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健康食品

2024-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营养与健康食品(精选8篇)

营养与健康食品 篇1

中医是中国特有的医学形式,本文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角度分析中医概念隐喻的表述形式和其文化特征,关注文化因素对于人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述形式的影响。分析表明,中医概念隐喻具有典型的汉语言文化特征,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受到社会文化和人们认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

一、概念隐喻

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通修辞格为代表,传统的隐喻理论是从修辞的角度来关注隐喻现象的。而二十世纪中期理查兹提出的相互作用论,开始关注隐喻的认知特征。莱考夫和约翰逊在 1980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现象做出了全新的阐述:隐喻无处不在,它不仅出现在语言中,也出在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中,人们用以思考与行动的普遍概念体系在本质上是隐喻的。他们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认知方式,是人们思维、行动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性方式。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 ,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活动。隐喻结构一般有两个域 :一个是结构相对清晰的源域,另一个则是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从结构上看,隐喻的形成是两个域之间的结构映射的产物,即用具体的`源领域向抽象的目标领域的映射。人们直觉地,本能地运用生活中具体的简单的事物来理解认知陌生的,未知的抽象的事物和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是建立在人类对自身和周围事物的认知经验之上。而隐喻的认知过程是建立在相似联想的心理机制上,必然会跨越不同范畴的鸿沟。隐喻是建立在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之上的,而对这种相似关系的确认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新的认知将在隐喻的过程中产生。

莱考夫把概念隐喻分为三类:方位隐喻,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方位隐喻是参照空间方位而建立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问方位来自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如,上下、前后、内外、开关、深浅、中心和外围。结构隐喻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建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叠加,用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词语来讨论另一个概念 ,这两个概念的认知域不同,但是它们各 自的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本体隐喻是人类将物体的经验作为我们表达抽象概念表达的基础。人们把抽象模糊的思想看作有形的实体,从而能对其进行量化辨别其特征。本体隐喻中最常见的是容器隐喻,将常见的无形的抽象的事件、活动、状态看作具体的有形的容器。

二、中医概念隐喻的表述形式

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 ,中医一直备受关注,但是以前的研究多侧重于医学方面,很少有从认知角度对中医概念进行探究。中医中存在着一种类似于隐喻的认知方式。《素问 -示从容论》日:“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其中的“援物比类”是从两个或两类对象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出一个对象可能具有另一或另一类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属于一种从个别到个别或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形式有“我”而及“彼”。中医在认识疾病现象,探索人体生理病理规律,建立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都运用这一方法。这种比类的方式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的相似性的类比,只是一种中医的诊断方法。我们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学的角度,对中医概念隐喻背后隐藏的人类思维和文化活动进行关注。

在中医中,概念隐喻是普遍的,是无处不在。它不是作为一种语言的修饰方式而存在,而是充分体现了中医对于人体,病因,病症,和治疗的认知。在解释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时,运用了人类社会结构和自然现象的概念,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水为阴,火为阳,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在解释人的生理结构时,则通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象来认知人体结构,如<灵枢>说:“天远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 日月,人有两目”;而<素问>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以官位职能来认知人体以及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在辨析病因变化时,运用自然界风、寒 、暑、湿、燥、火的特征作来说明病因病理;在确定治则时,将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运用其中。如<温病条辨·治病法论>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而具体的疾病治法如:“增水行舟”法、“釜底抽薪”法、“提壶揭盖”法、“导龙人海”法、“引火归原”法等都是运用了隐喻的认知方法。

营养与健康食品 篇2

近几年,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食品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大众开始将目光聚焦于具有保健功能的营养保健食品上。营养保健食品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改善生理机能的功能, 为满足大众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 营养产业开始致力于营养保健食品研发。

营养保健食品基本概述

营养保健食品概念

营养保健食品目前尚无统一概念, 卫生部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对营养保健食品定义:适用于特定人群, 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具有调节作用的食品;美国将保健食品定义为:含有生理活性成分, 具有促进健康或防治疾病的食品;日本将保健食品定义为:在特殊用途食品中附有特殊标志, 以保健为目的且食用后可达到该保健目的的食品。

营养保健食品的特征

营养保健食品具有以下特征: (1) 营养保健食品必须是食品, 具有卫生、无毒、无害、安全等一般食品具备的基本特征, 且具有形、香、色、味等感官性状, 同时还应含有一种或数种营养素, 但保健食品并不能作为提供各种营养素的主要途径; (2) 营养保健食品是为特定人群设计的, 其与一般食品的使用范围不同, 必须具备一定的保健功能; (3) 营养保健食品的主要目的是调节机体功能, 与药品不同的是, 其不能达到治疗标准, 虽然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可以食用保健食品, 但并不能代替药物的作用。

我国营养保健食品研发现状分析

婴儿营养保健食品研发现状

1.增强婴儿免疫力的营养保健食品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 可提高婴幼儿抵抗疾病的能力。鲜牛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免疫物质, 但经加热杀菌后免疫物质几乎被破坏, 为达到增强婴儿免疫力的目的, 研究人员在奶粉中添加一定量的免疫物质, 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

双歧杆菌对肠道内有害菌群具有抑制作用, 能促进机体吸收钙、铁等元素, 是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且其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疗效显著, 所以国内外也有生产厂家向奶粉中添加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2.促进婴儿细胞发育的营养保健食品

婴儿体内酶活力较低, 且从食物中摄取是唯一的途径。牛磺酸具有调节神经传导、促进机体发育的作用。人乳中牛磺酸含量最高, 牛奶中牛磺酸含量仅为人乳的10%, 目前已研发出各种含有牛磺酸的婴儿奶粉。

DHA是组成母乳的重要成分, 能促进婴儿神经系统、视觉功能发育。市场上已有众多添加DHA的婴儿食品出售。

青少年保健食品研发现状

1.补充营养素的营养保健食品

部分青少年因缺乏某种营养素出现营养不良情况, 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为转变这一局面, 研发出补充钙、铁、维生素等具有促生长发育的保健食品, 市场上补钙、补锌等保健食品种类较多, 常见的有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等。

2.改善视力类的营养保健食品

受读书时间过长、过度疲劳、贫血等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近视率不断上升。目前, 已开发出以鱼油、中药等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 这类保健食品对改善视力具有积极作用。

孕妇保健食品研发现状

1.补充叶酸类的营养保健食品

叶酸是细胞生长、增殖的重要物质, 如果孕妇体内缺乏叶酸, 极有可能造成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 增加无脑儿的发生风险。目前市场上推广的孕妇专属保养品铁质叶酸片, 能为孕妇补充叶酸, 有效预防早产、婴儿腭裂等先天畸形。

2.补充矿物质类的营养保健食品

孕产妇营养不良会对胎儿造成较大影响, 甚至导致胎儿死亡。为适应我国孕产妇生理营养结构、满足膳食补充需求, 开发来孕妇专用的钙铁锌补充胶囊。

中老年保健食品研发现状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保健食品有老年奶粉、豆奶粉等, 同时还有含有多种功能成分配合的套餐类食品, 如维生素C、维生素D、卵磷脂等, 具有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记忆力、抗疲劳、延缓衰老的作用。

致力营养事业, 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研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保健食品

我国地广物博, 拥有丰富的天然野生草药资源。这些中草药具有多种功能, 是研发保健产品的重要原料。因此, 营养食品企业应充分挖掘传统中药关于食疗、食补的经验, 利用高新技术, 选择配置中草药, 提取中草药功能成分, 或利用微生物工程生产功能原料, 设计出具有不同功能的保健食品。

大力发展第三代保健食品

我国营养食品企业应致力于研发第三代保健食品, 为营养保健食品走出国门奠定基础。相关企业应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 重点研究功能因子的构效、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等。应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研究各种功能因子的作用机理及毒性作用, 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这类因子, 采用外加法进行第三代保健食品生产。

增强保健知识宣传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保健食品科普教育力度, 向大众发放营养知识手册等, 加深民众对营养保健食品功能的认识, 避免受到广告影响。保健食品权威部门应定期组织召开电视讲座、学习班等活动, 借助媒体资源向受众普及保健知识, 增强国民健康保健意识, 引导其进行正确消费。

结语

营养与健康食品 篇3

【关键词】营养健康食品;发展;市场

就当前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现状来看,我国的食品行业还没有对营养健康食品进行清晰的划分与界定,食品生产企业或者将产品定位为保健食品,或者将产品划定在普通食品之属。这和国际上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道路有所偏离,而且我国的中药营养文化绵延数千年,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此种情况下的营养健康食品现状无法满足我国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

1改革开放对以来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现状

为了分析我国发展营养健康食品的必要性以及未来市场,首先要了解我国当前的营养健康食品与市场现状。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得到快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受到国际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影响,我国食品工业得到了日益增长的发展速度。而且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例如20世纪80年代,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主要是啤酒、饮料等,到了21世纪初期,饮料行业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划分为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等不同的种类,同时期得到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还包括速食行业、调味品。

很显然,不同食品行业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从当前食品行业特点来看,与国际各国相比,我国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随着食品加工行业的继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健康食品会逐渐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新秀。目前,营养健康食品的市场正逐渐转好,营养健康食品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对于这一现状的出现,主要由营养健康食品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决定。

2我国发展营养健康食品的必要性

2.1国际市场发展的影响日本在20世纪末期,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出现了许多虚假广告以及虚假产品,对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对消费群体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扭曲了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看法。为此,日本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规范化措施:其一,对营养健康食品建立也严格的审核体制,对所有的营养健康食品进行检测与审查,直至2005年初,通过日本营养健康食品审核通过的种类共有470多个。这一举措,重新树立了营养健康食品在日本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改善了其对营养健康食品的消费观念,促进了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其二,简化审核制度,采用标签与行业协会结合的方式。主要表现在:①要求营养健康食品的材料高质量,即采用功能与成分接近天然以及有机的食材,保证产品安全;②严肃打击过渡包装、虚假宣传,以降低产品的营销成本。自营养健康食品的概念替代原来的保健食品以来,不仅包装上更加简单,销售额也提高到原来的四倍多。

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初期,我国消费者认为所谓营养健康食品已经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测与认可才会出现在市场上,于是对营养健康食品产生了过高的期望,感觉其应和药物具有相同的效果,而且能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在加上生产企业的过渡宣传与推销,造成了严重的市场混乱,一度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打击很低的现象。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发展处于缓慢阶段。为此,我国也开始思考是否对营养健康食品设立专门的食品检测和审核制度,恢复和发展营养健康食品市场。

2.2医疗费用高速增长的思考从医疗上来看,主要的消费包括治已病与治未病两种。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医疗总费用是145亿元左右,到了2007就猛增为10966亿元,增长了近76倍之多,人均也达到了844元。在这种环境之下,我国居民医疗支出占到人均总消费的约55%。可以说,医疗费用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一项主要消费,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此处提到的治未病与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病等有所差别,这里主要是指人们对身体疾病的预防。无病防病已经成为维护我国乃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显然,预防能够使人们对治病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而且效果较为显著。若不能及时做到防病这一措施,医疗费用必然只增不减,从预防的角度考虑,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迫不及待。

2.3食物成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食品生产行业以及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养殖方式、食物种类以及土壤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食物的组成成分也和以往有所不同。据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测定的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1963年降低了很多:菠菜降低了79%,油菜、茼蒿降低了60%,白菜降低了49%等。

另外,在进行食品的加工中,添加的一些酸、碱、氧等物质,加热以及生产设备等都会造成营养成本的破坏或者降低。食品的精加工会对食物造成更大的损坏。比如,精面粉中的核黄素要比全麦面粉中的低80%左右,烟酸降低75%左右,硫胺素降低60%左右,叶酸降低40%左右,锌与铁分别降低了70%与64%左右。总而言之,当前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比以前降低了很多,且整体含量不平衡。如此以来,对于每个居民而言,几乎已经无法实现饮食搭配的营养均衡。

3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市场分析

3.1人们健康意识增强,逐渐促进营养健康食品消费市场有关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城市居民中80%以上具有相应的营养知识;75%的家庭平时比较关注家庭成员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大于30%的居民有已经的营养健康食品消费经历。2010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已经超出了45%,人口城市化在改变居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开始逐渐带动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发展。

3.2亚健康人群呈增加趋势,促进市场对营养健康食品需求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从提倡饮食中摄入的钙的含量还不足人体摄入标准的一半,有5.8亿居民处于缺乏维生素A的边缘,约2亿居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还有1.6亿居民的蛋白质摄入量明显不足。我国新生儿体重偏低的占到总数的15%左右,6岁以下的儿童有发育迟缓现象的占到总数的30%左右;2亿人体重超标,其中30%处于肥胖状态,高血压居民数约1.5亿,高血脂居民数约1.6亿,其中25%患有不同程度的血糖疾病。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亚健康居民总数已经占到我国总人口的60%多。而且2005年我国的老龄化(60岁为界)人口已经达到1.5亿,以后仍将以3%左右的速度增加,老龄化人均将会成为营养健康食品的主要需求群体,因此必然促进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继续发展。

3.3人均收入增长,具备消费能力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品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而且速度较高,1978——2006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出现了7%的涨幅,而且城镇居民的存款增长速度达到了25%。对于人类而言,健康是最基本的条件,是保证居民正常生活与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城镇居民而言更是如此。从以上数据推断,到2022年的左右,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将比现在增加一倍,对于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3.4国外投资对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推动相关数据显示,仅200年的前三个季度,我国营养健康行业已经获得国外风险投资5亿多美元,其中营养健康食品所占比重最大。而且以大部分国外营养健康食品风投看好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前景。大量外来资金将大大缩短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研发周期,提高產品质量,提高我国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加快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

4总结

我国是较早具有营养健康学的国家,从传统的中医学开始,我国医疗行业就十分重视营养健康食品对疾病的防治作用。我国的中医营养学,拥有先进的营养健康以及疾病预防理念,这都将成为我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以及市场发展的基础动力。

参考文献

[1]闫庆松.日本健康食品市场准入及法规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1,(01).

[2]陈楚华.略谈湖南营养健康食品发展之路[J].中国食品,2012,(22).

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 篇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是为满足社会对食品、营养等相关领域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培养较高水平的从事食品营养、营养指导和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其目的是以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形式培养相关行业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和课程设置

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专科)的基本要求: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人体医学、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营养学、食物营养学、营养与健康、食品卫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人体营养保健、常见疾病的膳食防治、营养食谱制定与膳食营养计算与评价、社区营养改善项目实施的基本技能以及食品卫生管理的初步能力。

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独立本科)的基本要求: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食品化学与分析、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营养学、营养与健康、疾病的膳食营养治疗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人体营养保健、食品生产与开发、各种疾病的膳食防治与指导、营养食谱制定与膳食营养计算与评价、社区营养调查与改善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的技能,具有独立解决有关疾病与营养、食品与营养、营养与健康等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专科,专业代码:A081310)课程设置:

1.医学基础总论;2.临床医学总论;3.基础化学;4.生物化学(四);5.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学;6.基础营养学;7.食品加工与保藏(专);8.人体营养;9.食品卫生学;10.疾病的营养与防治;11.中医营养学基础;12.食品卫生法规与监督;13.烹饪营养与膳食管理基础。

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代码:B081311)课程设置:

1.食品化学与分析;2.实用卫生统计学;3.流行病学;4.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5.营养学(一);6.临床营养学;7.中医营养学;8.食品毒理学;9.新型食品概论;10.食品加工与保藏(本);11.社区营养学;12.烹饪营养学(一)。

三、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食物结构和食物消费中的不合理状况日益显露,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并存,不科学、不文明的食物消费习惯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患高血压病人数1.6亿多,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另外,在我国有2.5亿人由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造成缺铁性贫血,有60%的成人正在步入亚健康状态。尤其是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比照,中国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严峻的现实令中国营养专家们、食品专家们意识到,在国内开展公众的营养干预和指导已成当务之急,尽快引导我国食物发展步入科学轨道、加大食物结构的调整力度变得刻不容缓。以传统的饮食文化来优化食物与营养结构,并与预防营养性疾病相结合,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已迫在眉睫。此外,社会对懂

营养知识、食品知识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有资料显示,中国真正该方面人才仅有3000人左右,也就是说中国每65万人“共享”1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而在北京、广州等发达城市,该方面人才绝大部分分布在医院等机构,为特殊人群服务。单就营养师而言,北京目前日接待能力在300人次以上的会员餐馆有1.1万家、各类高校200余所,再加上300人以上的机关单位和企业公司,至少需要专业营养师2万人。以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为例,按照国际通行的“每300人当中有一个营养师的比例”计算,广东省至少需要营养师30万名。而广东省目前正规营养师数目还在3位数以内,缺口大得惊人。目前,我国消费领域最为突出的矛盾是日益增长的食品质量、安全需要与现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运输和流通状况之间的矛盾。研究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开展公民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组织健康食品加工生产都需要营养、食品与健康的专业人才。

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就业领域包括:医院、卫生防疫、食品质量检测、幼教、食品加工与销售、饮食业等。该专业形成的职业将成为我国新世纪最热门的职业之一。

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各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研究所、食品行业、医院、宾馆、酒店、学校、食品进出口部门等等。可从事食品检验、品质管理、食品质量分析、卫生监督、营养治疗和保健、营养教育、餐饮管理、食品营销与贸易等工作。

专业代号:A081310;专业名称:营养、食品与健康(专科)

注:“标准号”为2002年以前使用

序号 类型序号 课程代码 标准号 课程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001 002 003 004 004 005 005 006 006 007 007 008 008 009 010 011 012 101 102 103 104 105

03706 03707 04729 00018 00019 05735 05736 05737 05738 05739 05740 05741 05742 05743 05744 05745 05746 05747 05748 05749 05750 057

5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大学语文

学分 类型 2 4 4 2 2 6 2 5 1 4 2 3 1 4 4 6 4 6 8 4 4 4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选考 选考 选考 选考 选考

考试方式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实践考核 笔试 实践考核 笔试 实践考核 笔试 实践考核 笔试 实践考核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3015 计算机应用基础 3016 计算机应用基础

医学基础总论 医学基础总论 基础化学 基础化学 生物化学

(四)生物化学

(四)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 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 基础营养学

食品加工与保藏(专)人体营养 食品卫生学 临床医学总论 疾病的营养防治 中医营养学基础 食品卫生法规与监督 烹饪与膳食管理基础

00988

食品营养学

选考

笔试

相关说明 开考方式 报考范围 主考学校 课程设置 毕业要求

面向社会 全省

南方医科大学

必考课程12门,共56学分;选考课程6门,共32学分;加考课程门,共学分;

1.101至104选考课要求至少获得12学分。

说明

2.医学、药学、护理学或其他医学相关专业的中专或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可不考医学基础总论(含实践)、基础化学(含实践)、生物化学

(四)(含实践)三门课程,但须从101至106选考课中选考其他课程满足本专业规定的学分。

备注

专业代号:B081311;专业名称:营养、食品与健康(独立本科段)

注:“标准号”为2002年以前使用

序号 类型序号 课程代码 标准号 课程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001 002 003 003 004 004 005 005 006 007 007 008 101 102 103 104 104 105 106 106 107 108

03708 03709 05753 05754 05755 05756 05757 05758 05759 05760 05761 06999 00015 05762 05763 05764 05765 05766 05767 05768 05769 05770

30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食品化学与分析

食品化学与分析(实践)实用卫生统计学

实用卫生统计学(实践)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实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营养学

(一)营养学

(一)(实践)毕业论文 英语

(二)临床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 食品毒理学

食品毒理学(实践)新型食品概论

食品加工与保藏(本)

食品加工与保藏(本)(实践)社区营养学 烹饪营养学

(一)学分 2 4 5 1 4 2 4 2 5 6 2 不计学分 14 8 8 3 1 4 4 2 4 4

类型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必考 选考 选考 选考 选考 选考 选考 选考 选考 选考 选考

考试方式 笔试 笔试 笔试 实践考核 笔试 实践考核 笔试 实践考核 笔试 笔试 实践考核 实践考核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实践考核 笔试 笔试 实践考核 笔试 笔试

根据粤考办[2008]4号文件《转发全国考办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营养、食品与健康(专科)的补充说明》,调整本专业的考试计划。(详细请点击查阅)25 26 27 28 29

201 201 202 202 203 203

05735 05736 05739 05740 05741 057

42医学基础总论 医学基础总论 生物化学

(四)生物化学

(四)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 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2 4 2 3 1

加考 加考 加考 加考 加考 加考

笔试 实践考核 笔试 实践考核 笔试 实践考核

相关说明 开考方式 报考范围 主考学校 课程设置 毕业要求

面向社会 全省

南方医科大学

必考课程8门,共37学分;选考课程8门,共54学分;加考课程3门,共18学分;

1.101至108选考课要求至少获得34学分。

说明

2.凡国家承认学历的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非本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需加考201至203三门课程。

3.本专业仅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

备注

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 篇5

【摘要】

生活在当今一个物质丰富,医疗水平高的时代,仍然有很多人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而究其原因饮食习惯的不科学、生活习惯的不规律是根本。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国人,成为城市流行病、常见病。

【正文】

21世纪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世纪。我国人民正在为建成“全面小康”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谓“生活方式疾病”,或曰“富贵病”也大幅度上升,成为城市流行病、常见病。据统计,人们常说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所引起的疾患不但成为多发的老年病,甚至在中青年中的比例也在增加。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物资短缺、食物单调,想吃的东西买不到,现在商品琳琅满目,许多人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应当怎么吃了。膳食结构的变迁直接导致了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可以说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有必要在全民当中提倡通过合理膳食改变膳食模式,从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在20世纪,现代营养学发现了基本的营养素,并建立了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标准;但现代营养学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平衡膳食的理论,其主要目的是强调通过由天然食物组成的日

常食谱,不仅可以提供热量和基本的营养素需要,而且在支持机体生长发育、保持合适体重、预防营养缺乏症发生的同时,能够减少同营养过剩相关疾病的发生。食品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从食物中吃出美丽来,就要注意生活的饮食习惯。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

我国政府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它是根据平衡膳食理论制订的饮食指导原则,是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的陈述性建议,目的在于优化饮食结构,减少与膳食失衡有关的疾病发生。在1997年4月,政府再次发布了修改后的新的膳食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三、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六、吃清淡少盐膳食;

七、饮酒要适量;

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后期,活泼好动,运动量大,加上繁重的脑力劳动和紧张的学习等,是一生中各种营养素需要量最大的时期。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对营养素的来源和食物分类了解较少,不懂得如何合理安排膳食,这些问题将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由于营养知识的缺乏,不少人对“吃好”的认识出现偏差,误认为把肥甘厚味,香甜美味的东西吃个心满意足,就是“吃好”,以至于过量摄入油脂、糖类等高热量食物,结果是在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中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与膳食营养摄入不当有关的疾

病,显著增多,这说明物质条件改善后普及营养知识,教会人们合理营养是一项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重视营养科普,让人民群众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张,可以预防许多疾病。采取 有效的营养措施,能大幅度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北欧国家芬兰,有一个省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芬兰将该省作为这些疾病的重点防治试点省,5年内用于宣传教育和防治措施的经费约100万美元。此后该省居民因心肌梗死、脑血栓、脑溢血发生偏瘫的患者数目大幅度减少,五年内总共节省了600万美元的医疗支出,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事例。国家的重视,各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将有利于营养健康理念的推广,有利于全民旧传统观念的改变,有利于全民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民族昌盛,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赵霖教著 《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

食品营养与健康 课程论文 篇6

海南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大作业

课程:食品营养与健康 姓名:张景龙 学院:经济与管理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号:20110602310034 电话:***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通过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学习,了解到了许多重要的、实用的、平时很少关注的关于食品与营养方面的知识。以下是我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七大类营养物

(一)糖类

1、糖类是人体最主要供能的物质,也叫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碳水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2、糖类可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甜度最高的糖,主要存在于水果,蜂蜜中)等,双糖包括蔗糖、乳糖和麦芽糖。寡糖包括异麦芽低聚糖、棉子糖、水苏糖和低聚果糖等。多糖主要包括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果胶等。

(二)脂类

1、脂类分为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和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和固醇)。

2、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动物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很少,植物油中则比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有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等,而饱和脂肪存在于畜产品中,例如黄油、干酪、全脂奶、冰淇淋、奶油和肥肉,以及某些植物油(椰油、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中。植物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较高,营养价值比动物脂肪高。

3、膳食中饱和脂肪太多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因为脂肪和胆固醇均会在血管内壁上沉积而形成斑块,这样就会妨碍血流,产生心血管疾病。多摄入些单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需要注意反式脂肪酸(学名氢化植物油),它的生命力强,不易腐败变质,利于被加工食品的长期保存,但它危害人体健康,少食含它的食物为宜。

4、类脂包括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磷脂,它是细胞膜和血液中的结构物,在脑、神经、肝中含量非常高,卵磷脂是膳食和体内最丰富的磷脂之一。四种脂蛋白是血液中脂类的主要运输工具。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可溶性脂蛋白在血浆脂蛋白在动物体内脂质的运输方面起重要作用,脂蛋白中的脂质还能与细胞膜的组分相互交换,参与细胞脂质代谢的调节;此外,血浆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疾病之间有密切关系,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

(三)蛋白质

1、蛋白质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其中一些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之为“必需氨基酸”。对成人来说,这类氨基酸有8种,包括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对婴儿来说,有9种,多一种组氨酸。

2、营养学上根据食物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将食物蛋白质分三类: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引起蛋白质缺乏的原因有: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蛋白质消耗,消化吸收不良,蛋白质合成有障碍,和蛋白质分解过甚损失过多等。

3、有些肽和氨基酸具有特殊功效,如:牛磺酸,能促进婴幼儿脑组织和智力发育,抵抗心力衰竭,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具有抗氧化和解毒作用。精氨酸,对伤口愈合有显著作用,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四)水

1、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内水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饮用水,食物中的水和体内生理活动产生的水。

2、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坏习惯:

(1)饮水机从不洗。饮水机三个月不洗就会繁衍大量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危害人体健康正确的做法是一月清理一次,夏天两周清理一次。

(2)自来水一烧开就喝。经过氯化消毒的自来水,氯与水中物质结合,会生成卤代烃等致癌物。正确做法是:将自来水放置一会再烧开,水快开时把壶盖打开,水开后等三分钟再熄火。

(3)爱喝瓶装水。瓶装水的聚酯瓶往往含有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的物质,应尽量少喝。(4)每天喝不够六杯水,也就是1200ml的水。

(5)不按体质喝水、以饮料代水。其实白开水是最好的饮品,我们要按自己的体质补充水分。环境温度高,劳动强度大时需要多喝水。参加运动的孩子要积极主动得补水。

(6)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不要在自己已经感到口渴难耐时才喝水,要定时适量的补充水分。便秘时可喝些蜂蜜水或果蔬汁,胃寒的人少喝性寒的绿茶、凉茶、果汁,多喝暖胃的红茶、姜汤。

(7)晨起不喝水,到老都后悔。早起时喝清澈的水、柠檬水,便秘的人可喝些淡盐水。(8)吃咸的东西没能马上补水。(9)睡前不喝水。睡前要喝少许的水。

(五)维生素

1、维生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素,虽然含量少但作用极大,好比饭中的调料。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

2、目前所知的维生素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1)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力,预防夜盲症;维持上皮细胞组织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加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干眼病。

维生素D:调节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进吸收利用,促进骨骼成长。

维生素E:维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谢;维持中枢神经和血管系统的完整。维生素K:止血。它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还能促使肝脏制造凝血酶原。小儿维生素K缺乏症

(2)水溶性维生素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3、缺少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维生素A也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延缓细胞衰老。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缺乏会引起坏血病,多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中,还可以抗氧化,美容养颜。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缺乏会引起佝偻症。

(六)无机盐

1、无机盐在体内含量极少,却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目前人体已经发现20余种,其中大量元素有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有铁、锌、硒、钼、氟、铬、钴、碘等。

2、如果注意饮食多样化,少吃动物脂肪,多吃糙米、玉米等粗粮,不要过多食用精制面粉,就能使体内的无机盐维持正常应有的水平。

3、人体钠的主要来源为食盐、酱油、腌制食品、烟熏食品、咸味食品等等。我国人民的食盐摄入量偏高,应注意控制。钙是骨骼、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缺钙可导致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等,亦可导致抽搐症状。老年人更要注意钙的补充问题。钙主要存在于奶类制品和绿叶类蔬菜中。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铁与人体的生命及其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铁主要存在于红肉(牛、羊肉),叶菜类蔬菜(特别是菠菜)中。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部分。缺碘会导致呆小症、儿童及成人甲状腺肿等。常见含碘丰富的食物是海产品,如海带、紫菜、干贝、海参等。沿海地区居民常吃海产品及内陆地区居民食用碘盐是保证碘代谢平衡最经济方便及有效的方法。锌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儿童缺锌可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孕妇缺锌可导致婴儿脑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即使出生后补锌也无济于事常见含锌丰富的食物是肝、肉类、蛋类、牡蛎。

(七)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它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可以增强肠道功能,利于粪便排出,控制体重和减肥,在胃中吸水膨胀使人产生饱腹感,还可以消除毒素,降低血脂,改善肠道菌群,延缓身体衰老,主要存在于蔬菜中。

二、学习收获总结

(一)通过对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知识,消化系统的构成和不同食物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吸收情况。

(二)学到了不同食物的特点、属性、营养成分含量、储存方式、注意事项及适合人群等,如大豆、坚果、水果类(芒果、香蕉、草莓、樱桃、火龙果、枣、梨、荔枝、菠萝等)、肉类、蔬菜类等。

(三)我还了解到了许多生活的小窍门,吃巧克力时最好选择纯度高70%的黑巧克力,怎样挑选鸡蛋、酱油、面包,买包装食品时注意查看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相对比较安全的食物。识别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如:卡拉胶、果葡糖浆、三聚磷酸钠等,知道它们的危害和用途。

(四)如何用体质量法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

(五)了解了些关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通过改善自己的饮食来预防这些疾病,保持摄入的三种脂肪酸按1:1:1的比例,控制体重,限制钠的摄入量,限制饮酒等。

(六)关于营养与美容的知识,如:锌、维生素C、胶原蛋白、维生素A、E可以养颜,胡萝卜素、硒和维生素C可以明目,酸奶、核桃和花生可以秀甲等。

食品营养专业英语实践与探讨 篇7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英语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85%的科研资料、书籍、期刊、内容报告书和专利说明书等是以英语出版的。90%的国际学术会议和专业博览会等会议语言统一使用的是英语。食品产业作为一个近年来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一次性消费品产业。数家世界200强食品业巨头都已经落户中国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商业贸易合作日益增多。所以,无论是作为一名大学学生,还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或是为了将来在食品行业工作,都要求学生不仅应具有较高的一般基础英语水平, 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英语水平。特别是针对于食品专业英语知识,更需要加强学习和练习,适应将来在食品科学领域各方面的应用。

2.学 科特点

食品科学是一门以食品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科学。为了研究食物的自然特性,食物变质的原因、食品的生产过程,以及提高人们消费食物的质量,在这里,工程的,生物的,以及物理的知识和手段都得到了综合的应用。所以一般本科教学包括多门专业课程,有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工艺,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但是,就是因为食品科学这一交叉渗透的特性, 使得这一学科专业英语的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本科学生的基础英语只达到了CET-4的水平,再加上大量的食品专业英语词汇,使许多学生很难掌握专业英语知识的运用和技巧。食品专业英语的表述要求精炼、准确、严谨,句子文体要求多采用被动语态、动名词、不定式和名词化结构。专业词汇量非常大,涉及了生物学、化学、微生物,以及食品或与食品相关的半专业词汇和专业词汇, 而且很多专有词汇是转化、合成和派生出来的。所以,专业外语的学习和教学是具有一定自身特殊性的。

3.教 学目标

食品专业外语教学的目标符合专业外语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在大学这一学术环境下, 通过对学科内专业外语的学习,实现在学术领域和专业领域运用双语,即英语和汉语的交叉,能够进行专业内的翻译,阅读食品类专业文献,写作学术论文,用英语作学术报告等,使英语真正成为一个在食品领域工作和学习的工具,能用英语参与各种国际化学习和交流,并获取英语的食品发展新动态和新信息。

4.教 学内容

在食品专业外语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即老师讲解、学生聆听的方式。老师常常逐字逐句地翻译讲解句子和段落大意,学生做笔记,有时也会听写学生或让学生翻译某一句话;考试时,则采用填空、选择和翻译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单词和文章内容的识记情况。这样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学的都是哑巴英语,逐渐对课程和外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虽然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掌握一些专有单词和词汇,但往往不能做到运用自如,在做学术交流报告时仍然不敢开口, 在国际会议上无法和外宾专家交流,特别实在阅读文献和论文写作方面,仍旧感到十分吃力。

为了提高食品专业外语的教学效率, 应该以传统得教学为基础,引进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模式。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还是围绕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在听的方面,主要训练学生听外文公开课课或报告,并能做简单的内容笔记; 在说的方面, 主要训练学生用英文做简短的学术报告;在读的方面,主要训练学生阅读英文文献资料的能力;在写的方面,主要训练学生英文专业论文和报告的写作。对专业词汇的掌握,一定不能局限于死记硬背,而要达到熟练地掌握和记忆,特别是基础专业词汇。围绕着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4.1多 媒 体 教 学

把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的公开课作为素材,利用大量课堂时间,做片段性的听写练习,训练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强化专业外语运用, 特别是为有出国留学打算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4.2场 景 模 拟 训 练

第一可以组织进行国际会议的模拟, 拟定一个食品行业研究的热门主题,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并行进角色扮演。充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特别面对问题时的反应能力,并且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组织语言,准确并且有条理地表达。第二可以组织学术报告会的场景模拟,将学生分组,选取食品领域自己擅长的主题和内容,用英文做10分钟的多媒体报告,可以提问和互动,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专外的积极性。

4.3做 针 对 性 技能 训 练

可以组织集体文献精读练习,选取有质量的、较浅显易读的综述性文章,组织精读课。不仅可以在科研论文的文法特点上做以讲解,还可以讲解英文论文的规定格式、要求、难点及注意点,以及投稿稿件的相关要求,特别针对中国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着重解析。在此基础上,完全依照国际英文期刊对投稿稿件的要求,让学生撰写相关英文科技论文,使学生熟悉国际学术期刊稿件的要求和形式, 提高专业科技英语的写作能力。可以经常练习撰写论文摘要、会议纪要和商务邮件,可以有若干主题,把撰写英文综述作为家庭作业。

5.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英语长达16年时间,但成效却不显著,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深思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像人们常说的一样,英语教学教得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语言背后所浓缩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和人文精神。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常常就是这些中西方思想文化差异的体现。

5.1逻 辑 错误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字母、单词上,写作的时候总是生搬硬套,总是想用英语还原脑子里的汉语句子,结果当然事与愿违,表现为词不达意,逻辑混乱,语法错误频繁出现,表达更是我们所说的Chinglish,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看不明白。中国学生不明白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在英文中是找不到相对应的,甚至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表述。要让学生在食品专业外语的教学中感受到这点, 只能够在平时的练习中把多典型错误的例子拿出来讲解, 一点一点地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

5.2批 判 性 思 维

西方教育贯穿始终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特别是在学习和做科研的过程中,这一点在写作的时候也有体现。比如学校小论文的写作常常以议论文的形式,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找出问题,对传统认识和观念进行质疑,诞生新的观点,并且能找出足够的证据支撑这一观点。在写科研论文时也要注意,不要拘泥于固有的结果,实验证据要从多方面进行验证,不要害怕错误,而重视思考验证的过程,这样才能做到不拘一格、独到创新。所以,在做各种练习时,无论是说还是写,要多鼓励学生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理论和观点,形成一种学生能各抒己见的良好学术氛围。

5.3抄袭

在多篇关于专业学术外语教学的外文文献中都有提到,在中国教育文化和西方教育文化中, 对于抄袭的态度是有不同的。在西方,抄袭是被严格禁止的,抄袭行为被视为违法行为;而在中国,很多地方抄袭学术论文的现象在本科学生中并没有得到严格管制,抄袭的定义也比较宽泛。所以,在教授学生英文论文的写作时,必须明确抄袭的危害,让学生改掉自己不动脑思考、胡乱粘贴、拼凑文章的坏习惯。

6.结 语

加强食品科学专业英语教学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专业英语教学只有不断地思考、摸索、实践及改革,总结出一套适合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才能提高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摘要:在原有专业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在实行教学改革的同时,改变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施行反转课堂教学,并结合专业外语教学的特点和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常见的问题与误区,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对专业外语学习的兴趣。

儿童的健康与营养 篇8

1.偏食

多数父母缺乏最基本的营养常识,尽管想给孩子补充营养,却不知如何选择。而且,父母不良的饮食习惯及不正确的引导、暗示也是造成儿童偏食的主要原因。

2.加工食品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加工食品泛滥。食品经过多道工序加工会使营养素大量流失,只剩下低品质的“热量”,并且其所含的添加剂也会增加儿童发育并不完善的肝脏、肾脏的负担。另外,家庭烹煮食品方式的不科学,也使新鲜食物流失了大量的维生素。

3.早、中、晚餐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

儿童的胃容量小,而需求量大,即儿童的胃容不下4-5小时所需的热量和营养。所以两餐之间营养补充不足,也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一个因素。

4.生活方式城市化

运动少,户外活动少,缺少阳光,使儿童的身体不能很好地合成维生素D。事实上,人类还无法适应这种低活动量、高摄入量的生存状态。

5.广告的误导

用小玩具诱导儿童购买毫无营养价值的食物,诸如:方便面、膨化食品等垃圾食品的电视广告对孩子无疑有很大诱惑力,所以家长应该擦亮眼睛,不要让孩子受到这样的误导。

6.饮料

最好的饮料应是天然蔬果中的水分,其次才是矿泉水。而矿泉水中缺乏各种矿物质,长期饮用会造成矿物质缺乏引起的免疫力下降甚至各种疾病。各种饮料中大量的糖分会增加儿童身体多余的热量,从而引起肥胖,添加剂会增加内脏的负担,并且碳酸类饮料中的磷会造成儿童身体中的钙流失。

7.环境污染

今天的空气、水、食物已经和30年前大不一样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破坏了人体的营养素,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也使得植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大大降低。

目前我国儿童营养素的缺乏有个明显特点,就是轻、中度营养不足,即使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但身体内的营养不足以满足生理功能的需要而往往被人们忽视。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A.铁的不足

据统计国内儿童20-30%缺铁。缺铁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降低。

B.钙的不足

儿童每天需要800-1000mg钙以满足骨骼发育及其它多方面的生理需要,而日常饮食中只能提供400-500mg钙,所以仍需从乳类及钙补充剂中获得额外补充。

C.维生素不足

不少人以为“吃好”就是营养好。实际上,大米、面粉越精越白,所含的B族维生素更是少得可怜。有些儿童容易疲乏、懒于活动,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体内维生素不足造成的。所以,儿童除每日正餐的科学搭配外,最好再额外补充一些营养补充食品(蛋白质粉、维生素、矿物质等)。一定选择天然的、无污染的、质量有保证的厂家生产的补充食品。

那么,如何才能合理解决孩子的营养问题呢?

由于没有一样天然食物所含有的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所需,因此,对于身体、智力成长发育迅速的儿童来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获得均衡营养的基础。首先,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一日三餐上,培养孩子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通过均衡的膳食获得均衡的营养。做到:食物多样、多吃蔬菜水果、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摄取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动物油。

上一篇:历史组学案教学心得下一篇:人员培训及考核计划