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的治疗误区在哪里

2025-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误区在哪里(精选3篇)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误区在哪里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 男69例, 女6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呻吟、鼻翼扇动和“三凹征”,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干湿性音, 均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2], 随机分为2组, 沐舒坦治疗组 (简称治疗组) 68例, 男33例, 女35例, 平均日龄6.7 (6.7±0.3) d, 发病时间3.3 (3.3±0.6) d, 其中足月儿55例, 早产儿13例;对照组64例, 男36例, 女32例, 平均日龄5.8 (5.8±0.6) d, 其中足月儿53例, 早产儿11例, 发病时间3.5 (3.5±0.3) d。临床表现反应差, 哭声弱, 以后出现口吐白沫, 气促, 呼吸暂停, 发绀等, 较大的新生儿可有咳嗽、呛奶、肺部啰音等。胸片示点片状阴影、肺野透亮度增强、支气管充气影等。为保证2组资料的均衡性, 合并严重的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严重先天缺陷的患儿不纳入来观察中, 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法:雾化吸入湿化气道, 必要时进行人工吸痰, 抗感染, 有缺氧症状时给予吸氧, 维持水酸碱平衡等。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用10%葡萄糖液20~30mL (加沐舒坦7.5mg静脉滴注, 2次/d, 连用5d, 治疗过程中逐日观察记录患儿呼吸困难、紫绀、肺部啰音消失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从临床表现、胸片、血气、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对比判断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治疗5d后进行疗效判定, 显效, 治疗5d后气促和发消失, 肺部啰音消失;好转:治疗5d后气促和发改善, 肺部啰音减少和消失。无效:治疗5d) 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肺部啰音无明显减少或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者。显效加好转为总有效例数, 并以此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 组疗效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平均住院日数治疗组小于对照组,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见表1。

2 组患儿不同治疗方法对动脉血气的影响, 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 易产生并发症, 如心衰、呼衰, 死亡率高, 主要由于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中感染和生后感染三种感染而得, 以生后感染发生率最高。由于其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均尚未发育成熟, 其代偿能力弱于成人, 细菌感染后易迁延恶化。肺炎患儿当机体不足以代偿时易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此时治疗难度加大, 新生儿死亡的机率将会增加。因此, 我们应该在发生心衰或呼衰前, 给予有效治疗。在临床上主要是通过观察一般情况、呼吸频率、肺部体征及胸片以判断肺炎的治疗效果。病原体为:细菌、支原体等。治疗上首先病原学治疗, 其次缓解症状及对症治疗, 缺乏特效药物。由于新生儿呼吸浅弱, 常规雾化吸入药物难以进入下呼吸道, 稀释痰液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本资料结果表明, 在给予抗感染、吸氧、雾化吸入、对症支持的基础上, 给予沐舒坦治疗明显有利于患儿症状的缓解。

沐舒坦, 亦称盐酸溴环己胺醇, 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润滑性祛痰剂, 可增加呼吸道的分泌, 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 加强纤毛摆动及调节浆液性与粘液性的分泌, 尚能提高抗生素的疗效及持续作用时间。不仅能使粘痰溶解, 使痰液易于排出, 同时还具有抗氧化, 抵制炎性介质, 松弛气管平骨肌, 促进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质增多的药理作用[3], 从而使肺泡不易塌陷, 改善肺通气和呼吸功能促进肺炎的恢复[4], 因此, 沐舒坦是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安全、有效的辅助药物, 从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病程短于对照组, 在常规基础上及早加用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在基层医院能够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在我科确诊为新生儿肺炎132例, 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采有常规吸氧、抗感染、雾化吸入、补液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7.5mg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沐舒坦可明显改善新生儿肺炎的症状和体, 缩短病程。结论 沐舒坦佐治新生儿肺炎疗效显著、安全。

关键词:沐舒坦,新生儿,肺炎

参考文献

[1]李俊才.沐舒坦雾化吸入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学, 2008, 1 (3) :93~94.

[2]金汉珍, 黄德珉, 宫希吉, 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35.

[3]朱科明, 邓小明.盐酸氨溴孛对呼吸系统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上海药学, 2000, (10) :637.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篇2

关键词:纳洛酮,婴儿, 新儿,肺炎,治疗结果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临床表现为弥漫性肺部病变等[1]。新生儿肺炎需要及时积极地治疗, 避免引起其他病症。一般情况下, 可以将新生儿分为产前感染 (包括宫内和产时) 和出生后感染, 感染多来自孕妇[2]。纳洛酮能够提高呼吸系统对二氧化碳 (CO2) 的反应, 改善患儿通气状况, 缓解机体脱氧症状。本院采取纳洛酮治疗新生儿肺炎, 治疗效果良好, 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94例肺炎患儿, 患儿均符合新生儿肺炎相关诊断标准并确诊, 且排除不适合本次研究用药的患儿。患儿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湿啰音, 胸部X线显示肺炎症状。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7例。观察组男30例, 女17例;年龄1~30d, 平均 (17.5±3.3) d;体质量3002~3516g, 平均 (3148.3±122.4) g;病程1~7d, 平均 (3.2±0.7) d。对照组男29例, 女18例;年龄2~30d, 平均 (18.3±2.9) d;体质量3010~3509g, 平均 (3152.3±108.8) g;病程1~6d, 平均 (3.0±1.0) 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 包括抗感染治疗、常规雾化治疗等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用法及用量:0.5mg/kg, 静脉滴注, 1次/d, 治疗1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 用法及用量:0.1mg/kg溶于5%葡萄糖溶液30ml静脉滴注, 1次/d, 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变化及住院时间等指标。

1.3 疗效评价标准[3]

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愈:经治疗后, 患儿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等症状基本消失;显效:经治疗后, 患儿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等症状显著减轻, 患儿病情显著好转;有效:经治疗后, 患儿咳嗽、喘息等症状有所减轻, 但肺部啰音依然存在, 患儿病情略有好转;无效:经治疗后, 患儿病情无好转, 甚至恶化。总有效率 (%) =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儿湿啰音消失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湿啰音消失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属新生儿常见病, 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数据显示, 每年约有200万新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 占新生儿尸解的5%~35%。新生儿肺炎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重症患儿往往会伴有心力衰竭、消化系统症状等[4]。临床积极治疗新生儿肺炎对于改善患儿通气功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新生儿在临床治疗的时候, 需要采用综合措施, 包括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供氧以及支持疗法等[5]。在进行一般治疗的时候, 应该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 尽快清除患儿口咽、鼻部分泌物, 加强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温度适宜。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时候, 应该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生素[6]。支持疗法则包括增强抗病能力、保持营养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临床资料显示, 纳洛酮为一种β-内啡肽抑制剂, 可以消除β-内啡肽对心血管功能的抑制, 提高动脉压, 改善心功能[7]。纳洛酮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的发生。纳洛酮在改善新生儿肺炎缺氧症状、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脏功能方面, 均有很好的疗效。研究脑络通在治疗新生儿肺炎方面的临床疗效, 对于保障新生儿健康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儿在湿啰音消失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 均优于对照组。可见纳洛酮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显著, 患儿湿啰音消失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比较短, 可作为临床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可选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姚志军, 毕仲江, 徐莎, 等.雾化吸入沐舒坦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 (28) :5574-5576.

[2] 卢学红, 邵冬会, 孟庆梅.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20) :55-56.

[3] 赵继斌, 朱薇, 靳永成, 等.盐酸氨溴索氧气雾化吸入在新生儿肺炎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18) :86-87.

[4] Tan B, Zhang F, Zhang X, et al.Risk factors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Eur J Pediatr, 2014, 173 (4) :427-434.

[5] 梅灏, 袁红芹.氧气驱动雾化联合机械辅助排痰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34 (10) :1846-1847.

[6] Aydin B, Zenciroglu A, Dilli D, et al.Clinical course of community-acquire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in newborns hospitalized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Tuberk Toraks, 2013, 61 (3) :235-244.

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观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4例自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 男32例, 女30例, 胎龄38~41周, 平均 (39.94±0.36) 周, 体重3.1~4.6kg, 平均 (3.63±1.16) kg, 平均日龄 (15.28±2.85) d, 平均病程 (3.04±0.61) d;治疗组62例, 男34例, 女28例, 胎龄38.5~41周, 平均 (39.96±0.38) 周, 体重3.5~4.7kg, 平均 (3.71±1.30) kg, 平均日龄 (14.87±3.14) d, 平均病程 (3.35±0.72) d。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日龄、体重、病程等一般治疗前资料, 经χ2检验,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纳入标准

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1]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发绀、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临床表现, X线胸片有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排除先心病、先天性肾功能不全, 以及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的患儿。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 包括:吸氧、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吸痰、合理应用抗生素, 并调节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沐舒坦 (氨溴索注射液, 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0043) 7.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 2次/d, 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肺部啰音及其他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两组患者均治疗5d后, 观察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经治疗5d后, 患儿临床症状消失, 肺纹理正常, 肺部啰音消失;显效:经过治疗5d后, 患儿临床症状消失, 肺纹理和湿啰音与治疗前相比较好转达到2/3以上;有效:治疗5d后, 患儿临床症状改善, 肺纹理及肺部湿啰音与治疗前相比较减少1/3以上;无效:治疗5d后患儿的临床表现、肺纹理及肺部湿啰音与治疗前相比较未见明显改善或加重[2]。

2.2 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经χ2检验, #P<0.05。

3 讨论

新生婴儿在生后28d内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的肺部炎症通称为新生儿肺炎。由于新生儿吸入羊水或乳汁后引起继发感染或产后直接接触导致的外源性感染等均可引起发病, 临床除有气道阻塞、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外, 胸片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的肺部炎症改变。新生儿肺炎时, 由于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和病原体的作用, 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和感染中毒症状。并且易造成组织缺氧以及酸碱平衡失调, 胞浆内酶系统受到损害, 不能维持正常功能, 可引起多脏器炎性反应及功能障碍, 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由于新生儿呼吸器官发育尚未成熟, 肺炎发生后小气道因炎症、水肿而增厚, 管腔变小甚至堵塞, 可引起缺氧表现;气管支气管相对狭窄, 毛细支气管平滑肌薄而少, 而且发育差, 弹力组织及平滑肌稀少;容易导致支气管塌陷, 此外纤毛运动差, 清除黏痰能力差, 易致分泌物黏稠, 黏痰排出困难, 易堵塞气道。在新生儿患肺炎时因黏膜充血水肿及分泌物增加, 容易导致呼吸道阻塞, 另外再加上肺透明膜形成、肺泡壁炎症、细胞浸润及水肿, 致肺泡膜增厚, 引起换气性呼吸功能不全。临床可表现为咳嗽气促紫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同时, 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也大量消耗, 从而导致肺泡萎陷和肺不张, 从而影响肺换气功能, 加重呼吸困难[3]。故在新生儿肺炎治疗过程中,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有效祛痰极为重要[4]。

沐舒坦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用的新型黏液溶解剂, 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 减少黏液腺分泌, 从而降低痰液黏度;加强纤毛摆动及调节浆液性与黏液性的分泌, 尚能提高抗生素的疗效及持续作用时间[5]。氨溴索能抗氧化, 清除氧自由基, 抑制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释放, 减轻超氧化物阴离子及过氧化氢等的生成, 减少肺氧化性损伤, 减少过度炎性反应, 抑制肺泡上皮细胞损伤, 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 减轻液体的渗出和水肿的程度[6]。还可促进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防止肺泡萎陷, 改善肺通气和呼吸功能。本次临床观察表明, 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可以促进患儿痰液的排出, 改善患儿的肺功能, 明显改善了患儿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明显缩短患儿的病程, 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并且未发生不良反应, 表明应用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62例, 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2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沐舒坦静脉滴注治疗, 用药5d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安全、可靠。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沐舒坦,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35.

[2]樊妮, 唐亚静.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120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23) :5024-5026.

[3]方绍荣.盐酸氨溴索佐治新生儿肺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2, 5 (1C) :45.

[4]罗香团.氨溴索注射液佐治新生儿肺炎76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 (36) :153-154.

[5]吴清泉, 刘育林.沐舒坦佐治新生儿肺炎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 2010, 22 (1) :86-87.

上一篇:大班语言微笑说课稿下一篇:二年级美术《蜻蜓飞飞》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