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个人代理合同(精选8篇)
甲 方(投保人):
乙 方(保险代理人):
使用说明
一、保险代理人、投保人签订本合同时,应认真阅读本合同。本合同一经依法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二、本合同必须由保险公司的法定代理、投保人亲自签订,并加盖保险公司公章(保险合同专用章)方为有效。
三、合同参考文本中的空栏,由双方协商确定后填写清楚。
四、保险代理人应当履行诚实、勤勉的义务,如实告知投保人保险产品的详细情况。
五、当事人可以书面形式对本示范文本内容进行变更或者补充。变更或者补充的内容,不得减轻或者免除应当由保险公司承担的责任。
六、本文本仅适合于保险个人代理合同使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司营销服务部管理办法》和《保险代理人管理规定(试行)》及有关法规,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就保险个人代理事项达成一致,签订本合同。
甲 方(投保人)(个人)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职业: 住址 : 身份证号: 联系方式:(单位)名称 : 住所地 : 组织机构代码: 法定代表人 : 职务 : 负责人 : 职务 : 乙 方(保险代理人)(个人)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住址 : 身份证号: 联系方式:(单位)名称 : 住所地 : 组织机构代码: 法定代表人 : 职务 : 负责人 : 职务 :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 民族: 职业: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
第一条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代理期 限 个月,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律师提示】:代理期限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一般不超过保险合同的承保期限。
第二条 甲乙双方的关系为保险代理合同关系,不直接或间接构成劳动关系。
第三条 甲方委托乙方在本合同授权范围内为甲方代理保险业务。
【律师提示】:代理保险业务是本合同的核心,双方没有劳动关系。
第四条 代理地域范围
甲方授权乙方在甲方经营区域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地区、州、盟)县(市、区、旗)代理保险业务。
第五条 代理业务范围
(一)甲方授权乙方代理下列保险业务(按险种列明)……
(二)乙方代理保险业务的行为限于:
1、向客户宣传、介绍、推荐甲方提供的保险产品;
2、将投保人填写的投保单及相关的投保材料交付甲方;
3、代理甲方收取保险费,并将甲方签发的保险单、保险费收据等相关单证交付给投保人;
4、接受客户咨询;
5、甲方书面委托的其他事项。
【律师提示】:保险代理业务范围由当事人约定,被保险人应当尽量授权代理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以及其他程序性事项,核心业务必须经由被保险人同意或者授权。
(三)乙方不得处理下列事项:
1、签发或批改保险单和保险费收据;
2、核保、核赔;
3、其他未经甲方书面授权的事项。
【律师提示】:涉及保费以及理赔的事项,必须被保险人同意,保险代理人不得擅自处理。
第六条 本合同有效期内,乙方在甲方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行为,由甲方承担责任。乙方超越本合同甲方书面授权范围的行为,由乙方承担责任。
【律师提示】:超越代理权限范围的行为,由代理人自行承担责任。当事人也可以约定如果被保险人追认或者对被保险人有利的行为,可以认可。
第七条 保险费的解付方式和期限
(一)乙方应在收到保险费当日将代收的保险费全额解付甲方或存入甲方指定的银行帐户;特殊情况下经甲方同意,解付期限可以延长为收到保险费二十四小时之内。
(二)乙方不得使用非甲方帐户收取保险费,不得将保险费挪作他用。
第八条 代理手续费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
(一)甲方按照国家规定,向乙方支付代理手续费。双方约定的各险种手续费标准是: ……
(二)甲方按列明的手续费率向乙方支付代理手续费,但乙方所得代理手续费产生的税款由乙方承担。
(三)甲方按每一会计月份的实收保险费以现金或转帐方式结算乙方代理手续费,结算日为次月 日,遇节假日顺延。
(四)甲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以及甲方业务管理需要,可调整手续费标准,如乙方不能认可新的手续费标准,本合同自动终止。
(五)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乙方才有权要求甲方支付代理手续费:
1、甲方已审核签发保险单;
2、甲方已全额收到保险费;
3、代理行为符合代理合同各项约定。
(六)乙方代理的业务发生退保或变更,甲方相应调整乙方的手续费。
【律师提示】:保险费的支付方式由当事人约定,目的是及时地到达指定账户。保险费不包括手续费,由当事人另外约定,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第九条 甲方的权利:
(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个人代理管理制度,并据此对乙方与保险代理有关的行为进行管理;
(二)对乙方代理业务的核保、核赔权;
(三)乙方越权代理及违反本合同其他约定的,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造成甲方损失的,甲方有权向乙方索赔;
(四)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留存乙方《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五)按税务机关规定代扣乙方应缴纳的税款;
(六)了解乙方代理业务完成情况和代理客户详细信息。
第十条 甲方的义务:
(一)根据本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代理手续费;
(二)对乙方在甲方授权范围内代理的保险业务承担保险责任;
(三)为乙方核发或更换《保险代理人展业证书》;
(四)将乙方《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报保险监管部门备案并办理检验;
(五)为乙方提供从事保险代理业务所需展业证件、业务单证和甲方认为必要的宣传材料;
(六)认真听取乙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七)为乙方提供与保险代理业务有关的培训。
【律师提示】:甲方的主要权利是对保险代理业务进行管理,防止乙方越权或者滥用代理权,甲方的主要义务是支付代理手续费,承担保险责任。
第十一条 乙方的权利:
(一)在授权范围内为甲方代理保险业务,并获得甲方支付的代理手续费;
(二)依法解除本合同;
(三)取得甲方提供的有关代理业务的展业证件、业务单证、宣传材料;
(四)享有甲方为其提供的与保险代理业务有关的培训;
(五)拒绝甲方的违法、违规和非书面委托事项。
第十二条 乙方的义务: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以及甲方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遵守职业操守,维护甲方及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甲方的社会形象;
(二)参加甲方组织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三)向投保人全面说明保险合同内容,并按照甲方的要求就保险标的和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对于保险合同中的责任免除条款,向投保人明确说明;
(四)协助甲方了解投保标的的真实情况和风险状况;
(五)按本合同约定向甲方解付代收的保险费;
(六)保守甲方和代理客户的商业秘密;
(七)非经甲方书面授权,不为甲方以外保险机构代理保险业务;
(八)按甲方要求确定展业身份称谓,不向投保人作任何与保险业务有关的虚假宣传和承诺;
(九)在接到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出险通知后,及时通知甲方;
(十)保险合同订立后,在接到投保人要求变更、终止或者解除合同的请求后,及时转告甲方。
【律师提示】:乙方的主要权利是代理保险业务、拒绝非法委托,乙方的主要义务是依法代理保险业务、维护甲方权益、保守商业秘密。
第十三条 保证
乙方请 作为乙方履行本合同的保证人,由其出具的《履行保险个人代理合同保证书》是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律师提示】:保证条款不是必需的,如果是大型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可以由公司出具证明或者提供担保,更为可靠。
第十四条 合同的变更
(一)在本合同有效期内,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依法对保险代理的地域范围、险种范围、代理手续费标准、保证人等合同内容进行变更,并订立补充协议予以约定。
(二)双方如不能就变更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本合同自动终止。
【律师提示】:合同变更主要是对涉及保险代理的范围、费用等事项重新约定,可以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第十五条 合同的终止及解除
(一)本合同期满前三十天内,甲、乙双方任何一方可以向对方提出续签保险代理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续签保险代理合同。
(二)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乙任何一方要求解除合同,应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对方。
(三)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可随时单方解除合同: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2、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甲方信誉和形象;
3、挪用或侵占保险费;
4、串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保险受益人欺骗甲方;
5、使用不正当手段强迫、引诱或者限制投保人、被保险人投保或转换保险人;
6、擅自变更保险条款,提高和降低保险费率;
7、泄漏客户信息及甲方商业秘密;
8、遗失重要保险单证造成甲方重大损失;
9、为甲方以外的保险机构代理保险业务;
10、违反本合同约定中乙方的任何一项义务。
(四)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本合同终止:
1、本合同期满;
2、乙方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3、乙方丧失劳动能力;
4、乙方《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被保险监管部门吊销;
5、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终止的情形。
(五)本合同终止或解除时,乙方须将甲方核发的《保险代理人展业证书》、代理期间有关的单证材料、代理客户资料、乙方和保证人留存的代理合同原件和借用甲方的物品交还甲方,并办理有关手续;甲方交还乙方《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六)本合同终止或解除后,乙方不得再以甲方的名义从事保险代理活动。
【律师提示】:解除合同要履行通知义务,否则即使符合解除条件,程序不合法也是无效的。
第十六条 违约责任
(一)甲方无正当理由,未按本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代理手续费,除应如数支付代理手续费外,每拖延壹日,要向乙方支付应支付代理手续费金额 %的违约金。
(二)乙方未在本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向甲方解付保险费,除应如数上交保险费外,每拖延壹日,要向甲方支付应交付保险费金额 %的违约金。
(三)甲乙双方违反本合同约定,除本条第一、二款的情形以外,须支付壹百元至伍百元的违约金。
(四)乙方超出甲方授权范围或者在代理合同终止后仍以甲方名义进行的活动,除经甲方追认的以外由乙方自行承担责任。
(五)甲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违反合同约定,乙方有权提出解除本合同,给乙方造成损失的,乙方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六)乙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违反本合同约定造成甲方损失的,须按照损失金额支付赔偿金。
【律师提示】:违约责任适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规定违约金是常见的承担责任的方式。完全由当事人在合同中事先明确金额和计算方式,如约定过高或过低,才由法官自由裁量。
第十七条 争议处理
双方因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有权选择以下第 种方式解决争议:
1、向 法院提起诉讼;
2、向 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律师提示】:仲裁约定要明确。从有利于诉讼的角度出发,管辖法院也最好约定,一般来说合同的管辖法院可以是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当事人有约定的,以约定为准。
第十八条 附则
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及乙方保证人各持一份,报甲方所属分公司备案一份。
甲方:
乙方:
(签章)(签章)
一、保险个人代理人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以下简称《保险法》) 第117条规定: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 向保险人收取佣金, 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机构或个人。通说认为保险代理人可分为专业代理人、兼业代理人和个人代理人。其中, 个人代理人是指根据保险人的委托, 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 并在保险人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个人。保险个人代理人在保险人授权范围内, 可以从事代理销售保险单和收取保险费的相关业务。而申请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前提即为持有《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
二、保险个人代理人制度的不足
(一) 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
1. 立法体系不健全。
我国保险监管的实践时间较短, 缺乏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针对保险个人代理人的监管法规存在明显不足, 缺乏实质性内容, 无法指导监管行为的有效实施。同时, 在实体法视野中, 《保险法》虽设专章规制了保险代理人及保险经纪人的行为, 但是原则性规定居多, 缺乏实际操作性。
2. 立法内容不完善。
在立法中, 针对保险个人代理人的监管措施无法做到具体和全面, 缺乏约束力。例如, 准入标准过低, 导致个人代理人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保障;在职前培训方面存在具体规定的缺位, 企业自主权过大;涉及处罚时则主要依靠罚款的手段, 方式单一, 震慑力不足。
(二) 技能培训的缺位
我国的各家保险公司对个人代理人日常的培训并不少, 如各种“晨会”、“例会”等。但这些培训形式上重“训导”, 而非真正的“职业训练”, 这就导致较多个人代理人缺乏法制观念, 责任意识淡薄, 职业道德不足, 业务基础不扎实, 因而在招揽业务时就倾向于借助哄骗、欺瞒等手段, 甚至踏入法律的禁区, 从而致使违法案件的频发。
(三) 佣金制度不合理
我国对保险个人代理人的报酬实行的是无底薪的佣金制。在这个制度下保险个人代理人既没有底薪, 也没有必要的费用报销, 更无法谈及“三险一金”的保障, 他们的唯一可靠有效的收入来源就是通过推销保单获得的佣金及相应的奖金, 这些收入均不确定且不可知, 因而保险个人代理人对自身所做的工作缺乏责任感, 对所属公司缺乏归属感。许多个人代理人并没有将从事保险业务当作自己的正当职业。他们在业务开展过程中, 存在较为严重的短期行为。因此, 佣金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三、完善保险个人代理人制度的建议
(一) 加强对个人代理人的监管
1. 建立保险个人代理人的资信披露制度。
通过资信披露制度, 一方面能让保险人和投保人了解个人代理人的服务水平、技术水平及市场行为规范, 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同时激励个人代理人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 诚信、守法经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投保人对个人代理人进行资信甄别, 挑选资信较好的个人代理人, 使资信差的个人代理人退出保险市场, 从而促进保险代理市场健康发展。
2. 建立保险个人代理人授权制度。
《保险法》规定, 保险人必须承担保险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所实施的行为而带来的相应责任。因此, 保险人有必要通过保险合同加强对保险个人代理人的管理。建立保险个人代理人差别授权制度, 一方面可以控制保险个人代理人由于其素质或经营水平的局限给保险人造成的责任风险, 另一方面对保险个人代理人素质的提高也有不小的促进作用。
(二) 加强培训力度
保险公司应建立长期系统的培训计划, 加强对保险专业知识以及保险理财规划方面的培训, 并相应丰富资格考试的层次性, 以促进其专业知识的增长, 提高其展业技能。在这方面可借鉴美国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 即将针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分为行业统一教育和公司教育, 前者包括的课程为一般课程考试、大学课程考试和专业课程考试, 后者则注重销售方法及展业技巧等实践操作方面。
(三) 改革佣金制度
笔者认为应当建立保险个人代理人的底薪制度, 而该底薪的来源即为其佣金, 并针对不同的个人代理人, 依其资质不同建立相应的标准。这样一来, 能够有效降低保险个人代理人的收入风险, 增加其福利保障。但同时也存在异议, 即该制度将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较高的佣金支付风险。实则不然, 前述底薪制度之利是从个人代理人角度而言, 而该弊则是从保险公司自身利益出发的, 出发点不同, 自然该弊处无法驳斥其利处的存在。同时, 需要指明的是, 虽然该制度会增加保险公司的制度风险, 但从整体而言, 它能够增加代理人违规行为的机会成本, 抑制其短期行为, 并间接增强其对保险公司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唐运祥.保险中介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在重庆保监局的会议大厅里,陈林忧心忡忡地四下张望,寻找安信保险代理公司的踪迹。搜寻的结果印证了他的不安:人群中没有安信公司。
这是2009年8月保监局的例行会议,所有代理公司都必须派人出席。今天看不到安信公司,只意味着一个结果:安信“死了”。
在重庆,安信是最早的、也是硕果仅存的“老三家”专业保险代理公司之一。在今天出席会议的众多同行里,也唯有安信称得上是陈林的“前辈”。安信之死,让陈林生出许多同病相怜的伤感,他忍不住怀疑,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自己?
“死讯”频传
在保险代理行业,“烈士”的名单几乎每周都在更新。2009年一季度,全国市场上又有43家保险代理公司退出了市场,耳畔不断传来同行的“死讯”,陈林的心中不免动摇。
保险代理业的爆发性增长,是从2001年注册资本“门槛”降低到50万元开始的。当初,这被视为放开保险市场的重要信号,包括陈林在内,不少企业和个人,或是怀着进入金融业的想象,或是凭着丰富的客户资源,踩着50万元的门槛进入了这个市场。
然而,200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却将保险代理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从人民币5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而且必须全部是现金。自2001年底开业以来,陈林的代理公司并没有赚到钱,这个时候要他再投入150万元用于增加注册资金,他心里是一百个的不情愿。但他又下不了退出的狠心,他决定再等等,再看看。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等的耐心,不少公司也因此选择了退出。在一季度退出市场的43家公司中,24家“主动解散”的公司大多都属此列。
但安信或许死得更为惨烈。安信老板费文戈说,公司死于自己“经营不善”。
20世纪90年代末,保险代理公司开始在尚显混乱的中国保险市场萌芽,逐步发展成为专业保险中介的主要形式,其业务为代理销售保险公司的产、寿险产品,利润则来自保险公司根据保费收入支付的手续费。
然而,经过十年发展,中国的保险代理业依然孱弱。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493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其中保险代理公司1852家,保险经纪公司362家,保险公估公司279家。保险代理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53.4亿元,仅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56%,其手续费收入也仅为20.05亿元。代理公司“饿死”的状况屡见不鲜。
凶器
同为保险代理公司老板,陈林相信,是畸形的市场“杀死”了安信,也正要“逼死”自己。而“杀人”的“凶器”,非高额回扣莫属。
与多数保险代理公司相同,汽车保险是陈林公司最重头的业务,也正是回扣最为泛滥的业务。由于公司利润完全依赖销售保险获得的手续费,一切市场费用均由自己承担,因此,客户回扣或“返点”增加,就会直接挤压利润。
业务员们无数次地抱怨,客户见面就问“返多少个点”。保险知识相对专业,客户更乐于直接比较返点的高低。返点过低,客户不买账;返点太高,公司又没利润。调整这个微妙的平衡,总要像走钢丝般战战兢兢。
陈林也曾想过改变。
2002年初春,刚当上老板的陈林来到重庆某资源型国企总经理办公室门前,心中的忐忑不亚于当初第一天上班。这间办公室里坐着的人,是陈林父亲的“老关系”,更是公司开业以来最重要的潜在客户。
凭着重重关系,他拿下这单业务本不成问题。但为了说服对方降低回扣比例,他做足了功课,甚至如何切入话题,如何分析利害,都已反复演练多次。
然而,当他跨进办公室的瞬间,还未及开口,那个老总先热情地大笑起来:“哪里还用你亲自跑一趟嘛?我都给下面的招呼了,价格啊返点啊不要太纠缠,直接就给你们公司做——你总不至于敲我的竹杠吧?”
陈林顿时语塞。
这次拜访的结果是,陈林拿下了业务,但回扣还是“行价”——这样的故事后来又多次上演。
陈林也偶有成功的时候,例如,一个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是另一家国企老总。冲着陈林的面子,他同意降低返点,只要求“保证优质服务,价格不掺水”。但当他把业务交给下面的经办人员时,立马传出了“某总这次买保险多花了钱,肯定吃了不少回扣”的谣言。保险代理行业的回扣早已臭名昭著,瓜田李下,反而给铁哥们惹了一身臊。
这些业务在账面上给陈林贡献了不菲的收入,但扣除回扣,利润就变得非常微薄。同时,为了维持客户关系,隐性成本还不可避免。国企领导众多,今天请李总吃个饭,明天请王总唱个歌,一年下来,不仅花费大量精力,到底是赚是赔,已经也说不清了。
无奈之下,陈林只好退出对国企大客户的争夺,公司的保费年收入也从2002年的近2000万元,滑落到目前的500万元左右。这是维持较高利润率的代价,因为在回扣面前,保费规模未必能体现利润。从2000万元到500万元,算上精力上的投入,实际利润的减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超轻量级vs超重量级
回扣泛滥,只是保险代理业畸形发展的表象。它压缩了代理公司的利润,改变了行业竞争方式,却无法解释代理公司普遍亏损的事实。完全不对等的竞争对手,才是保险代理业深陷困境的根源。
陈林的公司,是一家只有10多个员工的小公司,但他在市场上的对手,却主要是他的上家——保险公司。这些对手包括中国人保、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他们要么是巨型央企,要么是已上市的世界500强企业,陈林拿什么和他们竞争?
和陈林的公司相比,保险公司一个地区动辄数百人的销售团队可谓“巨无霸”,其自行开辟市场的冲劲极强。而陈林卖着保险公司的产品,拿着保险公司的手续费,还得和保险公司抢业务。记得有一次,陈林给某保险公司报单后,该公司的业务员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客户身边……有了这样的经历,陈林更不敢轻信保险公司了。只要保险合同没签完,就绝不透露客户信息。
更令陈林头疼的是“飞单”。一些急于冲击保费规模的保险公司,往往会拿出更高的佣金,利诱代理公司的业务员绕过代理公司,把保单直接交到了保险公司。最严重的时候,陈林一年就查实了近十次飞单,实际数量更是无法统计。而他既不能和保险公司翻脸,也很难用解雇威慑手上有保单的业务员,自己只能哑巴吃黄连。
至于那些以往业绩出色的业务员,如今无一不是在保险公司高就,听着他们辞职时或真或假的歉意,陈林只能默默接受现实。
老客户续缴保费更是一场残酷的战争。客户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同,续费时很可能与保险公司直接接触。只要一接触,保险公司多半会千方百计地挖走客户。在客户眼中,保险公司显然比代理公司更具公信力,而且,也许还能给出更低的折扣。
事实上,中国的保险代理制度,完全移植自欧美、日本等国成熟的保险市场体系:高度分工,保险公司单纯负责保险产品开发和理赔等,销售主要通过保险代理人、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中介完成。
审判长:
湖北施南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恩施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保险公司”)的委托,担任田浩诉阳光保险公司保险合同纠纷一案的代理人,根据相关证据材料、庭审,结合本案的争议焦点,现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阳光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冉思荣签订的《机动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条款》真实有效,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当按照该条款内容确定赔偿责任。
在本案质证过程中,原告田浩并未对《机动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条款》真实性、关联性提出异议。该条款第七条约定“下列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三)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四)应当由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赔偿的损失和费用”,原告的损失属于阳光保险公司免责范围,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原告认为合同第七条第三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费用应当由败诉方承担,该条款属于无效条款,此观点明显错误,根据《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该规定充分体现了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双方的约定审理。
本案争议焦点是该条款第七条第四款的法律效力。原告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认为该条款属于附生效条件的条款,所附条件没有成就,合同条款无效。同时原告也认为该条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应当直接认定为无效条款。这属于两种不同的观点,产生该两种观点的法律事实不同,所依据的法律条款也不同,两种观点相互矛盾,不能同时成立。被告阳光保险公司认为,该条款没有附任何生效条件,也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禁止性规定,属于合法、有效条款。该条款并没有以第三者车辆(对方车辆)是否购买交通事故强制保险为标准确定
是否免责,该条款直接约定应当由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赔偿的损失和费用阳光保险公司免责,不存在条件是否成就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承担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赔偿的主体包括了承包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和投保义务人,若投保了交强险则应由保险公司承担,若未投保则由投保义务人承担。
该条款第七条第四款未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本案属于保险合同纠纷,在本案的法律适用上,适用《合同法》的同时,更多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法律并未规定保险公司制定的格式条款中不能存在免责条款,相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八条规定,免责条款是保险合同应当具有的条款之一,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只要是免责条款就根据《合同法》第四十条认定为无效条款”,格式条款提供方履行了免责条款的提示义务和明确告知义务后,条款的内容产生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否则,何来免责条款一说?
二、田浩并未向人民法院提交其与被保险人冉思荣的法律关系,田浩诉讼主体资格存疑。根据《机动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条款》约定,保险理赔的主体必须是被保险人或者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
三、根据原告提交的医院费用清单,原告的住院时间应当认定为三天。
四、免责范围外的损失,阳光保险公司按照合同予以赔偿。
代理人:湖北施南律师事务所
安徽金六州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六安市鑫凯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的委托,指派我担任其诉讼代理人,依法出庭参加诉讼,现就本案的事实和适用法律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案件基本事实
皖N81301挂皖NH058投保于被告公司,投保险种为国内公路货物运输定期定额保险50000元及交强险、商业三者险30万、不计免赔险等,保险期限为5月18日0时至205月17日24时。2008年李少清驾车在云南省开远市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车上运输的山宝牌PYED-1300破碎机损坏,路政设施损坏,后原告方赔偿路政设施损失8000元,施救费5000元,并与上海永鹏物流公司协商达成协议,永鹏物流公司考虑到原告方李少清的实际困难破碎机损失93520元仅要求原告方赔付40000元。
二、被告依法应承担赔偿原告方保险理赔款53000元。
1、原告方投保时被告方未明确告知原告方减轻、免除责任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17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保险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本案通过庭审调查我们知道原告在买保险时除了保险单也没有收到其他任何关于保险合同相关的资料,保险单上也没有记录相关责任免除的内容,仅有的一句话:争议处理办法也看不到投保人的签名盖章,岂不知哪里来的责任免除之说;再从保险人提供的国内货物运输保险投保单也看不出来有责任免除的内容,备注项关于免赔等都是空白,就连投保人签章也没有,根本看不出免赔的内容,更不用说明确告知了。同时从保险法17条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如果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免责条款尽了明确的说明义务,应当由被告负完全的举证责任,而本案被告没有列举任何相关证据。
2、本案不存在责任免除问题、被告方辩解因包装不善导致货物落地受损理由不成立。
前面已说了本案保险公司在被保险人投保时并没有告知减轻及责任免除的内容,而庭审中被告方牵强附会、指鹿为马、胡扯硬拉,硬说原告方货物落地受损就是原告方包装不善导致,就连交警队及保险公司勘查人员也没有这样说,然而被告方说急了就说肯定是,我们知道依法说事,是不允许推测的,保险公司更不允许,必须的举证,否则最起码举证不能承担不利后果,其实说了第一段就可以不说了,正所谓的中国有句熟语叫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退一步说前面保险公司履行了明确告知义务,算是格式条款理解有歧义的话,保险法及合同法也明确规定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话,应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方的解释,当然这里是不存在什么歧义之说的。代理人认为保险公司免责条款必需100%在语言上对的上,一个字也不能错,然后在可以说是否免责的事。
3、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理赔款53000元。
①就本案的损失来说,原告方实际造成破碎机损失93520元,路政设施8000元,施救费5000元,事故发生后原告方及时向被告方报案,要求到现场勘查,参与组织协调赔偿,开远市保险公司定损施救费(吊车费)5000元,路政设施(第三者其他财产损失)8000元,破碎机损失93520元上海永鹏物流公司考虑到原告方的实际困难仅要求原告方赔偿40000元,就本案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给被告方减少了很大的损失。
②庭审中被告举证说其中破碎机及施救费损失双方(和李少清)已协商为36000元及3000元,从被告方举得损失清单证据来看,破碎机及施救费定损39000元这一段内容与整篇内容很多矛盾,不一致,甚至冲突,就整个内容看仍然整个损失为45000元,而39000元这一部分内容不伦不类,是在孤军奋战,无法冲出重围,再说笔迹轻重深浅也不一致,还有王照如和刘什么落款日期是09、8、20而这边李少清是2008年11月11日时间相差甚远,就连经办人王照如边这09、08日期也有改动不好确定,不免有“后来居上”的嫌疑,当然当事人李少清说当时是没有那一段内容的。再说这段话最后又来一句:此定损全额仅作为该货物损失依据是否最为赔偿依据需根据保险条款及相关规定确定。真不知道他们究竟想搞什么。
综上,被告方拒赔理由不成立,应赔偿原告方保险理赔款53000元。
代理人:安徽金六州律师事务所
律 师: 孙良柱
1、依法判决被告承担原告车损费、施救费共计732920元及利息(按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计算,从应当理赔之日2014年3月23日起至付款之日止);
2、本案的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二、事实及理由如下:
2014年1月13日,原告为其所有的沪***号小型轿车向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市分公司购买了保险,双方协商确定按照新车购置价176万元,购买了包括机动车损失保险、不计免赔特约条款等在内的保险。保险期限自2014年1月14日零时起至2015年1月13日二十四时止。
2014年2月20日15时许,原告驾驶被保险车辆沿沛县龙河公路由北向南行驶至安国七堡村附近时,因躲避行人与路边树木发生碰撞后驶入路边河中,造成全车损坏。交警和保险公司均派人到现场查勘,并对事故予以确认。
2014年3月12日原被告双方签订了车辆损失确认单,被保险车辆被认定为全损,定损金额为830720元,残值作价金额为10万元;后残值于2014年3月18日由被告拍卖,所得10万元由原告取得。另外事故发生时原告先行垫付了施救费2200元,应由被告支付。综上,被告应在2014年3月22日前向原告支付车辆损失赔偿款共计732920元。然而被告至今尚未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义务,请求法院依法判决,维护我方合法权益。
法庭调查,原告举证
证据一:保险单
1证明原告向被告投保了机动车损失保险和不计免赔率险。
2证明原被告双方协商确定新车购置价为176万,并以此确定了保险金额。 3证明保险车辆的初次登记时间为2006年10月17日,即被保险车辆的新车购置时间。
4证明保险期间为自2014年1月14日零时起至2015年1月13日二十四时止。
证据二:车损险保险合同范本
1根据第四条约定,原告驾驶保险车辆因坠落导致车辆损失的,保险公司应承担保险责任。
2根据第十条约定,保险金额由原被告双方根据投保时被保险车辆的新车购置价确定为176万元。
3根据第二十四条约定,被保险车辆发生事故后,经被告检验,认定车辆全损,并确定损失金额为830720元。
4根据第二十五条约定,被保险车辆遭受损失后的残值部分已有被告拍卖处理,拍卖所得10万元由原告取得。
5根据二十七条约定,被保险车辆的折旧金额为:1760000*0.6%*88=929280元;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车辆的实际价值为830720元,与被告定损金额一致。
证据三:沛县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出具的沛公交认字[2014]第213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证明被保险车辆发生事故的真实性以及事故的时间、地点、过程。
证据四: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机动车保险车辆损失情况确认书 证明被告对被保险车辆认定为全损,并确定损失金额为830720元。
证据五:机动车转让协议
证明被保险车辆残值部分已经处理完毕。
证据六:施救费发票
证明施救被保险车辆时原告支付2200元施救费。
被告答辩情形:
注:法庭辩论主体思路为被告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证明保险单、保险合同条款和定损合同无效,否则应认定保险合同真实有效,双方应予以履行;是否能证明事故不属实;是否能证明事故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情形一:投保人投保时未如实告知投保车辆的二手车交易价格,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投保人存在欺诈,要求撤销已经签订的定损合同。
法律依据:《保险法》第十六条: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我方辩论:1保单上明确载明投保车辆的初次登记日期为“2006年10月17日”,因此被告在保险合同签订时就应当知道投保车辆系二手车,但未询问二手车的交易价格,我方无告知义务,更不存在欺诈。
2投保车辆的交易价格与保险合同无关,不影响保险合同的效力。车损险合同是按照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确定保险价值的不定值合同,而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与其交易价格无必然联系,即使是通过无偿赠与的形式获得保险标的的所有权,也不影响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
情形二:保险金额超过保险价值,超过部分无效。保单上的保险金额为176万元,而投保车辆的实际价值即其购买价格为26万元,因此保险金额远远高出保险价值,超过部分无效,只同意在26万的保险金额范围内理赔。
法律依据:《保险法》第五十五条: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约定的保险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
我方辩论:对方主张以投保车辆的购入价格作为保险价值,既无合同约定也无法律依据。实际上在投保时当事人是以新车购置价来确定保险金额的,即双方协商确定新车购置价为176万元,并以此确定车辆损失保险的保险金额也为176万元。这样的确定方式符合保险条款第10条的规定,应当成为赔偿处理的依据。
情形三:对交通事故的真实性不予认可。在保险公司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时,原告身上并无水迹,与原告所称车辆在其驾驶下入水的情形不符,因此本次交通事故的真实性存在疑点。
我方辩论:因为事发时为冬季,原告在驾车落水后涉水上岸衣服已经湿透,冰冷难耐遂去附近的集市购买新衣换上,因此身上才会没有水迹。
对于此次交通事故有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被告无确切证据的应以此为准。
情形四:保险车辆损失不在保险责任范围内。保险车辆是在撞击后驶入河中导致车辆损失的,根本损失原因是落水。而落水并不在保险合同第五条保险责任的范围内,因此不予理赔。
合同依据:《保险合同》第四条: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因下列原因造成被保险机动车的损失,保险人依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一) 碰撞、倾覆、坠落;
(二) 火灾、爆炸、自燃;
(三) 外界物体坠落、倒塌;
(四) 暴风、龙卷风;
(五) 雷击、雹灾、暴雨、洪水、海啸;
保险代理人在保险市场的地位与作用
保险代理人作为保险中介, 是连接保险人和投保人的桥梁, 在为众多保险客户的投保提供“通路”的同时, 拓展保险业务的市场范围。实践证明, 保险代理人是保险业繁荣的重要推动力, 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代理人执业活动是保险公司保险业务的延伸, 是保险人和客户之间的桥梁。保险代理人在保险市场的作用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 延伸和扩展保险业务经营范围, 推动保险业繁荣发展;其二, 保险机构通过保险代理人将保险信息传递给保险客户, 唤醒其潜在的保险需求, 为其提供便捷渠道;其三, 为保险客户提供持续、有效、高品质的服务。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代理人的保险代理业务获得大量的市场信息, 有助于保险公司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不断完善有关保险服务条款和经营策略, 改善保险业务流程, 提高保险市场竞争力和最大限度的开发保险需求。
现行保险代理管理模式弊端
1. 保险代理的人法律地位不明确
保险代理产生主要原因是保险人与客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保险-代理-客户”是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要素。《保险法》设置了大量条款来限制保险人, 最大限度地保护投保人的利益, 却忽视了对保险代理人的执业行为的规制和监管, 这是《保险法》最明显的立法理念缺陷。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是代理关系还是劳动关系普遍存在争议。如果二者之间是劳动法律关系则意味着保险公司要受《劳动法》的约束, 必须为保险代理人提供相应劳动保障;如果二者之间是代理关系则是代理人自己保障自己。根据2006年保监会答复贵州保监局《关于保险个人代理人在保险公司中法律地位问题的请示》时表示, 个人保险代理人属于保险代理人的一种, 其与保险公司之间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但是在具体法律关系中, 应由双方通过协议决定。该答复尽管明确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但是并没有解决具体法律关系中双方权利和义务。在现行保险代理机制下, 保险公司与保险代理人签订的是委托代理合同, 二者之间完全是委托代理关系, 即意味着保险代理人不是公司员工, 与保险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因而无法享受保险公司的各种福利和各种社会保障。同时, 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却对保险代理人规定了严格管理制度, 为其设定了诸多义务和责任, 出现了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不合理现象。“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保险代理人的法律角色定位模糊, 普遍缺少职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成为保险公司的“边缘人”。
2. 佣金提取机制存在缺陷
保险代理人“佣金制”由友邦保险引入中国内地市场, 并一度成为寿险业营销主渠道。保险公司与代理人之间相对“松散性”的佣金关系, 造成保险代理人才流动性较快, 违规违法成本很低, 退出的机会成本很小, 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保险代理人“短期”行为, 即片面追求保费收入, 并且出现多家代理或频繁跳槽行为。同时, 目前国内寿险公司的佣金提取采取“前期迅速递减制”, 即保险代理人每销售一份寿险, 即可从代理的寿险公司拿到一定比例的佣金, 而且在以后几年内将佣金全部提完。这种佣金提取机制虽然能激发保险代理人的开发客户的潜能, 但却忽视了保险代理人应当承担的由其不当行为导致的投诉、退保等不确定风险。
3.保险代理人诚信机制缺失
保险代理人一直是保险法中诚信原则适用的盲点。诚信原则是保险业发展的生命线。恪守承诺, 竭诚服务, 是保险行业的信条。保险业具有很高的专业性, 保险代理人比投保人更具有信息优势, 特别在保险条款和保险服务方面。告知义务是保险代理人诚信执业的主要内容, 代理人应将保险相关信息如实告知投保人。但是由于保险代理人普遍缺乏职业归属感和责任感, 心理上有“短期”意识, 有些保险代理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 在执业过程中出现故意曲解保险条款、夸大保险利益回报、甚至欺骗客户等不良行为。保险代理人诚信缺失不仅侵犯有些投保人的合法权益, 影响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而且有损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保险代理人管理模式创新
1.明晰保险代理人法律地位
保险代理人法律地位的明晰是改革保险代理人制度的前提, 也是规范保险代理人制度的主旨。立法机关应对保险代理人的“尴尬”身份进行界定, 明确其权利义务, 强化监管部门职责, 规范保险代理人队伍执业行为。保险机构应重新审视保险代理人的地位和作用, 对其进行“改制分流”。例如, 吸收较为优秀的保险代理人成为公司员工, 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培训其他保险代理人并建议转入保险代理公司工作, 使其成为代理公司的合法员工, 确立保险代理关系。这样既有利于监管部门监管保险公司和代理公司的市场行为, 又有利于明确保险公司的管理职责和增强保险代理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2. 改革佣金制度
改革现行佣金分配制度是规范保险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佣金制度对保险代理人有着激励和约束作用, 但是现行的佣金制度由于集中支付在初期, 刺激代理人的长期利益。对保险代理佣金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 降低初年保费的佣金比例, 调高以后各年的佣金提取, 以长期的经济利益弱化代理人“短期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 在后续佣金的发放上, 应综合考察保险代理人的退保率、投诉率等指标, 根据其业绩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对考核结果优秀的保险代理人予以经济奖励, 反之则予以惩罚, 增加代理人的违约成本。
3. 健全保险代理诚信机制
保险代理人诚信管理, 关键在于建立机制, 使保险代理人的诚信行为能够从这种机制获得好处和利益。具体而言, 首先, 建立保险代理人信用评价机制。从国际经验看, 建立保险代理人信用体系是铁定的。保险代理诚信机制构建可以借鉴旅游管理部门对导游从业人员管理机制, 建立保险代理人诚信网络查询系统, 向全社会公开其执业信用记录。其次, 要完善保险代理人信息披露制度。作为保险业监督机构, 保监会应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建立代理人的信息查询系统, 让客户能够通过信息查询系统便捷查到代理人个人信息, 从而有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最后, 完善保险代理人“失信处理机制”, 制定具体措施, 惩罚保险代理人失信行为。保险行业内部要加强信息协作的力度, 充分实现保险代理人诚信信息共享。同时还可以建立风险抵押制度和代理人执业风险保险制度, 防止保险代理人“失信”行为出现, 从而有效地保护客户和保险公司的合法利益。
过去,李宁的公文包总是厚厚的塞满资料。拜访客户过程中,他先后要完成寻找客户需求点、设计客户计划书、讲解计划书、向公司提交投保申请等工作;为了完成这些工作,他需要不断约见客户,还要往来奔波于客户和公司之间,完成投保进展、保单支付、处理核保问题件等流程,这个过程需要大约一周时间。
现在李宁不再需要携带大量纸质材料,只要携带几份“客户电子化投保申请确认书”以及监管要求的其他投保单证。为客户办理几项简易单证填写签字后,李宁开始在iPad或者电脑上为客户展示和设计产品,随后进行电子化投保、核保以及在线支付,15分钟的时间就能生成一份保单,不需要公司后台人员的协助。
李宁说,如果用户允许,他甚至会使用客户家里或办公室的电脑,或者鼓励客户自己操作投保申请,这样会让客户产生“我的保单我做主”的良好感觉。除了iPad和电脑,平时他还会使用手机查询保单状态,多种方式并用。
这一转变开始于2011年5月,泰康人寿开始为代理人提供直接的销售技术服务,并率先进行移动互联网的布局。2012年,国内保险业开始整体青睐移动互联网,而此时在泰康人寿采用移动模式处理业务的保险代理人已经达到95%。
“最初在代理人中推行这样的服务,很多人并不习惯——他们觉得使用纸质资料,回到公司让内勤人员帮忙也很好。”泰康人寿运营中心客户核保部总经理岳洁表示,“不过,现在他们越来越习惯新的工作方式。”
泰康人寿的助理总裁、首席信息官刘大为认为,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布局带给泰康人寿的改变并非一项简单的技术改变。这种改变涉及业务流程、系统架构、技术能力、客户体验、运维方式等,是广泛且深层次的。“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原本的设计思想是白天受理业务,晚上通过包含大量业务逻辑的批处理进行处理,不间断的系统对外开放服务本不是保险系统的强项。”
“当我们推行这个系统时,第一次把服务直接交付给十几万的保险代理人,越来越多的保险代理人在8小时之外处理业务,于是必须让技术系统适应7×24小时运作模式。”他表示,“除此之外,过去由技术部门提供系统给业务部门使用的模式也在发生逆转——从客户体验到服务内容,代理人自下而上给我们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
这一逆袭故事是如何演变的?
推行新模式
2011年,泰康人寿技术部门开始推行直接的销售系统服务,当时比较成熟的一个模式是给每个保险代理人发放笔记本电脑+POS机,来处理投保流程和客户的保费支付。不过刘大为认为,这种模式并不符合泰康的实际情况,为每个保险代理人配备笔记本电脑和手持POS机,推广和运维的门槛太高。于是,他和运营中心核保部谋划采用iPad推广服务。
但岳洁表示,在技术上用iPad实现自动核保、录入保单、收费等服务并不难,但一开始便只推行iPad应用会非常艰难——“北京的业务员可能买得起iPad,其他省份的业务员未必买得起,而公司在设备上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投入。”
她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最近在一家同行浮现,这家公司2012年开始推行基于iPad应用的销售技术服务,但随着苹果公司不断推出新一代的iPad,它面临为不同时期配备的iPad进行服务升级的问题。为此,泰康人寿在制定这项业务方案时,采用不锁定终端、先做普及应用再做差异化应用的策略,即最初推出的应用是基于浏览器版本的销售系统,随后才在2012年下半年为保险代理人推出APP服务,以及陆续推出的消费者个人可下载的客服APP、投保APP等服务。
李宁是2011年的第一批尝鲜者,“按照传统流程,我需要进行7项流程的操作才能完成保险销售过程,这期间需要不断约见客户,介绍公司、自己以及产品,现在这种模式完全改变了,客户也更喜欢新的模式。”李宁表示。
“保险只有依靠信任才能出售给客户。”岳洁表示,为了增强信任感,泰康人寿在销售系统上,不仅提供销售功能、展现泰康人寿的公司介绍、泰康动态新闻,并且开始推行“泰康之星”(属于泰康人寿保险代理人的内部业绩评选)。李宁在这个排行榜上已经到达4星,这样充分的信息披露增强了客户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的信任度。
同时,技术部门还优化整个投保的流程:在iPad上将原来纸质的保险建议书设计为可以根据客户的年龄、家庭收入、需要的保障等提供个性化的保险计划书;并且支持建议书内容一键转化为电子投保申请,节省了客户重复填写投保申请的时间;随后,可进行自动核保,有的极低风险保单一输入系统便自动生成保单,而风险较低的养老保险、少儿保险可以很快通过核保实现承保,所有过程在15分钟内完成。
“除此之外,新销售系统还对保险代理人的自主经营提供支持,这在同业中是独一份。”在刘大为看来,在外跑保险的代理人相当于经营一个小型公司,有的保险代理人也管理一定规模的团队,因此通过系统实现对客户,业绩和团队的管理尤为重要。
在这类服务中,李宁最关心的是,系统展示的未来一个月的客户生日,这时候他会编辑短信,通过公司系统发送短信给客户增进感情;其次,他会通过系统关注哪些客户应该缴费了,从而发放缴费通知书以免保单失效。李宁还是一个小团队的负责人,负责4、5名保险代理人的管理,他也会通过系统关注团队的业绩,系统也会给他督促提醒本组的业绩信息,同时系统也会提醒每个人本月还需要完成多少业务。
过去,李宁处理一个保单,需要来回公司两三趟处理客户的建议书、保单、收费等流程,有时还打电话找内勤人员查询其他情况,比如某张投保申请是否可以承保、客户是否按时缴费,有时候到了业绩考核的时候,还会查询为什么某个单子没有计入系统等琐碎问题;现在,他不再求助内勤,而是通过各种终端进入系统便能了解相关的情况。“这就像随身管家一样,可以处理保单,还能提醒我哪些事务需要处理。”2012年,李宁的业绩比2011年翻了一番,他认为是新模式帮助他快速实现了业绩的攀升。
如果客户出险,泰康人寿的核赔人员也会通过公司定制的平板电脑,对现场的资料进行拍照上传,“这是前后台联动的模式。公司后台人员负责对这些资料进行审核,客户即刻便可以享受赔付。”泰康人寿核赔经理高林林表示,赔付等相关信息也会通过系统传递到保险代理人的销售系统中。
岳洁认为,新模式的效果显著,“首先减少了内勤人员的运作成本,原来保险代理人的业务请求占据内勤人员1/3的时间,现在业务全面增长但不再增加内勤人员;其次,减少业务员来回奔波的时间,也节约客户等待的时间,增强了客户的信任度;第三,客户的保单能及时生效,改变了传统运作模式;第四,无纸化运作,节约一年几百万保单需要的纸张(每份保单大约需要打印十几页资料),以及一年300多万元的外包公司服务成本,后者负责将已扫描的保单信息再次逐一录入公司系统。”
用户逆转
李宁是这项互联网应用的拥趸者,他的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作时间,客户在晚饭后要是有兴趣,也会通过系统申请保单,当天零点后保单便可生效,客户便可在第二天享受保障。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这类24小时全天候的业务请求越来越多,保单的处理速度一度变慢。技术后台为此进行了相应改进,刘大为带领团队让新系统逐渐适应了7×24小时的运作模式。刘大为表示,虽然信息技术部并没有改变已经构建的系统模式,但是在未来的新建系统中,将会考虑支撑7×24小时不间断的业务运作模式。
“如果放在三五年前,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保险代理人不会接受这样的模式,使用纸张天经地义,而且当时的在线支付还不发达,3G网络也没有这么普及。”刘大为表示,“现在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代理人希望通过电脑或者Pad在用户面前演示产品和保险计划,或者可以在周末或夜晚处理业务,而不是在上班时间拿着投保单到公司,交给公司再等待一个礼拜。”
李宁坦承,新的手段确实解决原来很多问题,不过他希望获得更多的服务,“如果不仅可以从系统中查询到投保人的资料,还能查询投保人的出生年月、身份证等资料就更好了,这样就能为被保人提供更多的服务了”。现在为了获取被保人的信息,他只能回到公司求助内勤人员。而另一个问题纯属苹果的系统问题,苹果电脑无法支持很多文件格式,并不方便办公,李宁希望公司在销售系统中增加更多办公服务。在使用过程中,李宁会向分公司的业务管理部提出一些需求,公司会在每天的例会中通报解决办法。
在日本工作多年的刘大为试图用“产消逆转”四字来表述泰康现在信息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意思就是现在用户对技术和系统的认知和掌握,对系统功能的需求超越了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水平。他表示,过去他们提供系统给内部的运营部门,更注重流程的效率和合理;现在为保险代理人提供技术服务,系统界面的友好性成为决定用户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为此他们会请专业人士设计页面,提升客户体验;同时,通过系统改造,提升数据的新鲜度,以满足一线人员的需要。
目前,信息技术部门会和各个业务部门衔接,处理来自保险代理人主动提出的越来越多的业务请求。比如,代理人会提出“我刚卖了一张保单,我的佣金为什么不能马上看到?考核结果为什么不能马上反映?”刘大为解释,由于还需要走回执确认、佣金计算等各种内部流程,系统目前尚不能“马上”呈现这一结果。不过,对代理人而言,他们的本能需求则是“为什么不能马上”。
因此,刘大为和技术团队力图在用户提出请求前,预先做好更多服务,比如当保险代理人的使用率超过90%后,开发团队已经在布局智能手机版。未来还会为保险代理人提供更多的数据服务:比如当投保人给客服打电话之后,可以将信息及时推送给相关的保险代理人。同时,他们希望可以集合更多的内部和外部的情报分析、业务数据分析,为保险代理人提供业务建议等。
【保险个人代理合同】推荐阅读:
个人保险代理合同协议11-10
专业保险代理合同05-25
平安人寿保险代理合同书10-02
个人养老保险退休05-26
保险年度个人工作总结07-19
儿童个人大病医疗保险10-07
社会保险个人缴纳比例10-12
银行保险个人工作总结11-09
个人商业保险税前扣除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