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大联考2019届答案

2025-03-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一大联考2019届答案(精选4篇)

天一大联考2019届答案 篇1

试卷类型:全国卷

天一大联考

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

(五)文科综合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 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24.自汉高祖至景帝的60多年间,赋体文学在创作上大体继续着楚辞的余绪,以骚体赋为主流。有文学史家称,汉初“只可算是辞的时代,而不是赋的时代”。汉初赋体文学形成此特点的原因主要是

A.西汉初年经济凋敝

B.道家无为思想的制约 C.战国楚辞体的影响

D.政府文化政策的控制

25.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26.宋神宗熙宁时,长安商税每年八万余贯,北方其他州商税超过八万贯的只有高密、历城、东平、沧州等处。南方的杭州、楚州商税在十万贯以上,扬、潭州超过九万贯,苏、湖、婆州在七万贯以上,不包括四川,南方商税已占全国之半。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发展比较迅速

B.商税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南北方商业发展不平衡

27.图8为明代仍在使用的唐代出现的“木牛”,即人力代耕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明代

A.人力获得了解放

B.农业生产出现了分工合作 C.传统农业精细化

D.农业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

28.有人指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师法俄日的戊戌变法,晚清最后十年的“新政”,在辛亥革命前的近半个世纪,中国在磕磕绊绊之中已艰难地启动了这一新的历史进程。贯穿“这一新的历史进程”的主题是

A.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

B.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C.使社会走向开放文明

D.维护清朝统治秩序 29.图9是中国抗击日本作战情况统计。

图9反映出

A.中国的抗战艰难困苦

B.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抗战 C.两个政府和战场抗战

D.中国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30.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的两件不大不小的事件,使中国开启了新的纪元,这就是广东农民的逃港潮和安徽农民的包产到户。这两件事表明

A.时代需要对外开放

B.改革开放的序幕被揭开 C.对内改革势在必行

D.国家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31.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大国是重点,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方针。此外交方针的提出说明中国

A.采取灵活外交策略

B.推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C.实行多边外交战略

D.实施独立自主不结盟

32.在古罗马人的意识中,有法与法律之分。法来自正义,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来自权威机关制定出来的规则,包括“限制和禁令”。西塞罗说:“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这反映出罗马法

A.包括法与法律两部分

B.需维护公平社会秩序 C.是法律与道德的综合D.不是由权威机关制定

33.1871年以后,在俾斯麦的参与下,德国出台商业法、营业自由法、关税法、货币法等,还将境内7个不同的货币区和33个具有钞票发行权的银行统一,以马克作为法定货币单位。这些措施

A.是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本质反映

B.表明帝国首相具有制定法律权利 C.暴露了帝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反动

D.客观上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进程

34.1923年,苏联把对农民征收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上述做法

A.有利于苏联农业产品商品化

B.标志着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是苏联长期推行的税收制度

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

35.早在2010年年底,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董事会通过重大改革方案。此后五年,在绝大多数国家相继批准的情况下,美国却成了唯一阻挡IMF改革的国家。美国能阻挡IMF改革的主要原因是,美国

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

B.综合国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C.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股份最多

D.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初沿旧制,设国子监为最高学府,一度改名国子学。仁宗时设太学,神宗时开始实行三舍法,北宋末,太学生达3 800人。又设武学、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等专门学校,国子监为朝廷教育管理机关。地方教育有州县学和书院、私学。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前代。在乡村中,如《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识字课本,有一定程度的普及。不少地区利用农闲举办冬学,教农家子弟识字。福州一地解试,哲宗时每次参加者达3 000人,孝宗时增至2万人;南宋时建宁府(今建瓯)每次参加解试者达1万余人,连只有三县的兴化军(今莆田)也达6000人。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窃臣衙门设立同文馆以来,迄今二十余年,所有延请外国教习,指授学生各国语言文字以及天文、算学、化学、医学等项,冀于洋务有裨。历年以来,洋教习等均能始终不懈,各学生等因而日起有功,或随带出洋充作翻译,或升迁外省及调赴沿海各处差委者已不乏人,实属著有成效……查同文馆有翻译书籍十数种,如万国公法、格物、测算、法国律例、化学指南诸书,均系总教习丁韪良暨化学教习毕利干所译。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相对宋代教育,指出同文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同文馆创办的意义。(1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隋末社会动荡,盗铸、滥铸私钱之风盛行;钱币形制大小、质地参差不齐。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除汉武帝以来流行了七百多年的五铢钱,发行开元通宝铜钱。统一规定铜钱的制式,一枚开元钱直径约为2.4—2.5厘米,孔边长0.7厘米,郭宽0.2厘米,厚约0.1厘米,重4.5克:十文铜钱为一两,一千文铜钱重六斤四两。此举标志着中国以铢两重量命名的货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者为全新的“宝文钱”币制。清雍正年间两广偏远地区的市面上还有大量“开元通宝”流通,时清廷特准以“雍正通宝”兑换。事实上开元钱的流通一直持续到清末。日本奈良时代和越南吴朝皆仿制唐“开元通宝”,朝鲜的铸币虽钱文不一,但皆仿开元形制。

——摘编自《开元通宝——影响中国历史近千年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高祖币制改革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高祖“开元通宝”改革的主要影响。(9分)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战役的主要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途岛战役对二战和军事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虽然有些化学家,如德贝莱纳和纽兰兹在一定深度和不同角度客观地叙述了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但没有找到元素的正确分类原则。年轻的门捷列夫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又走出实验室。1859年,他去德国海德尔堡进行科学深造,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学。1862年,他对巴库油田进行了考察,重测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1867年,他借应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工业展览俄罗斯陈列馆工作的机会,参观和考察了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许多化工厂、实验室,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

门捷列夫又返回实验室,他把重新测定过的原子量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停地研究着。他的脑子因过度紧张,而经常昏眩。但是,他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在1869年2月19日,他终于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一摘编自《门捷列夫》《中外科学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主要社会条件。(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门捷列夫的科学研究态度。(6分)

天一大联考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

(五)文科综合·历史答案

1—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24.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汉初文学特点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由材料可知,汉初,汉赋没有形成汉中期以后气势磅礴、词藻华丽、大力铺陈的特点,主要在于社会经济处丁恢复期,制约了汉赋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B、C两项者都不是主要原因;汉初文化政策相对比较宽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文化政策趋于严厉,排除D项。25.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东晋王导兄弟对政权的把控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由材料可知,作为士族的王氏兄弟既掌握“政令”,又“掌兵权”,权倾内外,表明当时皇权受到门阀士族的限制,B项正确。王导兄弟不是外戚,排除A项;王导兄弟是朝臣,不能体现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削弱和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排除C、D两项。26.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宋神宗时的商税收入状况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材料表明,南方商税多的城市和商税总额均超过北方,说明南方商业发展比北方快,这反映出南北方商业发展不平衡,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商税收入情况,无法得出商业发展速度和各税种所占比重,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商业政策,排除C项。

27.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唐代“木牛”在明代的使用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材料中“木牛”在唐代已出现,明代仍使用,说明明代耕作农具没有质的发展,农业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D项正确。“木牛”使用的是人力,排除A项;仅从图片无法得出农业生产分工合作,排除B项;精细化是由一系列生产环节组成,仅凭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

28.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前期的近代化运动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洋务运动没有民主色彩,排除A项;清末“新政”不具有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性质,排除B项;戊戌变法要求改变清朝统治秩序,排除D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都有利于加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联系,推动中国近代社会文明的发展,C项正确。29.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中国抗击日本作战情况统计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由材料中的统计数据可知,中国在抗击日本侵略过程中充满了艰难困苦,A项正确。材料是对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作战情况统计,不能反映出国共合作抗战情况和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排除B、D两项;当时只有一个政府即巾华民国,排除C项。30.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发生的事件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广东农民的逃港潮是因为生活困难,安徽农民包产到户是为了促进牛产,解决生活困难,这表明当时小国必须进行改革,C项正确。安徽农民的包产到户不能体现需要对外开放,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排除B项;虽然安徽农民的包产到户是经济事件,但不能由此得出国家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排除D项。

31.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材料表明,中国政府既重点发展与大国的关系,又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这是新时期多边外交方针的体现,C项正确。A项中“灵活”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体现的是外交方针,不是对外开放,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独立自主,但没有体现不结盟,排除D项。32.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罗马法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分析材料可知,法律必须包含着法即正义,否则无效,B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人们的法律意识,并不是岁马法律与道德,排除A、C两项;D项与材料中“法律来自权威机关制定出来的规则”相悖。33.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德国统一后采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材料体现的是德国统一后采取的经济措施,无法体现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本质,A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俾斯麦参与了立法和法律的颁布,不能说明帝国首相具有立法权,B项错误;材料中俾斯麦政府的做法,是为了适应统一之后德国社会的发展要求,C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法规的制定及银行和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德国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D项正确。34.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1923年苏联农业税改革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由材料可知,苏联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农民要交税,需要把农产品出卖转化为货币,这推动了苏联的农产品商品化,A项正确。这些做法在1927年后逐步取消,B、C两项错误;苏联建立于1922年12月,D项错误。35.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美国对IMF改革的阻挠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投票权是由成员国的配额多少所决定的,所占的股份越多,投票权也就越大。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时拥有最多股权,因而美国也就拥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策的否决权,C项正确。

40.命题透析本题以宋代教育及清代同文馆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答案要点(1)特点: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设立专门学校;教育的普及程度比较高;政府重视。(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重文轻武政策的推动;印刷术的发展创新;科举制的发展。(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2)变化:聘请外籍教师;讲授近代科学技术;引进国外书籍;以培养翻译外交、科技人才为宗旨。(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意义: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打破了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推动了西方科学文化和技术知识的传播;一定程度上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41.命题透析本题以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目录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答案要点示例1:

论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

阐述: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逐渐恢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到20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二战后初期,苏联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受经济体制、美苏争霸等的影响,苏联经济发展持续下降,直至苏联解体。虽然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其整体经济实力日益衰落。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0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论题: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或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或国际力量在国际格局中的角逐。(2分)

阐述:二战后,建立起了美苏两极格局,但随着西欧经济发展,特别是西欧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进程推进,欧共体(欧盟)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世界正朝多极化趋势发展。(10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3:

论题:大国兴衰的启示。(2分)

阐述:二战使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也不断增强。二战后美苏争霸,致使美国、苏联的经济实力削弱,而苏联最终走向解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使经济快速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得出的重要启示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不称霸,不侵略扩张;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要坚持对外开放,勇于制度全新;善于抓住发展机遇,进行决策。(10分,言之成理即可)(若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4.命题透析本题以唐高祖币制改革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答案要点(1)原因:币制混乱,商业活动不便;维护统治的需要。(6分,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铸币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了货币的信用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币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影响。(9分,言之成理即可)

45.命题透析本题以中途岛战役计划图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答案要点(1)特点:多点配合,远距离长途奔袭;双方均有多兵种联合作战;日本准备充分,计划周密;双方实力上不对等,美国以少胜多。(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成为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日军由此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促进了制海权和制空权及多兵种联合作战等军事思想的发展;为其他国家重视海军、空军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6分,仟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46.命题透析本题以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答案要点(1)社会条件:工业革命的进行;前代科学家研究成果的积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确立;资本主义国家间联系加强。(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天一大联考高二语文作文 篇2

生命之所以精彩在于生。生,是活着。活着并有创造才能使生命五彩缤纷。创造则需要张开双手,勇于开拓未知的世界来发挥创造的力量,而不是紧握双手画地为牢的固步自封。古有寓言:愚公移山。其中,愚公可谓愚?智叟可谓智?其结局很负责任地告诉我们: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一个是张开的双手,勇于创新,发挥创造的力量;一个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的传统思想。两相比较,其能说明什么?

那就是创新未必只有心撞南墙的结果,每一个伟大的成果往往诞生于革新之中,而保守思想的结局只有一个,落后,再落后!形如,一夜崛起东方之珠--上海。不也是一个伟大的革新?一句“你们大胆地去做。”使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因此,大胆创新才能知道:世界上本没有路,只是人走多了,它便成了路。也许,许多人总在困难逆境里就此结束放弃了自己的目标。因此,他们只能做沧海一粟。他们没有打破思维上的局限。握起的是二元一线的生活方程式。

忽略了张开才是具备创造的力量!蜀魏之战,一个数万兵众,一个数十兵众。若没有仙师诸葛恰到好处么计谋。单凭力敌的方式,相信也难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再者,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若她只想局限于盲人的世界,那么,也难以成为名垂千史的文学家,是对光明的渴望使她走出了黑暗的阴影。所以,抱拳而生,画地为牢的二元一线传统思维,或许只有就此止步的结果,唯有张开双手,勇于创新才是生存之道,等待或许有奇迹,但这只是见证奇迹的见证人。而张开双手,勇于创新才能有机会成为奇迹的创造者!

天一大联考2019届答案 篇3

(五)英语试卷参考答案

听力CAACC CCCAC CABAC CBCAA

单选 DCADC BAACD BDACB

完形 BCABC BCABA BCDAB CDACD

阅读 DCBA CCDC DBCD DCAD DBDA

21.a series of 固定短语 一系列 of the age当代

22.otherwise,adv.除此以外

23.account for 占(一定数量和比例),是…的原因

24.be important to sth 对……很重要,这儿的to是介词

25.how 引导名词性从句,政治体系的运作方式。take 需要的意思,what 在名词性从句中做take的宾语。

26.if anything 如果有区别的话,如果要说的话 if any如果有的话 if ever 如果曾经有过的话 if necessary 如果有必要的话

27.倒装句也适合于从句,表示方位的介词短语置于句首要全部倒装。

28.amounts of加名词谓语动词用复数 one third(of)接名词,谓语动词由名词的数决定。

29.against衬托

30.shame n.羞耻,惭愧 shameful adj.(行为)羞耻的,丢脸的 ashamed(因自己所做的事)而羞耻的,惭愧的31.can’t(help)but do不得不做某事

32.现在进行时的暂时性,Mr.Li 暂时帮忙

33.there be 句型的非谓语形式,做rely on 的宾语。

34.why bother?干嘛这么麻烦?

35.该保修卡只有在附上标明购买日期的购货单方可生效。

完形填空

36.B.alikeadv.同样地, 相似地“中外游客都同样地怀有钦佩的心情站在毛主席的肖像前”

37.C.根据下文“A big man had shoved me with his camera”可推断出作者感到焦虑的。其它不符合语境。

38.A.根据本句let alone“更不用说,更别提……”得知这个壮汉几乎没有注意到作者在那儿。

39.B.根据apologized可知应选.B.impoliteness , 而rude 是形容词。

40.C.本句考查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而which 是有范围的,不选。That 尽起连接作用不担当成分,where表示地点不符语境。

41.B.根据下文the vendor spoke she looked at me from head to toe以及本句定语从句的解释可选出vendors.42.C.本题需填介词,cross是动词因此不选D,across 从物体表面穿过,through 从物体内部传过eg.over 在物体的正上方经过,因此选C.43.A.本题考查介词to后面接宾语从句,根据句意选where.44.B.根据上文I thought we were safe以及下一句A kite seller had got to my little sister and wouldn’t…可推断出选表示转折的连词but.45.A.根据上一句以及下一段中It was so hot I desperately wanted to get away可选出正确选项A,其它不符语境。

46.B.本句考查agree的搭配,要确定一样事情,对……达成一致用on。涉及一件建议或计划用to。涉及意思、想法、分析、解释以及涉及人的时候用with。agree后可接动词不定式或宾语从句。涉及讨论的题目用about。根据本句意思应选B.47.C.根据句意应选before,表示小贩在说话之前把我从头到尾打量了一下。

48.D.由下一句It was so hot I desperately wanted to get away,以及下一段“280

yuan…200…150….50.”可知选higher,修饰price不用expensive。

49.A.本句考查do/try one’s best to do …句型,某人尽最大努力做……

50.B.由…by my Beijing accent, 可选出过去分词surprised表被动,做原因状语。

51.C.由下文 what a novelty!以及文章最后一句话I was …that my years of patient,disciplined Chinese study had not gone to waste.可推断出作者是一个外国人,故选C.foreigner.52.D.本题考查set的短语,由后半句bargaining with…得出选D,因为set about开始做…着手做…后加 ing形式,即set about doing sth.;set out: 出发,开始,set out后加不定式,即set out to do sth;set off: 出发,侧重于去某个地方;set up “建立”的意思。

53.A.由语境得知作者用中国传统方法的去和小贩讨价还价,故选A.traditional最合适。

54.C.由下文…that my years of patient, disciplined Chinese study had not gone to waste.可推断出正确选项是C.Although,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55.D.由语境可选出proud, 表达作者自豪的心情。

阅读理解

56.猜测句意题,根据对整篇文章的理解,John Donne想表达的是,人是社会的人,他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所以选D

57.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一段the fact that we are social animals……以及下一段Throughout life, most of our daily activities are performed in the company of others得出答案C。

58.猜测词义题,根据人相处的机会,那么经常会出现精神崩溃的后果。得出答案B

60.本文是给即将参加工作面试的人提出的一些建议,所以答案应是C

61.细节理解题,答案C文章没提及

62.段落理解,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是主题句,作者通过实例想告诉我们第一印象在面试时很重要。所以答案是D。

63.主旨大意题,通过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答案应是C

64.D 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下划线的句子,并结合语境,可知D为正确答案。

65.B词义猜测题。根据上下文语境及全文主旨大意,可知B为正确答案。

66.C细节理解题。根据最后一段 “She thinks it better for her young to die than to live in

captivity.’’, 可知C为正确答案。

67.D推理判断题。根据最后一段“All living creatures have a right to live free.’’和全文主旨大

意,可知D为正确答案。

68.D细节理解题。由第一段British people have the worst quality of life in Europe, according to a report which highlights the long hours, bad weather, low life expectancy and high price of many consumer goods,可知D项正确。

69.C细节理解题。由第一段British people have the worst quality of life in Europe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由第三,四段可知A,B,D均错误。

70.A细节理解题。根据第六段The top three countries are France, Spain and Denmark可知应选A。

71.D 推理判断题。由最后一段there is expected to be bad economic news with unemployment predicted to have climbed to above 2.5 million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94.可推断出英国的经济前景不容乐观。A,B两项均是最后一段直接给出的信息,C项太绝对了。故D为正确选项。

72.D.细节理解题。从文章的第一部分可以看出A, B, C 都可以用来买到便宜的机票,从

Discount airlines tend to increase their fare as the plane fills up可以看出,答案为D项。

73.B.推理判断题。从It’salso called a no-frills carrier for doing away with traditional free

services, such as food and drinks.得知答案为B项。

74.D.细节理解题。文章的第二部分提供了三条热门航线,D没有提到。

75.A.推理判断题。从It`s a great idea to look for YHA(Youth Hostels Association)

backpackers, or Bed & Breakfast deals online.得知答案。

任务型阅读

76.attitudes 77.mature 78.learning 79.Negative 80.instead 81.Economic 82.sharply 83.Social

84.increasing 85.life/life-expectancy

书面表达范文

天一大联考2019届答案 篇4

皖江区域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摸底联考

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术共同体,是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学科内部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的学术集团,是学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往往能够将一个时代的学术推向高峰。考察两宋时代的学术发展,两宋士人学术共同体的昌盛便不可忽视。因宋代道学发达,或可名其为道学共同体。

道学共同体是由宋代部分持共同价值观、道德立场和学术取向的儒家形成的团体。道学家与汉唐儒家不同。汉唐儒家多致力于寻章摘句、解释经典,虽然在整理与保存儒家经典方面贡献颇多,但在学术与思想方面颇为缺乏创造性。而宋代道学家以继三代绝学,挽日下世风,兴仁义道德,正己心人心,开万世太平为己任,穷究天理人性,讲求修身之道。

道学家与宋代其他儒家亦有三个明显区别。就仕途而言,道学家往往两栖于学堂与官场,存庙堂之志,而以学堂为主;游离于政治,而对政治不忘。因此,他们与身居庙堂之儒有不同的立场与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价值取向而言,道学家更趋向向内追求和终极追求。他们对己追求居敬,自诚致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他们的终极追求则希望实现道德完满,以及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圣贤境界,并因这种追求而不与现实妥协。就理论而言,道学家更趋于哲学化。这与他们的价值取向相关联。在向内的追求影响下,他们从事学术探索时都从诚意正心、居敬持正出发,不求闻达,潜心求索;而在终极关怀的影响下,他们都试图构建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这也是两宋道学大家都是哲学大家的原因。

道学共同体是在宋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方面,“隋、唐外竞虽力,而风俗日即于奢淫,士习日趋于卑陋”,故而收拾人心,修齐治平,成为儒家知识分子的共识。制度方面,北宋自太祖起便重视文治,政治一般出于有学术涵养、有理想抱负的士大夫之手,宽松的政治制度,也为道学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条件。文化方面,官办和私立书院得到很大发展,自由讲学的风气一时盛行。如二程、朱子等道学大家,都曾讲学、辩论于书院,书院也因而成为道学共同体发展的依托。

宋代道学共同体,据《宋史》记载,仅包括北宋五子、程氏门人、朱熹、张栻和朱氏门人。这种界定固然有些狭窄,但他们身上确实更突出地体现了两宋道学家的特色。他们虽然出身各有所本,性格各异,仕途经历不同,为学风格与理论内容亦各具特色,然而正是这些道学家形成了道学传统的核心,他们之间各具特色的传承、交流和争论促成了道学共同体的发展。北宋五子虽没有构建学术共同体的自觉,但在南宋朱熹等人的自觉构建下,事实上形成了发端于北宋并对后代思想文化具有重大影响的道学共同体。道学家作为这个共同体的核心人物,承担着传承道统的重任,在具备当时学术精英的共同特征之余,更有自身特色。那就是,包容创新的魄力、经世济民的抱负,以及对人格圆满的追求、对格物致知的理性思考。

(选自罗旻《宋代道学共同体的形成及其特征》,有删改)

1.下列关于“道学共同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道学共同体是两宋时期一部分具有共同的儒学理论基础,在价值观、道德立场和学术取向等方面一致的人所形成的学术集团。

B.宋代道学共同体的核心人物是道学家,他们在学术与思想方面比汉唐时的儒家具有创造性,但是不太注重整理与保存儒家经典。

C.隋唐日益奢淫、卑鄙的风气是道学共同体形成的社会背景,朝廷对文治的重视与自由的学术风气为它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D.宋代道学共同体并不十分庞大,有的道学家虽然并没有构建学术共同体的主观意识,但在客观上却促使了道学共同体的形成。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道学家不满足于对经典的解释、整理与保存,而是以儒学匡正世风、振兴道德、正人心、求太平,对儒家学术与思想多有创新。

B.道学家往往既在朝廷做官又在学堂讲学,对学问潜心求索,这使他们与只是在朝廷做官的儒家有不同的立场与思考问题的角度。

C.道学家在价值取向上既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向内追求,又有实现道德完满的终级追求,而宋代其他儒家则不然。D.受价值取向的影响,道学家在理论构建上比其他学者更趋向哲学化,从而使他们具备了当时学术精英的共同特征,成为哲学大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学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与特定历史条件如社会风气、政治制度及文化氛围等有关,这些因素对一个时代学术的发展往往具有重大影响。

B.宋代道学家与汉唐时期的儒家在追求上是有所不同的,他们与同时期的儒家在仕途、价值取向、理论构建等方面的追求也有明显的不同。

C.道学家大都不醉心于仕途,但又不忘政治,谋求学术的探索,重视高尚人格和圣贤境界的追求,因而形成了相近的为学风格与理论内容。

D.继三代绝学,挽日下世风,兴仁义道德,正己心人心,以开万世太平为己任,穷究天理人性,讲求修身之道,是宋代道学家具有的特色。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俭,字仲宝,生而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幼笃学,手不释卷。宾客或相称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

升明二年,为长史兼侍中,以父终此职,固让。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俭素知帝雄异,后请间言于帝曰:“功高不赏,古来非一,以公今日位地,欲北面居人臣,可乎?”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内和。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答曰:“谭子奔莒,所以有仆。”俭赏其善据,卒得职焉。

高帝践祚,与俭议佐命功臣,从容谓曰:“卿谋谟之功,莫与为二,卿止二千户,意以为少。”俭曰:“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上笑曰:“张良辞侯,何以过此!”

建元元年,改封南昌县公。时都下舛杂,且多奸盗,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检括。俭谏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凑,必也持符,于事既烦,理成不旷,谢安所谓‘不尔何以为京师’。”乃止。是岁,有司奏定郊殷之礼,俭以为:“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庙,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祭。二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即以其日还祭明堂,又用次辛飨祀北郊,而并无配。”从之。初,宋明帝紫极殿珠帘绮柱,饰以金玉,江左所未有。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阳门,俭与褚彦回及叔父僧虔联名表谏,上手诏酬纳。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问无不决。上每曰:“《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今天为我生俭也。”其年固请解选,见许。

五年,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固让。六年,重申前命。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咨事,上以往来烦数,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上不许。七年,乃上表固请,见许,改领中书监,参掌选事。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四十八。

俭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手笔典裁,为当时所重。

(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

贻:赠送

B.后请间言于帝

间:间谍

C.其年固请解选,见许

许:允许

D.上亲临视

临:前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父终此职

以勇气闻于诸侯

B.卒得职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乃上表固请

见犯乃死,重负国

D.为当时所重

吾属今为之虏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俭幼年时就十分喜欢学习。因父亲早逝,王俭由叔父抚养长大,面对宾客的称赞,叔父担心他以后会名声太大。

B.王俭富有远见。齐高帝任宰相时,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协助齐高帝夺取天下,并暗中进言齐高帝,说他已难为人臣。

C.王俭多次进谏都被皇帝采纳。齐高帝曾想立符伍制度被王俭劝止了,有司制定郊殷之礼时,王俭的意见也被采纳了。

D.王俭为官清正廉洁。王俭出行朴素,家无余产,生前只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深得皇帝的信赖,并被当时的人敬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5分)译文:

(2)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5分)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8.“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4分)

9.“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①,②。

③,④

。⑤

,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乙:①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②,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离骚》)③,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④闻道有先后。

(韩愈《师说》)

⑤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⑥,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一根玉米

陈永林

那年皖北一带大旱,那可是百年未遇的大旱,老天爷六个月没下过一滴雨,河床干裂成一块块的。田地里看不到一点绿色,到处扬着飞尘,整个世界在白晃晃的毒日下淡成一片模糊。

而且又逢上兵荒马乱。

荡在蛤蟆村人的头顶上死亡的气息稠得像雾。吃尸的乌鸦像云一样在村子上空飞来飞去,乌鸦血红色的嘎叫声让村人的目光变得青紫。

保长敲响了村头古槐树下的钟,干裂的钟声如玻璃一样在村人的心上划过。

村人都来到槐树下。

往年绿意葱茂的槐树如今光秃秃的,槐树叶子早让村人吃光了,但槐树又冒出淡淡的绿。

保长看着或坐或躺在槐树下零乱一片的村人,眼里就酸辣了。保长把酸辣咽回肚里去了,说,我们不能等死,蛤蟆村不能绝,还是去外逃荒吧,熬过这荒景,就回。保长的话让村人的脸灰黑一片。

第三天,就有拖儿带女的村人拿着棍,端着碗出了村。他们走得很慢很慢,两条腿似有千斤重,挪不开。女人的嘶哭声震得头顶上的槐树枝摇摇晃晃。男人不哭,紫黑色的泪水汪洋了他们凄凉的脸。

几天后,村里的房子大都空了。没走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土根和槐花不属于老弱病残却没走。槐花已怀了六个月身孕,土根说,兵荒马乱的年代,往哪儿走?死在外面还不如死在家里。

但再难弄到东西吃,土根只有吃红土,把那红土晒干,捏成粉,然后配一点晒干的槐叶、野草,煮成糊,闭了眼睛往肚里灌。吃了三天,土根却拉不出来,肚子却涨得痛,槐花只有拿手帮着土根剜。槐花说,再也不能吃红土了,吃多了会涨死。土根说,吃什么呢?能吃的树叶已吃完了,野草也吃完了……有了,树皮可以吃。土根就拿了刀剥槐树皮。

这样又熬过了一个月。

槐花说,再熬不下去了,你别管我,还是走吧。走了,或许可以活下来。槐花说这话时,泪水血淋淋地汪在眼里。“我们死也要死在一起”,土根把槐花揽进怀里说,泪水也一滴一滴地砸在槐花头上。槐花说,可怜了肚里的娃儿,他还未看一看这天、这地、这山、这水,也未看我们一眼,就……

槐花青一块紫一块的哭声牛鞭一样抽打着土根的心。土根求道,别哭了,别哭了,我的心在滴血呢。土根劝槐花别哭,自己却哭了。后来两人索性抱成一团,哭了个天昏地暗。这时传来踢门声,土根忙抹了泪,开了门,进来的是保长。保长说,你们吃了啥好吃的东西,还有精神哭。

土根看到保长手里拿着一个玉米,土根的目光就绿了,绿色的涎水也淌下来了。保长说,这玉米是给你的。原本我留着做种子,唉,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村里没走的人每户给一根。土根接过玉米,恨不得一口吃了。但土根把涎水又吞回肚里了,他一口也没舍得吃。槐花说,不到真饿死的分上,我们不吃这个玉米。

十几天又熬过去了。

土根说,留在村里的人只剩下我们俩人了,我们也要死了,还是把那根玉米煮了吧。

槐花说,我就煮了。槐花从罐里拿出那只玉米,玉米的香味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一点缝隙也没有,土根贪婪地吸着这香味。土根说,这样死了也值。槐花说,我去外面看看有没有一点野菜野草什么的。槐花说着出了门。槐花并没有去寻野菜野草,槐花只是想把那整只玉米让给土根吃。或许土根吃了那只玉米,能多熬两天,到时一下雨,满山的野菜野草不就出土了?槐叶不就长出来了?那土根不就可以活下来了?槐花这样想着,纵身跳进了村头的那口枯井。

此时的土根也这样想。

土根也出了门,也纵身跳进了村头的那口枯井。

第二天就下雨了,瓢泼样的大雨一连下了两天两夜,土根那茅草屋也倒了。

后来,出外逃荒的村人断断续续回蛤蟆村了。蛤蟆村原来有五十多户人家,经过这次干旱,现在只剩下八户了。

那八户人回村后才发现他们没种子了,都叹着气说,这是天意,蛤蟆村命该绝。有人说,再在村人家里找找,算不定能找到种子。

就有村人在土根倒塌的房子里发现了几株玉米苗。

一声欢呼,所有的村人都来了。

都围着玉米苗跪下了,亮晃晃的泪水掩盖不了他们的激动。蛤蟆村有救了,蛤蟆村有救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如黄灿灿的日头一样,落满了村里的沟沟壑壑。

他们又都抱成一团疯了样的大哭。

白汪汪的哭声把头顶上的日头都震得一摇一晃。

(选自《当代小小说集萃》,有删改)

11.简要概括土根夫妇的性格特点。(6分)

1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如黄灿灿的日头一样,落满了村里的沟沟壑壑。

13.简要分析小说开头三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14.这篇小说的标题能不能改为“患难夫妻”?请结合作品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抉择

松弛

豪门望族

胜卷在握

B.敦厚

袒护

皇天厚土

不同凡响

C.妨碍

擅自

出类拔萃

各自为政

D.震憾

商榷

垂头丧气

甘拜下风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国家住建部拟为“奇怪建筑”设判定准则,也就是说,“铜钱楼”这类有口皆碑的“奇葩建筑”,以后很可能不会获批建造了。

B.当今世上追求藏书时尚者颇多,毕生致力于阅读者甚少;走马观花借书纳闲者俯拾即是,真正品出书味、读出书情者寥寥无几。

C.家居空间里,书房有其固定形象,客厅玩前卫搞复古怎么穿越都好,书房从来坐怀不乱,一张书桌、一个书柜就现出正派形象。

D.这些年来,越低劣的骗子越低劣的谎言越能骗人成功,越荒唐的行为越匪夷所思的举动越有市场,正是价值观疲劳的社会表现。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巴金先生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学生时代接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参加过反封建的社会活动。

B.尽管葛朗台女儿对她的母亲悉心照顾,竭尽孝道,但葛朗台太太的病情还是日渐严重,一天天衰弱下去。

C.在他们看来,只有读经典,特别是读第一手的原著,才能最好地汲取营养,才能让自己达到相应的高度。

D.不仅这些年轻人为基层带来了清新的工作作风,同时也让自己在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18.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苍蝇老虎一起打”,倘若把这句话换成“无论是大贪官还是小贪官,都是我们打击的对象”,虽然意思一样,但其威慑力和影响力,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比喻的作用。有人说,①

。你说的话或写的文章,就如同炒的菜一样,倘若忘了放盐,即使是大鱼大肉,也会淡而无味,难以下咽。放了“盐”,也就是说,②,说的话或写的文,常能化平为奇,耐人咀嚼。比喻,可以把错综复杂的现象和艰深难懂的道理,阐释得更明白透彻,加深人们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答:①

19.请根据示意图,提取文字材料中的相应信息,并用一句话表述出来。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40个字。(5分)

皖江区域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4G是第四代通讯技术的简称,G是generation(一代)的简称。4G系统能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比3G网络快1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4G能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可实现无线区域环路、数字音讯广播等方面的无线通信增值服务。4G不再局限于电信行业,其技术还可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使局域网、互联网、电信网等融为一体组成一个通播网,无论使用什么终端,都可享受高品质的信息服务,向宽带无线化和无线宽带化演进。答:

20.下面是同济大学某校友设计的校徽,请写出该校徽中除周边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6分)

皖江区域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皖江区域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摸底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3分)(“不太注重整理与保存儒家经典”文中无据。)2.

A(3分)(B.“对学问潜心求索”并不是原因;C.“道德完满的终级追求”表述不全面;D.“从而使他们具备了当时学术精英的共同特征”强加因果关系。)

3.C(3分)(“因而形成了相近的为学风格与理论内容”不合文意。)

4.B(3分)(间:暗暗地。)

5.D(3分)(为:均表示被动,可译为“被”。A.以:因为,连词;凭借,介词。B.焉:表示陈述语气,不译;兼词,可译为“于此”。C.连词,于是、就;连词,才。)

6.B(3分)(“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不合文意,“说他已难为人臣”中的“他”有歧义。)

7.(1)当时有个姓谭的客人,到王俭这里求官做,王俭对他说:“齐桓公灭掉了谭国,哪能够还有你这位姓谭的人?”(“客有姓谭者”“诣”“那得”各1分,句意通顺2分。)(2)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辅佐他创业的各位大臣中,开国功臣也不过得到两千户的食邑,拿我跟他们相比,只觉得我受的恩惠已经超过他们了。(“佐命”“二千”“以”各1分,句意通顺2分。)

8.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①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②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每点2分)

9.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2分)

10.甲:①问君何能尔

②心远地自偏

③采菊东篱下

④悠然见南山

⑤山气日夕佳

⑥飞鸟相与还 乙:①善假于物也 ②鸷鸟之不群兮 ③秋风萧瑟 ④术业有专攻 ⑤唯见江心秋月白

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每句1分)

11.(1)热爱家乡,灾难面前坚守家园;(2)忠贞坚守,患难之中相濡以沫;(3)善良有爱,希望面前舍生重情。(每点2分)

12.借景设喻。(1分)(1)描写了当时黄灿灿的日光照亮全村每个角落的自然景象。(2)表现了村民因看见玉米苗而发出的欢呼声震天动地、响彻全村的动人情景。(3)也暗示村民仿佛看见黄灿灿的玉米成熟在村里的沟沟壑壑的美好幻想。(每点1分)

13.(1)交代了特定的时间、地点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描写了因干旱、战争带来的末日景象,渲染了悲苦绝望的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3)描写环境的恶劣艰苦,为下文叙写患难情节及表现人性之美张本。(每点2分)

14.第一种观点:可以将标题改为“患难夫妻”。①土根和槐花这对患难夫妻是小说的主角,贯穿小说的始终,是小说中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②“患难”二字点明了小说的主角(一对夫妻)生活的特定环境和主要情节;③以“患难夫妻”为题,暗示了小说的主旨,即在患难的情节中展现出人性之美,有利于读者领悟小说的主旨。(观点1分,答1点2分,答3点7分)

第二种观点:不能将标题改为“患难夫妻”。

①“一根玉米”展示了小说最主要的矛盾冲突,什么时候吃,给谁吃,推动了情节发展;②以“一根玉米”为题,新颖别致,能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探究的欲望;③“一根玉米”小中见大,便于揭示小说的主旨。“一根玉米”即希望,既反映了特殊的时代,也表现了伟大的人性。(观点1分,答1点2分,答3点7分)15.C(3分)(A“胜卷在握”应为“胜券在握”;B“皇天厚土”应为“皇天后土”;D“震憾”应为“震撼”)

16.D(3分)(A有口皆碑:比喻受到众人的一致赞扬,是褒义词。用它修饰“奇葩建筑”,欲贬反褒了。B俯拾即是:形容某类事物很多,侧重表示容易得到。应改为“比比皆是”。C坐怀不乱:形容男子品质良好,作风正派。不能用来说“书房”。)

17.A(3分)(B搭配不当,“病情”与“衰弱”不能搭配。C成分赘余,“第一手”与“原著”皆含有“原始”义。D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这些年轻人”后)

18.①比喻是语言中的盐

②用好比喻(每处2分)

19.4G是通信速度更快、增值服务更多、技术融合更强的第四代通讯技术。(或:4G即第四代通讯技术,通信速度更快,增值服务更多,技术融合更强。)(“4G”1分,“第四代通讯技术”1分,三点优势各1分)

20.构图要素:“1907”字样,三人奋力划龙舟的图案。(2分)寓意:同济大学有悠久的历史,同济人有团结奋进、同舟共济的精神。(4分)

21.参照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60分)立意提示:材料所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事,可供立意的角度有三:从年轻人看,大度会赢得回馈(或:分享使快乐加倍);从女孩看,受惠应懂得感恩;从整个事看,邻里当和谐相处。写作时选择其中任何一个角度立意,均符合题意。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俭,字仲宝,他出生不久父亲僧绰遇害,便被叔父僧虔抚养长大。他幼年时专心好学,手不释卷。有宾客称赞他,叔父僧虔说:“我不担忧这孩子没名声,只担忧他名声太大了。”于是亲自书写崔子玉的《座右铭》来赠给他。

升明二年,王俭担任长史兼侍中,因为父亲死于这个职位,所以他坚决推辞。此前齐高帝任宰相时,想召引当时的才俊辅佐他夺取天下。王俭平素知道齐高帝的宏图大志,便向齐高帝暗中进言说:“功劳太大了,奖赏不了,自古以来不只哪一个人,凭您现在的地位,想脸朝北做人臣,还能够吗?”齐高帝非常严肃地批评了他,可是神情却十分温和。当时有个姓谭的客人,到王俭这里求官做,王俭对他说:“齐桓公灭掉了谭国,哪能够还有你这位姓谭的人?”那个客人回答道:“谭国的子孙投奔了莒国,所以还会有我。”王俭赞赏他善于引经据典,终于让他做了官。

齐高帝即位后,与王俭评议辅佐过自己的功臣,从容地对他说:“你谋划的功劳,没有谁能可以并列,你的食邑只有二千户,我认为太少了。”王俭说:“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辅佐他的各位大臣中,开国功臣也不过得到两千户的食邑。拿我跟他们相比,只觉得我受的恩惠已经超过他们了。”齐高帝笑着说:“张良推辞侯位,怎么能超过你呢!”

建元元年,王俭改封为南昌县公。当时的都城秩序纷乱,且有很多奸人盗贼,齐高帝想建立符伍制度,让家家户户相互检举监督。王俭劝谏道:“京城庄严雄伟,四方之人会合这里,如果人人一定要拿着凭证,那么于事烦琐,于理不会持久,所以谢安说‘如果不是这样怎么能称得上是京师呢’。”齐高帝于是取消了这个计划。这一年,有司上奏商定在京郊举行盛大的祭典,王俭认为:“应当在今年十月举行大典祭祀宗庙,从此以后,每五年举行一次祭祀盛典。明年正月第一个辛日将到南郊祈谷,就在当天回来祭祀明堂,并在第二个辛日祭祀北郊,且不能有附带的祭祀。”齐高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起初,宋明帝的紫极殿珠帘彩柱,用黄金、白玉装饰着,这是江南所没有的。齐高帝想用紫极殿的材料建宣阳门,王俭、褚彦回及王俭的叔父王僧虔联名上表进谏,齐高帝亲手写诏书表示采纳。(南朝)宋时,宫门外的六门城头都设有竹篱。这年年初,有人挖到了白虎樽,上面写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齐高帝受这话触动,就决定改建高大的墙。王俭又劝谏,齐高帝回答说:“我想后代人不要再扩建了。”朝廷初建,制度草创,王俭有问必答。齐高帝常说:“《诗》说‘惟岳降神,生甫及申’,如今天神为我生了王俭。”一年后,王俭坚持要求辞去参掌选事的职位,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建元五年,王俭获得原来的官号开府仪同三司,他坚决辞让。建元六年,齐高帝再次下达以前的任命。起初,命令王俭三天上一次朝,尚书令史出外处理事务,齐高帝认为往来的次数过于频繁,又命令王俭到尚书下省,每月任意用十天时间出朝处理事务。王俭又请求解职,齐高帝不允许。建元七年,王俭又上表坚持请求解职,皇上才同意了,改任中书监,掌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一年后王俭生病了,齐高帝亲自到他住处看望他。他死时,年仅四十八岁。

上一篇:初中作文:宽容的力量下一篇:珠宝行业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