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精选5篇)
一饭千金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乡里有一个恶少,在街上碰到了韩信,就大声对他说:“看你整天舞枪弄棒,像个有胆量的人。来来来,你敢拿剑刺我吗?要是不敢,你就从我这胯下爬过去!”韩信心想:“如果我拿剑刺他,岂不犯了杀人罪?日后还有什么前途呢?不如宁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时之勇为好。”于是,他伏在地上,从那个恶少的胯下爬了过去。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曾经侮辱过韩信的那个恶少却吓得直打哆嗦,韩信用手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你不必害怕,过去的事算了。”又对左右的将士说:“这位将士从前羞辱过我,其实是激励我上进啊!让他做个中尉吧!”韩信念念不忘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对曾欺负过自己的人,也没有报。 相反,加以原谅和提拔。他这种气度,是值得敬佩的。
虚位以待的故事
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为人忠厚、仁爱,对门客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当时,信陵君听说大梁城门的守门官七十岁老人侯嬴是个贤人,家境贫穷,便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前去聘请他。但是,侯嬴并不接受。
信陵君知道自己怠慢了高人。于是便让人驾车,亲自前去迎接侯嬴。还把车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侯嬴。侯嬴故意穿上破衣服,毫不客气地坐在空位上,一句谦让的话也没说。
马车行到中途,侯嬴又忽然提出要去探访一位屠夫朋友朱亥。他在朋友那里故意拖延时间,要看信陵君的反应,但信陵君一片和颜悦色。
这年,秦国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救赵。为此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魏王忙命晋鄙大军留在路上,不再前进。
信陵君多次恳求魏王让晋鄙发兵,魏王终是不肯。侯嬴给信陵君出主意说:“只要派人偷取大王的兵符,便可假传命令,要晋鄙出兵了。”接着,侯嬴又给信陵君出主意,叫他去找大王的宠妃如姬,让她去偷大王的兵符。
信陵君拿到了兵符,便想马上出发。侯嬴提醒他说:“你把我的屠夫朋友朱亥带上,以防万一。”
信陵君带着朱亥来到大军驻扎地。晋鄙见了兵符怀疑说:“大王既叫我暂不前进,又怎会随便叫你替代我呢?”晋鄙的话音刚落,朱亥从袖里拿出四十斤重的大铁锥来,一下就把晋鄙打死了。
信陵君高举兵符,筛选了八万精兵,打败了秦军,解救了赵国。
塞翁失马的故事
从前,在边塞有父子俩靠放牧马匹为生。这天有匹骏马忽然逃跑了,儿子怎么追也没追回来。父亲安慰儿子说:“我们养马人,失掉马匹是常有的事。也许它还会回来呢!”过了一段日子,那匹失去的骏马竟带回来一大群马。儿子高兴极了,父亲倒没有太大的惊喜。他对儿子说:“这件事确实意外。不过,世事祸福无常,很难预料。你要小心乐极生悲啊!”
有一天,儿子在驯马时,一个不小心,竟从马上掉了下来,把一条腿摔断了。父亲又说:“驯马的人,难免会被摔着。如果你能吸取教训,日后会有益处。”
正在这时,其他年轻人全被抓去打仗,全都战死在沙场。儿子因腿骨折,免去了从军,因而保存了性命。对他来说,可算是因祸而得福了。
在汉语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用得比较普遍。
破釜沉舟的故事
项羽是楚国人,少年习武,能将百斤鼎高举过头。长大后跟随叔父参加推翻秦朝的起义。
有一次,秦军攻下了赵国,赵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援。
楚王派项羽带领二十万楚军前去救赵。项羽先派英、蒲两位大将率两万人做先锋,然后,自己率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的饭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他对将士说:“我们‘破釜沉舟’,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退秦军!否则只有饿死在这里!”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一个人抵十个,十个人抵百个,越战越勇,终于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
经过这次战役,项羽名声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统帅。
舍生取义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投靠在智伯门下,很受重用。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躲了起来,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过了几个月,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豫让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热炭,把声音弄嘶哑,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朋友们对他说:“你如投靠赵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后,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吗?”豫让回答说:“作为一个勇士,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
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赵襄子来到桥边,马匹突然惊叫起来。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 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
唐代是一个诗歌艺术极端繁盛、诗歌大家层出不穷的时代。在众多名垂千古的诗人当中,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并且一定称得上是一位出众的诗歌语言艺术大师。杜诗在叙事抒情与状物写景的过程中,讲究使用炼字炼句、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用简练的语言、干净的文笔,显示出了他高超的剪裁能力。如果说杜诗的用典做到了“无一字无来处”,那么杜诗中饱经锤炼的诗句就如他自己所希冀的那样,体现了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境界。由于杜诗中的诸多诗句被广为传颂,久而久之,便演变出了不少成语熟语,这些沿用至今的成语也就成为了杜诗锤炼艺术的结晶。
二、源于杜诗的成语示例解析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可叹》)。《可叹》 是杜甫的一首写人叙事诗,全诗以“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一句总起,大有遥承《诗经》比兴传统的意味。 以白云形色的快速变幻来比喻人世无常、人生倏忽之间的转折与变迁,使读者大有沧海桑田兴叹之感。杜甫对民间口语 “天上”、“白衣”、“苍狗”运用自如,熔两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入诗,这也就为诗作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后来由诗句演变出了联合式成语“白云苍狗”,用以比喻世事变幻无定,不易揣测。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曲江二首 > 其二》)。杜甫作《曲江二首》借伤春来感怀人事,表现了内心的抑郁苦闷之情。第二首中这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包含了巧妙的借义对,“寻常”既是平常之意, 又作为古代的计量单位与对句中的“七十”相对。酒债于“我” 已稀松平常遍及所到之处,可高龄七十的人自古以来便不多见,人生苦短,不趁此时尽欢更待何时呢?口中道的是人生几何不如及时行乐尽享春光,心里念的却是韶光易逝壮志不得酬的苦闷。七十高龄的人自古能有几个呢?这话似是醉语,杜甫用口语化的语言记述自己遍欠酒债而心无挂怀的放荡不羁,一方面是带着些许夸张玩味的态度表达自己,另一方面也是苦叹自己终究不能做到醉心游乐,却仍是一心希冀得到机会展志报国。“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古稀”在今天仍被人们用来形容享高寿之不易,足见杜诗中饱经锤炼的语句流传之广,深入人心。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两句,不仅对仗工整,是一双巧妙的流水对,“我”身在渭北眼前春林正盛想念“你”,“君”在江东独自遥望那日暮薄云想念“我”。两句中平实的叙述已饱含了杜甫与李白两人诚挚的友谊和深重的情感,字面上未着一个情字,只是普通的地点普通的景致,看似平淡却已经过了诗人的千锤百炼,用巧妙的对仗手法和布局使两句产生了一种奇妙而紧密的联系。因此“春树暮云”沿用至今成为了表达对远方有人思念之情的成语。
三、杜诗讲究锤炼艺术的原因简析
首先,杜诗讲究表情状物含蓄隐晦,常常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更喜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生动精当,因此形成了意在言外的效果,比如白云苍狗、炙手可热、翻云覆雨等成语的形成。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含蓄的审美形式,诗在形式和韵律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在容量上的限制使它更加需要含蓄精炼的语言抒情状物。杜诗沉郁顿挫,是情感上的深沉苍茫和语言上曲折有力的结合体。凝炼含蓄的表现方法就是这“沉郁”与“顿挫”之间的桥梁,深沉的情感需要委婉而醇厚的表达,曲折有力的语言更是要求曲折铿锵的表达,故而杜诗格外讲究锤炼艺术。
其次,杜甫还常常使用口语俗字,学习民间的谣谚,似平白说话一般将情感凝聚在诗句之中。比如白云苍狗、春树暮云、七十古稀等成语所出自的诗句。他的这种学习和借用并非是简单的搬运,诗歌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还要对普通的口语俗语和谣谚进行艺术化的锤炼和加工。民间的口语谣谚本身就来自于民间,是广大人民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提炼出来的,本身便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价值。所以杜甫卓有成效地从中汲取了营养,使他的诗明白如话又不乏精致优美。
最后,对杜甫一生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儒家思想。 诗人之所以在艺术上追求凝炼含蓄,是他深受儒家传统浸润的结果。越是醇厚的情感,越是倾向于被简练含蓄的方式所表达,这样的效果绝非一时的痛快,而是长久之感染。我们常说杜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正是因为对家国、对人生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加之诗人的性格和表达习惯的作用,使得这种浓厚的情感以一种深沉的而非不加节制的奔涌而出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在情与志、诗性和理性的交融之下,杜诗闪耀着人性终极关怀的光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摘要:杜甫是唐代诗人中的集大成者。由于杜诗广为流传、艺术价值极高,便从诗句中产生了不少沿用至今的成语。这就要归功于杜诗在语言上出众的炼字、炼句艺术,使得很容易从他的诗句中提炼或直接用作成语为语言系统所接受。探究杜诗讲究锤炼艺术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杜甫吸收传统中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是他善于学习日常口语,以谣谚入诗。究其根源,仍是儒家思想对诗人的影响巨大。
我想,在这炎热的季节里,坐在安静的书桌前独自一人享受一杯清茶、一本好书倒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那就让我们打开《三国演义》,在刀光剑影、鼓角争鸣中一同领略一下中国成语的魅力吧!
(编者)
1.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宁肯我辜负别人,不能让别人辜负我。指自私阴险的处世态度。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获罪逃走。遇到县令陈宫,陈宫听曹操讲完自己的志向后,不但没有将他交给官府,而且弃官跟随他逃跑。到了好友吕伯奢的家里,曹操夜里听到有磨刀的声音,便认为人家是要杀他,于是将吕伯奢的全家都杀了。当他们看到地上捆着的猪时,才知道自己错了。他们在逃走的路上又遇到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又故意将他杀了。当陈宫责怪曹操时,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赔了夫人又折兵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连本也赔了进去。
三国时东吴都督周瑜设计,假意把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作夫人,骗刘备到东吴成亲,吴蜀联姻共同对付曹操,乘机扣留刘备作人质讨还荆州,结果弄假成真,刘备带着孙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赶,又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军士为了嘲笑周瑜,大声吆喝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3.身在曹营心在汉
比喻人坚持节操,忠于故主。
关羽与刘备失散后,被曹操留在营中,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给予大量金银,送给赤兔马,并拜为汉寿亭侯。但关羽却系念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的身边。
4.舌战群儒
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为了抵御曹操的百万大军,诸葛亮决定与东吴联合,组成吴蜀联盟。诸葛亮孤身一人来到东吴,同东吴的众谋士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使吴蜀结盟。
5.如鱼得水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很合适的环境。
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刘备以师礼待他,关羽、张飞不高兴,说:“孔明年纪轻轻,有什么才学?对待他也太过分了。”刘备说:“我得到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
6.三顾茅庐
用来比喻真心实意地一再对别人邀请、求教。
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在隆中的卧龙冈上。刘备求贤心切,在得知他有出众的才华后,三次亲自登门拜访,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
7.初出茅庐
原指诸葛亮刚出山就立下了战功,后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在首次作战中,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军,立下了战功。
8.赤膊上阵
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也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地从事。
曹操名将许褚在与西凉马超作战时,斗了二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许褚性急,就卸了盔甲,赤裸上身,继续与马超作战。结果许褚胳膊上中了两箭。
9.乐不思蜀
快乐得不再想念故国。后泛指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蜀国后主刘禅投降魏国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司马昭先让演奏魏国乐曲,蜀国官员都十分感伤,惟有刘禅面露喜色。后又让蜀人演奏蜀乐,蜀国官员纷纷落泪,惟有刘禅嬉笑自如。司马昭问刘禅:“你不想念蜀国吗?”刘禅说:“在这里这么快乐,为什么还想念蜀国呢。”
10.望梅止渴
远远看到了酸梅就解了渴。比喻凭空想来宽慰自己。
曹操在征讨张绣时,路上缺水,将士口渴得难以忍受。他忽然想出一个办法来,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前面有梅林。”将士听完后,口中生津,就不再感到口渴了。
1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比喻一切工作都准备好了,只差一个条件。
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中。她封自己的侄儿吕广、吕禄为王,打算将刘家的天下变为吕家的。吕后病死后,吕家的人蠢蠢欲动,眼看一场政变就要发生,汉朝大臣们个个捏着一把汗。
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紧急磋商,讨论对策,最后决定为了平息祸患,必须诛灭吕氏家族。但是,当时的兵权在吕禄的手中,他掌管北军,周勃虽然是名义上最高的将领,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无法调遣部队。
周勃和陈平想了半天,就想利用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是好朋友的关系,除掉吕禄。周勃首先劫持住郦商,威胁郦寄引出吕禄,乘机夺取兵符。吕禄听从郦寄的`劝告,出外狩猎散心,周勃夺了兵符,趁机控制北军,随后便把吕氏家族全部诛灭。
袁粲(420-477年),初名愍孙,南朝宋大臣,太尉袁淑侄子。少孤好学,颇有清才。
【一木难支】是什么意思?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一木难支】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扞和峤呴曰:‘元裒如北厦门,拉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十三·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一木难支】词语辨析:
【一木难支读音】:yī mù nán zhī
【一木难支的近义词】:孤木难支
【一木难支的反义词】:众志成城、众擎易举
【一木难支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一木难支】典 故
南北朝宋顺帝的时候,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横行恣肆,大有篡夺王室的企图。当时大臣袁粲和齐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杀死萧道成,但事机不密,反被萧道成的同党褚渊知道了,把秘密告诉萧道成。道成十分恼怒,立刻派部将戴僧静率邻了很多人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团团围住了。
【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推荐阅读: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06-09
三国演义吕布的成语故事的典故10-05
三国成语故事及内容10-23
来源于动物的寓言故事06-06
成功源于坚持的名言09-20
源于,超越──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引导的策略07-22
成功源于目标06-18
三国演义故事简介06-24
三国演义中主要故事11-01
坚持到底源于兴趣作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