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2025-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程地质学与土木工程的关系(精选12篇)

工程地质学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篇1

关键词:工程地质 环境 人才 机遇

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 环境 人才 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科学。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并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并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时期迅速成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有了飞速的发展的进步和发展。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中国特设的学科。举世瞩目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塔、以及三峡水电站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但是十年**造成的人才断层,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地质师相继离岗,各勘测设计院明显缺地质人才,八十年代期间各院比较整齐的地质副院长和院级地质总工,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与工程地质专业不相适应,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局限,人才资源开发机制的问题,择业行为中的浮躁动机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优秀地质师的成长。高质量高水平的工程地质分析成果,出自于高水平高素质的地质师。有人说二、三年就可以培养出地质专家,实属无知。其实,要培养出一个具有工程地质分析能力,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地质师,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夫,大量的工程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相关学科专业的学习和渗透,是决不可能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地质师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培养优秀地质师的难度可以说远远超过培养博士、研究员和教授的难度。

汪恕诚部长曾经讲话强调:“不能老修改设计,因为搞招投标尤其是国际合同,修改设计就意味着被索赔”。少修改或不修改设计,是对工程地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基本地质资料不准,修改设计就是必须的。高标准严要求就是挑战和机遇。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际上又是一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相互影响的壮丽史诗。以前我们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成是与天斗与地斗的斗争关系,实践证明,人与大自然斗争的结果,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性的小胜利,而大自然反过来对人类的惩罚却是灾难性的。人类的每一次产业革命,无不与工程建设有直接关系,与地质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建国以来,我国的基本建设此起彼伏,新一轮的建设高潮正在兴起。在多专业组成的基建队伍这个庞大乐团中,地质师要起到指挥和首席演奏家的作用,甚至还要担负起独奏华彩乐章的作用。

尽管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工作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题,然而这更是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自然,保护环境,防止灾害,造福人类,是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师的艰巨任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韦港 《工程地质随想》 1997年4月24日

2:何培玲 张婷 《工程地质》 2006年1月

3:韦港 《工程地质-面向21世纪》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

4:黄鼎成等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地球科学》河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10月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

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

(一)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

建筑场地---指工程建设所直接占有并直接使用的有限面积的土地,大体上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的建筑物所在地。从工程勘察角度分析,场地的概念不仅代表着所划定的土地范围,还应涉及建筑物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与岩土体的稳定问题。

建筑物地基----任何建筑物都建造在土层或岩石上.由于承受由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而是土层或岩层一定范围内原有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土层或岩层称为地基。地基在静动荷载作用下要发生变形,变形过大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致使建筑物不能正常使用.因此,地基与工程建筑物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

地基分类

地基类别 天然地基 软弱地基 人工地基

定义 未经加工处理

直接支撑基础的地基 地基土层主要有淤泥,沙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所构成 人工加固处理的地基

特点 一般不太稳定 土层压缩模量小

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大 较稳定

说明:要确保建筑物地基稳定和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A、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不超过地基的承载能力;

B、保证建筑物不因地基形变而损坏或影响其正常使用。

任何工程建筑物都是营造在一定的场地与地基上的,所有工程建设方式,规模和类型都受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所制约.地基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经济与安危,而且一旦出现事故,处理比较难。因此,在设计每一个建筑物之前,必须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充分了解建筑场地与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论证和评价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不良地质现象,软弱地基处理与加固等。

(二)岩土工程的技术决策和实施方案

实践证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做的好,设计、施工就顺利,工程建筑的安全运营就有保证。相反,忽视建筑场地与地基勘察工作,都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轻则修改方案,增加投资,延误误工期;重则酿成灾害。例如某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商住楼,于1993年12月竣工交付使用,在交付使用半年后,出现了较大的基础不均匀沉降现象,最大沉降量达成200mm,致使从基础到屋面产生多处裂缝,造成重大质量事故。所以,任何类型的工程和工程建设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把建筑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和阐明,作为工程地质

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是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据此才可能较有成效地完成以下有关工程地质工作的一些实际任务。

1从工程地质观点出发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形式;

2在已选定的建筑场地及其周围,根据建筑类型,规模和特点,从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入手,预测并论证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提供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学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篇2

1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众所周知, 地壳[1]和地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所以, 地质环境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对我国的地质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定程度的破坏了地壳和地表环境, 造成了近年来地震、地裂、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因此, 对构造地质和工程地质的研究日益重要。构造地质学相较于工程地质学, 有比较明确的研究目标, 所以, 工作人员在做构造地质研究时工作效率较高, 而且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源, 研究出地壳或者岩石圈的构造, 然后对被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修复工作, 改善目前我国日益加剧的地质灾害问题。而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人类活动以及建设工程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然后总结出建设工程的各项工作对地质的破坏程度。通过工程地质学, 建筑行业可以选择出更加合适的建设场所, 但是, 工程地质学并不包括研究地壳或者岩石圈的生成演化, 所以对于后期修复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所以, 工作人员应该把构造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相结合, 这样既能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还能够保护我国的地质环境, 减少地震现象的发生几率, 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造地质是工程地质有效的理论依据, 是建筑工程顺利施工的安全保证, 所以, 构造地质和工程地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为了保护我国的地质环境, 工作人员一定要协调好构造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关系, 在工程地质中合理应用构造地质的理论, 顺应地壳的运动规律, 在维持地表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建设工程, 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如何在工程地质中应用构造地质学

构造面[2]是工作人员进行构造地质研究的工作重点, 构造面主要表示地壳和岩石圈的结构形态。工作人员一般会选比较有代表性的面, 比如断裂面、褶皱面等。而且, 构造面的结构形态关系到所属区域的地质稳定性, 同时影响着地下水的渗流状况, 所以, 在进行建筑工作的过程中, 首先要研究施工区域的构造地质, 掌握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然后再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施工方案, 把建设工程对地质环境的损坏程度控制到最小, 这样才能使建筑行业获得最大的利益, 而且可以促使建筑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此外, 在工程地质中应用构造地质学, 工作人员就可以依据地质的构造来进行建设工作, 维持地基的稳定性, 保证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构造地质学应用于工程地质, 可以有效地增加地壳的稳定性, 防止地壳出现大幅度的变化, 避免地震、地裂的现象的发生, 从而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 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

3 构造地质对于工程选址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 山区最容易出现地质灾害问题, 在建设山区工程时, 一定要特别注意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3], 然后在建筑工程施工前, 先进行构造地质的研究工作, 按照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 合理的开发利用山区资源, 进行工程的施工工作。山区由于地壳运动不稳定, 一般会给人们带来较大的伤害, 比如前几年的汶川地震, 就造成了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严重的情况。发生地震后, 短期内会出现余震现象, 所以必须选择合理的位置来安置灾民, 避免产生二度伤害。构造地质研究是对工程安全的保证, 可以降低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维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盆地是比较适合的建设工地。但是由于地壳运动, 盆地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虽然不能完全排除, 但是通过研究构造地质, 可以对发现盆地中不稳定的区域, 然后进行控制工作, 一旦出现地震、地裂情况, 人们可以快速的采取方犯措施, 减少人员伤亡数量。按照构成情况, 可以把盆地划分为伸展盆地、走滑盆地以及压陷盆地。其中, 压陷盆地最稳定, 最适合被选为建设工地, 最适于人类居住。所以, 很多大型工程都建设在压陷盆地上。不过, 压陷盆地靠近山的地方稳定性较差, 所以在进行施工时要与山带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走滑盆地和伸展盆地具有较强的活动性, 地质环境很不稳定, 不适合建设工程。

4 构造地质在维护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应用

在进行建设工程的施工工作时, 施工人员不仅要在地面上作业, 还要进行地下作业, 但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地下洞室经常出现坍塌现象, 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也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 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地下洞室的稳定性, 避免坍塌现象的发生, 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使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顺利的进行。在山区进行工程施工时, 更要维护地下洞室的稳定性。

工作人员要通过调查研究当地地质环境, 研究施工区域的地质构造, 结合锚杆支护技术, 保证地下洞室的稳定性, 创造出安全的施工环境, 以保证人们的安全。

5 构造地质在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当中的作用

一些学者近年来通过研究构造地质学中的大陆动力学理论和岩石断裂力学理论, 得出了区域动力学稳定性。这一理论能够把地震活动性与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一个合理的有机整合, 从而实现从区域地壳到场地地基的稳定性综合评价。地壳深部变异层带来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区域深层地壳的稳定性, 大陆岩石圈通过结构和流变特征被分成了四套动力学子系统。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构造地质和工程地质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而且构造地质学在设计山区工程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 一般情况下是同时研究着两种学科的, 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可以使工作人员在处理工程地质问题时具有明确的目的,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而且还能够从根源上解决我国的地质灾害问题, 保护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维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王爱国, 杨斌, 周俊喜.复杂长线工程场地工程地质与工程地震条件评价——以永古高速公路为例[J].西北地震学报, 2010, 01:165-171.

[2]付大庆, 孙宏伟, 张世欣.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与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比较[J].岩土工程界, 2012, 01:232-235.

工程地质学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篇3

关键词:工程地质 思考 辩证关系 环境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16-01

1、引言

19世纪中叶,国外的地质工作者开始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工程地质学的学科体系[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与环境,研究工程与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产生的有关问题的科学[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从根本上讲就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的运动和发展,其实质就是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是工程地质学的主旋律,构成了其的基本的矛盾运动,并有力地推动了其发展。

2、工程地质问题的回顾

2.1.1 学科性质

传统工程地质的核心任务就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工程作出相关的工程地质评价[2];从工程学角度来看,工程地质学科必须深化到工程中去,将查明条件、评价评判再往前延伸,开展工程设计和施工工程地质。因此,从工程地质学科特性来说应是地质学与工程的交叉结合,它和基础地质学不同,具有理学和工学的双重特性,这就决定了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学永恒的主题。

2.1.2 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与工程建设及人类工程活动相伴生,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工程建设的需求和发展。经过40多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步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行列。从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开始,经过50年成千上万项工程的多方实践和理论创新,使我国的工程地质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积累大量经验,获得突破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体系。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等的兴建,标志着中国工程地质实践的广度、深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反映了中国工程地质发展的历程及与其相匹配的工程地质水平。

工程地质人员通过对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解决,逐渐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它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和概括。因此,思维方式的发展反映了工程地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历程。工程地质思维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形式:地质演化思维、地质结构思维、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思维、环境工程地质思维、工程地质系统思维[3]。这些思维的发展体现着工程地质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中所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同时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辩证过程。

从工程地质学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的一个认识过程,从被动到主动,从主动到拓展,逐步完善使得地质工程发展更加趋向于完美。

3、工程地质问题的发展

3.1.1 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基于学科知识领域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基本问题、基本理论和研究前沿等,并由此构成一门学科的知识领域。因此,在研究事物的某一层面时,对象的内核与外延的界定必然涉及相应学科的知识领域,并使学科功能得到一定的体现。

一个现象或问题的产生可能有多个原因,各自依赖于一定的学科知识,因此就有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滑坡为例,滑坡的破坏可能是由于斜坡岩土体强度不够、可能是由于河流冲刷坡脚使斜坡形状发生变化,也有可能是由于斜坡内应力状态发生变化所致。相应地,对这些滑坡的研究需要运用滑坡动力学、地震工程学、工程地质学及岩体力学等学科知识,并因此提出不同的抗滑减灾措施,使各个学科的研究目标得以实现

3.1.2 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体现学科的发展

工程地质条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一定的生命特征,有其产生演化特性因此工程地质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发展的思维而不是定势思维。传统工程地质学中,工程地质条件通常包括区域构造地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动力地质现象等方面,显然无法包容制约工程建设活动的各类因素,工程地质环境代替工程地质条件,可理解为地质环境与工程环境的迭加与复合,是当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工程地质不仅要研究工程活动中地质环境对工程安全的影响,而且要研究工程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地质环境,使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这是工程地质人员以发展的眼光在不断变化的工程中总结的规律也是宝贵的经验。

基于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化、活性化思想提出的工程地质问题称为具有环境化、活性化思想的工程地质问题[3]。由于问题的提出基于学科的知识领域,因此对这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就必然反映出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在水土保持、水库运用管理、库坝联合运用以及加高淤积水库大坝的勘察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提出了研究水库淤积问题的主要工程地质任务,并总结出“蓄清排混”的运用规律。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界定反映出在水库工程地质工作中考虑水库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影响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化的思想。

4、结束语

工程地质问题是地质学科和工程学科的交叉点,工程地质学通过这一交叉点不断和边缘以外的学科结合、交织和渗透,从而改进内涵、扩大外延,促进学科发展,并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因此,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源动力。具有环境化、活性化思想的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基于本学科的知识领域,因此,对这类工程地质问题以工程地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保护环境,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特征,表明工程地质学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陈礼仪,黄润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5 ,(4) : 34-38

[2]李智毅,杨裕云.工程地质学概论[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试题 篇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专业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题,20分)1.洪积物

2.承压水

3.构造地震

4.抗剪强度

5.地下水: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题,40分)

1.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组成物质和结构、构造特征有哪些?

2.什么叫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有哪些基本要素?

3.坝址选择与河谷地貌的关系是什么?

4.水利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三.论述题(40分)

工程地质学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篇5

和综合应用性首先必须重视岩土地质勘查前期的全面性分析与预测工作,以实现地质勘查与工程建设实际的适应性与目标匹配性,从而结合工程实际的情况,建立相应本构模型,运用合理适宜参数,解决不同岩体类型下的工艺操作的问题[2]。此外还要拓展现场勘测过程中勘查手段的关联性和补充性,灵活地选择勘查的技术,并适时利用诸如工程物探技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岩土勘测工作的全面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

3.2强化岩土工程的计算机分析及结果评价

一方面需要提高岩土取样的代表性和科学性,加强岩土测试和各种原位测试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岩土工程施工提供可靠、详实、完整且适用数据与参数,还为岩土工程技术的评价与选择提供技术前提;其次,强化岩土工程设计中计算机的应用,通过计算机来提高岩土结构模型和介质相互作用模型的测算与分析,以优化传统计算方法和测试技术的精准性、效率性和全面性,实现对工程施工的适应化指导。

3.3提高岩土勘查技术与岩土设计施工的衔接

在正式的勘探工作开展前,勘查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工程设计的意图,清楚建设工程的工程特性,以达到勘探工作目的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从而确保勘查结果为工程设计与岩土工程施工提供直接而实用的引导与数据参考[3]。此外还要强化岩土勘查工作对施工设计和施工技术选择上的优化指导作用,不断提高设计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对勘查报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更好地组织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岩土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率的稳步提高。

4结语

岩土工程的勘查工作是实施岩土工程技术选择及应用的前提,但岩土工程的勘查工作需要工程的设计与工程所应达到的技术指标为指引,才能有效避免勘查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勘查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给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技术实施提供了充分而精准的参考,从而促进我国岩土工程建设的现代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刚.工程地质勘察现状及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31).

[2]张金瑞.现阶段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00027-00027.

工程地质学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篇6

第二节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

一、厂区工程地质勘察

广州市的厂区勘察始于50 年代初。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一批大中型工厂相继上马,为满足设计和施工需要,市设计院在50 年代完成了广州氮肥厂等厂区勘察781 项,总进尺73235 米,勘察手段采用人力铰车组合手摇螺纹钻和水冲钻,基础一般为天然及桩基础。

60 年代,市设计院完成了广东纺织厂等厂区勘察886 项,总进尺59188 米,采用机钻、水冲钻及作土常规试验、动力触探试验。

“文化大革命”前期基建项目下马,厂区勘察随之停顿。

70 年代初,经济建设逐步恢复,至1979 年市规划局勘测大队、市设计院等勘察单位完成了广州石油化工总厂等大批厂区勘察,其中市设计院完成479 项,总进尺33591 米,测试手段增加标准贯入及静载荷试验,基础多为桩基础。

80 年代完成了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等大型厂区勘察, 市设计院承担的工业厂区勘察有221 项,总进尺24207 米,勘察手段应用油压钻机、静力触探、标准贯入、静荷载试验wgi 机械微型贯入仪以及取岩土取试样、抽水试验等,基础一般采用桩基础。其中如:

(一)、广州氮肥厂选厂初勘

50 年代中后期,决定在市东郊黄村附近马安山脚南部兴建广州氮肥厂。

1958 年市设计院承担了选厂初勘,厂区面积33750平方米,孔距以25 米×25 米方格布孔,共完成64 个钻孔,其中技术孔31 个,鉴别孔33 个。技术孔采用手摇螺纹钻,鉴别孔采用水冲钻。总进尺800.55 米。

场区地层为第四纪近代冲沉积的亚粘土、粘土、细、中、粗砂岩风化残积之亚粘土层,残积层顶板埋深为6.4 ~ 12.4 米,根据地质条件,地基建议采用桩基础。

(二)、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勘察

该厂是引进国外设备的大型工厂,厂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大田山,总面积81 万平方米,厂区勘察工程主要由市规划勘测处承担,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燃化局205 地质队轻工设计院和茂名石油公司钻井队、市设计院等单位也参加了部分工作,于1974 年5 ~ 9月完成。

勘察按方格形布孔,孔距一般为50 米,少数40 米及100 米,压缩机房为15 米。共完成钻孔235 个,其中技术孔60 个,鉴别孔161 个,标贯8 个,静载荷3 个,水试样2 个,总进尺6000 米。

鉴别孔采用水冲手摇钻钻进,钻至坚硬状2 ~ 3 米终孔。

技术孔有14 个采用机钻,其余采用手摇钻钻进,钻至25 米,机钻孔钻入基岩0.5 米,部分技术孔求标贯生效,作静载荷试验及取水试样。

经勘察,基岩为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埋深一般为26.4 ~ 34.36 米,最浅16 米,最深达51.25 米;第四系多为粘性土;地下水属酸性水,具有分解性侵蚀作用。地基建议:小山岗地区可用天然地基,山前下低地区可用桩基,对荷重特别大及稳定性特别敏感的建筑物应采用桩基础。

(三)、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勘察

该厂厂址勘察工程从1986 年9 月开始至1988 年4 月结束,经初勘、详勘、施勘三个阶段,共完成钻孔333 个,总进尺8341.48 米(详见表3 -2 -1)。

勘察区上部第四系多为淤泥和砂层,中部夹可塑状亚粘土。残积层亚粘土稠度不均。基岩上部为泥质粉砂岩,顶板埋深13 ~ 18 米,局部达22.5 米。下部为白云质石灰岩,岩面埋深15 ~ 25 米,局部地段岩溶发育。根据地质情况,建议采用桩基础。

(四)、广州延安漆油厂勘察

该厂位于广花公路黄石路口,市北郊马务,面积225.5×83.0平方米。

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于1989 年4 ~ 5 月对场区进行勘察,采用sh -30 型机钻进,共完成钻孔16 个,总进尺246 米。

经勘察,残积层为粘土、亚粘土,埋深1.5 ~ 11.1 米;基岩为泥岩、粉砂质泥岩,顶板埋深4.1 ~ 11.8 米;地下水无侵蚀性。

地基建议用桩基础。

二、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

建国前,由于建设投资少,加上当时勘察尚未得到重视,民用建筑勘察发展缓慢,其基础处理一般多采用木桩。

如建于民国18 年(1929)的中山纪念堂和建于民国20 年的广州市政府大楼地基处理均为木桩基础;建于民国20 年的爱群大厦基础采用打钢管灌注桩。

建国后:

民用建筑勘察得到较大发展,

50 年代完成了华侨大厦等多项工程勘察,主要为多层及低层建筑,其中仅市设计院就完成55 项,总进尺2846 米。基础处理除有条件采用天然扩大基础外,其余多采用木桩。勘察手段以人力铰车组合手摇缧纹钻和水冲钻为主,并有少数仿苏50 型钻机。

60 年代出现了高层、超高层建筑,如市第一栋高层建筑爱群大厦新楼(18 层)和第一栋超高层建筑广州宾馆(27 层)的勘察,就是在60 年代中期完成的。市设计院在60 年代共完成民用建筑勘察588 项,总进尺26789 米,勘察机具有人力水冲钻、仿苏50 型、300 型钻机,测试手段为取样岩土试验、动力触探及简易抽水试验等。多层及低层建筑主要采用桩基础和天然扩大基础,高层建筑则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70 年代高层、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如市设计院和市规划局勘测大队完成的白云宾馆(32 层)、白天鹅宾馆(30 层)等,其中仅市设计院就完成730 项,总进尺41019 米。勘察机具采用国产30 型、50 型、100 型钻机,测试手段增加静力触探、标准贯入及单桩静载荷试验。基础采用冲孔或钻孔灌注桩和挖孔桩。

80 年代,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民用建筑高度不断增加,最高为广东国际大厦(63 层)。勘察机具出现各种型号油压钻机,测试手段增加静力触探试验,并在1981 年花园酒店工程中完成广州市最大的单桩静载荷试验( 1400t )。80 年代末期还增加wgi 机械微型贯入仪、单联电动直剪仪、30t 及5t 岩石万能试验机、ktc 土工试验处理系统等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手段,在资料整理上应用微机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岩性柱状图。基础一般采用冲孔或钻孔灌注桩,少数挖孔桩,采用箱形基础的只有63 层广东国际大厦。

80 年代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民用建筑勘察1985 项;市设计院完成726 项,总进尺70489 米。

探讨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 篇7

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 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1 工程地质

在国内, 工程地质专业是个传统的大专业, 涉及并渗透于水利、能源、交通、建筑、海洋港岸、农业灌溉、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行业。可以说专业发展和技术水平都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三峡大坝就是个试验场地, 就大量工程项目而涌现出一批国内外屈手可指的勘察专家、滑坡专家、构造专家、水文地质专家、环境地质专家、地震专家等等。可以说大的设计、勘察、施工单位工程地质人员是与单位长久依存的。解决所有与土、地下水、岩石及相互作用, 对工程建筑物及工程区附近环境的影响, 可谓重担在肩。

2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最近10几年才新兴起来的独立专业。以前是工程地质专业的一个小分支, 一部分工程地质人员改成专门搞城市建筑基础勘察, 与物探配合搞桩基监测、试验等, 勘察内容和工作范围比较单一。可以说优秀的工程地质人员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很称职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

2.1 岩土工程的内容

近几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 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成立, 对岩土工程成为单独大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又有很流行的注册岩土工程师等。要求除了基本的土力学、岩石力学、试验知识外, 还要将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基本工程设计引进岩土工程学科, 显然是以前的工程地质专业难以容纳的。尽管有的工程地质专业也学三大力学, 但不是重点, 更没有结合工程设计, 只是皮毛。岩土工程师相比工程地质师应该具有更多的设计知识, 能进行简单结构设计。国内的现状还是, 岩土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 工程地质则占据除了建筑之外的大多数其它行业。还没有形成对工程地质专业的直接威胁, 但构成了强大的冲击。特别是注册岩土师资格考试制度。

2.2 岩土工程地质类型

岩土体是地质灾害产生的物质基础, 其类型、性质、结构及构造特征对地质灾害的成因发育存在重要影响。并且, 大量事实业已证明, 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关系极为密切。根据构造特征, 将西部地区岩体划分为岩浆岩、沉积碎屑岩、沉积碳酸盐岩和变质岩等5种类型, 再依据岩体的强度 (表1) 及其结构特征, 进一步将其划分为10种组合类型, 土体主要可分为卵砾类土、粘性土和砂类土、冻土、胀缩土、黄土类土及风积砂等6种类型。

3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3.1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 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 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分析其性质和规律, 并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 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 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 且较狭小的场地, 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 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1) 结构面调查:结构面是指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 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 又称不连续面。调查和描述矿区内软弱夹层 (如成层岩体的泥化层面、一组很发育的裂隙、次生泥化夹层、含断层泥和糜棱岩的断层等) 及各类结构面的分布、物质组成、胶结程度、结构面特征 (结构面类型、力学性质、形状、挤压破碎程度、粗糙光滑程度、平整弯曲程度、延伸情况、充填程度和充填物质、蚀变程度、擦痕和阶步、产状等) 及组合关系等。记录于野外地质记录簿中。

(2) 风化带调查:对矿体主要围岩调查和描述其风化特征 (岩石新鲜程度、组织结构变化程度、矿物成分变化、次生矿物、切割破碎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充填程度及充填物等) 、划分岩体的风化带。记录于野外地质记录簿中。

(3) 斜坡和边坡调查:对自然斜坡和人工边坡调查和描述其斜 (边) 坡坡高、坡面形态与岩体结构的组合关系、坡角、斜 (边) 坡类型、稳定状况、破坏程度、破坏因素、冲刷情况、植被情况、风化情况、不良地质现象 (如滑坡体、错落体、崩塌体和危岩等) 。记录于野外地质记录簿中。

(4) 节理裂隙统计:选择有代表性的岩面进行节理裂隙统计, 测量其产状、宽度及延伸长度, 编制玫瑰花图或极射赤平投影图。记录于裂隙统计表 (可自行设计) 中。

3.2 勘探与取样

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 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 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 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

(1) 边坡工程勘探与取样

勘探线:应垂直边坡走向或平行可能滑动的方向布置, 其间距应视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

勘探点:一般应布置在坡顶、坡腰与坡脚处, 其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 但每一勘探线不应少于3个勘探点, 当遇有软弱夹层或不利结构面时, 应适当加密。

勘探点的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并深入稳定层2~5m;勘探方法除采用常规钻探方法外, 还可根据需要, 采用坑探、槽探、井探和斜孔。

取样: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均应采取试样。每层的试样对土层不应少于6件, 对岩层不应少于9件, 软弱层宜连续取样。

(2) 城市道路岩土工程勘察与取样

城市道路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应查明沿线各路段路基的稳定性和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为路基设计、确定路基回弹模量和适宜的路面结构组合类型、路基压实加固、路基排水设计以及为不良地质作用防治提供必要的设计参数或措施建议。

基本技术要求:勘察的范围、宽度应考虑不良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以能满足路基设计、落实工程措施为原则。勘探点的布置:应沿道路中线布置, 如条件不允许, 孔位的偏移不应超出路基范围;孔深一般应达原地面以下2~3m, 挖方地段则应达地面设计高程以下2~3m;对于高填路堤和陡坡路堤, 也应在代表性横断面上布孔, 数量不少于2个, 深度能满足稳定性分析和工程处理的要求。

取样要求:应在原地面或路面设计高程以下1.5m深度范围内进行, 取样间距为0.5m。为正确划分土的类别和土体路基的干湿程度, 全部勘探孔均应采取试样。每个地貌单元和不同地貌单元的交接部位均应布置有勘探孔, 其间距可按相应的“规范、规程”执行, 在微地貌和地层变化较大地段应予以加密。如果道路通过含有有机质的疏松杂填土、未固结的近期回填土及软土等分布地段时, 勘探孔间距以查明其分布范围来布置, 一般控制在20~40m之内。

4 结束语

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测中, 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 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 为提高精确度, 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岩土工程勘测中, 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可使用回归分析。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 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 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顾宝和.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J].工程地质学报, 2004 (12) :43~44.

[2]施冯洪.浅谈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J].科技资讯, 2009 (05) :20~21.

工程地质学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篇8

关键词:地质探矿工程;重要性;防范对策

引言:我国的地质探矿工程是对矿产资源的关键技术进行开发的重要工程,在这一行业的发展上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由于地质探矿的不科学合理,也对相应的环境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对地质探矿工程问题的解决,就要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将其中的问题得到有效处理,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我国的地质探矿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1.地质探矿工程的内涵及发展的需求分析

1.1地质探矿工程的内涵分析

地质探矿工程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这一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在技术的应用上比较严格。通过专业化的技术能够对岩层实物得到直接的获得,所以是比较有效的工程学科,而地质探矿工程主要是为能够对地质当中隐藏的矿体,或者是对一些特定地质深度以及结构等各方面进行实施的工程技术。在具体的技术层面主要有坑探工程以及钻探工程,面对不同的需求的时候,就会应用不同的技术手段。

1.2地质探矿工程的发展需求分析

对于地质探矿的工程发展方面,在实际当中有着重要的需求,通过对地质探矿工程的实施,能够对矿体资源的开发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能够在这一过程中的新技术研发应用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这样在新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充分的促进我国的资源开发。我国地缘辽阔,在矿产资源方面也比较丰富,但我国的地质探矿工程的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在技术上和国外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地质探矿工程要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再者,我国的地质探矿工程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不管是对何种矿产的开发,都需要进行对地质探矿工程的应用来得以获得。我国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并且地质灾害也频发,这些不利的客观条件对我国的地质探矿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就有着诸多的限制。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地质探矿工程的技术水平就是比较重要的课题。

2.地质探矿工程的发展问题和防范对策探究

2.1地质探矿工程的发展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地质探矿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矿山地质探矿工程的技术水平还相对比较低,在探矿的方式上没有结合实际合理化的实施。对探矿中对探矿技术综合性应用没有充分重视,所以在对探法的选择上就会存在着一定偏差,比较容易造成施工的负面影响,在安全方面得不到有效保证。

再者,对地质探矿的工程专业性方面还有待加强,没有将安全意识得到有效强化。地质探矿工程在专业技术的要求上比较高,作业的时候一定要能够有充分的队伍,在安全意识上也要能得到充分加强。这样才能有利于地质探矿工程的顺利开展。但从实际工作的情况来看,在地质探矿的专业队伍的专业性还不是很强,在专业的知识技能方面的熟练程度不够。并在安全意识层面相对比较薄弱,这些方面的问题对地质探矿工程的顺利开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地质探矿工程的问题还体现在对探矿地点的选址没有科学化,方法运用不当等等。

2.2地质探矿工程问题的防范对策

加强对地质探矿问题的解决,要能从多方面进行优化,首先要能在探矿的准备工作上得到充分重视。要能充分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例如对矿山的规模以及矿种等信息了解要充分。还要对矿山的结构以及在数量等方面都要能详细的了解。在对合适的探矿方式选择方面要能重视,结合实际的情况将探矿的方式适应度要得到有效保证。

对地质探矿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充分重视。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主要就是要能有科学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基础。并要在完善性的岗位责任制方面要能结合实际加以建立,在相关的制度执行上要严格化,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安全的各方面工作方面要得到细化处理。然后要对探矿中的责任得到有效落实。还要在探矿中会将专门的医疗设施人员以及救护人员队伍充分保证。

加强对探矿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要能通过对探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开展,加强施工人员的探矿技术,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这样才能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还要能够对整体的施工企业的综合能力进行强化,对地质探矿的监管力度要结合实际加以落实。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对探矿的生态性要能充分重视。全面的考虑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环保的发展模式。

在进行实施探矿过程中要能结合实际设计科学合理的地质探矿施工方案。只有在科学性的方案保障下,才能真正的将探矿施工的效率得以提升,施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和实际的一些要素相结合,对以前的施工经验要加以借鉴,充分的考虑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将设计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结语:总而言之,地质探矿工程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层面因素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能充分重视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将这些阻碍因素得到了排除,才有利于地质探矿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此次主要從地质探矿工程发展需求以及发展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问题解决对策进行了探究,希望有助于实际发展。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实习工作细则 篇9

实习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使学生熟悉专业,获得生产实际知识和技能,巩固和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为后续课程学习提供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为达到培养目标,保证实习按计划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细则。

一、实习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实习工作由学院统一领导,学院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学院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组员由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各系正、副主任、实验中心正、副主任组成。

2、学院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院实习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全面指导。

(1)学院办公室负责实习经费的管理并提供实习用车等后勤保障服务;

(2)教务办公室负责实习任务下达、计划制定、过程检查、后期总结、资料验收、质量控制与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3)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实习前对学生在思想上的动员工作,并在实习过程中协助各实习队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4)各教学系负责本系各专业实习工作的具体安排与执行。包括实习大纲的拟定、实习场地的选择、实习队的组建、实习任务书的下达、实习计划的审批、实习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实习总结报告的审定等工作。

3、实习工作实行实习队长负责制。实习队设队长一人,副队长1—2名,其他成员酌情确定。实习队组织名单须报学院审批。

4、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指导教师人数视实习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野外教学(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生师比为15:1~20:1。室(校)内教学实习一个班不得少于1位指导教师。

5、实习准备阶段,实习队要提前2—3 周组织指导教师到实习地点进行实地勘查,收集资料,制定实习计划,拟定实习经费预算方案报院长审批。

6、实习开始前,由实习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对教师、学生进行思想动员

和纪律、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实习大纲、实习计划,使学生了解实习目的、实习要求、实习成绩考核办法,并介绍实习场地概况和实习期间应注意的事项等。

7、实习工作完成后,实习队长对实习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向学院上报书面形式的实习总结报告。

8、实习经费的管理与使用,严格按照“地测学院实习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实习前要认真做好调研并制定合理的经费预算方案,报院长审批。实习期间要本着节约、高效、简朴、实用的原则,恰当使用。经费使用过程中遇到与预算出入较大的情况,要及时请示有关领导。实习结束后两周内报销所有帐务。

二、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在艰苦的环境中,力求做到即传知识,又教做人,在实习过程中即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2、实习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实习纪律教育。

3、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按实习计划和大纲要求,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实习。

4、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实习报告编写情况等综合评定成绩,并在实习结束后一周内报学院教务办。

5、实习过程中,严格考勤,做好日志。对违反实习规定和纪律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拒不改正,并造成恶劣影响者,充分取证并及时报告学院主管部门,由学院对其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对学生的要求

1、按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的要求,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写好实习报告。

2、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1)实习期间不得请假,特殊情况须持证明,并经实习队及指导教师批准方可离队,否则按旷课处理,旷课一天按8学时计。凡实习期间旷工、旷课、迟到累计时间达到或超过全部实习时间的三分之一者,或无故旷工三天及以上者,实习成绩为不及格。

(2)实习期间应严格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完成各阶段实习任务,并达到相应的规范要求。

(3)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遵守保密制度。

(4)爱护公共财产,如有损坏丢失现象,照价赔偿。造成重大事故,须负相应责任。

(5)在田间地头进行野外实习作业时,要遵守群众纪律,爱护老乡的劳动果实,不乱摘瓜果、践踏秧苗。自觉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与当地群众搞好关系。

3、实习期间要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学生班干部、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并协助带队教师,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活动范围,严格按照实习队的要求作息。

4、实习期间,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服从实习队的安排,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努力使有限的实习经费获得最大的实习教学效果。

5、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客观如实地填写“长安大学学生实习调查表”,作为对实习工作质量评价的依据。

四、实习报告的规范要求

1、实习报告,是实习教学的成果性资料。实习报告的编写是学生实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实习队要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实习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

2、学生要按照实习队的具体要求,认真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实习报告的编写要规范,态度要认真,字迹要工整、清晰,应体现出严谨的工作作风。

3、学院教务办将按照实际需要,向学生免费发放一定数量的、统一格式的实习报告用纸及实习报告封面。实习前,以实习队为单位,统一到学院教务办登记领取。

4、实习报告封面填写的实习名称,要与本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实践环节中所列名称保持一致。

5、实习报告的装订,要按“竖左”、“横上”原则进行。对于竖排版面要左侧装订,对于横排版面要上侧装订。

五、实习成绩考核

1、学生必须遵守实习教学的规章制度,完成实习教学的全部内容,写好实习报告,方可取得实习成绩。

2、各专业各类实习必须有具体的考核办法及成绩评定指标,要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实践动手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3、学生成绩按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实习报告应有相应的具体切实、客观公正的评语。指导教师按学生实习期间表现及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认真评定学生成绩。

六、实习质量监控

1、各实习队长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编制实习计划。实习计划经审查批准后,一份留学院归档,一份交教务处备案。实习计划包括实习性质、内容、学生人数、实习地点、实习单位、起止时间等内容。

2、实习坚持“三不准”原则,事先不报实习计划,不准外出实习;没有实习大纲,不准外出实习;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不准外出实习。

3、各系在实习期间,要对实习工作进行不定期的,督促各实习队做好实习工作检查,确保实习效果。

4、根据实习计划,对学生的实习成果进行抽查。

5、实习结束后,各实习队负责向学生发放“长安大学学生实习情况调查表”,由学生无记名填写后,指派学生班干部收集并上交学院教务办公室汇总。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工程地质学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篇10

水电工程的地质勘察标准是国家质量监督局发布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与工民建岩土工程有一定的区别[3]。水电工程在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原位测试,水电工程的现场原位测试不同于工民建岩土工程的抽水试验。而且水电工程的地质勘察需要评估地质中岩石的渗透性,需要确保岩石的渗透性在标准规定范围内。水电工程的地质勘察需要勘探的`范围较为广泛,从岩土层以及土工取样,岩石地质分类,土壤分类,不同土层的耐冲刷能力,抗震勘探等多种地质因素,这些地质因素都在水电工程的勘察范围内[4]。水电工程的建设需求不同于工民建岩土工程,在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需要更加精确详细的进行地质情况分析。土壤的组成部分以及类型是勘察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需要对土壤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根据分类标准来将土壤的类别进行分析。水电工程的建设内容较多,而且建设的位置大多都不在城市中,遍布于峡谷、山河、野外等,而且在建设的过程中,建筑的主体包括了水电站、河坝、水闸等可以进行长期使用的建筑[5]。这些建筑需要在较长时间内抵抗水侵蚀,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地质的情况,确保工程地质不会出现沉降、水土腐蚀等地质问题,这些地质问题对工程拥有较为严重的影响,经常会使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水电工程的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对地质的构造进行详细勘察,确保地质的土壤构成类型适合建设。水电工程的地质勘察需要对地质的进行分析,减少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观察岩层的详细信息,确保岩层的岩体应力、渗透性等都在标准范围内。对工程周围的地下水系统进行观测,地下水系统对水电工程有较大的影响,经常会影响到水电工程的施工以及整体建设[6]。水电工程的地质勘察对建筑材料、渗透水力坡度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而且水电工程的地质勘察内容较多,地质勘察所需的方法以及手段都与工民建岩土工程有较大的区别。在地质勘察中,由于岩石层在物理学中具有一定的离散型,对岩石的地质分析需要应用不同的物理力学标准进行分析。而且对于岩土层的密度和耐冲刷能力,都需要进行较好的分析,对岩土层内的岩石也需要根据岩石的种类来进行分类,对细粒土的情况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类。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着重点在地质建设以及大范围的水土情况,还有地质的长期影响。水电工程在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会对地质深层的地下水系统以及岩层的长期能力进行评估,在建设中所考虑的地方也不同于工民建岩土工程。工民建岩土工程在进行地质勘察时,只进行了小范围地址信息勘察和评估,并且在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着重点也是地质的地基质量和承载力。两者的地质勘察在实际着重点中存在较大差异,地质勘察均是为工程的建设服务,所有的地质勘察都会根据工程建设的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勘察,确保地质情况可以满足工程的建设。

3结语

在不同工程的地质勘察中,由于工程本质的问题,对工程的地质勘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水电工程和工民建岩土工程中,地质勘察的范围都有所不同,并且根据工程建设的根本需求,地质勘察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所有的工程地质勘察区别都建立在工程的建设需求之上。在两种工程的地质勘察中,对于地质勘察的基本情况着重点拥有一定的差距,并且根据工程的区别,工程着重点也都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陈伟标,黄红万,陈彬.工民建岩土工程与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不同着重点[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5(3):6~8.

[2]黄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与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比较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00257.

[3]王明才.工民建施工当中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论述[J].建材发展导向:下,(3).

[4]刘修峰,贺赛,史凤.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与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异同[J].地球,2015(8).

[5]付大庆,孙宏伟,张世欣.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与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比较[J].岩土工程界,,9(1):32~35.

工程地质学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篇11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建筑;评价;稳定性

1、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各项工程建设前提,没有对岩土进行勘察,就不能进行接下来的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环节。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拟建工程场地的地质情况,经过对地质进行分析,从而为接下来的工程设计、施工环节提供场地的各项地质参数,并通过运用一些勘察测试手段及方法,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判断出修建某种工程所需要的地质条件要求,并确定此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地基在施工过程中不至于产生过大的沉降变形。最后,岩土工程勘察能够为工程的基础设计以及施工提供地基加固所需要的各种岩土工程资料。

2、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评价要求

2.1勘探点间距要小,以满足掌握地层结构。在纵横两个方面的变化和分析横向倾斜可能性的需要间距一般15~35m;若预期采用一般桩基,则间距为10~30m;若采用大直径桩,一桩一孔或一桩多孔,则每孔都要勘查。

2.2勘探點深度要深。由于压缩层的下限要比一般建筑物的基础深得多,为了沉降计算的需要,一般应有不少于勘探孔总数1/2的控制孔深度达到和超过预计的压缩层深度。不过,有时压缩层深度不是决定勘探点深度的惟一依据。如采用桩基或桩岩有高压缩性土层等情况,勘探点深度要加深。

2.3水文地质条件要查明。由于基坑的深度往往较深,因而不但有施工降水和开挖方法问题,而且有支护结构类型的选择与设计,防止坑底发生隆起破坏、坑外主体的过量变形等问题。为此,基坑底面以上的土层也要仔细观察、描述与分层取样,进行必要的试验,尤其要划分好潜水层和各承压水层,确定其位置、厚度、颗粒成分,准确量测其水位,分析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通过试验提出各透水层,特别是包括潜水层在内的上部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3、岩土勘察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分析评价

3.1均匀性分析

对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首先应该明确评价的深度范围和平面范围,天然地基的平面范围和抗震地区的评价范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建筑区域的平面范围多以建筑物的正面投影的面积作为评价范围,而抗震地区的评价范围大多以一个村落、一个街道为一个评价范围。但地基深度的评价范围和抗震覆盖层深度评价明显不同,必需要有明确的概念,假如抗震建筑的地基深度和评价范围和其他地区一致,容易造成土地大面积的浪费。

目前的勘探报告中缺乏对地质均匀性的研究,使得基础设计时对地基土的均匀性难以进行考虑,给建筑物的安全造成隐患,根据相关标准和基础设计试验,对地基的均匀性评价,主要就是研究地基土的压缩不均匀的问题。根据场地自身特征,应该首先确定场地所在地的地质结构,然后根据建筑物所受的载荷对地基层压缩层的深度进行测算。

3.2稳定性分析

对于地基不均匀的场地,应该按照规范和要求对地基进行变形验算,防止地基变形给建筑物造成安全隐患。其中地基的压缩变形是主要的地基变形,一般采用等效分层总和法进行规范,当不要求进行地基变形验算时,也要加强地基基础设计,保证岩土地基的稳定性。对于地基不均匀的场地,除了要进行变形验算和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沉降、倾斜等特征分析以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根据不同建筑物所能承受的载荷强度对地基稳定性进行严格的验算,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载荷作用下是否能够保持稳定。

4、岩土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

4.1岩土工程水文地质要点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和水文地质评价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单纯的对所勘察区域内地下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估,还需要对勘察地区岩土工程所关联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切实保障地质勘察质量。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内容主要包括对地下水位、地层、地质构造、含水层以及隔水层等实际情况的勘察,根据具体勘察情况结合压水实验和工程地质测绘等技术进行分析,并根据工程需求来确定地质钻探位置和钻探孔位,然后根据岩层渗透特性做进一步地质划分,最终进行水位各个阶段压力基数确定。

4.2岩土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应包括:对地基基础、地下结构应考虑在最不利组合情况下,地下水对结构的上浮作用;验算边坡稳定时,应考虑地下水及其动水压力对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采取降水措施时在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范围内,应考虑地而沉降及其对工程的危害;当地下水位回升时,应考虑可能引起的回弹和附加的浮托力等;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应考虑地下水位上升对湿陷性的影响;在有水头压差的粉细砂、粉土地层中,应评价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在地下水位下开挖基坑,应评价降水或截水措施的可行性及其对基坑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当基坑底下存在高水头的承压含水层时,应评价坑底土层的隆起或产生突涌的可能性;对地下水位以下的工程结构,应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或金属材料的腐蚀性。

5、结语

建筑岩土工程地基均匀稳定性以及水文地质评价作为岩土勘察的重要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础选型以及结构措施选择的方向,因此对保证建筑物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在探讨岩土勘察目的及的基础上,对地基均匀稳定性和水文地质评价进行了深入阐述。希望本文的提出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关人员继续这方面的研究,为做好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锋民.高层综合楼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综合评价[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4).

[2]王志忠.结合实例论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分析应用[J]中华民居,2012(01).

工程地质学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篇12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预防对策

通过相关调查研究表明, 技术人员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中, 水文地质问题比较容易忽略, 没有深刻认识到它带来的危害。笔者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 对水文地质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1 水文地质的重要性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两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有密切的联系, 互相作用;我们知道, 岩土的一种重要组成结构是地下水, 它会直接影响到岩土体工程的特性, 也会对基础工程产生影响, 从而对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在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 因为水文参数一般不会涉及到, 那么工作人员通常会忽略掉水文地质工作, 有时也只是一般性评价一下天然地下水位, 其他的问题就不做探讨。此外, 如果某些地区有着比较复杂的水文地质, 那么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作用下, 工程勘察人员就无法深入的研究水文地质, 在设计中, 没有足够的重视水文地质问题, 这样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各种岩土工程可能会受到地下水的危害。因此, 在进行工程地质的勘察过程中, 就需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这样工程勘察的质量才可以得到提高, 工程的稳定性才可以得到保证, 从而顺利完成工程。在勘察岩土工程地质时, 不仅需要将水文地质情况勘察清除, 还需要将建筑物受到地下水的影响作为探讨的一个重点, 结合勘察的具体情况, 提出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整治, 这样借助于这些资料, 就可以顺利开展工程地质的设计和施工工作, 工程受到地下水的危害程度也可以得到降低。

2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危害

不管是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 还是动水压力,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岩土工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会造成地下水水位的变化, 分别是天然引起的和人为引起的。如果地下水位有着较大的变化, 超出了规定的限值, 那么就会导致大量岩土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促使危害的形成。一般情况下, 可以将水文地质的危害分为三种情况:

潜水位上升造成的危害:附近河流、水库以及湖泊等水位的升高, 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潜水位, 此外, 一系列灌溉工程的渗漏问题也会升高潜水位, 比如工业废水、给排水管道、引水渠道等等, 通过调查发现, 潜水位的升高, 会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严重危害;具体体现在这些方面, 潜水位的升高, 会降低建筑物地基硬度, 土壤的含水率得到增加, 这样土壤的强度可能就会达不到要求, 建筑物的沉降变形问题容易出现。潜水位的升高, 会导致砂土出现饱和情况, 这样地震液化问题就容易出现, 发生一些流砂或者管涌问题等。因为潜水位的上升, 斜坡的临空面会降低本身岩土的力学性能, 导致滑移或者崩塌等现象的发生, 正常功能会丧失掉。还会促使有浸水现象发生于建筑物的地下室, 对于其正常使用产生不利影响。

地下水位下降给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通常情况下, 是人为原因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下降, 他们大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将地下水抽取出来进行补给, 将矿床疏干, 以便更好的采矿。地下水位如果出现了很大的下降, 就会导致一系列地质灾害的发生, 比如地面沉降、地裂以及地面塌陷等等, 水质恶化以及地面塌陷等也是容易出现的地质灾害, 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环境。

地下水位波动给岩土工程带来的危害:很多的因素都会引起地下水水位波动, 比如气候季节的改变、河流湖泊的改变以及水库水位的变化等等;通过调查发现, 地下水位的波动会给岩土工程带来严重的危害, 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 一是地下水水位的波动会压密土体, 再加压土体, 会增加其密度;二是建筑物基础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会得到增加;三是地下水水位波动太懂, 木桩的干湿度会出现不断更替的状态下, 这样木桩腐烂情况就会加快, 泥炭土的危害会更加的大。四是在一些含盐地层, 比如钠盐层或者石膏地层等, 溶解情况就会发生, 进而使建筑有很大的位移发生。五是地下水水位的变化, 会导致岩土出现胀缩变形情况, 且这种变形是没有规律的, 如果水位变化比较的频繁, 岩土胀缩变形情况也会频繁的发生, 并且会加大胀缩的幅度, 导致地裂事故的发生, 给建筑物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地下水是处于自然状态下, 只有十分微弱的动水压力作用, 那么破坏情况一般不会发生;但是如果在工程活动中, 如果天然平衡条件被认为的进行了改变, 或者受到了动压力的作用, 就会给岩土工程造成很大的危害, 导致一系列灾害的发生。

3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 针对水文地质危害的应对措施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已经发现, 岩土工程建筑物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水文地质的影响, 因为有着十分繁多的水文地质种类。比如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位的变动、土层和岩层的渗透系数等, 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因此,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 就需要大力研究水文地质, 从而提高工程质量。不仅需要将岩土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因素找出来, 还需要将这些因素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和明确, 了解其对建筑物的危害, 针对这些危害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将丰富的水文地质信息提供给后期的工程施工, 这样工程建设质量受到的水文地质危害就会得到大大的减少。

经过上文的介绍, 我们了解到潜水位的上升以及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是水文地质的主要危害;在潜水位上升方面, 相关部门应该对地下给水管道和引水渠水管道进行大力的巡视, 如果发现了渗漏问题, 需要给予必要的修复。在地下水水位下降方面, 就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来对那些抽取地下水以及采矿人员特别重视, 如果出现了违规情况, 或者因为这些行为降低了地下水水位, 就需要进行严格处罚, 加强教育, 让其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危害,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从而降低这类情况发生的几率。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发现, 有很多的水文地质因素会影响到岩土工程建筑, 不仅自然因素会产生影响, 很大一部分还是人为因素。针对这种情况, 在具体的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 相关的工作人员就需要大力考察和研究水文地质条件, 将其对建筑物的影响作为探讨的重点, 结合勘察结果, 提出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预防和整治, 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集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3, 2 (3) :123-125.

[2]张天旭.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危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2 (10) :87-89.

[3]吕梦晗, 刘胜.浅谈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J].科技与企业, 2013, 2 (7) :34-35.

[4]蔡瑞清.浅谈地下水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J].西部资源, 2012, 2 (5) :154-156.

[5]姜海灏, 陈兴源.关于工程地质勘探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 2013, 2 (6) :167-168.

上一篇:美就在我身边作文下一篇:寒假政治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