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通用8篇)
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课程理念的实际体现。
随着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构图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价值
三、课程理念
四、课程总目标
五、课程内容
模块A 美术鉴赏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B 绘画·雕塑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C 设计·工艺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D 书法·篆刻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E 现代媒体艺术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六、教学建议
七、课程资源
八、教材编写建议
附:名词解释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 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其主要 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
二、课程价值
1、陶冶审美情操,丰富生活情趣
美术是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对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对美术作品的材料构成及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丰富生活情趣。
2、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美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美术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性,因此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宗教、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3、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能力,接触特殊的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促进人际交流以及释放个体的紧张或消极情绪等方面,具有促进身心健康与个性和谐发展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能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能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以此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5、助益人生规划,拓宽发展空间
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课具有工具性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各种能力,也为学生今后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提供发展机会。
三、课程理念
1、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使学生比较广泛地接触本国及外国优秀美术作品,探索人文内涵,拓宽美术视野,在深入了解本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和民族艺术传统的同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艺术的方法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或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基础、多样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要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提供若干基础性的学习模块,要通过充分利用和发掘校内外美术 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尊重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满足学生 多样发展的需求。
4、讲究学习方法和过程,培养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探索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四、课程总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能对审美现象作出独立的判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丰富生活情趣,选择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理解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能在倾听和尊重不同见解、与他人合作、形成团队精神的基础上,形成自我反思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2、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学习美术语言,以美术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以及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的能力,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其艺术现象,提高美术素养,并能将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3、方法与过程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了解美术创造和思维的方法,体验美术学习的愉悦。学会收集、分析和选择与美术活动有关的信息与材料,进行视觉认知,处理媒介材料,探索表现技巧,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技能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
五、课程内容
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既保证学生的基本学习,也给予他们比较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 根据学习时间配置学分,按每周1课时计,修完1学期可获I学分。因此,对每一课程模块或者模块中的具体学习内容,修习1学期(17至18学时)可获1个学分,原则上以修习1个学分作为继续选修和转换学习内容的单位。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三个学期的美术科目(所选模块或内容不加规定),即3个学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继续选学本科目其他模块,以获得另外的学分。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以下学习模块: A、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设计·工艺 D、书法·篆刻 E、现代媒体艺术 模块A: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
1、学习目标
(1)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对美术现象作出判断。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
(2)了解中外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3)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探索与美术相关联的问题;学习以多种手段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思考,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学习内容
“ 美术鉴赏” 模块的学习内容: 内容 提示
A 欣赏 基础
美术语言及其创作方法
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科学、美术 与政治、美术与经济、美术与宗教 B 美术 欣赏 中国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
印度、日本、东南亚的优秀古代美术;
非洲与美洲的优秀古代美术;
欧美的优秀古代、近现代美术 提示:
精选能够体现中外优秀艺术传统,具有文化内 涵,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与合作性学习。引 导学生课前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并运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与搜集。
鼓励学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组织参观、调查、考察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
3、评价建议
(1)、能否灵活运用相关的美术知识,识别美术不同门类的特征,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思考。(2)、能否恰当使用美术术语,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描述、分析、比较、解释、评价艺术作品。
(3)、能否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
(4)、能否对美术作品和现象作出独立的判断与选择,关心美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能否体验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获得情感的升华。(6)、能否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模块B:绘画·雕塑
1、学习目标
(1)认识绘画、雕塑与社会、自然的联系,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丰富思想和感情,获得个性全面发展。
(2)学习绘画、雕塑的知识、语言,掌握造型的方法,进行创作与表现。
(3)了解和体验绘画、雕塑的方法与过程,熟悉有关工具、材料,学会整体的观察与表现,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索和创作。
2、学习内容
本学习模块以两个方面来显示,分为绘画与雕塑,以此适应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要和选择。
“绘画·雕塑”模块的学习内容: 内容 提示
A绘画:
素描、色彩画、中国画、卡通、版画 B雕塑:
泥塑、木雕、其他
提示:
在素描、色彩等学习中运用比例、构图、透视等知识。增强对物体明暗、虚实、冷暖及立体空间等方面的感受和理解.使用各种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能选择具象和抽象的绘画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
对中国画、水粉画、油画、版画、卡通等类别中的某种技法、表现形式和特点有所了解,并进行创作实践。
能运用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3、评价建议
(1)能否积极参与绘画、雕塑活动,并通过美术作品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2)能否运用一定的造型方法对物象进行表现。
(3)能否对绘画或雕塑学习方法或创作过程有所感悟和认识。
(4)能否对有关的材料进行综合的应用和创造性地发挥。
(5)能否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作出评价。模块C:设计●工艺
设计,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创造性的造物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设计,因此设计已成为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
工艺,原是指以手工劳作为主的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工艺制作仍在广泛的领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设计·工艺”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模块之一,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其学习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形成初步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和综合素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手工艺传统。
1、学习目标
(1)丰富生活情趣,养成勇于实践、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良好工作习惯和态度,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协调合作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探究和创造精神。
(2)了解设计艺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设计艺术的规律和技术,能进行简单的设计,为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或从业定向奠定基础;了解各种材质和工具的特性,学习一般的工艺程序和制作方法,丰富对民族传统工艺的了解和认识。
(3)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设计创意思维和工艺制作过程,在设学习和实践中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技术意识。
2、学习内容
本模块内容分为A、B两个二级模块,A模块为“设计”,列出了现代设计领域中三个最主要的设计类别供学生从中选修其一;B模块为“工艺”,是从众多的材质门类中选择常见易行的五类供学生选修其一。
“设计与工艺模块的学习内容: 内容 提示
A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B工艺:
纸艺、陶艺、木艺、布艺、金属工艺 提示:
鼓励学生独特的设计构思,激发创意。
以多种材料和方法模拟工业产品和环境艺术的设计。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美感特性,了解各种工具的功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运用计算机进行2D、3D美术设计的基本操作实践。
在包括工艺在内的综合性设计项目中,提倡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的实践。
3、评价建议
(1)能否了解设计基础和主要设计类别的常识和基本技法,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
(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工艺制作工具和加工方法,有创意地完成简单的工艺晶。
(3)能否根据功能、目的和审美的要求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4)能否耐心、专注、有计划地从事一件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活动。模块D:书法·篆刻
书法、篆刻通过塑造汉字的形象美,造成种种意境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汉字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并以其源远流长、独特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书法·篆刻”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新增设的一个学习模块。学生在深入了解并研习中国传统汉字艺术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定的审美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1、学习目标
(1)获得精神的愉悦;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情趣,养成耐心细致、精确严谨、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和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提高创造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2)通过实践,获得相关的书法、篆刻知识;认识到书法、篆刻作为一门实用艺术所具有的工具性特征;学会分析、比较、鉴赏、评价书法、篆刻作品。
(3)体验书法、篆刻中所特有的艺术意蕴,初步掌握基本的书写规范、篆刻的一般技法。
2、学习内容
“书法篆刻”模块的学习内容: 内容 提示
A书法:
篆 书、隶 书、行 书、草 书、楷 书 B篆刻:
文字印章、肖形印章、边款 提示:
对传统的笔法,章法、篆法、刻法等技法及表现形式有所了解,进行实践。
能使用不同的长锋、短锋、狼毫、羊毫以及刻刀、刻石等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效果。
能选择临摹、创作等方法,表达自己的个性。
3、评价建议
(1)能否运用相关的知识,识别书法、篆刻不同的书体和风格特征;
(2)能否初步掌握基本书体的书写规范、篆刻的一般技法。(3)能否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分析、比较、鉴赏、评价书法、篆刻作品;
(4)能否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模块E:现代媒体艺术
“现代媒体艺术”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运用光学原理、电子技术等表达自己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的视觉艺术形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艺术日益普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媒体艺术”是普通高中阶段新开设的一个学习模块。通过这一学习模块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运用现代媒体设备、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创造、展示的能力,以及全球性传播和交流能力,因此设置这一学习模块。
1、学习目标
(1)欣赏现代媒体艺术的魅力,乐于运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勇于将自己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2)了解现代媒体设备和器械的性能和特点,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掌握运用软件和美术原理进行编辑、设计和处理的方法。
(3)体验现代媒体艺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学习运用现代媒体艺术的观念进行创作的方法。
2、学习内容
现代媒体艺术学习模块包括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摄影/摄像、电脑绘画与设计。
两方面的学习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某单元内容单独或有侧重地学习与应用,甚至多次选修,以便更深入地学习;也可以在各教学内容之间轮流选修,以便得到综合学习与应用。’现代媒体艺术’模块的学习内容: 门类 : A 摄影摄像
内容: 摄影/摄像基础
摄影/摄像艺术处理工业设计
门类:
B 电脑绘画与设计
内容 :平面绘画与设计
动画设计和创作
三维立体造型设计
网页设计
提示 :
根据某一主题(如风景、人物、花卉等)进行摄影、摄像。
根据某一主题或社会热点问题编写脚本,并进行拍摄、编辑和加工处理。
运用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Flash、3Dmax、AutoCAD等软件进行创作或设计。
运用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设计并制作网页,进行传播和交流。
配合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要求拍摄、收集各种素材、资料或案例,并成为研究性学习最终成果的展示。
3、评价建议
(1)能否欣赏现代媒体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
(2)能否乐于运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3)能否了解各种现代媒体设备和器械的性能和特点,并能独立操作现代媒体设备和使用相应软件。(4)能否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加以表达。(5)能否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图像资料库和网络资源进行艺术创造。(6)能否将现代媒体艺术手段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表达和展示之中。
4、教学资源
开设现代媒体艺术课程首先需要有硬件设备的保证,比如照相机、数码照相机、摄影机、数码摄影机,能处理图像的电脑(最好是图像工作站)、录像编辑机等;以及图形资料的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影机,教学时使用的实物投影仪:输出设备:教学时使用的液晶投影仪、图像输出用的彩色打印机等。
要进行电脑绘画创作和设计还需要相应的应用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3Dmax、AutoCAD、Flash等,用于网页设计和制作的FrontPage、Dreaz~eaver等软件;需要各种字库、图像资料库等资源,有的图像资料可以通过扫描自己拍摄的照片逐步积累起来: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上的大量图像、声像和文字资源;
也不能忽视地方上的山水树石、花草鱼虫等自然资源,名胜古迹、现代建筑、戏剧音乐等文化资源,以及各种人物、事件等生活资源等。
六、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捉高他们的审美晶位。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实践,创造性地运用美术知识,开展美术活动。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导学生选修各学习模块中适宜的内容。
4、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美术语言和美术创作规律的学习,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选择具象、抽象或意象等不同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
5、在美术技能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对作品鉴赏和作品文化含义的引导。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6、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讲解、示范、讨论、比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研究能力。
7、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创造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
8、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资源开展美术学习,开阔视野,提高美术学习质量。
9、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当地的艺术作坊等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
七、课程资源
1、各校应根据所开设的美术课程配置专用美术教室,配齐相应的美术教学设备(包括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与器材,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画册、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3、协调不同学校间的不同师资需求,互通有无,使教师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4、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和有关工厂、车间等,聘请美术专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与美术教学,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5、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6、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八、教材编写建议
1、材的设计和编写要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确保教材设计的总体思路与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吻合。
2、教材编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教材编写的基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3、教材编写应体现时代的特点,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4、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基础性、启发性、拓展性和应用性。
5、教材编写应考虑不同地区的学生实际、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应使教材具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6、教材编排应图文并茂,版式美观、明了,图像清晰,色彩准确,印刷精美。
7、学校也可根据自己特点编写适合本校的特色教材。
8、一个学习模块中的两部分学习内容,可编为全一册教材,但两部分学习内容应有明显区别,还可以根据需要有所侧重。
9、“美术鉴赏”模块的教材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为“鉴赏基础”,另一部分为“鉴赏内容”。可以按照中外美术简史的方式编排,也可按照专题的方式编排,还可以按照地域、文化的方式以及美术门类的方式编排。教材中应增加各种相关的地图和图表,以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情感交流,心灵沟通
当前, 《国家美术新课程标准》已制定出台, 全国第八次课改也正实行的轰轰烈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 本人在此结合自己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谈谈自己在新课标准理念下高中美术欣赏情感教育中的几点思考。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可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 否则, 如无根之本, 无源之水。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教育, 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传授这种情感教育呢?
一、情感的交流, 心灵的沟通——创设师生愉快交流的学习氛围
美术新课程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 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美术活动, 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 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的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 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 如观察, 判断和想象, 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 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 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 它通常是表现艺术的某种思想和观念, 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因此欣赏美术作品必须要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样才达到其预期的目的;然而高中学生的学习已是非常紧张, 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因此大部分决定于教师, “亲其师, 信其道”, 所以作为教师, 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 让学生接受你, 才能接受你的课。为达到这一目的, 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把主角让给学生, 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应努力改变“传道, 授业”的授课模式, 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可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 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适时走到学生中间去, 作为其中一份可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营造一个愉快的教学气氛, 让学生放松心情, 带着轻松愉快地情绪去感受, 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例:上《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讲到《蒙娜丽莎》这幅画时, 我先布置学生课前了解一些《蒙娜丽莎》这幅画的相关资料, 课上要求大家谈谈自己对这幅画的认识和感受, 以上运用了谈话的方式, 再加上大家觉得话题很亲切, 课堂发言非常积极, 通过讨论, 学生很快就从中感受到了《蒙娜丽莎》的美, 在整堂课中, 教师不再费力的介绍, 学生就能体会到美之所在。
2、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获得学生的信赖
学生不管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 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 作为教师, 首先要对学生积极的参与态度表示赞赏, 然后对具体的作品和回答作具体的分析, 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把保持了学生的热情, 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 积极、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 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平、公正的评价方法。
例:在欣赏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时, 不同的人, 在不同的情况下欣赏, 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这也正是美术欣赏的魅力之所在, 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回答, 只要经过了认真思考就一定有其可取之处, 教师只要给予积极、恰当的评价, 就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和热情。
当然, 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的, 也可以采取学生的自评或者互评, 再结合老师的点评, 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定审美理念。
3、教学相长, 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 相互之间激励、唤醒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前, 我会都会抽出一点时间, 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堂课怎么上, 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 师生交流对教学的想法, 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 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 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中来, 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课堂的反馈信息, 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二、情感的交流, 心灵的沟通——架构学生和作品之间的桥梁
苏俄革命的导师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能得到力量, 引起积极的注意, 记忆和思维。”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 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最初会存在距离, 教师要在学生和美术作品之间架构起桥梁, 学生才能更好的领悟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世界。
1、融入艺术家的生平, 领悟其艺术中的情感世界
美术家的坎坷经历往往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且有教育意义。通过讲解, 学生往往能够很好的感受美术家的情感历程, 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 激起他们对作品的情感共鸣。
2、融合音乐欣赏, 体验诗画意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音乐和美术是姊妹学科, 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许多的共同点;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 可以通过音乐来得到宣泄。因此, 我总会把音乐引入课堂, 通过边讲解音乐, 边欣赏绘画作品, 来提高学生对作品情感内涵的感受。
比如:在欣赏《变幻的自然万象》中的中国古代山水画时, 可以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汉水》, 这样一方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可使其进一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如在欣赏具有“罗可可”艺术风格的苏比兹公馆客厅时, 可以放一段巴洛克时代德国音乐家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 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有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学情节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如在欣赏任伯年的作品《苏武牧羊》时, 教师可吟唱起“牧羊北海边, 雪地有冰天”的词曲, 使学生尽快进入到作品欣赏的情境中来。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情感教学的手法是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教师的真诚, 而真诚则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当你对教学有着执著的追求, 千变万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会应运而生, 这里我只是总结了一些肤浅的体会, 愿与同仁们一起分享, 且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赵利, 浅议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艺术[J]。教学与管理, 2001, (22)
[2]刘争鸣, 谈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综合性问题[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2)
[关键词]中日;美术;课程标准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无不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以此来提升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力。随着全民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
一、我国的美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編写、教师教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
1.构成
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部分。
总纲规定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学科的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时数表和教学通则等。
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教学目标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应有最低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2.称谓
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但只要是关于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都可以认为是课程标准。
所以,尽管不同国家对这种教学指导性文件的称谓不同,如“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美国)”、“教学大纲(德国)”、“学习指导要领(日本)”等,但在本质上都属于课程标准。
二、我国的美术课程标准现状
1979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建国后第二个美术教学大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大纲首先将“图画”改为“美术”,并将基础美术课业分类为绘画、工艺、欣赏三大类。其中绘画50%(写生25%、临摹14%、创作11%)、工艺40%(图案25%、手工劳动15%)、欣赏15%。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年后的2003年4月又颁布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现行的美术课程标准旨在改变我国以往美术课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学科壁垒森严,或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新标准重视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三、中国与日本课程的比较
1.课程目标的比较
(1)日本的高中美术学习指导要领的课程目标
日本的美术课程目标由总体学习目标,分科学习目标构成。其总体学习目标是:“通过专门的美术学习,丰富学生的美感体验,在磨练感性、提高创造性的表现和鉴赏能力的同时,培养致力于美术文化发展和创造的兴趣与态度”。
分科学习目标有13项,它们是:【美术概论】、【美术史】、【素描】、【构成】、【绘画】、【版画】、【雕刻】、【视觉传达设计】、【传统工艺设计】、【信息媒介设计】、【影视表现】、【环境造型】、【鉴赏研究】等。每项分科目标都是详细具体的,都是与各自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
(2)我国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与日本的学习目标构成不同,我国课程标准没有设定分科目标,而是把各个学习内容的学习目标概括的写进了课程目标。我国高中美术课程目标是:“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除此之外,课标还提出了造型语言、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和有创意地展现美术学习的成果等为代表的4项详细具体地课程目标。
(3)两国课程目标的异同
①共同特征
通过对中日两国课标中对课程目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中日两国的课程标准都主张通过对相对专业化的途径进行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理解美术的造型语言、磨练艺术感性的基础上,提高美术创造性的表现和鉴赏能力。
②不同之处
A.学习领域划分不同
我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将学习领域划分为【美术鉴赏】、【绘画·雕刻】、【书法·篆刻】、【设计·工艺】、【新媒体艺术】,而日本高中美术学习要领则把学习领域概括的划分为【创造性表现】与【鉴赏】。前者具体详细,后者简洁概括。
B.选修、必修的设定不同
我国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没有规定某个学习模块为必修课程,但在相关课标研修材料中通常建议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然后再任意选修其它两门学习模块。而日本的高中美术学习指导要领则规定【美术史】、【素描】和【构成】模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而其它学习模块则作为选修科目。可以看出,我国的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体现出学习选择的灵活性;而日本的高中美术学习指导要领则突出了对美术史(理论)和全面美术学科技能(绘画基础课与设计基础课)的学习,强调了美术课程的学科性。
总之日本的美术课程给了我们很多方面的启示,我们在借鉴对方经验的同时,也要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让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尹少淳 著《美术课程标准的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2]常锐伦 著《美术学科教学论》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
[3]潘耀昌 著《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3.
[4]张小鹭 著 《日本美术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4.
邮箱heihezhangyongjian@163.com
电话***(张)短信
1,《美术课程标准》力求体现()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和(),注重()与()的紧密联系.2,美术学习应当从()层面提高到()的层面.3,《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4,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或()的方式,既可以在()中进行,也可以在()后进行.5,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选择:24%
1,美术课程具有()的性质.A,综合 B,人文 C,审美
2,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的主要途径.A,德育 B,美育 C,智育
3,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部分组成.A,标准B,阶段目标C,学习方式 4,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A,学习性 B,探究性 C,综合性 D,游戏性
5,欣赏 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进行欣赏和评述.A,听觉世界 B,视觉世界 C,触觉世界 D,知觉世界
6,综合探索领域可分为()个层次.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7,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是()A,美术表现 B,艺术风格 C,美术创作
8,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和提高动手能力.A,设计意识 B,审美意识 C,探究意识
问答题:30%
基本的美术素养应包括哪几个方面
美术课程有哪些基本理念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对美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实践题:26%
在元宵节即将来临前,一位教师围绕“花灯缭乱的元宵灯”这一主题设计了这样的课例:首先调查元宵节和花灯的来源,用文字,图象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进行设计构思.其次,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最后,用花灯美化校园和社区.请你从教学观念及方法,对以上设计作出评价.qq;407755188叶子青(张)邮箱heihezhangyongjian@163.com
本学期,我认真研读了《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系统论述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美术教师的教学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这历经十年的教学改革里,我们教师用实验稿课标在实施过程中显示出一些问题,修订后的课标又有哪些变化,呈现哪些基本理念呢?
一、新的教材观
传统的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一方面注意控制教材内容总量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方面适当降低某些知识的难度要求,改变原理性知识偏重思辨和过深、过难的现象。大胆更新了“双基”的概念和内容,删除了陈旧的、用处不大的信息,充实了学生能够接受、适应现代生产与生活的信息,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美术教材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二、新的学习观
新课程新的学生学习观主要体现在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是在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要求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比如背诵、练习等,这些行为方式只是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进行有机结合。
三、新的评价观
新课程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评价不是根据成绩来给学生下定义、分类别,而是注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变化,通过评价指引学生更好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批判;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而欣赏·批判领域则是倾向于文化品味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领域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我就从这四个领域谈谈我对新课程标准的想法。
一、“造型·体现”领域
“造型·体现”范畴是指运用多种原料和手法,体验造型有趣,表达感情和思维的学习范畴。造型是具有普遍寄义的观点,但在本学习范畴中指的是运用刻画、雕塑、拓印等手法和要领,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运动。体现则是始末美术创作运动来转达见解、感情和意义的进程。造型与体现是美术创造运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体现的根基,体现是始末造型的进程和结束而实现的。本学习范畴在低年级阶段夸大感触、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方柄圆凿,隐约学科门类界限。从新课程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和情感,新课程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的学习方式。低年级的美术课程主要是以造型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学会交流和合作。造型游戏指融合造型和游戏为一体的美术活动,活动中不事先设定主题或某个形象,主要是凭感觉联想和想象来进行造型表现,仔细看一下课本,有关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在课程中占了很大部分,它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如何带领和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更好的发现问题、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方法有多种,教师应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长久兴趣。
二、“计划·应用”领域
“计划·应用”范畴是指运用肯定的物质原料和手法,围绕肯定的主意和用途举行计划与制作,通报、交换信息,粉饰生存及境况,培育计划认识和实践才能的学习范畴。
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体现设计的创造意识,又具有特定的功能性特点,这特点决定了该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同时又与生活紧密相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由现代设计基础、传统工艺美术两部分组成。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多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他们参与那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感受有联系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与对这些事物的感知、理解和表现之中。美术课不等于画课,这个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应当从小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在孩子们的早期生活时,教会他们按照美的规律去设计,学会自己布置房间,合理的布局构成美感,生活中处处需要设计。让从小学会动手做,十分重要。让学生接触材料,接触工具,动手做出简单的器物来,对生活物品进行配置,为生活创造方便与舒适。对与“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应当强调设计是与人类的造物活动和发明创造密不可分的,从小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对于提高未来人才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欣赏·批判”领域
“欣赏·批判”范畴是指弟子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全国举行欣赏和批判,逐步形成审美兴趣和升高美术欣赏才能的学习范畴。除了始末欣赏得到审美感触之外,还应用语言、笔墨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全国的感触、理解和明白。
“欣赏·批判”这一学习领域的提出,能更好的让学生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的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欣赏与评述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指出了人的发展所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就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加强美学修养,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四、“综合·探索”领域
“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是对美术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从跨学科的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弥补各科课程的不足,加大了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并有效地运用各科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连接点,树立新的美术教育观和人文为本的学生观,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大胆改革创新,及时总结反思,设计出富有新意和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综合探索课。
我觉得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具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结构。总而言之,美术课堂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要有自己的新意,要有自己的特色。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美术。掌握用美术表达自己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理解的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美术是实验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们对学生的进行美术教育, 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让他们的知识视野开阔, 除了少部分学生将来从事美术专业以外, 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兴趣为主。因此, 对美术教育的定位也不应该以美术的专业性进行教学, 而是进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 让美术包含更多的生活成份。笔者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让他们对美术产生一种爱好, 让美术课堂成为孩子放飞艺术翅膀的广阔天空。在美术课上, 通过学习美术, 让他们找到自信心, 形成一种不畏困难的作风, 当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克服, 争取胜利。笔者在上课前都会认真的备课, 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制定了多项教学计划, 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入课堂, 学生在课堂上不一定要画出老师指定的画, 可以让学生画一些自己喜欢画的画, 并根据自己的爱好涂上不同的颜色, 只要自己感觉好就可以, 并让他们说出他为什么喜欢这样做, 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笔者不仅让学生学会画画, 还教会他们做一些美术手工, 让他们了了解书法、篆刻等;还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活动,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大大增强, 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丰富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过程让课堂更精彩
新课程改革既是对内容的改革也是对教学过程的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加精彩。
1. 丰富教材内容。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显得较为死板, 让学生在一节课中照老师画作画, 只求画得像就可以了, 其实, 这只是美术教学中的很少一部分, 而不是美术教学的全部。笔者在教学中注意课堂的艺术化, 让学生愉快地走进艺术课堂, 把教材多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2. 注重师生的互动。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 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的互动, 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 要采用新的刺激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的注意力才会更加集中, 从激发其在课堂上主动的参与意识。比如, 我在教学中, 组织了一个主题活动“今天我生日”, 初中生都喜欢过生日, 目的是能吃到生日蛋糕。于是, 老师提前一节课让他们利用休息日观察一下蛋糕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并告诉他们下一节课我们就要做蛋糕。在课上,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动手做, 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 他们利用准备好的橡皮泥动手操作了, 经过一节课的努力, 他们亲手做的蛋糕出炉了。他们做的蛋糕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比如圆的、方的、三角的, 也有动物的造型、汽车的造型等。还有一个小胖子同学做了一个“黑森林”蛋糕, 并推荐给大家尝一尝:“巧克力口味的, 香喷喷的哦。”也有的同学把做出的蛋糕做了精心的装扮, 写上“老师您辛苦了”的字样, 让老师非常感动。此时, 我才真正感觉到, 这是学生们用心做出来的, 他们不仅完成了老师的任务, 而且用感情来表达了他们的作品。他们是用心在学习,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目的达到了, 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也达到了。这样笔者感受到, 美术课就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以兴趣入手进行教学, 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这样的教学比起传统的说教更有效果, 学生受益更多。老师也能在教学中享受到一种教学美, 感受到学生的内心的喜悦。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在美术教学之后还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反思中, 对美术课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并在反思中完善教学。笔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大胆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美术课是一门多元的课, 不仅包含美术的元素, 也有音乐、戏剧舞蹈一些艺术元素, 甚至有一些人文素养的元素, 通过美术学习, 能培养一个健康的人才。比如, 笔者教过一个“海底世界”为主题的美术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给学播放有关遨游海底的视频, 而且配有海水的声音,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视觉和听觉都得到一种美的冲击。视频欣赏完, 老师当导游, 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海底之旅。在这里, 老师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导游,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很满意很感兴趣, 是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才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满足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是一门美的艺术, 从而养成终身美术的好习惯。
艺术是在生活中生成的, 却高于生活。初中美术教学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从课本中走向生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美术的大乐园中尽情的享受美术之美。
参考文献
[1]冯雯婧.新课改下教学评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探析[J].学生之友 (初中版) (下) .2011 (08)
[2]杨清.刍议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困境及对策[J].科教导刊 (中旬刊) .2011 (06)
[3]郭继红.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析[J].新课程 (教育学术) .2010 (08)
【关键词】江苏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44-03
【作者简介】王国军,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宜兴,214221)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学管理。
江苏省教育厅于2013年制定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艺美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其指导方案,文化艺术中心组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顶层设计的课标总体框架下,联合几所职业学校的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编制了工艺美术专业“三大构成”“色彩”“素描(含线描)”“装饰图案”四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要领会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标准,专业教师还要学习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将更透彻。本文中笔者结合工艺美术专业对课程标准进行具体说明。
一、课程性质说明
课程性质应准确地表达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与专业的关系,能够明确说明课程与前导课程及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的主要功能。以“三大构成”课程为例,其课程性质为: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艺美术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素描(含线描)”“色彩”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构成造型和配色能力,为后续“紫砂陶艺”“红木雕刻”等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其中“必修的一门基础平台课程”点明了该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明确了该课程是培养学生美术基础的基本能力,是工艺美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明确说明本课程与前导课程及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明确了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说明本课程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需通过艺术训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构成造型和配色能力”表达了本课程的主要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时与学分说明
课程的学时与学分都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学时即课时,一课时为45分钟。《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规定: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比如:工艺美术专业“素描”是141个学时、9个学分,“色彩”是96个学时、6个学分,明确学时与学分,便于学校安排课表。本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标准制定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根据地方特色开设,如紫砂陶艺方向主要针对无锡宜兴,红木雕刻方向主要针对苏州常熟,玉雕方向主要针对扬州,水晶方向主要针对连云港东海。在专业方向课中虽然课程有些差异,但四个方向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相同,均为626个学时、37个学分。技能方向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较多,主要体现了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需能胜任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与制作,达到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三、课程设计思路说明
课程的设计思路,是研究课程设置的理念、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等内容。下面是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色彩”的课程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程设计思路的总体理念是: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融合美术创作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总体理念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指导思想,要求专业课程要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思想,注重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求;要求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重,体现了本课程培养学生能力的终极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来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学生基本色彩造型意识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围绕装饰美工、工艺品设计师等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而确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课程的内容是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艺美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装饰美工(四级)、工艺品雕刻工(四级)等职业标准,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而确定。课程内容突出了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的技能需要,同时体现了时代性和可发展性,强调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课程结构设计以色彩造型和色彩表现为主线,结合工艺美术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有机融入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以基础知识、表现方法、实践应用的模块结构序化课程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说明
课程培养目标必须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来提炼每门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工艺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掌握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能力,能胜任工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等生产、服务与管理一线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工艺美术人才。如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与制作:紫砂陶艺方向课程是围绕紫砂陶的设计与制作,红木雕刻方向课程是围绕红木雕刻工艺设计与制作等。下面以工艺美术专业基础课程“素描”为例来说明其课程目标。
“素描”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素描和线描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美感能力,能胜任工艺美术品设计和制作工作。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服从专业目标,为达到本课程的总体目标,需促进如下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达成:掌握素描和线描的表现技巧和主要表现形式;能运用透视规律表现形体结构的构造关系,体会形的转换;能通过线与面、形与体的处理表现描绘对象的体积、空间、虚实、节奏;能运用明暗、光影表现描绘对象,形成画面风格效果;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艺术审美、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说明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最直接体现,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编制采用两种结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根据不同的专业化方向选取教学重点,比如:“素描”中的线描模块对于玉雕和水晶雕刻相当重要,应选取其作为重点教学。专业方向课程以项目课程为主,即以项目为中心,每个项目包括若干个教学任务,这是一种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如紫砂茗壶的设计与制作分成壶身、壶把、壶盖的设计与制作等等,这种项目化教学体现了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现以“装饰图案”课程为例进行说明:“装饰图案”属于专业基础课程,编制时采用模块化结构,将其分成五个模块,分别是装饰图案入门、装饰造型、图案色彩、纹样、装饰画;每个模块中又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如装饰画模块中分成装饰画临摹和装饰画创作两个教学单元;在每个教学单元中提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涉及了本学科的一个个知识点,如装饰画临摹单元中就要求学生了解装饰画的概念,掌握装饰画的方法等等。这种将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成教学单元,再根据职业岗位群或技能需求,将单元组成模块的课程内容,突破了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中职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养。
六、实施建议说明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主要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教学建议主要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的规划等,教学评价建议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材编写建议主要是教材编写的理念、内容的呈现及作业设计的指导意见,课程资源开发建议主要是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建设的建议。
“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建议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推行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实行“做中学、做中教”。这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了专业课程重视理实一体化的需求。“三大构成”是在观察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对形、色、体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并从中提炼出视觉规律,是从具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创造过程,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立体思维能力、工艺手工制作能力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问题探究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对于渐变构成、对比构成、发散构成等实践性内容,教师可先行示范,在学生模仿、训练时适时点评,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综合素养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能够在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因此,每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融入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等内容,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建议强调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三大构成”概念、基本形式等,主要采用笔试评价;对于渐变构成、对比构成、发散构成等实践性内容,主要采用画面效果评价。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与工艺美术大师等。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及时、客观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师生共同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应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教材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专业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应反映工艺品的新工艺,新技术,应将岗位要求、行业标准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求编写,由简单到复杂来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应适应情境化教学需求,内容具体化,分析学科知识时应具体到学科的知识点。同时,教材以图片为主,案例需丰富,可操作性要强,文字需简明扼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编写还要具有开放性,在保证项目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应为教师的二次开发留下空间。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其目的是实现课程内容、现实生活实际与现代科技发展相结合,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工艺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经历了一个阶段,从江苏省的“十一五”示范专业,“十二五”的品牌特色专业到各市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资源库,经过全省艺术类学校的共同努力,工艺美术专业已积累了一定的课程资源,但相对于每一门课程来说,这些课程资源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发挥课程组、名师工作室等团队作用,合作开发、共享课程资源。在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探讨,教师一方面可以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另一方面还可以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资源需配备一定量的画室及画架、画板、静物台等;需配置一定量的实训室,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训条件;需配齐一些常规的工具书和习作画册、工作任务书、实训指导书等。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配备课程必需的电子读物、数字化教辅资料,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和师生交互平台,以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交流反馈时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12-28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11-09
民办普通高中设置标准10-13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感想06-22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01-20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11-01
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01-11
在全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06-05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指导意见10-22
铜仁市实验中学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总结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