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精选9篇)
项目背景:
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座落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2.21平方公里,位于东环路以东、五台山路以西、赣江路以南、漓江路以北。
在地理位置上,江苏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盐城作为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东临黄海,南接南通、泰州,西邻淮安、扬州,地理位置较为重要。盐城交通便捷。海陆空兼顾,其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包括内河航运、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是同时拥有空港和海港地级市。另外,盐城是沪、宁、徐三大区域中心城市300千米辐射半径的交汇点,是江 1
产业规划 |https://f.qianzhan.com/chanyeguihua/
苏沿海中心城市,长三角新兴的工商业城市,是“京沪东线”的重要节点,是国家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战略的交汇点,盐城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这种优势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运输和进出口贸易的开展。
另外,盐城地区有产业集群优势。首先,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在江苏地区均有生产,如隔膜、电解液、电池等,这些企业具有在生产研发方面的技术优势;其次,一汽集团、东风悦达起亚集团等龙头企业聚集江苏,有利于技术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产生集群效益。
随着民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青睐于新能源产品。加上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走俏。未来可预见,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增长空间十分巨大。
主导产业:新能源汽车
项目目标: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整车集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形成采用技术先进、制造和使用成本较低、基本满足市场规模化推广要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网络和产业支撑体系,电动汽车实现成熟的市场应用,促使盐城成为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均达到国际前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服务内容:
前瞻产业研究院在综合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的技术经济条件、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结合盐城汽车产业所处的区位状况、自然条件、技术资源、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等相关因素,为该项目做出了以下服务:产业规划、产业定位、园区规划、产业链规划、基地发展规划、配套发展规划、运营管理模式设计、招商引资策略制定等。
说明:
前瞻产业研究院展示本文案例仅供您参考,关于您的产业规划相关问题,更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请与我们的咨询顾问联络,我院产业规划咨询顾问将与您一起来深入分析项目,并为您制定针对性的项目解决方案。
1 园区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分析
1.1 产业发展前景
据权威机构预测, 未来二十五年山西乘用车的需求量在65万辆以上, 而目前乘用车整车生产能力还处于空白, 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期用于运输的载重汽车需求强劲。
1.2 政策优势
装备制造业是山西省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得到了晋中市政府的重视, 出台了具体、完备的汽车产业扶持性政策。2009年晋中市根据山西省结构调整及新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总体部署, 结合晋中市的区位、交通优势, 积极引进全国的一些大型企业, 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1.3 区位优势
晋中市紧邻太原市, 是北方内陆与沿海港区物资集散的重要节点, 是山西省城镇与经济密集带的中心区域和带动太原经济圈快速发展提升太原能级的核心节点。
1.4 交通优势
晋中市交通网络发达, 现状有多条交通干线。规划建设中的太中银铁路、大西客用专线、汾邢高速、龙城高速均从市区周边通过, 太原武宿机场位于市区边缘。
1.5 产业基础
晋中市是山西省少数拥有汽车产业的地区, 是山西省乃至我国北方重要的专用车生产基地。晋中市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其他汽车相关产业企业较多, 具有较好发展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的基础, 是山西省新能源在汽车领域利用较早的城市, 并率先在全国进行了甲醇燃料、甲醇汽车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
2 园区现状用地条件分析
规划用地位于晋中市区东北部的丘陵台地, 冲沟发育较明显。现状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平均坡度约为2%, 局部地段达到6%左右。规划区整个地势较高, 远远高于市区。现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沟壑, 除此之外还有一处废弃军事用地、一个村庄 (新付村) 和一些零星的简易工厂。现状用地靠近市区地段地形较为破碎, 有六条较深的冲沟, 但北部冲沟较短, 在1.5公里以内;位于规划区南部的冲沟为最大的一条, 平均宽约120余米, 深50余米。规划用地面积为9.84平方公里。
3 总体布局思路
3.1 土地整理
规划中对规划区范围内的沟壑除了较大的育红沟外全部予以平整, 但竖向规划中尽量保持了原有地势, 尽量减少土方量, 达到土方就地平衡, 同时保证运输的合理性。
3.2 功能组织
规划区距城市新区一路之隔, 规划利用这一优势, 将园区的研发、培训和居住的功能需求安排在城市新区内。一方面缓解园区土地紧张的局面, 另一方面城市新区是教育、商贸居住区, 园区的研发、培训和居住职能进入, 促进城市新区发展的同时, 为园区研发、培训和居住提供优质的条件。
3.3 空间发展
规划结合用地规模与现状, 考虑园区未来空间发展的不确定性。对园区未来空间发展作出预测, 并对园区内道路做出可延续性规划。规划确定园区空间中远期主要向南向北发展, 利用现有较为平整土地;远期空间可跨越龙城高速向东发展。
4 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
4.1 功能结构
园区功能结构可概括为:“一廊”、“二轴两轴”、“五区”。
“一廊”指的是利用育红沟建设的生态休闲廊道。
“两轴”指的是通过园区的两条主要轴线, 一条为城市发展轴线 (龙湖东大街) , 另一条为园区内部的物流主轴线。
“五区”指整车生产区、零部件生产区、仓储物流区、配套服务区、生态休闲区。
4.2 用地布局
在节约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优化区域环境的原则下, 结合自然环境和土地条件, 按照用地功能分为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仓储物流、配套服务、生态休闲5个区。
(1) 整车生产区。整车生产区总用地为247.6公顷。由乘用车、商用车和专用车三部分组成, 分别位于三个街区, 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位于原172仓库场地内, 作为启动区;专用车为园区二期发展用地。整车生产区, 除了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生产区外, 还包括必要的附设与整车生产区内的试车区、零部件制造区、仓储物流区。
(2) 零部件生产区。零部件生产区总用地为335.9公顷。由动力总成生产区、电子电器生产区、底盘零件生产区、内饰生产区和其它零部件生产区五个生产区组成。用地布置原则为运输量较大、与园区整车生产关系密切的零部件靠近整车生产区布置;内部运输量较小、面向整个汽车行业的零部件厂则灵活布置。
(3) 仓储物流区。仓储物流区总用地为63.6公顷。规划仓储物流用地共设三处, 分别为现状东外环物流用地, 纬一东街物流用地, 纵七路、纵八路物流用地。现状东外环物流用地位于园区西北角, 用地靠近运输道路, 以整车物流为主;纬一东街物流用地位于园区中部, 用地靠近整车生产用地, 并与运输道路纬一东街相邻, 包括整车物流和零部件物流;纵七路、纵八路物流用地位于规划龙城高速入口处, 位于规划龙城高速入口处, 以整车物流为主。
(4) 配套服务区。配套服务区总用地为81.1公顷。包括管理服务区、商业服务区、生活服务区和展销服务区四个部分。管理服务区位于龙湖大街和现状东环路交叉口的东北区, 以办公性质类建筑为主体。商业服务区共设置两处, 一处位于园区西南角, 新付村南侧, 利用现状零星、仓库和厂区改造成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区;另一处位于位于龙湖大街北侧、管理服务区东侧, 包括为园区服务的饭店、商场等商业性、娱乐性场所, 以及汽车销售、售后服务场所。生活服务区位于纬一街纵六路交叉口段, 包括单身公寓、娱乐、文化等设施。展销服务区位于龙湖大街和现状东环路交叉口的东南区, 包括汽车新产品新技术展销、汽车品牌展销、零部件展销、汽车会展中心、自驾体验中心及售后服务中心等。
(5) 生态休闲区。生态休闲区总占地109.7公顷。包括天湖公园、纬一东街南侧公园和育红沟生态公园。天湖公园为现状的公园绿地, 规划对其进行改造, 增加有关汽车的元素, 使其成为一处汽车主题公园。纬一东街南侧公园, 位于天湖公园与育红沟生态公园间不可建设用地形成的公园绿地。该绿地与生活服务用地相邻, 为园区内的休闲公园绿地。育红沟为一条平均宽约120余米, 深50余米的冲沟, 随着远期园区防洪设施的建设, 育红沟将失去其泄洪功能。规划对该沟予以保留, 增加生态绿化以及休闲娱乐设施, 并在廊道的末端, 利用雨水的收集形成一个小型景观水面, 使其形成一处城市生态公园, 既有生态涵养、休闲、娱乐的功能, 同时也是园区的景观廊道。
5 结语
我国汽车产业区数量虽居世界之首, 但模式各异、发展水平良莠不齐, 园区大多处在初级的集群阶段。而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整车和零部件配套厂分离;汽车零部件向模块化、系统化、电子化、数字化发展;零部件向及时供货 (无仓储供货) 的方向发展这三大趋势。因此通过建立一个以整车生产为核心的, 高水平的汽车产业园区, 进而带动零部件产业乃至整个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晋中市产业园区的规划无疑是现实的、具体的。
参考文献
[1]陈研新, 管祖北, 钱振水.低碳生态理念下的汽车贸易园区规划研究[J].江西建材, 2015 (16) :37+41.
[2]王玉平, 鲁丹, 王立明.平台共享战略下的汽车产业园设计研究[J].工业建筑, 2012 (10) :1-4+77.
明确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
有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的讨论经历了不短的时间,作为国家层面的提法终于尘埃落定。规划里明确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产业技术转型主要战略取向,同时发展节能汽车以提升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我的理解是:纯电驱动代表看汽车产业未来的重要方向,也是解决汽车普及过程带来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具有战略性意义。而燃油、天然气等能源还会长时期扮演汽车主要能源角色,以混合动力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节能汽车技术是实现大幅度节能减排的有效技术路径,况且深度混合动力技术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重要的技术基础。
提出了近5年与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数量目标
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我的理解是:“力争”而不是“必须”,隐含着这些数量目标实现存在一定难度与不可预测性。有记者采访我时关注2020年的500万辆目标能否实现?我倒是认为2015年的50万辆是最难的。虽然这50万辆里可以包含一定数量的比较易于实现的公共领域的车辆,但多数还是要依靠私人购买来实现,难点诸多。
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指标将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规划要求,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L/100km,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L/100km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L/100km,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L/100km以下。
我的理解是:根据规划的要求,主管部门还要制定相关的标准与奖惩政策,促进与引导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一个企业要达到规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要求,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调整车型结构,采用先进内燃机技术,采用先进底盘与车身技术,发展柴油机汽车,发展天然气汽车,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电动汽车。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心环节
规划提出要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其中尤其突出了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
我的理解是: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成败首先取决于技术创新的进展。国家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为之制定专门的发展规划,很大程度上在于关注其对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培育的作用。要实现规划的目标,必须有正确与有力的措施。可以说,技术创新是规划实施的核心与灵魂。
凭借传统汽车产业的集群优势和良好的配套服务体系,四川在新能源
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四川省电动汽车的实用化条件日趋成熟,将成为全国率先系统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省份。四川省正积极筹建包括整车企业、关键零件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在内的全省电动汽车产业联盟,形成产学研用资源共享、整体发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资源储量、科研支持以及内在需求将在未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
业的快速发展。
o 独特的资源秉赋为四川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先天的条
件。四川丰富的钒矿、锂矿和稀土资源(储量分别位列全国第一、第二、第四位),为发展车用钒离子动力、锂离子、镍氢
电池提供了原材料保障。同时,四川作为水电大省,发电量全
国排名第10,低电价、富余电能都是助推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
业发展的优势。相关规划预计到2012年四川省新能源汽车生产
能力达到2万辆,到2015年达到5万辆。四川将发展成为中国重
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示范基地。
o 四川企业及科研单位已经在新能源汽车三大关键部件(“电
机、电控、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一
汽丰田、川汽集团、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成都客车等整车企
业已经具备较强的总装实力;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已掌握锂离子
电池生产核心技术,电池隔膜制造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四
川东风电机厂开发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机设备占国内同类产品市
场份额的80%左右,现已积极投入电控系统的研发制造。各方
面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助力。
o 强大的内需是拉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由于
石油供应紧张,同时四川家庭汽车发展速度迅猛,未来市场空
间广阔,四川发展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内生动力强大。
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扩大将催生新的投资机会。尽管目前为止
管理暂行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和《珠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充分发挥珠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是指专门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市财政资金。自2011年起,每年从珠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切块安排2000万元市财政资金,暂定5年。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遵循公开透明、择优支持、专款专用、加强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公交客车。
第五条
市发展改革局牵头会同市科工贸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和使用。
1.纯电动公交客车:10米以上(含10米)且动力电池组能量不低于15万千瓦时,购车补助金额最高每辆不超过55万元(不含国家、省补助)。
2.天然气公交客车:10米以上(含10米),购车补助金额最高每辆不超过5万元。
三、项目申报及评审
第八条
申请专项资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重大生产类、研发及产业化类、公共平台类项目: 1.项目承担单位为珠海市内注册的企业,或企业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体;其中公共平台类项目的承担单位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或其联合体。项目实施地必须在珠海市内。
2.项目总投资不低于3000万元,项目累计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申请单位自筹资金不低于总投资的50%。
3.项目具备创新驱动和产业带动能力,符合中长期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方向,拥有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或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或突破国外专利和技术封锁,能够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项目实施能够带动形成相应的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配套,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4.项目承担单位具备良好的生产条件、先进的生产及研发设备,拥有专业研发团队。
1.市发展改革局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对项目申报的领域、条件、期限与程序等提出具体要求。各区、经济功能区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属地企业按照项目申报指南要求进行申报。
2.市发展改革局牵头会同市科工贸信局、财政局成立竞争性评审小组,组织项目竞争性评审工作。竞争性评审小组成员共9名,包括市发展改革局、科工贸信局、财政局各1名,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家、产业经济专家、工程咨询专家和财务专家6名,其中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家不少于3名。竞争性评审工作共有书面评审、公开答辩、实地考察三个阶段。
3.评审结果经珠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审核确认后,由市发展改革局在媒体及市发展改革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
4.公示结束后,拟扶持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局、科工贸信局、财政局联合上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联合发文确认。
具体竞争性评审办法由市发展改革局牵头会同市科工贸信局、财政局另行制定。
(二)示范应用类项目:
1.项目补助按季度结算,示范应用单位应在每季度开始后五个工作日内向市发展改革局提出上季度补助申请。市发展改革局牵头会同市科工贸信局、交通运输局审核后,向市
或推广应用。特殊项目成果的管理按国家、省和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项目投资规模调整累计达到总投资的10%及其以上,技术方案重大变化,或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提出调整方案,并按调整情况报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批准。
第十四条
项目因不可抗因素导致技术、市场、建设条件等发生变化,无法继续实施或失败的,项目承担单位须及时向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报告申请终止项目。
第十五条
对于擅自不按项目批准的建设方案组织实施,或因其他违规行为,经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审核后可做出撤项决定,并全额追回市级财政投资。
五、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市发展改革局牵头会同市科工贸信局、财政局组织实施重大生产类、研发及产业化类、公共平台类项目验收工作,牵头会同市科工贸信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组织实施示范应用类项目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必须有专家组验收意见。
第十七条
项目申请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重大生产类、研发及产业化类、公共平台类项目已按经批准后的项目建设方案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并达到预
对完成后无故不进行验收,或逾期两年不能验收的项目,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将作出撤项并全额追回市级财政投资等决定。
第二十一条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在接到通知半年内,整改完善有关项目材料后,提出再次验收申请。如再次验收仍未通过,项目承担单位三年内不得承担同类项目,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全额追回市级财政投资。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完成满一年后,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局、科工贸信局、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评价结果作为项目承担主体未来申报项目资格审查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
项目验收结果和绩效评价结果分别由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在媒体及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网站上进行公布。
第二十四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以及挤占、截留或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处理。
六、附则
[袁莆薀虿袀肆莃薅衿] 根据市委、市政府在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方面的工作要求。我市结合本地工业实际,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大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20××年工作总结
1、着力引进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项目或者节能产品生产项目。今年引进4个节能产品生产项目,2个项目分别于6月份、10月份动工兴建,2个项目正在规划。同时多次与国机集团联系、洽谈在我市建设汽车配套产品生产项目建设事宜。
2、大力扶持现有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企业和节能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为推动该产业快速发展,我市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主要协助了新世纪永磁材料公司生产原材料的申报到产品的销售,政府各部门大力帮助得邦照明公司解决企业用工等。
3、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改造。我市在引进和扶持新兴战略性产品的同时,加快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对高能耗、资源浪费严重的产业,按照上级文件要求,逐一进行淘汰,或者进行技术改造。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存在的问题:一是原材料资源不足,导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二是以前招商引资过程中,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不够重视,导致该产业起步较晚。
二、20××年工作安排
1、加强产业转移平台建设。我市已作好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规划用地面积为1000亩。
2、进一步明确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列入20××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
本文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出发点, 详细梳理了国家在各个时期出台的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 可以为汽车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1 2001年, “863”计划汽车专项
我国从“八五”期间开始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 并取得了一批成果且正在推动成果转化及产业化。2001年, 国家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该专项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为工作重点, 在电动汽车关键单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整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建立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技术平台, 实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 开发的产品通过国家汽车产品型式认证;推动纯电动汽车在特定区域的商业化运作。在进行技术和市场分析基础上, 专项确定了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三种车型为“三纵”, 以多能源动力总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三纵三横”研发布局。
“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是国家在中国汽车工业面临快速发展机遇、汽车年产量和保有量日益激增, 而传统燃油汽车带来对石油需求激增和对环保负面影响加重的背景下提出的, 这是电动汽车产业总体规划和全面启动阶段。这一举措, 既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如何发展, 向那个方向发展的一个指引, 也是实现绿色环保和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2 2007年, 国家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概念
2007年11月, 国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概念。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 (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 , 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 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 (BEV, 包括太阳能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FCEV) 、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 (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 汽车等。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像对普通汽车一样, 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和产品实施管理和准入制度。
规则共五章二十七条, 从新能源汽车针对整车、系统及关键总成技术成熟程度对新能源汽车的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做了界定;对新能源汽车生产标准、资格、生产企业和管理标准、售后服务以及审查合格标准等方面做了详细说明。2009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共四章19条, 这是对2007年《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主要是对准入条件和管理做了更加详尽的细化和完善。
两个规则的出台和不断完善, 说明新能源汽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也是基于低碳经济的一场技术革命的开始, 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最重要的着力点和新的增长点。不过, 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面临着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政策扶持等一系列问题。
2009年元月, 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四部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主要内容是:通过提供财政补贴, 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 每年发展10个城市, 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 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中央财政主要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直接补贴, 地方财政安排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等13个城市率先开展。
此后, 有关新能源汽车和“十城千辆”工程的政策、规划不断出现, 彰显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日益重视。“十城千辆”工程自实施一年以来, 在公共服务领域已示范推广6000多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带动地方配套和产业投资100多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运营、充电站各个领域已经初具规模, 通过明晰战略和示范推广相结合, 发展新能源汽车为国家战略, 进一步明晰以纯电驱动为主要技术路线, 有效带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人才、技术、产业等资源的快速集聚, 从最初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和全面启动阶段进入到实施、攻坚阶段。
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解决汽车产业在多年快速发展后面临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等诸多矛盾, 2009年3月, 国务院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汽车产销、消费环境改善、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兼并重组、实施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战略等诸多细化的条例和规章上对汽车产业做了再次调整。
规划目标上, 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改造现有生产能力, 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产业调整和振兴主要任务上, 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 (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 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建立动力模块生产体系, 形成10亿安时 (Ah) 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用部件;政策措施上, 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 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 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制订规划, 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 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
这是第一次较为详细的提出了规划目标, (如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财政补贴方式和推广新能源汽车范围的举措, 对于我国传统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和结构调整也具有重要启示。
2010年5月31日, 为加快汽车工业技术进步,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进节能减排,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实施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方案。该试点方案由七章十九条组成。从补贴范围、对象、方式, 支持条件, 补助标准与规模, 资金申报与下达, 监督管理各个方面对新能源汽车补助范围和对象做一界定。如在补助方式上, 私人购买的范围扩大, 包括了私人直接购买、整车租赁和电池租赁三种形式, 中央财政对生产汽车企业的补助也细化;在补助标准上, 补助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助。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试点期内 (2010-2012年) , 每家企业销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分别达到5万辆的规模后, 中央财政将适当降低补助标准。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 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说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助范围之广, 力度之大, 财政拨款的划拨和清算的法律化。加大了新能源汽车在全国的推广。
3 “十二五”期间, 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点
2011年3月6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中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进行了细化。也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主要内容。十年目标:产销累计突破500万台, 到2020年, 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 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分为两个阶段:到2015年, 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到2020年, 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大规模普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广泛应用;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
主要任务:突破电池瓶颈。发展纯电动车, 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是三个需要突破的核心技术。
保障措施:财税双管齐下。2011-2020年,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2011-2015年, 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 其中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补贴比例, 不得低于中央财资金的50%。
税收方面, 2011-2020年, 购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 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2011-2020年, 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可以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
同时, 在融资方面, 国家将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企业 (公司) 债券等, 充分发挥现有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功能。
此外, 国家将符合条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列入有关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府采购清单 (目录) , 享受国家关于自主创新产品扶持政策。各级政府及公共机构实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制性采购, 逐步扩大采购规模, 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采购比例不得低于10%, 节能汽车不得低于50%。
产业格局:到2020年, 培育形成1-2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 3-5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超过5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亿瓦时、具有电池关键材料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 形成2-3家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骨干生产企业。形成2-3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驱动电机、自动变速器骨干生产企业。
可以看出, “十二五”期间, 中央财政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明显加大, 税收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也降低了私人购车压力, 从融资、政府采购用车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保障, 培育产销能力、技术突破等一些骨干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是新能源汽车工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摘要: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出发点, 详细梳理了国家在各个时期出台的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 并且剖析了政策的导向和连续性, 可以为汽车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石油紧缺60%需要进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传统汽车发展方面严重滞后,新能源汽车对我国具有突出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亦是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其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之路“道阻且长”。
我国最具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紧迫性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以车载电源提供动力源,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辆驱动系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共同提供。目前的混合动力汽车大多以常规燃料,同时配以蓄电池作为动力源。按照汽车对电能的依赖程度,混合动力汽车分轻度混合,中度混合和重度混合。据东风汽车公司原副总工程师程震彪介绍,目前,由于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还不成熟,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市场化的主要还是混合动力汽车。“如果不买国外技术,我国企业大部分做的是轻度混合或者是中度混合。重度混合已经比较接近纯电动。”程震彪说。
石油紧缺60%需要进口,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机动车目前每年消耗了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5%;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大气中80%一氧化碳来自汽车尾气排放。近日热议的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相当一部分来自机动车尾气;
以传统石油和柴油为燃料传统汽车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我国真正意义的汽车产业开始于20世纪末。在传统汽车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以市场换技术,但截至目前,市场是换出去了,技术却没有从根本上引进来。我国在汽车生产方面依然是依靠大量合资企业,自主民族品牌较少。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基本不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国外对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很严,我国每制造一辆汽车都要向他们支付高昂的专利费。
在汽车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汽车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却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大气环境的污染严重对人们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才让各国重新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 新能源汽车开始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于21世纪初,被认为与世界发达国家起步时间大体相当,研发水平差异也不大。新能源汽车被我国视为实现“弯道超车”快速跻身世界汽车制造大国的一个绝无仅有的好机会。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意义重大。
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2001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先后投入20多亿元经费的研发,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列入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个产品能不能真正由实验室走向市场,除了要具技术的创新性外,产品价格能否被市场所接受就成为关键。”据武汉市汽车产业办公室处长副主任李林清介绍,由于动力电池价格原因,电动汽车的售价大约是同级别的传统汽车的两倍。这也是我国出台补贴政策的原因。
2008年11月,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计划到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规模目标是一万辆,到2012年占新车市场份额的10%;2009年1月24日,财政部、科技部下发《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武汉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率先在出租车、公交车、环卫、公务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2009年12月9日,国家将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2010年6月1日,考虑到公共这个不足以拉动电汽车的发展,国家另设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至此,“十城千辆”工程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增至25个。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障碍重重
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承载了太多意义,2012年底国家“十城千辆”工程收官,示范效果如何?
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25个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示范量已经接近3万辆。
“从前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取得了初步成效。不过,从具体的推广情况来看,还存在较大的目标差距。”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制造业处处长李伟利指出,如纯电动汽车实际推广完成率只有10%,混合动力汽车虽然情况较好,但在25个城市实际推广也只有16000辆,与预定22000辆的目标还有一些差距。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主要是在城市公共领域。
动力电池,仍然是电动车进入市场的瓶颈。电池技术在全世界都没有突破性进展。目前,全世界的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基本在100km~200km之间,比之传统汽车加一箱油的续驶里程400km~500km相去甚远。
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充电桩。充电桩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遭遇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选择难题。“用户不够没必要建那么多基础设施。但充电装没有建立起来,人家又感觉充电不方便怎么会买车。”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说。他同时告诉本刊,充电桩建设在具体操作方面也有困难。“中国很多汽车用户没有私人车库,马路停车现象比较多,桩子往哪里放是个问题。 ”
地方保护主义被认为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重要因素。每个城市都想用当地生产的车辆进行示范,即使是公交车辆,也都要交由本地的公交车厂生产。各示范城市在采购新能源汽车时,基本都是采取“本地优先”的原则。而地方保护主义不仅制约了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还带来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弊端。
国家搞示范运营是希望能够把电动汽车产业带动起来,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据李林清介绍,像全国汽车生产中心长春、上海等示范城市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成效在所有示范城市中的排名并不靠前;各个大厂尤其是居于国家汽车发展龙头地位的主要汽车集团,并不急于产业化。反而一批中小民营企业积极抢食产业化蛋糕。但由于这些中小企业的技术储备不足,他们所实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主要是基于传统汽车底盘的电动化改装。即在传统汽车底盘上加装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含电机、电池、电控)。“这些部件虽然很重要,但新能源汽车是革命性的全新产品,需要基于新能源动力总成的基础上,对汽车进行全新的系统化的设计,并以此为起点做好数据积累。这样,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李林清说。
至于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积极的原因,李林清分析:“主要是由于传统汽车仍然处于一个创造利润的黄金期,而且在技术上也十分成熟,为什么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开发一个在市场化方面存在较大风险的产品?”
专业人士解读最新补贴政策
2012年底“十城千辆”计划收官,国家经过近9个月的调研,在总结过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推出了此次补贴政策。李林清为本刊解读,这次补贴政策国家主要是想打破地方壁垒,并突破过去单纯依靠地域做试点。
他解析道,首先,新的政策规定,申请示范的城市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车辆。另外,此次政策规定,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拨付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地方政府用财政手段设置堡垒,而且无形中把试点范围扩大了。“过去示范城市的企业把汽车卖给外地,如果那个城市不是示范城市就意味着企业不能获得补贴。但按照新的政策应该是可以的。” 李林清说。
另外,此次对试点城市名额不像过去一样有限制,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争取。这是个亮点。最后,这次政策照顾到了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的环境配套和服务,对示范城市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财政奖励。李林清认为,与过往补贴政策不同,此次补贴在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同时,也照顾到了政府的积极性。
同时,李林清建议,国家补贴这块应有个持续的中长期的计划,而不是像现在总是3年一期。“地方政府在政策投入上与中央保持一致,这一点相对较好处理。但是企业开发一款全新的产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这种具有革命性的产品,从研发到产业化,再到盈利,一般跨度时间比较长。3年政策,对于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在政策预期上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对于补贴的方式,是着眼于补贴企业,还是消费者;是否需要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进行科学定义,设立标准,这些,国家都可以站在全局范围内进行政策研究。此外,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切入点,是从乘用车,还是商用车,也值得我国认真研究。目前,我国是从商用车切入,美国是从乘用车切入,两者可以比较,可以研究,也可以反思。
江汉大学汽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夏宏武从这次补贴政策看到的不仅是国家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更是是国家技术路线图的变化:由支持纯电动到混合电动,徘徊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重点支持纯电动。
对于国家支持纯电动他非常认可。他说,显而易见,做混合动力的意义没有做纯电动大,只有做纯电动才能使中国的汽车产业真正实现“弯道超车”。他分析:首先,从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来看,我国与世界其他汽车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不像内燃动力汽车落后他们那么多年。其次,从我国资源情况看,我国锂电池材料比较多,批量生产可以把电池的价格降下来。而混合动力还是需要使用油,我国是缺油的国家。另外,一般混合动力对汽车构造的改动不大,只是在传统构造的基础上加了个电池组及电驱动部分。混合动力虽然是我国使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最快方式,但还不能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并且,我国每生产一辆这样的车向国外支付专利费一点没变。“比之追求及早商用,国家应支持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研发成功、成熟后再推行商用。”夏宏武说。
他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展起来主要是缺乏创新思维。一个是政策创新不够;二是技术创新不够;三是市场创新不够。他举了个例子:当全球都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忧虑之际,美国以生产豪华纯电动汽车为主的特斯拉公司所生产的Model S豪华电动车销量远超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等品牌。“特斯拉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没有突破之处,很多国家都做得出来。特斯拉的仪表盘使用的是一个很大的显示屏,利用现在的移动互联的技术全部信息化处理。它的成功关键是市场的创新:定位为富人的玩具,卖的不是汽车而是概念。”夏宏武说。
夏宏武建议,国家要发展电动汽车一是要转换思路,二是要有创新思维。转换思路,就是要从支持汽车企业变成支持市场消费,进一步来讲是从一般性的支持企业生产,变成支持企业生产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创新思维,就是跳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生产车亦步亦趋的惯性思维,鼓励创新,百花齐放。“发展新能源汽车不需要拘泥一种形式,比如可以发展低速电动。创新首先要从源头上、概念上改变,而不是规定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民间的创造力。”
他说,在动力电池的研发没有获得突破的情况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从大众应用开始,一个是支持发展市内出租车和民用短途汽车,二是可以在国家支持发展的三种车型外支持发展低速电动汽车。“虽然传统汽车加一次油能跑500公里,但是我国很多汽车是在城市里使用,每天跑的距离都只在100公里以内,现在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完全可以达到。”
夏宏武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也需要民众改变消费理念,用电动汽车作市内短途代步工具,用传统能源汽车作长途运输工具。在我国,一辆汽车承载的内容太多:上下班代步,能带人,还希望后备箱大些多放些东西等。而国外不是这样。比如,日本人一般平时上班坐公交,汽车主要用于双休时做为旅行休闲交通工具。号称车轮上的国家的美国,一个家庭一般好几部车:上班会开很一般的车,出去玩时用房车,购物时用后备箱大点的车。当然这跟美国经济高速发达有关系。
广东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 核心技术是崛起关键
粤产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占有率逾11% 产品覆盖六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
最近,位于番禺化龙的广汽乘用车工厂中,广汽传祺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车GA3S PHEV正在作下线前的最后冲刺。
这款新能源车搭载了1.5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和G-MC机电耦合系统组成的混动系统,有纯电、增程和混动多种驱动模式。这不仅是广汽传祺向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起的全面进攻,也意味着广东新能源汽车再度跨出重要一步。
目前,广东新能源汽车不仅销量领先国内,还覆盖全球六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日、欧等汽车成熟市场,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1%。其中,比亚迪2015年新能源车销量达61722辆,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排名第一,创造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历史。
广东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背后,是广东依靠传统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在多项扶持政策的推动下,集中资源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攻坚成果。如今,广东汽车企业已经实现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开发和产业化,实现了战略性的转型升级。
未来5年,在《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的指引下,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会形成广汽、比亚迪双子星座,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高速发展。
未来,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掀起一股广东“智造”的旋风。
新能源汽车成“广东制造”弯道超车标杆
作为全国重要的乘用车生产基地,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依靠着广州、深圳两大核心城市,以广汽、比亚迪两大汽车集团为重点企业,形成整个珠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1.6万辆,同比增长126.25%。其中新能源轿车“秦”4月销量1225辆,自上市以来累计销量超5万辆;新能源SUV“唐”4月销量3145辆,自上市以来累计销量超3万辆。
按去年数据,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已经高达61722辆,超越特斯拉、日产等品牌,排名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1%。更为关键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足迹,已遍布全球六大洲48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200个不同的城市,包括美国、日本、欧洲等成熟汽车市场。
这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汽车工业60年历史中第一次领先全球,成为广东制造走出国门、在国际行业领域“弯道超车”的标杆。
目前,比亚迪纯电动出租车e6累计行驶里程超过3亿公里,单车最高行驶里程超过70http://
万公里,保持着当前全球纯电动出租车最长行驶里程纪录。而纯电动公交客车K9累计行驶里程超过7500万公里,单车最高行驶里程超过26万公里,也保持着当前全球纯电动公交客车最长行驶里程纪录。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兰卡斯特市,比亚迪正计划扩建一个近10万平米的厂房,产量将由每年300辆提升至1000辆。这里生产的7米到18米不同载客量、不同用途的纯电动大巴,将成为美国多个城市的公交车、校车和机场工作车的主力车型。”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李珂表示,比亚迪电动大巴在美国并非走低价路线,而是具有了市场定价权。
与比亚迪先行一步相比,广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也日臻完善。
据悉,广汽集团旗下传祺GA5 PHEV作为国内首款中高级增程式电动车,经过在珠三角地区及武汉等部分省会城市一年的示范运行,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在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细分市场排名前三。其中,去年12月在上海上市首月订单即超300辆,今年销量预计5000台。同时,由于GA5 PHEV在投放市场后,所售车型均无一例碰撞起火事故,使传祺获得了“全球最安全新能源车”的美誉。
而从单个城市推广应用来看,由于广州连续6年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工作,截至2015年底,广州在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公务私人等领域,总共示范运营新能源汽车约1.5万辆,超额完成2013年向国家承诺的示范运行1万辆的目标,稳居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第4名。
目前,广州新能源客车年产量已达5000辆,新能源轿车年产量已达3万辆。按照现有规划,广州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冲击100万辆。
核心技术突破是粤产新能源汽车崛起关键
然而,为何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短短几年便闯出了一条成功道路,改变了全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格局?
一直以来,广东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已经形成了日系、欧美系、自主品牌三大系列,以广州、深圳为整车支柱,珠三角为配套支撑的格局,在全球汽车制造业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如今,广东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正是依靠着汽车制造产业集群所带来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优势,完成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目前,广东部分车企已具备可全面支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新能源动力总成、新能源整车同步开发、自主开发的验证、测试能力。
在技术专利方面,广东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比亚迪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自己电池厂、电池制造工艺、汽车制造工艺、大巴制造工艺的企业,专利申请量居汽车行业前列。截至2015年4月,比亚迪累计专利数共计8846件(已经授权)。
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电池方面,比亚迪投产的磷酸铁锰锂电池,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http://
基本达到了三元材料(“三元材料”是指由三种化学成分、组分或零件组成的材料整体,包括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广泛应用于矿物提取、金属冶炼、材料加工、新型能源等行业)水平。
据悉,相对于三元材料技术,磷酸铁锰锂电池技术拥有高电压、高体积密度,高循环寿命、高安全性以及低成本等优势。尤其是在三元材料锂电池中使用的钴元素,我国储量仅占世界总储量的1%,多需从海外进口,难以实现成本控制。与之形成对比,磷酸铁锰锂电池中的锰资源,我国则相对丰富,规模化生产后可以使正极材料成本下降30%。
其实,早在2012年,比亚迪铁电池生产基地便获得ISO/TS16949:2009认证,这是中国电动车动力电池行业的第一个ISO/TS16949认证。而ISO/TS16949:2009是在ISO9001:2008标准基础上,根据汽车行业的特点,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由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制定的国际汽车行业技术规范。
广汽乘用车新能源分公司总经理古惠南介绍,在新能源关键技术方面,广汽传祺已建成了跨平台、跨车型、适用于多种新能源动力方案的系统架构,实现了电池、电机、电控“核心三电”零部件的开发及产业化。“我们的新能源车型已实现与常规车型的共线生产,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核心零部件不仅我们自己生产,也会培育优秀的供应商,在不断提升品质的前提下持续降低成本,降低新能源车型的售价门槛,让更多的消费者有能力去体验新能源车带来的驾乘体验。”与此同时,广汽传祺还力求在新能源车的其他技术领域取得高精尖式突破,并选择明星车型进行新能源换代。
据悉,广汽在“十三五”期间计划推出10余款新能源产品,目前在研5款,产品涵盖纯电、插电和混动三大品类。2020年产销量预计将达到10万—20万辆,并通过构建传祺新能源产品技术系列及网络推广体系,构筑传祺新能源领域领先优势并成为行业领跑者。同时,广汽将开展多项前置性先导技术研究,包括无线充电技术,基于石墨烯的新一代高能动力电芯、燃料电池等等。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再度迎来“机会窗口”
全国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5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26208辆,同比增长141%。在此基础上,前5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总体销量8.6万辆,同比增长126%。而在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已达37.9万辆,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量分别达14.28万辆和6.36万辆,同比增长均达3倍;对应纯电动商用车和插电式商用车累计产量分别为14.79万辆和2.46万辆。
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前几年的培育,已经跨过了初级阶段,开始进入了发展阶段。而根据车企平均36个月的正向开发周期,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接下来一段时间市场将会延续这高速增长。
这意味着,广东新能源汽车领域将再度迎来一个“机会窗口”。http://
为此,广东省“十三五”规划多次提到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布局,明确指出要扶持新优势产业,聚焦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和绿色发展的需求,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成为新优势产业。
而根据广东省《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占全部公交车比例将超75%,其中纯电动公交车占比超65%,基本实现纯电动公交车的规模化、商业化运营;珠三角地区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占比超85%,其中纯电动公交车占比超75%,珠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纯电动公交车推广应用的示范区域。在此基础上,全省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累计超25万辆,其中私人乘用车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量超20万辆。
在利好政策的持续推动下,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广东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已作出了关键性布局。如广汽早早发布了“135”新能源车发展规划,即构建1个国家级实验室以增强新能源研发实力;并全面掌握电池系统、电机系统、整车控制、机电耦合系统及系统集成5大核心技术,助推整个行业升级;同时,形成混动、增程、纯电3大产品系列,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在此基础上,广汽传祺今年将向市场推出GA3S PHEV、GS4 EV以及 GS4 PHEV;到2017年,广汽传祺还将上市B级轿车PHEV,全新A级轿车PHEV,全新A0级SUV EV。在整个“十三五”期间,广汽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推出十余款产品,涵盖纯电、插电和混动三大品类。到2020年,广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10万-20万辆,构建传祺新能源产品技术系列及网络推广体系,构筑传祺新能源领域领先优势并成为行业领跑者。
当然,庞大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今年3月,广东家电巨头格力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打造以锂电池材料供应,锂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智能电网调峰调频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为一体的新能源闭合式循环产业链。
“放眼全球,从新能源汽车的格局近几年发展的情况来看,中国在起步阶段总体不错,但未来几年非常关键,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几年。”比亚迪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如今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来,各路资本都想分一杯羹,这意味着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甚至在不远的将来迎来残酷的洗牌阶段。
产业观察
粤继续领跑不能只靠一两家车企
为什么广东新能源汽车能发展如此好?关键是创新!
“从全国来看,广东尤其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产业聚集和拥有制造体系优势,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十分有利。”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这是广东为什么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比亚迪、广汽这类企业的原因。http://
在传统汽车技术方面,尤其是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领域,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厂商所垄断,广东乃至全国汽车产业一直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则为广东汽车产业“由大转强”,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那么,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市场空间逐步打开,广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如何把握住先发优势,继续领跑全国乃至全球?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关键零部件上,如何实现自主突破,摆脱国外技术垄断?
广东在“十三五”规划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技术突破路线。按照广东“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工程的要求,新能源汽车领域要加快建设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等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与新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及管理系统项目,培育和发展特种用途电动汽车、短途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下一代高比能动力电池;大力发展高性能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电动汽车用整车控制器、先进传动系统、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等关键产品。
崔东树认为,可以预见,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越发激烈,广东要想持续领跑,就要维持产业研发与产品制造的综合优势。尤其是继续加大研发人才培养,保持相对成本优势,使研发与制造的综合优势得到有效体现。
“要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借助未来庞大的市场空间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资深汽车分析师张志勇也表示,广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身庞大区域市场,迅速走完培育期;同时要勇于打破地方保护政策,让企业充分参与竞争。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推荐阅读:
新能源汽车产销10-29
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06-16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09-30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提升05-27
新能源汽车投资报告09-24
新能源汽车保养与维护07-04
宝马新能源汽车演讲稿09-11
新能源汽车经销商政策10-14
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站11-08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充电桩申请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