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股工作职责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科文股工作职责(精选10篇)

教科文股工作职责 篇1

一、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幼儿园领导应做教科研工作的有心人。

作为一所幼儿园的领头人———园长, 应开拓视野, 增强科研意识, 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教育科研可以为教育决策服务, 园长能亲自参加教育科研, 深入到教育科研领域, 就是深入教育教学, 深入教师, 深入幼儿。俗话说:“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 园长首先必须是研究者, 然后才可能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2. 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科研的关系。

教师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对教育科研在办园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到位;二是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研究水平高”的教师教学质量却一般, 而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往往“教科研能力”又不足。因此, 有必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与地位。要改变就理论谈理论, 就科研谈科研的做法, 把着眼点放在教师的实践性增长上。通过不断反思, 教师在教育研究中应懂得:一个不研究幼儿心理和行为, 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 不探索教育规律的教师, 是一个不完美的教师。

二、抓好课题管理

1. 确定量身定做的选题。

作为教育基层单位的教学, 其教科研工作既不同于专门的教科院所, 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研究。俗话说得好:看菜吃饭, 适合自己的, 才是最好的。因此, 切实符合本园实际的量身定做的选题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而且是关键的一步。抓住了课题的选题, 特别是抓住了有价值的课题选题, 就抓住了幼儿园教科研的主要指向和基本内容, 如此坚持不懈的抓下去, 就能使幼儿园教科研逐步形成良好的氛围。所以抓幼儿园教科研, 必须抓好课题的选题。

2.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个科研课题的确立, 研究周期少则一年, 多则几年。因此, 每一个课题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实施计划, 过程资料, 定期研习, 定期汇报。教科领导小组按实施计划检查落实情况, 按过程资料了解实际进展, 提出改进的具体指导性意见, 做到宏观调控, 分阶段指导, 以实现既定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目标的管理。

3. 举办教育理论的讲座。

幼儿园教科室应围绕已确立的课题, 举办系列化的理论讲座, 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科学研究, 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 指导教师的实践, 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4. 开展科研专题的研讨。

围绕着研究课题, 幼儿园教科室应及时召开有关教师的专题研讨会, 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及时对研究、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说明自己的观点和具体做法, 让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共同研究、统一思想。通过专题研讨会这种形式, 教师在理论上进行探究, 在实践上加以开拓。

5. 组织科研论文的交流。

为深化研讨, 提高理论认识, 幼儿园教科室应及时组织课题组的教师进行论文交流或经验交流, 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便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使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都能获得成功感、满足感, 激励和调动他们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6. 抓好课题成果的转化。

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提高教育质量, 使师生都有成就感, 达到教研与教学相长。要做好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 首先, 必须努力使广大教师从自己熟悉的范例中体验到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其次, 要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使教师明白教育科研成果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既可以以论文、总结、报告等多种形式呈现, 也可以通过幼儿作品的形式呈现。最后, 将实验成果运用到教学工作实践中去。

三、建章立制, 纲举目张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同样, 教科研工作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科研规章制度, 就很难调动起教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

1. 建章立制。

我园建立了一整套的教育科研规章制度, 如《教育科研管理条例》、《教科室职责》、《教研组、课题组评比细则》、《教科研优秀教师奖励制度》等。此外, 我园还制定课题分级管理、课题申报、科研经费拨发、研究资料和科研档案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使得教科研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从而促进了我园教育科研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

2. 纲举目张。

每学期根据优秀、达标教研组和优秀、达标课题组评比实施细则开展评比活动,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 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属于校本培训范畴的活动, 按实际学时给予计算继续教育学分。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规范科研室档案管理

为了加强教科室资料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 我园教科研利用计算机进行教科研资料的存档管理。具体做法是:根据教科研资料档案管理的需要在计算机里分门别类地建立各种教科研资料文件夹, 内设10个一级类目, 分别是课题管理、各类论文、多媒体课件、科研文集、家长学校、科研统计资料、计划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等, 在一级类目下根据学期分设二级类目, 在二级类目下又设三级类目。利用计算机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后, 只要点击打开我们建立的教科研资料统计文件夹, 就一目了然地看到各种统计表, 了解每学期教师论文撰写、获奖、课件制作、课题申报、立项等情况, 这样可使科研管理做到管理有序, 资料齐全, 查找快速、方便。

教科文股工作职责 篇2

今年,该奖项的评选主题侧重于识字与可持续发展议程之间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扫盲奖”主要是为了表彰在扫盲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及团体。其中由韩国政府资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宗王扫盲奖”(UNESCO King Sejong Literacy Prize)侧重于关注用母语开展的扫盲教育及培训,而由中国政府资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扫盲奖”(UNESCO Confucius Prize for Literacy)侧重于奖励针对农村成人及失学青少年,尤其是女童和妇女开展的扫盲工作。

在2015年5月25日公布的申请名单中,按照申请者地域推选的代表33个来自非洲,13个来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6个来自阿拉伯地区,14个来自欧洲及北美,11个来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所有申请单位中34个是非政府组织,16个是政府组织,13个来自其他机构组织及个人。6月8日,由6人组成的国际评审团对63个申请单位进行评审,最终评选出5个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

当前,全世界有7.81亿成人文盲、2.5亿读写能力有限的儿童以及1.21亿失学儿童和青少年。由此,促进识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门的一项核心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扫盲奖”的颁奖仪式将于2015年9月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

教科文股工作职责 篇3

(一)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1、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在免收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发放的基础上,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寄宿生免收住宿费,并将生均公用拨款基准定额标准提高每年小学370元、初中610元;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加大农村师资培训力度,继续实施“千校万师”支持农村教育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支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省属高校财政拨款基准定额标准提高到4800元;安排专项经费和调度资金35.66亿元,继续支持省属高校债务化解工作,并完善控制高校新增债务的长效机制;安排专项经费10亿元,启动实施高校优势学科与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着力建设一批重

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学术创新团队,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加大对职教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示范院校,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3、完善政府主导的扶困助学机制。认真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从小学到大学的扶困助学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二)支持科技自主创新,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

1、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加大对应用性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支撑的支持力度,支持围绕新兴产业开展科技攻关,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围绕产业技术创新要求,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形成产学研战略合作的长效机制。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采用招标方式选择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承担单位,吸引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落户江苏。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实施。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共享机制,促进公共科技资源向全社会开放。

2、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小企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安排省级

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鼓励市、县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引导银行向科技型小企业发放项目贷款,缓解科技型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紧密结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建立多渠道科技投入增长机制。根据《江苏省市县级财政科技投入考核办法(试行)》,继续对市、县政府财政科技投入进行考核,推动各市、县逐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对企业及社会科技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三)支持文化强省建设,推进文化发展繁荣

1、进一步促进公益文化事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安排农村文化“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引导各地增加农村文化投入,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继续支持实施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送科普、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做好免费开放的经费保障工作。

2、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一是支持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各项财政扶持政策,进一步理顺体制、转换机制、增强活力。二是管好用好省级文化产业专项

引导资金。完善项目评审机制,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的项目,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文化产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并切实加强资助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三是加快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投资进度。在完成基金筹建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投资项目,充分发挥基金的投融资平台功能,做大做强省内文化企业,促进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3、支持体育和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支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支持办好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支持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坚持依法理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坚持依法理财。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立健全财政教科文管理规章制度,认真执行财政教科文业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规范资金分配,努力提高财政教科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2、加快预算执行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省级教科文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进度。督促、指导有关部门健全专项资金分配制度,科学合理安排专项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3、推进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省科技厅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试点工作。组织实施教科文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逐步从事后评价提前到事中、事前评价。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完善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

(五)切实加强学习,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和教科文事业的决策部署上来。

2、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财政教科文干部分析形势、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依法理财,规范行政的能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能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攻坚克难和创新创优的能力。

3、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服务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打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部门和群众满意的财政教科文干部队伍。

4、加强廉政建设。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经常性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

教科室主要工作职责 篇4

(一)、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县教研室有关教科研工作的有关规定和意见及学校有关教科研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编制全中心校教科研长期规划,及时制订学期和阶段工作计划、及时写出工作小结;组织安排全中心校教科研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项教科研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会同教务处深入开展教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结合全中心校教科研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精选有关资料,定期安排、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科研理论;及时、准确、有效地收集和介绍教科研信息,为学校的教科研决策提供资讯和依据,为教师的教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情报;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并选拔各科骨干教师组建中心教研组,扩大教科研队伍。

(三)、加强对课题组的领导,积极完成好上级下达的课题研究任务。根据育人规律、社会发展、教改动态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或问题选择好研究课题,经中心教研组严格评审,然后组织申报和实施。同时组织指导、帮助骨干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围绕已申报的课题进行研究。注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收集、反馈和最终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

(四)、定期召开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指导帮助总结推广已取得的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推荐、上报其中的优秀论文,同时汇编全中心校优秀论文,大力推广有效经验和成果。

(五)、负责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校本教研。落实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工作,积极发掘和培养骨干教师。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和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

(六)、按计划对全中心校进行业务检查、教学质量检测,并对检查、检测结果进行认真具体分析,及时写出总结、公布结果,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其限期整改。

(七)、按照学校有关制度和要求,进行教科研成果登记,建立教科研业务档案,对学校集体和个人的教科研活动进行归类管理,及时汇总,形成第一手资料,会同教务处对全体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考核、评议及奖惩。

教科室主任工作职责 篇5

1、主持制定教学科研工作计划,负责落实区市教科室布置的教研课题的落实。

2、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介绍、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教研教改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教改实验,总结我校教师的研究成果,交流教学经验。

4、负责编辑《教育教学论文集》。

5、开展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研究,制定教育教学评估细则。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分析,为学校进行教改决策提供依据。

6、配合有关部门,负责教师的岗位培训。

7、负责制定和实施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8、管理教师继续教育及学历提高工作。

9、开展各项教师专业发展的师训工作。

教科文股工作职责 篇6

一、推行“校本式”教研策略, 努力提升学校的整体课改实验能力

“校本式”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是一种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教研活动, 是教学研究制度的新亮点。专家研究表明, “校本”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 二是在学校中, 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意指为了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和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在学校中”意指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要在自己的学校中由校长、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分析来解决。“基于学校”意指解决学校实际所存在的问题和促进学校的发展必须要从自身学校的实际出发。由此, 笔者认为, “校本式”教研的概念可以归纳为:根据学校自身办学思想与办学实际, 以教师为主体, 借助相关教育教学理论, 利用有关教育科研方法, 自主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教育科研活动。因此, 在课程改革这样的大背景下, “校本式”教研具有如下两方面的意义:其一, 可以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其二, 可以促进教师提升科研能力。总之, 笔者认为, “校本式”教研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的最简便、最经济、最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 是课程改革推进最有效的策略, 也是学校提升整体课改实验能力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在四年多的课改实验过程中, 我们在推行“校本式”教研策略方面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制订校本教研规章制度。几年来, 我们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工作意见》。同时, 制订了《中小学校本教研示范学校评估细则》、《校本教研示范学校考评表》等。以制度来改进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探索新课改背景下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新功能, 切实提升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水平, 从而在制度上确保“校本式”教研策略的实施。

二是组织校本教研示范评比。由于“校本式”教研是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所以, 根据校本教研示范校评比的有关制度, 我们颁发“关于开展校本教研示范学校评比的通知”, 组织了两年一次的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的评比, 有力地促进了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和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组织学校教研组的评比。学校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和“校本式”教研工作开展的最基层组织。它在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 在我市进入课改实验的第一年开始, 我们就定期组织学科教研组长进行培训。之后, 还定期组织对学校的教研组进行考核评比。教研组长的培训与先进教研组备课组的评比, 为“校本式”教研策略的推进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实行“联动式”教研策略, 发挥各校在课改实验中的合作作用

传统的教科研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单向传递式, 就是由教研员与教师进行单向交流。这种“单向式”的教科研工作不利于多数教师的共同成长。在课改背景下, 为了尽快提高广大实验教师的实验能力, 保证课改实验的效果, 我们认为, 教育科研工作应该变“单向式”为“联动式”:就是要实行县 (市) 、学区 (或片区) 、学校三级教科研联动, 利用固定时间分别组织县 (市) 级、学区 (或片区) 级的教科研活动, 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 通过专题研讨、课例研究等形式, 探讨课程标准的适应性、实验教材的可行性、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相关性。并且开展“每师一课”、“每校一章”、“每区一门”的“联动式”教研活动:“每师一课”就是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 人人参与校级的“说课———上课———评课———研课”等教学活动;“每校一章”就是体现各校的集体教研力量和学科优势, 集合各方优势和特点, 促使学校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升;“每区一门”就是一个片区集中突破一门课程的研究, 最终通过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和沟通, 然后共同形成研究成果。

课改实验以来, 我市一直在促进联片教研这项工作, 以促使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强带弱, 以强促弱, 校校联动, 携手前进, 形成“纵向深入、横向互联、由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局面。具体做法是:

一是颁发联片教研工作意见。为推进课程改革, 深入开展联片教研活动, 提升全市教科研工作水平, 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我市在课改实验开始的第一年, 就颁发了《关于加强联片教研制度建设的工作意见》, 召开了全市联片教研工作会议。为全市联片教研工作的开展出台了一个有效性的意见与工作思路。

二是构建联片教研树状网络。构建县 (市) 、学区 (或片区) 、学校三级教科研网络, 是实行“联动式”教研策略, 有效促进课程改革实验的机构保障。几年来,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的引导, 促进学区建立了教研网络。到目前为止, 我市构建的树状教科研网络已遍及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90%以上的中小学。

三是组织学校联片教研活动。组织校际交流是开展联片教研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也是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所以, 课改实施以来, 在我们教科研部门的倡导与组织下, 全市以“地缘型”、“人缘型”的校际交流的联片教研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也就是说, 一些农村、山区学校以校际交流为平台, 开展两所或两所以上学校的校际交流, 提供给教师的往往是两堂相同内容不同教师上课的两个课例:即“同课异构式”;或一位教师几次上课、几次点评修改的形式:即“一课多研式”等, 让参与的教师进行互评、讨论、交流, 从而提高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推进了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实施。

三、倡导“反思式”教研策略, 促使广大教师自主形成新教学行为

传统的教研方式往往是“教练式”的, 即教研员帮助一线教师挖掘教材、处理教材, 有时手把手地帮一线教师设计教学方案, 甚至一些教师上的优质课, 也是在教研员精心指导下“做”出来的。也就是说, 一些示范课是经过教研员与专家一起包装起来的表演课。显然, 教研员和教师都变为了“文本的奴隶”。这种传统的教研方式不仅扼制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 更是阻碍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采用传统的教研方式是绝对不可能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 即在传统教研方式下, 教师是不可能把已有经验的原教学行为自然的改变为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教学行为的。

那么, 怎样才能改变教师这种传统的教学行为呢?笔者认为, 只有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新教学行为的差距, 或者, 教研员与教师之间进行反复的平等交流、对话、反思, 才能使一线教师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寻找预设与现实的差距, 从而更新自己的理念、调整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几年来,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 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组织校本教研理论培训。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途径之一就是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所以, 几年来, 我们组织的各种培训中, 如学科培训、教师教育科研知识培训、专题培训等, 都对教师进行教师个体反思的理论培训。

二是要求教师进行三段反思。三段反思就是要求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反思, 而且记录各反思中的一些问题、亮点等。

三是要求教师撰写课后反思。在课改实验过程中, 我们还要求广大教师应该把反思的案例记录下来, 并且把典型的反思案例贡献出来, 与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分享。这样做, 我们认为一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就是长期进行“三阶段两反思”而一举成名的。二可以积累一些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这些典型案例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对于推广课改经验, 培训教师是一种非常好的生动的教材。

四、强化“课题化”科研策略, 把问题作为课题在研究中推进课改

大家也都明白“教育要发展, 科研要先行”这个道理。所以, 笔者认为, 要想使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取得成功, 就必须要把课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对课改进行引路。另外, 我们还意识到课题研究有如下重要意义:一是学校取得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二是发展教育教学理论的重要途径;三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措施;四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 在课改实验过程中, 我们在选择其他有效性的教研工作策略的同时, 还选择了“课题化”科研策略, 以课题研究引领来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为了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几年来, 我市各中小学申报了与课程改革的相关课题200多项, 已结题120多项。应该说, “课题化”科研策略的强化, 的的确确为课改实验解决了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 也为下一轮参与实验的老师提供许多第一手鲜活的材料, 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课题。

五、辅以“信息化”研讨策略, 搭建新型的骨干教师培养引领平台

本次课改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 许多教师在课改开始时可能无处适从, 但是, 他们可能就会利用最便捷、最经济、最实惠的网络手段来解决自己在课改中所遇到的问题, 可能会利用网络与同伴进行对话从而解决自己疑惑的问题, 也可能会在网上寻找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急需的资料, 在网上学习先进的课改理念和知识, 在网上查阅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方法。所以, 利用网络可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创建一个课改资源丰富、浏览下载便捷的信息平台;可以促进教师把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促进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利用网络在教师之间进行信息快速传播, 达到教师教学资源共享;通过网络使教师进行同伴互助, 或缩短与专家对话的距离,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几年的课改实践, 在“信息化”研讨策略方面, 我们一是建章立制, 规范教师信息装备的技术操作;二是组织培训, 提高学校广大教师的应用能力;三是利用网络, 提高信息应用和网上教研能力, 搭建新型的骨干教师培养引领平台。通过网络QQ群使教研员与教师进行对话, 达到专业引领的作用, 通过网络QQ群使教师与教师进行对话, 达到同伴互助的效果, 通过网络使教师的课件、论文、案例上传、下载进行资料共享, 通过博客让教师与教师进行互动讨论, 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教科文股工作职责 篇7

一、聚焦课堂、突破课堂,打开教科研局面,释放教科研的能量和价值

服务师生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是中职教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是教学教研的主阵地和实验场。课堂研究具有基础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是教科研的着眼点和发力点,更是广大教师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我们以课堂研究为支点,激发广大教师教科研的热情和动力。

1.以省、市开展的中职学校优质课评选为契机,动员教师参与、研究和争创优质课

省、市级中职学校优质课评选已形成了制度。为提高优质课评选的质量和影响力,笔者在2013年改进和加强了优质课评选工作。首先,指标分配既有计划性,又有机动性,总量控制下体现动态性、灵活性、竞争性、公平性。收回或减少个别优质课欠佳学校的评审指标,把收回的指标和机动性指标奖励投放给优质课意识强、质量优的学校。落实优质课宁缺毋滥的原则,给学校教师加压力、添动力。其次,评选操作突出规定性,体现创新性。明确要求参评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学习评价标准,坚持把学习借鉴和实践创新联系起来,把个人能力和团队智慧结合起来,把磨课、听课、评课统一起来,真正把课讲活,使之出新、出彩。笔者对推荐省级优质课一等奖的教师集中培训,精心指导,结合教师选课、讲课情况,对“三维目标”如何落实、现代教学技能怎样运用、教学特色亮点怎么打造作了辅导点评。参赛教师深受鼓舞和启发,增强了信心,纷纷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充实、打磨,有的甚至重新进行了设计。参赛教师课改理念和授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得到了省优质课验收专家组的肯定和好评。同时,很多教师与参赛教师在合作研究、互动碰撞中学到了新东西,打破了对优质课的神秘感和距离感,激发了研究优质课的兴趣和争创优质课的主动性。

2.以公开课研讨活动为载体,组织优质课教师传经送宝,示范、带动课堂教学与研究

公开课研讨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方式。挖掘、利用本地优质课资源,开展公开课研讨活动是务实、经济、有效的教研形式。

周口卫校和项城中专是我市中职教改的窗口学校、示范学校,优质课教师成长快、聚集多,是典型引路的好样板、好资源。笔者把公开课人选锁定在这两所学校,经过比赛筛选、指导历练,选出了6位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做课。2013年10月14-15日,我室分别在项城中专和周口卫校举行了公开课研讨活动。6位教师各显其能,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诠释了教改理念,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极具特色的教学魅力。特别是刘永领、田翠翠和刘亚三位老师的课,特色鲜明,反响强烈。刘永领老师运用点式非系统教学法讲解了“起动机控制”一课。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围绕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生每学会一个知识点,就能解决一个问题、学会一种操作方法。此种教学法,打破传统章节讲法,从学科中提炼出知识点,变知识系统全面性为点式应用性,简练、新颖、实用,一目了然、一学就会,学生轻松地提升了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田翠翠老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以课本剧的形式讲解了《孔雀东南飞》一课。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和分组讨论,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分析总结人物形象,老师适时点拨引导,整个过程视觉冲击力强、生成性多,学生个性得到了展示,并在生生和师生互动中提高了对作品的鉴赏力。刘亚老师在《类风湿病人的护理》一课中,通过对一个病例的分析解读和临床工作情境的设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制订护理计划到实施护理措施,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参与度高、互动性强,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教师们在授课教师谈反思、听课教师说感受、专家做总结点评中,丰富了教学智慧、深化了课堂研究。一位在项城中专听课的学校领导说,一口气听了3节课,没有累的感觉,越听越有兴趣,越品越有滋味,遗憾的是这么好的课,我们来学习的人太少了。很多老师说,从这次公开课活动中学到了不少新东西,特别是产生在本土、开花在基层、很有创意和使用价值的点式非系统教学法,打破了教科研的神秘化,看到了教改的方向和气象,增强了研究课、上好课的信心和勇气。

3.以说课活动为抓手,突出课堂研究生力军的选拔培养,加大课堂研究的力度、密度和效度

公开课的效应引发了我们把视野放开、把重点放大的想法和做法。以说课的形式引导教师对课堂高度关注,让更多的教师特别是接受新事物快、成长欲望强的青年教师在研究课堂、突破课堂中,绽放智慧,收获成功,体现价值,从而营造中职课堂的良好氛围。我室把开展全市中职学校教师说课竞赛列入教研计划,市教育局下发了说课竞赛的通知,明确要求:推荐单位在人选上,兼顾城乡学校;在科(课)类上,公共文化课、德育课、专业课保持一定比例。切实提高覆盖面、参赛率,重点提高青年教师的比率。说课方面:体现教改理念和教学设计的规定性标准,增加现场答辩,提交课件和教师表现材料,全面考察教师、培养教师;说课获奖教师优先推荐为省级优质课教师人选,着力打造有生长力的教学团体。2014年2月,我市在两所市属中职学校举办了全市中职教师说课大赛,50名教师竞技比武,展示了教学风采和教研成果,尤其是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展示了教学功力和发展潜力。说课活动以赛促学、以赛强技、以赛养德,达到了发现人才、锻炼人才、成就人才的功效。我们精选了一些说课内容制成光盘,在全市推广,使课堂研究的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二、狠抓课题研究,掀起教科研热潮,提高教科研质量和效益

课题是教科研的载体和抓手。课题研究在服务教师成长、引领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成为教师教科研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方式。

以问题为导向,引领教师真做课题、做好课题、循序渐进、提质增效是我们持续开展教科研的有益尝试。其一,发挥市级职教室的龙头作用。《周口市中职科研现状及发展对策》是笔者主持的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重点课题,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当好样板,树好标杆。笔者在对课题提出研究框架结构和重点任务后,立即召集课题组成员分析研讨,形成了研究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书。课题组成员坚持以接地气、操作性强、求真务实为原则,注重过程、细节、价值的要求,坚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充分发挥职能、才能,积极研究创新。通过碰头通气会、分析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培植亮点;每位成员既精心种好“责任田”,又积极参与“大合唱”;一步一个脚印,一个时间段一个台阶,课题研究扎实、厚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保持了良好的研究态势。其二,抓紧抓好市级课题,出好成果、多出成果,形成教科研的繁荣局面。一棵树形不成森林,教科研气候的形成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与努力。课题研究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农村地区广大中职学校教师受基础、资源、能力等因素制约,研究课题面临新挑战。如何让这部分人适应职业教研形势发展,实现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现实课题,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室坚持从贴近、务实、持续、提升出发,印发了20多个具有草根性、现实性、实用性的课题研究参考题目,同时提出了申报要求:提倡没有做过课题的学校下水学“游泳”,鼓励教师敢于争课题、做课题;强调做过课题的学校,特别是承担过省级重点课题的学校要多做课题,做重点课题,出亮点、出经验。通过落实这些要求,促使教师从被动研究到自觉研究、由少数人研究到多数人研究、由一般课题研究到重点课题研究,真正使课题研究形成风气,成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步入常态化轨道。

为加强市级课题管理,市职教室成立了负责立项、结项工作的课题评审小组。评审组在坚持各单位推荐意见的基础上,对申报课题逐个审查、评议把关,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扩大数量;在突出重点申报单位基础上,尽量照顾首次报课题的单位和个人;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也不轻易否决,提出口头或书面修改建议,保护教师做课题的积极性。市课题评审组对两个差距较大的课题,不惜心血和时间,一丝不苟,三番五次地指导修改,直至达到立项标准。市级19个课题立项后,市职教室立足服务、靠近指导、过程督导、跟踪问效。一是通过开题报告会,扩大受益面和影响力。选择6个课题,集中开题,引路开局。6位课题主持人分别对自己课题的意义、思路和成果预设进行展示交流,专家给予现场点评,并做了如何选课题、怎样做好课题的辅导,给更多正在做课题的人提供了点子、路子,吸引了更多教师把目光、兴趣和热情投向课题研究。会后,专家们还对12个没有展示的市级课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为课题研究迈好第一步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通过阶段推进会,保持课题研究的温度、力度和深度。采取现场汇报和资料实证相结合,经验推广和查找问题相结合,把脉问诊,释疑解惑。同时还对个别课题组那些剪刀加糨糊、搜索加粘贴的应付性行为给予了批评,匡正了研究风气,校正了研究方向。市级各课题组成员掌握了方法要领,提升了研究信心。三是通过电话问询、飞信指导、QQ互动等形式,市课题领导小组保持了与各个市级课题组的沟通和联系,准确把握课题的动态和节点。据统计,市级课题实施以来,互动信息共计300条次,约1万字。

三、强化机构,盘活团队,保持教科研生机,建立教科研的长效机制

1.建好教研机构,发挥引领作用

市、县两级职教室是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的策源地和孵化器。建设有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的市、县两级职教室是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由于编制、经费等因素制约,市、县教研机构建设任务重、困难多。在笔者积极建议下,市教育局出台了加强改进职业教研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强调要求:各县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切实加强职教室建设。设立职教室的,要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激发职教室的活力和潜力,提高教科研的质量和效能;没有职教室的,要抓紧创造条件运作成立,并从编制和经费上解决职教室建设的实质性问题;职教室挂靠在职成股的,要在尽快分离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大研究、指导、服务的责任和力度;支持市、县两级职教室建立兼职“双师型”教研队伍;职教教科研工作要有要求、有任务、有制度、有计划、有考核,避免流于形式,空洞无物,逐步把教研室建成信息交流的平台、成果研究的中心和资源共享的“超市”。 市、县两级职教室建设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强化一线教研网点,提高学校研究能力

学校是教科研扎根、开花、结果的热土,广大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和智慧的奔涌是教科研的希望所在、活力所在、后劲所在。随着县级职教中心标杆拉高、规模扩张、功能增强、实力提升,建立职教中心教科室是教研所向,势在必行。笔者顺势而为,引导职教中心领导层强化科研兴教意识,挖掘力量、整合资源,建立教科室,统筹协调学校教科研工作。指导学校按照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大类,选择专业素质高、有进取心、合作意识强的教师组成教科研组。充分发挥教科研组在课例研究、校本研究和课题研究等项目研究中的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有序、持续、有效、高效开展,形成教科研小“气候”和磁力场。

3.实施中职学校市级骨干教师、名师工程,架起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和通道

在农村地区,中职学校与中小学校相比,教师成长进步的空间和台阶有限。以周口为例,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名师培养认定工作已经形成制度,生成工程,成为教科研工作的新支点和加速器。而中职学校的骨干教师、名师培养认定工作还没有启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职学校教师的成长、发展。实施中职学校市级骨干教师、名师工程非常必要和迫切,也是中职教科研工作的着力点和增长点。笔者在学习借鉴外地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名师培训内容、评选标准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建设性意见,多次主张把中职学校的骨干教师、名师培训评选提上市教育局工作日程,形成制度化、常态性机制,并和师训科、职成科的负责人一起研究了培训和评选方案。方案增加教科研的权重和分量,一是体现在培训方面:突出师德、课改理念、素质教育、教科研方法和信息技术等知识内容,着力培养教师高尚的思想品德、系统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功底、突出的研究能力。二是体现在评选方面:向学习型、研究型的优秀教师,有成果、有影响的“双师型”教师和事业心强、上进心强的中青年教师倾斜。三是体现在激励、评价机制方面:关键岗位重点使用骨干教师、名师,晋级表彰优先考虑骨干教师、名师;在教育督导考核和教育项目投放上,把骨干教师、名师的拥有量及教科研工作的含金量作为评价名校、示范校的重要标准,形成正导向、正效应、正能量。2014年,市教育局启动全市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和评选工程。笔者把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和评选工程同职教专家评选和名师工作室等项目统一起来,把教科研同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发挥教研工作者 “既架天线,又接地气”的优势,在广大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名师、职教专家的过程中,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支撑作用。引导学校把教师培训培养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提高竞争力的核心点,从而摆上重要位置,加大财力、精力投入,促使更多学校教科研工作掀起新高潮。

4.发挥团队优势,形成教科研的集聚效应、叠加效应、高地效应

市级中心教研组是职教教科研的智囊团、通讯站和实验田。中心教研组成员是当地教学教研的举旗手和带头人,开发利用好这支力量是保持教学团队生机活力、提升农村地区中职教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市于2013年成立了12个市级专业(学科)中心教研组。在当年12月份组织的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笔者抽调30多位专业教研组成员担任大赛评委。通过定目标、定责任和现场监督、组织评议等环节,检验、考查市中心教研组成员在技能大赛中的真才实学,倒逼他们学习研究竞赛标准,提高评判质量和效率;引导他们研判技能大赛发展趋势,提高科学谋划、准确指导技能教学和竞赛的能力。许多中心教研组成员深有感触,在比赛中找到了自己教学的差距和短板,明确了教研的抓手和方向。笔者也从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启发和感悟:教研组的生命力和价值在活动中才能实现。针对中心教研组受地域、经费和活动内容等因素制约,作用和效应发挥不充分的情况,作为中心教研组管理层和指挥部的市职教室,在调动中心教研组活动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必须有所作为,也能大有作为。建立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在明确中心教研组承担专业资源建设、质量评估和课改研讨等工作的同时,加大现场检查、过程督导、目标考核和评比表彰力度,就能盘活中心教研组,就能把中心教研组打造成教研的资源地、富集地。

5.借力市职教学会,提速教科研工作

职教学会人才密集、精英荟萃、信息丰富,是教科研的大家庭、“黄金矿”。随着周口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职教学会应运而生,为周口市教科研工作增添了强大力量,开辟了广阔途径。教科研管理人员要主动联系学会,求策求智,借梯上楼,把教科研的理论培训、学术研讨、资源开发、成果评价和推广通过学会这个大平台和大网络开展起来,使教科研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习和创新统一起来、研究和需求联系起来,快速提升教科研的水平和质量。

教科文股工作职责 篇8

2012年8月13日至15日,全省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座谈会在通化市召开。会议由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佩军主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秀兰,各市州人大常委会有关副主任,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组成人员,各市州和部分县(区、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以及所属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通化市委副书记王立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兴出席会议并致辞。

座谈会上,全省各市州人大教科文卫委负责同志围绕“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这一主题,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进行了交流。

车秀兰副主任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各市州人大在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就下一步工作,车秀兰副主任强调,各地要认真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7?23”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提供良好的思想舆论文化氛围。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吉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民办非营利文化基础设施。同时要大力推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省文化事业的大发展。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文化法律制度,有效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为文化建设提供决策保障,为文化惠民提供强大动力。车秀兰希望各地人大能够认真总结好本届以来的工作成果,提炼经验,探索规律,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各级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建设,为更有效地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为推动全省教科文卫事业发展,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新成绩、新面貌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学校人事股工作职责 篇9

2、负责全区教育系统人事、劳动工资工作,负责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的考核、奖惩和政治审查工作;

3、负责教育系统教职员工的调配工作;

4、负责大、中专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相关手续的办理工作;

5、按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负责对直属事业单位的校级领导及中层干部的管理、考察、聘任工作;

6、在职称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7、审核各类学校编制标准;

8、规划并指导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负责组织校长培训及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9、协助并指导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10、负责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的档案管理工作,负责离退休人员手续的报批工作;

教科文股工作职责 篇10

关键词:自觉性自信心执行力激励度系部教科研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系部创新发展的品味工程,五年制高职校专业系部理性健康发展需要良好教科研支撑。现实发展中,系部教科研工作相对薄弱,与系部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基于相关工作经历及经验,结合相关研究探讨,本文认为,培养自觉性、增强自信心、打造执行力、加强激励度是推动系部教科研工作深化发展的关键“四因素”。

一、培养系部教科研自觉性

“自觉性指的是与自发性相对立的社会行为的质。它的特征是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以及对社会生产过程的控制。当人们对于自己的社会生活过程具有一种正确的意识时,他们的行为具有自觉性。”[1]系部教科研自觉性,是系部教师对自己作为教科研主体地位的自我意识、自我反思、自我确证及自我提升的结果,是系部教师参与或从事教科研工作的“自为的自律性”、“自觉的能动性”及“自由的超越性”。培养系部教科研自觉性,就是通过教育引导,使系部教师在参与或从事教科研工作时,能够较好地把握自发性、减少盲目性、克服无组织性,使系部教科研工作开展始终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规律性。

培养系部教科研自觉性,最重要的是帮助或引导系部教师正确认识和把握教科研工作及其意义。教科研区别于一般科研,特指学校科研,要帮助系部教师消除教科研神秘感或恐惧感。什么叫科研?著名学者钱伟长说:“科研就是解决学问发展和生产需要、社会变革所产生的问题。你能去解决,就是科研。[2]科研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可以是一篇论文、一份报告或一个方案,也可以是一部著作等。五年制高职校及系部常规德育工作、常规教学工作、校企合作、技能大赛乃至每个教职员工的身心发展,都会存在、冒出或被发现许多問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尽可能全面、深刻的思考研究,努力提出问题解决的意见建议、思路办法、对策举措,就都是教科研。

教科研工作的意义问题是个价值问题。关于教科研价值,钱伟长的话或许有益开悟:“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没有科研作底子,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3]《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科研2013》中说:当下中小学普遍存在三种教育科研观,也由此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教育科研行为。一是功利性教育科研观,把教育科研看成是获得名利的手段,教育科研在被动中进行;二是实用性教育科研观,认为教育科研就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并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目的主动进行的教育科研;三是发展性教育科研观,认为教育科研在实现教育理想与信念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自我品质和素养,从而把教育科研当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追。[4]应该承认,只要参与或从事教科研,就动机或目的而言,大约逃不出这三种科研观织就的网。无论哪一种情形,只要注意引导,教师就会端正思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教科研更加丰富、更加可贵的价值意义,从而有利于教科研自觉性的生成和巩固。

二、增强系部教科研自信心

苏格拉底说:“一个人能否成就,只看是否具备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5]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品德、能力、身体、人际关系等的信任,是自己所知与所能的具有信心,对自己所想的或所做的不怀疑。[6]系部教师参与或从事教科研工作的自信心是系部教科研工作创新发展的核心人格要素。教师教科研自信心,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科研目的具有明确而深刻的自我认识,积极而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自己的教科研行为,从而实现预定教科研目的心理状态。

增强系部教科研自信心,最重要的是帮助或引导系部教师找到参与或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有效路径。要使系部全体教师明确:首先,教科研最要紧的是问题意识。教育教学中,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会有问题,只是未必能够意识到,或者未必能够深入思考,更未必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并有意识地书写对问题的所思所想。做到这些并不复杂,也不艰难,一旦这样做了,就是在搞科研,而且注定会有科研成果。如果追求更高,那就是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而已。比如,当前职教改革的着力方向是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运行问题层出不穷,可以思考探索:校企合作的问题都有那些?问题解决的对策建议都有那些?为什么校企合作的问题解决会牵扯到国家立法、政府支持、行业协会建立及作用发挥等问题?国内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源头在哪?与国外的合作教育及现代学徒制有何渊源?等等。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都是自然而然的生活工作问题,都是自然而然的、比较好的科研。其次,搞科研要注意积累。积累问题,积累对问题的思考分析;积累经验和教训,积累对经验教训的反思总结;积累相关知识,积累与标的问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积累未必一定要出科研成果,但一定是好的科研并出好的科研成果的必要条件。最后,参与或从事教科研务必要严格时间管理。参与或从事教科研不复杂、不艰难,但很多人会把它搞得貌似复杂、貌似艰难,总也搞不起来,总也搞不出成果,大概主要是因为没有时间管理。一旦决定参与或从事教科研具体工作,不管是哪个层面的,不管是哪个环节的,不管是那种类型的,都要有比较严格的日程安排,诸如什么阶段做什么事,什么阶段出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时候初步完成,什么时候最终完成等。只要有诸如此类明确的时间安排,并严格执行,就一定会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取得较好的、令自己欢欣鼓舞的教科研成果。

三、打造系部教科研执行力

“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执行是一种暴露现实并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系统化的方式。执行的核心在于三个核心流程: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7]执行力,就是组织内部的各管理层次、各岗位人员在共同愿景牵引下,在有利执行条件(如文化、经费、制度等)基础上,贯彻落实组织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具体方案计划、制度措施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能力。系部教科研执行力,就是系部管理人员及系部一般教师在系部教科研发展愿景的引领下,在系部现实可能性基础上,落实系部教科研计划方案及制度举措以完成系部教科研任务,实现系部教科研发展目标的能力。

打造系部教科研执行力,要从系统论的高度把握系部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对系部科研工作可能产生的作用或影响。要特别注意系部管理者的能力和素养对系部执行力打造的根本性决定作用。作为一个明显现代意义的科层组织,系部任何工作的推动开展都从根本上取决于系部管理者的经验、技术、智慧及态度、意志、作风等综合能力和素养。就系部教科研工作的推动开展而言,系部管理者由于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具体教科研工作的参与或从事方面或可降低要求,但在具体教科研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管理、调控等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意识到系部管理者上述方面的能力提高或素養提升本来就是热门的科研问题,要防止其负能量扩散对系部教科研推进工作的毁灭性伤害。

要将系部教科研工作目标常悬于心、常念于口,经常以目标达成情况提醒、督促或鞭策相关责任人,发挥教科研工作目标的动力牵引作用。要加强和改善对系部教科研工作推进执行系统的监督和管理,要注意提醒、督促或指导相关责任人通过“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将教科研工作任务有效落实到年级组、教研组、专业组、竞赛组、备课组或具体个人,通过不断跟进保证相关责任人按时按量按质完成阶段性或整体性教科研工作任务,通过类似绩效考核的适时点评清晰、准确地判断具体教科研目标实现的程度,为系部教科研战略目标调整提供客观依据。

四、加大系部教科研激励度

激励的含义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通过高水平的努力来实现组织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换句话说,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8]激励作为一种推动工作的手段,体现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对合目的行为的驱动以及对不合目的行为的抑止。推动系部教科研工作深化发展,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教科研激励度。加大系部教科研激励度,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机制,加强激励频度和力度,注重激励信度和效度,合目的、合规律地推动系部教科研工作积极向前进。

要重视并辩证落实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9]教师关于教科研的物质利益,就激励机制而言,主要是指学校及系部关于教科研工作的奖励政策及奖励办法。要将学校及系部有关政策及实施办法及时准确的告知系部教职工,奖励落实时,要帮助有理解困难或有疏忽遗漏的教职工维护教科研权益,要注意奖励的信度和效度,要杜绝“叶公好龙”式的奖励承诺。要更加重视并落实精神激励,避免用非常狭隘的心理学揣度衡量教师的教科研热情,避免用非常片面的管理学机变敷衍教师的教科研智慧,避免用非常肤浅的教育学说教评估教师的教科研价值。要提防将保健性因素当成激励性因素滥用,要重视发挥教科研成就、教科研能力认可、教科研工作责任、教科研深远意义等对教师参与或从事教科研工作的鼓舞推动作用。

要合理运用目标激励机制。就教科研工作推进而言,目标激励机制在于,合理教科研工作目标的预期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激励性,也就是,设置合理的教科研工作目标能够激发出相关责任人努力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从而推动相关责任人做出符合目标实现的积极行动。当然,要特别注意,就目标激励效果而言,具体的、可被执行者接受的且有一定高度或难度的教科研任务目标比空泛的、模棱两可的或唾手可得的教科研任务目标要好。因此,在实施教科研目标激励时,要遵循具体性、难度适宜性、可接受性等原则,并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注意识别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完成行为,做到及时反馈、及时纠偏、及时鼓劲。

参考文献:

[1]阿·科辛,郭官义等译:《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词典》[M].东方出版杜,1991年版,第491页.

[2]钱伟长:《论教育》[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68页.

[3]钱伟长:《论教育》[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1页.

[4]王一军:《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科研2013》[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

[5]李杰:《名人名言》[M].哈尔滨出版社,2005年版,第202页.

[6]黄希庭:《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M].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第119-122页.

[7]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9页.

[8]黄茵:《管理心理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上一篇:光大银行考试真题下一篇:勤俭节约实践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