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程序公开制度(共11篇)
为了提高统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坚持公开公正、依法行政原则,保证统计系统办事程序的公平性、合法性,特制订本制度。
1.办事程序公开的原则: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有关工作要求,只要不属于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事项以及本局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事项及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均向社会和有关部门公开。
2.办事程序公开的形式:重点突出统计业务工作。通过下发文件、会议通报、发布公告等形式公开,公开的内容应简明易懂,便于落实与监督。
3.办事程序公开的内容:
(1)对社会和群众公开的内容
①本局工作职能、主要领导、股室职能、股室负责人和办事人员情况介绍,统计工作制度与程序、统计报表报送制度与程序,各项普查、调查制度与程序、办公地点、联系电话等;
②本局职责范围内所涉及的《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等政策法规、政务信息、工作动态及向社会承诺为群众办实事的事项及完成情况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等;
③对外公开的各项服务制度和服务承诺;
④公布投诉举报电话;
⑤按照要求其他需要公开的。
(2)对单位内部公开的内容
①单位内部财务收支使用情况;
②本局人事任免、奖惩录用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情况;
③内部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
但是, 业界也有一些对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错误认识。一是认为企业是一个经营单位不是政府机关, 没有什么大事需要公开,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企业无内容可公开, 也没有公开的必要。二是认为面对当前强调高效率的市场大环境, 如果遇事就民主公开, 大家你一言, 我一语地议论一番, 延误了时机, 会失去决策的最佳时机。
一、民主管理势在必行
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是广大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因此, 必须把这项工作放到团结和凝聚职工, 促进企业健康、和谐、稳定发展中来认识和把握。不是企业想不想、愿不愿、能不能、敢不敢公开, 而是必须自觉实行公开。要引导职工深刻感受到个人的命运和企业的兴衰紧紧捆在了一起, 增强对企业的关切意识、对管理的参与意识, 清除思想障碍, 提高思想认识, 深化对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认识。第一, 实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 有利于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权利, 切实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有效地调动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凝聚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深化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第二, 实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是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的重要举措。职工代表大会是体现企业民主的基本形式, 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推行, 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职代会的内容, 是职代会闭会期间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新形式, 必将推动职代会各项职能的更好发挥。第三, 实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保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必须开展办事公开民主管理,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去认识实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切实加强对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监督指导。实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 不仅有利于加强对企业领导的监督, 而且有利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有利于企业干部威信的提高。通过办事公开民主管理, 对滥用权力、决策失误、违规违纪行为者予以警示, 进而提高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综合水平。第四, 实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当前,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制度创新、管理科学。实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 使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行使, 从而建立起民主, 有效的决策和运行监督机制, 这将对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五, 实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是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社会安定的有效举措。实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 让职工真正了解企业情况, 把职工真正当成企业的主人, 使职工减少疑惑, 情舒气顺, 安心工作, 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多一项公开, 少一项非议, 多一项公开, 多一分安定。这一点对企业和谐稳定和团队建设是十分重要和有利的。同时要注意学习、总结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不断提高对办事公开的认识, 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舆论和工作氛围。
二、完善制度是实行民主的保障
积极实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 是新时期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需要, 也是办好企业的一项重大举措。完善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 是推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重要保障。根据上海烟草集团“两项工作”有关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文件精神, 崇明烟草糖酒有限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 成立了由局长、总经理为组长, 分管领导为副组长, 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了“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监察监督、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在公司制定的《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规定》基础上, 又出台了《公开目录》、《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评议制度及预审制度》和《廉政监督工作实施细则》。这些文件明确规定了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公开内容和公开形式以及工作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不断完善, 确保了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使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在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实施过程中, 崇明烟草糖酒有限公司结合实际, 以企业发展目标、发展规划为核心;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两条主线;以职工切身利益保障及重大经营决策实施效果为焦点;以工程、物资及服务采购公开性及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公正性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执行自觉性为重点, 向公开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延伸。每年, 公司还开展三重一大自查, 进一步深化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继续在完善制度上动脑筋, 在规范内容上花心思, 在丰富公开形式上下功夫。
三、扎扎实实开展民主管理
积极实行办事公开工作, 是企业落实民主管理, 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将办事公开与民主管理结合起来, 崇明烟草糖酒有限公司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公开内容全面。为了规范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激发职工积极参与, 公司坚持公开的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企业重大决策问题的公开, 如企业发展规划、改革方案等重大决策;二是企业经营管理重要事项的公开, 如年度生产经营目标、财务预决算、招待费开支、集体合同、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考核等执行情况;三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公开, 如工资、社会保险、职工教育经费和福利费使用方案、职称评定、晋级奖惩等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问题的公开, 如中层干部选拔任用、职工招聘、发展党员、岗位竞聘、评优评先、工程、物资及服务招标、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等。五是其他日常管理工作的公开, 如工程建设进度等。
2.公开形式多样。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公司职代会根据实际需求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凡属需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的重大事项均由职代会讨论审议通过。二是以中心组会议、部门例会、职工座谈会以及各类专业会议为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主要形式, 采用会议纪要、简报等进行公开。三是利用OA信息系统、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栏合理化建议机制、总经理邮箱为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日常形式, 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公开。
3、公开监督保证有力。运用职工座谈会、职工代表提案、合理化建议等方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监督评估公开内容是否真实、全面;公开是否及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职工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并对公开中反映出的违法违纪问题提请有关部门调查核实。
四、注重实效持续发展
近年来, 崇明烟草糖酒有限公司积极实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 努力把握好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度, 使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得民心、顺民意。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推动了企业建设, 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为完成公司经营目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改革和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
公司在实施重大改革举措时, 始终向职工公开, 让职工充分享有知情、参与、监督权, 使职工真正成为企业改革的主体。今年在职代会通过的《干部竞聘方案》得到了职工的积极支持和理解, 保证了各项改革平稳推进, 为今后即将实行的《全员竞聘方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司管理制度健全, 流程规范高效;通过成立采购工作小组, 制定“采购管理规定”来加强工程、物资及服务采购工作, 采购过程由纪检、法规、审计、财务部门共同参与, 还邀请了熟悉业务、了解行情的一线职工参加, 招标工作不仅节约了企业资金, 增加了透明度, 而且赢得了职工的信赖。
2.民主权利进一步落实。
通过职工代表大会, 审议公司行政报告等重大事项, 体现了职工的民主表决权。通过选举职工代表, 选举职代会专门委员会等民主程序, 体现了职工的民主选举权。提高了广大职工参政议政能力和民主参与权。通过座谈会、合理化建议活动等形式, 激发了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管理权, 确保了职工的民主监督权。
3.党风廉政建设更有保障。
在实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 切实做到公开的内容与事实相一致, 公开的基本形式与其他辅助形式相衔接。加大民主监督力度, 夯实惩防体系基础, 意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 自觉做到自警、自重、自省、自励, 努力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保持廉洁自律。这几年, 公司干部职工上上下下都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心中, 体现在每一件工作与事情上, 作风硬风气正, 没有发现与出现不廉洁的事件或情况发生。
2012年初,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了《关于印发烟草行业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国烟办〔2012〕49号),提出烟草行业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实现规范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操作、确保监管到位、打造阳光烟草的目标。卷烟工厂只有积极建制度、搭平台、抓落实,不断提高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才能有效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推动整顿规范工作上水平,有力保障工厂的持续健康发展状态。关于卷烟工厂如何深入推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保障”“两个规范”和“两个深化”三方面着手推进。
“四个保障”保运行
健全完善领导机构,提供组织保障。领导作为组织前进的指挥棒和监督员,是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效执行和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卷烟工厂应按照“党委为第一责任人,行政为第一执行人,纪检监察、工会为第一监督人,职工群众为第一评价人”的原则成立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机构。
办事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行政领导厂长和工会主席共同担任,组员由副职行政领导组成。办事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领导工厂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审定工作规划及重大决策,协调相关部门,指导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办事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监督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办公室,监督小组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贯彻执行领导小组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决定和工作安排,组织开展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做好工作落实以及典型经验总结推广工作。监督小组在办事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工厂开展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具体活动的全过程监督,完善工厂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监督考核制度,并牵头组织考核,对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责任追究。
制定完善标准文件,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的制度是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有效执行的重要依据和有力保障。卷烟工厂应把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与标准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文件,将公开事项预审程序、公开程序、监督检查、信息联络员、评议反馈和责任追究等相关内容纳入标准化体系中,使之得到固化和长期执行。标准文件应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有利于规范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操作、落实责任部门、实施全过程监督和检查评价,使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同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保障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按计划推进。
建立信息联络员队伍,提供人才保障。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信息联络员(以下简称“联络员”)指各部门从事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联络人或协调人。联络员应具备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熟悉本部门工作业务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是非观念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威信,保密意识强等基本素质要求。联络员需先由部门从责任心强、熟悉本部门业务工作的员工中挑选后推荐到办事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聘任产生。
办事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联络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加深其对工作职责、保密知识的理解,熟悉信息平台的操作流程,重点是熟悉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提报、预审、批准、发布、反馈等操作流程,同时收集联络员掌握的信息資料,使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办事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应高度重视联络员的工作,对联络员充分信任、大力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搭建信息平台,提供资源保障。随着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办公已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高质的开展,应充分借助自动化办公系统平台,积极发挥信息化办公的优势,提高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公开覆盖面。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信息化还可以减少公开事项在层层实施过程中导致的信息丢失和失真现象的出现,确保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两个规范”保执行
建立工作台账,确保公开事项的规范性。公开目录是公开事项的细分与实施公开的依据。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原则和行业对公开事项的要求,结合卷烟工厂公开事项实施情况及工作业务流程的变化,建立健全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应公开事项目录,经保密部门、责任部门审核后执行,使各部门及信息员联络员操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依据公开目录,建立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台账,实现公开事项的可追溯性和公开过程的痕迹化管理。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台账由专人负责维护。
理顺预审流程,确保公开程序的规范性。流程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一种以规范化构造端到端的卓越流程为中心,以持续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鉴于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将流程管理引入到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只有理顺公开预审流程才能确保不公开的“例外”少出现或不出现,使公开过程有流程可循,促进公开程序的规范化,部门职责更为清晰,部门之间协作更为顺畅,公开效果更为显著。
“两个深化”保持续
深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制度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主要舞台,卷烟工厂要深入开展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就必须坚持和深化职代会制度,使其有力保障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实现,让职工充分行使知情权、审议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实际工作中,不断深化职代会和职工代表团(组)长会议运作机制,认真抓好职代会精神的传达落实、加大提案处理落实力度和加强职工代表的培训力度,以使职工代表大会真正成为企业民主管理的舞台,积极发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深化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评价体系。“没有监督考核就没有执行力”这一管理学理论在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同样适用,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监督考核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卷烟工厂需要建立严格且科学的监督检查机制,深化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评价体系,将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评价纳入工厂政工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日常监管,配合整顿相关部门按要求开展阶段性及全年检查考评工作,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专项考核相关办法,促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此外,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在文化融合方面下功夫,广泛开展“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让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管理思想以及企业文化当中,使之转化为工厂的日常管理行为。
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是领导和信息联络员的专项工作而是关乎全体职工利益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不是短期工作而是伴随企业发展而持续存在的长期性工作。因此要广泛宣传和提升全员民主意识,让职工关心民主管理、监督民主管理、执行民主管理;切实落实“要求要严、工作要实、责任到位、严格问责”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以“高度自觉,十分重视”的态度,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继续丰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发挥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对促进行业规范、高效经营的积极作用,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和谐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熊哲
一、坚持落实政务公开工作:服务中心建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明确具体承办人员,设立政务公开栏。
二、公开内容:服务承诺、审批项目、实施依据、办事程序、行政收费、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便民措施、财务收支、人事任 免、办理结果等。
三、公开范围:广泛公开或依当事人申请按照规定予以公开;应让全社会知情的,及时向社会公开。
四、公开时间:凡具有相对稳定性、经常性固定内容长期公开;阶段性内容按季公开,临时性的工作动态随时公开,确保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及时知悉。
为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改善领导方式,提高执政水平,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街党工委、办事处决定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监督、制约领导干部权力为着力点,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把党员、群众对党务、政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以党内民主推进基层民主,促进街道三个文明同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党务、政务公开要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根本原则,力争做到“四规范、三满意”,即内容规范、程序规范、时间规范、管理规范和党员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内容规范,即凡是党工委、办事处做出的重大决策,党工委、办事处主要事务和组织活动中应该让党员群众知晓的事项均应公开;程序规范,即按照事前公开、决策公开、结果公开的要求,在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的基础上,注重落实他们的参与权与监督权,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监督的正常化;时间规范,即以定期公开为主,以不定期公开和随机公开为辅,让党员群众及时了解党务、政务的具体内容、进展及效果;管理规范,即对党务、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党员群众意见处理、相关软件资料的整理归档等落实具体措施,形成正常化管理机制,确保党务、政务公开取得实效。
三、公开内容
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可信的要求,凡是群众关心的党务、政务热点问题,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现象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要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具体可分为五个方面:
1、党工委、办事处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等。主要包括:党工委讨论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重大事项;财政预决算情况,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重要工作部署及进展情况;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决策、重大改革措施、重要事项的办理和落实情况。
2、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主要包括: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民主生活会前征集意见情况,会中查纠问题的情况,会后向群众反馈的情况;领导干部述廉情况;作风建设情况等。
3、党工委抓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党员发展、党费使用、后备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党组织改选等情况;干部的推荐、提拔、任前公示、奖惩情况等。
4、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情况。主要包括:领导干部购建房、办理婚丧喜庆事宜、子女出国学习、家属从业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的情况;拒收礼品礼金情况;出国(境)和跨省考察
情况;公务招待、办公电话等开支情况。
5、根据实际情况或群众认为有必要公开的党务、政务其他事项。
四、公开形式
1、通过党务、政务公开栏进行公开;
2、通过有关会议、下发文件、编印简报等形式进行公开;
3、设置党务、政务公开意见箱和热线电话:84843908。
五、公开时间
通过公开栏公开的内容,每季度公开一次,做到定时定期公开。通过其他形式公开的内容逐时逐段及时公开。
六、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街道党工委成立党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党政办、民政科、经管科、城管科、综治办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协调配合。各科室负责提供相关资料,党政办负责公开内容的收集、整理、制作等工作,纪工委全程跟踪,监督公开内容是否真实、全面。
七、监督保障
1、制定党工委议事规则。按照要求,及时召开工委会、行政办公会,杜绝不规范行为。
2、实行重要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凡属重大事项,全局性的问题,都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工委集体讨论做出决定。
3、实行预公开制度。街道在决定或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时,应当在做出决定或办理前将方案公布,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并在调整后及时公开。
一、窗口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需办理的有关事项或咨询的有关事项有一次告知的责任。对即时办理的事项要即时办理;对条件不符或手续不齐全应当补充其它材料的,应一次性书面告知相关的要求、条件和应提交的材料;对不符合规定,无法办理的事项,应书面告知理由和投诉、复议的渠道。
二、窗口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需要办理的有关事项应有负责到底的责任。在服务对象补齐手续或材料后,应予受理,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
三、服务对象所办事项涉及多个窗口,或相关手续、材料不清楚,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不明确,或情况比较特殊的,经办人应尽可能帮助其咨询了解或请示报告,并将结果告知当事人。
四、窗口工作人员应当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精通岗位业务,在接受询问或承办事项过程中须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使服务对象清楚、明白,并有利于询问、办理事项一次性得到解决。
五、窗口工作人员在告知过程中应当忠于职守,热情服务,耐心解答,细致周到。
六、告知过程中要使用文明用语,严禁使用服务忌语。
就目前来看, 我国一些学者关于政府信息的定义只是语言略有不同, 表达的内容基本一致。其将政府信息定义为:是指在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 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在我国学术界定义也尚未统一, 但根据目前相关立法的理解, 大多数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则是指政府机关及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根据法定程序主动或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行为。
(一) 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不完善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配套法律, 政府信息公开需要与其他相关的法律互相衔接、互为补充, 因此在我国《政务信息公开法》《行政程序法》等配套法律的缺失, 也是阻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 行政机关过于集权且对其监管薄弱
信息公开的主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 一些机关利用其特权非法干预有关政府信息的公开, 另外加上我国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监督部门往往受制于政府机关, 监督不独立, 监管力量薄弱。
内部监督作用不能凸显。因为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关是政府信息的主管部门, 而监察机关的监督权力规定的较为模糊, 使得相关部门自由裁量权太大。另外作为监督机关对其责任的规定也并不明确, 监督机关由于和其他机关共同服从同一上级, 这使得监督主体在行使监督权力时, 一些监督主体往往会因为自身利益或上级的压力, 对作为被监督者的行政机关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 甚至对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视而不见。
外部监督缺乏积极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有权向它的上级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举报。但这种监督行为可能需要监督者承担一定的经济或者其他负担, 甚至面临遭受打击报复等风险。因此在一些情况下, 人们并不愿意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 制定、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提升位阶, 制定《信息公开法》。首先,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仅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法律位阶较低;其次, 政府信息公开属于对人民政府权利义务的设定, 其显然有悖于“任何人不得为自己案件的法官”这一基本原则;最后,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行政法规, 在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方面存在局限性, 只能约束各级政府, 对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工作机关和具有一定政府权力的企事业单位则无力约束, 现实中的诸多问题不能在行政法规层面得到完全解决。因此, 国务院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应当对其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 并最终转变为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信息公开法》。
(二) 强化监督、完善考核机制
建议在未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正或者信息公开立法中, 立法者应当用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行政内部监督主体的责任。对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监督职责的组织或人员追究相应的责任。通过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内部监督主体的责任, 从而促进行政内部制约机制的良性循环, 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
此外要不断完善考核机制。首先, 要建立专门的考核机构, 完善政府目标考核机制, 要把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纳入各项考核评议工作中;其次, 可以设置专门的监督网站, 使公众在网站对公开情况进行评价, 把评价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最后, 对考核要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 考核的结果要向社会公开。
(三) 建立完善的救济机制、责任追究机制
一方面, 《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由于制定较早, 在救济方面, 受案范围、当事人资格、举证责任、期限、复议或判决结果等与政府信息公开不相适应, 因此, 应加快修改完善《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另一方面, 各级政府机关应尝试建立专门的信息委员会, 负责认定信息是否应该公开, 监督政府机关信息公开工作。信息委员会应保障其具有独立的地位, 委员应具有中立性, 信息委员会应当吸纳专家及普通群众代表。
现实中经常会出现有关机关责令信息公开主体公开仍不公开的情况, 可见责任追究机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因此首先要对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主体做详细规定, 对政府机关的政府信息依法公开而不公开行为要追究责任主体的责任, 不能通过惩罚机关代替惩罚责任人。另外要明确违法的行为和法律责任的形式, 增强实际操作性, 从而铲除“耍赖皮”的情况, 建立起不依法公开不罢休的责任追究机制。
综上所述,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真正实现政府信息公开不仅需要政府机构内部程序的完善, 还需要来自外部的监督和制约, 只有建立完善严密的法律体系规范和相关的配套制度, 才能使政府信息公开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陆颂.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12
[2]杨科.论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J].红河学院:新西部 (下旬.理论版) , 2011, 35 (9) :101
关键词:国有企业 党务 公开
中图分类号:D2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c)-0213-01
1 党务公开是厂务公开的基础,厂务公开是党务公开的深化
党务公开不仅是党内的活动,它的目标在于“由内到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党员和群众参与决策的热情与活力。推进党务公开,目的是使党员通过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使企业党务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厂务公开就是把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问题,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根据有关法规和制度,通过员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向全体员工公开,使员工及时了解厂情,更好地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
党务公开与厂务公开基本原则和目标都是增强员工群众谋求企业发展的强大活力,提升党员和群众参与企业各项决策的热情,更好地参与党内事务和企业事务,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从而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因此,党务公开是厂务公开的基础,厂务公开是党务公开的深化。试想,一个单位,如果连党务公开都无法实现,何谈厂务公开呢?
近几年来,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维护稳定、循序渐进,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深化党务、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现公开形式多样化、内容规范化、工作制度化,让广大员工知厂情、议厂事、参厂政,建设“透明企业”,营造了企业共建共享、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健康协调发展。该公司要求各基层单位和职能部室,高度重视党务公开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强化“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党员广泛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继续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员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厂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推动企业党务公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2 在巩固和深化党务公开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厂务公开
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所带来的管理体制、队伍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给民主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要通过优化企业党组织设置,进一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在巩固和深化党务公开的基础上,为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奠定坚定的组织基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很多国企重经营轻党建现象突出。而与此不同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却在不断的加强党建工作,建立党组织、招收党员员工等等,使得这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有声有色,生产经营显示出勃勃生机,员工思想稳定、积极,凝聚力大大增强。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国有企业有完善的党组织机构,有优良的传统,更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但是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有效的发挥出国企的优势。因此,要把党务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成立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党务公开工作的谋划、检查、督导。
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实行党务政工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交叉任职,一岗双责,同步配备,并定期选调机关、后勤优秀的党员到一线基层挂职等形式,加强和充实基层部门的党员队伍力量和素质,形成优秀党员间的互动,互学。不断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深化党务结合厂务公开的新方法,增强党组织的工作的透明度,使厂务公开深入人心。
3 厂务公开与党务公开制度要与时俱进,真正实现制度上衔接、运作中融合
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厂务公开与党务公开要实现制度上衔接,运作中融合,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紧紧围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和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制度再造,以适应企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要求。
在党务公开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下功夫。要使厂务公开内容更加明确,重点向员工关心的问题拓展,着力将厂务公开的重点向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权力行使的关键环节延伸,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和各单位经营管理行为置于员工群众的监督之下。
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为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约束,坚持厂务公开制度落实,建立健全了公司、分厂、作业区、班组四级厂务公开网络和四级考评制度,凡属公开的重大事项,包括评先评模、奖金分配等都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同时,量化、细化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公司、分厂经济责任制考评领导小组还吸收了基层2名员工代表参与监督,特别是在奖金分配方面,要求作业区、班组制定了量化、非量化的翔实的考评办法,按考核内容细化分值,按分值所得总分分配奖金,分值越高,奖金越多。
党务公开与厂务公开的形式要更趋多样,由职代会、公开栏等普通公开形式向网上公开等形式发展。通过厂务公开栏公布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建立员工群众来访接待日制度,分头抓好厂务公开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利用现代媒体随时进行公开和利用企业内部媒体进行公布。
要不断完善党务公开、厂务公开考核机制,由一般化公开向规范化、制度化转变。从完善制度入手,建立内部考核、监督保证制约机制,通过落实党务、厂务公开责任制、坚持员工评价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和严格奖惩、加强日常监督考核等途径,对公开工作每月一检查一通报,每季召开一次会议,总结厂务公开工作,分析研究党务、厂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落实奖惩措施,促进党务、厂务公开工作有序开展。
为进一步推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我镇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根据《XX市创建“六型”机关活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和镇政府工作部署,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关于规范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开办事指南的工作要求,大力规范我镇各级行政权力事项,及时公开各项行政权力事项的办事指南,做到同一行政权力事项在纵向不同层级、横向不同区域间保持事项名称、事项类型、设定依据等基本要素相对统一。
二、主要任务
(一)XX政府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行使的行政权力进行逐一登记,涉及到扶贫、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相关民生 1
部门要及时公布办事指南和政策法规变化情况,方便群众办理业务。
(二)XX属各部门根据本部门所列的权责清单,向社会公开。其中,事项名称、事项类型、设定依据要与市级通用目录保持一致。
(三)逐项编制并公开本部门各项行政权力事项的办事指南,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
(四)充分利用“XX人民政府公众号”和党建微信群、纪检监察联络员微信群及时公布最新动态和事项变更情况。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行政权力事项是现阶段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其确立为现阶段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分解任务,倒排时间表,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二)加强沟通协调。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规范行政权力事项工作。各项任务的牵头单位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督促指导,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
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镇属各有关单位是推进全镇规范行政权力事项及编制和公开办事指南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各司其职,按要求推进本部门相关具体工作。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北京市园林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公正便民、高效行政和勤政廉政为基本要求,以坚持依法行政、真实准确、注重实效和利于监督为基本原则,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公正透明的运行机制、监督行政权力和提高政府效能为目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建设部的有关规定,通过优化发展园林环境、开展全程办事代理制和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进一步统一了全局干部的思想,明确了我局推行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的组织机构。并制定出一系列措施,加强了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扩大了政务公开范围,充实了政务公开内容,丰富了政务公开形式。同时,成立了北京市园林局行政审批项目受理室,对我局办理(含网上申请)的审批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即一口受理、内部传递、统一送达),公开了办事事项、办事依据、办事行为规范、办事内容和办事结果及监督举报电话。并加强电子政务工作和政府网站信息化建设,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不断深化,达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符合建设部的有关规定,促进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高效行政,提高了我局的政府行政效能,既方便了群众和办事人员,也更好地服务了首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改革发展。
二、主要措施
2003年,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结合园林绿化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北京市园林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确定了推行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实施优化发展园林环境的若干具体措施。一是实施“透明政务”工程,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推行“无盲点、多形式、即时化”的政务公开。实现了除现场勘察外的各项审批流程皆可在网上办理,方便申办人和市区园林部门随时查询审批进展情况。并在市园林局政府网站和现场公示移伐树木审批结果,自觉接受市民监督。同时,继续搞好业务处室办公场所有关规定制度的公开,设立咨询窗口和咨询电话,进一步公开绿化企业资质办理结果、园林绿化技术工人资格考核认证和企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等办事程序。并加强了园林网站的建设,做到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及时更新园林规划、计划、法规、政策。二是加强办事公开工作,简化审批事项和办事程序,建立了审批办事“绿色通道”,并公开办事依据,公布了各个办事环节中的审核权限和责任。
2004年,依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并结合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联系园林系统实际,我局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深化政务公开的六项制度和完善政务公开的八项有效形式,并明确了我局政务公开的组织机构和办事部门,以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我局政务公开工作。该实施意见扩大了政务公开的范围,围绕行政审批权进一步充实了政务公开的内容,将我局涉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的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情况均采取有效形式及时进行了公开。并将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推进到基层,要求局属各公园和北京园林学校将涉及游客和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均以适当方式实行公开。而且,加强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建设,制定了政务公开的预审、群众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四项制度。此外,为了很好地贯彻落实该实施意见,我局还在其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市园林局政务公开实施计划责任书》,将深化政务公开的各项具体工作以责任书的形式落实到各主管领导和机关各处室,不时进行工作督查,年底作为考核事项纳入业绩指标。
与此同时,根据《建设系统六项办事公开制度(试行)》,加快推进园林许可审批事项办事公开,全面实施了全程办事代理制。一是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清理后的12项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全部作为公开办事事项并实行了全程办事代理制。二是成立许可审批项
目审批受理室,对所有审批办事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即一口受理、内部传递、统一送达),并制作了七项有关受理单,便于工作的开展。三是通过设置政府网站行政许可专页、电子触摸屏、印制办事指南和采取上墙悬挂等四种固定形式公开了办事事项、办事依据、办事行为规范、办事内容和办事结果及监督举报电话。四是加强办事公开工作的制度建设,建立了涵盖全程办事代理制的受理、办理、回复、监督等环节的五项制度,并设置了专门的投诉中心和网上监督机制。
2005年,为贯彻落实市政府《2005年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和全程办事代理制工作意见》,进一步促进我局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建立一套规范的长效的运作机制,我局又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明确2005年重点抓好政务公开的规范和深化工作。《通知》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除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外,都要进行公开的要求,将我局政务公开的内容规范为职能、许可、服务、决策、法规文件和工作动态等六大类,并重新编制了《北京市园林局政务公开目录》,列出了详细的公开项目、形式、时限、范围、程序和责任部门。而且,将加强网络公开形式工作作为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重点,要求全局系统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同时,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实施网上互联审批,落实许可和服务事项的网上审批、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网上年检、网上下载表格等办事工作,进一步深化办事公开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是在落实政务公开责任制方面还有些欠缺,部分政务公开责任部门不能很好地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对应该公开的事项及时公开。二是一些已经公开的项目,工作不够细腻,内容不够充实与新颖。三是部分公开项目的更新工作比较缓慢,不够及时。四是基层单位的工作力度不够大,在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公开内容,健全公开程序,落实责任,加强检查、考评和追究制度等方面还有欠缺。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进一步加强园林政府网站建设,更好地做好推进政务公开的基础工作。依据北京市地方标准《政府网站建设与管理规范》,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整和增设部分网站栏目,进一步充实政务公开事项,并严格按照政务公开目录开展工作。同时,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保证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内容在方便浏览的基础上,开展方便下载、打印和在其它信息终端显示工作,而且国家公文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公文格式的要求。
2.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与市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加强本部门信息资源库和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建设,建立健全相关业务数据采集、保管、发布、更新、安全等环节的规章制度。并在园林政府网站上设置方便查询的政府信息公开导航,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公布于网站上,配合市信息化工作部门在“首都之窗”中心网站上提供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导航、查询与检索服务。
3.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规范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督促政务公开各责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试行办法》,严格按照政务公开程序和制度确保全天候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做好及时更新工作。按照一般最迟不得晚于十个工作日的要求,在信息产生后及时上网,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并在网站保存适当时间。
狭义上讲,信息公开制度中的“信息”仅指“政府信息”,即“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广义上讲,信息公开制度中的“信息”指的是所有特定主体掌握的、不为普通公众所知悉的信息。由于气候变化涉及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多类不同性质的主体,各主体均掌握一定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管理信息。因此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信息公开制度中的“信息”应该是广义的,既包括国家政府作为公权力主体应依职权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的信息,也包括企业、社会团体等私权力主体依法公开的自身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甚至从国际层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各缔约方提交并公布国家自主贡献、全球环境基金公布捐资国的捐资信息等行为,也属于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的范畴。
二、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一)信息公开顺应简政放权的改革方向
简政放权、减少新增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是建立“大市场、小政府”的改革方向,传统上依靠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管理社会公共资源的模式,不能够充分调动民智民力,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而信息的充分透明是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客观要求。信息公开制度能够对政府管理和排放主体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公开制度实现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的行政目的。
我国预计将于2017年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府管理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温室气体种类、纳入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纳入标准、排放配额分配和使用方法等信息,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主体的交易成本,构建公平合理的良性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作用。
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管理领域存在着“上大下小”的政府资源配置情况,国家层面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制机制较为健全,省级居中,而市、区、县级政府则缺乏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机构、人才和资金配置。中国气候变化治理还没有形成环境监察大队、安全生产监察、城市管理大队这样能够进行现场检查的行政执法队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于全国各类分散的排放源的管理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而如果通过立法赋予重点排放主体将温室气体排放的信息公开的法律义务,就可以有效解决行政管理中执法能力不足的问题。重点排放主体公开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可以通过社会独立的第三方核查机构进行核查,以确保公开信息的准确性。气候变化领域中独立第三方核查机构和审计公司、律师事务所类似,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司,比在政府体系中新增一系列执法监察组织更为专业、经济,更加符合“大市场、小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方向。
(二)信息公开有利于监督政府行使温室气体管理权力
我国2008年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了针对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包括总则、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附则五部分,规定了行政机关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关于信息公开方面的规则。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无疑应适用该条例规定。
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府管理分为国家、省、市县三个层级,承担着制定减排目标、分配减排配额、编制气候变化规划、管理气候变化专项资金、统计核算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监管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防灾减灾等职能。这些政府针对温室气体的管控涉及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尤其涉及到公共资金、财物、以及碳排放配额这些权属的分配,应该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公开。
公开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有利于彰显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与成效,另一方面有利于监督政府在阳光下行使公权力,杜绝腐败现象。
(三)有利于监督企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全球共同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带有“正义”的色彩,而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然受到谴责。基于这样的道理,超额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一旦曝光于公众,都必将受到舆论谴责,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企业有可能因顾忌企业形象而减少排放。
信息公开是信用管理的重要方式。如果通过立法,将企业排放温室气体情况公开,将企业年度配额清缴情况纳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则有助于迫使企业努力改良技术、提高能效、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从而减少排放。同时很多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美誉度,种植碳汇林,开展自愿减排,这些行动如果能够及时公开,有利于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带动其余企业和社会公众来低碳生产、改善环境。
三、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的责任主体
由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的信息公开指的是广义范围的信息公开,因此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包括温室气体管理者(包括各级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和温室气体排放者(包括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
从温室气体管理者的角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具有信息公开的责任。从立法的角度应该明确哪些内容由国家政府部门公开,哪些由省级政府部门公开,哪些由县级政府部门公开。根据与省级发展改革委气候主管处室代表实地座谈发现,应着重赋予国家和省级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信息公开的责任,而对于县、市一级政府则只应作原则性的规定。因为目前国内在县、市级政府几乎还没有专设气候变化工作管理的处室,承担该项管理职责的处室大多同时承担着节能环保、区域发展等多项职能,对气候变化难以做到专人负责,如果被赋予过细的信息公开责任实践中难以完成。
从温室气体排放者的角度,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众多,不可能全部纳入立法的范畴。而由于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绝大部分来工业、建筑、交通几个重点领域。因此在设计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时,应以排放单位的上一年度排放量为标准,赋予某些重点温室气体排放单位公开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的义务。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排放企业属于私权利主体,公布过细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可能会有泄露商业机密的风险,因此应处理好信息公开和秘密保护的关系,对企业公布的信息不能要求过细。
四、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应公开的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内容
在国际层面,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履约方应该每两年向公约秘书处提交国家履约信息通报,根据公约历次缔约方大会的要求提交相关履约信息。为了向国际社会彰显我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贡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应该每年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公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即白皮书)等信息。例如中国于2015年6月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提出了我国的碳排放峰值目标和强度目标,就是向国际社会进行信息公开的一种方式。
在国家管理层面,国务院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应该向社会公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国家对各省碳排放目标的分解及考核结果、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低碳技术目录、重大低碳政策、重大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分配等信息,这些内容除了涉及国家秘密的之外,都应该公开。同时,国务院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在履行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职责中,应及时向社会公布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温室气体种类、纳入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纳入标准、排放配额分配和使用方法,各年度重点排放单位的排放和配额清缴情况,具备资质的核查机构和交易机构名单等信息。
在地方层面,省级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承担着编制本行政区域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分配碳排放配额、将本行政区排放指标进行分解考核、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监督第三方核查机构等职能,这些信息应该主动向社会公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完成情况、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等信息。
在企业层面,应该建立温室气体报告制度,明确企业达到重点企事业单位排放量门槛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向省级人民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如实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内容外,重点温室气体排放单位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开上一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和配额清缴情况。
(二)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的要求
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还包括对信息公开的具体要求和罚则。在信息公开的制度设计过程中,应该明确相关信息的公开时限、公开途径(通过媒体、网站以及公报等)、公开方式(是主动公开还是依申请公开)、与秘密保护的关系等内容。
只有罚则明确才能让一项制度具有可行性。在信息公开制度中,应该分几种情形明确相关责任:一是信息公开责任主体应当公开的应对气候变化信息未及时公开的,应该不再拖延,立即及时公开。二是当公开的信息出现错误的,信息公开责任主体应立即改正,因信息错误造成损失的,由信息公开责任单位承担赔偿责任。三是信息公开责任主体故意隐瞒、更改或延迟公开重要应对气候变化信息的,相关负责人应该受到警告等处罚,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
五、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建议
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中,信息公开制度的应重点围绕谁公开、公开什么、公开要求和罚则等内容展开。主要有以下两种立法路径:
一是按照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要求、罚则的逻辑,在《应对气候变化法》中设定信息公开制度的专门条款。
二是就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问题专门制定法律位阶较低的条例、部门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研究起草《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条例》或者《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管理办法》,专门对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的信息公开制度进行系统规定。在与未来将要出台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和已有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冲突的情况下,重点规定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信息公开的详细规则。
参考文献:
[1]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R].2015
[2]解振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Z].2007
[4]田丹宇.中国目前气候治理组织机构评析[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1)
【办事程序公开制度】推荐阅读:
局办事公开制度07-08
消防报建办事程序06-07
学校党务公开程序06-29
建设工程施工公开招标程序流程10-16
办事处工作制度06-19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公开招标程序07-19
办事处仓库管理制度09-13
财务处理程序制度09-17
手术管理制度及程序09-10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建设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