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篇1

**县安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县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

2012年6月18日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县安委办(县农交办)工作人员于6月中旬,深入**、**、**、**、**等乡镇,对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道路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2010年至2012年5月,全县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起数达**起,占安全生产事故总数的95%。其中:2010年全县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起,道路交通事故占**起、死亡*人;2011年全县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起,道路交通事故占**起、死亡*人;2012年1-5月全县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起,全为道路交通(包括路外交通)事故。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多发态势,使全县的安全生产工作极其被动,尤其是去年***(**)“8**”、**“**”事故-1-

发生后,我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多次受到市安委会点名批评,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

二、集中整治情况

为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委、县政府于2011年出台了《**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政办发〔2011〕47号)和《**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政办发〔2011〕48号)两个文件,从制度层面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成立了县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综合调度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投入巨资开通***台乡村巴士,方便人民群众出行。特别是从2012年3月以来,由四名县级领导分别带领工作组深入四个片区乡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农村道路交通集中整治行动,有力的打击了全县“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摩托车和拖拉机”的非法载客行为。据统计,3月至今各乡镇共开展整治行动**次,切割农村“四车”非法加装的雨蓬和座位达***台,参与整治工作人员达***人,**等乡镇的农村“四车”非法载客行为已基本得到杜绝,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各项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止。

三、主要问题

2012年6月中旬,县安委办(县农交办)通过对各乡镇的检查发现。“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农村“四车”非法载客行为明显减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急待解决:

一是整治力度不一致。按照“乡镇为主,部门配合”的原则,各乡镇和县直职能部门都开展了“集中整治”。但在整治过程中,各片区乡镇整治力度不一,效果有差异。**片区乡镇整治过程中,对农村“四车”非法加装的雨蓬和座位都予以强制拆除,非法载客现象已基本得到杜绝。**、**片区整治过程中,对部分农村“四车”非法加装的雨蓬和座位予以强制拆除,其余只拆除了座位,还存在部分非法载客行为。**片区整治时间靠后,**、**两个乡镇对辖区内农村“四车”非法加装的雨蓬和座位已全部拆除,其余则未拆除到位。

二是乡村巴士待规范。为方便群众出行,全县投入乡村巴士***台用于农村客运。这***台车辆分两种方式投放:一类是第一批投放的**台车辆,以中型客车为主,由县公交公司、*运公司、**公司、**公司、**公司负责投放运营;一类第二批投放的**台车辆,以7座至11座面包车为主,由各乡镇具备条件的群众个体负责投放运营。通过近两个月的时间运行来看,***乡的乡村巴士运行较好,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其它乡镇乡村巴士则存在未按时间、线路行驶,或因效益不好、加之对县里补助无信心而将车辆停放在家中等现象。在这***台乡村巴士中,还存在部分车辆未按要求购买全部保险,给日后事故处理埋下隐患。

三是责任落实需强化。集中整治开展中,有部分乡镇、个别部门对本项工作不重视。主要领导在整治行动中不参与、不研究,把工作任务交由分管领导或站所来负责,使整治行动力

度大打折扣。主要领导重视程度的高低,人力、物力投入的大小直接决定在整治效果的好坏,现农村“四车”非法载客现象严重的乡镇,都是乡镇主要领导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不重视的体现。

四、主要原因

一是存在观望、畏难情绪。各乡镇普遍对本次集中整治行动抱有悲观情绪,认为人民群众多年乘坐“四车”出行的习惯不可能短时间会改变,害怕集中行动过于激烈会导致群体性事件,影响辖区社会稳定。部分乡镇是看别的乡镇开展行动后,才被动开展,缺乏主动性,致使工作滞后。

二是乡村巴士无管理。首先是第一批各公司运营车辆,因效益问题,除县公交公司外,其他公司普遍存在将所运营的乡村巴士用于城乡客运。其次是第二批个体运营车辆,因缺乏明确的管理主体,个体经营的**台车辆现未有效整合,也未组建相应的车队,致使管理和营运保险无着落,给事故处理留下隐患。

三是认识不深入。一部分乡镇对县委、县政府搞好本次集中整治行动的目的和意义还未认识到位。未将本项工作做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一部分乡镇主要领导在集中整治活动中工作不积极、不主动。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总体要求,深入、持续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严厉打击各类农村车辆非法载客行为,抓紧完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保障人民群众正常出行,确保辖区内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二是进一步明确责任。严格按照《**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政办发〔2011〕47号)和《**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政办发〔2011〕48号)两个文件要求,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管理。要按照“乡镇为主,部门配合”的原则,建立乡镇主导实施,县直部门全力参与配合,村组全力支持的工作格局。杜绝依赖、观望思想,要按照文件规定对不作为的单位要严格实施责任追究。

三是进一步强化措施。

1、要在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对非法载客行为反弹严重的乡镇开展重点集中整治。

2、要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对非法违法行为按处罚上限从重、从严处理。

3、要完善乡村巴士管理。运输业务主管部门要为乡村巴士尽快整合或组建营运公司服务,为乡村巴士统一管理、有序运行、合法经营解除后顾之忧。

4、县财政尽快兑现对乡村巴士各项补助资金。

四是建立长效化管理机制。集中整治结束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已进入常态化管理。

1、要强化乡镇管理体制。在当地乡

镇的组织下,各农村交警中队要对农村“四车”非法载客现象进行持续不断地打击,加强日常管理,乡镇要对交警在赶集日到位情况实行签到登记。县农交办坚持对各乡镇和各单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实行定期检查制,检查结果纳入各单位年终绩效考核。

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篇2

㈠自然地理概况 张家川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天水市东北部, 地处六盘山地槽与陇西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东经105°54′~106°35′、北纬34°44′~35°10′。总面积1311.85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2011.4米, 共辖15个乡 (镇) 、269个村, 农业总人口30.18万人。县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99.3毫米, 多年平均径流量1.34亿立方米, 其中自产水资源1.31亿立方米, 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16立方米, 远低于国内、省内水平。由于水资源匮缺, 人畜饮水十分困难, 呈现水质型、资源型、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局面, 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 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瓶颈。

㈡水资源量先天不足, 人畜饮水困难 张家川县境内的清水河、后川河、樊河、汤峪河、马鹿河等几条河流都是渭河二、三级支流以及发源地, 县内无过境河流, 同时受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 全县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时空分布不均, 径流的60.9%以洪水形式白白流掉, 利用难度大。无论从水资源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来看, 张家川县水资源匮乏, 利用难度大, 是造成全县人畜饮水困难的主要原因。

㈢饮用水水质不达标, 严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 水质不达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县是高氟水、苦咸水的高发区, 以高氟水引发的地方病最多, 主要分布在梁山、川王、龙山一带。全县15个乡镇中有8个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氟中毒病, 氟斑牙患病率为62.4%, 氟骨症患病率7.1%, 8岁~15岁人群氟病患者达到19%;苦咸水主要分布在大阳、张川镇等地, 因矿化度高含盐量大, 水味苦咸、涩, 饮用后消化系统慢性病发病率上升;水体富营养化, 大肠杆菌等生物指标超标, 造成群众大骨节病、克山病、碘缺乏等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 人民群众对选择好水源、净化水质、改善饮水条件, 提高饮水和生活质量, 要求迫切, 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势在必行。

㈣水污染严重, 可利用水资源越来越少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县城人口剧增, 民营企业迅速发展, 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 上磨水泥厂、刘堡水泥厂、陈家庙矿山、皮毛厂、制革厂的生产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城镇生活用水的排放以及越来越多的垃圾对水体的污染, 致使河道水体及浅层地下水重金属及氮、氨含量高, 导致水色变红、变黑、下游人畜无法饮用, 也不能灌溉农田, 水质污染成了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无形杀手。

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意义和保证措施

㈠意义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解除地方病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痛苦, 提高健康水平, 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大举措。改善农村饮水困难群众的生活生存环境, 利用饮水安全工程, 发展庭院经济及家庭手工业和养殖业, 增加群众收入, 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㈡保证措施 张家川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与管理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 建设了大量的人畜饮水工程和氟病改水工程, 特别是近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 积累了丰富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经验。饮水不安全区的人民群众深受缺水之苦, 建设饮水安全项目的积极性高, 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都有保证。采取的国家补助、地方资金配套和群众自筹、投工投劳等多渠道筹资办水利的形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施工质量三检制, 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东峡和石峡水库的水源丰沛, 水质良好, 应优先用于解决饮水工程, 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水源保障。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 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㈠技术思路 根据地形地貌特征, 充分利用现有两座水库水源, 将张家川县供水工程分为6块以彻底解决全县30.18万人的饮水, 实现村村通水。目前已实施完成龙山、连五梁供水工程。刘堡梁供水工程利用石峡水库水源、渠子梁、平安梁供水工程利用东峡水库水源, 解决了18.72万人的饮水问题。剩余的11.46万饮水困难人口, 结合近几年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技术, 采用有水源就近取水, 无水源调水解决。可建成规模化、整体化、跨乡镇、跨流域的建设思路, 分别修建南山梁、马鹿梁、刘堡梁农村饮水安全管网延伸工程。其中南山梁和刘堡梁管网延伸工程, 充分利用石峡水库丰富水源和地理条件解决;马鹿梁在马鹿河打井采用泵站扬水形式解决。集中供水工程分别成立供水管理所, 对工程进行统一管理, 统一收费。

㈡建设管理思路 张家川县山大沟深, 梁峁纵横, 群众多居住在偏远山区, 经济发展缓慢, 群众生活困难,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工程建设难度大。在工程建设管理中,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做到建设组织, 技术指导, 质量标准, 材料供应, 组织验收五统一, 建设程序, 管理办法, 落实各种责任制三严格, 确保工程质量、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 把工程建设好, 让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在进户工程中, 采用先进的计量设备“智能机械式预收费水表”, 该水表可预设用水量, 不但能提前收取水费, 而且一年只收一两次, 减少收费劳动强度, 彻底解决抄表难、收费难的问题。

㈢投资思路 没有资金保障, 再好的规划项目也无法实施。虽用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资金渠道较多, 但是由于张家川县地处偏远山区, 经济欠发达, 所以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继续坚持“以中央财政投资为主, 地方和受益群众适当筹资”的原则, 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投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是帮助农民改善自己生存条件, 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大事, 农民群众是这一事业的建设主体, 受益主体。因此, 根据国家的政策和家庭收入情况, 受益农户既可投入一定的自筹资金, 又可以投工投劳, 顶资、折资等方式解决自己受益的饮水工程建设所需投资, 这不仅是扩大资金来源的需要, 也是促使受益群众更加珍惜和爱护饮水工程, 从而自觉管好用好工程的需要。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采取政府支持, 社会引资及出台一些优惠政策, 如“占地不征用、青苗不补产、树木不赔偿”等多种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确保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 足额到位。各渠道筹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 统筹安排, 专户立账, 按工程建设进展报账后拨付, 提高资金使用率。

㈣运行管理思路 农村饮水安全面广量大, 建设是基础, 管理是关键, 利用是目的。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及“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运行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水利部门统一管理的工程供水充足, 检修维护好, 工程效益高。为此工程建后所有权属县水利局, 经营权归水管所, 成立县供水总站, 统一进行水质监测、水价核算、工程维修等。按计量供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 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 实行水价听证会制度和公示制度, 由物价部门召集用水户和供水单位, 协商确定并向社会公示。水价调整由供水单位将原因、用途及财务盈亏报告上报和公布, 经政府召开听证会后确定。水管所统一负责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和水费收支, 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明晰水费开支范围和审批权限, 建立严格的工程折旧费、维修养护费的积累使用制度, 确保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 水管所财务收支账目定期公布, 接受主管部门和用水户及社会监督检查。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理制度, 实行分片划段包干目标责任管理, 对工程水源指定专人管理, 主管道由管理人员划段管理, 支管道及进户管道采取群众参与式管理, 进户工程由各家各户管理, 形成用水者协会群体管理的办法, 建立水源水质定期化验制度, 确定每年对水质化验不少于4次。

㈤行业管理思路 近年来共修建了龙山、渠子梁、连五梁、刘堡梁和平安梁5项大规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为了管好用好这些工程, 使其正常和长期发挥效益, 是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目前,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权不明, 责任不落实, 服务质量低, 经济效益差。对行业管理部门来说, 建议抓好6项工作, 第一, “三分建、七分管”, 做到“明确产权、落实管理责任、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工程增值保值”。第二, 依据《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文本》以指导和规范管理行为。第三, 制定管理工作方案, 包括工作目标、原则、内容, 有计划地分步实施。第四,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第五, 成立乡镇供水协会, 由乡镇领导任会长, 水利、财政、卫生等部门负责同志任副会长, 各项目村为会员, 其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为会员代表。协会对所辖范围实行“三统一管理”, 即受益农户、水费收缴、工程建设维修实行统一管理。第六, 对供水实施资质管理, 以促进供水单位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确保供水水质、水压, 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 确保供水安全。

摘要:张家川县现有农村人口30.18万人, 人口居住分散, 经济落后, 技术管理水平不高。境内水资源匮乏, 水质性缺水严重, 高氟水、苦咸水、被污染的水成为严重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三大隐患。多年来, 由于经济、人口、政策等诸多因素, 导致水质污染源不断增多, 饮水不安全问题日益加剧。近年来, 经政府和水利部门多方努力, 已解决18.72万人的饮水困难, 但还有11.46万人饮水困难尚未解决, 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 增强饮水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开发适合张家川县农村的供水资源, 提高给水技术, 加强防治调控, 是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

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篇3

各级人民政府主导,各级公路、交通部门以实施“公路安保工程”为着力点,多方筹集资金,争取国家投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建设。

推广咸阳模式,建立健全农村道路四级管理网络。按照公安部和省政府召开的咸阳现场会的安排部署,建立县、镇、村、组四级交通安全管理网格,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发挥民力无穷的作用。县上成立常设机构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及办公室,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县财政、公安、安监、交通运输、农业、教育、卫生、宣传、住建、运政、交警、农机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

采取多种方式,强化交通安全宣传,切实增强农民朋友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一是交警大队组织宣传民警和辖区中队,采取走村入户、散发宣传资料,组织宣传车等一系列方式开展交通法规知识宣传。二是镇村、单位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需增加交警专项编制,扩建乡镇交警中队,扩大交通安全管理覆盖面。省编制办应落实省政府纪要精神,尽快调研出台编制政策,为基层交警大队增加编制,缓解警力不足的矛盾;空出编制招聘年轻警员补充一线,同时必须扩建交警中队,扩大交通安全管理覆盖面。

修订完善交通安全法规,尽快建立交通事故处理保障机制。调高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保费和赔偿额度,增设交通事故死亡赔偿和伤员救治保证金的规定,同时部、省出台政策法规,解决农村地区车辆无牌无证的问题。

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篇4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我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也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发展转变。

一、我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根据2005年编制的《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统计,我县农村人口数为31.56万人,其中饮水不安全人口为7832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4.8%。根据《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实施规划报告》要求,我县在“十一五”期间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3处,已经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50455人。按受益人口的原有饮水条件分析,解决饮用高氟高砷人口21194人,解决饮水严重污染水体和严重缺水的有28461人。按人口分布成份分析,“十一五”期间,解决农村人口50455人,解决学校处数7处,解决学生人数4462人。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完成“十一五”规划内2005年至2009的所有工程建设任务,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63处,解决了15个乡镇、193个村共30.6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另外,2010年计划建设供水工程11处,计划解决10个乡镇共13.1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已于去年年底正式动工,目前施工进展顺利,有望于今年6月全部完工通水。

随着项目实施的不断深入,我县广大农村群众生活用水困难、饮水水质不符合饮水卫生标准等问题正在逐年得到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农村家庭和个人卫生条件、精神面貌、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高。

二、项目实施的具体措施和主要做法

1、加强项目组织领导,在项目实施之初,我县就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了《XX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从上至下加强了对项目的组织领导,实行了项目的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项目受益乡镇还抽调专人专班组建工程建设项目部,以确保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

2、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和工程设计方案。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论是规划、可研、初设还是实施方案都是由具有水利水电或市政给排水乙级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负责设计编制,结合项目乡镇实际情况,按照“大水源、大管网、大规划、大水厂”的思路和“整体推进、突出规模、疫区优先、分期实施”的原则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有效的节约了工程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

3、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下达的计划,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四项管理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对项目的建设勘测、设计、施工、监理都进行了严格的资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各项建设程序都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

4、严格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是关键,保证建设资金安全,是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根本,为此,我们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实行了专项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资金拨付采取按工程进度分期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办法,有效防止了随意变更施工地点、降低工程标准、虚报建设工程等情况的发生,杜绝了挤占、挪用、截留工程建设资金的现象发生。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自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建管体制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的法人是县水改办,而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应是乡镇,大量的协调工作必须由乡镇解决,但仍然有部分乡镇存在“千言万语争项目,上推下卸建项目”的现象,由于具体管理不够到位,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进程;

二是配套资金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中国家和省级补助占80%,还有20%资金来自于地方配套和农户自筹,由于县乡两级财力有限,难以配套,完全取决于向农户收取,而有部分农户虽然饮水愿望迫切,但不愿筹资以及吃水不交钱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部分供水工程入户率低,难以发挥工程效益最大化;

三是供水成本问题。当前我县农村水厂运行成本高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电价过高,据调查,我县农村水厂电价普遍都在0.8元/度左右,光电费一项就要占到供水成本的50%左右。另外由于宣传不到位,农村居民吃商品水的观念普遍没有形成,致使水费收缴困难,这样导致水厂管理费用严重不足,我县有相当数量的农村水厂不能足额提取折旧费和大修费,导致水厂难以良性运行;

四是运行管理问题。许多已建成的农村供水工程缺乏良性经营运行机制,责任管理主体缺位,一方面是集体大包大揽,管理不细,另一方面是简单的甩手承包,工程产权不清,市场运作责任不明,资产监管失控,加上规章制度不健全,承包人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混乱,直接影响工程的正常营运和效益的发挥;

五是水源地保护问题。由于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均呈污染加重的趋势,划定水源区域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一)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组织领导的建议

一是要提高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来抓;二是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工作的领导。建议各级政府成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工作。要把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作为各级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项目;三是要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建议多方协调,统一管理农村和城镇饮用水建设工作,全面整合水利资源,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四是要广泛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增强农民群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环保意识和水商品意识,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疾病传播。

(二)关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资金筹措的建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建议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继续争取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专项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二是建议市县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建设,三是按照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办法,积极引导受益农民筹资投劳参与工程建设;四是通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民间资金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三)关于政策扶持的建议

建议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政策扶持力度,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用地应作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用地,给予优先安排;农村供水工程用电应该按照农业用电的价格给予优惠;对农村供水工程不收取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等;对农村供水工程实行税费减免,在认真进行成本测算的基础上,制定有关税费标准和减免幅度,免收水资源费、水质检测费等,以此保证农村水厂能够实现良性运行。

(四)关于行业管理建议

1.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统一的行业管理部门,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统一管理农村供水工作,制定供水工程管理的政策、办法。建议自上而下成立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构,并明确管理权限,加强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指导和监督,从而达到加强和规范农村供水工程的行业管理的目的,从根本上杜绝建管脱节、重建轻管的现象。

2.建立起定期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的检测制度,保证工程受益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及要求。

3.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合理制定工程水价和足额收取水费是确保工程发挥效益、良性运行最有力的经济手段。所有工程都要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水价要经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县级物价部门批准执行。供水单位要科学布设用水计量的总水表、供水点水表和入户水表,以表计量。要根据实际情况核定最高用水量,超过最高用水量的部分可以加价收费。水费收入要设专户管理,主要用于供水工程的管理、维修、更新、改造、集体福利基金等项开支。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努力提高水费实收率。

(五)关于工程运行管理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要以保障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为目标,以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为宗旨,按照市场经济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达到工程良性运行。

明晰产权关系,落实经营主体,是工程管理的核心问题。采取专业管理与用水户参与式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明晰工程产权,确定管理模式。一是对集中供水工程,组建专业供水管理组织。对以国家投资为主,规模较大的农村供水工程,主体工程所有权属国家所有,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管理权,并组建供水管理站或公司,实行企业化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二是对以国家投资、群众自筹及社会资金共同投资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按照投资比例确定股份,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供水管理站或公司,由供水站(公司)负责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三是对规模较小的单村供水工程,所有权归受益村集体所有。四是由个人独资和企业实体兴建的工程所有权归个人和企业实体所有,联股兴建的工程所有权归股东所有,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指导。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层层建立了管理组织,分级落实了管理责任。

(六)关于水源地保护对策

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设立警示牌,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垃圾、污水和有害物质进入水源区。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凡因采矿、建厂及其他人为因素引起水源变化、水质污染或工程损坏,造成群众饮水困难的,要按照“谁损坏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由责任方解决问题,恢复供水。同步跟进做好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确保水源不受二次污染,维护可持续发展。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广大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农民办实事,让农民得到实惠的重要举措,对增强农民身体健康、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对策措施,力争早日实现我县农村自来水“村村通”的目标。

县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篇5

为认真贯彻公安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交通部、农业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平安畅通县区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公通字〔2006〕65号)精神,使我县道路交通安全始终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特制定泗阳县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第一条 县人民政府是负责泗阳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机构。县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和县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管委会、委、办、局,各

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均须建立交通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 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县政府工作的考核内容,督促各单位落实。

第四条 各单位“一把手”为道路交通安全第一责任人。企业法人(业主)是该企业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第五条 各乡镇要建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站,并制定相关职责,工作机制应向社区(村)延伸,社区(村)要配置专职交通安全员。50人以上单位要设立专(兼)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人员。

第六条 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实行目标管理,逐级落实与本单位工作、经营、生产和劳动安全同计划、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

第七条 认真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根据县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和县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要求制订,履行本单位交通安全制度和具体措施,制定交通违法、违章行为控制指标,确保实现安全目标。

第八条 各单位建立机动车使用、保养、维修、检查制度,经常进行车辆安全检查,保持车辆符合国家检验标准,严禁不符合检验标准的机动车上路行驶。

第九条 各单位应接受县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和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检查监督,对检查中,存在的道路交通不安全隐患,应限期改正。

第十条 教育本单位机动车驾驶员和其他人员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完善并坚持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开展群众性的交通安全竞赛活动,定期进行交通安全检查和总结评比。

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篇6

为进一步规范察布查尔县道路交通秩序,加强对辖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生产监管,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坚决遏制和防范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道路运输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自治县道路运输市场实际,在全县开展“大干一百天创文明交通城市”集中整治专项活动。此次活动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察布查尔县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察布查尔、平安察布查尔,以“安全驾驶、文明驾驶、和谐交通”为主题,以《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依据,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加强对辖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加大对非法营运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营运车辆乱停、乱靠,净化道路运输市场环境,保障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

希望全县各族机动车驾驶员提高安全意识,规范自身驾驶行为,为孩子、为家庭、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

中共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委办公室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篇7

1.1 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差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 大多数农民靠农用车出行, 而农村群众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许多村民没有办理落户和申请驾驶证的法律意识, 无证驾驶的人多, 尤其是两轮摩托车;还有大部分的村民无安全意识, 乘坐农用车、拖拉机或者是带“病”车, 这些问题给交通安全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2 公路市场现象严重

农村普遍存在集贸市场, 农副产品收获以后, 许多农民卖给过往的外地人, 为了招揽生意, 农民大多将摊点设在公路两侧或交叉路口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 夹道摆摊或在车辆临近时上前叫卖, 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1.3 部分驾驶员素质不高

农村驾驶员大多是半路出家, 驾驶技术不精, 安全意识不强。加上部分因利益驱动, 职业道德不高, 违章行车现象较为严重。在道路通行条件差的情况下, 运输农作物时能多拉就多拉, 能快跑就快跑, 多赚钱就可以, 根本不考虑超载、超速、人货混载等危害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的发生。

1.4 交通管理执法环境较差

近年来, 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农村“五小”车辆等交通违法处罚力度, 导致了一部分群众不理解, 认为交警是受利益驱动, 致使交警在实际执法工作中面临很多阻力。再加上有些农村群众法制意识低, 常常有意阻碍民警执法, 干扰纠正违章, 尤其是在农村查处无牌无证和非营运车辆违法载人时, 村民不理解。

2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认识不到位, 缺乏稳定有效的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 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 重干线公路、轻县乡道路”的倾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完全处于忽视状态, 违章行车现象比较普遍, 应对措施也没有跟上, 缺乏对策性研究, 尤其是较偏远乡村更成为交通管理的薄弱环节。

2.2 情况较复杂, 管理及宣传模式不配套

仅就农村机动车及驾驶员管理而言, 失控漏管突出的原因就在于管理力度的相对削弱。农村机动车辆迅猛增加, 而管理部门在注册发牌的同时, 管理措施没有跟上。由于管理无法延伸至乡村, 有些穿行于乡村的农民购车营运却不办理牌证, 有的上牌之后就万事大吉, 连年度检验都不参加。

2.3 执法力度不够, 管理措施不到位

一方面由于历史因素的制约, 多年来, 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十分薄弱, 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很不健全。另一方面由于县乡道路分布广、里程长、路网密、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严重匮乏, 加上警力紧张、经费不足以及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 造成大部分县乡道路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 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2.4 资金投入不足, 道路管理与维护不及时

对道路安全状况重视不够, 致使事故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 从而诱发严重交通事故。现在新修的公路, 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 没有维护资金及安全配套设施所需资金, 乡、村、组更是无力对危险路段和隐患路段进行治理, 形成了公路无标志, 临水临崖多, 路口交错杂, 事故多发的局面。

3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

一是加强驾驶员教育管理。充分利用驾驶员协会、驾驶员所在村组和单位的组织管理职能, 强化驾驶员法制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同时交巡警部门要深入农村, 配合协会、村组和单位适时组织农村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到村入户, 进厂驻校, 送交通法规上门, 提高群众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

3.2 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县乡政府要适当增加交通经费的投入, 增加或改善现有的交通安全设施, 对人口密度大的路段、交叉路口应安装减速带, 以限制车速。同时要加大对险路险段的治理, 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立完善农村道路险路险段、事故多发路段安全防护措施, 在陡坡、急弯、临水临坎临崖、事故多发路段完善交通标志标线,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设置安全防护墩, 以确保农村道路安全畅通。

3.3 落实农村道路责任包干机制

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联动包干机制, 把社会化包干责任切实落到实处。按照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路的方法, 把农村道路管起来。充分发挥乡、村、组交通安全信息员的作用, 交通安全信息员及时将农村道路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报告公安交警部门, 交警部门便可以及时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达到罚一儆百的效果, 解决农村道路机动车失控漏管现象。

3.4 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力度

一是加强农村道路监控。在乡镇建立交通安全监督岗。对乡村道无牌无证车辆进行摸底、排查, 并对其活动情况进行监控举报, 从源头上消除隐患。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时, 确保做到快速出警、迅速处置, 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是加强“五小”车辆监管。积极组织民警深入农村, 抓好“五小”车辆上户上牌, 建立管理档案, 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并与驾驶人分别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从源头预防交通事故。三是加大违法查处力度。实行平日查处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3.5 实行人性化管理, 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以创服务型机关为契机, 深入开展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活动, 引导民警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 做到执法严格、公正、文明, 事故处理公平、正义, 严格执行“五、四、三禁令”, 杜绝“三乱”行为, 筑牢警示训诫防线, 以严谨的工作作风, 良好执勤执法形象取信于民, 争取社会的支持, 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摘要:结合农村道路交通的方式和机动车类型的明显变化以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 就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道路管理

参考文献

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篇8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改进农村金融服务,逐步解决城乡金融服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将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迅速在全系统进行宣传发动,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资金,积极参与增资扩股,如期归还贷款,服务农村信用社改革。我们的具体打算是:

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金融问题,而是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和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全局问题。随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型基础产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我县交通事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如自1995年大办交通以来,我县交通建设投资过亿元,其中申请信用社贷款50多次,资金总额累计3500多万元。近两年来,我局先后从信用社组织交通建设项目周转资金200多万元。特别是今年3月,在省定8件实事项目注滋口大桥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工作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县信用社及时发放贷款60万元,扭转了被动局面,为大桥本月底竣工通车作出了较大的支持。现已竣工通车的插团公路砂改砼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是从信用社组织周转资金50万元,确保了工程建设不因

资金短缺而停工。我局所属的全省县级唯一的一家二级公路客运企业县华泰汽车运输公司,去今两年在申报升级过程中,也先后从信用社申请企业流动资金、车辆升级改造资金累计400多万元。正是由于交通的发展与信用社的关系密不可分。为此,我局党委一班人将自觉把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所要求的高度上来,自觉把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要求上来,把改革的政策学习好,把改革的精神把握好,把改革的实质领会好,使系统干部职工做到思想统一,积极投身信用社改革。

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是一件顺民心、合民意、助民富的好事。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改革方案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局将加强正面宣传,在全局上下形成踊跃向信用社入股、积极偿还信用社到逾期贷款的氛围,让干部职工明白改革后的信用社是我们身边最可信赖的银行,是个人发家致富的最坚实的后盾。在坚决完成增资扩股任务的基础上,力尽可能地帮助农村信用社多组织资金,提高资本充足率。同时,继续大力清收系统内干部职工拖欠信用社的陈欠贷款,并对长期拖欠信用社贷款不还的单位和个人采取组织措施,促其还款,打造诚信交通的良好形象。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展壮大,使之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更好地支持和促

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县域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篇9

络。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交通事业的发展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大小型汽车由改革开放前的一百部增加到2500多部,公路里程由1983年的308公里(包括**原乡镇赵寨、赵虎、袁桥抬头寺)增加至2377.9公里;桥梁由1984年的62座增加至403座;客运量由1978年的20.15万人次,上升至200万人次,货运周转量是由1978年的815.3吨公里上升至23000万吨公里。

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30年来,**交通人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数字,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一、30年公路里程增加十倍,农民收入增加20倍

改革开放前我县公路里程不足200多公里,县乡公路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当时农民出行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公路、桥梁建设的滞后,不仅给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造成极大困难,更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公路建设工作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紧抓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狠抓项目落实,全面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得到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较好地发挥了交通先行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交通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期。公路通、百业兴,快速发展的公路交通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全县公路里程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公里左右增加至2377.9公里,增长10余倍,尤其是在2003年我县开始实施村村通公路民心工程以来,全县县、乡、村路里程增长了5倍,由03年的不足50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2377.9公里,全县通油路968个,公路通村率达到98%,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95.2公里。形成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村公路为补充,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为促进**经济全面提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我县桥梁建设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初期我县桥梁只有62座,由于当时设计标准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量不断加大,桥梁长期超负荷运行,破损严重,相当部分桥梁已成为危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我县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前所未有的高潮。桥梁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种等级桥梁403座。2004年我县又实行了危桥改造计划,截止2007年共改造危桥73座,投资2100万元。路桥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腾飞,我县各乡镇以公路网络为依托,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区域间经济协作不断加强,农民年人均收入逐年增多,由改革开放前的几百元增加至2007年的四千多元元,翻了近20倍。

二、客运基础设施逐步完备,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我县老汽车站始建于1962年,后经几次修扩,至1985年始建成集侯车大厅、办公设施为一体的三层综合大楼,是**唯一的客车运输集散地。随着县城不断改造发展,农村公路路网逐渐密集,老汽车站已不能适应逐年增加的客流和车流。2000年**新汽车站落成并投入使用,新汽车站占地80亩,主体楼高6层,建筑面积 4100方米,商贸经营楼房10000余平方米,停车场地26000平方米,总投资1800万元,一度成为**的标志性建筑。随着新汽车站的投入使用,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兴起,现已形成以车站为依托,集吃、住、行、停车、服务为一体的商业旺区。

改革开放初期我县农村客运市场基本空白,农民朋友出行需要步行或骑自行车很长时间在主干线公路等候过路车。2000年**物资局代理成立“顺安”城乡公交客运公司,后因种种问题于200年划归交通局管理,并更名为**城乡客运公司,公司车辆40部,运行线路8条,辐射全县各个乡镇,农民车行难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2003年省交通厅提出了村村通客车的要求,农村客运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侯车亭13个,站牌50个,农村客运线路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农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为进一步整合我县客运资源,规范客运市场运营秩序,2005年根据市交通局要求,成立德陵快客股份公司,总投资500万元,投入快客8部,普客15部,采取公司化、集约化管理模式,大大缩短了**至德州的运营时间。

2007年省交通厅提出包括农村客运站功能在内的“四

位一体”交管所建设要求,我县除开发区外12个乡镇全部建设。目前已建成两处,在建7处,筹建3处,2009年底前将全部建设完成,总投资1000万元。界时全县将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呈放射状分布,纵横交措,干支结合的城乡公路客运一体化格局。

三、货运规模不断膨胀,运输经济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前期,交通运输

方式主要以人力运输、畜力运输为主,拖拉机和汽车运输处于刚刚起步阶段。1978年全县货运量为11.68万吨,货运周转量815.3万吨公里,**运输公司是我县唯一一家运输企业,是由马车社、搬运社合并建立的,主要运输方式为人、畜力运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司体制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机构逐步健全,至1985年公司拥有汽车48部计392吨位。机动车辆的增加同时带动了汽车维修业的兴起,改革开放后我县汽车维修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革开放迅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种生产要素的循环流动飞速增长,个体运输业户增加如雨后春笋,购车跑运输已成为广大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个体运输业户的增多一方面推动了我县运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道路运输管理增加了难度,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集约化发展的指示精神,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自2002年起,我县运输公司开始引入竞争机制,**兴通运输公司的成立,打破了我县运输公司一家独占的局面,开创了我县运输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以管理促效益,以规模创效益,已逐渐成为各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模式。截止目前全县共有运输企业16 家,营运车辆2500部,年货运量达 215万吨,年货运周转量达 23000万吨公里。

近年来,交通主管部门对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等级考核、规范化驾校创建、文明行业创建、交通四化管理等工作的开展为我县道路运输业的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人本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必将推动我县道路运输业取得新的辉煌。

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篇10

1 统一思想, 强化措施, 抓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准备工作

2007年, 奉新县被江西省电力公司确定为首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试点县之一。为此, 奉新县供电公司高度重视, 积极组织各方力量, 克服电网建设任务繁重的困难, 着力从宣传发动、健全组织、落实责任、确保力量4个方面抓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准备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建设难度大。为此, 该公司始终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一方面, 公司内部大力宣传发动, 促使员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主动投入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另一方面积极面向社会, 以电视、广播、宣传标语、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宣传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意义, 努力营造和谐的建设环境, 争取各级政府和村民的支持。

二是迅速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通过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沟通, 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领导小组, 各乡 (镇) 相应成立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供电公司也成立了以经理为组长的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挂靠生产技术部) 负责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日常工作, 确保了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落实建设责任。

对照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考评验收标准》, 该公司制定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细则》, 将各项指标分解细化, 具体工作做到“三落实”, 即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落实完成时间, 从而保证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高标准完成。

四是确保人员力量。

该公司确定了由分管生产的副经理、生技部一名专职、供电所分管生产和营销的副所长具体抓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同时成立了物资部、电网建设部, 并抽调有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人员, 加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力量。

2 科学规划, 强化管理, 抓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施工

一是积极开展可研和初设编制工作。

对照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纲要》和《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 结合该县实际, 科学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江西省电力公司批复后, 迅速召集相关部门共谋规划, 精心编制初设。

二是多措并举推进工程建设。

该公司动员相关部门全力投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积极与有关方面协调, 争取工程建设物资尽快到位, 组织技术力量制定建设标准:接户线全部更换为抗老化电缆, 集表箱更换为塑钢型表箱, 根据实际需要将架空裸导线改为绝缘线, 进户线改为截面积6 mm2护套线并穿阻燃PVC管, 实行三级剩余电流保护等。在全县选出各方面条件较好的7个村民小组开展新农村电气化示范点建设, 为全面铺开建设总结经验。

三是齐心协力加强工程管理。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全程严把质量关, 切实加强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管理。对外请施工人员全部进行安全培训和考试, 并签订了相关合同;安全监察部组织专门人员到各工地检查督促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该公司主要领导分别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督促, 有效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技术部门负责对施工质量进行跟踪检查, 确保工程安装规范、工艺美观;每周在内部网上公布各供电所施工进展情况, 形成你赶我超的建设氛围;专门对供电所分管副所长、材料员举办了培训班, 并要求做好旧材料回收工作, 确保材料管理规范化和材料发放、回收高效率。

3 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喜结硕果

2008年6月, 各项工程全面完成, 建设新农村电气化乡 (镇) 7个, 占全县乡 (镇) 的46.7%;电气化村44个, 占全县行政村的30.2%。共投入资金1 586万元, 改造35 kV变电站6座、10 kV开关站3座, 新建和改造10 kV线路21.26 km, 新建和改造配电台区70个, 容量6 724 kV·A, 新建和改造低压线路19.9 km, 改造户表15 714户。

XX县乡村道路硬化情况调查报告 篇1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农村公路作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农村面貌改善和生产生活出行的重要纽带和基础设施,对城乡经济的带动促进作用日见明显。尤其是境内由重要干线通往乡镇的主要县乡公路、乡镇通往各行政村的乡村公路,是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和经济发展的必经通道。

XX县辖X乡X镇XX个村委会(含10个社区),总人口XX万人,国土面积XXX平方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XXX公里,其中:国、省道XX公里,农村公路中县道XXX公里、乡道XXX公里、村道(进村道路、村组道路、村内道路)XXX公里,专用道XX公里。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曲胜高速公路、天宣一级公路及老320国道线为三大公路主干线,以县乡路为重要支线,以乡村路(乡镇通行政村道路)为补充,以村村路(行政村通自然村道路)为脉络的辐射全县的公路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为沾益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和便捷安全出行提供了必要的交通运输保障。截止2011年6月,全县县乡(镇)公路硬化率(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和机制弹石路面)达100%,通村(办)公路硬化率达70%;村内、村组道路硬化率约40%。乡村道路还有哪些没有硬化、已硬化道路的质量如何、各乡镇(村)道路硬化率是否平衡、乡村道路硬化经费从何而来、道路养护情况如何、群众反映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一行于2011年7月开始,采取查阅资料、电话咨询、实地走访等方式,对乡村道路硬化情况进行了调研。经过两个月的摸底调查,笔者一行掌握了XX县乡村道路硬化的大致情况。现就XX县乡村道路硬化情况做一下概括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完善乡村道路硬化工作提出拙见。

一、XX县乡村道路硬化情况分析

1、硬化进度不一。XX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经济条件差,农民收入来源渠道单一,乡村道路硬化资金基本上是靠各级政府财政拨款。但财政拨款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存在轻重缓急之分,导致各乡镇、各村道路硬化率不一致。例如:德泽乡因实施“整乡推进”工程,进村道路(通行政村)硬化率100%,村内道路硬化率达90%以上;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西平镇,乡村道路硬化率反而低,进村道路硬化率约为57%,村内道路(含村组间道路)硬化率约为35%。在同一乡镇,各村的道路硬化进度也不一致,例如西平镇:双河、大营村委会因实施了“866工程”,进村道路、村内道路已全部硬化;新海进村道路未硬化;XX、XX、XX等村内道路部分硬化,但硬化进度也不一致。

2、资金筹措困难。由于县、乡财政负担较重,难以拿出更多的财力用于乡村道路硬化、建设,而群众筹资又十分困难,特别是近两年各种建筑材料大幅度涨价,导致乡村道

路硬化成本增加、困难更大。按单车道4米、路基4.5米计算,乡通村公路的平均造价是每公里在40余万元,除县交通局每公里配套15万元外,其余均需乡村两级自筹,基层政府、村民虽有加快乡村道路硬化的迫切愿望,但由于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启动十分困难。

3、管养任务艰巨。在乡村道路管理养护中,重建设轻养护的现象相当突出,主要的原因是:一方面尚未建立确实可行的乡村道路管理养护制度,导致道路养护经费落实困难重重。XX现行的道路管理养护办法是:县道由交通局负责养护,乡道由乡政府负责养护,村道由村级负责养护。但由于乡(镇)政府、村委会财力薄弱,根本没有做好道路日常养护工作的能力,所以,现行的道路管理养护办法基本落不到实处。另一方面是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养路、护路、爱路缺乏认识,加之部分村民集体意识差,村内道路占道严重,农家杂物乱堆乱放成普遍现象。例如:XX镇XXX村委会的村内道路在收割季节被村民用来晒玉米、谷子等,平日里则用来堆粪堆、柴草,且村民间还存在相互“攀比”之势,基本上要占去道路的一半,不仅污染了村内的环境,还严重影响了村内道路的通行使用。在管理上,村委会除悬挂标语、举办宣传栏、发放宣传单外,缺乏有效措施。

4、满意程度不高。“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最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事情,群众理应积极配合,主动投工投劳,参与到自己家乡道路的硬化建设中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诸

多主观、客观原因影响,群众参与积极性、满意度有所打折。具有代表性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群众大局意识差,因不满拆迁或占地的相关补偿,直接或间接阻挠道路建设;二是部分道路总体质量不高(技术等级低、路面等级低、通行能力低、抗灾能力弱),尤其是宽度不够,与群众的期望值存在一定差距,村干部与村民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影响了群众捐资、义务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三是村道不通畅,大大降低了已硬化道路的使用效果,群众满意度低,例如:盘江吴家庄的进村道路、村内道路已全部硬化,且质量较高,但村村道路(行政村到自然村、自然村到自然村之间、各小组之间)基本没有硬化,平日里崎岖不平,通行能力差,天晴是“扬灰路”,下雨是“水泥路”,基本不能通车,严重制约了已硬化道路,尤其是村内道路的功效;四是部分新修道路在规划时未听取群众的意见,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满意度差,尤其是个别村干部在规划道路时过多的考虑了自家的利益,引起村民反感。

二、进一步做好乡村道路硬化建设工作的建议

1、合理规划、稳步推进。因县乡财力有限,不可能做到完全同步,但也不能出现人力、物力、财力分配严重不均,厚此薄彼。在乡村道路硬化规划中,应总揽全局、立足长远,本着以下三个原则进行规划,即:一是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近后远、一村一路;二是坚持把积极性高、群众基础好、涉及里程短、交通量大、有能力实施的行政村道路先改造;

三是在一条路上能够连通几个行政村且相互间里程短的,有能力实施的几个行政村同时启动并先改造。例如:盘江镇政府至吴家庄11公里,途经方城、大树屯、龙凤、荣兴,将盘江镇政府至吴家庄的路硬化改造,实际上也惠及方城、大树屯、龙凤、荣兴。无独有偶,如果硬化西平镇政府至桃园村委会的路,也等于硬化了西平镇政府到庄家湾、金龙、轩家的路。

2、分级负担、多方筹资。进村道路(乡镇通行政村)硬化的平均造价是每公里约40万元,建议争取25万元/公里的财政补助,其中:争取省级10万元/公里的通达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市级10万元/公里的通行政村公路硬化项目补助资金,县级财政按5万元/公里以奖代补,下差15万元由乡、村、群众自筹。另外,可发动“四有”(即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人士对家乡道路建设进行赞助,也可采取立“功德碑”的形式,发动农民群众捐资;还可利用市、县挂钩联系单位、新农村指导员帮扶修建通村公路,解决部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村内道路、村村道路的造价估计20万元/公里,也可采取分级负担、多方筹资方式进行。

3、提高认识、加强管养。虽然XX县的乡村道路大部分是2009年以后硬化修建的,但是很多乡村道路都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例如XX公路的损毁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未雨绸缪,统一认识,强化责任,制定确实可行 的乡村道路管理养护办法,以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具体而言,要加强路产路权管理,严厉打击超载超限、乱堆乱放、违规建房等侵占路产路权的违法行为,尤其加大对超限超载行为的治理力度;落实道路养护经费,实行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养护相结合;乡村两级应加强协调配合,大力宣传公路建设、养护及拆迁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村民爱路护路意识,提高参与建设和养护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学习,相互监督,为公路管理养护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4、尊重民意、依靠群众。乡村道路硬化不是政绩工程,而是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好事,应尊重民意,科学规划。在进行新修道路规划时,村干部不能一意孤行、标新立异,甚至谋求私利,应多与群众沟通、协调,以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只有群众的满意度和积极性高了,群众也才会主动捐资、积极投工投劳。当然,也要根据各乡村道路现状、交通量、经济条件等实际,建议乡村道路道路硬化时尽量利用有条件的老路,为保护路产路权,方便行车会车,确保道路安全,适应今后交通量增长和路面进一步加宽改造发展的需要,应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提倡适当修宽或采用宽地基窄路面的方式进行处理较为合理、经济、实用。要致富,先修路。由此可见,乡村道路硬化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乡村道路硬化面临着

硬化进度不

县水上交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 篇12

责任状

为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湖南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常德市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XX区、(县)人民政府对各涉水乡镇及相关单位 签订本责任状。

一、各乡镇确保在本行政区域内达到以下目标:

(一)各乡镇确保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指标为零。

(二)落实机构和保障。乡(镇)政府成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乡(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安监站、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水利管理站等单位负责人、乡镇船舶管理员和各行政村负责人为成员;根据工作需要组建足够人数的船舶管理员队伍;村设水上交通安全专干;签单员。乡镇政府对本乡镇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三)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1、宣传贯彻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村委会、渡口管理人和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严格遵守水上交通安全法规,规章和规定。

2、与所属行政村,渡口、水库管理单位,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签定水上交通安全责任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确保水上交通安全无事故;

3、对乡镇船舶和渡口以及水上漂流、旅游项目开展安全检查,纠正违章,对隐患作出报告。

4、督促和落实上级部门提出的水上安全隐患整改意见,1及时向水上安全行政主管部门文字汇报隐患整改情况;

5、督促辖区内乡镇船舶和船员办证办照,并组织船员培训;

6、督促辖区内日均渡运量100人以上的合法渡口或客流量300人以上的短途客船集散地码头的签单发航制度的落实;

7、负责渡口渡运和水上漂流、旅游安全的日常管理,维护客、渡运秩序,对赶集、庙会、赈酒、演出等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的重大群众性活动和学生过渡,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安排专人在渡口轮流值守,制止超员、超载,制止人与剧毒、爆炸等危险品混载,制止在恶劣天气下强行渡运。

8、认真开展乡镇客渡船更新改造工作,积极组织客渡船舶、船员的检审工作,确保客渡船更新改造率达到100%,检审率达100%。

9、组织本辖区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协助海事机关调查处理乡镇运输船舶和渡口安全事故。

10、协助有关部门依法取缔本行政区内无证无照船舶;禁止非客渡船舶载客运输,禁止客渡船舶渡载机动车辆。

11、组织抓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安全例会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制度》、《船舶安全检查制度》、《渡口管理制度》、《渡工安全管理制度》、《学生渡运交接制度》、《重点时段安全值守制度》、《重大事故隐患立案报告和整改销案制度》,《客渡船泊签单发航制度》,并建立渡口,渡船台账。要严格按照上级精神具体落实。

二、县水上安全领导小组对各乡镇水上交通安全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并对各乡镇执行本责任状的情况进行考核。

三、对水上安全责任不落实,工作敷衍应付、失职、犊

2职、造成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或因事故引发群体性涉稳事件发生的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本责任状责任期限从本次签订之日起至下次签订之日止。

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

责任人(签名):

县农村人员劳动转移的调研报告 篇13

农村调研报告

×文鼎大标宋简县农村人员劳动转移的调研报告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县工业加速发展,企业不断壮大,用工需求日益扩大的同时,农业生产技术也逐渐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不

断调整和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明显增多,县域企业出现“招工难”、“用工难”和下岗失业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县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吹响了农村劳动力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新号角。一年来,全县共完成技能培训××人,转移××人,转移率高达××,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就业,实现了农民增收。培训中,农村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开始印入人们的眼帘,更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一、农村人员的基本现状

×农村人员,按照目前普遍认同的说法是,女满周岁、男满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劳动人员。根据××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统计,全县农村人员共有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男女性别比为。在文化结构上:初中及以下人员人,占全部人员的比率高达,高中(中专)及以上人,只占,其中大专以上仅人。在产业分布上:现有实际从业人员人,占总数的,从事三次产业的比例依次为,其中二产中,从事服装加工工业、建筑业、转椅家具业的人数分别达到人、人、人,三项之和占到了二产从业人员的,这与我县主导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密切相关;三产中,从事批零贸易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旅游业的人数分别为人、人、人,高居三产前三位。在就业地域上:本乡镇内就业人数为人,占到了总数的;在县外与县内其他乡镇从业人员分别为人和人,占就业总数的和。

×普查资料显示,我县属于农村劳动力资源范畴而未参加劳动的人数为人,再加上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全县有近人员在理论上有可能向二、三产业转移,这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群体,也可以认为是目前我县人员的富余劳动力。随着我县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大力推进,必然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今后的一产面临的主要是季节性农忙,富余劳动力在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将会被完全闲置,人员走出田间地头,实现就业转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

二、农村人员的基本特征

×开展农村人员的调查,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人员的基本特征,有针对地开展劳动转移。从普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村人员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文化程度低,竞争能力弱。由于农村人员九成以下都是小学文化水平,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又缺少一技之长,大多数人员只能从事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二是家庭负担重,转移愿望强。农村人员基本上都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阶段,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大多数承担着子女就学、婚嫁、造房等沉重的经济负担,养家糊口的愿望非常强烈。三是不愿出远门,希望就近转。普查资料显示,在参加求职意向调查的万人中,有万人希望在离家较近的地方上班,占到了被调查人的,可以考虑外出务工的人数占到了。

×

三、农村人员劳动转移的几点建议

×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大背景下,人员作为农村劳动力中的弱势群体,更应当引起广泛关注。坚持“政府重视、市场引导、自身努力”的总体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按照“本地转移为主、异地输出为辅”的方向,采取有效措施,合力推进农村人员劳动转移。

×⒈加强领导,政策驱动。按照全委会要求,切实把农村人员培训与转移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各部门应把农村人员培训作为“十万农民培训工程”两大重点之一抓紧抓实,“十万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农村人员的劳动转移工作,每年排出转移计划。同时,在现有转移补助政策的基础上,提高农村人员补助标准,降低培训费用,对培训后转移工作突出的培训机构,根据转移率高低,给予不同程度奖励;研究制定农村人员创业或办联合体的优惠政策,探索出台鼓励企业吸纳农村人员优惠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扶持。

×⒉加大以村为单位的集中生产区建设。引导和鼓励全县各乡镇和行政村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就近吸收富余劳动力。进一步完善中心村规划,整理土地和宅基地,做好利用废弃矿址、撤并学校和闲置集体用房发展村级工业“孵化口”的文章,实现就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⒊大力发展规模效益农业。开展“生态观光种植”工程,利用我县良好的环境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人员绿色农产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推广规模化种植,带动人员放手发展观光种植。同时,做好有机茶、畜禽、种苗等四大特色主导产业的深度开发,培育“三位一体”的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吸收更多人员就业。

×⒋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

头的第三产业。创新机制,加快实施旅游总体规划,通过景点深度开发,加快建设旅游商品市场,大力发展景区“农家乐”,为人员提供更多创业机会。加快建设“千镇万村放心店”,规范发展农村商贸业,为转移农民、致富农民提供更大平台。

×⒌建立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员脱离传统农业、离乡进城的步伐将进一步

加快。一方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为人员创造更多务工机会;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作为支撑。针对城市大量绿化需要保洁人员的现情,瞄准上海世博会之机,加强与申城相关部门联系,培训输出一批保洁工,进行定期养护;针对城市双职工家庭普遍存在的婴儿无人照顾的情况,充分发挥人员中妇女能理家、照顾孩子有经验的特点,专门组织一批能拉得出、打得响的妇女能手,通过规范培训,建立专业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实现城乡互动双赢。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教案 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下一篇:适合幼儿表演的故事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