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问题学生相处(精选9篇)
(一)用爱心接纳每个学生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不同,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人 师者应深切体认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
(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感到最痛苦莫过于误解;最快乐的莫过于充分的了解;尤其新生的一代,从小在呵护中长大,有主见,敢发表,挫折的忍受力却显的偏低;一遇到困难,自我压力甚大,不知如何自处。因此培养学生积极开朗的情绪,扫除内心的阴霾,建立自信心,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
(三)用诚心赞美鼓励
老师若能真心诚意欣赏孩子的纯真,善良,可爱,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赞美的行为。若发现孩子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更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
(四)专心倾听
单凭表面的举止是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做一位最好的听众,有耐心的倾听学生们表达意见;当他们情绪困扰时,给与适度的支持;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过分的为他们设想,容易产生反效果,而且当学生内说完,别急着给建议。
(五)潜移默化的作用
1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一天, 笔者刚走进教室, 听见一女生丢了钱, 只见几名女生气愤而神秘地谈论着, 教室里充满紧张和不信任的气氛。不一会, 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座位, 抬头望着笔者, 眼神中有期待、也有疑惑, 还有几分无奈。此时, 笔者想, 处理这件事情只许成功, 不许失败。
随即, 笔者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对学生说:如果抓住小偷, 该怎么处理?学生情绪激动, 教室里一片嘲笑声、责备声。看到学生激愤的样子, 笔者接着分析:女生很爱面子, 也许这件事因为这位学生的亲人生病了急需钱医治;也许是因为她家太困难了;也许是因为她拿错了别人的东西, 帮人保管;也许她正在忏悔……她太需要别人的帮助了, 我们大家帮帮她。笔者的分析使学生陷入了沉思。
看到学生情绪有了变化, 笔者倡议, 我们一起为困难学生捐款。笔者首先拿出10元钱并和学生一起唱《感恩的心》。学生很感动, 纷纷捐款。捐来的钱一部分给了丢钱的学生, 余下的当做班费, 由学生自行保管。
这件事情过去很长时间后, 班里再没有发生丢东西的现象。笔者认为, 尽管表面上看当天丢钱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但却化解了矛盾, 消除了后患, 学生仍能融洽相处。
这件事情恰到好处的处理, 使笔者深切体会到, 适当的、宽容的、集体的爱的作用。陶行知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 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 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爱心与宽容会让师生共同享受到相处的乐趣与幸福[1]。
2 学会与学生斗智斗勇
一天晚自习, 当笔者走进教室时, 发现学生三五成群的在一起嬉闹, 根本没人学习。看见笔者进来, 学生赶紧归位, 教室里突然出奇的安静, 仿佛空气都凝固了。看着学生诚惶诚恐的样子, 笔者努力平息自己的情绪, 轻松地对学生说:“是你们的声音把我引来的, 看来我得和你们经常交流。”学生纷纷抬起头, 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许多, 他们便开始认真学习。
通常, 当笔者遇到学生吵闹等情况时, 总是习惯批评和训斥, 效果并不如意。当改变了教育方式后, 却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件事情让笔者明白一个道理:教育学生时, 不能冲动, 而应冷静地运用智慧, 相同的意思换一种方式表述, 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还能合理解决看似棘手的问题。学生吵闹可能有多种原因, 应根据具体情况, 运用教育技巧合理解决。
3 智慧地与学生交谈
护理专业一名女生与口腔专业一名男生谈恋爱。这名女生整天上课不认真听讲, 经常旷课, 期末考试成绩下滑。笔者与其家长交谈, 但结果却愈演愈烈。这名女生干脆说教师没有人性, 并且扬言要自杀逼教师妥协。对这样极端的女生, 笔者决定与她面对面交谈。首先肯定了她的爱:你谈恋爱没有错, 但在校期间不允许谈恋爱, 你可以先把你的那份爱存在“银行”里, 不过不能存成“活期”, 而要存成“定期”, 并把这个期限定在毕业以后, 你看如何?直截了当的教育辅以情感的沟通使那位女生很快转变了想法, 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中并取得了好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86-01
一个班级的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教育和督促,还有全体任课老师的共同教育,可以说每一个任课老师在一个班集体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生的思想教育只靠班主任来做是不够的,其大部分是在任课老师的课堂组织教学中完成的,也就是说课堂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学生一般喜欢知识渊博、工作认真、态度和蔼、对同学一视同仁的任课老师,学生喜欢哪门学科,对哪门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往往对该学科的任课老师有着特殊的好感,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与学生的相处。
一、要懂得增强学生的信心
在这方面要懂得把握时机,比如说新学年的开始,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如果利用好了,对接下来整个学期的工作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学期开始,学生在心灵上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希望一切重新开始,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学期经过努力,赢得老师的好感和信任,特别是刚进入初一,进入一个新的班极的时候,学生看到换了老师也换了环境,不管这个学生原来成绩多么糟糕、思想多么落后,他都会萌发出一种“一切重新开始”的向上心理,他会时时告诫自己,不要重犯原来的错误,这一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的心理,对自己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决定把这作为努力改变自我,争取进一步的新起点。要懂得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保护并增强学生的这种信心,让他们重新找到那“自信的世界”。
每次考试后,往往也是增强学生信心的一个机会。作为老师,要善于利用,不管学生成绩进步多少或实际上退步了,我们总能找到这个学生的一两处进步,对于他们的闪光点或微小的进步,要加倍呵护,多加表扬,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作为学生,本身的心理负担已经很沉重了,如果再加批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弄得不好,还会造成“厌学”等后果。大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平时缺少的就是老师适当的表扬,他们以前得到的总是老师的埋怨、指责,如果能够得到当众的表扬,他的学习热情将会高涨,自信心也就更足了。大量的事实表明,学生要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学习上的强者,首先要自信,绝不能自卑,要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力,而老师的适时表扬是激发学生自信心、进取心、坚韧性最好的催化剂。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表扬和赞美的,学生也会努力回报老师对自己的赏识的。
二、要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在做良师的时候,别忘了做他们的益友,这才能消除和学生间的隔阂。“师爱生,生则尊师。”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能简单的讽刺、挖苦,甚至是体罚学生,要以理服人。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学生,所以我们要理解他们,给他们讲道理,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三、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一个教师,应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思想素质,如:谦虚、和蔼、爽快、充满爱心、一视同仁、言谈适度、举止得体、雷厉风行、以身作则、不讽刺学生、不偏袒学生、不苛求学生、不体罚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在学生面前发牢骚等等。
教师的人格魅力最能感召学生的灵魂,他们会将对老师的信任和喜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要不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不但学会学习,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四、要学会化解矛盾
教师的服务对象是人,往往教师在工作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学生或家长产生矛盾,那么,其中搭班的另一位教师就是化解矛盾的催化剂。比如,家长告状或投诉某一位教师,另一位教师有必要和科任教师沟通,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做二者的“和事佬”,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各种手段,迅速地找到家长,真诚地和家长交流、沟通,当家长的情绪处于激动时,要采用迂回的方式,力争把事情圆满解决,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切不可在家长面前火上浇油,给出现的问题添枝加叶,更不能在一旁“隔岸观火”,当旁观者,看热闹,幸灾乐祸。
五、要讲究方法技巧
教育学生,光有热情,光有爱是不行的,还要讲究技巧。在学生犯错误进行教育时,要旗帜鲜明,分清是非。所谓旗帜鲜明,就是在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要鲜明地指出反对什么,坚持什么,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正确观点,还要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启发引导,清除其思想障碍,纠正其错误,不能压服学生,或以惩代说,用简单、粗暴的惩罚、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来代替本应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还有,语言一定要有感染力。教师要善于使用情感化的语言,要善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为只有通情才能达理。教师应热爱学生,因为只有真诚地去爱学生,他们才愿意自觉地接受教育,这是思想教育工作能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良好作用的前提条件。
要顺“性”,这是因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学生难免会产生不同意见,这时教师要耐心开导,甚至要耐心地等待,允许学生有个思想消化和思想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要一天,两天,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温处理”。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既担任教学工作又担任班主任工作。也就是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又要教他们怎样做人。我个人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文化知识的要求是不需要都达到最好,因为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后天努力及家庭环境不尽相同;但对于做人,一定要做个走正道、思想健康的人。
做班主任工作十多年了,遇到的问题学生还真不少,各种类型都有:有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有自尊心强又调皮捣蛋的,有对学生老师态度冷漠,对着干的;有迷上某种游戏,不能自拔的;有与校外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去上网、闲游、偷盗的;还有一些智障、残疾、自闭的。。。。。。对于他们,我都积极、正面、反复地去改变他们。这当中,我有尝过失败的苦涩,也有品过成功的甘甜。下面我就拿一个我印象中特别深刻的学生来说说吧。
2003年的春天,学校进行改革,将村上的三四年级学生全集中到中心校读书,为了方便管理,学校把村小上来的学生集中到2个班,与中心校原来的班级分开。这样我就做了四年级三班的班主任,这也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由于这个班的学生来自各个村小,刚组班,管理起来相当复杂,加之我没有任何经验,我认认真真、小心翼翼、摸着石头过河那样谨慎地管理班级,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反映,我班的王天金是个特别不好管的学生:打架、和社会不良人员一起偷东西、年纪大、没人监管等。
于是我特别的找到他,仔细的打量了一番:个子高高的,差不多1米5,皮肤黑黑的,身材瘦瘦的,五官还算端正。特别是他那双眼睛,深邃而有神。我心里明白了:大家之前所说可能不假,这是个不好对付的家伙。一个班如果出现几个这样的人,搞不好会带坏整个班级。怎么办呢?走一步算一步吧。我先找他谈话,了解家里情况,他告诉我他父母在外务工,几年才回一次家。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体弱多病,自己有时会下地去干活,自己会洗衣服,会做简单的饭菜。由于成绩差,老留级,现在都14岁了,还在读四年级。说到这儿时,他显得尴尬起来,头埋得很低,声音也很小。其实这个孩子还有羞耻之心的。我顺势表扬了他能干,夸他懂事。这时,他抬头用他那深邃而有神的眼睛盯着我,看了半天,然后低下头不好意思的抿嘴笑了。此刻我心里冒出个想法:新的环境,新的班级,许多人不知道他以前的所作所为,不会看不起他。何不让他就此得到改变。
首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经常和他谈天,说他是个董事的孩子,爸爸妈妈都是农民,在家挣不了多少钱,为了改变家中的生活条件,于是到外面务工,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在外面很辛苦。他们不在我们身边,我们要管好自己,不能跟别人学坏了,不要与人打架、偷盗抢、欺负小同学等。周末,假日放假前特别叮嘱。
其次跟紧些,监督好他的言行。我知道对于大家公认的顽固分子,光嘴上说是起不了多少作用的。于是我想出一招:自己勤快点,把他跟进些,让他没有时间做坏事。课堂上经常注视他,抽他回答问题;做作业时,到他面前指导;课间活动时让他感到我在看着他;睡觉时嘘寒问暖,在寝室外守着,直到大部分已睡下;周末、节假日里教育强调;不是我的课,与其他老师做好交接,继续盯好他。这样既让他无机行事,又感觉老师们多么关心他。
再次,抓住闪光点、增强自信心。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王天金他自己洗衣服,会多饭这就是他的闪光点,我经常在班上表扬他,他很开心,之后只要他为班级或别人做了一点点好事,我就及时表扬了他,他变了,变得心情开朗了;作业写得也工整多了,虽然没几个是对的;喜欢和同学玩,喜欢跟我摆龙门阵。
果真在我的监督之下,他的劣迹没有再出现,我们这个班也平稳地过了过渡期。他和同学们相安无事的处了一学期。我甚至怀疑以前那些家长和老师说过的话,或许他本来就是个乖孩子。
可是,在第二学期的一天,我听说,我们小学和中学有一伙学生把镇上粮站里的打米机卸了卖废铁,说其中就有王天金,派出所已介入调查。我听了,气死了,难道我的努力白费了?我急忙把他悄悄地找来了解情况。他承认他跟那伙人以前经常在一起玩,也小偷小摸过。出事那天,也跟他们在街上碰到,但最后没和那些人偷东西。我将信将疑,找来那伙人中的人询问,他们说没有他,又问派出所的办案人员,他们也说调查了,王天金没参与。
之后,我心里很高兴,王天金真的变了,因为我悄无声息地在他人生路上扶了一把。虽然他没有优异的成绩,没有其他大的作为,只读到了小学毕业。而今的他学了一门制作铝合金门窗的手艺,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过得平静。偶尔也会在街上遇到他,我们相视一笑......我们心里明白,我的笑是对他的鼓励和祝福,他的笑是感激和道谢。
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一旦不小心偏离正道,做教师或父母的要有心人,及时、耐心的采用不同的教育万法和形式,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与问题学生相处的日子 (五年级下册班主任工作论文)]
★ 八大法则扭转职场消极心理
★ 班主任工作论文
★ 学生心理工作辅导计划
★ 心理论文
★ 班主任工作体会 论文
★ 班主任工作教学论文
★ 小学五年级上册班主任计划
★ 初三上册学生班主任评语
★ 上册高三学生班主任评语
在每个男孩小的时候,父亲都会告诫他们:在没人陪伴的情况下,不许玩火、玩水、玩电„„父亲的这种“规则”常常以生活常识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教会了男孩如何更安全地去接触他周围的社会。
当然,大多数做父亲的都会给儿子制定这些“规则”,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往往体现不出父亲教育方式的区别。但在很多时候,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却明显地体现着他们独特的教育风格。
例如,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历挫折和失败,但面对男孩的失败,父亲们对待儿子的“规则”却是截然不同的。看到儿子失败了,出于种种理由,有的父亲对儿子漠不关心;有的父亲指责批评儿子:“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你太没出息了!”有的父亲鼓励儿子:“失败是正常的,这没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
也正是根据父亲们的这些态度和教育方式,心理学家把父亲分成了不同的类型:苛求型、不定时炸弹型、消极型、良师益友型。
家长们可不要小看这些关于父亲类型的细分,正是由于父亲的这些不同的类型,才决定了儿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男孩的父亲,你也可以根据以下资料,判断一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教您如何正确地给男孩制定规则。
方法一:苛求型的父亲→多认同、多鼓励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多数苛求型的父亲都是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的男人。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他们才会苛刻地要求儿子也要像他们一样优秀。
一位年轻的企业管理人曾这样说过:
自从儿子出生之后,我就下决心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比我还优秀的人才。因此,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儿子刚刚断奶不久,我就有意识地教他自己用勺子吃东西;儿子刚刚学习走路时摔倒了,我任凭他坐在地上哭,也不去扶他,因为我要让他学会自己爬起来;儿子刚刚学会说话,我就教他一遍遍地阅读古诗,我要让他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但令我伤心的是,在儿子人生的起跑线上,他没有赢,反而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因为现在我5岁的儿子每每见到新事物,都会表现出很强烈的恐惧感,不敢去接近、不敢去尝试„„
难道我的教育方式真的出现问题了吗?我真不知道我错在了哪里!
这位父亲就可以称为是苛求型父亲的典型代表。每一位做父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优秀的人才,但这位父亲却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规则,对孩子的要求有些太苛刻了。孩子刚刚断奶,就让他学习自己拿勺子吃饭;孩子刚刚学会说话,就教他阅读古诗„„要知道,这些儿童期的男孩是非常脆弱的,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但他们又特别害怕失败。如果一个刚刚学习走路的男孩跌倒了,父亲不但不去扶他,还严肃地对他说:“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因为男孩是规则型的动物,他就会把父亲对他的教育态度转化成“规则”。遇到这种情况,男孩接收到的父亲的“规则”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在这种“规则”的影响下,男孩会成为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比父亲还要优秀的人,但男孩成为这种人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任何一个人在没有鼓励和认同的环境下都不会健康成长的。
第二种人就是十分惧怕失败的人,对于这些年龄比较小的男孩来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并不是鼓励,而是一种阴影。也许他们曾多次体验过成功,但因为父亲的这种教育态度,他们对“失败”持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因为这种敏感,他们会把失败的感觉放大,会对失败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所以,在这种恐惧感的驱使下,男孩常常会拒绝尝试新事物。
如果一个男孩连尝试新事物的勇气都没有,这将会是十分可悲的一件事情。那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呢?
教育专家给苛求型的父亲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心态放平,要求放低;多认同,多鼓励。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并不是家长的期望越高,孩子就会按着家长所期望的那样成长。有时,家长对孩子持有过高的期望并不是好事,就像上面那位父亲所做的那样,过高的期望只会对孩子形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对失败产生恐惧。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能只有压力,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动力。对于男孩来讲,他们的动力很多都是来自于家庭规则制定者的鼓励。
一位成年男士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画画,当我把临摹下来的图画拿给周围人看时,大家都夸我心灵手巧。但当我把“画”拿给父亲看时,他却说:“按着别人的样子画,能有什么大出息?”我顿时觉得受到了打击,险些要放弃画画。
后来,我不再临摹,而是按着实物或凭着自己的想象去画。当我再次把画出来的画拿给父亲看时,虽然我觉得没有上次画得像样,但父亲却夸奖我说:“我觉得这次比上次好多了,至少这是你自己的作品。”听了父亲的话,我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动力。
男人都是不善表达情感的,所以,当鼓励的话语从父亲口中说出时,男孩会觉得弥足可贵。
当然,它之所以能够起到鼓励的效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是从一个规则制定者的口中说出的,这对于讲究规则的男孩来说有着极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就像上面那位男士所讲的那样,别人的十句批评都不如父亲的一句批评重,别人的十句鼓励都不如父亲的一句鼓励有力量。
所以,苛求型的父亲在摆正自己位置的同时,还应该多鼓励儿子,因为对于这些正在成长之中的男孩来说,来自于家庭规则制订者口中的鼓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引导男孩顺利地走出对失败的恐惧,而且还会使男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方法二: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向儿子明确自己的“规则”
所谓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那种不负责任、脾气暴躁,常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的父亲。
在中国古代,在“父为子纲”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很多父亲把儿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经常会打骂、虐待儿子。在现代社会,随着封建观念的逐渐消失,很多家长开始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来尊重,但仍然有不在少数的父亲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仍然还持有这样的观点:
“我是老子,你是儿子,你必须听我的!”
“我供你吃、供你穿,还供你上学,你必须要听我的话!”
„„
其实,这些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思想,是有其深层原因的。他们要么在事业或感情上遇到了挫折,从此一蹶不振;要么是他们现实的状况与理想相距太远,他们需要发泄内心那种不得志的情绪。
在这些情况下,儿子就被他们当成了“私有财产”,变成了他们情感发泄的“出气筒”。
明智的家长一听,就知道这些父亲的做法绝对是错误的,而且父亲们的这些做法还会给孩子的生活、思想带来意想不到的恶劣影响。
一个极其叛逆的青春期男孩这样讲述他的经历:
在我小时候,我最怕父亲喝酒,因为只要一喝酒,回到家之后他肯定会“教育”我。不是嫌我做的家务不够多,就是嫌我学习成绩不够好„„总之,我觉得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因此,我变得不爱说话,不喜欢与人接触„„我知道,同学们在背地里都叫我“胆小鬼”。
后来,我上了初中,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从来不嘲笑我,而且还总是帮我对付那些嘲笑我的同学„„从这以后,我变得“胆大”了,敢与老师顶嘴,敢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总觉得自己处于危险之中,总是渴望别人的保护。
看,这就是父亲的行为给男孩造成的影响。对于男孩来讲,如果家庭规则的制定者是这样一个不讲道理的人,他们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因为他们不知道父亲何时会拿出“规则”把他们“教育”一番„„就像上面那位男孩所讲的那样,只要爸爸在家,他就会感觉到自己生活在战战兢兢之中。
确切来讲,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会使男孩产生两种倾向:一是成为具有极度不安全感的人。父亲不按常理订“规则”常常会使男孩处于极度紧张之中,他们总是试图寻求安全感和他人的庇护,在这种状态下,男孩很容易加入不良团伙,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二种倾向是,男孩很容易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心理学常识表明,如果一个人始终处于神经紧绷的紧张状态,他迟早有一天会崩溃的。是的,每天都处在战战兢兢中的男孩总会想办法把自己解救出来,而他能想到的办法只有一个,成为一个比父亲还要不讲道理的人。这样,父亲那些不讲道理的规则就不再对他起作用了。
当然,每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变成上面所讲的那两种人。而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父亲要做一个合格的规则制定者。
作为一名合格的父亲,如果你坚信自己不属于那种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但就是脾气有些暴躁,那我建议你——把你的规则明确告诉儿子,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一位9岁的男孩曾这样说过:
每当父亲发脾气时,即使不是因为我的缘故,我也会害怕,总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总是不敢面对父亲。
是的,当男孩弄不明白父亲的规则时,他就会产生很强烈的不安全感。就像这个孩子所说的,即使父亲不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发脾气,儿子也不愿意面对父亲。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儿子不受自己坏脾气的影响,父亲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儿子明确自己的规则。例如,父亲这样对儿子说:“爸爸发脾气没有吓到你吧?放心了,爸爸不是因为你才发脾气。我会慢慢改掉这个坏毛病的。”
如果父亲向儿子明确这些“规则”,这不仅会促使男孩更加深入地了解父亲,而且还会使他们感觉到因为把握住“规则”而产生的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男孩一般都能与父亲和睦地相处。
方法三:消极型的父亲→主动向儿子讲述一些关于自己的情况
在我们周围,这种类型的父亲大有人在:
不能说他们不关心儿子,但他们只关心少数的几个方面:健康、学习、分数等;
他们不是积极地去养育儿子,而是消极地等待问题的出现,例如,只有儿子病了,他们才去关心儿子的身体健康;只有儿子出现了怪异行为,他们才想起问儿子出了什么事情;
„„
这些父亲都可以归结为一类——消极型的父亲。在与消极型父亲相处的过程中,男孩能够很快摸清父亲的“规则”:只要我不出现问题,父亲是不会找我麻烦的。因此,被消极型父亲养大的男孩没有什么具体的坏毛病,但他们却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
一个男孩是这样描述这种感觉的:
在与爸爸的相处中,我总结出了这样一条真理,那就是:做得越多,挨的批评越多。例如,我看到爸爸经常会把报纸翻乱,于是便帮他把报纸订了起来,没想到爸爸却怪我“多手”。
后来,我找到了一个避免挨批评的好办法,那就是:少做事情,少在爸爸面前出现。
事情做得少了,出错的几率自然会低;不在爸爸面前出现,爸爸根本就想不起来我,所以更不会挨批评。
这个男孩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因为生活中的大多数父亲对儿子所持的养育态度都是消极的。但这种消极的养育态度却很容易使男孩产生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消极地应对生活,就像上面那个男孩所说的,怕做错事情挨父亲批评,所以就干脆少做,或者根本就不去做;第二种倾向是逃避现实,为了避免挨父亲的批评,他们会故意躲避父亲,久而久之,这就会转化成男孩的一种不敢面对现实、喜欢逃避现实的特点。
当然,每位做父亲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会出现这些倾向,但要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父亲首先要了解儿子的心理需求。
大多数父亲都会这样说:“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舒服的住所,给他足够的钱花,他应该不会再有别的心理需求了。”
持有这种观点的父亲就大错特错了。男孩是讲究“规则”的动物,他希望自己多与家庭规则的制定者——父亲多接触,在他们身上学习成为规则制定者的能力。
对此,一位心理学家对男孩的这种心理做了一次调查,被调查的大多数男孩都这样表示:
我喜欢父亲讲他小时候的故事给我听;
我想见父亲的朋友;
我想知道父亲是怎样挣钱的;
我喜欢父亲教我一些知识与技能,例如,如何钓鱼、如何制作小东西、如何修理家具等;
„„
由此可见,男孩对父亲的要求不仅仅是钱和物,他们对父亲有更深层次的心理要求,而且这些心理需求并不是用钱就可以满足的。
因此,了解了这些,父亲们就应该知道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成为“消极型”的父亲了。那就是:偶尔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带他去见自己的朋友;带他去自己的单位玩一玩,让他知道自己是如何赚钱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增进男孩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满足了男孩的心理需求,因为他正在与家庭规则的制定者——父亲,学习那些规则制定者必备的能力。
方法四:良师益友型的父亲→与男孩建立稳固而亲密的关系
所谓良师益友型的父亲,是指在与孩子相处时,父亲能够不断变化自己的角色。有时,他像老师那样为孩子指引道路;有时,他像朋友一样与孩子玩耍„„总之,在不同的情况下,他总是以合适的角色出现在孩子面前。
一位很成功的父亲曾这样说过:
都说男孩不善表达情感,他们心里有事情不会轻易向我们说,但在很多时候,他们的心事会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我会根据儿子的情绪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
例如,当儿子放学回家后很愉快地跟我打招呼时,我就知道他今天在学校过得很开心,于是,我就像他的朋友一样跟他开笑,引导他把今天的快乐与我们一起分享;
但当他一声不响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就能猜出,他要么是遇到了麻烦事,要么被老师批评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都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引导他走出这种情绪的误区;
„„
这位父亲就属于很典型的良师益友型的父亲。其实,良师益友型的父亲并不一定很完美,但他们一般都很细心,对孩子的情感状况和情绪的变化非常敏感。就像上面那位父亲所说的,他只有通过判断儿子的情绪,才能了解儿子的处境,进而才知道用何种角色去面对儿子。
虽说男孩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们很注重家长对他们的关注程度,尤其是家庭规则制定者——父亲对他的关注程度。
每个男孩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当然,在他们还没有具备成为规则制定者的能力之前,他们希望自己与规则的制定者建立亲密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习经验,而且有利于他们培养自信心。
一位成年男士曾这样说过:
关于童年的记忆,最令我无法忘怀的是那些与父亲在一起的画面。
小时候,我觉得父亲就是一个“神人”,每当我需要他的时候,他总会及时地出现在我面前:我取得了成功,他像孩子一般为我高兴;我遇到了困难,他又耐心地引导我走出困境„„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事业,然而父亲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但每当我的事业上出现问题时,我都会想起父亲,想起与父亲在一起的画面。
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并坚信自己一定会渡过难关。我知道,这是父亲给我的力量。
其实,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男士之所以与父亲有这么深的感情,不是因为父亲帮他们处理了很多事情,而是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他与父亲所产生的情感共鸣。
是的,男孩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也是渴望他人理解的。如果父亲能够理解他的情感,并与他产生情感共鸣,那男孩就会对父亲产生很强的信任感。当然,由于这种信任感,男孩会与父亲建立很稳固的关系。
国外的很多研究机构也都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些与父亲关系好的男孩,即使是在情绪强烈波动的青春期,或者是在自己的事业跌入低谷的时候,他们仍然坚信自己能够渡过难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对此,心理学家给出的理由是:与家庭规则的制定者所建立的亲密关系,能促使男孩产生极大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安全感能使男孩时刻都保持理智,自信心能使男孩充满力量,有了理智和力量,再大的困难也无法把他们打倒。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父亲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它能使男孩保持理智,使男孩充满信心地向困难挑战!
那么,作为男孩的父亲,我们应该如何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呢?
一位父亲这样分享他的经验:
一天晚上,我发现儿子的情绪很不对劲,他从学校回到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我摆在客厅里的新鲜水果都无动于衷。
本来,那天我有很多客户电话要打,但看到儿子这种情况,我只得先放下那些工作。在我的耐心引导下,儿子终于说出了他情绪低落的原因:班上竞选班干部,他落选了。
在很长时间内,儿子都不肯接受这个事实,我只得一直陪着他,听他说出自己的不满。然后,我又把自己上学时候的事情,以及现在单位的事情讲给他听。最后,儿子终于明白了,只要他肯努力,下一次还是有很大可能会被选中的。
过了几天,儿子好像已经忘了竞选班长这件事情,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情,儿子跟我越来越亲近了。
父亲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在很多时候,需要父亲处理好事业与教育儿子之间的关系。是的,大多数的父亲都在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儿子的存在,但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这种教育态度的后果:很多成年男士总是与权威人物,或顶头上司发生冲突,这是为什么?心理学家表示:这就是对父亲不满的一种发泄,这是对父亲教育态度的一种报复。
所以,我相信,是事业重要,还是儿子的心理健康重要,父亲们应该能够正确地做出判断。
你们也要成为自己的灵性母亲。你们都在跟自己的某些负面部分做斗争。这是一些情绪淤塞,或者是对自己的负面的观念。试着用灵性母亲——不是想解决所有问题的母亲,而是那个看着你、并认出了你的独特能量的母亲;是那个不想改变你,但以你为荣的母亲——的眼光看待它吧。感受一会儿这个母亲的能量。你们可能会发现,这种能量很像是从我身上散发出来的某种东西,但它不是我的。我并不拥有它。它更像是一种振动或意识水平。它是普遍性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它是你们的传承,因为你们注定会成为内在基督小孩的灵性母亲。
你们可以接近灵性母亲的能量——只需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停下来一会儿,只是看着它们,放开它们一会儿。你能在拥有问题的同时,仍然对自己怀着爱和尊敬吗?那就是一个开始。
要记得一个母亲是怎样看待她的刚出生的孩子的。一方面,你感觉到身体上与它如此亲密,另一方面,你像是从一个很远的距离之外看待你的孩子一样,因为你对它身上的每一个神奇之处都充满了敬畏。这样一个小小的家伙,却那么完整而齐全——不只是身体上,灵性上也是如此。那是一个准备走自己独特道路的成熟的灵魂。多么神奇啊!
你们要敢于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自己。为自己制造出一种距离感,意识到你终其一生都在走自己独特的道路,你一直都在试图建立一个更为满意的实相。甚至在你犯错时,你都是在尽最大的努力去创造幸福,或是寻求消除痛苦和绝望的方法。让自己休息一下,宽容地谅解这些错误吧。你们来到这儿来不是为了变得完美——那实际上很无聊。你们来到这儿是为了生活,为了体验,为了怀着好奇心经历这一切,即便是那些负面的事物。
作为人类,你们所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你们不再行动,不再对新体验开放了,
当你们完全卡在了某个问题上,或某个信仰体系中时,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无论什么时候当你们感觉到完全被卡住,似乎没有其它的选择,只能消极地忍受生活的苦难,那么,你们在灵性上就死掉了。没有任何空间,没有呼吸的空气,也没有对生命的新奇感。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试着对自己的境遇或问题保持一点距离,试着让呼吸包围它。想象这个问题位于身体的某个位置,比如觉得紧张或痛苦的地方。让你的呼吸轻轻地流过那个地方,带点儿距离地围绕着它。感受一下轻柔的气息包围住紧张和局促的能量,辨认出这种能量中灵魂那最初的光芒——纯粹的意识和新奇感。记住你只是暂时待在这儿罢了,别把问题看得太严重!它只是个游戏,伟大的游戏,一眨眼的功夫你就会回到另一边。你记起来了。你无需把它搞得太沉重,那真的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在这个地方再一次呼吸、扩展自己、放开自己,超越这个特定的问题。你比那个问题要伟大得多。然后,感觉你呼吸的地方有什么东西开始再次移动了。
如果你觉得根本找不到内在的空间,那么试着走动一下吧。可以做任何事,就是不要去想这个问题。走出去,散散步,把注意力集中到其它的事情上,只是让能量动起来,再次连结起呼吸的气流、好奇感和你的光辉。不去想问题反而会带给你新的答案。如果你坚持认为必须现在就找到解答,你就是给自己施加了压力,把自己卡住了。答案通常蕴含于更宽广、更开放的意识中,而非蕴含于更狭小的意识和更强烈的关注中。如果你的头脑非常执着、不安,似乎不能放开这个问题,那么动一动身体,去跑跑步、散散步或者去游泳吧。没什么大不了的。身体的运动可以使头脑的能量平静下来。
如何与“圆形人物”相处呢?
一、放大亮点,缩小过失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这句至理名言启示我们要善待有过失的教育对象,要尽量放大其亮点,适当缩小其过失。有一名工作踏实肯干的班干部,期中考试居然给他人提供答案,此事在校内产生了不良影响。班主任经过深思熟虑后,与之积极沟通,知道他考试舞弊是为了报答同学曾经的帮助。班主任随即利用晨会时间,一方面充分肯定他对班级的贡献,让他有信心继续工作;另一方面深入剖析考试舞弊的危害,为杜绝弄虚作假“支招”,使全体学生都受到了一次思想教育。事实证明,这种对“圆形人物”放大亮点、缩小过失的方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原谅反复,积极对话
人是有思想的苇草,少数学生行为上易于反复、心理上易于波动在所难免。对于这类“圆形人物”,教育工作者宜原谅对方的反复,采取积极对话的方式进行转化。有一名头脑灵活、成绩良好的男生,纪律松弛,迟到是家常便饭。其班主任从不训斥,从不体罚,而是借用了有效的对话方式———“答班主任问”,让该生书面陈述迟到的原因,分析迟到的弊端,自定消除迟到的办法。针对该生的迟到“反弹”,班主任仍然以静制动,继续采用书面“对话”。在班主任的耐心教诲下,该生逐渐改正了迟到的毛病。
三、旁敲侧击,把握“火候”
对“圆形人物”身上刚刚出现的行为偏差,我们宜旁敲侧击,“润物细无声”。看准“火候”,再及时出击,力争一着取胜。有一名很有文学才华的女生,因沉迷于言情小说,渐渐对班上一名潇洒的男生有了好感。对初现的早恋苗头,班主任结合课外阅读进行含蓄地提示,静观其变。当两名学生行为有所“出轨”时,班主任把握“火候”,先分别找他俩谈话、开导,然后邀请他们的家长来校沟通。经过心平气和的交谈,两名学生心悦诚服,迅速步入正轨,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中。
四、全面关心,真情呵护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19-02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传道?“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怎样才能保证师生之间亲密的关系呢?对于一位教师而言,仅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爱的能力,要“会爱”。下面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俯下身,谈关系
“尊师重道”是千百年来的教育古训,为世人所崇仰。殊不知,时代发展了,孩子们的心理变化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变化了,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成为教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解是“俯下身谈关系”。把自己放低一些,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合作者;成为他们的朋友;甚至可以“角色互换”,把自己放到学生的角度上,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这样,学生与教师相处不仅仅经历了知识的探索,更是进行了重要角色的体验,促进了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和你们是平等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真正要尊重的是劳动。老师劳动,需要你的尊重;你劳动,你也会被尊重。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后,感受颇深。即使你没有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要尊重教师,他们也自觉的尊重老师们的劳动,从而达到了尊重教师的目的。我用尊重劳动的态度影响孩子们对一切付出劳动人们的尊重,当然,我劳动的态度注定了他们对我的尊重与爱戴。
“俯下身谈关系”,把自己放低,放到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孩子们感受到你和他们之间的无间关系,会倍感亲切。我们收获的是孩子们的信任,以及信任给予的尊严。
“俯下身谈关系”,关系是不退反进的。
二、多关注,谈情感
“学困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是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也是易被老师“忽略”的团体。可是这一部分学生却是我们教育是否成功的体现。关注学困生成为促进师生关系的重要话题。在我刚刚接手二、四班时,班里有“四大天王”,刚开始,因为我“干涉”其中一个孩子上课睡觉被顶撞。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没有暴跳如雷,而是先冷处理,等他平静下来,心平气和的和他交谈。事后,及时了解他的一些情况,我法现他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男生。于是我把他的优点放大,并运用到学校生活小事中,不断的鼓励,表扬,一点点改善,效果明显。与此同时,我把他们四个人叫到一起,单独布置作业,降低作业难度,减少作业数量,耐心细致的专门辅导,时不时的展开心理沟通交流。慢慢的,心与心的距离近了,感情深了,昔日的“问题男孩”蜕变成了我的“贴心保镖”。
我想每一个学困生的存在都有其特殊的原因,他们并非天生如此,只要你付出真心,调动真感情,学困生的转变是“轻而易举”的事。学困生的转变,带动的不仅仅是这几个孩子的学习态度,维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纪律,他们的转变还给同学们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老师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位同学;传递一种信心——每个人都能学会,都能做得更好!
三、高要求,谈思想
对于教育的目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传授知识是最浅层次的,最高层次的应该是对精神的感知和对命题的思考。不要认为孩子们年纪小,他们对命题就没有感受。其实,每个人对命题的感知,都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收获,这种感悟对很多问题的学习和认识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譬如说“思”与“辩”,“信”与“疑”……。以“信”与“疑”为例,相信、信仰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信其师,,才能信其道。普遍意义上讲,学生对教师首先是一种“信”的态度。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信”与“疑”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力量,从而体会他们的关系。我一直倡导孩子们要学会“质疑”,激发他们勇于质疑的态度,是他们更具有判断力,更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发散创新的能力。
曾有一位学生,天资聪颖,却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因为他却信老师的讲解。对他而言,记住会用即可。自从有了“信”与“疑”的思考,他的问题多了,不再满足于已有的解题方法,每个结论他都要亲自推理论证一番。结果在不断的推理、论证、质疑中发现了关于圆的几个大定理的内在联系,提出用函数的思想解决几何中位置变化问题的设想,是有一定深度而且具有推广价值的。这样的孩子在不断的思考、质疑、验证过程中,其能力的提高可想而知。孩子们对老师的“信”服会在无形之中日益加深,师生关系自然非同一般。
四、重细节,谈自身
作为老师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要说教,少些批评,是学生最受欢迎的事情?那么怎样用自己的激情、态度影响学生呢?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细节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学生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润物无声。
今年,我带初一,刚刚迈入初中的孩子们一下子不是特别适用初中生活,看起来有些手忙脚乱。经常是打扫卫生不彻底,留下卫生死角。遇到此种情形,要么我默默无语的弯下身捡起一片片碎纸屑,要么拿起扫帚讲死角打扫干净彻底。学生看在眼里,慢慢的碎纸屑消失了,卫生死角变干净了,我从未提起的讲桌、黑板槽、门框等都变得一尘不染。同学们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整洁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弯下腰的老师对学生的震撼绝对不会只停留在他们的眼睛里,这必将影响着他们一生的行动。
当然,作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你的认同程度。对于我校的孔令爱老师,常听她的学生说“我们老师可厉害了”、“我们老师可凶了”、“谁敢不完成作业呀”类似的语言。当问及为什么时,他们的一致回答是:“因为她是孔老师呀”!孔令爱老师的业务水平很高,讲课很受学生们喜欢,学生听得清楚,学的明白,考的出来,他们对孔老师充满信任,为老师的业务水平、名声和荣誉而骄傲。试问,如此的老师又如何不被学生所爱戴、拥护呢?
普天下的爸爸都对自己的宝宝怀揣着深刻的爱。因此,尽管绝大多数的中国爸爸对宝宝总是“爱在心里口难开”,但是在宝宝的心目中,爸爸永远是高大的、伟岸的、充满力量的。问题在于,仅仅对宝宝有爱还是不够的,爸爸对自身作为教育者的角色,一定要有所觉醒和感悟,才能把深沉的父爱转化为有效的教子之方。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经常看到的都是妈妈在照顾宝宝,但是,有研究显示:爸爸对宝宝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宝宝,数学成绩会更好。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宝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更擅长和人交往。事实上,父亲对宝宝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宝宝,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少父亲综合症。另外,由于性别的原因,爸爸与宝宝相处的方式是与妈妈或其他人不同的,爸爸和宝宝相处会有一些独特的方式。
☺合理安排时间
没有时间,相处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应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尽量不把工作带回家。爸爸们无论工作多忙,都不要忘了每天腾出部分时间与孩子玩,在游戏中更多地了解孩子,同时树立好爸爸的形象。
☺表达爱意的方式
在生活中,宝宝对爸爸总是存在一定的依赖感。宝宝希望爸爸可以多些时间陪在自己的身边,所以有时候宝宝会特别粘人。但是,宝宝其实是很容易满足的——在你外出时,告诉宝宝你要去哪儿,何时回家;在家时,多听他(她)说说话,多陪他(她)玩一玩,宝宝就能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意。有爸爸的陪伴,宝宝才能更加快乐的成长。
☺耐心诱导的妙招
爸爸不仅要经常与宝宝交流,耐心倾听宝宝的话语,还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多与宝宝一起活动。只有多观察宝宝,多与宝宝交流,才能避免因为不了解宝宝的内心需求而对宝宝乱发火。
☺重视沟通的策略
爱是要用行动和语言来传达的。好爸爸的心得都是相似的:“沟通最重要。”当宝宝遇到令人沮丧的事情是,你要表现出重视和支持;当宝宝产生焦躁不安等情绪波动时,你要想方设法帮助宝宝平静下来;当宝宝遇到矛盾或问题时,你要用乐观、幽默的态度去化解,给宝宝勇气。
父亲和宝宝相处的独特方式:
1、和宝宝一起做滑稽鬼脸游戏
爸爸与宝宝一起戴上假发、披上床单、互相在脸上画有趣的图案,做鬼脸,妈妈可以在一旁拍照、摄像将“疯闹”的场景记录下来,还可以将照片制成小卡片,贴在冰箱、墙上,成为爸爸与宝宝游戏的家庭记录。
2、给宝宝准备意外的礼物
爸爸可以将给宝宝的礼物寄到家里,别忘了为宝宝画上别致的小卡片,告诉宝宝:“爸爸爱你。”陪伴宝宝一起享受拆开礼物的喜悦。
3、和宝宝一起帮助妈妈做事情
带着宝宝一起体会妈妈做家务的辛苦。周末的时候,可以和宝宝商量,“今天让妈妈休息,爸爸来扫地,宝宝就帮爸爸把桌子擦一擦哦。”“宝宝陪爸爸去倒垃圾,宝宝把垃圾扔进吃垃圾怪物嘴里吧。”不仅家庭的家务不再是妈妈一个人的辛苦劳动,还成为全家快乐的游戏,爸爸和宝宝在活动中增进了感情。
4、带着宝宝做运动
爸爸是宝宝眼里的“大力士”和“飞毛腿”,带宝宝跑步、跳跃、扔皮球。教宝宝学打羽毛球、陪宝宝玩秋千。体力运动,是爸爸和宝宝相处的“特别节目”,宝宝更能在运动中感受父亲角色的勇敢与力量,体会爸爸与妈妈对自己的不同影响。
5、搂着宝宝讲睡前故事
和妈妈轮流为宝宝讲睡前故事,让宝宝体会爸爸的拥抱也很舒适、温柔。爸爸可以和妈妈在讲故事的时候扮演不同的角色,扮演憨厚的熊哥哥、丢三拉四的唐老鸭等,让宝宝了解爸爸的幽默。
6、爸爸和宝宝的“小秘密”
当宝宝受到妈妈批评不高兴,独自伤心的时候,爸爸不妨和宝宝说说“悄悄话”:“在玩什么?来,和爸爸一起玩好吗?等会我们去喝妈妈做的汤。”爸爸是妈妈与宝宝情绪的“融合剂”。
爸爸还可以每天晚饭后利用固定的时间带着宝宝出去散步,看看花园里的花开得如何?隔壁叔叔家里的狗狗是否也出来散步了?一边散步,一边告诉宝宝爸爸今天的生活,也和宝宝聊聊他今天过得如何。
爸爸和宝宝一起准备一个储蓄罐,和宝宝一起积蓄做外出时的费用,宝宝每次把自己获得的小小零钱放进去的时候,就会开心的期待着和爸爸一起出游。
爸爸育儿小测试
1.妻子一整天不在家,自己也能照顾宝宝。
2.夜里宝宝哭闹,爸爸会主动起来哄宝宝。
3.周末带宝宝出去玩。
4.能说出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最爱的食物、最兴奋的游戏。
5.为宝宝洗澡的时间超过3次。
6.下班立即回家照顾宝宝。
7.不管多么累,妻子忙着做家务时,能主动照顾宝宝。
8.每天照看宝宝的时间超过2小时。
9.常和妻子一起看育儿杂志。
10.能给宝宝换有大便的尿布。
11.能为宝宝做一两样饭食。
12.宝宝哭的时候,5分钟内能哄好宝宝。
13.能正确说出宝宝的喝奶量。
14.走路时,看到和自己宝宝差不多大的孩子,会去询问孩子的情况。
15.认为养育宝宝时,丈夫与妻子应各负一半责任。
符合第1-3条的爸爸:能够帮助妻子照顾宝宝,是个好的开始,可以逐步更多的参与抚育宝宝的工作。争取每天照顾宝宝的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
符合第4-7条的爸爸:对宝宝日常生活的了解正在增进中,更多的抱抱宝宝、和妻子一起和宝宝做声音的交流,尝试和妻子分担养育工作。
符合第8-12条的爸爸:开始成为妻子照顾宝宝的好帮手,分担了妻子的养育工作。
符合第13-15条的爸爸:是个全心投入养育宝宝的好爸爸,但要注意在与妻子分担养育工作的时候,不要冷落了对妻子的关照。
妈妈激发“老爸魅力”的诀窍
每个妈妈都要知道,鼓励身边的丈夫和鼓励宝宝一样的必要。
强调爸爸的重要
爸爸下班回家或者出差归来后,妈妈别忘了告诉他,“今天宝宝一直在找你哦。”“你不在的这些天宝宝总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让丈夫知道宝宝喜欢跟自己在一起,体会到宝宝对自己的想念,心里会很满足,增加照料宝宝的激情。
在亲朋面前赞扬丈夫
在亲朋聚会时,恰当地的“夸夫”,赞扬丈夫工作的努力与对家庭的照顾,表达出对丈夫的欣赏与爱,让丈夫感觉到家庭需要他,妻子和宝宝依恋他。
经常给丈夫放假
【如何与问题学生相处】推荐阅读:
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07-09
劳务公司纳税与如何开具发票问题09-29
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早恋问题06-25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06-15
数学教学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05-29
如何解决团队问题07-18
如何管理好问题员工06-22
如何解决中国环境问题10-03
如何回答假设性问题?07-16
遇到婚姻问题,该如何解决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