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的英文导游词(推荐7篇)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你们来巢湖观光、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的游程是这样安排的,上午游湖天第一胜境——中庙,观姥山岛,途中游湖滨大道、巢湖、龟山;中餐于圩里酒家就餐,下午游银屏山风景区,观千年奇花——银屏牡丹,仙人洞,后回温泉度假区休息。我们巢湖市是因巢湖而得名,它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辖庐江县、无为县、含山县、和县以及居巢区,全境界于合肥、芜湖两市之间,周边与合肥、滁州、六安、安庆等市相接壤,隔江与芜湖、铜陵、马鞍山三市相对望。巢湖在商周时建南巢,春秋到巢国,秦汉设居巢,唐代置巢州,后来称县,84年改巢县为巢湖市,到了99年的时候国务院撤消了县级巢湖市,设立了地级巢湖市。我们巢湖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非常丰富,故称为“皖中大花园”,巢湖的特产也是相当多的,比如说巢湖蜂蜜,巢湖槐米,烟花爆竹,等等。
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湖滨大道上,这条湖滨大道是集旅游、防洪、交通于一体的,是在91年那场大水过后开始建起来的,全长是53米,那么大家左边所看到的呢就是我们的巢湖,湖区水面800平方公里,沿湖23个乡镇,被三县一区所环抱,及庐江县、肥东县、肥西县和居巢区。我们巢湖与洞庭湖、洪泽湖、鄱阳湖、太湖并称为五大淡水湖,而我们巢湖在这五大淡水湖中是最小的一个。巢湖,又称“焦湖”。相传古时巢湖为州,有一年大汗,小白龙私自降雨除汗,犯了天条,被天帝贬下凡间,遇得焦姥相救,小白龙为报焦姥救命之恩,于是就告之了天帝要陷巢州的事,焦姥及时告与众邻,使众邻勉去死难,然而焦姥却在知照众邻的时候延误了逃脱的机会被洪水淹没,其女儿也在慌忙中跑丢了一双鞋子,且终被洪水淹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焦姥的精神,将所陷之湖称之为“焦湖”,而焦姥则化作了一座姥山,女儿化作了一座孤山,她的一双鞋子化作了鞋山。当然这只是对巢湖的一个神话传说,真正的巢湖形成当然是因为地壳运动的结果了。
我们巢湖的三珍呢,就是银鱼、白米虾和螃蟹。巢湖的出湖流域主要是裕溪河和牛屯河,通过他们流向长江。姥山岛的面积是0.86平方公里,海拔105米。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塔就是文峰塔。当时此地流传“姥山尖一尖,庐州出状元”。庐州知府严尔圭为了验证此谣,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建塔四层,后因农民起义而辍工,到了清光绪四年(1878年)洋务大臣李鸿章倡捐,建塔三层,塔共七层,八个角,高51米,133级,塔内专雕佛像802尊,题石匾25件。郭若沐诗中有诗::遥看巢湖金浪里,爱它姑姥发如油,即指姑、姥二山。
1 江西主要的旅游资源及其对欧美游客的吸引力
(1) 绝特山水。江西境内拥有风光独特的名山名湖, 如庐山、三清山、龙虎山,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等。这些自然资源保护良好, 并且由于旅游设施完备, 对欧美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2) 陶瓷艺术。瓷器是中国的三大特产之一, 千年瓷都景德镇的声名更是享誉海外, 除了它那精美绝伦的各种瓷器, 更让欧美游客感兴趣的是在瓷器背后的文化内涵。
(3) 红色摇篮。说起江西, 很多中国人都会想起井冈山、瑞金等一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红色旅游地。但对于大部分普通的欧美游客来说, 这些历史对于他们还是非常陌生, 因此在创作革命景区导游词时要十分注意切入点和取材。
(4) 佛道文化。江西是中国佛教的传播地和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佛教和道教中很多宗派发源于此, 但一般欧美游客对于东方宗教了解很少, 因此在做导游词创作时应注意用简单而非专业词汇表达宗教含义。
(5) 赣鄱风情。江西拥有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资源, 这些民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西人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对欧美游客是有吸引力的, 在导游词创作时应该注意这方面资料的收集。
2 江西景点英文导游词的创作
从以上对江西旅游资源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江西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全等特点, 但这些景区景点在面对游客时, 应该实行“内外有别”, 有针对性的为欧美游客提供导游服务。反映在导游词创作上, 其创作思路很重要, 因为只有抓住欧美游客的心理, 按照他们的习惯和思路去整理创作导游词, 才能对他们有吸引力。
2.1 从审美角度创作导游词
旅游者总是带着自己观赏的“内在的尺度”来欣赏她所接触到的一切景观, 以他的观赏趣味、价值标准等来品评和判断旅游客体的。因此, 导游在进行导游词的创作时必须考虑到旅游者这一“内在的尺度”。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审美爱好等方面的原因, 欧美国家游客的审美观点和角度与国内游客的差异表现就很大。例如旅游车在江西高速公路上行进时, 我们经常看到广阔的农村景象, 国内游客对于这些景象经常习以为常, 不会在意, 导游此时在车上除了在车上给客人讲些江西概况知识外, 多是以游戏的方式度过, 而这些景象:农田、农民的耕作、水牛、牛棚、收割机……都对欧美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因为他们国家“农村”的景象是完全不一样的。此时有经验的导游应该准备有关中国农村的话题加以介绍, 但方式不能太过教条。以介绍中国农业政策为例, 如果你仅仅介绍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农业政策经过人民公社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以及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 不如以一个当地农民这些年生活和观念的变化, 说明中国不同时期农业政策的出台有其历史背景, 但都朝着提高农民积极性和减轻农民负担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讲解方式会让欧美游客觉得更加真实, 也更能接受。
2.2 从文化角度创作导游词
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进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 不同的传统习俗、文化渊源、地域时空和宗教信仰给其民族语言留下的文化烙印是独特而深刻的。因此, 在创作英文导游词的过程中, 导游必须重视对西方民俗、文化背景及惯用语的掌握。
从文化角度创作导游词, 可以大致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1) 生活经验。笔者在介绍江西水稻时, 除了介绍一般水稻的种类、耕作、收割等信息外, 还经常会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加以说明, 例如联系到自己平时做饭过程中的步骤及其小窍门, 这些都会引起欧美游客尤其是家庭主妇的兴趣。
(2) 节日、庆典。不同地区的节日和庆典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内涵, 在向欧美游客介绍一些跟节日有关的内容时, 就可以结合西方的节日活动对比介绍, 给他们更直观的感受。例如, 在江西高速上经常可以看到坟墓, 有的上面还插着清明花、盖着花圈, 此时, 欧美游客一般都要询问, 导游趁此可以介绍当地的清明节习俗, 也可延伸介绍七月半的中元节风俗, 民间又称此节为“鬼节”, 此时便可结合西方的“鬼节”——万圣节加以介绍。
(3) 宗教信仰。欧美很多游客都信仰基督教, 而在江西很多地方也会看到寺庙或道观。因此客人便会对此提出关于宗教的问题, 客人也经常会好奇很多中国人为什么不信教。导游碰到这种情况, 一方面可就江西的佛道文化做个简单介绍, 同时要认真向他们解释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特别注意的是在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 不要和游客争辩是有宗教信仰好, 还是没有宗教信仰好, 也不要就应该信仰何种宗教而去理论, 因为那样没有结果而且容易引发不快。
2.3 从思维差异角度创作导游词
思维方式是一切文化的主体设计者和承担者, 不同的传统思维方式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特点和风格。欧美游客在思维方式上与国内游客就有很大差异, 因此, 我们在做英文导游词创作时, 应该充分考虑这方面因素。例如, 欧美游客在思维方式上更追求内容的具体和实在, 而对于中国人普遍认同的抽象和意境未必能切身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导游在讲解时多给出具体的数字或事例, 比如我们在介绍鄱阳湖为“候鸟王国”时, 应该用一些数据加以说明, 如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鸟类达310钟, 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达55钟, 全世界白鹤总数的98%在此越冬等等。
2.4 从艺术角度创作导游词
对英文导游而言, 从艺术角度创作导游词, 语言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障碍。例如, 欧美游客由于保护自己的隐私或尊重等原因, 习惯采用较含蓄的表达法。如当他们想上厕所时, 他们通常不会直接表达, 而是说想洗手或用化妆间。而在语言的幽默、节奏和优雅上同样需要推敲和琢磨。
其次, 在导游词的内容上, 我们应该引导游客以一种最佳的方式去欣赏名胜。例如, 我们向欧美游客介绍江西概况时, 可以概括为两种颜色“红色” (红壤多和红色革命) 和“绿色” (森林覆盖率高和绿茶) , 他们也就更好理解了。
以上是笔者针对欧美游客在江西游览时, 英文导游词创作的一些想法, 总之, 在我们做入境接待时, 应该有针对性地创作导游词, 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接待水平。
参考文献
[1]尹燕.英文导游词的创作和讲解.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7.
[2]王忠武.江西导游新编.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 2008.
[3]田勇.新赣鄱百景导游词集粹.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7.
[4]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导游知识专题.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湖滨大道上,巢湖,又称“焦湖”。相传古时巢湖为州,有一年大旱,小白龙私自降雨除旱,犯了天条,被天帝贬下凡间,遇得焦姥相救,小白龙为报焦姥之恩,于是就告诉他天帝要陷?州之事,焦姥及时告诉众邻,使众人免除死难。自己却延误了逃脱的机会被洪水冲走。其女儿在慌忙中丢了一双鞋子,且被洪水淹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焦姥的精神,将所陷之湖称为“焦湖”,而焦姥则化作一座姥山,女儿化作一座孤山,她的一双鞋化作了鞋山。当然这些只是一个神话传说,真正的巢湖形成当然是因为地壳运动的结果了。
现在大家往左边看就是我们的巢湖,巢湖湖区水面800平方千米,是全省最大的湖泊,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由于水源丰富,气候适宜,素为皖中鱼米之乡。
中庙矗立在凤凰台赤沙礁岩上,三面临水,现存殿阁为晚清建筑,庙内供奉的是碧霞元君,而现在人们游览中庙,不再是祈求那虚无飘渺的神的恩赐,而是在劳作之余,去领略那百里巢湖的壮丽景色。与中庙遥遥相对的是茫茫湖面上的一座湖岛,这就是充满神话色彩的姥山。
姥山是巢湖中最美最大的湖心岛。姥山不仅秀美。名胜古迹亦多,游人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走,若脚步稍重,可听见足下回声震响,这就是姥山特有的“空谷回音”,如果循着声音寻找,就可发现大小20多处溶洞,洞内怪石?峋,十分险妙。在往上攀登就可以观赏文峰塔了。
文峰塔塔高七层,51米,133级层层飞檐走角,八角对着八方,角角装有铜铃,外观雄伟,结构精巧。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三部分组成。塔内藏有两广总督李翰章题写的“举头近日”,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题写的“中流一柱”等25幅匾额和802尊砖雕佛像,人立塔上,只觉风声呼啸,铃声叮当,如立云端之上。
塔刹内镶有李鸿章全像,李鸿章发迹前曾得恩师曾国藩指点,集结淮军在湖上操练,离塔不远处,有座圣姥庙,红楹青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美不胜收。
1. 巢湖概况。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 居长江与淮河之间, 是在构造盆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典型断陷构造湖泊, 流域面积9 256 km2, 四周为丘陵山地, 流域内水系发达, 共有33条河流汇入, 裕溪河为其唯一出口。巢湖湖泊水域面积约760 km2, 岸线总长约180.66km, 平均水深3m, 最深处5 m, 湖面海拔为8 m, 因形似鸟巢, 故名“巢湖”[1]。巢湖生态环境优美, 素有“南黄山, 北巢湖”之称。巢湖地区是吴头楚尾之地, 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
2. 流域水污染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巢湖湖区周围人口、经济的不断增长, 巢湖水污染日趋严重, 污染负荷超过水体承载能力, 巢湖水系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以致成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巢湖湖体水污染日趋严重, 突出表现在环湖河流水质污染和湖体富营养化上。据环保部门对2010年度巢湖环湖河流28个监测断面的统计结果, 17.9%的断面水质为IV类, 35.7%的断面水质为V类。“十一五”期间巢湖湖区12个常规检测断面水质为IV类、V类的占50%, 巢湖湖区西半湖呈重度富营养化[2]。
巢湖湖区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总磷。出、入湖河道口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和总磷。南淝河、店埠河控制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COD、氨氮、石油类和总磷。资料显示, 巢湖每年接纳总磷1 050.27吨, 总氮18 367.8吨, 其中相当部分将滞留于湖内。2009年, 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水质类别提高为Ⅲ类, 水质达标;巢湖市水源地主要监测断面巢湖坝口、巢湖船厂断面水质类别仍为Ⅳ类, 水质未达标。近几年, 巢湖湖区水质虽逐步好转, 但是巢湖流域“十一五”项目完成率不高, 2009年仅为58.9%。2010年, 安徽省废水排放总量为18.47亿吨, 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11.37亿吨。废水中COD排放总量41.11万吨, COD排放基数大, 虽然与2009年相比减少3.1%, 但是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二、巢湖水质污染成因及特点分析
1. 巢湖水质污染成因。
巢湖水质污染的原因表现出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多元复杂结构。从内因上看, 巢湖长期接纳湖区流域河流输送来的大量污染物, 日积月累凝聚于湖底, 形成湖中的内污染源;湖区光热资源丰富, 湖水浅, 阳光穿透性好, 水体温度上升快, 有利于水藻“疯长”、“水华”发生;巢湖建闸导致湖水封闭, 加剧了营养物质在湖内滞留和水生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外因上讲, 巢湖的外污染源包括点源和非点源, 点源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市政污水的排放, 非点源主要来源于城市、农业和森林的径流闭。其中化肥、农药等污染物的渗入是巢湖水污染的主要元凶, 这和沿湖地区主要是农业区域有很大关系。巢湖富集的氮、磷主要来自居民生活污水及工厂的生产废水、废渣, 油污染要来自巢湖湖面上日益增多的船舶。
2. 巢湖水质污染特点。
巢湖水质污染, 与其他湖泊相比既有共性一面, 也有自身特点。首先是流入湖泊的氮、磷营养盐与耗氧有机物为主要污染成分;其次巢湖污染的30%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70%来自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大于点源污染, 原因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已得到广泛的重视, 农业面源污染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
3. 原行政区划加剧了巢湖水质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
众所周知, 污染是一种外部性极大的行为, 其传散没有地界约束。当污染来临时由于地区间没有相互的隶属关系而造成共防共治的困难, 就会给环境治理带来人为的障碍。在行政区划上, 过去巢湖分属巢湖市与合肥市, 水域横跨两市, 加之治污牵涉到工业、农业、环保等多个部门, 以致造成“九龙治水”的局面, 一定程度上造成巢湖治理问题上时常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 很多好的措施在“被协调后”最终不得不折中实施。水质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由于行政区划问题而被瞬间放大。
三、行政区划调整对巢湖流域水质管理的影响
1. 巢湖行政区划调整概况。
2011年8月22日, 安徽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 正式宣布安徽省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并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区划调整后, 原巢湖市部分区域并入合肥市, 合肥市面积从6 00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1万多平方公里。巢湖变成合肥市的“内湖”, 合肥迎来了拥抱巢湖、南接长江的崭新城市发展格局。
2. 行政区划调整给巢湖水质管理带来的机遇。
从重点流域水环境监管的角度看, 行政区划变更后, 巢湖由原来的两个“婆婆”变成了一个“婆婆”, 这有利于水环境的行政监管与资源配置, 有利于统筹规划和综合开发利用皖江两岸资源, 有利于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这本身就很“低碳”。就巢湖的水环境治理而言, 行政区划的调整有利于统一巢湖流域环保政策, 促进巢湖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水系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解决了由于合巢两地环保部门执法不一可能造成某些地方污染成本向其他地方转嫁的问题, 实现了对巢湖的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管护。
3. 行政区划调整给巢湖水质管理带来的挑战。
巢湖流域污染问题是经年积累起来的, 彻底解决巢湖水环境问题也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行政区划的调整在给巢湖治污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给巢湖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提出了挑战。如果合肥市政府不能审时度势, 转变方式接受挑战, 不仅不能彰显区划调整的优势, 反而会贻误时机, 造成水质污染治理的更大困局。
四、巢湖流域推行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 排污权交易制度简介。
排污权, 又称排放权, 是指排放者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分配的额度内, 并在确保该权利的行使不会损害其他公众环境权益的前提下, 依法享有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何谓排污权交易呢?它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 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 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 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可见,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以达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为目的, 利用经济上的激励来控制污染的环境保护经济手段。体现了一种环境管理思想, 即在满足环境要求的条件下, 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 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被买入和卖出, 以此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实现环境容量的优化配置。排污权交易是科斯定理在环境问题上最典型的应用, 也是当前受到各国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
2. 巢湖流域推行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巢湖水质的严重污染已经成为巢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瓶颈, 它使得该地区不能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 也不能形成健康、安全的投资环境,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巢湖严峻的环保形势, 安徽省历年在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和安徽省碧水蓝天工程计划时都把巢湖的水质管理作为重点内容。采取何种有效的环境保护手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保护巢湖流域水质环境成为当务之急。排污权交易机制是以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 保护环境的经济手段之一。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酝酿和争论后, 排污权交易理论越来越接近实践的可能性, 从一种抽象的思路发展成为具体的政策手段。在巢湖流域推行排污权交易机制, 不仅可以有效推进节能减排、保护流域水质环境, 而且对于保证流域可持续发展、促进安徽生态省的建设、顺利实施安徽省中部崛起和东向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3. 巢湖流域推行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行政区划调整后, 相对于淮河而言, 巢湖不仅为我省单独拥有并且现已为省城合肥市所辖。合肥市市场体制发育良好、法制与公共管理健全、环境监测等基础能力建设较为完备, 基本具备了推行排污权交易机制所需的条件。软件方面, 《巢湖流域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修订草案) 》、《合肥市重点排污单位管理办法》、《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均己编制并颁行, 目标明确、全面, 措施具体、合理, 为巢湖流域推行排污权交易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硬件方面, 经过多年努力, 巢湖流域各地均已建立环境监测站、网, 为流域推行排污权交易提供了诸如地方环境本底数据、污染情况数据、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等大量的环境技术资料。2008年合肥、芜湖、蚌埠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自主创新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巢湖流域试行水污染物排污交易制度, 并为全国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示范性经验将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乐于见到和接受的。如能有效地在巢湖流域试点排污权交易这种市场机制新方法, 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基于排污权交易的巢湖水质管理体系构想
1. 巢湖流域推行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 确定排污权交易品种和达标排污标准。确定合适的排污权交易范围是保证排污权交易成功的前提条件。在交易因子方面, 根据巢湖流域水污染物现状及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特点, 区域内主要污染物因子为总磷、COD、氨氮, 因此可选择COD、氨氮、总磷三项指标为排污权交易对象。实践中可选择相关企业污染物较多的一个品种先行先试;在行业方面, 重点关注污染物排放高的纺织印染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医药制造业等五个行业。有了排污权并不意味着不要求企业达标准排放。恰恰相反, 仍然要确定一个合理的达标排放标准, 不达标的企业不能拥有排污权, 而应要求其治理达标。第二步, 确定巢湖目前COD、氨氮和总磷的实际排污量和允许排污总量。对国家和地方控制区域内污染源的数量、布局和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进行调查、确认和公示, 再根据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目标认真确定水域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总量。通过相关调查、评估, 做好污染物申报登记,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本地区水域排污控制总量及合理分配排污权提供客观依据。第三步, 摸排相关企业, 合理分配排污权。摸清环湖及其所有大小支流工业企业COD、氨氮和总磷排污点、排污含量, 以各排污点现有排污量占总量为权重, 合理分配。排污许可证的发放数量应当与水域排污物控制总量相协调。从扶持新生事物、不增加企业成本以及有偿分配易出现政府寻租行为考虑, 在排污权交易计划的最初, 采取以无偿分配为主、有偿分配为辅的模式进行分配。鉴于巢湖流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考虑到今后将有大量新兴企业加入到排污行列而获得较大的污染物排污权, 因而确定此次排污权分配仍然将现有排污权绝大部分进行分配, 只储备极少部分。无偿分配时, 对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前已购置了大型治污的设备并达标排放的企业, 在发放排污权时应视其减少的排污多考虑一些, 或给予其他形式的补偿, 以保证公平。此外, 由于巢湖西半湖易发蓝藻, 在分配时可本着“西少东多” (可确定一个折算系数) 的原则。第四步, 确定合适的排污权初始分配价格。制定排污权初始分配价格时, 应充分考虑巢湖流域水环境资源容量和经济发展状况, 不能定价过高, 否则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承受;但也不能对排污权定价过低, 否则可能导致巢湖流域水环境容量资源过度利用的问题。因此, 在巢湖流域对排污权初始定价时, 既要考虑到水环境资源的承载力, 又要考虑到企业可承受能力, 力使排污权初始分配价格兼顾效率与公平。第五步, 确定交易方式和规则。在二级市场上, 交易各方须向环保部门 (巢湖管理局) 提出排污权交易申请, 并对交易必要性及可行性加以说明;环保部门组织有关单位根据交易各方的排污量变化要求, 确定其可以进行交易的排污量, 并对交易前后的坏境效益进行评估;排污权买卖双方就交易数量、交易价格、交易时间等具体内容进行协商, 签订有偿转让协议;转让协议经环保部门审核批准后, 交易双方变更排污许可证。由于巢湖一般在夏季易发蓝藻, 在交易时间上也可错开, 易发期及其前一段时间 (如5—8月) 用于监测、评估排污交易, 尽量安排在易发期后交易, 避免买方交易后立即在夏季排污。
2. 巢湖流域推行排污权交易机制的保障和配套政策建议。
巢湖流域排污权交易市场尚处摸索之中, 为促进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推行, 还需在法制、市场、机构等制度建设方面做好相应准备。 (1) 切实解决排污权交易的法律依据缺失问题。在巢湖流域进行排污权交易时, 环保部门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明确排污权从审批到交易的规程及罚则, 确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法律地位, 使排污权交易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2) 建立和完善排污权交易的政策调控体系。行政区划调整后, 专门的巢湖管理机构———巢湖管理局应运而生。在排污权交易机制下, 巢湖管理局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规范政府行为、合理发挥政府的职能方面的作用可谓重中之重。巢湖管理局应当将政府职能转到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上来, 切实行使其治理规划、水质管理、总量控制、排污权初始分配资金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协调职能。 (3) 实行排污权交易与排污收费制度的互补。根据巢湖流域现阶段市场经济的水平, 单一的环境经济管理手段对于污染控制、水质管理不能发挥最佳效果, 应该结合流域实际情况, 允许多种环境经济管理手段并存。排污收费制度作用不只限于作为一个业已存在的可以支持环保部门的减排制度。从把现有制度发挥出最大作用的角度来讲, 排污收费制度可以用来加强排污权交易制度, 两者共同来减少排放和达到环保目标[3]。 (4) 完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排污权交易必须有完善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因为排污权交易需要大量有关价格、供需量、供需单位等市场信息, 信息收集的程度将直接影响交易成本和交易成功率。应当尽快建立巢湖流域排污权交易网, 收集、公布、处理有关信息。对政府部门而言, 要通过专业信息平台和大众传媒及时准确地发布与水域排污权交易有关的一切信息, 保证信息公示透明。完善的信息公示制度既能提高市场透明度, 降低交易费用, 又能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六、结语
当前, 巢湖所在的合肥市正处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加速推进阶段, 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排污权交易制度如能在巢湖流域成功试点并加以推广, 必将有效推进巢湖流域水质污染综合治理的进程, 对于实现合肥乃至安徽全省的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 巢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 就是流域内人们各种经济、社会活动超出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 因此在推行排污权交易机制, 敦促企业加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 人类的各项经济、社会活动应当限制在流域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之内。逐步恢复流域复杂而多样的生态系统, 激活流域的自身“免疫功能”, 以此为途径加强巢湖流域水质污染的综合治理才是真正解决水质管理问题的治本之策。
摘要:巢湖是中国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 为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水污染防治流域之一。行政区划调整为巢湖治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巢湖流域开展排污权交易将是回应区划调整、优化配置环境资源的积极举措。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巢湖,排污权交易,水质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庆.合肥滨湖新区建设对巢湖的影响[J].农技服务, 2007, (4) :93-94.
[2]安徽省环保厅.关于淮河、巢湖流域各市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实施情况的通报[EB/OL].http://www.aepb.gov.cn/pages/Aepb11_ShowNews.aspx?NewsID=62465, 2011-09-30.
巢湖石产于安徽巢湖地区, 是各类碳酸盐岩, 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多种象形石 (造型石) 之总称。巢湖石有着极强的观赏价值, 可以广泛运用在园林景观建设上。巢湖石虽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在现实中却极其的默默无闻, 巢湖石现实的生存境遇与其自身的价值无疑都是极不对称的。
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巢湖石的艺术价值:
(一) 对巢湖形态艺术价值的探究和分析。
巢湖石的形态千姿百态、鬼斧神工、巧器天成, 对之你不得不赞叹造物的神奇。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是象形美类的:或是老僧入室、或是书生作揖、或是烈士啸天、或是老妪弯腰行、或是骏马奋蹄、或是蛟龙出水、或是寿龟蠕行、或是蓬莱仙山林深静幽、或是古林参天偶见亭榭隐约…… (2) 是意象美类:这类石头大可不必拘泥于具体的物象, 我们可以从其形态自然天成的生动和谐中去寻找美。或许是一片云抑、或是一潭水, 那是雅致和优美的形态;或许是利剑穿空、抑或是大禹神针定海, 那是劲厉清刚之美;或许是山崩海啸、抑或是天惊地裂, 那是雄壮崇高之美;或许是高士清啸、抑或是仙翁醉酒, 那是冲淡潇洒之美……懂得欣赏的人会在这形的有无之间, 态的虚实之中, 产生无穷的联想, 得到无穷的逸趣, 而这也正是巢湖石艺术特征的重要体现。
(二) 对巢湖色泽、肌理和文饰的艺术价值的研究。
巢湖当地谚语有云“一石一色”极言巢湖石色彩的丰富。巢湖石确实是色彩丰富的。红的、白的、黑的、黄的、赭的、灰的……当然一块石头有几种颜色, 但整体观感却又简洁而醒目, 红的红的痛快、黑的黑的沉稳、灰的也绝不沉闷…….巢湖石在肌理上也自不落凡格。古人评石之美在“透、漏、空、瘦”巢湖石在这方尽得风雅,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巢湖石很多遍身镂空, 有的石头通透劲瘦仅存几丝石茎支撑石体却依旧气定神闲、岿然不动。在巢湖石上常附有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 精美的化石本身也是一种观赏石, 与玲珑剔透的巢湖石融为一体, 相得益彰, 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双重观赏石。合肥包河公园玉带桥边, 有一块虎形巢湖石, 经地质工作者考查其“虎颊”上有两簇米契林珊瑚化石, 消息传出, 原本默默无闻的石块很快成为游人观赏的热点, 而灵璧石和太湖石都几乎无化石或化石稀少。赏石的优劣很大程度上看石体自然生成的漏空美不美, 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能达到“透、漏、空、瘦”的标准。巢湖石孔洞圆润, 石孔洞之多、孔径之圆、孔壁之光, 堪称“太湖石类”之冠;不仅大中型巢湖石上有之, 而且小微型的袖珍巢湖石上也会出现洞穿石体的孔穴, 酷似用钻具打出的圆孔, 观之令人称绝。巢湖石因色泽和肌理的丰富造就了文饰的奇特, 石内常有方解石组成的筋 (脉) 纵横穿插, 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 也是其它“太湖石类”成员无法比拟的;有一块黑色巢湖石, 中间贯穿一条宽约2厘米的“筋”, “筋”内由残留的灰岩角砾组成一幅头戴礼帽、身穿黑礼服、留有两撇小胡子的卓别林肖像, 极为传神。米芾在无为做官时便留下了“米颠拜石”的千古美谈。当年米芾跪拜过的那块久负盛名的巢湖石, 迄今仍陈列于该县图书馆的庭院内, 虽千载之下已不复当年风采。但能被一代大文豪, 艺术品评鉴赏的行家里手的米芾顶礼膜拜, 巢湖石若非巧夺天工, 美轮美奂又何至有此殊荣!巢湖石肌理或光滑如漆似可做镜, 或粗糙如麻触之手不能动, 或粒粒隆起却似深海珊瑚, 或点点下凹, 星罗棋布如月中陨石。造化就如一支生花的妙笔, 肆意在巢湖石上横纵去, 谱出许多奇妙的音乐华章来。
(三) 巢湖石的个体是美的, 同时作为群体组合来欣赏也别有趣味, 是营山造园不可或缺的原料。
巢湖石因其形态优美复多间架棱角, 所以很多块石头可以很好的叠加组合在一起, 不碍个地石块美的展示的同时使群体的组合更加大气, 更加耐看。巢湖石形质优美, 在造园中久盛不衰, 是不可多得的观赏石种类之一。它以“无为军石”之名入载宋人杜绾的《云林石谱》一书。据该书记载:“顷年维杨俞次契大夫家, 获张氏一石, 方圆八九尺, 上有峰峦, 高下不知数, 中有谷道相通, 目为千峰石”。可见在北宋时期巢湖石就被运往扬州构筑园林假山。可以说扬州、南京等石城中的不少叠石佳作, 都有巢湖石的加盟。巢湖石在造园中可用于堆叠大型临水或夏景假山, 构成诸如“蓬莱三岛”等景致, 特别是与满地碧荷相辉映, 足以让人忘暑, 如合肥包河公园之浮庄假山, 芜湖市镜湖公园内之假山群;或者用于堆叠大型旱山, 构筑精致者, 峰峦叠嶂、洞穿穴绕, 气势磅礴, 如合肥环境公园之西山景区。其高大秀美者, 可单独用于立体花坛构成一石一景, 或与造型奇特的松、竹、梅等构成照壁花坛;小巧玲珑者, 可作室内清供, 如将真山真水缩小千万倍, 却仍不失山林逸趣。
巢湖市栏杆镇位于巢湖、合肥、滁州三市的交界处。它的方言是属于北方官话中的江淮官话的洪巢片。它处于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交界地带, 使其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 其方言内部的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笔者的家乡就是此地, 本文的语料均为笔者的自省式调查。本文将对栏杆方言中经常使用的“在”进行描写分析, 希望可以从中总结出些许规律, 为方言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
二、“在”的研究状况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 把“在”分为动词、介词、副词三类。动词“在”是表示存在;副词“在”表示正在;介词“在”用于跟时间、处所、方位等词语组合。任何语言现象的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 都不可能凭空产生, 它也许是历史飞遗留, 也许是相互的借用, 也可能是出现了新的变化因素。 (1) “在”也有自己的历史演变的过程。孙锡信认为“在”是唐宋时期经常使用的语气词, 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在”作为语气词使用开始出现于唐代, 唐人诗歌中运用颇多, 但散文作品中少见使用, 五代和宋代时大量使用于禅宗语录和宋儒语录, 元代时少见, 明代时已基本绝迹。罗骥认为了宋代的“在”作为语气词主要表示事态的变化, 涉及持续、进行和将来等几种类型。学术界对于“在”的研究还是相当丰富的。下面我们将结合前面的研究来看栏杆话中的“在”。
三、栏杆话中的“在”
(一) 句中的“在”
栏杆话“在”用于句中的例子很多。例如:
妹妹在家。
妈妈在洗碗。
爷爷在吸烟。
从语法功能来看, 栏杆话中用于句中的“在”的是动词、介词和副词三种。前面的“妹妹在家”中的“在”是表示“存在的含义”, 用作动词。但是在栏杆话中这样的句子不是经常用, 有时整个句子后面还加上一个表示状态或是动作的词组。“我在学校读书”就是这样的例子, 这句话也可以说成“我在学校”, 当然前面那句话意思更明白, 表明自己还是一个学生。此句中的“在”就不再是个动词了, 而是连接处所名词的介词。“妈妈在洗碗”“爷爷在吸烟”等例子中的“在”都是表示“正在”的副词。我们在此把“在”分为动词在1, 介词在2和副词在3。
在“N﹢在1﹢L”格式中, “在”表示的是存现句的意义, 即某处出现了或是存在某种事物。这种格式的“在”在表示空间意义的同时也承载了时间的意义, 就在此时此刻此处此地该事物存在或是发生。当然这种状态或是动作还是要持续下去的, 不是瞬时就结束的。例如上面的例子“妹妹在家”, 即使实际中妹妹在家的时间真的很短, 只有几秒, 但是在我们听话人的心理, 一般理解为“妹妹可能在家住了一段时间还要继续住一段时间”。如果说话人强调地点的话, 他会把重音放在“家”上面, 表明此刻此时妹妹不在别处, 正在家里。罗自群认为“在2﹢L﹢V﹢O”中隐含着三种意思。它们分别是:一是表示在某地存在着一种惯常的动作行为。二是强调某种动作行为将要或正在某地发生, 强调的是处所而不是动作行为。三是表示某处正在进行某种动作行为, 强调的是动作行为。我们同意罗的观点, 但是这种隐含的多义性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解读之中, 在实际的交际中并不存在, 因为语境和说话人的语气等一些动态的因素为我们选择那种理解设置好了框架。在2﹢L﹢V﹢O中的宾语有时也可以省去, 如“他们在旁边看 (把戏) ”中的“把戏”可以省去, 不过这样的句子一定是出现在上下文中, 不可能是孤立的一个句子, 那样表意就不完整了。在3﹢V﹢O中, 副词在3直接用在动词前, 强调动作行为正在进行, 动词V一般为动态动词和带宾语的静态动词, “在3”的“正在”含义对后面的动词有制约的作用, 不可能带静止动词。同样宾语O有时也可以省略。
在栏杆话中, 这三个“在”是不能同时出现的。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罗自群认为襄樊话中副词“在3”来源于介词“在2”。他举了下面这样的例子来说明其来源机制。
他呢?他在1家里。/他在2家里吃饭。/他在3吃饭。
问话的人可能是要询问“他在1哪里”, 也可能是想知道“他在1哪里”和“干什么”, 因此答话人可以有上面三种回答。而答话人的“他在2家里吃饭”或“他在3吃饭”, 这两句都表示他发出吃这个工作, 也就是在“吃饭”。在这个意义上, “他在2家里吃饭”和“他在3吃饭”是等价的, 只是后面的句子中省略了“家里”变成了“他在3吃饭”。对照罗自群的分析, 我们认为栏杆话中的副词“在3”也来源于介词“在2”。例如“爷爷在吸烟”可以还原成“爷爷在X吸烟”。X可以是房里或是院子或是河边等表示处所的名词。填补处所词X之后, 我们就可以知道动作行为产生的具体空间。当然有时似乎也难以添加处所词, 如“天在下雨”就不能添加处所词, “下雨”的语义于空间的搭配似乎不是很紧密, 也使得我们难以把握其发生的处所。结合上面的例子, 笔者认为, 栏杆话中的动词在1可能来源于介词在2。因为语言求简避繁的原则, 使得我们说话力图使用最少的话来表达最丰富的意思。如果我们猜测到问话人想知道的是他在哪里吃饭, “他在1家里”比“他在2家里吃饭”使用更频繁。这也只是笔者的假设, 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二) 句末的“在”
栏杆话中句末助词“在”使用的现象十分频繁。
我们在此用在4表示句末助词“在”。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断定“在4”在栏杆话中可以用于疑问句、陈述句反问句以及陈述句。陈爽在文章中把“在4”分为单用和并用两种情况。参照他的分类方法, 笔者把“在4”在栏杆话中的使用情况分为下面几类。
1. V﹢O﹢在4
你还吃在4?
可放心在?
2. 在3﹢V﹢O﹢在4
在3床上睡觉在4。
3. 处所词﹢有﹢O﹢在4
买个明天有雨在4。
屋顶上有个猫在4。
4. V/A﹢动态助词﹢在4
今天热着在4。
谁晓得你闲着在4?
5. 在3﹢方所词﹢在4
小张家在村子东边在。
镜子挂门上在。
椅子放在楼下在。
以上分类限于语料有限, 差错难免, 这个分类只是大致的一个勾勒, 并非绝对。在4的否定句有些特殊, 对举性句子中否定词可以为“不是”, 其他的情况下否定词为“冇”。在有“在4”的句子中, 我们发现“在3”也经常出现。上面的格式中有两处都有“在3”的影子。
“在4”的句法意义
黄小雪在文章中总结了“在4”的四种语法意义。陈爽也总结了“在4”的两种意义:时体意义和语气意义。结合他们的观点, 笔者认为栏杆话中在4的语法意义有以下三种:
1.表示状态的持续或是动作的进行。
今天热着在4。
吃饭在。
上面的例子如“热着在”表示“炎热的天气一直持续在, 不是一会儿的事”。“吃饭在”表示“吃饭”这个动作在进行着。
2.表示对事态出现某种变化的确认
车上有人在4。
明天有雨在4。
“车上有人在。”表示对“车上本来可能没人, 现在有人了这一事实的确认。”“明天有雨在。”表示对“明天天气变化 (雨天) 的确认。”“在4”表示对事态的出现变化的确认多出现在“处所词﹢有﹢O﹢在4”的格式中, “有”自身的主观的认知因素, 可能会影响句义的形成。
3.表示肯定和强调的语气
桃子搁在2桌子上面在4。
你还吃在4?
“在4”表示肯定的语气, 学者们早已用历史文献证明了。“在4”的肯定和强调语气是在历史中传承下来的。“桃子搁在2桌子上面在4”中句子的动作义由前面的“搁”承担, 句尾的“在4”表示一种肯定的语气, 确认动作的存在。“你还吃在”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吃了这么久了还没吃完。”整个句子强调的是“还吃”, “在4”在句尾形成的疑问句强调了整体的语气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结合语料和前人研究的观点对巢湖栏杆话中的“在”的使用情况作了一次浅析。目前巢湖方言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大多是方言词汇的研究, 其实巢湖的方言语法也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参考文献
[1]罗骥。北宋语气词及其源流【M】巴蜀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2]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M】语文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3]彭兰玉衡阳语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4]黄晓雪说句末助词“在”方言【J】2007, (3)
[5]陈爽汉语方言句末助词“在”的类型学考察及历史探源【J】惠州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1)
巢湖位处安徽省合肥市省会经济圈的中心区域, 近年来多次暴发蓝藻水华, 这与湖泊的富营养化及其环境演变过程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巢湖西湖区中心采集的湖泊沉积物柱状岩芯 (CH) 样品有机碳同位素 (δ13Corg) 、氮同位素 (δ15N) 、总有机碳 (TOC) 、总氮 (TN) 以及碳氮比 (C/N) 值含量进行实验测定, 利用氮同位素与C/N值的比较, 探讨不同深度有机质及其氮素来源, 进而分析巢湖湖泊富营养化与近现代的环境演变过程, 从而更好地为当今巢湖富营养化治理与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巢湖概况
巢湖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中部, 是合肥市的重要水源地, 也是我国富营养化最严重的三大湖泊之一。湖泊总面积760 km2, 东西长54.5 km, 南北平均宽15.1 km, 平均水深2.4 m;风浪扰动作用强烈, 入湖河流携带大量泥沙, 湖水总悬浮物含量高, 蓝藻发育, 透明度低, 湖泊基底是晚更新世的下蜀黄土层, 上部的现代沉积物厚度约为50~100 cm。近百年来随着流域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 巢湖的湖泊富营养程度不断加剧, 1962年巢湖市西南出口处建成巢湖闸使得湖水滞留时间显著增加, 汇水盆地中污染物大量排入湖中, 周边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湖泊水体受到更为严重的污染, 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强, 蓝藻水华问题日益严峻, 为此政府不断加强对巢湖湖泊污染的治理, “十二五”期间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达167个, 投资总额达113亿元。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巢湖淤泥质沉积厚度较大的西湖区31°33′44.6″N, 117°23′39.4″E位置 (图1) , 利用船只搭建水上作业平台, 使用荷兰Eijkelkamp公司生产的Beeker型沉积物采样器获取一根87 cm长湖泊沉积物柱状短芯, 而后用PVC管对岩芯进行密封保存, 运回实验室采取低温存放以防止样品氧化。为达到较高分辨率的要求, 样品处理首先对采集的岩芯进行拍照和岩性描述, 再每隔1 cm进行样品分割取样。整个岩芯主要是青灰色粉砂, 其中, 深度0~25 cm主要为青灰色细粉砂, 25~87 cm为青灰色中粉砂偶夹细粉砂层。
样品碳氮地球化学分析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表1) 。首先, 将样品加入5%的稀盐酸多次搅拌后在低温水浴环境下静置至少3h, 以便完全去除碳酸盐;再将样品置入离心管内, 用蒸馏水离心、清洗, 使其呈中性, 低温干燥去除碳酸盐的样品后, 研磨至粉末状;之后取10 mg左右样品通过EA3000型元素分析仪测定TOC和TN含量, 误差小于0.1%。碳氮比 (C/N) 根据质量比乘以1.167计算获得。有机质碳同位素 (δ13Corg) 和氮同位素 (δ15N) 组成根据有机碳含量和氮含量称取适量样品, 通过Delta Plus同位素质谱仪测定, 分析精度大于0.2‰, 结果以VPDB标准表示。
实验结果与分析
岩芯年代框架
本次采集的CH湖泊岩芯位于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的AC2取样点 (31°33′31″N, 117°24′17″E) 附近, 根据范斌采用的210Pb和137Cs比活度值, 计算出AC2孔层位13 cm处应指示的是1963年的沉积, 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325 cm/year。因此, 我们便以AC2孔沉积速率为参考, 计算得出CH岩芯是公元1738年以来的湖泊沉积。
碳氮地球化学指标分析
根据表1中的实验结果, 结合图2反映的δ15N、δ13Corg、TOC、TN和C/N值随深度变化的趋势分析, 可以看出, δ15N的变化值在77 cm以下有逐渐的上升趋势, 在83 cm出现一个峰值, δ15N值到达4.01‰, 在19~75 cm间δ15N值变化相对稳定, δ15N值介于3.33‰~4.78‰之间, 平均在4‰左右变化, 在75 cm处δ15N值达到5.11‰。1~19 cm间δ15N值出现了大幅度变化, 19~15 cm间δ15N值降低, 5~15 cm之间迅速增加后又有降低趋势。δ13Corg在53 cm以下相对稳定, 其值在-22.50‰上下波动, 变化幅度不大, 1~53 cm岩芯δ13Corg值总体呈下降趋势, 0~9 cm部分δ13Corg值迅速减少。TOC值在29~85 cm间呈相对稳定趋势, 71 cm时出现一个峰值, 1~29 cm样品TOC值呈阶段性上升趋势, 分别在1~11 cm、13~19 cm、23~29 cm三阶段上升, TOC最终增加到0.97%。TN在27 cm以下相对稳定, TN值在0.04%~0.06%间变化, 1~27 cm总氮含量不断增加, 1 cm处总氮含量达到了0.16%。C/N值在69 cm以下有剧烈的变化, 29~69 cm间变化幅度小, 数值维持在5~10, 1~29 cm出现小幅度剧烈变化后又处于稳定阶段。
成岩作用分析
巢湖CH岩芯中的有机氮含量变化主要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物源及湖泊初始生产力因素, 二是受到湖泊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早期成岩作用对于沉积物中化学元素的影响主要是沉积物有机质13C的亏损, 从而导致δ13Corg的降低;也有研究表明早期成岩作用中N会优先矿化, 有机质的选择性降解会致使C/N值的改变, 藻类有机质的降解使TN的含量降低, 且符合指数衰减模式, 进一步导致C/N值增加。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 早期C/N值在71 cm以下存在一个明显的增加区间, 存在上述描述的C/N值增加的条件, 但是从TOC、TN、δ13Corg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C/N值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源于TOC含量的增加, TN含量并没有发生显著的指数减少表现, δ13Corg的变化在C/N值和TOC变化峰值时的前一阶段处于稳定数值, 所以不存在沉积物13C的亏损和δ13Corg的降低。上述分析表明, 早期的成岩作用不会影响巢湖CH岩芯中TOC和TN含量及C/N值, 实验所得数据可以用来指示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和湖泊的初始生产力, 可以用来反映巢湖的富营养化与环境演化过程。
讨论
沉积物有机质来源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有两种来源, 分别为外源陆生植物和内源水生植物, 不同来源的有机质的含量与形成有机质的物源条件、搬运条件和保存条件关系密切。因此, 有机质的来源判定及含量分析能有效的反映形成有机质的外在条件。
湖泊沉积物C/N值可以大体判断有机质的来源是湖泊自生还是外源输入为主。陆生维管植物主要含有纤维素, 蛋白质含量低, 水中藻类植物主要含有蛋白质, 纤维素含量低。因此, 根据岩芯的C/N值可以分析有机质来源:藻类有机质C/N值在3~8之间, 陆生高等植物中C/N值约为20甚至更高, 土壤有机质的C/N在10~13。湖泊沉积物有机质C/N值大于8通常认为其受到了陆源和藻类有机质的相互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 结合图2和表2可以发现, CH岩芯沉积物有机质来源主要以湖泊自生为主, C/N值在样品中大部分均低于8, 只有部分层位间断性的达到8~13范围, 71~77 cm部分出现了异常的大于13的阶段, 这一现象说明巢湖CH岩芯沉积物大部分沉积时段有机质的来源都以湖泊自生为主, 部分年代由于极端洪涝事件等原因会出现水土流失, 使得陆源有机质大量进入湖泊, δ15N和δ13Corg降低, C/N值升高。根据《巢湖地区简志》记载, 清代296年中发生了大水55次, 平均每5.4年一次。岩芯深度63 cm以下, 约为19世纪中期之前, 巢湖的δ13Corg和其它指标数据变化频繁, 反映外源物质的输入较多。
上述分析可见, 总体上湖泊中有机质碳主要源于湖泊自生, 且岩芯δ13Corg值始终低于-20‰, 表明在湖心CH样点处, 有机质碳来源主要是以利用与大气保持平衡的水中溶解CO2为碳源的浮游植物为主。
氮的来源及其富营养化指示意义
含氮物质来源不同, δ15N会发生改变, 可以用来反映氮同位素的来源。不同物质来源, δ15N含量不同, 土壤流失氮的δ15N值在2‰~4‰之间, 人工合成肥料δ15N值在-4‰~4‰之间, 污水δ15N值在10‰~20‰之间, 大气沉降NO3-的δ15N值在0.2‰~0.8之间。
结合以上δ15N的指示意义和图2、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 巢湖CH岩芯21 cm以下沉积物δ15N值变化不明显, δ15N平均值约为3.8‰, 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 巢湖湖心沉积物氮素主要来源于水土流失。在3~19 cm阶段, 岩芯δ15N值变化明显, 平均值约为4.45‰, 其它数据也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 TN和TOC含量迅速增加, δ13Corg值迅速降低, 表明沉积物受外源影响强烈, 人工合成肥料等外源输入使得氮素含量增加。0~3 cm处δ15N值发生了下降, 平均为2.16‰。
根据表1和图2的数据, 综合以上讨论分析, 可以看出, 巢湖湖心CH样点的沉积环境变化主要分为五个阶段。深度63 cm以下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按照沉积速率约为19世纪中期之前, 巢湖的沉积物受外源影响强烈, 各地球化学指标数据波动变化大, 依据资料可以推论其主要是极端洪涝灾害事件造成的, 且这一段时期的总氮和氮同位素的含量都相对偏低, 说明湖泊初级生产力较低;第二阶段为深度25~63 cm (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 , 这一阶段的湖泊受外源影响较少, 各指标相对稳定, 外源输入较少, 说明该阶段人类对湖泊的影响较小, 湖泊仍处于初级生产力较低的阶段;第三阶段为17~25 cm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 δ15N、TN、TOC在总体上都出现了增大, 结合氮来源的分析, 说明了外源输入开始增加, 湖泊初级生产力开始提高, 湖泊的富营养化过程开始, δ13Corg值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说明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浮游植物开始生长, 因为浮游植物的生长利用空气中富含12C的CO2导致δ13Corg下降, 而且C/N值的下降也表明浮游植物贡献比例增大, 大型水生植物比例下降。第四阶段为深度3~17 cm (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 , 这一阶段TOC、TN和δ15N含量都迅速, 表明湖泊的生产力大大提高, 富营养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浮游植物被迫利用和富集15N, δ15N值增加, 生产力增加, 同时, δ13Corg值的减小说明1962年巢湖闸建成使C/N循环发生改变, 碳氮来源分离, 氮源需求量增加, 富营养化进一步促进藻类生长, 使得有机质分解作用增强, 产生更多的CO2被藻类利用, 从而导致了δ13Corg的降低。第五阶段为0~3cm (20世纪末期至今) , 数据较少, 但可以看出TOC和TN含量都在增加, δ15N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说明巢湖已经处于富营养化阶段。
结语
1) 巢湖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来源主要是以利用与大气保持平衡的水中溶解CO2为碳源的浮游植物为主, 且很好反映了两百多年来的巢湖区域的较大洪涝事件。
2) 巢湖湖泊沉积物总氮高低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主要受水土流失的影响, 之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加明显, 人工氮肥等对于巢湖沉积物中的氮元素影响比重增加。
3) 巢湖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处于相对稳定的自然状态, 受人类影响相对较小, 碳氮地球化学指标的较大变化主要与自然界的极端洪涝灾害事件有关;该时期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浮游植物的死亡沉积, 以湖泊自生有机质为主, 巢湖的湖泊生产力处于初级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湖泊的初级生产力提高, 富营养化开始, 湖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大, 可能与当时中国进行三大改造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人类的活动加剧了营养物质的输入, 藻类生长, 富营养化过程不容忽视。70年代以后主要是由于巢湖闸的建成, 原本半封闭的巢湖, 其湖水更替更加缓慢, 湖中营养物质富集更加迅速, 湖泊初级生产力迅速提高, 富营养化过程进一步加剧, 其中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外源输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由结果可见, 在整个刹车过程中温差电单体的平均理想功率输出大致处于30至40m W量级。另外, 刹车余热回收系统中热电材料的输出随刹车热流具有变化大、不稳定的特点。由于机动车刹车本身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因此欲实现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还需深入研究相应的刹车统计规律、电路储能和控制方案。
【巢湖的英文导游词】推荐阅读:
巢湖环境治理研究报告06-22
凤凰古城的英文导游词06-14
西湖英文导游词09-21
北京概况英文导游词10-17
宁波概况英文导游词10-24
苏州英文导游词范文11-05
浙江杭州英文导游词11-09
淮安英文导游词范文12-18
兵马俑导游词英文09-12
厦门中英文导游词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