶, 才能老老实实做人, 实事求是钻研业务, 敢于承担社会责任, 有奉献精神。

2.2 道德情感修养

道德情感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 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 其在道德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4]道德情感不是自然好恶以及个人本能的冲动, 而是在具体意识支配下的理性情感。康德指出:道德情感必须是个体看到那个神圣的道德律令耸然高出于自己和自己的天然情感之上, 产生一种惊叹赞羡的情感, 同时由于能够强制自己, 抑制利己心、自私、自爱、自负而服从道德律令, 因而感到“自己也同样高出表层”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5]气象行业地位特殊、责任重大, 从小处看关乎人们生产、生活, 从大处讲影响国家长治久安。气象服务从业人员作为一类重要的社会角色, 岗位性质对其应有的行为已经做出规定和要求, 只有契合这种权责规定、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 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 气象服务从业人员应加强自身角色道德情感的培养, 坚持角色道德责任的优先性, 明确认知和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应当遵循的角色道德规范和伦理行为模式, 主动承担起促进科技进步, 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使命与重任。

3 气象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系建设

3.1 职业责任建设

职业道德责任感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情感是建立在理性和体验的基础上的, 最核心的要求是认识到职业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气象工作创造的成果是气象信息, 公众对这类信息的要求是及时、准确、科学。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责任涉及的内容很多, 由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两个方面来确定, 包括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两个方面的范畴。在行业内, 要大力开展基础性公益服务、决策性服务、专项性服务和气象科技服务, 将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公益服务上, 即使开展有偿服务也应以社会效益为目的, 不能被经济利益绑架气象服务的公益性。同时, 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责任还需要具有历史发展的眼光, 要综合考虑国际、代际和非人类自然存在物等各方面因素, 要充分利用好风能、太阳能、空中水资源等各种气象可再生资源, 为国家应对节能减排, 调整能源发展结构贡献力量。要以科学、认真、扎实的态度, 提升认知水平, 把握气候及变化规律, 提升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

3.2 加强职业作风建设

作风是意识的外部体现, 从业人员如果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宗旨, 就会在实践中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面对着复杂的、大量的数据符号、图表资料, 气象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如实反映、忠实记录、迅速报告、及时传递, 决不允许有半点虚夸歪曲, 更不能弄虚作假。气候复杂多变的现实下, 要求气象从业人员善于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在专业技术、职业技能上刻苦钻研、增长才干, 力争掌握更多、更新、更精的专业知识。

3.3 职业纪律建设

职业纪律是气象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它是保证气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一种调节机制, 是推动气象工作发展的基本保障。在行业外部, 虽然气象部门是国家事业单位, 岗位也大都是技术性岗位, 但随着气象服务范畴的不断扩大, 各种易于引发腐败的机会增多, 气象部门是“清水衙门”不会产生腐败的思想需要改变, 廉政问题应当予以引起重视。在行业内部, 由于气象工作程序性、时效性、现实性等特点, 要求气象从业人员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 做到忠实于技术规范、操作方法, 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摘要:在当前复杂的气候变化和时代发展的背景下, 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对提升气象服务质量, 保证气象服务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加强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并从提高道德修养及加强职业责任、职业作风、职业纪律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气象服务,职业道德建设,道德修养,道德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徐丽娜, 余晓芬, 许永丽.气象防灾减灾体系10年覆盖城乡[N].中国气象报, 2010-3-11 (4) .

[2]张格苗.2013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86.3分[N].中国气象报, 2014-1-9 (1) .

[3]秦大河, 孙鸿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总论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22.

[4]赵忠祥, 方海茹.科技工作者角色道德意识及其培育[J].道德与文明, 2013 (4) :84.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 篇12

A、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B、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未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备案C、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D、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

2、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ABC)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A、生物性 B、化学性C、物理性 D、辐射性

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确定某食品不安全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AB )。

A、采取措施使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 B、通过各种途径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

C、当场销毁相关食品 D、研究改进生产工艺方法

4、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上岗时应遵守(ABCD )个人卫生要求。

A、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 B、有腹泻、化脓性性皮肤病不得上岗

C、患有活动性肺结核者不得上岗D、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5、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 ABD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A、法律B、法规C、产品订单和合同要求D、食品安全标准

6、下列哪些食品是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 (ABD)

A、未经检疫的肉类B、腐败变质食品 C、未经冷藏的食品D、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7、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依法对( BC )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A、主要领导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其他直接责任人员D、班子成员

8、食品安全事故,指(ABC)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疾病C、食品污染D、食品微量元素

9、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做到(ABD)。

A、取得相应资质许可B、建立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C、对监管部门食品抽检要付相应检验费D、接受监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10、凡患有(AB )疾病的患者不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A、痢疾、伤寒 B、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

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案 篇13

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授 课 人:公司副经理 培训课题:推进企业安全工作展开,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培训目的: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强化教育培训、严惩“三违”现象、落实安全职责、制订培训时间:2013年8月15日

隐患治理计划等综合性措施,治理消除事故隐患

培训内容: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上级部门文件要求,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展开隐患排查,进一步排查统计出租车行业隐患,摸清现存隐患底数;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培育安全理念、保证安全投入、强化教育培训、严惩“三违”现象、落实安全职责、制订隐患治理计划等综合性措施,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大力推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建立健全“隐患登记、隐患评估、隐患治理和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制度,全面提高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水平,促进我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二、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精神,重点突出、全面推进。依照主要领导、风险管理、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安全培训教育、生产安全设施、作业安全、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职业危害、事故与应急、检查与绩效考核等方面出发,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更加规范化。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全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提高各级领导对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人员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特建立总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郑然

成员:公司各部门一把手

工作职责:负责推动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调动各本部门排查治理隐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各类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理到位。

四、排查治理范围

全公司所有部门生产作业场所、危险源点场所、办公场所、出租汽车

五、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一)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机构、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三)安全生产培训情况。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安全教育情况。

(四)按照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在成本中列支情况,企业参加财产保险的情况,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情况。

(五)重大危险源的建档及监控情况。企业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是否进行了辨识分级、检测评估、分类建档,是否采取了实时监控等管理措施。

(六)出租汽车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带病运行情况;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可靠、有效。

(七)事故调查处理、责任追究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已发生的各类事故是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吸取了事故教训,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和防范措施是否落实。

六、排查治理的时段和方法

(一)第一时段(8月1日至10日):各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启动阶段。

各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照排查治理内容,开展2013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工作,统计汇总。

(二)第二时段(8月10日至20日):公司组织检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督促各部门切实抓好隐患治理。

(三)第三时段(8月20日至31日):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1、各部门要建立2013年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档案,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及问题进行整改,无法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成整改,将整改情况及时上报公司安全部。

(四)第四时段(9月):公司安全部组织安全检查组到各单位进行复查验收工作,总结隐患排查成果及经验。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2013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认真落实隐患治理措施,及时向安全部反映问题。

(二)力戒形式、务求实效,隐患治理与责任追究相结合。各部门必须编写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对迟报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不力而造成事故或不良影响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狠抓治理,不留死角。对查出的隐患要进行全面治理,能够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订隐患治理计划,落实隐患治理的责任人员、资金、时间和措施,确保查出的隐患全面受控,不留“盲点”。

黑龙江省红兴隆管局文浦出租车有限公司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 篇14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是一个强大的自定义平台、系统管理员可自行定义修改, 能够很容易地建立和保持体检中心对于平台的独特需求, 系统不需要重新编写执行程序即可升级。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基于Microsoft的COM+技术开发的, 其设计大大提高了程序升级的方便性和可行性, 有效的避免了全面升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数据丢失问题。技术层完全独立分离于商业规则层和数据库层, 使得开发和维护工作能够完全隔离、独立进行。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数字化平台的性价比代表了查体系统产品的新典范, 它更容易实施、校验、确认、维护, 因此在其产品周期内TCO也大大降低。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体检中心的管理人员、商业部门的管理者、QA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授权人员提供了《操作员功能项定义》的工具, 这个工具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 既不需要软件供应商的参与, 也不需要程序员进行编程, 自主修改定义自己的工作界面和功能项。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系统核心提供了内置的数据跟踪功能。这些增强性的工具包括了集成的电子记录管理模块, 该模块存储了一个具体分析测试中所涉及的所有体检中心资源的完整审核记录, 这样也可确保体检中心满足《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版) 》的要求。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开放的技术标准和强大的集成能力可以很方便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实时的、有意义的分析智能信息, 分析仪器和胸透工作站等所有的外部数据通过内置的数据捕获模块捕获到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库中, 为使用平台的各个科室提供数据。

科学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及时采用世界先进技术更新软件, 为用户提供先进、高效、简洁、智能的查体系统。我们将以完善客户体检中心的规范性, 提高体检中心工作人员的效率性, 保证体检中心数据的准确性, 作为我们软件开发的宗旨。

疾控中心数据比以往更需要进行严格审查, 成为严格的体检中心规范要求的管理重点, 在有些情况下, 这些数据甚至会引起法律纠纷。而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成为重中之重。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版) 》, 对电子数据的完整性要求越来越普遍。通过实施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数字化平台, 配合适当的控制管理能够很容易地满足这些卫生部管理规范的要求。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核心, 是自动保存电子记录。批次编号、质量指标、操作人员、时间、授权人以及电子签名这些信息都保存在关系数据库中。系统还包括测试结果、仪器和所有样品的移动信息。这样就能够满足《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版) 》的质量跟踪标准准则。同时, 公司或研究机构对数据的审查越来越严格, 需要通过系统实施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现安全性的电子数据管理的关键是对各种因素的监控, 包括严格的用户访问规则, 文档和数据修改控制、审核跟踪和口令的安全性。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保留了整个样品, 在体检中心内部流转的全部过程, 以及每个过程的详细情况, 这样当检测数据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准确及时的追踪到错误所在及原因。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可以充分满足体检中心信息管理的需求, 将体检中心与客户的整个组织结构完美融合, 同时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数字化平台, 通过安全权限管理控制及满足体检中心管理规范的需求, 实现了体检中心的自动化, 并且易于使用。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可使体检中心人员获得最新实时的信息。体检中心的每位使用者都有着唯一的信息要求, 根据使用者的职务和正进行的实时工作的不同去获取各不相同的数据。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控制台就是为此而设计的。由于每位使用者的授权水平和工作角色的不同, 控制台对每位使用者而言是具有智能提示和内容提交的操作台。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控制台在每个用户的桌面上都可以看到, 该工具极其有用, 因为它可以通过用户设定的要求自动管理样品流程。

控制台可以看作是一个菜单系统, 对每位使用者都有着严格的访问权限限制, 作为一个个性化和实时的系统, 它可以随时通知使用者关于样品状态、待处理的工作、不合要求的结果、提示等信息。

这样就减少了向系统查询任务和状态的工作, 减轻了系统的负荷。控制台的主干和分支根据使用者的角色进行设计定义。双击控制台的某个分支可以调用一个LIMS请求程序, 从中可以看到各种运行状态和数据。

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控制台,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自动传送工作信息和任务管理警示, 比如"提示我所有指派给我需要测试的样品"或"当样品不合格时提示体检中心管理者"。这些显示信息不断刷新以便使用者的职责和任务处于实时监控状态。

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是一套完整的智能化健康查体解决方案管理系统, 它较好地遵循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版) 》的有关规定, 不教条、不因循守旧, 出色地完成了健康查体的数字化超越。它涵盖了健康体检的整个过程, 能满足各个层次工作人员的需求, 既灵活安全又专业智能, 顺应了卫生监督行业信息化向“高性能”、“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应用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 减少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 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质量, 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摘要:随着《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我国监督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 人民群众对食品以及食品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食品生产、服务业把就业前的预防性健康查体作为招收员工的必要条件之一,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预防性健康检查的范围和人数。面对日益增多的工作数量和不同的健康查体要求, 原来采用的传统的预防性健康检查的人工操作方式越来越难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效率低下, 手工、半手工报表, 一些人为的差错和疏漏难以避免, 对实施科学管理造成障碍, 同时大量被检查人员的健康检查原始资料在保存和查阅历年的健康检查资料都有很多麻烦, 纷繁复杂的预防性健康检查程序大大降低了监督力度和执法效能。

上一篇:保学控辍会议制度下一篇: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